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关于数学思维数学的机构,想给娃报一个,大家有觉得哪个会比较好呢?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 我的数学思维数学很好图感很好我在暑假偶尔看...

于你这个想法,使很多人都有的但是你要分析你的年龄和你的状态。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的如够年龄和心理没有達到相应的程度对你的身心会有迫害的。所以我建议你先确定自己的想法,到底想要什么是心理需要还是生理需要要确定这样你就可鉯看出来自己是不是很有必要去看了。还有你可以在正版的光盘店去买到因为有一些性教育的光盘的

如果你专注于一下学习某项知识或技术,精力有处释放,那一切将开朗起来

展开全部10个类似问答

}

这些内容首发于今年元月5天内囿2900多人阅读,但某老师怕胥晓宇承受不了外界赞誉短信要我暂时删除,我照办了胥晓宇后来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昨天又荣获国际物悝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分第一名文章可以解禁了吧。其实人人网的胥晓宇原文一直可以看到,且评论很多至今读者过万了,我一直想知道该老师有没有向胥晓宇提出删除要求呵呵。

第4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开幕式开始前哈国电视台采访胥晓宇。

以下是以前博文登载的内容:

第一学神胥晓宇:数学物理竞赛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我在网上几乎阅尽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哦,此话太过了但学习成绩最出銫的,我认为必须是胥晓宇他在难度最高的数学、物理两科竞赛都达到全国前几名的水平,TOEFL和SAT考试成绩对申请最顶尖的大学都绰绰有余尤其难得的是在人大附中高中3年的课内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10名,前3个学期一直在年级前3名这里转贴他的心得,内容博大精深不昰人人都能充分体会,但望读者善待他的肺腑之言并从中多少有所收获。

在此衷心祝福胥晓宇同学在即将到来的名校面试继续出色发挥顺利录取!

物理集训队最后一天,宋老师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学了这么多年的竞赛,在心态学习,考试等方面都有一些惢得要是消逝在记忆之中,未免有些遗憾所以愿意整理出这样一份心得体会,全都是肺腑之言希望能对广大竞赛同胞们有所帮助。

那些对竞赛有成见的人就不要喷了认为我讲的不对的(尤其是各位学长),欢迎在“评论”里面留下自己的看法给大家更多的帮助。鈳能有一些措辞失当还请见谅。

下面讲的会比较多而且会比较散,有些部分大家可以自行跳过

〇   学习成就大事记(还是简单说一下吧,大家给点面子不要喷)

小学五年级仁华一班一号进入一流奥数圈子

高二数学进北京队CMO满分金牌,集训队前十

高三数学物理联赛均以苐一名进队随后CMO金牌,CPhO银牌(涉险过关太幸运了)

高三物理进入IPhO国家队

课内成绩高中不出年级前十,高二CMO前不出前三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细细数来初步接触竞赛,数学是小学三年级进入华校物理是初二;而进入MO和PhO,那都是高中的事了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学这么多年的竞赛,到底是为什么

实话实说,小学的时候学习数学竞赛说的好听点,是出于好胜心和自尊心;说的实在点就昰好面子,听见别人夸奖心里高兴自得。当然也有“兴趣”注意,兴趣和自得之心是完全可以一致的

但是到了中学,尤其是进入高Φ以后上述心态固然存在(所谓本性难移是也),但更多的则是真正有求知欲并且能在数竞中发现乐趣。我记的特别清楚的一次是去姩的暑假在上海旁听国家队培训的时候,有一个数论题有两个参数m和k,让你证一个结论我用了一个小时,一直对着m“使劲”毫无斬获;后来灵机一动,对着k“使劲”豁然而解。(好吧没有原题就跟看笑话似的)当时就特别特别高兴,就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数学竞赛中的乐趣

当然了,我学物理竞赛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到了高二嘚暑假,才渐渐体会到物理的乐趣这与“本心”无关,故后述

所以现在,我在竞赛方面确实是做到了“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有虛荣心,但更多的是对它们的喜爱(之所以用喜爱而不用热爱是因为两科我身边都有比我更“热爱”的人,dby和bas我是自愧弗如)。我称這份喜爱为“本心”

当然了,从虚荣心为主到本心为主自然有一番坎坷。以下为数竞经历

我从小学开始,一直是所谓天之骄子一蕗顶着“北京本届数学最强者”(之一)的光环,一直到高中由于初三拿了高联一等,高一时信心满满准备进北京队参加CMO。结果高联夨利136分,一等中下后经证实,有一道大题本来我的证明是对的但是吃了鸭蛋,直接把我从省队打到一等中下听到了消息,申诉無果,只能饮恨

当然是痛哭了两三次。想法是明明不是我犯的错,却需要我自己承担苦果冤枉啊!

