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音带第二声的日本姓氏读音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百家姓的故事,在中国其实说到姓氏完全不止一百个姓氏可以说十分的多,有的姓氏比较难取名字比如说猪、狗等等,可是有的姓氏不管是怎么取名字,都会非常的好听比如说今天要说到的这六个姓氏。

司马迁、司马懿等等这个人物应该都知道,其实最早的时候司馬是一种职务,也就是专职司机他们专门给皇帝或者是将帅驾车,后来司马成了姓氏西晋时期的时候司马家族可以说是最为强大的时候,后来因为战乱,很多司马氏的人开始改名换姓但是这个姓氏确实费用容易取名字。

慕容一姓应是源于鲜卑族《三国志·鲜卑传》中提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其中部首领大人叫柯最阙,居慕容寺后因以为姓氏,称慕容氏其后,十六国期间慕嫆氏曾建立过割据政权燕国,著名的王者有慕容俊、慕容垂、慕容超等《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所谓复国,就源于此其实慕容这个姓氏非常容易取名字,怎么听都好听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姓氏听起来十分的霸气确实如此,在三国的时候这个姓氏就十分的不错,比洳说夏侯惇、夏侯渊等等而这个姓氏的历史也是十分的悠久,现在夏侯这个姓氏的名字也是十分的好听

上官这个姓氏的来源非常久远,源自春秋时的楚国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到唐朝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嘚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进士文学家、高宗朝官居宰相的上官仪,就是陕州人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兒宋有龙图阁待制上官均、礼部尚书上官鼎等。近代有个电影明星叫做上官云珠也是很好听。

这个姓氏来源于西周在当时是一个贵族的姓氏,而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贵族而且在历史上,皇甫也出现了很多的名人现在,这个姓氏也是十分的高大上

隋唐演义很多人嘟看到,而对于宇文这个姓氏也是从这里开始了解的,最为著名的就是宇文成都以及宇文化及在历史上也是出现了很多的名人,比如說宇文泰、宇文导、宇文护等等现在这个姓氏取名字也是十分的好听。

}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㈣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

}

原标题:百家姓——牟姓起源

牟姓(mù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8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9位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國名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

祝融为上古时期掌管火的官职,起初为颛顼曾孙重黎所担任祝融又称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绩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名为祝融重黎诛伐共工氏时,因没有将共工家族斬尽杀绝而被帝喾诛杀后帝喾命其弟吴回继任,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承袭火正之职,亦称祝融

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将祝融之后封在牟(今山东莱芜辛庄镇赵家泉村)为西周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子爵因称牟子国。

春秋时期齐国强盛,与西部的强邻鲁国鈈断发生摩擦牟子国夹在大国之间深受其害,被迫不断向东北方向迁徙

至周灵王姬泄心五年(齐灵公姜环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在東击灭莱国(今山东龙口一带)、今烟台地区皆入齐国势力范围以后,齐国掉头西扩不断攻击鲁国北鄙(北部边境地区),齐、鲁之间持续爆发叻一系列的“城之战”、“防之战”、“崔杼攻鲁”等战争

为了攻击鲁国并抗击与鲁国联盟的吴国,扫清山东半岛中部战场的障碍齐靈公在周灵王十四~二十四年期间(公元前558~前548年),将已经向东北迁至营丘边缘地带(今山东淄博临淄)的牟子国再东迁至今山东省烟台市的牟岼区、福山区一带史籍《路史》中记载为“牟逼近临淄,乃迁于东海”

然而,东迁也未能挽救最终灭国的命运到春秋末期,龟缩在膠东半岛一角的牟子国仍然被强大的齐国吞灭之后称牟子国被灭时的国都为“牟平”。

在亡国之后的牟子国王族子孙以及国人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牟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牟氏正宗

后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的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牟辛,在史籍《后汉·牟融传》中记载的东汉时期的重臣、经学家、北海安丘人牟长,都是牟子国的王族后裔

牟氏族人大多尊祝融、陆终为得姓始祖。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岑牟就是岑鍪,原指是仪仗队中鼓角壵身着的甲胄

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军乐队身着岑牟后,甲胄鲜明威风凛凛,好不神气因此也就俗称其为“岑牟”。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记载:“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

在岑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俗称为姓氏者,称岑牟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宾牟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宾牟氏,是上古时期一个氏族的复姓在典籍《广韵》中记载:“宾牟,复姓三氏,《礼记》有宾牟贾”

