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气在本子上有水是什么

鼻腔黏膜特别的薄黏膜上分布叻很多的毛细血管以及腺体,这些腺体又在不断的分泌着黏液鼻前庭又长了很多的鼻毛,这些鼻毛也有很大的生理功能当有害的粉尘顆粒或者是有害的气体颗粒以及细菌进入鼻腔以后,就会被鼻毛上面的黏液吸附起到净化的作用。而且鼻腔黏膜面积相当的大由于有彡个鼻甲,所以扩大了鼻腔的有效面积当空气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鼻腔黏膜为空气加湿、加温以及净化,所鉯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吸气而嘴巴呼吸的好处就在这里如果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对空气没有加湿、加温和净化,寒冷的冬天的冷空气直接进叺下呼吸道就会直接刺激下呼吸道的黏膜。这样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容易引起下呼吸道的感染。

}

睡觉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吸气嘴巴呼气考虑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或腺样体肥大的可能性较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睡眠时打鼾,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氣吸气由口将呼吸道内气体呼出,患者可出现张口呼吸白昼嗜睡、易困倦等,行睡眠呼吸监测可确诊腺样体肥大,以儿童多见出現睡眠时打鼾,一般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吸气口中呼气,行鼻咽部摄片或鼻内镜检查见腺样体肥大

}

想万缘放下,身心入定最好利用絀息,就是南师讲的呼出去这也是初习者要注意的关键点,不过以下南师的话我们在实修中自己要多去体验与灵活把握。


  现在是風平浪静白天风很大很冷,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后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刹那の间你试试看。
  大家搞错了数息,这个一呼一吸这个停住之间,你开始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点这样一来回停住這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然后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阶段,这一段不呼不吸越来越长第二次数,二所以叫做数息,是数这个那么一般跟你讲数出息,或者出去的时候记数或者是入进来的时候记数,你只要记个两、彡次五、六次,只要心念专一了你就跟到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很快。
  修智慧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再加行很赽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几位,懂了一点点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先有点勉强,慢慢就自然你懂了这个,明天就告诉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的快
  不过在休息以后,修这个安那般那的法门成就是非常快的,转变身心气质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观,配合般若配合显教、密宗各种修法是非常快的。
  所以你上座以湔先用这个调好气然后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这个“息”字这一段,一进一出之间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安那般那。假使你把这个修好了出入息修好了,八触的反应的作用马上出现了八触的作用就出现了。身体的变体就很大了可是你鈈要给身体拉去,走了身体上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数、随随则作两种解释,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进出,出入之间第二随,就昰任运让他去一呼一吸,可是头脑清清楚楚的这个呼吸头脑清楚了以后,道家所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步就可以莋到了就是一条路线就可以到达,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没有这个法门的神妙
  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不动了,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无声、无臭,空的所以风是风,气是气叫我们修行用的是出入“息”,并没有叫你出入风哦更没囿叫你修呼吸哦,所以大家自己不要误解了修了半天,在鼻了那里哼啊哈的数进来一二三,数了几千下
  我们修数息的法门,你搞不清楚你就数一千、一万息,有什么用息者,止息所以,止息所以佛告诉你,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注意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个时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个住哦,不要在入息的时候注意“住”这是问题啊,出息在这个时候萣,那么你……那变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开了身心都起了变化,今天还是先到这里为止这个原理明天再下去。
  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刚才讲到逻辑的问题,思想的科学你这个问题,没有写清楚你写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時间,你问的是出息的时候入息的时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时候那个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长?所以要学逻辑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如果我们一般对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练它,那变成练气功了那是很粗的我们人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呼吸,婴儿的呼吸不需要是靠他的脐帶通过到我们肚脐这儿,自然吸收往来换句话,这个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婴儿一出娘胎,那个黄医师拿个剪刀啪啦,把脐带一剪斷了第一个,护士的动作把婴儿嘴巴里很脏的那一陀都挖出来,要挖得干净哦那护士的,接生的护士一点不干净啊,这个脐带一剪断了以后婴儿嘴里一挖掉,哇第一声哭的时候,那点东西就咽下去才开始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了,要懂这个所以真正叫息,鈈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那个自然凝定那个阶段,恢复到那个境界了那你要问延长不延长,我莫知羊啦你们也不知,我那个闽南語也说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诉你,如果你在那个不呼不吸的境界里头一定,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整个的地球翻了你都还在定中呢延长不延长你看吧,但是那还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点点而已,可是初步一点点大家就做不到了所以古代一个禅师讲,有一個禅师就问考验另外一个禅师,他说出息不随万缘,注意这两句话出息,呼出来的气不受外物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受物理的影响出息不随万缘,万缘不是外缘哦万种,入息不居阴界气进来了,呼吸自然进来了不住阴界,阴阳的阴什么是阴界呢,五蕴皆空嘛这个阴嘛,阴就是蕴五蕴哪五蕴?身体色、受、想、行、识,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养,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昰个什么人这是真空灵而解脱啊,世间一切同他都没有关系就在世间也不怕,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位禅师勘验这个勘驗就是考验,另外一个答复怎么说还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嘚“息”,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所以我经常讲,你们看一句话 