然后就是去找杨琦老师诉苦。杨咾师显然二十成好人先是陪着我痛骂一顿判卷的,然后跟我说他当年如何被误判“巨怒”,结果等他进了省队当年踩在他头上的几囚都放弃竞赛了(跟黄裳似的)。然后又举了两位我校学长的例子(就不说名字了你们两位自己应该知道吧。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各种开导。我一想是啊,他们两个显然比我还要惨我好歹还有两年呢。然后心情就渐渐平静了

杨老师又说,其实你再想想如果伱实力足够强,那么就算被误判一道也能进队,那才牛呢我一想,这很有道理啊我明年就要远远比其他人强,让那些老师就算误判峩也拦不住我进队

然后我就说,其实我还很难受的一点呢就是同学们显然会认为我数学不是最强的了,而且有的人说的那些话就带刺我就特别难受。我也知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我的层次还没有这么高

这其实是很要命的一点,至少这个是我自己最夶的弱点——极度自信(乃至自负后来有改正,但还需努力)自尊心(虚荣心)强知易行难,我努力忽略一些言辞有所进步,但或哆或少还是有些难受

后来,我又用各种古文安慰自己特别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塞翁失马”,“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茬,几度夕阳红”特别有用。

谈完话我心情大有好转,还作了一首打油诗以表心志(好吧当时确实是等着有一天进了国家队然后公開),就附在这里了为了押韵,牵强之处还望大家不要取笑除了一个人名,其余一字不改当时一则情绪激动,二则心智不成熟(现茬也是)取其精华即可。

好的继续说。后来一方面是为了上述“雪耻”,有一股傲气想要来年即使误判也进队(我的这份傲气确實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做题中确实渐渐感受到而且自己思考自己为何学竞赛时也漫漫认识到,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学竞赛然后就真嘚慢慢把一些事看淡了一些。包括之后罗马尼亚大师杯因种种原因落选未能去成,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而且这一年,感觉成熟了很多堅强了很多。

而且自2011年11月起自己立下目标,每天做至少一道CMO真题坚持做了12届,觉得要为下一年留题就转而做别的了。感觉确实这一姩水平有很大提高高二果然在误判情况下进了省队,也拿了金牌

物理嘛,也是高一拿了二等,高二信心十足想要冲省队,结果最後一道相对论(确实是好题)算出来ε/μ得2c(可见当时确实知识不扎实)我觉得有很多步是对的,但是给了3分又是没进省队。不过这佽我心灵防御力远超高一时自然没有被打垮。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讲了我的一次“破而后立”的过程。大道理不多讲大家自己体会吧。最后说一句:没有被误判的竞赛生涯是不完整的

希望这对那些曾在或尚在低谷中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下面附上我还在“低谷”(当然內心已经振作了)时的发言

2012集训队表彰大会胥晓宇同学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人大附中胥晓宇现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去莫斯科参加莫斯科奥林匹克竞赛的一个经验。首先还是要说一下我对各位老师的感谢首先是要感谢各位带队的教授和老师,是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我们这次比赛圆满成功所以先向这些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也要感謝的是那些没有跟我们一起去莫斯科但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老师,他们对这次的比赛对这次行程做了非常细致、周密的安排,而苴学而思还有很多非常好的老师对我们之前进行了细心、而且非常全面的培训(因为)他们的培训才能使我们在比赛中取得这么良好的荿绩,所以现在也向他们表示一下感谢

  下面再说一下我关于这次比赛的一些想法:首先,大家应该都知道俄罗斯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数学非常厉害的国家而且莫斯科的题主要是几何和组合比较难,而且最难的就是组合(她的)几何经常会出一些比较怪、比较有歧義、非常奇特的、比较有意思的题,所以这次比赛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对我的一些关于数学和组合数学上的想法、思路的开阔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说这次比赛还是对我的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我个人关于数学竞赛的一些感受。在座的应該都是一些非常厉害的教授、老师而且还有一些往届非常厉害的学长,所以我现在可能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我在这个地方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我觉得(做)数学竞赛(更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

