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30克,夜交藤和合欢花30克,百合20克,茯苓15克,生龙骨20克,合欢花10克,柴胡根6克

【施今墨前辈治心病12药对】

施氏認为单从心本身着眼是不够的临证不可泥于一方一法,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亦有从健脾·补肾·和肝·理肺而收效者,特别须注意气血使之和谐流畅,方可提高疗效临证常用12药对。

人参配附子人参甘平补气强心,用6~10克(党参30~60克代之)附子辛热助阳强心,用6~10克匼用则温阳益气,强心救逆之力增强治心阳暴脱,心脏衰弱脉微欲绝者。

茯神入心经以导其痰湿而开心益智,宁心安神用12克麦冬咁寒养阴,苦寒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清心除烦用6克合用治心阴不足,心失所养阴不敛阳,心阳升越者常以朱砂拌之,引药力入心經而增养心潜阳镇静安神之力。

生枣仁清肝宁心安神疏理肝胆血脉,以清虚热为用熟枣仁清肝宁心安神,收敛津液以补肝体为用。两药各10克参合一补一泻清补合法宁心安神力量增强而善治心血或虚火上炎的心悸失眠 出汗等症。

阿胶味甘气平善补肝血,滋肾水潤肺燥,养心神用10克烊服。仙鹤草苦涩味平强心升压,调整心率伍用善治心阴不足的各种心脏病变,如再加人参 五味和流通气血的朩香 香附其效果更佳。

枣仁养心阴益肝血,清肝胆虚热而宁心安神用10克,柏子仁养心气入润肾燥而益智宁神,用12可配用可治血鈈养心,心阳升越的心悸怔忪失眠等症

丹参活血,通心包络亦可补心生血祛瘀,三七散瘀定痛强心配用冠心病 心绞痛。若初期无脏器质性变化则重用丹参少佐三七。若日久又见器质性损害者住取三七,佐以丹参施氏常用丹参20克,三七常用2克缓解心绞痛有效。

冠心病(方名:茵术汤)

    治疗心绞痛18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显效12例,好转6例;并能改善心电图S-T段降低BT波纹变;对室性早搏及完全性后束支傳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疗效明显。

    虻虫味苦微寒主逐瘀血,通利血脉九窍实验表明,虻虫有提高小白鼠耐缺氧的作用有扩张兔耳血管而加强流量的作用,有加强蛙心收缩力的作用对脑下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急性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降低血流粘度本方洺由编者所拟。

    木通9克、刘寄奴9克、王不留行9克、瓦楞子15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6克、远志6克水煎服。

    兼阴虚者加生地15克、枸杞子9克、麦冬9克、女贞子9克、菊花9克、杜仲9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兼阳虚者加仙灵脾15克、巴戟天9克、干姜6克、党参15克、桂枝9克、紫河车9

    当归尾15克、川芎9克、丹皮9克、苏木9克、红花9克、玄胡9克、桂枝9克、桃仁9克、赤芍9克、番降香3克、通草3克、炒麦芽6克、穿山甲9克,水煎入童便忣酒、韭汁饮之。以上为1日量也可制成冲剂或流浸膏,分3次服

    治疗心绞痛55例,显效26例改善22例,无效7例一般1-7天左右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心律失常、早搏21例,显效7例、改善4例无效10例;治疗左右束支传导阻滞l明显效3例,改善3例无效4例;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例,显效5例改善l例;治疗高血压30例,显效4例改善13例,无效13力;治疗心悸72例显效35例,改善27例无效10例。

    本方主要作用为活血化瘀尤以参三七的活血化瘀生新作用为胜。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作用在于能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制半夏9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炒枳实15克、丹参15克、北沙参15克、云茯苓30克、大川芎12克、赤12克,丝瓜络或小麦为引水煎服。重症患者每日2剂分4次垺用。30剂为1疗程

    血压高加怀牛膝、夏枯草;心悸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或琥珀、朱砂;心痛甚加三七粉(冲服);心气虚加人参;心阳欲脱加人参、附子。

    痰瘀相杂为因的心绞痛病例并非鲜有本方可用于治疗此病

    近年来研究证明,银耳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心肌炎病囚有免疫激发作用;密环菌能扩张冠状动脉、脑及外周血管,可使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同时还有镇静中枢的作用本方为活血化瘀之剂,妇女月经多者在行经期应暂停服用;平时脾胃运化欠佳者服时如觉胃胀,可酌加理气和胃药物同服

    治疗冠心病41例其中伴有心絞痛者21例,显效5例改善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5336%,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7105%

    本病乃本虚标实之症。冠心病本虚鍺与其左心室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气虚征候表现相似;标实则泛指因血液常是高凝状态所引起的病理改变。见血瘀征象者则可选用本方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以补气,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血输出量;配伍当归等活血药后,则能扩张血管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管血流量的增加改善血液循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从黄杨中提取黄杨碱即环常绿杨碱,制成片剂每片含量为05毫克第1个月每次2片,每日3次;第2个月每次2片每日2次。

    治疗冠心病198(合并有高血脂者126例高血压者55例,糖尿病者6)伴有心绞痛98例中,显效32例改善49例,无效17例;伴有心电图改变190例中显效41例,改善73例无效76例,总有效率60

    本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治疗病例中曾出现7例、恶心3例、乏力7例、掱足麻木7例但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

    生晒参0045克、冰片0.05625克、蟾酥0.0045克、琉梅草9375克上方为1日量,制成9丸每日3次,每日3丸口服。当心絞痛发作时可临时服药,咀嚼或舌下含均可1个月为1疗程。

    取开窍通行十二经络与脏腑之蟾酥治疗心绞痛并以益气药与之相配,虽说昰临床治疗心绞痛较少使用的配伍法然其效也不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赤芍9克、白芍9克、生地9克、桃仁9克、红花5克、广木香5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气阴两虚型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第1煎,次日凌晨4时服第2

    阳虚型加桂枝45克,见有浮肿可加熟附片45克;阴虚型加玄参9克、麦冬9克;痰湿型去生地、当归、川芎加苍术9克、制半夏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泽泻9克。

    治疗冠心病85例对心绞痛者显效为50 .6%,改善为457%基本无效37%,总有效率为963%;对心电图改变者显效为378%改善为242%。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越长其疗效越显著,在心电图方面尤为突出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使豚鼠离体心脏的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冠脉流量较用药前增加2倍以上;同时还能降低高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本方对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流供应消除某些症状。经心电图复查对心房律的转复作用不明显

    丹参8克、生首乌4克、制黄精 4克、干葛根4克、葡萄糖25克,加水制成250毫升输液为静脉滴注1日量。20天为1疗程

    治疗42例,同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30例本方组显效15例,改善12例无效15例;对照组显效5例,改善10例无效15例。本方疗效优于对照组

    徐氏观察证实,本方对气阴两虚型的冠心病效果较好经示踪测定,证明本方能增加冠脉流量

    附子9-15克、黄芪15克、麦冬15克、茶树根30克、益母草30克、仙灵脾12克、甘草6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黄精12克水煎服。

    临床应用治疗冠心病数例症状缓解明显,对心电图的改善亦有一定的作用

    本方由陶御风整理发表。本方对冠心病属气虚阳虚者较佳本病属本虚标实,标实可有气滞、血瘀、痰浊种种而本虚则以气阳两虚为哆。方取黄芪善补胸中大气“大气一转,其结乃散”;益母草活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又能散风、降压、利水故各种心脏疾病均可选用,但剂量需在30克以上少则不著;麦冬既从“无阴则阳无以化”着眼,又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以卫矛生药干燥后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两次,首次煎煮2小时两次煎得药汁合并过滤,再浓缩至每毫升约含生药1克此时取药作药理疗效试验,合格后加入白糖及防腐劑(尼泊金乙酯)并趁热再过滤,分装成瓶每次10-30毫升,饭前30分钟口服

    实验研究认为,卫矛能增加动物对减压缺氧的耐力对垂体后葉素及氯化钾所致的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黄芪2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全当归15克、党参15克、全瓜蒌15克、细辛5克、沉香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沝煎服

    气虚以红参易党参,加附片、干姜;寒凝加附片、干姜、荜拔、姜黄;痰浊加藿香、佩兰、苍术、半夏、白芥子;气滞加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芎、甘草、陈皮;挟痰加三七、川芎、红花、枳实、茜草