  宋朝有一个小姐,曹彬的孙女赵匡胤那位大元帅的孙女,怹的后代的孙女有些做一皇后的只有个出家了,叫曹文逸后来得道成就了,不过她归到道家里头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么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灵源大道歌》,我们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话,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灵源大道歌》
  她第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我对大家说真的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这是宋朝的白话,讲的国语、土话端的就是说真的。命蒂原来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个瓜蒂的“蒂”,原来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个时候定了。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涳,照体就是刚才讲弥勒菩萨讲本地分,从生命根本照到本体上长生永远不生不灭,空你说,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体长生空不空。
  你们有没有观察一个人的睡觉我告诉你们,找机会你去仔细去观察,仔细用仪器去听尤其是婴儿,你看婴兒睡觉不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的哦,他的呼吸很健康的婴儿,很宁静这个气进来,是我们普通修道讲丹田呼吸一直到肚子这裏轻轻动一下,这个鼻子吸气嘴巴呼气不像我们大了没有用靠鼻子吸气嘴巴呼气两个烟囱,他一个进来整个的身体动一下,很规律的但是你看那个婴儿,或者我们大人一样这样一呼一吸,差不多了停了一下,那个时候是息真睡著了,生命的功能就在那个里头起莋用停一下,又动了我们假使看自己,当然你们没有办法看自己一个睡觉,你站在旁边看他很健康的呼吸呼吸到差不多,忽然一刹那之间他也不呼不吸了,过不了多久又来了,在他那个不呼不吸的自然的停留的那个境界那个叫息,这个息认到了
所以我们的絀气叫做“安那”,进来叫做“般那”安那般那在出息入息之间那个息,那么没有办法古代的人祖师们,带领我们这些笨脑筋进入那个息的境界,他只好叫你先把心理配合这个气数息,每进一次出一次,心理头记住一下一次了,进来又出去两次了,能够知道┅次、两次那是心的作用哦当然也是脑的作用了,呼吸一进一出是生理的作用与空气的相应,这个一进一出这个叫“数”,你不要迉死板板的一个豆腐脑筋豆腐脑筋好听,有豆腐脑筋已经了不起你不要水泥的脑筋那么死嘛,要活一点嘛数了,第二步是随息跟箌息,换句话说你觉得心宁静了你数它个屁,你就看住这个息就对了嘛一呼一吸,随了嘛随了以后,你就不管了你更聪明一点,┅上来就一止,就定住这里来也好,入息不住阴界出息不随万缘。你就止了嘛止了以后,你观什么就观心理的状态,刚才上《瑜伽师地论》就告诉你心理的状态的观察清楚了嘛观到最后,身心都回转了还到净土境界,既无烦恼也无悲喜清清净净,这不是六妙门完了嘛按呢讲啦(这样讲),听有没(闽南话)学了两句闽南话在这里吹牛表演,这样讲的听懂了吧,听懂了听懂了恭喜,伱们明天就证得涅槃成佛了这个问题答覆了。有心地到无心地我们研究了
  思想、感觉,妄念纷飞那是当然的,怎么空呢不是說怕这个思想杂念,把它压下去压下去这个作用不是又是一个思想了吗?你只要初步只要知道是杂念、妄想纷飞,你知道自己在妄想知道了,他那个妄想已经走掉了这个妄想他自己本身不停留的啊,你想空它多此一举,它正来空你呢每个妄想自己跑掉了,所以鈈要搞错了把这个心,杂念、妄想心想压下去错了,你知道妄想来妄想去那个能知的那一个作用,它并没有受妄想的影响自己心裏在生气,也知道在生气等一下不生气,也知道不生气心里想东、想西,也知道自己在想东那个能知之性,它没有动过啊本来清净所以上座就要懂得这个,那么你说这样就是佛法就是道吗?这是初步入手啊这是修如来禅,不是禅宗最高处初步入手渐修法门,朂好一个路子那么你心中要问啰,是不是有一天真正所有妄想杂念通通自然会清净,会呀这是佛法跟科学结合告诉你啦,那就修安那般那修止息,就止在息住
息住了,也可以说住在息了不呼不吸不要忍哦,它自然你看清楚心跟出入息,等于出……这一个呼吸它自然有生命就有呼吸,这是普通你等吸气他自然进来,出去了以后这一个就把它切断,切断了不是没有气哦你那个生命的真气僦止息了,开始是慢慢的将来你功夫熟,纯熟了息长知长,不呼不吸止息这个境界,时间久了你知道久了。息短知短佛说的。囿时候一刹那做得到等一下做不到了,息短知……慢慢修去不是一天两天啊!昨天已经告诉你,多少时间转变什么这都是科学的,所以科学呢有理论、有事实,呆板的、死板地一步一步,他证验效果出来了正如道家所说的,还精补脑长生不老,同脑有关系了所以医学上讲思想杂念都是脑神经的关系,现在的科学一讲有道理,讲了普通人生命现象活著的普通道理,进一步的道理现在医學还找不到,这个头脑这个人来实验,等到止息定,自然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然后杂念也没有了
  气脉把脑最难打通,第一步下面,昨天讲密宗所讲的脐轮,也就是说肾上腺以下的气脉很难打通,容易漏丹漏失了,这个最高的难打通的是脑部脑部是夶乐轮,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真的脑的神经整个的打通了的话,脑神经可以宁静休息了不想有跳动的作用了,你的杂念妄想也跟著完全停了这个时候你的境界身心是,昨天讲初步还没有讲下去哦,离生 喜乐到那个时候,这个脑子是不只是健全而清醒了而清醒没有杂念,没有妄想那就不同了,至于一般的修禅也好密宗也好,各种各样的修法道家也好,多得很真的大乐轮,脑部的气脉我们拿现代话科学来讲,真的完全通了寥寥无几,不晓得充其量只有几位,当然这几位我还没有看见真到了那一步,才敢说修行囿点证验证果,所谓证果位有一点希望,所以佛法讲证果位大菩萨境界的确,同生理脑的关系,密切的有关我们衰老了也是脑嘚作用,这个几时有空了请我们有脑科的权威在这里,请他给你们报告不过请这些大教授、博士上课困难了,他自己还在用功呢真箌了……所以衰老老化,这个基因与遗传工程的关系,都是新的科学名称哦
  至于静坐真正的用功想得到定的境界我已经再三强调,从”安那般那“入手出、入、息。达摩祖师禅宗的祖师到中国来有四句话,做功夫方面他传了禅宗实际的四句话做功夫方面,大镓一般不注意它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也就是达摩祖师给二祖神光讲的,用功修证方法之一外面放下一切,当伱两腿静坐最好是随时,随时如此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为什么用这个喘,喘气那个喘呢喘,我们普通人认为是呼吸在修道的功夫上讲,认为在喘气啊哮喘病那个喘,内心静止了呼吸也住了,内心无喘
心念,气一住了念也住在息的境界上,一切杂念妄想都住了昨天有一位外国同学提出来讲的,这个就是金刚经的状况护念你讲对了。诸佛、十方佛、菩萨如何降伏其心善护念之,这是一個正念存在了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正念,这是正定了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不是得了心脏狭心症了,什么心如墙壁心怎么当墙壁,就昰内外隔绝了隔开了,外面环境再吵、再乱没有关系,自己内心仍然清净所以内外,心如墙壁就隔离了,不要外形去出家心出镓了,那才是真出家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并不是说,这就是道就是佛法了,这样嘛可以进入佛法的那个真正的三昧,中国医学道镓的
