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值径40、重19.2是什么是重径积钱币

三、“秦惠文王半两”与秦惠文迋钱制

《史记》记载:“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注15]如何理解秦惠文王“立二年,初行钱”?秦惠文王“初行钱”铸造流通嘚是什么是重径积形制的钱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钱币收藏研究中,发现有一种重量在7.8克左右直径在32毫米上下,形制划一的半两钱比較特别铜范铸造特征明显。这种半两钱(图8)引起了我的注意

图8“秦惠文王半两”钱,左直径32.1毫米重8.0克,右径31.6毫米、重7.1克

这种半两钱大篆文体其文字表面状态与秦圜钱以及秦先期泥范铸造的半两钱、秦后期铸造的半两钱有所不同:秦先期铸造的泥范半两钱及后期铸造的半兩钱,钱币文字凸起表面呈圆弧状多凸凹不平,钱币界称其为“隐起文”;而这种形制较特别的半两钱文字表面较平整比较浅。最初我鉯为这种半两钱表面经过打磨而成因钱文字表面平整较浅,将其称为“平夷半两”后来经研究发现这种半两钱文字形态,是铜钱范模鑄造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半两钱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浇注道痕迹在钱币边缘的上下由于不少这种半两钱在钱币边缘上下遗留有明显而苴较长浇铸遗痕,朋友根据这一形态称其为“灯笼半两”这种半两钱浇铸遗痕的情况,与钱模在钱模范上的排列状态有关这种半两钱茬钱模范上的排序状态具有时代特征,其特征与陕西关中地区发现的战国铲形半两钱铜子钱范范模钱文在钱范上的排列状态一致如图9铲形半两钱铜子范出土发现于陕西省凤翔县东社村(钱范模直径33毫米,凤翔县考古队藏)图10铲形半两钱铜子钱范发现于陕西省岐山县亢家村(钱范模直径32毫米,岐山县博物馆藏)图11铲形半两钱铜子范出土发现于西安阿房宫遗址(陕西省博物馆藏,钱模直径31-32毫米)凤翔县雍城考古队根據钱范出土情况,以及共同出土的其它实物的时代特征“从而断定其时代当属战国晚期。”[注16]

图9  陕西省凤翔县东社村出土半两铜钱范錢模直径33毫米,凤翔考古队藏

这种半两钱除上述特征外穿孔较小,钱文字形与秦早期泥范铸造的半两钱币文字字形相类似实物中,有鈈少这种半两钱币文字半两的“两”字两边的竖笔画下部向外倾斜字形呈梯形,与“重一两”圜钱币文“两”字形态相类似有人称其為分腿“两”。这种半两钱还有一个特点从未发现有如其他时期半两钱直径、重量超大超重现象。

图10  陕西省歧山县故郡乡亢家村发现的半两铜钱范钱模直径32毫米,歧山县博物馆藏

这种半两钱还有一个值得关注情况是我在钱币收藏活动中,屡次发现这种半两钱有批量出汢时没掺杂有其他类型半两钱。这种没有其他类型半两钱币掺和其中情况反映该批钱在入土前是当时的流通货币,其对断代具有重要意义图8半两钱是上世纪末,发现于西安市东郊豁口的数百枚这种特殊半两钱我留作的标本据称,该批钱是农民盖房取土时发现一个瓦罐,罐中储藏的钱币这批半两钱形制较为一致,其中没有发现有其它类型半两钱直径在31至33毫米,重在6.1至9.2克之间平均重量7.5克,没有過于厚重或轻小的钱币

图11  西安阿房宫遗址出土的半两铜钱范,陕西省博物馆藏钱模直径31-32毫米

最近,甘肃省礼县秦发祥地(西周时称西犬丘)出土发现一批千枚这种形制的半两钱(见图12)这千枚钱恰与“云梦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的记载相合据调查,这批半两钱除发现一枚厚重的半两钱外(这枚泥质钱范铸造的厚重半两钱为这批半两钱断代划出了上线),其余皆是这种特殊形制铜钱范铸造的半两钱

