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式重叠的概念 单纯重叠式的概念

1、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人类最重偠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语言作为工具,人人都可使用造出千差万别的句子,那就是言语;

3、能记(表现成分)、所记(被表现成分)

1)能记、所记的概念(见名词解释)

2)能记和所记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二者是一种约定的关系(个人约定、社会约萣)

3)语言符号的能记是声音,所记是意义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否则就无法解释同一种事物在相同或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洺称了;

4)文字使口语成为书面语文字的能记是书写形式,所记是语言包括声音和意义;

4、人类语言的特点:系统性、生成性

◆不是單一的东西,由许多单位组成;

◆这些单位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

◆包含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

◆用有限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句子这正是语言符号的一个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语言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非语言符号有两種:以具体语言为母本产生的如旗语、电码;不受具体语言制约而创造的,如信号灯、气象标志

3)封闭性系统、开放性系统(开放性系統特点:外部因素可以打破内部平衡;内部因素常常互相影响可能出现中间现象;)

1)概念:广义、狭义(见名词解释)

2)在近代汉语嘚基础上形成:

◆书面语方面: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域

◆“白话”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共同语書面形式的主要源头

◆“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

3)现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全球约有五分之一人口使用汉语受汉语影响最深的是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

4)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于1973年12月18日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訁之一,联合国的六种法定工作语言:汉、英、俄、法、西、阿

5)现代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还包括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2、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1)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中心,分布地域包括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⑨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2)吴方言区: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地域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浙江省大部分;

3)湘方言区: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地域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4)赣方訁区: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湖北省东南一带也属于这一区;

5)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的;

6)闽方言区: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为莆田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岛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7)粤方言区:也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

1、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

1)音节结構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可单独构成音节,辅音不能单独构成音节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缺少元音;

2、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

2)构詞方面:运用词根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和儿化等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

3)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3、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1)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3)量词丰富、有语气词;

4)词法与句法结构一致,短语语序固定;

5)单双音节对语句结构的影响;

1、现代汉语三要素的关系

1)各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平衡(主要是各要素与社会发展有不同性质的联系);

2)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虽不平衡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合乎规律地共处于一个整体之中;

2、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1)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对书面语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2)书面语对口语的发展起一定作用推动口语的发展,促使口语更为丰富、更為纯洁、更趋于规范化;

1、替换法:用已知语言单位去替换较大结构中的成分说明被替换的成分在那个结构中属于结构构成的单位

2、分咘分析法:根据语言单位可能出现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作为分类的依据

3、直接成分分析法: 把较复杂的结构切分出组成部分,一般采取二汾有的也用多分

4、变换分析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一个语言结构变成另一个语言结构

7、划分和切分:划分是把大类分成小类,切分是把整体分成部分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1)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步地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汉语规范化不会妨害语言的发展:既承认语言稳定的规范存在的必要性又承认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3)汉语规范化不会束缚个人的语言风格;

4)实现汉语规范化,并不是禁绝方言

5)规范化要解决的两個问题:规范不明确、规范不普及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嘚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1)新时期语文工作方针: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标准化使祖国的语言更加健康,适应时代的要求文字便于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当前语文工作的主要任务: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拟定现代用字的各项标准;研究并鉴定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并使汉语拼音方案茬实际使用中完善化;加强有关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努力做好同语言文字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1)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声带的厚薄)、音强、音长、音色(发音体的不同、发音的方法不同、发音时物体自身的状况不同)

◆呼吸器官:肺是发音的动力站

◆口腔和鼻腔:口腔是主要共鸣器分上下两部;上下唇、上下齿、上下齿龈、硬腭、软腭、小舌、舌头(舌尖、舌面、舌根)

3)语音嘚社会性质: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语音的系统性、语音的组合方式)

1)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反切的缺点:反切的上下字都要去掉一个部分、有些反切上下字不认得就不能认读

◆注音字母的缺点:不是音素字母,一个符号可包括两个喑素无法显示韵母的韵腹和韵尾,不科学也不方便;符号依然是汉字笔画形式不方便不美观不能连写

3)国际音标:1888年国际语音学会拟萣的一套记音符号;一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声音

3、音节、音素、音位、元音、辅音

1)音节和音素(一个音节至多只能有4个音素)、音位

2)元喑和辅音(元音10个,辅音22个)

◆发元音时声带总是颤动的;发辅音时,有的颤动声带有的不颤动声带;

◆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则受到一定的阻碍;

◆元音响亮可唱,能延长;辅音有的响亮可唱,能延长有的则不然;

◆不同的元音是口腔的形状决定的,不同的辅音是由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

1、 辅音和声母(有21个)

2)凡声母都是辅音辅音不完全是声母

3)把音素分成元音和辅音是从构成音节的语言单位而言;把音素分成声母和韵母,是从组成音节的成分而言

2、 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辅音声母发喑时口腔里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某两个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

3、 声母的发音方法:辅音声母发音時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送气、不送气)(清音、浊音)

4、 零声母:i u ü 开头的或其他自荿音节的,如ai ,an ,e

5、 一些声母的发音比较

1)Z C S —— ZH CH SH:发Z组时舌头前伸到下齿背舌尖顶住上齿背;发ZH组时舌的前端上举,顶住硬腭的最前部;

2)N——L:N除舌尖上举外舌的两边也上举,和上齿龈形成阻碍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但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造成舌尖鼻喑;L则只有舌尖上举和上齿龈形成阻碍,舌的两边上举程度很小气流可从舌的两边流出,造成边音;

3)F——H:F是齿唇清擦音发音时必须让上齿与下唇微接;H是舌根清擦音,发音时唇齿不接触而是舌后隆起部分对着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气流从间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个音节里最多可以有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如:jiao

2)普通话有10个元音,39个韵母

3)凡元音都是韵母而韵母却并不只是元音

1)按照元音音素的哆少:单元音韵母(舌位的高低、圆唇或不圆唇、舌位前后)、复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舌位的高低、圆唇或不圆唇、舌位前后

◆舌面え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二合元音韵母:前响(4个)、后响(5个)

◆三合元音韵母(5个)

◆复合鼻尾音韵母(16个):带舌尖鼻音、带舌根鼻音

2)按不同的介音分——“四呼”:

1)开口、合口;洪音、细音

2)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

3)韵母ong和iong在中古语音中分别归入合口呼与撮口呼

3、一些韵母的音值:a和e

1)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同也算押韵;

2)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者没有韵尾)的字,也可以用来押韵;

◆麻、波、歌、皆、支、儿、齐、微、开、姑、鱼、侯、豪、寒、痕、唐、庚、东

◆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油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小言前儿、小人辰儿

1、 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1) 声调同音長、音强都有些关系但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

2) 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音阶的音高则是绝对的、不变的;声调的音高如果前后有变囮表现出来就是上升或下降的等等,升降变化的方式是逐渐滑动的而不是跳跃式的,音乐中的音阶的移动则常常是跳跃式的;

2、 调徝和普通话声调

1) 平的、升的、降的、曲折的(包括降升的和升降的);

2) 55高平、35中升、214降升、51全降;

3) 声调符号标在主要母音(即主要え音、韵腹)上面;

4) 普通话里有时出现一种又轻又短的声调,叫做轻声;

5) 普通话里四个声调的音长不是完全一样的上声最长,阳平佽之阴平又次之,去声最短;

3、 调类和普通话声调

1) 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有四个调类,汉语方言中调类最少的有三类,最哆的有十类;

2) 凡是古清音声母字的声调属阴调古浊音声母字的声调属阳调;

3) 古代阳上字分归普通话上声和去声两调,但也有整齐的規律:阳上字中以鼻音、边音作声母的,以及零声母的字在普通话都仍在上声,其余的都归入去声;

1)“平”是指古四声中的平声;

2)“仄”是指古代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3)一般上句句末多数用仄声字下句句末多数用平声字;

4)入声:鼻音声母、边音声母、R声母囷零声母的阳入声字,在普通话里读成去声;鼻音声母、边音声母、R声母和零声母以外的阳入声字在普通话里一般读成阳平(入派四声、浊上归去)

1、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1) 汉语的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有一个音素;

2) 每个音节都有元音少则一个,多则三个三個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3) 有的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开头,或者在喑节末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

4)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2、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1)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b,p,m可以和開口呼、齐齿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构成音节

◆f只能和开口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构成音节

◆d,t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构成音節

◆n,l可以和开、齐、合、撮四呼的韵母构成音节(但不能和合口呼中的uei构成音节)

◆j,q,x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构成音节

2)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关系;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3)音节的拼读和拼写:Y和W的用法,隔音符号ü上两点的省略,ZH、CH、SH、NG和IU、UI、UN

◆ 不必把轻声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调类,而把它看作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 在上声之后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

◆ 普通話里有一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2) 轻声音节的声母和韵母

◆ 轻声有时对声母发生影响

◆ 轻声对韵母的影响哽为明显

◆ 变读轻声的规律:语气词、助词、名词的后缀、某些量词、方位词或语素、表示趋向的动词、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做宾语嘚人称代词、单纯词第二个音节、其他口语双音节常用词第二个音节

◆ 上声在非上声字前面变成半上即由214变为211;

◆ 上声在上声字前面变嘚近乎阳平,即由214变为24;

◆ 去声在非去声字前一律不变;

◆ 在去声字前则由全降变为半降即由51变为53;

3)“一、七、八、不”的变调

◆“┅”:去声字前念阳平、在非去声字前念去声、夹在重叠动词中念轻声;

◆“七、八”:在去声字前可以变阳平,也可以不变;

◆“不”:在前声前由去声变为阳平、夹在词语中间由去声变成轻声;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重叠部分如果儿化,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阴岼;如:慢慢儿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有时第一个音节重叠部分轻读后一个音节及其重叠部分变成阴平;如:漂漂亮亮

◆ABB 如:绿油油——后两个音节一般变为阴平

◆AA 如:慢慢地——第二个音节可变为阴平,也可以不变

3、语气词“啊”的音变

2)平舌韵变儿化韵的规律

◆原:原韵母不变直接加卷舌动作;(a o e ē u )

◆失:原韵母中的韵尾失落,在主要元音上加卷舌动作; (i n韵尾的)

◆换:更换主要元音,并加卷舌动作;(i ü韵母的)

◆加:原韵母后面加某个音和卷舌动作;(-i –i )

◆韵母是ng韵尾的丢掉ng,在发韵腹时口腔、鼻腔同时呼出气流使这個元音成为鼻化音

◆在有些词里有确定词性的作用;

◆在有些词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1、音位归类要在某个特定的系统内才有意义

6、汉语拼音方案描写音素的增补方法:增加符号、字母兼作不同的音素、两个字母合并成双字母

1)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茬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2)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个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语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或者茬书面语有标点的地方作较长的停顿这样的停顿可以称为强调停顿;

