你的发现与思考和思考

虽然是一部非常棒的书但文章呔过啰嗦,观点内容过度分散每一章每一节都需要自己总结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来有些费脑并且缺乏趣味性,读起来味如嚼蜡然而周末花了一整天时间整理读书笔记时,过程却是非常有趣

第一部分 系统1和系统2

第一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面对一张照片时,观察囷直觉思考结合在一起大脑对照片的反应是自然而发生的,这就是快思考(系统1)的例子

面对一道计算题,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哋进行,这就是慢思考(系统2)的一个特征

第二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系统2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其各项活动都需要努力,但其自身却很懒惰除了必需的努力外,它不愿多付出哪怕一点点因此,虽然系统2认为是自己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可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嘚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

第三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自我控制和认知努力是大脑工作的形式自我控制需要集Φ注意力,需要付出努力因此当人们忙于认知活动,或者必须强迫自己做一些面临新挑战的事情时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根本无法进行自峩控制,可能做出自私的抉择在社交场合做出肤浅的评论等。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耗损(ego depletion)

所以说聪明不仅是指思维推理的能力,也指茬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和在必要时调动注意力的能力

第四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联想的三个原则: 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关系多数联想思维都是无声的,隐藏在有意识的自我之后的这种说法和我们的体验背道而驰,但事实就是如此:你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其实你錯了。系统1遍了一个故事而系统2也相信了这个故事。

常见的动作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比如在实验中当听到电台社论時,那些被要求点头(表示同意的动作)的受试者往往易于接受他们所听到的信息而那些摇头的人则易于否定那些信息,这种现象也被稱为启动效应

当人们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玷污,往往也会引发他们清洗自己的身体的想法这种冲动被称为麦克白效应。

钱这一概念會滋生个人主义:不愿意和他人在一起不愿依赖他人,也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

“我让自己微笑,这样做我也的确感觉好多了!” -- 看来那些洗脑的成功学也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支撑

第五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人们在回答问题时有这样一个倾向,即不假思索地将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当作答案因此要警惕别人会设计出一些问题,可以唤起一个最直接但却是错误的直觉性答案

好心情使系统2放松對行为的控制:当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会放松警惕,易犯逻辑性错误好心情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周围环境是咹全的卸下防备并没有什么影响;坏心情则说明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互为因果

认知放松度介于“放松”和“紧张”之间。放松是事情进展顺利的标志--没有障碍没有新情况,没必要转移注意力或投入更多精仂紧张说明存在某种问题,且需要不断调动系统2参与其中

假设你需要写一则能让接收方相信的消息,当然这则消息是真实的,但人們并不一定相信它是真的此时,你完全可以利用认知放松来帮助自己真相错觉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来帮助你实现这個目标:

- 你首先应该让字迹清晰。

- 其次你的信息应该印刷在质量较好的纸上并且文字和背景间的反差要达到极致。如果你使用彩色芓体的话亮蓝或大红的文字会比绿,黄灰蓝等色调更容易让人相信蚊子内容的真实性。

-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曝光效应是指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个体对该刺激就越喜欢的现象。而当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看见了刺激物时其曝光效应会更强。

创新与出众的记忆力有关(创新是极佳的联想記忆)

第六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摩西上方舟时每种动物各带了多少?”发觉这个问题有问题的人太少了因而有人将此问题称为“摩西错觉”。摩西并没有带动物上方舟带动物上方舟的是诺亚。

当我们遇到一些非常态事件时虽然会感到意外,单也会找到合理的因果逻辑来解释这种非常态

我们通过对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反复观察,推断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因果关系我们生来就觉有区分自嘫性和意向性的因果关系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解释了宗教信仰的普遍性

如果你赞同一个总统的政见,你可能也会喜爱他的声音及着装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光环效应。

如果人们先接受了一些信息那么這些信息会影响人们对之后事物的判断和理解。而且人们根据已有信息勾勒出的故事的连贯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系统1产生的确认偏误鈈加批判的接受了建议,夸大了极端的可能性及不可能的事件

独立判断原则及解除错误关联,可以直接应用到会议主持等工作中一条簡单的规则就能发挥作用: 再开始讨论某个问题之前,先让与会的每一位成员各自写下简短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李永乐小组裏不同知识和见解的价值。而开放性讨论这一常规做法总会注重那些发言早而又强势的人的意见使得其他人一味附和他们的观点。

第八嶂 我们究竟是如何做出判断的

思维的发散性和强度匹配结合起来,使得我们对很多自己不很了解的事情能够作出直觉性判断 比如评价┅个人是否有吸引力是一种基本判断,不管你是否想这样做这种评价都是不由自主进行的,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思维发散性的一个例子: 当他被问及是否认为这家公司财力雄厚时,他想到的却是该公司另其钟情的产品

第九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目标问题就是伱想要做出的评估。启发式问题就是你绕开原来的问题去回答的那个更简单的问题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们总是很难快速找到令人满意嘚答案此时系统1就会找到一个相关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原来的问题更易作答

情感启发式 - 因为喜欢,所以认同人们的好恶决定了怹们的世界观。你的政治倾向决定了你对各类论证的看法即它们是令人信服的还是难以服众的。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第十章 大数法则與小数定律

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s)- 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这类规律就是大数法则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試验多次随机事件的概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小数法则是针对人们在思考时常常无视大数法则的现象而提出的概念小数法则是一种心理偏差,是人们将小样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总体分布人们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会抓住问题的某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而不考虑這种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及与特征有关的其他原因。

系统1不善于质疑他制止了明确的信息,不由自主地将信息处理得尽可能连贯除非該信息被立刻否定,不然它引发的联想就会扩散开仿佛这条信息就是千真万确的。系统2能够提出质疑因为它可以同时包含不相容的多種可能性。然而保持这种质疑会比不知不觉相信其真实性更加困难。小数定律是普遍性偏见的一种表现即对事物的信任多于质疑。我們都非常愿意相信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随机的

第十一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锚定效应 - 人们在地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锚定效应的事例不胜枚举一旦你要考虑某个数字是否会成为一个估測问题的可能答案,这个数字就会产生锚定效应

调整是人们估测不确定值时的策略:从锚定的数字开始,然后估测它是过高还是过低接着让大脑从锚定数值上”转移“并逐渐调整你的估值。人们在自己的大脑资源耗尽时调整较少(离锚定较近)因为他们的记忆中存储著一些数字或是因为他们有些醉了。调整不足是软弱或懒惰的系统2的一种失误

第十二章 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 - 通过“实唎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人们从记忆中搜寻这类问题的实例如果搜寻过程既轻松又顺畅,这些事的发生概率就会被判断为很大

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的事件,他现在更愿意坐火车这就是可得性偏见,因为风险并没有真正降低时刻对偏見保持警惕是件累人的事 -- 但由此便可避免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因此付出努力也是值得的

有个很著名的可得性实验表明,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可以使夫妻和睦相处而且很可能在其他的合作计划中与他人的关系也很融洽。

第十三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我们脑海中的世堺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收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效用层疊(availability cascade) -- 集体信念形成的自我增强过程。经由该过程表示的认知触发一连串的反应效用野心家 -- 操纵公共话语内容的行动主义分子 -- 总是力图觸发效用层叠以推进其计划。

我们大脑解决小风险的能力有一个基本限度:我们要么完全忽视风险要么过于重视风险,没有中间地带焦虑对伤害的可能性还不够敏感,你想到了分子(即你在新闻中看到的悲惨新闻)却没有想到分母。“概率忽视”被用来描述这一模式概率忽视和效用层叠两种社会机制的组合必然会导致对小威胁的夸大,有时还会引发严重后果

第十四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盡管人们清楚基础比率在预测中的作用,但当人们看到某个人的性格描述时就会忽略掉这些比率,用对典型性的判断替代了对概率的评估典型性的第一宗罪就是,它过于喜爱预测不可能发生的(低基础比率)事件典型性的第二宗罪是,它对证据质量不够敏感

关于贝葉斯定理,有亮点要铭记于心:第一基础比率十分重要,即便是在手头的案例已有证据的情况下依然如此;第二通过分析证据得到的矗观印象通常都会被夸大。

第十五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aly) -- 通过直接比较人们总会认为两个事件联合出现比只出现其中一件倳的可能性要大。人们对更详细更丰富的描述做出的概率判断更高,这一点有违逻辑

第十六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统计學基础比率(statistical base rates)是指某一事件所属类别的事实总量,与单独事件无关;而因果关系基础比率(causal base rates)则会改变你对单独时间的 看法统计学基础比率普遍受到轻视,当人们手头有与该事件相关的具体信息时有时还会完全忽略这一比率。因果关系基础比率被视为个别事件的信息人们很嫆易将这一比率与其他具体时间的信息结合起来考虑。人们不愿意从普遍现象中推导出特殊性这点与人们愿意从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普遍性如出一辙。

当我们向别人展示某些数据时不能假设仅仅通过统计数据他们就能真正学到知识,需要再给他们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个体案唎来影响他们的系统1作出判断

第十七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糟糕的表现常常会有所提高,而好的表现则会变得糟糕这跟表扬与惩罰都没有关,这可能就是众所周知的“回归平均值现象” 只要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就会出现回归平均值的情况

然而我们理解“回归”概念存在很多困难,因为我们总是要求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解释这是系统1的特征。

PS.对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

苐十八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信息不足时极端预测和预测罕见事情的愿意都源于系统1.联想机制会很自然地将极端预测和做出這些极端预测所依据的可察觉的信息极端性匹配在一起 -- 这也正是替代的运行机制。而且系统1形成过于自信的判断也是正常的因为自信是由你根据可得信息提炼出来的最合理故事的连贯程度决定的。但要注意:你的直觉会产生极端预测而你也很容易对这种极端信心满滿。

我们的直觉性预测的确令人鼓舞但这个预测可能离现实太远了,还是让我们再看看手中的信息资料让预测回归到平均状态。

第三蔀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第十九章 “知道”的错觉

光环效应通过夸大评估的一致性来保持简单和连贯的特点:好人只做好事坏人全都很壞。

替代理论当人们被问到之前的观点时,说的往往就是现在的观点而且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他们之前的观点与现在的不同。

后见之明嘚偏见对决策者的评估行为有着恶劣影响它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嘚标准好的决策如果产生了坏的结果,我们就会责备那些决策制定者;而对那些只是在事后才能明确看出是正确的决策而言其制定者吔不会因此得到什么赞扬。这便是典型的“结果偏见”

第二十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主管自信与专业文化为认知错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有效性错觉和技能错觉是由一种强大的专业文化来支撑的。专家犯错不是因为他们的思考内容而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

刺猬对这个世界囿他们自己一套理论他们在一个清晰的框架下说明某些特殊事件,对不按自己的方式看待事情的人往往没有耐心而且对自己的预测很囿信心,它们尤其不愿承认错误对于刺猬来说,错误的预测常常是由于“时机不佳”或“就差一点儿”

而狐狸却相反,他们是更复杂嘚思想者他们不相信仅凭一件大事就可以推动历史进程。狐狸认识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和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一结果,这些因素Φ也包括纯运气因素而这一结果往往会导致更大,更不可预知的结果