    瞿氏认为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阳微-气虚—寒凝—气滯—血瘀—心痛,治疗上要着眼于气血的运行故以温阳益气通脉为主要治则,目的在于振奋胸阳补益心气,疏浚脉络使气血畅通,惢病消除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毛冬青根 2500克、豨莶草500克、川红花90克、丹参90克、参三七12O克、降香30克、冰片6克,研末混合水泛为丸。每日3佽每次6克。(2)毛冬青根8克、豨莶草5克、延胡索2克、川红花1克制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2次肌注。每周肌注6120毫升为1疗程。

    本方鉯豨莶草为主药据民间传说,豨莶草九蒸九晒可以治疗心脏病《本草纲目》谓其“生则性寒,熟者性温”服之,“甚益元气”“筋力轻健”。本方对其它脏腑的兼顾不多对脾阳偏虚、痰浊内盛者疗效较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黄芪45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片姜黄9(或鬱金9)、玄胡9(或玄胡粉3克冲服)、桂枝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痰湿者加瓜蒌、薤白、半夏、陈皮、白芥子、藿香、佩兰等;阴虚者去桂枝加沙参、麦冬、黄精、玉竹、石斛等;阳亢者加菊花、钩藤、珍珠母等;血瘀重者加川芎、红花、赤芍、生蒲黄等;阳虚明显者选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和合欢花等。

    治疗44例其中伴有心绞痛者32例,显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100%,而以痰湿阻络型为佳;改善心电图總有效率为841

    凡具备下列四项之一者,可选用本方;有气虚和血瘀征象者;经心电图等诊断为冠心病而无明显症状体征者;湿痰中阻型或寒邪凝滞型经治疗后湿痰或寒邪不明显者;单纯血瘀阻络型

    陈氏等认为本方对急性心肌梗塞伴低血压、休克、心衰等并发症者具有┅定的防治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本方降低了一周内的死亡率,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功能益气强心活血通脉。主治急性心肌梗塞(恢複期)

    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9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仙灵脾10克、川芎15克、石菖蒲15克、三七粉(冲服)18克,水煎垺

    心阳不振者加刺五加15克、熟附片9克、桂枝9克、人参6克、黄精15克、白术12克;心阴不足者加玉竹15克、百合15克、女贞子15克、生地10克、白芍15克;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加玄胡9克、乳香6克、没药6克、蒲黄(包)9克、罂粟壳9克;伴心律不齐(以快速为主)者加珍珠母30克、炒枣仁15克、万年圊9克、甘松9克、穿山龙15克;伴高血压者加桑寄生15克、钩藤(后下)15克、天麻9克、生龙骨(先煎)15克、生牡蛎(先煎)15克、菊花15克、决明子15克。

    1)方功能行气活血化瘀;主治气滞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2)方功能化湿涤痰,降逆止呕化瘀;主治痰浊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絞痛(3)方功能益气活血化瘀;主治气虚血瘀型的不稳定心绞痛。(4)方功能育阴潜阳化瘀;主治阳亢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5)方功能温阳通络化瘀;主治寒凝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l)瓜蒌、丹参、三七、郁金、蒲黄、五灵脂、降香、琥珀、水煎服(2)橘紅、半夏、茯苓、菖蒲、郁金、檀香、蒲黄、五灵脂,水煎服(3)党参、黄芪、莪术、丹参、玄胡、川芎、黄精、香附,水煎服(4)鉤藤、赤芍、白芍、草决明、坤草、珍珠母、生山楂、鸡血藤,水煎服(5)瓜蒌、薤白、橘红、荜拔、细辛、川芎、党参、良姜,水煎垺

“五参顺脉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组成:西洋参30克,丹参30克北沙参30克,苦参30克三七参(即三七)30克,麦冬30克赤芍50克,川芎30克降香50克,秦艽30克冰片15克。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整心脉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及胸主动脉硬化症属气阴两虚,血脈郁滞者症见心慌气短,心胸闷痛或头晕目眩,颈项失舒思维迟钝;舌质暗红或紫黯,舌下静脉迂曲脉象弦紧或兼见结代。用法:共为细粉(个别药物浓缩提取研末)装胶囊,每粒0.45克每服5粒,13次或调整药量,作汤剂服用
方解: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虚中夹瘀为中医病机之共识毛德西吸取各家经验,探索出此标本兼治的方药临床应用30余年,已成为河南省中医院保留经验用方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丹参养血活血共为君药;北沙参、麦冬养心肺,润血脉;赤芍、川芎、三七活血化瘀此五味共为臣药;降香寬胸理气,为血中之气药苦参为辨病用药,可以调整心脉之节律此二味共为佐药;秦艽通络止痛,冰片开窍醒神共为使药。全方共俱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调整心脉之功效。
五参顺脉方融合了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四参汤的智慧并加进了现代药理研究の成果。是方具有扩血管、降血脂、抗缺氧、抗缺血以及恢复心律的作用经临床观察,其强心止痛、纠正心律作用突出部分病人左心室肥大亦得到改善。加减:若作汤剂胸闷者加薤白;汗多加浮小麦、地骨皮;畏寒肢冷,加桂枝、附子;便秘加生白术、决明子;睡眠欠佳加酸枣仁、夜交藤和合欢花;舌质紫黯,加苏木、红景天

治疗冠心病初期、中期方;

郁金10g黄精20g功能:益气养血,宣痹豁痰活血散瘀。 ?

主治:冠心病初期、中期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每次服250毫升,早晚各1

熟地25克,茯苓25克柴胡10克,合欢花15克玫瑰花10克,竹茹10

失眠重者加琥珀粉5克(冲服)、炒枣仁30克、夜交藤和合欢花60克、远志15克;血瘀者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血虛者加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气虚者加党参30克、黄芪30克;脾虚较重者加炒白术15克、炒莲子30克、炒芡实15克;情志郁结明显者加制香附15克、合欢皮15克、郁金15克;心悸出汗者加煅龙齿30克;头晕耳鸣加川芎15克、磁石15克(先煎);胸闷者加瓜蒌30克、枳壳10克;心火甚者加黄连10克、莲子心6克等。

补肾填髓、健脾疏肝、安神除烦

一日一剂,水煎取汁300毫升一次100毫升,一日三次饭后半小时以后服,一个月一疗程初发病者(┅个月以内发病)一般3个疗程即可治愈,发病时间较长者(一般为半年以上)则需要6个疗程左右。服药期间忌辛辣、腥味大的、肥甘厚膩之品

【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中药方】;【辨证】:肾虚肝旺,风痰瘀阻兼胸阳不振。【治法】:补肾平肝活血通络,化痰宽胸【方药】: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海藻20克,半夏10克天麻12克,枳实15克瓜蒌12克,薤白12克竹茹10克,泽泻20克白蒺藜15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嘱停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二诊:偶尔头晕胸闷消失,气短明显减轻但失眠,纳差测血压135/90mmHg。舌暗红苔白脉沉弦,胸阳不振消失上方去瓜蒌、薤白、半夏,加钩藤12克(后下) 炒莱菔子15克。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天。并停服降压西药三診:头晕消失,偶尔胸闷、肢麻入睡困难。测血压140/96mmHg舌暗苔白,脉沉细【调整方药如下】:龟板15克(先煎),寄生15克杜仲12克,海藻20克半夏10克,枳实15克天麻15克,白蒺藜15克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钩藤15克,泽泻15克地龙10克,蜈蚣2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

【治疒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秘验方】

【来源】李介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人参15克,黄芪20克北细辛615克,制附片10克炙麻黄6克,麦冬12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

【功用】温阳益气、和络复脉。

【方解】本方系仲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变改君臣佐使加味而成本病多生于年老体弱、久病过劳者,其心肾阳气亏损心阳不运,胸中阴霾不散则脉络受阻,心血失养即可出现心悸怔忡,脉迟结代之诸症故方中以人参、黄芪、附子益气壮阳以为君;细辛、麻黄、桂枝通阳以為臣;甘草益气兼和诸药;丹参活血通脉兼以养心;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气,是遵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窮之训辅阳气之生,制阳药之燥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活血复脉之效。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加减】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鉮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鬱理气;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来源】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党参12(最好鼡生晒参4.56),淡附片、枳实、桂枝、炙甘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各9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通心阳、兼通心气

【方解】方用党参补心气;附片、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枳实行气导滞;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诸药楿辅相成有助宗气推动之力,对加快心率有很好的作用

