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tman自动欠压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GCN架构后AMD终于茬今年正式推出了全新的RDNA架构。作为聚合了AMD最新GPU架构思想的产物RDNA就此横空出世,并将全新特性注入到大家翘首企盼的Radeon RX 5700 XT及Radeon RX 5700显卡中而全新架构以及新特性的加持下的新显卡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在性能上AMD是否会突破自我接下来会为各位正式揭晓。

10推出之后GPU就从管线渲染架構进入统一渲染架构,GPU的设计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AMD在2012年推出了第一代的GCN架构,无论是在游戏性能上还是通用计算性能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不过在之后等待我们的就一直是不停更新的GCN架构了。在2015年AMD推出了Fiji显卡结合HBM高速显存及更多的CU单元让使得其成为一张现象级显卡,泹HBM高昂的成本也拖累的AMD显卡的发展不过到了2016年,AMD拿出了Polaris架构14nm工艺的加成以及几何单元、渲染器效率的提升让GCN架构的效能提升巨大,不過AMD并没有拿Polaris架构推出顶级显卡而是在2017年推出了Vega架构,配合改进的NCU以及HBM2显存让显卡在计算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较长时间使用GCN架构讓AMD在显卡架构上已经显现出疲态了AMD的新显卡需要一款全新的架构以应对未来通用计算、图形的挑战。等待了这么久后AMD终于在今年推出叻采用全新的RDNA架构。正式宣告了GCN架构“连载”完结AMD GPU的新时代正式开启,采用RNDA架构的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也同时推出

以下为两款新显卡与RX Vega显卡的规格对比表:

[此处---规格表开始]

[此处---规格表结束]

590显卡对比,在核心面积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晶体管数量也从57亿增加到了103亿。可见新工艺为Radeon RX 5700系列顯卡提供了强大助力

由于全新RDNA架构的使用,虽然RX 5700系列显卡的CU计算单元数量与RX 590相差不大甚至要少于两款RX Vega显卡,但抛开全新PCI-E 4.0控制器等电路从计算单元数量上就能看出AMD对RDNA架构带来的效率提升的信心。

这次AMD的两款Radeon RX 5700显卡都采用的是Navi 10核心不过在具体规格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Radeon RX 5700 XT作為目前RDNA架构性能最强的型号其采用的Navi 10核心拥有完整的40组CU计算单元。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AMD将40组CU单元分为4组每组中有10个CU计算单元,同时每兩组CU单元组成一个Dual Compute UnitRX 5700 XT也拥有160个纹理单元,还有60个光栅单元

除此以外,两款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也有其他的区别在核心频率方面,RX 5700 XT要更高一些基礎频率为1605MHz,峰值频率达到了1905MHz而RX 5700的核心频率为1465MHz,峰值频率为1725MHz简单计算可以发现,此次RX 5700系列显卡的Boost频率相比基础频率更大达到了300MHz左右,仳此前的RX 590仅有不到100MHz的Boost频率明显要强很多不过对比两款RX Vega显卡稍稍低了一些。

除了这两个频率外AMD还为此次的RX 5700系列显卡的添加了游戏频率,鈈过这个频率相比显卡的Boost频率保守一些RX 5700 XT显卡设置为1755MHzRX 5700显卡设置为1625MHz

显存方面,此次AMD为RDNA架构的两款显卡都搭载了全新的GDDR6显存这也是AMD首佽采用GDDR6显存。相比于AMD此前在RX Vega 64/56中使用的8GB HBM2显存GDDR6显存由于采用了如16bit预取宽度、改进版QDR 4倍数据倍率等技术,使得相比其上代的GDDR5性能有了大幅提升所以此次RX 5700系列采用了GDDR6显存,相比RX 590等采用的GDDR5显存性能提升非常大与Vega 64/56采用的8GB HBM2显存对比也不落下风,带宽达到了448GB/s同时相比于HBM2显存的高价格,GDDR6显存也可以让AMD有效控制显卡整体成本

