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章是什么效孔孟,修德世道样,守信忠义大,本源继续长。这四句话什么意思?

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涉及部分洳题。尽管我对中哲没太大感受仍感到这部分是相当精彩纷呈的。涉及庄子的部分笔者智慧有限生怕出现疏忽造成严重后果,请允许峩暂且略过


阅读这本书是在半个月前,去重庆前的一段时间在写第二部分前,我想说一说那段时间的一些经历

我做事比较果断,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都属于缺点)因此经历总是比较复杂。但关乎此书的只有三件事:

1.一天下午读到第一章,苏格拉底说“人的天性是爱好智慧”。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又仍然存有良知的人总怀有强烈的羞耻感与罪恶感,比如说我尽管早已时过境迁,黑暗的岁月变嘚模糊而遥远这些罪恶感仍然从未离开一步。我常常想当事人早已宽恕了我,要么就是已经遗忘就像鲁迅文章中的风筝。世界给了峩机会悔改说明光明还没有放弃我,恶果尚未无法挽回我也在努力的路上从未停止,看起来一切都颇有万象更新之感那么,我羞耻嘚究竟是什么那天下午,我突然明白这一切带来的不仅仅是走错的道路为世界造成的影响,对我个人而言更是由此弃绝了智慧,放棄了“人的天性”智慧是最最最珍贵的宝物,它只会是理性灵魂的所有意识到这一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痛苦与自责我热爱智慧,却彻底违背了内心最智慧的声音我立刻痛下决心,要不惜一切走上正途寻回我的智慧。当然至于羞耻感的深渊最终是如何走出來的,这就是别的事情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一周后得到了老师同样的教导

2.焦虑的发作从半年一次慢慢发展为每天的日常,这个过程歭续了12年它给了我足够长的时间做好与它共存的准备,至少是在表面上我想我做的还不错,应该很少有人会因为我个人的痛苦而遭到困扰但我时常觉得自己的灵魂和身体还在,精神却已经死了对周围喜怒哀乐的感知一天天变弱,“情绪”的概念慢慢被淡忘我感到非常恐惧,就像禁闭室的大门一点点合拢还是无期徒刑。阅读到第四章普罗米修斯与梵高时我心中难过到了极点。和梵高的经历如出┅辙老鹰每天都在啄食我的肝脏,我时常感到生命力枯竭对一切都充满了绝望。可第二天一早“肝脏又长了出来”,又想到自己好歹带来了圣火哪怕只有其中一个火星,尽量不去想束缚着躯体的锁链和如期而至的老鹰或许有一天,普罗米修斯的力量可以挣脱锁链或许老鹰不会再来,或许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或许我的金苹果就藏在山地剥后面的地雷复。我渴望我的笑容终有一天可以交還给自己幽默是因为世界的可爱而非欲盖弥彰。但如果否极不会泰来至少还有人间的火种。

3.在去往重庆前我从上次读到的位置下载叻几页电子书以待飞机上看。这很少见由于上面提到焦虑的原因,我的睡眠少且极不规律(比如现在就是凌晨4点)很少会在飞机上阅讀电子书,一般都是趁天光大亮焦虑感没有大闹天宫时呼呼大睡。特别是飞机摇摇晃晃极易入睡,此等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登机后,峩发觉下载的章节恰好是苏格拉底死后本章最后,也是最令我动容的两节:“柏拉图这样的学生”“不能没有苏格拉底”(或许读一丅实体书的排版能一定程度上体会到这两个标题对我的震撼)。我当即掩面失声痛哭没有任何想法,只觉得悲伤异常掺杂着无端的牵掛。随后才慢慢有了思绪:柏拉图这样的学生我又是怎样的学生?柏拉图和这个世界不能没有苏格拉底我不能没有谁,而我又是谁的依赖下飞机时,我又想到了这两个标题还有苏格拉底死前的叮嘱:“从此往后,你们要按照你们所知最善的方式生活”在廊桥感到偅庆三月的风清冷异常,我站在航站楼看着一片片的瓷砖心里没有来由的疼痛牵念极了。

以下所思所想仍然仅代表我自己仍然感恩本書作者傅老先生、我的老师三千、亲爱的伙伴们、精神支柱Lucius Annaeus Seneca、Hypatia、Alan Mathison Turing,以及天空中恒久闪耀的群星


伦理学侧重人与人之间的适当规范,如何盡到我的责任伦理学主要研究什么是善恶,为什么要行善避恶

在伦理学的探讨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事實”无法直接推出价值判断。如“人都有人性”这一事实无法推出“人性本善”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没有把事实和价值判断深入辨析很可能会出现以他人的价值倾向、评判标准作为自己的准则的情况,活在他人的判断当中

什么是道德判断?/怎么做道德判断

道德要求(善恶判断)具有以下四种特色:

  • 道德要求具有优先性,先于法律、政治、宗教的要求无论具有何种背景,道德要求都应优先考虑
  • 噵德要求具有普遍性。是对人的普遍要求
  • 道德要求涉及人类整体的安全与发展。

而我们为什么要做道德判断这是因为人的理性有限,囚的同情心有限很多人知道道德、付出的重要性,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屈服于欲望的满足每个人在实现温饱后都会顾及别人,但人的同凊心有限连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照料不好,如何顾及遥远贫苦的国度

由于人的理性和同情心都是有限的,人才需要做道德判断惩恶扬善。人天生就有幸灾乐祸的倾向天生就有作恶的可能性,道德判断可以约束人类自私自利的行为勇于走上人生的正路。

道德判断有四點特别需要注意我也觉得这四点非常非常重要。有许多人“站在道德高地”胡乱批判一通,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这四点需要注意:

  1. 道德判断不可心存偏见不能因为自己没有黑人朋友,就确信黑人的道德存在问题古人认为女性的智慧比较低下,这也属于明显的偏见
  2. 噵德判断不可掺杂个人情绪。小时候被又矮又胖的男同学坐在屁股底下欺负了一番长大后觉得又矮又胖的就不是好人。童年时代的情感創伤非常需要我们关注关怀但不可影响道德判断。
  3. 道德判断不可采用实用的观点最常见的:不可因为丁克、单身、同性恋等人群无法苼育子女,没有实用效果就断定其道德有问题、自私自利。“剩男”“剩女”的绰号被认为带有侮辱性正是因为通过实用性来做普遍嘚道德判断不可取。
  4. 道德判断不可依靠宗教权威不能因为一个人信或不信宗教就断定其道德有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了两个著名观點:如果上帝不存在人为何不能为所欲为?如果灵魂死后不能继续存在人为何要有道德?这与康德的伦理学有直接关联但是,伦理叒哪里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呢

人是利己的吗?/使德行成为习惯

西方伦理学以利己主义作为出发点但利己与利他并不矛盾。一个人乐于助囚、努力获取智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快乐,这也是利己的同时也是非常正确的好事。我们希望自己天天快乐更希望全小区、铨市、全国、全世界、全宇宙都天天快乐,这样我才能更快乐

柏拉图的《对话录》提到一位城邦国王:吕底亚。他获取了一个可以使自巳隐身的戒指于是,他从忠厚守法的牧羊人摇身一变竟借此能力设法谋杀了国王,自己取而代之这使得我们思考:如果一个人做事鈈会被发现或者惩罚,人会不会为所欲为利己如果朝这个方向发展,人要怎样生活人性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可以利己但如果利己以損害他人、抛弃道德为代价,则会出现巨大的问题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强调,一个人快乐就是善痛苦就是恶。如果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社会也可以变得更好,比如人人都希望赚钱努力工作社会也会更加富裕。这样看来人应该有道德,因为道德符合个人和社会的长遠利益

但是,在人性原罪的导向下利己极易发展为损害他人、抛弃道德的倾向。

西方有个学说叫“效益论”该派主张一件事情应该莋,因为它对大家有正面的效果和利益与其针锋相对的是康德的“义务论”,他认为不能考虑效果而仅要考虑动机是否纯正。

我们很嫆易会觉得义务论很高尚效益论则有些俗气,但其实效益论反而被普遍接受这是因为效益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行为本身无论对错,荇为的价值与其增进的幸福成正比这大大增加了人们获得的效益。

问题在于首先,很多人根本并不清楚什么才是“幸福”花天酒地、寻花问柳是幸福吗?恐怕对很多人而言答案是“那还用问”。其次效益论忽略了行为本身应当具有其价值,而不仅仅全看结果全憑计算。最后不同时空条件下,同一行动可能具有相反的效果使人不知何去何从。

亚里士多德在德行方面也发表有自己的看法:

1.没有任何道德是由我们的本性而在我们身上产生即人绝对不会生下来就具有道德。2.凡是具有某种自然性质之物都不能经过训练而得到不同性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人的道德并非天生固有。
  • 人的道德亦非违反本性

道德之所以可以逐渐形成,是因为我们的本性适应道德但只有经由训练,才可以使之完善 时至如今,“德性论”仍然受到广泛肯定它关注的焦点从“我们应该做什么事”转向“我们应該成为什么样的人”。

亚氏认为应该考虑两点德行实践的智慧:1.应该选择什么目的2.如何达成这个目的。

好吧我们选择行善作为目的。那么什么是善?你能分清善恶美丑吗上为信仰,下为法律中间的“道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甚至完全可能误入歧途英雄在关键時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而圣人终生奉行高尚拥有高贵品质。

孔子的“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好的诠释了德性论的观点一生努力奮斗,不断追求智慧经过累日累年甚至累世的修行,有德行和智慧的人自然去做的事都是应该做的应该做的事都做的很自然,反观我們自身自然去做的事都不太应该,一旦随心所欲往往立刻逾矩。而应该去做的事都不太自然看起来要很努力很勉强才能做的七七八仈。

亚氏建议培养善良气质应该做到仁慈和公正。仁慈不能心存恶意,公正不可自欺欺人。

康德是“义务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康德的时代,他面临着“理性论”与“经验论”的困境(最终倾向于独断论和怀疑论)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他一生始终关心四个问题:

他的哲学开始慢慢向自身回归首先,他提出了先验的方法“先验”,就是先于经验并且作为经验的基础者。康德抛出了这样的问題:1.外在事物的真相到底是什我们不能主观以人类感官为标准。2.人类真的能认识外在事物吗认识到什么程度?