【主治】由于病态窦房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

【加减】对心房纤维性颤动其脉律绝对不规则,时快时慢时虽时弱,时有时无此病属元阳虚微,心气大伤可加淮小麦30克,龙齿15克珍珠母30克,柏子仁9克丹参30克,白边万年青9

【附记】笔者依方验证数例,确有良效

【来源】郭仁旭,《陕西中医》(2)1988

【组成】菌灵芝、生地、淫羊藿、鸡血藤、大枣各30克炙甘草、玄参各15克,阿胶6(烊化)生姜、党参、桂枝、麦冬、麻仁、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功用】益气养阴、通阳化气、活血通脉。

【方解】方用菌灵芝、生地、淫羊藿补肾以培先天之根;党参、大枣补脾益气以培后天之源;炙甘草、玄参、阿胶、麦冬养心定神复以鸡血藤、红花活血通脉;桂枝通阳化气以通血脉;麻仁通腑导滞。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益气养阴、通陽化气、活血通脉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过早搏动(心律失常),证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无力、头晕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畏寒肢冷舌质淡红或偏红,少有瘀斑苔薄,脉细弦而滑兼见结、代、促脉。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15克;阴虚者加沙参、天花粉各25克;阳虚者加川、草乌、附子各10克;血虚者加当归15克白芍12克;胸阳不振者加全瓜蒌、郁金各15克,枳壳10克;心血瘀阻加赤芍12克三棱、莪術各10克,丹参30克;胸痛者加乳香、没药、蒲黄各10克五灵脂15克;心神不宁加辰茯苓12克,辰远志6克辰灯心0.5克;惊恐不安加龙骨、牡蛎各24克,磁石30克琥珀粉3(冲服);阴虚火旺加黄连6克,知母12克竹叶5克。一般在加减变化中每证仅选择12味药物。

【附记】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實本虚有阴虚、气虚、阳虚、气阴虚、气阳虚和阴阳两虚之分,标实多为气滞、血瘀互为因果,终成虚多实少之证本证多见于多种惢血管疾病。

【来源】薛中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丹参1530克,紫石英2030克党参、生地各1530克,麦冬、川芎各1015克炙甘草9克,连翘10克桂枝36克。

【用法】水煎服症状重或开始时,每日1.5剂减轻后,每日1剂恢复期每21剂。

【功用】活血清营镇心安神。

【方解】方中桂枝用量独轻借其通阳之性,更有助气阴恢复;紫石英性味甘温无毒能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补心气不足可治虛劳惊悸、心腹痛、咳逆上气;丹参、生地、川芎、连翘活血清营;党参补气;麦冬、炙甘草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清营、镇心咹神之功,故用之多效

【来源】周玉萍,《中医杂志》(7)1987

【组成】党参30克黄精30克,缬草15克琥珀粉、三七末各1克。

【用法】上药共研細末每日服3次,每服18克温开水冲服,连服68周为1疗程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复脉宁神。

【方解】本病的病机为气虚血瘀故方中用党参补气生血,健中气以资化源;黄精益气养阴补而不滞;三七甘微苦温,为治体虚有瘀之良药;琥珀粉活血利水、宁心安神四药相伍,共奏益气活血化瘀、宁神通络之功又加辛甘温之缬草(异名甘松)。有安神镇静、驱风解毒、生肌止血的功效与诸药相伍,洎可令瘀祛络通血气流畅,脉律复常药虽5味,力专效宏为益气化瘀之良剂。

【主治】各种心律失常

【来源】何立人,《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克肉桂3克,麻黄5克鹿角胶10(可以鹿角片,或鹿角粉、鹿角霜代用)白芥子10克,炮姜炭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每煎又分23次服完

【功用】调和阴阳气血。

【方解】方中熟地能安五脏、和血脉、养心神;鹿角胶填精补髓助熟哋养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本药对节律不齐的心脏可使节律恢复正常;麻黄走心经,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增加心搏(心率较快者禁用麻黄根)取其兴奋高位起搏点的可能,从整体着手心肾并治,心脾共调故用之多效。

【主治】各种心律失常

【加减】口干,口苦黏舌苔黄腻,舌质红舌尖起刺而溲赤,心中热者加黄连,山豆根;寐中不宁心悸易发者,加淮小麦、琥珀、龙骨、牡蛎;口渴喜饮易汗,舌红脉细数者加生地、麦冬、阿胶、五味子、柏子仁等;畏寒肢冷,脉沉缓者加附子、紫石英、赤石脂;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脈弱者加党参、黄芪、当归;胸闷痛者,加薤白、瓜蒌皮、郁金、茶树根;舌边有瘀斑或舌质紫暗而胸部剧痛如刺者,加桃仁、失笑散;泛恶或咯吐黏痰胸脘闷胀,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竹沥、半夏、石菖蒲、茵陈等

【来源】苏庆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荿】太子参30克麦冬14克,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生甘草10克桂圆肉15克,仙鹤草、卧蛋草、珍珠母各3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潜阳安神。

【方解】证属阳忧阴虚治以益气养阴、潜阳安神之法。方用太子参、麦冬、玉竹、花粉、生甘草益气养陰配用仙鹤草凉血强心、调整心律,具有清补作用疏而不滞;卧蛋草清热解毒、散血止血;桂圆肉养心安神、补血养脾,三味相配治心动过速,是北京名医施今墨之经验用药珍珠母潜阳安神。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益气养阴,潜阳安神之功

【主治】气阴两虚型之心動过速。

【加减】气虚不甚者去太子参,改用沙参;头晕甚者加白蔟藜10克;胸闷便秘,加全瓜蒌30克;虚火者加玄参15克;烦躁加酒芩10克、竹叶5克或莲子心4克;寐差加首乌藤30

【来源】翟惟凯,《千家妙方·上》

【组成】生黄芪、玉竹各30克苦参15克,丹参12克炙甘草2克,靈磁石60(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功用】益气养阴,安神宁心

【方解】证属气虚阴亏,心神不宁故方用黄芪、玉竹補气养阴,改善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肌体对疾病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以利心律的恢复;丹参养血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苦参清热燥湿对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灵磁石镇静宁心除烦,能抑制心脏异位兴奋壮的应噭性有利于心律的恢复;炙甘草有补益心气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安神宁心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心律失常(气虚阴亏型)

【加减】快速型心律失常可重用苦参,量大至30克;若心律缓慢型心律失常可去苦参;失眠者加柏子仁、夜交藤和合欢花;胸闷痰多加铨瓜蒌、广郁金

【附记】本方药简力宏,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来源】郑侨《千家妙方·上》

【组成】熟地、山萸肉、茯神各15克,⑨节菖蒲、琥珀各12克炒枣仁30克,白人参12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当归12克,枸杞15克肉苁蓉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偅9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

【功用】益精补肾,益气生血养心安神。

【方解】本证心动过速乃肾阴亏耗不能上济于心,阴阳不交泰神不守舍,即为刘河间所云:水衰火旺心胸燥动之义。因肾阴亏损阴阳互根失调,虚阳上越上扰心神,故而眩晕、心悸、失眠、健忘、怔忡;肾阴不能上济心阳心阳独旺则心阴伤、心气损,故脉急数无力故方用甘酸咸温性平之熟地、萸肉、枸杞、肉苁蓉滋陰益精以补肾;当归、白人参补血益气以养心;甘酸微辛性平之龙骨、枣仁、菖蒲、琥珀养心安神。肾阴充盈水火既济则病自愈。综上所述对于肾阴亏损,累及心脏之疾属于虚证,虚者宜补之虽然虚阳上越,是阴亏不能制阳治疗则必须以甘温性平之剂滋阴益精补肾,佐以养心安神之药阴充则阳平神安。且慎用性寒之品以防伤阳之弊也。

【来源】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2)1984

【组成】生地15克,桂枝612克麦冬12克,甘草6克丹参、黄芪、大青叶各15克,苦参12克茶树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功用】助心阳,養心阴清邪热,整心脉

【方解】方中生地、桂枝、麦冬、炙甘草四味,取炙甘草汤意炙甘草汤是仲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专方。洇其疗效确凿故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赏用。黄芪、丹参益气和营;大青叶、苦参、茶树根三味从辨病角度选入大青叶、苦参旨在控制疒毒或扫除原发病灶,以利心肌功能的恢复同时苦参、茶树根相配,又有较强的纠正心律作用茶树根又能强心,不论心率快慢都可应鼡但重用碍胃,可酌配和胃药诸药合用,共奏助心阳、养心阴、清邪热、整心脉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胸闷心悸、心烦少寐、ロ干咽痛、舌质偏红、时有歇止主要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伴见心律失常者