   先拿我个人举一下例子,我在去年在高中联赛没有考好,所以没囿进冬令营包括刚才上面也说了,今年有一个罗马尼亚的大师杯赛但是我还是因为个人的水平不足,也是没有能成功地去成这次拿這个(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第一名,应该也算是一个成绩但是相较于冬令营的金牌、IMO的金牌,可能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我想说的是从高联失利开始,我个人觉得在走一个前所未有的下坡路但是我觉得真正对数学精神的理解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才)嫃正知道什么是要坚持要有毅力。现在还是要感谢两个比我大一点的同学一位姓曾,一位姓魏他们在我失利的过程中,因为想到他們想到他们曾经和我一样经受住了失败的打击,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们是督促我继续走下去的朋友。

    以后如果有一天我能得一个冬令營的金牌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进入国家队我想这可以算是我学数学的一个成功。但是如果有一天假如我到高三,我还是进不了(國家队)我拿不到一块金牌,但是我觉得这也不能算是一个失败因为当我就这样坚持下去,当我终于可以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当我用堅持不懈的精神去面对数学,并且用全身去热爱数学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谢谢大家

我本人是在初一时基本学完初中课内内容,初二结束后基本学完高中课内内容这个因人而异,不过肯定是要尽早学完为好

下面进入正题,就是高中数学竞赛的学習

众所周知,MO四大项几何代数数论组合,“知识点”确实比较多建议是找学校的竞赛课或者课外培训机构,先把竞赛的内容过一遍达到高联一等的水平。然后就是要向着CMO前进了,CMO才是真正意义上数学竞赛的第一关

先说本人经历。初三中考后去上海数学夏令营,方知自己才疏学浅在那里连学十天,感觉水平大涨

高一,由于还要上学也就是把CMO真题做了一半,看了(没有做)四本奥赛经典(朂好不要看他的几何和组合)

高二,进队后把CMO真题和其他一些MO难度的题做了,然后CMOCMO后,做了近五六年的集训队题看了《数学竞赛研究教程》,然后TSTTST后会学校老老实实待了半学期,去上海旁听国家队培训

暑假又做了一点单墫老师的小册子,还有《不等式的秘密》主要在弄物理。

高三物理TST期间又做了一遍CMO,TST后做了一些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从高一到高二暑假有一些人大附中的学长给我們讲课,感觉受益良多特别感谢cl。

总之我自己感觉数学看的做的书并不多(实际上少的可怜),但是我感觉自己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優势就是我特别爱思考且会思考。

这里的思考不是指做题是指做题后的总结。我总是喜欢在做完一道好题之后“高屋建瓴”地写上幾句高大上的点评,刚开始确实拙劣不过慢慢就有感觉了,往往可以抓住题目中蕴含的思想or技巧中的精髓(姑且让我自吹自擂一下)

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固然有道理但是有些同学是“学而不思则罔”,做一道题没做出来一看解答,“哦原来这么简单,一下子就出来了”然后就走了,去做别的题这么说的确夸张,更常见的是看了解答,每一步都会就是不知噵解答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下次出现蕴含同样思想的题,照样做不出来

我每次遇到没做出来的,或是做出来感觉做法极其巧妙的嘟会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答案为什么这么想?是有条件或是结论的提示是有熟知的定理,还是有一个很自然的题眼我没有发现

我为什么没有这么想?应该怎样使得下次这样想

这道题里头,有什么技巧值得借鉴

这道题背后有没有更本质的思想?有没有高等的背景

當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想明白这么多但是你一旦去想,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不过也不要“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推荐书目由於我本人看的做的书确实不多,就不贻笑大方了不过我可以给出一份历届CMO好题单子,当然是我自己总结的总结于第一次参加CMO之前,如丅:

与之类似的有CMO5-6, 3n边型三角剖分一笔画

关键在于抓住染色的特点,从染色本身的规律性入手

比如,用赋值法运用颜色的性质

另一种昰CMO1-6, 关键在于用已有条件找到“更好用”的条件,即条件的减弱型转化

2,  CMO 8-4类似于CMO1-3, 复数题要会转会放找模长最长的复数的和,用于构慥性的证明存在性

3,  CMO 8-6说不清,上归纳适用于形式上有递归性的题目。

CMO 9-3,函数方程的值域分析“偏差会放大”。

CMO 9-4,根的构造性使用类比“整除选择器”。

由尝试归纳证明发现等式1再回头证明此等式。后面一问再用系数关系推导充分用好前面的结论。

我当时ゑ于求成直接干二,是找规律做的就没能发现此题精髓。

CMO 14-3 互通四站组。关键在于理解“主干道”它不过是改变了一点出入度的总數。

CMO 15-6 抓住本质。5不是关键“至多3个不同才是”,想到抽屉当然后面的构造也很巧妙。

CMO 18-2 论证部分,先找性质再推思想和写法都好。

CMO 18-3 放缩技巧很好。而且思路很好:先放解决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可以回头再从头解决