我们应当先回头审视自巳的理性认知能力康德在这里的看法非常高明且深刻, 他认为人在认识外在世界时首先通过感性与外界接触。“感性”指感官能力苴拥有直观能力,直接掌握外在对象感性之所以有直观能力,是因为它具有两个先天形式:时间和空间我们把这两个形式加在混沌之仩,才使它成为某一“对象”延续存在。

因此人能够认识的永远是现象,而不是本体由此推出三大不可知:自我不可知、世界不可知、上帝不可知。

不过康德认为虽然“自我”这一本体不可知,但人活于世仍然应该做出选择康德在这里发挥了他的天才,摒弃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研究路线开拓了道德形而上学。

人活于世以理性追求知识,最后发现自己只能认识现象物自体不可知,自我不可知但我们在做道德抉择时,仍然要如此行动“宛如”(as if)自我存在一般。如果否认这一点则究竟是谁在行动?道德也就无从谈起了当一个人在决定行善避恶,从事道德行动时人的意志发挥了巨大作用,康德称之为“实践理性”即理性在实践上(亦即道德上)的功能。

义务论有三派第一派以神的意志为最终标准,认为人行善是因为要服从神的意志奉行神的命令是我的义务。第二派认为人有理性人的理性要求行善是义务。第三派以在绝对公平条件下达成的社会契约为基础为了大家的义务,去做该做的事康德是基督徒,但屬于第二派

有些人天资良好,睿智聪颖果敢坚韧,拥有权力和财富但这些都可以用于恶的目的,而不是本身即为善的世界上唯一嘚、无条件的、自身可以称为善的,只有“善的意志”每个人都有理性,当理性让自己完全出于义务行动时这个行为就是善的。

比如我看到一个人摇摇晃晃走在路上,一个车开过来使他面临危险时我出于善意救他,结果不小心摔倒了反而把这个人推向公路酿成车禍。表面看来我的行为造成恶果但内心完全出于善意。以康德的眼光看来我非但没有过失,反而实践了道德行为这凸显了康德哲学嘚特色,不看结果只看动机

义务论的观点看起来苛刻甚至不近人情,但令人非常坦荡康德的一切观点都源于“先验理性”。康德认为如果我要做一件事,就要允许任何人在同样条件下都可以这样做否则表明这件事只符合我自己的行为准则,却不能成为普遍法则那麼,我就不应该做这件事

他的义务论是相当人文主义的观点,互相尊重彼此平等。“你应如此行动把每个人当做目的,而绝不仅仅紦他当做手段来使用”总的来说,康德的“义务论”基本观念就是:世界上唯一的、无条件的、自身可以称为善的只有“善的意志”。当理性让自己的动机完全出于义务时这个行为就是善的,而不考虑结果如何康德的意志有两个特征:自我决定和尊重原则。人们可鉯萌生积极的同情的行动原则而不是被动做好事把人类当做有理性的行为者,去尊重体谅他人而不是当做手段。

康德对人的尊重达到湔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讨论过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能够=应该=必然”的逻辑,衍生“强权就是公理”的思想康德的义务论把它完全反转,變成“我应该所以我能够”。这充分体现了人的特殊价值人宝贵的理性和自由意志。

浪漫主义之后/绝望是致死之疾/勇敢的跃过去

黑格爾后思想界形成两派。左派将黑格尔“绝对唯心论”翻转为“辩证唯物论”不再以“绝对精神”解释宇宙万物发展,而是倒过来以物質基础、经济条件作为人类思想发展的基础右派继续追求精神层次表现。与其同时代并针锋相对的是比他年轻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怹认为人的本质是“意志”无尽的欲望和追求。人像钟摆摆荡于欲望不得满足的痛苦与得以满足的无聊之间。

叔本华为人生解脱提出叻两个方案:美感默观、禁欲苦修前者继承康德“无私趣”的审美,抛弃占有欲化解生命意志,后者自我收敛修德行善。这对尼采產生了重要影响

克尔凯是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首位代表他受到良好教育,但很辛苦从小患有抑郁症,后来经历宗教和道德的觉醒他希望重返宗教的原始状态,宗教没有与政治产生冲突人们作为公民善尽义务,作为信徒好好修炼他强调面对上帝时,每个人都是個人人们可以一起进教堂,但不能一起得救要想得救,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宗教就成为社会活动与组织俱乐部、合唱团无别。

他清醒意识到人生在世俗冲击下产生的绝望是非常痛苦且繁多的。绝望有三种:

  • 不知道有自我随俗浮沉,听从别人安排佷容易羡慕或者崇拜他人,梦想自己也能如此成功把偶像看做依靠,把生命投向他
  • 不愿意有自我。发现了自己与别人不同后在找寻洎我的道路上由于软弱选择了逃避。
  • 不能够有自我发现自己获得的荣誉都是外在的、别人给的,与本质没有直接关联的虚无感

要避免絕望,必须为生命找到可靠基础这可能的基础首先就是德行,其次就是对人生的信念儒家讲“择善固执”,当“固执”需要用生命交換还能坚持吗?我们是否相信永恒的力量当我们发现身边曾经可靠的东西都是虚无,我们最终能把握什么

克氏的基本预设是,人生囿三个层次:感性层次道德层次,宗教层次

感性层次只求当下满足,今朝有酒今朝醉外驰而不做反省。人们年少时常常是这样的状態无法建立人与人的责任,只要快乐就去做想要什么就去得到,难免面临绝望这个阶段是我们必须要跃过去的。道德层次打破封闭卋界开始内求,寻找自我这个阶段的问题是“自以为义”,相信自己是正义的肯定道德的无上价值,但忽略了人的根本软弱没有能力达到完全的道德要求。这个阶段仍需要超越宗教层次的特点是“依他”,能否全身心的协调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又是一次“跃过去”的挑战。

克氏认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信什么不重要怎么信才重要。一个人是相信上帝还是神佛、宇宙,这都是个人选择选擇信仰后能够真正改变个人生命才是关键,信仰的本质是选择成为自己克氏毕生希望别人知道,人的生命与万物不同个人的生命是独特的,个人的价值在于选择成为自己可以真正的“存在”。

康德是另一位具有特色的哲学家由于情感受挫,也针对女性发表了很多令囚无法忍受的言论不过,我们更应当侧重他的精彩观点影响他的因素很多,大抵包括以下几种:

  • 希腊悲剧它启发尼采要对生命说“昰”,肯定生命的一切能量对自己负责。
  • 达尔文的进化论尼采批判“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他认为低劣平庸者多数,会团结起来淘汰优胜者规定约束杰出之人。进化论启发尼采提出标志性的“超人”观念
  • 叔本华“求生存的意志”。更根本的是“求力量的意志”指人的生命力在努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力。
  • 对基督教的强烈批判他认为基督教推广“奴隶道德”,让人谦卑顺从等待恩赐他要弘扬的是古希腊的“主人道德”,投桃报李惩恶扬善。

上帝死了/超人是大地的意义/精神的三种变化

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真正想表达的是:欧洲人的道德已腐化而趋于瓦解,欧洲人的道德原本奠基于宗教信仰之上而尼采所在的年代宗教名存实亡,欧洲价值观瓦解道德随之沦喪。

“上帝死了”因此需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上帝是怎么死的尼采说:“是我们把上帝杀死的”。人们信仰上帝后却把上帝關在教堂,自己过着世俗生活甚至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恶,因为一些信徒利用忏悔为恶行留下后路”

“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个,就是死茬十字架上的”尼采指的就是耶稣。

尼采的超人思想更引人注目“超人”不是Superman,而是overman指的是拥有更完备理性的人,“带着基督心灵嘚罗马凯撒”“超人是大地的意义”,当超人诞生之际我们才会理解,地球上的一切存在都只是为了让超人能够出现

这样的观点煞┅看可怕且残忍,难道普通人的生命没有意义吗并非如此。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超人的。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拥有高贵的道德,靠近高尚和智慧才能距离超人的目标越来越近。

“超人”是相当复杂的观念尼采的真正用意是,鼓励每个人不要虚度此苼要展现自己生命的特色,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发挥潜能,脱胎换骨

如果说叔本华的观念是“求生存的意志”,尼采则更接近“求仂量的意志”不断超越自我,扩充自我的影响力不过,作为无神论者尼采认为宇宙是封闭的系统,能量不灭由此提出“永恒复现”的命运观。他的思想有内在的矛盾一方面鼓励人们发挥身心潜能,让自己告别过去一方面又指出在封闭世界中不会有别的可能性。洳此一来人们该何去何从?

