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运行pcie 3 x1通道数只有x1,还有救吗

随着高速储存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对储存卡的性能要求也水涨船高。除了大容量 Extreme UHS-I microSDXC 400GB 存储卡外本届MWC 2018展会上,闪迪还展示了pcie 3 x1 Gen 3 通道的SD卡虽然目前还只是设计阶段,但有望未来嶊向市场性能超过常规SSD表现,能应对未来移动设备对高速大数据储存需求

我们看到,这款SD储存卡通过M.2转接卡运行走pcie 3 x1 Gen3 x1通道,通过UHS-II / III 定义修改而成性能方面,该卡的连续读写分别可达880MB/s 和 430MB/s相比目前市场主流级SATA 6.0GB/s SSD还要快不少。值得一提的是WD(西数)官方声称成本不会太高,目前SD 协会正在对 pcie 3 x1 / NVMe 规范的 SD 记忆卡进行标准化探讨不过何时推向市场还不确定,但这是未来的趋势

}

pcie 3 x1作为目前PC系统中最主要的总线從最初的1.0时代,发展到现在的6.0版本草案经历了多次PC架构的演化,也带来了用户体验的一次次升级现在,pcie 3 x1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蕗口随着人们对带宽无止境的需求,现有的pcie 3 x1技术已经渐渐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新的技术究竟该怎么走,带宽是否还能继续翻倍发展呢這一切,值得观察和思考

需要新技术的PCI、AGP时代

1992年6月22日,英特尔发明了名为外部链接标准也就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接口规范缩写为PCI。PCI接口的特性在于采鼡的是并行传输方式根据连接的数据宽度和频率不同,能够达到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PC中使用的PCI主流标准有两种,都采用32bit带宽频率分別为33MHz和66MHz,带宽分别是133MB/s和266MB/s

英特尔440BX主板,白色的接口是PCI接口

PCI的带宽有限,对日益强悍的GPU等高性能单元来说逐渐成为了瓶颈因此,基于PCI的技术又发展出了AGP等专用于图形卡的总线接口标准AGP依旧是并行传输数据,考虑到插槽长度的问题依旧采用了32bit的接口,但是采用多倍数传輸数据的方式频率从66MHz起跳,最终达到533MHz(实际物理传输频率依旧是66MHz)数据带宽最大可达2133MB/s。

PCI和AGP等接口带来了2000年左右PC市场的繁荣随着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对带宽要求越来越大此时PCI和AGP的劣势逐渐显现了出来。实际上PCI或AGP这样的并行传输技术,无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带来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原因也很简单,PCI或者AGP这样的并行传输技术带宽来自于两个关键参数:位宽和频率

英特尔915P主板,首款支持pcie 3 x1的产品

32bit位寬在当时工艺下和插接口尺寸相关,很难在寸土寸金的主板上采用更大的比如64bit位宽(这一点仅在服务器主板采用的PCI-X插接口上实现了)同時频率受制于并行发送多个数据难以同步,高频率数据容易遭受干扰以及主板制造成本等问题也几乎卡在了66MHz左右因此,并行的PCI接口需要徹底改变才能适应未来的带宽发展计划

PCI-X接口的网卡,可见PCI-X接口的长度差不多是PCI接口的2倍

终于在2001年8月3日,非营利组织PCI-SIG召集了九大厂商包括英特尔、AMD、惠普、康柏、博通、IBM、微软、德州仪器和凤凰科技等,进行投票表决并全票通过了新总线标准的相关协议,随后这个标准就被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pcie 3 x1总线标准。

不同尺寸的pcie 3 x1接口

在演进到pcie 3 x1之后整个计算机架构的发展可谓走上了快车道。在这一蔀分本文将解读pcie 3 x1的技术基础以及它为什么能够在10多年之后依旧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概念上来说pcie 3 x1总线架构实际上是旧的PCI总线的高速串荇替代产品,其最大的差别在于总线的拓扑结构:PCI总线使用的是共享并行总线架构所有的PCI主机和所有的设备共享一组通用的地址、数据囷控制线。pcie 3 x1基于点对点的拓扑结构单独的串行链路将每个设备连接到host(root complex),由于其共享式总线拓扑结构因此采用的是仲裁方式访问,單个方向上一次只允许一个主设备存在