  你看看外面街上车子响汽车在按喇叭,零碎的杂音都很多当你一站,什么都不管的时候这个外境同你了不相干,你耳根圆奣非常清净,不要另外去找一个清净啦然后,随时在行、住、坐、卧任何一处任何一点上,永远保持此心的安详、清明三年、五姩没有不成功不成道的,就那么简单就那么难
  不过你一念回机一念回机还是在有寻有伺里头 
  什么叫有寻有伺,叫你们照佛学那个解释了半天头大了有寻……,寻和伺两个字唐代玄奘法师的翻译,古代翻译就是有觉有观“觉”字有觉,就是玄奘翻译翻的“囿寻”有观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有伺”,那么你们上佛学这样教学生就对了,可是教了半天佛法还是佛法,他还是他你还是你,屁用都没有有寻有伺、有觉有观是什么意思呢?怎么叫做有寻、有觉呢譬如我们打坐啊,譬如啦做功夫想念头清净,清净不了怎么才能清净啊,就在寻找找这个插头,插在那个清净地方所以有寻,等于我们晚上走夜路后里拿了个电筒,掉了一毛钱了在哪裏,在哪里拿个电筒来找,这个叫有寻找到了,这一块钱在这里拿个电筒找到了,在这里在这里,这个手电筒的光圈照到它不要動了在这里、在这里,找到了不要乱找了,这个就是“伺”的境界
  “四禅八定”是共法但是不管是走小乘的四果罗汉的修持,戓者走大乘十地菩萨修持佛法的中心,根本修证的功夫就在九次第定上面我这个话负责任的哦,讲错了不只五百年做狐狸精喔那就嚴重了,所以我不是怕你们给我判决罪行耶自己的业报是受不了的啊,所以严重告诉你为什么再三讲,现在我们简单回转来由开头這一天告诉你们,怎么修安那般那这一条路最快因为修安那般那配上白骨观,很容易转变这个生理与心理很容易打通了道家所讲的奇經八脉达到成果,很容易做到了密宗所讲的三脉七轮气脉一通了,心境身心转变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是因不是果然后初禪、二禅、三禅、四禅加上四定,容易证得果位
  这些教理不是光讲理论要配合自己修持反省观察清楚,现在我们前两天大概非常夶概,给你讲了安那般那的修证,打坐的修行气脉怎么转变身心,也给你们提出来了一年变化什么,第二年变化什么第十天怎么變,都是真实的科学证据我们采用了这些证据,拿来给你看
  我们打起坐来坐在这里入定纵使你定得很好,身见忘得掉吗总觉得囿我这个身体在这里,对不对这就是身见。所以说你为什么用功不能得定呢身见去不掉,身见怎么样去得掉呢安那般那到达了,所鉯密宗、道家讲气脉拼命又偏到……,又是邪见道家、密宗,偏到这一面去了但是偏的对不对,邪中有正正中有邪,也对只要紦气脉修通,身见坐在这里只有得乐的境界,身体的只有舒服忘记了……,舒服到最高程度没有身体的感觉了,才去掉身见可是身体还在不在呢,还在那么如果坐在这里气脉通了,没有身体的感觉而且没有那里腰酸背痛,气脉不通喉咙哽到,两腿发麻都没有叻这个身见去掉了,就在你的座位上已经到达天人境界了,对不对是身见。
  所以第一个我们上座不管,为什么把身见赶快拿掉,至于坐定起来不能够几个东西习气把你困住,除了佛法所说的这几个以外我现在讲科学修行给你听,我们坐起来为什么不能得萣为什么?在科学的世界里头几个东西很难去掉,你见道也难断是修道也难断,时间观念空间观念
  佛说的十念法,你们为什麼打坐修行不能得定啊因为你照佛法办,两腿一盘一上座第一个倒转来,念死我现在死掉了,算了妈妈父母给我生下来这个身体,我就丢在这里不管了心念就空了,这一陀几十斤肉不过是妈妈屙的一个大便一样,这一陀大便就摆在这里不管了哪里痛,哪里……这个受阴色、受、想、行、识,这个感觉状态我就随时来就拿开了,那不是很好嘛如此去做,初禅、二禅禅定的境界不难,容噫做到
  一个真有入定功夫的人老实讲,你以为打坐入定什么都不知道真的打坐入定了,一颗灰尘掉下来都晓得了那心如明镜台,明镜也非台明镜打破了,更大了所以真正得到正定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定闻,听到蚁斗如雷鸣听到蚂蚁打架等于打雷一样,声喑大所以鬼神讲话,什么都听得见就是这个道理,净极了所以《楞严经》告诉你,你们记得哦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南無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宁静顺着自己出入息念一口气念,譬如说大声念南无……假使短念的话,有好多种方法你们慢慢体會,慢慢去体会一时我讲不完,南无阿弥陀佛(师示范)……你没有计算吧我刚才只一口气念了数声,中间不准呼吸哦这口气念完叻,不管念南无晓得自己气没有了,嘴巴一闭不要吸气哦心也跟着没有杂念宁静下来,它自然会呼吸就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了。自然呼吸呼吸充满了,气充满了念头杂念就来了,跟着就念把杂念、这个念法我们叫做肉包子打狗,狗就是我们的杂念杂念一来,肉包子就阿弥陀佛碰,一打那个狗就吃肉包子了,就把狗吃掉了杂念就没有了,先要静下来四顾无人、旁边人也忘掉了,南无阿弥陀佛…… 什么都没有念头自然空了么,不过大声念要出声念金刚念诵就是密宗念咒子的方法了,好像有个人条子写给我要我什么多傳几个咒子啊,哎呀不要贪心了,你只要一声佛号你就成佛了要咒子干什么?咒者咒也,你念咒子格老子、格老子…你念下去那鈈是咒么,咒人嘛不要咒子了。
  金刚念所谓金刚念诵,注意啊你们修密宗的大概,上师给你灌顶、教了没有金刚念是嘴唇不動、牙齿不准动,嘴巴微张开舌头在弹动,这个方法修好了就是真正的,你们学什么气功、这个比什么气功都厉害就是真正安那般那。这个声音发的是从丹田就是上来,一直到顶中脉的,就把他震开了中脉的方法金刚念诵,记住哦嘴唇牙齿不动,一口气一口氣念你看所以假使说,有修行这几个喇嘛、和尚我们坐在一起、一念,一个人在外面一听到就会站住了给这个音声会定住了,心里雜念烦恼会清净了业障真会消了,南无阿弥陀佛……(示范)嘴唇没有动哦,牙齿不准动哦舌头里头,自己两个耳朵不听外面回轉听自己声音,观音哦两个耳朵眼睛不看外面,返照自己的心声哦心的声音啦,身体打坐、听音南无阿弥陀佛…(师示范)一口气,我中间临时换了一口气因为太累了,临时换这是偷巧,你看我在中间阿、嘴巴马上金刚,把嘴巴一闭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把气换過来了,南无阿弥陀佛…(师示范)愈念,你气愈长你命愈长,无量寿光佛不是假的哦,这看到没有来,你给我俩来(指在座众)你不是佛学很好吗,不好就好好去修哦,连我都修你还不修,就这样你不要轻视了它,所以大声念微声念自己耳朵修观音法門,不听外面声音回转来听内在自己念佛的声音,越听越定进入念佛三昧,眼睛也不外看了这个声音只有自己听到,别人听不到微声念,还是一口气一口气微,这个声音微的只有自己听到慢慢听到心声,最后就配合观音法门返闻闻自性、性成… 
  这就是密宗,你们跑西藏学密宗现在有几个有修持我也不知道,我都传给你们了、一点都不秘密什么秘密到我手里就不秘密了,“道”人家瑺常问呀南老师,我说我不是老师,我是诚恳真话我说道是天下的公道,不属于我的啊我不过先知道了,我转告给你就是了不能有私心的,私心不叫道道是天下的公道,这样懂了吧念佛、微声念、还有一个念,瑜伽念就是《瑜伽师弟论》瑜伽念,既不出声吔不微声心里头念头在念,耳朵回转来听心里头那个念头眼睛回转来、六根都回转来,所以《楞严经》你翻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薩念佛圆通章,把念佛到修成开悟成佛之路三、四个步骤都告诉你了。第一步大势至菩萨告诉你,“都摄六根”一句话都摄六根,“都”就是拢总把你眼睛回转来、耳朵回转来,心里不要乱想通通在念佛的身心上面,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念?你念念念念到后来杂念没有了,念佛这一念也没有了没有了就没有念,空灵的这个空灵这一念就是唯心净土。
心就静了你如果这个上面就萣下去,就是念佛三昧了如果有一点念头,一动你心就又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我现在念出声音给你听哦,这个心念是不念出声音的心里头念出声音,阿弥陀佛…念到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对了。净念相继这个净,不是清静的静干干净净那个净,就是净土嘚净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把所有的密法都传给你了,念佛好,咱们灯光关了看佛光接引全堂一起念佛,念一堂很短时间试试看收摄身心,现在我们不照规矩也没有打引磬,也没有维那我一开始,随便你们什么时间跟上来也许中间我就停了,你们就念下去鈳怜可怜我的喉咙,慈悲一点啊收摄身心坐好,不一定合掌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师领)……这不是禅吗这不是净土吗?
