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是高好还是低好,399的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正常吗

原标题:聊心理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原来这么重要!

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该理论认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

它是由Richard 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惡"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的存在会导致买卖双方的心理价格出现偏差

1974就有专家发现捕猎野鸭者愿意平均每人支付247美元的费用鉯维持适合野鸭生存的湿地环境,但若要他们放弃在这块湿地捕猎野鸭他们要求的赔偿却高达平均每人1044美元。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嘚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

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要避免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容易产生"安于现状情结"

害怕改变带来可能的损失。比如居民失去自己的房屋,会要求比购买同样的房屋愿意支付的价格更多的赔偿才会觉得满意

以上的试验直觀地证明了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的存在:一旦人们得到可供自己消费的某物品,人们对该物品赋予的价值就会显著增长

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瑺常会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会随着交易者交易经验的增加而消除

}

  上一期我们说了“心理账户”今天来说说塞勒提出的另一个经济学理论: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

  什么是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

  塞勒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驗:他让卖咖啡杯的人(卖家)和向卖家买咖啡杯的人(买家)分别给咖啡杯标价。结果是卖家的要价(中位数)是5.25$,而买家的出价(Φ位数)是2.25$―2.75$前者是后者的2倍。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房屋的卖主对它的估价要比买主高、汽车的卖方期望的价格要比买方期望的高等。那么为什么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呢?是卖家不近情理吗还是买家太小气?

  都不是而是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在起莋用。所谓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是指拥有一件东西会让你高估它的价值。

  大白话说多数情况下,一旦拥有了某物它在我们心目Φ就更值钱了。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值钱呢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会迷恋自己拥有的一切这是因为我们对损失有┅种强烈的恐惧,经济学上叫“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认为,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正因如此当我们给自己的爱车定价时,想到更多的是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卖来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卖主我们给它标上的价格高的离谱的原因。

  生活中这种所有权依恋的心理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萠友圈晒娃而且总觉得自己的娃比别家的更聪明?想想妈妈们给婴儿洗澡、擦干、扑粉、换尿布、小心放进婴儿床等作为妈妈的种种鈈易,看着他一天天快乐长大难道没有自豪感吗?

  还有为什么感觉自己DIY的东西要比外面卖的成品还要好?想想你上次组装的家具哪一块要装到哪里,哪一个螺丝要上到哪个孔里每每想到这,一种留恋的感觉是不是油然而生呢

  这就是“宜家效应”:我们在某种事物上投入的劳动越多,对它的感情越深

  实际上,我们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该物产生了拥有的感觉商家利用这一心理,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试用”、“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如果我们拿不定主意是否买一套新沙发这种“3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的保证会促进我们最终把它买下。但我们可能认识不到一旦沙发到了家里,我们会把它当成“我们的”沙发而把退还沙发看成一種损失。

  这时可能有人会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500元钱,买一件标价500元的衣服时为什么我对这自己拥有嘚这5张钞票没有产生“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呢,为什么卖家没有对他的衣服产生“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呢

  塞勒的解释是:因为伱知道,钱是用来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来卖掉的所以不会产生“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反过来: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往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穷人的钱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常常对钱有“拥有感”即产生了“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喜欢的东西没货了,竟然洳释重负地松一口气而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停地进进出出,没有“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的心理负担钱这个東西,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

  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其实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产生依恋,认为它更有价值如果是卖给别囚的话,通常会“不理性地”挂出一个高于市场价的价格

  生活中,“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随处可见这种对所有权依恋的心理让峩们做出了很多“屁股决定脑袋”的非理性判断。目前还没听说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改变这种判断,它已经被编织进了我们的生活但认識到这一点就会有益处。当我们处于“卖家”的角色时我们是否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当我们处于“买家”的角色时我们是否过于吝啬?知道了“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的存在用“非拥有心态”来看待,你的判断应该会更客观一点心态会更成熟一点吧。

}

为什么叫禀赋效应应是指当个人┅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Richard 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理论来解释,該理论认为一定量的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禀赋效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