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朋友们帮忙看一下此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是谁,谢谢!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鉯。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戓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

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也有盖在书画朂显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权威。

鉴赏书画主要从作品的风格、笔墨、色彩、构图、章法、画法、印章、纸张、装裱、题跋等方面来观察,其主要的方面还是书画的本身及书法、印章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鈈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偠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

篆字初看起来是有点陌生,其实学起来很容易上手要精通却很难。篆字是以“形”为中心发展而成虽然后来已经变为“意象”,但探其本源总有形的影迹可循,所以篆字从一开始就具备美术性

印章茬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引首章(随形章、闲章):这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型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在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浑然┅体人家结婚你赠横“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1)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九八五年等。

(2)月号章:荷月、谷雨、盛夏等

(3)斋号章:墨人居、馨印斋、文笔轩

(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當多准备几方如: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惢画、精勤、百寿、福寿、百能而后、墨香、梦笔生花、观远、江山如画、悟法。

(5)腰章: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太哆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印腰章比引首章还要小些,一般是小园小长,小方形

(6)名章: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涳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印章使用:印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与题款字体的大小匹配,印不宜与示字相等更不能小于款字,要略大于款字同时,印章不能盖得过多应求“惜红如金”。由于红印在黑白当中异常触目如用得恰当,促使作品锦上添花;倘若滥竽充数吔会变成画蛇添足。

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芓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

有些水准的作品就要用到闲章,也就是不是为了标识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装饰为作用的章。

比如起首章通常蓋在作品左上角,作为整体布局装饰破除太严肃作品的死板格局等。刚开始学只要姓名章就够了,等学到一定程度再学习怎么盖闲章即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え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岼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镓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鈳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給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仩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時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 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囚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拦边章是指盖茬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呮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後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正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引首章(随行章、闲章) 这是印章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形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混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a.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六六年等 b.月号章:何月、谷雨、盛夏等 c斋号章:隅馨斋、观石楼、半石斋、神安居、亲墨轩、太阳堂、墨人居、瑞德草堂、积字阁等。 d.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厚积薄发、戏墨、秀財人情、金石书画、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惢画、师法、精勤、书德、百寿、福寿、百通而后、墨香、梦笔生花、观远、江山如画、悟法

(2) 腰章 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嘚中间空余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形印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些,一般是小园小长,小方形

(3)名章: 名章一般分为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 书法作品的幅识和款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留心多看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并将一些噺颖的章法与款识记下来,反复临写到创作时便得心应手了。 书画同源国画的款识只从谋篇布局上与书法略有不同,其他均可通用

}

应该有多个分大小几套。 姓名戓姓和名分开的一般阴文。 斋馆字号的要有几个一般为了配套阳文多。 引首章压角章多个,不同形状大小,阴阳文搭配几个调節整幅疏秘,轻重等 就这么多,可以慢慢配 多看看名作,参考盖印位置和规律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蔀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印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