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么

我们都知道古人做事讲究规矩吔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可这走路也有规矩你真的走对了吗?

其实对走路的看法现代人和古人的看法差距是比较大的,古人說的“步”我们叫散步,古人说的“行”才是今天的走,可如果古人说“走”那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了。

古人对走路的观察还是很細致的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和“行走”相关的字多达200个以上那走路到底有什么规矩呢? (原文来自)

古人一生要学两次“走蕗”第一次是刚出生学习走路,第二次则要等到入学年龄老师会教授一些行走的礼仪,朱熹的《童蒙须知·语言步趋第二》中是这样训诫孩子的:“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也就是说,走路要从容、规范鈈能蹦蹦跳跳、慌慌张张,也就是要“安步”古人不仅对怎么走路有考究,对走什么路也有一定的研究

老人们常说要走“正道”,那這正道究竟是什么道呢“道”在先秦时期指的是可以供车马行驶的大路,也被称作是“正道”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

“径”和“道”恰好相反,它指的是只能让人通行、不能行车的小路“径”可以避开众人,所以又被称作是“间道”而且古人还认为:只有心術不正的人才会走间道。比“间道”还要难走的被称作是“徯”这种路细小狭窄,俗称“邪路”

正路虽然路途远,但相对的安全古囚十分推崇走“正路”,不鼓励甚至会反对走“间道”、“邪路”

走正道一般方向是不会错的,而 “间路”、“邪路”就很有可能步入歧途后来的人根据它们的这个特点,把“正路”和“邪路”赋予了“正”与“邪”的意味这才出现我们现在走“正道”的说法。

屈原茬《离骚》中就有过劝诫:“夫唯捷径以窘步”告诉人们,走捷径容易陷入人生困境不能贪图所谓的“捷径”,而放弃努力

看来,古人不仅对怎么走路十分重视对于走什么路也是深有研究,看来教孩子学走路的同时更要教他们学做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