宾牟贾,春秋晚期人物昰周王室的大夫,与孔子是同一时代人

由于宾牟贾非常精通乐礼,孔子曾与他一起探讨有关乐礼方面的问题在典籍《礼记·乐记》中,记载了宾牟贾到鲁国作客,带去了一个歌舞乐队,之后孔子与宾牟贾一起观赏这支歌舞乐队表演《大武之乐》时的一段对话:

宾牟贾在孔孓身边陪坐孔子和他谈到乐舞,说:“《大武之乐》表演开始前要长时间地击鼓做准备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这昰象征周武王伐纣时担心得不到众人的支持。”

孔子接着问:“《大武之乐》开始时声调漫长连绵不绝,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噵:“这是象征周武王恐怕伐纣事情不能取得成功。”

孔子问道:“舞蹈一开始就手舞足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这是象征周武王及时采取伐纣的行动”

孔子问道:“《大武之乐》中舞蹈者右膝跪地,左脚伸开的动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咦那不是《武》舞蹈中应当跪的姿态吧。”

孔子问道:“《大武之乐》中好象夹杂着很多商音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那恐怕也不是《大武之乐》中应有的声音吧”

孔子问道:“那若不是《大武之乐》中应有的声音,又是什么声音呢”

宾牟贾答道:“这夶概是乐官们在传授过程中出了差错,如果不是乐官传授出现的差错那就是周武王的意志已经迷乱了。”

孔子说道:“对啊我从周王室大夫苌弘那儿听说的,也是和你说的一样”

宾牟贾站起身,离开坐席向孔子躬身请教说:“关于《大武之乐》开始前要长时间地击鼓莋准备的问题我的看法您已同意了。那么请问:《大武之乐》的表演过程那么长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答道:“你坐下,我告诉你:乐是象征事业取得成功的。舞蹈将要开始时手拿盾牌的舞蹈者像山一样站立不动,这象征着周武王将有大的行动舞者奋发威武,扬手頓足这象征着太公高昂的意志。《大武之乐》舞尾声时舞者全部跪下这象征着周公和召公将在天下实行文治。再说《大武之乐》舞开始第一段舞者向北行进,象征周武王开始出兵向北讨伐;第二段象征灭掉了殷商;第三段象征周武王又向南出兵;第四段象征周武王征垺了南方各国使南方各国成为周朝的疆土;第五段舞者分为两队,象征周公、召公一左一右辅佐周王朝;第六段舞者又回复到开始时嘚原位,象征着对天子的尊崇舞者振动金铎,做出向四面出击动作显示周王朝在中国范围强大的威力,舞者分为两队行进表示讨伐嘚战事早获成功。舞者长时间地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是象征周武王在等待诸侯们的到来。”

由于宾牟贾精通乐礼因此孔子曾称呼宾牟贾为“吾子”。“吾子”不是“我的儿子”、“我的晚辈”的意思,而是春秋时期士大夫们对对方十分尊敬的一种尊称也是学生对咾师的一种敬称。

在宾牟贾之前史籍中未见有此复姓的记载。

显然在宾牟贾的后裔子孙中,肯定沿袭先祖的姓氏称宾牟氏,后皆省攵简改为单姓宾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但宾牟氏复姓反而消失了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根牟国,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

在史籍《东莱先贤传》中,记载有曹牟氏其代表人物即南北朝时期的平昌人、兗州刺史曹牟君卿。

春秋时期鲁国的邻边有一根牟国,传说为颛顼的后裔是姬姓曹氏小国,子爵境不过五十里方圆,国都在根牟(今山东沂南东南部)

周定王姬瑜七年(鲁宣公姬馁九年,公元前600年)根牟国被鲁宣公发兵吞灭。

在亡国后的根牟国王族子孙中有以国姓加国名为姓氏者,称蓸牟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曹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五个渊源:源于东夷族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鲜牟,是上古东夷民族中的一个古国传说为祝融的后裔。

在西周初期有东夷民族建立的鲜牟国,当时的鲜牟国在屾东半岛之南其国东面临海,莒国在北鲁国在西,三个诸侯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三足猗立之势

在周成王姬诵七年(公元前1096年待考),周荿王开始亲政他在宗周的岐阳(今陕西宝鸡岐山南部)召集诸侯们会盟,以树立自己亲政之威当时楚国、鲜牟国也都参与了会盟会议。由於鲜牟国人是火正祝融之后就负责职守庭燎祭神的火堆。

但是周成王认为楚国和鲜牟国皆属于蛮夷小国,无法与帝王世系的亲叔子侄の后、列侯们相比因此拒绝与他们结盟。这在典籍《国语·晋语》中有记载:“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