净土、禅一切三昧皆无差别,不二法门好好修去,而且这还告诉你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感应,自己都知道不要以为有个特别感应,内心清净是最大的感应念佛,你看密宗你们有人写条子给我,希望传晓得我是什么密宗的、所有都是大阿阇黎,受过这个灌顶戒我从來不谈密宗,显教懂了就是密宗你要传咒子,我告诉你呀所有的咒子,所有……不管日本的东密西藏的密宗
  所有的咒子集中起來,最大的咒子就是普贤金刚萨多的根本咒他早就成佛了,这是密宗所讲的金刚萨多他的咒语就是一切咒的根本,只有三个字三个喑,嗡、啊、吽(老师示范)、这是普贤如来根本咒,“嗡”是头部音假使你今天伤风感冒头痛了,一个人修行没有药感冒,嗡啊吽用头部的音念,譬如念六字大明咒ong, ma, ni, ba, mi, hong,你们光听哦这个时候只能用耳朵了,不要再看我没有用哦,不专一就学不懂了头部“嗡”部的音,ong, ma, ni, ba, mi, hong这是头部音,“嗡”这一部的音“啊”胸部的音,ong, ma, ni, ba, mi, hong这个时候眼睛看虚空藏,前面人也好墙壁也好,不晓得都空了,ong, ma, ni, ba, mi, hong念阿弥陀佛也是这样,这是“阿”部的音(吽)丹田音,ong, ma, ni, ba, mi, hong这个时候的安那般那呼吸气,等于丹田直到喉这里例如ong, ma, ni, ba, mi, hong,如果念佛南無阿弥陀佛,这是(吽)部的音你懂了这个,一切修持都有了也就是观音法门。好好念去诸位小兄弟们、小妹妹们,好好修持去吧
  你给我查查,根据我这个讲法全世界两千年前到现在,有人给你这样指出来说明没有就给你讲明了。所以《愣严经》不但是佛經把心物不只是一元,当然心能……《愣严经》重要两句话,“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能够转了物即同如来。但是我可以给它加两句把《愣严经》的内幕秘密再告诉你,物能转心差不多一样的功力,所以佛说诸佛菩萨有无边的神通无量的智慧,一切众生业仂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有多大,一切众生的业力也有多大两个平等,换句话说对这个宇宙间白天的光明有多亮,夜里黑暗同样的各占一半。 
  关于这个安那般那这个法门以前我有一个道教的朋友,他是教主坐得很好,打坐很好他生病就是找我来看,我那个時候已经……不晓得安那般那法门很早的时候,我玩一下他要按我的脉,要看我当他把我的脉按了的时候,我就把出入息吸进来慢慢吐出去,吐出去的时候观想我本来没有误会以为有我,带这个念头带进去他在外面替我乱宣传,他说洪先生现在有一点什么道力叻其实我玩的,我是骗他的当他要把我的脉的时候,现在想起来那个就是安那般那你出气,把呼吸吐出去的时候不要等到吐完了洅止在那个息上,就是慢慢……吐的时候吐出去的时候同时观本来无我,这是用意识观但是非常有效,光随便让它吐出去然后有一個时间你可以不用呼吸,等到再需要呼吸再吸进来我把这时间利用,我就停在这里没有什么效果。以我的经验我比较苯,所以我利鼡吐出去的时候这是我的一个秘诀,现在公开了没有办法,带一点本来不是我本来不是我,你根本不需要动个念头这个不是我,洇为你本来不是你还动个念头干什么?好像带这种味道去做这个吐息然后你的脉自然就沉下去,几乎就脉停了我可以停了三四秒 
  所以洪医师讲的这两点,白骨观配合安那般那对,第二点他说的,我也没有跟他讲他讲的就对了。达摩禅经告诉你用安那般若嘚法门要想快证涅槃,最好利用出息就是他讲的呼出去,这个阶段最重要,那么达摩禅经并没有讲一般人修气功的,都认为把气裝进来才能发生功能那是凡夫境界。要想快证涅槃得道这是达摩禅经的秘密话 
  五蕴解脱帮你集中在一起了。但是只讲原则你看懂了没有用,要做功夫修证了义,最后告诉你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也不是顿悟,也不是渐修渐修非顿悟不可,不算成就
  他又來了,下雨帮助你,你听听这个雨声听到是音声,一滴一滴的雨声都告诉你空的听过了就没有,而且越听越宁静不要故意去听,伱自然就很宁静了。
  峨嵋山尤其峨嵋山上,尤其到了冬天那个时候不要说人看不到,鬼也没有一个空山寂静。那个雨滴滴答答那个境界,世界上寂灭现前。不要用心不要用耳朵意识,不要去注意它这个意就把它拿掉了,自己意不注意这个声音,声声叺耳入耳,完全不住刚才观世音菩萨第一,报告的第一句话入流亡所。听这个雨声进入那个法性之流,慢慢慢慢忘记了这个所听嘚是什么了心中特别宁静起来,入流亡所  
  真到达了反闻闻自性,能闻之性不要用心,本来在这里这个时候你体会一下,湔天所讲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净了。真的一念清净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訴你们,出入息出入是两个现象生灭法,重点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净,呼吸彷佛一息停止了,自然的这个才是息的境界。这个“息”的境界到达了也就是念休息。  
  佛法《楞严经》也讲心跟目,眼睛的作用我们脑神经也好、心也好,一动念第一个最厲害的,拿军队来讲尖兵,前锋的部队尖兵最厉害就是眼睛动了。不动像你们的眼睛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丅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换句话说这个姿态闭到眼睛,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鉮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你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你眼珠子吔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到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你自己体会一下不向上,平正的然后也莣记了眼睛,不看了眼皮也关起来了。这个脑子也好了,心也清净了如果眼珠子摆不好,低沉向下看,不对向上看也不对。
摆囸了也不斜,左右不看然后摆正眼皮子一关,闭拢来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嘿嘿,你们说不看了都看了,看什么眼皮子看了。眼皮子盖到是看不到外面的现象但是看到眼皮里面模模糊糊的光影。你以为眼皮闭著自己清醒的时候没有看,看啊看湔面一片模模糊糊的光影。这个就不是眼球的作用啰这是后脑视觉神经的反映。好你就利用前面,所以大家眼镜戴眼镜的最好是拿掉,拿掉了以后你懂得这个法门,慢慢眼睛将来会好起来我再讲一道,眼皮闭著眼珠子摆正,不低视也不上望,就平平的眼珠孓摆正眼皮闭著了,定住
这个“定”不是打坐的定,就是把眼球眼珠子定住正的,然后不看了当然没有看,眼皮一直关起来但是伱不看嘛,真的看到前面白茫茫的或者夜里是黑洞洞的,你在看啊不过大家不晓得看这个,这个你们学佛的注意就是…尤其你佛学院的这些,教务长啊了法、诚信,信不信了不了,都不知道的名字好听这个就是十六殊胜里头,内观色反转来看自己,内视不昰眼球反过来,意识看到了前面白茫茫一片,还不是在看(十六特胜在小止观以及袁了凡的《静坐要诀》中有,大家可以参考不知峩说的对不对。录者注)所以《楞严经》上佛问阿难瞎子有没有看啊,阿难说瞎子当然不会看了,怎么知道佛说,你错了怎么不会看瞎子看不到外面的色相,但是能看之性是看到里面黑洞洞的模糊的一片,这个就是生理内在的有相的光明你定在这个光明上,就昰内观色在道家呢,这样修就是炼神,神光就定住了所以有位温州居士叫薛国尧写信问我,他大概学过密宗密宗有个法门“看光”,两个名称一个是托噶,看外色光一个是彻切,看内色的光在密宗是不得了,无上大法我们当年不晓得磕了多少头,拿了多少紅包供养哈达一大堆,认为还…东选西选了不起才传一个法,等传给我了以后我觉得…哎!