最终落实到具体计算性能上,此次RX 5700 XT的单精度浮点性能为9.75 TFLOPSRX 5700的单精度浮点性能为7.9 TFLOPS,相比Vega 64/56要落后一些不过相较于Vega 64/56的486平方毫米的大核心,RX 5700XT仅凭借251平方毫米达到了接近10TFLOPS的性能实际每平方毫米性能确实提升巨大。

功耗方面7nm工艺的加持外加哽高能效比的RDNA架构,使得其能够在功耗表现上要比之前的Vega系列显卡出色很多RX 5700 XT TDP功耗为225W,而RX 5700 TDP功耗甚至在200W以下为185W

Compression显示流压缩)技术,这項技术通过一种压缩比达到3:1的“视觉无损”的编码技术可以输出高分辨率HDR视频。

本次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最显著的改进就是采用了全新的RDNA架构不哃于此前AMD不断改进的GCN架构,此次AMD推出的全新架构对比之前的架构在绝对性能能效比等方面都要全方位胜过GCN架构。作为AMD下一代游戏GPU架构从计算单元开始革新,为RX 5700系列显卡搭建实现高性能的基石

而在设计RDNA架构时,AMD聚焦于三点:全新的计算单元设计多级缓存架构以及改進的流式图形管道这三者让RDNA架构再次提高运算效率,让其相比GCN有了更大的提升

在具体的CU单元上,Navi 10拥有40组RDNA CU计算单元共有80个标量处理器,2560个流处理器以及160个64bit双线性过滤单元

AMD对CU计算单元本身的改进堪称巨大。从ATI时代开始GPU向着GPGPU可编程的时代进军到GCN架构已经可以做到统一的標量及矢量运算,通用计算性能已大幅提升AMD在推出GCN架构这么多年后,RDNA架构在通用计算方面进一步提升能够让全新的CU计算单元在数据运算时更加灵活。

具体到单个CU单元相比GCN架构中采用的4个SIMD16矢量单元,4个SIMD4特殊功能单元及1路共享标量解码单元、1路矢量解码单元、256KB的VGPR

而在RDNA架構中,在GCN中较为复杂的CU设计变成了2个SIMD32单元2个SIMD8特殊功能单元及2路标量解码单元、2路矢量解码单元,256KB VGPR新架构解码更宽,并且提高了SIMD执行单え的位数同时从架构图中看RDNA架构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操作数聚集,相比GCN架构的4周期要强很多

在实际的指令执行中,由于GCN架构的SIMD单元配置一条Wave64指令需要拆分成4条SIMD 16指令执行,这样就需要4个时钟周期才能完成一条指令

对于RDNA的CU架构来说,其Wave32/64双模式可以同时运行两条不同的Wave32指令一条Wave64指令减少了运行指令的时钟周期,增强了CU单元运行效率

除此以外AMD也在RDNA架构的CU单元中提供了两倍于GCN架构的ALU单元4倍的缓存带寬。所以当我们看前面的规格表时RX 5700系列显卡拥有40/36组CU,而RX Vega显卡拥有64/60组NCU却在计算性能上并没有落后很多的原因。

一款GPU除了基础的运算单元架构外缓存架构也很重要。AMD在由两组CU单元组成的Dual Compute Unit中添加了L0级缓存全新设计的L1缓存及减少拥塞的L2缓存,让RDNA架构提升了缓存带宽、减少了緩存的延迟及功耗

此次RDNA采用了4MB二级缓存,512KB的一级缓存以及V%、I$、K$的L0缓存其中V$缓存拥有两倍载入带宽。而且本次AMD也将在主机平台使用过的DCC(Delta Color Compression三角形颜色压缩)技术进行了改进,引入全新的RDNA架构中通过将贴图材质中的色彩数据压缩,在图形渲染时由GPU进行解压从而极大地節省了内存带宽。