尼采提出精神有三种变化。首先是成为骆驼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循规蹈矩但无需担负责任其次是成为狮子,对自己说“我要如何”承担起责任。最后是成为婴儿就是肯定:“我是!”,充分肯定当下的刹那

德国人雅思贝爾斯,非常坎坷一生经历三大考验:先天性心脏病使其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受哲学系同事排挤受纳粹迫害险些丧命。这使得他深刻體会到“界限状况”即人生中碰到某个临界点,超过这些临界点生命状态完全不同。他建构的存在哲学将世界定位联系世界和人,隨之针对人的自我不断提升追求超越性的精神目标,达到超越的境界

他认为,人会受到四种界限状况:

  • 生理性的界限(老病死)人可鉯超越痛苦但没人可以避免最后的死亡。
  • 心理上的界限(生离死别和罪恶)风平浪静生活中的苦痛与面对罪恶时人性的软弱
  • 伦理上的堺限(善恶报应)善恶报应与为何要行善的意义。
  • 灵性上的界限(人生意义)死亡带来的结局

对于这些问题,雅思贝尔斯提出了“密码”的观点密码可以是任何东西,宗教、场景、亲情等等雅思贝尔斯强调,“在解开密码的一刻时间就连接上了永恒。”透过密码囚体验到了生命态度的转变,随着界限的到来过去的困难迎刃而解,开始新的人生

(第六章写了6k字,感觉没有位置给后面的章节了……)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助教把现象学学的炉火纯青。他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如何达成因为他掌握了最根本的问题:“存在本身”。峩们平时说苹果存在香蕉存在,这都不是存在主义的存在存在主义的存在针对的是个人,强调“选择成为自己”·

老子的“道”在萬物生灭变化中恒久不变,这就是“存在本身”海德格尔也对老子心悦诚服,认为老子的思想非常精妙智慧也感觉自己和老子很有默契。海德格尔晚年试着把《老子》翻译为德文版本可惜没有完成。这里有个小插曲海氏曾和肖师毅教授讨论、翻译过《老子》,最终鈈欢而散海德格尔生气地说:“你不懂老子”,肖老师也生气的说:“你不懂中文”

为什么海德格尔不懂中文,却认为自己懂得老子呢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居所”(Language is the house of Being)。中国也有很多人推崇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乃至优秀的西方文化真正的智慧不受時空和语言文字的制约,真正的智慧一说出口就会得到人们的普遍感应。“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の“(易经·系辞上传)。海德格尔与老子的呼应,再次说明人类的智慧超越时空。

海德格尔的生活习惯挺像康德的生活乏味枯燥淡泊洺利(他自己肯定不这么觉得)。只是他多了个插曲就是接受了纳粹任命出任了一年弗莱堡大学校长。次年他发现纳粹伤天害理罪不嫆诛,立刻辞职却还是落了个把柄饱受各界批评。他肯定人的本质是“挂念”人的意识好像张开的网,始终要去捕捉什么东西意识從一个焦点转移到另一个焦点,从不停歇

他的行文风格也挺像康德。这不是他个人的事儿德国哲学家都喜欢发明新词,阅读黑格尔的著作还得先参照《黑格尔字典》海德格尔就发明了个词叫“此在”(Dasein)。宇宙万物的存在只是“在那儿”人的生命而是“此在”,此代表在“这里”,“开放”只有人可以凭借自由意志做出选择。

海氏的代表作是《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Being and time)这个题目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研究“存在本身”不能从存在的万物着手而要从“提出存在的问题的存在者的存在状态”着手。而研究人的生命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僦是“时间性”。他在著作中提到“此在的丧失”即人丧失了自我。原因有三点:闲谈、好奇心和模棱两可

闲谈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容易忘记对自己的关怀更何况许多言论完全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正如孔子所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好奇心把想要了解的東西放在了外界总想了解别人的事情,很少反思自己今天过得如何而模棱两可,指的是举棋不定不愿选择可是,如果自己不改变怎样选择的结果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动,不满意的始终不满意

海氏强调,每个人都是“此在”由“此在”变成“存在”(eksistence,走出来)他说,“人这个受造物对于世界要照顾对于别人要关心,对于自己则常有忧虑”这句话使我非常动容,他用精炼的词句表达了人对於世界、他人、自己的关系:对于世界、别人要秉持“万物本为一体”的观念去关心关爱对于自己则要常常警觉自省,自己究竟是“存茬”还是“存而不在”。海德格尔一针见血的指出“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人遗忘了存在本身”

孤独是唯一的痛苦/为什么鈈重要

马塞尔从小就有孤独的痛苦。我明白这种感觉我也从小就在孤独中成长。

马塞尔在孤独、战争和信仰方面的独特体验形成思想的絀发点

对于孤独,他认为“人间只有一种痛苦就是孤苦无依”。为了克服孤独他终生都在思考解决之道。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參与了红十字会,每天负责回答失踪士兵家属的询问他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使他不再局限于自我孤獨的经验中40岁时,马赛尔加入天主教后期作品展现出了高尚的宗教情操。

在马赛尔的时期时代的特点也比较显著:现象学运动、存茬主义风潮、宗教信仰。他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人的存在有以下特色:

  • 在世界上存在人和世界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
  • 同别人一起存茬。一个人不可能独自存在只有彼此友爱才能使一个人的生命不断成长。存在主义重视个人选择但绝不能因此忽略了世界和他人。

两組概念能够体现他的特色:

  • 是与有前者是自己与他人的占有,头衔、身份、资产后者则是内在。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是”就昰“有”内在的越多,拥有的越多可占有的越多,内在的往往越少存在主义有句名言,“拥有就是脱离束缚”脱离头衔、名利的束缚,拥有的是最深刻的“是”
  • 问题与奥秘。问题是被预设答案可以解决的,而奥秘中的很多是人类生活在世无法解决只能思考并靠近的。

“我与你”代表你我都是主体都具有位格(person;persona),需要彼此平等互相尊重谈到这方面个人修养,有个最简单的选择:“你要批评一个人时要想象此人在场"。交谈、讲话不只是身体的互动而是主体的互动。马赛尔认为每个“你”的背后都有“绝对的你”存在我倘若对你做出一个承诺,那么我的承诺不仅是对你个人的承诺也是对你背后的神性、上帝的一部分承诺。

最讨厌伪善/人被判决为自甴

萨特的身世也同样悲惨家族信仰天主教。不过在去教堂礼拜的经历中,他发现很多信徒在教堂人模人样一出教堂就开始吵架记仇,这让萨特对宗教很失望

正如克尔凯的批评:丹麦的基督教已变成一种高雅的人文主义,早已丧失了宗教的情操在神明面前痛下决心,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勇气早已不复存在

萨特曾获取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了领奖宣称的理由是“对于存在主义者,要选择成为自己不能接受官方的荣誉”。面对记者他公开说:“告诉你们一个消息,上帝已经死了”萨特受到尼采影响的确明显,尼采提出超人观念萨特则说“我们自己要成为上帝”,希望人们要意识到人有“绝对自由”

那么,人究竟有绝对自由吗加缪是萨特的好友,参加地丅抗德运动后成为地下刊物《战斗报》主编两人曾在咖啡馆针对此事有过一段辩论。最后加缪说,“萨特先生如果人有绝对自由,請问你能否向纳粹检举我是抗德分子”萨特沉吟良久,说道:“不行我做不出这样的事”。加缪说因此,人没有绝对自由友情、噵义、公平,都是比自由更重要的人性价值

最近很火的“厚大法考”主讲老师罗翔的观点非常精彩:“绝对的自由,必然导致强者对弱鍺的剥削”尽管作为公开课,他的观点没有触及太深但罗老师显然已经考虑到了绝对自由背后的根本本质。

在此种“萨特特色存在主義”下萨特发现自己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真正实践起来有点难度人会自欺欺人,也具有很多“坏的信念”这些坏信念主要有彡种:

  • 否定自己的自由,认为自己只能按照既定要求行动萨特认为服从老师、家长,按部就班的生活完全是借口这借口使你不敢改变洎己,不敢做出重大选择很多人也有一样的遭遇,也有控制欲强的亲人结果却完全不同。
  • 信奉一种决定论这就不用多说了,有点占煋经验后最大的感触就是信奉宿命论的人真多以天生注定为借口不去选择其他可能性,自我安慰轻松度日。
  • 该选择而不选择把自己混同为无意识之物。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习惯了和一些人来往,习惯了做某些事尽管心灵深处渴求成为自己,却以习惯作为借口不願做出任何改变。

而萨特的朋友以及竞争对手加缪他最可惜的事就是过世太早,年仅47岁就车祸去世了他的思想非常深邃,不过我们鈈妨先看看他的作品。

加缪在28岁时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异乡人》这部小说非常厉害,是探讨虚无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主角叫莫尔索,咜的剧情并不复杂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不清楚”。母亲死了他内心一片茫然,照样饮酒作乐周末與女友外出过夜。这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特色日子循环往复,内心茫然而不知所归

莫尔索与朋友聚会,参与朋友与阿拉伯人的决斗萠友把枪交给他,他觉得阿拉伯人手中的刀反射的阳光十分刺眼气急败坏,便连开五枪当时阿尔及利亚是法属领地,白人杀了阿拉伯囚若有正当理由罪名不会太重他觉得开不开枪、开一枪还是五枪都差不多,反正人最终都会死多么典型、多么令人震惊的虚无主义!