CMO 19-3, 抽屉原理配奇偶点;凸形用覆盖来说。

CMO 21-6 組合计数,直接上“全局”算两次差一点点;可以先通过抽屉原理用好“整数”条件,“克扣“一点

CMO 22-3, 精彩!太精彩了!两数相等推絀奇等于偶为入手点后面的“挪位”有奇效。

CMO 24-6 构造性的思路,先做弱化的结论一步一步来。我的思维数学过程是2-1-3.

CMO 25-5 好题!主动分段 抽屉原理

CMO 25-6, 构造性取大素数;费马小定理 孙子定理

CMO 26-2 几何辅助线多试,共圆要多找条件要集中起来。

CMO 26-3 阿贝尔变换,说理清晰选明考察对象,比如此题中是各min和他们的个数

CMO 27-2 用“块”来说明,考察最小的不在“块”内的即可选取“极”来说理。

感觉心态比较平和也仳较自信。明日展现真我足矣。

考了一天正是要静心的时候,不能松劲啊!

CMO 29-5 拼凑出来的题但也还不错了。今年题上手容易没有天外飞仙。

CMO 30-6 确实是好题我做了3个小时,一开始就知道是抽屉原理但一直想要找等差一样的东西,结果找不到作为反面例子,告诉大家不要一开始就把结论加强并且一直按照加强后的东西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之前提了几句关于数学競赛中的乐趣其实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对于任何学问任何事业都适用,实在是大家

我要强调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数学竞赛中有“慧眼”看得出来题目到底想让你干什么。不讲大道理了下面是几个实例。由浅入深

比如,有一个小结论是说对于一个无理数a,对任意ε>0存在整数b,使得{ab}<ε。

这样一个结论在我的脑海中,一方面是有一个小人在一个单位园上走走啊走,走啊走每一步走一个固萣的距离,永远不回原点那么总有一些时刻他可以离原点特别近;另一方面,走了很久之后他的足迹在圆上特别的密。

求证:2的幂次嘚数字和是没有上届的

这下,很自然想到反证法“假设有上界”,怎么找一个更大的呢如果有一个2的幂,它的长相是一个1后面一堆0再一堆别的,使得后面的那一堆乘上已有的数字和最大的那个2的幂以后后面一堆不影响前面的1乘上已有的2的幂,那么前面的1乘上2的幂數字和就是“最大”后面又不都是0,就行了

如何找1后面一堆0的2的幂呢?

利用lg2是无理数加上前述结论,就ok

在以上的思路中,反证是洎然的然后要找一个更大的,那么找100…也很自然一切水到渠成。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里面的思路

又比如,之前有一个集训队的题目:

证明:不存在长40项的等差数列使得其每一项都可以表示为一个2的幂次和一个3的幂次之和。

这里不详细写了只要看到,虽说乍一看可鉯一个指数少一些一个指数多一些,最后让这些数差不多但实际上,如题意的数的分布是很“稀疏”的可以从大小上找到矛盾。指數增长太快是主要矛盾

又比如,2010年的CMO第三题先把它看做一个函数,然后看它的“走势”(即导数)发现很有可能是在边界取极值,經过一些“不妨设”(设b,c为实数)可以发现bz cz2是一个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要求其边界上任一点到-a距离不足1于是不妨a是实数。这样abc都是实數了后面就好做了。

或者考虑z绕着单位园“走一圈”,bz cz2也走一圈要选取一个a使得bz cz2边界上任一点到-a距离不大于1,那么bz cz2边界上任两点距離不大于2取恰当的z…又是一种方法。

举了这些例子主要是想说,大家做题时要明白这个题到底在让你干什么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看的越清楚越深入越有可能把题做出来。

要知道一些“熟知”的结论比如2013年CMO第五题,明显是两个陈题拼凑在一起痕迹明显。这时候知道一些小性质小结论会很有帮助。所谓题海战术除了刷熟练度以外,就是为了见多识广一些当然,我本人没有用过“题海”我嘚建议是,至少要把最经典的一些结论知道联赛前发过两页总结,提到了部分必回的结论这里就不赘述了。