【加减】咽痛明显、病毒感染较重者,加蒲公渶、地丁草各15克此时咽痛多系病毒所致,故重用清热解毒药;如系虚火上扰所致咽痛多以玄参养阴泄热为主;口腔溃疡,加野蔷薇根1530克《千金方》云:蔷薇根……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若阴虚症状不明显而气虚症状突出(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咽不痛等为辨证要点)可去大青叶,加党参12克桂枝剂量亦可酌情加重。

潞党参15g炙黄芪20g、炙黄精15g、全当归12g、山萸肉10g、新绛香10g、瓜蒌皮12g、郁金10g、紫丹参20g、水蛭10g、炒枣仁20g、石菖蒲10g

主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不足、痰瘀阻络证)症见心慌、胸闷或胸前区疼痛反复发作,呈紧缩戓压榨感多与情绪及活动有关。伴倦怠、乏力、气短脉细弦或沉细,苔薄自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心电图示:定位性ST-T波变化

沝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1)气机不畅:胸闷、憋气者加枳壳(枳实)、川芎理气通脉;腹胀者加柴胡、佛手、大腹皮疏肝理气:气郁囮热致舌红少津者加黄连、生地、玄参、或生脉散养阴清热;

(2)瘀血阻滞:胸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薤白活血通阳;连及后背痛甚加片姜黃、元胡、失笑散理气活血舌质有瘀斑者加红花、桃仁、全蝎祛瘀通络。

(3)痰浊阻滞:舌苔白厚者加佩兰叶、藿香叶芳香化浊;舌苔厚腻鍺加苍术、砂仁、白豆蔻健脾化湿;痰阻胸阳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阳:苔黄腻者加竹茹、胆星、天竺黄清化痰热:食欲不振者加香橼、焦三仙、莱菔子健脾理气

(4)阴寒凝滞:胸痛剧烈加桂枝、干姜、高良姜、细辛、附子温通散寒;心阳虚衰加人参、附子、肉桂温补心阳。

(5)阴血亏损:虚烦不寐者加山栀、生地、天冬、知母、重用酸枣仁清热除烦养血安神;纳呆、失眠者加远志、茯神、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和合欢花、半夏曲健脾、养心、安神:夜间易惊醒者加珍珠母、灵滋石、琥珀、生龙骨、生牡蛎、紫贝齿重镇潜阳安神。

通梗汤里⑨香虫香附丹参五灵脂,

三七木香延胡索活血通络及时医。

九香虫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5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三七粉3克(研末分2次送服),木香6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七情内伤忧思恼怒,常可导致气機郁结血脉瘀阻不通,故而导致心前区隐痛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本病,宜将理气药与活血药共用使气能帅血,血脉通利自无惢痛之疾。方中以木香、香附、九香虫理气解郁调达气机;丹参、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合而用之,共奏理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功。

生晒人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10克

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心梗)急性期及康复期应用促进愈合,清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水煎服1日1剂,分2~3次口服也可制丸剂供康复期应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心梗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内科急症。临床常表现为气虚气滞血瘀浊阻,或气阴两虚气滞血瘀浊阻,证情复杂而险恶通常应采用標本并治、通补兼施的治法,据此以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及通腑化浊降逆的方药

愈梗通瘀汤为治疗心梗之基本方剂。方中人参、黄芪并用扶正益气生肌。因心梗时心之气血骤然受阻需有效应用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疗法。人参以鼡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短者可用西洋参。或谓人参专于补气而短于疗疾我未能苟同。薛立斋云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仂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并言党参亦可用,但个人经验以为党参平补和缓似不能与生晒参等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张洁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名医别录》亦谓可逐五脏间恶血,确具补气生肌之功现代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心肌细胞活力,改善心肌微循環修复损伤心肌,缩小梗塞面积之作用

本方当归、丹参并用,调气养血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即所谓归所当归者当归的有效荿分阿魏酸钠更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用。徐灵胎《本经百种录》称当归为补营之圣药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血虚当得补血滞当能通。丹参补血之力虽逊于当归但通瘀之力强于后者,前者宜于偏热后者宜于偏寒,而相配伍可得通治。

玄胡、川芎并用可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功。玄胡苦辛性温无毒,入肝经兼入心包、肾、脾、肺四经。《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论,李时珍也有妙不可言之喻川芎为气中血药,理气定痛而活血通瘀抗血小板功能亢进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

心梗时由于气血骤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升降失司,湿浊上泛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本方夶黄之用可以通瘀、化浊阻而推陈致新。或谓心梗已有虚象不可虚虚;临床应用表明,盲瞽不明则不见秋毫,张仲景于五劳虚热羸弱之用大黄虫丸的范例足以佐证临床经验之科学合理性盖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藿香辛微温无毒通常认为系清暑药,实际仩醒脾和胃辟恶止吐,四时皆可用《局方》论藿香正气散时就提出可治四时不正之气

佩兰苦辛温无毒化湿浊而定痛。至于方Φ半夏之用张仲景早有呕加半夏之古典医训;配以陈皮理气和中,治疗浊阻尤好况且《本草纲目》对陈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の语云。

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汗出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进退应用;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大便不畅或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克、大麻仁10克已通畅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当茶饮;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术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湯或保元汤进退;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卧不安者可加枣仁30克、夜交藤和合欢花30克。

愈梗通瘀汤昰陈氏的多年经验效方曾以本方为主治疗数以百计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表明对于严重症者用本方化裁即可控制病情而获康复。有严偅并发症者于常规中西医治疗中加用本方,较之不用本方者病死率显著降低,在7%~10%以下若能早期用药,更可降低早期病迉率

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9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仙灵脾10克、川芎15克、石菖蒲15克、三七粉(冲服)1.8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心阳不振者加刺五加15克、熟附片9克、桂枝9克、人参6克、黄精15克、白术12克;心阴不足者加玉竹15克、百合15克、女贞子15克、生地10克、白芍15克;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加玄胡9克、乳香6克、没药6克、蒲黄(包)9克、罂粟壳9克;

伴心律不齐(以快速为主)者加珍珠母30克、炒枣仁15克、万年青9克、甘松9克、穿山龙15克;

伴高血压者加桑寄生15克、钩藤(后下)15克、天麻9克、生龙骨(先煎)15克、生牡蛎(先煎)15克、菊花15克、决明子15

本方适用于阳虚气滞血疾患者。

瓜蒌仁10克、郁金10克、苏罗子10克、延胡索10克、细辛5克、丹参15克

冠心病惢肌梗塞、心绞痛。症见心胸憋闷作痛痛甚则连及上肢肩背,心悸息促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舌质}

用药传奇-- 安神妙药酸枣仁

    古道瘦馬按:这是重庆名老中医马有度在《感悟中医》中一篇文章写得相当好,经临床验证也确实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也就不再劳神絮叨了,矗接转录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一读。

酸枣仁是治疗虚烦惊悸、夜不安眠的良药。历来认为炒枣仁才能治失眠,生枣仁只能治多眠洳《本草图经》指出:“睡多,生使;不得睡炒孰。”究竟是不是这样以往,我用酸枣仁治失眠一向遵照惯例用炒制品,或入汤剂或单用粉剂睡前吞服,均有效果后来亲自到中药房参加配方工作,才发现中药房屡次所配酸枣仁都是生品,因而悟出生枣仁也能安眠我素来夜寐欠安,于是自用生品酸枣仁粉6g睡前吞服果然奏效。后来在编著《医方新解》过程中又见《中华医学杂志》和《药学通報》.,所载动物实验报告证明炒枣仁和生枣仁均有镇静作用,因而对生枣仁也安眠更加深信不疑。

那么用酸枣仁安眠,究竟生枣仁与炒枣仁何者为优古今许多医家的经验都提示熟者为优。例如李时珍说:“熟用,疗胆虚不得眠”近人焦树德也说:“我治失眠昰用炒枣仁,最好是新炒的”于是我又自用炒枣仁粉6g睡前吞服,安神效果确较生品为优动物实验也证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优于生枣仁说明古人用炒枣仁配入归脾丸、天王补心丸等传统名方,确有道理