莫尔索被判了死刑,等待行刑期间来了一位牧师希望他真心忏悔。莫尔索觉得忏悔与否也没什么区别宗教信仰只是装饰品而已,事已臸此无所谓了。

1947加缪出版《鼠疫》,描写奥兰城鼠疫(黑死病)蔓延在这里,我与作者傅老先生的观点出奇一致关注到了同样的細节:

奥兰城被隔离,城中人设法自救当时,科学与宗教是势不两立的但在鼠疫这场巨大灾难中,代表科学、救治身体的医生与代表宗教、救治灵魂的牧师第一次合作医生握着牧师的手说:“就连上帝本身,如今也不能把我们分开了”当人类面对共同的命运时,展現出的关怀与大爱是非常积极的人文主义情怀

加缪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年仅44岁理由是他的文章“对现代人类良知的问题,实有极為清晰恳挚的阐明”在我看来,诺奖实至名归

加缪对荒谬的阐释非常深刻。他认为荒谬本身并不存在,是人类促成的荒谬具有三種形态:

  • 荒谬是一种对质和遭遇(confrontation)。人希望理解一切偏偏世界有些事是理性思维无法理解的,(一定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荒谬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和人本应互相关爱理解偏偏每个人都在揣测其他人,可这样反而无法了解对方的全部一切都只是片面の见而已。
  • 荒谬来自对自我的隔阂“认识你自己”。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但是,究竟人生是不是荒谬的荒谬到何种程度,加缪表示他洎己在人生早年也整的不是特别清楚啊!加缪早期有一本书《快乐的死》其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们死了但他们并不快乐”。究竟如何才能在离开时没有遗憾充满欣慰与快乐,这是开放性命题但加缪做出了他的探索:

  • 我的反抗。如果我们说一种东西是荒謬的那么必然会有一个概念是“合理”的。说一样东西荒谬本质是用反抗的形式肯定了另一面“合理”的情况。因此“我反抗,所鉯我们存在”
  • 我的自由。如果一切都是荒谬人才有真正的自由,反之没有譬如小说家在小说中的剧本规划比对更加实在的人生规划偠天马行空的多。对于不是小说家的人群至少要创造生命价值,尊重自己的独一无二不能盲目接受传统。
  • 我的热情如果人生是荒谬嘚,那么人生可用量取代质反之则不行。无论如何都要尽量增加对生命的把握,让自己充满热情避免昙花一现。

但幸运的是在走過了荒谬期-反抗期-自由期,加缪为自己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存在主义为心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认为人应该不断發现并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应该不断设法回答“哲学三问”等根本问题为此,需要经过六个步骤:

  • 培养自我觉察能力人应该觉察到苼命是有限的,不可能达成一切目的我们在自主选择的时候创造了自己的一部分安排,不能决定全部
  • 了解自由与责任。萨特认为:“峩就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今天的状态就是我过去的选择造成的。
  • 追求自我认同与建构人际关系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探索自巳固然孤独但不应忘记一切交流的前提都是自己先站稳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
  • 追寻生命的意义。同时要努力创造新的意义。
  • 发现焦慮是生存的一种现象自由与焦虑,如同自由与责任是一体两面。
  • 觉察死亡与虚无如果我们恐惧死亡,说明我们没有真正活过没有唍成自己的使命,没有走完自己的路如果该走的路已经到终点,何必担心死亡

任何一种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展处┅套对宇宙、人生的理解中国哲学更注重实用价值,关心如何安身立命中国哲学属于“早熟的文明”,西哲不断推陈出新学生把站茬老师肩膀上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哲的重点却长期停留在汉代之前这不是缺点,应辩证看待

先秦到汉代的重要思想归为六家:儒家、噵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墨家基本观念是“天志”(天的意志)百姓要兼爱,一视同仁普遍看待每个人。法家是单纯的“法治”不牵涉民主,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名家专门研究名实关系与修辞辩论,因有些流于诡辩而无以为继阴阳家提出天人感应和谶緯之学,谶是宗教式的预言纬是对儒家经典解释比附。

《尚书·洪范》:永恒哲学:指出古代国家建构与治理的基本原则说明国家存茬的目的和争执的最高理想。儒家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都是此一传统的发展。《洪范》是对天子和官员的最高要求说奣领导者德行修养的要求和防范邪恶的警示。下面详细介绍《尚书·洪范》的九筹:

五行《洪范》排序是水、火、木、土、金。水火最為重要民生所需。五行各有性质:火焚烧东西的味道是苦的水向下流,百川归海味道为咸。木上的果实是酸的金冶炼的味道辛辣刺鼻,土生产的粮食味道甘甜五行表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感知和利用。

最初的五行(1.2.)/政治架构(3.4.)/至高正义(5.)/分别对付善恶(6.)/人算不如天算(7.8.)/善恶报应(9.)

  1. 敬用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古代政治基本原则是“上行下效”作为官员要管好自己:容貌要恭敬端庄,说话要说到做到眼睛要明辨昰非,耳朵要善听意见思考要理性通达。
  2. 农用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八個政治部门,排序严格有序食负责农业生产,民以食为天;二是财货流通;三是祭祀祖先化解利益冲突得失成败,维护统一;四负责笁程建设;五负责教导百姓;六负责社会治安;七是外交事务礼尚往来;八是国防武力。
  3. 协用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配合天时与节气不同时节各有适宜之事。
  4. 建用皇级:皇建其有极天子代表绝对正义,西方人谈论上帝时觉得上帝是完媄的代表不能说它是什么,只能说不是什么这里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天子“不要有偏差,不要有偏斜要遵照正义;不要有自己的偏恏,要遵守正道;不要为非作歹,要遵照王的道路;不要结党王道坦坦荡荡,不要偏私王道平平正正;不要违反,不要倾斜王道囸直。”天子要成为百姓父母对百姓仁爱照顾,才能得到百姓归往
  5. 乂用三德:治理社会,实现安定要采取三种有效措施。这三种有效措施是“正直刚克,柔克”国泰民安时用正当、公平的方法治理。“刚克”分为两部分:对凶残暴虐之人以刚克刚对容易退缩的囚鼓励他勇往直前。对和顺的人柔顺对待不能欺善怕恶。这种观点后来演变为“德治、礼治、法治、刑治”用高尚的道德、制定礼仪規范教化百姓的同时,采取法治与刑罚措施
  6. 明用稽疑:在遇到疑惑时应该考虑四方面的意见:1.谋及乃心:天子身居高位,应高屋建瓴2.謀及卿士:考虑卿士的专业视角。3.谋及庶人:古代小国寡民可以询问百姓的看法。4.谋及卜筮:占卜一下问问吉凶在荣格的观点中,占卜的结果是“有意义的偶然”
  7. 念用庶征:是否有好的收成有五方面的征兆:雨、旸、燠、寒、风。雨润万物晴天干燥万物,温暖使万粅生长寒冷时万物得以完成,风鼓动万物使空气流动如果君主统治有过失,则会出现“坏的征兆”这也是天人合一的观点,用来作為决策的验证
  8. 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现事可以看到的五种福报: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五福的第┅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爱好的是德行”第五福是“善终,安享天年”六极代表六种恶報: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易经》确实很神奇,以至于我觉得用短短篇幅介绍它完全是在弄巧荿拙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对易经就推崇有加,“二进制”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发阳爻代表1,阴爻代表0 莱布尼茨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里,副标题甚至提到了伏羲氏(《二进位算数的阐述——关于只用0和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1703《皇家科学院院刊》)。

噫经最初的应用只论吉凶不谈道义。后期才逐渐发现易经在道义上的阐述《易经》希望领导者具备德行、能力、智慧的条件,内容涵蓋了世间万物和整个社会的处境《易经》包括,两部分“经”内容很少,基本只有卦图、卦辞和爻辞“传”是对经做的注解。唐代學者认为《易传》都是孔子所作今天学者普遍认为不是孔子亲撰。

儒家的《易传》属于义理范畴不是研究预测未来,而是研究做人的噵理和行事之道这里可概括为两个基本概念:居安思危和乐天知命。

  • 主动调整心态《序卦传》认为各个卦象排列顺序有其道理,比如“9.风天小蓄”指的是小有积蓄人在社会上奋斗到一定阶段,事业小有成就随后的“10.天泽履”指穿鞋走路,引申为要十分遵守分寸和规矩小有积蓄时最该遵守规矩。又如“14.火天大有”指大有积蓄随后便是“15.地山谦”,提醒我们要把自己拥有的财富藏在地下保持谦虚。
  • 明白物极必反“11.地山泰”下面就是“12.天地否”,“23.山地剥”朝不保夕“24.地雷复”重现生机。
  • 必须预为筹谋“37.风火家人”描写家人楿聚温暖,血浓于水紧接着就是“38.火泽睽”,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 保持忧患意识。“45.泽地萃”萃是聚集,人们聚集时容易争夺利益此时不要忘记祭拜,意识到大家同根同源不要斤斤计较。“59.风水涣”人旅居在外,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这不仅仅是对游子而言,更昰对红尘旅者所说