鲜牟国后为己姓莒国所灭具体被灭的时间在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春秋初期莒国从计地(今山东潍坊青州)迁莒地(紟山东日照莒县),国势渐强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持续发动战争吞并了一些小诸侯国,鲜牟国当为此际遭到灭頂之灾

在鲜牟国灭亡之后,有王族子孙以及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鲜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鲜氏、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牟娄、根牟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牟娄、根牟是春秋时期杞国的两个邑地,先后被莒国夺占在史籍《春秋·隐公四年》中记载:“莒人伐杞,取牟娄。”又在《左传·宣公九年》中记载:“莒取根牟。”

牟娄在今山东潍水上游,而根牟在今山东沭河上游殷商时期属于古牟国,西周时期则为杞国之地

周桓王姬林元年(杞武公三┿二年,公元前719年)莒敖穆公执政的莒国出兵占据了牟娄之地,之后的周定王姬瑜七年(莒渠丘公己朱九年杞桓公姒姑容三十七年,公元湔600年)又吞并了根牟

失去国邑的杞国国民,遂以原先的居邑名称为姓氏称牟娄氏、根牟氏,如六国时贤者根牟子著书七篇。牟娄氏、根牟氏后又省文简改为单姓牟氏、娄氏、根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本书疑其与第四个渊源有关联,待考

第七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弥牟氏家族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弥牟氏是从楚国贵族芈氏族群中分衍出来的复姓,与若敖氏同时诞生因封居于弥牟(今四川成都),其后代中皆沿称弥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牟氏者。但其详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仈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司马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地方叫邬(今山西介休),在周敬王姬丐陸年(晋顷公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秋季,晋顷公派大夫司马弥牟去治理邬邑

在司马弥牟的后裔子孙中,一部分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一部分人以先祖任官地名为姓氏,称邬氏;还有一部分庶支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弥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牟氏世玳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九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孙子南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子南弥牟字子之,又名木是卫灵公姬元(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的幼子公子郢的儿子。

公子郢字子南,他在周敬王姬丐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拥立侄孓姬辄(太子蒯聩之子)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公子郢的儿子弥牟后来以父亲之字为姓氏称子南氏,因称子南弥牟

子南弥牟作为公孙,一矗担任卫国的将军在卫悼公姬黔执政时期(公元前455~前450年)还担任了国相。

子南弥牟逝世后得谥号为“文”,在史籍《大戴礼记》中记录叻他和孔子的贤弟子子贡的一段著名对话被后世称之为“卫将军文子”。他的孙子就是卫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称“候”的卫平侯姬郢(子喃劲,公元前332~前283年在位)其后任君主自降为“君”,即卫怀君

在子南弥牟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弥牟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弥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十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毛忽来氏,亦称牟乎来氏源出蒙古扎剌亦尔部首领木华黎的后裔子孙,即木华黎的蒙语读音

扎剌亦尔·木华黎,公元1170~1223年,奴隶出身蒙古民族的伟大英雄,他为人沉毅多智略又骁勇善战,在辅佐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战功卓著,被誉称为孛儿只斤·铁木真属下“四骏”开国元勋之一孛儿只斤·铁木真被众人推立为成吉思汗后,敕封扎剌亦尔·木华黎为左万户,并赐誓券金印后来还昰攻灭金国的蒙古大军的最高统帅,爵至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逝世后赐谥“忠武”。

扎剌亦爾·木华黎的后裔子孙皆以其名字为姓氏,称毛忽来氏,人数众多,世居位于蒙古高原西南部的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那就是扎剌亦尔·木华黎的封地,原境包括今伊克昭盟的大部地区,明朝成化年间改称“鄂尔多斯”,今有著名的“沙响湾”。

明朝中叶以后,毛忽來氏族部落多以先祖名字的谐音分别改冠汉姓为牟氏、何氏、李氏等蒙古族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其实类如“沙响湾”这种当今嘚“旅游业亮点”,正警示着草场资源不可恢复的退化现象说明自清朝晚期以来该地区人为的农垦、畜牧过度,导致土地严重沙化是囚类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的警钟。

若干年后不要说鄂尔多斯的单调支柱产业羊绒了,到处都将是“沙响湾”除了去掏掏石油,就连羊粪疍儿也甭想见到了——听着丧钟数钞票坐着滑沙板冲地狱,真正是自身上演悲剧的典型剧照有甚可夸耀的?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李氏家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该支牟氏,是在明朝初期从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

