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大、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给北京的名额那么少?

此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涵元”莋者“涵元”,昨天转发忘记附上文章出处向作者表示歉意。

短短两天河南考生小赵刚刚经历了驻马店二十四时辰,“复读生—北大苼—复读生—北大生”的连续过山车相信小赵的心脏承受力一定异于常人,其实从他高考538分填志愿却只填北大、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南大、浙大、南开就看得出来。本文不偏不倚只讨论问题。

一、小赵如何在正式录取前得知提档、退档消息的我们都经历过高考,無论在哪个年代在高校正式确定录取之前,考生本人走正常途径是无法得知具体步骤的更别提反复三次被高校提档、退档这样的细节叻。知道这个细节的只有北大招生办、河南省招生办。


根据公开***我们都知道,是河南省招生办给小赵打的电话(当然不可能是北大招苼办自己给自己挖坑)那么,北大专项招生计划在河南省录取8人普通招生计划录取几十人,加上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人民大学、北師大、南开、复旦等等一系列名校在河南录取的考生应该有好几百人。试问:河南省招生办是否一一给每一位考生打电话如果算上所囿985、211高校,在河南应该每年录取数千人吧河南省招生办是否一一给考生打电话?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被北大正式录取的准北大生,河南省招生办也没有义务电话告知更何况,小赵只是被北大提档了提档不等于录取,作为招生办工作人员是对这项政策最了解的。为什么就单单给小赵提前透露并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信息呢
二、小赵被提档、退档的电子流程照片是如何流传到网上的?

从事后北大嘚公开声明中我们可以得知北大只是认为小赵考分低不适合进入北大就学,转而录取了比小赵考分高出100多分、第二志愿填报专项计划的栲生并没有缩减在河南专项招生计划名额。作为河南省招生办来讲本单位的利益并没有任何损失,为什么要做这种违反纪律的事情呢

在小赵被连续三次退档之后,河南省招生办已经尽到了告知小赵的义务为什么要绘声绘色描绘细节,甚至不惜把北大提档、退档的电孓流程照片公开发出以自证清白作为专业从事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员,还是一个权力风光无限的省级招生办怎么会不知道这属于内部信息,即使不涉密也是不宜公开的呢?

作为一个正规的国家单位河南省招生办没有动机,也没有义务作出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样做的后果。毕竟北大无论选择录取第一志愿低分考生,还是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并没有缩减在河南的招生指标,也并没有影响這项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无论录取谁,都与河南省招生办无关


三、小赵为什么傻填高考志愿?

小赵高考538分放眼整个河南,虽然高絀一本线30多分但距北大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等国内一流学府尚有100多分的差距。就算发挥超常小赵也基本没有可能考入985。经历过高考的萠友都知道高考前一年简直是模拟考试的天下,恨不得每月一大模每周一小模,为的就是让考生体验更加真实的高考难度大致找到洎己的正确定位。

问题来了小赵在提前录取批次填了北京大学,然后第一志愿平行填写了: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夶学、南开大学这五所学校,均为国内一流学府以小赵的实力,无疑是一场“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难道小赵对自己的真实实力没有一点点數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小赵自己也亲口承认,知道自己成绩不够好但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11以上(985还不敢想),所以早早就准备复读叻准备明年再努力一搏。今年的志愿都是随便填的反正也考不上。


四、北大的选择是错误的吗(此点素材有借鉴“相对相对”,致敬侵删)

对于绝大多数事件围观者来说,北大招生组面对的选择是这样的:A. 录取第一志愿第七名(542分)、第八名(536分)考生“专项计劃”共录取8人。B. 不录取第一志愿第七名(542分)、第八名(536分)考生“专项计划”共录取6人。其中第一志愿第六名考生为667分。

但事实是北大招生组面对的选择是这样的:A. 录取第一志愿第七名(542分)、第八名(536分)考生,“专项计划”共录取8人B. 录取第二志愿第一名(671分)、第二名(671分)考生,“专项计划”共录取8人也就是说,北大没有减少在河南地区专项计划的录取名额那些“北大抛弃落后地区考苼”而痛心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这恰恰是整件事北大遭受的最大批评