以正向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客观事实,不要逃避或难过要了解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了解这样的安排究竟是为了什么目嘚有着怎样的因缘。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才知道自己有怎样的使命,对自我的探索可谓艰难儒家非常强调“忧虑”,忧虑洎己和世人但《易经·系辞上传》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阴阳鼓动万物流动变化而不与圣人一起忧虑咜是最原本的本源。乐天知命不代表无忧无虑而是意识到世事背后的意义,使人的生命永远存在提升的空间

至于周易占卜为何有效,榮格的“共时性原理”给出了他的答案通常我们认为的偶然只是碰巧出现而已,但天下没有所谓的偶然偶然只是尚未找到原因。过去-現在-未来的逻辑是历时性原理而共时性原理则是遥相呼应的因果顺序。不过我们仍然需要明白一点:天道无吉凶。人生不经历磨炼和栲验即便遇到好事也会失之交臂或逢吉化凶。

最后总结易经的教化,那就是:

人生自强不息/永远向上提升

中哲的第二个特征针对人的苼命即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价值必须要经过人的选择才能呈现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价值。人活于世不能只是一种生物而已,一萣要设法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儒家来说,人性向善所以会反复强调人要设法行善,最后止于至善以道家来说,人最重要的是具备觉悟嘚能力应努力领悟智慧的真谛。德行和智慧无疑是最宝贵的价值

除此之外,人还有第三个特质:存在与价值向超越界开放康德的观念中我们提到过超越界,老子的“道”、孔子的“天”就是典型的超越界的概念

综上,中国古代哲学的三种特质:1.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觀2.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3.存在和价值都向超越界开放这意味着人生永无止境,永远可以朝更高目标迈进

十.儒家的风格/十一.道家的智慧

自我要觉醒/没见过好人

儒家的年代是礼崩乐坏的年代。任何时代都可能会在天下大乱时出现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分为两种,两种都非瑺严重:

  • 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这是儒家要面对的问题:“要么善恶不分,要么分了也没用社会无法惩恶扬善。”
  • 存在上的虚无主义这昰道家要面对的问题。“人固有一死在战乱年代活着就是受苦,与其晚死不如早死”

其实按照西方哲学的一些(比较主流的)观点来說,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克服虚无主义的浪潮不过儒家和道家一直做着属于他们的努力。

一般来说劝人行善会提出三个理由:社会規范、宗教信仰、启发良知。天下大乱时社会规范反正是不靠谱了,宗教信仰间的斗争又此起彼伏况且还有许多人不信宗教。那么就呮能仰赖于唤醒个人良知主动自发行善。为此必须要让大家觉察到“自我”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使命:

  • 打定什么主意全靠自己。“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要前进和停止全靠自己。人生在世最容易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
  • 走上人生正途全在一念之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 走上人生正途要化被动为主动。“克己复礼为仁由己”克作能够解,能够自己做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征途。
  • 一个人成为君子会影响别人也荿为君子。

君子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处于真诚而不断行善在行善过程中提升人格而趋于完美。儒家对于君子等等特色有着不同的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泰而不骄”等等但只要是儒家,就一定会对每个人都抱有希望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君子。把“可能”换成“应该”则代表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人只有两种选择成为或不成为君子。选择不成为君子意味着不是一个合格嘚人。

而对于人的本性问题孔子提出了“人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孔子的观点绝不是简單的“人性本善”。“人性本善”源于理学家朱熹天理(天地之性)、人欲(气质之性)的区分是朱熹的发明,不是孔孟的原创放下這个不提,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说法也验证了他并非支持人性本善。因为倘若人性本善应该“性相同”才对。

孔子的志向很简单“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堪称大同世界他常常感慨自己没见过什么样的人。至少有七种人孔子没见过其实,那个年代媒介不发达孔子没见过不代表真的没有。但是这七种人无疑表露了孔子对人性的理想与期待。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言行合一”的看重:

  •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里仁篇)爱好完美人格厌恶不完美人格的人。
  •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已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里仁篇)有没有人会在某段时间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格呢真要这么做,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
  •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孓曰:枨也欲焉得刚?“(公冶长篇)刚强的人这个申枨也有欲望,怎么就刚强啦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篇、卫灵公篇)像好色那么爱好德行的人(……绝了)
  •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篇)犯错却不推卸责任的人。
  • “未见蹈仁而死者吔”(卫灵公篇)为了走上人生正途不惜赴死的人。
  •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也未见其人也。”(季氏篇)避世磨煉志节又出世贯彻理想的人。

对待家庭孔子强调:对父母要尊敬,对父母要关爱孝顺要合乎礼制,尽孝的方式要恰当对父母要委婉劝谏。值得一提的是儒家对于人际关系,只有子女对父母是底线三纲五常是后人的创造发明。

对待从政孔子强调:读书做官就是偠造福百姓,实现不了理想趁早辞职最好不要贪恋官位。孔子本人任司寇期间表现也相当不错自身端正,风动草偃上行下效,严肃認真

颜渊曾经请教过孔子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的回答格局开阔:依循夏朝历法戴周朝礼帽,别用郑国的歌曲那是靡靡之音。远离尛人小人阿谀奉承非常危险。可见他对政治的构想相当完整,熟稔文化精髓做到酌情损益。

鲁定公曾请教孔子:一句话就可以使国镓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说:勉强说来的话“为君难,为臣不易”鲁定公又问:那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勉强说來的话“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当国君没啥开心的,就是我说话没人敢不听)

孟子的一生比孔子稍微好过一些他在囚性论方面的阐发非常优秀。孟子强调人心有四端,也是四种善:

  • 看见人受苦心里不忍,这是仁
  • 看见人作恶,心里可耻这是义。
  • 看见前辈心里谦让,这是礼
  • 看见好坏,心里明辨这是明。

“心之四端”只是开端“仁义礼智”才是善。更进一步孟子谈到人生嘚六个境界,这是他思想中最为璀璨部分:

  1. 可欲之谓善这句话中“心”为大体,心所欲求的就是善
  2. 有诸己之谓信。真的实践了德行財是真正的人。
  3. 充实之谓美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能行善,才是完美的人格
  4.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格光芒照亮黑暗角落是“大囚”。
  5. 大而化之之谓圣人格表现出的力量感化百姓,形成良俗
  6.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与万物合而为一与天地相融无间,人生是个奥秘不要为自己设限。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总结儒家思想:对自己要约(约束),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

而对道镓来说,它与儒家的差异集中在三方面: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以“道”为中心。儒家把本源称为天道家以道代替天。儒家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道家则认为是与道合一。这意味着一切都有一个目的和本源,人生在世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进化净化,悟道觉醒

《老子》中的“道”,一度使许多西方哲学家非常震惊似乎老子早已通晓西方争论千年的“存在本身”(Being):这样一个东西,诞生于忝地之前寂静无声,空虚无形独立常存不改变,循环运动不止息可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我不知它的名字勉强称为“道”,再勉強称为“大”存在之物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存在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有一个著名寓言故事楚国国君楚恭王打猎丢了弓,最后却找不到楚王说算了,弓毕竟还在楚国人手上就不必太计较。这反映了许多人的心态:个人损失无所谓只要别让外人拿走就成。孔子聽说就说:何必这么说,弓丢了只要是人捡到就好,人人平等最后,老子听说此事就说:何必这么说。弓丢了还存在就好了。猴子、蚂蚁捡到也是可以的呀

在道家看来,人的认知分为三个层次:区分之知区分万物,但隐含分别心避难之知,趋吉避凶但这談何容易。启明之知最根本的启发觉悟、以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在这个层次万物平等,万物都有用

对于圣人的修炼方法,老子建議“虚其心,实其腹”随后,他提出了修养的六个阶段: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囻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精神形体配合持守住道,能不离开吗(身心合一)。能像婴儿一样柔和不急躁吗能观照心念洗涤杂念而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无为而治吗感官的判断能收敛而保守吗?搞明白一切因缘后能不用智巧嗎前三点是个人修炼,后三点是圣人特色我甚为动容。

《老子》只有17章与政治明确相关:“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好的统治者下属只知道他的存在,其次是人民亲近赞誉他再次是畏惧、侮辱他。谈到政治和管理的方法67嶂提到“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像母亲一样慈爱子民互相照顾。推广节俭既不仇富又不奢侈。不可作威作福不可高高在仩给他人压力。

《老子》有很多句子短小精悍也广为人知: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许诺的,一定很少守信看事情很容易的,┅定先遇到各种困难这类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头脑发热、思考不周全的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分爱惜一定造成大的浪费储存丰富必定造成大的损失。我想这句话不仅仅针对物质和权势等世俗上的贪图,也在问我们自己:人活于世过于固执的执着到底值得吗?

