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生对泯字姓名学解可有研究?能否解鄙人疑惑。


儒生重现之文化、历史意义  ——“儒生文丛”出版座谈会发言记录 


     编者按:“儒生文丛”由蒋庆、陈明、康晓光、余樟法、秋风任学术委员蒋庆撰总序,汇集了中国大陸儒家近年来的思想探索及社会活动成果乃当代儒家新锐对中国及人类命运的深入探讨和最新看法。自“儒生文丛”第一辑三册(书目為《儒教重建——主张与回应》《儒学复兴——继绝与再生》,《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出版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孔子2563年暨覀历2012年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在北京蓟门桥主办“儒生重现之文化、历史意义暨‘儒生文丛’出版座谈会”,蒋庆、张祥龙、梁治平、陈明、康晓光、秋风、干春松、彭永捷、高超群、唐文明、温厉、任锋、林桂榛、陈壁生等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发言记录经讲者订正,現予发表以飨读者。  

第一排右起:唐文明、张祥龙、刘明、李传敢、蒋庆、康晓光、干春松、陈明;第二排左起:高超群、崔茂新、任峰、姚中秋、陈壁生……;第三排左起林桂榛、温厉、王生、彭永捷……

    首先我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热烈欢迎各位学者来参加今天嘚研讨会。我和“儒生文丛”学术委员之一的蒋庆先生于1992年在深圳相识所以他的很多情况我都了解。2005年还专门去了一趟阳明精舍回来鉯后我经常跟别人说,不管现在的社会如何喧嚣浮躁总有潜心致力于学问的世外高人在,比如说蒋庆先生在阳明精舍,蒋庆跟我详细介绍了阳明精舍的发展情况以及自己如何被选为村长等等,令人寻味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想见见蒋庆,今天他能前来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因此我们特别对蒋庆先生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于当今中国的学术出版来说我觉得现在的氛围不太好,很多人追求的已经不再是文囮本质的东西但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总是有一些人在孜孜不倦的、全心全意的做学问至少我感觉今天出席这个会议的人就是这樣一批人,而这正是学术希望之所在在这样的环境下,来做国学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又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好的东西是經得住历史考验的。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我是一个外行,但是我也有我的观察很多时候看一件事情我不是看事情的本身,而是看做事情嘚人、哪些学者在做我不看具体的东西,我看学者的品质比如蒋庆,我到过阳明精舍、看到他的治学精神后我就知道,这样的学者莋出来的事情绝对没问题这是我作为一个出版人的习惯和直觉。 
    我们在做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其精髓,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現给世人我们不追求多,好比一个作家一年写了一千万字那这个作品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一定要出精品我们来做这套书很荣幸,也希望今后越做越好 
    传统文化我是门外汉,是来学习的接下来就听各位的高见了。谢谢大家! 

今有“儒生文丛”明有儒生重任 
刘奣 (西安独立学者) 
    “儒生文丛”现在终于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是儒家文化复兴的一件大事也是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笔鍺有幸担任“儒生文丛”的主编之一倍感任重而职荣。 


    “儒生文丛”第一辑三分册分别为“儒家回归”、“儒学复兴”、“儒教重建”。这样的分类本身就很有代表性中国要建设自己的主流精神文化,回归儒家几乎是一种宿命这是因为中国的精神文化必须建立在自巳的文明根性上。大前提确定了但真正回归儒家既有一个日渐进展的历程,又有个回归途径的问题“儒家回归”分册就记录了近十年來儒家回归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些事件的评述与争论从回归途径上看,目前基本上是两条大道一条仍为传统之“學”,另一条则为拟创之“教”前者现就一直在推进,后者则处于探索设计中这样,“儒学复兴”、“儒教重建”两分册就分别收载叻近十多年来这两个方面有代表性且分量很重的文章可以说“儒生文丛”第一辑,是近年来儒家介入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集大成式的思想理论宝库 
    今天,这样的思想理论宝库终于建成接下来就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了,至少不能让其束之高阁其实,发挥“儒生文丛”思想理论库作用的过程也是儒生群体形成的过程。中国的儒生在社会中的角色相当于基督徒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都是社会良知的寄托者社会道义的承担者,社会道德的守护者因为西方有强大的独立宗教,基督徒就不仅是以个人更大程度上是以群体来发挥作用。在中国当然早就有儒生群体担当着这一使命,而儒生的形成在过去几千年则是由国家体制引导民间自发培养完成,这样就不需要独竝教会于是中国社会就没有形成儒家的独立教会。不幸的是现在按照西方的社会治理模式,政教必须分离“政”司社会物质秩序,“教”司社会精神秩序但现在,中国却没有与“政”分离的儒教那么建设独立的儒教就是必须的。 
    当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现在國人和儒者还可以有另一条大道可以选择就是并不认为西方现代社会的治理模式是唯一普世的,从而走中国自己之路即仍实行“政学┅体”,由“学”来司社会精神秩序但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国家包揽了大中小学教育培养儒生的责任也只能由国家体制接过去,从大Φ小学的教育入手来培养一批批儒生。如此也可以不需要创立独立儒教。 
    所以“儒生文丛”这个思想理论库的建成,将首先发挥儒镓精神文化火种点燃儒家回归事业火炬的作用同时发挥为儒生群体形成的精神奠基作用,接着将发挥为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带着中国根性的方案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呼吁凡自定为儒生身份、且对中国精神文化建设愿负历史使命的诸君,都应将“儒生文丛”放于案头枕边读之品之,则不仅是诸君自己之福必也是儒家回归事业之福。祈愿! 

儒生要为民族和人类带来深层希望 
张祥龙 (山东大学哲学和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儒生文丛”出版让那些以各种方式认同儒家的当代士子,有了一个集中展示观点、发出声音的出版物可谓及时の举,可喜可贺“儒生”之“生”,就其单字语义而言多矣而在“儒生”联读里,此“生”又似乎只意味着“知学之士”或“先生”(参《史记?儒林列传》注及《管子?君臣》注)我想讲的是:儒生之生,既非杂陈而无统的芸芸众生亦非仅仅知学知义之先生,而應是由“生”之本义而生出的“生生”(《易?系上》)或“使之生”。因此它既是先生亦是后生,更是浸入实际生活沸腾经验之当丅活生生如果这么看,儒生就应是能为当下、未来的民族乃至人类带来深层希望和生存新境的人群也就是让生命能够真正舒展其生发延续本性的生命体。 

    期待儒生带来深层的新希望已经包含着一个意思,即至今占据主流的思想和现实给人群和人类没有带来这种希望。当它们刚出现时多半有过辉煌的日出,或一个美好希望的构造;但后来它们的实现和再实现所带来的是深深的失望乃至绝望。比如科学与民主是这样,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亦是这样;自由主义是这样国家主义亦是这样。这个时代中有许多愿望的满足,但缺少動人慰人的希望及其历史实现所以正在再临的儒家,不应该依附于这类只是一种现实力量的框架绝不认同它们包含的压迫性力量和至吂性力量,而要发挥自己“看家”的思想特点为人类万物的生命困局找到出路或真实的生存自由。 

    儒生――儒之生生者――之所以有可能带来真希望是因为他/她们不以活生生的生命之外的意识构造物或意愿构造物,比如独一至上神、体制化力量、个人的超越主体性或物質对象为人生和世界的基础和归宿,而是以生命的本源、也就是亲子之家为根而此亲亲之根的本性就是生生不已,所以全部儒家学说囷实践都是此根的生发、舒展、开花和结果这是儒家的独得之秘,表面上平实简单百姓日用而不知,但里面隐含着极其深邃、剧烈的發生机制乃至浸透于这不确定的生生大潮中的危险、偏离、寻回、再生等多种可能。夫子之所以“罕言”于性命、仁、天道而又极能感应性命、天道的仁意,多半就是他老人家深深体会到这亲亲之生生中难言的丰富、危急和生动不可用“必”、“固”之言言之,而只能在孝悌与好学的“文章”生生化里得其时中之至味 

    当代现象学潮流中的海德格尔和莱维那斯都讲到“家”(Heim,Heimathome)。海德格尔将家看莋是与存在本身一样本原和根本的问题当代人的“无家可归”(Heimatlosigkeit)表示的就是“对存在的遗忘”(Seinsvergessenheit),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及高科技追求的历史命运;而真正的思想者或诗人的天命就是“归家”(Heimkunft)哲学和诗思的最深动机就是想家,找到一条返乡之路(海德格尔:《荷爾德林颂诗<伊斯特尔>》、《论人道主义信》等)莱维那斯则认为家居不是客观对象中的一个,而是人获得一整个客观世界和使文明具身囮的前提(《整体与无限》第二部分D章)但是,他们讲的家虽然从哲理上突破了传统的无性别、无家室的概念形而上学和个人主体性,但毕竟只是支起了一个家居的空间;尽管里边燃起了诗意的火焰出现了伦理的面孔,但是没有活生生的亲亲血脉和父母子女没有家嘚实际生活,更没有这种生活的切身形态(Eigentlichkeit, authenticity)他们避免涉入实际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及家族的实际生活,多半因为他们认定这种超个体的镓居生活必会妨害和削平人的自由但是,既然他们已经挣脱了个人的主体实在观甚至不以胡塞尔讲的“主体间性”为满足,那么这主愙打通了的自由之人及其生存方式能是什么样子的呢所以后期海德格尔或者在荷尔德林的诗思之境中倘佯,或对老庄的道境出神有家園,有居所而没有真活的家居与家室。 

    儒生可以借助这种生活现象学的哲理之路因为它是以当代人能够心领神会的那种锐利的和时机囮的方式破开了传统西方思想中的个体与整体的二元论,让哲生们真切地看到人的实际生活经验是哪怕最抽象的哲理、最完备的体制和最囿效的知识的不二源头和缰绳而且这种人类的实际生活经验首先是家的生活。下一步儒生不仅可以利用这种思路,而且势必要重造它囷拯救它不然这种没有活生生血脉的家只能在“等待一个上帝”的诗吟中枯萎。孔孟给了我们这种可能即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找到并轉化出一个切身的真态生存境界(eigenlich Existenz ins Heim; authentic existence in home)。人类的家庭尤其是儒家文明教化中的家庭,不只是生活的起点从中走出让其它宗教或意识形态詓招募、去超拔的个体人,并在这个意义上获得它永恒的世俗意义;它更是生命体在生活本身中的皈依过程和最终归宿在“耕读传家”嘚卓越努力中成为儒家或儒教的“教会”或“教堂”。换句话说这家本身就含有超拔世俗、挣脱羁绊、赢得深层的人类自由、天地和谐乃至神性光辉的可能,可以在儒生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生生大化努力中完成自身的转化和升华。儒家的独特就在于此就在這让西方人和西方化的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家奥秘之中。 

    当代人之所以会对广义的左右路线有深层的焦虑和失望是因为它们解决不了內外的终极问题,简言之就是人与人的内在关系与人与自然的持久关系的问题讲得更具体,就是它们都找不到能够有理、有效和兼顾义利地制约当代技术对于家庭和自然的毁坏的道路无法从根基处破除高科技造就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对于人类的控制和绑架。这种缺憾不会被一些表层欲望的满足――不管是个人欲望上的物质满足还是体制层面上的力量感的满足――而完全地、长期地掩盖。在表面巨大进步嘚五光十色之下是更多、更可怕的问题的滋生,就像建水库、打农药、豪华装修和服用西药常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所以会在人的深层意識乃至隐意识中产生不安全感和绝望感――“什么办法都试了,还是不行!”像全球气候问题能让那些生活在繁荣和安全的金字塔尖上嘚民族和国家也感受到这种内外之家的丧失。正是在这里或在这种最绝望处,儒家可能为当代和未来带来真实的新希望儒生要做的,僦是紧贴住当代的问题裂缝究天人乃至天伦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就那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倾听的一家之言。(壬辰深秋草)  

儒生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我注意到这套丛书的名称儒生,这个名称富有深意为什么这么讲?今天儒学、儒家,甚至儒教这些概念常听人讲,但是儒生这个概念人们讲得很少为什么讲得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儒生这样一个社会人群或者叫社会阶层、社會群体,在最近一百年已经从中国社会里消失了历史上,儒生是这个社会的知识阶层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之一,它嘚存在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它的存亡就成了一个至少对中国人来说,天大的历史文化事件也是因为如此,一群可以称之為“儒生”的人重新出现在这个社会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有意义的事情 
    要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先要了解中國社会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危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空前的、整体性的文明危机所谓文明,可以被理解为一整套认识、解释世界的方法囷应对世界的经验而在近代面对西方文化冲击和挑战的时候,中国人发现自己那套过去屡试不爽的方法无效了,一个曾经是完整的经驗破碎了这种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人自己对包括儒学基本价值在内的传统知识和信仰的彻底否弃因为有这种否弃,过去曾經是中华文明核心部分的儒学、儒教、儒生还有儒家基本价值本身,必然受到重创甚至是灭顶之灾。但是最近三十年我们看到,一些体认、承担、践行儒家文化价值的人慢慢地出现了他们开始时是零星的、分散的,后来慢慢走到一起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他們对于世界的看法这种表达和声音逐渐多起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套书,就可以被看成一系列相关事件中嘚一个 
    当然,今天我们所讲的儒生不但人数少,力量小影响力也十分有限,但从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却有一种潒征意义。可以说儒生的再现,代表了一个文明的自我反省一种文化上的自觉,而所谓文化自觉核心是文化认同问题。它要回答的問题是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中国人的文化、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那套认识和对待世界的方法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中国人的未来应該是怎样的当然,并不是只有儒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管是自由主义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都回答了这些问题,但从儒生的立场看说它们回答了这些问题,不如说取消了这些问题因为它们的答案里,儒家、儒学、儒教甚至整个旧的文奣,尤其是政治文明都是没有正当性的。其实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受这类意识形态的支配 
    今天一般知识人谈到儒家,或者主要受儒家支配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他们想到的,差不多都是负面的东西折中的说法是,儒家传统中糟粕多于精华今人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积极一点,是主张发掘儒家传统中可以和当今“主流价值”或说“普适价值”相结合的东西用这类标准衡量,儒家传统即使鈈是病态的、邪恶的至少是残缺不全的,不具有自主意味更不是完整的和自足的。儒生的立场与此不同儒生之为儒生,就是因为她們对儒家、儒学、儒教及其所护持的价值有坚定的信念对儒家传统的内在价值和生命力保有信心,他们的文化自觉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这就是儒生重现的历史意义。 
    儒生这个群体在今天出现无疑有很多机缘。退回到30年前更不用说50年前,这件事是不可想象的但峩们要明白,儒生的重现并不是过去已有事物的简单再现,毋宁说这是一种再造。就像儒教重建、儒学复兴一样儒生也需要再造。這样说的意思是历史上的儒生,虽然每一代有每一代的问题但是除了晚清时期,基本上还是在一个稳定的传统里面活动今天的儒生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与过去相比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更难,而且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用大体上说,今天儒生必须面对的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立场方面的。儒生以承担和践行儒家价值为己任因此,无论其内部有怎样的分歧它保守和傳承儒家基本价值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世界已经不是过去的世界。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常态。事實上中国社会比较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言、行为、思想、观念、服饰、风尚、社会组织、制度和社会结构以及中国和外部卋界的关系,都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在这样一个时代和世界,开放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其实,儒家传统中从来不缺乏变易的观念、实践和智慧比如易,比如时还有权,甚至义这些主要概念都和改变、变易有关,也都和开放有关就这一点来说,保守和开放這两种立场在儒家传统中都具有正当性。问题只是这二者之间如何平衡清末的时候张之洞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简单说就是“中体西鼡”这是一种立场。李泽厚先生主张“西体中用”这是另一种立场。今天的儒生保守什么,如何保守特别是,如何在开放、改变嘚过程中守护某些基本价值变而不失自我,这些首先是立场问题采取的立场不同,遇到的问题就不同儒家、儒教和儒生的命运也可能因此有所不同。所以立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个挑战关乎理论过去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还是一套普遍性的悝论至少,在中国人眼里是普遍性的但是到了清末,西学东渐它变成了一种特殊主义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理论,都来自于西方从那以后,要论述中国历史文化经验的合理性往往取一种特殊主义的路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昰,尽管特殊主义的论述有其价值但在面对普遍主义的时候,特殊主义的应对并不总是有效的过去一个世纪中国两大最有影响力的理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都是以普遍主义的面貌出现的。因此要在现代中国重建儒学,复兴儒教儒生就需要提出一套同样具囿普遍性的学说和理论。我最近在读秋风讨论华夏治理秩序的两部大书《天下》和《封建》,觉得蛮有意思我在那里看到一种普遍主義的解说。就是说华夏治理秩序的经验和理论既是中国的,同时也具有普遍意义这个思路和尝试非常重要。 
    秋风:我插一句其实我嘚这部《华夏治理秩序史》最初就没有“华夏”这两个字,就叫《治理秩序史》它就是普遍的,而不是中国的它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咜的意义不仅限于中国 
    梁治平:就像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在美国和欧洲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有不同形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所以可以比较和对话。 文明的治理秩序也是如此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中国经验,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表现总之,回应普遍主义的挑战是当代儒生面对的一个理论上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简单说是实践上的。一般都认为传统中国是一个儒家社会或者儒教社会,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简单但也不是全无根据。因为在传统社会儒家的道统是支配性的意识形态,儒家讲求的政道代表着统治的正当性。而在叧一方面儒家基本价值植根于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表现为普遍的社会规范但是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60年来统治中国的,是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正溯的共产党过去,这个党对儒家传统采取敌视态度现在开始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儒生应当如何应对?今天的儒生要为未来中国设计制度架构这件事本身就极为艰难。在类似今天这样的背景下儒生是否涉入政治,洳何涉入涉入多深,这些都是问题是过去所没有的新问题。 
    至于儒生与社会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很清楚,实际上也有很大问题儒生偠修身、齐家,自然要从个人和社会入手过去如此,如今尤甚但问题是,人们今天所说的“家”家的结构和形态,家在个人和社会苼活中的位置经过这一百年的政治改造和社会-经济变迁,跟古人讲的已经大不相同了一方面有家庭的法权化、原子化,另一方面是家庭的空巢化尤其在农村,与“三农”问题相伴家庭大量破产。家庭如此儒教何处安身?历史上儒学的社会学基础除了家庭,还有敎化和教育教化依赖于士绅和尊长,教育更是儒家的长项但是今天,士绅阶层不存尊长权威不再。民众虽然还重视教育但教育是被国家垄断和支配的。这时候儒生要让儒家价值重新在社会里面生根,并且依托社会健康成长恐怕就需要根据今天的社会情态,调整洎己的策略和方法做一番艰苦的努力。 
    总之在实践的层面上,如何看待儒教与政权的关联性如何处理政道和治道之间的关系,如何茬家庭和教育等方面用力培植适宜于儒家价值生长的社会土壤,如何在一个价值日益多元的社会里找到儒家的位置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茬理论上思考和厘清、在实践上展开和总结的问题。说到底儒生是一个实践的群体,它不但要想和说还要去做。今天的和未来的儒生只有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才可能有大的发展  

儒学还是要沿着康有为开创的道路前进 
彭永捷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今天十分高兴参加这个会议。这套丛书我也了解一些情况,任重、达三他们编辑这套丛书编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一直没能出版因为这彡本书分量很大,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他们以前多次跟我商讨过这个事情。现在有刘明先生帮他们把这套书出版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嘚事情,我对刘明先生的义举也是非常赞赏我看到现在这套丛书和他们当时的原稿相比又做出一些调整,补充了一些新内容进行了重噺的编辑。 


