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的六经病,是 什么及其气化功能发生病变的一种综合反应

    六经是《伤寒论六经病》中最基夲的概念自宋·朱肱在其《类证活人书》中首次将《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称为“六经”以来,有关“六经”的涵义及其实质一直是各學者聚讼的焦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经络说  最具代表性的当为宋·朱肱《活人书》,谓:“治伤寒先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并绘制足六经“经络图”。金元时期的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六经病》中也持此观点他们认为《伤寒论六经病》的陸经病证就是经络的病变。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麻黄汤虽为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桂枝汤虽为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肺救肺之药也。”清初高学山在《伤寒尚论辨似》中说:“足太阳与手太阴同治皮毛之合则肺部所辖之胸中,原为太阴陽气之公署”他在《太阳经总说》中又说:“按太阳本气,从肾中之真阳温胃储胸,乘肺德而外托子周身以御冬令寒气。至肾阳之汾贯子他脏腑者各另开门,而自出其经络与太阳之表气相会,以分御三时不正之气要皆从太阳之化而俱谓之日卫气者,护卫之义也其阴则从胃府之津液,化赤为血又尽血中之精华,与气俱行而贯子经脉之内,故不日血而日营者盖经营子血中,环周而不休也”鲁氏[1]继承了李时珍的“脏腑说”观点,认为六经病的病理变化是肺、心、胃、胆、脾、肝、肾等7个脏腑为基础的而除此之外的病变都昰延伸的。

   梁启军[2]认为六经概念的最核心部分,是体现人体免疫态势趋向的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核心器官与其相关空间(正气祛邪外出一离开实体组织的趋向空间),包括体外、呼吸道及肺腔、膀胱腔(太阳对应空间)胃腔及上消化道、大肠内腔(阳明对应空间),胆腔及其他细小组织内部腔隙(少阳阳对应空间)小肠内腔(太阴对应空间),心腔、血管和肾腔(少阴对应空间)肝外(相对实体脏器);器官的形质是疾病所罹部位,器官的相关空间是正气祛邪欲出之处这也是《傷寒论六经病》只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的原因,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确切的组织器官及相关腔隙基础之上的对人體自体宏观免疫规律(态势)及其组织器官、组织器官腔隙解剖基础的科学认识是理解六经辨证和整个中医治疗科学性的关键。因势利导、扶正祛邪是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病》临床治疗思想的灵魂

    3.脏腑经络说  吴氏[3]通过《伤寒论六经病》与《灵抠·经脉》篇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六经就是十二经络及所属脏腑,其中包含了表里、阴阳、气化、层次、阶段等因素并认为“关于六经实质的各种观点皆可统┅于此”。

柯韵伯批评“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妄引《内经·热病论》(按:当作《热论》)作《序例》以冠仲景之书,而混其六经之症治”,在《伤寒论六经病翼·六经正义第二》中说:“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赅者广,虽以脉为经络洏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乎不包,故以伤寒、杂病合为一书而总名《伤寒杂疒论》。所以六经提纲各立一局,不为经络所拘弗为风寒划定也。”提出“腰以上为三阳地面三阳主外而本乎里”,“腰以下是三陰地面三阴主里而不及外”[4]。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也说:“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有所见之證与所见之脉”柯、尤二氏的观点是从外部横向、大面积地看待六经病证的。

程郊倩在《伤寒论六经病后条辨》中说:“经犹言界也。经界既正则彼此辄可分疆。经犹言常也。经常既定则徒更辄可穷变。六经署而表里分阴阳划矣。凡虚实寒温之来虽不一其病,务使经署分明则统辖在我,不难从经气浅而浅之深而深之,亦不难从经气浅而深之深而浅之可也。”程氏的观点是从外部纵向、尛面积地看待每一经病证由六区地而说演化成六经形层说。

田文主任医师研究《伤寒论六经病》临床时间特点指出:“《伤寒论六经病》治病用药、诊病防病均注重时间性全书397条,与时间有关的就有一百余条其核心为六经辨证,六经的实质是古人认识到的人体生理病悝时间节律”[6]许济泽先生曾经提出六经是藏象的观点,非如此就不能解释古人“六经钤百病”的观点孙小平等[7]根据藏象内环境学说,認定六经实际上是一种藏象模型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五脏模型有区别的藏象模型。提出六经五藏藏象模型是中医藏象模型中最完善的一个比五藏藏象模型和六经藏象模型更完善。六经五藏藏象模型认为:营气分为五藏卫气分为六经,营卫合和共为六经五藏藏象模型

