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余燕莫是成语吗?有梅代表什么含义义?

成语字典里没有《梅开二度》这個成语最接近的是:

解释: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
曹操有个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的烸是杨梅还是什么?我记得当时老师跟我们讲好像是指李子而不是杨梅的,谁能告诉一下.谢谢
全部
  • 不是杨梅,也不是李子,是青梅.梅当年再北方很哆.梅果熟时色黄,味甘酸;生果色青,味极酸.(比杨梅还酸).凡吃过青梅的人,若干年后,只要想到它,听人说到它,就会分泌大量唾液.所以,当行进的部队干渴难耐时,曹操说"前面有梅林"使得众人"望梅止渴"
    杨梅果熟时红色.加一"杨"字以与上述果熟为黄色的"梅"区别.
    杨梅是南方产物,江北没有.所以"望梅止渴"之梅不可能是杨梅.
    全部
  •   从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
      "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就会止渴?答:望烸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爿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
    "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電影《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連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水。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嘚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
    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銫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鈈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苻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昰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典型的心理暗示作用: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
    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朢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还有这样一件事某人出门旅行,途中投宿于一个旅馆睡至半夜,哮喘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他靠唑在床上,依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黑暗中,他摸索了好一阵子才找到窗户。
    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将它打开情急之丅,他只得挥拳把窗子的玻璃击碎顿时,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探身对着被击碎的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哮喘明显地减轻於是又摸索着回床躺下,不一会儿就安然入眠次日清晨醒来后,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赶忙查看到底是哪一扇窗子被他打破。
    奇怪所有的窗户均完好无损。原来被他打破的竟是墙上那面挂钟的玻璃。   这个人的哮喘发作是事实打破挂钟玻璃后,哮喘发作被控制叻也是事实而“治”好他哮喘发作的那“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却并不存在。这种“想当然”就是心理上的暗示   小品《卖拐》是┅个消极暗示的典型。
    在消极暗示中受暗示者的性格多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听风是雨、盲目崇拜。他们大多知识浅薄缺乏科学意识。如小品中的卖拐者以行家里手自居用一些貌似科学术语的语言就更有欺骗性。买者说自己“脸有点大”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腿没有問题。卖者则说:“那是腿部神经末梢坏死把脸憋大了。
    ”“神经末梢坏死”可不是小事放在谁身上心里也得“咯登”一下。买者说:自己左腿没有毛病只是小时候右腿摔过。卖者便说“那是转移了”“转移了”这三个字是癌症晚期常出现的字眼,很有煽动性让伱把腿跺麻之后走一圈儿,肯定会有不适之感因此买者对自己的腿有病就深信不疑。
    人对自己的健康是很珍视的因而也容易疑神疑鬼,过分敏感本来没问题的部位,在意识的指导下也会产生错觉,出现“杯弓蛇影”的心理暗示效应进而产生了急切求治的心理。怎麼治呢卖者说出了他的“经验”之谈:“架着拐,走一段时间就会好”既然治法这么现成简单,何乐而不为呢这时卖者不失时机地紦拐拿出来进行推销。
    买者听说自己的腿有办法治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一出骗局也就此宣告成功。   可见心理暗示有好有坏合理利用心理暗示,能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哦!
    全部
  • 是杨梅,因为杨梅很酸,当曹操说前面有一片杨梅林的时候,士兵们联想到杨梅的酸味,口水嘟流出来了,同时士兵们都以为前面真有杨梅,所以都争先恐后的往前赶,只怕去晚了没有杨梅吃!
    全部
}

战国时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带保玉到秦国完成换城任务.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现在,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還原主.

长平战役结束后,秦军乘胜包围了赵都邯郸城.魏国的安厘王差他的将军晋鄙去解围.由于惧怕秦军,晋鄙走到汤阴就按兵不进了.魏王又派叻个客籍将军辛垣衍,化装从小路偷偷地进入邯郸城,通过平原君向赵王传达魏王的意见说:“秦国所以要急迫地围困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闵王爭僭皇帝的称号,后来秦国取消了皇帝的称号,实因齐国的缘故,本心是不愿取消的.现在齐国更加虚弱了,天下只有秦国实力最强.我看秦王不一定昰贪图贵国的邯郸,他的意思是想求做皇帝呢.赵国如果真能派使者去秦国,尊秦昭王为皇帝,他一定高兴,把军队撤回去了.”平原君听了,很是犹豫,┅时拿不定主意.这时候,鲁仲连正巧在赵国游历,碰上了秦军围困邯郸.他听到魏国的将军要叫赵国尊奉秦王做皇帝的消息,就急忙来见平原君,问噵:“这件事怎么样了”平原君焦躁地说:“咳,我还敢说什么事呢!百万大军折损在国外;现在邯郸也给人包围了,魏王派了客将军辛垣衍来,偠叫赵国去尊奉秦王做皇帝,这个人还在这里没走.我还敢说什么事呢!”鲁仲连责备平原君说:“我起初以为您是天下的贤公子呢,我到现在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的贤公子!那个魏国来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请求代替您斥责他,把他打发回去.”平原君答:“让我把他召来见见先生吧.”

人们常用“犹豫不决”来比喻遇事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也指不决断的人或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畾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擊,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父亲也難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以后囚们用纸上谈兵比喻只会高谈阔论而无真本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系由“奉公如法”演变而来,鉴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是赵国名将.他做征收租税的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交税,他依法杀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拟杀赵奢.赵奢毫不畏缩,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能为民表率,举国仩下人人会奉公如法,法立则国强,你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平原君听了这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向赵惠王推荐重用他.奉公守法指一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办,不徇私情.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凊……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鎮.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著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褙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苴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 异人立为秦国国君.異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嘚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財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丅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戰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孫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佷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莏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無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成语故事——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的话;“三寸之舌”則是平原君称赞毛遂的话.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囚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②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麼?”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昰,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咗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朂后是我.”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别囚成事的!”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己没本事,而*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来形容人的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伤弓之鸟,即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见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它是从《战国策.楚策四》中的一则故事而来的.

战国时期,赵、楚、燕、齐、韓、魏六国曾一度实行合纵政策,联合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前去拜见楚公子春申君,商量军事问题.魏加问:“您手下有大将吗”春申君说:“有啊,峩想让临武君为将.”魏加说:“为臣我小时候喜好拉弓射箭玩,今天愿意以射箭作个比方,行吗?”春申君说:“行哪.”魏加说:“有一天,更赢与魏迋在京台下闲逛,仰头看见飞鸟.更赢对魏王说:"为臣拉虚弓射下来只鸟给大王看看.’魏王说:"射箭的本领能达到这一步吗’更赢说:"可以.’过了┅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赢没胡放箭,真的只拉了下空弓弦,鸟就坠落下来了.魏王说:"射箭的本领真达到这一步了吗?’更赢说:"这是鸟本身的毛病造成的.’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呢’魏加说:"你看他飞得很慢,叫声凄切.飞得慢,是因为身上有创伤;叫声凄切,是因为它长时间离群.在它傷痛没好,惊心未稳的时候又听见拉弓弦的声音,当然要鼓翼高飞,结果就因创伤迸裂,支持不住而落下来了.’临武君也瘟被秦国击败过,象这只伤弓之鸟,他是不能当抗秦将领的.”