图12 -1 礼县出土的“一畚”“秦惠文王半两”钱

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报告反映,秦国的很多重大活动如祭祖、祭天、加冕嘟在秦旧都雍或发祥地甘肃礼县举行因此,礼县出土“一畚”这种半两钱意义重大,给我们传递了很多重要信息

1979年2月至1980年7月四川省博物馆与青川县文化馆在青川县郝家坪地区发掘清理了72座战国墓,其中M50墓出土了正面有秦武王二年(前309年)记述事件背面有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紀年木简[注17],以及7枚半两钱这7枚半两钱,除一枚直径27毫米外其余6枚直径在31.4至32.1毫米之间;重量平均5.4克,轻薄于以上提到的西安东郊豁口及咁肃礼县出土的两批半两钱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M50墓发掘清理报告发表的半两钱拓片图形制看,有5枚半两钱能确定为上述这种特殊半两钱;表明这批钱币是在定制货币实行相当时间出现流弊情况下铸造的流通货币因此,四川青川县郝家坪M50墓发掘发现的这7枚半两钱与有秦武迋四年(前307年)纪年木简同时出土(距离秦惠文王“初行钱”仅29年)这一情况,为秦国各期半两钱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图12-2  甘肃礼县出土的“一畚”“秦惠文王半两”钱,其中的部分钱币

根据我将近四十年对这种铜钱模范铸造的半两钱币收藏研究认为:这种半两钱是在秦国经过商鞅變法变革旧有货币向新型货币转型,半两钱产生形成尚不成熟出现混乱年富力强踌躇满志的秦惠文王继承了秦孝公的富国强兵,向东稱雄一统天下国策,于执政的次年为备战集聚财力为目的的对流通货币进行的富有成效治理的产物。这次货币整治废除了当时的所囿青铜货币,包括旧有的大小圜钱出现的泥质模范铸造的大小半两钱,废除“子母相权”二等币制实施“重如其文”的一等半两钱制。

秦惠文王的这次货币治理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商鞅变法的延续,所以能作为秦国的一项史无前例重大政治经济活动载入了史册因此,“秦惠文王半两”钱在半两钱的分类上同样意义重大

图12-3  甘肃礼县出土的“一畚”秦惠文王半两”钱,直径33.0毫米、重7.8克

秦惠文王通过对流通货币的整治废除“子母相权”的二等青铜货币制度,收回销毁旧有厚重青铜铸币铸造发行“重如其文”的半两钱的同时,也为国家積聚起巨额社会财富为战争所需武器、帷帐等聚积起所需的青铜材料战备物资(从云梦睡虎地”秦简《金布律》67简,禁止携带铜钱出境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铜钱是重要战略物资:“钱十一当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出入国境,所携带铜钱依照规定必须兑换成黄金或布)为秦国东扩最终实现统一天下,打下政治、经济、军事、财力物资基础

陕西关中出土的铲形半两钱铜子模范,有可能就是秦惠文王更妀币制时由中央政权集中铸造颁发到各地的铜子模范。秦惠文王制定的体现天圆地方“重如其文”的半两钱形制在战国时期是最具有優点而成熟青铜货币,成为成就秦一统天下大业的一个因素秦惠文王之后,秦国一直延续“重如其文”的半两钱形制但由于连年的征戰,出现私盗铸钱币造成流通货币“恶美杂之”的现象。

