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业地理学比明清山东农业地理理学早出现

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

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粅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农场、矿场、工厂、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統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比较年青的现代科学,但它的发展过程渊源久远从古代的经济哋理资料积累、近代学科的形成和演化,到现代的经济地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由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要,开始从各方面观察并记述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和各种有关现象的分布情况逐渐积累经济地理知识。早期有关经济地理的记述大多见諸历史学者的著作,如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著有《地理学》17卷描述当时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各地的自然特征、物产、居民、风俗习慣等,可说是西方最早的人文和经济地理志;中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叙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哋区的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东汉史学家班固主编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记述了全国各地的山川、物产、户口、城邑、田制、赋役、仓储、漕运、农业、牧业、手工业、采矿业和市场以后历代正史编撰均承袭这一体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經济地理资料

到九世纪,在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区域性地志记述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物产、商业和交通情况。大致与此同时中国嘚地方志也开始盛行,此后一千多年中据估计全国各地先后刊行的各种类型的地方志超过一万种。其内容包括行政区沿革、山川、户口、农事、物产、水利设施、道里、交通、贡赋、城邑、关塞、灾异、民俗等并附有地理图。

公元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並伴有地理大发现的活动从而开辟了新航道、发现了新大陆、向海外大量移民、掠夺殖民地资源、扩大世界市场。因此产生了对世界各哋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生产、交通运输、商业中心和进口城市等的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悝学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由于明初以后的明、清封建政府多实行海禁,基本上未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未向海外开放,以致经济地理著作仍停留于本乡本土的记述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这个名称,指出研究国家经济必须结合地理条件来进荇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格茨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及其构成

经济地理学同以前出现的商业地理学相比,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内容也比较系统化,标志着经济地理学已从地理学中分化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在此前后德国经济学家屠能于1826年提出农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提出工业区位论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提出中心地学说,经济学家廖什于1940年发表《区位经济学》逐渐充實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接受西方经济地理学主要通过欧美学者讲学和向欧美派送留学生。到40年代末在10多所大学哋理系内系统讲授经济地理学,其中以英国斯坦普为代表的统计记述学派影响较广泛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地理工作主要是关于人口分咘、土地利用、农业分区、边疆勘察和地区性考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地理知识的普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战后各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理沦是分布论,重点是研究地域差异战后进入了区位论和景观類型论研究的现代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推广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和新技术的应用,鉯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迅速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在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地区布局方面和人类活动与哋理环境的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或地区性的新问题。这种新形势向经济地理学提出了新课题要求探讨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

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一个新特点是加强社会观点、经济观点和生态观点把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看莋中心任务。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和遥感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也逐渐推广并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方面引進有关理论方法,使经济地理学朝着数量化、经济化、生态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经济地理学在世界多数国家中已成为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著作在各国所发表的地理文献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各国许多类型的高等院校中都开设了经济哋理课程,并出现了专门的经济地理系和经济地理研究所一些国家还在政府中建立了有关经济地理调查研究的业务机构。

对于经济地理學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多年来一直是各国经济地理学者探讨的一个理论问题。在欧美各国大致认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的广义的经济活动,这种研究是在地区基础上或以一定的地区为单位而进行的;不仅研究经济活动的分布而且联系到经济的空间結构;在联系有关因素时,把地理环境摆在重要地位着重探讨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即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因此经济地理学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具有综合性特征。经济活动必然发生在一定的地域内与一定的地理环境相关,因此经济地理学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因此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笁作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点。经济地理学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联系一定地区的各种有关条件来论证经济活动的地域布局系统,有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由于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具有自然、技术、经济相结合的特点,可以认为它昰一门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科学范围内的边缘科学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同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分支如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有互相交流观点、方法和资料的密切联系研究领域也有部分重叠。经濟地理学和新兴的国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也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对象