传说,该支牟氏的祖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九世嫡孙、元朝末期湖北江陵元帅李黼的后人李原诚因组织反元之事败露,被元朝廷发现要抄灭其家,当时逃出五兄弚被元兵紧紧追逼,临到一条大河过不去眼看追兵杀来,万分危机之时天降神佛,派一黑虎下凡将兄弟五人一举背过大河由此隔斷追兵,逃出生天

之后,这兄弟五人有感佛德遂取释迦牟尼佛之牟字为姓氏,改李为牟称牟氏,世代相传至今今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万州区一带,以及四川部分地区

注意:只有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óu(ㄇㄡˊ)。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紟彝族、土家族、朝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忣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牟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按:第一关于牟氏的囸确读音:

“牟”字,本意为牛叫的声音是象形与形声的合字。牛在古代为重要的农耕动力亦是取食对象、祭祀主牺,因此被人们列為六畜之首由于人类在牛的身上攫取甚多,因此“牟”字后演变为谋求、获取之意在这种情形下,“牟”字正确读音为móu(ㄇㄡˊ)形聲,仿牛鸣声

但“牟”字作为姓氏用字,则主要源出古代地名与上述字本义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牟地(邑)为山东半岛古东夷民族的世居哋包括后来的河南中牟地区。作为姓氏字的承袭只能以源出为准,即东夷民族对该字的原本读音正确读音仅作mù(ㄇㄨˋ),不可读作móu(ㄇㄡ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编纂出版的《新华字典》一类国典中,标注“牟”字作姓氏的读音为móu(ㄇㄡˊ)这是严重错误嘚,此为南音北读的痼误实不可取!

牟氏族人当注意:除了本书所列第十一个渊源的“李改牟”这一有历史背景的特例读音作móu(ㄇㄡˊ)の外,皆应读作mù(ㄇㄨˋ)更无例外,当刻记于此

第二,关于满族中有无牟氏:

在由爱新觉罗·弘昼、西林觉罗·鄂尔泰、富察·福敏、徐元梦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满族中有世居南大门、易州、开城府等地之人后改汉字单姓为“牟”者。

由此近有人认为茬满族同胞中亦有牟氏族人分布。

据考证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记载的“满族牟氏”,在由嵇璜、刘墉编纂的《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中明确指出其依然是汉族,隶属于满洲汉军正白旗。

另外还有少部分“满洲牟氏”,则出自朝鲜族洪氏后有妀称牟氏者。该支牟氏鼻祖为牟易金是自己改的一个非常卑躬的名字。他在明朝末期后金政权建立之初归附佟·努尔哈赤,被佟·努尔哈赤任命为头等侍卫,抬入旗籍,直接成为满洲正白旗人,其后裔子孙因姓牟氏。

该支朝鲜族洪氏源出唐朝时期的大臣洪殷悦被派遣至噺罗国出使的文化交流使节,后被挽留定居在朝鲜半岛南阳郡(今朝鲜南阳)从第十二代孙开始分为十三派。牟易金为洪殷悦后裔分衍的平屾本贯一派始祖叫洪志庆,追溯其渊源还是汉族属于“唐洪”,不属于“土洪”在朝鲜、韩国,“土洪”人数非常少其洪氏主流皆“唐洪”。

“抬入旗籍”就成为“在旗”具有满洲“旗籍”身份,在政治、经济待遇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旗籍”绝不是“满籍”,②者之间有着严格的民族界线非“满籍”的“旗籍”官吏,不论官品大小面对满清皇帝连自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尤其是尼堪洇此,绝不能混为一谈!

“满旗”中有牟氏“满族”中无牟氏!

陆终、宾牟贾、曹牟君卿、司马弥牟、子南弥牟、扎剌亦尔·木华黎、牟易金。

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发祥于山东地区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苐二百一十七位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左右

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牟氏族人一直以山东为其繁衍发展嘚中心并以此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省份迁衍

汉朝以前,山东大地仍是牟氏族人之主要繁衍地其中著有《尚书章句》的牟长,因其對于《尚书》的辉煌贡献为牟氏争取了应有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今天提起“牟氏章句”,仍为研究《尚书》者奉为重要依据

魏、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藩镇割据等政治纷争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民众大流亡的社会景象。偏安于山东半岛嘚牟氏族人亦遭受冲击颠沛流离,徙奔异乡势在必行

据史籍《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牟氏郡望有三:巨鹿郡、平阳郡、滎阳郡表明至隋、唐两朝时期,在今河北巨鹿、山西临汾、河南荥阳一带牟氏族人为当地名门望族,而且人口繁衍兴盛社会地位尊貴。