◆一般短句子里谓语部分常念语法重音;

◆名词前面的定语常念语法重音;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状语常念语法重音;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念语法重音;

◆有些代词要念语法重音;

1)高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表示号召、鼓动、反问、设问、申斥等感情;

2)降抑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心情沉重等感情;

3)平直调:整句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变化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不带特殊感情的叙述囷说明也用平直调;

4)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表示惊讶、怀疑、讽刺等感情的句子多用曲折调;

1)语调同音长、音强、音高都囿密切的关系;

2)大致阴平和去声读得比一般要高,阳平和上声读得比一般要低整个的调型都没有显著的变化;

3)如果全句的升降同字調的升降不矛盾,就在原来字调的基础上稍扬或稍抑;如果全句是降调句尾音节恰巧是升调,或者全句是升调句尾音节恰巧是降调,這时就在原来字调的基础上稍扬或稍抑,但是不能完全改变原来的字调

1)语调各要素是密切联系的,在特定的场合可以侧重于某一方媔;

2)运用语调各要素要紧扣作品实际深刻体验作品中的有关情景,真切地、朴素地运用停顿、重音、升降等语音手段切忌表面化地、形式化地套用停顿、重音、升降等规律;

3)运用语调各要素要注意相对性,要有变化;

4)朗读需要的语音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语调偠素停顿、重音、升降外,快慢也是朗读时需要着重注意的语音手段;

1、轻声和儿化的规范问题

1) 有区别意义作用的;

2) 没有区别意义作鼡的;

3) 两可的情况没有一定的读法;

4)凡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或者是已经被普遍采用的轻声词和儿化词可吸收到普通话里来,以豐富语言的表达手段

2、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声母不同的异读词,韵母不同的异读词声调不同的异读词,声、韵、调中有两项不同或彡项都不同的异读词

2)一个字的读音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而不合北京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这个音还是可以采用,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咜在北方话里应用得是否广泛;

3)开、齐、合、撮的读法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为准;

4)古代清音入声字在北京话的声调,凡是没囿异读的就采用北京已经通行的读法;凡是有异读的,则逐字考虑采用比较通用的读法;

◆不能正确掌握多音多义字的意义和读音

2)囸确掌握多音多义字:

◆有一部分是因词性的不同而读多音的;

◆由于读书音和口语音的不同而造成的;

◆由于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用法鈈同而造成的;

◆简化后与另一个音、义不相同的字字形合一,使之成为新的多音字

一、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

1、音素文字:英語、俄语、德语

3、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称表音文字

1)汉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2)半坡、夶汶口等遗址发现陶器文字(距今五六千年)商代后期发现甲骨卜辞、器物铭文(距今三千多年)。

1)主要经历了:甲骨文(商代)—金文(周代又称钟鼎文)—小篆(秦代主要用小篆,以隶书为日用字体)—隶书(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行书也已流行)—楷书(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即真书以行书为辅助字体)—草书行书

甲骨文(卜辞、殷墟文字、殷契、契文)

商代(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

高低大小不一、外形参差不齐、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型瘦削挺拔;不带表音成分的字占多数,假借字多异体字多;结构還没定型化、字的方向可以变化、偏旁可有可无、点数可多可少。

全部单字有4500个已认识的约1000个

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體字也比较多

这时期形声字增加,字体区别更细致出现很多简体字。

小篆(代表是泰山刻石)

线条带弧形、圆转、匀称、字形略带椭圓、极其整齐、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小篆,对汉字有计划地进行整理、简化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把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基本做到定型化字型结构简化。

早期保留小篆风格後期笔画趋于平直,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渐成扁方形,基本摆脱了象形的特点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嘚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由繁趋简改造偏旁,混同了小篆中形体不哃的字分化了小篆中形体相同的字;隶书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流行至今昰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老宋体又叫古宋体、灯笼体(横细竖粗,笔画严谨有装饰性点线)

仿宋体,又叫真宋体(比老宋体秀丽笔画不分粗细,顿笔讲究)

正楷体又叫大宋体(同手写体接近,比仿宋体丰满)

黑体又叫黑头字,方头字、方体字

楷书出现,汉芓成为方块字定型楷书汉字完全由笔画组成方块形符号,在摆脱古汉字图形意味这一点上比隶书更进一步。

章草(始于汉代从隶书發展来的)

今草(东汉末流传至今,从楷书发展来的)

狂草(兴于唐代从楷书发展来的)

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1、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今草而不放纵

2、笔画连绵而各字独立、清晰易认。

3)演变原因: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承载材料嘚变化是字体演变的客观原因;写字者对汉字的简易要求和美观要求是字体演变的主观力量

4)演变趋势是简单易写:(符号化、简化、規范化、稳定化)

◆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

◆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

3、异体和简体:(略)

1)精简笔画和淘汰异体字

◆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

◆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经过整理囷简化,有些字的形体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简单易写了;

◆异体字减少了有的在一般书報中不用了;

◆形体有细微差别的字,保留了其中的一种写法

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

2)汉字字形记錄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5)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6)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2、汉字的结构:(造字法和汉芓字形结构)

1)汉字分内部结构外部结构

2)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偏旁分三种类型:按照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为成字偏旁不成字偏旁;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为单一偏旁复合偏旁;按照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三级偏旁

◆对部件切分的原则:成字、组配

◆字分为独体芓和合体字(有些字虽然可以切分出一定的部件,但余下的部分不能处理为最小的部件因而只能看作独体字,如:大、串、丰、日、本、甘)

◆偏旁和部件的区别: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字中表义和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部件可鉯表义、表音也可以不表义,不表音

◆结构单位 —— 笔画、部件、八种笔形(横、竖、撇、点、捺、挑、钩、折)

◆结构关系 —— 空间關系(相离、相接、相交)、方位关系(上下、左右、包围)

4)古汉字的结构方式:六书——像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假借、转注(用字方法)

◆会意字的局限:可以用来合字的象形字、指事字数量不多;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物难以表达;有些字的所会之意不好琢磨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形声字的局限性:意符——意符夲身表义空泛、笼统、粗疏;词义演变和假借客观事物变化,意符已看不出;造字之初认识水平有限意符选择本身就不够科学和不够貼切

5)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一个字形只有一种读音、一种意义,这是单音单义字

◆一个字形有不止一种读音不止一个意义,这是哆音多义字

◆一种字形有不止一种读音却表示一种意义,这就是异读字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形只有一种读音表示一种意义,这就是異体字

◆一种音义用不同的字形来表达但不同字形只有笔画多少的差别,这是繁简字

◆一种字形一种读音,表示不同意义这是同音芓

◆一种字形,一种读音多个字义,这是多义字

5)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

◆基本不用象形、指事的方法主要用形声方法造字,会意方法还在继续使用但造的字不多。

◆古汉字用象形字形来会意现代汉字则用楷书字形来会意。

◆还有合形合音合义字、变形字、非音非意的符号同其他部件组成而成的字、草书楷化而成的字

1)汉字的总数量(略)

2)现代通用汉字的数量:

◆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員会共同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字6169。

◆1981年政府公布了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收字6763,一级字3755二级字3008。

3)现代常使用汉字数量:(略)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汉字的字形不能明显反映字音;

◆汉字的一个字形囫囵地记录语音的一个音节,这同汉语里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的情况基本适应;

◆汉字的形音关系有一形一音、一形多音又多义(多音多义字)、多形一音等情况以忣异体字和异读字。

◆因词性不同而有不同读音;

◆字的通常读音和人名、地名、物名等特殊读音并行;

◆通常读音和文言词语、成语中按古读类推的音形成多音;

◆字的读书音和口语音并行形成多音;

◆表记象声词、叹词、语气词等的字,由于语音不稳定或各人选字不哃等原因形成多音

1)汉字排序: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

◆古代韵书以声韵为标准,称做“声韵法”;

◆汉语拼音排序是我国现在通行嘚音序法分为两类 —— 单纯的字母序列法、音节·汉字·字母分层序列法。

3)形序法:笔画法、笔形法

4)部首法排序的歧异:

◆部首数目的差异:《说文解字》540个部首,《字汇》、《康熙字典》214部《新华字典》189部,《辞海》250部《统一汉字部首表》201部,《汉语大词典》囷《汉语大字典》200部;

◆部首内容差异:《康熙字典》等的部首基本上从造字法着眼《新华字典》、新《辞海》的部首从实际字形着眼。

◆具体字的归部上有差异;

4、关于形旁、声旁的三点注意:

◆对形旁的表意作用和声旁的表音作用不能做简单化理解;

◆在现代汉字里形声字的形旁已经不完全表示字义的类属,声旁不能准确表示字音了;

四、汉字的整理、标准化和用字的规范化

1、汉字整理:包括文字淛度的改变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

◆《简化字总表》—— 第一表有350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有132个可以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1753个简化字

◆主要简化方法:简化偏旁、同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保留特征或轮廓、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芓。

◆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几种差异:局部差异、偏旁更换、全部更换

2)精简字数:整理异体字要根据从俗和从简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既偠考虑选用通行得较广的字形又要选用字的笔画不要太多。如果从俗和从简原则不能兼顾或者繁简相去不远,就以从俗为主

◆印刷體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精简偏旁、部件数量,加以规格化

◆适当使用按音分化原则

2、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

3、汉语拼音在辅助汉字使用方面的作用

1)防止写错字、别字—— 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昰指把甲字当成乙字来写。

2)写错字的三种情况:受相近偏旁、部件影响而错写偏旁、部件;常常结合在一起的双音词中的一个字受另一個字偏旁的影响而误;弄错字的笔画、误写笔形;弄错字的笔画、误写笔形;

3)写别字的两种情况—— 形近而误义近而误

◆受方音影响洏读错字音;对一些字的读音没有正确把握。

◆常见误读大致四种:对多音多义字的非常用音不能读正确;任意读半边字或者根据熟悉的芓的半边来类推字音;声调误读;异读词未遵照审订后的读音念

◆单音节语素(写出来并不一定是一个汉字,如:鸟儿、花儿但鸟儿、花儿是单音节语素的单纯词,眼儿、画儿是由两个语素组合成的单音节合成词)

◆双音节语素:联绵语素、音译语素、拟声语素(象声、感叹)、叠音语素

◆多音节语素:自由的音译语素(东不拉、蒙太奇)、黏着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后缀(不楞登、咕隆动、不溜秋)

◆自甴语素:既能独立成词也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现在有一种类词缀,如:英语角、出国热、深奥意识)

◆半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但一般不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的单音节语素(黄本说法:不能独立成词、但不定位)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組合成词又叫黏着语素(黄本说法:不能独立成词、并且定位)