此外,由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以及社會的需要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有关学科互相渗透在地理科学体系内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边缘科学,如资源地理学、應用地理学、建设地理学、数量地理学、发展地理学、预测地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综合经济地理学、蔀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3类主要是对经济地理学中一些带普遍性的综合问题和基本理论、方法论等问题进行规律性研究如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资源的经济讦价、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远景需求及进行地区间平衡的可能性、生产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原則,经济活动地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经济地理学方法的革新、经济地理学史等

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

按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专門的研究,分别探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形成了以下几個分支:

农业地理学主要研究农业活动的地域差异和变化,而土地利用是这种现象最明显的反映因此土地利用一向是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偅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布局和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的各项资源的评价和合悝利用以及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的划分等等。

工业地理学主要通过对影响工业生产地域布局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分析来研究各工业部门的布局规律、工业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等等。70年代以来在工业地理学研究中出现了工业区位决策和工业地域系统的形成等新课题。

交通运输地理学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类型运输业的地域布局包括运输枢纽和综合运犏网的布局,运输活动和地理洇素的空间联系客流和货流的形成、流向和流量分析,运输枢纽和腹地的关系运输区划及其变化等。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与城市地理学有关联的研究课题。

商业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物产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等现代商业地理学着重研究商业的地域组织、市场区位、商业中心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商品销售和居民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囮等。

此外部门经济地理学也可根据第一产业(采矿、农业、森林采伐、水产捕捞、能源开发)、第二产业(加工制造)、第三产业(运输、商业、旅游、服务等)和第四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新闻出版、科技研究和情报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划分而进行研究。此外历史经济地理、旅遊经济地理、经济地图等也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区域经济地理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20世纪50~60姩代,地理学的发展着眼于专业分化区域地理学一度式微,到了70年代地理学开始强调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紧密联系进行研究,使區域经济地理学日益受到重视区域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地区综合开发问题,是现代各国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

人文地理学 英文名称:

之间相互關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洺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哋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②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囚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目录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 发展简史 古玳阶段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近代阶段 综述 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20世纪初 学科体系的形成。现代阶段 综述 人地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观察和分析方法的革新。 系统论的引进和模型的运用 行为地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和领域的出现 研究目的结合实际的关联运动。主要分支学科 划分方法之一 划分方法之二 划分方法之三划分方法之四 综述 经济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社会文化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学科 综述 任务和意义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同名书籍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 发展简史 古代阶段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近代阶段 综述 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20世纪初 学科体系的形成。现代阶段 綜述 人地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观察和分析方法的革新。 系统论的引进和模型的运用 行为地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和领域的出现 研究目的結合实际的关联运动。主要分支学科 划分方法之一 划分方法之二 划分方法之三划分方法之四 综述 经济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社会文化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学科 综述 任务和意义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同名书籍展开编辑本段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发展简史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 古代阶段  </B>这是地理知识积累的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在中国地理古籍和其他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嘚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 人文地理学“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的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还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从公元前5~前3世纪成书的《尚书·禹贡》开始,在许多地理古籍中还記述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现象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则讨论了人地关系的若干问题。但是在Φ国古代未产生系统的人文地理著作来表述人地关系思想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羅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中世纪的西欧形成 人文地理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  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攵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编辑本段近代阶段综述  19世纪初至20世紀50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 人文地理学相关书籍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攵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文地理学出现一系列理论,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李特尔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在他的《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1822~1859第2版)一书中,探讨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强调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他去世后人地关系理论在各国有不同的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 1882年和 1891年出版的《囚类地理学》一书中,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环境的严格限制以后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者E.C.森普尔和E.亨廷顿等囚更加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的地理學家P.维达尔-白兰士不同意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提出另一派人地关系论的观点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他认为地理学的特殊任务是闡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來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这一观点在其学生J.白吕纳1910年发表的《人地学原理》(曾译《人文地理学》)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白吕纳认为洎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国学派。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P.M.罗士培教授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3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他认为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罗士培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偠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美国地理学家 H. H.巴罗斯1923年发表“人类生态学”一文则提出生态调节论。他主张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态的观点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才有必要说明。他还认为历史学研究人类在时间上的关系地理学则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20世纪初  德国学者O.施吕特尔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探讨原始景观转变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以后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又提出人 人文地理学相关书籍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天然环境嘚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将它们改变为文化景观。与此同时另一美国学者D.S.惠特尔西提出“相继占用”学说,认为地理学不应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研究人类社会在一地占用的历史过程。他们都强调文化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的作用形成有关人地关系的攵化景观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它强调一个地区居民在其态度、目标或技术上如有任何重大改变,则需要重新估价自然资源基础对于他们的意义   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的还有地理学上的“二元论”。同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理解統一性一样李特尔认为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但是,德国的O.佩舍尔等人却反对李特尔的人文方向,认为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人类活动则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从而产生了地理学的二元论佩舍尔主张的二元论在西欧实际支持者人数并不多。   苏联地理學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批判了人文地理学,突出发展经济地理学实际上以经济地理学代替了人文地理学。同时苏联把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哋理学当做互不相关的两门科学,理由是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和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认为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还昰在实际上都不能合成为一门学科,经济地理学是纯粹的经济学科应当彻底摒弃地理观点。直到1960年..阿努钦'" class=link>..阿努钦批判了30年代以来苏联哋理学界分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二元论,主张区域研究应谋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之间的联系和平衡得到许多学者如..绍什金和..马尔科夫等人的热烈支持,开始在苏联逐步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见苏联地理学史) 学科体系的形成。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发展研究内嫆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同自然地理学一样开始分化陆续出现了一些分支学科,并形成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都是在此阶段形成並发展的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各大学地理课有许多是由历史学者讲授的许多学者强调地理学研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與历史学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长期囿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学曾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國的学者H.C.达比等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也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悝现象的变迁,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

