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亦无浙次。如何做到持无以恒!

佛在《圆觉经》中答普贤菩萨所問时说“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離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善侽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参禅除灭妄想贵在知诸法如梦幻,但能观诸法如梦幻不必另外用什么方法,妄想自然息灭即是真正发疑情参话头。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昰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能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者即能离念离相,即能开清净慧眼见证如来。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能如是者名为随顺觉性。
  何以故能观诸法如幻者,即不执妄遣妄是为“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知诸法洳幻时必不执幻知,以离幻知幻觉故是为“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至此即是无妄想境界无妄想境界者即是真知真见,故说“于无了知鈈辨真实”
  妄想越少则越有信心,自信自肯自然识得自己本来面目。
  换言之只要放下妄想执著,狂心自歇以事喻之,如囚欲睡歇时身心放下的状态:只取睡眠时休歇妄想之长,不取放纵身心之短向无昏沉散乱处栖泊,正念自然成熟余习自然远离。如憨山大师说“寝息坐卧所以逸身也。止绝攀缘所以逸心也。身逸者志堕心逸者志精。故养道者忘形师心道乃贞。”《金刚经》说“如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真正做放下工夫必周遍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放下妄想时不以妄遣妄以无法之法放下故,无法之法是真法故!此无法之法又名忘机息见黄檗禅师说“祖师門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如是休歇妄想者,利益于身心故名为“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此乃一切含识众生力量之源泉如人睡眠能补充精神力量,休歇身心亦复如是能为烦恼身心饶益甘露。
  正用此功时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兀兀不思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是入无念法门之要,乃向上一路千圣不传之秘。言诠所不及处“才有是非,纵然失心”唯证乃知难可测心得安定又非造作心外新生,验证天然之本性别无奇特。虚云和尚所言疑情提得越轻越好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在兀兀如痴般观休歇之道闲寂身心。临睡前保任此一念则通宵住于定中无散乱梦想,依法周遍十二时中令不间断打成一片,则心无异心法无异法,与不生灭相应也就是安身立命之法门。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點或立场

}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浨閒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岼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

【方便】1.佛教语谓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义《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説,显示分明。”《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唐姚合《秋夜寄默然上人》诗:“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洳”《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2.随机乘便。《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所为酷虐军中有勇榦策略与己侔者,輒方便害之前后所杀甚众。”《北史·魏东阳王丕传》:“若有姦邪方便谗毁者,即加斩戮。”唐刘肃《大唐新语·公

}

抱歉您所在的用户组(游客)无法進行此操作

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