    当然出版这样的书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像我们当时出版总结儒教十年的那本书,出版社也主动地拿去给新闻出版蔀门去审里面有些专访,像晓光兄的责任编辑也做了不少“技术处理”。但是审的结果还算愉快说没有任何问题,很快就放行了峩想政治上之所以有困难,还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儒学的态度仍然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 
    十七届六中全会过后北京市委讲师团也找我去做文化宣讲,讲什么呢讲传统,讲儒家文化我说这个是好事儿。从十三大以来每次都要提,而且一次比一次提得深一次比┅次提得高,到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将执政党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传承者和弘扬者。还讲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也不昰社会主义,还讲要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这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很高的地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官方文件都提到但是一个核心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们总是讲传统文化为什么老是弘扬不了?  
    现在讲国学进课堂书法、绘画、围棋,嘟可以进课堂唯独儒家经典一进课堂,这个问题就很大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究竟继承什么文化我们不继承作为主流的、被我们视为民族瑰宝的儒家文化,那我们弘扬什么弘扬佛教,我们都去吃斋念佛弘扬道家,我们都去养生当然这也不是不恏,但是作为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反映我们生活常道的基本生活价值观的、日常伦理的、以及我们民本政治精神的,还是儒家不弘扬儒家文化,所谓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无法很好地落实,所以我们会开玩笑说:不弘扬儒家文化那所谓弘扬优秀传统攵化,究竟弘扬什么难道弘扬肉林酒池?(众笑)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顶着压力,又有刘明先生鼎立支歭合作出版这套丛书,我觉得是十分好的事情 
    对于儒学的发展,我的看法是我们还是要沿着康有为先生开创的道路前进。在儒学和現代社会遭遇到障碍的时候特别是儒学迅速没落的时候,康有为先生最早做了探索和尝试开拓了儒学的三个基本道路。这三个基本道蕗至今依然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虽然不必完全去重复他的具体做法 
    一个就是儒学的道路,康有为先生把它做成哲学因为康有为先苼是十分酷爱哲学的。在中国哲学这个学科体系内保存了儒学现在国学院经学学科的复活,又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窗口 
    另外一个昰儒教.前面发言的同道提到了儒学发展既有上行的进路,又有下行的进路儒学上可接国家体制,下可接民间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儒教昰儒学落实于人们信仰、落实于人心的具体方式。 
    还有就是儒术儒家在过去不止是一种学说,它在过去最主要的功能是要去组织人间社會儒术就是广义社会政治哲学,以儒学的方式去重新掌握大众成为组织社会的一种方式。 
    第三个话题我想说一下儒家的复兴。儒家嘚复兴第一个就是要自信。自信的原因是什么呢源自于儒学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儒学很早就把握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了政治的本质、把握了人间的常道比如说,我们当代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理论和现实有了脱节按照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去分析商品的秘密去揭示剩余价值,去组织工人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可是现在都不讲了。反而当代政治中那些最嘚人心的、最富有生命力的语汇,往往来自于儒家传统比如说惠民政策,比如说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当代政治生活Φ真正得人心的东西,讲民心向背包括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儒家儒学是早熟的,很早就把握了历史的规律 
    通过历史来看,儒家的破落有比现在还严重的时期,儒家在历史上一再地破落但同时儒家一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再从衰败中一次叒一次地复兴为什么,因为它是人间生活的常道是离不开的。人们可以暂时地抛弃它但总要回归它。离开它最终要出更大的问题,付出更大地代价 
    在复兴儒学的历史过程中,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从隋末的王通开始,经过韩愈、到宋明理学经過一个长期的过程,既回应了外来文化佛家的挑战又回应了当时唐宋之间长期社会战乱、重新整合政治伦理、生活伦理的问题,去重新收拾人心宋代的儒者花了大量时间,从民间社会做起建立书院、精舍,使儒学重新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的做法许多都值得我们去借鑒。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我对“儒生文丛”中“儒生”的看法.朱熹的女婿黄干,在体会道学的传承、儒学的复兴中他讲过一句感触很罙的话:道待人而后传。儒学的传承是要有人去担当的,儒生就是一个担当儒学的群体在孔子的时代,儒本来是担当司礼的职业但昰他们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这对于司礼的一群人来说是非常尴尬的但是孔子强调,儒要在这种时代去担当礼背后的精神所以他告诫學生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从他开始才有了儒家学派,特征就在于更强调去担当这种内在的精神《论语》里边有很多类似的話,比如“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比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那么儒家的“仁”到了宋代表述人天理天理可以表述为仁理,“仁爱”的“仁”也可以成为生理,“生生”的“生”那么他们把这个理学也称为道学,讲道理嘚学问而这个道理就是儒家仁爱的学问。我想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真正符合人性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仁爱组织起来的社会,而不能是靠利益去整合的社会也不能靠人的争夺去组织的社会。确实像治平教授讲的儒学在当下是遭遇了不同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这个需偠去探索儒家在当代复兴的具体途径我个人的想法,儒生在过去代表者一个知识阶层可以说在过去儒生这个群体就是公共知识分子,洇为他代表的是最广大人群的基本利益站在一个民本的立场,去探究政治的常道那么在当代,因为我们的教育范围远远扩大了存在┅个潜在的儒生群体。同时现在社会虽然不再是一个农业农村为主体的社会但是现在社会有很多新的结构可以和儒学相结合,比如说现茬是一个网络的社会儒学可以和网络去结合;儒学和教育去结合,怎么样去扩大儒家的教育基础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像唐宋儒学也不是一天复兴的也经过漫长的过程。但是中国文化终归是要回归他的主流儒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我们在这個时代儒家虽然也依然落没但是再落没也不如孔子的时代更加落没,以至于隐者劝孔子不如归隐算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子嘚回答是“人不可以与鸟兽同群”。当时的人赞扬孔子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夫子就像是木铎去警醒世人.我們现在呢,我们看至少我们开会还有这么多人(众笑),实际上每次到不同的场合我们都可以遇到新的同道,我想儒家复兴的势头是非常良好的我们这代人应该把握住这个机遇,做好我们这代人应做的事情 

中国未来的主导思想只能是儒家 
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首先是感谢,感谢任重这套书我看了一下,我觉得这套书选的文章很不错也就是任重,换谁也做不到这么系统全面任重有学术功底,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兢兢业业地、非常用心的关注这件事他是国内唯一能编这套书的人,而且能编的这么好所以艏先要感谢任重,感谢他为此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还要感谢出版社的朋友、刘明先生、秋风和达三,他们真是任劳任怨地做这件事可惜今天任重没有来,非常遗憾【蒋庆先生插话:“这个也是儒生的悲剧,现在都是双重人格啊”康晓光:“对,精神分裂”(众笑)】。 


    今天可以做一个十年回顾这十年一路走过来,回头看看我还是非常乐观的。十年前设想的一些事情实现的速度比当初设想的赽得多。没想到事态发展的这么快我记得2002年我把《文化民族主义论纲》交给《战略管理》的时候,当时黄钟和秦朝英他们俩还以为那个攵章能引起激烈的争论结果那篇文章出来根本没人理睬,大家觉得是笑话什么儒家文化复兴啊,什么立儒教为国教啊通通是笑话。 


    泹是随后的变化很快,变化之快我连做梦都不敢想尽管今天我们对现状还不满意,但是十年前我们想象不到今天的样子我觉得这十姩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我想举几个关键性事件民间的就不说了。首先2004年,政府开始公祭孔子而且从04年到07年迅速升温。要记住共產党曾经是反传统的猛将,如今开始去祭祖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变化。还有在全世界建孔子学院,这件事意义非常重大再有,2008年奧运会的开幕式主旋律就是儒家文化。还有去年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事件,虽然最终搬走了但是毕竟树在那儿一百天,那也是非常叻不得的就像攻击者说的那样,这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的事情;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只能挂画像,孙中山画像也只能在国庆节时摆两天;树一个像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还要搞成个九五之尊,又配着剑站在那里这些变化我们应该看到,应该感到振奋应该看到变囮异乎寻常地迅速。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这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好。 


    我觉得在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还是国家,你总要有些安身竝命的东西总要有些“定于一”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儒家,没有别的可选另外一个就是自由主义的资源,好多也是很有用的其實,在中国真正大力推行自由主义的是中国政府并不完全是西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结果。毛泽东时期他们也一直在搞和平演变但是沒什么效果;只有到了邓小平时代,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有了效果这个跟邓小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想中国未来的主导思想无论是民間的还是政府的,只能是儒家看一看中共四代领导人给中国人描绘蓝图的时候就很明显。毛泽东讲“共产主义”、“世界革命”这是馬克思主义的话语。邓小平尽管也讲“小康”但他主要还是讲“现代化”,这是西方右派的话语他们还是用西方的话语讲中国人的梦。但是在江泽民卸任前夕的十六大报告里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概念胡锦涛这届政府就讲“和谐社会”,这是儒家最核心的一个价值理念所以执政党在描绘中国人的理想蓝图的时候,实际上也在一步一步地回归中国开始用中国人嘚语言讲中国人的梦,用中国人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这些方针制度的合理性而且对外对内都是如此。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把国家的成长看作一个人的成长。我们这三十年GDP已经很大了,相当于这个人肌肉已经很发达现在美国一些机构预测,中国的GDP超过美国大概是三五姩。这就是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但是,尽管块头很大骨骼还不是很坚固。比如说我们的自有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对核心产业的控制、尖端军事技术还不够强但是,这个东西按照现有的路子走下去,二、三十年就可以解决问题不大。所以美国非常地紧张。我觉嘚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心没肺”没灵魂、没大脑,这是最严重的问题不仅是个人感到不幸福、焦虑、痛苦,整个国家也是如此Φ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经济影响力非常大广泛地参与国际政治,军事力量也在成长别人自然要问,你中国到国际上想干什么你自己想得到什么,你想给世界带来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基本上说不清楚回答不了。国家领导人也讲不清楚他不能說我来搞共产主义革命来了。这么说也没人信中国现在就是一个资本主义极乐天堂,全世界的资本都往这儿跑你还说搞什么共产主义啊。你说搞自由民主也没人信。所以呢也没什么话可说现在就是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复兴儒家重建文化,不僅仅是儒生的一个期待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在这样一个丛林世界里中国要想立足,要想进一步发展复兴儒家是一个别无選择的出路。 


    总的来看现在自由主义还是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儒家上升的姿态非常明显所以,从动态来看我非常乐观。我感觉眼下複兴儒家文化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政府也不是来自国际社会,也不是来自自由主义最主要的阻力还是这一个世纪妖魔化传统的后遗症,还有一些特殊利益集团仅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与孔夫子为敌。像孔子像立在天安门广场这样的事能够发生就表明中国的高层,不但很清醒而且很坚定,而且愿意冒险所以,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是怎么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传统的思想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用葛兰西的话来说就是怎么样在市民社会中争取更多的人对它的认同和支持,怎么把这个阵地战打赢夺取文化领导权。在这方面媒体、出版界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所以这套书的发行大家写的很多文章,包括早年陈明做的《原道》这样的努力包括儒家的这些网站,都非常非常重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李传敢社长、还有编辑朋友愿意出版这套书,刘明先生资助这套书这些对整个儒家的复兴、对整个中国的复兴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家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革命工作仅仅是分工不同,都非常非常的重要 



儒学的复兴需要儒生樹立新的人格典范 
高超群(《文化纵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首先我要祝贺这套书的出版我虽不是儒门中人,泹是我很同情、支持儒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所以非常高兴看到这套丛书的出现。我认为儒学的复兴是当代中国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情の一,我是这样理解儒学的复兴它是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我们时代难题所做出的最具主体意识的反应。所谓时代难题就是晓光兄刚才提箌的中国人的文明观、政治观是什么,如何表述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明观和政治观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者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仩好的什么样的秩序是正义的秩序,在中国人面对世界或面对自己的时候都变成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当然,也不仅仅是儒门在回答这個问题执政党在想穿各种各样的外衣,自由主义也在尝试提供一些回答但是儒学学者的回答,我觉得是最具中国人主体意识的一种反應儒学的许多思考和回答在这套书中有比较多的体现。 


    从形式上看儒学的这次复兴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是以一种挑战者、戓者反对者、边缘性的姿态出现的刚才彭永捷教授讲现在不算是儒学在历史上最悲惨的时候,但自秦汉以后儒学在中国处于现在这样的處境还是比较少见的儒学处于这样的处境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它和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挑战有密切关系的儒学虽然跟皇权所代表的中國政治传统之间,有很大的张力但它本身也是内嵌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当中,因为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挑战它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文明上对中国人造成沉重的打击,而是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士绅们赖以生活与生存嘚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特权都消失了所以儒学和儒生的边缘化也就不难理解,这些问题刚才梁治平教授也提到了所以儒学和儒生在现茬的这种社会结构当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挥自己的功能,其实是一个很严峻、很现实的问题干春松教授对这个问题也有很深入的思考。 


    因此我觉得儒学的复兴不仅仅在思想上或是研究上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还更需要给儒生们在新的社会当中找到恰当的位置戓者说儒生需要为新的社会和新的政治结构做出贡献,它才有可能复兴刚才梁治平先生也讲到,因为我们不可能回到旧有的社会结构中詓原来儒生所依的种种特权也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言说上我觉得我们要在多大程度上将儒学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实践捆绑在一起,或鍺剥离开来或者怎么样捆绑或剥离开来,这其实很严肃的重大问题而不仅是一个策略上问题。因为在当下的讨论中我觉得那种为了捍卫儒学,而对中国传统政治实践过多的甚至是毫无保留的进行赞美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毁损坏儒学因为即便在传统社会当中,儒学囷实践当中的这种张力其实也是很巨大的我们应该在实践和义理之间、在常与变之间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值得思考的。在进行这个思考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中国并不是儒学理想中的社会和政治形态 


    更重要的是儒学的复兴需要儒生树立新的人格典范,尤其是茬实践当中在这方面,我比梁治平教授的要乐观一点从近代以来,中国人不仅仅是儒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可能需要的只是总结。比如从梁漱溟先生到我之前研究过的卢作孚先生他们无论是在乡土建设还是在公司管理,无论是道德文章还是人格鍛造其实都有很多的实践儒学并不只是在家庭或者乡村去发挥作用,它其实始终在面对新社会的时候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包括荣氏镓族这样的企业在儒学内部,其实本身就有这样的传统比如说实学,也就是大家讲得多的经邦治国的实学其实可能对今天更重要的昰躬行践履的实学,后者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更重要刚才梁治平教授讲到儒学所面临的这些困难,其实我认为这些困难不仅仅是儒学要媔对的就是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他都面临同样的困境。这种言实不符社会巨大的变化所造成的主张和现实之间的这种脱节,可能对每一种主张来说都是存在的 


    但我觉得对于儒学来说这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的机会,因为儒学就是直指人心、面对个体它能够打通個体和社会公共领域之间的通道,而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也是神学家和帝王们、商业巨头束手无策的时代我們也都知道,无论是神道设教还是强制宣传都无法收拾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心而儒学家和儒生可以通过他们这种直指人心的躬行践履这样嘚一些行为来塑造新的人格典范,可以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仅仅是著述,宣传和辩论可能我们需要见证当代大儒在我们這个时代如何处理利益问题,如何行为举止如何处理与国家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各种法律经济问题他们的这种行为比言论更有意义,更持久的多因为在这样众生喧哗的时代,这种主义之争各种论辩很难不流于形式化,虚伪化诚心正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但是也最有力量的价值。所以我也认为通过强调实践强调直指人心的方式,儒学可以更为有力介入当代人的生活也可以使儒生们茬当代中国的这种结构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实,宋明以后的儒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赢得民众的 


    想要通过政治鉮学的论述,描绘政治理想的作法获得成功,需要时代、命运的机会需要历史的积累,除了个人的努力更多地需要依靠天命。从某種意义上来说得君行道的作法,可能已经不太可能在我们这个时代行得通 


    正是因此,我很高兴见到这套“儒生文丛”的出版因为这套以儒生而不是儒学冠名的书本身就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非常值得期待谢谢! 

儒生要从被动变为主动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敎授)  
    “儒生文丛”的出版很重要。几年前任重兄就跟我说过这个事情看来也是酝酿了很长时间。今天他没来很遗憾收到书后我看了┅下主要的内容,感觉还是很有特点的大概也是因为这几年儒学的复兴比较快,所以会有多个层面的展开 


    关于儒生重现的文化历史意義,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个叙述脉络简单来说,首先它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可以说近百年来一直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絕如线”的局面其中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发出,借用日本学者的说法晚清以来,一直有一种“执拗的低音”现在这个声音彼以前高了,虽然还远不到高音但可能在接近中音。所以“执拗”还是需要的因为环境还是很艰苦,需要这种执拗才可能使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晚清我们跟西方接触开始的一个思路是聚焦于中西问题,即中国怎么样西方怎么样,中国有什么特点西方有什么特点,中国如何學习西方是中体西用还是怎么?这个问题的提法到了“五四”有了很大的转变就是中西问题让位给古今问题,最典型的出现了冯友兰先生讲的“中西的差别其实不是类型的差别而是时代的差别”的观点。而后来牟宗三先生的做法实际上是又把古今问题转换成了中西問题,但这种转换仅仅是形式上的他试图强调华夏文化的主体性,但他的基本观念又来自西方所以这里的主体性只是形式的,甚或可鉯说是虚假的所以我说“五四”是古今问题压倒中西问题这样一个过程的可观察的转折点。 


    九十年代以来思想界对现代性的反思打破了覀方现代性的神话因此我曾提出,目前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如何重新提出中西问题就像当年唐宋诸儒提出儒佛问题一样。而儒生的出现囸当其时 


    关于儒生的概念,前面很多同道都已经说过以前有些学者使用“儒生”的说法是贬义的,或是冷嘲或是热讽所以过去有一段时间,我听到“儒生”这个词会有一些别扭但是后来慢慢觉得这个词很重要,即使有人施以嘲讽的姿态我们也应该把它正当化。为什么呢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我们有必要区分一般信仰儒教的和专门从事儒教、儒学事业的即准备为儒门贡献一生的。儒生用来指涉后一类是比较恰当的所以儒生与一般的信徒不一样,而是要去传道、去讲道、甚至去殉道的这是我对儒生的定位的大概理解。 


    关于絀版方面的具体意见我觉得主编任重不在实在是遗憾,此前我在网上也曾和他交流过就是“儒生文丛”怎么来定位的问题。我觉得首先不要把它定位在学术研究上或不以此为主。一个当然是因为学术研究有很多限制性因素另外则是做儒学研究的大多在大学或研究机構,我们可以利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资源去开展与儒教、儒学有关的学术工作“儒生文丛”的定位应当侧重实践层面,实践当然并不是說跟理论没有关系而是说以实践为侧重或核心的地位。那么在这个思路上有几个方面应当注意。一个是对儒学如何走向实践的问题的悝论探讨这个自然还是要调动学者的工作,比如在第一辑的三本里收录了很多近几年与儒教或儒学有关的一些讨论这很好。不过关于這个问题我一直有一点不满意的,我曾跟陈明、干春松交流过就是我们要设置议题。从近年来的讨论看儒家还是很被动的,很多讨論来自应对出来一个曲阜盖教堂事件,我们反应一下写几篇文章;出来一个国博门前立孔子像又撤走的事件,然后我们又反应一下叒写几篇文章。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姿态被大众和其他力量牵着鼻子走。我们要从被动变为主动就要设定议题,比如在公共领域儒学戓者儒教与公共领域的种种问题有什么关联,通过大家的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公共性的话题。当然如果在需要设定议题的意识下产生某種讨论机构,比如说一个委员会或许也是可能的、可行的。 


    另外理论方面,跟学术相关的部分我觉得应当向一些更年轻的学者倾斜發展和发现一些更年轻的服膺儒家的学者,比如说一些博士生或刚毕业的博士像我们这些已经在大学待了多年的学者,出版方面的资源吔应该是很多的而一些更年轻的学者或许处境会不一样。 


    至于与具体实践领域相关的问题我简单谈我想到的两点。一个是政府方面和囻间方面的双重重视另一个是,在儒门事业方兴未艾的时候不要在具体实践领域过分强调门户,应该有容纳多元的雅量让各种可能性都可能呈现,特别是不要内部先判教  

儒生之德行、公共性和实践性 
任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首先是表达敬意吧,向推动丛书出版的众多朋友、道友付出的辛苦致敬!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最近一系列事件的一部分比如弘道基金、弘道书院嘚成立等等事件。它们都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最近二十年来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复兴。我想这是一个贞下起え的过程整个过程将会很长远。所谓胜残去杀者百年也我们刚刚处在这个过程的开端。今天在座的朋友以及没来的任重兄都是这个开端的先行者所以说我首先要致敬。  

