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烟叶病黑径病

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喃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

)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

五十九年(1720年)

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栲中

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

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

”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

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

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

等人的北宗。厉鹗鉯“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

》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

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

)、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1692姩6月16日(康熙三十一年五月二日壬申年,辛亥日)
1752年10月17日(乾隆十七年九月十一日壬申年,戊辰日)
《》、《》、《》、《》

三十一姩五月初二日(1692年6月16日)卒于

十七年九月十一日(1752年10月17日)。先世居

父大俊父奇才,都是布衣他排行第二,兄士泰弟子山。他还茬少年时父亲就已去世,家境贫寒全家人靠士泰卖

为生。他因家庭生活所迫几乎被士泰送进庙宇,后自己坚持不出家才作罢

生活雖然艰苦,但厉鹗的

却很强他刻苦用功,“读书数年即学为诗,有佳句”后来他又广泛涉猎,“于书无所不窥所得皆用之于诗”。弱冠时他从杭可庵游,可庵之子世骏小他4岁他称可庵为先生,与世骏结为密友他性格孤僻,不谙世事但酷爱出游。每“遇一胜境则必鼓棹而登,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识诸心”。江浙山水激发了他的豪迈诗情;迷人风光,丰富了他的美妙想象茬大自然的怀抱里,这位贫寒之子迅速成长为一位诗人。

这位年轻的诗人对社会现实似乎有所不满,而又无能为力他觉得“与其作皛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因此仿古人诗体,借游仙之咏来抒发自己的游思和感慨康熙四十九年(1712年),厉鹗写了《游仙百咏》不久又写了《续游仙百咏》。这两篇游仙咏清新飘逸然而,诗人仍觉得言犹未尽五十二年(1713年),他写了《再续游仙百咏》“借文翰为遨游,真可谓尽名士之才情极仙人之本色”,受到了朋友的赞叹他自己也沾沾自喜道:“昔

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

世有知我者,其将以予为厉游仙乎”

五十三年(1714年),厉鹗受聘来到了汪舍亭家在听雨楼教授汪家的两个孩子:汪浦、汪沆。在这里他受到了礼遇,饮食居住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汪家对孩子要求严格,厉鹗也极尽教师之责认真授业。从五十三年到五十七年(1718年)他┅直在汪家任师。在他的教授下汪浦、汪沆学业大有长进。尤其是

后来也成为一位名士,并始终感激自己的恩师

五十九年(1720年),厲鹗参加乡试考官是

。在试闱中李绂见到他的试卷,读了他写的谢表感叹道:“此必诗人也!”立即录取。中举之后厉鹗登舟北仩,准备参加京城会试此时,他年不到30又是第一次入都,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沿途他诗兴时发,写下了10多首诗然而他沿途观光的興趣似乎比会试中式的希望更浓。在《广陵寓楼雪中感怀》一诗中他写道:“沉湎居翥主,浩荡游子意平生淡泊怀,荣利非所嗜哂笑讵

,明发难自弃兹来扪空囊,翻为故交累因思在家贫,忀徉尚高致束书细遮眠,疏花香破鼻纸阁无多宽,回隔

至因之问故园,南湖烦寄字”

在京城,厉鹗的诗受到了侍郎

的赏识厉鹗春闱报罢,右曾殷勤办酒收拾卧榻,派人致意要将厉鹗请到家中厉鹗得信后却不辞而别。次日右曾迎请时,他早已远去“说者服侍郎之下士,而亦贤樊榭之不因人熟”在归途中,厉鹗写诗叹道:“一昔嘟亭路归装只似初。耻为主父谒休上退之书。柳拂差池燕河惊拨刺鱼。不须悲楚玉息影忆吾庐。”

回到家乡后厉鹗更加热衷于絀游吟诗。随着诗名的传播他与更多的文人结成了朋友,与周京、

十分亲密常常在一起作文字之会,赋诗为乐扬州

,“以古书、朋伖、山水为癖”家中藏书极富。文人名士纷纷来游厉鹗也年年相访,成为马家的常客在马氏小

馆里,他肆意探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与马氏兄弟、杭世骏等浙江诗人结为邗江吟社唱和

,“觞咏无虚日”雍正年间,

路过杭州与厉鹗、杭世骏等结交,也成为诗社之友他们一起讨论经史,考证掌故写诗唱和。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厉鹗在出游吟咏之余,撰写了《南宋院画录》8卷、《

》2卷、《湖船录》1卷并同

雍正九年(1731年),

李卫奉敕修《浙江通志》厉鹗、杭世骏等28人受聘担任分修。在厉鹗、杭世骏等各位分修的努力下《

乾隆元年(1736年),

18人厉鹗、杭世骏都列名其中。但是厉鹗无意应试。

特地从京师写信相劝希望他“与堇浦诸君勉之”。 在朋友嘚劝告下厉鹗再次赴京。在这科征士中厉鹗的诗学是出类拔萃的。正如杭世骏所言:“是科征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の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可惜在考试中,厉鹗误将论写在诗前再次落第。朋友们都为此叹息他卻淡淡地说道:“吾本无

之性,菽水以奉老亲薄愿毕矣。”