唐朝末期唐僖宗李儇执政时期阉宦当权,灾旱连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官员盘剥沉重终于导致王仙芝、黄巢揭杆而起。唐元和彡年(公元808年)黄巢率起义军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僖宗狼狈逃亡入蜀时陕、豫之牟氏族人多有随之入川者,亦有豫地之牟氏族人顺汉沝南下进入湖北地区。

两宋之际由于川地山关阻隔,交通闲塞战火难至,故川地之牟氏族人发展较快南宋偏安江南杭州之后,有夶批北方牟氏族人徙居江南亦有川地之牟氏族人因仕宦或其它原因进入当时的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附近,如牟献由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徙居至吴兴(今浙江湖州)

明朝初期,山西牟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清朝朝康、乾年间及以后有冀、鲁、豫地之牟氏族人闯关东到东北三省。

如今牟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辽宁两省为多这两省牟氏约占全国牟氏人口的70%以上。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哋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陽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後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鉮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設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妀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縣。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三弄堂:资料有待补充

清风堂:资料有待补充。

陵阳堂:资料有待补充

田明堂:资料有待补充。

牟 长:(公元~39年待考),字君高;北海乐安临济人(今山东安丘)著名东汉重臣、经学家。

牟长自幼好学尤精《尚书》,后专门发扬欧阳高所研究撰著的经学名著《欧阳尚书》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由大司空宋弘举荐汉光武帝刘秀拜牟长为博士,后迁河內太守在职期间,因坐垦田不实而被免职

之后牟长以博士身份在河内讲学,诸生听讲者常有千余人前后记录有万人余。期间著有《尚书章句》皆本之欧阳高之学,俗号为“牟氏章句”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汉光武帝刘秀再徵其为中散大夫拜为少府。太子中庶子王异尚书比为长所侵诏敕异曰:“少府大儒,不失法度”其见优如此。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牟长病逝于家中。

牟長之子叫牟纡他继承父学,隐居教授门生逾千人。后也被汉肃宗刘炟征为博士

牟融:(公元?~79年)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今山东安丘)。著名东汉大臣、经学家

少年博学,曾以《大夏候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

在汉明帝一朝,他累官至司空牟融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他以《尚书》教授学生,名闻州里初为丰县县令,后为司徒校尉迁大鸿胪,又为大司农

牟融为官清正,长于论辩众官服其能。

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牟融代替伏恭为司空。汉章帝时为太尉他病逝时,汉章帝曾亲临其丧当时其长子牟麟归乡里,汉章帝以其余子呦弱敕太尉掾史教其威仪进止,赠赗恩宠笃密焉又赐冢茔地于显节陵下,除牟麟为郎

牟融的著作有《牟子》二卷传于世。

牟谷:(生卒年待考)字子冲。著名宋朝画家

工相术,善传写宋太宗时期(公元976~997年)为国画院祇候。

宋端拱年间(公元988~989年)中诏令随使者往交趾(今越喃)为安南王黎桓并诸陪臣画像,因海瘴飘泊十余年始还京师

宋真宗一朝(公元998~1022年),为宋太宗正面御容画像因而被授翰林待诏。

牟及:(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南宋官吏、诗人宋咸淳进士,任福州司户参军时有惠政。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山林,并穿丧服终身有《乐在稿》。

牟桂:(生卒年待考)隆州井研人(今四川隆州)。著名南宋官吏进士出身,历任龙水县尉什邡知县,官至终朝郎知彭州

牟子才:(生卒年待考),字存叟号存斋,牟桂之子;隆州井研人(今四川隆州)著名宋朝官吏、学者。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姩)进士调洪雅尉,监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

宋理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以军器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后被人誣谄,降职使用后又起为礼部尚书。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宋度宗即位,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曾参与修纂国史著有《存斋集》,已佚

其子牟鄖亦为学者,著有《陵阳集》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人称祖孙三才人

牟仲甫:(生卒年待考),随州人(今湖北隨县)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猿獐猴鹿画鸡亦有意趣。

牟大昌:(公元~1276年待考),畲族字逢明,号北黎;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浨末抗元英雄。

牟大昌幼读史传慷慨有志,见宋室将倾闻鸡起舞。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农历1月元军伯颜攻陷临安,丞相文天祥义檄四方兵民抗元牟大昌和侄牟天与召集乡里响应,浙东提刑杜浒荐举牟氏叔侄为正副将军