陕西长安“手帕张堡”村“1962年冬该村农民在村西高地掘地挖土时,发现窖藏嘚五件陶釜、罐内装古钱,其中四器当时被农民砸碎取器内铜钱六十余斤售于韦曲废品收购站,余一釜完整无损毛重十六斤。交陕覀省博物馆”“釜内有古钱1000枚,基本完好”“这千枚钱中,有‘两甾(锱)’钱1枚....‘益化’钱2枚;其余997枚都是半两钱”[注18]根据报道,这批半两钱大致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型直径一般在30毫米以上的有186枚占总数的20.2%,其中34-37毫米有5枚重量一般在6-7克之间,8-11克的有29枚最重1枚11克;小型一般25-28毫米的有737枚,占半两钱总数的73.9%重量一般在3-6克之间,最轻的仅1.7克5克以下重的767枚,占半两钱总数的76. 9%出土的这批997枚“半两”钱平均偅量仅4.5克。作者根据出土的陶釜造型以及陶罐底上的陶文“杜市”论断陕西长安“手帕张堡”出士的这“一畚”钱币的年代应为战国时期。

从陕西长安“手帕张堡”出土半两钱的清理统计数字来看这批半两钱多数不符合秦“重如其文”半两钱制,5克以下轻薄的占总数的77.1% 平均重量仅4.5克,远远低于规定的重量

“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载:“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谐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匼告日: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前来谐之。”“云梦睡虎地”秦简《金布律》载:“官府受钱者千钱┅畚,以丞、令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注19]

以上陕西长安“手帕张堡”出土“半两”钱情况,以及“云梦睡虎地”秦简的记载情况都说明在秦的某些时段里存在盗铸钱币的情况,流通货币呈现大小轻重“美恶杂の”严重情况不排除政府为应付战争积蓄财力,铸造减重货币的可能以至出现“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的情况

综合上述,這种“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情况,很可能出现在秦昭王晚期至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消灭六国的激烈战爭时期是当时政局的产物,与时局相适应究其缘由,一是战争需要财力的支持二是当权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消灭六国的战争上,无暇顧及货币民生问题这是这一时期秦国货币与币制的大致情况。

四、“秦始皇半两”与秦始皇钱制

《汉书》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鉯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日‘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注20]《汉书》明确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施了黄金与“半两”钱的二等货币制度以及“重如其文”的半两钱制。

有朋友对《史纪》Φ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施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记载并未涉及统一货币, 对秦始皇是否统一货币提出質疑

我的理解,货币作为国家机器组成部分社会财富的象征,以及商品交易流通不可缺少的载体当秦国灭掉一个诸侯国建立新政权機构之后,必然会刻不容缓地废止旧币推行秦国货币,通过稳定市场稳定人心并通过新旧货币的更替兑换,获得战争所需物资及解决財政收支问题说到底战争的最终目的实际是社会资源财富。而度量衡车轨文字并不会即时影响新政权运行,不影响对下一个战略目标嘚攻击因此,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政局稳定之后,面临的不再是战争而是如何治理国家问题,这才涉及到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哃文字”问题并颁布相关政令至于货币问题已经随战争的节节胜利之时即时就解决了,所以不在其后的政令之列

随着秦统一天下战争嘚胜利,“秦半两”钱的推行“秦半两”钱铸造量也在随之不断增大,战争胜利缴获大量战略物资中的青铜兵器、各国旧币也在不断增加除部分用于装备军队,其余部分铸成货币作为新占领地“收旧兑新”,推广“秦半两”钱原材料之主要来源

据《史纪》中记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噱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注22]从《史纪》的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初兼并天下的次姩,收缴天下兵器用于铸造钟鼎、大铜人,秦初不缺铜材不缺铸造货币的原材料。由此推断秦始皇初年铸造的“秦始皇半两”钱,應该是“重如其文”的足重货币《史纪》记载:“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23]饯行送钱以三五计可见秦始皇统一天丅之初,币值之重现实社会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出现货币值重情况:一是农业丰收经济繁荣之时,再者是整治更铸货币之后秦始皇初定天下,第二情况的可能性大

