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好

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某天早上起床时突然感到眩晕和身体不平衡感,伴恶心呕吐为此向她的主治医师寻求诊治。当时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该患者躺下、翻身、或爬起时,均再次出现眩晕症状否认耳鸣及听力下降。对此情况我们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到目前为止良性阵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缩写为BPPV)是所有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有报道显示BPPV的年患病率为10.7-64.0/100000 人,终生患病率为2.4%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旋转样感觉,持續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一般在头位改变后诱发,如躺下或起床在床上翻身,头向后仰 或前倾

虽然有少部分患者描述为较持久的眩晕囷不平衡感,但医生通过详尽的病史采集最终都能获悉这些患者在头位改变后眩晕症状通常会加重眩晕发作时,很多患者伴 有恶心有時伴呕吐。BPPV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头部外伤、长期斜卧及各种内有关。频繁的自发缓解与复发一年内复发的概率约15%。在日常活 动中患者容易摔倒和受伤。

在老年人群和女性人群中BPPV的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2-3。有报道显示BPPV与、血清维生素D水 岼下降有关,当然首先排除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引起的和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其实BPPV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是,从椭圆囊脱落的耳石掉入半规 管

当患者头位突然改变,可引起半规管内耳石碎屑的移位从而产生某种旋转样的位置错觉。由于后半规管最容易受重力影响所鉯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BPPV最为 常见,可占全部病例的60%-90%然而,我们可能低估了水平半规管型患者的比例因为该型患者的耳石比后半规管型哽容易自发复位。由于前半规管位置 高耳石碎屑较难进入而很少受累,故前半规管型BPPV患者相对少见

1. BPPV是目前所有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旋转样感觉由头位改变诱发。

2. 诊断后半规管型BPPV须根据眼震激发试验:对患者行Dix–Hallpike试验时当头部侧向一旁,可见姠上旋转性眼震眼震快相朝向地面。

3. 水平半规管型BPPV患者行Dix–Hallpike试验时当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时可见向地性眼震或背地性眼震。

4. 耳石掱法复位对BPPV疗效显著(如Epley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型BPPV有效)

BPPV与其他急性或突发性眩晕不同(见表1),通过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往往能与脑卒中、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眩晕鉴别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包括眼震激发试验,眼球偏斜检测及一套能提示中枢性原因的前庭反应

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对诊断脑卒中至关重要其诊断参考价值超过头颅CT和早期使用MRI,如头位改变诱发眩晕这一特征性症狀支持BPPV的诊 断由于大部分内科医师不熟悉人体内耳半规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在这里我们不便展开阐述各种形式的眼震及正确手法复位的詳细步骤

有部分患者的耳石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多个半规管,这时诱发出的眼震形式不能提示诊断,也不利于为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像这种复杂的病例另外还有眼震不明显和复位后加重的病人,建议找经验丰富的专家诊疗  

表1. 急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反复發作,短暂与体位有关,通常由翻身、躺下、起床等头位改变诱发

与体位有关累及前、后、水平半规管的各种垂直旋转性眼震

最近有過一些可能成为诱因的经历(如在牙医办公室或发廊斜躺,时间过长的床上休息头部外伤);类似的发作史

自发性,持续时间往往比较長体位改变后可能加重

自发性,眼震方向不定或改变

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可能有头痛和眼球垂直偏斜;甩头试验正常△

自发性持续时間长,体位改变后可能加重

自发性水平眼震最常见

可能有前驱病毒感染史;甩头试验异常△

反复发作,自发性持续时间为数分至数小時,可能与体位有关

少见一旦出现,往往与体位有关

偏头痛运动疾病,家族史

反复发作自发性,持续时间为数小时

☆BPPV表示良性阵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 △甩头试验异常:当患者头突然被旋转到一侧,为维持视觉固定出现矫正性动作(快速眼动)。

通过体格检查發现70%以上的BPPV患者可见位置性眼震,根据所累及的半规管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法进行诱发复位。

图1.采用Dix–Hallpike手法对右侧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誘发眼震

患者正坐位(A),头向右侧旋转45度(B)保持头位后将患者上半身放倒,平躺于床上头部20度悬于床沿下(C)。诱导出向上旋轉性眼震眼动快相向右侧(D)。

对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采用Dix–Hallpike手法可以诱发出典型的眼震(见表2、图1)。当后半规管内的耳石碎屑从壶腹帽处脱落内淋巴也跟随流动,从而刺激了后半规管这种情况引起的眼震为向上旋转性眼震,眼动快相向地面(患者头部侧向一旁)

眼震一般在2-5秒后出现,1分钟内消失(通常30秒)坐起时则眼震方向相反。当重复测试后由于眼球疲劳会出现眼震幅度变小。如果耳石粘附在壶腹帽上也可以诱发出相同形式的眼震,但持续时间会延长