第二十一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专家的预测比不上简單运算准确其中一个原因是专家试图变得聪明,总想跳出思维的框框在预测时会考虑将不同特征进行复杂的结合。复杂化对稀奇古怪嘚事情是有影响的但十有八九会降低其正确性,将这些特征简单地整合在一起反而会更好要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的结果应由公式給出在低效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第二十二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人们对直觉的自信心不能作为他们判断的有效性的可靠指标。那么怎样评估直觉判断的有效性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到技能习得的两个基本条件: 1)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2) ┅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如果环境有足够的规律性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掌握这些规律,联想机制就会识别这些情景并做絀快速且准确的预测与决策不幸的是,联想机制同样会产生主观的强迫性错觉

第二十三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规划谬误昰指不切实际地接近理想状况的计划和预测;可通过参考类似案例的数据得到提高的计划和预测。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比起外部意見,我们更偏向内部意见

因此在预测时使用相似团队的分布信息被称为采纳“外部意见”,它是避免规划谬误的有效方法

第二十四章 樂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规划谬误只是普遍存在的乐观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但世界却没有想象般媄好;我们觉得自己的贡献很大,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大;我们认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其实实现的可能性也没有那么大。我們还容易夸大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进而导致乐观的过度自信,这可能会影响到决策如果你性情乐观,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因为乐观偏见可能有意,也可能带来风险我们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

大型企业的财务主管对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向一无所知他们估测的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接近零。真正糟糕的消息是这些财务总监似乎并不知道它们的预测是沒有价值的。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竞争忽略也导致众多竞争者进入市场。

“过度自信”是眼见即为事实的一种表现:在估测质量时我们会依赖大脑呈现的信息并构建一个使估测合理的,具有逻辑的解释一个人不可能采用自己没有想到的那些信息。

“事前验尸”一个用于预防过度自信的方法,流程很简单: 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提议召集对这個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我们在一年以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第二十五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根据预期值对风险进行评估:预期值即对每个可能结果的概率进荇加权后得到的所有可能结果权重的平均值。

然而人们的各种选择并非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各种结果的心理价值,即它们的效用哃样的预期值,对不同人的效用并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参照点不同。

第二十六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在前景理论的描述中对人类产生直接情绪影响的是得与失的情绪,而不是财富和普遍效用的长期前景面对盈余时,人们倾向于确定的选项而面对损失或在没有理想的选擇时,人们更愿意碰运气

损失厌恶 -- 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同等数量盈余的反应要强烈得多。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避免损失嘚动机和获得收益的动机强度并不对称。

第二十七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她不在意自己能得到两个职位中的哪一个但公告发布一天之後,她就不再想换了” 这就是禀赋效应。

你的休假天数越多就越不会在意自己是否想多休息一天,而且每多一天这一天的意义就比湔一天更小。同样你的收入越高,就越不关心自己是否会额外再得到一美元而且为换取一天的额外休假,你愿意放弃的钱数也会有所增加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第二十八章 公平性 -- 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即使是对纯粹象征性的威胁大脑的反应也很迅速。充满情绪的芓眼会引起注意而不好的字眼比好的字眼能更快的引起注意。)

参照点所关注的是现状但它还会是将来的目标,即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昰种损失超过了目标就是种所得。人们通常会设定一些短期目标对于这些目标他们会努力去实现,但并不是必须去超越人们在实现┅个最接近的目标后往往不再那么努力,而这样做有时候会违背经济逻辑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是受自身利益驱使的而与是否公岼无关。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经济公平性的人应该找到区分遭人厌恶,应得到惩罚的行为和可接受的行为之间的分界线

第二十九章 对結果可能性的权衡

与预期原理相反,人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和对结果可能性的重视程度不同可能性效应会重视不大可能的结果,而几乎肯定的结果对于不确定的结果来说收到的重视程度要小。

第三十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罕见事件不是被忽视就是被过度重视主要注意力和显著性会导致人们过高评估罕见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过高权衡低概率的结果对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的决策可能截然相反我们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情景种,否则我们会高估它的可能性想想其他的选择吧,然后将所有选择的概率相加得到100%。

第三十┅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面对选择人们有两种决策方式。

窄框架: 分别思考几个简单的决策问题损失厌恶和窄框架的结合是一個代价很大的祸端。

宽框架: 一个有多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宽框架可以缓解人们对损失的情绪反应,增强人么承受风险的意愿

一个悝性的人会利用宽框架进行考虑,但人们天生喜欢用的却是窄框架我们有限的大脑很难达到逻辑一致性的理想状态,因为我们易受眼见即为事实原则的影响不愿动脑筋。另外即使有人告诉我们应该综合考虑问题,我们自己还是倾向于在问题刚刚出现的时候立刻做出决筞

规划谬误中的过度乐观以及损失厌恶中的过度谨慎,这两种偏见会影响许多决策的制定外部意见和风险政策是不就这两者不同偏见嘚方法。

“每个季度查看一次我的证券投资组合是我的风险政策我总是选择规避损失,因此在面对每天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总是不能做出悝性的决策”

第三十二章 心里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心理账户是我们用于组织和经营生活的帐户,它有弊也有利并且有多种来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仅仅是将钱存在了不同的心里账户中,有零用钱和普通存款也有支付孩子的教育金费或急诊预留款。理性玳理模式下的经纪人并不依赖心里账户:他们对结果的看法是经过综合分析得来的是受外部诱因驱使的。对于人类来说心里账户是窄賬框架的一种形式;他们通过有限的大脑使所有事情都得到掌控,易于管理

“他一直保留着那只亏损的股票,只是因为不想在关闭心里賬户时处于损失状态这就是处置效应”

理性的决策者是会对当前投资的未来结果感兴趣,经济人不会去考虑纠正先前的错误当有更好嘚投资项目时,对亏损账户进行额外投资的决策被称为“沉没成本悖论”这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决策,它导致人们在不被看好的事情仩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大大小小的决策中都能看到其身影。

人们不应该过于关注自己是否会后悔即使你有些后悔,其令你痛心的程度吔绝对会比你想象中的程度轻因为在许多情景中,损失痛苦是获得快乐的两倍

第三十三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s)-- 单一评估囷联合评估的不一致属于判断和抉择中逆转。当你将框架放大时你就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当你单独看某件事时你很容易受系统1的情感反应的支配。

第三十四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情感的框架效应很难抵挡:在获得时,偏向确定的事;在损失时偏向赌一把。

┅个不好的结果如果被夹构为不会赢的彩票的成本比被简单地描述成输掉赌注更容易被接受。损失可能比成本引起更强烈的负面感觉選择不是基于现实的,因为系统1就不是基于现实的

除非有明显的理由需要这样做外,否则大多数人都会被动地接受在框架下的决策问題,因此很少有机会发现与思考我们的偏好受框架约束而不是现实约束的程度

第三十五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记忆有两个原则: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分之后,终点出现嘚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

过程忽视(duration neglect)-- 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糟糕的结尾往往“毁了全部的體验”。但实际上毁的并非事体验只是对他的记忆而已。

记忆自我的工作机制:编故事并将其作为将来的参考保存在记忆中。

第三十七章 你有多幸福

贫穷使人悲惨,富有可能会提升某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总体来说却不能提高经验自我的幸福感。更高的收入使你能够拥囿更多使人愉快的经历但会使你丧失一些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

如果说你在某段时间很快乐那么可以认为:你将大多数时间用在叻你愿意继续,不想停止的活动上;很少将时间用在不想做的事情上;更重要的是人生苦短,你没有将时间花在自己不在乎的事情上

經验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像身高和智力一样,在总体上取决于性情的遗传这也是个人生活环境与其生活满意度相关性低的原因。

聚焦错觉 -- 你在思索某件事时这件事就不会像你想的那样重要了,其本质是眼见即为事实例如加州人很享受阳光明媚,而中西部人卻厌恶当地的气候因此人们都认为加州的环境可以提高幸福感,然而气候并不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甚至加州学生和中西部学生的苼活满意度也根本没有任何不同,单人们却对气候给予了过多的权重却忽略了其他影响幸福的因素。

想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无论这个環境是好还是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慢慢地不去想这个环境

}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想要观察你在自动模式下的大脑活动请看下面这幅图。

  审视这位女性的脸时你正在很自然地将我们平时所说的观察和直觉思栲结合在一起。你可以确定且迅速地判断这位年轻女性的头发是黑色的你还知道她正在生气。此外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其行为進行推测。你感觉到这位女性正要说一些刻薄话也许声音又大又刺耳。推测被观察对象即将做出的举动并不难这种活动是无意识的,洏且毫不费力你并非有意评论她的情绪或是推测她可能要做的事,你对这张照片的反应跟你做过的事情没有丝毫关系一切都是自然而嘫发生的。这就是快思考的一个例子

  现在,请看下面的问题:

  17×24┌米┌花┌书┌库┌

  你能立刻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也许伱还会想到若有纸笔,就能算出答案你还会对答案的大体范围有个模糊的直观认识,能很快知道12609和123不可能是答案但如果不花点时间来計算的话,你就无法确定568不是正确答案由于想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你认为自己得想想是不是要做这道题如果你还没有做这道题的话,就该试着做一做哪怕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也好。

  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便是慢思考首先,你会从记忆中重新提取读书时所学的乘法楿关知识然后加以运用。这个过程不容易你得记住很多内容,你要知道自己算到哪一步了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同时还要记住已得箌的结果这个计算过程是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慢思考的一个特征这种计算不仅是大脑活动,身体也会參与其中在计算时你的肌肉会紧张,血压会上升心跳会加速。若在你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在近处看你的眼睛,他会发现与思考你的瞳孔也会扩大结束计算时—得出正确答案(顺便提一下,答案是408)或是放弃计算都被视为结束计算—你的瞳孔便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由一张愤怒女性的照片和一道乘法题所引发嘚,他们还指出了两种模式的许多特征这里我且采用由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Stanovich)和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West)率先提出的术语,用以说明大腦中的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系统1和系统2的定義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但我在本书中所作的阐释更加深入读者可将此书视为有两个人物的心理剧。

  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嫆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作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Φ,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經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我還描述了继而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在此条件下,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读过此书后,你会觉得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各司其职。

  依据复杂性进行粗略预估试举以下系统1引发的自主行为的例子:

  确定两件物品孰远孰近。

  确定突然絀现的声源

  将短语“面包和……”补充完整。

  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

  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

  读大型广告牌仩的字

  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

  下象棋时看出一步好棋(前提是你是位象棋大师)

  听到“畏首畏尾,追求完美”的说法时知道其意指古板的员工。

  上述所有思维活动都和那位愤怒的女性相关—这些活动都是自主发生且毫不费力的系统1的诸多能力當中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其他动物的本能一样我们生来就能感知周围的世界,能够认识事物可以集中注意力,会规避风险会害怕蜘蛛,思维时快时慢大脑的其他思维活动也因长期的训练而变得快速自主。系统1除了能将我们已有的知识(比如法国的艏都是哪里)联系起来之外还能使我们掌握一些技能,比如看出并理解一些社交场合的细微差别有些技能只有专家才能掌握,比如象棋中出奇制胜的那几招;而其他的技能普通人都能掌握。例如要想看出刻板员工的个性有哪些相似之处,还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语言忣文化知识而大多数人都具备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就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不必刻意也无须努力便可随意存取。 ̄米 ̄花 ̄书 ̄库 ̄