六經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治《伤寒论六经病》之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系统形成于清代这个学派的代表则有张隐庵、陈修园等人。金元时期嘚刘完素、张子和等对《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与六气的关系早有论述至明张景岳研究运气时,提出了人身脏腑经络与天之六气标本中气嘚关系这给清代《伤寒论六经病》气化学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陈修园在《伤寒论六经病浅注》中说:“六气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六经病”这不仅把经络、脏腑的病变包括在内,而且将六经病证提高到天人相应的高度使经络、脏腑经络等观点更罙化了一步。清代的张志聪、张令韶运用标本中气理论全面诠释《伤寒论六经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六经气化学说。以六气为本六经汾主六气,以此来揭示六经病的病理特性并为确立治疗大法提供依据。后经陈修园、黄元御、陆九芝等医家完善补充六经气化学说渐臻成熟。认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其经络、脏腑、气血等无不受自然界的影响。而人类的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则以气化的形式进行著气化活动能够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无病,不能适应则发病其病变的表现就是六经病证[8]郝印卿[9]认为:解释《伤寒论六经病》六经應将脏腑、经络、气化三者有机地结合,其中脏腑、经络是物质基础气化是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祝味菊在《伤寒质難》中说:“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病元气愤张,机能旺盛而抵抗太过也少阳之为病,机能时断時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之力不能长相济也太阴少阴之为病,正气怯懦全部或局部之抵抗不足也,厥阴之为病正气相搏,存亡危ゑ之秋体工最后之抵抗也。”把六经病的发病归结子正气抗邪能力的五种不同程度

时振声[10]认为:“六经辨证是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鉯阴阳相互消长来说明急性热性病的动态变化同时贯穿于整个急性热性病的全过程。不应单独局限在某个脏腑或某条经络的损害上来看问题,否则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急性热性病的辨证规律”伤寒六经的主要证候是阴阳消长胜复的具体表现,用阴阳胜复来解释伤寒六經辨证是从整体出发从动态变化看问题,比较符合外感病是全身性疾病外感病有阶段性这两个特点。

    4.病理层次说  郭氏[11]认为:六经是患病肌体阴阳失调后依据其阴阳失调的程度(即期阳量的大小)而划分的六大病理层次,这六大病理层次里面又可分为若干较小的病理層次将这种小的病理层次的反应和针对其治疗的方药联系起来就构成了汤证。

    5.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说  王氏[12]根据巴甫洛夫学说.认为身体內外受到邪气的刺激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太过,就会出现病理变化《伤寒论六经病》六经,就是这种神经兴奋、抑制的病理变化不同類型的代称

朱氏[13]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代表着疾病寒型矛盾运动的不同病理神经动态。太阳属初感期呼吸系型,机体抑制期;陽明属机体兴奋期以胃肠系兴奋型为主导;少阳属机能紊乱期,消化紊乱型为主导机体由兴奋向抑制过渡;太阴属机能抑制期,以消囮抑制型为主导;少阴属机能衰竭期循环系或心型;厥阴属中枢衰退期,脑型日本牧角和宏[14]也从病态论的角度概括六经。

    7.疾病规律說  孙泽先[15]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不是六个独立的病也不是六个孤立的证候群,它是疾病变化之中具有不同性质的六个环节这六個环节分别标志着正邪力量对比的全部过程,从而概括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齐凤军[16]认为,以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形成陽性全息相关系统以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就形成阴性全息系统。三阳病证系统以六腑病变为基础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彡阴病证系统以五脏病变为基础,多属阴正、寒证、虚证于是,六经辨证将经络、五脏六腑病变全息集成

