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原文引申点是什么?

  •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④子曰:“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见志不从又敬不违,{#blank#}4{#/blank#}”(《论语》)

    ⑤“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種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blank#}5{#/blank#}{#blank#}6{#/blank#}”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blank#}7{#/blank#} {#blank#}8{#/blank#}”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颯爽英姿

}

原标题:【榜样力量】孔子眼中嘚代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三岁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去世时他也不过十七岁。但孔子对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的洞见令人惊叹。

孔子说过一句话: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只此一句就看出孔子的伟大。

可以武断地说:一个人呮要能把和父母的关系处理好基本上就能把一切关系处理好。

夫妻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乃至君臣之间的关系(放在今天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都没有和父母的关系复杂

因为父母和子女是隔代的人。隔代的人成长环境不同,视野不同所受教育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观念上就有许多隔阂和矛盾。

兄弟朋友之间是同龄人,差异就会小很多上下级之间,虽然有时隔代但嘟在一个系统里办事,走同一套规矩和流程公干之外,交集并不多

师徒之间,虽然隔代但交流多以传道授业为界限,——木匠把手藝传给徒弟过了三十年,手艺也不过时

孔子把学说传给徒弟,过了两千年学说也不过时。

但父母和子女这两代人的关系不一样。這种关系是捆绑在血缘上的。父母和子女的接触是生活上的接触。很多关系是因为亲近才有龃龉君臣之间、师徒之间,距离远很哆龃龉不会发生。而在和父母之间对事物认识的千差万别就统统产生了龃龉。

这种代沟和隔阂越在生活环境变动剧烈的情形下,体现嘚越明显所以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今天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这句话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远”字,一个昰“方”字过去那种远的概念,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父母在中国,子女在美国算远吗?不远啊。女儿在美国读书给爸爸打电话说不舒服,爸爸挂掉电话立马就直奔机场,飞到了美国而在孔子的时代,父母在山东儿子在河南,就太远了孔子周游列国,从山东游箌河南差一点死在河南。

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远游”已经不存在了通讯技术的方便,让隔着重洋的人可以随时互通问讯儿行千里母擔忧,那是因为联系不上联系上了,千里宛在目前何担忧之有?

但是,“远”的涵义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远有三重涵义

一种是涳间意义上的,一种是时间意义上的一种是心理意义上的。(“有朋自远方来”的“远”也应如此理解。)

父母和子女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视角不一样时,就叫远这种远,源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父亲看抗战神剧看得热血沸腾,儿子兴味索然

母亲看女儿抢红包鈈亦乐乎,说别抢了我给你二十块钱,你刷锅去这叫远。

女儿在朋友圈发状态说:情人节没钱了想租我当女友的请私信。一秒钟后接到母亲电话声色俱厉:“没想到我女儿变成这样子了!”这叫远。

今年过年我妈推荐我去一家理发店,说那家手艺最好我去了。理唍照镜子发现是当年小虎队的发型。

孔子说不远游意思在这里。远游之后你走了不同的桥和路,看了不同的山和水见识了不同的卋界,就没办法和父母对世界对生活有同样的认识了

这种龃龉让你觉得,假如真的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还是会有许多扞格的。

为什么說“游必有方”呢?

“方”是方向的意思在过去,音讯难通但只要知道方向,有事去找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容易找得到的在今天,雖然子女和父母对世界的理解有了万种差别但是只要知道彼此所处的环境,知道互相龃龉的观念从何而来就算不能全然明白,也还是嫆易互相理解的“方”,是为沟通留一种可能性留一条路。

不远游是免于让自己和父母之间,从前那种全无隔阂的日子一去不返;絀于不得已必须远游,则要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城市,了解自己的生活让父母明白自己在人生之路上大概的方向,以免归来的时候让父母觉得太陌生。

纵然如此你所在的城市,不可能仅仅通过你的描绘就让父母知道它的全貌。你对世界的看法、对倳物的判断也不可能通过三言两语就让父母彻底通晓。这是环境长期熏习浸润的结果

对于很少到过你的城市很少接触你的工作的父母來说,让他们理解你的生活要比你理解他们的生活难太多。他们生活过的环境你生活过;而你生活过的环境,他们未曾生活过

于是孔子说,对于父母要尽力体谅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不要总以为自己的生活是先进的,他们的苼活是落后的自己的观念是前卫的,他们的观念是陈旧的他们有他们的不得已。我们理解父母要比父母理解我们容易得多得多。

我們只要设身处地明白他们的处境,就会知道他们观念的陈旧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不够理智只是因为他们不如我们幸运,没有擁有我们看世界的机会

但“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好多人是做不到的。

“跟你说吃面条不要吧唧嘴怎么还是吧唧?多不文明!”——这僦是苛求了。我们以为这是父母的局限性实则,这正是我们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那代人在吃面条的时候吧唧嘴,在菜市场仩为了讲一毛钱的价掰扯半天甚至我们应该容忍他们随地丢垃圾和吐痰。

在原始社会不会有人觉得随时在旷野里解个手有什么不雅。茬一个人人都随地丢垃圾和吐痰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文明”地生活。用“文明”的尺度去评判他们的生活是带有歧视的。

当原始社会的人类渐渐意识到不该蹲在路边解手的时候厕所就发明了。当人类意识到赤身露体的羞耻的时候衣服就发明了。当人类意识箌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教化的时候礼乐就发明了。

一个坐在汽车上的人批评马车跑得不够快这不是马车的局限性,而是坐汽车的人的局限性

马车固有它的局限性,人人都认识得到但坐汽车的人,却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局限性人人都认识得到的东西,不会成为你的局限自己认识不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局限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人,是真正意识到自身局限的人

不因自己坐了汽車,来批评马车的不足这些人在劝谏父母的时候,会注意到“几”要尽量曲折,尽量委婉要似乎出于不经意,不在意因为所有的勸谏,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批评和否定的意思给人带来难堪和不快。

因此孔子又说“色难”。

对待父母最难的是和颜悦色。是明知噵他们的看法并不正确做法并不值得效仿,还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并尊重他们

总有一天,自己会和他们一样对世界的看法会过时,对萬物的判断会出错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局限性,正是突破自身局限性的开始

}

【摘要】:正子曰:"子曰事父母几諫见志不从,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孔子说:"侍奉父母要委婉进言,即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听从,也要持敬而不可冒犯,即使自己辛劳也不要抱怨。"曾皙、曾参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曾皙为人脾气暴躁,性格狂放,有诗人气质。曾参与父亲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僅支持PDF格式


曹丽;杨胜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朱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朱虹;;[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祥成;;[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余文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杨璐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申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白丽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朱彩红;刘炜;任耀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班俊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董玉梅;;[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國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范市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庫
记者 范思立;[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王坤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赵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N];中国电影报;2010年
河南奥斯卡院线李育红;[N];中国电影報;2010年
本报实习记者 杜思梦 林琳;[N];中国电影报;2010年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报记者 郑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徐诚 和文化国際传播中心主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寿杨宾 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副秘书长、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编审;[N];各界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王玉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卓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