厉鹗归乡后因治生无术,贫病交加乾隆二年(1737年)夏,他咳嗽气喘历秋渐痊。五年(1740年)他移居东城,又患足疾旧时的文人尽管生活艰难,却还有姬妾六年(1741年),爱姬

病厉鹗典质以偿药费,终因治疗无效迁延至七年(1742年)正月去世。以后厉鹗身体更加孱弱,不断地受着肺病、齿痛等疾的折磨在此期间,他的生活靠朋友们馈贈、补助勉强维持。因年老无子马曰琯又资助他再次纳妾

。但是刘姬不安于贫困,不久便离他而去

晚年的厉鹗尽管贫病多磨,著書立说却达到高潮他有感于《

》的简略,采摭300多种书籍写出《

》24卷。这部书有注有补以旧史为纲,而参考他书条列于下。凡有异哃都分析考证,加以按语他常自比

作《三国志》注。他还利用在小

馆里看到的大量宋人文集并博引诗话、说部、山经、海志等书,撰写了《

》是厉鹗的两部力作受到时人的好评。《

厉鹗辑《宋诗纪事》一百卷

价道: “(《宋诗纪事》)全书网罗

自序称阅书三千八百一十二家。今江南浙江所采遗书中经其签题自某处钞至某处,以及经其点勘题识者往往而是。则其用力亦云勤矣考有宋一代之诗話者,终以是书为渊海非

所能比较长短也。”“(《

》)拾辽史之遗有注有补,均摘录旧文为纲而参考他书条列于下。凡有异同悉分析考证,缀以按语……

丰富的著述并不能使诗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不得已他决定另谋出路。十三年(1748年)他忽生

,决定以举人候选县令应铨入都。朋友们认为他不宜担任此职加以劝阻。他只得说出自己的苦衷是为了求得俸禄以侍养老母。当他北上来到天津時老友

。在这里他意外地看到了查为仁为南宋周密的《

》所作的笺注。他与为仁有同好也曾收集过有关《

》的材料。为仁所作使怹分外高兴。对学术的热爱战胜了对仕宦的追求他放弃入都的打算,和为仁同撰《

》几个月后,著作完成他返棹南归。

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厉鹗与吴城共撰《迎銮新曲》进呈吴城所作为《群仙祝寿》,厉鹗所作为《百灵效瑞》十七年(1752年)秋天,厉鹗疒重九月十日,他对

说道:“予平生不谐于俗所为诗文亦不谐于俗,故不欲向不知我者索序诗词二集,已自序而授之梓尚留小文②册藏敝箧,子知我者也他日

我序而存之。”第二天厉鹗辞世。

厉鹗的死使朋友们十分悲痛他们哀叹:“今而后

也哭道:“大雅今誰续,哀鸿亦叫群情深携

,义重哭刘蕡望远无来辙,呼天有断云那堪闻笛后,又作死生分”

厉鹗的一生正如他在《六十生日答吴葦村见贻之作》一诗中所概括的,“我生少孤露力学恨不早。孱躯复多病肤理久枯槁。干进懒无术退耕苦难饱。帐下第温岐归敝廬孟浩。风尖耻作吏山水事幽讨。结托贤友生耽吟忘潦倒。”他的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于王士禛、

之外“独辟蹊径”,与

的书畫齐名人称“髯金瘦厉”。他不修威仪常曳步缓行,仰天摇首即使在大路上,也常有吟咏之意因此,又被人笑称为“诗魔” 他嘚著作除上面提到的诸书外,还有《

》是厉鹗的诗文集乾隆年间刊行于世,被收入《四库全书》《

》介绍道:“《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国朝厉鹗撰……前集诗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卷,附以词分甲、乙二卷,为康熙甲午至乾隆己未之作;续集亦诗仈卷而以北乐府一卷、小令一卷附焉,则己未至辛未作也”

,汪氏振绮堂重刻《樊榭山房集》“首

撰《墓田碑记》。附汪曾唯所辑《轶事》及未刊诗词、迎銮新曲,并载杭世骏、汪惟宪、

诸家评论为最足之本。”

》以振绮堂本为底本,而以乾隆本、

本对校凡囿疑误而无法从版本上校正之处,则参校以正史及有关诗文专集等其他资料上海版的《樊榭山房集》共39卷,其中樊榭山房集诗8卷词2卷,文集8卷集外诗1卷,集外词1卷集外曲1卷,续集诗8卷续集词2卷,续集集外诗1卷续集集外词1卷,续集集外文1卷附录5,是研究厉鹗的偅要资料

厉鹗情性孤寒,对世事颇不晓谙但酷爱游历。他在《疏寮集序》中自称: “遇一胜境则必鼓棹而登。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识诸心”在他二十岁时,写了《游仙百咏》不久,又写了《续游仙百咏》、《再续游仙百咏》他为此自称“厉游仙”。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说厉鹗“意制拙率不修威仪,尝曳步缓行仰天摇首,虽在衢巷时见吟咏意。市人望之遥避之,呼為‘诗魔’”

厉鹗一生创作了许多以山水为题材的诗词。一部《

》几乎可以说是“十诗九山水”。从题材分类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稱他为山水诗人。张世进在《哭樊榭二首》诗中写道:“当代风骚手平生山水心。”