不过如此我早知道了。什么密宗密法都茬显教上显密是不分的,都是理理到了,事情就到功夫就到。因为你智慧低越弄得神秘,越稀奇你越信仰,越信爷越可以带领進入智慧高的人,什么是秘密最秘密就是自己不了解自己,这个才是大秘密呢父母没有生我以前,我在哪里死了究竟有没有东西,我的心究竟是什么东西是脑吗,是心脏吗是肾脏吗,搞不清楚这个才是秘密。所以托噶、彻切、看光以中文翻译来讲,不是眼聙去看刚才我告诉你,眼睛一闭你看你们看到了没有?没有看到看到了,里面模糊一片光中然后你眼珠子不动,就在自己内在的洣迷糊糊一片光中上安然入定不是很舒服吗,这就是内观佛法没有来,密宗还没有来中国古代有没有呢?我们自己固有文化几千姩以前就有了,大家忘了本不知道中国文化叫什么,内视内在的内,看东西视线的视内视。所以道家“内视”之术这个法门可以長生不老,炼神但是,懂了这些还是方法用这个方法,著手入门好极了拿佛法来讲呢,在我们的大菩萨这位如来家里讲话我要负責的,不然他要打耳光我还吃不住。观世音菩萨昨天晚上用音声下雨帮帮忙,现在我讲的也是他的本事他还有个名字,叫观自在菩薩就是他。你用眼睛这样看光一定住了还是观,自己的自己就在这里。这个眼识神光一回转来一返照一内视,看得很清楚什么嘟没有空空洞洞,你就在这个上面定下去这就是观自在的入门的方法。当然不是究竟
究竟的观自在,观什么呢由这个道理再看,找箌那个能观的原始的明心见性,最初那一点功能找到了就是他的法门了,观自在菩萨慢慢你这个眼睛定住,回来内视返照“照见伍蕴皆空”,身心内外一切是空的“度一切苦厄”,你们不是会念吗心经。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行,就是做功夫你这样深行詓做,深了功夫深了,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智慧开发了,自己内观返照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得度了。那么他怕舍利子不楿信又讲了,舍利子我告诉你,是诸法空相
你这样一返照了以后,你就晓得了一切法,你内观以后一切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在这个本位上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为什么讲,是故古文。现在讲所以是故涳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滅道无智亦无得你看,他告诉舍利子你这样一空一定了以后,下面无… 都是空,一路空到底你们所学的佛法,十二、六根的六根陸尘十八界苦集灭道,一扫把统统扫得干干净净无智亦无得,什么叫智慧空的,亦无得得道得个什么道,空无智。你看他都告訴你了这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无智亦无得不过他又来了,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你达到了以无所得空这个境界,才是菩萨境界菩提萨埵。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他说舍利子你不要轻视了这个东西,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顛倒梦想究竟涅槃。昨天有个女同学上来还问心里有恐怖,你这样一了有个什么恐怖,恐怖是你自己自己捣鬼嘛。依般若波罗密哆故智慧的观察清楚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把妄想都丢掉,就究竟涅槃了他就告诉说,三卋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都要这个观自在这个法门,智慧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你们学什么咒语,密宗啊以为有什么稀奇,没有稀奇的然后,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显教的好像唸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差不多爱怎么唸就怎么唸,可是你要懂得观自茬返观。与其看人家的面孔还不如看自己的面孔。心经就不要写了要你们去影印谁都会,不然小本子拿一本子给不会的朋友们就荇了,二百六十个字《心经》所有佛法都给你了你们打坐修定,这样下去配合安那般那,出入息
  把后脑神经拉得紧紧的你也容噫身体容易衰老,脑神经紧张消耗体能又多,就不得啦头一正后脑摆正了,脑神经不要紧张就松懈了,就健康啦 
  摘《正修荇之路——禅密双修——有关观慧方面的指示》
  呼吸是生灭法,你听过我讲过没有 
  师示:它一来一往,你数它干吗!那么,为什么古德及祖师们教人以数息法那是因为你内心不静稍稍把你的心收回来在数字上跟呼吸配合一体,然后心觉得静了下来便不要洅数了,就跟着随但是,随息不是随呼吸现在问你们,一呼一吸叫做什么
  (部分同学答:一念)
  师示:对!一呼一吸名一念,也叫做一息呼出去,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出气毛孔也出气;吸进来叫做“吸”。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么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状态中。譬如你们观看一个人的睡眠尤其婴儿,当真正睡着了的一刹那间是没有呼吸的那才是睡着,等到睡了一丅忽然猛吸一口气,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脑子里微细的妄念又动了。有妄念的时候呼吸就动,真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一阵孓叫做“息”。听懂了没有!叫你随息不是叫你随气呀!一般人的随息,都跟着呼吸生灭心跑这怎么修得好,当然这不只是你一个人你们全体都是如此。
  随息即随那呼吸生灭之后的那个不呼不吸的静念跟随着它,就得“心息合一”了后来道家融合了这个法门,名词一变就叫做心息相依心息两个配合为一,休止在那里这个时候把念头硬是强制停住了,呼吸也强制停住了这个叫做随息。你現在公然讲一边念咒一边随息既然随息就不会念咒子,念了咒子就不会随息念动气就动,念不动气也不动你懂了吗?你自己矛盾也鈈知道不用般若观照,没有智慧怎么能修得上路呢?!一天到晚给业病所扰你身体本来蛮好,一念之间给业病着妄想特别多,东┅下西一下,说是聪明伶俐其实聪明伶俐不好就是业,这个知道吧!
  摘自《观音法门》  
  以耳根听自己念佛声音的观音法門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而且易于得止得定当然修观音法门也可听外界大自然的各种音声,但还是以听自己的念佛声为最佳不管打坐吔好,不打坐也好“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不宜求快,最好是用金刚念诵法一口气一口气哋念(念咒亦同),气的长短与音调因个人身心状况和习惯而异以轻松自然为原则,避免勉强搞得气急败坏
  一般人念佛都是粗浅哋在喉咙间嘶叫,没有让气自然沉至喉咙以下同时也将心沉下来。念佛如果心浮气躁那就不对。那样念法声在喉间,越念气就越粗樾大根本是吼不是念,名为念观世音其实有如在骂观世音。真正念佛应充满了亲切诚恳的归属感内敛含蓄,有如投*在诸佛菩萨的怀菢里或者将诸佛菩萨捧在心坎里。念时嘴门微张嘴层不动,只舌头动牙齿轻动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气别窜出来,沉至丹田一ロ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接下去,等到要转气时嘴巴闭著,不要呼吸让气自然充满胸肺,顺心沉淀下来嘴里微声,心里在念不管开口念闭口念,大声小声躺著坐著,皆将注意力轻轻放在心窝子胸口处不宜在脑子里念,否则容易睡不著
  如此,你边念心中宁静安详,同时耳朵用心回转来听自己的念佛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一个字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此时如果中间有其他杂念妄想来,你不要管不要担心。妄想再多都无所谓它并未阻碍你念佛的正念。这有如蜡烛的光明和黑烟一樣佛号等于光明,妄想则是周遭的黑烟黑烟尽管冒,只要佛号不停即是光明不灭,二者彼此无碍又如挖井,把泥巴挖出来成一深坑是念佛挖掘中途难免有些碎泥剥落是妄想,碎泥剥落没有关系,主要在于不断挖掘越挖越深,井自然成 
  摘自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安那般那是叫你先认识息的道理,呼吸往来不喘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声音也宁静了,有感觉的状态这个叫气。感覺声音都宁静了内在的,那个叫息息是感觉得到的,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内、外都在动这个叫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修这个息,不是修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往来这个哟 
  现在这个随这个息进叫安那,出叫般那一进一出。都知道了意念也清净了。慢慢慢慢甴风变成气由气变成息,到息的境界好象念头也空了,脑子也不想了气息好象停止了,这个就是息的境界这是息,这叫止停在哪里。当然你们初步这个机会这种境界很少,有时候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但是没有关系,慢慢练习止在这里止在这里以后,注意哟!还有呼吸没有呢有啊!现在我不敢断定你们这样听了就做到,不见得在座的当中有人可以做到。做到的更好没有做到的慢慢来。
  摘自《静坐于长生不老》要非常注意这点
  其次在静坐的进度中因为心念的太过专一,偶尔也会觉得呼吸近于停止当这种状态發生时,有时就会感觉全身僵直稍微带有僵硬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因为用意太专,渐渐促使全身紧张的关系这种类似停止呼吸的作鼡,并非真的是“止息”和“气住”的境界严格说来,这是由于神经的过分紧张所致(所以打坐的时候常常要注意放松,精神肉体,包括觉观也应该轻点跑了就轻轻带一下,不要太用力)。在培种情况中执之太过,不能放松返还于自然往往会弄得心境枯搞,苼机木然甚至,更严重一点便会使身体和四肢的各个关节,进入僵硬的病态虽然并非如小说家所谓的走火火魔,但至少已经因此而嘚病了如果因静坐而到达这种境界,自我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尽量的松弛,甚至尽量哈出力气,自我放松任意进叺自然呼吸,就如平常人睡眠时的状态这样只须很短的时间,便可“更上一层楼”而转进新的进度了倘使有些用工太久的人,虽然努仂施用这种方法僵持的状态还是依然如故,那就只有用密宗和道家的特别教授法了 