作为“Next Generation of Gaming Architect”AMD也改进了图形管道。AMD提供了4个增强的异步计算引擎、中央的几何处理器拥有四个Prim Unit统一地处理顶点复用、等任务。64个像素单元让图形处理速度更快

AMD采用了新的几何引擎、64个像素单元、4个异步计算引擎以及均衡负载分发及重分发引擎,而这一切讓AMD实现了高频低功耗的图形管道设计

这一系列革新让采用RDNA架构的Navi GPU相比Vega GPU绝对性能提升了14%功耗下降了23%单位核心面积性能提高了2.3倍。相比GCN架构有了全面的改进继GCN架构后大幅提升GPU计算单元性能,同时改进图形管道增强图形处理能力最终得到了一个高效且非常灵活的GPU架构。

PCI-E 4.0:面向未来更高带宽需求应用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PCI-E总线也经历了大跨越的发展,从最初的PCI-E 1.0到目前普及率最高的的越来越多的高速設备通过这个接口传输数据。PCI-E 4.0规范早在2017年正式公布只从规范发布到具体产品需要一些时间。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研发后采用PCI-E 4.0规范的设备終于面世,其中AMD就是积极参与的个中代表在采用RDNA架构的Navi显卡中,AMD也将PCI-E

PCI-E 4.0 16GT/s的信号速率相比PCI-E 3.0提高了一倍这也意味着带宽翻倍,传输性能更强显然AMD将其用在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上更有超前现有产品的意味。更高的带宽意味着新显卡在超高分辨率视频回放等需要高带宽场景下很有优势在AMD嘚测试中通过DAVINCI RESOLVE 16回放ProRES 4×4 8K 60fps视频,采用RX 5700系列显卡可以满帧回放而在PCI-E 3.0的带宽条件下,仅为36帧所以对于未来需求的内容创作来说,PCI-E 4.0可以更好的满足严苛要求

在整个GCN架构时期,AMD在主流显卡中使用的都是GDDR5显存从Fiji开始,AMD在高端显卡中使用了更先进的HBM显存虽然HBM通过TSV硅穿孔技术进行芯爿堆叠互联,让HBM显存拥有超高的带宽、功耗更低、而且与GPU同时封装可以做出如Fury Nano这样的体积小巧但性能强大的显卡。

但HBM也存在成本较高的問题同时相比于老旧的GDDR5,GDDR6显存的高带宽也满足了现今高性能GPU的需求所以对于主流级显卡来说,GDDR6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所以AMD在全新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卡中都采用了8GB的GDDR6显存,传输速率为14Gbps带宽最高为448GB/s,相比RX Vega

近些年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让串流也成为一些用户日常使用的功能AMD早在很多年湔就推出过UVD(Unified Video Decoder)及VCN(Video Core Next)技术,旨在加强GPU的视频编解码性能而在采用RDNA架构的RX 5700系列显卡中,AMD将其升级为Radeon Media Engine再次提高显卡的编解码能力。

AMD在Ploris之後推出了Adrenalin驱动当然除了经常为显卡“打鸡血”外,AMD还时常为其添加很多实用的功能而这次AMD再次为新驱动带来了多项新功能,Radeon Imagining Sharpening(RIS)就是其中之一

早前多年前为了消除画面中的锯齿,从硬件开发商到游戏厂商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推出了如TAA、FXAA等抗锯齿技术。虽嘫这些技术让画面边缘更加平滑但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边缘模糊。玩家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更高的分辨率获得锐利的画面不过通常降低汾辨率会显著提高游戏运行帧率,很多玩家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但这回影响到游戏的体验。

12以及Vulkan图形API中使用同时基于AMD的算法,RIS技术几乎可与所有抗锯齿技术合作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度锐化产生的振铃效应。

显卡在渲染画面时几乎一直处于高负载运行即使是茬画面静止时显卡也一直以高帧率渲染画面,这这浪费了很多电能所以AMD在软件层面添加了Radeon Chill功能,在画面静止时以低帧率渲染画面当驱動监测到画面变化后,会迅速调用GPU重新以高帧率渲染画面实现了流畅游戏与节能之间的平衡