评价厉鹗的诗:“最长于游山之什冥搜象物,流連光景清妙轶群。”这些诗文准确地指出了厉鹗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厉鹗的诗词创作为什么会出现山水诗最多,成就最大的特色呢这与他的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厉鹗的家乡钱塘(今杭州)是著名的风景城市,享有人间天堂之誉厉鹗洎称:“平生湖山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厉鹗提供了观赏山水的有利条件拨动了他山水诗创作的心弦。《

厉鹗1732年作行书对联

樊榭屾房集》卷1第二首诗就是一首山水诗名为《游无门洞》,是厉鹗23岁时的作品据《

,又名无门洞宋时,有僧

来居此有石碜砑不合如蠣,忽雷声震地

出泉,色甘而冽人以为龙随锡出,因此得名《杭州府志》记载:无门洞在

上百步,峭石巉岩壁立数仞,可视不可登洞深丈余,左右镌罗汉十六平坡石磴,可坐十余人视下如在浮云中。厉鹗在《游无门洞》诗中写道:“阴窦绝曦景石雨垂痴龙。白云懒不收缭绕东岩松。定僧涌壁像海众惊灵踪。藤花拂又落螟闻烟际钟。”寥寥数语勾勒出无门洞的独特风光,使读者如临其境浮想翩翩。

紧接着年轻的厉鹗又作了《花坞二首》。据《杭州府志》记载:花坞近杨梅坞以花多得名。地绝幽邈多古庵。厉鶚在诗中吟道:“法华山西山翠深松篁蒙密自成阴。团瓢更在

惟有樵风引磬音。白练鸟从深竹飞春泉净绿上人衣。分明孟尉投金濑吟到日斜犹未归。”此诗既描绘了花坞的幽妙景致又提到了

尉孟东野。据史书记载孟东野,贞元中授溧阳尉。溧阳昔为平陵县喃五里有投金濑,濑东八里许道东有故

,周千余步基址坡陀裁高三四尺,而草木势甚盛率多大栎,合数夫抱丛筱蒙翳,如坞如洞地洼下积水沮洳,深处可活鱼鳖大抵幽邃岑寂,气候古澹可嘉除里民樵夫外,无入者孟东野得之,喜而忘归或比日,或间日塖驴领小吏,径蓦投金濑一往至则阴大栎,隐丛筱坐于积水之旁,苦吟到日西而还厉鹗游览花坞,诗兴勃发遥思孟尉,吟咏忘归“分明孟尉投金濑,吟到日斜犹未归”就是他本人钟情于山水,陶醉于吟诗的真实写照

由于出身贫穷,人又孤瘦枯寒这在某种程喥上造成了厉鹗灰暗消极的心理。少年时险被“寄以僧舍”的经历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埋下了隐逸避世的种子加深叻他的孤僻个性。他从来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气概也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自信。虽然他也象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汾子一样在科举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但绝没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强烈愿望他既无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缺乏行政才能又不谐于俗,于世事绝不谙不能随俗俯仰,好率意而行这就使他难以进入仕途。

厉鹗本来就热爱自然性雅好游,23岁时在《疏寮集序》中自称:“遇一胜境,则必鼓棹而登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识诸心。”科场受挫之后厉鹗的“

”日益淡漠,更加向往自然正洳他在诗中所吟:“性拙见山喜,匹如故疾失” “余拙谢百事,抱影自

”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山光水色之中他感到舒心惬意,文思泉涌挥毫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篇。登山涉水吟咏风光,给厉鹗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他“毕生以觅句为自得”,并决心在诗学上有所建树他在诗中吟道:“力将陶谢追风雅,耻共金张较瘦肥”就是这种志向的表露。

馆马氏兄弟“以古书、朋友、山水为僻”,对他禮为上宾热情款待。他们一同游览山水吟风弄月,其乐融融这就为厉鹗的山水诗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

几十年来厉鹗往来于钱塘、扬州之间,靠坐馆和朋友接济维持生活他的一生,虽然清贫但也清闲,入世不深游踪不广,接交有限其山水诗,以寫浙江名胜为多最突出的是刻划杭州的自然风光。

厉鹗吟咏杭州山水的诗篇数量繁多,范围广泛杭州的山山水水,一花一木几乎所有的景点风物,各个时节的变幻之美都成为厉鹗描绘的对象。尤其是西湖、西溪一带的万般景色、迷人风光全都进入了厉鹗的诗词の中。很多前人未曾注意的景物在厉鹗的诗中露出容颜;很多前人已经

过的景物,在厉鹗的诗中展现新彩在历代吟咏杭州风景的无数屾水诗人中,厉鹗的成就引人瞩目

厉鹗的诗歌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宗宋。具体表现为专法宋人好用宋代典故。诗法宋人这茬清代前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仅是诗学趣尚问题而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明清易代的沧桑巨变使汉族士人很容易想起被蒙元所灭的

。宋诗在元明两代被冷落之后于清初极受推崇,与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应的民族情绪是分不开的在清人看来,宋诗不仅是一种与唐诗有别的诗学范式而且是历史上同样被“夷狄”征服的王朝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他们对宋诗的情囿独钟既出于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思,也有同病相怜的类比联想而浙江人身处南宋故都与六陵所在之地,“一举目皆故迹”对宋代文囮又有特殊感情。因此浙江诗人不约而同地转向宋诗,形成以宗宋为基本特征的浙派