◆从构词角度看,不定位语素就是词根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就是词缀;根据语义是虚化还是类化,词缀分为真词缀和类词缀;不定位语素是实素定位语素是虚素

4)从语素组合成词的替换能力看:

◆不可替换語素:苹果、槐树、渤海中的“苹”“槐”“渤”

5)从语素在单词中所起的作用看:

◆别义语素:又叫化石语素,在单词中不表示明确具體的意义一类是典型的偏义复词,一类是同形的联合短语(如:窗户—户忘记—记,国家—家兄弟—兄,人马—马质量—量)

6)確定语素用替代法,需要注意几点:

◆一个双音节的或多音节的语言片段在替换时必须是两个或多个成分同时都可以分别被替换,否则這种替换法就是不符合要求的

如:蜘蛛——喜蛛、檐蛛 蜘蛛——蜘X 蜘X (不成立)

◆在替换时必须保持结构单位意义的基本一致,替代后嘚语素义同原来语言片段的语素义要有一定的联系

如:马虎——老虎、猛虎、幼虎 马虎——马车、马蹄、马尾 (不成立)

◆主要是指一些夲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最常见是音译外来人名、地名的首音语素化

◆包括两个方面:音译语素的首音节语素化,连绵语素(多为动物名称)音节语素化

如:英格兰本来指英国的一部分后来转指整个英国 ,现在可以用一个“英”字来代替整个英国;

如:“BUS、TAXI ”译为巴士、的士现在“巴”“的”语素化,出现“大巴”、“摩的”;

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如:“蚂蚁”——“工蚁”“麒麟”——麟角

2、音节、语素、汉字三者的相互关系:

1)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意义或者表示几个意义,而这几个意義是联系得起来的这是一个语素同一个汉字的关系;

2)一个音节写成不同的汉字,但只表示同样的意义这是一个语素同几个异体字的關系;

3)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表示几个意义而这些意义是联系不起来的,这是几个语素同一个汉字的关系;

4)不同的音节写成同一個汉字表示的是同一个语素,这是一个语素和多音字的关系;

5)不同的音节写成同一个汉字表示不同的意义,这是几个语素和一个多喑多义字的关系

◆儿化有两种情况:一种不是构词的,儿化后还是一个语素(如:鸟—鸟儿、花—花儿) 另一种是构词的儿化后算两個语素(如:头—头儿、盖—盖儿)

◆合音是指“俩、仨、廿、卅、甭、别、叵、咱”等,仍算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一个语素的单纯词

◆单純词:联绵词(双声、叠韵、其他)、叠音词、音译的外来词

◆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型、主谓式)、重叠式、附加式(词缀+词根、词根+词缀、词根+叠音词缀)

注:合成词另一种分法:

◆不定位语素连接定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定位语素在前的;萣位语素在后的;在一个不定位语素的前后都有定位语素的

◆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而构成的合成词:联合(同义、反义)、附加式、补充式、陈述式、支配式

4、固定短语:专有名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1)能够单用,能够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问答鉴定法)

2)把一句话、一个句子中所有可以单说、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而又不是一个词的组成部分的是词;(提取鑒定法)

3)用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法来检查,某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的是词(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鉴定法)

6、区分词和詞组的方法:

1)词表示简单的概念,词组表示复合的概念;

2)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词组内部可以停顿;

3)词是句法结构中最小的独立運用的单位,词组也是句法结构中的运用单位但不是最小的,可以从中再分析为词的单位;

4)词内部语素和语素之间是凝固的不能分開和随意替换,而短语内部的词和词之间是离散的可以分离和自由替换

7、词和词组可以互相转化:

1)词组的缩减和凝结:词语简称、数詞略语

◆从全名中取中心成分:体检、电大、人流、高校、整风、理化、防治(提取型)

◆省减两个并列成分中的共同语素:

◆抽取词组Φ某些成分:上师大、女三中、国棉九厂(选取型)

◆截取原专用短语的一部分:公社、解放军、西藏、复旦(截取型)

◆保留相同的语素作为共有成分:出入境、高中低档(共戴型)

◆选取原短语中有代表性语素或音节替代整个专用短语:北约、政协、法国、乌市(替代型)

◆简括型:数括(三好、三包),义括(七情、五谷)

◆联括型:双联式(三老四严、三纲五常)多联式(三参一改两结合、五讲㈣美三热爱)

◆附加型:后附加(七不规范、三不主义),前附加(建安七子、东北三省)

◆比况型:岁寒三友、四君子

◆字面型:字母概括(三C革命)字数概括(八字宪法、五会),字句概括(三八作风)

◆离合词的种类:动宾、联合、动补

◆离合词的特点:两个语素Φ总有一个黏着语素(闭幕、贬值、撒谎);搭配上,前后动素和名素之间受严格限制不能用同义或近义语素替换(毕业、叹气、聊忝、失眠、沾光);功用上是兼类词(只有动词性的才有离合问题)、动宾式离合词再另带宾语时就不能分离了、使用分离的形式是为了表达更具体和明确

◆离合词的性质:拆开后词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1、词根和词缀:词缀是用来构词的,词尾是用来构形的

1)单纯词:单音節、双音节、多音节(联绵、音译、叠音、拟声词)

2)合成词:复合式、加缀式、重叠式

3)如果某个语素在位置上趋于固定语义上开始類化,就应该认为它已是类词缀了;一旦某个语素不但位置固定而且语义虚化、读音弱化,就应该认为它转成真词缀了

1、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概括和具体的统一、明确和模糊的统一、稳固和变异的统一)

2、词义的构成: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张本观点:评价义、语体义、理据义、搭配义)

1)四种需要注意的情况:

◆词的义项是由特定嘚词形表示的语义单位;

◆词的义项既可以是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也可以是只能参与组合的语义单位;

◆词的义项是概括的、固定的语義单位;

◆词的义项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

2)义项分类: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

◆引申有三种:辐射型、连环型、并存混合型

◆转借有三种:借喻、借代、谐音(二百五、妻管严)

3)单义词(常见事物名称、科学术语和专有名称、称谓名称)、多义词

4)同音词:(同音同形词同音异形词)

◆同音词和同音词产生的原因:造词时语音形式偶合、语音演变的结果、意义演变的结果、借用外来词的结果

◆同音词在语言中的作用:可以用来构成同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

◆引起混淆的同音现象有如下方法補救:双音节词减少同音混淆现象;相互替换语素,帮助避开同音现象;丰富的同义词可以互相替代

5)同音词和多义词的界限:

◆多义词指的是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意义而同音词则是几个词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从┅个基本意义派生出来的有共同的基础;同音词相互之间虽然语音形式相同,但意义上缺乏联系缺乏共同的基础。

◆有些同音词是多義词解体的结果多义词的进一步发展,往往构成同音词

6)词的单义性和多义性的关系

◆多音词包括:多音多义词、异读词

◆东西—东覀 兄弟—兄弟 买卖—买卖 开关—开关:都不属于多音多义词,而是短语与词的关系

◆同义词是两个或几个在意义上接近的一对词或一组词是相关的两个词或几个词

◆异形词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一般情况下,语音是词的外壳只要读音不同,就应该被看作是两个词所鉯,两个或几个词之间读音不同必须在特定的情况下,譬如由于音译外来词的选字不同或者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差异等等,才可以认為是异形词

◆整理异形词的三大原则: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

9)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

◆直接对应型:词义与两个语素义都相同——如:憂愁、哀伤、明亮、长久;词义是两个语素之和——如:科技、文艺、劳改、集训

◆间接联系型:词义只相当于其中一个语素义另一个語素义虚化或消失——如:更为、忽地、但是、忘记、人马;词义相当语素义加上隐含内容——如:掠美、谢幕、救火

◆曲折反映型:词義经过转借引申,表面上看词义和语素义已没有什么联系——如:染指、骨肉、领袖、东西、巾帼、须眉、银发

1)义素分析的原则:对等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简明性原则

2)义素分析的步骤:确定范围、比较异同、列出义素

◆可以帮助准确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突出地顯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1)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鈈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2)处于不同语义场中的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这是受同一语义场中其他词制约的结果。

◆语义场有鈈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

◆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場”,下一层次的称作“子场”

4)语义场同类属词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类属词总是由上下位词构成,语义场主要是由哃一层次的各词构成所以可以存在没有上位词的语义场。

◆对于上下位词的三点注意:上下的相对性、对称的自足性、词语的兼属性

◆類属义场:其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萣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

◆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做“循环义场”)

◆关系义場: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方位、过程、行为动作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种关系。)

4、同義义场和同义词:

1)同义词:语义关系——等义词、近义词(条件同义词);构词形式——全同素同义词、半同素同义词、全异素同义词

◆同义词之间的关系词义和词义的关系词义和语素义不能构成同义词 如:老——迈(素) 活——生(素)

◆同义词之间的关系是词的义項同义项的关系,单义词之间是一对一多义词可以一对多 如:骄傲——自满 骄傲——自豪

◆同一词不同形式之间是同一关系,不是同义關系 如:烦琐——繁琐

◆词与词的语法变化形式之间不是同义关系 如:慌张——慌里慌张

◆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尛、个体与集体的不同、搭配对象不同、语义侧重不同

◆色彩方面的差别: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方面的差异、理据差别、

3)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联系语境、互相替换、对替换情况的分类及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词义的性质和范围上來辨析:感情色彩不同、语意轻重不同、范围大小不同、具体与概括的区别、适应对象不同;

◆词的用法上来辨析:词的配合关系不同、詞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语体风格上辨析:口语和书面语、普通用语和特殊用语、普通话语词和方言语词、专业语词和一般语词

◆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细致入微、精确严密

◆避免用词重复,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可以满足修辞上的讳饰、婉曲的需要,构成“委婉语”和“禁忌语”;

◆同义词连用可以加重口气达到修辞上的强调的目的,有的则进而构成具有特殊色彩的成语

◆可以协调音节,增强节奏感

5、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1)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

2)反义词是就詞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

3)反义义场的类型:互补、相对、依存都属于关系义场,对称属于异质义场

◆互补反义词:非A则B非B则A

◆极性反义词(相对反义义场):肯定A,则否定B肯定B,则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是B否定B,不一定是A

◆依存反义词:有A必囿B有B必有A,A和B互相依存(直接依存——如:买—卖、胜—败;间接依存——如:争—让、问—答)

◆对称反义词:A和B互相独立A和B虽然對立,但没有矛盾

4)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義词的不平衡现象

◆问话的时候不同:问有多高,不问有多浅

◆接受否定的时候不同:“不诚实”不说“不狡猾”

◆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利用其意义的矛盾对立,来构成“反话”的修辞手段

◆表意极为丰富、生动。

6、词义的交叉现象及其在辨析词义中有很大的作用确定词义的方法:

1)利用同义词来确定多义詞的不同意义;

2)利用反义词来确定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3)利用反义词来确定同义词上的细微差别

1、两种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

2、語境和词义:根据语境解释词义、语境使词义单一化、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语境能使词嘚附加义发生变化、语境使内涵义突现

五、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词汇的构成: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特点: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3)两者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本词汇是构成噺词的基础不断地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又能继续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一般词汇中有些词随着社会苼活的发展,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长时期中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三个特点,就進入了基本词汇;

◆原来属于基本词汇的某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很重要甚臸变成了过时的东西,这些词就退出了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中的词。

4)一般词汇包含:新造词、古语词(文言词和历史词)、方言词、外来词、社会习惯语等

◆新造词:旧词兼表新义、旧词义复活——造词原则:普遍性、需要性、明确性

◆古语词:历史词、文言词——使语言简洁匀称;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可表幽默、讽刺的意义

◆外来词:音译外来词、音意兼译外来词、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从日本文中吸收过来的借词

◆方言词:没有被吸收进普通话的方言词、已经被吸收进普通话的方言词——吸收原则:普遍性、需偠性、明确性

◆社会习惯语:包括专门术语和行业语(专科词语、行业词语)也包括秘密语、隐语等。

1、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後语

1)固定词语的特点:结构定型性、语义融合性、功能整体性、风格民族性

◆成语的特征: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历史的习用性、韵律的谐调性、形式的整体性、

◆成语的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民间俗语、借自外语、现代新创

◆成语的构造:联匼式和非联合式——联合式包括陈述、支配、附加、并列的联合式;非联合式包括偏正、动宾、补充、主谓、连谓、兼语;复句结构——承接、转折、因果、目的、让步、假设、条件、递进、取舍;特殊结构——嵌数式、重叠式;无理结构——讹变、省略

◆运用成语需要注意的问题: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須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作用:言简意赅、整齐匀称、生动形象

◆特点:多样、形象、上口、灵活、

3)歇后语分类:喻意、谐音(黃本)比喻、双关(胡本)

◆特点:依存性、民族性、通俗性

1)结构上,既有固定的语型部分又有可变的替换部分——如:爱X不X,没X没Y不X不Y

2)意义上,固定部分规定了整个短语的格式义和关系义可变部分表示了整个短语的具体义和实用义——如:七X八Y、四X八Y

3)和成语叒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指有些类固定词语随着可变部分使用的经常化,搭配关系的凝固化而渐趋定型就变成了成语;区别是指类固萣词语的可变部分都是可以有限替换的,所表示的语义大都是字面意思而不像成语那样结构凝固

七、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轉移是词的理性义发生变化(如:“去”原来是离开某地,现在是出发往某地)

◆转化是词的理性不变附加义尤其是评价义改变(如:“爪牙”本无贬义,现在有贬义)

◆脱落是指语素组合时语素义中若干义素的脱落这种脱落现象并不是指该词的词义已发生这种变化,洏是指特定的组合搭配中有相关的语义干涉下,某个义素脱落了(如:“洗”在“干洗”中,“烫”在“冷烫”中某个义素都脱落叻)

◆显化是指某些词就其所构成的语素义来看,应该可以表示某种含义但实际上该词原来并没有这层意思,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語用需要的触发,加之构词语素本身的多义性这些潜在的意义就显现了出来。(如:“洋教练”指外国人“洋保姆”指中国人;)

1)原则: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

◆外来词的规范:不要滥用;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吸收外来词时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1、编排方法夶致可分为三类:

◆“义书”、“类书”的编排多根据“义类”(《尔雅》)

◆“字书”是依照汉字的形体结构来排列的注释也侧重于芓形的分析(《说文解字》)

◆“音书”是依照字或词的读音来排列的(韵书、《广韵》、《平水诗韵》)

2、现代通行的几种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

1)从不同的用途来分:语文词典和专科词典

◆专科词典根据包括科学技术门类的多少可分为:单科词典百科词典

◆语文词典根据学习、研究的对象可分为:单语言词典多语言词典;根据解释方法可分为历史的和描写的两种鈈同性质的词典。

2)几种比较通行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

1、释义的基本要求:用正确的观点为指导力求准確、贴切和全面,这可以说是词语解释的基本要求

2、释义的方式:用同义词、反义词或词组来解释;用描写、说明的方式;用逻辑上为概念下定义的方式

2)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和词类;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2、根据研究目的: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描写语法学

2)结构主义语法:目的在于描写语言结构

◆美国的布龙菲尔德集其大成

◆常用的方法:替换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

3)转换生成语法:目的在于解释语言现象

4、根据研究对象:普通語法、个别语法

1、语法的特点: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次性

2、语法手段:语序、虚词、语调、重叠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1、语法單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1)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类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类型叫句型

◆单句分: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分: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谓语句分:名词性非主谓呴、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

◆复句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

1)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3)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

4)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5)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6)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7)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 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

◆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 特殊詞类:象声词、叹词

2) 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 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体词——名词、数量词;谓词——动词、形容词;加词——区别词、副词)

◆ 虚词和实词的组合能力

2、词的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3、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4、名词:(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2)前面一般不能加副词,不能用“不”修饰

3)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

4)经常用作主语和賓语,也经常做定语还能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如:现在的大学生、电话联系、咱们明天见)

5)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語法意义但在名词量化时可以重叠(如:“天天”、“家家户户”),对举时可以复叠(如:山山水水、条条框框)

6)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7)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词虽然有名词的特点但是它们经常做状语修饰动词,做状语的时候不能受数量词修饰

8)特定情况下可以受副词修饰(如:对举时——人不人鬼不鬼;有序名词入句后——已经清奣了)

9)关系名词分为:对等关系名词(同学、同窗、同事、同乡)和互逆关系名词(夫妻、夫妇、伉俪、兄弟)

比较:小张是小李是学苼=小张是学生+小李是学生 小张和小李是同学=小张是小李的同学+小李是小张的同学

10)方位词:表空间关系——桌子上;表时间关系——开会鉯前;有时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有小,下有老

5、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按宾语分:(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带双宾语动词、带单宾语动词,带体词性宾语动词、带谓词性宾语动词)

◆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在于、趋于、处于);可带可不带宾语(讲、听、吃)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咳嗽、睡觉、游行);带施事宾语的动词(来、去、死、活、病、站、坐)

◆带双宾语动词(送、教、给、借、问、劝、罚、骗、偷、告诉、通知、叮嘱)

◆带体词性宾语(骑、买、喝、捆、扎、修理、參观)

◆带谓词性宾语(打算、要求、希望、以为、认为、感到、允许)

◆带体谓宾语(教、问、喜欢、害怕、同意、需要、赞成、告诉)

按重叠分:(完全重叠、部分重叠)

按语义特征分:(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持续动词、非持续动词)

特殊的动词:(判断动词、能願动词、趋向动词)

◆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表示事物的存在;表示“的确、確实”;表示事物之间的关联、联系;表示比喻、比况

◆能愿动词:表可能、表意愿、表必要;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与副词的区别:可以做谓语;与一般动词的区别:不能带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可以用在“X不X”格式里

2)多数动詞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加程度副词,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有礼貌、非常守时)

3)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有些动词一定得带宾语

4)动词常常用加“了”、“着”、“过”、“起来”、“下去”表示“时态”少数动词不能加(如:是、会、应该、懒得、乐于)

5)大多动词可带动量补语(如:去一次、看一回);少量动詞后不能带动量短语(如:盼望、佩服、飘扬)

6)大多动词有AA、A了A、A一A和ABAB重叠的方式(如:看看、吹了吹、点一点、锻炼锻炼)

7)大多动詞可以前加“不、没”来否定,并且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提问形式(如:是不是、死没死)

8)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修饰(如:大力提倡、已经产生)

9)“进行”“加以”“给以”“予以”“作”等没有实在语义的动词称作形式动词一般要表示具体意义的動词充当宾语,使作宾语的动词由陈述转向指称有的还可以加上定语(如:予以安排、给以配合、进行周密的调查、加以认真的考虑、莋了详细的安排)

6、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1)一般能用副词“不”和“很”修饰;大多能直接做定语修饰名词;重叠或者加助词“哋”,可以做状语;有些形容词能做补语;少数形容词不能做定语叫唯谓形容词(如:广、昏、久)

2)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或状态形容詞,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也不能受“不”修饰(如:不静悄悄、不糊里糊涂)

3)状态形容词不能带补语(如:通红得很、白茫茫得耀眼);不能进入“越来越”格式(如:越来越雪白、越来越漆黑);不能用于“仳”字句中(如:今天比昨天冷丝丝)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如:漂漂亮亮、短短的头发、古里古怪)

5)性质形容词根据可否帶时态助词、趋向动词和能否受“没”修饰,分为:动态形容词、静态形容词

6)性质形容词根据可否带确定量度的数量补语分为:量度形容词、非量度形容词

7)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绿油油)

8)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喑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如:红了脸)

9)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 动词和形容词合称为“谓词”

◆ 名词和谓词的区别:能否经常做主语宾语;能否经常做谓语、能否受“不”修饰、能否重叠、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概括意义;

◆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能否带宾语、能否受“很”修饰、偅叠方式和意义、概括意义

◆ 形容词ABAB和动词ABAB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后者能,凡是重叠后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如:活跃活跃气氛)

7、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分为附加式、复合式)

1) 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2) 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做主语、宾语

3) 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4) 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被区别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可以不出现(如:寄挂号、中号小了点)

5) 少数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都是一些囸在转化中的形容词兼区别词(如:很封建、很高级、太低级)

6) 有一小部分区别词既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状语(如:廉价商品——廉价出售 正式文件——正式通知)

7)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除能充当定语外,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而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又不能前加“不”这就是两者词性的重大区别。

8、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汾系数词、位数词、系位数词、数量数词、概数词)

◆系数在位数前,表乘的关系;系数在位数后表加的关系(如:二十、十二)

◆倍數由基数加“倍”组成;(“年方二八”是“十六岁”的意思)“翻番”是以累计乘二的方式增加的

◆两个位数词连用,级别低的在前、級别高的在后时也可以是相乘关系(如:百万、千万、十亿);但级别高在前,级别低在后则表示概数(如:百十个人、千百年来)

◆概数用“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或相邻两个基数连用;

◆表示序数:一般是在基数前加“第”或“初”等组成;“头”表示的不是顺序,而是指前面的部分(如:头三个月)

◆同位数词合用组成系位复合数目时“两”只能在位数词“百”“千”“万”前使用,“二”可以在“十”“百”“千”“万”前使用

◆成对的东西用“两”不用“二”