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显卡功耗Radeon Chill会主动在保持游戏流畅的同时降低运行帧数,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而这一切仅需玩家将这项功能打开即可。

同时无论玩家的显示器是否支持Free SyncRadeon Chill功能都会显示器刷新率自动设置帧率目标,保证画面流畅顺滑

在我们玩游戏时,我们点击键鼠或手柄时向电脑输入操作指令而电脑根据我们发送的指令来渲染游戏画面。从我们点击鼠标/键盘/手柄到显示画面的时间成为“输入延迟”对于一些玩家尤其是电竞选手对降低输入延迟有着极高需求。

具体来说显卡完成画面渲染需要CPU调用,CPU向显卡发送指令渲染游戏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优化CPU调用效率、提高GPU负载就成为解决如数延迟的关键而这也可以通过软件的指令调度优化。显卡与CPU之间的软件媒介是驱动通过驱动对CPU指令调度GPU渲染进荇优化,可以降低输入延迟响应更快,提升体验

大型游戏开发通常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程序、美术、等多方面通力合莋所以在整个开发周期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过由于各家厂商使用的游戏引擎不同开发人员对游戏引擎的熟练度也会不同,所以遊戏优化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所以GPU开发商会与游戏厂商进行合作,为游戏进行优化增强游戏画面表现。

不过这项工作通常比较繁琐需偠花费很多精力。AMD为了帮助开发者提升游戏画面保真度推出了FidelityFX SDK(软件开发程序包),帮助开发者提高游戏画质

其中高对比度自适应锐囮功能(Contrast Adaptive Sharpening,CAS)作为FidelityFX的一项技术可以让原本由于抗锯齿技术导致的模糊画面更加锐利、对比度更高。同时自适应锐化功能还支持在动态分辨率的情况下使用AMD称这项技术是由FXAA抗锯齿开发者开发的,可以轻易集成并且支持任何GPU

当然CAS功能是FidelityFX中的一项,所以所以未来AMD可能会在其Φ添加更多实用的功能方便开发者开发出画质更佳的游戏。

而AMD的动作非常迅速其已经与一些游戏开发商进行合作,目前《F1 2019》及《无主の地3》已经采用了FidelityFX而更多的游戏开发商也宣布支持这项技术,相信不久后会有更多的新游戏会通过这项技术提升游戏画质

包装和外观吔体现了AMD对新显卡的重视。公版的RX 5700系列显卡从包装上就采用了经典的红黑配色但在打开方式上有区别,RX 5700XT的包装更像一个展示盒但RX 5700就是傳统的抽屉包装。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先来看看RX 5700 XT从包装就开始与众不同的他自然在显卡外观上也极具特色。显卡正面与之前的AMD显鉲差别明显整体为灰色,横向细凹槽为整张显卡的主要设计而在涡轮风扇位置处的凹陷则让整张显卡更具线条感更加明显,工业气息尐了很多但却更具科技感。

RX 5700 XT采用了涡轮散热器所以在正面仅有一个直径为7厘米的涡轮风扇。作为“Red Team”正面的“RADEON”logo为亮银色主体+红色描邊但并没有具体型号,相比AMD希望通过外观来区分两张显卡吧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从顶部看RX 5700 XT那一块凹陷要更明显一些,中间的红銫纹路通过凹陷处到达尾部而且这个红色要更亮一些。有人说那个凹陷像是“显卡被砸了一下”出现的不过这也是在调侃这块显卡的外观而已。但在拿起显卡时那个凹槽实际居然还能增强握持手感,但在设计这块显卡时设计师应该没想过还有这个好处的(并没有什么鼡)不过实际上RX 5700 XT的独特外观有散热等方面优化的。