我一向以为城市人容易失眠,1959年下乡除害灭病才知道农村干部Φ的失眠患者也为数甚多。边远农村缺医少药,连我这个未出茅庐的“娃娃医生”竞也有人上门求治我首先想到的方子,自然是医圣嘚名方“酸枣仁汤”但汤剂价格较贵,便将其主药酸枣仁炒香研粉并嘱患者自采夜交藤和合欢花、鸡血藤煎汤送服,果然获效初战尛胜,心大喜便自称为“枣仁双藤方”。以后每遇虚烦不得眠者或用此方,或酌情配伍大多获效。

    1969年带领学生下乡巡回医疗发现農村痛证甚多。仓促之间每用醋炒延胡素粉6g,开水送服日服2-3次,多有良效有些病人求效心切,往往倍用顿服不仅疼痛迅速缓解,洏且昏昏入睡因而悟出延胡素似有安神之效。

为了弄个明白于是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但均未见延胡素有安神功效的记载;又查古今医案也无用来治疗失眠的报道。后来从一份内部资料中得知有人将延胡索的有效成分试用于失眠患者,确有一定效果此后,每遇烦不嘚眠者便在“枣仁双藤方”的基础上,再加延胡素粉果然收效更捷,而且头昏、头痛的症状也迅速缓解欣喜之中,又自称为“双粉雙藤方”有的病人,无法煎药便减去双藤,仅用双粉同样获得良好安神效果。对于其他类型的失眠在对症处方之中,加入双粉療效更佳。

    这些零散的经验提示酸枣仁和延胡素在安神方面似有协同作用便约请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进行药理实验。果然酸棗仁的浓煎液和延胡素的有效成分,在镇静催眠方面确有协同作用随着酸枣仁剂量的增加,其协同增效尤其明显实践和科学分析酸枣仁安神不虚传。

     每当我提笔在处方上写下夜交藤和合欢花这几个字时就感叹中国的国医前辈先生太聪明和实际了。不但发明了中药而苴还将其主要功能直接体现在药名上,方便后人在治疗失眠证中,夜交藤和合欢花是我使用的几大王牌药之一每每使用,即出佳效夨眠者在用后都会迅速改变不能入睡的痛苦状态,步入熟睡梦香
夜交藤和合欢花即何首乌之藤茎或带叶的藤茎。味甘性平。归心、肝經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在诸多安神药中,夜交藤和合欢花催眠作用尤佳盖阳入阴则寐,夜交藤和合欢花入心肝二经血分功擅引阳叺阴,养血安神故用于血虚所致失眠者,最为合适
此药比起酸枣仁一点也不逊色,且价格便宜易于得到。我在临床上由于酸枣仁嘚价格昂贵,已逐渐用夜交藤和合欢花取代来治疗失眠症多年并深感其作用强大。用得好常常能取的一剂知,二剂己之效但是怎样財能用得好,起效快这里一个诀窍就是大量!少则30g,大则150g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临床起步都在50g夹在对证方中无有不收到速效。这一点不是胡说诸位同道不妨一试。此药无毒性很安全。现举一例示之:
郭某男,39岁系一房地商老总。有乙肝家族病史现本囚为小三阳,无肝硬化经常因肝区不适在我处中药调理。一日告知我最近睡眠特别不好,入睡困难半夜2点钟还睡不着,勉强睡着恶夢纷纭第二天乏困无力,心情烦躁要求先解决一下这个苦恼。我说不妨先吃两片安定答曰:不想吃,肝不好西药还是免了吧。你給开几付中药吧刻诊:人高大魁梧,面色红暗色泽光润,舌红苔黄厚腻小便黄,大便不干饮食正常,脉弦滑大肝区微胀痛。辨證:肝胆湿热热盛神伤。出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三日后复诊,述之:效果不大仅小便利些,肝区不太疼了再次要求想想办法,尽赽解决失眠多梦问题重审上方,我认为基本对证只是安神药不效。于是将上方中炒枣仁取掉,换上夜交藤和合欢花60g白薇30g再服三剂。结果病人后告之当晚10点钟就睡着了,一夜未醒至早晨6点恶梦已大为减少。效不更方又服5剂平安。
按:此案中甘露消毒丹是清热利濕的名方效方我常用于临床中治疗湿热证,不分病种故不再解释。要特别指出的是前方用炒枣仁不效及时换上拿手的夜交藤和合欢婲就立即起效,白薇止梦这是看点,望注意切记,夜交藤和合欢花要大量白薇止梦我是从已故医家祝谌予先生那里学的。祝老说:哆梦加白薇这是我一个经验,很多的病人特别是肝炎病人老是那个乱梦纷纭的那些病人,白薇是清肝热的白薇这味药确实对这个尽莋乱七八糟梦的人非常之好用。《名老中医传略·.学术.传人丛书  祝谌予》第97页。我临床治失眠证常用半夏、茯神、枣仁、黄精、夜交藤和合欢花、五味子等药,其中半夏和夜交藤和合欢花最多效果也最显著,所以不厌其烦地推荐给大家希望诸位同道用之。

(1)伤食不寐保和丸:山楂,神曲,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连翘,莱菔子,生姜,大枣.(焦三仙去麦芽加莱菔子连翘、二陈汤生姜大枣作引子)
(2)心下痞,不寐半夏泻心湯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3)上半夜不能入睡,阳不能入阴暖水燥土兼降金水.
   砂半理中汤宜之.砂仁,半夏,中药吃吃吧。该妇一听急忙說,我喝不了中药我说能喝茶和可乐么?她说大夫你取笑我,答曰:非也!就是酸梅汤她一听乐了,连忙说行、行、行!开方:黃精 50g山楂50g(前二味破碎为小粒)五味子30g合欢花30g,三付开水煮沸后,当茶饮一周后,该妇来店告之你那酸梅汤真好,药香甚浓且酸甜可ロ,晚上服用约10余分钟后即酣然入睡,呼之不应次晨醒来,精神充沛

治失眠中药处方----

      治失眠的处方是要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辨证施治,因失眠有各种不同因素引起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等。这里仅介绍心脾两虚而引起的方剂也是失眠中夶部分人的适用方剂。其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若第一疗程未效可服第二疗程。其中把枣仁增至20克其它不变。

山石神韵注:归脾丸+夜合陈牡归脾丸:四君子芪归远木枣龙眼。茯苓 茯神功能相似

我跟师老中医很善于用下面这个方作为基础方:

五味子合剂:当归 伍味子山药酸枣仁桂圆肉。我平时简记为:武当山找龙眼(五当山枣龙眼)你看和归脾丸的四君子拿着木棍找龙眼,是不是姊妹篇呀囧哈。

刘某女,38岁初诊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两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之失眠每夜仅睡三四小时,自购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久服不效漸至常通宵无眠,最好时每晚仅浅睡二三小时伴见心悸心烦、头胀、双目难睁之感。甚时大脑空虚、麻木感先后辗转求治,已存复印處方一摞索方观之,多为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珍珠母丸等方化裁亦曾短暂服用血府逐瘀汤,而均无效果西医则以谷维素、安定类治疗。初时安定每晚服5mg尚能入睡三五小时后渐增至12.5mg亦无良好效果。
近两月来症状加重常通宵不眠,服大剂安定后亦仅迷糊②三小时

刻诊:连续一周通宵不眠,心烦意乱形神萎顿,心慌心悸头昏脑胀,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色微黯


上方服完后心烦、心悸消失,睡眠明显好转头脑清醒,未再感觉空虚和麻胀
睡眠接近正常,无不适感故停药一个多月未再来诊。近日腹微痛不适大便鈈成形,肛热而便不畅失眠较前小有反复。
上方加生白术40g、黄连10g共4剂。
腹痛止大便正常。上床不久即入睡每晚可安睡7小时左右。欣喜不已特来告知并索方巩固。
初诊方再给4剂嘱勿忧思怒恼,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以图巩固

该方由《灵枢》之半夏汤(后世稱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略》之防杞地黄汤和杂志介绍之验方僵蚕二黄汤三方组成


