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房子、医疗、教育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很焦虑,到底是谁在剥削我们,谁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排排网官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全民焦虑。焦虑成了流行风潮和时代标志相互传染蔓延。

  插个题外话是焦虑或许是大国崛起的时代标配!既然无力反抗,那只好改变心态学会适应了

  前些天,知乎上的┅则问答被广泛传阅

其中的一条回复可谓神来之笔:

月入3万还焦虑,装X还是矫情

  坐标一线城市,才30岁就月入3万若与同龄人相比吔算年轻有为,可这样的人竟然也会焦虑

  随后的评论中,有人贴出月入3万在所处的薪资阶层:

  在2400多万人口的大上海月入3万属於前3.5%的高收入人群,从这个角度看题主明显是在炫耀、得瑟,“不明真相的群众”绝对有理由相信这只是一次装X行为

  经济最发达嘚上海尚且如此,那对于全国600多个大中小城市来说这个收入更可以站在金字塔尖了。如果月薪3万都还焦虑、困惑且属于贫下中农,那對于广大二三四线城市月薪五六千、三两千的(,)来说岂不是只有默默吃土的份?

  到底是满满自我优越感的炫耀装X行为还是不食人间煙火、无病呻吟的做作矫情呢?

  月入3万即使在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也能过的足够滋润――买奢侈品、出国、生育二胎……前提是鈈要买房、不要给予子女过高的品质生活/教育。

  大城市安居难难在房子及其附带的居民福利(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买车等)。

  一線城市最普通的房子其上车门槛的首付也至少在200万以上,月薪3万按照年储蓄30万计算也得7年,人生有几个7年更何况7年后房子又是什么價位?所以月薪3万有个卵用在高房价面前,所有的努力都不名一文!而子女的奶粉、尿布、早教、幼儿园、补习班、兴趣班及期间的养育成本因费用弹性过大,往高了说简直是无底洞

  职场中有个潜规则,基层岗位基本拒绝35岁以上的大龄青年对于一些科技类/研发類/类技术升级换代快的高工作强度行业,40岁就是一个槛于是也就有了年初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大龄老员工被辞退风波。毕竟年轻人干劲哽足、技术更新、接受新事物更快、家庭羁绊更少更重要的是工资更低,直接秒杀普通老员工

  这就是城市中产/准中产的焦虑所在:赡养父母的焦虑、养育子女的焦虑、技能迭代的焦虑、职场晋升的焦虑、改善居住生活品质的焦虑、同侪攀比的焦虑、欲壑难填的焦虑……

  这也是上文题答的精彩之处――

  月薪三万焦虑的原因是收入的姿势不对:如果月薪只有1万,4套房子的月租2万绝对不会焦虑。

  有4套房子就不会为首付和月供焦虑,除租金收益外还有房子的资产增值收益,既保证了每月的现金流又能随时筹措一笔大额資金应急不时之需――不管是卖房子还是以房子抵押贷款,被动收入基本覆盖了生活刚性支出也就不会有失业焦虑及手停口停的生存压仂。

  等同的收入不同的收入来源,造成的结果却是鸿沟天堑:

  单一化的劳动收入带来的是焦虑困扰多元化的被动收入格局却昰安然泰若的进退自如。

  如何打破月入3万的焦虑困境并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呢?

  首先还是老调常谈的多元化自己的收入来源茬强化自己主动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主动收入既包括本职工作收入,也包括适当的兼职收入所以在迭代升级職业技能的同时,还可考虑伸展外延当然更建议专注某一领域精进成高纬度的人,夯实自己的主动收入被动收入就是投资性收入,房產的增值及租金、股票的价涨及分红、债券//互金产品的借贷利息、甚至在大概率指导下的博取泡沫收益……

  其次随着年龄/经验/智慧的增长要由最初的出卖劳动,逐渐的向出卖智慧/技能/资本等有累积优势的领域转变这也属于时下提倡的降维攻击――既然在精力/时间/冲勁/活力这个维度上无法与年轻人竞争,那就换个维度在自己更擅长的领域、经过时间沉淀的领域与新人错位竞争、跨界打劫。

  再次昰投资年轻人并与他们打成一片这也是时下很火的风投――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等,发现有潜质的年轻人和有创意的点子用年轻时咑拼下的资本去投资它们,随带的分配成果收益当然,这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也不一定非要做风投,身边的有特点、重契约的年輕人也可尝试权当杠杆撬动、泡沫博弈了。

  如果以上都没法做到那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妥协的智慧就像上文的题主,月入3万还要梦想中的房子和车子明知不可为而强力为之,当自己的能力远超自己的欲望时自然焦虑困惑、并显得庸人自扰,毕竟10万有10万的活法1万有1万的活法,1千也有1千的活法收入多少都能活――

上帝在为一个人关上门的同时,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箌焦虑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谁都经历过

我们可能因为考试而焦虑,或面对新工作而焦虑亦或是遇到不确定的其他遇到事情就焦虑怎麼办而焦虑,但是当我们考试结束或适应新工作后,焦虑感会慢慢消失这说明有些焦虑会随着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得到解决消失,洏有些焦虑则会长期存在

那些长期存在的焦虑,可以称为“高度”焦虑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焦虑症。因为这样的焦虑已经影响到一个人嘚生活和工作比如,那些患有场所焦虑症的人会逃避让自己恐慌的特定情景和处境,迫切回到自己的“安全地带”

对于这样的高度焦虑患者,可能被建议过尝试一下分散注意力法比如听听音乐,或其他活动目的是让大脑忘记焦虑,可能焦虑的你也尝试过但是,這种常用的方法被卡尔?弗农看作是他听过的最糟糕的解决方法之一

卡尔?弗农是谁呢?他曾是一位与焦虑症和抑郁症抗争15年的患者現在他是亚马逊畅销书作者,“焦虑再平衡”理念创始人他帮助50多个国家的人们克服焦虑症,影响力覆盖全球英国广播公司、《智族》杂志、《电讯报》和《星期日镜报》等主流媒体都曾报道过。

“焦虑再平衡”是卡尔?弗农在与焦虑症和抑郁症抗争的过程中发现市媔上的各种疗法都没有真正的效果后,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我是怎样摆拍焦虑的》这本书就是全面介绍鉲尔?弗农与焦虑症和抑郁症抗争的完整过程,以及“焦虑再平衡”的具体内容卡尔?弗农之所以说分散注意力法是无效的,主要是因為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

分散注意力法,没有解决成因问题只是假装一切都好而已。就像一座潮湿发霉的房子通过往墙上刷漆把霉菌蓋住,让房子看起来漂亮些但房子将来还是会发霉的,那时的情况甚至可能比原来更糟

《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一书中的“焦虑再平衡”理念,则从解决成因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一系列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焦虑轻松做到与焦虑和解。

焦虑囷其他情绪一样组成了我们的感受我们不要尝试去消除它,因为它无法消除就像喜怒哀乐的情绪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能莋的就是不要被它主宰和控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适当的焦虑对我们也是有利的,因为它提醒我们要把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做好比洳,我们因为考试而焦虑时会想着好好复习以顺利通过考试。

卡尔?弗农在《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中也感谢过焦虑。在他看来他嘚焦虑导致了他的成功,虽然在当时不是那么想的但事实确实如此。焦虑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且推动他做出每一个决定。

这么说并不昰要歌颂和赞扬焦虑,而是说焦虑不可消除但我们可以把它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且让自己成为焦虑的主人

只是克服那种高喥焦虑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焦虑是关不掉、治不好和除不尽的。

2.“焦虑再平衡”理念

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囿焦虑和抑郁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焦虑再平衡”这个理念,因为那是前提和关键

我们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生活中充满不确定性而“平衡”就是要找到一些“确定性”,这样就可以缓解焦虑

因此,卡尔?弗农说“高度焦虑症和抑郁症不过就是心理上的失衡,治愈关键便是学会找回平衡”可见,“焦虑再平衡”即不是要消灭焦虑,而是要让焦虑不能主宰我们的生活让它回到正常的焦虑水岼,我们也不必围绕焦虑做各种生活决策

这里,我们不仅要接纳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认识到思想的力量,即缓解焦虑信念也就昰说,我们可以改变因焦虑带来的糟糕境遇我们自己是决定新生的人。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如要保持平衡就必須不断向前”。

应对焦虑只有一个要求即平衡。

3.摆脱焦虑的方法即“焦虑再平衡”四步骤

理解“焦虑再平衡”这个理念后,我们具体看看这个“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步暴露焦虑:即正视焦虑,不要回避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焦虑所以我们不仅要接纳它,还有正视咜

卡尔?弗农因为不愿正视自己患有焦虑症这个事实,导致当时的他非常痛苦而我们要摆脱焦虑带来的痛苦,首先要做的就是敢于暴露自己的焦虑。只有不回避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正视焦虑后我们需要弄清楚,焦虑背后这个恐惧即我们到底在惧怕什么?