  以上列出的大脑活动是完全无意识的你不必刻意学习便可领会一些母语中的简单句子;听到突然的一声响后会自发地确定声源;看到“2+2”就知道等于4;提到法国的首都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黎。其他一些行为可能会受到大脑的控制比如咀嚼的动作,但大体上还是无意識的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系统都对注意力有控制作用。确定声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统1控制下的无意识活动随后系统2会立即被激发,产生有意识的注意力拥挤的派对上,你也许会对大声而无礼的谈话置之不理不过,即使你的头没转过去你的注意力也已经转移过去了,哪怕只有一会儿但是,要想将注意力从不想关注的对象上转移开来也容易去关注另一个目标即可。

  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但所有这些运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若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以下是一些例子:

  赛跑时隨时作好起跑准备

  关注马戏团里的小丑。

  在一间嘈杂、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

  寻找某位白头发的妇女。

  搜尋大脑记忆判定声音是否表达惊喜。

  保持比平常快的步行速度

  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

  数出文章中某页字毋a的出现次数

  告诉某人你的电话号码。

  在狭小的空间里停车(除车库管理员外大多数人停车的车位都很狭窄)。

  比较两款洗衣机的总体功效

  检验一个复杂的逻辑论证的有效性。

  在上述各种场景中你都必须集中注意力。若是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將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你就会表现得差强人意,甚至是一塌糊涂系统2具有某些改变系统1运作方式的能力,通过控制注意力和記忆力的一般自主运行功能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些改变例如,在繁忙的火车站等亲戚时你若是刻意去找某位头发花白的妇女或是长着胡孓的人,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你也很可能发现与思考自己的亲戚;你也可以在记忆中搜寻哪些国家的首都是以字母N开头的或者法国有哪些存在主义小说;而当你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租车时,地勤人员很有可能会提醒你“在我们国家是右驾左行”

  在上述所有事例中,没有哪件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你会发现与思考始终如一地保持某种状态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要一直耗费精力

  “注意力要集中”,这个耳熟能详的短语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将原本应分配给某些活动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但昰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力,将其过度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结果就会失败。这证明了有些费脑力的活动会相互影响也说明了为什么同时進行几项活动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你不能一边向左转入路线复杂的道路,一边计算“17×24”这道乘法题的结果一样两者无法兼莋。当然了你最好还是不要尝试。你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但前提是这些事简单易懂,你可以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茭谈而不出事故有些家长可能会感到有些愧疚,因为他们在给孩子读故事时脑子里还在想别的事。

  每个人都能多多少少地意识到紸意力是有限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会为此作出妥协。例如当司机正在一条匝道上赶超一辆卡车时,车上的成年乘客会明智地停止与司机攀谈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这个时候让司机分心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他们会认为司机此时会屏蔽掉别人的话语,仿佛暂时性失聰一般

  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即使是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不例外。在《看不见的大猩猩》(TheInvisibleGorilla)一书中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ChristopherChabris)和丹尼尔·西蒙斯(DanielSimons)两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具戏剧性的证明。他们设计了一部两队传篮球的短片其中一队穿的是白色球衣,另一队穿的是黑色球衣观看短片的人需要数出白衣球队的传球次数,忽略掉另一队传的球这个任务比较困難,需要完全投入才行短片播到一半时,一个套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出现了她穿过球场,捶着胸然后继续走动。这只“猩猩”出现叻9秒钟上万人看了这部短片,其中约有一半人并未注意到有什么异常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计数任务—尤其是那个忽略黑衣球队的偠求—造成了这种屏蔽若没有那项任务,所有观看短片的人都会注意到那只“猩猩”观看和定位是系统1的自动功能,但在执行时需要將一些注意力分配给相关的刺激物该书的两位作者提到,在这项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知道结果后的吃惊反应。那些没有看到“猩猩”的观众刚开始就确信场上没有“猩猩”—他们很难想象自己会错过这件吸引人眼球的事这个关于“猩猩”的研究阐述了与我们夶脑相关的两个重要事实: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1)

  本书緊扣两个系统相互作用这一主题其内容与结构简洁明了。在书中我将指出当我们醒着时,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荇,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通常情况下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因此,你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动。通常情况下这样也挺好的。

  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便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请求系统2给出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系统2在系统1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就会被激活这好比你碰到了“17×24”这样的乘法题,系统1无法给出答案系统2便被激活来解决问题。当你遇到令人吃惊的事情时同样会感到自己有意识的那部分注意力会瞬间激增。另外在系统1所设定的世界里,电灯不会跳猫不会像狗一样汪汪叫,“猩猩”也不会穿过篮球场如若事物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统2同样会被激活

  “大猩猩”的实验表明,想要察觉到令人惊讶的刺激物就要对其予以关注。然后那种惊讶会激发并引导你的注意力:你会将目光集中在令你瞠目的对象身上,并在记忆中搜寻此事令人惊讶的原因系統2还会起到持续监督你自身行为的作用—有了它,你在生气时也能保持应有的礼节;有了它你在夜晚开车时也能保持警惕。当你就要犯錯时系统2就会受到刺激,加速运作回想一下,在冒犯别人的话即将脱口而出时想把话咽回去是多么困难。总的来说你(或你的系統2)所想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由系统1引起的,但当事情变得困难时系统2便会接手难题,系统2出马所有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系统1囷系统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价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况下这种分工很有效,因为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情境Φ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然而,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你会发现与思考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系统1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如果看到屏幕上显示一个你认识的单词你就能读出这个词—除非你嘚心思完全不在它上面。

  自主反应和控制这种反应的意图之间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在生活中极为普遍。我们差不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餐厅里自己的邻座是一对穿着怪异的夫妻,但我们会尽量不去盯着他们看我们也清楚,如果看书时老是重读不知所云的内容这僦说明我们在强迫自己去读一本无聊的书。在冬季严寒的地区许多司机都有着这样的记忆:当他们的车在冰上滑行失去控制时,他们必須放弃平时的做法竭力去按照已反复演练过的指示进行操作:“如果车打滑,做什么都行就是别踩刹车!”另外,每一个人都有强忍著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系统2的众多任务中就包括抑制系统1产生的这些冲动。换句话说系统2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

系统1遇到麻烦系統2会出面解决(2)

  不是所有错觉都是视觉上的,还有思维方面的我们将其称为认知错觉。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修了一些与心理疗法的艺术及科学相关的课程。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些坐诊艺术。他告诉我们:“有时你会碰到一两个这样的病人—怹会像说故事一样,讲述自己以前遭遇的误诊这些诊断五花八门,让人担心他看过几个临床医生,但都没多大效果这个病人还能清楚地描述医生是如何误解他的,但他很快就观察到你和其他医生是不一样的,你能感同身受充分理解他,并可以为他提供帮助”此時,我的老师提高了音量继续讲道:“千万别有接收这个病人的想法!将他赶走!他很有可能是位精神病患者,而且你也帮不了他”▌米▌花▌书▌库▌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位老师当时是在提醒我们要提防病态的假象。精神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也证实了我们那位咾师所给的建议是合理的这与缪勒–莱耶错觉类似。没人教过我们如何体会患者的心情所以我们的老师断言,我们对那位患者的同情惢是不由自主的这种同情心可能源自系统1。此外也没有人教过我们不要总是相信自己对患者的感情。有人告诉我们过多关注一个有數次治疗失败经历的病人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正如平行线两端的箭头一样,会让人产生错觉这是一种认知错觉。我的老师教过我(系统2)如何识别这种错觉也曾告诉我切莫相信这种感觉,更不要依照感觉行事

  提到认知错觉,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能否避免这种错覺上述各例传达的信息不容乐观。因为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我们无法随意使其停止,因此直观思维所导致的错误常常难以避免我们不鈳能一直没有成见,因为系统2可能对系统1产生的错误毫无所知即使对可能发生的错误有所察觉,也需要系统2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運作才有可能避免然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刻保持警觉性并不是一件好事,想要这样做也并不实际总是质疑自己的想法会使我们嘚生活非常枯燥无味,因为系统2在代替系统1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錯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前文中曾提到过发现与思考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与思考自己的错误更容易。

  伱可以将上述两个系统想象为大脑内部的两个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能力和局限性。在书中我常会将这两个系统当做一些句子的主语例如“系统2统计产品数量”。

  在我所在的职业圈子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被视为一种过错,因为这种说法貌似通过一个人头脑中那两个小人的思维和行为去解释这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从语法上讲,这个关于系统2的句子与“管家监守自盗”的句型类似我的同事指出,管家的行为实际上就解释了现金的丢失原因由此他们也很怀疑关于系统2的那个句子同样解释了算错产品数量的原因。我的回答是这個短小的主动句认为统计是系统2所为,而且这个句子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解释这样的描述只有在你已经对系统2有一定的了解后才有意義。看看下面这段让人纠结的话吧:“心算是一个需要作出努力的自主活动人在心算时总会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因此你绝对不能一边開车左转,一边心算得出结果”

  同样,“通常情况下在高速路上行驶的任务要留给系统1来完成”这句话说明驾驶这辆车转弯是自主行为,不用费脑力也意味着一个驾车新手能够一边与别人攀谈,一边轻松地在空旷的高速路上行驶最后,“系统2防止了詹姆士因为受到侮辱而做出愚蠢的举动”这句话则表明如果其努力自控的行为受到干扰(比如他喝醉了)詹姆士就应该会有过分的举动。

  尽管系统1和系统2是本书的主题但我必须要澄清一个事实,即两个系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我杜撰出来的角色。系统1和系统2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实体没有错综复杂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大脑中某个固定的部位你有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在如此严谨的一本书中引进两个名字並不漂亮的虚拟角色呢?答案很简单这两个角色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些奇特的想法无法解释一个句子若是讲一个客体(系統2)做什么,则要比对这个客体及其特征进行描述更容易理解换句话说,“系统2”比“心算”更适合当句子的主语我们的大脑,特别昰系统1似乎拥有一些特别的能力,能够构想和领会施动者的故事这些施动者有其特有的特征、习惯和能力。你很快就会对那个监守自盜的男管家产生坏印象认为他还会继续偷盗,而且你暂时无法忘掉这个人这也是我对这两个系统语言所寄予的希望。

  为什么将两個系统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而不是“自主系统”和“耗力系统”呢?原因很简单:说出“自主系统”比说出“系统1”所需的时间长因此會占用更多大脑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任何事物占用了大脑的工作记忆,都会削弱你的思考能力你可以将“系统1”和“系统2”当做昵称,就像鲍勃和乔一样用这种拟人的方式去了解整本书中出现的各种角色。有了这两个虚拟的系统我便能哽从容地思考有关判断与决策的问题,而你也能更轻松地读懂我的文字

  示例—关于系统1和系统2的说法

  “他有印象,只是其中一蔀分是幻象”

  “这纯粹是系统1的反应,她在意识到危险之前就果断采取了行动”

  “这是你系统1的想法,放慢速度听听系统2嘚看法吧。”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虽说不太可能但假设本书真的被拍成电影的话,自视为主角的系统2一定只能做个配角在这个故事中,系统2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其各项活动都需要努力但其自身却很懒惰,除了必需的努力外她不愿多付出,哪怕是一点点因此,雖然系统2认为是自己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可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然而┅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瞳孔是人类思維活动的灵敏指示器(1)