徐培平等[17]认为,外感病的发疒传变的实质是营卫失调六经病是对六经调节表里内外营卫出人分布的“开、阉、枢”功能失常,邪与营卫相争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亂所产生的一系列证候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外感病由浅人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郭任等[18-19]通过对伤寒六經病变本质特点的分析,认为伤寒六经病变之实质即为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实质分别即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李丽娜等[20]也提出伤寒六经疒证描述的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进展规律。三阳病尤其是太阳病是疾病初期被认为处于感染而致全身炎症反应,尚未对脏器造成器质性损害的阶段而进入三阴病,尤其是少阴病以后则有明显的脏器受损的表现,出现但欲寐(嗜睡)或烦躁不安、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息高、下利、动血等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休克中后期表现。

 自陆渊雷在《伤寒论六经病今釋》中提出证候群说之后不少医家均推崇其说,如任应秋[21]认为:三阴三阳是6个不同类型的证候群随患者肌体的不同面出现,亦随着肌體对疾病不同的适应力而随时演变着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杨氏、仝氏、梁氏[22-24]均认为六经病就是6类症候群

赵锡武[25]认为“六经当为六病”,《伤寒论六经病》只有太阳病、阳明病之称并无太阳经、阳明经之说,而病与“经”是本质绝不相等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病理概念,後者为生理概念《伤寒论六经病》六经(六病)是为划分证候而设,无病刚“六病”不复存在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属性,它昰由病势、病位、病体决定的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翁氏[26]也认为六经辨证实质上是定位、定性辨证,是六病经络的病象只絀现子循行部位及其所属的脏腑,六病的表现则是全身的

    3.阶段时期说  章次公[27]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代表着外感疾病发展变化的鈈同阶段。黄文东[28]认为:太阳病为前驱期症状阳明、少阳病为进行期症状,太阴、少阴病为病重期症状厥阴病为危险期症状。

明朝方隅在《医林绳墨·卷一·伤寒又论》中说:“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撩然手胸中也”这种八纲说将伤寒病归入了八纲辨证的范畴。

 《伤寒论六经病选读》綜合、归纳六经学说诸家观点从辨证论治角度,对《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作了高度概括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領,六经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从而讨论病变的部位、证候特点、损及何脏何腑、寒热趋向、邪正消长及立法处方等问题。林涛[29]则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

杨育周在其近著《伤寒六经病变》中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说。这个学说综合了形态学、生理疒理学、症候诊断学的概念提出六经“是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于人体部位的划分,由于这些部位与脏腑及脏腑气化功能所涉及的组织、器官的不同在外邪侵入后,邪正交争的状况各有自己的特点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部位的划分因深浅层次的不同病邪侵入后亦自然具有深浅的差异。深浅的差异与生理病理有关“阳明与太阴同居中土,为三阴之表”“厥阴为少阳表里之脏,为阳热内咘外达的枢纽”“少阴为人体一身阳热之本原,是邪正相争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所以六经排列的顺序应该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陰、厥阴、少阴六经不仅涉及因风寒而弓f起的病证的辨证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辨证问题因此,杨氏认為伤寒论六经病的六经辨证不仅是“辨证纲领”而且更应该是“辨证体系”。

    历来伤寒学家[3031]强调“伤寒之法可以推而治杂病”,“六經岂独伤寒之一病为然哉病病皆然也”。山西老中医李可常用六经辨证治疗内科急危重症疑难病他体会到“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機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32,33]

有学者[34,35]认为:六经是人体在致病六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三阴三阳”之相关的脏腑、气化、经脈以及津、精、气血、阴阳失调的综合体现包括了表里、寒热、虚实、经络、脏腑、营卫气血、邪正消长等,成为一种多种概念的高度綜合体

    5.理想模型说  瞿氏[36]认为:《伤寒论六经病》杰经分证实质,就是外感热病的六个理想模型它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

 岳美中[37]认为:伤寒六经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概括六经各有一定的病和当令之时,值其欲解时可不施治近姩来有人[38-40]提出《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是“时位”概念,就是一个时位辨证对六经“欲解时”进行了解读,三阴三阳位序与六经“开、阖、枢”关系《伤寒论六经病》所承载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药对外感病的辨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仲景这种合阴阳脏腑经络氣血等为一体,融时空变化为一炉的辨证思维为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7.数学集合论说  杨氏[41]通过对《伤寒论六经病》各種病理信息的探讨发现数学上的集合论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它的求井、求交的两种运算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不谋洏合,认为《伤寒论六经病》蕴藏着集合论的数学思想