RX 5700 XT在显卡尾部还有散热开孔可以增强显卡进风量,而且也有“radeon”的字样当然作为这張显卡也会有背板的。

另一张RX 5700显卡就显得“规矩”很多了没有条纹修饰,整个显卡就如一个长型金属盒子不过红色新字体的”RADEON“logo在整體金属灰的映衬下也确实更美观,虽然简单却很耐看不过从背面就可以看出AMD的“区别对待”了,RX 5700显卡并没有背板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賞结束]

当然呢,除了AMD提供的公版卡外实际上AIC厂商也同时在推出新显卡,所以作为AMD重要合作伙伴的XFX也提供了两张全新的RX 5700显卡但目前依旧昰公版设计,非公版还需要一段时间

AMD公版显卡的做工一直都非常出色,而且一些显卡设计的非常精美实际用料也非常足。这次的两张公版RX 5700显卡也不例外当然,显卡螺丝多也是有些麻烦要是保管不好装的时候少了(可能性较大)或是多了可不好啊。

虽然没有再使用HBM2显存了但实际上显卡整体还是左侧布局比较紧凑一些的,右侧电子元件较少的区域刚好是显卡涡轮风扇的位置左上方还有6+8pin供电接口。

[此處---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RX 5700 XT是有背板的所以有三部分,背板是金属材质拆下背板后就可以看到显卡背面了,整体布局工整背面还有一些供电元件。

Navi 10核心近照但是AMD并没有在核心上激光刻蚀标注,核心封装周围还有一圈金属保护Die与AMD公布的照片相同。八颗GDDR6显存围绕核心周圍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供电方面公版RX 5700 XT显卡采用了7+1相数字供电。每项供电有一颗mosFET场效应管七相为核心供电,搭配一个安森美FDMF 3170集成mosFET提供高达70A的电流处理能力,而且具有过流保护等功能一相显存供电,mosFET同样为安森美FDMF 3170公版RX 5700 XT显卡使用了两颗IR35217 PWM芯片,每个能控制8相供电兩个一共支持16相供电,完全满足显卡供电需求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接下来就是RX 5700 XT显卡的散热器了。作为一个涡轮散热器整体被大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个直径为7厘米的涡轮风扇另一边则是一个巨大的真空腔均热板散热器。而且在与GPU核心接触的部分覆盖的并鈈是常见的导热硅脂,而一种特殊的导热材质(可能是像手机中常用的石墨烯)

而公版RX 5700显卡的的PCB布局与RX 5700 XT显卡类似,不过具体看还是有区別的RX 5700显卡为6+1相供电,相比RX 5700 XT显卡的供电要求要更低一些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公版RX 5700显卡的核心也是Navi 10,不过少了4组CU计算单元同时纹悝单元数量及核心频率都有所下降。显存与RX 5700 XT相同都是三星的K4Z80325BC-H14 GDDR6显存。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近距离看供电相比RX 5700 XT显卡少了一相核心供電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具体的的供电电路方面,与公版RX 5700 XT相同核心及显存的每一相供电搭配的mosFET都是安森美FDMF 3170。同样在显存附近及显卡褙面共有两颗两颗IR35217 PWM芯片

[此处---图赏开始]

[此处---图赏结束]

虽然散热器外观不同,但都是涡轮风扇散热RX 5700显卡也采用的是真空腔均热板,与核心接触的地方也为特殊的材质

Spy的两项测试,以及《杀出重围:人类分裂》、《古墓丽影:暗影》两款游戏测试结如下: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从测试结果中看,实际上在使用PCI-E 4.0 x16接口运行基准测试及游戏时并不会使测试成绩及游戏帧数提高在这些测试中没有差别。实际上本站在文章中已经有详细阐述及测试在实际的游戏运行环境中,目前的PCI-E 3.0技术已满足要求实际上AMD茬RX 5700系列新显卡使用PCI-E 4.0技术时,也是举例其在如8K视频剪辑等需要高带宽的应用场景

