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计算器原理LCD亮但无显示是为什么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是多數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它使用薄膜晶体管技术改善影象品质。虽然TFT-LCD被统称为LCD不过它是种主动式矩阵LCD。它被应用在电视、平面显示器及投影机上

  • 简单说,TFT-LCD皮肤可视为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上层的玻璃基板是与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而下层的玻璃则有晶体管镶嵌于上。当电流通过晶体管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转,藉以改变光线的偏极性再利用偏光片决定像素(Pixel)的明暗状态。此外上层玻璃因与彩色滤光片贴合,形成每个像素(Pixel)各包含红蓝绿三颜色这些发出红蓝绿色彩的像素便构成了皮肤上的图像画面。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英文名称是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是英文字头的缩写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是一种微电子技术与液晶显示器技术巧妙结合的技术。 把单晶上进行微电子精细加工的技术移植到在大面积玻璃上进行薄膜晶体管(TFT)阵列的加工,再将该阵列基板与另一片带彩色滤色膜的基板利用与業已成熟的液晶显示器(LCD)技术,形成一个液晶盒再经过后工序如偏光片贴覆等过程,最后形成液晶显示器件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多数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它使用薄膜晶体管技术改善影象品质虽然TFT-LCD被统称为LCD,不过它是种主动式矩阵LCD它被应用在电视、平面显礻器及投影机上。

    简单说TFT-LCD皮肤可视为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上层的玻璃基板是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而下层的玻璃则有晶体管鑲嵌于上当电流通过晶体管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转藉以改变光线的偏极性,再利用偏光片决定像素(Pixel)的明暗状态此外,上层玻璃因与彩色滤光片贴合形成每个像素(Pixel)各包含红蓝绿三颜色,这些发出红蓝绿色彩的像素便构成了皮肤上的图像画面

  • (calculator)嘚显示面版,其图像元素是由

    直接驱动;当控制一个单元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单元当

    数量增加到极大如以百万计时,这种方式就变得不实際注意到每个像素的红、绿、蓝三色都要有个别的连接线。 为了避免这种困境将像素排成

    则可将连接线数量减至数以千计。如果一列Φ的所有像素都由一个正电位驱动而一行中的所有像素都由一个负电位驱动,则行与列的交叉点像素会有最大的电压而被切换状态然洏此法仍有些问题,即是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其他像素虽然受到的电压仅为部分值但这种部份切换仍可使像素变暗(以不切换为亮的液晶顯示器而言。)解决方法是每个像素都添加一个配属于它的

    开关使得每个像素都可被独立控制。晶体管所拥有的低

    特征所代表的意义乃昰当画面更新之前施加在像素的电压不会任意丧失掉。每个像素是个小的电容器前方有着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TO)层,后方也有透明层并有

    此种电路布置方式很类似于动态访问存储器,只不过整个架构不是建在

    上而是建构在玻璃上。许多硅晶圆制程技术所需的温度会超过玻璃的

    是利用液态硅长出很大的单晶具有晶体管的良好特质。而

    层这种制造方法较不适合做出高等级的晶体管。

    +film)是最常见的类型主因于产品低价及多样性。在现代的TN型皮肤上像素的反应时间已快到足以大幅减少残影问题,甚至在规格上反应时间已经很快但這个传统反应时间是由ISO制定的标准,只定义了由全黑至全白的转换时间但并不表示是灰阶间的转换时间。在灰阶之间的转换时间(这是平瑺液晶实际上较频繁的转换)比由ISO所定义的要来得久现在使用的RTC-OD(Response TimeCompensation-Overdrive)技术,让制造商得以有效的降低不同灰阶间(G2G)的转换时间然而,ISO所定义的反应时间实际上并未改变反应时间现在被用G2G的数字来表示,例如4ms及2ms在TN+Film的产品上已司空见惯。这个市场策略拥有相对于VA型较低成本的TN型皮肤,已在主导TN于消费性市场的走向TN型显示器苦于视角上的限制,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上而且大部份无法显示由现行绘图卡输出的16.7百萬色(24位的真实色彩)。经由特殊的方式RGB三色使用6

    对液晶显示器来说,像素实际的穿透率一般不会与施予的电压成线性变化

    B-TN(Best TN)由三星发展。改善TN色彩与反应时间

    Alignment)由富士通于1998年开发,目的是作为TN与IPS的折衷方案在当时,它拥有快速的像素反应、广视角及高对比但相对嘚犠牲了亮度与色彩再现性。分析家预测MVA技术将主导整个主流市场但TN却拥有此优势。主因为MVA的成本较高及较慢的像素反应(它会在小变囮亮度时戏剧性的增加)。

    PVA)由三星发展改善PVA可视角度与反应时间。C-PVA由三星发展

    IPS IPS(In-Plane Switching)由日立在1996为改TN型皮肤的不良视角及色再现性而发展出來的。这种改善却增加了反应时间它的初始就是50ms的等级,IPS型的皮肤成本也是极昂贵的。

    S-IPS(Super IPS)拥有IPS技术的优点之外,又改善了像素的更新时间色再现性更接近CRTs,价格也降低然而对比仍然十分不佳。目前S-IPS仅应用于专业目的的较大型显示器上

  • 因建造TFT工厂的巨大花费,因此主要嘚皮肤代工厂商或许不会超出四或五家几个为大家所知的是

    未进行系统及ID组装前皮肤模块通常会在厂内分成三个类,这三种分别是亮暗點数目、皮肤显示出的灰阶及色彩的均匀性及一般性的产品品质此外地,同批号的不同片皮肤仍会有+/-2ms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品质上判定最差的皮肤后来会卖予白牌的厂商。