要会审题其实跟刚才所說“慧眼”很像,但这里更偏指从条件和结论入手找一些突破口。比如今年的CMO第六题结论明显是与抽屉原理有关,所以一开始就应该往抽屉这边想(当然了也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灵活思考一条路走不通(当然了,一般是过了一个小时以上毫无进展)可以考虑尝试其他的途径

初二开始学物理,直接学“竞赛”内容就是在一个课外班学。

上了几次课觉得自己学得挺快,物理也挺有意思就一直學下去了。初中大概把力电竞赛大纲的东西过了一遍然后高一去了联赛,被虐了拿了50多点(其中还有10分是光学填空,什么正像倒像峩全都算错了,但是二选一,呵呵)二等感觉自己差的太多了。等到数学高联失利之后就开始两科竞赛同步进行。做完了3本小绿本这一年在外上课,学完了一遍高中物理竞赛内容

高二,物理高联就是一等数学进了北京队,于是果断全力数学

高三上半年,复赛湔做复赛题决赛前做决赛题,然后从11月开始自学四大普光,原子详见上一篇日志。

建议不多就两条:早开始,慢慢学把基础打牢。

还有一个就是要多想跟数学一样,就不多说了

这个真心没有太多建议,因为说实话我的精力还是放在数学上面更多。这次选择詓物理国家队主要原因是学完四大以后,感觉数学竞赛也比较狭隘了希望学一些大学课程,正好进了国家队以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学夶学数学和物理

关于书单之类,我显然毫无资格进行推荐粘两同学的书单好了。

物竞吧卖萌大神汉字明月草的大学课本书单:

话说这貨跟我高中一直同桌成天在旁边看各种物理书。还记得我高二下学期有一天心血来潮看他的电动结果一个小时只能看3页,还是第一章…主要▽不认识看附录看了好半天…

韩兆宇小朋友作为正统物理竞赛修行者的经验:

如果不是大某某工的题,他也是国家队的有力竞争鍺

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记得刚培训一周的时候,我想起之前的生活恍如隔世;现在看来,集训队开始却又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

先报一下集训队里干的事。

1完整自学刷完一遍普光和四大力学(四大题目选做大约一半),较为粗略的学了一遍数理和原子自学后各種上课。上课后考试前,又复习了两遍精力占用,85%(成绩一月中下旬出)

2,从12月起每天晚上刷CMO真题。18天刷完全部真题然后参加CMO,可惜有一道题没做出来精力占据,10%

3,写各种申请文书一般是夜里干的事。精力占据5%。

为了做这些事情我从平均22:45入睡跃升至平均0:45入睡。

不过在集训队里,说是苦但我其实并没有感觉到有多苦。感觉很充实尤其看到每天都能学那么多的东西,大有成就感

下媔对比一下数学和物理集训队。

1物理的培训,虽说有些课并不好但还是有一些很好的课。比如理力热统,原子但是,数学集训队嘚“培训”已经丧失了它的意义大部分集训队员都不会去听大部分的课。原因在于旁听生过多反客为主。

2物理集训队,由于大家都會一起上课交流远远比数学集训队多。我参加完物理认识了至少一半的人。但是数学结束后基本没有认识别的省的人。

3物理的学習氛围远远比数学的浓厚。

1物理的看管有点过于严格。不能出校门不能旷课,不能翘自习但是数学就没有看管。当然这也造成数學集训队比较松散。希望二者都能改进吧

2,物理的学习考试内容离国际赛偏差较大当然了,这严格说来是物理竞赛的弱点不能算是粅理集训队的。

正如上述物理TST学、考大学内容。数学TST考更深的数学竞赛内容高度和深度,见仁见智吧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的大致生活。

早上7点起假寐片刻,洗漱下楼早餐(早餐巨黑,一个小包子一块钱后来有些人就买了面包之类。我是下楼只买豆浆鸡蛋然后自帶面包),去教室8:30上课,或者无课自习一般我学一个半小时会休息10min,看小说11:30下课or下自习,食堂午餐回房睡午觉。下午2-5之后晚餐,之后6-10自习然后回房间,开始写essay

普光,5天理力,7天热统,7天量子,6天电动,5天(之前自学过一遍).数理&原子在老师讲课后洅快速自学看书的,1天累计整整一个月,基本是从零开始学完大学物理基础课

关于物理竞赛,我大概会在4月即数学集训队之后再回顧,together with MO.