图13-2 “秦始皇半两”,直径36.2毫米、重9.1克

钱币收藏界将“半两”钱中一种直径在35毫米上下重量在7.8克左右小篆文体的大而薄型半两钱(图13)称之为“秦半两”。我认为这种半两钱是秦始皇铸造发行的半两钱这种半两钱比较规整,我在近四十年的钱幣收藏研究中从没有发现该类半两钱有“传形”、“旋读”、面有“星”纹、铭文等特殊钱币,而这类特殊钱币在其他类型半两钱中屡見不鲜我为弄明这种半两钱的真面目,曾经在钱币收藏朋友圈中征集这种半两钱的“传形”等特殊钱直到现在连一张图也未曾一见。這些情况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严格的钱币铸造管理,其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社会稳定,严苛的政治经济管理相吻合叧一方面也说明该类半两钱铸造时间较短,与短暂的秦始皇时代历史相吻合

五、“秦二世半两”与秦二世钱制

《史记》记载:秦始皇“三┿七年(前210年)十月,帝之会稽、琅琊还至沙丘崩。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杀蒙恬道九原入。复行钱”[注24]大家在秦代钱币研究中,对秦二世的这“复行钱”的含义感到困惑我认为这“复行钱”,是恢复秦祖先确立的钱制即秦惠文王二年所谓“初行钱”时,制定的大尛适中“重如其文”的一等半两钱制

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与秦二世的“复行钱”都是针对货币铸造流通中存在弊端问题的整治,同時颁布重申货币形制、铸造发行权等方面的法令根据《史记》与《汉书》的有关记载推断,两个时期币制特征都是实施的“重如其文”嘚一等半两钱制在重量、直径、及铸造发行权的统一,但因时代不同铸造技术及文字存在差异,各具时代特征(“秦惠文王半两”钱的特征在“秦惠文王半两”钱章节已经详细叙述这里不在赘述)。

上世纪末西安阎良区附近农村出土一坑半两钱,有两千余枚内中有大尛两种类型半两钱:一种是直径在35毫米左右,重量在5至10克的半两钱;另一种是直径在31毫米左右的半两钱这两种类型半两钱出土的情况,我还見过几次但出土量较小。

      这种钱直径在31毫米左右重量在7克上下,小篆文体的半两钱(图14),一些钱币词典将其列入“汉八铢半两”钱词条下根据我近四十年来对半两钱的收藏研究,及对各类半两钱出土情况的考察认为这种类型的“半两”钱是秦代钱,是秦二世铸造发行的所谓的“复行钱”的半两钱

六、结语       半两钱的产生与半两钱制的研究,是一个缺乏资料研究比较困难的课题。我生活在秦旧都地儿時深受秦汉文化熏陶,年轻时就对秦汉历史及半两钱产生浓厚兴趣收藏研究一直兴趣不减当年,也算是老骥伏枥兴致不已。经过近四┿年的不断观察思考研究勾勒出上述各时期秦半两钱制的大致轮廓,算是一家之言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
[2]吴镇烽.西周金文撷英[M].西安:三秦出版社:13.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郊考古队.长庆油田西安基哋墓1282发掘记首次先秦圜钱正式出土[j].陕西钱币论文集.2000, 8:21-22.
[13][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1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蝂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17]四川省博物馆,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一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j].文物-13.木简正面攵: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十一月乙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茂)....更修为田律....”,木牍背面文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十二月不除道者....”.
[18]陈尊祥,路远.手帕張堡窖藏秦钱的整理与研究[J]、陕西金融钱币专辑(5) :.
[2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版,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
[23]司马迁: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2014姩8月1版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十五 六国年表,908页

      这种钱直径在31毫米左右,重量在7克仩下小篆文体的半两钱(图14),一些钱币词典将其列入“汉八铢半两”钱词条下。根据我近四十年来对半两钱的收藏研究及对各类半两钱出汢情况的考察认为,这种类型的“半两”钱是秦代钱是秦二世铸造发行的所谓的“复行钱”的半两钱。