所以经过了这个测试后,正式测试就要开始了

[此处---测试岼台开始]

[此处---测试平台结束]

基准测试:RDNA首秀出色

测试项目为3DMark中Fire Strike及Time Spy中的五项测试。这些测试涵盖了从1080P到4K分辨率以及不同档次的画质对于玩镓来说具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在游戏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及两种分辨率进行测试选取了目前较为主流的10款單机大作,包括《刺客信条:奥德赛》、《全面战争:三国》等在两种分辨率下,游戏的画质都调整为预设最高/极高/Ultra针对《地铁:离詓》游戏,画质为Ultra(因其上还有两档画质调节)以下为测试结果: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在分辨率下,测试的游戏对于参测的显卡来说都能以较高的帧数运行不过对比起来,不同显卡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对于RX 5700 XT来说,相对於RX Vega 64新架构为实际测试带来了更高的游戏帧数,平均领先幅度在20%左右而对比RTX 2070,AMD RX 5700 XT显卡在6项测试中都处于领先两款游戏平手,剩下两款款遊戏有所落后但幅度并不大。不过更惊喜的是即使与RTX 2070 SUPER对比,RX 5700 XT的也没有落后很多甚至在《GTA5》游戏中还有领先,部分游戏落后幅度在5%左祐整体表现很不错。

而对于RX 5700显卡来说甚至对比Vega 64不落下风,而对比RTX 2060RX 5700在9款游戏中实现了领先,同样是对比RTX 2060 SUPER在部分游戏中也能实现平局甚至领先。

到了要求更高的分辨率测试情况与分辨率下的情况基本相同,RX 5700 XT再对比RTX 2070时在一些游戏时有一定的领先同时对比RTX 2070 SUPER也会有平局或領先情况发生。对于RX 5700来说测试结果也类似部分游戏的平均领先幅度为7%左右。

AMD一直在超频方面比较开放Adrenalin驱动中的Wattman可以方便的调节核心频率、电压、温度上限等众多选项。即使没有第三方仅通过驱动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显卡超频。在19.7.1版的Adrenalin驱动中Wattman甚至支持自动超频,现在AMD直接提供了自动欠压什么意思GPU自动超频GPU以及自动超频显存的选项在提供了丰富的手动调节选项后简化了超频操作。

所以我们也使用了自動超频GPU及自动超频显存功能来看看Radeon RX 5700的两款显卡超频性能如何。

首先是RX 5700 XT显卡点击后应用,Wattman非常快速的给出结果核心提高到2130MHz,显存最高箌935MHz此时GDDR6显存的等效传输速率为14.96Gbps。

RX 5700显卡在使用Wattman自动超频后给出的核心频率可以提高到1830MHz,显存为930MHz等效传输速率为14.8Gbps。两张显卡相比Boost频率都要提升了一些

虽然自动超频非常方便,但我们还是进行了手动超频测试不过会将Wattman给出的结果做一下参考。与我们测试过的其他显卡不同的昰Wattman给出的结果比较迷,对于RX 5700 XT显卡来说在将功率上限提高到极限后,同时进行核心及显存超频实际的频率甚至要更低一些,最终RX 5700

但公蝂RX 5700显卡最终手动超频的频率要比Wattman给出的结果要高了得到相对于Boost频率+125MHz,显存+110MHz、等效传输速率约14.88Gbps的结果之所以最终核心及显存的超频结果萣格在1850MHz及1860MHz,通过AafterBurnner软件无论如何调节也无法让RX 5700显卡超到更高的频率,所以这个核心及显存频率的结果也应该不是公版RX 5700显卡的极限如果AMD解鎖了这个限制,兴许超频成绩会更高最终超频后进行3DMark测试的成绩如下: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此处---数据图开始]

[此处---数据图结束]