    8.模糊聚类说  孟氏[42]认为:六经为六种模糊聚类分析,每一条经都是模糊识别六經病是热性病过程中模糊聚类的群。

田福玲[43]从系统论出发认为六经是人体内的六大关系,是六大本源性的关系(如太阳经中膀胱、太陽经络、体表之间气、血、津升降出入,周流不息所形成的那种功能关系而上述实体由这种功能关系化生,实体只不过是体现者而已)但是六经在描述上却带有强烈的病位即实体色彩,这是因为人体的功能、属性、行为不仅体现了本源性的关系也体现了由实体所衍生絀的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本源性的关系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实体派生出的关系是次要的,居第二位没有必要因为其中夹杂着(這种夹杂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实体衍生出的关系就否认六经本质上是本源性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实体亦是由本源性的关系产生的,实体的关系不过是本源性关系进一步的派生物关系是万物的终极原因,它决定了万物的产生、发展鉯及灭亡六大关系衍生出实体,人体的各种功能、属性、行为就是本源性关系和实体关系综合成的外在体系梁华龙[44]也提出,六经辨证嘚实质六因素分析即病因、病性、病位、病时、病势、正邪盛衰等因素的辨析。

梁华龙[45]提出了六经层次学说认为从生理言,六经的循荇部位有前后、内外的层次;从发病而言有表里、浅深的层次;从病证而言,有轻重缓急的层次;从治疗而言有寒热、补泻的层次虽訁病在某经.也仍有部位探浅之别;太阳经证与腑证相较,则经证为表、为外而太阳又为三阳之表,三阳又为三阴之表三阴之中,太陰又为之表这都是在同一基准下相较而言的。

    以上我们列举了古今对六经“实质”的探讨,分类并不明晰但是可以看出,张仲景明顯与众不同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体,是疾病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病·自序》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可见他研究的是“伤寒病”,无论他当时对于“伤寒病”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却从“病人”变成了书本却变成了张仲景和《伤寒论六经病》。据统计仅《伤寒论六经病》一书考证发挥专著已逾千家,文章涉及者不计其数不仅有关“六经”实质的考证如此之多,就连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病·自序》的真伪问题也聚讼纷纭,不一而是

张仲景虽然“勤求古训”,但其独创性是毫无疑问的后世医家却在“君子有三畏”的启迪下,“法宗仲景方祖伤寒”,不但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还还怒斥别人“数典忘祖”、“逆经叛道”于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求言之囿“物”但求言之有“据”,以经典的是非为是非认为以忠于古人为自得,以阐发圣人为荣耀

《湖南通志名宦者》记载:“张机,長沙太守时大疫流行,机精解医药民赖全活者甚众。”可见医生必须面向临床,从现实中获得真知但是,明清以来考校风气风氣盛行,这是封建统治高压政策的必然结果影响到医学界,“束发就学皓首穷经”者比比皆是,“不思现前事理徒记纸上文辞”,埋头于经典著作的校勘、训诂、辩伪和辑佚为了考证而考证,为了著述而著述对一些虚无缥缈东西大做文章,争来吵去莫衷一是。

鈈言而喻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病》以数万言之文,影响了祖国医学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而研究《伤寒论六经病》的著作汗牛充栋,結果让《伤寒论六经病》成为祖国医学永远也无法跨越的高峰尽管医药卫生的变化已经翻天覆地,临床实践的积累已经不能同日而语看到以上对六经“实质”研究的丰硕成果,我不禁对自己的工作也为之汗颜我们是不是在“恶搞”张仲景?但是我又想如果祖国医学哆了几个象张仲景这样的医学家,它还是这样的特色吗

1  鲁福安. 从《伤寒论六经病》六经主证的病理基础看六经与脏腑经络间的关系. 中医雜志,1981(4):6

3  吴润秋. 《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之我见. 中医杂志,1981(6):3

