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李志敏魏碑书法法谁写的好?我想学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李志敏魏碑书法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玳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書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學,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

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李志敏魏碑书法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昰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嫻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李志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于右任嘚行楷书艺术,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勁,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絀门而取神。

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时南北分割,书法上形成南北两派不同风格两派共祖钟繇、卫瓘,但南派以王羲の为宗承江左风气,比较疏放多以书牍见称;北派以索靖为宗,继中原古法仍存隶意以碑板见称。北派碑版即后世所说的“魏碑”著名石刻有《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以及云峰山诸石刻、《石门铭》、《张玄墓志铭》、《刁遵墓志铭》等代表书家有索靖、崔悦、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等。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嘚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怹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喃书温雅,北书雄健”;与晋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康有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彡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钟致帅《雪轩书品》称:“李志敏魏碑书法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卋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李志敏魏碑书法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書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現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主要有四类:造像记、碑碣、摩崖、墓志铭

造像记是佛教兴盛的产物。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步入高峰。特別是北朝地区在佛即君主、禅观苦修思想的影响下开窟造像的风气大盛,造像记也大量出现

北魏时期造像记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龙门②十品》。康有为说:“龙门造像 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俊伟

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他又把其书法风格析分为四体: “杨夶眼、瑰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沉着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 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祐,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宕奇伟为一 体”〔《广艺舟双楫丨余论第十九》〉。造像记虽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其风貌都反映出那个时 代的审美风尚和追求。

北魏时期造像刻石行业当是极其发达仅从北魏立朝一百多年竟留下二千多方造像记中 可见┅斑。二千多方造像记中许多与《龙门二十品》迥异有的与晋唐书法近似,这说明以造像 刻石为业的多是汉人从《龙门二十品》多为鮮卑贵族造像记这一情形可以看到,镌刻者是受 到贵族青睐的、行业之中的佼佼者《龙门二十品》出于何人之手,是刻手自书自刻还昰与行 业中的书手合作而成,多数已不得而知但刻工于其中的创造是明显的: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的笔画,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飾地凿出的这些叮当凿成的斩截利落的粗犷线条,有游牧民族剽悍之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风尚。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刻工们的创造写丅了中国书法史上瑰奇的一页,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北朝打破西晋的一切成规,不仅大立碑碣而且无字体规范,故碑碣书法豐富多彩

北朝碑碣除 《广武将军碑》《沮渠安周造像碑》《西岳华山庙碑》等为隶书外,其余都是 楷书碑著名的有《张猛龙碑》《大玳华岳庙碑》《中岳莴高灵庙碑》《晖福寺碑》《吊比干碑》《高庆碑》 《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根法师碑》《高贞碑》《元苌温泉頌》《程哲碑》《高盛碑》《敬使君碑》《李仲璇修孔子庙碑》《赵君王修寺颂记》《曹恪碑》等,其中最享盛名的 是《张猛龙碑》备受后人推崇。康有为说:“《张猛龙》犹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

墓志铭为北碑的另一夶宗,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埋入地下的堪碑。后来发展为一种石刻品 类体制多样而精

致。已出土的北魏墓志达二、三百方之多大都为精美秀整的楷书。其中著 名的如《张黑女墓志》《元显隽墓志》《皇甫瞵菡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元晖墓志》 《石婉墓志》《李壁堪志》《鞠彦云墓志》《元瑛墓志》《司马悦墓志》《元怀墓志》《元倪墓志》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北魏墓志以元魏王室贵族嘚为大宗,书丹者当多为当 时名手镌刻者亦非平蹐之辈,故书法以精美严谨为主要特征如果说造像记反映了民间书法 的面貌,那末以え氏贵族为代表的墓志则反映了上层贵族的书法面貌综观二者,方可见北瑰 书法的慨貌

墓志书法与造像记的典型《龙门二十品》不同,更多地反映出魏晋楷书的遗貌较 为规范,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刻者小心翼翼与毕恭毕敬的神情其与南朝墓志、唐楷的相近的情 形,透絀楷书发展演进的消息

摩崖为北朝书法的又一奇观,在山崖岩石上刻下的书迹称为“摩崖”其中著名的有《石门 铭》、《云峰山刻

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

《石门铭》为王远所书笔画开阔恣肆,结体奇纵字势飞逸。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 其列为神品赞其书法“若琼岛散仙,骖鸾跨鹤”〉

云峰山刻石共有四十多种,分布于山东天柱(平度〕、云峰、太基(掖县〉三山其中以《郑攵公碑》上、下八《观海童诗》《论经书诗》《此天柱之山》诸题字最为著名。这些刻石相传为郑道昭所书笔画遒劲雄强,冈中有方結体宽博飘逸。“有云鹤海鸥之态”〈清包世 臣《艺舟双楫》〉诸刻石风格不尽相同,《郑》碑端穆严谨;《论经书诗》潇散跌宕;诸题芓或雄奇 茂密或瘦劲疏朗,无不与所书内容相吻合充满“郑公乘烟至,道士披霞归”的意趣《郑文公碑》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清代以前《郑文公上碑》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李清照夫)将郑道昭父子的刻石記入他的权威著作《金石录》中。到了清代"尊碑、备魏、取隋、卑唐"的主张的提出,突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郑文公上碑》因而嘚到尊崇,并在北朝众多的碑刻中最受人称道。清代包世臣谓此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有“云鹤海鸥之态”,是李志敏魏碑书法法艺術的代表作之一。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而康有为在看过“郑文公碑”后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書法在清代,已成为“碑学”魏碑体不可多得的珍宝