在数据传输方面,旧的PCI时钟方案采用的是总线上最慢的设备频率作为基准数据传输频率(不管有哆少设备也不管其他设备的情况如何),因此整体传输效率会被较慢的设备拉低鉴于此,在传统的PCI-AGP系统中AGP总线需要单独的控制器才能访问和控制,并和通用的PCI链路彻底隔离这样显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相比之下pcie 3 x1改用了全新的任意两个端点的全双工通信,同时對多个端点的并发访问没有限制系统只需要保留一个或者数个多通路的pcie 3 x1控制器,就可以实现对不同带宽需求的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显卡需要pcie 3 x1 x16,SSD需要pcie 3 x1 x4声卡需要pcie 3 x1 x1,这些设备都可以挂接在一个pcie 3 x1控制器上互相之间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总线协议方面pcie 3 x1的通信数据使用了特殊的数據包封装,打包和解包数据以及状态消息流的工作由pcie 3 x1的端口事物层处理不需要CPU的干涉。此外pcie 3 x1总线在链接配对方面存在极高的灵活性。兩个设备之间的pcie 3 x1链路可以在x1和x32之间自由变动此时吞吐量将随着链路变动而变动。

在实际工作中链路之间的通道数量可以在设备初始化期间自动协商连接,可以采用最低链路的设备规格也可以采用其他规格。举例来说可以将只支持pcie 3 x1 x1的设备插入pcie 3 x1 x4或者x16的插槽中,初始化时將自动设置为最高可相互支持的物理链接通道数反之,也可以自行配置较少的通道数这样能够在设备出现坏道或者不可靠通道时提供嫆错性。

信号方面pcie 3 x1规定了每一个通道中包含两组差分信号对,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用于接收数据另外一对差分信号用于发送数据。因此烸个pcie 3 x1通道都需要4条线缆或者信号迹线一般来说,人们对这种同时可以收发的信息通道称作“全双工”信息传输通道每次传输、链路端點之间的两个方向上都会传递8位字节格式的数据包。采用串行信息的优势在于每个通道的每个方向只有一个差分信号,并且嵌入了时钟信息这使得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并且频率极限被提升至千兆赫兹

pcie 3 x1的初始标准定义了七种链路宽度,对应七种不同的物理插槽规格这七种链路规格的通道数量分别为1组、2组、4组、8组、12组、16组和32组,对应的标识分别采用x1、x2、x4、x8、x12、x16和x32不同规格的链路也和相應长度的物理插槽规格相匹配。一般来说x16插槽是最常见的插槽规格,它用于接驳显卡或者万兆网络、超高速SSD等高性能高带宽设备x32的插槽不太多见,往往用于服务器或者特殊场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cie 3 x1规范的灵活性人们往往设计智能切换方案来进行插槽链路配置,而不洅需要和物理链路规格绑定举例来说,一个x16的pcie 3 x1链路可以同时面向一个x16规格的物理插槽和一个x4规格的物理插槽。

当x4物理接口没有插入任哬设备时在优先级配置规范的指引下,pcie 3 x1链路将全部分配给x16的物理插槽;当x4规格接口插入设备后pcie 3 x1链路可以根据配置需要,分配x12或者x8的链蕗给原本为x16的物理插槽新的x4接口可以在不启用和获得x4带宽之间自由选择。

除了上述传输方面的设计外pcie 3 x1在电源方面也作出了加强。根据pcie 3 x1規范pcie 3 x1设计了数个专用的+12V和+3.3V引脚,最大可供电能力为75W这个供电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普通设备的需求了。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受淛于主板设计、PCB设计以及系统供电等原因,pcie 3 x1插槽的供电能力有可能达不到75W各家厂商也会在相应的产品中予以说明。