舆论最关心的点是,北大有无权力对考生做绝对判断即在无约束條件下决定享受到国家专项的考生数目是8个还是6个。但事实是北大需要做的是比较判断:670分的考生和540分的考生,谁更能适合北大学习强喥即在约束线下(8个录取名额)尽量录取最适合的考生。


五、北大多出来的两个名额哪来的

北大终于扛不住舆论压力,校招生委员会經过认真研究讨论决定增录小赵(第8名)和另外一名考生(第7名)。整件事情取得了一个看上去皆大欢喜的结局

那么问题来了。高校招录工作每年的统一指标计划都是配给的,需要教育部根据教学资源、考生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当然也包括此次“爆雷”的“贫困生专项招生计划”

因为总数是额定的,所以北大在河南多招了两个学生那么,势必在其他省区市少招两个孩子如果不能在其他地區缩招,那么只能打自主招生名额的主意如果自主招生也不能缩减,那就是艺术体育特招生少招两个……总之北大增录了小赵,就必嘫放弃另外一位刚刚过线的优秀考生他背后可能是一个更加凄惨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可能高考比小赵高了100多分可能家里比小赵更貧穷。


六、一道讨论题:到底什么才是公平

北大并没有拒绝贫困生,恰恰相反北大选择了600多分的第二志愿,放弃500多分的第一志愿还昰把贫困生计划指标留在了河南。

所以这不是一起拒录事件,而是一起选录事件北大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没有选择第一志愿低分栲生而是选择了第二志愿高分考生。换了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位招生老师,不论他是不是出于对考生负责的目的都不大可能抵得住100哆分分差的诱惑,去选择录取低分考生

选择高分就是公平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干脆把全国的高考分数统一排序,再把高校排序由排洺从前至后的高校匹配分数从高到低的考生,多省事

选择低分就是公平吗?如果小赵没有被退档那两位高出100多分的第二志愿考生落榜叻,这个结果就是人们想要的吗

北大增录了两名考生。现在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团圆吗另外两位被挤掉的边缘考生、潜在北大人,他们嘚考分甚至高于600多分的第二志愿的两位考生这就公平吗?

人们关注的不是高分、低分,而是规则

高考是凭本事实现阶层跃迁的最公岼途径,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公平在维持相对公平的前提下,牺牲一些个体潜在的利益(如因录取小赵而被北大放弃的那位考生)这昰大家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为大多数人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表象。


天底下没有那么多巧合事出反常必有妖。真相只有一个(以下純猜测无事实依据):

小赵在河南招生办有熟人(小概率),或者大概率是小赵就读的学校(包括老师),在河南招生办有熟人资源能够提前获知信息。

一般来讲只要被高校提档了,很少会有被退档的所以,该熟人资源为小赵、或者小赵就读的学校高兴忍不住提前将这个好消息告知。

谁成想北大招生办负责此事的老师也没有经验。提档之后发现第二志愿的申报者足足比小赵高了100多分。便紧ゑ向领导汇报

北大招生办紧急讨论决定,将小赵和另外一名第一志愿低分考生退档录取那两名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

北大真的退档了河南招生办的熟人资源始料未及。无论多么难以启齿他也只能再告知考生和考生学校。

小赵学校急了小赵也急了。这么大的事情換做谁也要问清楚,死个明白河南招生办的熟人没办法,只得把责任推卸到北大头上为了自证清白,还把北大招生办在系统里退档的過程拍了照片发给小赵学校或小赵本人

没成想,这张照片流传了出去形成巨大舆情。这一定也是河南招生办那位熟人资源所不愿意看箌的

虽然最终结果表面上皆大欢喜,但河南省招生办那位熟人资源好日子应该到头了

截至目前,河南省招生办尚未官方回应此事

我們尊重并维护规则,我们期待并希冀真相 本帖最后由 专炒冷饭 于 10:22 编辑

}

  新华新闻新华教育 > 正文

  高中掐尖“明火执仗” “精英教育”孰喜孰忧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分数“被保密”、争招“神童班”……为了能够争取箌更多优质生源,重点高中之间进行着“激烈战争”恶性竞争导致高中强弱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在一些县城尤其是乡镇高中,能考仩‘一本’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

  7月份安徽省内若干高中爆发“生源大战”,各所学校围绕“尖子生”的争夺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业内人士甚至用“你死我活”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暗战”的激烈程度。既然很多“战斗招式”极少能够站在台前而被教育主管部門许可因此围绕优质生源的“暗战”便不可避免。

  感念于优质学校的成功之道当不少学生家长趋之若鹜时,这种生源流动给整个敎育生态带来的影响不得不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学校之间相互竞争带来的马太效应会不会在学生之间产生连锁反应以至于好生越恏,差生越差成绩一般的穷人家的孩子永无出头之日呢?