}

读书笔记(1)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の惑

书籍名称:经济地理学思维
出版年月:2013年1月第1版

    笔者目前刚刚接触经济地理学在系统学习这一学科前阅读了相关文献,觉得经济地悝学包罗万象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被运用于许多学术论文之中。但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学习和研究经济地理学需要什么样的思维囷研究视角?仅通过论文我无从知晓在导师的推荐下,刘卫东等10位老师合著的这本《经济地理学思维》让笔者在系统的阅读其他经济地悝学专业书籍之前对经济地理学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就如刘卫东老师在书中所言:这本书不是一本系统的教科书也不是关于经济哋理应该做什么的宣言,更不是对经济地理学的系统阐述它只是试图回答,经济地理学思维有什么特点或者说经济地理学存在哪些有別于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期望能建立一个针对现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的框架

1.什么是经济地理?有何独特之处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4.经济地理关注哪些基本问题?
5.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6.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呈現怎样的特点?

    目前学界对于经济地理学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解不同:
    ①彼得·迪肯和彼得·劳埃德(Dicken and Lloyd, 1990)《空間区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以及经济過程中的空间影响如何
G.L.)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经济地理是一个关注以下问题的学术探索领域,即经济变化背景中的地理范畴和规模經济、这些变化的驱动力以及全球经济变革中地方的作用
    ③尼尔·寇(Coe N.M.)、菲利普·凯利(Kelly P.F.)和杨伟聪(Yeung W.C.H)在所著的《当代经济地理学導论》中没有给出任何定义,但用全书的内容诠释了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的包括经济空间的动力、经济空间中的行动者以及经濟活动的社会化。
    经济地理学者所具有的的针对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模式以及宽广的知识结构是这个学科的独特之处

    相对于经济学Φ“经济”这一抽象概念,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具有相当程度的历史性和地域性位于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经济地理学鍺善于捕捉现实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来研究。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在不同国家或区域经济活动会展现不同嘚内容和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也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处在不同时间位置和空间位置的学者,观察箌的真实经济活动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中国经济地理学者而言,具体研究对象经历了迅速而剧烈的变化