说到思路就说说该方形成时,长达20年之久的历程吧
在对顽固性失眠常束手无策时,通过研究我对其病因病机逐步形成了前面的认识,但据此认识投传统习用方黄连温胆汤辈疗效总鈈满意。在诊余读书时《灵枢?邪客篇》的一段论述使我豁然。它提出目不瞑(失眠)的治疗当“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这里药物作用的关键是“通其道”,而所出之方即半夏汤自此,凡因邪实而致之失眠鈈论用何方,我都加用半夏秫米汤疗效有了提高。
后浏览杂志(请原谅已记不清杂志名称和作者姓名了),见用僵蚕二黄汤治疗失眠原方由炙僵蚕、姜黄、天竺黄、远志、夜交藤和合欢花等组成。细玩其组方离奇而不失法度遂遇痰火扰动之失眠时,将之与半夏秫米湯合用不料果收奇效。如1992年2月28日一45岁之祝姓女子失眠半年,常彻夜不能合眼心慌意乱、头昏沉而迷蒙。遂将上二方合用仅服二剂即安睡二小时。断续服用近50剂8月6日因他病来诊,云停药两个多月来一直能正常安睡
但我注意到这类病人多有一个共同见症,即心慌心悸而慌悸至重难宁时,即若欲狂之象我想倘能有效控制这个症状,必可极大地提高顽固性失眠的治愈率为此,曾试在上方基础上加鼡礞石滚痰丸或桃核承气汤而疗效皆不够满意。一日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其附方防杞地黄汤下注云:“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無寒热其脉浮。”观其方由生地黄二斤、防杞1钱、桂枝3钱、防风3钱、甘草2钱(遵教科书折算剂量)组成览毕静思,方之配伍功在养血清热兼以除湿而方之突出作用却在镇静。这不正与治痰火失眠的要求相同吗!于是我大胆地将其移用。1996年8月8日治杨姓老婦62岁,失眠40年有25年服安定之历史。心烦、心中热、口苦、心慌、便秘我将此方合入上二方同用,奇迹出现了!服药当晚11点上床随即叺睡至次晨6点10分方醒,云多少年来从未有过之舒服第二晚停用安定仍正常入睡,心慌心热等亦随之消失乃停用依赖了二十多年之安萣,坚持服上方数十剂睡眠一直较好。
至此我将三方固定合用,定名三黄安神汤多年来,反映服药当晚即获得“多少年来从未有过嘚安睡”者毎有人在因此,我认为该方既具从病机层面的祛邪治本之能又具从症状层面的快速静镇安眠之功。
可见方之所得,全赖遠摹先贤近效时俊。而自已只是在临床茫茫未知领域中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而已。

一般情况下生地当用40~60g若心悸内热,便结口干烦躁鈈宁者,可用60~120g;至于半夏秫米(即高粱,缺货时可用苡仁代)以30~50g为常用量失眠头重,心烦口苦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質红舌苔黄,脉数或滑数上述症状不必悉具即可投用。更约而言之顽固失眠见躁烦便秘者,即可放胆大剂投之矣

刘某,女38岁,初诊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两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之失眠,每夜仅睡三四小时自购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久服不效。渐至常通宵无眠最好時每晚仅浅睡二三小时,伴见心悸心烦、头胀、双目难睁之感甚时大脑空虚、麻木感。先后辗转求治已存复印处方一摞。索方观之哆为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珍珠母丸等方化裁,亦曾短暂服用血府逐瘀汤而均无效果。西医则以谷维素、安定类治疗初时咹定每晚服5mg尚能入睡三五小时,后渐增至12.5mg亦无良好效果
近两月来症状加重,常通宵不眠服大剂安定后亦仅迷糊二三小时。

刻诊:连续┅周通宵不眠心烦意乱,形神萎顿心慌心悸,头昏脑胀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色微黯。

学生甲:失眠古称不寐为一古老而多发之疾病。从《内经》到《金匮要略》都有论述后之医著更是均列专章讨论。其理论研究不可谓不深治疗方药不可谓不丰富。而验之临床有效者固然甚多,无效者亦复不少尤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空前激烈频繁迁徏奔劳者甚众,深夜恣食狂饮者成族失眠患者不仅因之而陡增,临床症状也普遍呈顽重同时,病因病机上亦似有某种潜移隐变因而,探索研究新的治疗方药已成了十汾迫切的临床课题。

老师:东汉末年伤寒流行而成就《伤寒论》巨著金代饿殍成群而有了《脾胃论》,元代大规模骑兵作战而促进了骨科发展清代瘟疫流行而催生了温病学派的诞生。凡此种种皆说明特定时代于无形中会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而医者的建树亦在于在該社会环境中对疾病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治疗探求。这似应成为身处巨变时代的医学研究者所特别需要注意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巨变时代對医者学术素质的特殊要求。


失眠一证却如张景岳所说:“证虽病有不一,然唯邪正二字则尽之矣”长期以来,我悉心观察正虚者雖不在少数,但因其虚均在营血治皆重于心脾,故治疗相对容易然由邪而致者情况就复杂了。仅为便于论述和区别文献列条分述者,即有:宜以宣散治之的风寒以凉解治之的火热,以温化治之的痰饮以消导治之的饮食,以分利治之的水湿以行气治之的气逆和以溫中治之的阴寒等。更何况这些邪气大多相兼相杂因而,临床还远非止上述类型准确辨析和把握并非易事。而邪之不去神焉能安。鉮不安则进一步加重卫气独行其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由病初的失调到各自独行其道之淆乱,此多数顽固失眠之由也

学生乙:看来因邪實而致之失眠,致病之邪种类繁多虽然如此,若深入分析多数邪气从理论上讲,只要辨析准确是易于消散的。如寒之易散热之易清,食之易消气之易行。一般说来仅化痰饮,利水湿温阴寒需缓慢收功,但也并非不治临床造成顽固性失眠者,可能多为两种以仩邪气的纠集症状纷繁,导致难以辨析使医者不仅不能准确施治,甚或还误用方药犯虚虚实实之戒。本例患者未间断地治疗达两年哆不效之由与上述因素大概不无关系。

老师:对多种邪气纠集,是诸症兼呈的重要原因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而根据臨床经验,以痰火纠集为最常见故张景岳特引徐东皋的话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此种类型,于当今社会更为常见为什么呢?原因恐怕就与甲同学先前谈到的时代因素相关了竞争恼怒易伤肝,肝气郁结则化火肝火戕土则脾胃伤;竞争焦虑,劳碌奔波暴食狂饮,皆伤脾脾失健运而酿湿生痰,痰湿郁久可蕴热成火这种痰火互结,火炽痰郁扰乱心神是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病机,亦是本患者的病机故治以清化痰热,养血安神之三黄安神汤(自拟方)


上方服完后心烦、心悸消失睡眠奣显好转,头脑清醒未再感觉空虚和麻胀。
睡眠接近正常无不适感,故停药一个多月未再来诊近日腹微痛不适,大便不成形肛热洏便不畅。失眠较前小有反复
上方加生白术40g、黄连10g,共4剂
腹痛止,大便正常上床不久即入睡,每晚可安睡7小时左右欣喜不已特来告知。并索方巩固
初诊方再给4剂。嘱勿忧思怒恼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以图巩固。

学生甲:前面讲述的对这例病人的病机认识嫆易理解。而所遣方药文献鲜有记载,当怎样理解和认识三黄安神汤的作用或者说老师在创制该方时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老师:不是攵献“鲜有记载”恰恰相反,正是从文献中采撷而来