    我主要讲三点意思:儒学首先是一个德性之学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讲一下它的公共性第三点讲一丅它的实践性。时间有限我就强调这三点。  


    首先是德性之学或者说德行之学。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圣之学而是一个在个人身体仂行中落实的修身之学,然后放之于整体的共同体中成就为一种经世事功之学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与儒生这个丛书主题有关也與我们遭遇的文明败坏有关。 


    今天这个社会特别是我们见证的公共领域,如果打个比方它有点微博化了。就是说各种信息、知识、思想蜂拥而至以一种混战式的、带点娱乐化的形态呈现出来。人们在微博上争吵攻击逞口舌之快。整个社会流行看客心态闹哄哄唱罢曲离散。而现实中各种败德违道的现象屡屡挑战人们的伦理底线大家似乎又很无力。人们似乎很难很好地交流很难形成文明的共识,較少见到躬行实践的志士更缺乏可以景从的权威或典范。政界、商界和知识界莫不如此。但是一个真正的社会重建或者说共同体重建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从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经验来看儒家所提供的智慧恰恰是:从德性做起,以德行为根本修身立己,然后逐渐擴展、演化改进风俗、重铸礼乐,最后汇聚成政治社会变革它的起点、它的根基在于德性德行。我想在这背后是中华文明关乎天人之際的一些真机愿力归总离不开一个能近取譬的实践践履,最后形成一种气象和人格的典范从夫子温良恭俭让开始就是如此,所至之邦哆喜闻其言乃至于传统中相当基层的乡先生,维系一方风教这种德行机制是文明社会的根基,滋润着整个人群机体当下世界问题重偅,大家却往往乐于斗智辨理拉帮结派。儒生、儒者、士君子这种强调德行践履的公共角色无疑是急切需要的。在今后中国公共领域嘚言论与实践空间中我们应该继承儒家传统的优良禀性与智慧,以一种温良、中道、宏毅的精神去对治当下中国的暴戾、偏狭和浮躁公共治理的智慧与技艺就是在这种德行精神中逐渐生长的,此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也我想这既是作为一个儒者的自勉和警醒,也是對于更广泛意义上社会化和政治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这一点正是当前知识精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最为缺乏的。 


    我现在因为┅些特殊机缘在北航和姚教授参与推动了一个通识教育的实验。内容之一就是所有大一文科生必修《论语》我上课的时候,向同学们建议练习一个礼仪就是向夫子像行礼。我并不强迫每个人都参加但是基本上,一个班从一开始就能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自愿参与其中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学期,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有机会行礼这里面蕴涵了一种对德性之学(践履)的期待和重视。我想对九零后或者是对未来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群来说让他体验敬畏、体会尊重、品味到德行信念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能是比知识、比理性、比思辨哽为重要的东西一种或许为将来创造一种更好的公共氛围、公共理则的实验和探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儒家的公共性。其实我们儒镓的传统在之前的故国文明中,虽然以一家面貌出现实际上却是承载了我们这个传统、这个共同体的公共机制,发挥核心的公共机能扼要来说,儒者有开放的心胸来消化吸收其他的学问、知识和思想无论这些是佛老,还是法家墨家诸子百家从知识上如此,在社会仩也是如此它提供了对于各种经济精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以及职业群体的一种凝聚、整合、铸造的机制,这个机制也贯穿到地域、族群、信仰等等不同的层面正是由此,才有“为生民请命”的宏愿才能不断实现“旧邦”与“新命”的结合转换。无论汉儒、宋儒還是明清儒者,都为这个公共性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儒家在现代被意识形态化,或者被宗教化这或许是现代转换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過程。然而自其真机愿力来说,大儒者应当再次弘扬儒家的公共品性避免只是接受意识形态化或宗教式的处理。它必定还能在人心和公共治理机制上再度承载起凝聚共同体的重任也就是再度完成“旧邦”与“新命”在现代中国的转换结合。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应当昰在儒家为本的传统基础上中道地吸收西方文明的积极经验,尤其是后者的现代转型智慧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断重申儒家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会通提倡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宪制会话。宪制构造的现代奠定仍然是一个未决之解从儒家来说,现代中国的立国本就是吾儒倳业的新命继三代理想、汉宋立国之后的又一次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应当重视我所谓“宪政儒学”的传统启示从自由主义来说,应当認识到儒家关于宪政传统的丰富智慧在此基础上接通西来视野,予以落实提升当下的儒家宪政主义能够为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提供深遠的动力激励机制,为政治转型提供德行、智慧和技艺的保障 


    要实现这个使命,儒家要将道统理念落实为现代中国的公共信仰为各种意识形态和宗教论述提供一个更为宏阔广远的框架背景,凝聚现代国人的公是公非儒家的自由主义、儒家的社会主义、儒家的宗教信徒能够共享这一公共信仰(“大经大法”)。此外在学统上一方面重建经世之学、义理、辞章之学的规模,另一方面积极融会现代西方传來的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与经济学等,促成其本土化为中国转型提供更为贴合的解释与实践谋划。 


    第三点就是儒家的实践性历史上儒家之所以生机不断,在于道学代续更在于知行合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刚才文明兄所讲的一定要有“议程设置”的能力不仅是发声,不仅是主动的发声而且是要做事,就是曾文正公一样的做事之人这一点要比知识、理性、信念更难,真正考驗我们的信念愿力与智慧谋略比如最近我们设计一个社学社约的实验,想在城市社区推动文化建设基础上的社会自治就需要各个层面仩的人才,与地方官员、商人、普通百姓打交道你的理念和道学如何能真正发挥影响力,最后带动社会社团的良性运作这方面单纯的學院心智或者理想的儒生信仰都不足以支撑。推而广之还是如《大学》所言,修齐治平这是一套实践的技艺,包括制度、谋略以及道學都是儒者德行之义。今天的政治文化精英尤其是知识分子,应当思考如何真正地内在于民情民风予以改进提升,发现问题发现解决之道。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应当促成一种儒家公民的公共品质或公共人格。做到道器兼修不仅在各自的职业社会领域成器成才,也能够发展出优良的公共素养和而不流,争以射礼这是对于士君子传统的光大和转换。儒者、儒生应为此表率。 


    总而言之德行之学、公共性和实践性,是值此儒生再现之际我想表达的三点意思希望与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国为天下恪尽我们的天职天命  


儒生要有忧患意识与紧迫感 
温厉(孔子2000网主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首先要给大家道个歉我稍微来晚了点。“儒生文丛”峩前两天拿到了它可能是基本体现了这几年儒家复兴的一种状况。这里确实要感谢任重兄他今天没有来,不仅仅是编这套书吧本书Φ所体现的一些事件,他都是幕后的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 


    我发言主要想谈三点第一点是儒生的名义问题。我记得前几年我们讨论干春松先生一篇文章的时候也提到了儒生这个概念的使用问题。大家好像对此还有一点非议觉得“儒生”是不是把儒家讲低了。儒生在奣代就是指生员县学等各级官学的生员。我们今天的用法更多地承用了汉人的讲法张祥龙先生刚才引司马迁之语并给他作了一个精彩嘚界定,儒生就是知学知义之士这非常好,让我们对它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儒生所指称的范围,应该说与传统所谓“士”是相合的峩觉得可能用“儒生”这个词更有亲和力,不像“士”显得可望不可及。所以儒家如果以一个群体面貌出现在现世还是用儒生更有亲囷力吧。 


    第二点讲一讲儒生的消亡与重生我们今天的题目也是“儒生重现之历史意义”。提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余英时先生借用的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用“丸之走盘”来形容儒家或者士这样的群体在科举制废止之后就消失了。就是说就传统来讲士在各个历史时期囿一些不断的变化,不断地断裂与延续这样的形态丸终究不曾越出于盘。但是余先生他认为这可能是学界的一个共识吧大家都认为科舉制消亡了以后,士依托的制度土壤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他提到了士到知识分子、知识人的这样一个转型。余先生这样讲所呈现的既是┅个历史事实,它同时也包含了一种断语就是士向知识人的转换。其实如余先生曾经指出了,这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因为士或者儒苼,无论我们用“知学知义”来界定他还是用“志于道”来言说他,其中都有一个价值信仰在其中他是以如此之价值信仰为依托的一個群体。“知识人”则是一个中性的词汇虽然事实上“知识人”背后均有其价值依托,形形色色的价值依托但两者绝对不能划等号。茬今天我们儒生群体的重新出现从历史意义来讲我觉得非常重要。首先它打破了儒家伴随科举制的消亡而消亡这样一个被学界所“公认”的历史事实的判定同时也为大家展现了不同于“知识人”的儒生群体。虽然在座的或文丛中文章的作者其身份也同时多是“知识人”,但不能以“知识人”概括其志业他们是儒家价值为信仰为依托的一个群体,参与当下社会方方面面的建制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儒生所应有的忧患意识或紧迫感这里的忧患不是说今天儒生所处的环境或者说生态如何如何恶劣,其实这二三十姩来,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在社会与民间层面的复兴可以说更早它是先行一步的。就是说中国人经历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百年风风雨雨嘚折腾,但是他的这套核心价值理念其实并没有变化,还是中国人的那个样子当箍在他身上的外界强力减弱的时候,它的价值重生不鈳遏制而儒生的重现,相对而言可以说是滞后的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历史现象,它体现了儒家作为一个文明体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儒家价值即植根于广土众民之中所以,我这里讲的儒生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就是指儒生尽快地融入到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回歸生活就像传统儒生所担当的角色一样。“人能弘道”如果说儒生的重现,使儒家从游魂无寄的状态找到其体之所托虽然尚显羸弱。而儒生之融入社会生活方能使儒家在现代世界最终落地生根。当然这里确实有很多问题,前面几位先生已经讲到了我们现在面对嘚社会形态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摆在儒生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比如说家庭形态变化、城市化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儒生融入苼活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儒学的要义或精髓在“礼乐刑政” 
林桂榛 (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 

    感谢主持人秋风老师,感谢在座诸位前些忝我来北京的中国音乐学院参加一次音乐考古学研讨会,刚好通过任重先生等知道最近北京有若干儒学讨论活动前天旁观了一下北大哲學系建系一百周年庆典,昨天在清华旁听了一下“全国政治儒学与现代世界研讨会”今天有这么一个“儒生重现之文化、历史意义暨《儒生文丛》出版座谈会”,任重先生一通知我也很乐意,就来参加了我想谈谈两三点感受,一是崇敬二是共鸣,三是展望 


    第一,昰崇敬为什么呢?因为刚才好多老师都已经谈到出版《儒生文丛》这套书的确非常不容易而且这套书有非常特别的价值。这种价值在於品牌的价值不在于说它一定有多么创新性学术或思想。作为一个品牌作为一个群体,尤其是对于儒生这个群体来说自命“儒生”嘚出版物非常有涵义,也出版非常艰难所以要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李传敢社长,感谢刘明老师感谢任重兄(虽然他今天有事没来),包括在座的一些作者包括策划、编辑这部丛书的其他同仁。这部丛书已出版的或策划或规划要出版的书,来得非常不容易刚才諸位老师也谈到这意味着“儒生”这个自觉的群体重新出现或再现,在反文灭儒历史线索下这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所以我想对出版方、主编方及资助人等表示我的崇敬崇高的崇,敬意的敬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共鸣。我对刚才诸位老师所谈到的内容有共鸣有同感。网上流传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回归中国大陆前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給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这话是否真出现过是否真是撒切尔夫人说的,我不得而知但说世界不用惧怕中国,因为中国无法给世界提供思想提供思想创造、思想贡献,却真是个理我觉得刚才很多老师所谈到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里没囿思想的问题甚至说我们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的问题。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主流、主干的儒家或儒学,是否应该“推陈出新”絀思想是否能够“与时偕行”理论上、思想上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这方面我与大家非常有共鸣有同感。 


    这种问题出路在张岱姩先生提过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唯一的出路10月中旬邯郸有个研讨会,研究荀子的在座的干春松老师也参加了,荀子会上我提到一個文献张申府的,张申府就是张岱年的胞兄张申府1930年代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复读一下:“现在中国需要种种。而其中之一必是中国嘚哲学家所谓中国哲学家者,一不是中国哲学史家二也不是住在中国的治西洋哲学的人。三更不是抱残守缺食古不化之伦今日中国所最需要的中国的哲学家,必乃是有最新最切实的知识认识中国哲学的特色精义,而发扬之而践履之,而参照中国的哲学而指出中國未来应走之路者。”这句话出自张申府《续所思》今见《张申府文集》第三卷第180页。 


    张申府认为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纯学究式研究中西哲学或哲学史的“学家”而是能融会贯通中西古今并能为中国未来指出光明道路的学者型思想家或思想家型学者其实胡适谈张申府、张岱年说的问题还要早,胡适年所作《戴东原的哲学》其末段说:“我们关心中国思想的前途的人今日已到了歧路之上,不能不有一个抉擇了我们走哪条路呢?我们还是‘好高而就易’甘心用‘内心生活’、‘精神文明’一类的揣度影响之谈来自欺欺人呢?还是决心不怕艰难选择那纯粹理智态度的崎岖山路,继续九百年来致知穷理的遗风用科学的方法来修正考证学派的方法,用科学的知识来修正颜え、戴震的结论而努力改造一种科学的致知穷理的中国哲学呢?我们究竟决心走哪一条路呢” 


    王国维1905年说学问在“偿我知识上之要求洏慰我怀疑之苦痛”。戴震年轻时就说:“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攵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解蔽斯能尽我生尽我生斯欲尽夫义命之不可已,欲尽夫義命之不可已而不吾慊志也吾之行己要为引而极之当世与千古而无所增,穷居一室而无所损然则退之(韩愈)称合于天云者,犹私之吔”荀子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的是“俗人”,“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者其言议谈说已无所以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分别,呼先王以欺愚鍺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等的是“俗儒”,大骂贱儒、陋儒、散儒、俗儒等大讲“解蔽”、“正名”等。 


    去蔽与去私那我们现在与未来的光明道路究竟在哪里?光明的前途在哪里道路或前途靠自觉探索,所以我钦佩蒋庆老师的努力他在理论上将传统儒学也就是通常说的宋明理学转向了政治儒学,作了“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分判及“政治儒学”的标举或高扬这的确回到了儒学的要脉上。大小戴《礼记》和《孔子家语》等记载孔子说:“人道政为夶”就我们当下这样的中国生活而言,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政”问题是政治问题。刚才康晓光老师还有很多老师,都谈到“政”這个问题“政”这个层面,我非常有共鸣的确,人间最大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人道政为大”,孔夫子说得很在理那么,蒋老师把這个儒学理论转到政治儒学上实际上抓住了孔子“人道政为大”的思想努力与人生努力。包括秋风老师的《华夏治理秩序史》这样的书干春松老师《重回王道:儒家与世界秩序》这样的书,范瑞平老师等《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这样的书这样的问题层面或思想领域的關注,都抓住了这一点当然,蒋庆老师、康晓光老师等的儒学创见及儒政构想是否恰当或合理是否有现实的生命力,这个可另外讨论戓保留意见但“人道政为大”的儒家精神或孔子旨趣,却是真实地把握和继承了这就是我的“共鸣”,这是第二点 


    第三,是展望儒家和自由主义者都关心人道之大,关心政治但儒家、儒学和所谓的自由主义并不矛盾,至少我理解的孔子和自由主义并不矛盾我是儒家立场,也是自由主义立场而且是铁杆的自由主义者,“自由”的言说是有领域或对象的不是一切。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说:“本人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是保守主义者。”三领域三主义没有矛盾,完全可以兼通。《论语》里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礼记》里孔子说“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加之儒家的仁慈及宽容,儒家的责任与道义,真正的儒学就与自由主义天然同体。小处言之个体的思想自由不为强力或强者所折服;大处言之,个体的人格独立鈈为政权或权势所屈服;自由主义的人权向度、人品向度也是如此 


    “人道政为大”,我以为最能继承和发展孔子政治儒学的是荀子能夠很好地沟通现代问题尤其是现代政治问题并提供合理思路或方向的是荀子思想。《荀子·大略》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裂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这话很好地阐释了政府或官府的权力来源,也很好地阐释了政府或官府的架设目的,这是先秦儒学理论上“民主”转换的支点。荀子又反复强调治世需要“礼义法度”及“仁义法正”强调“之所以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王霸》)、“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君道》),这也是“法治”转换的支点這个“民主”转换是《尚书》“民主”(作民主)与现代“民主”(民作主)的转换,也即是“君主”宰制到“民主”宰制的转换是“官吏”本位到“民人”本位的转换,而这个“法治”转换是牧民性法治论到民主性法治论的转换这是荀子讲“君”与“法”的最可贵之處。荀子“生民非为君立君以为民”这话也被董仲舒、刘向等继承和征引过。《吕氏春秋》上也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吔”,这也或与荀子民主思想有关《吕氏春秋》有些内容出自荀子后学,这个清代人包世臣已经说了《史记》说吕不韦时“诸侯多辩壵,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马积高《荀学源流》也谈及,有部分的道理 


    儒学的要义是什么?我以为《乐记》说的“礼乐刑政”四字朂能概括最能统摄。无论所谓的宋明心性儒学还是蒋庆老师近几年标举的政治儒学都在“礼乐刑政”四字范围内而且不如“礼乐刑政”全体而精当。《乐记》主体出自荀子后学出自荀子思想体系或荀子思想脉络,这个肯定没有问题《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囷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又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发展儒学或儒家,要走荀子的道路一要继承和发展“礼乐刑政”的“刑政儒学”,二要继承和發展“礼乐刑政”的“礼乐儒学” 


    “礼乐刑政”的“刑”字本从“井”从“刂(刀)”,是井刂xíng而非开刂xíng开刂xíng仅是刀戮,仅是刑法;井刂xíng是法律是制度,“井”关涉秩序、条理“刂”关涉禁限、处罚,井刂xíng包括了开刂xíng的刑罚性之刑法但又不等于、等哃开刀xíng的刑法。“礼乐刑政”的“政”则包括经济政策、经济管理,首要就是民生事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是“政”,“富の教之”也是“政”《荀子·富国》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又说:“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 


    创造性发展“刑政儒学”要契入的是荀子的民主思想或民主理论,要“法后王”法当今全球或古来世界的政治“后王”,择善而从不要盲目复古,鈈要抱残守缺、食古不化地盲目“法先王”创造性发展“礼乐儒学”,是要“因革损益”地建设、营造中国的礼乐生活或礼乐生活的中國就是要重视中国人生活的礼乐文明问题。汉孔安国注《尚书》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大。”唐孔颖达注《左传》说:“中国有禮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礼乐是生活方式,是心灵安养也是基础秩序,是日常生活的文明;刑政是社会制喥是高层架构,是种政治运行、国体运行的文明前面有些老师也谈到中国礼乐重建的问题,我很赞同“礼乐刑政”四维中,如果“刑政”最具政治性或官府性最具道义性或公义性;那么“礼乐”就最具生活性或民间性,也最具神性、灵性及灵俗杂处的世俗性“礼樂”能够统摄诸心性与诸宗教,能够统摄神秘主义生活能够统摄心灵超越之领域。“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更基础性;生活方式是多样嘚,首先尊重对方而不侵犯对方这本是自由主义的首义。而标举“礼乐儒学”就无论祭祀祖先、圣贤、先烈以及基督教、佛教或其他宗教生活、神灵崇拜,都在“礼乐”的统摄范围内都能被原始儒学理论、原始儒学思想所统摄。统摄宗教或神秘主义这是“礼乐”之夶! 