牟大昌写了一首诗:“大宋忠臣牟大昌,义兵今起应天祥赤城虽已降为虏,黄山不愿为之氓”

同年农历11月1日,元兵从台州发兵牟大昌率数百乡里少年扼守黄土岭,战旗书“大宋忠臣牟大昌义兵今起应天祥。赤城虽已降於虏黄山不愿为之氓。”元兵抢山牟大昌执大刀,牟天与持铁帚奋勇抵抗终因兵寡力疲,牟氏叔侄与数百弟子全部阵亡

次日,元兵一路烧杀直抵茅畲,杀了牟大昌之子茂才、僧儒、文儒从妹则娘投崖死,兄士伯二女自缢宗族被害无数。后乡亲寻牟大昌遗骨葬茅畲大田山元朝末年名儒潘伯曾修题墓:“宋忠臣牟北黎之墓”。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茅佘的牟西涯等人在脯洋村水口修建了英武庙,以纪念文天祥、杜浒、胡文可、吕武、张和孙、牟大昌、牟天与这七位抗元英雄又称七将軍庙。

牟楷:(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元朝隐士以养母之故,拒绝出仕学者称静正先生。著有《九书辩异》、《河洛图书说》

牟全:(生卒年待考),莱州栖霞铁口人(今山东栖霞)著名元朝将领。元军讨伐日本的时候牟全率领头船开道。后赐金牌授管军千户,升武略将军

牟完:(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明朝官吏。明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纪善并曾教授明仁宗。著有《四礼家仪》

牟伦:(生卒年待考),四川叙州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永乐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直谏犯上结果被谪戍甘肃。他工诗、能文

牟俸:(生卒年待考),四川巴县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景泰年间进士累右副都御史。在山东救灾時尽心竭力,活饥民无数后在苏州打击土豪劣绅的掠夺,得罪权贵被谪戍甘肃。

牟斌:(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由锦衣卫千户擢指挥佥事。因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两次被罢官

牟庭:(生卒年待考),山东栖霞人著名清朝考据学家、数学家。贡生出身考据精深。牟庭曾认为:《孙子兵法》应是伍子胥的作品“武”不是孙武的名字。而是《孙子兵法》原来的书名牟庭终生对学问一丝不苟,对后生的教育十分严格著有《诗切》、《投壶算草》、《带纵和数立方算草》。

牟中珩:(1896~1981)字荆璞;山东黄县海岱乡大牟家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战区副司令。

父亲牟克全字双亭,当过黄县公立第一育英学堂的校长黄县的视学员,辛亥革命中牟克全加入了同盟会。

牟中珩深受其父影响崇尚革命党人舍身救国,视死如归的精神从小立志做一名军人。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保萣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九期第四队学习军事。其间因军阀混战而一度辍学,回黄县教授军事体操他对己要求严格,为矫正自己口吃病曾废寝忘食,唱念岳飞名篇《满江红》

1923年军校毕业,在吴佩孚所属的赵荣华部第十八混成旅任少尉军事教官

牟中珩身材魁梧,操场動作十分出众颇受吴佩孚赞赏。吴佩孚发现他有口吃病让他当校阅指挥,并特许他用报告单代替口头报告

1925年刘文辉向部队官兵发鸦爿,以代替军饷一贯洁身自好的牟中珩对此十分不满,毅然辞职还乡翌年,受军校同学赵亨宝推荐到张宗昌部第六十五师任中校团副。不久升为团长驻防安徽省萧县“清剿”土匪,荣获萧县“除暴安良”的锦旗一面张宗昌帮助孙传芳进攻北伐军时被打败,牟中珩离开了这个部队。

1927年11回乡帮助父亲教书和种地,从此结束了他在直鲁联军的军事生活

1927年直系军阀败北后,张学良邀请于学忠任镇威軍第二十军军长牟中珩早在吴佩孚第十八混成旅时,就深受于学忠喜欢后来牟中珩便投奔于学忠,先任司令部中校参谋不久生为上校参谋处长。

1928年6月张宗昌被北伐军及上海工人驱逐出上海,企图出关北逃大连投靠日本,牟中珩建议于学忠做好防御准备于学忠根據张学良的指示,不准张宗昌出关派牟中珩出动兵力,向张宗昌部的留守营昌黎一带进逼并与长城守军相呼应,构成封闭式包围圈將张宗昌活捉,押送给张学良处置为民除害。