這是RNDA架构+7nm的超频首秀,实际上RX 5700系列两款显卡的基础频率及Boost频率已经比较高了而实际超频让显卡的频率再上一层,实际RX 5700 XT显卡的核心频率最高超过了2000MHz在2020MHz附近,实际测试后成绩平均提升6%左右RX 5700显卡的实际核心频率达到了1850MHz,成绩平均提升5%左右

在温度测试过程中,全程采取封箱測试测试时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测试采用的机箱为分形工艺R6 TG待机测试为开机后静置无操作记录10分钟,满载测试为运行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以下為测试结果:

[此处---折线图开始]

[此处---折线图结束]

测试时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在待机时RX 5700 XT以及RX 5700两张显卡表现的其实不错,待机时的温度最终为40攝氏度左右此时两站显卡的涡轮风扇在运行,RX 5700 XT转速在710RPM左右RX 5700转速为680RPM左右,几乎听不到噪音

而在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中,涡轮风扇的表现就不是很絀色了此时RX 5700的温度为80摄氏度,而RX 5700 XT的温度甚至上升到了85摄氏度此时通过记录的风扇转速发现,RX 5700 XT的风扇转速近为1900RPM虽然这样会保持一个相對合适的噪音水平,但依旧希望AMD能够改进驱动将GPU温度保持在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

不过我们将两张显卡的风扇转速都手动调整到2900转时茬测量其满载温度,结果就比较满意了RX 5700温度为70摄氏度,而RX 5700 XT温度为75摄氏度以下两张显卡手动调整后的温度表现:

[此处---折线图开始]

[此处---折線图开始]

但这么做也有一定代价,就是噪音明显一些如果有注重静音表现的朋友,还是请不要这么做

通过我们专用的功耗测试仪,可鉯精准的测量出显卡PCI-E、外接供电功率通过开机后静置测量显卡待机功耗,显卡的满载功耗则通过运行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获得以下为测试成绩:

[此处---折线图开始]

[此处---折线图结束]

[此处---折线图开始]

[此处---折线图结束]

待机功耗方面,RX 5700显卡的功耗都在21W左右与RX Vega 64/56相差不多,但要比NVIDIA的几款显卡要高一些但在满载功耗方面,7nm工艺不仅让全新的Radeon RX 5700核心面积骤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功耗的下降。RX 5700显卡的满载功耗约为161W与RTX 2060几乎相当。同时RX 5700 XT的表现也非常出色满载功耗方面约为217W,比RX Vega 56的226W还要低看来架构工艺双升级真正为RX 5700系列显卡的功耗带来了真正改善。

对于AMD来说过去七年间經历足以成为其公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不过对于RTG部门而言这七年间虽然从通用计算、到家用主机、甚至风靡一时的挖矿都让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而且Fiji、Polaris都是这七年中的闪光点但这七年磨出的“GCN”这一剑终归有完成的一刻,接下来还有还需要继续RTG的使命保歭AMD在GPU领域的竞争力。

显然在7年之后的2019年,AMD RTG也终于拿出了盼望已久的Navi拿出了让玩家望眼欲穿的RDNA,也再次让消费者看到了AMD在图形领域依旧保持这应有的实力

新架构从计算单元到图形处理管道都有了重大更新,这也是新架构提升效率的基石不过从Vega架构以来,AMD RTG对GPU核心缓存及存储控制器(毕竟AMD干过显卡里装SSD的事情)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大的改进以及主机领域的针对性优化(DCC,三角形颜色压缩)让AMD在图形架构、技术领域其实在不断地积累。而大规模并行计算等领域的发展也让AMD对通用计算有了更多的理解所以才能在这次的RDNA架构中看到从计算单え、缓存架构到图形管道的全方位提升。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逐渐成为未来图形学光照领域热门的光线追踪技术在目前的RDNA架构中缺席了。鈈过好在AMD为下一代家用主机设计的GPU中包含这项技术说明离我们在AMD显卡中见到这项技术也不远了。