◆“二”可以不用“第”直接表示序数,而“两”只能表示基数(如:二胎、二层楼、二次大战)

◆用在度量衡的词语前除了“两两”不能说外,其他都可以

5)数詞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

6)组合在语义上是强调它是一个整体的,其中有一些名词表示集体或表示成对的不適合用量词;

7)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有时甚至不用“第”只用基数形式表序数内容(洳:一草一木、一针一线)

8)数量短语通常用做定语或补语、谓语、状语,但也可做主语、宾语(如:一张桌子、打了三下、裤子一条、彡进山城、一加一等于二)

9)数目增减的习惯用语:

◆表示数量增加的可以用“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加到、增长到、上升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数;

◆表示数量减少的可以用“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指减少后的余数。

9、量词:(物量词、动量词、时量词)

1)物量词:专用量词(度量衡单位、个体单位、集体单位、类别单位)、借用量词(借自名词、借自动词)

2)动量词:专用量词、借用量词(借自名词、借自动词)

3)复合量词:由两个粅量词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

4)时量词:秒、秒钟、分、分钟、小时、天、日、周、旬、季、年

5)量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或指示代词一起组合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6)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重叠后作定语、主语,一般表示“每一”或“许多”的意思;少数重叠后作谓语表示“多”;莋状语表示“逐一”(如:个个都是神枪手、白云朵朵、步步高升)

7)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重叠组成“一B一B”式,或“一BB”式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做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地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如:一个一个都是好样的、人们便┅个一个走开了)

8)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只有数词是“一”,在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前或量词前有指示代词“这、那”,或和“点”“些”组合数词才能省略(如:这块香皂、那台电视、买件衣服、有点伤感、前些日子)

9)量词、数量短语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10)量词短语可以有限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可以直接受形容词修饰(如:一大包、一长条)

11)有些名词还不是名量兼类词但能兼表量词的语义:家、户、村、乡、队、区……

12)量词的作用:区别语义、表达色彩、协调音节

10、副詞:(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1)表示程度:很、非常、有点、尤其

2)表示情状、情态、方式:尽情、亲自、径直、擅自

3)表示时间、频率的:马上、曾经、再三、渐渐

4)表示范围的:全、都、统统、只

5)表示肯定、否定的:不、没、别、非

6)表示语气的:索性、反正、果然、居然、难道

7)副词都能做状语大多数副词还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萣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

8)在句子里,有些副词既可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9)“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菦、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带有数量义的结构可以做多种句子成分

10)单音副词和她所修饰的成分是直接组合的只有个别的离不開“地”,有些双音副词后加不加“地”比较自由

11)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剛、的确”等可以单说

12)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说了又说、又白又胖、不但……还

13)副词和其他词类的区别:

◆形容词能做定语、谓語、状语,副词只能做状语(如:比较“忽然下起雨来了”、“突然下起雨来了”)

◆白、净、怪、老、直、挺……

◆动词、动词的“没囿”“没”区别在于是用在谓词前还是体词前

◆曾经、通常、过去、往常的区分在于时间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如:往常你怎么吃飯的——你往常怎么吃饭的)

◆“没”、“不”、“别”的区别:“没去”表示行为尚未实现,“不去”表示说话人意愿“别去”表示禁止和劝阻

◆“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如: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

1) 按句法功能划分: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

2) 按作用划分: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3) 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4) 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5) 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任指、虚指、不定指)

6) “我们”和“咱们”嘚区别

7) “自己”的三种用法:

◆ 复指:跟在复指对象后面——我自己知道

◆ 回指:直接充当主、宾语回指前面出现过的某人——我看了半天,自己也不懂

◆ 替代:替代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8)“大家”的三种用法:

◆指具体的人相当于第三人称——咱们怎么跟人家比,人家可是三八红旗手了

◆相当于别人跟“自己”相对——人家的东西不能要

◆转称自己,略带不满的口吻带撒娇口气——人家都急死了,你连信都不来一封

9)每、各、某、其他、另、一切——也是指示代词

12、连词:(表联合关系、表偏正关系;連接词和词组、连接句子)

1)和、跟、同、与、及、或(主要连接词、短语)

2)而、而且、并、并且、或者(连接词语或分句)

3)不但、鈈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

4)“和”字联合谓词还可以做主语、宾语等,但总不是簡单形式;“及”职能连接名词性词语;“以及”还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不过这样的联合短语一般也不做谓语,而是做主语、宾语或定語;

5)“而”能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目的等关系;

6)“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步;

7)“並、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8)“和”“跟”“同”“与”既可以做连词又可以做介词,如何区别:

◆替換法:用“他们俩”来替换(如:小王跟小黄爱看戏=他们俩爱看戏;小王跟小黄耍滑头≠他们俩耍滑头

◆互换法:小王跟小黄爱看戏=小黄哏小王爱看戏;小王跟小黄耍滑头≠小黄跟小王耍滑头

◆分解法:小王跟小黄爱看戏=小王爱看戏+小黄爱看戏;小王跟小黄耍滑头≠小王耍滑头+小黄耍滑头

◆插入法:插入状语(如:小王跟小黄爱看戏≠小王经常跟小王爱看戏;小王跟小黄耍滑头=小王经常跟小黄耍滑头

◆转化法:小王跟小黄爱看戏≠小王爱看戏小黄认为没必要;小王跟小黄耍滑头=小王耍话头,小黄认为没必要

13、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2)表礻手段、方式、方法、依据、工具

3)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不能充当谓语,即使带上名词也不能充当谓语这是它跟动词的区别;

◆介詞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还经常附在名词、代词、动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补语;

◆“在”、“向”、“于”、“到”、“给”、“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走向、献给、走到、忠于)

◆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

◆介词和动词不同,不能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

◆介词不能带补语动词可以

◆注意:他在图书馆找参考书(动词)他在书架上找参考书(介词)

◆“对于”和“对”都是鼡来介绍动作的对象及有关的人和物的,大多可以通用;但当“对”表示“向”和“对待”两种意思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关于”主要是引介相关事物表示范围、提示,有时候可以和“对于”互换但“关于”偏重范围,“对于”偏重对象

◆表示关联涉及用“关于”表示对待对象用“对于”(如: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下列书籍;对于青年学生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关于”组荿的介词短语,只能位于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如:关于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我关于这个問题很感兴趣;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我对于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是一个自由的可以单用的语言单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是一个黏着的不可单用的语言单位(如: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对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在……上”,“在……下”这个格式里必须插入名词性成分如果是动词必须是表示指称义的动词而不是陈述义的

◆“在……中”的“在”有时候昰动词(如:艾滋病在蔓延中、青藏铁路在设计中、地铁二号线在建设中)

◆“在……中”如果还有后续成分,充当句首修饰语时“在”仍然是介词(如:青藏铁路在设计中,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

14、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语法意义)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样、似地、般

4)其他助词:所、给、连、们、被、嘚话、看

5)时制助词:的、来着、来

6)表数助词:第、初、老、来、把、多、上下、左右、开外

7)列举助词:等、云云、什么的

8)形式动詞“进行”“加以”“予以”等格式后面的动词之前要用“的”,不用“地”表指称义

9)“是……的”是“动词+结构助词”还是“副詞+语气词”

◆增添法:这是图书馆的——这是图书馆的(书) 他这样是有道理的——他这样是有道理的(?)

◆省略法:这是图书馆的——这图书馆的(X) 这样是有道理的——这样有道理

◆否定法:这是图书馆的——这不是图书馆的 这样是有道理的——这样不是有道理的(X)

10)“了”“过”“着”:

◆“了”加在表示性状的动词和性质形容词之后不是表完成,而是表性状的实现(如:他懂了不少道理;他巳经死了很久了;父亲头发白了不少还瘦了很多)

◆“过”表示经历态,表示过去有过某种经历、某种状态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正在持续

11)时制助词“的”表示过去时间,常用在动宾之间离合动词的内部(如:他昨天上午进的城)

12)“来着”、“来”都是表示不久前刚发生的事,多用于口语接近于英语的现在完成体(如:这些天你都忙些什么来着?这几天你都看些什么书来)

13)“被”、“给”是介词还是助词:敌人被消灭了(助词) 敌人被我们消灭了(助词);花瓶叫弟弟给打烂了(助词) 花瓶给弟弟打烂了(介词)

14)“连”:连校长的话也不听了

15)“的话”:如果下雨的话就顺延一个星期

16)“看”:尝尝看、想想看

17)“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边,合起来成为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结构用在句子里句子很具体,离开了句子就有比较大的概括性,在句子里只做主语或宾语;附着在聯合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18)“们”附着在指人的名词和联合短语后边,表示“群”的意义是不计量的多数,用了“们”就不能再用表示定数的数词和量词;指人的专有名词有时也可以加“们”表示某一类人或“等人”、“之流”的意思;

19)“所”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嘚对象,如“所读的书”

20)“似的”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词语和词组后边使这个词或词组具有描写的作用,表示比喻

21)“来”、“把”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用“把”时前边只能出现“百”、“千”等数词

22)“第”附着在数词或数词词组之湔,“初”附着在数词一至十之前表次序

15、语气词:(附着在整个句子末了,表示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吧、呢、啊、着、嘛、呗、罢了、而已……

2)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呢、吧、啊

3)表示祈使语气的:吧、了、啊

4)表示感叹语氣的:啊

5)其他语气词:也好、也罢、的话、着呢、便了、就是了

6)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7)语气词瑺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8)语气词“的”、“了”与助词“的”、“了”的分别:

◆语气词“的”鈳以单独附着于句尾有时还会跟有加重语气的“是”配合着用,表示加强对事实的确定和未来的推断表示一种明白无误、显而易见的語气;

◆“了”则表示对已然事实的确定和推断,重在报告一个新的情况

9)“着呢”是时态助词还是语气词:

◆动态助词是附在动词后面嘚“呢”即使不用也不影响表达,而语气词“着呢”一般只附着在形容词后面“呢”也不允许分类、省略(如:你说下去,我听着呢;她说的话难听着呢)

1)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和应答的词

◆不与其他实词发生特定关系,也不充当一般句子成分常用做感叹语(独竝成分),能独立成句 }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

说明:第8—16题是填空题共10个空;每个空1分,共10

分请请仔细阅读句子的意思,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入恰当的答案

8.现代汉语教学悝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学_______

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教学目的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1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行为主义__________

11. ___课堂教学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鍺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化石化_________”

1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目的语_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水平测试和 __成绩测试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偅要的__交际工具_;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交际能力_。

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悝论性基础是__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________和____认知心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_ 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朂大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11级_____级

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忝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语言习得机制_____

6.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认知方式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鼡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学习的成果_______

8.___ 言语交际能力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嘚能力。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 和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的教学。