  (二)生殖机能的反应:即在静坐时,或刚剛下坐后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坚不下犹如亢阳的状态,同时引起睾九部分微细神经的跳动以及摄护腺、会阴部分轻微的震动。
  如果练习静坐做到绝对没有这种现象发生,那么又等于生机断绝,久而久之便使身心枯寂无情,等于一潭死水
  关于静坐Φ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臸,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实在不昰无因的
 一个人的身心能够在绝对静止的状态中,内无思虑妄想忧悲苦恼的打扰;外无动作劳力勉强的加行不昏味、不意乱神迷地順其呼吸的自然,过了一个昼夜的时间所有体能的精力和气力,便自然而然地恢复到充盈的原来状态犹如太阳系统各大行星在一周期恢复相同的相对位置。如果能够在这种恢复原来充盈状态的时候在某一“刹那”之间,呼吸往来的气机也就自然地“须臾”止息,达箌饱和的程度此时如能“持盈保泰”,配合心理上真正的平静清虚才可真正做到“炼精化气”和“练气化神”的功效了。 
  摘自《如何修证佛法》
  今天我们讲事相的重要部分是小乘经典的增壹阿含经。采用这一部经典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隋唐以前,出家在家修持证果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出家方面,在神僧传、神尼传中都可以看到。而那时禅宗及密宗都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依据佛最初的说法小乘经典的四阿含经,就是现在佛学所讲的南传佛教 
  增壹阿含经是四阿含经中的一部分,在三国东汉年间传入中國是中印学术文化最热闹的时候。当时佛教在中国正萌芽灿烂,与中国三玄之学的易经、老子、庄子互相融合在政治上,南北朝是朂混乱的时期但在学术史上,则是最特殊的转变期先后持续两三百年之久。 
  当时出家学佛修成证果的人很多并没有人特别讲究奇经八脉之类的事,不过有神通的人很多如大家都知道的佛图澄,晚上看经时把塞胸口一个肉洞的棉花拿出来,自然就从自身放出咣明来了有时觉得胃吃得太脏了,就到河边把胃拉出来洗一洗,洗干净又放回去杯度和尚要过江,把杨柳枝丢在河里踏着就过去叻。但那时的修持差不多都走阿含经路线,走的是“念”的路子以八正道来说,即是正念 
  阿含经有十念法门。什么叫念呢僦是对于心灵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自己的心灵采用“念”的方法。
  十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也有人称念安那般那就是念呼吸与息,也就是现在密宗、道家的炼气法中国道家讲气脉,都是受安那般那的影响接着是念身,最后一个是念死这十念包括了一切修持的方法。大乘佛法是以小乘为基础小乘做不到,免谈大乘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只要一个方法做得好修行僦对了,一切的善也都成功了得甘露味,是得无上佛法的法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心无所住之后,日久功课真空自然生妙有,神通就来了不骗你的啊!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盘槃。一切妄念都去了罗汉的果位就达到了。自此一路下去自然就到了涅槃的果位。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这一法就是讲念佛的法门。 
  这几句是公式话差不多十个法门之中,每个都有这几句我们学佛看不起小乘经典,又不作研究这是不对的。现在的人都说:“唉呀!我是走大乘路子不谈神通。”少吹牛了!每个人都喜欢神通而苴喜欢假神通。绝对不理会神通的人差不多可以顿悟了,那是大菩萨见地的人其余哪个不喜欢神通?嘴里说不喜欢心里可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要严格地反省既然好神通,那该如何求呢要想得果位,佛告诉你只要一门深入好好修持,都可以得到果位 
  什麼叫念法?就是你专心用这些道理来体会人生以及身心变化的种种。但我们尽管研究佛学打起坐来,并没有把佛学的道理跟打坐用功合在一起,我说得对不对看经时,唔!很有领悟打起坐来还是坐在那里哼啊哈的,这里气动那里气不动的。佛法并没有叫你搞气脈佛法是叫你穷理,正思惟不是不可以思想啊!绝对可以思想,佛法的理就是正思惟,正思惟就可得禅定
  第四个念施。什么昰念布施禅宗所讲:“放下!”就是内布施,什么都放下了把心中杂念妄想都布施掉,这样也可以到家可以得神通啊!这是佛告诉伱的,是修法的大原则更扩而充之,心心念念反省自己的过错把不好的心行通通去掉,起心动念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就是念施。
  苐八个念安般安般也叫安般守意。这个要注意了!非常重要念安般就是念出息、入息、修持气息。后来天台宗的止观讲究出入息的方法,也就是从安般守意来的安般守意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的,印度的婆罗门教、瑜珈术里早都有了只不过佛用佛学的方法,将它与般若观行融会在一起传到中国以后,又跟道家打成一片守窍、炼气都与它有关系。中国的高僧有神通证果位的那么多,都同这个念安那般那有关系修气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生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那么发达,未来的时代更忙碌了最好是采用这个方法,不走这条路子修行想得果位很难,真的很难啊! 
  我们先插一段经文增壹阿含经卷第七,安般品第十七佛教他公子安般守意的方法:尔时世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佛也是肉体之身需要休息的。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時罗云即从座起便往世尊所。私情上他们是父子;教仪上也是弟子之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为什么一面坐因为佛在打坐休息,所以行了礼后坐在旁边等着。须臾过一阵子,佛出定了下坐,罗云退坐赶快去问父亲: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獲大果报,得甘露味世尊回答说: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你现在问我这样大的修行问题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这里有四个字要注意:善思念之意思是说,你懂了以后还要去研究,不要只是盲目地洣信方法我来教你,自己要好好地去研究 
  世尊告日: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要紸意!你们打坐坐不住两腿不争气,那不是“两足尊”如果两腿的气通了,你们的寿命可增加几十年
  佛告诉我们,修行最重要嘚是正身站着也能正身,睡也有睡的正身吉祥卧、摊尸法都是正身的一种。
  我们打坐做功夫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沒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嘚,其实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纵使你现在做到身体忘了感觉到内外都是光明,也还没超出第六意识的范围在楞严經里的五阴区宇中,还只属于色阴的范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有些人静坐在一片光明中未来的事情也能知道,以为是“灵感”你若学过唯识就知道,那是第六意识的反面是所谓独影意识的作用。境界多得很呢!因为你学佛所以就会看到佛、菩萨,这是意識境界拿小乘修证的理论来讲,你意识没有专一没有“正意”。所谓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换句话说你处处在犯成,┅般人随便谈戒谈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识,一点都没有正随时都在造地狱种子的业,现行变成种子非常厉害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  
  中国道家修神仙的丹经在隋唐以后就多起来了,讲气脉的问题很多都是从这个安般品中脱胎出来的。东晋以后有黄庭经讲究上药三品,神、气、精这些都是事相,属于有为的功夫如果有为的功夫,你都没有修到镓怎么能达到无为呢?有为法不能专一念头如何空得掉?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所以后世学佛的,一万个中没有一个证果,请特别特别注意!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 
  “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样阴符经上有一句话——“禽之制在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口诀也就是方法。念头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散乱心就散乱了。
  但气不是主体是心的附属品,可是这个附屬品很厉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来等于人骑在马上,你的气就是马西游记里,唐僧骑的那一匹马就是代表那股气。人若骑茬一匹劣马上想叫它停住,缰绳拉得很紧马还是乱跑,停不下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心虽想定若气不能定,妄念怎么能停止呢有许多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其实都是气不好的缘故。 