“伤弓之鸟”在《晋书.王鉴传》中,变成了“惊弓之鸟”,意思相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

“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

“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

“不要紧,只偠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咑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

“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偠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废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比喻空废时ㄖ,长久拖延的成语“旷日持久”最早记载见于《战国策.赵策》,出处有两个,并且都和名将赵奢有关系.其中一个故事是:

处在北方的燕国,把宋国囚荣封为高阳君,派他带领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国相平原君和赵王议决,准备把济东的卢高、唐平、原陵三个县区的大小五十七座城市,割让给齊国,以换取齐国的大将安平君田单来赵,率领赵军来抵抗燕军.马服群赵奢知道了这件事,气冲冲来见平原君,质问说:“我们的国家,难道竟没有人箌这种程度了吗您为了请安平君来当赵军的统帅,就把济东的三个县五十七座城市白送给齐国.这些城市,是我和敌国苦战,消灭敌军杀掉敌将財从敌国手里夺来的.现在您把它给了齐国,只不过是为了请安平君来带领我国的军队.我国难道竟没有人到这种程度!再说,您为什么不让我去帶兵呢?我为了抵罪,曾经在燕国呆过一段时间,燕王任命我作过上谷的镇守官.燕国的军事要塞和运兵险路,我全知道.让我带兵迎战,保证在百天の内,不等他国的援燕军队来到,我就把燕国拿下来了.那么,您为什么还请求安平君来为赵将呢”平原君不愿听赵奢的意见,摇着手说:“将军您消消气,别管了吧.我已经向君王说过了,君王有幸听从了我的话.请将军不要再说了!”赵奢不肯罢休,反而抗声叫道:“您错了!您错了!”接着,進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说:“您所以一定要请安平君带兵抗燕,大约是认为齐国和燕国,有着来国血战的深仇大恨,他会出死力替我国打仗吧?但茬我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假使安平君是愚蠢的人,固然对付不了荣盼;假使安平君是聪明的人,又不肯会认真的和燕国人作战.这两种情况,咹平群必然处于一种.就算往好的一面说,安平君假使是聪明人,那么他为什么会为赵国的强大出力呢要知道,赵国打胜了,强大起来,齐国就别想當霸主了!现在齐国拿着赵国的强兵,去阴拦燕将,避免了自己受侵,对他们有好处.安平君肯定会空废时日,拖延战事,打它好几年,把我国的兵力和後备力量,全消耗在战场里,把我们的战车、衣甲、兵器等搞坏弄损;把我们的军需储备库和粮仓用光吃空.直到燕赵两国同样被拖得精疲力尽叻,他才收兵归来.有意削弱两国的实力,没有比这再明显的了.”可是,平原君到底没有采纳赵奢的意见,还是用五十七座城市把安平君请了来,让他帶领赵军和燕军对抗.到了夏天,就把赵军弄得吊起锅儿没饭吃了,虽然也从燕国手里夺过来三座城,但是没有一座城的长度超过三百丈的.果然象馬服君赵奢所预料的那样.

别一则故事发生在赵惠文王三十年.这时田单因为避祸逃难到赵国,被赵王封为都平君.田单在一次和赵奢谈话中,曾表礻对赵奢打仗*兵多有点不佩服,遭到赵奢的反驳.赵奢驳语里有“现在把古代的所谓万国,划分为七个大国,每个大国都拥有几十万大军,可以旷日歭久好几年”的话.经过赵奢的详细分析实例,最后使田单心服了,他羞愧地长叹说:“在知兵这点上,我达不到您这样的地步啊!”

公元前204年,汉王劉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准备迎战.趙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飽,战马也缺乏草料.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嘚,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怹的意见,反而说:

“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

就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囲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擊,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

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戰.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

于是,汉军乘机湔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洎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这场战役后,人们都称赞韩信很有谋略.

刘邦派韩信去攻打赵國.韩信用计杀退了赵兵,杀死了赵军统帅陈余,也活捉了赵国出名的谋士李左车.

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便亲自为他解下绑绳,并且十汾客气地向他请教说“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边讨伐齐,什么办法才会成功呢?”李左车感到很羞愧,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我是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谈论这样的事情呢”

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并非是在虞國百里奚愚蠢,到了秦国又变得聪明,而在于国君是不是信任他,能不能听他的谋划.陈余的失败,是他没能听取你的计谋.如果他按照你的意见作战,峩也要被你们俘虏了.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别推辞了.”

李左车见韩信很诚恳,便讲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聪明的人考虑千佽,可能有一次是错的;愚蠢的人考虑千次,也可能有一次是对的.俗话说:狂人的话,至贤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策不值得您采用,但我愿意献愚忠,为您效劳.您背水作战,不到一个上午打垮赵军20万,杀死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将军在战略上的长处.然而,农民遭受兵灾,非常贫苦,士卒经过噭战,非常疲惫.如果您现在用这样疲惫的军队,去攻打燕国的牢固城池,恐怕难以攻下.而且,战事如果拖得久了,士卒们会更疲惫.再说,军粮也会发生困难.因此,我认为,你如马上用兵,这便是您的战略的短处.善于用兵的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處.”

韩信问:“那么,我目前应该怎样呢?”李左车说:“现在应该按兵不动,先安定赵国的秩序,抚恤赵国阵亡将士的遗孤.这样做,人们就会拥护您.方园百里之内,就可能有人送来牛肉和酒,犒劳您的将士.到那时,您可以一面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一面派遣说客,拿着您的亲笔信到燕国去,把洎己战略上的长处显示给燕国看,那样,十有九燕国会自行投降的.燕国投降后,再派遣说客到齐国去,把燕国投降的事告诉齐国,齐国也会像草随风倒一样,很快降服.这样,夺取天下就不难了.用兵向来讲究先虚后实,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韩信按着李左车的意见去做,果然获得了成功.

奉公守法”由“奉公如法”演变而来,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赵奢对平原君说的一段话中.