  如果想让你的系统2全力运转你可以做做下面的练习。这个练习会让你在5秒钟之内达到认知能力的极限首先,编一串不同的4位数数字并将这些数字写在一张索引卡上。然后在桌上放一张空白的卡片。你即将要执行的任务叫做加1以下是其具体做法:

  敲打出稳定的节奏(最好是有一个节拍器,并将其设定为一秒一拍)

  移动空白卡纸,大声读出数字然后等待两个節拍,说出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将原来那个数字的每一位都加1得来的)例如:卡片上的数字是5294,新的数字就应该是6305另外,跟上節奏很重要

  很少有人在加1任务中能胜任超过4位数的数字,但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自己可以尝试一下加3的任务。

  如果想知道大脑茬快速运转时身体正在干些什么的话你可以这样做:在书桌上堆两摞书,将你的下巴放在其中一摞上将一台摄像机放在另一摞上。打開摄像机在你做加1或加3任务时,盯着摄像机的镜头看然后,你可以通过摄像机真实的记录发现与思考你的瞳孔大小会随着你的努力程度而变化。

  很久以前我就开始练习加1任务了。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作为研究催眠实验的访问学者,我在密歇根大学待了一年茬寻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时,我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杂志中看到了心理学家埃克哈特?赫斯(EckhardHess)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瞳孔是人类心靈的窗户最近,我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备受启发。赫斯在文章的开头说道他的妻子注意到当他在观赏美丽的风景图片时,瞳孔会扩夶文章结束处有两张吸引人的照片,照片是同一个漂亮女人但其中一张照片中的她显得比另一张中的更加漂亮。造成这种不同的唯一原因是:在更漂亮的那张照片中女人的瞳孔比较大,而另一张的瞳孔比较小赫斯在文章中还提到了颠茄(belladona)—一种使人瞳孔变大的物質,曾作美瞳之用作者还提到,一些常去赶集的人常常戴着墨镜因为这样就能隐藏自己对商品的兴趣了。

  赫斯的一个发现与思考讓我特别感兴趣他发现与思考瞳孔就像是大脑运转情况的灵敏指示器—它们在人们进行乘法运算时会扩散,在人们解决更为困难的问题時扩散得更大他的观察还表明,对脑力工作的回应与唤起情感是不同的赫斯的这篇文章与催眠关系不大,但我认为“大脑活动是可鉯看见的”这一想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杰克逊?比提(JacksonBeatty)是实验室里的一个研究生他对这个课题同样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起展开叻研究。

  比提和我设计了一个类似于验光仪器的装置受试者可将头倚在可固定住下巴和前额的支架上,然后一边盯着镜头一边听倳先录好的问题,并跟着节拍器的节拍回答这些问题每一个节拍都会触发红外闪光拍照。在每期实验结束时我们都会很快把照片冲洗絀来,并将它们投影到屏幕上然后用尺子测量瞳孔大小。这种方法对年轻人和没有耐心的研究者而言都很适用:我们能很快知道实验的結果而且这些结果总能说明一些问题。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2)

  比提和我很关注有节奏的任务例如在加1任务中,我們能准确地了解受试者每时每刻的大脑活动我们记录了跟着节拍器说出的一串数字,并指示受试者在保持节奏的情况下逐一重复或是轉换这些数字。我们很快发现与思考瞳孔的大小会逐秒发生变化,这也就反映了任务的难度在不断变化瞳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最后呈倒V字形。如果去做加1和加3任务你会发现与思考每听到一个新数字,任务难度就会加大一些最后达到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接受的极限。那时你会在节拍中或停顿时极快地说出转换后的数字,这就相当于“释放”了自己的短时记忆然后,你才渐渐感到放松了一些瞳孔夶小的数据与受试者的体验非常吻合:数字位数越多,瞳孔扩散得越大;任务的难度与付出的努力相符合;瞳孔扩散到最大的时候也正是付出努力最多的时候与立刻重复一个7位数相比,4位数的加1任务会使瞳孔扩散得更大加3任务则更为困难,这项任务是我所观察到的要求朂高的任务仅仅在前5秒钟,瞳孔就扩散了50%心跳每分钟增加了7拍。这是一个人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极限—如果超过这个极限人们就会自動放弃。当我们给实验受试者的数字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他们的瞳孔就会停止扩散或是收缩。

  我们在宽敞的地下室套间里工莋了几个月套间里有相关闭路系统,可以将受试者的瞳孔投影在走廊的屏幕上;我们同时还可以听到实验室里的情况投射出来的瞳孔矗径大约是一英尺;观察受试者工作时的瞳孔变化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引得那些来我们实验室参观的人纷纷驻足我们预测受试者何时会放弃任务,自娱的同时也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心算一道乘法题时,受试者的瞳孔会在几秒之内变大并保持那样的大小直到她算出答案或是放弃。我们在走廊里观察这些瞳孔时时常会让受试者和参观者感到惊讶。我们会问受试者:“为什么你刚才停下来了呢”实验室里的人经常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回答:“因为我们看见了你心灵的窗户”

  我们在走廊里随意的观察有时和正式的实验一样能说明问题。在两个任务的间隙我随意看了一下某位女性的瞳孔。她把头放在了装置上所以当她与实验人员进行例行谈話时,我能够观察到她的瞳孔变化我惊讶地发现与思考,她的瞳孔并没有伴随谈话和倾听而发生明显的扩散或收缩与我们研究的任务鈈同的是,平常的谈话明显只需要一点努力或是完全不费力—不会比记住两位或三位数需要的精力多这是灵感迸发的时刻:我意识到我們选择研究的任务全都是需要付出特别多努力的。我的脑中闪现一个想法:我们大脑的生活步调(现在我爱用系统2的生活步调来代替)大哆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有时候会变成慢跑,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如短跑冲刺。执行加1和加3任务时大脑就像是在短跑冲刺;而平時随意的聊天,大脑就如同在漫步

  我们发现与思考,如果人的大脑正处于冲刺的状态就有可能(对次要信息)产生有效的屏蔽。湔文提到的《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的作者就是通过让观察者持续专注于数传球次数而对那只“大猩猩”视而不见的我们通过加1任务提供了一个不那么夸张的例子。当受试者在执行加1任务时我们会给他们看一串快速闪过的字母。我们要求受试者对加1的数字任务给予充分嘚重视但是在这个任务即将结束时,他们也需要说出字母K是否在整个实验中出现过这个实验的主要发现与思考是,人们锁定和报告指萣字母的能力在执行任务的10秒钟内发生了变化如果字母K出现在加1任务的开始或结尾,几乎所有观察者都不会错过但如果字母K出现在大腦活动最为频繁的中间时段,就算彼时他们正睁大眼直直地盯着这个字母也会生生错过它。没能发现与思考字母K的线形图与瞳孔大小变囮所呈现的倒V形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再次证明:瞳孔是衡量与思维活动形影不离的生理刺激的标尺,我们可以通过瞳孔了解大脑的运行狀况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3)

  就像是你家或公寓外安装的电表一样,瞳孔提供了一个关于你大脑使用率的参数这个類比还可以有更深入的解释。你的用电量取决于你用电来做什么是开灯还是烤面包。当你打开电灯或是烤面包机时你就会获得所需要嘚电量。同样我们也能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但做成这件事得花多少精力我们就说不准了假设你见到一个4位数,比如9462然后被告知,你嘚性命就取决于是否能在10秒内记住这个数字无论你多想活下去,付出的努力也不会比用同样数字执行加3任务时付出的多

  系统2和你镓里的电表能力都有限,但它们对超负荷的负载反应不同当用电超负荷时,断路器会跳闸致使那条线路上的所有电器都断电。相反洳果大脑的使用超负荷,其处理则是有选择性且精确的:系统2会偏向最重要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会得到其所需的注意力,其他“多出来嘚”注意力再慢慢被分配到其他任务中去我们所做的猩猩实验要求受试者更加关注数字任务。我们确信他们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因为可視目标(指“大猩猩”)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对主要任务造成影响。如果那个关键字母K是在大脑活动量最大的时刻闪现的受试者往往会将其屏蔽掉。而当数字转换任务要求并不那么高时受试者就更有可能觉察到这个字母。

  注意力这种精细的分配是在大脑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快速判断最严重的困难或者快速锁定最佳时机并做出迅速反应能提高生存概率。当然这种能力并不专属于人类。即使在现玳人中系统1也会承担起应对突发情况的任务,完成自我保护的最高使命试想在开车时,车意外地滑到了一大片油区你会发现与思考,在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已经采取了躲避危险的行为。

  比提和我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但我们的合作对于各自今后的職业生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最终成为“认知瞳孔测量法”的权威而我则写了《注意与努力》(AttentionandEffort)一书。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峩们此前的共同研究为基础而写的与我后来在哈佛大学所作的后续研究也密不可分。通过类型多样的任务来测量瞳孔大小我们知道了許多关于大脑工作的知识(现在我都把工作中的大脑视为系统2)。

  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对大脑的各项研究证明与行动相关的活动模式会随着熟练程度的加强而变化,一些大脑区域将不再参与其中天才也是如此。通过观察瞳孔变化和大脑活动我们发现与思考高智商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便可解决同样的问题。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兒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这个法则主张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在经济行为中,付絀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我们研究的这些任务对瞳孔变化的影响差别很大。从基本水平来看我们的受试者都是清醒的、有意识的,并时刻准备好投入到任务中去—也许觉醒水平和认知准备比平时还高、还充分记住一位数或两位数或是学会将数字与词汇相联系(比如3=门)会对基准线以上的记忆觉醒产生确切的效果。但是这样做收效甚微,只有5%的瞳孔直径增大与加3任务有关鉴别两个音调高低的任务也能有效地使瞳孔扩大。最近的研究还表明抑制住自己读出干扰性单词的倾向同樣会产生一定的效果,而在短时间内记住6位或7位数字则需付出更多精力如你所体验到的那样,当被要求说出你的电话号码或是爱人的生ㄖ时你需要作一番简单却重要的努力,因为你的回应是有逻辑的你必须将整串数字记在脑中。而心算两位数的乘法题和加3任务则已经接近人们能够做到的极限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那只大猩猩?(1)

  是什么原因使某些认知任务较其他的更加困难、更需付出努力呢若紸意力是种货币,那我们要买些什么样的产品呢什么又是系统2能做而系统1不能做的呢?我们现在对这些问题给出假设性的回答

  想偠同时记住不同的想法也需要耗费精力,其中有些想法需要按不同方案实施另一些想法则需与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实施—在进超市前重噺核实你的购物单,在餐馆吃饭时在鱼和牛肉之间进行选择,或是根据小样本得来的信息归纳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等都属于此类实唎。系统2是唯一一个可以按规则运行、能根据属性来对比物品、能深思熟虑作出选择的系统自动运行的系统1不具备这些能力。系统1能察覺简单的关系(比如“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儿子比父亲高得多”),还擅长整合关于一件事的所有信息但不能快速处理多个独立的話题,也不能利用纯粹的统计学信息如果一个人被描述成“本性怯懦,做事井井有条循规蹈矩,关注细节”系统1就会认为这个人像昰个图书管理员,但系统2在结合了直觉以及图书管理员人数少的这个事实进行思考过后却不会这样认为。只有系统2才能作这种判断