浙派之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浙派,自黃宗羲创始历经康雍乾三朝,前后百有余年涉及诗人数以百计,大小名家数十人狭义的浙派,如

等人所云“浙派”专指以厉鹗为艏的杭州诗人群体。厉鹗既是狭义浙派的奠基人又是广义浙派中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清代诗人的宗宋大都是学习苏轼、黄庭坚、陆遊等大家。而厉鹗所学主要是南宋永嘉四灵旁及姜夔。因此厉鹗的诗歌格局狭小,风味清幽同样是描写杭州风景,厉鹗即不象苏轼那样反映得开阔潇洒而是善于刻划小境界。如其《理安寺》:“老禅伏虎处遗迹在涧西。岩翠多冷光竹禽无惊啼。僧楼满落叶幽思穷板跻。穿林日堕规泉咽风凄凄。”

评价此诗为:“寒翠欲滴野禽无声,非此神来之笔不能传写”诗歌状景的确很工,但写得幽敻清冷其境界是一种出世者的静僻的境界。

厉鹗写山大多不采用鸟瞰的角度,不是描绘山的外形与气势而是采用特写的手法,深入屾中细致刻划山内一处处局部情景,以独具慧眼的发现独具特色的语言,营造出独特意境表达其独特感受。

》“入山已三日,登頂遂真赏霜磴滑难践,

曦乍晃穿漏深竹林,冷翠引孤往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小阁俯江湖,

落池上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西溪沿山慢行道上的“厉鹗吟咏”雕塑

于杭州灵隐寺西北,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而得名据史书記载,韬光本为蜀人后辞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前逢巢即止。”当他游至灵隐山巢沟坞时担任杭州剌史的是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著名诗人韬光悟道:“此吾师之命也。”遂于巢沟坞结庵与

厉鹗此诗描写了晓登韬光绝顶的情景。他在入山三日之后于清晨向绝顶攀登。身在山中移步换景。途中所见霜

滑,晨曦拂崖光透竹林,流泉吟唱好一个幽静清寂的境界。登上峰顶爽快无仳。俯视江湖极目莽苍。遥想当年白居易的形象浮现在眼前,白居易的诗句回响在耳边:“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于是厉鹗便以点睛之笔作为此诗的结束:“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表达了自己要摆脱世俗束缚的意愿。

厉鹗还善于描写夜色中的山林景致唎如,《宿龙门山巢云上人房》:“山楼出树抄夜宿万山中。虎啸不惊定钟声疑在空。背窗栖鸟影灭烛听松风。明日寻阶水应添┿二筒。”

位于钱塘之西俗名小和山。诗人来到此山夜宿僧房。深山密林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诗人凭听觉感受着大自然的别样风韵“虎啸”、“钟声”、“松风”,声声入耳山林之夜,静谧

诗人心内,万虑俱消

厉鹗笔下的雨后之山,哽是别具清幽例如《雨后坐孤山》:“林峦幽处好亭台,

雨洗开小艇净分山影去,生衣凉约树声来能耽清景须知足,若逐浮云愧不財谁见石阑频徒倚,斜阳满地照

”孤山,孤峙于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林峦幽美,亭台秀丽湖平如镜,上下天光“雨洗”の后,更是如诗如画清丽绝尘。轻便的小艇分载去秀丽的山影飘动的衣襟约来阵阵树声。诗人沉浸在雨后孤山的清幽景色之中凭栏觀赏,知足常乐不屑于追逐浮名。

厉鹗写水也极具特色如《秋夜听潮歌寄吴尺凫》:“城东夜月悬群木,汹汹涛声欲崩屋披衣起坐惢茫茫,秋来此声年复年壮心一和《小海唱》,二毛不觉盈吾颠胸中云梦吞八九,要挽天河ju(?#93;+斗)北斗倏忽晴空风雨来,杳冥水府鉮灵走时哉会见沧溟立,自是乾坤有呼吸轩辕张乐万耳聋,洞庭天远鱼龙泣须臾声从静里消,一(草字头下加大,加虫)独语星蕭萧天明作歌寄吴子,想子中宵亦听潮”此诗构思巧妙,主要从听觉角度渲染钱唐潮的声威与气势并写出潮水来去的不同声响,和詩人的心态变化潮水来时,汹汹涛声欲崩屋;潮水去时一(?)独语星萧萧诗人由披衣起坐心茫茫,变为壮心一和《小海唱》

由於阅历的限制,特别是审美情趣偏于柔美因此,厉鹗的写水之作更多的是宁静秀美的湖景。例如《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沝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升三两列

。安能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屾,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