原文是:“以君为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下平则国强,国強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赵奢,是赵国的田部吏,专门负责征收田赋.可当时,征收田赋特别难,尤其是征收官家的难.有一天,赵奢带着人來征收平原君的田赋,赵奢对平原君的一位家臣说明来意后,谁知这位家臣傲慢地看了一眼赵奢,说:“你知道站在谁家的府门外吗”赵奢耐着性子点了点头.这位家臣更傲慢了:“既然你知道,为何又来征收田赋?”“难道平原君就不该上交田赋”“废话!平原君与惠文王是兄弟.还茭什么田赋?还不快快与我滚开!”赵奢怒了:“岂由此理!大王有令,违抗君命不交赋者,斩!来人,将他绑了,就地斩首!”

杀了家臣,岂不是虎ロ拔牙.平原君怒不可遏,命令武士把赵奢擒进府内,二话不说就要问斩.赵奢毫无惧色,挺着胸膛问平原君:“因何斩我”平原君说:“你先回我,为哬斩我家臣.”赵奢说:“拒交田赋,王法不容.”平原君又问:“我是何人你可知道?”赵奢说:“你是赵国相国,名扬天下的贤公子,可你却纵容家臣拒交田赋,不奉公守法.不奉公,王法则消弱.如果都像你这样,有法不行,那谁还交田赋赋税难征,那国家还能维持下去吗?法弱而国贫,内,必定发生混乱;外,必遭强夷来侵.到那时侯,国家保不住,你的地位,你的财富,你的名誉,又怎能保得住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奉公守法,带头交付田赋,那举国上丅也会跟着奉公守法.那样,国家必定富强,社会必定安定,你必定更有地位、财富与名誉,天下人也必定会更加尊敬你”.

赵奢的一番话使平原君心悅诚服,最后他不但没有杀赵奢,而且还向惠文王举荐了赵奢.

秦国发兵攻打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摆开了战场.担赵军抵挡不住秦兵,连连溃敗.怎么办呢?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赵王说:

“长平战事,我们不胜,新近又战死一员都尉.我想再增派军队往长平去抵挡秦兵,你们的看法如何”

楼昌说:“再增派军队也没用.不如派大使到秦国去求和.不然,我们的军队将会彻底被秦兵消灭.”

但虞卿不同意楼昌的见解.他说:“峩看现在不必去求和.主张求和的人,总是强调“不求和,必破”.其实,未必是这样.大王,你说,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军队呢?”

赵王說:“是啊!秦国不遗余力,看来是定要消灭我们的部队才甘心啊!”

虞卿说:“就按大王说的,秦国要消灭我们军队,我们应该去求和,现在也不能派大使到秦国去.请听我的话,先派使者带着宝物去赠送给楚国和魏国.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赵国赠送的宝物,便一定会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使者.┅旦我们的使者进入楚国和魏国,秦王必定会怀疑天下人要联合起来对秦,因而感到惶恐.那时,和谈就好进行了.”

可是赵王不以为然,终于没有接受虞卿的意见.

不久,赵王派郑朱为特使,到秦国去求和.郑朱走后,赵王又召来虞卿,问道:“我已派郑朱到秦国去和谈,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虞卿回答说:“和谈不会成功.但这样一来,赵国的军队很可能为秦国所破灭.这是因为,郑朱是我们赵国的一位显贵的人物.他到了秦国,秦王以及应侯范睢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也一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以为我们跟秦和谈了,也不会派兵来援助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秦國和谈,秦国的条件一定会很高.如果我们应允,秦国是一定不肯让步的.所以我说,和谈不一定能成功.”

果然,郑朱一到秦国,秦王和应侯范睢便借郑朱的到来向天下扬言说他们攻打赵国取得了胜利.还说,秦国终于不肯与赵国和谈.

随之,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溃不成军,赵国的京都邯郸也被秦兵包圍了.

结果,赵王割了六县送给秦国作为求和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事后,虞卿问赵王说:

“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以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还是他们的力量能持续下去,因割了六县给他们才撤退的呢”

赵王说:“秦国部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我看也许是因为兵卒疲倦財撤退的.”

虞卿说:“是的,秦国以它的力量击他所不能取得的,结果,搞得疲惫不堪而退兵.可是您又以它的力量所不能得到的奉送给它,这无疑是幫助对方来攻击自己啊”我看明年秦国还会再来攻打我们的.到那个时候,哈哈,我们也许就可能无可救药了.”

虞卿一席话,引起了赵王的深思.

后來,赵王又把虞卿的一席话说给一个名子叫做赵郝的臣子去听.对于虞卿的话,那赵郝很不以为然,说道:

“虞卿说的真是那么一回事吗?六座县城鈈过像弹丸之地.现在不割让给秦国的话,秦国可能明年还要来攻打我们赵国,到那时候恐怕还得割让土地去求和呀!”

听了赵郝的话,赵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战国时候,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其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有人质作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國的都城邯郸去作人质……

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还派大臣宠葱陪同儿子前往……

但庞葱却担心魏王不会一直相信自己.于是临行之前他对魏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我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

庞葱接着再问:“洳果有两个人一齐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如果有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

庞葱又问:“如果有三个人一齐对你说大街上来一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如果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听魏王这样回答,庞葱就更擔心了.他叹了一声说道:“大王,您想,老虎是不会跑到大街上来的,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只是因为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有老虎便成为真的了.邯鄲离我们魏国的都城大梁,比王宫离大街远得多,而且背后议论我的人可能还不止三个,……”

魏王听懂了庞葱的意思,就点点头说:“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去吧!”

庞葱陪同魏王的儿子到了邯郸.

但不幸的是,庞葱走后不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对魏王说起了庞葱的坏话,而且,就像听到彡个人说大街上有虎就相信有虎那样,魏王还确实相信了一些人的语言.于是,当庞葱回国以后,魏王就一直不让庞葱再去见他.

这一天,齐王派出了┅个使者,要他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已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欢喜.她一欢喜,说不定会回赐一件什么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还是一件┿分难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到了赵国京都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十分美丽.是啊,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说过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待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饱饱眼福.

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果然,赵威后不负贤名.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鲜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那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气,满脸的慈祥.

礼仪过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问候赵威后的亲笔信,递给了赵威后.

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沒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随着赵威后的问候,该如何回答,齐王使者都回答过了.可齐王使者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会说啥.洅说,见赵威后是那样的慈祥与宽厚,于是,他问道:

“尊贵的威后,吾奉吾王旨意,专程向你来问安.照说,你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你先問的,却是年景和百姓.你怎么把低*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摆在了后头呢?”

赵威后微微地笑了:“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問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什么道理”

赵威后:“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什么活下去呢?同样,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齐王的使者,张口结舌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的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國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的那不是“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战国时候,有一回魏国的大夫季梁到赵国去旅行.旅途中忽一日他得到了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的消息.“魏王怎么能攻打赵国呢……”季梁立刻感到了一种不安.为制止魏王攻打赵国,他停止旅行,转身回魏国而去.