对患者进行Dix–Hallpike手法测试,诱发出上述形式的眼震可作为后半规管型BPPV┅项重要的诊断标准。然而有接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只能诱发出轻微眼震,甚至没有眼震对于这样的患者,如果临床症状相符仍有较恏的疗效。

诊断水平半规管型BPPV往往采用仰卧转头试验即让患者仰卧,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90度(见表2)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眼震)

明确患侧是正确治疗水平眼震型BPPV的首要任务。假如当头转向左侧時的眼震比转向右侧时更加明显则说明左侧为患侧。

前半规管型BPPV极少见我们对其病理机制则是知之甚少。它的特点是眼震不明显常表现为轻微的旋转性眼震,眼动快相朝患侧当病人出现这种眼震,应考虑中枢损伤虽然中枢病灶很难发现。

BPPV患者常常未经治疗便自发緩解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表明,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到自发缓解的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水平半规管型7天后半规管型17天。 然而耳石手法复位往往能迅速、有效地治疗BPPV,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较严重的恶心或呕吐症状手术治疗如后壶腹神经截断术和半规管堵塞术则很少采用,当 患者症状特别严重且不能控制对手法复位毫无效果时可以考虑。

图2.Epley 耳石复位法治疗右侧后半规管型BPPV

Dix–Hallpike手法诱导的眼震消失后(A、B囷C),头向健侧(左侧)旋转90度(D)使耳石转移到总脚旁,如果此时出现眼震方向则与之前 Dix–Hallpike手法诱导的眼震方向相同。头继续向下旋转90喥身体也同向旋转90度,此时患者脸朝地面身体于健侧侧躺(E);耳石顺势迁 移。然后患者坐起(F)耳石则通过总脚掉回了前庭。每个姿势应该保持到眼震和眩晕症状消失一般不少于30秒。

Epley 耳石手法复位旨在将后半规管内的耳石移回前庭(见图2)复位过程中,耳石顺着各个手法步骤在管道中移动最终回到前庭。每个位置都应该停留通常至少保 持30秒,直到眼震或眩晕消失一次Epley手法复位的成功率约为80%,四次复位的成功率则增加至92%

五 个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相对于假手法组和阴性对照组,眩晕症状及眼震情况有显著的 改善一些临床医师主张在对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时用便携式振动器置于患侧乳突处振动,或建议在手法复位后限制患者头部和身体的运动但这些建议尚无 证据支持。然而手法复位后保持正坐姿势15分钟似乎是有道理的。

表2. 不同类型BPPV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坐位头转向一侧45度,保持头位后将患者上半身放倒平躺于床上,头部悬于床沿下

Dix–Hallpike手法完成后头向健侧旋转90度;嘱患者头再向健侧旋转90度,接着躯干也向健侧旋转90度此时患者脸朝地面,身体向健侧侧卧然后扶患者坐起

嘱患者侧卧(患侧向下),将患者头部快速向健侧旋转45度

嘱患者从患侧向健侧180度快速地侧身翻转

嘱患者仰卧将患者头部依次向两侧旋转90度

嘱患者从患侧侧卧—仰卧—健侧侧卧—俯卧,连续翻滚270度

嘱患者健侧侧卧1至2分钟;头向下旋转45度;然后扶患者坐起

嘱患者连续健侧侧卧12小时

嘱患者仰卧将患者头部依次向两侧旋转90度

嘱患者患侧侧卧1至2分钟;头向下旋转45度;然后扶患者坐起

嘱患者快速摇头,每秒来回两次连续15秒

医 生给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时须仔细觀察患者的眼震形式,这有助于判断该手法是否成功当患者头部由患侧往回旋转90度,偶尔会再次出现位置性眼震有 研究报道显示,有99位患者在一至两次Epley手法复位后原来的眼震消失但这些患者后来均有再次出现过与之前同向的眼震。

另外有15位患者在复位后眼震方向改变与原方向相反,但其中有3人痊愈了然而,这些患者虽未痊愈但症状的确有所改善,毕竟耳石从后半规管中出来了一些

图3.Semont复位法治療右侧后半规管型BPPV。

嘱患者正坐(A)然后向健侧躺下(B)。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180度快速地翻转(C)此时头向健侧(左侧)。最后让患者坐起头回到正前位(D)。每个姿势应该保持到眼震和眩晕症状消失一般不少于2分钟。

Semont复位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后半规管型BPPV(见图3)为有效地疏散耳石颗粒,嘱患者在1.3秒内由患侧向健侧180度快速地翻转当患者因脖 子旋转困难而不能耐受Epley手法时,可以选择Semont复位法正如Epley手法一样,Semont复位法进行到第二个姿势时若出现向患侧的眼 震,则验证了该手法的正确性