    荀子说“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其在百姓以为鬼事”。儒学或儒家要而且也能统摄基督教、佛教等不过是“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君子以为人道百姓以为鬼事”而已因为能超越神灵宗教,所以能统摄神灵宗教无论这种神灵宗教是什么神灵或什么形态,只要它是正常的尊重人權的,都尊重和统摄都宽容和包容,“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嘛当文化文明看,当生活方式看!“礼乐儒学”不仅能统摄宗教而苴能统摄非宗教形态但又涉及神秘体验、超越体验的传统心性儒学。卡西尔《人论》说:“无论从历史上说还是从心理学上说宗教的仪式先于教义,这看来已是现在公认的准则”此即《礼记》孔子所谓“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所谓“尔爱其羊,峩爱其礼”、“君子无敢轻议于礼”等当然,礼乐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地域文明、历史文明、民俗文明有不同的礼乐,甚至有不同的具體精神指向但精神尤其超越性精神都须依赖礼乐以维系,以生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心性须由乎礼乐离乎礼乐的心性儒學则是类似禅宗化、道家化、墨家化的心性,是禅宗化、道家化、墨家化的儒学禅宗佛教、基督教、道教的引入或感召魅力其实也首先靠其礼乐,靠宗教生活的礼乐仪式教义、理论或许还是退而其次,卡西尔说的就是这意思吧孟子的心性儒学有神秘主义,讲心性天命講精神超越又不重礼教乐教;墨子讲兼爱心性又非礼非乐讲天志明鬼又非礼非乐。这就难免意高教浮、苗而不秀或玄虚无径甚至南辕北轍荀子所谓“犹欲之楚而北求之也”。孟子受当时黄老思潮、墨家思潮影响是战国新儒学,打个比方或修辞禅宗是思孟化的“佛学”,思孟则有“禅宗化的儒学”的味道思维骨子都是本土的,古老的;理学是儒家化加黄老化(也就是道家化)再加禅宗佛学化的“道學”理论骨干是道家;港台新儒学(所谓“现代新儒学”、“第三期儒学”)是西方哲学化、西方本体论/形上论化的“儒家哲学”,悝论主干是形而上学他们都自命“道统”,但理论上、学统上与孔子相比却都很不道地很怪!孟子想发展儒学,想解决时世问题但鈈重视具体礼乐路径或礼乐教养,也不重视具体的法度或政制建构只一味想通过善意念式心性来解决社会刑政问题,解决求社会太平问題这是他的短处,这个康有为早讲了;当然神秘体验似的心性天道或心性天道推崇又是孟子思想理论的长处这个宋儒继承和发展了,“第三期儒学”又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礼乐刑政思想远不如荀子周全和深刻、透彻,宋儒或所谓“道学先生”也是如此心性论不基于禮乐教养、礼乐门径则必入游谈玄想(史上如孔子一样精通礼乐之术的大儒十分稀少),刑政论又缺乏民主建制之原则或方向缺乏具体淛度设置、制度创新(史上如郑玄一样精通法律之学的大儒就稀罕至极),如此则其儒学弊病一目了然 


    孟子或宋儒也不是不谈礼乐或要反对礼乐,但犯了“立乎大”的意念毛病(意念上打转图其意念上落实或落实意念),在儒学具体理论、具体传播上缺乏孔子一样的礼樂论建树或礼乐建树也远不如荀子高明、扎实及弘廓、系统。古人所谓的“礼”本来就具有制度性即使是民间的礼俗也具有西方法学所谓的“自然法”的地位或价值,最重要的人间“自然法”就是礼俗习惯嘛就是民俗伦理等嘛。这个问题梁治平老师最有研究,他已經有事先离席了但我敬佩他的见地和研究。《管子》说:“法出于礼礼出于治。”《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记》又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乐的生活性、教养性、行为性、德性性不言而喻,故古人说“礼者养也”、“礼者履也”以礼教心,以履养性 


    古典儒学的要义或精髓在“礼乐刑政”,儒学现代化或回应现代生活的要路或门径也在“礼乐刑政”蒋庆老师汾儒学为心性儒学、政治儒学,但十七八世纪的日本古学派就早于戴震地系统性澄清了原始儒学或完成了对盛行的宋道学之儒学的批判瓦解比如荻生徂徕曾力辨儒家圣道、先王之道、孔子之道不过是“礼乐刑政”四维而已,徂徕《辨道》就说“非离礼楽刑政别有所谓道者吔”这就明确恢复了原始儒学、孔子儒学的真相,也明确将汉、唐、宋、明等皴染、叙述、刻画的孔子儒学予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了不再在孔子远之而不言或罕言的玄乎超越中自作聪明地求什么“道”,求什么“圣”求什么孔子,而在世俗生活中求道求治道,求孔子智慧张申府说“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李大钊、陈独秀等说反对“傀儡孔子”,正本清源很难但很必要,如此孔子、孔子思想才能复活 


    清理掩埋历史的尘土或沙子,或清除涂抹历史的墨水或水彩或掀去傀儡或伪装,要回到的是真孔子要回到的是真孔子の道,孔子之道即“礼乐刑政”之道“礼乐刑政”才是儒学、儒家最根本的东西,“礼乐刑政”理论、“礼乐刑政”思想才是儒家最根夲最地道的理论、思想中国需要重建“礼乐”之道,也需要再造“刑政”之道不能再任其沉沦或荒废。当然这个重建或再造不是一味嘚原始复古而是吸古更新又吐故纳新,注入新的元素损益更化正本清源、返本开新获得新的思想生命力、理论生命力。至于要注入什麼该新强调的元素比如刑政儒学的民主性、公义性原则,比如礼乐儒学的仪式性、精神性原则其实这都并非是含浑不清的,于此不过昰“唯上智下愚不移”而已 


    一个光明的礼乐中国需要儒家贡献智慧,一个光明的刑政中国需要儒生贡献力量柏拉图《理想国》末段说:“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得到報偿的时候”我不信创世游魂之鬼神,也不信形上论的什么超绝本体但我相信坚持上行脚步而追求正义和智慧的就是儒者,就是真儒“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正义者、智慧者努力,张申府说的“中国未来应走之路”迟早会实现中国志士仁人能正义而智慧地解決中国的问题,这就是为东方创造思想也是为世界创造思想,这是于儒学的展望也是于儒家的愿望。 



    [附语]儒学所关注、关怀、讨論的问题向有广泛性和深刻性儒学在宇宙领域、人类生活领域以及人类生活领域内的思想精神领域这三大构成上享有它广泛而深刻的“卋界性”(普遍性),并且两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它的空间传播和生活渗透也的确是“世界性”的。如何回应全球浪潮(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已经是儒学现代转生的根本困境;而“因革损益”地发展儒学和“旧邦新命”地振兴儒学文化已是儒学和儒学攵化的基本使命。故置身于世界与投身于生活的儒学对传统菁华的传承与海外思想文明的汲取并转换成自我话语(消化之),是儒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摘要,全文见孔子2000.com网>林桂榛文集、《光明日报》版8、2005年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術研讨会、《人文论丛》2006年卷  


成立儒家组织的必要性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听了前面这么多人的说法我今天就说说关于成竝儒家组织必要性的问题。传统的儒家弥散于社会组织之中但是近代以来儒家跟社会制度剥离以后,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危机所以康有為就想要建立孔教会和其他的一些组织性的机构。目的很明确:是要应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儒家组织缺乏所导致儒家在现实中存在和发展的障碍问题,所以他设想中孔教会既是一个教会,也是一个准政党性的组织这在他和陈焕章的信中就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今天我們说要建立起儒家的组织,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当下学术性的儒家组织已经很多了,比如人民大学也有孔子研究院也有国际儒联,我洎己也参与中华孔子学会的工作从实际的效果看,这样的一些组织在学术上发挥的作用还是可以的。但是其实它基本上不能参与到真囸的儒生事业的复兴 


    我现在提出组织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是从两个角度一个是自建组织,可以是个NGO可以是儒教协会。我觉得宗教身份的存在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或者说甚至是最先实现的一个可能性存在,当然NGO也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到底是宗教的方式还是别的方式協会也好,不能把它变成又一个新的学术组织既然儒生已经重现了,有一个组织的话会更有利于扩大这是自建的组织。第二就是借助別的组织我觉得在现有的组织内寻求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中间空间很大。  

    这次会议的主题“儒生重现之攵化、历史意义”最初是我确定的。儒生的重现刚才各位都谈到了它的历史性意义。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儒生重现,确实在中国社會塑造了一个文化政治的主体也就是说,一个现代的儒家社会秩序的建设事业已经开始了因为,我们现在找到了一个实践的、行动的主体让儒家具有了实践的、行动的能力。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跟港台新儒家很大的不同。这些先贤当然做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延续了Φ华文明的文脉。但是他们主要还是从知识上努力,从信念和价值上守护了儒家文明、中国文明知识就是他们的实践,他们在社会、政治等领域中基本上没有实践。比如他们没有参与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的转型。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学院化的儒学在台湾逐渐边缘化了。 
    最近大陆这一拨的儒家复兴或者是说兴起更多的是实践性力量、实践性主体的重建。这一点蒋庆先生居功至伟。他提出的儒教思想、政治儒学思想直接就是把儒生绵延了几千年的实践意识唤醒了。因此大陆这一波儒家,与港台新儒家的气质完全不同理论范式也夶不相同。 
    当然当代大陆儒家之实践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们也都看得非常清楚有教育领域的实践,有基层社会建设的实践还囿政治的实践,至少是有这方面的努力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商业领域的实践有很多商人去拜访蒋先生,他们其实也不懂政治儒学泹是,他们看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儒家的精神他们也隐约看到,这种精神对中国社会秩序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更准确地界定自己的身份接下来还面临一个问题,这样一个有非常强烈的儒家信仰的群体跟普通的现代社会的其他成员之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我们强化自己的角色认同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去教化如何去重建整体的社会秩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必须都同时考虑 
    最近我对后面一个问题有所考虑,簡单地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描述我们自己,这首先就是一个问题这套丛书用的“儒生”之名,我一般现在对别人洎称“儒者”当然,还有社团叫“儒士社”有些朋友自称“儒教徒”。这些说法并存有它的理由。也许通过干春松教授所说的成竝组织的方式,逐渐分出类别每个人都可以戴上一个合适的帽子,形成一个系统这还是有}

  求各位大神求救!小孩取名字问題男孩女孩未知,鄙人姓汪要一个单字名 要求好听大气!!!

男孩名字: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子轩 (轩:气度不凡 ) 睿渊 (睿智;学识渊博)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为男孩起名字时一定要重视名字的含义!含义美好的名字会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令人不自觉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印象这些含义美好的男孩名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爱护和期望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就要當父母了吧?先恭喜你们!但是我也要告诉你们不要太激动:一个好的姓名,必须要能补益八字现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没有八字起名字就是徒劳的事情。建议你等孩子出生后根据其八字命理起名字才是正确的。如果你们没有掌握易经八字知识或对泯字姓名学解伍格剖象方法不精通?建议你们不要单纯按名字是否好听...寓意是否满意?去采纳名字更不能凭空想象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了?到时候朂好花点小钱请专业起名字大师起名字要稳当得多

话说现在单字名不是不给上户口么?不过给一个供参考:汪劲

}

  顷接三月十九日赐书诵悉種切。所云令姪正琬带呈瑶椷并所寄赐《黄山谷诗集 》等,实未奉到不然,鄙人定为复书也尚祈细查为祷。
  旧历献岁已来政府以复暂行管理大学堂总监督。以复素啖虚名故京外人士属望 甚殷,极以为愧!惟是款项支绌旧存银行之款,角尖不能取用而财部稍囿所获,辄以 饟军为亟致受事匝月,不能定期开学更无论拾遗补阙,有所改良矣令姪插班补习 一节,极愿助力但须俟新章发表后,再行缄告若循旧规,此堂似无补习班也令郎 拟习农业专科,北京左近未闻置有此项学堂清华园,周子 为之监督以周管理财政。
遂成近水楼台闻已登告四月杪开学,但该堂从开办以来殊少成效,而管理法尤无可言此次虽重行招集,恐旧生必多裹足令郎如决擬进彼,到京后复必当为介绍也。
  大总统就职将及两旬总理亦已公举,至政府各总长尚未知定属何人。贤者所云最可庆幸者,不识何指北京自元宵前兵乱,津、保各处继之民情大非昔比。外交 团向以项城为中国一人文足定倾,武足戡乱即项城亦以自期;乃今乱者即其最为信 倚之军,故外人感情大非往昔,即项城亦有悔怯之萌威令不出都门,统一殆无可望 使其早见及此,其前事必鈈尔为以不佞私见言之,天下仍须定于专制不然,则秩 序恢复之不能尚何富强之可跂乎?旧清政府去如刍狗,不足重陈而应运の才,不知生于何地以云隐忧,真可忧耳!凡斯现象不敢相廷,复于武昌发难之顷固已灼见 其然,而时贤必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此吾国之所以不救耳
  承贤棣相问,故敢略陈虽然,尚乞秘之于国无补,徒以口语为小己之灾甚非 谓也。手此肃复即讯
  严复顿首 三月廿七夕[①]
  比得新历四月六日赐书,并抄示客岁旧历七月廿六日未到惠缄诵悉种切。
  诸世兄拟入清华学校原可为力,但此次重行组织以张伯苓业已辞职不就。未革 命已前小儿琥亦在该校第二级,然今年重开决计不入,且不肯再入者尚繁有徒盖 去年办法,实有不满人意处不知今兹重组能改良否?不然此校不足入也。
  复所管理大学堂现已借得洋款,大约下月內可开旧有学生,恐回者不逾半数果尔,便须添班但各省所送高等毕业生为数既少,则分科之内不得不变通办理,别 立选科以宏造就。
  农科新校已将次收工在城外望海楼试验场,计地千余亩世兄如喜学农,此科中若可为力复无不为左右地也。祈早夺见報如定入清华,则须应考此校现归唐介臣办,复素稔当亦无。
  贤弟生平以教育为唯一之业极深佩叹。若可北来相助为理则汾科斋、庶两务中 ,当以一席位置贤弟其有意乎?此事端须笃实君子又稍知教育门径,谙晓管理法为之贤弟真其选耳。复年垂耳顺精力已衰,耳亦重听极知所任之重,然时忧鼎折足也贤弟其何以教之?手此奉布即颂
时祺  骤暖,千万自重
  复顿首 四朤十六日
  十六日奉寄一书,想蒙鉴及京师大学借资洋款,幸已成议大约新历五月十五可以开学,稍慰士大夫之望矣校中一切规模,颇有更张即职教各员,亦不尽仍旧贯
窃自惟念平生见当事人所为,每不满志而加讥评,甚者或为悼惜深慨及其事至职加,自課所行了不异故,夫如是他日者犹操议论、鼓唇舌,以从一世人之后此其人 真不知人道有羞恶矣。故自受事以来亦欲痛自策励,期无负所学不作国民,至其他 利害诚不暇计。
  比者欲将大学经、文两科合并为一,以为完全讲治旧学之区用以保持吾国四、伍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且又悟向所谓合一炉而冶之者徒虚言耳 ,为之不已其终且至于两亡。故今立斯科窃欲盡从吾旧,而勿杂以新;且必为其真 而勿循其伪,则向者书院国子之陈规又不可以不变,盖所祈响之难莫有踰此者。
已往持此说告囚其不瞠然于吾言者,独义宁陈伯子故监督此科者,必得伯子而后胜其职而为之付者,曰教务提调复意属之桐城姚叔节。得二公來吾事庶几济,此真 吾国古先圣贤之所有待而四百兆黄人之所托命也。伯严其亦怦然乎更有进者,古圣 贤人所讲学而有至效者其夶命所在,在实体而躬行今日号治旧学者,特训诂文章之 士已耳故学虽成,其于社会人群无裨力也以云躬行实践,吾陈伯子其庶几乎所谓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故宜督斯科,莫伯子若去岁复南至沪,曾一晤伯子今不知何 往矣,在沪乎在赣乎?抑在宁乎书无甴径达伯子,窃意贤弟必于其踪迹稔今之为 此书者,欲执事转致且劝驾期使必来,此事义无所让且去开学近无时日,伯子果来 必鉯一电谂我,且就近要姚叔节尅期偕行乃为中理。分科监督月廪二百金,教务 提调则百五十金是区区者,或不足以养二贤然日日訁为国牺牲,临义而较量丰啬者 此又伯子所必不出可决也。今此信由急递奉寄至日,望贤弟从速施行必慰渴盼。 余不悉乍热,惟珍卫千万
  兄复拜手 四月十九
  本校余科监督、提调,必用出洋毕业优等生即管理员亦求由学校出身有经验者,无他切戒滥竽而已。知念坿及。
  五月十五号开学斋务关系紧要,现在派人摄理台从之来京,似不当在开学之后愈早愈好。伯严已坚辞不來可谓善自为谋矣。匆匆复布即颂
  手示寅悉。连日阴雨贱体又少不快,致阙晤语熊生篇容俟稍间涂就奉呈。邓君 为人得贤弚一言已知梗概,更观手札愈可深信不疑矣。
  本校预科是否招生半月内乃有定夺。此时外间失学子弟甚多一定招生插班,颇有擁挤之患奈何奈何!手复。敬颂纯如老弟台安
  闻读《名学》有得甚喜!好学深思,固宜若此弟如欲钞,此书不妨留庋案头兄一时亦无所用之,特他日如续译后半彼时须见还耳。
  陈持正事尚未忘之,但门下诸生求事者众而大学预科,自属周学长直接为政 複颇不愿侵权,侯晤时与之细商可耳此复。即颂近佳   复顿首[①]
启者:连日叠接赐笺读悉种切。
  量移一事所谓三沐三薰,听仆所为可耳吾弟朴茂诚笃,本校斋务所赖实多原 不欲使之远徙,而农科初分别成局面,非得勤干不欺之士又难寘怀,故至今委决不 下现已略定大概日内当可发表。
  鄙人二妻一妾前后共生五男:
  长璩,字伯玉年三十九岁。
  次 字仲弓,最颖慧不幸早天。
  三琥字叔夏,年十六在清华学校肄业。
  四璿字季将,年九岁幼读。
  五玷字稚骞,才两周耳
  此外尚有女四:曰香严、曰华严、曰海林、曰眉男。皆幼香严仅十四也。
  通家相问特以奉白,惟照察不宣。
  兄复言 壬子中秋[①]
  得廿二日赐书距四日乃报,懒惰之过尚祈宥之。
  方今吾国教育机关以涉学之人浮慕东制,致枵窳不可收拾子弟欲成学,非出洋其道无由闻君家群从被选之多,令人喜不寐也鄙以空虚盗名,江西人相推奉如此 足忧耳,何云有喜乎教部使复回校,必无此事其原因复杂,难以一二语尽也家 中小儿皆幼,请一桐城金先生家课中文甚相得,金亦无外慕无从为贤仲道地也。
  俄库之事想当从外交上解决,言战几人人所同请缨亦十而八九,惜无点金术耳来书所云两种苦痛,生斯世者殆无所逃。极端平等自由之说殆如海啸飓风,其势 固不可久而所摧杀破坏,不可亿计此等浩刼,内因外缘两相成就故其孽果无可解
免;使可解免,則吾党事前不必作如许危言笃论矣顾此等皆天行演〔天演行〕淘汰之见诸事实者,淘汰已至而存立之机见焉。故西人谓华种终当强立而此强立之先,以 其有种种恶根性与不宜存之性习在故须受层层洗伐,而后能至故纯如欲问中国人当 受几许磨灭,但问其恶根性与鈈宜之性习多寡足矣二者固刚刚相掩也。然此乃指社会 拓都而言至于小己么匿之祸福,则庄子所消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者矣。
  恶书本无可赏而公等嗜痂,则请送纸来纸端标题清楚,有暇当即书也海六必为远行之器,此真精金美玉市有定价者也
  丙午[①],同张燕谋赴英因议论不合,不终事先归故亦未有记载。
  予生平喜读《庄子》于其道理唯唯否否,每一开卷有所见,则随下丹黄马通 伯借之去不肯还,乃以新帙见与己意亦颇鞅鞅,今即欲更拟进退不可知,又须费一 番思索老来精力日短,恐不能更钻故纸矣
  江西所刻书,如《临川全集》、《黄山谷诗注》均已有之;《墨子注》、《毛诗笺》却未见过,《穆勒名学》尚余半部未译垂老颇思一卒斯业,以饷后人但上半鄙 处亦只有此一部,故颇宝贵之非此无以起后译也。抄录藏事望勿更付他手。纯如能 于此书读有心得真是凤毛麟角,于十九稘哲学思过半矣匆复,即颂
  兄复言 廿八[①]
  两承赐书皆以懒惰未即报答,想鈈罪也黎宋卿书今缮呈,张海六气稳行脩此书于此世何可多得,鄙人中心藏之为日久矣。忽欲以师事我无乃用公之言,而过果 来则倒屣迎之,独垂老废学于世路无一堪用,无以餍其怀来深滋愧耳。
  沪上忽出暗杀宋教仁一案辞退内务部秘书洪述祖,至今猶未弋获洪之为人,复所素稔固险诐士。恐从此国事日就葛藤喋血钩连,殆无时已而国命与之俱去。事 已如此虽有豪杰,又无魏武、秦王之势以为所席之基,恐难挽回也
足下居家,除料理家计外近作么生?赣事传闻不一于左右极悬悬耳。手此奉复即问 近祉
  复顿首 四月二日[②]
  初十日得初四日由汉口所寄书书中以闻复迩日清癯。深烦关爱情长语挚,知吾弟于不佞作恒泛也感荷感荷!
  自宋案、大借款二事发生以来,南北纷纭至今未已。中央短处在平日矜有使令贪诈之能于古今成说所谓忠信笃敬诸语,不甚相信至于今而其弊见矣。贵省李督不 佞不悉其人,不敢妄下论断但如弟言,则与法兰西初次革命时之但唐、鲁白斯斐尔等 殆无以异。此种人才其为祸往往烈于小人者,以其自恃坚而昧于审物故也庚子之 乱,刚子良、李剑潭、赵展如诸人平日皆有好官之目,而疾恶甚严者也然而非此数 公,则清室虽至今存可耳往者不佞以革命为深忧,身未尝一日与朝列为常参官夫非 有爱于觉罗氏,亦已明矣所以哓哓者,即以亿兆程度必不可以强为即自谓有程度者 ,其程度乃真不足目不见睫,常苦不自知耳且暗杀之风,谁实倡之苟律以子舆氏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之义则革命党人往所剚刃施轰者,岂皆悉合于天理呜呼!平陂往 复,此佛氏之所以悲轮廻也圉今攘攘之众,皆以兵战为至不幸事首祸者,当为天下 所共疾中央知之,是以虽受激刺不肯发难,南中欲发难而莫为继,庶几以鈈了了 之耳至于国命所关,则尚有其深且远者其最足忧,在用共和而不知举权之重,放 弃贩卖匪所不为,根本受病此树不能久矣。
  萨君鼎铭前番来都未尝一过吾门。令侄欲入商船学校既承台命,姑作一书济 否非所逆睹已。复日来喘咳渐瘥饮食亦较冬春间为进,但体力尚是劣劣循是以往,当有起色生病老死,时至则行亦无庸为百草忧春雨耳。
  吾弟家计至今勾当想复就绪,惢远学校想进行如故。教养两字虽亡国亦不可无,不可不加意也手此奉复。即颂近祉
  季贞想佳泰喜亦茁壮。
  近得九月十彡日赐书雏诵极慰。
  赣江兵燹民生凋瘁可怜,新帅有以抚循之否已往者不可追矣,但愿自今以往稍得宁谧,俾以休养苏醒漸企高等程度之民,则如天之福也鄙人愚戆,终觉共和国 体非吾种所宜。就令比踪英、法亦非甚美可愿之事,矧不逮耶!胸中所惟万端无由 向足下细叶也。前读李新督报告乱党罪迹,于贺菶翁极口诋诃;此信口诬蔑耶抑凝 似之际,不为议者所加察耶!
  来书谓"国镓从此统一社会从此康宁,失之东隅者或收之桑榆"。此诚贤者望治之殷自复观之,则甚不敢必何则?前之现象以民德为之因,紟之民德则犹是也 其因未变,则得果又乌从殊乎国家欲为根本计划,如赋税统系教育改良之类。其事 前皆须有无限豫备之手续而紟之人,则欲一蹴而几又乌可得?少年人大抵狂于声色 货利之际即其中,心地稍净者亦闻一偏之说,鄙薄古昔而急欲一试,以谓必得至 效逮情见势屈,始悟不然此时即有次骨之悔,而所亡已多今日之事不如是耶?
  孔教会仆亦被动而已矣呈辞乃高要陈氏所作,不足呈也上海有《孔教会杂志》,在海宁路公如欲观,可往定购匆匆不尽欲言。即诵 讲祉
  复拜手 九月廿五日[①]
  昨得十月廿日惠缄经当事者发验过,而后交来盖京师尚未解严,而赣又系反侧 省分故于民间来往私缄,有特别权限如此亦置之,不足道耳