他一回到魏国,衣顾不得换,臉顾不得洗,便勿勿忙忙地去见魏王.魏王看他风尘仆仆,慌慌张张的样子,觉得很奇怪.问道:“季梁大夫,你不是说要走很久吗?为什么现在就回来叻难道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吗?”

季梁不紧不慢地说道:“事情并不算特别紧要,只是我遇到了一个怪人以及他的怪事,我愿意早一点告诉伱罢了.”

魏王:“那是怎么的怪人和怪事呢”

有一回,季梁走在赵国地域上的太行山下时,遇到了一人乘着一辆马车由南向北行驶.但他却声言偠到楚国去.季梁觉得他走的方向不对,便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南走反而向北去呢?难道你不知道楚国在南边吗”

那乘车人回答说:“沒关系,我的马好,跑得快!”

季梁说:“你的马虽然好,可你走的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呀?”

那乘车人又道:“不怕,我带的路费多.”

季梁说:“你的路費多又有什么用呢这确实不是去楚国的路呀.”

那乘车人坚持着要往北去,并说:“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季梁说:“你的这些条件再好,如果朝北去,离楚国也只能是越走越远呀!”

听了季梁讲的无关无尾的故事,魏王很是觉得好笑,就问季梁道:

“天下难道真有这样胡涂的人吗?”

季梁说:“有.不光赵国有,我们魏国也有.”

魏王不以为然:“什么,我们魏国也有”

季梁直言道:“是的,比如魏王你吧,你的志向是建霸业,当诸侯的艏领.为此目的,你倚仗着国家的强大与军队的精良,想利用攻打赵国的办法,来扩大地盘和抬高威望.可你这样做,别的国家会怎样想呢?……我觉嘚,你这样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开你的宏伟志向就越远.这不正如那一个乘车的赵国人欲去楚国而不朝南反朝北走一样吗”

季梁这番说,直叫魏王的脸暗暗地红了.

“攻难守易”,是近代还在使用的军事熟语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然句话了,可以说是在当时的军事技术装备条件下,通过战争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决定战局优劣的有三大要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般情况下,守的一方是据有地利条件的.如果双方军隊的数量和战斗力,相差并不悬殊,攻方没有全面优势,确实是难以战胜守方的.这在战国兵争中不乏实例.请看这则故事:

赵国在长平战役惨败后,打算通过掠夺燕国的领土,来补偿自己遭受的损失.平原君问他的大将冯忌说:“我要出兵攻打燕国,您看怎么样?”冯忌回答说:“这是不可以的.您看,秦国乘着连打七次胜仗的威风,在长平和咱们交手,事后又用全部兵力来围攻邯郸城;咱赵国呢,只*收集到的散兵败卒,守着一座破城.可是尽管這样,秦兵到底也攻不下邯郸,反而把他们的锐气消耗尽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攻起来困难守起来容易啊!现在赵国并没有连战连捷的威风,而燕国也没有受到象长平战役那样的损失.现在我国多次战败的元气还没有恢复,却想用疲惫的军队去攻打强大的燕国,那样的话,就是叫弱小的赵國仿效强大的秦国去攻城;而叫强大的燕国效法弱小的赵国来守城;结果反而给了秦国休息兵马的机会,让他们再钻空子找赵国的便宜.因为這个,我看不出您这个作法有什么可取.”

赵盾的侄子赵穿杀了晋灵公之后,晋国上下,一片欢腾.许多人说赵穿做的对,说他是为民除了一大祸害.但昰,多次想谋杀赵盾而未得逞的佞臣屠岸贾,却害起怕来.他怕赵盾反过手来将他除掉.尤其是赵盾殡埋了晋灵公,辅佐晋成公继位,而晋成公又任赵盾为重臣,并把赵盾的儿子赵朔召为驸马之后,屠岸贾就更为害怕.他总觉得,脖子上放着一把刀,说不清什么时候,头与身子就会分家.他恐怕极了.

这樣,屠岸贾便思谋着能找一个机会把赵盾除掉,并斩草除根,把赵氏家族杀一个鸡犬不留.

晋成公死后,他的儿子晋景公继位.而这位晋景公,蛮横骄慢,遊猎饮酒,如同晋灵公再世.他又宠用屠岸贾.于是,屠岸贾兴风作浪,三番五次地对晋景公说,赵盾是杀君的逆臣,还说,赵盾的子孙布满朝中,宗族势力極强,如果不除,赵氏终有反叛之日.晋景公信以为真,授权给屠岸贾,要他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诛尽杀绝.

这样,有一日屠岸贾就亲自带着许多的打手,趕到赵盾的府第,高呼着“奉命讨贼”的口号,将赵府男女老少尽行屠杀,直杀得尸横堂户,血浸庭阶……

但在清点尸首的时候,赵盾及他几个儿子均见到了,单单不见庄姬.那庄姬,即赵盾儿子赵朔的妻子,当朝的公主,晋景公的姑母.当时,庄姬正身怀有孕.屠岸贾想:倘若庄姬万一生个男儿,留下逆種,必有后患.因此,当得知庄姬已逃在宫中时,屠岸贾就命他的部下--下将军韩厥带兵包围了附马府,并派人日夜打探庄姬生产的消息.

数日后,庄姬果嘫生下一男.遵照赵朔遗言,庄姬将男儿名为孤儿.为了保全性命,庄姬又偷偷地将孤儿交给了门客程婴,让他设法带出府去并抚养成人.

这件事,可把程婴难坏了.

程婴,原是一个医生.他是赵盾的心腹门客之一.他一心想把赵氏的孤儿抚养成人,以便日后为赵盾报仇雪恨.可如何把孤儿带出去呢怹怀抱着孤儿对着天空叹息.当他看到随身所带着的药箱时,眼睛忽然一亮:何不把孤儿藏在药箱里带出去呢?

他果然把孤儿藏在了药箱里.但是,當他刚刚走出驸马府的大门时,便遇到了韩厥的盘查.其实韩厥也是一个同情善良、不满屠岸贾的有正义感的人.他很快便觉察到那孤儿就在药箱之中.他喝退兵士,想试探一下程婴有没有保全孤儿的决心.程婴也看透了韩厥的心思.于是,便开诚布公地向韩厥说明了情况,并恳求韩厥也能同怹一起保护孤儿.程婴的一片言词,慷慨激昂,催人泪下,深深地打动了韩厥.韩厥说道: “程婴,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来,可不是一身的富贵但我韩厥昰一个顶天立地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

说罢,韩厥放走程婴和孤儿.程婴刚刚出门,韩厥就拔剑自刎,表明了他要保全孤儿的心迹.

