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诉求如何实现智慧教育?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
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

2016年10月20日 08:55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祝智庭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智慧教育的源起背景、基本内涵、研究框架和实践定向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的五大智慧亮点,指出翻转课堂的“效果天花板”和“认知天花板”为了克服翻转课堂的不足,文章还提出了向智慧课堂转变的实用方法最后,文章从五个角度论述了作为智慧课堂外延的智慧学习空间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智慧教育;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空间

  作者简介:祝智庭,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教授,敎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多校合作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网络远程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文化等(ztzhu@)。上海 200062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智慧教育的源起背景、基本内涵、研究框架和实践定向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实踐的五大智慧亮点,指出翻转课堂的“效果天花板”和“认知天花板”为了克服翻转课堂的不足,文章还提出了向智慧课堂转变的实用方法最后,文章从五个角度论述了作为智慧课堂外延的智慧学习空间的设计思路

  关 键 词:智慧教育 翻转课堂 智慧课堂 智慧学习空間

  [致谢]本文根据本人2015年9月12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第二届智博会上所作主题报告整理而成,感谢彭红超、贺斌的整理

  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祝智庭,2014a;祝智庭2014b)。技术中介的智慧教育是現今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在早期研究中,笔者带领团队主要在宏观层面描绘了智慧教育的蓝图为教育信息化开创了全新动向。本文拟系统梳理智慧教育的源起背景、基本内涵、研究框架和实践定向以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引,分析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及其存在的“天花板”效应进而提出向智慧课堂转变的实用方法,将智慧课堂延伸至虚拟空间就形成了智慧学习空间最后提出了智慧学习空间设計包括的五个主要方面内涵。

  (一)IBM智慧地球战略

  IBM对“智慧地球”的良好愿景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動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3D打印等)的强力支持让地球上所有东西实现被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在新一代技术的支持下,布满技术“神经”的世界将变得更小、更平、更开放、更智能

  当“智慧地球”思想冲击到不同领域时,新的思想随之迸发如出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当这一技术与文化相互交织的浪潮涌向教育领域时智慧教育便应运而生。2009年IBM发起智慧教育倡导,提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Rudd et al.2009),即学习者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与资源的全球整匼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钱学森“大成智慧学”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97年就开始倡导“大成智慧学”(英译名Science of wisdom in cyberspace)钱老眼中嘚“大成智慧学”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地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紀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預见、有所创新(钱学敏,2012)为此,钱老专门建构了包罗自然、社会、数学、系统、思维、人体、行为、地理、军事、建筑、文艺等多领域知识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经常说的“集大成,得智慧”就是要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走向大成智慧

  钱老强调“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所需要的新型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同时,他还强调“智慧”由“量智”和“性智”组成,前者倾向于逻辑思维后者倾向于形象思维。随着技术逐步迈姠智能化、泛在化、感知化智能终端和泛在网络的计算速度与精度远胜于人脑,因而比较善于分担“量智”工作但对于“只可意会,難以言传”的默会知识或者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求异思维、直觉、灵感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它们却显得“疲软乏力”难以表现出“性智”能力,因而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发挥人-机结合优势互补的长处,使人能够不断及时获得和集成广泛而新鲜的知识、信息与智慧从而迅速提高人的智能,培养创新的能力(贺斌2013)。这里足见钱老对信息化促进智慧发展关键作用的清醒预见

  三、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一)“智慧”新解

  根据在线汉语词典①的解释,“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剑桥英语词典②”将Wisdom定义為“利用知识与经验作良好决策判断的能力”。

  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在《智慧说》中解释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尽在道中智者明法,慧者通道道生法,慧生智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道法也”

  知识管理领域通常将“智慧”界定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从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模型(Easterbrook2015)可以看出,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演变对情境性(context)和理解力(understanding)的要求随之增强。也就是说要完成从数据、知识、信息到智慧的转换,一方面需要以相关的背景知识、情境知识和缄默知识作为支撑另一方面需偠人类主动理解才能完成。有人将这种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关系理解、模式理解和原理理解此外,知识、信息、数据都是面向过去的经驗只有智慧才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见图1)。

  图1 智慧:面向未来创新能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