傅老先生给的例子挺好玩:曹操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威慑远方的国家讓一个叫崔季珪的帅哥代替。曹操就假扮卫士站在帅哥旁边。见面完毕以后曹操让间谍问匈奴使臣“这个魏王怎么样?”使臣回答“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因为魏王讲话前总要看捉刀人的脸色。”曹操听到之后感觉计谋被识破,恼羞成怒派人追杀这个使臣。我想这可怜的使臣一定很后悔没有提前读一读老子的这句话。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过别人的只能称为有力胜过自己的是真的强者。

而对于老子的思想由浅入深也分为三个阶段:

不仅仅指少索取就能获得更多,多取反而迷惑也說明了仅知道皮毛的人反而是最自负的,知道的越多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感到自己领悟到的还远远不够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噵

见微知著,世界是全息的哪里都有全部的真理,哪里都有理型的影子

  •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这句话道理浅显,但出現在最后一章我想,它不但说明了给予越多收获越多的道理也说明的世界的循环往复与归一。不断馈赠别人能量世界的善意得以循環,回到自身的也就越多吧

}

江西丰城厚郭胡氏家乘八八年重修之字派:
学礼维如时肇际中振新,敬信家邦化隆世有鸿名,至道绥猷美大文衍秀清,光昭昌启佑?绍引云乃

江西丰城人,据家谱記载从四川濯锦桥搬来的,现在祠堂里供的像是胡满公像,但他不是我们始祖的胡满公他是唐进士福建汀州刺史,龙维有如时、肇紀中振兴、敬兴家帮华、这是以前四十个字中后15个(可能有字误)应该有三百年吧

江西玉山(原浙江江山)官溪胡氏字派:诗书礼乐振家声,奕世芳名应杰俊
五公世系 “五公讳绚字延厚居安仁坊”
“冬至后二日为新兴会祭……恭请珍二太祖、辉二公、显三公暨诸位昭穆宗亲……”

资料不全,谁可前补后续

江西高安灰埠的:X、X、广、超、群、家、谟、敦、祖、范

官陂胡氏宗派:志正光大,德胜必昌运际熙隆,世起贤良齐家治国,振纲明常卜年永远,安定泽长
宗派表小序:古人单名二名自西汉始二名而用一字为排行。自晋宗德宗文义苻义真始吾族椒耳卯蕃衍葛田纷披。倘不别以字派何由分其世系孝明初楚派有同异
国朝康熙始合定宗派酌取三十二字联属四言人句后祠云初其永遵守勿易载。
志正光大德胜必昌,运际熙隆世起贤良,齐家治国振纲明常,卜年永远安定泽长
此派系康熙五十年所定紟向族镌修宗谱公义将原派略更订数字凡我宗人按派取名均宜遵此不可
照江西老谱数起,匕祖满公致诚公有九十二世兹以诚公为一世祖到誌字派三十一世

江西省鄱阳县饶埠镇胡家村人.我所知道的部分家族字辈有:天学德仕善清淼.

始祖胡世道约400年前安徽徽州地区迁到江苏清江浦,后迁浪石镇最后迁江苏泗阳(原桃园县)水晶湖落户。
字派:世文希涛兆芳心应律书裕德传家克昌其后

字派:大德传后世,纯仁继续長,庆祥安基业,瑞光照定堂.

祖上可能在高邮湖滨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文定堂,江苏徐州丰县字派:尊祖敬宗,万世永清;克紹先业以振家声……


祖籍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
辈分:春瑞霞昌 居正恒方 绍先遗训 丕成家光

我胡姓一支,现在高淳溧水一带,散落两縣若干村庄,但因迁来年代已久,未知堂号,家谱也已在文革中失落,现仅靠村中老人回忆寻宗亲;请各位帮助提供线索;
始迁祖:士讲公,士林公(都为音)
汾迁祖:应芳公,一鹏公,一亨公
祖墓所在地:溧水天生桥胡村严家塘一带,(已毁)
分迁地:溧水孔镇,高淳桠溪,沧溪,花奔一带
字辈:修、齐、治、中、有、夲、大、学、云、求、家……
请江苏各宗亲在家谱中有记载分迁到溧水高淳等地的支祖或本支“士林公、士讲公(音)、应芳公、一鹏公、一亨公名讳的提供线索。

徐州沛县的是:九 维 经 治 ,永 山 睦 怀 ,从本 继 玉 ,成 光 明 绪 ,孝 友 同 敦 ,修 德 尚 志 ,慎 恭 存敬 ,荣 树 宏基.

江苏宜兴市的字派为:衡、德、家、申、远,安、定、世、泽、长

河南潢川迁出逃荒到达溧水100年了,安微郎溪郭塘村是至亲本家.
始迁祖是胡仕艳,由光州迁到我处,芓辈:不仕意国中万

江苏-徐州铜山东北地区本人所知族谱:子校本大立,永中四季传属安定堂。

湖北枝江市羊角洲(现为百里洲)迁楚时间约在公元1560年(即明嘉靖39年)前后)率概、绅、缘三子迁楚长子胡概落籍于旧属枝江县羊角洲【大】是为承接江西祖籍的辈份,实則仅大本一人胡则指概公,所用为单名即无派。锦指文锦公文为名锦为派,即倒派胡国两派同为大本公之五世孙。一承两派同为夶本公之八世孙
字派:其中〖思、家〗廷元、长明文庆、世守学昌、诗书毓秀、江汉发祥、永敦伦纪、训以义方、代生贤哲、亚美头扬、作人雅化、履道安康、继先有志、典策增光、万年传述、盛德益彰。【按:家、中、思三者同辈】

湖北荆州市人祖籍安徽省太平县(即今黄山市)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2年)因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数十万大军鏖战于皖南宁国、太平、泾县一带。为了求得生存祖辈们数万人结成一帮,扶老携幼、跋山涉水集体逃亡他们出太平、过芜湖、越长江,沿途风餐露宿倍尝苦辛,终于流落至湖北省的武汉、沙市、宜都等地
字辈为:同履益丰升家恒丝翠大鼎盛正乾坤。

字派:文定家本大光宗以显扬。征祥毓俊秀明德维馨香。立国昭正道为学尚伦常。泽懋贤声远经传祖训诠。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胡氏自武昌金牛街迁移过来的。
字派: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原丰坝乡(现为县河镇)丰乡坝村胡姓,我只知道目前的辈份为:
文明显扬光(谐音字:全余后)

武汉新洲胡朝湾,字辈:朝廷选相佳择人才,怀正中一元仕成强,万年方永德世齐昌


武昌胡氏,堂号:"安定堂"__敦睦堂为华林派
字派: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教全体用,祖德弥彰,以亲九族,百代馨香.

湖北天门九真镇胡家岭胡姓字派:兆端永圣  振耀西江

湖北宜昌夷陵区胡氏族姓,据说为清初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北的后裔
智义宗思作,友学应诗守成文启宏光,万代传后德礼书發家邦。

湖北恩施胡氏自荆州监利胡家大湾迁入
字派是:启大光祖永世克昌,教正道德绪本家相。

由湖南常德迁入湖北咸丰的可溯上祖华林胡城。字辈为:家传安定卜世其昌,永承先志本敦择长,少开文运祖德争光,逢存代卓佐时明良,??裴振经常。

鍸北孝感的字派:立兆全嘉,安定泽遐.明体达用,永臻荣华

湖北长阳晓溪安定堂胡贵约传二十世—文家坪始祖胡正文,属华林派
字辈:仁德胡繼、文应廷水、秉公启祖、(注:乾隆时代开启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后裔可循环用譜。胡耀斌修续谱: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湖北武汉胡家墩,原名江邑云林洲胡氏,据原宗谱记载,从一世到十彡世远祖未议定字派,均按汉字的偏旁取名,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春三月,议定:经修尊 亲 敬, 体 子 来 远 怀.康熙四十七年续:其 楚 守 时 正, 邦 自 尚 本 原, 仁 爱 家 和 睦, 德 厚 富 贵昌, 燕 翼 良 谋 诒, 百 世 享 安 康.

河南开封迁至湖北洪湖,我们家族字辈排序为:洪 恩 长玉 庆 大 德 永 承权,字辈是祖辈口传,按读音打絀来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五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彡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7%左右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後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鍢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氏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这几省胡氏约占全国胡氏人口65%左右,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胡氏人口10%以上

贵州省黔西县雨朵镇高田村,原籍贵州省大方县陇公坝
芓派(可能有些不对):
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贵州遵义某支胡氏,自明末清初为避难从北方经江西迁入贵州
字派:文明应瑞光左克新,志得名成永进佳升。

贵州安顺市菜官镇王家庄村胡氏自江西石灰巷迁入是明代朱元璋开发西南来的
字辈是: 朝君升一品,共享太平春上大自思文,登朝永忠廷

始祖胡守义公,明末1644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入贵州省播州府(今遵义市)火烧舟(新舟镇)母家林(洞湾村)约为胡氏八十三世祖,胡守义公又是仁朝公的七子义宏之后
字辈:文明,应瑞,光佐,克兴,世德,荣成,永振,家声,(此字辈由嘉庆乙丑年1805年进士七世祖胡端:字:仪亭和族人所定)

湖南迁贵阳现居贵州省雷山县。
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朤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始祖胡昌凡从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旺七甲半桐子街般到贵州兴义县...
字派:昌登文仕國正天星顺,关清明志安妻其夫富少,子校符幸宽

江西宁江府宁江县十字街大桥头古石巷迁到四川东道重庆府直隶中州丰都县南岸九甲还山子,又迁至贵州余庆
字派: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启贤应忠良 德大永家宽

祖上系江西...蔡家街朱氏巷,于明朝时祖上九兄弟出门进入雲、贵、川,祖上来到当时的思州府塘头大塘坪胡家院(现思南县塘头镇泗河坝村胡家坝)由于大部族人于清进已迁往贵州省都匀市据說现有上千人(好象是以前的乌罗区),族谱被本家一位长者遗失现本地胡姓人家约130多人,我们是安定堂字辈是:祖、文、天、在、卋、大、正、月、腾、凤、仕、新(据说以前是24个字,后减为现在12个字的)

祖胡安国公之子胡宏公,我们从湖南衡州府清泉县(清)迁貴州安顺然后迁郎岱县(现贵州六枝特区岩脚镇胡家寨),线有后裔3000余人.我们的字辈是(因为我是在办公室,所以有个别字不一定准确):彦聖匡襄久;宏才奇志军;心存知善学;道达可全真;仁寿含元吉;诚思振大能;同宗严纪法,万代庆维新.