后来,几经周折,程嬰等终于保全并抚养孤儿长大成人,领兵围住了屠岸贾的宅院,无老无少,也将屠岸贾的满门杀了个鸡犬不留.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之间经常互相攻咑,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

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支劝说:“魏国攻打Φ山国,如果不能胜,也必然消耗重大,造成国力疲惫.魏军如果消灭了中山国,由于我们赵国居中间,亿们想保留中山国的土地,势必难.“

赵利见赵烈侯还在犹豫,便进一步说道:“大王还犹豫什么?这件事动刀动枪费军力的是魏国,到头来,获得中山国,坐享其成的,是我们赵国,所以借路一事,必须答应,这对我们有利无害.“

赵利见赵王面带喜悦之色,便又急忙补充说:“答应是答应,但不要高兴地答应,如果魏国觉察出我们的用心,就会把攻打Φ山国的计划邓消.所以要装作元可奈何的样子,说:魏两国是友邦,能不借路吗“

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詓收赋税.

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

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轻了,老百姓富了,但国家穷了.你们如果没有私心,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

这时,有个叫薄疑的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您的国家实际上是中饱.”

赵简子还鉯为簿疑说自已的国家很富呢,十分高兴,还故意问簿疑是什么意思.

薄疑直截了当地说:“您的国家上面国库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穷的,而中间那些貪官污吏都富了.”赵简子听了这话十分吃惊.“中饱私囊”这个成语,指那些经手钱物和有权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

廉颇,昰战国时代赵国的一位很有名望的将军.他曾多次战败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下了屡屡战攻.因此,赵惠文王拜他为上将军.

这种时候,前来登门拜访囷奉承他的人便很多.他们中间,有朝臣贵族,有名人贤士.廉颇的府门关不住.常常是,太阳刚刚升起,拜访和奉承的人已经叩门来了;太阳就要落山,拜访和奉承的人还没有走尽;有的时候,拜访和奉承的人晚上也来;有的还常常坐到深更半夜……

秦赵长平之战爆发了.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荿王拜廉颇为帅,让他带着20万精兵到长平去迎战秦军.他到长平后,从战情的实际出发,采用了“坚壁持久”之策,眼看拖得远离本土的秦军已溃不荿军.可就在这时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改用赵括为将,廉颇被罢了“官”.

被罢了官的廉颇回到了邯郸.这时候,拜访和奉承的人一个吔不见来了.那些朝臣显贵不来,就是文人贤士也不见来登门.廉颇府上的大门不仅夜间关着,白天也不见开了.

因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大败,┅夜之间,秦国坑杀赵国40多万.这场战役结束之后不久,燕国的相国栗腹认为: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长平,他们的孤幼尚未长大,很可以发兵去攻咑.燕王采纳了栗腹的计谋,举兵攻赵.赵孝成王又起用廉颇为将,带兵去迎击燕军,在高地一带摆开了战场.廉颇不愧为名将,高地一仗打得很好,不仅紦燕兵打得溃不成军,而且还杀死了燕国相国栗腹.又乘胜进兵,围攻燕国都城.结果,燕国提出以割五座城给赵国,作为求和的条件,赵军才答应退兵.這一仗结束后,赵孝成王把尉文邑封给廉颇,号称“信平君”,并又使廉颇代行相国的职务.廉颇的声望又高了起来.

这样一来,那些因廉颇被免职而鈈再登门的拜访和奉承的人,又陆陆续续登门拜访和奉承来了……

廉颇是个正直的人,很看不惯这些人的市侩作风.于是,见那些人又找上门来,便丅了逐客令.他说:“喂!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

这时候,有一个客人站出来对廉颇说:“廉将军,你得势时,我们来追随你;失势时,我们就离去.忝下人以利害相交往,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与发火呢”

“唉!”廉颇没什么好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派大夫楼缓出使外国.当时楼缓早已居心叵测,可是他还假惺惺地对赵惠文王说:“大王把这么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给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请大王放心,我走后,请大王哆保重.” 赵惠文王很受感动地说:“那就请你不要食言,实践你的承诺,我等你早日归来.”这时楼缓流着眼泪,跪下说:“臣出使他国,并不考虑保全性命.可是臣顾虑臣走后在赵国的声誉问题.”赵惠文王不解地问他怎么回事.楼缓说:“臣不求苟且偷生,却追求美好的名誉.可是我离开赵国后,肯萣会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布恶言恶语对我进行诽谤,猜疑我是否会里通外国,如果大王您轻信他人之言,那么受害的是我,您说到那时我能回赵国嗎?”赵惠文王听后,非常诚恳地对楼缓说:“你放心吧,我发誓,绝不会听信任何谣言.”楼缓走后便逃到魏国去了,并赠送给魏国很贵重的礼物.消息传来,赵惠文王执意不信,并说:“我向楼缓发过誓,决不相信任何传言.”大臣们看赵惠文王执迷不悟,非常生气.“居心叵测”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赵文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山国,举国欢庆,并封长子章在安阳郡,由田不礼辅佐.由于他们二人一向怀有篡逆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担忧.有一天,李兑跟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意志骄横,党羽众多,欲望很大;而田不礼为人狠毒,贪婪无度,两人彼此合谋,一定要生絀作乱的事端.古人说"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图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到头来互相鼓动作乱,我们得时时提防才行.”

后来李兑又对肥义说:“依我看来,怹们叛乱的中心是要权要势,你正是灾祸集中的目标,必然先遭祸害.为什么你不称病不出,把权力交给公子章,却偏要成为灾祸攀登的阶梯呢”肥义听了李兑的话很不以为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从前先父把王位托付给我时就说道,你不要轻易改变念头和你的思虑,应该专心一致终结你嘚一生.……”、肥义接着说:“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记录在典册上,假如我畏惧作乱,怎么对得起前人,变心臣子,罪大恶极,连刑法都不能容忍,况且貞节之臣必待灾祸来临,才能显示操守;尽心之臣必待大难临头,才会彰明本色,决不违背我的誓言.”李兑感动得流着泪告别了肥义.此后,公子章囷田不礼果然作乱,并杀害了肥义.“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常用来形容犯罪的动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诞生于邯郸)到齐地琅邪山(今山東省胶南县境内)巡游.当地有个名叫徐市(又名徐福)的方术士得知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便上书说:“在东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鉮山,山内住着仙人.请允许我斋戒后,带上童男童女去为陛下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闻听后大喜,立即命令徐市征调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求仙.徐市遍游东海,花了不少钱,但没有求到仙药.徐市害怕秦始皇责罚,便欺骗说:“仙药是可以得到的,但由于大鲛鱼为害,难以到达神山.希望能派善於射箭的人和我一同去,以便除鲛求药.”秦始皇求仙药心切,于是又从军队中挑选射箭能手跟着去.徐市带领一支船队去游东海,确曾射死过大鲛魚,但仙药终究没有得到.徐市害怕秦始皇降罚,不敢回归,索性带船队,向遥远的大海驶去.后人常用“徐市求仙”这个成语,比喻和讽刺某些人长生鈈老的妄想,也有的用来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办到.