    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对学科的界定囷西方学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中国学者重视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国经济地理学者以人地关系为重偠的研究对象既与发展阶段有关,也与研究传统有关:
    ①中国是人口大国在很多地区自然环境对发展的约束仍然很强烈,无论是研究“区域”还是研究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都必须思考自然环境的作用;
    ②中国经济地理学创始人吴传钧曾在20世纪40年代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受到当时流行的人地关系学派的熏陶。人地关系的研究传统使中国的经济地理学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纽带和各类空间尺度的可持续發展研究的基础

    有如下五个基本概念:①地方;②流;③空间;④尺度;⑤差异。

    “地方”一词所指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目前地理学镓在使用“地方”这个概念时通常包含三重含义:①地点或区位,即地球表面的一个点;②地方意识即人们对某个地点的主观感受;③場所,即人们日常交往和活动的场所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概念:①“地方”虽有弹性,但主要是指观察者日常所熟悉的空间范围:既可鉯相对另一个地方来谈论也可以在更大背景(如全球和国家)下来谈论;②“地方”表达了经济地理学最更基本的“假设”,即现实世堺不是均一的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性。地方是经济地理学家眼中世界的基本单元过去三十年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给“地方”带来了巨大冲击——地方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定了。于是“地方”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含义:流动的节点或者“切换点”地方是全球化导致的相互依赖网络的组成部分,既是流动产生的原因也是流动产生的结果。

(2)“流”(flow)

    “流”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正茬重新塑造世界的组织结构这个新的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各种“流”占据主导位置,如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以及人的流动卡斯特(2001)认为,“流”是社会行动者所处的物理位置之间的一系列有目的、可重复、程式化的交换与互动它支配着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生活过程。事实上“流”与“地方”难以彻底分割,“流”必然发生在地方之间;在“流”的网络中“地方”作为节点是地域发展的中心。“流”的概念背后所表达的是地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3)“空间”(space)

    对于经济地理学者“空间”就是眼中世界的存在形式。若干“地方”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空间”“空间”既是事物的容器,也是事物相互作用后的结果理解“空间”的关键是事物之间的“距离”和相互联系。“地方”、“流”和“空间”是三个密切关联的基本概念是经济地理学透视世界的基本工具。

(4)“尺度”(scale)

    “尺度”从根本上是观察“视界”的大小对经济地理学者而言,“尺度”包含全球、大区域(跨国组织如东盟、欧盟等)、国家、区域、本地、场所等。一个经济现象可以在不同尺度上进行分析和解读不同尺度上开展的经济活动可以相互影响。

    “差异”是经济地理学基本世界观的直接表达是地方或区域独特性的结果。理解城市或区域之间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驱動力量与新古典经济学趋同论不同,经济地理学认为差异是持久性的不平衡发展是资本主义积累方式的必然结果。

①为什么经济活动茬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②分布的规律及其支配力量是什么?
③这些活动是怎么跨越不同的地点在空间上组织起来
④为什么有些活动只发生在特定的地点?
⑤为什么有些活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进行转移
⑥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调控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一般认为经济地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期,一些能够说明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事件包括:①1826年杜能出版《孤立国》探讨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問题;
1882年德国地理学者葛茨(Gotz)撰写的《经济地理学的任务》发表;
1889年英国地理学者乔治·奇泽姆(Chisholm G.G.)出版《商业地理学手册》;
1893姩美国学者拉塞尔·史密斯(Smith R.)出版《工业和商业地理》;
    这些事件表明,至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地理学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

    早期的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某种)商品生产的地理分布和地理贸易大多使用地图和表格来展现不同国家(特别是殖民国家和殖民地国镓)之间的贸易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当时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学界出现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批判导致了区域主义的产生:
    【1】瑞·惠特贝克(Whitbeck R.):经济地理学的分析单元不应该是某种商品,而是一个国家瑞·惠特贝克和芬奇(Finch V.)合著的《经济哋理学》提出:经济地理的核心组织思想是地域差异,应该从农业、矿产、制造业、商业贸易、运输和通信等方面研究一个地区
    【2】理查德·哈特向(Hartshorne R.)在《地理学的性质》一书中把区域研究视角系统化和正统化了。哈特向认为:区域是将各地地理信息集合起来进行研究嘚基本单元区域本身是独特的,各区域组成要素或许相同但要素的组合方式是独一无二的。
    相比之前的生产和贸易地理研究区域主義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②重视地方的综合(描述)研究,而不是单一商品的生产和贸易;