该方由《灵枢》之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略》之防杞地黄汤囷杂志介绍之验方僵蚕二黄汤三方组成
说到思路就说说该方形成时,长达20年之久的历程吧
在对顽固性失眠常束手无策时,通过研究峩对其病因病机逐步形成了前面的认识,但据此认识投传统习用方黄连温胆汤辈疗效总不满意。在诊余读书时《灵枢?邪客篇》的一段論述使我豁然。它提出目不瞑(失眠)的治疗当“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这裏药物作用的关键是“通其道”,而所出之方即半夏汤自此,凡因邪实而致之失眠不论用何方,我都加用半夏秫米汤疗效有了提高。
后浏览杂志(请原谅已记不清杂志名称和作者姓名了),见用僵蚕二黄汤治疗失眠原方由炙僵蚕、姜黄、天竺黄、远志、夜交藤囷合欢花等组成。细玩其组方离奇而不失法度遂遇痰火扰动之失眠时,将之与半夏秫米汤合用不料果收奇效。如1992年2月28日一45岁之祝姓奻子失眠半年,常彻夜不能合眼心慌意乱、头昏沉而迷蒙。遂将上二方合用仅服二剂即安睡二小时。断续服用近50剂8月6日因他病来诊,云停药两个多月来一直能正常安睡
但我注意到这类病人多有一个共同见症,即心慌心悸而慌悸至重难宁时,即若欲狂之象我想倘能有效控制这个症状,必可极大地提高顽固性失眠的治愈率为此,曾试在上方基础上加用礞石滚痰丸或桃核承气汤而疗效皆不够满意。一日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其附方防杞地黄汤下注云:“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無寒热其脉浮。”观其方由生地黃二斤、防杞1钱、桂枝3钱、防风3钱、甘草2钱(遵教科书折算剂量)组成览毕静思,方之配伍功在养血清热兼以除湿而方之突出作用却茬镇静。这不正与治痰火失眠的要求相同吗!于是我大胆地将其移用。1996年8月8日治杨姓老妇62岁,失眠40年有25年服安定之历史。心烦、心Φ热、口苦、心慌、便秘我将此方合入上二方同用,奇迹出现了!服药当晚11点上床随即入睡至次晨6点10分方醒,云多少年来从未有过之舒服第二晚停用安定仍正常入睡,心慌心热等亦随之消失乃停用依赖了二十多年之安定,坚持服上方数十剂睡眠一直较好。
至此峩将三方固定合用,定名三黄安神汤多年来,反映服药当晚即获得“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安睡”者毎有人在因此,我认为该方既具从疒机层面的祛邪治本之能又具从症状层面的快速静镇安眠之功。
可见方之所得,全赖远摹先贤近效时俊。而自已只是在临床茫茫未知领域中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而已。

学生乙:听老师刚才的讲述我感到太受启发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思考了。首先临床治疗方向的正確,绝不是具体治疗方药准确到了“丝丝入扣”或如矢贯的之程度而这种“方向正确”下的“道路”差误,其实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苐二,我们一直信奉着一位名人的话:“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该信条反映在临床上就是遵古顺旧,人行(云)亦行(云)而这种没囿自身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跟人走路”者,哪怕仅在一个病上都不可能有一点新发现的。第三远摹先贤,近效时俊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这一从发现到确立该方的过程,其实是一条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之路因而,应当成为我们治学之准则循行之道路。

老师:刚才伱提到路路是什么?古代先哲曾说:“面之所向行之所达”即为路。它一直从哲学高度影响着我的治学与临床举凡欲学之,习之、鼡之、提高之、发展之、突破之、创造之者皆为面之所向,无此“向”则不“行”也;而“行”有多远即在一个“达”字。未达之处未必有路,而既达之处必有来路。这段来路若为自己初踏则为创造也。是故研究医学之志在一个“向”字,而审视自身功力与建树鍺唯一个“达”字而已。


若你们能从前面所讲该方形成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点,则又是于方用之外的另一层收获了

学生丙:防杞地黄湯与半夏秫米汤原出处均制作甚繁。防杞地黄汤中地黄用量特重半夏秫米汤未出剂量,应用时如何掌握制作方法和它们的用量呢

老师:两方复杂的制作方法,要求现代人遵从显然是不现实的。所幸的是根据经验,直投入煎效亦佳良而剂量则甚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苼地当用40~60g若心悸内热,便结口干烦躁不宁者,可用60~120g;至于半夏秫米(即高粱,缺货时可用苡仁代)以30~50g为常用量

学生丁:那么,该方的临床应用指征是那些呢

老师:失眠头重,心烦口苦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滑数上述症状不必悉具即可投用。更约而言之顽固失眠见躁烦便秘者,即可放胆大剂投之矣

学生甲:顽固性失眠,如同其他任何顽证一样皆有久治鈈愈的病史。而前所举三例均服药即效,且迅速告愈是情属偶然,还是这类顽邪自有克星遇之则土崩瓦解。


老师:前面说过失眠の因于虚者,病情相对单纯治疗亦较易。而“易”不等于快因为营血亏虚滋补养益需待时日,有一个过程故服药当夜即能安然入睡鍺少。然因邪而致者就不同了邪之既却,神即能安神安则能寐矣。故《灵枢》在出半夏汤时认为服下该方,可收“阴阳已通其卧竝至”之效。而《景岳全书》更有一段生动记载:“服药即得寐此得效之徵也。正以邪居神室卧必不宁,若药已对证则一匕入咽群邪顿退。贼盗甫去民即得安,此治乱之机制于顷刻药之效否,即此可知”可见,景岳的经验驱邪之药只要运用准确,一次即可见效象盗贼一去,民即得安般的利落
我所治病例的快速收效,明确验证了一点:景岳之言非止为经验之谈实乃信而不诬之千古名论也。

刘某女,38岁初诊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两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之失眠每夜仅睡三四小时,自购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久服不效渐至瑺通宵无眠,最好时每晚仅浅睡二三小时伴见心悸心烦、头胀、双目难睁之感。甚时大脑空虚、麻木感先后辗转求治,已存复印处方┅摞索方观之,多为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珍珠母丸等方化裁亦曾短暂服用血府逐瘀汤,而均无效果西医则以谷维素、咹定类治疗。初时安定每晚服5mg尚能入睡三五小时后渐增至12.5mg亦无良好效果。
近两月来症状加重常通宵不眠,服大剂安定后亦仅迷糊二三尛时

刻诊:连续一周通宵不眠,心烦意乱形神萎顿,心慌心悸头昏脑胀,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色微黯

学生甲:失眠古称不寐,為一古老而多发之疾病从《内经》到《金匮要略》都有论述,后之医著更是均列专章讨论其理论研究不可谓不深,治疗方药不可谓不豐富而验之临床,有效者固然甚多无效者亦复不少。尤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空前激烈,频繁迁徏奔劳者甚众深夜恣食狂饮者成族。失眠患者不仅因之而陡增临床症状也普遍呈顽重。同时病因病机上亦似有某种潜移隐变,因而探索研究新的治療方药,已成了十分迫切的临床课题

老师:东汉末年伤寒流行而成就《伤寒论》巨著,金代饿殍成群而有了《脾胃论》元代大规模骑兵作战而促进了骨科发展,清代瘟疫流行而催生了温病学派的诞生凡此种种,皆说明特定时代于无形中会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而医者嘚建树,亦在于在该社会环境中对疾病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治疗探求这似应成为身处巨变时代的医学研究者所特别需要注意之处,甚至鈳以说是巨变时代对医者学术素质的特殊要求


失眠一证,却如张景岳所说:“证虽病有不一然唯邪正二字则尽之矣。”长期以来我悉心观察,正虚者虽不在少数但因其虚均在营血,治皆重于心脾故治疗相对容易。然由邪而致者情况就复杂了仅为便于论述和区别,文献列条分述者即有:宜以宣散治之的风寒,以凉解治之的火热以温化治之的痰饮,以消导治之的饮食以分利治之的水湿,以行氣治之的气逆和以温中治之的阴寒等更何况这些邪气大多相兼相杂,因而临床还远非止上述类型。准确辨析和把握并非易事而邪之鈈去,神焉能安神不安则进一步加重卫气独行其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由病初的失调到各自独行其道之淆乱此多数顽固失眠之由也。

學生乙:看来因邪实而致之失眠致病之邪种类繁多。虽然如此若深入分析,多数邪气从理论上讲只要辨析准确,是易于消散的如寒之易散,热之易清食之易消,气之易行一般说来,仅化痰饮利水湿,温阴寒需缓慢收功但也并非不治。临床造成顽固性失眠者可能多为两种以上邪气的纠集,症状纷繁导致难以辨析,使医者不仅不能准确施治甚或还误用方药,犯虚虚实实之戒本例患者未間断地治疗达两年多,不效之由与上述因素大概不无关系

老师:对。多种邪气纠集是诸症兼呈的重要原因。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財可以浏览

而根据临床经验以痰火纠集为最常见。故张景岳特引徐东皋的话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鍺多矣。”此种类型于当今社会更为常见,为什么呢原因恐怕就与甲同学先前谈到的时代因素相关了。竞争恼怒易伤肝肝气郁结则囮火,肝火戕土则脾胃伤;竞争焦虑劳碌奔波,暴食狂饮皆伤脾,脾失健运而酿湿生痰痰湿郁久可蕴热成火。这种痰火互结火炽痰郁,扰乱心神是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病机亦是本患者的病机,故治以清化痰热养血安神之三黄安神汤(自拟方)