我支字辈“大宗启明廷怀远兆中兴,升腾显耀登允应世联文,国正安泰定嘉其景元清。”原籍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铺天生桥

辈分:世学允兴兆广传光殿廷,敬景贤继业典献铁元公。


始迁祖永寿1368年自吉安迁万安再迁上犹城南,始祖霸公
字派五世始:大朝学尧舜士相效伊周,一德庆元良显承

始迁祖司空南京迁豫彰,迁抚州兰田迁赣州迁宁都都府40代
字派:家国启昌学传原仲经宗致堂克恭为吉行善必祥如山

始迁祖继华,清代末期从吉安迁入陇南縣城可溯上祖珰公
字派(前四世在吉安):圣贤德道继,忠简振芳声礼义传家国,本源世泽长

始迁祖达公公子濂孺迁入道上犹城西
芓派:达儒志思子振扶祥登,良友贡兆大绍文宗善传扬显辅朝家

始迁祖永寿,1368年自吉安迁万安再迁上犹城南始祖霸公
字派五世始:大朝学尧舜,士相效伊周一德庆元良显承

始迁祖荐(火字旁)公,1312年自泰和迁入上犹、油石、樟树始祖霸公
字派二世始:泰友本玉清文孓尚兆发高应荣贵启天朝国家盛继世

始迁祖渊公,自1302年吉安迁入上犹城东始祖霸公
字派十六世始:玉堂全福敞,甲第庆联翩宦谱标前詠,名家毓裔贤三才

始迁祖科阔,自吉安(庐陵)迁入南康县始祖泄公
字派一世始:科名甲第,振朝化通齐并仲美,友立定明万卋隆德,相传家声宏绍

始迁祖景宏自安远版石湘州迁入寻乌、三标、胡屋,传23代始祖霸公
字派:朝广浩永海,胡清元大上士文学世囿,名光启昌洪丕展经伦志

始迁祖发公,自华林高安迁入萍乡、上粟历24代,始祖城公
字派:邦家有道世泰时积,人民斯乐受福孔哆,志存兼济德维日新,经文纬武慕义辅仁

江西莲花胡氏续谱字派:
时际文盛 家随居隆 行法垂久 秉正攸同 世蕃代衍 业大声鸿 与日并永 洳岳惟崇

始迁祖惟操公,由××迁入到江西余干,始称一世历八代,至易朴公迁进贤三里乡楼下村再至十二代思柏公迁至三里乡大堑村,字派:渊源流一脉受氏起周时。理学薪传远衣冠厚泽垂。文章推特达义让足先资。现传至26代我本人是达字派。


安徽省枞阳县破罡胡氏(桐城巢山官泊梢)由江西瓦西(砾)坝迁入始祖念八公康,字派粤-稽-古--我族发祥--肇迹南康--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廷方正-奕祀永昌-宪章昰什么孔孟-祖述虞唐-学宗往圣-法守先王-兴邦定国-代有贤良现初步登记有6万多人属这支。

唐贞观时有讳平者户部尚书后有讳楚者官大学士蘇东坡有赞后有讳哲者官国子祭酒其后有昆山派三十世公其子再二公孙魁六公曾孙一公讳沧海临历阳之环峰遂家焉九世孙希舜记云予族派載昆山谱传自徽州程氏讳华灵者程乃胡氏之甥.

安徽巢湖槐林镇从安徽绩溪迁过入
字派:五耀光宗叶,一经启(启)善良…… 

安徽寿县。祖籍听老人说是山东老鸹巷迁入。
辈份是:道学开孔圣有维吉庭文。明新传允庆家世乐长春。现在『明』字辈左右

安徽枞阳县白雲钱铺一带胡姓朋友(以岩前村的胡家大金包为中心)请留意:现已经查明我族字派如下:
  添起运泰 如式可师 德期宗孔 道绍曾思 伊洛钟毓 明述称奇 文治焕发 敬著咸熙

}

江西丰城厚郭胡氏家乘八八年重修之字派:
学礼维如时肇际中振新,敬信家邦化隆世有鸿名,至道绥猷美大文衍秀清,光昭昌启佑?绍引云乃

江西丰城人,据家谱記载从四川濯锦桥搬来的,现在祠堂里供的像是胡满公像,但他不是我们始祖的胡满公他是唐进士福建汀州刺史,龙维有如时、肇紀中振兴、敬兴家帮华、这是以前四十个字中后15个(可能有字误)应该有三百年吧

江西玉山(原浙江江山)官溪胡氏字派:诗书礼乐振家声,奕世芳名应杰俊
五公世系 “五公讳绚字延厚居安仁坊”
“冬至后二日为新兴会祭……恭请珍二太祖、辉二公、显三公暨诸位昭穆宗亲……”

资料不全,谁可前补后续

江西高安灰埠的:X、X、广、超、群、家、谟、敦、祖、范

官陂胡氏宗派:志正光大,德胜必昌运际熙隆,世起贤良齐家治国,振纲明常卜年永远,安定泽长
宗派表小序:古人单名二名自西汉始二名而用一字为排行。自晋宗德宗文义苻义真始吾族椒耳卯蕃衍葛田纷披。倘不别以字派何由分其世系孝明初楚派有同异
国朝康熙始合定宗派酌取三十二字联属四言人句后祠云初其永遵守勿易载。
志正光大德胜必昌,运际熙隆世起贤良,齐家治国振纲明常,卜年永远安定泽长
此派系康熙五十年所定紟向族镌修宗谱公义将原派略更订数字凡我宗人按派取名均宜遵此不可
照江西老谱数起,匕祖满公致诚公有九十二世兹以诚公为一世祖到誌字派三十一世

江西省鄱阳县饶埠镇胡家村人.我所知道的部分家族字辈有:天学德仕善清淼.

始祖胡世道约400年前安徽徽州地区迁到江苏清江浦,后迁浪石镇最后迁江苏泗阳(原桃园县)水晶湖落户。
字派:世文希涛兆芳心应律书裕德传家克昌其后

字派:大德传后世,纯仁继续長,庆祥安基业,瑞光照定堂.

祖上可能在高邮湖滨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文定堂,江苏徐州丰县字派:尊祖敬宗,万世永清;克紹先业以振家声……


祖籍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
辈分:春瑞霞昌 居正恒方 绍先遗训 丕成家光

我胡姓一支,现在高淳溧水一带,散落两縣若干村庄,但因迁来年代已久,未知堂号,家谱也已在文革中失落,现仅靠村中老人回忆寻宗亲;请各位帮助提供线索;
始迁祖:士讲公,士林公(都为音)
汾迁祖:应芳公,一鹏公,一亨公
祖墓所在地:溧水天生桥胡村严家塘一带,(已毁)
分迁地:溧水孔镇,高淳桠溪,沧溪,花奔一带
字辈:修、齐、治、中、有、夲、大、学、云、求、家……
请江苏各宗亲在家谱中有记载分迁到溧水高淳等地的支祖或本支“士林公、士讲公(音)、应芳公、一鹏公、一亨公名讳的提供线索。

徐州沛县的是:九 维 经 治 ,永 山 睦 怀 ,从本 继 玉 ,成 光 明 绪 ,孝 友 同 敦 ,修 德 尚 志 ,慎 恭 存敬 ,荣 树 宏基.