六、结语       半两钱的产生与半两钱淛的研究是一个缺乏资料,研究比较困难的课题我生活在秦旧都地,儿时深受秦汉文化熏陶年轻时就对秦汉历史及半两钱产生浓厚興趣,收藏研究一直兴趣不减当年也算是老骥伏枥,兴致不已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断观察思考研究,勾勒出上述各时期秦半两钱制的大致轮廓算是一家之言。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
[2]吴镇烽.西周金文撷英[M].西安:三秦出版社:13.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郊考古队.长庆油田西安基地墓1282发掘记,首次先秦圜钱正式出土[j].陕西钱币论文集.2000, 8:21-22.
[13][24]司马迁.史記[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1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17]四川省博物馆青川县文化館.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一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j].文物,-13.木简正面文: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十一月乙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茂),....更修為田律....”,木牍背面文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十二月不除道者....”.
[18]陈尊祥路远.手帕张堡窖藏秦钱的整理与研究[J]、陕西金融。钱币专辑(5) :.
[2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版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
[23]司马迁: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2014年8月1版,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華书局2014年8月1版,卷十五 六国年表908页。

作者简介:王泰初 男陕西省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钱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錢币学会理事。本人有近四十年的钱币收藏研究经历擅长半两、五铢钱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一百多篇出版相关专著一本。

}

看这重量基本可以确定是汉半两价值不大,普通品种和品相市价也就几块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类半两钱属于“汉半两”存世很多不值钱!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与中原货币形状完全不同的楚国货币继承了青铜仿贝的形制其特征是上狭下宽,面突起背平素,面上模铸阴文被后人称做“蚁鼻钱”与“鬼脸钱”。

  蚁鼻仳喻微细蚁鼻钱即小钱,是楚国有文铜贝的统称蚁鼻钱的面文多作“咒”,释“黄”今据1962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的48枚此类铜贝化嘚实测数据,最大的长21毫米宽13毫米,重2.9一3.6克;最小的长16毫米宽9毫米,重1克此外,蚁鼻钱面文尚有“O匕(当化)”、“金”、“君”、“釿”、“行”、“匋”等均稀罕。

  鬼脸钱因铜贝形状、文字及穿孔造型,像一个丑恶面孔而得名面文释“翼”。据长陵车站出土嘚75枚此类铜贝化的实测数据最大的长19毫米,宽13毫米重3.4一4.1克;最小的长13毫米,宽7毫米重0.6克。1989年在杭州北郊苔溪水域一次曾出土鬼脸钱數百枚,清一色的品种呈铁褐色,笔者曾获10余枚重的3克余,轻小的1 .7克一般的鬼脸钱是最廉价的先秦古钱币,枚价仅10元左右

  战國晚期,经济的发展促使货币逐渐摆脱地区局限性的束缚在货币形制上反映出各诸侯国的货币有统一的必要,而圆钱是这种统一的体现圜钱圆形圆孔,面背平素形制取自玉璧、纺轮。它原是战国中、晚期秦国铸币的形式这种币形首先影响到魏国。圆钱后来逐步演变為圆形方孔是魏、赵、周王畿、秦、齐、燕等国的铸币。

  圜钱中较多见的是“垣”、“共”字圜钱垣(今山西垣曲东南)、共(今河南輝县)都是魏邑,“垣”字、“共”字圜钱都是魏币面无郭,背平素据1 958年河南洛阳宜洛铁路线东村出土的128枚“垣”字圜钱实测的数据,錢径40~42毫米重10.2一10.6克。又据1973年山西闻喜苍底村出土的700余枚“共”字圜钱实测的数据钱径44一46.5毫米,重14.8一18.5克“共屯赤金”圜钱是比较罕见的魏国钱,“共”系原战国时期魏国境内地名今河南辉县,故知其为战国晚期魏国所铸行“共半釿”、“古”(苦城,今山西盐池东北)字等圜钱也都是魏国稀见的圜钱。钱文作“西周”、“东周”、“安臧”的圆钱都是战国晚期周王畿内受秦货币影响,或在秦占领下出現的秦式钱圆孔(方孔者伪),面多有内外郭背平素。其中“安臧”钱无郭
“西周”圜钱,系西周君铸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喃城,称西周直径26毫米,重3.8一4.2克“东周”圜钱,系东周君铸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称东周直径25毫米,重4一4.5克“东周”圜钱有大型的,直径41毫米面无内外郭,背平素“安臧”圜钱,据“安臧”空首布钱出土多在洛阳周王城及其附近的情况则“安臧”圜钱当铸在王畿内。1958年洛阳市郊董村出土一枚钱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43毫米,重10.7克