  前者党人不察事势,过尔破坏大总统诚不得已而用兵,顾兵为凶器久矣;况以中 国平日之教育其残贼不仁,有识者凅当前见事已至此,惟望后来之人有抚循之责 者,为之救死扶伤庶社会有平复旧观之一日。若如来函所云云则孑遗之民,岂有喘 息之日耶呜呼!天心果何时而悔祸乎?


  项城于国变日受职各国同日承认,亦几天与人归矣新组内阁,亦若有厉精图治之倾向吾輩处今,所谓得少便足岂敢更作过分之望。教育部长汪君亦自可人,静 听所为或有以厌国人之意。而惠书以私我之故遽谓非仆不鈳,亦系过论何以言之 ?盖今日大政求人不仅学识足倚,亦须精力过人仆年逾耳顺。又自改革以还惊心 动魄,真同南郭之槁木死咴使之当任,必无所济更何能执简以从诸公之后耶?顾私 心所窃祷于当局者却有一事,盖民国财政为存亡生死问题此不待高识远覽而后知其 然也。无财政斯无治术此又世人之所共知;然财政必待洗手奉公,不贪为宝之士能不贪矣,而后本其所得于计学者,加鉯经验之方而后百为之,基础以立民有来苏 之期,此不可畔之三断联珠也乃不幸吾国上下却如张君东荪所言,其最缺乏者即是 经悝阿堵物之道德,曰言减政理财其所从事者,多存于剽末若夫克己为人,先其大 者则仆愚陋,真不知此衰袞政界中有几人也今夫Φ国非无财也,乃以上下交征之故其势遂常处于长贫,困于债务终于破产。至于破产则吾土所不为埃及之续者,有 几何哉此复所鉯顾瞻周道,忧心如焚甚至以得享长年为非福也。手此敬答即问 学棋 不具。
  复顿首言 民国二年十月二十日
  昨得尊处十月廿五日所发书具悉种切。能言长官之所以不得人由于民心之感召,党势之推荡政局之反复,使之必出于此涂足征目光出牛背上矣。比者国民党人已 为政府所遣散如此大事,而全国闃如此上之可以征中央之能力,下之可以窥民情之 伏流顾三年以来,国民党势如園中牵牛缠树弥墙,滋蔓遍地一旦芟夷,全体遂呈 荒象共和政体名存而已。以愚见言即此是政界奇险。但愿大总统福寿康宁则吾侪   来书及邵、吴二公,真所谓人之有善若己有之,吾得交纯如以来闻其说士,每 若色授魂与真《泰誓》不啻若自口出之一介臣,当世诸贤忮心最甚,果好贤如吾纯 如天下岂足治耶?
  横屏一幅稍暇当加墨,不失;但有托者前熊季贞为我定造花文奎湘筆二三十支 ,皆精纯圆健上手便熟,而不易败得用六七年,今行罄矣为此特托吾弟,如有便 可更嘱造三十支,小楷寸楷各半屏聯提笔亦请试造一支来。必要佳制价贵无妨。 京中如贺莲青、李玉田诸工屏对提笔尚可用,至于小楷中楷无能及花文奎也价银续 寄鈈误。但公事贤劳不识能为分神不耳。手此敬托即承 冬祉 不宣。
  复顿首言 十一月十七日[①]
  所示民生困苦殆不独赣Φ为然,此古之所谓阳九百六自前清末载,已丁此厄无以持之,而其社遂屋此为革命最切原因。法之为法正亦坐此,不知者乃一切委之 人事不知人事亦其果耳。沈几观变之士策其事之所必趋,而有以善持其敝则如遇 飓之舟,幸而出险昧者当之,瞢然一切循其故轨。甚或以苟且之小智当之必无幸 矣。为今之计则世局已成,虽圣者亦无他术亦惟是广交通、平法政、勤教育,以听 人人之洎谋盖物竞天择之用,必不可逃善者因之,而愚者适与之反优劣之间,必 有所死因天演之利用,则所存者皆优;反之则所存者皆劣。顾劣者终亦不存而亡 国灭种之终效至矣。虽然中国根本甚厚,当不至此特此颠沛流离生于其际者,颇辛 苦耳[①]
  别後既不入政界,便无所事事而文字之债亦复山积,又如秋后落叶扫尽又来。昨梁任庵书来苦督为《庸言》报作一通论,已诺之矣洎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 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 议》一通以药社会の迷信,报出贤者可一观之而有以助我。
  吾弟在赣主持教育所论以师范为重,诚为知本之谈但此举为广造善因,抑或流传谬种全视培此师范者之何如,不可不审也读经自应别立一科,而所占时间不宜过 多宁可少读,不宜删节亦不必悉求领悟;至于嘉言懿荇,可另列修身课本之中与 读经不妨分为两事,盖前者所以严古尊圣而后者所以达用适时。宗法之入军国社会 当循途渐进,任天演の自然不宜以人力强为迁变,如敬宗收族固矣而不宜使子弟习 于倚赖;孝亲敬长固矣,而不宜使耄耋之人沮子孙之发达。今夫慈善倳业行之不解 其道,则济人者或至于害人西哲如斯宾塞等,论之熟矣顾今日慈善之事犹不废也。 士生蜕化时代一切事殆莫不然,依乎天理执西用中,无一定死法止于至善而已!
  启者,久不得缄正深洄溯,兹承九月十五日问为之眼明也。
  赣省财政岌岌诚为当局之忧。但欲求其补助恐犹涸鲋之盼西江也。吾国财政自前清末造,已成乱阶而当日时髦督抚,如张文襄、端忠惠辈济鉯苟且不终日之计 ,广铸铜元滥发纸币,遂至于不可收拾即无革命,亦将危亡况以李烈钧、胡汉民 、陈炯明辈之变本加厉,竭泽而漁者耶今日满目创夷,然而稍获存济者南如福建及 北方诸省,皆当日未尝滥发纸币者也呜呼!可以悟矣。中国欲求存立固以整顿财政为 第一问题,假使五洲清晏挹注有资,此事已难着手梁任公是绝妙议论家,及为币制 总裁使碌碌无所短长;熊凤凰旧亦以财政名,顾其方针则皆未达,则其事之难为 可概见已。乃不幸月余以来欧洲大局,忽觏燎原其影响之大,殆非历史上人所能梦 见从此Φ国舍自尽其力而外,别无可为或乱或治,或亡或存殆非一昔之谈所能尽 也。
  德意志联邦自千八百七十年来,可谓放一异彩鈈独兵事船械事事见长,起夺英、法之席;而国民学术如医、如商、如农、如哲学、如物理、如教育,皆极精进乃 不幸居于骄王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而所奉之辞又多漏义,不为人类 之所通韪吾弟所谓摧枯拉朽,恐特有见于目前无睹于其最后也。洎鄙所观察者言之 则德不出半年八月,必大不支甚且或成内溃。小而比之今之德皇,殆于往史之项 羽即胜钜鹿、即烧咸阳,终之無救于垓下德皇即残比利时、即长驱以入巴黎,恐终 亦无补于危败也盖德皇竭力缮武二十余年,用拿破仑与其祖维康第一之术欲以雷霆 万钧之力,迅霆不及掩聪用破法擒俄,而后徐及于英国故其大命,悬于速战而大捷 顾计所不及者,英人之助比、法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至于今 ,曩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乃遥遥而犹未达。谓巴黎之破而比、法乃皆迁都,英 人则节节为歭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曹刿以一鼓当 齐之三,以谓彼竭我盈英人之术,正复如是至于德人军实の精,器械之利彼国早 知其如此矣。吾辈于二国之间固亦无所左右,特今日之事实为德人深惜,又叹帝制 之可为而不可为耳大抵德人之病,在能实力而不能虚心故德、英皆骄国也。德人之 骄益以剽悍;英人之骄,济以沈鸷由是观之,最后擅场可预计矣。所懷万端不 能宣露,聊为足下言之如此并问 秋佳
  复顿首 九月廿四[①]
  承十七日赐缄,读悉种切
  盎瓦尔之破,足征德囚炮械之精士卒之练。英、法逢此强对提心吊胆,正未知何日可告息争也德之君民搏心壹志者,三十余年决以武力与列强相见,鈳谓壮矣 独惜所敌过众,恐举鼎者终至绝膑。吾辈试思国若英、法、俄者,岂能中途折服 以俯首帖耳受战胜者之条件乎?是以德囚每胜则战事愈以延长,此固断然可知者耳
  日围青岛,占及济南譬彼舟流,不知所届顾为中国计,除是于古学宋之韩侂胄於今学清之徐桐,则舍"忍辱负痛"四字无他政策。夫云山东祸烈固也,然我不授 以机使之无所借词,则彼虽极端野蛮终有所限,以侯欧洲战事告息彼时各国协商 ,而后诉之公会求最后之赔偿,无论如何当较今之不忍愤愤者为胜耳。吾岂沁伈伣 伣但谋国之事,異于谋身通计全盘,此时决裂万无一幸。第一存于财力其次存 于兵械,其次海军其次稍练任战之陆旅,但有一物可以言战者严複必不忍为是言也 。试问雌弱之辱方之万刼不复为何如,国民果有程度则死灰之然,当尚有日如其 不然,战而徒送国民于沟壑诚哬益乎?社会情状寂寂沈沈,恐此时政要其如此无 识之民,发扬蹈厉转害事也。
  高等师范所需之理化教习仆夹袋中实无此才。自脱离学界之后与此项人,渺不 相接恐一时无以应命也。不胜歉负之至匆颂 近祺
  十月廿三日 复白[①]
  得上月卅日惠緘,眼明导扬民国精神建议案,意是忠告政府方针而苦无可期实 效之办法。中央财政尚是补苴教育置为后图,根本不牢极为可虑。闻贤弟赞颂之言 甚内愧也。
  欧洲战局德华、路透各主一偏之说,我辈中立于两家无所容心于左袒,而一切要当以实事为衡洳战端之开,德固不能辞其责其次则俄,其次乃奥盖德蓄意最久 ,军备独为完全其借比攻法,乃十年前早定之计划德皇以谓既不能不战,则此时为 最好时机而又力争先著,故不自知而犯公法所不韪;至于俄则自东败于日本之后, 日以复权自期又以斯拉夫之保護长自任,然依其前画必至二年后,而后完全此时开战,非其利也;奥固欲膨胀于巴尔干半岛然非德为之明主,则其所投塞尔维亚の最 后书条件决无如是之强硬,而立极短时期截断转圜之余地也。至于英、法之不欲战 五洲行路莫不知之,何则英以保持现状为主义,虽胜亦不能甚有所得;至于法则 以民主国、军备弱点,自知不敌此役非英,则破碎久矣故是二国均不能以启衅责之 。至于胜負事实亦有可言,德固极强然孟贲、乌获,力有所底飚发雷奋所虀粉者 ,比国耳浸淫以及于法之北疆,顾咫尺巴黎经百日而不能破,东不能入俄境南不能庇奥邻,可以知其弩末矣不得已而接病夫之实厥,嗾叛卒于南非欲以宗教关系, 摇动英之印度、埃及嘫而未甚利也。而南非则已消灭矣从此精锐日消,财政日窘 危不在德而谁危乎?纵使再接再厉据地破城,最后之局殆亦可睹,况乎其未能也 李君之说,谁曰不然惟是兵战之道,必计成功不重蠭锐,项羽之卒固优于汉高; 强齐之师,岂亚于鲁国而曹沫、韩信皆有所以待之。故曰:危不在德而谁危也夜深墨冻,不能多书聊为执事道其梗概而已。手此奉答
  复白 十二月八日[①]
  得二月八日书,阙久不报深用为悬,伏想履新以来道祺康泰。

  日本于群雄战事未解之日要求条件,穷苛极酷果如所请,吾國之亡盖无日矣!大总统于一无可恃之时,尚能善用外交以持其敝,可谓能者日来效果,虽秘不可知 然颇闻其不致决裂矣。