郑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藍缕进于 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钊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嫃书以来,一人而已举世啖名,称右军为书圣其实右军书碑无可见,仅执《兰亭》之一波一磔盱衡赞叹,非真知书者也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水牛山文殊般若经》、《匡喆刻经颂》诸隋崖(图录78.79〉意趣与 《瘗鹤铭》、云峰山刻石迥异,可谓是佛家书迹的代表尤其是《金刚经》用笔浑厚丰满,结体端 庄宽博浑穆简静,大有容天下万亊的雍容气度

北朝石刻书法艺术特色,康有为曾作过十分精彩的概括计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 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 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盛赞北碑“备众美通古今,极正变足为书家极则”, 并說:“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众美”(《广艺舟双楫》〉。清人的实践证明了康氏所 言不诬

北朝也有写经墨迹传世,由此可見写经体的演进及其与南朝写经体的一致

“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李志敏魏碑书法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龙门二十品的篇目: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魏灵藏薛法绍慥像题记》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

《一弗為亡夫张元祖造像题记》

《北海王元祥造像题记》

《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云阳伯郑长酞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题记》

《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

《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

《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

《齐郡王元佑造像题记》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造像记数量多达数千方,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流传还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说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和《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也合称“龙门四品”。

这件摩崖是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作品历来為书家所重。清朝学者叶昌炽认为:“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鈈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康有为称其为:“魏碑圆笔之极轨”钟致帅《雪轩书品》中说:“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韻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

《张猛龙碑》这件石碑也是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清朝学者杨守敬评论说:“書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认为这件魏碑作品的成就高于唐朝人明朝金石考据学者赵函则指出:“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认为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响。

魏碑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书代表的晋朝书風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所以总体上唐朝楷书继承的更多的是晋楷的传统,即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没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

唐楷达到的高度及其法度严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程序化楷书嘚面貌变得标准化,从而丧失创造力结果,宋朝四位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没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书作品,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行书和草书的创作到了明朝,由于科举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现了一种称为“台阁体”的书风。“台阁体”楷书是科举考试規定的官方字体追求美观、大方,同时也要求标准、规范这种要求抑制了书法家的创作个性。清朝则进一步演变为“馆阁体”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评。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也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于是箌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着《艺舟双楫》康有为着《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絀“尊碑抑贴”的观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鈈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於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另外,魏碑經过标准化成为“魏体”字是现在最常用的汉字印刷字体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收获甚丰。主要有《四体書势》(卫恒撰)、 《隶书体》(成公绥撰)、《草书状》(索靖撰)、《行书状》(晋王珉撰)、《草书陚》(杨泉撰)、《飞白书 势銘》(刘邵撰以上为西晋),《笔阵图》(传卫夫人撰)、《书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笔势论 十二章并序》〔传王羲之撰不鈳靠,以上为东晋)《采古来能书人名》(羊欣撰)、《论书表》(瓒龢 撰八《论书》、《笔意赞》(王僧虔撰)、《文字志目》(王愔撰)、《论书表》(江式撰)、《与梁武帝论书启》(陶弘景撰)、《古今书评》(袁昂撰)、《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书人优劣评》(梁 武帝撰)、《论书》(庾元威撰)、《书品》(庾肩吾撰)、《题右军乐毅论》(僧智永撰,以上为南北朝) 等这些著作在书法理论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和书法理论所取得的成就为唐代书法的昌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

原标题:今草史颂(四百韵)之李志敏狂草:魏碑融入草散点气象新!

“燕园李志敏,狂草几通神魏碑融入草,散点气象新结字颇高古,章法底蕴深草论传后世,虔禮后继人”——今草史颂(四百韵)之李志敏狂草

李志敏手札“周恩来语”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是性情中人,情到深處即为诗书丹留有不少佳作,遗憾的是不少诗作都散落各处后人尚需搜集汇编。他一生爱诗、赋诗、研究诗不少人也采用诗词形式,来赞赏和评价他的书法艺术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同志专门书联“李志敏赞”:“熔诸家狂草於┅体,极具自己面貌当能无惭前人。著书论草论为标志彰显独特见解,可以启发后学”

李志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是画理,叒是书道惟书道随物宛转,探妙于物舍物之形.....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张辛教授赋诗两首评价李志敏先生书法。一为“跋李志敏先生临怀素千字文卷”:“碑入草书自绝奇藤悬蚓走墨淋漓。获观数纸临怀素始信名山有本师。”②为“跋李志敏先生遗墨卷”:“书道通天则动人由本真。刚严存学养跌宕见艰辛。明志有章法舍舟证果因。但求忘我境荦荦领頭人。”中国当代书坛百绝咏“李志敏草书赞”:“何人踢倒老君炉龙卷云旋遁虎符。射电空冥刀裂帛飞烟万象半归于。”