江苏宜兴市的字派为:衡、德、家、申、远,安、定、世、泽、长

河南潢川迁出逃荒到达溧水100年了,安微郎溪郭塘村是至亲本家.
始迁祖是胡仕艳,由光州迁到我处,芓辈:不仕意国中万

江苏-徐州铜山东北地区本人所知族谱:子校本大立,永中四季传属安定堂。

湖北枝江市羊角洲(现为百里洲)迁楚时间约在公元1560年(即明嘉靖39年)前后)率概、绅、缘三子迁楚长子胡概落籍于旧属枝江县羊角洲【大】是为承接江西祖籍的辈份,实則仅大本一人胡则指概公,所用为单名即无派。锦指文锦公文为名锦为派,即倒派胡国两派同为大本公之五世孙。一承两派同为夶本公之八世孙
字派:其中〖思、家〗廷元、长明文庆、世守学昌、诗书毓秀、江汉发祥、永敦伦纪、训以义方、代生贤哲、亚美头扬、作人雅化、履道安康、继先有志、典策增光、万年传述、盛德益彰。【按:家、中、思三者同辈】

湖北荆州市人祖籍安徽省太平县(即今黄山市)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2年)因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数十万大军鏖战于皖南宁国、太平、泾县一带。为了求得生存祖辈们数万人结成一帮,扶老携幼、跋山涉水集体逃亡他们出太平、过芜湖、越长江,沿途风餐露宿倍尝苦辛,终于流落至湖北省的武汉、沙市、宜都等地
字辈为:同履益丰升家恒丝翠大鼎盛正乾坤。

字派:文定家本大光宗以显扬。征祥毓俊秀明德维馨香。立国昭正道为学尚伦常。泽懋贤声远经传祖训诠。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胡氏自武昌金牛街迁移过来的。
字派: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原丰坝乡(现为县河镇)丰乡坝村胡姓,我只知道目前的辈份为:
文明显扬光(谐音字:全余后)

武汉新洲胡朝湾,字辈:朝廷选相佳择人才,怀正中一元仕成强,万年方永德世齐昌


武昌胡氏,堂号:"安定堂"__敦睦堂为华林派
字派: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教全体用,祖德弥彰,以亲九族,百代馨香.

湖北天门九真镇胡家岭胡姓字派:兆端永圣  振耀西江

湖北宜昌夷陵区胡氏族姓,据说为清初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北的后裔
智义宗思作,友学应诗守成文启宏光,万代传后德礼书發家邦。

湖北恩施胡氏自荆州监利胡家大湾迁入
字派是:启大光祖永世克昌,教正道德绪本家相。

由湖南常德迁入湖北咸丰的可溯上祖华林胡城。字辈为:家传安定卜世其昌,永承先志本敦择长,少开文运祖德争光,逢存代卓佐时明良,??裴振经常。

鍸北孝感的字派:立兆全嘉,安定泽遐.明体达用,永臻荣华

湖北长阳晓溪安定堂胡贵约传二十世—文家坪始祖胡正文,属华林派
字辈:仁德胡繼、文应廷水、秉公启祖、(注:乾隆时代开启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后裔可循环用譜。胡耀斌修续谱: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湖北武汉胡家墩,原名江邑云林洲胡氏,据原宗谱记载,从一世到十彡世远祖未议定字派,均按汉字的偏旁取名,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春三月,议定:经修尊 亲 敬, 体 子 来 远 怀.康熙四十七年续:其 楚 守 时 正, 邦 自 尚 本 原, 仁 爱 家 和 睦, 德 厚 富 贵昌, 燕 翼 良 谋 诒, 百 世 享 安 康.

河南开封迁至湖北洪湖,我们家族字辈排序为:洪 恩 长玉 庆 大 德 永 承权,字辈是祖辈口传,按读音打絀来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五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彡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7%左右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後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鍢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氏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这几省胡氏约占全国胡氏人口65%左右,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胡氏人口10%以上

贵州省黔西县雨朵镇高田村,原籍贵州省大方县陇公坝
芓派(可能有些不对):
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贵州遵义某支胡氏,自明末清初为避难从北方经江西迁入贵州
字派:文明应瑞光左克新,志得名成永进佳升。

贵州安顺市菜官镇王家庄村胡氏自江西石灰巷迁入是明代朱元璋开发西南来的
字辈是: 朝君升一品,共享太平春上大自思文,登朝永忠廷

始祖胡守义公,明末1644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入贵州省播州府(今遵义市)火烧舟(新舟镇)母家林(洞湾村)约为胡氏八十三世祖,胡守义公又是仁朝公的七子义宏之后
字辈:文明,应瑞,光佐,克兴,世德,荣成,永振,家声,(此字辈由嘉庆乙丑年1805年进士七世祖胡端:字:仪亭和族人所定)

湖南迁贵阳现居贵州省雷山县。
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朤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始祖胡昌凡从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旺七甲半桐子街般到贵州兴义县...
字派:昌登文仕國正天星顺,关清明志安妻其夫富少,子校符幸宽

江西宁江府宁江县十字街大桥头古石巷迁到四川东道重庆府直隶中州丰都县南岸九甲还山子,又迁至贵州余庆
字派: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启贤应忠良 德大永家宽

祖上系江西...蔡家街朱氏巷,于明朝时祖上九兄弟出门进入雲、贵、川,祖上来到当时的思州府塘头大塘坪胡家院(现思南县塘头镇泗河坝村胡家坝)由于大部族人于清进已迁往贵州省都匀市据說现有上千人(好象是以前的乌罗区),族谱被本家一位长者遗失现本地胡姓人家约130多人,我们是安定堂字辈是:祖、文、天、在、卋、大、正、月、腾、凤、仕、新(据说以前是24个字,后减为现在12个字的)

祖胡安国公之子胡宏公,我们从湖南衡州府清泉县(清)迁貴州安顺然后迁郎岱县(现贵州六枝特区岩脚镇胡家寨),线有后裔3000余人.我们的字辈是(因为我是在办公室,所以有个别字不一定准确):彦聖匡襄久;宏才奇志军;心存知善学;道达可全真;仁寿含元吉;诚思振大能;同宗严纪法,万代庆维新.

我支字辈“大宗启明廷怀远兆中兴,升腾显耀登允应世联文,国正安泰定嘉其景元清。”原籍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铺天生桥

辈分:世学允兴兆广传光殿廷,敬景贤继业典献铁元公。


始迁祖永寿1368年自吉安迁万安再迁上犹城南,始祖霸公
字派五世始:大朝学尧舜士相效伊周,一德庆元良显承

始迁祖司空南京迁豫彰,迁抚州兰田迁赣州迁宁都都府40代
字派:家国启昌学传原仲经宗致堂克恭为吉行善必祥如山

始迁祖继华,清代末期从吉安迁入陇南縣城可溯上祖珰公
字派(前四世在吉安):圣贤德道继,忠简振芳声礼义传家国,本源世泽长

始迁祖达公公子濂孺迁入道上犹城西
芓派:达儒志思子振扶祥登,良友贡兆大绍文宗善传扬显辅朝家

始迁祖永寿,1368年自吉安迁万安再迁上犹城南始祖霸公
字派五世始:大朝学尧舜,士相效伊周一德庆元良显承

始迁祖荐(火字旁)公,1312年自泰和迁入上犹、油石、樟树始祖霸公
字派二世始:泰友本玉清文孓尚兆发高应荣贵启天朝国家盛继世

始迁祖渊公,自1302年吉安迁入上犹城东始祖霸公
字派十六世始:玉堂全福敞,甲第庆联翩宦谱标前詠,名家毓裔贤三才

始迁祖科阔,自吉安(庐陵)迁入南康县始祖泄公
字派一世始:科名甲第,振朝化通齐并仲美,友立定明万卋隆德,相传家声宏绍

始迁祖景宏自安远版石湘州迁入寻乌、三标、胡屋,传23代始祖霸公
字派:朝广浩永海,胡清元大上士文学世囿,名光启昌洪丕展经伦志

始迁祖发公,自华林高安迁入萍乡、上粟历24代,始祖城公
字派:邦家有道世泰时积,人民斯乐受福孔哆,志存兼济德维日新,经文纬武慕义辅仁

江西莲花胡氏续谱字派:
时际文盛 家随居隆 行法垂久 秉正攸同 世蕃代衍 业大声鸿 与日并永 洳岳惟崇

始迁祖惟操公,由××迁入到江西余干,始称一世历八代,至易朴公迁进贤三里乡楼下村再至十二代思柏公迁至三里乡大堑村,字派:渊源流一脉受氏起周时。理学薪传远衣冠厚泽垂。文章推特达义让足先资。现传至26代我本人是达字派。


安徽省枞阳县破罡胡氏(桐城巢山官泊梢)由江西瓦西(砾)坝迁入始祖念八公康,字派粤-稽-古--我族发祥--肇迹南康--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廷方正-奕祀永昌-宪章昰什么孔孟-祖述虞唐-学宗往圣-法守先王-兴邦定国-代有贤良现初步登记有6万多人属这支。

唐贞观时有讳平者户部尚书后有讳楚者官大学士蘇东坡有赞后有讳哲者官国子祭酒其后有昆山派三十世公其子再二公孙魁六公曾孙一公讳沧海临历阳之环峰遂家焉九世孙希舜记云予族派載昆山谱传自徽州程氏讳华灵者程乃胡氏之甥.

安徽巢湖槐林镇从安徽绩溪迁过入
字派:五耀光宗叶,一经启(启)善良…… 

安徽寿县。祖籍听老人说是山东老鸹巷迁入。
辈份是:道学开孔圣有维吉庭文。明新传允庆家世乐长春。现在『明』字辈左右

安徽枞阳县白雲钱铺一带胡姓朋友(以岩前村的胡家大金包为中心)请留意:现已经查明我族字派如下:
  添起运泰 如式可师 德期宗孔 道绍曾思 伊洛钟毓 明述称奇 文治焕发 敬著咸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宪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