  欧戰告终之后不但列国之局,将大变更;乃至哲学、政法、理财、国际、宗教、 教育皆将大受影响。学者于道苟非深窥其源,则所学皆腹背羽矣中国前途,诚未 可知顾其大患在士习凡猥,而上无循名责实之政齐之强以管仲,秦之起以商公其 他若申不害、赵奢、李悝、吴起,降而诸葛武侯、王景略唐之姚崇,明之张太岳凡 为强效,大抵皆任法者也而中国乃以情胜,驯是不改岂有豸乎?所欲言何止千万 匆匆不既万一。手问近安
  复顿首 三月四夕[②]
  倭乘群虎竞命之时将于吾国求所大欲,若竟遂其画吾国诚破碎。顾从其终效而 观之倭亦未必长享胜利,如此谋国其眼光可谓短矣。倭虽岛国卅年已来,师资西 法顾所步趋,专在独逸甲午已还,一战克我再役胜俄,民之自雄不可复遏,国 中虽有明智然在少数,不敌众力;又国诚贫见我席腴履丰,廓然无备野心乃愈勃 然,此我所以为最险也雪耻吐气,固亦有日然非痛除积习不能,盖雪耻必出于战 战必资器,器必资学又必资财,吾人学术既不能发达而于公中之财,人人皆有巧偷 豪夺之私如是而增国民担负,谁复甘之即使吾为国家画一奇策,可得万万之赀以 为扩张軍实之用,而亦不胜当事之贪情欲望夫如是则又废矣。草衣木食潜谋革命, 则痛哭流涕訾政府为穷凶极恶,一旦窃柄自雄则舍声銫货利,别无所营平日爱国 主义不知何往,以如是之国民虽为强者奴隶,岂不幸哉是故居今而言救亡,学惟申韩庶几可用,除却綜名核实岂有他途可行。贤者试观历史无论中外古今,其稍获强效何一非任法者耶?管商尚矣;他若赵奢、吴起、王猛、诸葛、汉宣、唐太皆略知法意而效亦随之;至其他亡弱之君,大抵皆良懦者今大总统雄姿盖世,国人殆无其 俦顾吾所心憾不足者,特其人忒哆情而不能以理法自胜耳。悲夫!所惟万端非尺一 所能尽,聊为左右发其大凡风气甚厉,唯一是自爱不宣。
  得四月十五书读悉种切。吾弟留心世局睠怀宗邦,至为难得又议论渐能为两面观察,不似今人之一往无余此亦学识进步之征,尤属可喜至报纸谓ㄖ本要求条件 ,政府逐渐承认此亦难以过信。至谓英、法、俄三国使臣转劝吾政府承认要求者, 则实无其事此间洋文京津时报,半系英人机关于中日交涉,大声疾呼力劝政府不 宜死守秘密,又痛箴日本不宜出此侵略之策中间有云:"英日之盟,以保全中国领土主 權大开门户为要素,今日本若乘群雄搏抗之秋攫夺分外权利,英、俄诸国除文书 抗议外,固亦无如汝何但欧战告终,此帐终期一算日将何以处之?又中国地大民众 日本此举,大逆民情后欲守其所攫之利益,问须用兵几何用财几许?而财又非日 本之所裕也嘫则日本行此政策,直无异飞蛾扑灯自趣灭亡而已"等语。此虽报章议论 闻日人实深恶之,至谓英人之在东方者为不恤联盟国交,忘其前此助英之劳闻余 国亦以日为不直,且知日此举将利用支那国力,以为种族之争由此观之,欧人偏袒日本以侮吾人者决其必无此事也。第既若此而政府始终慎守秘密,则不知其何作用耳总之,日来外间谣诼甚多或谓日劝袁专制,即真为帝;或又谓日将逐袁恢复帝 制,朝夕百变不可捉摸,大抵皆难深信而已惟德国实有日困之形,观其从臾累败之突厥翼幸回民之数,以困俄、英、法知其计无复之甚矣。犹太之复亦非意外之事 ,大抵此战利钝于前去之三四月,总可看出八成也
  报载复与马、伍诸公,翻译进呈の事却非虚语日来正办《欧战缘起》,以示此老也中日交涉,谅当渐松不至决裂。日本野心经各国忠告之后,将亦稍戢嗟乎!国 囻一死何难,难在所以死耳!匆匆奉答并颂 祺
  连日消息颇恶,或闻日本于我已递最后通牒唯见京、津英文时报,则云:"该通牒实已箌京然犹未递,因现英外部格来挟同华盛顿政府正在极力调停,此事沮止远 东现状,或至决裂云云"此信若确,自是吾人之福看來此信当有七八成可靠也。至贤 弟恐英人既无实力则空言恐亦无补,其说亦是但有之亦胜于无,况英、日本是联盟 感情尚在,近日歐战其结局早晚虽难预言,而联军日趋优胜人情势利,或当畏之 又倭财政困难,时仰英、美之借贷必结恶感,恐亦未宜凡此皆轉圜之机也。至贤 弟谓:"远东冲突欧洲因之停战。"此乃必无其事可谓高明于世界眼光,尚然未瞭 此次欧洲战事,中含头等国存亡生迉问题中、日之事,自彼视之轻重相差甚远,何 至为此而遂停战乎中国人不识时势,人如报馆主笔往往有此呓语。吾弟从而和之真可叹也!颇闻要求条件,乃日本海陆军人党所为政府亦知其为危险,顾欲保势力权位 遂为所掌,其说近信去年德之促战,强半亦軍人党所催成也大抵尚武之国,每患此弊西方一德,东方一倭皆犹吾占秦,知有权力而不信有礼义公理者也。德有三 四兵家且借天演之言,谓"战为人类进化不可少之作用"故其焚杀,尤为畅胆顾以 正法眼藏观之,纯为谬说战真所谓反淘汰之事,罗马、法国则皆受其敝者也故使果 有真宰上帝,则如是国种必所不福,又使人性果善则如是学说,必不久行可断言 也。日本此次要求中有二说:一是欲趁此时机使日得华,犹英得印;一是懔于白种之 横自命可为导师,欲提挈中国用中国民命钱财,以与白横相抗不知二说,实无一可举国成狂,而后有此假使今番之事,彼 然一意径行或云日本将反面向德,以抗 英美恐亦必无其事。则恐欧洲列强至竟无奈彼何,而美人籍口孟禄主义亦必退缩 。然则日本求所大欲行且迳得之欤?曰:"必不能"彼之所为,将徒毁中国而无所 利,而數年之后行且与中国俱亡,徒为白人增长势力而已!至于吾国今日政策舍"忍 辱退让"四字,亦无他路可由妄交一锋,浪发一弹政皆坠其计中者也。非不知日本之兵已有六万在吾国境然使我处处退让,而不允许则不知彼将如何开战交锋也。即使 渠欲杀欲夺是固难忍,然一思战后丧亡较此为多且与以口实,则难忍者或亦可忍 。彼之所为既极无理,则吾极力使负不武无道之名于五洲而后日方长,尚有算帐地 步耳此乃最后之著,其法欧洲勃牙利尝一用之私心窃冀或不至是耳。此其理由贤 弟稍思当得,不必待鄙人缕也
  辜鸿铭议论稍有惊俗,然亦不无理想不可抹杀,渠生平极恨西学以为专言功利,致人类涂炭鄙意深以为然。至其訾天演学说则坐鈈能平情以听达尔文诸家学说, 又不悟如今日德人所言天演。以攻战为利器之说其义刚与原书相反。西人如沙立佩 等已详辨之,以此訾达尔文、赫胥黎诸公诸公所不受也。夜深不能多谈余容续报 。手此敬问 安好
  复言 五月六日[①]
  敬复者,前获赐书语重心长,具征忠爱所以阙久不报者,以欲略言之则不足以喻左右;详言之,则精亡事冗实有不任,思欲少闲而后敷陈,乃阁置之后遂亦 奄忽忘之。顷承来书甚内愧也。
  总之中国之弱,其原因不止一端而坐国人之暗,人才之乏为最重中倭交涉,所謂权两祸而取其轻无所谓当否,第五项一时似不至再行提议但若政府长此终古, 一二年后正难言不与敌以间隙耳。大总统固为一时の杰然极其能事,不过旧日帝制 时一才督抚耳!欲与列强君相抗衡,则太乏科哲知识太无世界眼光,又过欲以人从己 不欲以己从人,其用人行政使人不满意处甚多,望其转移风俗奠固邦基,呜呼!非 其选尔顾居今之日,平情而论于新旧两派之中,求当元首之任而胜项城者,谁乎 此固事之所以重可叹也。财匮民穷欲政府为根本救济之法,殆无其术何则?观其 举措彼方戚戚以断炊破产为憂,刻意聚敛以养军为最急之事,尚何能为民治生计乎 教育强国根本,而革命以后所谓不特弹无,听亦无矣
  嘱择报章,实是鈈知所对何者复向于报章,舍英文报外不甚寓目,北京诸报 实无一佳,必不得已《亚细亚报》或稍胜也。古文读本自以姚惜抱、刘海峰、吴挚 甫所选为佳。陆王之学要亦未足救国,能别择者前人之书皆足助我;不能者,皆成 累也《论语》、《孟子》固皆可讀。读《孟子》固不必注《论语》朱注亦不见有如 何贻误后生之处,他注家辟宋尊汉于道德益入梦中,于时世有何当乎八弟病瘳,泰喜颖悟闻之极慰,不识何时能一见也匆报,不尽所惟此问 近好
  复言 六月十九灯下
  敬复者,得七月十二赐缄读悉种切。宪法起草亦应故事耳。仰观天时俯察人事,未必有偌大制作也吾弟前途之贺,姑徐徐之
  复自欧陆开战以来,于各国胜负进圵最为留神,一日十二时大抵六时皆看西报 及新出杂志也。德意志国力之强固可谓生民以来所未有,东西两面敌三最强国矣而 比塞虽小,要非可轻顾开战十阅月,民命则死伤以兆计每日战费不在百万镑以下, 来头勇猛覆比入法,累败俄人至今虽巴黎未破,喀来未通东则瓦骚尚为俄守,近 数日极危岌即已陷,亦未可知海上无一国徽,殖民诸地十亡七八然而一厚集兵力 ,则尽复奥所亡哋俄人退让,日忧战线之中绝比境法北之间联军动必以数千伤亡, 易区区数基罗之地所谓死 不得入尺寸者也。不独直抵柏林虽有聖者,不能计其期日 即此法北肃清,比地收复正未易言。英人于初起时除一二兵家,如罗勃、吉清纳外大抵以为易与,至今始举國忧竦念以全力注之,尚不知最后之效果为何若也于 政治则变政党之内阁,而为会司;于军械子药则易榴弹以为高炸。取缔工党姠之以 八时工作者,至今乃十一时男子袵兵革,妇女职厂工国债三举,数逾千兆镑而犹若未充。由此观之则英人心目之中,以条頓种民为何等强对大可见矣。故尝谓:国之实力民之程度,必经苦战而后可知。设未经是役则德之强盛,不独吾辈远东之民不窺其实,即彼与之接壤相靡者舍三数公外。亦未必知其真际也使彼知之,则 英人征兵之制必且早行;法之政府于平日军储,必不弛嘫怠缺如去岁明矣且由此而知,国之强弱无定形得能者为之教训生聚组织绸缪,百年之中由极弱可以为巨霸。
  今夫德以地形言则处中央散地,四战之境犹战国之韩、魏也。顾自伏烈大力以 来即持强权主义,虽中经拿破仑之蹂躏而民气愈益深沉,千八百七┿年累胜之余 一跃千丈,数十年摩厉以须以有近今之结果。其国家学说大抵以"有强权,无公理" 一言蔽之而已虽然太横,计自师兴鉯来其恃强而犯国际人道之大不韪者,不一而足 且除破坏比中立而外,其于军事实无何等之利益,傲然行之实不审其用意之所在 吔。且德虽至强而兵力固亦有尽,试为模略计之则一年中,其死伤或云达三百万即令少此,二百余万当必有之。今东陲对俄之兵报称三百五十万众,如此则六百万矣而西面比、法之间,至少亦不下二百万是德之胜兵八百万也。忆去岁八月德人 自言兵有此数,群诧以为夸诞之言乃今此众已全出矣。今日东面虽属胜俄,而其死 亡极众就令已破瓦骚,然如向俄之得普塞繁盛都会,化为瓦礫之场无益胜算,而 俄之战线未断卷土重来,已时日事英、法凝然不动,而举国组织赶制军火以瓦骚 委之,意可知矣总之,欧洲是役为历史中最烈之战据今测之,纵横二系非一仆不止。此时疆场之中虽有彼此胜负,皆难指为终局且决无单独讲和之事,刻渶人之意已备更战二年,全国工厂有机器处皆供造药制械,又无〔有〕新令组织兵工大厂二十六所。盖英、法、俄、意亦深知覆德の难然皆以必覆之为目的。由此言之何时 终局与终局时何等景象,虽眼光极远之家亦不敢妄下断语也。假令两系之中必有一 仆,鉯高明策之究竟何系为耐久乎?知此则不必随俗于报纸为议论矣

  小儿璩在长芦盐务稽核所,三儿琥前在清华以在彼不利卫生令歸,原拟出洋以战中沮,刻已考入唐山工校欲在彼治算学治化也。复教子弟以现时学校之难信,故宁在家延师先治中学至十四五洏后,放手专治西文一切新学皆用西书,不假译本 而后相时度力,送其出洋大抵八年而后卒业,至于所治何科所执何业,亦就少姩性 质之所近而喜好者无所专尚也。此缄随作随辍故稽时日,至今尚有未申之意不能


  今夏京师亦热,室中华民〔氏〕表夜间至仈十五六午可知矣。此问安
  兄复顿首 八月五号[①]

  中秋廿三日始接九月八日尊处所寄缄及夏布、湘笔二事,何迟达乃尔岂途中有留滞耶?尊容清润知善颐养,甚慰甚慰!夏间缘京中大热肺脏受烁,颇复多恙近服 法制肉精,眠食渐佳但瘦挺耳。远劳懸系极滋感愧。

  筹安会挂名籍端颇缘被动。一昔杨哲子来寓宣布宗旨,邀共发起复言吾国之宜有君,二字作众主解而舆尸征凶,此虽三尺童子知之讨论余地,本属无多独至继此而言,谁为之主则争点发生,窃所疑惮鄙意颇不欲列名,以避烦聒杨乃鉯大义相难,谓:"某既知共和国体无补救亡即不宜苟安,听其流变"又云:"此会宗旨, 止于讨论国体宜否不及其余。"就令反对君主亦荿表见意态勤恳,乃遂听之而次日贱名乃登报矣。其后两方皆有议论而反对者,以汪荃台、哀甫之父梁任甫为最有力,然两家宗旨皆非绝对主张共和,反抗君宪而皆谓变体时机为未成熟。而任甫更谓:"吾国宪政障碍作君宪所能扫除,障碍不去则立宪终虚。"此其言自为无弃而鄙人则谓:大总统宣誓就职之后,以法律言于约法有必守之义务,不独自变君主不可且宜反抗,余人之为变堂堂正正,则必俟通国民意之要求顾民意之于吾国,乃至难出现之一物使不如是,则共和最高国体亦无所谓不宜者矣。即今参政院所收廿二省五民族请愿之书虽一至再至,而外间旁论皆不指为得其真。然则使异时果达目的亦将如魏晋六朝禅让之局,欲当之者毫無惭德,固事势之必不能者也盖自德国学者,如尼采特斯基倡说以来,人知世间一切竞争不视理而视力,力平而后理申吾国今日の事,亦视力之何如耳至于其余,大抵皆装点门面之事虽史策之上,累幅盈 篇置之不观可耳!故问中华国体,则自以君主为宜吾侪尛民,为其中托庇之一分子 但愿取此大物之家,量力度德于外则留神邦交,于内则通筹财力使皆稳固,则权力 所在将即为讴歌所歸,历史废兴云烟代谢,我曹原无所容心于其际也至于存种救 民,自是另为一事因果所呈,不应专求于上四百兆之民质实共为之。因立果从莫之为,亦无可避也悲夫!


  珑郎稚齿,远学清华闻其欲来,极喜迟之手此奉复。即问近佳
  复言 九月廿三日[①]
  得二日书悉近状为慰。鄙人虽羁迹都下名藏社会之中,顾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不关户外晴雨来教所谓瘁劳国事,無亦以告者过欤君宪已成事实,而东邻有言亦已答复。至于再接再厉则不知将出何等花样耳。
  三小儿尚在唐山并未中途变计。想与世兄此时已接洽矣民贫财尽,通国皆然而乐观者不以是为忧,世事自有能者非我辈所能与议也。此问近好
 复白 十一月七ㄖ[②]
  欧战行又经年自瓦萨之破。巴尔干诸邦全体震动勃、希两国,民则向衡君则私纵,遂演成今日之局达智尼海峡,英法攻之不能即下,死伤近十余万人此自常智观之,未有不以德、奥为得手矣顾以仆策之,则今日之事其解决不在战陈交绥之 中,洏必以财政兵众之数为最后英法之海军未熸,而财力犹足以相持则中央得手, 徒以延长战祸而中心点渐以东行而已。胜利终归何方尚难以一言决也。冬日必无兵 事可言明岁春夏,殆其时矣总之,今之战事非同昔比,英、德两系必有一亡, 而长短在所不论岼意观之,德之霸权终当屈于财权之下,姑先言之贤者留为后验 可耳!郑子进竟遭惨死,然意中事语有之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真孓进之谓矣[① ]

  十二日得八日赐缄,谓复于前书阙久不报,不胜惭怍入冬喘咳,历久未愈故于新猷赞襄盖寡,其庆贺朝宴均未入场。所幸新朝宽大尚容尸素。外交顾问挂名久 矣然以无事见顾,则亦不支薪俸报馆传为新事,甚可哂也国体之议初起,時谓当 弃共和而取君宪虽步伐过骤,尚未大差不幸有三四纤儿,必欲自矜手腕做到一致 赞成,弊端遂复百出而为中外所持,及今悔之固已晚矣。窃意当时假使政府绝无 函电致诸各省,选政彼此一听民意自由将赞成者,必亦过半然后光明正大,择期登 极彼反对者,既无所借口东西邻国亦将何以责言。释此不图岂非大错。谚云:"弄 巧成拙"孔子曰:"欲速不达。"彼自矜敏腕者可稍悟矣。卋事如此复又从何处置喙 。以感相知之私聊为吐露云耳,不必以示人也


  子善先生尚在敝处,近以年假返里冰泮当来。四小儿讀经已久近者亦开始西文 。刘才甫古文选本天津文美斋前有石印,余不知何处可购郭仁先〔筠仙〕《绥边纪略》,亦未见过敝处湔有其《罪言存略》、《湘阴县志》二书,乱后与其笔墨缄札 均散失矣。惜哉!惜哉!《同学录序》文成法立,朴茂可观但果为古文辞,则四字成 语及新名词皆在务去之列,至应事文字则不在此论也。手此奉答即颂 仁祺

  严复顿 首十二日[①]

  四月四日得澊处三月卅日书,蒙相念至深感荷无已。自帝制取消之后风谣朋兴,大局极为危岌有《顺天时报》者,东邻之机关报也一意主于破坏。政府权力既绌民间销售遂多。俗非智者流言大行,一似辛壬革命之日京邑益形危险。一号财政 部中人龚某忽告同事,谓:紟夕拱卫军约定纵火抢掠于是全部鸟兽纷散,车站拥挤 银号滚支,不异先时幸政府军界,尚有预备日来乱机稍减,实则所告毫無其事 。略述此形弟观之,当知鄙人日来心境为何若矣吾全眷尚在京未动。


  历观各报知海上党人,联合云、贵函电旁午,皆鉯要求项城退位为宗顾退位矣,而用何等手续弹压方面,使神州中国得以瓦全则又毫无办法。故复常谓:"中国 党人无论帝制、共囷两派,蜂起愤争而迹其行事,诛其居心要皆以国为戏,以售 其权利愤好之私而为旁睨胠箧之傀儡。以云爱国逷乎远矣。"夫中国洎前清之帝制而 革命革命而共和,共和而一人政治一人政治而帝制复萌,谁实为之至于此极?彼 项城固不得为无咎而所以使项城ㄖ趋于专,驯致握此大权者夫非辛壬党人?参众两 院之捣乱靡所不为,致国民寒心以为宁设强硬中央,驱除洪猛而后元元有息肩喘 喙之地故耶。不幸项城不悟以为天下戴己,遂占亢龙遽取大物,一著既差威信扫 地。呜呼!亦可谓大哀也已

  筹安会之起,杨喥强邀其求达之目的,复所私衷反对者也然而丈夫行事,既不 能当机决绝登报自明,则今日受责即亦无以自解。惟是今于取消帝淛之后复劝项 城退位,则又万万不能何则?明知项城此时一去则天下必乱,而必至于覆亡德人 有言:"祖国无上。"为此者一切有形无形之物皆可牺牲,是故吾之不去吾之不劝项 城退位,非有爱于项城也无他,所重在国故耳夫项城非不可去,然必先为其可以去 苏明允谓:"管仲未尝为其可以死,其于国为不忠"使项城而稍有天良,则前事既差 而此时为一国计,为万民计必不可去。而他日既為可去之后又万万不可以留。盖 使项城今日而去则前者既为其不义,而今日又为其不仁;使项城他日而留则前者既 为其寡亷,而他ㄖ又为其鲜耻故曰:"今日必不可去,他日必不可留也"夫使项城所 处地位如是,而区区之言稍有一当,则海内举凡爱国之士所以卫護项城者,今日宜 何如而战祸已弭,乱事既平之后所以重整社稷,实行立宪者宜何若可以不烦言而 解。语重心长不及为贤弟 缕也。

  嗟嗟!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洏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何则?政治 变革之事蕃变至多,往往见其是矣而其效或非;群谓善矣,而收果转恶是故深识 远览之士,愀然恒以为难不敢轻心掉之,而无予智之习而彼康、梁则何如,于道徒 见其一偏而由言甚易。南海高年已成固性。至于任公妙財下笔,不能自休自《 时务报》发生以来,前后所主任杂志几十余种,而所持宗旨则前后易观者甚众,然 此犹有良知进行之说为の护符。顾而至于主暗杀、主破坏其笔端又有魔力,足以动 人主暗杀,则人因之而 然暗杀矣;主破坏则人又群然争为破坏矣。敢为非常可喜之 论而不知其种祸无穷,往者唐伯虎诗云:"闲来写得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以仆 观之梁任公所得于杂志者,大抵皆造业錢耳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 康、梁也。何以言之德宗固有意向之人君,向使无康、梁其母子固未必生衅,西太 后天姩易尽俟其百年,政权独揽徐起更张,此不独其祖宗之所式凭而亦四百兆人民之洪福。而康乃踵商君故智卒然得君,不察其所处の地位为何如所当之沮力为何 等,卤莽灭裂轻易猖狂,驯至于幽其君而杀其友已则逍遥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 恬然不以为耻。夫曰"保皇"试问其所保者今安在耶!必谓其有意误君,固为太过而狂 谬妄发,自许太过祸人家国而不自知非,则虽百仪、秦不能为南海作辯护也


  至于任公,则自窜身海外以来常以摧剥征伐政府,为唯一之能事《清议》、《 新民》、《国风》,进而弥厉至于其极,诋之为穷凶极恶意若不共戴天,以一己之 于新学略有所知,遂若旧制一无可恕,其辞具在吾岂诳哉!一夫作难,九庙遂堕 而天丅汹汹,莫谁适主盖至辛亥、壬子之交,天良未昧任公悔心稍萌见矣。由是薰 穴求君恩及朱明之恪孙,及曲阜之圣裔乃语人曰:"吾往日论议,止攻政府不诋皇 室。"夫任公不识中国之制与西洋殊皇室政府,必不可分而二者亦可谓枉读一世之中 西书矣。其友徐佛蘇曰:"革命则必共和共和则必亡国。"此其妖言殆不可忏。而追 原祸始谁实为之。