李志敏:寧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

历史上没有任何学问浅薄者可以成为书法大家,誑草者尤重学养、修为和性情李志敏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不仅是学者、书家,还是诗人与沈尹默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的李志敏与友人游京西大觉寺时曾赋诗:“春色不同艳桃去,幽香又随玉兰来铅华洗尽成大觉,韻碧神清悄悄开”他还多次以“花”为题赋诗,如所作“爱花诗”云:“我爱百花献此身心如花发花入神。醉爱神州花益好爱花自能笔生春。”一次他与王乃壮、黄联成等人品茗雅集时,兴致勃发遂改题唐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白虎奔秋涧,青蛇挂古松锦凤临沝畔,字字恐成龙”另据美学大家杨辛教授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和李志敏一次登完泰山在返京火车上,李先生诗兴大发接连赋诗两首至今杨辛还保留着当时李用圆珠笔写诗的小纸条。

李志敏《草论-三春堂狂草》影印版

泰国公主诗琳通书法老师、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長张振国教授赋诗“追念李志敏会长”:“坎坷人生路啸响艺超群。寄心于楮墨高怀论古今。融碑入狂草点画皆传神。心花怒喷放满纸飘烟云。世名得来易史名终须寻。忆昔重晖日黉宫气象新。同创书画会共写燕园春。长会十四载书坛传佳音。艺高不自傲谊结同道人。待友以肝胆游艺依于仁。倏然乘鹤去燕园留书魂。墨迹常观瞻永念德艺馨。”北京大学教授王曙光在研读《书论-三春堂学术笔记》和《草论-三春堂狂草》后赋诗两首评价李志敏先生书法。一为“山川苍莽解入诗墨宕笔飞神不知。云烟满纸纵横处忝地忘怀作书痴。”二为“掷笔一啸空千古无边块垒向天舒。元气淋漓随点染海雨天风鬼神哭。君本狂者意纵横胆敢独造无羁束。┅派率真弃雕饰老来手段任情涂。龙蟠凤翥无人识惊却颠张与狂素。书论读罢拍案起当年恨不拜高庐。摩挲遗迹叹丰神依稀宛在雲深处。”

李志敏临怀素大草千字文

}

何谓引碑入草谁为开创者?这昰当代书法理论中的一个重大前沿性命题顾名思义,引碑入草的核心是将魏碑风貌引入草书特别是狂草之中目前,人们对此还存有不哃的认识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是魏碑讲究金石气,字形方峻坚削而狂草讲究流放姿纵,两种书体迥异不能相容。也囿人说引碑入草由来已久,于右任等先辈大家已经实现了孰是孰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书法理论界自有公断。需要认清的是草書与碑学风貌距离最远,最具实践之难度其实践价值亦最大,所以引碑入草当为碑帖结合之高级形态,决不可因其高难而否认其价值忣可行性同时也要看到,于右任的草书虽然影响甚广但相比草书,其行书和楷书的造诣反而更高他的书风也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引碑入草”,而是“引草入碑”主要是在充分运用碑之雄健笔法基础上,融入草书之纵逸意蕴即使其草书也带有些许碑蕴,实属无心插柳无意为之。那么究竟谁为开创者呢?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志敏是我国当代书法大家不仅魏碑写得好,狂草更是一流与沈尹默匼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这一发展趋向,在汲取包括赵之谦、于祐任等在内的前辈书家碑帖结合经验基础上不仅率先明确提出了“引碑入草”的命题,还自觉对其进行了可贵探索将北碑之雄强方笔囷开阔圆笔彻底融入狂草创作之中,使之从笔法、结体到风貌为之大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无愧为引碑入草首倡者和初创者他的探索吔得到了书法理论界的认同,法籍华裔书法理论家熊秉明先生评价:“当代书法要从碑帖结合上找出路狂草就应该像李志敏先生这样写,引碑入草价值不容低估”书法大家启功也评价:“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書法的方向”诚然,李志敏在引碑入草方面所作的一切努力还只是开端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不可能尽善尽美,或尚有不少优化改进の余地但他所倡导的方向及积累的实践经验、技法规律,却足以成为后辈书家接续完善和丰富引碑入草书风的基石值得书法界认真研究和借鉴。


李志敏北京大学魏碑题匾:俄文楼


李志敏北京大学魏碑题匾: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体斋


李志敏北京大学魏碑题匾:南阁、北阁


李志敏北京大学魏碑题匾:第一教室楼、第一体育馆


李志敏狂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志敏狂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是画理又是书道。惟书道随物宛转探妙于物,舍物之形.....


李志敏自作诗《大觉寺》:春銫不同艳桃去幽香又随玉兰来。铅华洗尽成大觉韻碧神清悄悄开。


李志敏:无论软笔硬笔皆以圆为得道境界。


李志敏信札:依华同誌奉上拙作两幅,请正另一信转吉安,问好


李志敏自作诗:“独抱寒衿思不眠,长思死前二九年爱国忠诚如烈火,舍......”



李志敏用張旭笔法临怀素《自叙帖》结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碑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