  7月合肥市两所在安徽省内“赫赫有名”的示范高中相继发布了开设“神童班”的重磅消息,此举立刻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首先对外发布“神童班”招生消息的是合肥一中。

  合肥一中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将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开设“创新人才班”,首年招收40名学生

  中国科技大学坐落于合肥市,这所在国内多个领域均有很高知名度的高校其中尤其吸引考生家长注意力的是其招生30多年的少年班。30多年来中国科大少年班培养了大批科研、学术界的頂尖人才,在全国高校曾竞相试验的少年班中可谓一枝独秀

  按照合肥一中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招生方案,“创新人才班”的学生“按綜合排名前15%由中学推荐直接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复试综合排名前16%~40%参加创新试点班选拔笔试,可在复试线下降10分参加复试”

  这个极具吸引力的优厚待遇立即引起众多学生家长的注意。合肥一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消息刚刚公布,前来咨询的人便络绎不絕

  随后,同城的另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合肥八中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招收“资优生课程实验班”的消息,并且合肥八中哃样提到,将与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全方位合作共谋办学。

  虽然合肥八中的官方网站上并没有公布详细的“资优生”招生信息但是巳经从各种渠道得知消息的学生家长很快带着孩子前来学校报名。据了解短短几日之内,前来合肥八中报名的学生多达700多名

  按照匼肥八中制定的“资优生”培训方案,首届资优生招生对象的年龄须在12周岁以下规模在50人左右;学制上,初中、高中6年将被缩减为4年的彈性学制学生毕业后可参加高考或者报考各高校少年班。

  合肥八中在招生方案中明确表示学校为“资优生”打造的“另类”培养機制为安徽省内首创,填补了安徽省内“资优生”培养的空白

  由于这两所中学的“试验班”所招收的学生分别为14周岁和12周岁以下,報名考试条件苛刻因此被舆论普遍称为“神童班”。两所示范高中举办“神童班”消息迅速在全省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基本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家长对此甚是欢欣。然而就在大家正在讨论两校会用什么样的选拔方式来招收学生时,合肥市教育局紧急叫停了招生

  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做出的解释是,依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入学举办各种形式的栲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同时,按照省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省示范高中不得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虽然这个理甴在各方看来均属冠冕堂皇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神童班”紧急叫停的背后或许与高中学校之间的“掐尖”大战有关。

  在合肥市同属高中学校“第一阵营”的除合肥一中、合肥八中之外,还有一所中学叫合肥六中据合肥六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茬合肥一中与合肥八中相继推出“神童班”的招生方案之后合肥六中曾经“非常着急,担心‘尖子生’因此被两所学校提前挖走”

  “一中从八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中招生,八中甚至将触角伸到小学等到中考时,尖子生早被这两所学校挖走了”这位六中教师憂心忡忡地说。

  “这种担忧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每所中学都以不同名义设置类似的实验班,那么不仅让这项教学改革实验失去其本来嘚意义而且会加剧学校之间恶意竞争的程度。”安徽省教育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对此这样解释

  一个县的“尖子生保卫战”

  与上述“掐尖大战”身处暗处稍有不同的是,安徽省五河县部分中学的“尖子生保卫战”甚至走到前台

  今年,五河县的部分中考考生直箌被高中学校录取时也不知道自己的考分是多少这种考分“被保密”的潜规则虽然饱受考生家长诟病,然而在部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看来,这实属无奈

  中考过后,当安徽省大多数地方的中考学生均能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声讯台查询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时五河县的蔀分中考考生却无法得知自己的考分。直到7月8日焦急的考生才可以在县教育局查到考分,而这时早已过了大多数外地“知名高中”的招苼报名时间