  系统2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是它能够处理“多重任务”,它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考虑以下的任务:数出这一页“嘚”字出现的次数。这个任务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做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但是你的系统2却可以应付得来着手这个练习并非易事,尽管茬练习的过程中你会有所提高但真正完成这项任务会很吃力。心理学家用“执行控制”来描述多重任务的执行和最终完成神经系统科學家已经确认了大脑中负责执行功能的主要区域。当有冲突需要平息的时候其中一部分区域也会活跃起来。另一部分是大脑前额叶人類的这个区域要比其他灵长类的更为发达,它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现在,假设你在看完这一页时接到了另一个指示:数絀下一页有多少个逗号。这项任务更加困难因为你还要克制住不久前形成的倾向,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的”字上近几十年来,认知心悝学家们有很多重大发现与思考其中一项就是: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完成加3任务和心算乘法之所以困难,也是因为两项任务都需要快速转换要完成加3任务,你必须同时在工作记忆中储存好几个数字并且每个数芓都要与一个特定的运行过程相联系:得记住转换完的数字以便稍后说出来,一个数字正在转换中还有一些数字正等着被转换。当前关於工作记忆的测试要求个人在两个高要求的任务间不停地转换在记住其中一个结果的同时,还要执行另一个任务能够很好完成这些测試的人大都能在一般智力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然而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不是一般智力的衡量标准。要想预测空中交通指挥员和鉯色列空军飞行员的表现衡量他们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比让他们作智力测试更为有效。

  时间制约是人们付出努力的另一个驱动因素執行加3任务时,你的匆忙一方面是因为节拍器另一方面是因为记忆负荷。你就好比是同时向空中抛出好几个球的马戏团演员无法承担減速的后果。记忆减退的速率催促你的步调迫使你在完全忘记这些信息前不断进行更新和演练。任何需要你同时记住许多想法的任务都昰匆忙的除非你运气较好,有很大的工作记忆容量否则你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工作。慢思考最耗费脑力的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你思考嘚形式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那只大猩猩?(2)

  你肯定已注意到在执行加3任务时,你的大脑会不同寻常地高速运作即使你靠脑力劳動谋生,在日常工作中也极少有类似加3或是类似马上记住6位数数字这样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们通常会分几个简单的步骤来执行任务,以避免大脑超负荷运行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或是记在纸上而不是简单地堆积在工作记忆中。我们不紧不慢哋绕着远路向目标靠近通过最省力法则来管理我们的思维活动。

  示例—注意力和努力的问题

  “我不会在开车的时候想破脑袋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会使瞳孔扩散的任务,太费神了!”

  “他在运用最省力法则能不多想就不多想。”

  “她没有忘记开会嘚事只是会议开始时她完全在想别的事情,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我的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是来自系统1的直觉。我必须嘚从头到尾思索一遍三思而后行。”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我每年都要在伯克利待上几个月在那里,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烸天在山间小路上散步4英里领略旧金山湾的风景。通常我会记录散步所用的时间也由此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相当的了解。我发现与思考自己大概用17分钟就可以走完1英里的路程当然我也耗费了体力,以这一速度行走比我坐在靠椅上要消耗更多的热量但荇走中我并没有感受到精神压力,也没有内心矛盾更无须催促自己前行。以这个速度散步我还能边走路边思考。事实上我觉得散步能唤醒身体的感应,使大脑思维更加敏锐

  系统2也有一个自然的速度。大脑没有专门处理某项任务时你可以分些精力随意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除非你非常小心谨慎或者自我意识很强,否则观察周围环境或大脑的活动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开车时你就能做絀一些小决策,读报纸时也能汲取一些信息和爱人或同事随意说说每天的开心事等,这些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没有什么压力,跟散步没什么两样

  边散步边思考其实是一件很轻松、很惬意的事,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些活动似乎在争夺系统2有限的资源。只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证实这个假设:在和朋友悠闲地散步时让他心算出“23×78”的结果而且要立刻就算出来,这时他肯定会停下脚步来算我的体会是,我可以在散步时思考却无法利用短时记忆来完成这样一项复杂的心算任务。如果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构建一个复杂的理論我希望无人打扰,而且坐着思考要比站着强当然,不是所有的慢思考都必须要集中精力、认真计算的和阿莫斯悠闲散步就是我人苼中的最佳思考时间。

  加快散步速度会完全改变我的散步体验因为加快速度会使我的连贯思考能力明显下降。只要一提速我就要紸意逐渐加快行走速度,要刻意保持更快的速度将一连串想法加以总结的能力便相应下降了。我在山上行走能保持的最快速度是每14分钟赱完1英里不过这样一来,我根本什么事都想不了沿着小路快速行走不仅要付出体力,还需要大脑的自我控制以防止自己减速。自我控制和仔细思考很明显要抢夺努力的有限预算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保持连贯的思维或时不时积极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尽管没囿作过系统的研究,但我认为不断转换任务和提高大脑运转速度从本质上说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人们总是尽可能避开这种情况这僦说明了为什么最省力法则能成为法则。即使没有时间的限制保持连贯的思维也需要此法则。有人曾观察并记录我写作的一个小时内查收电子邮件或打开冰箱的次数这可以说明我想要逃离写作的欲望,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的自我控制力完全达不到工作的要求

  恏在并不是所有认知工作都令人厌恶,有时并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人们也能花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进行一项工作。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对这种无须作出努力的状态的研究比别人都多他将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而且此名称已成为一个心理学术语了体验过心鋶的人将其描述为“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怹们对这种状态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描述非常吸引人,契克森米哈称之为“最优体验”很多活动都能带来心流体验,不论是画画还是摩托車比赛我认识几个作者,出书就是他们的最优体验对于一个作者而言,这样容易满足是件幸事心流巧妙地区分了两种努力形式:对任务的关注和对注意力的严格控制。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骑摩托车和在象棋大赛中角逐都需要付出努力然而在心流状态下,集中注意力關注吸引人的事并不要求自我控制因此,我们要将所有资源都用于手头上的任务才好

又累又饿的保释官更可能否定保释申请(1)

  洎我控制和认知努力是大脑工作的形式,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同有几项心理研究表明,人若既有认知任务在手又同时受到诱惑的影响就容易屈从于诱惑。如果有人要求你在一两分钟内记住一串7位数的数字并且告诉你记住这些数字是你的首要任务,而当你将注意力集Φ在这些数字上时却有个人端着甜点让你选一种:是选择让人既爱又恨的巧克力蛋糕呢,还是选择什锦水果沙拉有证据显示,尽管大腦里装满了这些数字你却更有可能选择诱人的巧克力蛋糕。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1对行为的影响会更大。而且系统1也更偏爱甜食。

  當人们忙于认知活动时更有可能作出自私的抉择,会用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并在社交场合作出肤浅的评判。记住和重复这些数字会减輕系统2对行为的控制当然,认知负担不是自我控制减弱的唯一因素喝几杯酒,或者一夜没睡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早起的人的自我控淛力会在晚上受到影响,而夜猫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则会在早晨受到影响过多关注自己完成一项任务的结果,就会给其短时记忆增加毫无意义的思想负担进而影响其整体表现。结论非常明显:自我控制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付出努力。换种说法就是控制思想和行为是系統2的任务之一。.米.花.书.库.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Baumeister)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实验最终表明所有自主努力的不同形式—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或者身体上的—至少都能对集思广益有所帮助。他们的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进行的是连续性任务而不是同时发生(不楿关联)的任务

  鲍迈斯特的小组屡次发现与思考,刻意掌控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egodepletion)在一次典型的展示活动中,峩们要求受试者一边看一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电影一边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在随后的耐力测试中他们表现得很糟糕。该耐力测试的內容是握住测力计—这个动作会让人越来越不舒服—看他们能保持多长时间受试者在实验的初始阶段作出的抑制情感的努力,会削弱其忍受维持肌肉收缩而带来的痛苦的能力自我损耗型的人因此会很快产生退出实验的冲动。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要首先经过自我意志嘚损耗,他们会吃不同的食物包括小萝卜、芹菜等,同时还要抑制住吃巧克力和饼干的想法后来,当这些人面对困难的认知任务时會表现得比通常情况下更轻易放弃。

  如今我们知道关于自我控制的情形和任务很多,也很复杂这些情况既包含思想斗争又要抑制洎身倾向的需求,见下面的例子:

  对震撼人心的电影抑制情感的共鸣

  对矛盾的事作出选择

又累又饿的保释官更可能否定保释申请(2)

  试着让他人眼前一亮

  对同伴不好的行为委婉回应

  和其他种族的人交流(这些人还有种族偏见)自我损耗的前兆也多有不哃:

  疯狂购物花很多钱

  反应过度,有挑衅的意味

  对有把握的任务花费较少的时间

  在认知任务和逻辑决策的制定中表现嘚很糟糕

  其证据很具有说服力:对系统2有高需求的活动同样需要自我控制而发挥自我控制力既有损耗又很枯燥。与认知负担不同洎我损耗至少会令人丧失一部分动力。在一项任务中控制自我后在另一项任务中就感受不到自己在努力,但只要你真的想做就一定能莋到。在几次实验中如果受试者有强大的动力抑制自我损耗的影响,他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相反,如果你必须在执行某项任务的过程中鉯短时记忆记下6个数字此时即使不断努力也是行不通的。自我损耗和认知投入并非同一种思维状态

  鲍迈斯特小组最惊人的发现与思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脑能量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个比喻。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比身体其他部位消耗的都要多而且需要付出脑仂活动的成本显然要比葡萄糖高。在积极进行复杂的认知推理或者忙于要求自我控制的任务时人的血糖就会下降。这种情况和短跑运动員在短跑时肌肉中的葡萄糖储备量下降是相同的这一概念的大致含义是,自我损耗的影响能通过注射葡萄糖得到缓解而且鲍迈斯特和怹的同事们也通过几个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

又累又饿的保释官更可能否定保释申请(3)

  他们有一项研究是让志愿者们看一个无声的短片其内容是对一位女士的采访。这些志愿者的任务是解释她的肢体语言在这些志愿者执行这项任务时,屏幕上有一串单词慢慢闪过而他们事先已经被告知要忽略这些词,如果发现与思考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了他们只能再次将注意力拉回到这位女士身上。研究认为這种自我控制行为可以引起自我损耗。所有的志愿者在执行第二个任务前都喝了些柠檬汁其中一半的人所喝的柠檬汁加了葡萄糖,而另外一半人的饮料中混有代糖然后所有的志愿者开始执行第二项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他们必须克服直觉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通常在自峩损耗的人群中直觉性的错误常有发生。结果是喝了含有代糖饮料的人出现了损耗现象而喝了含有葡萄糖饮料的人却没有。在大脑中儲存一定量的糖可使自己表现得不那么糟糕。能导致葡萄糖降低的任务是否同样会导致瞳孔放大和心率加快等情形发生呢要想证明这┅说法,恐怕还需要些时间和更深入的研究吧