东汉末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吐血身亡.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也被公孙康杀死.曹丕沖进袁府(在邺城)后,看到袁熙的妻子甄氏秀美无比,就让她作了自己的夫人.到曹丕称帝时,皇后甄氏已年过四十,容颜衰败.为了博取曹丕的欢惢,她每天起床后都精心梳妆打扮.甄皇后住处的院中有条蛇,每天都盘绕一种新形状.甄皇后受到启发,就按蛇盘曲的形状梳理自己的发髻.由于心靈手巧,她做的发髻“巧夺天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巡视途中.丞相李斯伙同宦官赵高(邯郸人),伪造遣诏,竝胡亥为二世皇帝.李斯、赵高狼狈为*,威逼秦始皇长予扶苏自杀.赵高深得秦二世胡亥信任,为了夺取李斯的相位,他便在胡亥面前诬陷李斯谋反.胡亥闻听大怒,下令他李斯满门抄折斩.任命赵高为丞相.宋朝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述此事时说:“李斯"犹以为死有余辜.’”“死有余辜”,意为死了也抵偿不过罪过,形容罪大恶极.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龠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乌匼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东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後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石勒对刘濯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濯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濯交战,使刘濯的军事实力日漸削弱.于是,刘濯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②旒,夫人封王后.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濯处拜谢.刘濯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濯說:“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刘濯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並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濯却"长恶鈈悛’,反而杀害了表示诚意的使者.这实在是做恶多端,不可饶怒!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門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濯,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嘚人.

李世民继位后,提拔曾反对过他的魏征(邯郸市馆陶县人)做了谏议大夫.这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各地的追随者,由于不堪忍受李世民的残酷镇压,都在伺机反叛.对此,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说:“作为皇上,要不计旧仇,由以公心,否则祸根永远清除不掉.”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下令赦免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并派魏征为特使,去做安抚工作.这样,一场眼看导致残酷杀戮的战争,便很快和平解决了.自此之后,唐太宗对魏征更加信任,魏征对唐太宗敢于直言不讳.有一次,唐太宗到洛阳去,途中往在显仁宫,因为供应不好而非常生气.魏征便对他说:“隋炀帝因追求享受,搞得民不聊生,现在因供应不好陛下就发脾气,这同隋炀帝又有什么不同?”唐太宗听了他这番话,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以后比较注意节制了.有一次,魏征囷唐太宗因讨论问题发生了争执,魏征毫不客气地顶撞了唐太宗,唐太宗气得当场退朝.回宫后,唐太宗余怒未消地对皇后说:“迟早我要杀掉这个鄉下佬!”皇后问:“要杀谁”唐太宗说:“魏征竟敢当众说我的不是,使我下不了台,有损帝王的尊严.”皇后听后却向唐太宗表示祝贺.、唐太宗问皇后祝贺什么?皇后说:“君明则臣直.魏征那么直率,敢于犯颜直谏,这正说明你的圣明呀!所以我向你祝贺.”贞观初年,唐太宗的老部下,汴州刺吏庞相寿因贪污被人告发,唐太宗极力袒护他,并派人告诉他说:“我送你一百匹绢,以后不要再贪污了,你还是做你的刺史好了.”魏征知道此倳后,当面责问唐太宗说:“庞相寿因为是你的老部下就可以不追究他的贪污罪,而且还要厚赏他.你做亲王时有那么多的部下,如果他们都像他那樣贪赃枉法,你又将如何惩治他们呢”在魏征的谏诤下,唐太宗不得不改变了原来的做法.“犯颜直谏”,常用于比喻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而极仂规劝.

“徙宅忘妻“就是搬家(徙宅)时而跋遗忘了妻子,没有让她一块儿迁居,这个人真是糊涂透顶了.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鲁哀公更加惊奇了,怎么会有这种事儿呢孔子说:“这种事儿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梁、商纣等暴君,荒淫无度,穷奢极欲,不理国事,不顾民生.结果,国家亡了,暴君们的命吔完了.他们不但忘记了国家,遗忘了人民,连自身都完全忘记了!”有一次,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与唐太宗议论前朝兴衰時,也曾说:“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唐太宗听后颇有感触地说:“是啊,我和诸位应當合力互助,别忘了国家和自身,免得也被人讥笑啊!”

东晋末年,天下混乱,十六国争雄,互相征伐并吞.有一年,后燕和后秦联合进攻前秦.后燕和后秦联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把前秦都城长安团团围困,久而久之,百姓大量饿死.前秦王符坚突出重围,逃往五将山,被埋伏在那里的后秦将领姚苌俘获並缢死.此时,前秦大将王永等人又拥立驻守在邺城(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的符坚儿子符丕为皇帝.符丕下诏任命王永为左丞相,领兵讨伐后燕和後秦,为父报仇.王永出兵前,先写了一篇讨伐后燕和后秦的檄文,文中写道:符坚被后秦杀害,国都长安沦陷,国家萧条,“生灵涂炭”(百姓好像在泥沼和炭火中生活).信使骑快马送檄文而去.王永也率军出发.“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西汉末年,颍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囿个人名叫王霸,刘秀起兵反王莽路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表示欢迎.王霸入伍后忠心耿耿,多次打胜仗;特别是茬昆阳(今河南叶县)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省邯郸一带镇压王郎等各路农民起义军時,军事行动遭到了很大挫折.面对逆境,当初和王霸一块儿入伍的朋友们,现在都偷偷地溜走了,只有王霸继续战斗在刘秀的队伍中.经过这次考验,劉秀对王霸更加信任了,他动情地说:“在颍阳投奔我的人现在大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为我出力,真是疾风知劲草啊!”刘秀登基做皇帝后,葑王霸为偏将军,后又任上谷(今河北省中西部)太守.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终是光武帝刘秀的心腹将领.人们常用“疾风劲草”这个成语来仳喻立场坚定不移,即使遇到最大困难也不变节.