    品质上较差的皮肤或是15英吋以下尺寸通常不会含有数字信号兼容接口

    因此它们的未来适用性或许会受限。较高的17英吋或19英吋机种,用于玩家及办公室所使用的屏幕或许会有双重显示插槽:模拟的D-sub及数字的DVI;几乎所有专业的屏幕都会有DVI及为了书信模式而转90度的设计无论如何,即始使用了DVI的影象信号,也不保证会有较佳的影象品质:一个好的图像卡

    及合适且俱保护的模拟VGA线亦能提供相同的显示品质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是由欧美国家率先提出的,但由于技术和制作过程不够成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廠商完全掌握了主要生产技术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形成了目前的巨大产业 年1992年,随着笔记本电脑对液晶显示器件产品的需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确立了作为液晶显示的主流地位,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促使囚们对显示器件的需求从笨重的阴极射线管转向轻薄的薄膜晶体管且最终超过阴极射线管的市场份额,到2000年前后开启了液晶电视新行業,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目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已经发展到8 代线 10代线、11 代线、12 代线的建设也已经在规划中, 我国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显示领域已经落后,但专家建议我们不能绕过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寻找别的突破口发展我国的平板显示产业,而应迅速开展TFC: LCD 生产线和相关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我国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液晶显示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以其大容量、高清晰度和高品质全真彩色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和整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薄膜晶体管性能薄膜晶体管(787)是众多场效应晶体管(897)中的一种非晶硅用于制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的成熟,使非晶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其低迁移率、电导率等性能,嚴重制约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寻找合适的替代品,追求高迁移率和高电导率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多晶矽、微晶硅相继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迁移率、电导率低的问题,但因多晶硅、微晶硅的价格昂贵、材料短缺因而未能动搖非晶硅的主导地位。 随后的纳米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依靠其本身具有高电导率、高迁移率的优越性以及当前纳米技术的进展而成为┅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 前段的Array 制程与半导体制程相似,但不同的是将薄膜晶体管制作于玻璃上而非硅晶圆上。

    中段的Cell 制程是以前段Array嘚玻璃为基板,与彩色滤光片的玻璃基板结合并在两片玻璃基板间灌入液晶(LC)。

    后段模块组装制程是将Cell制程后的玻璃与其他如背光板、电蕗、外帧等多种零组件组装的生产作业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薄膜晶体管的性能而质量良好的薄膜又是保证薄膜晶体管的性能的关键所在。薄膜晶体管的结构一般分为:正交叠结构和反交叠结构和反交叠结构包括背沟道刻蚀型和背溝道保护型由于正交叠结构形成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与有源层构成的欧姆接触很不理想,所以大多在制造薄膜晶体管时选用反交疊结构 正交叠结构薄膜晶体管、背沟道保护型结构薄膜晶体管也称为顶栅式薄膜晶体管、背沟道阻挡型薄膜晶体管。但不论是正交叠结構还是反交叠结构,其结构的组成基本都是一样的一般包括:栅金属电极、栅绝缘层、有源层、欧姆接触层、源电极、漏电极。 栅电極金属可选用金、铬、铝、钼、铜以及某些合金材料等但就其成本而言,铝被最广泛采用的 栅绝缘层可采用由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矽薄膜和氮化硅薄膜,这两种薄膜各有利弊初期的薄膜晶体管是用二氧化硅薄膜作为栅绝缘层的,二氧化硅可以填补有源层的晶粒缺陷增大晶粒密度。而现在越来越青睐于应用氮化硅薄膜作栅绝缘层但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对薄膜晶体管的影响很大,太厚导致充电电流I较尛像素电容电压较低,液晶不能被充分驱动降低了薄膜晶体管的开关性能和器件的对比度,甚至无法显示图像;太薄时抗击穿的能力變差容易出现栅电极与源极短路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双层栅绝缘层结构。有源层采用硅薄膜硅薄膜按其平均晶粒大小、晶态百分比、氢原子数含量等不同,依次分为非晶硅、微晶硅、纳米硅、多晶硅、单晶硅

}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 目:基于單片机简易计算器原理的设计 院 (系):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丘 译 庆 学 号: 指导教师: 袁 华 职 称: 讲 师 2011年 12月 18日 摘 要 简易计算器原理是一种非常广泛日常工具对现代社会越来越流行。它可以进行一些简易的计算本系统提供详细的时、分、秒、年、月、日的时间信息,同时还可进行简易的计算信息还具有时间校准等功能。该电路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核心功耗小,能在3V的低压工作電压可选用3~5V电压供电。本系统硬件部分由AT89S52单片机、LCD1602液晶屏、键盘、指示灯系统等部分构成软件部分在keil环境下用C51语言编写,包括时间设置、时间显示、简易计算显示等 keyboard …………………………………………………………………………………………..1 引言………………………………………………………………………………… ……….3 1 单片机及其应用……………………………………………………………………...3 1.1单片机介绍………………………………………………………………………………3 1.2单片机的应用……………………………………………………………………………4 1.3 AT89S52单片机…………………………………………………………………………4 2 液晶屏LCD1602原理及应用…………………………………………………….... 7 2.1液晶屏LCD1602介绍及工作原理…………………....……………… …………………..7 2.2 液晶屏LCD1602的功能及应用…………………………………………………………7 3 设计思路、仿真及调试……………………………………………………………...12 3.1设计方法…………………………………………………………………………………12 3.2硬件设计……………………………………………………………………. ………….12 3.2.1按键调整电路…………………………………………………………………………12 3.2.2复位电路……………………………………………………………………….....13 3.2.3 液晶屏LCD1602显

}
LCD1602简易计算器原理 不能进行小数计算 最大值 超出有提示 除数为0有提示下面是Proteus仿真和电路图,源程序在本帖附件中下载.

下载积分: 黑币 -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易计算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