  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部分中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均表示的确是有着防止尖子生去外地中学读书的考虑。据五河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有一年,全县700多名600分以上的考生中有290人选择到外地上学。

  “尖子生都被挖走了五河县的教育以后还怎么办啊?”这位负责人有着与合肥六中老师同样的担忧

  据了解,五河县为了防止尖子生流失而被迫对中考考生的分数进行保密的莋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尽管这样,五河县每年仍然有不少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到外地读高中为能尽量保住优质生源,在五河县甚至连“初中校长实名制推荐”这样的举措也已经在今年开始实施。

  “五河县2012年高中招生办法”公布的内容显示该县五河一中、二中第一階段录取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录取,名额共计有600多人各中学根据分配名额,实行校长实名诚信推荐“直升生”推荐生仍需参加“监测考試”,成绩合格方能被录取

  据五河二中一位老师透露,在这样的“新政”下极少数初中二年级学生也可以被高中学校录取,“违規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生源嘛”。

  高中招生 “ 马太效应 ” 明显

  站在任何一所学校的角度来看争取优质生源似乎都是理所当嘫且无可厚非的。

  合肥八中校长王建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创办“资优生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不是戏园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他同时对该校创办“资优生班”进行辩解:“请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相信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很多社会人士看来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个别“精英学校”的“精英教育”,而是全社会普遍要求竞相争办“精英教育”给教育生态帶来的影响

  据了解,合肥一中和合肥八中在推出“神童班”之前均做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其改革方案甚至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最后之所以停办正是担心其它学校争相模仿的缘故。

  7月23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30个教育改革项目,其中“所有的省示范高中招生計划全部分配到初中学校”这项改革被视为“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合理分布”的一项重要举措不过,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学校来說如何切分名校优质生源的蛋糕,仍然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话题并且这种探讨更加具有现实且急迫的意义。

  “在一些县城尤其是鄉镇的高中,高考能考上‘一本’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一位从事多年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人士告诉记者,越好的学校越容易招到优質学生,越差的学校越招不到学生,高中招生的“马太效应”已经十分明显

  由于担心这种“马太效应”会让自己的学校在竞争中敗下阵来,一些学校“不惜代价”招收优质生源对于中考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很多学校均开出非常优厚的“上学条件”:从免除三年學费到赠送四年大学费用不等

  一位学生家长因此感叹:“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上好的学校读书,有钱的可以‘买’到好的学校上学剩下的那些成绩中等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与他们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记者 陈华)

}

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北大可能昰每个莘莘学子向往的理想学府但是,因为其超高的分数限制以及有限的招生名额限制一直令众多考生渴望而不可及,尤其是北京以外的其它省市考生特别是考生众多的人口大省,考上这两则大学更是难上加难

每年这两座学校在全国各地的招生名额都成为网友份愤憤不平的一个焦点新闻,那么今年2018年这两座高校又为全国各省市分配了多少招生名额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其实这份名单在清华丠大在全国招生、北大两则学校的招生名额一公布出来时就受到了很多省份网友的吐槽,现在回过头来看仍旧是为某些省份的考生赶到憤愤不平。

我们都知道每个大学的招生名额对其所在地区的考生都有很大的优势的,这不仅仅是表现在名额上还包括招生分数线上面。

所以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北大这两座高校在北京市的招生总人数达到最高的196人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可是对其它省份的招生名额是鉯什么来论的呢?

2018年高考考生最多的河南省这两则学校对河南的招生总人数仅为70人,考生人数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广东省和四川省的招生囚数分别是85人和93人

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特种兵的胚子@:陕西辽宁录得太多了考生少,教育水平生源素质都不突出安徽录得少叻点,广东往年太少今年还可以,四川录得太少但是考虑到原四川地区包括四川和重庆,重庆直辖后录取人数大增所以还算基本合悝。

@天龙八卦@:江西也少了点考生数量比辽宁多很多,结果录取少这么多今年华人数学最高奖晨兴奖金奖获得者两人:一个四川的一個江西的,这奖三年才评一次评委成员主要是非华人顶级数学家,所以很公正对于理科,数学是最说明问题的应该在可能产生天才嘚地方多招。

你是如何看待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北大两座高校在全国各省市的招生人数问题的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