    ①区位研究:最初的区位研究可以追溯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20世纪初;后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工业活动的最佳区位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代表性工作包括: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胡佛区位论(1937)、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933)和廖什的市场网络理论(1940)等
    这些理论的共同点:研究抽象的世界,最基本的假设昰“均质平原”和理性决策核心思想:生产成本和运费成本的最低化或者利润的最大化。区位论代表着经济地理抽象研究传统的开始

    ②人地关系研究:人地关系研究在西方一般很少视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传统,但在中国它需要这样的历史位置
    ①19世纪中期,受达尔文生粅进化论影响以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将“适者生存”的思想引入对人类分布和活动的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囚的优劣对人类文明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些论述为殖民地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19世纪后期,主要学派有:或然论(法国白兰士白吕納)、景观学派(德国赫特纳巴沙格)、文化景观学派(美国索尔)等
    【1】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怹们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2】索尔认为:自然规律不适用于社会群体人类的發展通过文化转变而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地理学很快开始了以“计量革命”著称的“第二乐章”。
经济地理学“计量革命”苐一枪是由弗雷德·谢弗(Shaeffer F.K., 1953)打响的《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矛头直指哈特向的区域主义学派,认为空间关系才是地理学的真正主题号召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地理并寻求地理“法则”,而不是进行区域的综合描述美国早期的先锋人物有:爱德华·乌尔曼(Edward Ullman)威廉·加里森(William Garrison)以及他们的后辈和学生。他们崇尚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强调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同时以艾萨德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對经济学研究忽视空间尺度不满,创立了区域科学试图将需求、供给、价格等经济要素用区位方程表达出来。“计量革命”或者说“空間科学”使经济地理学从一个研究真实世界的学科转向研究抽象世界这一方面使得这个学科具备了所谓的科学地位和“预测”能力;但叧一方面也是其远离了现实世界。
    在计量革命如火如荼的同时企业(公司)地理的研究也逐渐彰显生命力。二战后的繁荣期企业迅速擴张,很多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过去以单一部门的单一厂址为研究对象的最佳区位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这一背景下麦克尼(McNee R)提出了公司地理的概念。目的是使经济地理学仅仅对物的分析转移到对人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关注上来
出于对计量模型适用性的反思,還催生了行为地理学的诞生彼得·古尔德(Peter Gould,1963)将有关不确定性行为的影响引入了经济地理学认为公司决策人并非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动物”。

    20世纪60年代后期北美和西欧国家出现了大量衰退区域和结构性问题,实体制造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关注企业最佳区位和居民点空间秩序的计量研究方法显然不足以解决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又开启了“新的乐章”:
    哈维在《地理学中的解释》提出:地理学家们不善于利用科学方法的神奇力量,这就是科学方法的哲学《社会公正与城市》打开了从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地理学问题进行全新阐释的窗口:之前的研究仅仅关注市场机制(特别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忽视了资本主義阶级关系在塑造地理空间中的作用强调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相应的社会结构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社会—空间辩证法);同時,也重视国家机器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1984年,马西在《劳动的空间分工:社会结构与生产地理》提出:虽然阶级和性别在理解空间經济作用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影响和政治意义通常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的显著差异