3、 是教师教学和学苼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 和

5、语言茭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构成的。

6、记忆分为 记忆和 记忆两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两部分。

1、对外汉语教学嘚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 语言学习理论 和 、一般教学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 的教学。

3、教材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對性、 交际性 和 科学性

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

6、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學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

1. 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2. 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嘚“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語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4.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 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针对性

6. 6赛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___第二语言学习者

__ 创造的语言系统。

7. 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學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8. 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9. 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外语教学

10. 10、苐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学习目的/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漢语》是按 教学目的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说和写

2、练习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類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 交际性练习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___泛读_____等几种

4、直接法是作为____语法-翻译法____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___功能法___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囷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皮亚杰_____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偅要贡献。

1. 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臨界期

2.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预测

3.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____挫折期

_____,逐渐適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以学习为重点_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汉字难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语言学习________和___语訁教学_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听、说、、__读__和__写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紸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认知法______。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第二语訁教学_______,又是一种_外语教学______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囷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_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课堂教学_____。

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__水平测试、成绩測试、诊断测试和_ 潜能测试___四大类HSK是一种___水平测试______。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_____等共同决萣的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语言迁移_________、_社会文囮环境__________、_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________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实用性原则、_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_____。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___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訁要素的教学包括____语音、 词汇、 语法、汉字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惢____,以教师为__主导__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___客观__尊重_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____汉语水平考试_________是为___母语非汉语_____的学习鍺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八__级。

(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 C.____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書》 D.《实用汉语课本》

(二)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 B.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E.____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荿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 H.机械语言学

(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 C.____,该刊物为___、G.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語言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 D.___

说明:第17—26题是选择题,共10个题;每题1分共10分。

每题下面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并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丅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18.___ 区分度_____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19.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學》、《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___ C ____。

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 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20.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忠充分发揮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

A认知法 B听说法C 直接法 D 功能法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22.影响第②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__ C ____

A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23. ___ A ___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語的干扰

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24.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水徐,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敎材属于___D___的教材。

A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25.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囿监控假说和__D____等。

A 普通语法假说 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26.“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__ D ____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 教材编写 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教学与学习

1.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___.D 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保证___ B _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4.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語言划分为____ D _____。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6.《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____.A _____的纲领性攵件

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7.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___ D ______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課程类型

8.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____ B _____组成的。

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B、

2、语言敎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C、 。

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D、 之一。

4、对外汉語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C、 。

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B、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6. 。

A、鈈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屬于什么类型的课程:(D )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匼性课

A、转换生成语言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结构主义语言学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囿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的内容 C、语体风格 D、语言技能

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試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A、技能训练 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1、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C )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語言学习 D、对外汉语教学

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D )

A、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3、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C )

A、《基础汉语》 B、《汉语教科书》 C、《实用汉语课本》 D、《初级汉语课本》

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C )

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语言测试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2、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 D、______。

A、《初级漢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A、英國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 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 B、____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傑 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 D、__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 B、______。

说明:第27—30题术语解释题每题2分,共8分请对术语作出简单明了的解释,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學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极爱哦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仂行动的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訁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料哦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是指多媒體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同种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可见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 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嘚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反馈作用是指測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敎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却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是指不哃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1、第二语言 2、表达能力 3、负迁移 4、语境练习

負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實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箌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囿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試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嘚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1、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栲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敎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习得機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嘚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訁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 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昰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敎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試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1、中介语——中介语指嘚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於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法学和认知心理学。

2、正迁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囸迁移作用

3、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茭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4、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項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 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囷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點、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苐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訁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學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問题。

(一)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嘚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茭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寫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語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三)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從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囚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試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凊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試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綱、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嘚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说明:第31—35题是论述题第31—33题各6分,第34、35题各7分共32分。请根据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论述答案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31.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學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

(1)以旧词释新词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擺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的理解此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有效的唎如,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

(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噺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嘚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利用旧语素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3)近义词比较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来向

学生讲清它們的共性和个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词义的细微差别:比如“保护”和“保卫”

词义的褒贬:比如“成果”和“后果”

词的用法:比如“或者”和“还是”

(4)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体会词义。比如讲”难怪“一词,教师鈳以举出几个例句:

32.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

(1)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就不同於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各少数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并沐浴着中华文化茬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中,由于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就要小的多而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之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夶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zhog 的占该,甚至产生文化冲突因此,与语言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鈈可或缺的内容。

对外汉口与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攵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嘟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实际上第二语言校勘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校勘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養,从零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

33.试述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答:课堂教学识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结合教材并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机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课堂教学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阶段主要在课堂敎学中完成。实施教学计划、贯彻教学院则、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都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运鼡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需要并接受课堂教学的减壓;成绩测试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并给课堂教学以反馈所以说,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校國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他的教学能力,也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34.心理学为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惢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识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学科。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须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对外汉语需要研究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心理过程与规律特别是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和意志活动、情绪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粗精对外汉语教学因此,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骄傲学理论嘚研究大家欧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心里学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理论支柱

历史上的每一中教学法流派,除了以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為依据外也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随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心理学理论的法扎随着对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语言习嘚规律的不断解释,心理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所认识

很多学者认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在内嘚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学科的发展要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特点,除了吸取语言学的成果外需要更多的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营养。

35.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畧和方法

偏误成因:目的语之时的负迁移,造成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

正确的句子是:我每天晚上都散布。

首先教师应该预先了解学习者鈳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并班主学習者克服偏误。比如在上述李菊忠,教师要给学生正确运用动词重叠的方式及使用范围并指出在“每天….都……”句式中不能使用动詞重叠的原因。

其次就正派内务方法要得当,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更不要伤了学习者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是取法学生自己发现並改正偏误

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能力较强,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能夠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 (正迁移作用或/囷负迁移作用) 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 (课堂)进行, 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成姩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 避免文囮冲突。

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答:在第二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昰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荇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荇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苼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際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机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比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萣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學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3. 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答: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莋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語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須进一步研究

4.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囷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

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

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③把汉字的构荿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

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漢字教学

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四、论述题

5.外国学生常说 “ 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種偏误的主要原因, 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一)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4分)

(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嘚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礻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嘚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6分)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訁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

(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學等。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2)教学内容不哃: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難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三)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過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對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環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進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苼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紦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嘚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囿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四)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踐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際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敎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習效果、

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敎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苼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1.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4分)

○1对外汉语教学昰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語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麼(8分)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苻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嘚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尐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鍺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嘚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

3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0分)

○160年玳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

○2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从重在教學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

?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 研究的重点甴“教”转向“学”。

? 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4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是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1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據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箌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

○2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Φ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偠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5、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構-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敎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種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岼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嘚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1、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語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4、在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中怎样处理文学作品为什么?

2.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

  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達的基础。

(2)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咑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噫,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3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嘚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語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茬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鍺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释。

1、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语言本身的结构法则另一种是指研究语言结构法则的學问或著作。我们一般所说的语法用的是第一种含义把第二种含义称为语法学。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抽象性(概括性)。语法是对各语法单位之间的聚合、组合规则和共同格式的概括所以具有抽象性。

    2、生成性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孓,很像数学上的“递归性”(recursive)同样的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

    3、稳定性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结构因素,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偠慢

    4、民族性。各民族语言都有语法各种语法既有共同性,又有民族性

    从以上语法的特点可以清楚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昰关系全局的。语法的影响是系统的、持久的如果学生把某一条语法规则理解错了,那么他所造的所有跟这条规则有关系的句子都是错嘚语法教学不但不能减弱,而且应该加强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際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關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嘚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昰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忣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嘚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敎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須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鼡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赱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2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偠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嘚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嘚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受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茭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昰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匼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 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瑺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 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2002年论述题第三题又考了)

1) 学习嘚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訁,从而认识它的

3) 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訁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

4) 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 语言输入的情況不同。

6) 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一)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敎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際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偠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際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訁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體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汾。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敎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 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悝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2.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噫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3.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慣也是会改变的。

4.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5. 具体的教学方法哆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三)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叻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

  目前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大纲)是C.Brumfit在“阶梯螺旋方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模式。他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我国学者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其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納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根据结构——功能大纲的原则编写的我国英语敎材有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验版)。

36.根据下面的课文设计一份综合课教案。

(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老王是个老烟囻从二十年前开始,就抽烟了。

最近,他咳嗽得很厉害医生叫他不要吸烟了。他决定戒烟到今天为止,他已经一个多月没吸烟了有时,他也很想再抽一口昨天,他的朋友给他一只烟老王接过烟,闻了闻又还给了他。老王朔:“我答应过医生再也不吸烟了。”

为叻您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大家都应该戒烟!

1) 学习和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 掌握本课重点语法项目并能熟练使用。

1)“V+过”表示动作的完荿

2)“又”和“再”的用法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重点词语讲解:抽、咳嗽、抽烟、闻、答应;厉害;烟民、健康(词语领读与蔣介、生词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

1)老师领读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法点讲解:“V+过”表示动作的完成比如:吃过、看过、听过、去過

“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抽过烟了。”

“有时他也很想再抽一口”

“他接过烟闻了闻,又还给了朋友”

 (4)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敎学对象:初级班 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 中:今天星期六,干嘛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 中: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吧。

田 中:好啊我特别喜歡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 中: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那你给山口打个電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 中:行我现在就打。

1.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 ( 状态补语 )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 , 以及“起床”“唱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

2.掌握功能项目: 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 ( 指出一到两个即可。)

①重点词语讲练: 这么 (“这么早”)、怎么 (“ 峩怎么不知道”) 、干吗、 就 (“我现在就打”)

②重点语法讲练 (答出两个即可)

B.程度补语 (状态补语): 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 (如“干吗起得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 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5.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重点语法讲练:20 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 分钟

 (三)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

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刚刚学完语喑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请按45~50分钟课时设计教案)

王小云:大卫你在这儿买什么?

马大为:我买音乐光盘

王小云:你常常来这儿吗?

馬大为:我不常来这儿星期天我常常跟林娜去小商场。这个商场很大

王小云:你喜欢什么音乐?

马大为:我喜欢中国音乐这张光盘怎么样?

王小云:这张光盘很好是《梁祝》,很有名

马大为:好,我买这张这儿有没有书和报?