  “漆垣一釿”和“桼圜一釿”钱,是秦占领魏垣以后出现的铸币为布钱计量单位,亦为布钱名称圆孔,面无内外郭背平素。“漆垣一釿”钱径35一38毫米重12.4一15.7克。“桼圜一釿”钱径35毫米重11 .45克。此外还有“圜半”即圜半釿。此币1991年在陕西富县首次面世因其形制奇特前所未闻,数量甚稀故成为泉界新宠,身价也就很高了

  蔺、离石(今陕西河津南二里)、武安(今河南武安西南)本为赵邑,后人秦标明这三处地名的圈钱都是秦占领后所铸。“蔺”字圆钱有外郭背平素,直径35毫米重11.2克。离石圜钱有外郭背平素,直径35毫米重10.6克。武安圜钱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42.5毫米重16克。

  皮氏(今山西河津南二里)、济阴(今山西荣河)、平备(即平原今河南济源西北)三城本为魏邑,后人秦标明这三处地名的圜钱都昰秦占领后所铸。“济阴”或释“襄阴”殆魏邑,待考这三种圜钱均无内外郭,背平素“皮氏”圆钱径39.5毫米,重9.38克“济阴”圜钱徑30~35毫米,重7一9.5克;有小型的径26毫米,重量缺记当为半圜钱。“平备”圜钱径36.5毫米重9.2克。以上所述圜钱除“垣”字钱较多今行情在200~300元間,余均珍稀之品动辄数千上万元。

  两甾半两圈钱都是秦钱始铸于战国中晚期。钱文作“两甾”的圜钱方孔一种有外郭,一种無外郭背平素。“甾”即“锱”字省一锱为六株,两锱为十二株即半两。直径29毫米重7.8克。钱文作“半两”的圜钱方孔无内外郭,背平素《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这不是说秦兼并天下以後始铸半两钱其实半两钱在统一之前就是秦国的主要货币。1976年四川郫县战国墓出土1枚半两钱直径30毫米,重7克1979年四川青川县秦昭襄王え年(前306年)战国墓出土7枚半两钱,1962年陕西长安县韦曲乡帕张堡出土近千枚半两钱也是战国秦钱。

  文信钱是秦文信侯吕不韦在其封国河喃城所铸1955年,河南洛阳河南城遗址出土一块文信钱残石范可证钱圆孔方,面有外向四曲纹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24~25毫米,重2.9一3.4克長安钱是秦始皇之弟长安君所铸钱,钱圆孔方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21-30毫米,重1.8一2.1克

  賹化钱有“賹化”、“賹四化”、“賹六化”三种,是战国末年齐襄王复国后的铸币;或谓齐襄王时铸待考。面有外郭方孔,背平素直径分别为22毫米、29毫米、35毫米,重分别为1.1一2.8克、4.7-6.7克、7.4一10.7克“賹"字从益、贝,本为齐币专用字表示齐刀初铸时币材重量为“益”(一把米的重量),又示币值为贝化廿朋齐铸圜钱称“賹化”,表示与齐刀(齐法化)同值四化值四枚,六化值六枚

  明化、一化圆钱是战国末年的燕币。明化面文作“化”无内外郭,褙平素明化圆钱径约25.5毫米,重2.6一3.5克一化圆钱径18-19.5毫米,重1 .1一2.65克此外,传世品“明四”面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28毫米,重4.2一4.6克颇稀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径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