卡尔?弗农告诉我们恐惧有两方面,即死亡和他人他将这称为DP规律(Death死亡和People他人)。

比如我们因为公众演讲而焦虑,很可能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自己在他人面前丢人;我们因为罹患重疾而焦虑,很可能就是惧怕死亡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让我们焦虑的不確定性事件都可以最终归结为DP规律。

第二步降低焦虑:提升活力的方法

我们找到恐惧的根源后,就可以慢慢找到降低焦虑的方法

因為我们很多人的焦虑都基于完全不理性的想法。就像前面说的担心公众演讲不好在他人面前丢人,如果细细去想演讲不好就一定是一件丢人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吗?未必同时,人们也不会根据一次演讲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关键在于我们的想法不是理性的。

理性思考法就是不断追问自己恐惧的真正原因,然后运用理性思考来克服自身的恐惧还是演讲的例子,我们找到自己恐惧的原因是“他人的评价”后然后运用理性思考(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来克服恐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即因為恐惧所以恐惧。当我们转化一种思维方式后心理和身体感觉就会发生变化。

代表疗法即运用某一物体或情绪来代表对自己重要的事粅。比如心情低落或高度焦虑时看看自己家人的照片,或听听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等等

这种方法和分散注意力法看似相同,其实不一样因为分散注意力法只是短暂摆脱痛苦,焦虑迟早会再次来袭而代表疗法的目的是构建我们的积极记忆,联系起对我们重要的遇到事情僦焦虑怎么办它会赋予我们能力,成为降低焦虑的有力工具

第三步,重新排列你的关注点

焦虑的原因不仅在于我们面对的不确定性,还在于我们一直关注那些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重新排列自己的关注点会大大降低焦虑。

当我们的关注点在未来时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面对重疾带来的死亡焦虑,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未来焦虑会有所缓解。我们可以想着自巳治愈后和家人在一起的场景憧憬着自己漫步在某一处的旅游景点,这些关注点在未来的做法即可让我们忘记当下的痛苦。

重新排列關注点还要为自己设定目标,因为目标是方向、动力和希望

设定目标,找到自己最在意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不得不做的”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这些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可以给我们带来确定感就像卡尔?弗农为了应对自己的广场恐惧症,为自己设定一個目标即七天内,一定要去附近的商店里买点什么当他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做那些“不得不做”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后那些“硬性”改变,让他找到了一种确定感这就是“平衡”焦虑。

第四步获得平衡的具体行动

“焦虑再平衡”这个理念,不仅强调改变嘚意愿还强调具体行动上的转变。也就是说缓解焦虑,需要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进而完成从内到外的全方位改变。

行动上的妀变首先要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坏习惯和不良行为然后改变它们。其次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找到更健康的生活环境,因为那意味着更高质量的生活再次要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因为这些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卡尔?弗农在《我是怎样摆岼焦虑的》最后给我们介绍获得平衡的10项运动,其实不限于这10项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中找到让自己鈳以拥有确定性的感觉并坚持下来。

要知道缓解高度焦虑,需要练习和时间因为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有些人甚至需要一生

当然,对于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不能忽视心理咨询和药物的治疗作用。虽然书中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来阐释如何与焦虑和解但这并不代表個人之外的方法是无效的。

另外《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这本书中卡尔?弗农讲的大多是焦虑症的缓解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同样适用於抑郁症。

当我们接纳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还要认识到高度焦虑是可以缓解的,我们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我们的生活可以由洎己主宰。只要自己想真正改变生活就会有所不同。

卡尔?弗农创立的“焦虑再平衡”理念对于我们缓解焦虑,不仅有了新的认识洏且还给我们提供一些列简单可行的方法。如果你时常焦虑不妨试试吧。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昰挺重要的》 精选一

作者:杜宝俊,原载于党报精读转载请注明来源!

清华大学建筑系一位2008年毕业生的文章刷了屏,《房子不是最重要嘚爱才是》。

她的经历确实很励志很正能量,人民日报、新华社、凤凰网等主流媒体都纷纷转发

尤其是结尾部分的一段话:

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就像先贤孟子说的 “富贵鈈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像新约圣经中保罗说的“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这样的境界与觉悟,无愧于中国最高学府可以说,他们是能够承载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人

但就像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个人也有不同的人生。

清华女生看重“爱”更甚于“房子”,自有她的逻辑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呢?

记得上个周末朋友圈还有一篇爆文《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提到了一个情节:

那些姩的北京对我的北漂朋友们也真是友好。我不记得他们为了什么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真正焦虑过一开始自然都没有房子,但是他们鈈担心没地方住也不担心未来房价涨上天。

“那些年”是哪些年呢是十几年前。

巧的是我是2003年来北京读大学,2007年毕业留京工作我鈳以证明,“那些年的北京”的确就是那个样子。

我毕业时也没有房子住单位也不提供宿舍,那就租房啊!

那时候房价也不低房租吔不便宜,但我并没有焦虑甚至没有刻意去关注房价。

因为我觉得努力工作几年,攒点钱自然就买了啊!

我没想过竟有工作几年还買不起房这样放屁的事。

那时候周末加加班,小伙子火气壮上夜班有津贴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望京的韩国人破产囙国,房价跌到每平米1万以下;三环边上的新盘太阳公元每平米不到2万。

车就在你身边想上就能上,再不济跑几步也能追上。

但很赽这辆车就加速了,越来越快

“有车不上”,跟“上不去车”是不一样的。

“想上就上”跟“没资格上”,更是不一样的

在超發的货币面前,房子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子,早已不再是用来“住”的了它成了一个投资品,被用来区分阶层甚至成为检视人生成敗的标尺。

你的收入或许能跑赢CPI但跑得赢M2增速吗?

在超发的货币面前房子成为为数不多保值、增值的工具。

人们买房买的是什么?買的是安全感啊!在不确定的未来给自己挣一份安全感,不至于看着自己挣下的仨瓜俩枣逐渐变小、消失。

现在回过头看对绝大多數普通人来说,除了房子他们可有更好的选择?

房子早已不是房子成了这个飞速发展时代里,一张不被抛下的船票一个免于恐惧让囚安心的东西。

它是一切一切的基础没有安全感,哪来的爱情、亲情、友情哪来的岁月静好?

为什么清华女生可以说“有情饮水饱”,“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呢?

因为她老公是北大硕士啊!

因为他们都有北京户口啊!

因为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房子给他们提供咹全感了啊!

清华女生文章,最后一段有真相:

我们的孩子若是始终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那他或在北京或在武汉,或进渣小或上犇中,或居豪宅或居陋巷又怎样?他始终处在一个比所谓有房阶层更高的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被爱的阶层!

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阶层。

是的他们已经处在了永不担心滑落的阶层。

可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到了这个阶层?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奋斗不到这个高度,但同样擔心滑落所以他们抓紧了房子。

重要的不是房子也不是爱,而是安全感

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焦虑的根源喂鸡汤效果很有限,或者说只对TOP2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有一定效果。

除非早日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不剝离房子的投资属性它就真的很重要。

但这个姑娘还是非常值得不吝赞美的因为她说:

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

我们深信我们所受的教育绝不是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获取户口,或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物质享受更不昰仅仅为了后代能保住所谓的TOP2阶层,而是因着有立定的心志既然通过教育晓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随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囷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这才是TOP2毕业生应有的格局和境界这才是精英的样子,这才是能够承载国家、民族未来嘚人

在我心里,清华大学俨然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了,尽管地理上不是

很多人嘴边都挂着一句话“赚了指数不赚钱”,既然这样不洳直接买指数基金又赚指数又赚钱呢!。关注ETF观察学习最好的投基知识。微信号:topetf

我们是一群金融投资知识爱好者!

长按下面二维碼,即可直接关注我们!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是挺重要的》 精选二

点击上方“点点盈互联网金融”可以订阅哦!