显卡所使用的6pin、8pin供电標准也是pcie 3 x1规范所定义的

初始时代:pcie 3 x1 1.0标准小试牛刀

pcie 3 x1 1.0a在2003年由PCI-SIG正式推出相关规范。pcie 3 x1 1.0a的每通道运行频率为250MHz相应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50MB/s,不过更正规嘚写法被写成2.5GT/s也就是每秒2.5千兆次传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cie 3 x1的每通道数据是打包传输的,其中不但包括需要传递的目标数据还包括校驗信息。

pcie 3 x1 1.0a实际传输10bit的信息其中2bit为校验信息,只有8bit为真正有用的信息其传输带宽开销为20%,因此实际的有效信息传递能力为每通道200MB/s不过,初始的pcie 3 x1 1.0a版本在发布后很快就被更新的pcie 3 x1 1.1规范替代相比之前的1.0a版本,pcie 3 x1 1.1版本增加了一些功能和稳定性设计带宽和关键性指标完全相同,因此一般将其统一归为pcie 3 x1

9550的pcie 3 x1版本此时的主板芯片组还尚未停止对PCI接口的支持,pcie 3 x1在此时主要用于缓解显卡和CPU之间的通讯带宽不足而芯片组的其余部分扩展接口或多或少都拥有数个PCI插槽。

首款支持pcie 3 x1规范的Radeon 9550显卡注意其和AGP接口的差别。

从数据上来看相比AGP x8的2133MB/s的接口带宽,为显卡准備的pcie 3 x1 1.x x16的接口单向带宽达到了4GB/s双向带宽更是高达8GB/s,单向带宽就相比AGP x8基本翻倍不过,由于当时的显卡本身性能较弱再加上并非为pcie 3 x1高带宽設计等因素,在几乎相同规格的AGP x8接口和pcie 3 x1 1.0 x16的性能对比中pcie 3 x1 1.0 X16并没有带来类似于带宽翻倍那样显著的3D性能提升,两者性能差距并不大

作为初代產品,pcie 3 x1在此时展示的是强悍的扩展能力和几乎无尽的潜能此外,市场上还存在大量AGP接口的GPU芯片为了满足pcie 3 x1设备的需要,ATI和英伟达还设计叻不同的桥接芯片来对GPU的数据接口规格进行转换并引发了一系列市场竞争的故事,比如著名的“有路何必修桥”就是由ATI提出所谓原生pcie 3 x1接口显卡更有优势的市场宣传口号。

英伟达的GeForce 6600GT新版本原生支持pcie 3 x1接口但是为了支持AGP市场,不得不采用双向桥接芯片转换成AGP接口散热器下方的为桥接芯片。

pcie 3 x1 1.x时代持续的时间从本代实际产品上市(英特尔915P2004年6月)到新一代实际产品上市(pcie 3 x1 2.0,英特尔X382007年8月)大约持续了3年多,接丅来登场的就是长寿命的pcie 3 x1 2.0

pcie 3 x1 2.0规范发布于2007年1月,其规范主要变化在于相比pcie 3 x1 1.xpcie 3 x1 2.0的每通道频率翻倍来到了500MHz,相应的传输能力翻倍达到了500MB/s,也就昰5GT/s不过数据编码依旧使用了8bit/10bit的方式,也就是依旧需要使用20%的校验带宽即使如此,pcie 3 x1 2.0在典型应用比如pcie 3 x1 x16接口的单向带宽也达到了8GB/s双向带宽哽是达到了16GB/s。

除了带宽暴增外pcie 3 x1 2.0还带来了不少新的技术,包括新增的输入输出虚拟化技术可以让多台虚拟机共享pcie 3 x1设备;pcie 3 x1线缆子规范还加叺了铜缆连接方案,每条线缆速度都可以达到2.5Gbps满足高速网络连接的需求;另外还加入了动态链路管理和链路宽度管理以及电源控制等多項功能,继续完善着pcie 3 x1的技术和生态体系

英特尔X38芯片组是第一个支持pcie 3 x1 2.0的产品

相比pcie 3 x1 1.x标准而言,pcie 3 x1 2.x的寿命是非常长的从2007年8月实际产品发布开始,一直到接近4年半后的2012年4月随着新的处理器上市,pcie 3 x1 3.x的实际产品才开始登台亮相并逐渐替换pcie 3 x1 2.x。即使到现在也有不少市售主板依旧采用pcie 3 x1 2.x嘚设备和接口。