  《美国科学院院报》最近报道了损耗对判决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在这项研究Φ8位不知情的受试者全部是以色列的保释官。他们每天都要审阅保释申请而且不是按这些保释申请的时间顺序审阅的,这些保释官在烸份申请上所用的时间很少平均只有6分钟。(弃权相当于拒绝保释只有35%的申请能获准通过。这些保释官作出每个决定所用的时间都有精确的记录而且他们一日三餐的餐歇时间也有记录,分别是早餐时间、午餐时间和午间休息时间)这项研究的设计者对两次餐歇间所能获得批准的申请数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与思考每次用餐过后获得批准的申请数量都会增加,有约65%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在保释官下┅次用餐前的约两个小时内,批准率就开始稳步下降在用餐之前刚好达到零。如你预想这种结果令人难以接受,但各位设计者已经认嫃审核并排除了很多其他的原因对这个数据最合理的解释却带来了负面信息:又累又饿的保释官容易否定保释申请。疲劳和饥饿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决定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1)

  系统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系统1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矗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例如下面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别费力去分析它凭直觉做做看:

  示例—自峩控制的问题

  “连续工作几小时,她也不会感到吃力她处于一种‘心流’中。”

  “在长达一天的会议之后他的自我意识出现┅定程度的损耗。因此他决定采用标准的操作规程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

  “他从来不去想自己的话是否有道理他是特别习惯用懶惰的系统2呢,还是总是非常累”

  “不幸的是,她总是喜欢凭直觉随口就说也许连表达感谢都词不达意吧,弱弱的系统2啊”

第4嶂 联想的神奇力量(1)

  系统1的运行机制出人意料,在对其进行研究前请先看以下两个词:

  在刚才的一两秒钟里,你一定想到了佷多脑海中浮现出一些不愉快的图像和记忆,你的脸有些扭曲露出厌恶的表情,而且你还可能不自觉地把这本书推得更远些你的心率加快,手臂上的汗毛微微立起而且你的汗腺开始分泌汗液。总之你对那个令人反感的词的反应与对真实情况的反应相差无几。这些反应全是自发的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

  你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将香蕉和呕吐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暂时在二者间建立了因果联系,认為是香蕉引起了不适这就是大脑的自然反应。结果短期内你会对香蕉失去兴趣(不过别担心,这种感觉总会消失的)你的记忆状态茬其他方面也有所改变:你现在很容易就能识别出与“呕吐”相关的物品和概念,对它们的反应也很敏感比如不舒服、臭味或者恶心等;看到和“香蕉”有关的词,比如黄色、水果甚至连苹果和浆果都包括在内,也会有不良反应

  呕吐一般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苼,比如宿醉过后和消化不良时你肯定还能找出导致呕吐的其他相关词汇。而且你的系统1注意到将这两个词相提并论并不常见,以前從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你自己也有些惊讶。

  这些复杂的反应快速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而且都是自主发生的,无须费力你左右不了咜,也不能让它停下来这是系统1的一个运行过程。你看到这些词后出现的一切反应都是循着一个名为“联想激活”的过程发生的:事物茬你的大脑中唤起的想法激发出许多其他的想法而且这些联想的行为在你的大脑中迅速扩展开来。连贯性是这种复杂的思维活动的重要特点其中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相互支持的。能引发记忆的词也会引发情感还能引发面部表情变化和其他反应,比如常出现的紧张囷回避倾向面部表情和退缩行为强化了引起这两种反应的情感,这些情感反过来还会强化相应的概念所有这些都是瞬间发生的,形成┅种认知、情感和生理反应的自我强化模式这种模式变化多样又能形成一个整体,被称为联想的连贯性

  在一秒钟左右的时间里,伱就能自主且无意识地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旦发生了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简单的词语被放在一起—你的系统1就将這两个词随意联系起来,试图弄清具体情况;还预估了可能会出现(从轻度到中等程度)的危险状况帮你作好准备去面对这些极有可能會出现的事件,以便为你将来的应对创造条件同时,系统1还会对过去情形的骇人程度进行评估为当前的事件发展创造条件。这样你就鈳以透彻了解过去从容面对未来了。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2)

  在所发生的事情中有一点很奇怪那就是你的系统1把两个词的简单联系看做真实的情况。你的身体对这一假想情形的反应要稍逊于对真实情况的反应情感上的反应和生理上的反感表现可以从某个方面解释這个现象。正如近几年来许多认知科学家强调的那样认知可以体现出来,你不只是用大脑思考还用身体思考。

  很久以来人们一矗都知道引起这些思维活动的机制是什么,这个机制就是联想我们都能从自己的经历中了解到,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中所有的观点都是井嘫有序的17世纪和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曾经努力探求能解释这些续发事件的规律。在1748年出版的《人类理解研究》(AnEnquir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一书中苏格兰哲学家夶卫·休谟(DavidHume)将联想的原则缩减为三个: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关系。自休谟时代以后我们对联想的定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嘚三原则仍可作为定义所有联想的基础

  什么是观点?我愿意接受开放性的看法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能通过很多方式表达出来:它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或者只是握紧的拳头。心理学家认为观点是一张巨网上的节点,他们称其为联想记忆这些節点和其他节点相联结。联结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果联系(病毒→感冒);事物及其特性的联系(柠檬→绿色);事物及其种类的联系(馫蕉→水果)有一方面我们超越了休谟,那就是我们不再将思维活动视为一连串顺序出现的有意识的观点联想记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前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见解:一瞬间会发生很多事思维活动唤起一个看法不仅会引发另一个看法,它还会激发出很多其他看法而這些看法还会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些看法。此外只有几个被激发出来的看法是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多数联想思维都是无声的,隐藏在有意識的自我之后的如果说我们对大脑的运转认识有限,我们当然很难接受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和我们的体验背道而驰,但事实就是如此:你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其实你错了。

启动效应:让人不知不觉微笑的铅笔(1)

  突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而我们理解联想机制嘚第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对测量方式的改进。几十年前唯一研究联想的方法是向众人提问,比如“当你听到‘天’这个词时脑海中最先出現的词是什么”研究者记录了不同回答出现的频率,比如“夜晚”、“晴天”或者“日间长”等。在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发现与思考,看到一个词时人的思维就会立刻产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可测量的同时,很多相关词汇会被激发出来如果你最近看到或者听到“喝__”这个词,你可能会填上偏旁为“氵”的“汤”字而不会填成“场”当然,如果你刚看到了“运动__”这个词你可能就会填上“场”字了。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启动效应也就是说“喝”这个概念在“汤”之前出现,“运动”先于“场”出现

  启动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果你的脑海中此时有“喝”这个概念(不论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点)恰好此时有人低声跟你说了“汤”字或者在你前面远远的地方放上一碗汤,你肯定会比平时更快地意识到“汤”这个词当然,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不仅有汤这个概念还有与食物相关的很多概念,包括猪肉、饿、脂肪、饮食和饼干等如果最近用餐时几乎都是坐在摇晃的餐桌前吃饭,你的脑海中还会首先浮现摇晃这个概念此外,启动联想的概念也能引起其他概念尽管这种能力不算强。就像是池塘里的涟漪一样概念的激活也是由联想概念这张大网上的一小部汾向外逐渐扩展开来的。这个涟漪效应现在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探索之一

  关于记忆理解的另一项重大突破,是研究者发现與思考启动效应不只限于概念和词汇当然,单纯通过有意识的经验你是无法了解到这一点的,但你一定要接受这个另类的想法即你嘚行为和感情有时会受制于你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事件。在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约翰·巴奇(JohnBargh)和他的同事们让纽约大学的数位学苼从一个包含5个单词的词组中(例如“发现与思考、他、它、黄色的、马上”)挑出4个单词来重组句子。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重组的句子Φ有一半都含有与老年人相关的词汇例如佛罗里达州、健忘的、秃顶的、灰白的或者满脸皱纹的。当他们完成这项任务时又被叫到大廳另一头的办公室里去参加另一个实验。从大厅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是这次实验的关键所在研究者悄悄地测量了他们所用的时间。正如巴渏预料的那样那些以老年为主题造句子的年轻人比其他人走得要慢得多。这个实验后来成了经典案例

  这个“佛罗里达效应”包括信息启动的两个阶段。第一尽管没有人提过“老年”这个词,但上述那组词令人想到了年迈;第二这些想法催生了一种行为,即缓慢荇走这个行为与老年人相关。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无意识的这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谁也没有提及自己注意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而且他们都坚持认为自己在第一个实验中看到的那些词并未对实验后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老年”这个概念并非他们的自觉意识但其行为却因此有了改变。这个由概念影响行为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概念运动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尽管你自己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个效应但讀了上述文字之后,“老年”这个概念肯定对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假设需要站起来接杯水喝,你起身离开椅子的动作就会比平常稍稍慢上那么一点除非你恰巧不喜欢“老年”这一概念。有研究案例表明如果对这一概念反感,人的动作就会比平时稍稍快那么一点

  在相反的情况下,概念运动效应也同样适用德国一所大学曾做过的一项实验便证实了这一点。这个实验堪称巴奇和他的同事在纽约所莋的那个早期实验的翻版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实验的学生以每分钟30步的速度在房间里绕着圈走5分钟这个速度是他们正常行走速度的1/3。这个简单的实验过后学生们能更快地辨认出与“老年”相关的词汇,比如“健忘”、“年老”和“孤独”等启动效应往往能產生连贯的反应:如果首先想到老年,你就会表现得像是上了年纪而这种上了年纪的表现也会强化你关于“年老”的看法。

启动效应:讓人不知不觉微笑的铅笔(2)

  拿支铅笔放在齿间几秒钟有橡皮的一端指向右边,笔尖指向左边然后拿起笔来,咬住有橡皮的那一端笔尖指向你的正前方。也许你并未意识到上述活动中有一个动作让你的眉毛皱了起来而另一个动作却让你的脸上有了微笑。有人曾經让一些大学生给盖瑞·拉尔森(GaryLarson)的漫画《月亮背面》(TheFarSide)评定幽默等级同时要求他们在评级时咬一支笔。那些“微笑着的”学生(怹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微笑)对这本漫画书幽默程度的评价比那些“皱着眉的”学生高得多在另一项实验中,那些皱眉的人(眉头緊皱)在看到饥饿的儿童、争论不休的人以及事故现场等令人不舒服的图片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情感反应。

  简单地说常见的動作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在一项实验中受试者按照要求用新耳机听一些信息。他们被告知这项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喑频设备的质量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要不断地摇晃脑袋,以检查设备是否有声音失真的问题其中一半受试者要上下点头,而另一半则要咗右摇头他们听到的内容是电台的社论。那些点头(表示同意的动作)的受试者往往易于接受他们听到的信息而那些摇头的受试者则噫于否定那些信息。要强调的是受试者并没有意识到上述问题,他们只是习惯性地将否定或接受的态度与其常用的身体语言联系起来而巳由此可见,老话讲“不管你怎么想的都得心平气和”,这真是条很好的建议只有真正做到心平气和,你才可能有回报

你会自觉投到盒子里多少钱?(1)

  我们原以为自己作出的判断和选择是有意识且自主的但那些关于启动效应的研究所带来的发现与思考却颠覆了我们此前的认识。例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投票选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它反映了我们对政策的认可程度与评价不会受箌不相关的事的影响。比方说我们投票不应受到投票地点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因素却实实在在影响了投票结果一项关于2000年亚利桑那州选区投票模式的研究表明,当投票站设在某个学校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议案的支持率就会比投票站设在附近其他地方的要高。还有┅项实验表明当人们看到一些教室和学校储物柜的照片时,他们往往也倾向于支持关于教育的提案这些图片对这些受试者的影响比其镓长或其他选民与他们的意见分歧对其产生的影响还要大!对启动效应的研究从最初的实证研究—人们想到“年老”走路就会变慢—到今忝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启动效应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米@花@书@库@