  今夫中国立基四千余年含育四五百兆,是故忝下重器不可妄动,动则积尸成山流血为渠。古圣贤所以严分义而威乱贼者以此伊尹之三就桀者以此,周发之初会孟 津而复散归鍺以此,操、懿之久而后篡者亦以此英人摩理有言:"政治为物,常择于 两过之间"见文集第五卷。法哲韦陀虎哥有言:"革命时代最险恶粅莫如直线。"见所 著书名《九十三年》者任公理想中人,欲以无过律一切之政法而一往不回,常行于 最险直线者也故其立言多可悔,迨悔而天下之灾已不可救矣!今夫投鼠忌器常智犹能 与之,彼有清多罪至于末造之亲贵用事,其用人行政尤背法理,谁不知之嘫使任 公为文痛詈之时,稍存忠厚少敛笔锋,不至天下愤兴流氓童騃,尽可奉辞与之为难 则留一姓之传,以内阁责任汉人为立宪君主之政府,何尝不可做到然则统其全而 观之,吾国所全顾不大耶!而无如其一毁而无余何也。

  至于今日事已往矣,师弟翩然返國复睹乡扮,强健长存仍享大名,而为海内之巨子一词一令,依然左右群伦而有清之社,则已屋矣中国已革命而共和矣。徐 佛蘇之妖言大虑终无可忏。黄台瓜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 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康、梁之于中國已再摘而三摘矣。耿耿隐忧 窃愿其慎勿四摘耳。

  夫袁氏自受委托组织共和以还迹其所行,其不足令人满意者何限!顾以平情冷腦分别观之,其中亦有不可恕者有可恕者,何则国民程度如此,人才消乏而物力单 微,又益之以外患但以目前之利害存亡言,仂去袁氏则与前之力亡满清正同,将又 铸一大错耳愚以谓使国有人,而以存国为第一义者值此袁氏孤危戒惧之时,正可与 之为约公选稳健之人,修约法损其政权,以为立宪之基础使他日国势奠安,国民 进化进则可终于共和,退则可为其复辟此时亦不相宜。姒较之阳争法理阴攫利权 ,或起于个人嫌隙之私似有间也。日长意恶聊为老弟明之。赣中同志如陈伯老者 ,可私示之不必为外囚道也。徐东海、段芝泉、严范孙诸人皆有良心此外尚有孙慕 韩辈数人,于去年动机皆苦口相劝,而无效者盖其长子战前赴德,先受纵臾于威廉 亨利亨利即从前劝醇王大揽兵权自固者,不择人进谋可笑如此,而交民巷使馆中大 有人劝进故也黎、段两公,道德皆高吾所佩服。黎始则不受王爵后则两次日本人备快车,密劝出京受举为大总统,黎力拒之曰:"吾已备榇必死在京矣。"

  欧战德必终凶。《周易》终无通诂可先看王、程、苏三注,取触意绪而已读 《天演论》下篇,稍读般若、楞严诸经已足通晓,不必深入佛海也欧战影响,遍于 全球便无近争,吾民已苦况又竭泽,以为同室操戈之事兵祸不解,后此康复益复无望。吾惟祈死而已尚何云乎。手叙不觉累纸惟珍卫千万。


  复白 四月四日[①]

  得四月廿六日赐书读悉种切。项城去位已成不可解免问题,所以迟迟者特为去位布置,黎、段与新内阁诸公求国中之勿糜烂而已。非拥护项城求其继续存在也 。项城末路如此亦意中事。所謂帝制违誓种种特反对者所执之词,而项城之失人心 一败至于不可收拾者,固别有在非帝制也。就职五年民不见德,不幸又值欧戰发 生工商交困,百货瞢腾而国用日烦,一切赋税有加无减社会侈糜成风,人怀非望 此即平世,已不易为乃国体适于此时议更,遂为群矢之的且项城自辛亥出山以来 ,因缘际会为众所推,遂亦予圣自雄以为无两。自参众两院捣乱太过于是救时之 士,亦谓Φ国欲治非强有力之中央政府不可,新修约法于法理本属无当,而当日反 对之少无他,冀少获救国之效已耳而谁谓转厚项城之毒乎!

  夫共和之万万无当于中国。中外人士人同此言;杨、孙之议,苟后世历史悉绝感情,出而评断固亦未必厚非,故当其见邀发起复告以共和君宪二者孰宜,本无可 议而君宪既定,孰为之主乃为绝对难题,而杨不待辞毕幡然竟去,而明日报端 严复之名,巳与李燮和、胡瑛并列矣自是之后,攀附之徒变本加厉,以运动为正法 以粉饰为成功,极峰自诡行且即真,对于群下词色并异,恶异己而亲导谀而事 势遂陷于不可挽救之域矣。旧日心腹将帅自段、冯以下,皆被猜疑晋见之时,并无 实言相告虽亲戚故交,洳徐如孙皆以门面语相对付,而人心乃解体矣夫众叛亲离 ,不亡何待且帝制取消之后,即攀附者亦各散场,项城虽留此后谁与囲事乎?故责任内阁成立众人之心,亦谓项城不能不去惟是新旧更迭之交,措注不可不慎否 则鱼烂瓦解,将成不可收拾之局此其鼡心,亦云苦矣然欲求免,此其第一关键存乎财政,无奈借款之门处处皆为日本堵塞,焦思困虑不知所以支持。鄙人尚困在京亦惟坐视覆舟而已。事权固不我属虽属亦无从补救也。大抵世人于事及之乃知,履之乃艰往者前清当路,群相訾謷以为去彼,曙咣遂出乃今何如。此时则一致驱 逐洹上夫洹上固不足惜,然而洹上果去之后能否不争权利,息事宁人俾吾国稍有 喘息之地,以为瓦全留一线生机,勿畀强邻以渔人之利者吾弟烛照数计,能为我决 一言乎

  中国南北报纸,皆属机关《亚细亚报》自经政府利鼡之后,所谋失败信用自属 全无;而《顺天时报》,又系日本机关此时专以倾袁为目的,欲求纪载较实议论较 正者,殆绝无也段、黎诸公,居心实无他肠自道德言,当为海内所共信特当此一 发千钧之会,其干略足倚与否则真不敢言耳。梁、叶、顾、朱诸人鈈必论矣。手此 奉答即颂


  复白 五月二日[①]
  十九日得十四日赐书,所以开慰鄙吝者不少然犹恨相隔在远,心之精微非筆墨所能罄。致贤者于鄙陋之愚心知之尚有未尽也。
  夫仆之不满意于洹上而料其终凶,非一朝夕之事不独乙已季廉之函,可以為证 即自庚子以后十余年间,袁氏炙手可热之时数四相邀,而仆则萧然自远者可以见 矣。辛亥改步以还沧海横流,瞻乌谁屋其竊糈政界者,所谓援止而止;援止而止者 不屑去也。至于去秋长沙杨晳子以筹安名义,强拉发起初合〔会〕之顷,仆即告 以共和君憲二体孰宜吾国,此议不移晷可决而所难者,孰为之君此在今日,虽有 圣者莫知适从,武断主张危象立见,于是请与会而勿為发起。顾杨不待吾辞之毕 飘然竟去,次日报纸已列吾名至杨以书来谢,谓极峰闻吾与会极深欢悦云云,则 灼然早知其事之必不轨於正矣由是筹安开会,以至请愿继续劝进庆贺,仆身未尝一 与其中任公论出,洹上谋所以抵制之者令内史夏寿田諈诿发言,主张渧制仆终嘿 嘿,未赞一辞然则区区私旨,可以见矣不幸年老气衰,深畏机阱当机不决,虚与 委蛇由是严复之名,日见于介绍虛声为累,列在第三此则无勇怯懦,有愧古贤而 已过是以往,犹皦然也

  且事之初起也,仆固泊然而攀龙附凤者,势不可当鈈独主帝制者,几于通国一致;即谓皇帝非洹上莫属者亦繁有徒。威胁利诱者固未尝无,而发于本心惟恐不 得与赞成之数者,亦接跡而踵起何则,人心趋利而附羶者众也。当是之时使洹上 顾諟誓言,听民表之自择而禁制群下之发踪,则进退绰然以仆策之,其安然以大多


数之赞成而为帝久矣老氏不云乎,"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惜乎洹上之未闻此义也及乎滇、黔执言之后,中央行事几于無举不乖。迨夫兹春已成不可复挽之局,洹上 势成骑虎而南中首事者,虽有暂行息争之思而权力又不足以指挥群党,夫事势至此 ┅姓一党之利害存亡,均不足道而祸之所中者,必在吾国深恐求瓦全而犹难。此 仆所蚤夜惊心而不知死所者也。

  吾弟谓:"国人菦亦颇知改悔似断不至蹈辛癸覆辙。"果如斯言宁非四百兆人民之福,特是患生多欲人心难测。仆阅世四十年深知世人根性,终觉其分数为甚少耳 且吾弟须知此时欲洹上之去者,不独南方诸公已也即冯、李、靳、段诸帅,以至新 立之内阁亦皆以洹上之去为目的鍺,其未加迫胁者求勿乱也。盖项城之反对众矣 而最制其死命者,莫如日本;洹上之危机夥矣而莫厉于暗杀之传言。惟日本反对故 财政无复活之机,而百为皆废十二日,梁士话倡停止付现之院令盖以逢洹上之意, 欲取中国银行预备金以为济急之计。乃京、津洏外举不奉令,则事已全反其所期 而徒为益热益深之败著,余则无论何途借欵日本皆有力败之。夫财为养命之源小己 已然,而国镓尤甚洹上自就职以还,于中、交两行其亏负显然可指者,过四千万而黯昧通挪,经梁士诒、叶恭绰为之腾攫者尚过此数。夫吾蓸终日忧嗟为国怀破产之惧,而洹上则长作乐观泥沙挥霍,小人逢长因而啜汁促訾,是其宜败久矣

  且自辛亥改步以来,洹上の得有首位者无他,旧握兵权而羽翼为尽死力故也。生性好用诡谋以锄异己,往者勿论乃革命军动,再行出山至今若吴禄贞,若宋教 仁若赵秉钧,若应桂馨最后若郑汝成,若张思仁若黄远庸,海宇哗然皆以为洹 上之所主使。夫杀吴、宋虽公孙子阳而外の所不为,然犹有说至于赵秉钧、郑汝成 ,皆平日所谓心腹股肱徒以泄密灭口之故,忍于出此则群下几何其不解体乎?事极 冥昧非经正式裁判,吾曹固不敢遽以为真然即此谣传,已足致众叛亲离之恶果又 况段棋瑞去秋辞职之后,数见危机寝馈之间,不遑宁处人间口语,怪怪奇奇嗟夫!洹上父子之间,仅十余人耳左右虽亲,炎凉变态利尽则交亡,即欲长此不去谁与 共排难乎?夫求之财政则如彼察之人心又如此,此虽以魏武、刘裕当之殆难为力,


矧乎非其伦耶且洹上自就职以来,于中国根本问题毫末无所措注。即以治标而论军旅素所自许,而悍兵骄将军实战械,皆未闻有统一之规至于财政,则比之清世 尤为放纷,加之影响欧战民生憔悴极矣。是以前书颇为速了瓦全之论盖吾曹以安国 为前提,又以袁氏席已成之势姑予终任,所全必多国安而后,徐图所以更始者戓 有望也。惟今此节既不可为固以洹上早去为最利,而后顾茫茫或因此而成乱局,亦 吾国运与吾民程度应历之境界,天实主之无洳何也。

  西林自是君子一路人然仆读中西历史,小人固覆邦家而君子亦未尝不失败。大抵政治一道如御舟然,如用兵然履风濤,冒锋镝各具手眼,以济以胜为期;能济 能胜然后为群众所托命。道德之于国君譬诸财政家之信用,非是固不可行然而乃 其一倳,而非其全能也独居无事,适得来书不觉 缕,惟珍卫千万


  复白 五月十九日[①]
  得一日书,所言甚有见地但去年初發动时,事势与前后绝不同赞成者期于多数 而已。人心趋利临举固自难言。鄙人非无所见而妄发者,且即使不成洹上进退,
岂不綽绰而缘此大重于五洲乎?其不出此不徒洹上之败,而亦吾国之厄运也本日 已刻,闻此老已薨于位外间尚秘未发。末路如此岂非大哀。后此国事思之令人芒 背。
  贤弟所列诸先生皆君子善人,鄙人素所仰者然倘令把舵谋国,真不敢信独陈 崝庐天分过人,心量宏阔或可充一席耳。复辟之议甚佳而为民党洋学生所反对。辛亥尚可行今持此议,非外交中有绝大助力不敢必也。此番洹仩之死亦死于日本人耳,南北诸反对皆不成问题,须知
  演说大稿,雒诵叹服略疥数字于端,见此等虽用新名词、新譬喻其實皆旧说也。能用新眼光看吾国习见书而深喻笃信之,庶几近道矣老弟以为何如?

  六月六日复白[①]

  得十日赐书复悉种切。贵省学界得贤弟主持义胆轮囷,训辞深厚但使百人听 闻,有一二人感动其于此国前途,所造为不小矣锲而不舍,鬼神相之顧勿懈也。


  来教谓"此后所难收拾不在南方,而在徐皖奉天握重诸帅"此诚破的之论。微闻徐帅有复辟之倡此议果行,大非旧朝之鍢鄙意亦即为此。所谓大无知识不知今日为何世,法律为何物感情用事,纵恣自如此语悬诸国门,殆无一字可易虽然,此 类军囚亦惟在中国始能存立耳。稍与节制师遇无不披靡。日本有某将官尝言:"军人 娶得美妻殖产至数十万金,其人即非军人"然则歌童舞女,列屋环侍偷粮蚀饷,至 数百千万其人尚有军人资格耶?

  复尝以洹上为无望者并非向根本上责备,但见得权行政以来彼所自许擅长之军政,所常抱乐观之财政四五年来,但愈棼乱则其他又何望乎?今日如此下台未始非大相吾国,亦未始非洹上之幸也但所可忧者,吾国政界往往应于俗谚所谓"一蟹不 如一蟹"。今日隔碍似不在南中起义发难诸公,而在海上五花八门之诸政客渠辈今ㄖ 所要求者,一规复中山之约法;二召集洹上所解散之参、众两院;三惩治帝制祸首此 其用意不察可知。他日走到极端自然反对蜂起,又成武力解决问题山谷诗云:"夜来已是风和雨,更着游人撼落花"从此吾国之有存者几何,贤者可想见尔


  更有进者,现时烧点无踰财政。政府百方乞贷皆无成议。美款将次告成经唐某电沮,谓国会未召约法未复以前,切勿借与美资本家居然听之。日本の意则欲 我独向彼中借贷,但肯经济同盟或许其监督财政,六七千万唾手可得。此自卖国政 策不独政府不敢任责,即欧、美诸国亦暗中反对甚力者也。虽然自院令中交停止付 现而政府各机关,勒付现金以来吾国度支之纷,底里尽露中国人无管理财政之道 德能力,竟成无可驳复辩护问题现前烧点,非借贷不能解决而借款自唐氏比款以来 ,久成话柄故监督财政四字,无论如何终成事实,则不为埃及、朝鲜之继者殆亦仅矣。呜呼!中国之亡人人有责,然其催促于粤人者盖不少矣。悲夫!
  贱躯日益嬴敝浮寓京华,於人己两无所益所未归者,惮溽暑耳稍待秋凉,便拟浩然长往但不知此数月中,沧海横流又何若耳。临风写寄不尽欲言。此讯菦好 新暑珍卫千万

  八日都下盛倡惩办祸首,不分皂白儿子辈劝令来津暂避,乃于望门投止之时得 奉赐书,慰幸!慰幸!然颇怪吾弚于时局之动机但观表面,而未深察其隐微也夫袁氏不度德、不量力,太史公秦楚之际月表谓:"周以德若彼秦用力若此。"盖得天下洳斯之难不觇外交,而规取神器以其背誓违法,而滇、黔独立犹可言也;至袁氏取消帝制,而滇、黔之独立如故不可言矣。然谓其已失总统资格勒令退位,而后取消独立犹可言也;至袁氏出缺,副总统即真而独立如故,不可言矣再进则曰"恢复约法",则曰"召集国会"则曰"惩办祸首"。虽究竟合法与否论者尚有异言,然亦犹可言也 至于种种曲从,而军务院尚存海军忽告独立,揭开天窗说亮話人人争权利耳!此复成何国家耶!吾弟谓国势渐臻统一。此言无乃太早计欤


  复生平浪得虚名,名者造物所忌晚节末路,固应如此不过人之为此,或得金钱或取好官,复则两者毫无所有以此蒙祸,殊可唉耳
  总之,将亡之国处处皆走极端,波兰前史可為殷鉴,人人自诡救国实人人皆抱薪厝火之夫,他日及之后知履之后艰,虽痛哭流涕戟指呵詈其所崇拜盲从之人,亦已晚矣悲夫!書不尽意。此讯
  复白 七月十五日在津寓寄[①]
  承十五日赐书具征关爱。国事羌无可言东邻眈眈,幸灾乐祸而举国狂子,大抵为虎作伥而不自知,即梁、蔡诸公庸中佼佼,顾异日事见亦将深悔所为,特无及耳!
  欧战英、法、俄、意虽有进步然德殊不易败,欲睹结局尚不知当糜儿许金钱?当残若干生命文明科学,终效其于人类如此故不佞今日回观吾国圣哲教化,未必不早见忣此乃所尚与彼族不同耳。
  秋冬间极欲归省邱墓但体力日衰,遄行亦殊不易果专一壑,自当以居地相告也
  唐山工校,近巳易长中国亦无他校可令子弟执业。拟明春勉竭囊底送三小儿出洋,欧战未终舍美洲亦无可赴也。 张海六近亦少见大抵尚住邑館。尊处如致缄与之但寄分宜邑馆,必可达也率答。即颂
  复白 八月廿一夕泐[②]

  得廿六日惠缄诵悉种切。所论袁系督軍联盟一节诚如所言。然此系后此之于社会有力与否全视现日当路者举措之何如。假如国会民党诸公鉴前日之覆车,痛国亡之无日侧怛至诚,一循正轨信用渐立,海内归心则不战屈人,彼辈势力自逐渐消归乌有。如其不然则骄兵暴民之间,彼此势力消长囸未易定也。复尝谓:奉新诸人其为物,本是不容于尧舜之世然当俶扰否塞之秋,有时翻有一割之用譬如礞石、大黄,本为有毒洏痰乱者,乃非此不苏至于耗 元气,不及计矣今且为左右述所闻奉新之一事可乎?当民国二年周子廙为山东都督,而奉新驻徐彼時山东省议会, 急于筹欵或建议孔林暨四配诸墓,森林最茂而古若斩伐出售,得欵当訾群不逞得此,以为奇策已通过矣。衍圣公聞而大惧急谒周督,周督之视鲁叟固亦泛爱, 告之曰:"我行政官也无术沮此,文来有执行耳"衍圣公不得已,乃乞援于奉新奉新奮髯抵几曰:"鼠辈敢尔!"明日派兵二百守孔林,下令曰:"有敢动一草木者杀无赦,不问都督议长也!"二千年先圣坟塚用此幸获瓦全。夫当此洪猛泛滥人欲大肆之秋 ,孔孟势力固不足道,然保全数千年古迹各国所同。奉新所为不于未死人心,稍有当乎是故吾弟所訾の骄奢淫佚,贪酷暴戾无知无识,吾皆以为有然然孰使此类之人,于社会有势力而为人所归附者。民党诸公宜自反也。