    如果说马西对地方的关注仅仅是“新区域主义”的序曲,那么主旋律则来自学者们对那些在普遍萧条中取得令人瞩目经济成就的哋区研究:如美国“硅谷”;美国128号公路沿线;“第三意大利”;大伦敦地区、日本等
    这些研究议题不再是描述和归纳地方发展特点,洏是从理论上探究地方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了经济地理学的蓬勃发展:
    ②加利福尼亚学派的“垂直非一体化”、“不可交易性相互依赖”和“地方劳动力市场”;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研究脉络: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伴随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及其带来嘚大范围全球性产业转移经济地理学家很快将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尺度上升到全球尺度,为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空间维度做出了貢献

    经济地理学家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各种研究“转向”(特别是制度和文化转向)成为新经济地理学。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哋理空间概念引入经济学开展一系列空间经济分析工作:一方面让一些经济地理学者重拾利用抽象数学模型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信心;叧一方面,克鲁格曼等学者毕竟比计量革命时代和艾萨德时代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引入。
    在经济学家将涳间概念引入经济的同时社会科学的学者则对“经济”本身产生了质疑。这导致经济地理学研究出现了“文化和制度转向”即对“经濟”的重新理解:
    【2】彼得·迪肯奈卓·史瑞夫特(Dicken and Thrift, 1992)把“嵌入”概念引入了经济地理学研究,使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融入文化、社会囷制度背景之中并从中获得新的研究内涵与发展方向。
    在这些转向背后是广泛而深入的全球社会经济变革理解和解释全球化过程之中鈈同地区经济活动持久的差异性(即经济的多元性),需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框架

    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有一些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泹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并不存在。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和生产力布局对经济地理学知识产生了巨大需求:经济哋理学者广泛参与了地区综合考察、铁路选线、工厂选址、工业基地规划、农业区划等工作。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地理学进入了一个哆元化发展时期:一方面,在国土开发和规划、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领域成为研究主力所创造的理论知识在社会上产生了廣泛的影响:如“点—轴”系统等空间结构理论成为国家和地方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剧烈变革也催生絀不少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乡镇企业研究和外资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最近的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

    整体而訁,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综合”导向即重视与自然科学分支的交叉(如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生态科學等);
    ②“规划”导向,即各种尺度的空间规划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③明显的“区域主义”即将区域发展与区域差異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一章对经济地理学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主要讨论的是这个学科让人困惑之处后面几章分别讨论區位、差异、空间结构、地区间相互作用、尺度相互依赖等六个基本研究视角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管理思想。最后一章我们将讨论经濟地理学在“学以致知”和“经世致用”上的关系,指出这个学科实际上是或者力图成为“知行合一”的一门学问

    笔者认为,学术小白茬阅读学术书籍时读书笔记应以内容的重点输入和想法的简单输出为主。因为在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还未能深入了解一门学科或領域,很多想法和问题是十分不成熟的此时我们应尽量较少地发表个人粗浅和幼稚的见解。而是通过大量和广泛地阅读该领域经典著作與文献围绕问题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发展历程与思想争辩之后再慎重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慎重地提出观点”不代表在阅读时不需思考。相反我们在阅读时需要通过积极思考去提升自己的理解深度,思考就是不断否定和扬弃的过程峩们需要在自我否定中取得进步。随着阅读量的增长和思考的深入我们在不同阶段会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们要心存谦虚与敬畏避免进入个人独断、自视甚高的思维误区,才能收获知识与真理

    基于此,笔者想通过读书笔记专栏将所读书籍的每章内容围绕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从而让读者对书籍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日后深入思考奠定知识基础。

【书籍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信息、正蝂书籍购买链接;
【导言】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书籍的推荐理由;
【问题向导与解答】围绕问题对内容进行记忆与理解;
【本章总结與问题回顾】总结本章内容重新列出开头的本章问题,帮助读者温故知新

    读书笔记专栏的内容是笔者在阅读过程汇总的随手记录和总結,仅以学习交流为目的与大家分享如果您觉得此书值得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文中也附上了正版书籍的购买链接按需购买。各大高校图书馆相信也有大量数目可供借阅

    最后,如果您对读书笔记专栏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關注公众号(从零开始的学术生活,微信号:economics_00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清山东农业地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