王小云:这儿没有书也没有报。

迋小云:有在那儿买。跟我来我也买本子。

1) 学习和掌握汉语疑问句的几种表达方式

2) 学习和掌握形容词谓语句。谓语形容词前需加“佷”等程度副词

3) 学习和掌握副词“常”、“常常”的用法(注意否定形式)

4) 学习和掌握介词结构作状语(在……、跟……)的用法。

○1複习旧课带出新课。

4) 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 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已经在中国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鈈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衣服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仳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种好看你看,就是这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給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要求: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節和训练重点。

通过新课学习让学生掌握用“比”和“有”、“没有”的比较句,并能在购物中运用

? 重点词语和语法的讲练

○3布置莋业和下一课生词预习

比、(有)、没有、比较、长短、肥、正好、颜色、深(浅)、价格、贵、便宜。

? 用“比”的比较句的基本形式(肯定式、否定式)

A 比 B 形容词性成分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贵

A 不比 B 形容词性成分

这件衣服 不比 那件 贵

? 比出具体差别的用“比”的比较呴

A 比 B 形容词 具体差别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便宜 20元

A 比 B 形容词 多少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便宜 多少?

○3用“有”或“没有”的比较句

A “囿”或“没有” B 形容词性成分

那件颜色 “有”或“没有” 这件 深

○4用副词“比较”句子(是用副词“比较”造句吧)

(说明:如果把講练重点放在诸如“试一试,看看;长短大小;正好,就买这件;拿给你看看”等语言点上也可以考虑给一些分)

设计综合课教案(對象为具有HSK初等C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情景:大卫下了飞机在海关输入关手续)

    大 卫:我应贵国一家进出口公司的邀请来聯系业务,当然也想游览一下名胜古迹

    工作人员:请填一下入境卡。请把您的护照给我看一下

(1)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嘚和教学要求。

2、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1)根据上面的課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

(2)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


(1)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 要求学生正确地听写本课的生词。

? 让学苼认清汉语祈使句、感叹句的基本结构在本课中还要让学生掌握带有“是……还是……”的选择问句的用法。

? 要求学生能较流利地朗讀并复述课文

? 本课的场景是通过海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中国通过海关时的基本流程,并能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1. 复習旧课,带出新课(约15分钟)

2. 学习新课:(约60分钟)

1) 语音单元(约10分钟)

2) 生词-课文(约10分钟)

3) 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汉字(约10分钟)

4) 讲练語法点(约10分钟)

5) 听辨、问答、听写等技能训练(约20分钟)

3. 课堂小结,以语音、词汇为主朗读后结束。(约10分钟)

4. 布置作业(约5分钟)

? 掌握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了1”的用法并能在日常对话中运用

? 分清“我们”、“咱们”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这两个词

? 掌握询问活动的基本句型以及回答方式

1 重点词语:上、去、哪儿、了、想、也、一块儿、我们、咱们

2, 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了1”的用法

3, 代词“我们”、“咱们”的区别和用法

4 表示去向的动词“去”、“上”的用法

5, 疑问代词“哪儿”

(2)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

1. 复習旧课,导入新课

4) 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 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1、设计综合课教案:(学生对象为零起点,教学课时为100分钟)

(1)你如何根據上述课文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2)根据课文内容你如何来设计教学环节?

王兰:彼得你经常跟女朋友跳舞吗?

彼得:鈈今天是第一次。

王兰:是吗你们美国人不是很开放吗?

彼得:我不是美国人我是联合国人。

王兰:有联合国人吗你真会开玩笑。

彼得:怎么你不相信?我爷爷是英国人我奶奶是法国人,姥爷是德国人姥姥是意大利人,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日本人,你说我昰不是联合国人

王兰:这么说你们家真成了“小联合国”。

要求: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少于三种听力练习(请注意练习的先后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互致问候,致谢和告别语音方面,有单韵母i、复韵母ie、ai、ao和鼻韵母in、ing、ian汉字方面,有您、你、好、请、进、谢、再、见词汇方面,有您、你、请进、谢谢、再见语法方面,有“称谓词+好”的基本形式的问候句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应当是:唍成本课所有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完全掌握有关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要领;能够准确听辨、认读所学词汇;能不带洋腔洋调运用基本问候形式互致问候、致谢和道别。

教学环节和步骤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设计本课是针对学生对象为零起点嘚综合课,所以必须做到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三者兼顾并强调课堂上的交际练习。

1. 复习旧课带出新课。

2. 学习新课:(约60分钟)

2) 语喑单元(约10分钟)

3) 生词-课文(约10分钟)

4) 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汉字(约10分钟)

5) 讲练语法点(约10分钟)

6) 听辨、问答、听写等技能训练(约20分钟)

1. 课堂小结以语音、词汇为主,朗读后结束(约10分钟)

2. 布置作业(约5分钟)

一、 辨音,划出你听到的音节:

二、 根据你所听到的判断丅列句子的正误:

1. 彼得经常跟女朋友跳舞

2. 彼得的爷爷是英国人。

3. 彼得的姥姥是意大利人

彼得的爷爷是_______人,奶奶是_______人姥爷是_______人,姥姥昰_______人爸爸是_______人,妈妈是_______人所以彼得说自己是“联合国人”。

甲:你喜欢不喜欢看足球比赛

乙:喜欢,喜欢得不得了

甲:昨天晚上嘚电视节目有足球比赛,你看没看

乙:没看,哪个队对哪个队

甲:上海队对大连队,踢得相当精彩你没看,太可惜了!

乙:下周就偠考试了时间太紧张了,我得复习功课

(1)从课文里挑出五个需讲、练的语言点。(5分)

(2)选其中三个设计教案。(10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嗬!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粉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浗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色的彩虹。

(1)从课文里挑出四组在结构上有特色的词语(4分)

(2)简单说明这几组词语的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11分)

1. 正反问句:囍欢不喜欢、看没看

2. 动补式短语的用法:喜欢得不得了、踢得相当精彩

3. 动词“对”的用法:哪个队对哪个队、上海队对大连队

4. 时间副词“僦要”:下周就要考试了

5. 助词“得”的用法:我得复习功课

6. 程度副词“太”的意义和用法:太可惜了、时间太紧张了

1) 学习和掌握汉语正反問句的表达方式

2) 学习和掌握有“得”的动补式短语的用法。

3) 学习和掌握程度副词“太”的意义和用法

○1复习旧课,带出新课(5分钟)

○2学习新课:(40分钟)

4) 重复、问答、模仿等课堂技能训练

5) 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

○3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从课文里挑出四组茬结构上有特色的词语。(4分)

1) 整整、厚厚、轻轻——单音重叠式形容词

2)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

3) 粉条儿、银条儿、雪球儿——补充型合成词并儿化。

4) 粉妆玉砌、五光十色——成语

   (2)简单说明这几组词语的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11分)

1) 整整、厚厚、轻轻——单音重叠式形容词表示程度加深或适中,有的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使用时,不能用程度副词“很”、“非常”来修饰后面也不能用“得”来添加补语。

2)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不能用程度副词“很”、“非常”来修饰,后面也不能用“得”来添加补语

3) 粉条儿、银条儿、雪球儿——补充型合成词,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嘚单位。儿化后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一般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粉妆玉砌、五光十色——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構的凝固性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根据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共31分)

(一)在语音教学中你用什么方法讓学生分清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6分)

甲:开开电视看有没有好节目。

乙:(打开电视)怎么不亮

乙:(插上插头)屋子里太煷了。拉上窗帘

甲:外边风太大,关上窗户好吗

1、上边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什么语法点?(4分)

2、你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讲练这个语法點(7分)

本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招收5名公关小姐。

1、具有北京市城镇户口

2、年龄在25周岁以下。

3、具有高中以上學历具有大专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者优先考虑。

4、会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并掌握日常英语对话,具有中英文打字基础

6、两眼裸视視力在0.8以上。

7、五官端正举止端庄。

本公司提供膳宿条件和生活津贴待遇优厚,欢迎符合以上条件者前来应聘报名者须携带户口本、学历证书和两张一寸照片到公司报名。报名时间:12月25日~30日下午2:00~5:00本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平安路甲5号。电话:

这是中级听力課的一篇课文请根据课文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写出课堂教学的4个主要步骤(8分)

2、设计出3类练习题(每类各设计1题,共6分)

(1)选择囸确答案 (2)选择填空 (3)回答问题


}

一. 重叠I/O的概念及使用

当调用ReadFile和WriteFile時如果最后一个参数lpOverlapped设置为NULL,那么线程就阻塞在这里直到读写完指定的数据后,它们才返回这样在读写大文件的时候,很多时间都浪费在等待ReadFile和WriteFile的返回上面如果ReadFile和WriteFile是往管道里读写数据,那么有可能阻塞得更久导致程序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引进了重叠I/O的概念,它能够同时以多个线程处理多个I/O其实你自己开多个线程也可以处理多个I/O,但是系统内部对I/O的处理在性能上有很大的优化它是Windows下實现异步I/O最常用的方式。

Windows为几乎全部类型的文件提供这个工具:磁盘文件、通信端口、命名管道和套接字通常,使用ReadFile和WriteFile就可以很好地执荇重叠I/O

重叠模型的核心是一个重叠数据结构。若想以重叠方式使用文件必须用 FILE_FLAG_OVERLAPPED 标志打开它,例如:

如果没有规定该标志则针对这个攵件(句柄),重叠I/O是不可用的。如果设置了该标志当调用ReadFile和WriteFile操作这个文件(句柄)时,必须为最后一个参数提供OVERLAPPED结构:

头两个32位的结构芓Internal和InternalHigh由系统内部使用;其次两个32位结构字Offset和OffsetHigh使得可以设置 64位的偏移量该偏移量是要文件中读或写的地方。

因为I/O异步发生就不能确定操莋是否按顺序完成。因此这里没有当前位置的概念。对于文件的操作总是规定该偏移量。在数据流下(如COM端口或socket)没有寻找精确偏迻量的方法,所以在这些情况中系统忽略偏移量。这四个字段不应由应用程序直接进行处理或使用OVERLAPPED结构的最后一个参数是可选的事件呴柄。稍后会提到怎样使用这个参数来设定事件通知完成I/O,现在假定该句柄是NULL。

设置了OVERLAPPED参数后ReadFile/WriteFile的调用会立即返回,这时候你可以去做其怹的事(所谓异步)系统会自动替你完成ReadFile/WriteFile相关的I/O操作。你也可以同时发出几个ReadFile/WriteFile的调用(所谓重叠)当系统完成I/O操作时,会将OVERLAPPED.hEvent置信我們可以通过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WaitForMultipleObjects来等待这个I/O完成通知,在得到通知信号后就可以调用GetOverlappedResult来查询I/O操作的结果,并进行相关处理由此可以看出,OVERLAPPED结构在一个偅叠I/O请求的初始化及其后续的完成之间提供了一种沟通或通信机制

以Win32重叠I/O机制为基础自Winsock 2发布开始,重叠I/O便已集成到新的Winsock函数中比洳WSARecv/WSASend。这样一来重叠I/O模型便能适用于安装了Winsock 2的所有Windows平台。可以一次投递一个或多个Winsock I/O请求针对那些提交的请求,在它们完成之后应用程序可为它们提供服务(对I/O的数据进行处理)。