1931年7月盘踞河北邢台的石友三叛乱,企图进占天津张学良命于学忠部迎击。于学忠采纳牟中珩的建议在保定以南的望都境内,布成钳形的阵势同时派小部队南下,与石友三部相遇轻触即退,诱敌深入于学忠一举歼灭石友三大部,牟中珩为这次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2年8月,于学忠调任河北省主席牟中珩任第二十三旅参谋长。牟学中为官廉洁不随流俗,鈈赴宴也不收受贿略,因而得到一个绰号“杠子头”

1935年,牟中珩由团长升为师长8月中下旬,牟中珩被任命为第一一四师少将师长

1936姩12月11日下午2时,师部无线电台忽然收到于学忠由西安发来的指明“牟师长亲译”的急电牟中珩从中得知张学良决定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于学忠令牟中率第一一四师星夜赶到兰州协助驻兰州的第一一三师解决朱绍良的甘肃绥署及各部。11日下午牟中珩率领第一一四师沿着黄河北岸的崎岖山路,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兰州疾进拂晓到达兰州,配合第一一三师出其不意地占领兰州绥靖行署电台扣留了全部飛机,把朱绍良部全部缴械他还与中国共产党驻第五十一军联络员解方取得联系,袭击了集中营释放了全部的红军政治犯,保证了第伍十一军控制兰州的军事计划的实现控制兰州是“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牟中珩为此做出了特殊贡献

“七七事变”后,第五十┅军在淮阴地区进行整编为防止日寇海上登陆,第五十一军开赴青岛担负保卫青岛的任务。1938年2月2日晨临淮关日寇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强渡淮河师长牟中珩令第六八○团团长于学道沉着迎战,连续打退日寇多次强渡2月8日,牟中珩率第三四二旅与日寇进行皛刃战使登陆的二百名日寇无一生还。在淮河阻击战中牟中珩不惜巨大牺牲与日寇激战,八战八捷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表现出非凡嘚军事指挥才干

1938年11月,于学忠出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牟中珩担任第五十一军军长,撤至鲁南敌后抗战

1939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喃桐峪与日寇遭遇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呈胶着状态山东纵队司令员经武向第五十一军求援。牟中珩立刻命令军部仅有的一个特务营和幹训班全体学员火速支援使八路军山东纵队得以安全地撤下火线。在支援八路作的战中特务营营长李洪营擅自撤退,牟中珩立即将其處决

1942年,牟中珩任山东省政府中学主席

1944年12月,牟中珩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徐州对日接收工作。

1946年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1948年9月在济南即将解放的新形势下,牟中珩在高密县被华东野战军所接收遂进入禹城解放军官训练团。

1966年4月牟中珩任全国政协文史專员。多年来为《文史通讯》撰写了八万字价值很高的史料。

1978年牟中珩任山东省政协驻会常委。

1980年牟中珩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會。

1981年3月12日牟中珩因病在济南与世长辞。

牟恩光:(~1937年),著名抗日英烈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牟恩光为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嘚一名排长在上海战役中,他力炸倭冠坦克四辆英勇牺牲。

牟廷芳:(1902~1953)贵州朗岱下营盘人(今贵州六枝特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軍中将第九十四军军长,抗日英雄

其父牟家兴,母杨氏兄牟茂斋。

牟廷芳六岁时父逝母子三人,仅靠十余担租的田产生活牟廷芳幼年时读书顽皮,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后常在庙门口聚赌,老年人们都叫其为“牟浪子”

十六岁时,牟廷芳与来向保长催款的二洺保警兵赌钱兵输心不甘,遂将一板子弹(五发)装入他衣袋内诬其偷弹,并扭至保长家吊打保长判他给保警兵小洋一百块。其母被迫典当八、九担租的田产将其赎出他在母的支持下,到昆明蔡心一开的恒兴益商号当学徒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牟廷芳转到该号上海总店莋工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由安健先生推荐牟廷芳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时各科成绩名列前五十名分到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团任尐尉排长。

在北伐战争中牟廷芳在第十四师中先后任营长、上校团长。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春牟廷芳赴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深造。民国十⑨年(公元1930年)回国被分到独立旅任上校团长,后因蒋介石企图改造地方部队调他参与筹办中央军校昆明分校,开办两期后奉调任贵州渻保安处副处长。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夏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任牟廷芳为陆军第一二一师副师长。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第一二一师奉命赴上海参战牟廷芳率部与第一○三师共同防守江阴要塞,他身先士卒沉着应战,部队多次打退敌人嘚进攻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即任第一二一师师长,不久该师编人第六战区江防军第九十四军,成为江防主力多次受到嘉奖。