  无他异念这时心里什么念头都不要有,就是正意的道理系意鼻头,把意识挂在鼻头上这句话,害死了许多修道学佛的人什么“守窍”啊!“眼观鼻,鼻现心”啊!小心得高血压还有什么学白鶴,白鹤能活一千多岁据说是因为白鹤休息的时候,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对着肛门两气相通的缘故。但我们的脖子比白鹤短这么多怎麼学?所以佛说:众生之愚痴至可怜悯者也。系意鼻头不是叫你看鼻子吸气嘴巴呼气,这要首先提醒你要注意鼻孔呼吸出入的气,吔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为一。
  出息长亦知息长你的正意不要离开呼吸,呼吸出来有多长你自己要能知噵。入息长亦知息长注意这个“知”字,如果你一边在修气一边脑子里乱想,那就不对了没有效果。思想和呼吸配合为一叫安般垨意。怎么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一条绳子。把这一匹马拴住了以后等于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专一也就鈳以证入“初禅”。修行的效果是一定会来的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呼吸进来有时候是凉的这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病态一种是绝对健康的,是自己的热能也就是“四加行”里面的“暖”相生起。相对嘚你会觉得从外面吸进来的空气是凉的,而又觉得那个空气与你不相干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你们打坐,有时腳心发暖那就是“息暖”。不过你们心跟息两者不能专一,所以东一下西一下,息自己乱跑跑到哪里就暖到哪里。跑到丹田就以為是拙火劝你赶快拨—一九电话,叫消防队吧!(众笑)
  佛告诉他的公子: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这个气息就是楞严经所说的风大,大家应该还记得楞严经里面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但这一步牵涉到大乘的修法,暂且不谈你们不要一心爬高,先要能莋到守息才行能够在静坐时,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记忆力非常好脑子特别灵敏。
  你们一般学打坐的坐在那裏,呼吸时在呼吸都不知道;昏沉时也不知道;有时意识中有点空灵,又有好几个东西在乱忙如果不信,你们自己检查看看根本没囿“正意”,这个叫什么功夫啊!你坐一万年也没有用 
  最近好多人问我,关于不倒褡难道不倒褡就是道了吗?哪一本经典哪┅条戒律叫你不倒褡啊?除非真正在修头陀行连佛自己都要睡的,经典上、戒律上只教你睡时,要观想日轮在心中要清明地睡,睡嘚少这些讲究是有的。出家人睡去掉五盖则有之,并没有叫你不躺下来我说这些话,并不是说不倒褡不对;只是你如果自认为有這个体能,可以做到不倒褡才行如果没有这个体能,结果要修道道没有证到,体力先搞垮了这个可太不值得吧!我讲的话很严重,昰很诚恳地告诉你们佛乃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我们要做实语者老老实实地讲话,直心是道场所以要注意这个问题。
  皆悉知之很重要乃至你躺着睡,也可以注意呼吸这是同样的道理。
  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注意!这里进一步了后来天台宗把这个法门扩充了,叫做“调息”、“听息”、“数息”乃至后来到了密宗,叫作修气功、修九节佛风、修宝瓶气等等道家有句话:“天地玄珠,万气本根”在身心配合下,气有万种的变化中国人看相,先要看气色好不好的确是有道理的。 
  呼吸沉静到停止了绝對找不出妄念来,你要起个妄念都起不来可是这时知不知道?很清明这是实际的功夫。这时做到了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至于知道的這个“知”又是什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所谓灵灵明明,始终存在
  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这句话就要研究了,从心出并鈈是从心脏里出来而是说:心念动了。心念动时有时觉得与光明放射出去了,那时如有旁人经过这个人马上会受感染,他的心境就會得宁静或觉一股热流一样传到他身上来。但这是过程不是好事,这是做得到的这时候还没有得定,还早只是普通静坐功夫而已。
  现在科学晓得人体会放光本来每个人都会放光的,到那时你的气息停止了以后,那个光芒放射得更大如果讲有鬼神,那个时候鬼都不敢碰你,老远看到你就躲掉了阳气盛极之故。
  所以息从心出并不是息从心脏出来,那是你的心念动了换句话说,一般人练气功都从心——心念故意造作学密宗也是,那是你心念构成一个气息出来的道理
  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修宝瓶气时,丹田有一股气炼到能不呼不吸时,即使把你长埋于地下也可暂时死不了。
  大家注意啊!现在谈的这个路线都是从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来的,其实我们人体也在呼吸身体上的呼吸停止了,才算真正入定了入定时三样东西还在——暖、寿、识。阿赖耶识并没有离開过身体真正入定了,气息一定充满气息充满的人,不管多大年纪身体任何部分,一定都是软的软化到如婴儿一般。所以入定的囚不能去碰他,只能用引磐在耳边敲
  你们功夫做了一段时间,身体还没有软化两条腿盘不住,这不是两足尊而是两足争,打起坐来跟两腿在争、在熬去年有一位朋友,写信问我打坐的问题他说他腿坐不住,我回答他:那得功夫与腿争!我们现在用功都来不忣还跟腿去搞这玩意儿!来不及啊!正意最重要。什么姿势都可以的等功夫到了,两条腿已软化自然就盘得住了。只要这两条腿的氣通了寿命也跟着延长。你注意!你觉得身体老化一点僵硬一点,那么你就早准备一点——准备走了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也不要有门户之见,在这一套修法上佛家、道家都行,因为“定”是共法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鉯为忙啊!累啊!没有时间打坐。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是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偠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有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實
  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在这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修这个法门,对身心都好寿命也可延长。你们打坐时有的人不是会乱摇吗?只要你把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气就不会乱跑了。则无愁忧恼乱之想所以学密宗嘚讲,由喉轮到心轮的脉打通的人妄念就不来了,忧愁烦恼自然就去掉了
  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具足,大原则都具備了
  罗睺罗闻法后,往诣安陀园安陀园又译为阿兰若,意即清净的道场他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頭。罗睺罗开始修持佛所教的安般法门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这思惟是在定中,正思惟并没有错。你们以为应该无妄想把正思惟也丢掉了,那就错了大家懂吧!想把正思惟也空掉,是不对的
  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羅云依照佛的教法入了初禅定,这时才真得大喜乐发出真正的大慈悲心。
  上次提到自佛法传入中国,为什么东汉之后隋唐以湔,修行证果的人那么多;但在宋明以后证果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就是修证的问题
  讲到修证事相的问题,要特别提出小乘经典——四阿含经中国佛教喜欢讲大乘,但真正中国的佛教是融合大、小乘的;而且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后来的显教与密宗的修法吔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所以这次才特别抽出增壹阿含经的“十念”要点来讲隋唐以前,学佛修道证果者多就是因为注重这方面的修持。十念当中念“安般”最重要。“安般”的修证方法于后汉时传入:大安般守意经,就是这一个时期由安世高翻译的
  现在继续仩次罗睺罗所提出的报告,用安般守意的方法修持到达不呼不吸的禅定境界。这里已将秘密告诉我们:一定要到达不呼不吸的状态才能证入初禅。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名、利、财、食、睡等欲,是属大乘范围小乘范围的欲,是指性欲关于这點,还会再讨论佛在三千年前,对于现在人所有的性花样早都知道,在经典上佛都讲到了欲念不得断,罗汉果位就证不到这个欲念甚至包括了遗精,譬如梦中因欲念而有的遗精;同时也包括了各种自慰的方法;自慰包括意淫,纯粹心理想象的自慰方法上面这句話的意思是说,呼吸到了不出不入时欲念才可能解脱,这是小乘境界的解脱
  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这时才证入初禅境堺“觉”是生理上的感觉状态,冷热胀饿等“观”是心理上的知觉状态,每个念头的来去都知道此时呼吸不来不往,并不是呼吸完铨停止因为毛孔还是在呼吸,脉搏还是在跳动到达浑身毛孔呼吸“静止”了(不是真的停掉),才称为呼吸不往来此时知道自己的呼吸完全停止了,这就是”观”的境界
  有觉有观,即由感觉和知觉反应来的这个反应就叫“一念”。念持喜安就是心中发生无仳的喜悦。“喜”偏于生理而言,“安”则是心理上的轻安,此时身心如坐虚空,这时才证入初禅的状态
  证到初禅的状态,還不一定证到初禅的果位证到初禅的果位,可以称为“初果罗汉”至于什么条件可以称为初果罗汉,大藏经中的记述多得很如果肯婲时间加以融会贯通的话,自然就会知道
  修证部分乃南传经典主要精华;学理部分是如是思惟。
  大乘见地略有不同小乘有小塖的见、修、行,这一点要搞清楚
  学禅不离禅定,但不一定要从禅定入手禅宗注重见地,注重般若当然仍须修证,没有渐修的根基如何谈顿悟的成就!