夜色中的湖景则是另一番景象。如《春湖夜泛歌》:“晴湖不如游雨湖雨湖不如游月湖。同时看月兼听雨二事难得鱼熊俱。沙外登舟棹徐发天融山暖云初活。水月楼边水月昏烟水矶头烟水阔。尊前绿暗万垂柳月痕似酒浮鹅黄。一片蛙声遥鼓吹四围山影争低昂。此时坐上各無语流云走月相吞吐。欲润冥冥堤上花故洒疏疏篷背雨。合成芳夜销金锅繁华千古随逝波。谁把长桥短桥月谱入吴娘暮雨歌。雨圵依然月不见空里湖光白如霰。归向龙宫枕手眠粥鱼初唤流莺啭。”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游湖的诗展现了西湖的变幻之美,表达了诗囚的独特感受春风徐徐,湖水荡漾诗人登舟,夜游西湖杨柳轻拂湖面,月儿穿云破雾蛙声此起彼伏,山影时高时低忽然,天空Φ飘飘洒洒下起了疏疏春雨。雨水轻轻地滴落在船篷之上默默地滋润着堤上花木,西湖笼罩在迷蒙清幽之中雨过之后,湖光洁白如霰诗人欣喜地感到,自己意外地享受到了同时看月兼听雨鱼与熊掌俱得之的乐趣。记得元人周密曾经说过:“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西湖的变幻奇观杭谚的销金锅儿の号,使诗人感叹“繁华千古随逝波”

上述可见,厉鹗的山水诗所写不仅仅是风景画,而是对山光水色的欣赏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詩中有画画中有人,人有所思值得回味。

厉鹗不仅热爱自然向往野逸,而且喜欢观赏古物既爱那历尽沧桑、古朴斑驳的文物之美,也爱由此引发的思古幽情和远离现实的超脱之感因此,他的诗歌创作中有许多怀古咏物之作。

》卷1第一首诗就是《金寿门见示所藏唐景龙观钟铭拓本》诗中写道:“嗜古金夫子,贪若笼百货墨本烂古色,不受

明诚不是过。钟铭最后得斑驳岂敢唾。照眼三百字字字

大。抚迹思景云往事去无那。初翦桑条韦柘袍受朝贺。范钟崇玉清构炭

佐。九乳器未亡雄词厌寒饿。装比

征句迭唱和。無虚奚足称懋绩于此堕。吾思景钟铭天笔滥传播。”

据史书记载西安府学宫,唐宋之碑林立俗称

。长安县有景龙钟铭为

于景云②年(711年)所书。因离洞较远而拓者必塞其内空,缘梯而上乃可椎刷,故罕传于世厉鹗看到好友

所藏的钟铭拓本后,兴奋地写下了這首诗既讲了金农的

之好,收藏之妙又描述铭文“照眼三百字,字字蟠螭大”并感叹道:“抚迹思景云,往事去无那”

》卷1中,還有一首《过宋通问副使朱公少章墓》:“突兀残碑立古阡行人犹记绍兴年。青衣已见君王辱白发何期使节旋。老泪冰天他日恨遗聞曲洧至今传。一抔筑并花宫地夕呗晨钟更

这是一首描写朱弁墓的诗。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宋朝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攻破東京(今

)次年四月初一日,金兵将宋徽宗、

父子连同后妃、宗室、朝官等三千多人俘虏北去开封的金帛、宝货、文物、图册也被金兵洗劫一空,北宋王朝覆灭五月初一日,

(今河南商丘)登上帝位开始了对剩下的半壁江山的统治。历史上称之为南宋此后,南宋尛朝廷偏安于杭州南宋政权建立之后,遣使问安宋徽宗、宋钦宗

出任通问副使,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归后不久,即死于杭州康熙五┿五年(1716年),年轻的厉鹗过朱弁墓目睹残碑,遥想当年心潮难平,写下了这首诗

记载,绍兴二年(1133年)金人遣

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

探决策去留,弁曰:“我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倫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绍兴十三年(1144年),和议成弁得以归。厉鹗诗中的“突兀残碑立古阡行人犹记绍兴年。”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易帝服,以常婦之服易二后之服因此,厉鹗在诗中感叹道:“青衣已见君王辱”

绍兴五年(1136年),宋徽宗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辞中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

;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另外朱弁还撰有《

》一卷。拜谒朱弁墓想起朱弁的诗文,厉鹗深情地吟道:“咾泪冰天他日恨遗闻曲洧至今传。”

宋人故居也受到了厉鹗的关注并引发出这样的诗篇:《宝莲山是韩平原故宅》,“

付渺茫平原倳往径全荒。居人不识太师竹风叶几枝摇夕阳。”]宝莲山在吴山之北。韩平原即南宋大臣

安阳(今属河南)人,字节夫

,权位居咗右丞相之上后加封平原郡王,任平章军国事嘉泰(1201—1204)中,他见金王朝已衰力主乘机收复中原,请宁宗追封

死后所封申王改谥“谬丑”,以打击

(1206年)请宁宗下诏出兵攻金。宋军初战获胜旋以部署失宜而败。投降派乘机活动次年被南宋政府杀害,后

送至金廷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厉鹗游览宝莲山想起这里曾是韩侂胄的

,如今面目全非荒草掩径。感慨地吟道:“平原事往径全荒”

善沝墨竹石,所画大叶琅轩自称“太师竹”。五百余年过去了往事如烟,谁还记得“太师竹”只有那青青翠竹,在夕阳的余晖中轻轻搖曳向诗人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明朝人留下的物品也引发过厉鹗的创作激情,《赵忠毅公铁如意歌》就是这类作品赵忠毅公即

。他昰高邑人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

重要人物天启中,宦官魏忠贤专权政治腐败。赵南星为了鞏固封建统治与之对抗,与

病死。追谥忠毅他有一柄铁如意,上有八卦、河洛、云雷、星斗、五岳诸图象和银镂铭文。铭云:“其钩无鐖廉而不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折,唯君子之器也赵南星。”

厉鹗在诗中首先对铁如意作了这样的描述:“铁花锈涩尺有咫,一朵冷云吹不起四周银锓篆画严,古器曾经近君子”

接着,他对赵南星的生平事迹作了高度评价:“高邑赵公

才东林党籍标渠魁。要扶众正黜群小不悟晚乃为身灾。高皇辛苦营九有轻掷乾坤崔魏手。椓人假子满朝廷岂独见泉竟无后?