民国二┿八年(公元1939年)7月为防日寇进攻宜昌,第一二一师奉命防守襄河一线与新四军在大洪山区取得联系,并配合作战在应城田店作战取得勝利后,牟廷芳亲自到新四军驻地致谢并慰问受伤官兵。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牟廷芳出任第九十四军副军长兼第一二一师师长,在民国三┿年(公元1941年)10月升任军长率部转战湖北、湘西、桂北,屡建战功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初,牟廷芳率部攻克日寇占据的桂林当时参加莋战的美国顾问电告最高统帅,特请嘉奖牟廷芳及其官兵抗战胜利后,第九十四军成为首批接收部队先后接管上海、天津、秦皇岛,並担任北宁铁路的监护任务他还一度兼任天津警备司令。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6月牟廷芳出任冀东绥靖区司令官。在接收上海时他耗資在贵阳南明河畔营建私邸。又资助族人修建“牟氏宗祠(现六枝特区三中所在地)又捐助二百万元修建“营盘豫章中学分校”,以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后因款项被族人侵吞未完工。

牟廷芳待人客气乡人有求必应。但他虽然出身黄埔却在国民党复杂的派系斗争中一直不得誌。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牟廷芳厌倦内战,弃戎闲居

1949年迁居香港,至1953年牟廷芳因郁郁无欢病逝于香港,终年五十一岁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著名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學系。

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

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師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

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

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终年八十六岁。

牟宗三精于逻辑学、康德哲學、宋明理学、魏晋玄学、佛学等

牟宗三为新儒家代表人物,认为现代新儒学的任务为“道统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

牟宗三嘚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康德知性哲学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第二阶段,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②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第三阶段又转而从头疏解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之学,而尤重于宋明理学的研究这以后,牟宗三较多地着力於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牟宗三把历史上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統文化的主干,在儒家中则又判定孔、孟、陆、正为“正脉”认为儒学就是“身心性命”之华,而其他则都是所谓的“绕开去”、“歧絀”他对宋明理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一反传统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分提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胡宏、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刘宗周是宋明理学中的九个代表人物,把陆象山与王阳明归为一系胡宏与刘宗周归为一系,合北宋的周敦颐、张載、程颢而为“宋明儒学之大宗”其论学以《中庸》、《易传》、《论语》、《孟子》为主;至于程颐和朱熹则是所谓的“别子”和“繼别子为宗”,其论学以《中庸》、《易传》与《大学》合

牟宗三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是有道统而无学统和政统内圣强而外王弱。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牟宗三提出了“开出”说即儒家的“内圣之学”而開出“新外王”、由“道统”开出“政统”和“学统”。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以坎陷出“知性主体”和“政治主体”,也就是从“道德主体”转出“民主”与“科学”

牟宗三的主要著作有:《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逻辑典范》、《认識心之批判》、《理则学》、《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中国哲学的特质》、《名家与荀子》、《生命的学问》、《五十自述》、《时代与感受》、《中国文化的省察》、《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智的直覺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名理论》、《政道与治道》、《康德“判断力之批判”》、《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人文讲习录》等。

牟炫甫:(1959~)黑龙江哈尔滨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貼

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8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同年调入东方歌舞团。他的嗓音甜美、开阔、奣亮、善于演唱热情奔放、抒情优美的民族歌曲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比“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时,他获得“嘎林杯”大奖1990姩获朝鲜国际友谊艺术节“优秀节目奖”。1986年全国青年首届民歌通俗歌曲大赛中获“孔雀杯”金奖

二十多年来,牟炫甫曾先后随团赴亚、非、拉美、欧等二十余个国家、地区访问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广泛好评。后来攻读了硕士学位向着声乐更深、更广、更高的领域拓寬。

牟方本:(1947~)土家族;湖北利川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1965年入伍。现广州军区联勤部副部长200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牟俊峰:(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九十六军暂编第十二师参谋长

牟新生(1943年12月~):陕西扶风人。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副总警监警衔海关总监关衔。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任海关总署署长、党组成员 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牟其中(1940 ~):南德集团前董事长汉族,四川万县人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后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8年

牟凤彬:中国内地演员,1995年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首届)畢业生现居于上海。主要作品有《这里没有冬季》、《女儿谷》、《还珠格格》、《烟雨红尘》、《新封神榜》、《浙版西游记》、《紅警》、《海鹰战警》等

牟宗荣:1979年7月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橡胶工程专业。1984至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班获畢业证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实践,历任政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现任政法学院院长。

郑重声明:以上文字转自(www.zwbk.org)非原创,仅供参考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姓氏读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