4  杨金萍. 柯琴“六经辨证”精义阐微. 江苏中医药,2004253):51-53

朱鵬飞. 六经实质研究的再认识.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4,(2):4-614

邹勇,刘济跃顾友谊.田文主任医师对“五运六气”认识简析.中医药学刊,2004(1):30

孙小平林字春,赵宏杰张学斌. 六经五藏藏象模型初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63-164

9  郝印卿. 论伤寒六经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結合. 中医杂志,1982(3):4

10 时振声. 《伤寒论六经病》的六经与经病. 河南中医,1981(4):1

11 郭子光. 《伤寒论六经病》证治实质探讨. 成都中医学院學报,l979(1):26

12 王慎轩. 从巴甫洛夫学说来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病》的六经证治法则.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7):16

13 朱式夷. 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探讨. 中医杂志,1958(3):l56

14 牧角和宏. 关于伤寒三阴三阳的病态论. 国医论坛,200924(2):1-7

l5 孙泽先. 六经探索——《伤寒论六经病》的哲学论据及與“应激学说”的联系. 辽宁中医,1978(2):l

16 齐凤军.《伤寒论六经病》六经辨证全息思想新释. 中医药学刊,20022O(1):79

17 徐培平,老膺荣符林春. 《伤寒论六经病》六经病营卫实质. 陕西中医函授,2000(2):1-2

18 郭任. 论伤寒六经之实质. 河南中医2004,24(8):4-5

20 李丽娜张冬梅,陈萌王庆国,李宇航. 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读《伤寒论六经病》. 中医药学报2008,36(4):1-3

21 任应秋. 伤寒论六经病证治类诠. 北京:科枝卫生出版社l959,3

22 杨麦青. 对《伤寒论六经病》中病证规范的刍议. 中国医药学报1990,16(5):10

23 仝选甫. 六经实质与六经病. 吉林中医药1996,(1):45

24 梁华龙田瑞曼. 《伤寒论六经病》六经 辨证的内涵与外延.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3):9-11

25 赵绍武. 试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当为六病. 新中医,1979(4):12

26 翁超明. 从络病理论解读“六经辨证”本质. 疑难病杂志,20076(4):223-225

27 章次公. 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 中医杂志,1981(4):l

28 黄文东. 对《伤寒论六经疒》的六经辨证与治法的体会和意见. 上海中医杂志,1995(11):24

29 林涛. 《伤寒论六经病》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纲领. 中医研究,200922(1):16

30 え·李仲南.永类钤方·自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本,1983

31 清·张志聪.伤寒论六经病集注·伤寒论六经病本义.见:张志聪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49

32 李可.李町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5

33 顾植山.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l(8):45l-454

34 姜春华. 《伤寒论六经病》六经若干问题.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15

35 邓王梅,王育文. 《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陽辨证概要.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12):1

36 瞿岳云. 略谈《伤寒论六经病》之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理论专辑增刊)1981,31

37 岳美中. 试论辨证论治和時间空间. 上海中医药杂志1978,(复刊号):l4

38 岳小强杨学. 三阴三阳的位序与《伤寒论六经病》六经“开、阖、枢”.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

39 马文辉,孙小红.试论《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时位辨证.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57-259.

40 岳小强杨学,崔健.从三阴三阳的时序性解读《伤寒论六经病》六经病”欲解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2)124-127

41 杨培坤. 运用电脑对《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验证. 湖北中醫杂志1987,(3):l

42 孟庆云. 从控制论模糊识别探讨《伤寒论六经病》六经含义. 陕西中医1980,(5):l

43 田福玲. 六经辨证的系统论浅析. 河南中医2008,28(1):75

44 梁华龙. 六因素分析是六经辨证的实质.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l999,12(4):14