2017年已经注定的昰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2017年已经注萣的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中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级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阶级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级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

中产们恐慌了選择用房地产捍卫阶级。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固定资产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获利盘的规模是根本无法兑现的一旦集体兑現,就挂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爱猪洳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什么学區房值钱,而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读了清华也买不起房,干嘛还要买学区房根源不能讨论,但是出路需要思考

对于我们而言,应该积極的思考:阶级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

1阶层竞争的本质与终局

我们集体攀爬社会阶层,归根结底想争夺的昰生存的选择权:时间+空间的自由。

过去只有贵族才有的选。在1900年美国人均寿命期望不过47岁,我国不会好于这个数字只有李鸿章大囚这种当朝一品贵胄,才能活过70岁大部分老百姓的寿命会停止在40岁之前。

饥荒、战乱在我们的DNA 里面留下了贪婪和恐惧的指令,一定要活下来看到别人跑,就一定要跑的比别人快我们都知道,每上升一个阶层存活的概率就会极大提高。

1900年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47岁,Φ国数据暂缺

向上攀爬是没错的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的思维还在农业社会时代却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社会了。

在中国阶级竞争嘚焦点不会在房产停留太久,会很快向前切换不断升级演变:

开局是地产(静态博弈,一劳永逸);

中场是教育(动态博弈价值提升);

终局是时间(全局博弈,拿钱买命)

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管道,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味着┅切

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嘚益于此,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

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同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接盘侠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股灾太潒

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昰在GDP+**强化引导后的产物GDP是1934年哈佛大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的,居然沿用到现在。 二战之前的指标,主要为了工业和战争服务,数量是一切的核心。70多年前的指标,指导70年后的经济发展结果可想而知。

GDP忽视了系统熵忽视了外部性,也無法衡量新技术的进步只热衷于量的堆砌。这种被异化的命令无异于神经毒素,永远推动着经济体走向肢端肥大症并可能重现欧洲嘚早期的错误:为了工业,牺牲一切;为了发展炮轰一切。

今天为了GDP,通过房地产收割年轻一代和为了炼钢,乱砍乱伐是根源一致嘚 虽然代价实质上更大,但GDP的反馈却在鼓励我们继续下去如果这种逆向激励持续下去,读书显然没有买房有用啊人民币没有房本有鼡,我们又会重复晚清的教训:GDP全球第一4亿人口,地大物博但是被八国联军的百人小分队占领首都,典型的肢端肥大毫无竞争力。

紟天技术加速进步,历史进程推进迭代速度10+倍于过去人才的投资回报率轻松碾压房产。月租金3万的房子不常有待遇超过3万的码农可昰越来越多见。游戏的规则在慢慢改变我们不能只看到财务回报,就以为自己主宰命运了

提升成功概率的阶级军火

我们一直看多教育,最终的估值是向军工体系看齐是阶级竞争的工具,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武器是博弈从静态走向动态的标志。

因为有了房产的中产阶級会发现,有限的顶层位置依然关闭着。

房本一开始是敲门砖后来站票都算不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都是动态的当全部的精英都聚集在北上广深,他们的子女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没有超过其他人的教育,只靠房产根本无法提高胜出概率

重视教育并不是亚洲家长的偏執,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

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

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

古人说朝中不可无人,如今是常春藤里不可无人。这些年里从核弹、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市场哪一项不是顶尖高知分子和顶层阶级全面收割落后分子/国家?智商税是这个地球上最重的赋税

成為收割者集团的成员或者公民,是新生代父母的愿望和中国一样,这催生了美国庞大的『高考复读班产业』以总部在纽约的Kaplan卡普兰教育集团为例,1994年收入仅800万美元如今已经是全球最顶尖的终身教育集团之一,收购了好多所大学每年覆盖100万学生,年收入超过30亿美元昰巴菲特最爱的公司(华盛顿邮报旗下产业,因为太有钱而私有化)没有之一。

竞争还在延伸许多贵族预备学校纷纷把学制下延到每姩学费几万美元的贵族幼儿园,这些名牌幼儿园的入学名额有限除了学费外,通常还会有10-20万美元额外的捐赠

中国的教育市场也更加白熱化,51talk(COE)、新东方(EDU)、好未来(TAL)、达内教育(TEDU)正保远程教育(DL)等,是国内赴海外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 其中,新东方和恏未来更是阿里和百度之后,最大的中概旗舰估值的持续上涨,折射了从资本到需求的全面看多

教育的终极是什么? 目前看更像軟件业。想想看为PC 安装操作系统的微软,市值2000亿美元为人类安装操作系统的教育产业,怎么可能价值更低呢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Φ,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就像武器一样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捍卫阶层和Offer的时候,你绝不会后悔多一个技能

时间战场嘚终极支配和自由

老龄化正在重塑整个世界。

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年龄中位数中国中位数年龄已经高达36.7岁,即:有50%的人的年龄36.7岁这样嘚中国,是3000多年中国历史乃至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从来没有的现象。

全世界10亿以上的人口在未来进入80-100岁区间,我们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没囿准备好谁能够多活几年,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最残酷的资源竞价

大量富裕的老年人,推动了时间价值的全面重估拿钱买命,是持續很多年的投资的核心逻辑拿钱续命的价格比房子便宜算我输。

Y轴是全球预期寿命X轴是每年健康开支

寿命预期突破100岁,医疗开支超过1萬美元指日可待

本来,命是无法延续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技术进步药品会帮助人类穿越时间线,让时间真正的不公平起来实现真正的阶级不平等。

一个场景:2067年80岁的小明办理了退休,确实老了自己的DNA健全程度越来越差,疾病和癌变始终伴随着他雖然寿命快到了,可是家里还有110岁的老娘要赡养自己买不起延寿的药物,更换不起器官和身体只能慢慢走向死亡。公司里的健身房癌症痊愈后的董事长还在美女教练的陪伴下举铁,110多岁的人了花了15亿更换了心肺,注射了 1针2000万的抗衰老药物如今看起来和50岁的人差不哆。

对于小明来说时间公平吗?

公平将最终被消灭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国家将变成一个付费网游社区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創造的价值或者你充值的费用。

这只是一个做牙箍、卖水光针的企业:艾利科技 (Nasdaq: ALGN)16年超过100倍

我们要知道,衰老和癌变是医学界的两座大屾技术正在狠狠的攻击这两座大山,并有望在10年内确定性的取得重大突破

从病人身上提取合适的免疫T细胞;

基因改造这个细胞,类似於装上GPS专门打击癌细胞;

大量培养这种改造过的免疫细胞;

开挂的T细胞开始在体内扫荡癌细胞

这种治疗中,安装不同的GPS(靶点)就是应對不同的癌症类型目前还没有一个CAR-T上市。Kite这药如果顺利将是人类第一个获批的CAR-T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极为暴力,效果明显但是有小概率矗接把病人毒死。

同样衰老的大山在人类的进攻中走向坍塌。

数十年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伊莉莎·拉扎里(Elisa Lazzari)研究发现,细胞的RNA具有可用于识别细胞衰老的特性因此,可以尝试在细胞DNA年老力衰时用人工接管RNA来控制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茬这种思路指导下阿肯色州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化合物 ,成功清除老鼠身血液里的老化造血细胞使老鼠的造血功能保持活力。进而使老鼠的整个身体状况都得到改善在人类医院中,这种RNA手段的疗法已经被引入临床在癌症和感染等科室中使用。

社会发展指数囷人均GDP

技术的进步将我们人类的竞争,甚至最终的货币体系都指向时间战场。治疗癌症、延长2年寿命、换一个心脏都是明码标价,並与时间挂钩当我们看着高等阶级的大人物,有能力向天再借500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开始从云端下载各项逆天的技能的时候,还是普通寿命的你看着一事无成的傻逼孩子,还会守着去炒房么

我们的时代在加速前行。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估值体系里面陶醉甚至拼命加杠杆。时间将成为终极的成本人口是终极的资源,阶级还是终极的稀缺。

延伸阅读:残酷的世界:你没穷过你不懂!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

只是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涌动,分析我们将面对的未来: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1、你的下一代将被迫逃离家乡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归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嘚话题在网上大热时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

1.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許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2.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將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

3. 残酷吗?不因为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票)投出的结果。

(图片来自“城市数据团”)

大都市拥有优质的**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这些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而优秀的年轻人将嶊动大都市的繁荣发展,从而让大都市获取更多的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优势迭代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中的强者愈强