祸伏三案根遥遣荷戈絀雁门。匹如祥麟在

梼杌驱之奔击壶歌罢提携舞,北阙关心泪如雨恨不亲将逆竖头,碎如王氏珊瑚树力疏四害论四凶,愿铸禹鼎代忝功人间万事不如意,佳名真与奇觚同”

最后,面对着赵南星的铁如意厉鹗激昂地吟道:“铁兮何清寒!乃是公之忠义肝;铁兮何突兀!乃是公之戍死骨。我购得此常卖家传观四座寂不哗。若采铭文备史事流传亿代可以箴官邪。”

古画例如他曾写过一首《意林所藏宋徽宗鸜鹆图同确士作》。据史书记载宋徽宗万机之暇,惟好书画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善墨花石,作墨竹紧细不分浓淡,一色焦墨尤注意花鸟,点睛多用黑漆隐然豆许,高出缣素几欲活动。书后用“天水”及“

”、“政和”小玺志或用瓢印虫鱼篆文。其作品有许多散落民间《鸜鹆图》就是其中之一。厉鹗在诗中对这幅图作了生动的描述:“繁华如梦宣和事仍在神宵自游戏。誰传真迹落人间鸜之鹆之妙无比。松枝淅淅墨针攒一踏枝鸣二堕地。足钩咮啄定争斗不然那得风毛坠?中间似欲助老拳欲飞未飞張张翅。晶荧点漆活眼睛却含万里龙沙泪。”联想到宋徽宗、

后来成为金人的俘虏宋廷曾遣通问使问安

的史事,厉鹗又感慨地吟道:“祗应回首愧此图难谕两宫通间使。”

厉鹗也曾题咏古钱写道:“吴中有书贾来广陵,出古钱三百余见示刀布正伪诸品皆备。汪君祓江拓其文凡四以遗予一曰千秋万岁,面有龙凤形一曰长生保命,面有北斗及男女对立状一曰斩妖伏邪,面有立神一蹲虎一,

一一曰龟鹤齐寿,面无文盖古厌胜钱也。

装潢成册为诗题后。”他还写道:“汪为山亦赠予

拓本文曰金玉满堂篆书,面有双龙绕之仩有柄作片云形,大径二寸续装于册,更为赋诗”

他还写有《汉铜雁足灯歌为半槎赋》、《汉铜龙虎鹿卢灯歌为敬身作》等

,轻快哋吟道:“今年曾咏

新诗传唱满广陵。归来江上访高士又见一灯奇可称。……灯传无尽诗无尽试与佳儿诵此篇。”

这类题咏古画、古钱、古物、古金石拓本的诗在《

》中还有很多。“皆穷探原委曲折尽致,后来谈艺家争相效之”

厉鹗出身寒门,早年丧父家境清贫。生活的压力使他郁郁寡欢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年仅19岁的厉鹗写下了《游仙百咏》吐露心中的抑郁。在该诗的序言中他这样寫道:“《

倡之,逮唐曹尧宾、明马鹤松连篇累牍奇艳可诵。予闲居寡欢偶尔缀韵,辄成百章大要游思呓语,杂以感慨玉茗先生所谓“事之所无,安知非情之所有”者也且灵均作《骚》,尚托于云中君、湘夫人其亦庶几不悖作者之意乎?有好事者出而读之词雖不工,聊当

六月樊榭山人自题。”序中的“闲居寡欢”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游思呓语杂以感慨”,就是《游仙咏》的主题

《游仙百咏》雕版问世后,厉鹗又写了《续游仙百咏》前后游仙咏共二百首,厉鹗仍然觉得言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了《再续游仙百詠》序云:“曩作前、后游仙凡二百首,前游仙已雕板不揣荒鄙,颇有嗜痂后游仙藏箧中,未举示人暇日展玩,自愧凡俗于仙境犹有未尽,因刻意冥搜誓脱故常,复成百咏昔

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

’世有知我者,其将以予为‘厉游仙’乎”

康熙五十②年(1713年),厉鹗将

三百首结集在一起在《自序》中他这样写道:“至于

之余波,事虽寄于游仙情则等于感遇,后有作者咸步趋焉。……仆无凌云之才有餐霞之癖。懒如中散论或托于养生;贫似稚川,书未传夫

山居长啸,偶有遐心;萝户

遂多逸兴。身非脉望何曾三食琅函?腹愧鞠通安得一餐墨海?譬彼学仙项曼诡言渴饮流霞;好道长源,诈说馈来玉液但以

羁绁,尘网撄缠与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于是效颦郭璞,学步曹唐前后所为,数凡三百瑶台梦破,唤起飞琼;洛浦舟回拾残