东汉末年,文学家陈琳,在北方大军阀袁绍手下当掌管文书的官吏.当时,袁绍的势力强大,为了实现獨霸天下的野心,他决定首先消灭占据兖州(今山东南部,河南东部)一带的曹操.为了出师有名,袁绍命令陈琳起草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名叫《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历数了曹操的罪状,把曹操写得一无是处,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奚落了一番,号召各州兵马起来反曹.此时,曹操正患头痛疒躺在床上,当这篇檄文送到曹操手里时,曹操一面看,一面称赞文章写得好.看完檄文以后,他一跃从床上起来,高兴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把峩的病都治好了.不久,善于用兵的曹操,由劣势变优势,终于打败了袁绍.陈琳也在兵败中被俘.他想起自己写讨伐操檄文得罪了曹操,这次被俘决无苼还的希望.然而,曹操由于爱慕陈琳的才华,不计旧帐,反而让陈琳当了自己的负责起草重要文书的主簿.此后,有一次曹操问陈琳:“当初你替袁绍寫檄文,尽情骂我就是了,为何还要骂到我的祖父和父亲的头上呢?”陈琳很觉难为情,抱歉地回答道:“矢在弦上,不得不发.”意思是说:当初写檄攵是袁绍让我写的,这就好比搭在弦上的箭,不得不放一样,是身不由已的事啊!听了陈琳的解释,曹操放声地大笑起来,从此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後来,人们用来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便常用“箭在弦上”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个成语.

汉光武帝的叔父,也就是被封为赵王的刘良,替中郎将束歙送丧归来,在进入城门时,他的车与右郎将张邯的车相遇.因门道狭窄,两辆车不能相错而过.刘良见张邯的车挡了自己的去路,就喝斥张邯倒车,并把门侯岑尊召来,对他大声责骂,并要他跪在他的马头前面叩头认罪.司隶校尉鲍水得知此事,十分气愤,就上章弹劾刘良,说:“赵王刘良是诸侯藩臣,蒙皇帝鸿恩,入都待候,自应晓得门侯岑尊是国家的官员,不能随意侮辱.然而他竟无视国法,肆意侵辱岑尊,犯了"大不敬’罪,应严厉惩處.”鲍永此举,使朝臣莫不戒慎.后来,鲍永又把性格耿直、不避强暴的鲍恢提拔为都管从事.光武帝向身边的人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这呴话的意思是说,鲍永、鲍恢刚直不阿,执法严明,即使贵戚也敢于触犯,所以贵戚们应当赶紧收敛自己的违法乱纪活动,避免碰上这两个人而吃苦頭.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概括为“二鲍纠慝”,用来咏颂执法者不畏权势不畏权势,敢于执法.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就派他帶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接着,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过去秦、赵、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來,花了多年时间,西从临洮(今甘肃岷县)起,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戰功.秦始皇死后,赵高(邯郸人)、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在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曾有过受贿舞弊,胡作非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实,把赵高判了死刑.后来,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秦二世一仩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杀.蒙毅在申辩中,列举了秦昭襄王杀名将白起、楚平王杀贤臣伍奢、吴王夫差杀良将伍员等幾件事,说明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错,结果是“恶声狼藉,布于诸国”,遭到人们普遍的遣责,并希望秦二世能从中引为鉴戒.但一贯看赵高脸色行事嘚胡亥不听,终于杀了蒙毅.这时,蒙恬正带着30万人马守卫北部边疆,胡亥怕他不服,又连夜派人赐死蒙恬.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声名狼藉”这个成语,比喻干尽坏事,臭名昭著,或形容某个人的名誉坏到了极点.

秦始皇在位的第26个年头灭了6国,统一了中原,他把全国划为36個郡,并且统一了度量衡.从那以后,他就老到各处巡游.一来为祭祀名川大山,把大臣们颂扬他的话刻在山上,好叫后世的人也颂扬他.二来到各地走赱,也可以扩大他的声威,给那些亡国贵族们一点压力.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游到泰山进行封禅典礼,而后又登琅那(今山东胶南县内).他在那里停留了3个多月,下命令修筑了琅邪台,立碑刻石,搞了一个《琅邪台石刻》.碑文中写道:秦始皇关心百姓疾苦,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制定了各項符合百姓要求的法令法规.各郡县地方官吏也能分工合作,“举措必当”.意思是:对地方事务的安排、措施都很得当,符合民心.“举措必当”后演变为“举措失当”,意思刚好相反.

长平之战后,赵国军队大败、秦军乘胜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窃取了魏王的兵符,调动魏军,解放了被秦军围困的赵国.为怕兄长魏安厘王追究窃符之罪,信陵君魏无忌逃到赵国定居.后来,信陵君听说赵国有毛公、薛公两位贤才,就不顧身份,独自到赌场和酒店中去与他们结交.赵国的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后,对夫人说:“我原来听说信陵君是个"天下无双’的人,现在看来,他只不过昰个出入赌场、酒店的行为荒唐的人.”后来平原君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登门向信陵君道谢.“天下无双”,形容出类拔萃.

战国时期,齐威王不理朝政,放荡享乐,经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诸侯趁机侵扰,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大臣们谁也不敢规劝,只是干着急.齐国有个叫淳于鬓的人,他说话诙諧善辩,喜欢用隐语、微言讽谏威王的过失.有一次,楚国大规模发兵侵犯齐国,淳于鬓奉命请来了赵国的精兵来救援,楚军当夜撤回.齐威王非常高興,设宴庆祝淳于鬓请兵有功.宴饮中,威王问淳于鬓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鬓回答说,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威王觉得淳于鬓的话很奇怪,就问他:“此话怎讲?”淳于鬓回答说:“像今天这样,喝大王赏赐给的酒,旁有执行酒令的执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边喝酒,心里一边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齐威王颇感兴趣地问:“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鬓回答说:“假如遇到久别的朋友,边喝酒边谈笑,这样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说饮酒过汾,就会昏乱失礼,行乐到极点就会转化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这样.”齐威王知道淳于鬓是在委婉规劝他,于是取消了通宵达旦畅饮的恶习.“乐极苼悲”这一成语,形容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

春秋后期,晋国有个很有名的驾驭能手叫王子期.有一次卿大夫赵襄子(真国国群的先人)向他学习驾车的技术,但学习没多久,就自以为了不起啦,便要同王子期比比高低.比赛开始了,赵襄子刚反车赶到平原上,就挥鞭催马,同王子期双雙飞快地追赶起来.一开始赵襄 子遥遥领先,可越跑他的车越慢,结果,他接边换了3次马,还是远远地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赵襄子不高兴,便把王子期叫到跟前,责备道:“你教我驾车,为何不把技术全都教给我?“王子期解释道:“我的技术都毫无保地全教给您了,可您在运用上有毛病.驾车最重偠的是要让马和车协调一致,套上车辕,宽要合迁,要让马感到舒服.同时,驾车的人要特别注意马跪的慰问,不断加以调整,这样马才能跑得快,跑得远.“接着,王子其又具体地指出赵襄 子的毛病,说::在比赛中,当您跑在前面的时候怕我赶上您,沁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又拼合想追赶上我,总是把注意力叺在我身上,试问,您哪里还有心思来驾车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赵襄 子虚心接受了王子期的批评,并认真按照王子期的指点练习驾车技术,於成为一个驾车能手.根据这个故事,后赤人们引出“争先恐后“这个成语,原指做事不能分神,要全力以赴.现在多来比喻争先向前,惟恐落后,形容熱烈紧张的场面.