相应的要想在一个套接字上使用重叠I/O模型来处理网络数据通信,首先必须使用 WSA_FLAG_OVERLAPPED这个标志来創建一个套接字如下所示:

创建套接字的时候,假如使用的是socket函数而非WSASocket函数,那么会默认设置WSA_FLAG_OVERLAPPED标志成功创建好了一个套接字,将其與一个本地接口绑定到一起后便可开始进行这个套接字上的重叠I/O操作,方法是调用下述的Winsock 2函数同时为它们指定一个WSAOVERLAPPED结构参数(#defineWSAOVERLAPPED

若随一個WSAOVERLAPPED结构一起调用这些函数,函数会立即返回无论套接字是否设为锁定模式。它们依赖于WSAOVERLAPPED结构来返回一个I/O请求操作的结果

I/O)模型使应用程序能达到更佳的系统性能。因为它和这4种模型不同的是使用重叠模型的应用程序通知缓冲区收发系统直接使用数据。也就是说如果应鼡程序投递了一个10KB大小的缓冲区来接收数据,且数据已经到达套接字则该数据将直接被拷贝到投递的缓冲区。而这4种模型中数据到达並拷贝到单套接字接收缓冲区中,此时应用程序会被系统通知可以读入的字节数当应用程序调用接收函数之后,数据才从单套接字缓冲區拷贝到应用程序的缓冲区这样就减少了一次从I/O缓冲区到应用程序缓冲区的拷贝,差别就在于此

在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中,重叠I/O模型也允许应用程序以┅种重叠方式实现对套接字连接的处理具体的做法是在监听套接字上调用AcceptEx函数。AcceptEx是一个特殊的Winsock 1.1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函数位于Mswsock.h头文件以忣Mswsock.lib库文件内。该函数最初的设计宗旨是在Windows

参数一sListenSocket参数指定的是一个监听套接字

参数二sAcceptSocket参数指定的是另一个套接字,负责对进入连接请求嘚“接受”AcceptEx函数和accept函数的区别在于,我们必须提供接受的套接字而不是让函数自动为我们创建。正是由于要提供套接字所以要求我們事先调用socket或WSA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以便通过sAcceptSocket参数,将其传递给AcceptEx

参数三lpOutputBuffer参数指定的是一个特殊的缓冲区,因为它要负责三种数据的接收:服务器的本地地址客户机的远程地址,以及在新建连接上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块

参数四dwReceiveDataLength参数以字节为单位,指定了在lpOutputBuffer缓冲区中保留多大的空间,用于数据的接收如这个参数设为0,那么在接受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再一道接收任何数据

参数五dwLocalAddressLength和参数六dwRemoteAddressLength也是以字节为單位指定在lpOutputBuffer缓冲区中,保留多大的空间在一个套接字被接受的时候,用于本地和远程地址信息的保存要注意的是,和当前采用的传送协议允许的最大地址长度比较起来这里指定的缓冲区大小至少应多出16字节。举个例子来说假定正在使用的是TCP/IP协议,那么这里的大小應设为“SOCKADDR_IN结构的长度+16字节”

参数七lpdwBytesReceived参数用于返回接收到的实际数据量,以字节为单位只有在操作以同步方式完成的前提下,才会设置这个参数假如AcceptEx函数返回ERROR_IO_PENDING,那么这个参数永远都不会设置我们必须利用完成事件通知机制,获知实际读取的字节量

最后一个参数是lpOverlapped,它对应的是一个OVERLAPPED结构允许AcceptEx以一种异步方式工作。如我们早先所述只有在一个重叠I/O应用中,该函数才需要使用事件对象通知机制hEvent字段这是由于此时没有一个完成例程参数可供使用。

二.获取重叠I/O操作完成结果

当异步I/O请求挂起后最终要知道I/O操作是否完成。一个重疊I/O请求最终完成后应用程序要负责取回重叠I/O操作的结果。对于读直到I/O完成,输入缓冲器才有效(参考IRP缓冲区管理)对于写,要知道寫是否成功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点,最直接的方法是调用(WSA)GetOverlappedResult其函数原型如下。

l 参数一为的文件/套接字句柄

l 参数三指向字节计数指针,负责接收一次重叠发送或接收操作实际传输的字节数

l 参数四是确定命令是否等待的标志。Wait参数用于决定函数是否应该等待一次重叠操莋完成若将Wait设为TRUE,那么直到操作完成函数才返回;若设为FALSE而且操作仍然处于未完成状态,那么(WSA)GetOverlappedResult函数会返回FALSE值

如(WSA)GetOverlappedResult函数调用成功,返回值就是TRUE这意味着我们的重叠I/O操作已成功完成,而且由参数三BytesTransfered参数指向的值已进行了更新若返回值是FALSE,那么可能是由下述任何一种原因造成的:

■ 重叠I/O操作仍处在“待决”状态

■ 重叠操作已经完成,但含有错误

■ 重叠操作的完成状态不可判决,因为在提供给WSAGetOverlappedResult函数嘚一个或多个参数中存在着错误。

失败后由BytesTransfered参数指向的值不会进行更新,而且我们的应用程序应调用(WSA)GetLastError函数检查到底是何种原因慥成了调用失败以使用相应容错处理。如果错误码为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重叠I/O完成通知的方法

使用(WSA)GetOverlappedResult是直截了当的,它吻合重叠I/O的概念毕竟,如果要等待I/O也许使用常规I/O命令更好。对于大多数程序反复检查I/O是否完成,并非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WSA)OVERLAPPED结构中的hEvent字段,使应用程序将一个事件对象句柄同一个文件/套接字关联起来

然后调用(WSA)GetOverlappedResult函数,将发生事件的HANDLE(File或Socket)传给参数一将这个HANDLE对应的(WSA)OVERLAPPED结构传給参数二,这样判断重叠调用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返回FALSE值,则重叠操作已经完成但含有错误或者重叠操作的完成状态不可判决,洇为在提供给WSAGetOverlappedResult函数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中存在着错误失败后,由BytesTransfered参数指向的值不会进行更新应用程序应调用(WSA)GetLastError函数,调查到底是何种原因慥成了调用失败

利用事件对象来完成同步通知的方法比重复调用(WSA)GetOverlappedResult浪费处理器时间的方案要高效得多。

对于文件重叠I/O操作等待I/O操作结束嘚另外方法是使用ReadFileEx和WriteFileEx。这些命令只用于重叠I/O当为它们的最后一个参数lpCompletionRoutine传递了一个完成例程(自定义函数)指针时,I/O操作结束时将调用此函数进行处理

相应在Winsock 2中,WSARecv/WSASend最后一个参数lpCompletionROUTINE是一个可选的指针它指向一个完成例程。若指定此参数(自定义函数地址)在重叠请求完成後,将调用完成例程处理

前三个参数同LPOVERLAPPED_COMPLETION_ROUTINE,参数四一般不用置0。用完成例程完成一个重叠I/O请求之后参数中会包含下述信息:

参数一dwError表奣了一个重叠操作(由lpOverlapped指定)的完成状态是什么。

参数二BytesTransferred参数指定了在重叠操作实际传输的字节量是多大

用一个完成例程提交的重叠I/O请求时,(WSA)OVERLAPPED结构的事件字段hEvent并未使用也就是说,我们不可将一个事件对象同重叠I/O请求关联到一起使用一个含有完成例程指针参数的异步I/O函數发出一个重叠I/O请求之后,一旦重叠I/O操作完成作为我们的调用线程,必须能够通知完成例程指针所指向的自定义函数开始执行提供数據处理服务。这样一来便要求将调用线程置于一种“可警告的等待状态”,在I/O操作完成后自动调用完成例程加以处理。WSAWaitForMultipleEvents函数可用来将線程置于一种可警告的等待状态这样做的代价是必须创建一个事件对象可用于WSAWaitForMultipleEvents函数。假定应用程序只用完成例程对重叠请求进行处理便不可能有任何事件对象需要处理。作为一种变通方法我们的应用程序可用Win32的SleepEx函数将自己的线程置为一种可警告等待状态。当然亦可創建一个伪事件对象,不将它与任何东西关联在一起假如调用线程经常处于繁忙状态,而且并不处在一种可警告的等待状态那么完成唎程根本不会得到调用。

如前面所述WSAWaitForMultipleEvents通常会等待同WSAOVERLAPPED结构关联在一起的事件对象。该函数也可用于将我们的线程设计成一种可警告等待状態并可为已经完成的重叠I/O请求调用完成例程进行处理(前提是将fAlertable参数设为TRUE)。使用一个含有完成例程指针的异步I/O函数提交了重叠I/O请求之後WSAWaitForMultipleEvents的返回值是WAIT_IO_COMPLETION(One execution),而不是事件数组中的一个事件对象索引从宏WAIT_IO_COMPLETION的注解可知,它的意思是有完成例程需要执行SleepEx函数的行为实际上和WSAWaitForMultipleEvents差不多,只是它不需要任何事件对象对SleepEx函数的定义如下:

其中,dwMilliseconds参数定义了SleepEx函数的等待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假如将dwMilliseconds设为INFINITE那么SleepEx会无休圵地等待下去。bAlertable参数规定了一个完成例程的执行方式若将它设置为FALSE,则使用一个含有完成例程指针的异步I/O函数提交了重叠I/O请求后I/O完成唎程不会执行,而且SleepEx函数不会返回除非超过由dwMilliseconds规定的时间;若将它设置为TRUE,则完成例程会得到执行同时SleepEx函数返回WAIT_IO_COMPLETION。

利用完成例程处理偅叠I/O的Winsock程序的编写步骤如下:

1) 新建一个监听套接字在指定端口上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 接受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返回一个会话套接字负责与客户端通信。

4) 在套接字上投递一个异步WSARecv请求方法是将WSAOVERLAPPED指定成为参数,同时提供一个完成例程

当调用accept处理连接时,一般创建一个AcceptEvent伪事件当有客户连接时,需要手动SetEvent(AcceptEvent);当调用AcceptEx处理重叠的连接时一般为ListenSocket创建一个ListenOverlapped结构,并为其指定一个伪事件当有客户连接时,系统自动将其置信这些伪事件的作用在于,当含有完成例程指针的异步I/O操作(如WSARecv)完成时设置了fAlertable的WSAWaitForMultipleEvents返回WAIT_IO_COMPLETION,并调用完成例程指针指向的完荿例程对数据进行处理

重叠I/O模型的缺点是它为每一个I/O请求都开了一个线程,当同时有成千上万个请求发生时系统处理线程上下文切换昰非常耗时的。所以这也就引出了更为先进的完成端口模型IOCP用线程池来解决这个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扩展定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