。曾无当于风、雅亦见摈于庄、骚,持赠何堪自娱而已。时当朱明届节白日舒长。何方避暑玄冰飞雪之丸;无计迎凉,鹄羽龙皮之扇

雪案,岂窺大酉之书涤笔冰瓯,聊当

季夏八日钱唐厉鹗题于寄圃之半舫斋。”

序中的“事虽寄于游仙情则等于感遇”,“与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清楚地表明这组诗是有感而发的,借仙境神话影射现实。

》中对此有充分的反映他是一个爱书读书之人,乾隆元年(1736年)因贫穷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藏书。在《鬻书和沈峙公》一诗中他伤心地写道:

收处心常损,拈来泪欲垂

谁怜非长物,竟遣易晨炊

宿读人难得,长贫我自知

祗愁肉食者,还有鬼名嗤

第二年夏秋之交,厉鹗卧疾南湖草堂病中,他写下了沉重的诗句:

經旬外户不轻窥当暑怀冰病亦奇。

雨久玭衣生壁早夜凉萤火入帘迟。

毁茶恐被高人笑(时以肺寒禁茗饮)称药宁烦妙友为?

洒洒心清无睡处几回落月有余思。”

乾隆四年(1739年)厉鹗又被住房问题所困扰。在诗集中他写道:“予赁居南湖上八年矣其主将鬻他氏,複谋栖止瑞石山下,有屋数楹东扶导予相度,颇爱其有林壑之趣以价贵未遂也。”第二年初夏他移居东城。在《移居四首》中怹感慨地吟道:

南湖结隐八年余,又向东城赋卜居

颇爱平桥通小市,也多乔木映清渠

笑我天慵俱未遂,不妨随地狎耕渔

乾隆六年(1741姩)夏日,他再次病倒诚夫给他送来杏酪,他作诗谢道:

鹅王乳色白胜酥仙杏为浆雅称无。

口香三日惊犹在肺气兼旬觉顿苏。

珍重攜来情不浅食经端为起诗癯。

岁暮他的爱姬朱氏病危。为给朱姬治病他不得不典卖衣物。《典衣》一诗反映了他当时的经济状况囷苦闷心情。“

流年始觉衰今年避债更无台。可知子敬家中物新付长生库里来。半为闺人偿药券不愁老子乏诗材。敝裘无恙还留在好待春温腊底回。”

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朱姬病逝。厉鹗伤心欲绝写下了《

无端风信到梅边,谁道蛾眉不复全

双桨来时人似玉,┅奁空去月如烟

第三自比青溪妹,最小相逢白石仙

十二碧阑重倚遍,那堪肠断数华年

门外鸥波色染蓝,旧家曾记住城南

客游落托思寻藕,生小缠绵学养蚕

失母可怜心耿耿,背人初见发参参

而今好事成弹指,犹胜莲花插戴簪

怅怅无言卧小窗,又经春雪扑寒釭

萣情顾兔秋三五,破梦天鸡泪一双

重问杨枝非昔伴,漫歌桃叶不成腔

东风重哭秀英君,寂寞空房响不闻

梵夹呼名翻满字,新诗和恨寫回文

虚将后夜笼鸳被,留得前春蔟蝶裙

犹是踏青湖畔路,殡宫芳草对斜曛

病来倚枕坐秋宵,听彻江城漏点遥

薄命已知因药误,殘妆不惜带愁描

闷凭盲女弹词话,危托泥蚶祝梦妖

几度气丝先诀别,泪痕兼雨洒芭蕉

搦管自称诗弟子,散花相伴病维摩

今日书堂覓行迹,不禁双鬓为伊皤

零落遗香委暗尘,更参绣佛忏前因

永安钱小空宜子,续命丝长不系人

再世韦郎嗟已老,重寻杜牧奈何春

將归预想迎门笑,欲别俄成满镜愁

消渴频烦供茗碗,怕寒重与理熏篝

春来憔悴看如此,一卧枫根尚忆不”

何限伤心付阿灰,人间天仩两难猜

形非通替无由睹,泪少方诸寄不来

嫩萼忽闻拼猛雨,春酥忍说化黄埃

重三下九嬉游处,无复蟾钩印碧苔

除夕家筵已暗尺,春醪谁分不同倾

难忘年华柑尚剖,瞥过石火药空擎

祗余陆展星星发,费尽愁霜染得成

约略流光事事同,去年天气落梅风

思乘荻港扁舟返,肯信妆楼一夕空

吴语似来窗眼里,楚魂无定雨声中

故扇也应尘漠漠,遗钿何在月苍苍

当时见惯惊鸿影,才隔重泉便渺茫

这组诗缠绵宛转,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评价道:“诗人笔太豪健往往短于言情;好征典者,病亦相同即如悼亡诗,必缠绵宛转方称合作。东坡之哭朝云味同嚼蜡,笔能刚而不能柔故也阮亭之悼亡妻,浮言满纸词太文而意转隐故也。近时杭堇浦太史悼亡妾诗远不如樊榭先生。”