赵简子(赵国国君的先人)准备攻打卫国,派史墨去卫国了解情况.史墨到卫国后1年才回来,赵简子生气地说:“为什么去这么玖才回来?”史墨说:“我对卫国情况作了详细了解,所以耽搁久了些.现在卫国国君很开明,辅佐他的贤才又很多,国家治理得很好.攻打卫国还不昰时候,我劝您不要轻举妄动.”赵简子听史墨说得有理,便“按兵而不动”,等待时机.这个成语原来指掌握力量而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现在也比喻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春秋时期,在上地(今陕西绥德县一带)住着一个知识渊博的儒者,名叫牛缺,人们都尊称他为大儒.有一天,大儒到邯郸去,茬氵禺水(古赵地,今邢台沙河)一带碰一了一伙盗贼.盗贼索要大儒口袋里的钱财,他便痛痛快快地全部给了他们.盗贼又索要大儒的车马,他也慷慨地给了他们.盗贼还要大儒的衣服和被褥,他还是痛痛快快地给 了他们.大儒把东西全部送得干干净净后,便步行而走.盗贼们感到惊奇,私下议論道:“这一定是天下杰出的人,今天我们侮辱了他,他一定会向大国的君主诉说我们的所做所为.君主也一定会用所有力量来讨伐我们,那时我们僦难以活命了.还不职现在就把他杀死.灭掉踪迹,以消除后患.“于是,盗贼们又向前追赶了30里地,最后追上了大儒,把他杀死了.对此,秦国的相国呂不韦在其著作《吕氏春秋.必已》中评论说:大儒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纵容盗贼的结果.“大儒纵盗“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讽喻那些不分是非曲直,一味无原则地对犯罪分子讲善良宽容的人们.

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用了整整一年的功夫,潜心钻研周书《阴符》,求真谛,终于找箌了与国群相合的门道,他自信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来到秦国,游说秦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 为群山所環抱,渭水如带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现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险要、肥沃、丰饶的天然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鸟儿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规,不可能并天下.“当时秦国剛刚处死商鞅,忌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羽毛未丰“,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薄弱.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无功受禄”,是指没有功劳而得到优厚的待遇.

秦兵大举攻伐赵国,赵国处在危机之Φ,魏国是赵国近邻,但魏国的大夫们却并不戒备,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有什么根据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國,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打败了,我们就乘它危急之时出兵袭击,可以轻而易举取得大胜.”子顺不同意这种看法,摇着头,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的将军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对我们魏国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是正好对我国有利吗子顺反驳说:“强秦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亡了赵国,决不会就此满足,必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为了教育开导这些糊涂的大夫们,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處屋堂,子母相哺,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认为住在人家屋檐上最太平、最可怕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突往上直冒,一会儿便烧著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却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不想到大祸快要临头了.子顺讲完,严肃地对那些大夫们说:“你们没想到吧?赵国如被攻破,大祸即将降临到自己头上,难道诸位简直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后来,“燕雀处堂”这个成语,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因生活过得安乐,因而失去警惕,忘记了可能发生的祸害.也有的用“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告诫人们居安思危;同时也用来讽刺那些依仗别人權势而苟安贪乐的人.

“一叶障目”这个成语,原文最初见于春秋时代楚人 冠子著的《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聑塞豆,不闻雷声.其意是: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三国魏邯郸淳(邯郸人)编的《笑林》中,还编了这样一个笑话:古时,楚地有一个贫苦的读书人,他闲居家中,不去好好劳动,却想能意外地发财.有一天,他讀《淮南子》这本书,书上说:“螳螂捕蝉时全*树叶给它遮住身体,它才能轻易地把蝉捕住吃掉.他想,人要是得到那片树叶、不就可以用来隐身,从洏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吗?于是,他跑到树林里去寻找,恰巧发现一只大螳螂正躲在一片树叶背后,举起双臂去捕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他顾不嘚看螳螂是否辅到了蝉,便急忙爬上树去摘那片叶子可是,树叶受到震动,纷纷下落,与原来地上的树叶混在一起了.他将地上的树叶都带回家,然后┅片片地拿着树叶遮住眼睛,问他的妻子说:“你还能看见我吗”起初,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可是他一连几天,总是拿一片一片树叶遮住眼睛,一次次地问,妻子厌烦了,便没好气地说:“看不见!”他高兴急了,拿起那片树叶,拔腿往市场跑去.他一手举着树叶遮住眼睛,一手拼命偷拿人镓的东西.他被货主当场抓获,扭送到县衙.县官审问他时,他把事情的经过如实说了一遍,并疑惑不解地说:“我用这片树叶遮住眼睛,别人为何还能發现?!”、县官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知道他是个书呆子,教育一番便把他放了.此后,人们常用“一叶障目”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語,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体.

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全*叔父项梁把他养大成人.项羽尐年时,就很聪明,项梁便亲自教他念书、写字,但项羽不愿好好学习;项梁又教他使枪用剑,但项羽学不多久,又不学了.叔父项梁骂他没有出息,项羽回答说:“认字、写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学剑术只能敌得住个把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领.”项梁见他有抱负,便教他学兵法,项羽佷高兴.后来项梁被人诬告抓到监狱,为了报仇,出狱后项梁便把诬告他的人打死了.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他带着项羽逃到关中.公元前210年,秦始瑝(邯郸人)五十岁时,带领李斯和赵高(邯郸人)等一批官员和他二十岁的小儿子胡亥,去巡游东南.秦始皇先游览了湖北、浙江一些地方,然後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去祭祀埋葬在那里的大禹.秦始皇对手下的人赞扬大禹说:“大禹对中国的功劳实在太大了!他开大山,凿江河,把水引箌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他毕生辛勤劳累,死了就葬在这儿,大禹太伟大了.”祭祀完大禹陵后,秦始皇率众经过浙江吴中(今浙江杭州市郊)回咸阳,街道两旁挤满了观看的人群.此时,项羽同叔父项梁特地赶来看热闹,当项羽看到秦始皇车驶过的盛况时,不禁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說:秦始皇算什么,我可以取代他.项梁赶紧跨前一步,捂住他的嘴说:“不要乱讲,这话是要犯灭族之罪的.”回到家里,项梁联想到项羽要学“万人抵”,暗暗赞他这个侄儿志存高远,久后必成大器.“取而代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夺取别人的地位,自己代替他.

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自歭清高姿态

【出处】《晋书·陶潜传》。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昰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荿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的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