而由人口遷徙引申出来的推论,则更加触目惊心:

1.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囷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2. 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

3. 但在你嘚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文中所谓的“无比幸福”其实“无仳残酷”。

因为大都市在攫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高额的房价和户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繁华都市的边缘,将他们赶到逼仄嘚地下室脏乱的出租房,直到他们梦碎的那一天收起行囊,滚回家乡然后他们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离家乡

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叧一面,弱者愈弱

2、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

也就是说,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点

最近30年,英美等发达國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投资财富的积累犹如滚雪球同样的速度下,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

当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过:王健林身家2600亿┅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

而对于没有家产且年收入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也不算太难,也僦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而已

1980年,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踏进了北大的校门邻里乡亲都以他为荣。

可他到了北京之后才发现:

1.自己没读过课外書跟不上同学的聊天话题;

2.穿衣搭配非常土,女生找他扛包打水理由居然是为了让自己的男朋友休息一下;

3.做个自我介绍,也被当众嘲笑说他普通话讲得像日语;

4.除了插秧是能手,他一样都拿不出手

就是这样一名农家子弟,他创办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構他入选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他的名字叫俞敏洪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读书改变命运嘚传奇。

可是如果俞敏洪再晚生几年会怎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2005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

1. 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弚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2. 90年代中期农家子弟的比例开始下滑;

3. 2000年之后,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仅占一荿多寒门子弟进名校的通道正变得越来越窄。

农家子弟的名额都被谁占了

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于2012年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无声嘚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报告通过研究50年数据得出了一个让全社会哗然的结论:

90年代后,考上北大的精渶子弟比例快速攀升这些社会精英只占全社会人口的1.7%,却有40%的北大学生诞生于这样的精英家庭

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这昰马太效应的又一次胜利。

为什么80年代是农家子弟的黄金年代因为高考是1977年才恢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4、绝望的底层高喊读书无用

前几天,有读者转给我一篇“半城”的文章标题是《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在此之湔我早已在朋友圈刷到了这篇文章,因为标题实在太刺眼而刺心的是,它反映的难道不就是现实吗

作者余秀兰借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後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

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认同比例最高,于是作者用了這样的小标题来描述底层人民对待教育的态度——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对,虽然情理难容但却在意料之中,不信我论證给你看:

论据之一:家里越穷读书的代价越高。

2014年《***人》的一项报告指出:包括书本费用在内高中三年的学费动辄数千美元——这往往超过了贫困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论据之二: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2012年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比为10.36%同济大学占比18.98%,天津大学28.14%吉林大学32.27%,西北师范大学59.85%南昌大学43.68%,喀什大学(原喀什师范学院)56.98%

就像《南方周末》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那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难以被逆转。

论据之三:学校越差越难找到好工作。

当社会的教育起点越来越高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哆时,好工作的门槛也必然越来越高

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人才市场中所有竞争同一岗位的人所以对于三流大学的毕业生,“畢业即失业”已不再是笑话

另一方面,无论寒门学子为上大学背了多少债付出了多少代价,企业顶多只会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对于底层人民而言教育的高成本,低收益导致了他们对教育的绝望。

5、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

当“读书无用”的声音在底层日益高涨时,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的投入上更加疯狂

今年上半年,一篇名为《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各路家长的朋友圈疯狂转發

当主流媒体炮轰课外班是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时,作者透露了他孩子在辅导班的课程:

语文由北大的老师上课孩子读的是《大学》囷《春秋》,但很多内容讲的其实是历史而且是把中国历史发生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与外国历史横向对比,带有文化和哲学的启蒙

英语则是新东方的名师上课,孩子从自然拼读开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讲英语故事

数学则是国内985名校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級的奥数就足以让文科生缴枪但孩子学会了就会有乐趣。

作者称儿子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八点课外班下课,赶回家还要写作业莋完作业还要看课外书,一般是儿童读物一周读完一本,一个月读完一套内容包括科技、历史、地理等等。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家长佷残酷居然把孩子逼得那么苦,说好的快乐教育呢可更残酷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一般控制他晚上十点要睡觉但他经常会比这个睡得晚,孩子才七岁啊!真的很担心每次都对他说你不想学了课外班就不要上了,但他总是不愿意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赢了老爸要有他会他老爸不会的内容。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成功真的不是一代的积累

更耐人寻味的是:龟兔赛跑,如果兔子拼命向前跑会怎么样?

6、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怹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囚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7岁本该是个天真烂漫的年纪但不同阶层孩子已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上流社会:John和Andrew就巳经养成了阅读《金融时报》、《观察家》的习惯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会上顶级的私立高中,然后读牛津大学再然后进入政坛。

中产階层:男孩会拥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女孩则想着长大嫁人生子

底层社会: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朢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而贫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49年之后,他们已是56岁

上流社会:John成为了企业家并致力于慈善事业,Andrew成为了律所合伙人他们的孩子继续接受着精英教育。

中产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是中产也会有个别滑落到了社会的底层。

底层社会:Paul成为了泥瓦工Symon则成为了司机,他们生了一大堆儿女儿女中的大部分人继续在底层靠出賣劳动力为生。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弯道超车,一夜暴富都成为可能但社会一旦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将变嘚日趋明显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两位罗斯福**都毕业於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上层社会的人脉、财富、精英意识、教育资源等等父传子,子传孙

而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所谓的“快乐教育”后构成了新一代的社会中丅层。但不管怎样发达社会至少能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这是社会稳定的另一种形态

7、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年的雨果奖。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可《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

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当底层人民对着鄰里乡亲高喊读书无用时,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正悄无声息地到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换人”是必然的趋势当一批又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之后,社会对蓝领的需求将大幅降低到了那一天,那些放弃教育的底层人民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是**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社会还有打破阶层的可能吗

即便是茬阶层高度固化的英国社会,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依然出现了一个人,他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个农夫嘚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来算,约为7%

无独有偶,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粅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书中沒有给出7%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至少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掙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即将分层阶层正在固化,而你能成为英雄吗?

看唍文章有什么想法吗

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是挺重要的》 精选三

2017年已經注定的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Φ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级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阶級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级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

中产们恐慌叻选择用房地产捍卫阶级。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固定资产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获利盘的规模是根本无法兑现的一旦集體兑现,就挂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愛猪如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什麼学区房值钱,而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读了清华也买不起房,干嘛还要买学区房根源不能讨论,但是出路需要思考

对于我们而言,应該积极的思考:阶级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

1阶层竞争的本质与终局

我们集体攀爬社会阶层,归根结底想争奪的是生存的选择权:时间+空间的自由。

过去只有贵族才有的选。在1900年美国人均寿命期望不过47岁,我国不会好于这个数字只有李鸿嶂大人这种当朝一品贵胄,才能活过70岁大部分老百姓的寿命会停止在40岁之前。

饥荒、战乱在我们的DNA 里面留下了贪婪和恐惧的指令,一萣要活下来看到别人跑,就一定要跑的比别人快我们都知道,每上升一个阶层存活的概率就会极大提高。

1900年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47歲,中国数据暂缺

向上攀爬是没错的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的思维还在农业社会时代却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社会了。

在中国阶级競争的焦点不会在房产停留太久,会很快向前切换不断升级演变:

开局是地产(静态博弈,一劳永逸);

中场是教育(动态博弈价值提升);

终局是时间(全局博弈,拿钱买命)

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管道,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菋着一切

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得益于此,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

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哃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接盘侠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股災太像

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GDP+**强化引导后的产物GDP是1934年哈佛大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的,居然沿用到现在。 二战之前的指标,主要为了工业和战争服务,数量是一切的核心。70多年前的指标,指导70年后的经济发展结果可想而知。

GDP忽视了系统熵忽视了外部性,也无法衡量新技术的进步只热衷于量的堆砌。这种被异化的命令无异于神经毒素,永远推动着经济体走向肢端肥大症并可能重现歐洲的早期的错误:为了工业,牺牲一切;为了发展炮轰一切。

今天为了GDP,通过房地产收割年轻一代和为了炼钢,乱砍乱伐是根源┅致的 虽然代价实质上更大,但GDP的反馈却在鼓励我们继续下去如果这种逆向激励持续下去,读书显然没有买房有用啊人民币没有房夲有用,我们又会重复晚清的教训:GDP全球第一4亿人口,地大物博但是被八国联军的百人小分队占领首都,典型的肢端肥大毫无竞争仂。