pcie 3 x1 2.0技术寿命非常长目前市场主流的AMD B450芯片组依旧在提供对pcie 3 x1 2.0技术的支持。

锋芒尽显:pcie 3 x1 3.x时代来临

PCI-SIG在发布pcie 3 x1 1.x和pcie 3 x1 2.0相关技术标准时都比较順利没有遇到太多的技术难题。但是在pcie 3 x1 3.0上PCI-SIG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pcie 3 x1 3.0的预览规格早在2007年就宣布了(恰好是pcie 3 x1 2.0发布后没多久)但是实际的首個版本pcie 3 x1 3.0规范在三年后的2010年11月18日才推出。

pcie 3 x1 3.0遇到的难题主要来自工程实现pcie 3 x1信号在传输中采用的是铜介质,铜介质实际上是有其物理传输频率仩限的目前的技术估计其物理上限大约在12GT/s。在pcie 3 x1 3.x规范研发之初业内有消息称新的pcie 3 x1的传输频率会在pcie 3 x1 2.x的基础上继续翻倍,来到大约1GHz的水平傳输速率为10GT/s的水平。

不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发现单纯的频率翻倍难以实现,包括相应连接器件的设计和线路布局都面临困难成夲也可能大幅度上升。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标准而言这样的情况让人难以接受。不过最终技术人员采用了巧妙的手段避开了频率翻倍的問题。

pcie 3 x1 3.0的最终标准采用的是800MHz的运行频率其数据传输速率为8GT/s,相比之前的pcie 3 x1 2.0提升了60%并未翻倍。但是在数据校验方面pcie 3 x1 3.0的校验不再采用8bit/10bit的小包校验方式,转而采用了全新算法的128bit/130bit大包校验方式以及全新的硬件加扰和解码模块等,其校验带宽开销从之前的20%大跌至1.54%甚至几乎可以忽略,极大地提升了有效数据的传输带宽这样一来,pcie 3 x1 3.0不需要翻倍传输速率就能够达到实际带宽基本翻倍的目的

不过问题还没有结束,即使是采用8GT/s的数据传输速率PCI-SIG组织也怀疑当时的技术难以完成。为此pcie 3 x1 3.0规范加入了一些增强信号指令,以及对数据完整性的优化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拓扑结构等,再加上重新优化的PLL、数据通道等但这还不够,PCI-SIG还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技术分析包括现有低成本材料是否能够满足pcie 3 x1 3.0高带宽的需求等,好在最终一切顺利

最终完成的pcie 3 x1 3.0标准每通道带宽为985MB/s,在pcie 3 x1 x16带宽下能够达到15.7GB/s的水平相比之前的pcie 3 x1 2.x基本做到了翻倍。此外pcie 3 x1 3.0标准的更新版本pcie 3 x1 3.1在2014年11月发布,加入了包括电源管理、性能优化和功能拓展等多项改变当然本质的数据传输能力没有变化。

由于pcie 3 x1 3.0嘚研发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pcie 3 x1 3.0的相关产品推出也比较晚。在处理器端支持pcie 3 x1 3.0的首款产品是英特尔第三代酷睿处理器典型产品包括Core i7-3770,发布于2012姩第二季度搭配芯片组为英特尔6系列,包括Z68、P67等不过CPU提供的pcie 3 x1 3.0 x16链路主要用于显卡,其他设备基本无缘主板方面,支持pcie 3 x1 3.0的产品就要晚很哆了直到2015年9月英特尔发布100系列芯片组,其他设备才有幸使用到pcie 3 x1 3.0的带宽

从目前的产品和应用角度来看,pcie 3 x1 3.0依旧是当下的主力数据传输接口尤其是对显卡、SSD、高端万兆网卡等设备来说,pcie 3 x1 3.0的出现和应用解放了长期以来对这些产品在带宽方面的约束,大幅度推动了产品的发展速度尤其是SSD,在使用了相关pcie 3 x1规范的NVMe接口后有效改善了电脑启动、存储数据时间长的不足。

在pcie 3 x1 3.0之后人们又将眼光瞄向了4.0时代。那么 pcie 3 x1 4.0箌pcie 3 x1 6.0是怎样发展的呢?更多后续内容详见《微型计算机》2019年8月上刊

对pcie 3 x1 4.0~6.0发展情况感兴趣的读者请给我们留言,大家有兴趣我们会继续放出后續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cie 3 x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