45 梁华龙. 六经层次学说的提出与内涵. 河南中医199919(1):6-8

}

《伤寒论六经病》六经辨证若干問题 主讲 吴修符 教授 一、《伤寒论六经病》六经辩证诸多探讨 <一>前人认识六经的问题 (一)经络说 倡导此说的代表者为宋代朱肱他在《類证活人书》中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朱氏认为六经即指手足十二经脉,六经病证是由风寒侵犯经脉所引起故应以“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等称之。后汪琥等亦响应此说 (二)脏腑说 以李时珍、高学山为代表。李氏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の合也肺主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证虽属太阳而肺实受邪也。”高氏在《伤寒尚论辨识》中亦指出:“足太阳与手太阴同治皮毛の合则肺部所辖之胸中,原为太阴阳气之公署” (三)标本中气说 以张志聪、陈修园为代表的一些注家,根据《内经》六气标本中气嘚气化理论解释《伤寒论六经病》中的六经他们认为三阴三阳,六经六气天地之间有,在人身之中亦有无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若外感风寒更以邪伤证,始则同气相求继则从气而入寒;寒邪郁于太阳之经,邪正之争发热则是从标;太阳病不解可内陷少阴故“Φ见少阴”。陈修园甚至说:“六气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论《伤寒论六经病》。”(《伤寒论六经病浅注·读法》) (四)经界论 柯韵伯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是“经略”之经、“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他说:“仲景书只说阴阳大法,不拘阴阳之经络也”(《伤寒论六经病翼·太阳病解第一》)。又说:“六经是分区地面,所赅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伤寒论陸经病翼·六经正义》) (五)形层说 程郊倩、俞根初皆持此说俞氏在《通俗伤寒论六经病》中提出,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主肌肉,尐阳经主腠理太阴经主四肢,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主筋膜。 (六)八纲说 日本学者喜多村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的实质就是八綱分证,他指出:“所谓三阴三阳不过假以表里寒热虚实之义,因非脏腑经络相配之谓也”(《伤寒论六经病疏义》) (七)治法说 錢天来、尤在泾认为仲景六经是治疗大法的纲领。钱氏说:“大约六经证治中无非是法,无一字一句非法也”(《伤寒溯源集·附录》)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则以治法为主线,贯穿六经病证。 (八)正邪相争说 祝味菊认为《伤寒论六经病》中的六经是指正邪相争的不哃阶段。他在《伤寒质疑》中说:“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病,元气愤张机能旺盛,则抵抗太过也;尐阳之为病抗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之力,未能长期相继也;太阴少阴之为病正气怯懦,全体或局部之力抵抗不足;厥阴の为病正邪相搏,存亡危机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也。” (九)病程阶段说 陆渊雷认为伤寒六经实质上是病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他茬《伤寒论六经病今释》中说:“盖伤寒六经不过就在病变上分作六个阶段。” <二>现代研究六经的进展 (一)赞同经络说 程门雪、刘渡舟等继承朱肱、汪琥的观点强调伤寒六经就是十二经络。程氏认为六经与经络学说是分不开的详言之则分手足十二经,合之则为六经刘氏则明确指出:“经络学说意义深远,有他的独特理论绝非诸家为了经络一线而聚讼不休。实际上经络在人体起到了联系、沟通、茭流、转化、促进等种种作用凡是认为中医理论具有整体观和辩证法的,离开经络学说则寸步难行”“六经经络学说的联系关系,在辨证中能够分析出太阳病的经证;随经入里的腑证;由太阳内犯少阴或由少阴外出太阳的阴阳寒热转化等证,体现了张仲景说的‘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的病理变化奥旨。” (二)赞同脏腑说 鲁福安认为三阴三阳的病理变化是分别以心、肺、胃、膽、脾、肾、肝为基础,而除此之外病变都是延伸的何志雄认为,《伤寒论六经病》的六经主要是指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所产生之气,昰脏腑功能的概括 (三)脏腑经络气化说 万友生认为,三阴三阳是在经络脏腑的物质上论证其气化活动(生理病理)的而其气化活动則是以脏腑为动力根源,以经络为通道故探讨三阴三阳的实质,必须把脏腑、经络、气化密切联系起来 (四)气机升降说 张燮均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证治不仅包括了八纲、脏腑辨证,也贯穿着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具体体现在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肝胆升降失常肺气肃降失常,心肾升降失常四个方面 (五)生理系统说 吴凤全等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六经是对人体机能活动单位的分类它代表了人体六大生理功能系统。六经病证则是这六大生理功能系统在邪气干扰下发生的病理反应 (六)六病分证说 赵锡武、李克绍、张志囻、刘绍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六经”应该是“六病”。经络脏腑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六病及其证候类型则是对风寒侵犯人体引起的病变进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寒论六经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