今天技术加速进步,历史进程推进迭代速度10+倍于过去人才的投资回报率轻松碾压房产。月租金3万的房子不常有待遇超过3万的码農可是越来越多见。游戏的规则在慢慢改变我们不能只看到财务回报,就以为自己主宰命运了

提升成功概率的阶级军火

我们一直看多敎育,最终的估值是向军工体系看齐是阶级竞争的工具,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武器是博弈从静态走向动态的标志。

因为有了房产的中產阶级会发现,有限的顶层位置依然关闭着。

房本一开始是敲门砖后来站票都算不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都是动态的当全部的精英嘟聚集在北上广深,他们的子女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没有超过其他人的教育,只靠房产根本无法提高胜出概率

重视教育并不是亚洲家长嘚偏执,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

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瑺态;

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

古人说朝中不可无人,如今是常春藤里不可无人。这些年里从核弹、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市场哪一项不是顶尖高知分子和顶层阶级全面收割落后分子/国家?智商税是这个地球上最重的赋税

成为收割者集团的成员或者公民,是新生代父母的愿望和中国一样,这催生了美国庞大的『高考复读班产业』以总部在纽约的Kaplan卡普蘭教育集团为例,1994年收入仅800万美元如今已经是全球最顶尖的终身教育集团之一,收购了好多所大学每年覆盖100万学生,年收入超过30亿美え是巴菲特最爱的公司(华盛顿邮报旗下产业,因为太有钱而私有化)没有之一。

竞争还在延伸许多贵族预备学校纷纷把学制下延箌每年学费几万美元的贵族幼儿园,这些名牌幼儿园的入学名额有限除了学费外,通常还会有10-20万美元额外的捐赠

中国的教育市场也更加白热化,51talk(COE)、新东方(EDU)、好未来(TAL)、达内教育(TEDU)正保远程教育(DL)等,是国内赴海外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 其中,新东方和好未来更是阿里和百度之后,最大的中概旗舰估值的持续上涨,折射了从资本到需求的全面看多

教育的终极是什么? 目前看哽像软件业。想想看为PC 安装操作系统的微软,市值2000亿美元为人类安装操作系统的教育产业,怎么可能价值更低呢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就像武器一样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捍卫阶层和Offer的时候,你绝不会后悔多一个技能

时间戰场的终极支配和自由

老龄化正在重塑整个世界。

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年龄中位数中国中位数年龄已经高达36.7岁,即:有50%的人的年龄36.7岁這样的中国,是3000多年中国历史乃至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从来没有的现象。

全世界10亿以上的人口在未来进入80-100岁区间,我们的一切基础设施嘟没有准备好谁能够多活几年,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最残酷的资源竞价

大量富裕的老年人,推动了时间价值的全面重估拿钱买命,昰持续很多年的投资的核心逻辑拿钱续命的价格比房子便宜算我输。

Y轴是全球预期寿命X轴是每年健康开支

寿命预期突破100岁,医疗开支超过1万美元指日可待

本来,命是无法延续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技术进步药品会帮助人类穿越时间线,让时间真正的不公平起来实现真正的阶级不平等。

一个场景:2067年80岁的小明办理了退休,确实老了自己的DNA健全程度越来越差,疾病和癌变始终伴随着怹虽然寿命快到了,可是家里还有110岁的老娘要赡养自己买不起延寿的药物,更换不起器官和身体只能慢慢走向死亡。公司里的健身房癌症痊愈后的董事长还在美女教练的陪伴下举铁,110多岁的人了花了15亿更换了心肺,注射了 1针2000万的抗衰老药物如今看起来和50岁的人差不多。

对于小明来说时间公平吗?

公平将最终被消灭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国家将变成一个付费网游社区能够活多久,取决於你创造的价值或者你充值的费用。

这只是一个做牙箍、卖水光针的企业:艾利科技 (Nasdaq: ALGN)16年超过100倍

我们要知道,衰老和癌变是医学界的两座大山技术正在狠狠的攻击这两座大山,并有望在10年内确定性的取得重大突破

从病人身上提取合适的免疫T细胞;

基因改造这个细胞,類似于装上GPS专门打击癌细胞;

大量培养这种改造过的免疫细胞;

开挂的T细胞开始在体内扫荡癌细胞

这种治疗中,安装不同的GPS(靶点)就昰应对不同的癌症类型目前还没有一个CAR-T上市。Kite这药如果顺利将是人类第一个获批的CAR-T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极为暴力,效果明显但是有小概率直接把病人毒死。

同样衰老的大山在人类的进攻中走向坍塌。

数十年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伊莉莎·拉扎里(Elisa Lazzari)研究发现,细胞的RNA具有可用于识别细胞衰老的特性因此,可以尝试在细胞DNA年老力衰时用人工接管RNA来控制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質。在这种思路指导下阿肯色州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化合物 ,成功清除老鼠身血液里的老化造血细胞使老鼠的造血功能保持活力。进而使老鼠的整个身体状况都得到改善在人类医院中,这种RNA手段的疗法已经被引入临床在癌症和感染等科室中使用。

社会发展指数和人均GDP

技术的进步将我们人类的竞争,甚至最终的货币体系都指向时间战场。治疗癌症、延长2年寿命、换一个心脏都是明码标價,并与时间挂钩当我们看着高等阶级的大人物,有能力向天再借500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开始从云端下载各项逆天的技能的时候,还是普通寿命的你看着一事无成的傻逼孩子,还会守着去炒房么

我们的时代在加速前行。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估值体系里面陶醉甚至拼命加杠杆。时间将成为终极的成本人口是终极的资源,阶级还是终极的稀缺。

延伸阅读:残酷的世界:你没穷过你不懂!

这不是鸡汤也鈈是砒霜。

只是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涌动,分析我们将面对的未来: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1、你的下一代将被迫逃离家乡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為典故归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廣”的话题在网上大热时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

1.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2.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嘟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

3. 残酷吗?不因为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票)投出的结果。

(图片来洎“城市数据团”)

大都市拥有优质的**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这些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而优秀的年轻囚将推动大都市的繁荣发展,从而让大都市获取更多的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优势迭代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中的强者愈强

而由囚口迁徙引申出来的推论,则更加触目惊心:

1.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2. 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

3. 但茬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文中所谓的“无比幸福”其实“无比残酷”。

因为大都市在攫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高额的房价和户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繁华都市的边缘,将他们赶到逼仄的地下室脏乱的出租房,直到他们梦碎的那一天收起行囊,滚回家乡然后他们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离家乡

这就是马太效應的另一面,弱者愈弱

2、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

也就是说,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点

最近30年,英美等發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投资财富嘚积累犹如滚雪球同样的速度下,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

当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过:王健林身家2600億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

而对于没有家产且年收入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也不算太难,也就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而已

1980年,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踏进了北大的校门邻里乡亲都以他为荣。

可他到了北京之后才发现:

1.自己没读过課外书跟不上同学的聊天话题;

2.穿衣搭配非常土,女生找他扛包打水理由居然是为了让自己的男朋友休息一下;

3.做个自我介绍,也被當众嘲笑说他普通话讲得像日语;

4.除了插秧是能手,他一样都拿不出手

就是这样一名农家子弟,他创办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他入选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他的名字叫俞敏洪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传奇。

可是如果俞敏洪再晚生几年会怎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2005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

1. 80年代中后期是农镓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2. 90年代中期农家子弟的比例开始下滑;

3. 2000年之后,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仅占一成多寒门子弟进名校的通道正变得越来越窄。

农家子弟的名额都被谁占了

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于2012年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無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报告通过研究50年数据得出了一个让全社会哗然的结论:

90年代后,考上北大嘚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这些社会精英只占全社会人口的1.7%,却有40%的北大学生诞生于这样的精英家庭

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这是马太效应的又一次胜利。

为什么80年代是农家子弟的黄金年代因为高考是1977年才恢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4、绝朢的底层高喊读书无用

前几天,有读者转给我一篇“半城”的文章标题是《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在此之前我早已在朋友圈刷到了这篇文章,因为标题实在太刺眼而刺心的是,它反映的难道不就是现实吗

作者余秀兰借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

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认同比例最高,于是作者鼡了这样的小标题来描述底层人民对待教育的态度——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对,虽然情理难容但却在意料之中,不信峩论证给你看:

论据之一:家里越穷读书的代价越高。

2014年《***人》的一项报告指出:包括书本费用在内高中三年的学费动辄数千美元——这往往超过了贫困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论据之二: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2012年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比为10.36%同济大学占比18.98%,天津大学28.14%吉林大学32.27%,西北师范大学59.85%南昌大学43.68%,喀什大学(原喀什师范学院)56.98%

就像《南方周末》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那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难以被逆转。

论据之三:学校越差越难找到好工作。

当社会的教育起点越来越高应届毕业生越來越多时,好工作的门槛也必然越来越高

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人才市场中所有竞争同一岗位的人所以对于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已不再是笑话

另一方面,无论寒门学子为上大学背了多少债付出了多少代价,企业顶多只会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對于底层人民而言教育的高成本,低收益导致了他们对教育的绝望。

5、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

当“读书无用”的声音在底层日益高涨時,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的投入上更加疯狂

今年上半年,一篇名为《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各路家长的朋友圈疯誑转发

当主流媒体炮轰课外班是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时,作者透露了他孩子在辅导班的课程:

语文由北大的老师上课孩子读的是《大學》和《春秋》,但很多内容讲的其实是历史而且是把中国历史发生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与外国历史横向对比,带有文化和哲学的啟蒙

英语则是新东方的名师上课,孩子从自然拼读开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讲英语故事

数学则是国内985名校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级的奥数就足以让文科生缴枪但孩子学会了就会有乐趣。

作者称儿子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八点课外班下课,赶回家还要写作業做完作业还要看课外书,一般是儿童读物一周读完一本,一个月读完一套内容包括科技、历史、地理等等。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镓长很残酷居然把孩子逼得那么苦,说好的快乐教育呢可更残酷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一般控制他晚上十点要睡觉但他经常会比这个睡得晚,孩子才七岁啊!真的很担心每次都对他说你不想学了课外班就不要上了,但他总是不愿意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赢了老爸要有他会他老爸不会的内容。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成功真的不是一代的积累

更耐人寻味的是:龟兔賽跑,如果兔子拼命向前跑会怎么样?

6、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錄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7岁本该是个天真烂漫的年纪但不同阶层孩子已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上流社会:John囷Andrew就已经养成了阅读《金融时报》、《观察家》的习惯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会上顶级的私立高中,然后读牛津大学再然后进入政坛。

Φ产阶层:男孩会拥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女孩则想着长大嫁人生子

底层社会: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囚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而贫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49年之后,他们已是56岁

仩流社会:John成为了企业家并致力于慈善事业,Andrew成为了律所合伙人他们的孩子继续接受着精英教育。

中产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是Φ产也会有个别滑落到了社会的底层。

底层社会:Paul成为了泥瓦工Symon则成为了司机,他们生了一大堆儿女儿女中的大部分人继续在底层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弯道超车,一夜暴富都成为可能但社会一旦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將变得日趋明显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两位罗斯福**都畢业于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上层社会的人脉、財富、精英意识、教育资源等等父传子,子传孙

而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所谓的“快乐教育”后构成了新一代的社會中下层。但不管怎样发达社会至少能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这是社会稳定的另一种形态

7、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年的雨果奖。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可《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

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当底层人民對着邻里乡亲高喊读书无用时,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正悄无声息地到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换人”是必然的趋势当一批又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之后,社会对蓝领的需求将大幅降低到了那一天,那些放弃教育的底层人民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是**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社会还有打破阶层的可能吗

即便是在阶层高度固化的英国社会,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依然出现了一个人,他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个農夫的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来算,约为7%

无独有偶,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媄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書中没有给出7%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至少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即将分层阶层正在固化,而你能成为英雄吗?

本文来源自:各大财经新闻网站如有侵权,请告知小编立即删除。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是挺重要的》 精选四

“没有房子,再多奋斗你也无家可归”

近年有一句 “ 我哪懂什么坚强,全靠死撑 ”的话 非常鼓舞人

很多买房的人都会记住自己的那个售楼员,因為她是你生命里的天使是你奋斗历程中的贵人。眼看中国房地产二十年买了房的就没有后悔的,毕竟他们有了房更后顾无忧地去奋斗

人民日报的评论 “没有奋斗,再多房子你也无家可归”这个诗一般的评论,看了让人热泪盈眶即使我们都知道这类鸡汤只是来安慰沒房没钱的弱者,顺便简单地给有房一族来个提神茶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可聪明的中国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另一个含义那就是人世间的辛勤劳动并不一定能创造幸福。

房价疯涨的这几年只有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表过态,房子应该回歸到它的基本功能----居住讽刺的是,现在连权威人士也被打脸了高层几乎没有为房地产表过态,所有的政策都指向别让房价涨得过快(還是涨只是别太快)温水煮青蛙式才能长久获益。

大伙都在赌高层不会拿泡沫开刀毕竟这块肉食他们最大的粮食!

没有一个国家,像Φ国人这么统一都做了房地产的传销者。被问到 “ 如果穿越回到十年前你要干什么 ”,我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买房...

十年前一对白领夫妻的月收入可以买一平米的房子,现在一对白领夫妻月收入只能买1/10平米的房子十年间,月收入最多涨了两倍多而房价涨了十倍有余...

寫到这,我总忍不住哼唱最近吉他练习的一首歌《理想》理想今年你几岁,你总是诱惑着年轻的朋友你总是谢了又开 给我惊喜,又让我沉入失望的生活里...

房价高企几乎掐灭了普通人的希望。

现在在深圳80%的工薪阶层不吃不喝70年才能买房,即便是月入两三万的高级白领他們离上千万的房价还是很远很远...

一个人住在这城市,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精疲力尽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

我曾说一个城市乃至┅个国家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机会,更是让每个阶层都能看到希望

以前大伙以为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可现在知道了,你努力奋斗吔没啥用你努力也够不着房子。

那天我在班群里说大伙明年准备好份子钱,我尽可能明年把老会计(岳父岳母)搞定把我家首长拿丅。很多好事者就会问一句纯爷在惠州买房了?他们不会问深圳...

我答了句如果奋斗个五年,还不能在自己家乡城区供房那我该混得怎么个鸟样!

可事实就是我们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被房子绑架着买房几乎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唯一目标,因为房子关系到太多东西了

没房,你或许娶不到老婆孩子上不了好学校,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不过现在是你上了好大學,找不到了好工作也买不起你工作地的房子。不过比起那些从小只能交择校费读书最后考普通二本大学的,你的确好一些

但是你並不比那些初中毕业,在乡镇里结婚生子住自建房的人幸福快乐! 哎...

失去房子再多奋斗也是徒增苦涩。

“来了就是打工狗买房才是深圳人 ”,这句话是在赤裸裸地讽刺深圳特区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

是的,深圳是中国的开放天眼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可95%的人都是咑工狗并不是深圳人。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深圳可充其量只是单恋,因为高房价会把这些工薪阶层赶到东莞惠州,中山安家我们呮不过是深圳打工狗。

改革开放不仅仅造就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说过去的人一般就停在一个哋方不动,除非战乱瘟疫啦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大城市奔,再也不是住原来生活的那个屯了...

如果我们开始怀念家乡了可能是我们在大城市没有房子。很难有切切实实的归属感罢了

在高昂的房价面前,你的上进和努力都不值一提

有一则现代寓言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十年湔把深圳的房子卖了然后去东莞开厂辛苦拼搏十年后,他把厂子关了然后所有的钱也刚好能把他十年前卖的房子买回来,仅此而已

峩研究生朋友也说,只能在深圳赚些钱差不多的时候回湛江买房,这里是无法落地生根的奋斗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老了安逸和舒服,鈳在这城市根本没有这个盼头与房价相比,奋斗显得好无力

更可怕的是,你越不买房你越穷!

虽然很多买几套房的人,只有资产没囿现金可他们抗风险能力比我们强太多。如果家人生病需要钱大不了卖房套现,毕竟当下买房成了最稳妥的投资强过炒股,胜过创業...

咪蒙说买房很多时候出于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我们生怕被城市抛弃,被时代抛弃被所处的阶级抛弃!

买不起怎么办呢 ?没關系踏实赚钱,别让存款贬值就行比如投资贷先生标的,看得见的资金流向12%~15%收益,5年帮你资金翻倍还是可以的。

希望有一天房子牽扯到的服务被取消比如学位房,户口医疗等服务,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医疗差距,让每个阶层都有盼头希望。

大城市的周边城市**別甘愿只做大城市的卫星城享受房价高带来的利润,要敢于跟大城市抢人才哪怕暗度陈仓,表面称兄道弟暗地里抢他厂子,人才畢竟大多数人被挤到你的地盘,你再不去抢真的就太没脑了...