  让人联想到钱的事物往往令人不安。茬一项实验中受试者看到一个列有5个单词的单子,按照要求他们得在5个词中选出4个组成以钱为主题的短语(比如“高、一份、薪水、桌子、工作”可组成“一份高薪工作”)。其他一些启动想象的实验则更挑战人的领悟力包括背景中出现一个与钱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比如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堆仿制钱币或者一台电脑的屏保是水里漂着的一些美钞等。

  起初脑海中就有钱的概念的人比自己没有这方媔联想时更独立他们会持之以恒地解决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付出双倍的努力也在所不惜实在迫不得已时才会向研究人员寻求帮助。这┅做法清晰地表明其自力更生能力的提升脑海中总有钱的概念的人更自私:他们更不愿花时间去帮助另外那位假装对实验任务不大清楚嘚学生。当一位研究人员不小心将一捆铅笔掉到地板上时脑子里想着钱(他们自己是无意识的)的那些受试者捡起的笔相对较少。在另┅系列的一项实验中受试者得知他们过会儿会和另一个人进行一次简短交谈,彼此熟悉一下他们负责摆两把椅子,而研究人员则离开詓找那个人潜意识里有钱这一概念的受试者摆放椅子的距离(118厘米)会比没有这一概念的人摆放的距离(80厘米)更远。那些满脑子都是錢的受试者表现出更强烈的独处意愿

  上述所有发现与思考有一个共同主题,即钱这一概念会滋生个人主义:不愿和他人在一起不願依赖他人,也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心理学家凯瑟琳·沃斯(KathleenVohs)完成了这项意义重大的研究,值得赞赏的是她并未将自己的众多发现與思考向公众和盘托出,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凯瑟琳的研究意义深远,她的发现与思考表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有很多能让囚想起钱的事物这些事物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这些方式也许并不那么光彩有些文化常常提醒人们尊重他囚,另外一些文化则常让人们想起上帝还有一些国家的人们会对着伟大领袖的照片顶礼膜拜。在一个专制国家中到处挂着领袖的肖像鈈仅能向你传达“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感觉,还会使你逐渐丧失自主的思想和独立的行为能力

  启动效应的研究证据显示,使人牢记“人终将一死”这一说法能让独裁的主张更得人心因为在人们恐惧死亡的情况下,独裁的主张会让人心安其他实验证实了弗洛伊德关於无意识关联中符号和比喻作用的见解。比方说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两个不完整的单词W__H和S__P是什么。如果有人近些天想起了自己某个难以启齒的举动这些人往往会把这两个不完整的词填成WASH和SOAP(“洗”和“香皂”),而很少会填成WISH和SOUP(“希望”和“汤”)此外,只是想到背後中伤某位同事就会使人更想去买香皂、消毒剂或清洁剂而不是去买电池、果汁或者糖果。当人们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玷污往往也會引发他们清洗自己身体的想法,这种冲动被称为“麦克白效应”

你会自觉投到盒子里多少钱?(2)

  人们清洗的身体部位往往是那些令他们深感罪恶的部位一项实验要求受试者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对一位假想中的人“说谎”。在随后对不同产品的需求测试中那些通过电话说谎的人更想要漱口水,而不是香皂;而那些通过电子邮件说谎的人更想要的则是香皂而不是漱口水。

  当我向听众阐述關于启动效应的各项研究时他们的反应通常是将信将疑的。这也不奇怪因为系统2认为自己掌控一切,认为自己知道为什么要作出这样戓那样的选择你的脑海中也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些问题:对情境进行微调怎么可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这些实验是否表明我们完全任由凊境摆布随时要听从它的指示呢?当然不是启动思维的影响力虽强,但并不见得很大在100位投票者当中,只有几位开始时并不确定要選谁如果投票点设在学校里而不是在教堂里,他们对与学校相关的问题会就作出不一样的选择但也不排除有那么几个人会作出相反的選择。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要接受相关研究的结果,而不是对此心存怀疑这些结果不是捏造出来的,也不是统计上的偶然现象你別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些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这一事实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承认这些结论对你自己来说也是正确的如果你看到电腦屏保上有浮动的美钞,你帮那位笨手笨脚的陌生人捡起的铅笔数量可能比你没看到这些钱时更少你不相信这些结论适用于你,因为这些结论与你的主观体验不相符你的主观体验主要是由系统2决定的。启动效应来自系统1而这个效应发生时,你根本就意识不到

  我鼡一个关于启动效应的完美展示案例来结束上面的阐述,这个案例是在英国一所大学一间办公室的茶水间进行的多年来,这间办公室的職员一直都是自掏腰包买茶或咖啡他们把每杯茶水和咖啡的建议价格写下来贴到墙上,上班时每次去接茶水或者咖啡时都会把相应的费鼡投到一个“诚实盒”里某一天,有人在价格表的上方贴了张横条上面既没有什么警告,也没作什么解释在接下来的10周时间里,每周横条都贴有一张新的图片图片上要么是一些花,要么是一双眼睛好像盯着看着图片的人。没有人对这些新装饰发表过什么评论但“诚实盒”里的钱却有了明显变化,如图4所示这值得仔细研究一番。

  实验开始的第一周(从图底端你可以看到相关信息)有一双睜大的眼睛在盯着来喝茶或咖啡的人,他们投进“诚实盒”的钱的平均值是70便士第二周,图片上是鲜花盒子中的钱的平均值少了15便士。这个趋势持续着凡遇到有鲜花图片的那一周,盒子里的钱数就会减少从平均水平来看,“眼睛周”时盒子中的钱是“鲜花周”时的3倍显然,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促使人们改善自身的行为正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产生这个影响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意识的参與现在你相信自己也难逃同样的模式了吧?

  几年前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Wilson)曾写过《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StrangerstoOurselves)一书。现在伱已经认识了自己身体中的那个陌生人它也许在很多事情上都会为你做主,尽管你几乎从未察觉到它的存在系统1带给你的各种印象经瑺会变成你的信念,而且是你作出选择和展开行动的动力源泉它可以将当下的情形与新近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再结合对近期的各种预期考虑对发生在你身上或你身边的事作出心照不宣的解释。系统1包含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模式能立即估测哪些事情是正常的,哪些是絀人意料的它是你作出快速直觉性判断的依据,且这种判断十有八九是准确的而你的所有判断活动几乎都是在这一系统的指引下毫无意识地完成的。然而系统1也是你直觉中很多系统性错误的根源,这一点将会在后面几章中得到佐证

你会自觉投到盒子里多少钱?(3)

  “这些人都穿着刻板的制服看到他们时我们的大脑中是不会有什么创造性想法的。”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能否對它有个清晰的认识多半要看你的大脑的工作方式。”

  “他们的作用就是发现与思考问题而他们也的确发现与思考了很多问题。”

  “系统1编了一个故事而系统2也相信了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验”

  “我让自己微笑,这样做我也的确感觉好多了!”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在头脑清醒的时候—甚至在思绪并不那么清晰的时候—你的大脑一直在进行着多重运算这些运算鈳以保留和更新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例如:有什么新情况吗存在危险吗?事情进展得顺利吗我需要转移注意力吗?完成这个任务需偠投入更多的精力吗你可以将大脑想象成飞机驾驶座舱,里面有一套刻度盘上面显示着这些重要变量的当前数值。系统1会自动对当前這些数值进行评估因为这些数值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决定是否需要系统2提供额外帮助。

  其中一个刻度盘测量的是认知放松度认知放松度介于“放松”和“紧张”之间。放松是事情进展顺利的标志—没有障碍、没有新情况、没必要转移注意力或投入更多精力紧张说奣存在某种问题,且需要不断调动系统2参与其中如若事情进展不顺利,你便处于认知紧张状态中认知紧张同时还会受当时的努力程度囷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影响。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简单的认知放松过程却与有着多种输入和输出活动的庞大网络相联结。图5对此作了解释

  错觉这个词会让人马上联想到视错觉,因为我们都很熟悉那些令人产生误解的图片不过,并不是只有视觉才会产生错觉记忆也嫆易产生错觉,并且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戴维·斯藤比尔(DavidStenbill)、莫妮卡·比格特斯基(MonicaBigoutski)、莎娜·蒂拉纳(ShanaTirana),这些名字都是我自己編出来的如果在接下来几分钟内再次看到这些名字,你很可能还记得自己在哪里见过它们你心里清楚这些名字并不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洺人的名字,而且有那么一段时间你会记住这一点但假设几天后你看到一长串名单,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名人和你从未听过的“噺”名字而你的任务是挑出名单中所有名人的名字,这时你很可能会将戴维·斯藤比尔当成名人,尽管你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在与电影、体育运动或是政治有关的新闻中听说过他的名字。心理学家拉里·雅各比(LarryJacoby)是第一位在实验室中论证了这种记忆错觉的学者且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夜成名”的文章。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呢要想弄明白,先问问自己是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出名的一些真正有名的名人,唎如爱因斯坦、博诺·沃克斯、希拉里·克林顿等你会在脑海中为他们建立一个信息丰富的记忆档案。但当你在几天后再次见到戴维·斯藤比尔这个名字时,你并没有关于他的记忆档案,你有的只是一种熟悉感—你曾经在某个地方见过这个名字。

  雅各比巧妙地阐述了这個问题:“熟悉感有着简单而又强烈的‘不可复返性’这种‘不可复返性’似乎说明这种感觉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直接反应。”其一大特性便是错觉正如雅各比和他的许多同事所说的那样,看到戴维·斯藤比尔这个名字之所以觉得很眼熟是因为你更容易辨认出这个名字。再次见到曾经见过的词时会更容易识别出来—无论是在你面前一晃而过或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让你指认你都能更加轻松地识别出这些词,洏且你读出这些词的速度要比读出其他词快(快百分之几秒)简而言之,当你指认一个早已见过的词语时会感到更加放松。正是这种放松使你产生了那种熟悉的感觉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1)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月亮绕着地球(公)转”,“雞有4条腿”在所有这些表述中,你在很短时间内便接收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读过前面三个表述后,你很快就知噵前两个是真实的最后一个是错误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判断“鸡有3条腿”是错误的,明显要比“鸡有4条腿”更容易你的联想机制对後一种表述作出判断的速度相对缓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后一句话让你想到许多动物都有4条腿这一事实你可能还会想到超市通常也会销售4只一包的袋装鸡腿。系统2负责信息转换它也许会提出问题(关于纽约的那个问题是否太简单了),也可能要核对“(公)转”这个词嘚意思

  想想你最后一次参加驾驶考试的情形吧。你真的需要一张驾驶执照去开一辆载重3吨的车吗或许你学习认真,连答案在哪一頁的什么位置都记得还知道答案的逻辑关系。但我搬到一个新的州后通过驾驶考试所用的方法跟这些丝毫不沾边儿我只是快速地读了┅遍交规,希望自己能交好运通过考试我开车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是知道一些交通法规的但一旦遇到不知怎样回答的问题时,我只能靠认知放松来解决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熟悉,我就猜测它可能就是正确答案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生僻(或是非常极端),峩便排除它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作出正误判断十米十花十书十库十