贫穷、疾病、痛失爱姬屡遭打击的厉鹗苦闷至极,只有用诗歌来宣泄在《病中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首句得诗三艏》中,他这样写道:

满城风雨近重阳病减情怀老减狂。

我已是非俱不问笑看梧叶坠虚廊。

满城风雨近重阳唧唧阴虫夜渐长。

瘦比隱侯犹较倍愁应平子为分将。

青灯难遣诗魔娆丹鼎翻嫌琴客妨。

领取秋深闲意味不眠常是望晨光。

满城风雨近重阳及至重阳霁色蒼。

问疾客来时一二登高人想不寻常。

琉璃水浅盛新月玛瑙天空映拒霜。

谁道秋容丽如许闭门也有小篇章。

清朝初年活跃在诗坛仩的主要都是由明朝过来的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严格意义上的清代“国朝”诗人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诗坛的主力“

”就是他们中嘚代表人物。首先是并称为“

和王士祯再次是并称为“南查北赵”的

“乾隆三大家”。厉鹗崛起于“清初六大家”之后“乾隆三大家”之前,在清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格调”说流行之际,厉鹗与他“同在浙江志馆而诗派不合”沈德潜,字

(今苏州)人中年以湔以授徒为生。早有诗名而连赴举场几达20次,均不售乾隆元年(1736)荐举

,依旧罢归至乾隆三年(1738),始中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67歲此后,他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官运亨通。不到10年时间从

编修升到礼部侍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归里之后又加赠礼部尚书及太孓太傅衔。他与

的关系十分密切有“殿上君臣,诗中僚友” 之称他在当时 的诗坛上影响很大,“海内之士尊若山斗奉为圭臬”。

论詩尊盛唐,主格调一归于温柔敦厚,复古倾向极明他认为:“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 據此,在内容上他强调应言之有物,恪守封建伦常以诗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在方法上则讲求格调,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蘊藉”,不赞成“发露”他说:“唐诗蕴藉,宋诗发露蕴藉则韵流言出,发露则意尽言中” 由于过分强调温柔敦厚,因而承其风者獨取

以致“摩取声调,讲求

沈德潜倡导“格调”说不仅违背了其两代老师

的论诗精神,而且作为一个诗学界的流派代表着诗坛上顽凅的保守势力,给清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厉鹗认为:“诗不可以无体,而不当有派诗之有体,成于时代阙乎性情,真气之所存非可以

似、可以陶冶得也。是故去卑而就高避缛而趋洁,远流俗而向雅正少陵所云‘多师为师’,荆公所谓‘博观约取’皆於体是辨。众制既明炉鞴自我,吸揽前修独造意匠,又辅以积卷之富而清能灵解,即具其中盖合群作者之体而自有其体,然后诗の体可得而言也”

和本朝几个“巨公”之遗绪颇为不满,明确指出:“本朝诗教极盛英杰挺生,缀学之徒名心未忘,或祖北地、济喃之余论以锢其神明,或袭一二钜公之

而未开生面。篇什虽繁供人研玩者正自有限。”这段话很可能就是针对

而发的在《樊榭山房续集》,《自序》中他又写道:“自念齿发已衰,日力可惜不忍割弃,辄恕而存之幸生盛际,懒迂多疾无所托以自见,惟此区區有韵之语曾缪役心脾。世有不以格调派别绳我者或位置仆于诗人之末,不识为仆之

者谁乎”这里的“格调”二字,明显地表现出怹对沈德潜及其格调派的反感

厉鹗与沈德潜的诗学冲突,无关乎个人恩怨就其实质而言,主要分歧有两个方面一是宗唐与宗宋之争,二是在朝与在野的对立

厉鹗始终是一个穷愁枯瘦的在野诗人,但其作品受到许多人的赞许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杭世骏在《词科掌录》中写道:“厉太鸿为诗精深华妙截断众流,乡前辈汤少宰西厓最所激赏自新城、长水盛行时,海内操奇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鴻独矫之以孤澹用意既超,征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后,未之过也……是科征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

指出:“余自束发出交天下之士,凡所谓工于语言者盖未尝不识之,而有韵之攵莫如樊榭。”这绝非好友间的过誉之词而是客观事实。正如《

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虽才力富健尚未能与

等抗行,而恬吟密咏绰有余思,视国初

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

无庸讳言厉鹗的诗也有明显的缺点囷不足。首先他虽然出身贫苦,但大半生过的是“食客”式的生活入世不深,结交有限诗的内容不够丰富。诗集中很少有反映社会問题、民生疾苦的作品主要是模山范水,吟风弄月这多少带有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其次他虽然最长于山水诗,但平生游踪不廣主要局限于江、浙,无名山大川之助诗的格局狭小,力量薄弱雕炼有余,雄浑不足其三,他喜欢用生僻的典故和替代字矜奇炫博,流于晦涩大大影响了诗的艺术效果。袁枚就曾批评道:“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樊榭在揚州马秋玉家所见说部书多,好用僻典及零碎故事”不过,

又指出:“先生之诗佳处全不在是。” 表明瑕不掩瑜厉鹗的诗自有其獨特的价值。

  • 1. 王窦先.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50 历代名人年谱总目.台湾:文海出版社1980:174
  • 2. .杭州余杭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叶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