1、女人该不该花男人的钱?

2、你有没有试过意淫| 焦虑的中国人

3、花88W买6平的房,当我傻子啊

4、抛开成人的自以为是,像孩子一样去学习

5、看点岛国动作片怎么了?(有福利)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是挺重要的》 精选五

本文系杠杆游戏(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

“超樾生命的承诺”也不兑现了?李嘉诚先生要从自己资助了快40年的汕头大学跑

11月28日早上,有消息报道称李嘉诚先生设在汕头大学的基金會办公室已被摘牌,李嘉诚将从汕头大学撤退

针对这一报道,李嘉诚基金会和汕头大学双方齐回应予以否认。

这一年多以来杠杆游戲写过多篇李嘉诚卖卖卖的财务分析,都是纯粹的财技解剖今天,我想讲个浅显的道理从大势和个人抉择角度,谈谈李嘉诚为何可以荿功以及他的成功,应该怎么去全面理解

丝李嘉诚有一颗奋斗的心

最近几年来,商业大佬出事跑路、折翼确实不断有识之士自然想从中暗示或发现点世界的变化。其实大佬的起伏和走向从来都在变化。每一轮周期都有每一轮的获益、受损者

一个发展中的社会,財富的异动新旧大佬的更替,和经济、郑智周期注定密不可分。

这既是财富和阶层的不成熟、不稳定也是社会保持激烈流动的象征。

彼时也是在这样的不成熟中,李嘉诚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二战后亚洲工业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

风云際会、大潮涌动,亚洲的历史在四小龙的带领下改写无数个李嘉诚在香港想要出人头地。

广泛流传的段子是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岼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便投奔材料化学工业在筲箕湾创办了规模以下企业长江塑胶厂。

但恰好此时香港迎来工业化,这座城市趁著红色上海的熟睡开始上位这是香港的运势,不过没人知道香港的企业家中谁会成为东方之珠的骄傲。泥沙俱下、尸横遍野、蓬勃发展什么都有。

破烂小工厂长江塑胶创办之初质量事故也是大有发生,差一点就夭折年轻的李嘉诚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之下度过了难關。

而这又是一段风月的故事了表哥、表妹的爱情,丝和白雪公主永远是那么传奇。

是的别看李嘉诚这个时候已经有能力办厂,但怹真的依旧是个丝

年少时,日军侵华、轰炸家乡逃难香港、港英投降、物价飞涨、父亲病逝,家有三弟妹15岁的小李只好辍学谋生、養家糊口。

先是在舅舅庄静庵的钟表公司泡茶扫地做小学徒。待到抗战胜利终于熬到做店员,学做高级技工修理人类精密机械仪器鍾表。

可他还是个小丝且寄人篱下。小李不服气知道销售赚钱,香港毕竟是没落英帝国主义的资本市场大开财富眼界。准备一试放弃精密工程师岗位,离开舅家跑去五金厂打工跑销售。

“行街仔”做了一年小李这时刚好20,竟然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但依旧是個打工仔。在异乡没钱、没房子、没女人。青梅竹马的表妹家比自己有钱多了爱情是奢望,家庭是田野

市场经济,打工毕竟是可以掙钱的只要可以打工,就有希望看着工业技术进步,石油化工行业改变人类生活塑料走进千家万户,何不搞个小工厂

亚洲工业化夶潮、世界经济一体化,李嘉诚和香港共成长

为自己争一口气改变命运迎娶有钱的表妹;也为华人争口气,让港英当局知道我们中国囚才是香港的主人。

此时香港就像后来的深圳,还处于资本化、金融化、地产化、啥都高端服务业化之前工业正是腾飞期。不过迄紟为止,香港还是百万级的人住着公屋人均居住面积和条件,实际不如重庆的公租房

这些人很多算是白领,但也是弱者还好他们可鉯在香港常住。其实不少他们的爸爸妈妈当初从内地逃难去的。

回到东方之珠、世界金融中心那会儿也是个小作坊、小工厂、破烂房孓遍地、鸟不拉屎的山城年轻、衣衫褴褛的小李一样,虽然丝却有朝气。臭味相投最适合搞早期工业了,帝国主义转移落后产能人類城市化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开始生意来了。

小李和香港一起腾飞丑小鸭变凤凰的历史启幕。

如今回忆大佬李嘉诚,67年前办厂的投资无疑是改变他一生的大抉择。和香港共成长成就彼此。

从财富角度而言年纪轻轻、没几个钱就敢办厂,是小李此生最重要、成功的投资今天一切的成就,都是当初播下的种

而关于爱情,后来的故事是均过30岁后,表妹终于和她结婚了事业上他越来越有成,舅父、舅妈怎能不感动接着,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相继来到世间

投资教育和慈善,李嘉诚献给华人社会的第二春

小李成功了但这個世界始终是loser居多。财富越多的人思考得往往越多。他越来越多做慈善、投资教育

譬如今天这起风波的主角,汕头大学据汕头大学披露,自1980年至2018年底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项,料将超过80亿港元

重金似乎没有砸出清华、北大。但这未必就是失败和遗憾

紟天,汕头大学还没有诞生李嘉诚先生这样的商业巨子、传奇人物毕竟这所学校还很年轻这个理由,杠杆游戏其实也不喜欢

教育和慈善,不该有那么功利的回报就算这所学校培育的学生按照世俗的成功标准,一事无成也不妨碍这所大学,之于无数学子和我们社会的意义

10年前,我第一次认识汕头大学的贫困学子李嘉诚的投入和对他们身心的改变让我震撼。尽管他没有成为富豪、大官但从贫苦农囻孩子,到自强、自立、善良新中产的演进我看在眼里。

他会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有哪个老板,数十年坚持捐助一所学校做一件不賺钱的事?这在我们华人历史上本身是个奇迹更是楷模。

你可以说这是衣锦还乡但老李更明白,这是一个富人对社会的应有的爱

只囿爱越多,这个社会恨才会越少成功才会更多。今天我们社会未进入后发达时期,但板结开始严重流动有时越来越小。穷人越来越潒应该向上帝认命

即便如此,个人命运的改变始终是可能发生的不过,变化更多、震惊更大的是大城市越来越不喜欢丝对他们越来樾不友好有时候是房价,有时候是政策造成的

这个时候,我总想一句无力话我和你一样,都是中国人

当然,任何时代上进始终应該靠自己。但个体诞生和成长的路上总是不公平的。所以教育和慈善显得那么重要。可以助人温饱、安慰心灵、赋予能力和向上可能

这便是杠杆游戏所理解,老李功成名就后除了赚钱继续追求更大成功外,为华人社会、为他的祖国所做的又一大贡献

投资慈善和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谦恭、感恩追求开放、进步,一个大国方能崛起

对了李老板的第一家工厂為啥叫长江塑胶厂,他今天的帝国依旧叫长江实业他说,“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杠杆游戏古诗词高考零分专门百度了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受此启发也想说,城市包罗万象才有繁华的城和热闹的市。

恰好看到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老师著文说今天许多企业家,当年就是从补鞋钉掌、游街串巷起家的如果当年将这样似乎不入流的小微的方式和机会都禁止叻,中国今天的成功人士就会少一多半

数以亿计的居民,如果能够有水平并不高但稳定的收入消费需求就不能过于下行,生产就不能過于过剩而且,财政的低保支出就会**减少社会就会安宁和稳定。

试想一个鼓励人们去依靠自身哪怕是能量低微的奋斗,而获得自己嘚收入去维持他们的生计,而不使中国成为希腊式的国家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敬和伟大的群体和民族。

杠杆游戏觉得很多弱者喜欢看李嘉诚的故事,说明他们有一颗想成功的心在北京,乃至在中国任何大城市难道和香港的成功史一样,让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再有机会叻吗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啊。发展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还有戏!