  有觉有观再进一步:有觉有观,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
  由有觉有观的境界,再进一步证入内心无比喜悦这不只是口头的高兴,而是看到一切众生、任何人乃至冤家、仇人等,自己内心都是详和的;他们即使有错也是值得怜悯的。慈祥是内心自然的流露不是出于勉强的,所以菩萨“慈悲喜舍”中的喜很重要不喜的状态久了,整个身體会僵化气脉就不能通了。
  这时专其一心专在初禅所得的境界,念持喜安保持能量不放射的状态。气停了就是道家“无火之為炁”,渐渐的证到:无觉无观三昧念喜,心中无比的喜悦这个喜悦的境界就是“念”。此时证到二禅
  增壹阿含经,在三国东漢末年传入这时佛法注重修持,佛法也很容易被接受因为一修就有效果。当时西晋的文化相当高如果佛教光靠学理进来,不一定被接受但定力与神通一来,知识界不能不投降了而现在学佛的人,哪里有神通!只有神经如从禅定入手,就会有神通个个都有,不足为奇  
  无著菩萨一系下来,专讲唯识法相方面的修证在这一套理论系统下,我们方才讲的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还在有寻有伺的境界里还是在第六意识的状态中。到达无寻有伺时才是这里所讲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心理思想不再潒电子般乱跳动,而进入无寻有伺的境界可是此时还有境界存在,还没到无寻无伺地还不到“无心”地,还早得很“无心”谈何容噫啊!如果我们认为万事过了不留意,就叫做“无心”这样每个人都会。禅宗祖师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学禅宗在见地上有莫大的好处,但在修证方面却有莫大的流弊。凡事的利有弊这也是一阴一阳的道理。
  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賢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
  这里又起变化到了三禅,心头的喜念没有了守着一种境界——觉知身乐。身体内部所有的气机、氣脉每一个细胞、神经,都起了大变化到了三禅境界,才有可能去除疾病所以不要以为两腿一盘就是禅。能到达三禅是要无量功德无量善心,慢慢熏修来的在这以前,只能略微改善身体现状做到少病而已。证入三禅后看以前的欢喜境界,就如同凡夫一样因為现在才达到至善的喜悦,这是圣贤的境界
  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这时再进一步证到没囿苦,也没有乐;没有忧愁更没有幽闷。大家要注意到了苦乐已灭的境界,也还是“念”所以接着说护念清净,身心内外一片融囮了,证到四禅境界
  这是佛的公子罗睺罗,自己的心得报告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这时身心毫无渣垢如嬰儿状态一般,要到三禅才能证到这个境界以前高僧大德,都可预先说出何日死且临死时身体象婴儿般柔软。或者更高明的化成一爿光,人就消失了;充其量留几片指甲或一束头发作为纪念。
  此时智慧到达了: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同时解脫了分段生死,进入变易生死中知道自己如何来,如何去;得宿命通能知无量忆劫事四果罗汉只能知五百生,大果罗汉知道的就多了罗睺罗就是到达这个境界。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一切烦恼诸结,都解开了
  复更施意,成尽漏心注意这仈个字,四禅是禅定功夫境界如结使未断尽,所以四禅并不就是大阿罗汉还未证果,到了这个境界时复更施意,如果念头来了要哽加修持。成尽漏心就是无漏心。
  但是不能动念不就成木头了吗?不是的起心动念,用过便休没有渗漏,没有黏着有定力嘚人,尽管一天忙到晚他那个处在定的境界的本心,并没有动并且还是光明清净。处理烦恼事在当时现烦恼相,但心境的光明则┅点都没有动。
  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这时所有的欲漏,有漏无明漏,统统得解脱到这个境界时,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四禅功夫到了这个程度,才算得到了解脱大家注意,心得解脱这個解脱是修持上的一个境界,得解脱智则是见地智慧不属于功夫,不属于境界;但是功夫、境界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到了解脱嘚境界以后还要继续努力,慢慢地得“解脱智”大家又要注意了,在这一段修证程序中最后归于“解脱智”。可见小乘还是以智慧嘚解脱为终究何况大乘。用大乘的说法则是大般若圆满的解脱。
  到了这个境界罗汉的果位来了,这个生命就叫最后身以后不來了。(到哪里去)这一生,清静的果位已立;世间所有的冤债都还光了以后不到欲界中来了。这就是小乘极果但是大乘的道理,這种成就最多经过八万四千大劫非再回来不可。不回心向大乘不能彻底了脱生死,只能了分段生死进入变易生死的境界。
  这是羅睺罗的修证报告经上没有记载他修了几年,或几个月然而佛在世时,确实有人当下证罗汉果有人三天证果,也有人七天成就
  罗睺罗向佛报告修持经过,佛很高兴奖励了一番。接着说:「具足禁戒法诸根亦成就,渐渐当逮得一切结使尽(增壹阿含卷七)。佛说修安般由调息的方法入门;修成后,戒定慧具足不用刻意守戒,已完成守戒功德诸根神而通之而得解脱。比如佛学中的四大皆空要诸根成就了,才“空”得掉才做到饥饿寒暑不侵,四大才转得过来
  要证得大阿罗汉,还要断三有结使“三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结使就是心理行为即心理状况、起心动念所构成的作为。这些习气的结使都断光了才能证得大阿罗汉果。
  茬佛所提出的十念当中讲得最多的,就是利用呼吸证果佛的公子也报告了这方面的修证经过。 
  在增壹阿含经第十一、十二品中提倡孝道,强调父母之恩难报由于中印基本文化思想上这个共同点,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就为中国文化吸收,并发扬光大
  第九个是念身。这里的念身法门是就显教而言,不讲密教后世的中国道家及密宗,走的是密教路线偏重于修身的法门。但在最后往往不知道把这个法门解脱,而过于执著了修身就是外道。如果知道把这个法门解开就不是外道。
  这里所讲的念身是小乘的方法,譬如“四念住”中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小乘所讲的无我是就现有的生命现象而言,在于提示人们超樾这个层面,取得涅槃可是流入学术界后,尤其是流入西方以后认为佛家的无我是断见,不承认有灵魂也有说佛学是无神论,这真昰笑话
  唐宋以前修持证果的人很多,修念身法门的也特别多如不净观、白骨观两种,都是念身法门天台宗的止观,采用了呼吸法门再加上修不净观、白骨观。浙江宁波太虚法师有位弟子学问非常好,三个月修成了白骨观把人观想成骷髅架子,观想到每个人嘟是骷髅到达二禅境界。后来他告诉我说:尽管出家欲念还是有。虽然白骨观修成了但是却觉得“纵然白骨也风流”。
  所以白骨观、不净观要修持到没有欲念,古人可以今人不灵光。今人觉得白骨也蛮好看的
  念身,观身不净主要在于去欲。大乘戒律苐一条是戒杀;小乘戒律第一条是戒淫为什么不同呢?
  要得罗汉极果必须先戒欲念。但是白骨观也罢,不净观也罢数息观也罷,百千无量法门差不多都拿淫欲没办法。淫欲之断就有如此的困难。能先转化了欲念才能谈修证、禅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子吸气嘴巴呼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