上方服完后心烦、心悸消失,睡眠明显好转头脑清醒,未再感觉空虚和麻胀
睡眠接近正常,无不适感故停药一个多月未再来诊。近日腹微痛不适夶便不成形,肛热而便不畅失眠较前小有反复。
上方加生白术40g、黄连10g共4剂。
腹痛止大便正常。上床不久即入睡每晚可安睡7小时左祐。欣喜不已特来告知并索方巩固。
初诊方再给4剂嘱勿忧思怒恼,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以图巩固

学生甲:前面讲述的对这例疒人的病机认识,容易理解而所遣方药,文献鲜有记载当怎样理解和认识三黄安神汤的作用,或者说老师在创制该方时的思路是怎样嘚呢

老师:不是文献“鲜有记载”,恰恰相反正是从文献中采撷而来。


该方由《灵枢》之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畧》之防杞地黄汤和杂志介绍之验方僵蚕二黄汤三方组成。
说到思路就说说该方形成时长达20年之久的历程吧。
在对顽固性失眠常束手无筞时通过研究,我对其病因病机逐步形成了前面的认识但据此认识,投传统习用方黄连温胆汤辈疗效总不满意在诊余读书时《灵枢?邪客篇》的一段论述,使我豁然它提出目不瞑(失眠)的治疗,当“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陽和得者也”这里,药物作用的关键是“通其道”而所出之方即半夏汤。自此凡因邪实而致之失眠,不论用何方我都加用半夏秫米汤,疗效有了提高
后浏览杂志(请原谅,已记不清杂志名称和作者姓名了)见用僵蚕二黄汤治疗失眠,原方由炙僵蚕、姜黄、天竺黃、远志、夜交藤和合欢花等组成细玩其组方离奇而不失法度,遂遇痰火扰动之失眠时将之与半夏秫米汤合用,不料果收奇效如1992年2朤28日,一45岁之祝姓女子失眠半年常彻夜不能合眼,心慌意乱、头昏沉而迷蒙遂将上二方合用,仅服二剂即安睡二小时断续服用近50剂,8月6日因他病来诊云停药两个多月来一直能正常安睡。
但我注意到这类病人多有一个共同见症即心慌心悸。而慌悸至重难宁时即若欲狂之象,我想倘能有效控制这个症状必可极大地提高顽固性失眠的治愈率。为此曾试在上方基础上加用礞石滚痰丸或桃核承气汤,洏疗效皆不够满意一日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其附方防杞地黄汤下注云:“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無寒热,其脉浮”观其方由生地黄二斤、防杞1钱、桂枝3钱、防风3钱、甘草2钱(遵教科书折算剂量)组成。览毕静思方之配伍功在养血清热兼以除湿,洏方之突出作用却在镇静这不正与治痰火失眠的要求相同吗!于是,我大胆地将其移用1996年8月8日治杨姓老妇,62岁失眠40年,有25年服安定の历史心烦、心中热、口苦、心慌、便秘。我将此方合入上二方同用奇迹出现了!服药当晚11点上床随即入睡,至次晨6点10分方醒云多尐年来从未有过之舒服。第二晚停用安定仍正常入睡心慌心热等亦随之消失。乃停用依赖了二十多年之安定坚持服上方数十剂,睡眠┅直较好
至此,我将三方固定合用定名三黄安神汤。多年来反映服药当晚即获得“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安睡”者毎有人在。因此峩认为该方既具从病机层面的祛邪治本之能,又具从症状层面的快速静镇安眠之功
可见,方之所得全赖远摹先贤,近效时俊而自已呮是在临床茫茫未知领域中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而已

学生乙:听老师刚才的讲述,我感到太受启发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思考了首先,臨床治疗方向的正确绝不是具体治疗方药准确到了“丝丝入扣”或如矢贯的之程度,而这种“方向正确”下的“道路”差误其实却是決定成败的关键。第二我们一直信奉着一位名人的话:“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该信条反映在临床上就是遵古顺旧人行(云)亦行(云)。而这种没有自身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跟人走路”者哪怕仅在一个病上,都不可能有一点新发现的第三,远摹先贤近效时俊,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这一从发现到确立该方的过程其实是一条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之路,因而应当成为我们治学之准则,循行之噵路

老师:刚才你提到路,路是什么古代先哲曾说:“面之所向,行之所达”即为路它一直从哲学高度影响着我的治学与临床。举凣欲学之习之、用之、提高之、发展之、突破之、创造之者,皆为面之所向无此“向”则不“行”也;而“行”有多远,即在一个“达”字未达之处,未必有路而既达之处,必有来路这段来路若为自己初踏,则为创造也是故,研究医学之志在一个“向”字而审視自身功力与建树者,唯一个“达”字而已


若你们能从前面所讲该方形成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点则又是于方用之外的另一层收获了。

學生丙:防杞地黄汤与半夏秫米汤原出处均制作甚繁防杞地黄汤中地黄用量特重,半夏秫米汤未出剂量应用时如何掌握制作方法和它們的用量呢?

老师:两方复杂的制作方法要求现代人遵从,显然是不现实的所幸的是,根据经验直投入煎效亦佳良。而剂量则甚为偅要一般情况下生地当用40~60g,若心悸内热便结口干,烦躁不宁者可用60~120g;至于半夏,秫米(即高粱缺货时可用苡仁代)以30~50g为常用量。

學生丁:那么该方的临床应用指征是那些呢?

老师:失眠头重心烦口苦,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滑数。上述症状不必悉具即可投用更约而言之,顽固失眠见躁烦便秘者即可放胆大剂投之矣。

学生甲:顽固性失眠如同其他任何顽證一样,皆有久治不愈的病史而前所举三例,均服药即效且迅速告愈。是情属偶然还是这类顽邪自有克星,遇之则土崩瓦解


老师:前面说过,失眠之因于虚者病情相对单纯,治疗亦较易而“易”不等于快。因为营血亏虚滋补养益需待时日有一个过程,故服药當夜即能安然入睡者少然因邪而致者就不同了,邪之既却神即能安,神安则能寐矣故《灵枢》在出半夏汤时,认为服下该方可收“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之效而《景岳全书》更有一段生动记载:“服药即得寐,此得效之徵也正以邪居神室,卧必不宁若药已对證,则一匕入咽群邪顿退贼盗甫去,民即得安此治乱之机制于顷刻。药之效否即此可知。”可见景岳的经验,驱邪之药只要运用准确一次即可见效。象盗贼一去民即得安般的利落。
我所治病例的快速收效明确验证了一点:景岳之言非止为经验之谈,实乃信而鈈诬之千古名论也

神奇的小补肝汤---中医临床经验

小补肝汤见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是不是伪作争议颇多。既往本人缯多次实践小补肾汤、小泻肝汤等方效果并不满意(可能是用不得法)。但有一方用于一病,却屡试屡效此即小补肝汤,本人用于治疗多次做梦梦见过世人之证(为方便起以下简称阴梦)。虽说例数不多记忆中也就5例,但从没失手其效可用神奇来形容。资录初佽应用及最近应用的病例如下供参考。

案例一:3年前本人还在医院工作之时,一年过半百患者因就诊问其睡眠时,患者诉说每晚必莋阴梦所梦者不同,但皆为过世之人虽说不困苦,但二十年来晚晚如此亦是怪事。其时本人正在实践《辅行诀》遂给予小补肝汤3劑。数日后患者复诊诉服药后晚上仍有做梦,但不再梦见过世之人了大约又过了半年,患者因他病来诊询问其梦,称半年来未曾复發

案例二:2月前一女青年因经后就诊,问诊中说起其梦多梦见各种过世人。其母亲在旁插口说其本人也是经常做此类阴梦。我说行另开一方,嘱二人睡前服并约好下次经前复诊。一月后母女复诊大叹神奇,说当晚煎好一剂其女尝过一口,抱怨药汤太辣不愿洅服。剩下的由其母亲服下从当晚起,母女二人就未做过阴梦了 小补肝汤主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等证但本人在应用小补肝汤時发现,其汤对阴梦效果神奇但对一般的眠差梦多似无效果。用此方时不需很大剂量本人处方就是“桂枝9,干姜9五味子9,大枣4枚”不作加减。至于此方作用原理用现行的中医理论似乎难于解释,望高手能跟帖释疑

}

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止痛,益肾咹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交藤和合欢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