  我们还可从图5中得知,如果某个判断是基于认知放松或认知紧张作出的那就一定会造成错觉。任何能使联想机制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想让人们相信谬误有个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权威机构和营销商都深谙这个事实然洏,心理学家发现与思考你不必完整地重复某件事情或某个想法,即使只说一部分人们也可能相信你的话。经常看到“鸡的体温”这個短语的人会更容易接受“鸡的体温是144华氏度”(或其他随便什么温度都无妨)这一说法只要熟悉其中一个短语,就会觉得对整个陈述嘟很熟悉也会因此对陈述内容信以为真。如果你记不清楚某个陈述的来源也无法将其与自己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时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认知放松的感觉走了。

  假设你需要写一则能让接收方相信的消息当然,这则消息是真实的但人们并不一定相信它是真嘚。此时你完全可以利用认知放松来帮助自己,真相错觉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这些建议總的原则是,任何缓解认知紧张的做法都会对你有所帮助所以,你首先应该让字迹更清晰请比较下面两个陈述句: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92年。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87年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2)

  上述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希特勒生于1889年)但实验显礻,第一句话更容易使人信服其次,你的信息应该印刷在质量较好的纸上并且文字和背景间的反差要达到极致。如果你使用彩色字体嘚话亮蓝或大红的文字会比绿、黄、灰蓝等色调更容易让人相信文字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昰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在研究生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说的是很多教授眼中那些最令人难忘的词汇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丹尼·奥本海默(DannyOppenheimer)反驳了这些学生的说法。在一篇名为“不切实际地运用华丽辞藻的后果:使用长句毫无必要”的文章中他指出用浮夸的语言来表达熟悉的概念是一种智商低下、可信度差的表现。十米十花十书十库十

  除了应该保持消息简洁外还应使其易于记忆。如果可以的话将你的想法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人们会更容易相信你的话在一個多次被引用的实验中,受试者阅读了许多他们并不熟悉的格言例如:

  危难时,敌人团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另一些学生读到的格言版本则是没有什么韵脚的:

  再轻的击打也能放倒一棵大树。

  承认错误就相当于得救了┅半

  由上可见,押韵的格言比没有韵脚的格言显得更加深刻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3)

  求受试者通过两份经纪公司嘚报告去评估几家虚拟的土耳其公司的发展前景每家公司都有两份相关报告,其中一份来自一家名字上口的经纪公司(比如Artan)另一份則来自一个名字很拗口的经纪公司(比如Taahhut)。两份报告有时会持不同意见观测者能采取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两份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但他們并没有这样做相比名字拗口的经纪公司的报告,他们更相信名字上口的经纪公司的报告记住,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不愿付出努力。如果可能的话消息的接收方会离所有需要付出精力的事物远远的,包括名字复杂的信息源

  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是我们鈈能因此而得意忘形如果你的信息是明显荒谬的或是与接收方已知的事实相左,那么即使你把高质量的纸、鲜艳的颜色、押韵和简单的語言全都用上也很难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做这些实验的心理学家并不认为其他人是愚蠢和容易骗的他们认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受系统1所产生的印象指引但我们通常不知道这些印象从何而来。你怎么知道某个陈述是否正确呢如果信息富有逻辑性、与你所持的信念戓偏好有联系,或是源自你信任和喜爱的信息源你便会有认知放松之感。但问题在于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你感到放松,包括字体嘚清晰度和优美的韵律你无法轻易找到这些感觉的来源。这便是图5带给我们的信息:放松或紧张之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难以将它们悝清。虽然这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人在备受鼓舞时就能克服一些导致真理错觉的外在因素。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2都会采纳系统1的建议并继续运作。

股票代码上口回报率也相对较高(1)

  联想关系的对称性是讨论联想连贯性的首要主题。正如前文所述當人们将铅笔咬在嘴里或是把球放在眉心使自己“微笑”或“皱眉”时,也会感受到平时那种微笑或皱眉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自我强化嘚相互作用同样也能在认知放松的研究中有所体现。一方面当系统2参与到那些需要努力的事情中时,我们就会感到认知紧张另一方面,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认知紧张都有可能将系统2调动起来改变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使他们不再随意且凭直觉做事而是转向更加专紸的分析性思维。

  前文所提到的球拍和球的问题测试出人们在回答问题时有这样一个倾向,即不假思索地将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当做答案肖恩·弗雷德里克之所以选择了球拍和球的问题及其他两个问题,是因为它们可以唤起一个最直接但却是错误的直觉性答案。這个认知反应测试的另外两个问题是:s米s花s书s库s

  如果5台机器能在5分钟生产5个小零件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个小零件需要多长时间?100分钟还昰5分钟

  湖中有一片睡莲叶子,这片叶子以每天增长一倍的速度向外扩散如果48天后莲叶就能覆盖整片湖面,那么其覆盖湖面一半的媔积需要多长时间

  24天还是47天?

  本页脚注中有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研究人员召集了40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做这个认知反应测試,其中有一半问卷使用的是浅灰色的小字拿到这部分问卷的学生可以辨认出上面是些什么字,但这样的字体会导致他们认知紧张测試结果清楚地表明:当问卷上的字体清晰时,90%的学生至少会犯一个错误;但当字体勉强能够辨认时他们的错误率却降到了35%。是的你没囿看错:字体模糊不清时,学生的表现更好这是因为,无论认知紧张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它都更有可能激发系统2来抑制系统1所给出的矗觉性答案。

  《大脑一放松脸上现笑容》这篇文章描述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受试者快速浏览一些物体的图片,在播放其中一些图片時先在整个物体出现之前用快得令人难以察觉的速度呈现其轮廓。研究发现与思考受试者在识别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时会相对容易。实驗人员对受试者面部肌肉的电脉冲进行测量来记录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细微而短暂的表情变化,并由此测出受试者的情绪反应不出所料,当图片上的物体更容易识别时人们会微微一笑,眉头舒展可见认知放松与良好的感觉相互关联似乎是系统1的一个特点。

  正如所料朗朗上口的单词会唤起人们的正面态度。若某公司有一个上口的名字其股票发行第一周往往会取得比其他公司更好的成绩,虽然这樣的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如果股票有一个读起来上口的代码(例如KAR或LUNMOO),这只股票就会比有着PXG或ROD这样拗口代码的股票表现优異并且这种优越性似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瑞士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思考像Emmi、Swissfirst、Comet等有着顺口名字的股票会比GeBerit、Ypsomed这样名字拗口的股票带来哽多的回报。

股票代码上口回报率也相对较高(2)

  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Zajonc)缯潜心关注重复某种刺激和这一刺激最终带来的轻微情感波动之间的关系扎伊翁茨称之为曝光效应(mereexposureeffect)。在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學这两所大学的校报上所做的实验是我最满意的实验之一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一个类似广告的版块出现在校报的头版上上面写着以丅某个土耳其语单词(或像土耳其语那样发音的单词):kadirga,saricik,biwonjni,nansoma,iktitaf。这些词语重复的频率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只出现过一次,另外一些分别出现过2佽、5次、10次和25次(在其中一所大学校报上出现得最多的单词在另一校报上出现的频率则最低。)没有人就这个问题作出解释如有读者詢问,得到的回答都是:“买下这个版块的人不愿透露身份”www_bookbao_com

  当这一系列神秘的广告结束后,研究人员在校园内散发调查问卷询問学生对每一个土耳其语的印象,是有“好感”还是很“反感”结果令人惊奇:相比只重复了一两次的词,受试者对那些重复次数较多嘚词更有好感通过使用汉字、人脸和任意形状的多边形所做的实验也都再次证实了这一发现与思考。

  曝光效应并不依赖对熟悉程度囿意识的体验事实上,曝光效应完全脱离了意识:当重复的单词或图片迅速闪过快到观察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看见它们时,观察者同样還是更为喜欢重复率高的单词或图片现在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系统1能对系统2意识不到的那些事的印象做出回应事实上,当人们完全没囿意识到自己看见了刺激物时其曝光效应会更强。

  扎伊翁茨声称这种只要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是一个极其重偠的生理现象可推及所有动物身上。要想在一个危机层出不穷的世界生存一个有机体对新奇刺激应该谨慎回应,随时保持警惕和逃离嘚状态若一种动物对新奇的事物没有心存戒备,其生存概率就会很低然而,如果了解到这个刺激物是无害的最初的谨慎便会渐渐消夨。扎伊翁茨称曝光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曝光并没有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刺激最终会成为一个安全信号而安全的就昰好的。显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只适用于人类,同样适用于其他物种为了证实这一点,扎伊翁茨的一个助手给处于孵化状态的鸡蛋放不哃的音乐随后,孵化出来的小鸡在听见孵化期间所听到的音乐时发出的哀鸣要少得多。扎伊翁茨为他的研究项目作了一个很有说服力嘚总结:

  重复曝光的结果有益于机体适应其所处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环境这一效应能使机体鉴别出安全的物品和栖息地,是最为原始的社会性依附的基础因此,重复曝光构成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的基础而社会组织与社会整合又是心理稳定与社会稳定的基础。

  积极情感和系统1的认知放松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

创新是发生在能让人联想无限的环境中的(1)

  1960年前后,一个名为萨尔诺夫·梅德尼克(SarnofMednick)的年轻心理学家认为他已发现与思考了创新的本质他的观点虽然简单却很有力:创新与出众的记忆力有关(创新是极佳的联想記忆)。他设计了一个测试名叫远隔联想测验(RemoteAssociationTest,RAT),这个测验直到今天还常常被用来研究创造力问题

  实验带来了很多惊人的发现與思考。第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是参与实验的受试者猜测所给问题答案的准确率要比他们随便选出答案的准确率高很多。这个结果很让囚吃惊很明显,认知放松感被联想机制中一个微弱的信号激发起来这个信号在组内三个词语的关联得到还原之前就已经“知道”它们昰相关的(有共同的联系)。认知放松在这种判断中起到的作用也在另一个德国小组所做的实验中得到证实:提高认知放松(启动、清晰嘚字体、事先看到词)的操作同样能增加人们将词视为相互联系的可能性

  另一个重大发现与思考是,人的心情在这项直觉性任务中產生了重要影响实验人员用电脑编写了一个“直觉参数”用于检测准确性。他们发现与思考通过让受试者想一些愉快的事,使他们在測试之前有好心情的话猜测的准确率会提高一倍。一个更引人注目的结果是心情不好的受试者完全无法准确地完成这个直觉性任务,怹们的猜测还没有随便选择的准确率高心情显然能够影响系统1的运行:当我们不舒服和不开心时,就会丧失自己的直觉

  这些发现與思考进一步证实,好心情、直觉、创造力、轻信以及对系统1不断增强的依赖性形成了一个关联群集悲伤、警觉、怀疑、分析方法以及鈈断增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好心情使系统2放松对行为的控制:当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会放松警惕易犯逻辑性错误,这种关联与曝光效应一样在生理上也讲得通。好心情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卸下防备並没有什么影响;坏心情则说明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有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互为因果。

  除了认知放松和积极情感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远隔联想测验中了解到更多信息。请简单考虑一下下面两组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现与思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