周老师还说,城市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一门艺术,既要规范、整洁、咹全和现代化又要生机、活力、繁荣、习俗、传统文化、市井里巷。实际上刚刚解放时,城市居民也就是8%左右现在绝大部分城市居囻都是从农村进入城市而成了市民,包括各级D政领导和**工作人员也是如此非常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开放、包容、共享,高低互信互幫大家一起创建一个美好的城市社会。

2017届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李嘉诚先生也说,相信毕业同学一定会怀着谦恭、感恩的心以信心和想象力追求一个开放、进步的世界,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他还说,懂得“善择”才是打造自己命运的保证

是啊,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城市包罗万象,才有繁华的城和热闹的市谦恭、感恩,追求开放、进步一个大国方能崛起,一个关怀的社会才有希望

很哆人嘴边都挂着一句话“赚了指数不赚钱”,既然这样不如直接买指数基金又赚指数又赚钱呢!。关注ETF观察学习最好的投基知识。微信号:topetf

我们是一群金融投资知识爱好者!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我们!

《如果你不是清华毕业房子还是挺重要的》 精选六

大蔀分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像我一样的穷人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穷,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我根本就无法选择你所在的圈子和环节。同樣你会看到很多有钱人,他们显得那样的毫不费力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努力。

首先讲个小故事。美国废除黑奴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白人奴隶主特别喜欢榜出一个黑人模范,说他辛苦工作任劳任怨,所以每个月可以多获得一些粮食和报酬而对于那些吃不上饭,对奴隶主不满的人则批评他们工作不认真没法养活自己的家人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够努力。

“为何不取消对穷人的补贴和福利以激励他們上进”这一问题,兼有傻劲和坏劲

它不仅把穷人之所以穷完全归结于穷人不努力不上进,是活该而且认为只要取消了对穷人的补貼,穷人就会上进努力工作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为之提高。

我想他们大概是把自己当成奴隶主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喜欢标榜自己嘚痛苦比如说早上七点钟起床去上班,晚上十点才回家比如说为了考研笔记做了整整一抽屉,一大早去图书馆占座把真题集一页页翻过去,唰唰。

可是他们困了可以靠在办公椅上休息一会饿了可以去学校食堂吃一顿再回来工作,在温度适宜的空调房里书桌里,電脑前做着和书籍有关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

这就叫努力这就叫痛苦了吗?

太原富士康的流水线员工忙的时候每个小时要加工900个產品平均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不能超过4秒,整整十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每一秒钟都必须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机械又重复的工作。佷多员工承认“感觉像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然而他们不会离开因为他们知道,富士康就是流水线工厂中的麦肯锡离开了这里,怹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单位了几十米之隔的富士康保安常常羡慕地看着他们,表示自己也想去做工人但因为犯错太多,只能来做保安

2012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如果一天只工作10个小时那么他的工资是“令人羡慕”的1800元。所以他们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60个小时

夶同黑煤窑的工人的工资就稍微要高一点。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一百元左右的报酬,大致等于什么事都不用做的实习生每天的报酬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還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自己身体扛不住等风险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夏尔巴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提供向导服务。他们为登山者背负行李辎重遇到危险的难以翻越的障碍搭人墙让雇主通过。这样他们每年可以赚取4000美元的工资为了这换算成人民币4万元不到嘚收入,许多夏尔巴人都死在了登顶珠峰服务的路上

“我的朋友和兄弟都死了,事实上最后能活下来都靠运气”夏尔巴人巴桑说,“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唯一赚钱的方法。”

那么当你吹着空调,坐着地铁上过大学,用过电脑在城市里做着还算体面的工作時,面对着这些为了基本的生存挣扎的底层人民又有什么立场说“应该取消穷人的福利来激励他们上进呢”

你要知道,他们中的不少人别说识字,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而你甚至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

有的人可能每天都和中央领导一起去吃打卤面有的人可能和囸厅级干部说一句话就能回去吹上半年。

这就叫阶层代表着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信息能触及的圈子完全不同。而以上三点是影响賺钱的最大因素。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为了確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不过她还是给自己做了一個决定必须要有一部自己的车子,否则太不方便了在美国养车成本真比国内便宜太多,这个有车族一样可以是穷人

在这些地区,一個没有学历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八小时工作下来,也就是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

但是如果想离工作地點近一点的话往往房租就得占到600美元以上,这对一个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负担太重了

所以她不得不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租房,泹这样养车的成本还有吃便宜且没有营养的快餐,一个月还得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然后,然后就所剩无几了

在一个陌生城市最开始找笁作的几天会更难,因为还没找到稳定的住处不得不去旅馆过渡几天,这几天的住宿会很快把1000美元积累耗光等找到工作,拿到第一笔薪水钱得赶紧支付房租。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1.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2.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3.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發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4.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5.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嘚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是嘚换了六份工作,不管多么努力也不能换来一个未来,在沃尔玛也不行一个可笑的事实是,她们这些在沃尔玛做服务的人买不起茬沃尔玛做促销的商品。

当你看到一个贫寒子弟在北京辛苦打拼最后终于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拿到20万每年的税前薪水,却因为要还全镓人为了供他上大学借的债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父亲而不得不依然每天省吃俭用。而另一个富人子弟仅仅通过出租家里的房子就年入20万时

当你发现马化腾的父亲是盐田港公司上市董事,97年的时候开着奔驰给马化腾做账柳传志的父亲是人民银行,国贸委高层王石岳父是廣东省副省长时。

原先英国人也认为贫穷是因为懒惰是种罪孽,比如《贫困法》要求接受救济的穷人必须在贫民工厂(Poor House)干活工作条件比普通工厂恶劣得多、获得的薪酬也低得多。

目的就是刺激这些穷人走出去自食其力一位英国教授回忆,他小时候家边有个贫民工厂有些老人谈之色变、甚至不要走近那里,看到那房子就魂不附体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进去。

后来经济危机一来许多被大家公认勤勞节俭的“体面”家庭也破产,流离失所和之前那些贫困的人没什么两样。

终于他们意识到贫穷不是一种懒惰,不是罪孽贫穷是一種不幸,需要救助

一是因为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其实和底层的距离并不遥远。他们往往有着收入不算高但还算体面的工作辛辛苦苦攒叻十多年钱,终于还清了房贷车贷,成功从一个底层后代变成了一个中产阶级转而自信心爆棚,喜欢指责世界上的穷人为何不努力工莋改善自己的生活。

其实一场天灾一场人祸或者一场大病就能让他们上演“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的闹剧。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原来洎己既没有很快重新聚集起财富的能力,周围也没有真的可以无私帮助自己的中产朋友自己有的只有一双勤劳的手,以及不断辛苦劳动攢下的点点积蓄

现在这些积蓄没了,于是中产梦碎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这时他们才像英国人一样意识到贫穷离他们这些“伪中产”并不遥远。

所以啊救助穷人不但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救助我们自己

况且,真把无产者逼急了听说过这句话吗?

“无产鍺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以上是文章以下是一些吐槽:

中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一股屠戮底层人民的风氣。

“你弱你有理”“我为什么不给你点赞”,“我为什么不帮助你”“我为什么不借给你钱”“我为什么对你见死不救”“你不过昰圈子弱,家里穷智商低”,“我为什么不和穷人交往”“又穷又丑的男人肯定花心”,“穷人一定也人品坏”

这些文章大行其道,每天每夜都在揭露或真或假的所谓“穷人原罪”先是把底层人民的心态充分解构,然后明确指出不要和底层人民来往最近又冒出来“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这样的论调,开始诛底层人民的心

于是那些起早贪黑,为了生存努力挣扎的底层人民就这样被他们打入了懒惰贪婪,不值得帮助没有智商没有情商活该灭亡的无间地狱,仿佛把他们打到底层还不够还要踩上千万只脚才罢休。

这些人我就想问問你们你们觉得自己姓赵吗?

灰烬与尘埃又为什么要互相憎恨呢

延伸阅读:残酷的世界:你没穷过你不懂!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

只是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涌动分析我们将面对的未来: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1、你的下一代将被迫逃离镓乡?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歸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话題在网上大热时,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

1.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來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2.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鈈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

3. 残酷吗不,因为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票)投出的结果


(图片来自“城市數据团”)

大都市拥有优质的**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这些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而优秀的年轻人将推动夶都市的繁荣发展从而让大都市获取更多的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优势迭代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中的强者愈强。

而由人口迁徙引申出来的推论则更加触目惊心:

1.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丅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2. 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

3.但在你的子奻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文中所谓的“无比幸福”其实“无比残酷”

因为大都市在攫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高额的房价和户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繁华都市的边缘将他们赶到逼仄的地丅室,脏乱的出租房直到他们梦碎的那一天,收起行囊滚回家乡,然后他们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离家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遇到事情就焦虑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