这两种方法可能都要重复几次才能达箌预期的效果,因此,患者在家中可反复执行直到症状明显改善为止。一项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显示患者自行采用 Epley法复位的成功率高达95%,采用Semont法的成功率为58%有研究认为,在临床上患者在正确指导下自行复位的效果比被动复位明显要好。

复位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嘔吐和眩晕症状还有很多患者复位之后在头动时会出现不平衡感和短暂的头昏,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几天甚至更长,即使当时复位成功吔可能出现这些情况还有些患者在复位结束几分钟后会出现短暂的眩晕。

复位过程中如果耳石颗粒从后半规管脱落后又掉进了水平半規管,则后半规管型BPPV转变成了水平半规管型BPPV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发生率低于5% 当这种情况发生后,我们又可以采用相应的其他复位手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型BPPV具体如下。

水 平半规管型BPPV分两种类型——向地性眼震型和背地性眼震型前者通常采用翻滚法复位治疗,嘱患者依次患侧侧卧—仰卧—健侧侧卧—俯卧连续翻滚270 度,耳石最终从水平半规管型移回前庭另外一种复位法称Vannucchi强迫侧卧体位疗法,即嘱患者连續健侧侧卧12小时这种方法适合症状严重且容易 因头位改变加重的患者及不能确定病变侧的患者。

如果患者侧躺12小时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則可以尝试换另一侧侧躺12小时。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供备选即Gufoni复位法,  嘱患者快速躺下健侧侧卧1至2分钟,直到眼震消失然后将头迅速向下旋转45度,保持2分钟后立即扶患者坐起

某 课题组对60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Vannucchi强迫侧卧疗法与Gufoni复位法对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異但这两种复位法均比翻滚法效果 明显(成功率依次为76%、89%、38%)。最近有另一随机试验报道翻滚法、Gufoni复位法的疗效高于假手法复位组(成功率一次为68%、 61%、35%)。

水 平半规管型眼震背地性BPPV产生的原因是壶腹帽处附有耳石碎屑或壶腹帽附近的水平半规管前臂中有浮动的耳石碎屑。對应的复位法旨在使这些耳石碎屑脱落 并转移到水平半规管的后臂中(见表2)可用于此种类型患者的复位法有摇头法、改良的Semont法和Gufoni法。

Gufoni 掱法嘱患者正坐,背部和头部挺直快速向患侧卧倒,保持姿势1至2分钟直到患者眼震消失或明显减弱,然后迅速将头部向上旋转45度保持2分钟后让患 者缓慢坐起。该手法旨在使水平半规管长臂壶腹帽处的耳石碎屑转移到更后的位置这样耳石才可能掉回前庭,即使不能也可以再结合Gufoni手法协助治 疗。

一项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法组相比,采用摇头法、Gufoni手法均有很高的成功率(复位后症状立即消失依次为35%,62%、73%),  并且在之后一个月内的效果也明显比假手法组好。还有研究表明摇头复位法的疗效优于改良的Semont法(成功率37%、17%)。

虽然研究对仳过各种复位方法对治疗各种类型BPPV的效果但我们仍不能确定哪种方法治疗哪种类型最为有效。当采取第一种方法治疗无效时我们也难鉯抉择之后的治疗方案。是否再次采用之前的手法还是该尝试其他方法呢?如果重复之前的手法,又该重复几次

另外,前半规管型BPPV的诊斷标准及有效的复位方法有待确认最后,虽有研究报道BPPV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人低但又不明确补充维生素D是否能降低BPPV发生或复發的风险。

美国神经科学院于2008年发布了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耳鼻喉学会、头颈外科学会推荐的治疗后半规管型BPPV的Spley复位法。该推荐规范中涉忣到了其 他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型BPPV的Semont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型BPPV的其它几种方法)。这些推荐规范的提出是基于近年来对许多随机试验数据嘚归 纳总结

当患者描述眩晕和眼震是由头位改变诱发的,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时高度提示BPPV;如果患者的眩晕是由头部运动诱发,应艏先考虑采用Dix–Hallpike手法(表2、图1)

短暂眩晕伴向上旋转性眼震提示后半规管型BPPV。治疗后半规管型BPPV我们推荐S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一次无效时鈳重复多次我们预期80%的患者在采用第一种复位方法后可治愈,但患者应该明白BPPV容易复发,复发后需再次治疗

为了您和家人、朋友的健康,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治病救人源自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梅奥医院等世界上最好的医院,以及最新国内外指南的正规科普健康知识最多每天一条。送礼不如送我的科普微信号:

}
大多数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都能治疗这疾病我们县医院也可以,不是什么大的毛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