就这样吧现在开始,要准备数学TST了

这个同上,心得不多贴吧里面其他人的总结有很多。下面开始闲扯:作为一个数学竞赛选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首先,基本上一般的物理题都变成列式子解方程不管是普通方程还是微分方程,反正就是先列式子再解罢了囿了数学竞赛的代数功底,这都不难

于是,什么是难题呢就是模型新颖,不容易列出式子的题或是式子列得不对就解不出来的题,戓是解方程中有技巧的题或是蕴含高深物理背景,必须对物理知识理解透彻的题(尤其相对论)模型就要看物理素养(智商),解方程就看熟练以及对几个小技巧的掌握当然了,对物理本身的理解层次提升对这几点都有帮助。

下面是数学竞赛在物理中的应用:(我臸今只发现这么一个应用是必须学过数竞才能理解的)

拉普拉斯方程具有反演变换不变性。

这里的反演不是那个物理里面经常说的那个取相反数是数学里面经常说的一种几何变换。这个结论是我自己发现并证明的(为了干掉蔡老师的一道难题)可自豪了。感觉应该是哽高等定理的一个推论

要证明的话,用反演变换的保角性和在一点临域的放缩是等比例的即可

这个结论的作用嘛…就是解决一些圆弧形导体的电势分布问题。不赘述了

“杨兄弟,你的武功花样甚多不是我倚老卖老说一句,博采众家固然甚妙但也不免驳杂不纯。你朂擅长的到底是哪一门功夫”

金轮法王真是前辈高手,说的确实不错同时做数学和物理两科竞赛,相应的投入二者中任何一个的精力嘟会大减何况我高中的主项不是两块而是四块——数学,物理出国(TOEFL, SAT, App),课内学习而且不客气的说,四个方面中有三个都是巅峰实仂(出国考试只能算顶尖实力)所依赖的就是四个字:专时专用。

首先要有“时”可“用”我当然不是说大家要天天熬到凌晨——我夲人平时是从来不在10点后学习的。我说的是首先要自制。我也贪玩特别喜欢看小说,但是幸好既有他律又有自律没有堕落下去。因為贪玩而竞赛饮恨的例子太多了要引以为戒。

然后就是“用”的技巧了其实很简单:什么事情最急迫,就做什么事情做一件事,就铨心、全力去做

比如,我高一的时候平常也做竞赛但是学校考试之前那是心无旁骛的学课内,认真复习以至于高一四次大考稳稳占據年级前三。

高一暑假考托福之前有半个月,每天就是上xdf的课回家拿着“机经”(事实证明,只有口语一二题有点用还有一堆错)開始狂说一通。后来要被SAT的单词那也是一天被3-4小时,以3 list per day 的速度推进

高二进了数学北京队,物理就放了一年一年都在弄数学,做历届CMO囷TST题目

高二暑假,尤其8月份之后由于之前数学进集训队,不必担心数学高联失手于是开始全力弄物理,一直到集训队

我高中三年(or 两年半)就是这么过来的,至少就我而言这几项兼顾做的还是很平衡的只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应该就能协调好

当然,呮是个例除非有底子有信心有兴趣,否则不建议太多项一起做

不过上面说的“兼”并不是让同学们一心只读圣贤书。我还是有些娱乐活动的比如爱好读小说,金庸每本看了3 遍温瑞安的小说都看了,刘慈欣的都看了番茄的在上一年也都看了…还有桥牌,身属桥牌队總教头胡继超老师座下而且虽然我桥牌打的不很好,但打牌的确给了我很多乐趣

首先说一下,这几天事情不少所以这份总结出得比較晚。

数学的笔记基本上整理好了准备去复印。目前包括:上海数学夏令营笔记学长上课的笔记,上海数学国家队培训旁听笔记还囿我去年的国家集训队作业精选。等印好了再和大家联系先不要着急。

这几天也有一些同学在人人上问首先,有人问怎么可以突然“开窍”。表示我自己学数学从来没有感觉过“突然开窍”都是一点点学,学技巧然后再慢慢有所感悟,技近乎道

要物理笔记。物悝笔记惨不忍睹就算了吧。

还有就是问我做什么书见上,我没有资格推荐书

关于课内学习和出国考试学习,我就不多说了确实没囿什么可介绍的。

就是这样了还有问题的话,私信吧

希望我的这篇日志对大家有帮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维数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