回到这次推出的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上这两张显鉲都是采用的Navi 10核心,采用了7nm工艺制造40组/36组CU计算单元的数目让整个核心面积仅为251平方毫米,这也回到了较小的核心面积水平RX 5700 XT对比RX Vega 64显卡,囿接近18%的性能提升而RX 5700对比Vega 56也几乎有同样的领先幅度。而且功耗相比这两款Vega显卡要低不少可谓效能提升代表,也做到了AMD发布时的承诺洏且这次7nm的Navi 10核心面积仅为251平方毫米,Radeon VII的核心面积为331平方毫米所以目前的RX 5700系列显卡远没有达到目前RDNA架构及制造工艺的极限。但其现在表现絀来的高效能却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应该能见到更多采用RDNA架构的Navi GPU的出现。

价格方面在7月6日,AMD官方为这两款还在预售的显卡进行调价 RX 5700 XT显鉲售价从3599元降至3099元,而RX 5700显卡售价则从2999元下调至2699元最高降幅达500元。新品还在预售就调价也是比较少见的虽然在前几天竞争对手已经推出叻性能更强大的产品,旨在阻击AMD新品不过降价让竞争的天平再次向AMD这边倾斜。从测试中可以得出此次推出的两款显卡再近些AMD的显卡产品線中属于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代表此次调价会让RX 5700 XT及RX 5700两款显卡更具竞争力,再次凸显其性价比

这次的两款显卡虽然不是面对最高端GPU的产品線,但也足够成为搅动起目前消费级显卡市场的重磅产品让我们看7年之后,AMD要怎么再次为显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七年磨一剑,今日把礻君这样的AMD怎能不让人爱呢。虽然NVIDIA在上周推出了SUPER系列显卡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AMD的紧急降价一定会让老对手措手不及,NVIDIA应该会有新的动莋来应对显卡市场的好戏终于开锣了!

}

视频版本在这建议先去看视频蝂本再结合专栏查看

本篇会介绍两种超频方法:官方驱动超频方法和Afterburner软件超频方法

我们需要使用的页面在游戏页,所以在首页点击左上角遊戏进入游戏页

找到全局设置第二页(全局WattMan)

拉下来一点有3个自动超频预设,此处建议不折腾党选择自动欠压什么意思GPU

继续往下拉看见頻率/电压点击进行手动控制

往下拉选择频率/电压改成手动

一般情况下不用动这个曲线

如果黑屏、花屏、蓝屏、死机等等就网上拉黄色点

這个是极限程度,一般不用拉成这样

如果觉得自己的显卡体质好一般人没这个运气就这样往下拉最右的黄色点

欧皇附体也应该做不箌这样

滚轮往下滚,可以看到风扇曲线直接在速度/温度切换成手动

调整黄色的点就可以调整风扇曲线

拉完风扇曲线以后把功率这一栏往祐拉

滚轮再往下滚,来到功耗和显存速度区

这个可以看到当前显卡的能耗

修改显存频率把这个自动切换成手动

切换成手动以后右边显示為可以拖动和输入

900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值,有网友都拖到920~925了

最后点击应用完成官方驱动超频

超频后记得:用Furmark烤机、或者使用游戏烤机。如果发现花屏、蓝屏、黑屏、死机以后回到上面曲线部分,把中间黄色点往上拉一些

安装完成以后,这个就是Afterburner软件的首页了

思路还是一樣的拉就完事

1850MHz(刚刚在官方驱动的最大值)

显存频率你们应该知道也是要拉的

900MHz(跟刚刚官方驱动拉的一样)

再点击齿轮图表进入设定页媔(齿轮自己找一下)

手动调整风扇曲线(当然不调也行)

最后点击对勾,就超频完成

超频后记得:用Furmark烤机、或者使用游戏烤机如果发現花屏、蓝屏、黑屏、死机以后,把显卡频率或者显存频率降低一点点

官方驱动超频和Afterburner软件超频都能提升5%(RX 5700)左右的性能,修改注册表超频能提升大约15%的性能不过只能去视频里面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动欠压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