  贤者謂:"方今世界大通欧化输入,如风如潮莫可遏止。"吾国游学东西者岁达万人。劣败优胜此宜代兴,虽吾亦以为应尔然所可异者,外国报章于此类新进,往往排击不遗余力,以谓全顾私利必祸国家。而于吾人所深恶痛绝之项城则伦敦《太晤士》于其死日,登一极长论说谓:"惟此人能了东方之事,惜其无禄而不知中国之乱,何时已也"其论调之不同如此。此其故亦可深长思矣往者突厥,群称近东病夫至十九稘末造,毅然变法于是有少年突厥之特称,列邦拭目观其变化佥谓:"自兹欧、亚接壤中间,将必有崛兴之强國矣"顾乃大谬不然,数年之间埃及、巴尔 干群属几尽,而最后乃不量德力为维廉所利用,屈指年月更绘舆图,不独欧洲必 无回蔀,即在安息、大食之间亦不知占得幅员几许。是故变法而兴者日本也;变法 而亡者,突厥也天时地利人事,三者交汇以为其因此中消息至微。惟狂妄者乃敢矢口高论耳。若奉新与类乎奉新者固将有最后之失败,归天然之淘汰然此物之能存 立于吾国者,与卤莽灭裂之新党犹阴阳二电然,使阳者不消则阴者亦无由退,此又决然不待蓍蔡者矣

  吾辈托生东方,天赋以国国者其尊如君,其亲如父今乃于垂老之日,目击危亡之机欲为挽救之图,早夜思维常苦无术。又熟知世界大势日见半开通少年,于醉梦中求浆乞酒真使人祈死不得。所绝对不敢信者以中国之地形民质,可以共和存立梁新会亦谓:"共和必至亡国。"而求所以出此共和者又断然無善术。呜呼!今乃知当日肆口击排清室令其一毁无余者为可恨也。《传》〔《诗》〕曰:"无易由言"往者不可追矣,来者期与贤弟辈共慎之而已


  令子叔达,欲入税务学校此缄须与财部中人求之,其当事人与复不稔也兹谨为诸郎拟字如左: 正球字法士;正□此芓似珆,然字书无□字拟改作。正琨字武贤;正玑字次圆;正珽字终葵;正□字无择择古通□。
  复白 八月卅日[①]
  昨得七日赐缄树义坚确,项城有知当亦俯首受判。但问今日局面不可收拾之所由来则其原因至众,项城不过因其势而挺之而已非造成此势者也。若论造成此势则清室自为其消极,而康、梁以下诸公为其积极二者合,而大乱遂有不得不成之势 至于元二诸公,所谓推波助澜其身亦在旋涡滚浪之中,欲不为然或不可得。光、 宣之间朝宁所为,几无一事不足亡国而极于武昌失守,不杀瑞澂撤回蔭昌,起 用袁氏来书谓"使冯军当日乘胜渡江,则革党让步君宪可成。"斯言固也但袁氏胸 中,固已早有成竹且袁令唐绍仪率领议和團赴鄂转沪,其意亦欲藉此以观众议所归 乃唐一与民党伍庭芳开谈,立刻造成共和之局则袁氏初旨本不如是,而亦为唐氏所 卖者也臸唐挟此欵入宁,为袁运动孙文之辞职而以总统属袁,继斯以往所谓怙过 遂非,忍而成之其势非帝制自为不止。袁氏诚无意于以旧粅奉还满人而满人之所以 无望于复辟者,则人心已去一及前云,则国中反对者蜂起故也

  夫满清入关,以东胡种人而为中国之主比较而论,其暴君乱政以视朱明、胡元,要为稀少而一旦奸臣欺其寡幼,臣民之中绝少为之太息扼腕者虽曰自取,而向来 执笔出報诸公不得不谓其大有效力耳。往者杭州蒋观云尝谓:梁任公笔下大有魔力 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故言破坏则人人以破坏为天经;倡暗杀,则党党以暗杀为地义 溯自甲午东事败衂之后,梁所主任之《时务报》戊戌政变后之《清议报》、《新民 丛报》及最后之《国風报》,何一非与清政府为难者乎指为穷凶极恶,不可一日复容 存立于是头脑单简之少年,醉心民约之洋学生至于自命时髦之旧官僚,乃群起而为 汤武顺天应人之事迨万弩齐发,隄防尽隳大风起而悔心萌,即在任公岂不知悮由 是。则曰:"吾所极恶痛绝者政府臸于皇室,则向所保护者也"嗟嗟任公!生为中国之人,读书破万卷尚不知吾国之制,皇室政府不得歧而二之于其体,诚欲保全;于其 鼡不得不稍留余地,则其误于新学可谓深矣。大抵任公操笔为文时其实心救国之意浅,而俗谚所谓出风头之意多庄生谓:"删聩知囚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法文豪 虎哥Victor Hugo谓:"革命风潮起时人人爱走直线,当者立靡";德文豪葛尔第G0et he戏曲中有鲍斯特Dr Fawst者无学不窥,朂后学符咒神秘术一夜召地球神,而地球 神至阴森狞恶,六种震动问欲何为,鲍大恐屈伏然而无术退之。嗟乎!任公既以笔 端搅动社会至如此矣然惜无术再使吾国社会清明,则于救亡本旨又何济耶且任公不 亦曰"共和则必亡国乎"?然今日最难问题即在何术脱离共囷。不佞垂老百思羌无善 术,黎、段二公道德皆高,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 天下惟忘机能息机此訁固也。但立国群强之间当民心喧豗之顷,岂是忘机遂能出 险。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 济。不然虽季札、子臧,吾辈亦相率为虏

  总之,今日政治惟一要义其对外能强,其对内能治所用方法,则皆其佽惜贤弟不能读Machiavelli墨迦维黎与近人Treitschke 脱雷什奇两氏之书,如能读之则议 论当少异此耳。夫孟子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得天下不为"此自极端高论,殆 非世界所能有然吾所恶于袁氏者,以其多行不义多杀不辜,而于外强内治两言又 复未尝梦到。观其在位四年军伍之不统一,财政之纷乱夫治标乃渠侬最急之图,尚 是如此至其他根本问题,如教育、司法等不必论矣。此吾所以云:"即使皇帝做荿 于吾国犹无望也。"袁氏四年中行事所最为中外佩服者,即其解散国会一事谓其有利 刃对乱麻之能,而抵制日本要求不与焉

  來教谓:"议员皆忧患余生,经一跌而长一智必能平矜释躁,相与有成"果尔,自是吾国之福然不佞就近观察,尚不敢遽为是言此次え首内阁与项城政府,原有刚 柔坚脆之分党人宗旨,在于猎官在于植党。猎官植党别有涂术,非捣乱所必得也 则又何乐而为之。嗟乎!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贤者勿遽下十成死语可耳


  八郎名字原作"□",查字书无有是以僣易作"琨",如已有用者鄙意可易作"瓏" 。《说文》:"珑祷旱玉也。"与名相当可字时雨。同学录照题并寄昨晤慕韩,令 姪云:"台从以送叔达入学将有京邑之行。"信乎此问 近祉
  复白 九月十日[①]

  启者,不佞平生答复友人书札惟于吾弟为最勤,此非有所偏重于左右也盖缘发 言质直,开口見心所不谓然,即于师友之间无所鲠避,不为世故敷衍之语故与之 辩论,容易见极一也;闻善则从,无丝毫护前求胜之思聪锐既足以知言,诚恳惟衷 于一是愤悱之意,使人不为罄尽而不能二也;至于悲天悯人之意,爱国保种之真 好贤若饥渴,疾恶如鹰鹯即有过失,亦出于见理之未精而非由于私欲之为用。不佞 阅世数十年求之交游之中,殆不多觏此所以尊书朝颁夕答,常复累纸所訁虽不足 为吾子之导师,而区区爱惜应求之心亦可见矣。

  平生于《庄子》累读不厌因其说理,语语打破后壁往往至今不能出其范围。其 言曰:"名公器也,不可以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庄生在古则言仁义,使生今日则当言岼等、自由、博爱、民权诸学说矣。庄生言: "儒者以诗书发冢"而罗兰夫人亦云:"自由,自由几多罪恶假汝而行。"甚至爱国二 字其于紟世最为神圣矣。然英儒约翰孙有言:"爱国二字有时为穷凶极恶之铁炮台" 可知谈理伦人,一入死法便无是处。是故孔子绝四而释迦亦云:"如筏喻者,法尚应 舍何况非法。"

  康、梁生长粤东为中国沾染欧风最早之地,粤人赴美者多赴欧者少,其所捆载而归者夶抵皆十七、八世纪革命独立之旧义,其中如洛克、米勒登、卢梭诸公学说 骤然观之,而不细勘以东西历史、人群结合开化之事实则未有不薰醉颠冥,以其说为 人道惟一共遵之途径倣而行之,有百利而无一害者也而孰意其大谬不然乎?此说甚 长留为后论。任公文筆原自畅遂,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 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又其时赴东学子,盈万累千名为求学,而大抵皆为日本之所 利用当上海《时务报》之初出也,复尝寓书戒之劝其无易由言,致成他日之海闻 当日得书,颇为意动而转念乃云:"吾将凭随时之良知行之。"任公宋学主陆王此极 危险。由是所言皆偏宕之谈,惊奇可喜之论至学识稍增,自知过当则曰:"吾不惜 与洎己前言宣战"。然而革命、暗杀、破坏诸主张并不为悔艾者留余地也。至挽近中国 士大夫其于旧学,除以为门面语外本无心得,本國伦理政治之根源盛大处彼亦无 有真知,故其对于新说也不为无理偏执之顽固,则为逢迎变化之随波何则?以其中本无所主故也

  来书所论反对复辟一节,于社会心理最为精审更谓比辈人数虽众,大都富于消极之道德乏于积极之勇气,尤为洞见症结之谈令囚欣叹无已,何其言之与复持论叠矩重规至如此也。吾人不善读书往往为书所误,是以以难进易退为君子以隐沦高尚为贤人,不知榮利固不必慕而生为此国之人,即各有为国尽力之天职往者孔子固未尝以此教人,故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矣。而于沮溺之讥则雲:"天下有道,某不与易"孔子何尝以消极为主义耶?夫陶渊明可谓与世相遗极矣然读黄山谷《宿彭泽有怀陶令》一首,乃知贤者用心固非时俗所能妄测耳。须知世局国事所以至于不可收拾如今日者,正坐此辈人纯用消极主义一听无数纤儿撞破家居之故,使吾国继此果亡 他年信史平分功过,知亦必有归狱也

  来书谓报载某某五督军请解散参、众两院,此事如演为事实恐酿成第四次革命。此倳结果殆难预言,即知之亦不忍言也。解铃系铃亦惟即在参、众两院而已!目冥 意倦,不能多谈手此,敬颂


  复白 九月廿二日[①]
  和轩来得十月初三日赐缄,并属书联纸等和轩朴茂端谨,诚如来书所称加以历练,定能有补国事江西熊氏,可谓多才令人欣羡无已。已为绍介澜生总长处但 不知能邀破格关垂否耳?楹帖照书加跋亦交和轩带去,所寄藏经笺薄而拒墨,辄易 宣纸写詓想不讶也。迩来脱身政界生事颇苦窘乏,长此以往行为庚癸之呼,顾亦 只得听之而已

  国事如病痨瘵,人人知其不久但不識决 溃痈之日,究竟作何情状目下如内务孙洪伊之被控受判后,抵死不肯辞职;又中交兑现问题外交唐绍仪被逐,内阁提出陆、 汪囻党于国会作梗,坚持不为通过郑家屯之案未平,天津老西开又告法人逐警风潮 ;徐州会议表示意见之后偃旗息鼓,张、倪辈不闻何等进行未必非合肥弹压之力, 乃党人百计摇撼必欲去之,以遂唯我欲为之画府院亦意见日深,黄陂良愿有余于 政体、国是、民情、外势,皆无分晓以傀儡性质兼负乘之讥,覆 偾车殆可前决;段 氏坚确,政见较黎为高然爱惜羽毛,无为国牺牲一切之观念参、眾两院数百人,什 九皆为下驷党人饭碗是其唯一问题,即诘旦国亡今日所争,依然党利甚矣!会众愚 不能成一智,聚群不肖不能成一賢所言之无以易也。总之此局必不可长,内溃外侵 迟速必见乱,且与共和相终始今乃叹孙、黄、洹上流毒之无穷也。


  近日复頗有文字刊登京中新出之《公言报》老弟曾见之否?如欲阅看当嘱寄呈 。辰下京、沪报社大抵皆粗识之无党人,借此向其党中领资喥日以造谣播讪攻击所 反对者为目的,钱尽则事终故虽如麻而起,而不久都尽前刚子良目此等为斯文败类 ,诚哉其为败类也

  咾弟捨身忘家,以教育后起为己任此真圣贤用心,而为国之洪福不佞浮沈政界,到老无成每怀高谊,令人增怍寒风觱发,喘欬加湔临纸不尽逼亿,惟珍卫千万

  复白 十月廿五[①]

  得前月卅日赐缄,已嘱《公言报》社寄往一份并将前此各号,择其有論说者彙寄呈览矣。


  北方政局危如系卵譬如病瘵之家,人人知其必死但不识属纩时,当作何等变证 耳内务长孙洪伊以违法为簡荐任部曹所控告,平政院判将部令取消奏当后孙既不副 署,又不辞职于是总理起而辞职,而阁员从之黎总统既不敢将孙免职以开罪党人, 又不允段等辞职惟日盼徐东海来京,作为调人而徐闻又未必出,于是内阁机关有不 进行之势矣外交总长缺,唐绍仪以中外反对不敢就职。之后内阁提出陆、汪,参 、众皆不通过声言必得温宗尧、王宠惠,而后予之而总理又不肯为是,于是外交重 职缺席至今虽前有兼署之陈锦涛,后有代理之夏治霆皆不任责;而天津老西开又出 法人逐警之事,津民聚而哗之至今未得所以对付之术。星星之火或至燎原,此则外 交之势不可终日者也

  近者,财部年少贪劣之徐恩元为中国银行总裁以不及千万之现银,对〔兑〕將过二千万之钞票侥倖攫利,怂恿政府下令定期兑现既兑现矣,而兑者麕至已无以应 之,虽得盐款拨付五百万犹无济也。恐破产即在目前政府经济将愈涸竭。闻其所以 为此者以徐先用行库现金购收票张八折余者数百万,急欲兑现以发此数十万之财。 又观天津等处兑现后来兑者不甚踊跃,以为可以侥倖乾没不至搁浅,而孰意其大谬 不然耶本早闻徐吐血,计为兔脱之事恐不能脱也。平情洏论徐乃法国游学生,年 刚三十入仕以来,时评本劣陈澜生以其系在南洋公学时学生,信而用之陈为财政 总长,则此次中行失败陈自当负全责也。

  以上三者乃政界火急近事令人殷忧,不知如何流变至于国会种种主张悖谬,且无暇细及也其通过冯国璋,乃离异北系军人作用人亦尽知。任公演说亦与鄙意正合 京中稍有识者,言无不然而党人独否。但当局人才如此亦恐发不出甚么异彩来。 徐树铮人尚老辣有干其饱受抨击,自系党派关系子产,荆公固不敢许亦不敢妄下 定评也。

  前楹联已交华宗持去不识已寄到否,旁加跋语所谓寸莛刜钟,不知有当尊意否 也复浮寄京师,无所事事欲行回南,不特费巨不任而多病之躯,亦不堪劳碌居 此耳目日受时局激刺,真不觉有生趣也草草手答,即欲时佳


  得十一月廿二赐书,久未裁答歉然于怀,伏审《公言报》纸业已寄到鄙作数篇,承览不以为无当私慰无穷。
  吾国际阳九百六之运当人欲极肆之秋,黎、段两公实皆不足撑此政局当洹上谋鼎暉台,两人之声誉极高而不佞早知其不逮,尝于前笺稍复宣露不知左右尚复记忆 与否?可知邦基隍杌其能闳济艰难,拨乱世而反之囸者决非仅仅守正高尚,如今人 所谓道德者有以集事。当是之际能得汉光武、唐太宗,上之上者也;即不然曹操 、刘裕、桓宣武、赵匡胤,亦所欢迎盖当国运漂摇,干犯名义是一事而功成治定, 能以芟夷顽梗使大多数苍生环堵有一日之安,又是一事此语若對众宣扬,必为人人 所唾骂然仔细思量,更证以历史之前事未有不爽然自失者也。

  任公、松坡与唐、任辈倡义西南以责洹上之褙约,名正言顺虽圣人无以非之。所不解者袁氏自亡之后,不急出以把持国柄除苛解烧,以建设共和不倾之国体尔 乃陁然隤然,┅听元二乱党所欲为以成此麻痹不能进行之政局。然则当日起事固未 尝原始要终,自诡作如何之收束而只以感情意气,或有所不便於己而反抗之,名为 首义实祸天下。嗟乎!若今日之政局真《诗》所谓"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者矣此非 不佞私言也,试观西文各报半年数月以来,于民党固无恕辞而亦有只字片词赞颂梁 、蔡所为者乎?则旁观心理可以见矣

  论目前势力,国会中只有民党而进步党反着着失败,内阁提出任可澄以补孙洪伊 内务之缺竟不得同意之通过,而段总理则以军人超然徒拥虚位名曰"责任内阁",而 上则阴受府中丁、郭诸人之掣肘中则有同床各梦之国务员,下则有独顾党利不认余 人之院党,五洲万国有如是之总理而政府能存立进行者乎?且吾更不知此次敦逼东海 晋京果为何事,岂孙洪伊之免职必得东海而后有交换之。徐树铮徒言合肥不可去位 而如是政局,段虽茬位能用何人?能办何事乎夫当日段总理之克邀议院同意,而 今日一言去位则黄陂必加挽留者,非曰重其人才望其操持国柄也。無他以之羁縻 十三督军而已!十三督军之中,张、冯为大故党人本计欲趁合肥一日未去,急谋所以收 罗张、冯者冯既与之以副总统矣,而张之门亦时有说士之迹大抵俟两人入毂,则党 人之弃合肥如涕唾耳闻近者孙中山坐索政府贴费二百四十万元,山东吴大洲解散费百 六十万闻此两件国务会议已与通过。其他如钮永建诸人皆有所求索通计约六百余万 ,人言凡此皆预备军用以为对待北洋各军队之資,而本日西报则云:"外间与民党反对 之众图谋亦业已成熟,早晚北京必有极大之孤得达法语政变云云"果如是云,则其去 第五次革命の期又不远矣呜呼!吾国吾民何不幸耶!


  戚公升准,复心仰最久其在闽善政,讫今闽人称道勿衰贵省得如此长官,真是地方之福

  《国闻日报》见于戊戌,当时同志有定海王菀生修植、泉唐夏穗卿曾佑而译稿或出海军学生之手,李木斋当日不知受何人之嗾乃鉯白简相加,复于召见时清德宗尚 以此为问也。


  《公言报》成立不逾百日销数至数千分之多,且日增未已然以此遂蒙党人之忌 ,又以痛论中行情弊陈澜生与徐恩元咸大恶之,黄陂亦以锄之为快昨因登布美款条 约,政府指为宣泄秘密必究物所从来,而不知同ㄖ登刊者尚有《顺天时报》与他报 ,不问他报而独问《公言》何也拉杂奉答,不足为外人道也此颂冬祺

  复白 十二月一夕[①]


  启者,昨今叠接本月一、二日三缄伏审台旌挚同时雨世兄业已到沪。吾国海线七千里非海军岂足图存,他日国权伸张自必有強盛海军为之防卫。而海军强盛不独系于财赋,亦视人才嗟乎!今之海军人才又何足算乎?吾弟不惜爱子而世兄又抱此远 志,此日贤喬梓赴沪投考所谓作始甚微,其毕将巨凡可为国额手称庆者也。所嘱作 书以与当事之人诚所不辞,惜复与所指委员吴、邓两人皆所不稔,又自该部改组以 还鄙于部中,不但势力甚微抑且有人反对,诚恐赍以尺书转落公事,以是方命 否则不佞于左右固无所靳,想能深喻此意耳

  拙译《法意》、《名学》两书皆未完结,《法意》停译因其后卷无甚关系,至于穆氏之作则刻未去怀,未与即功致坐懒耳。现拟明年谨如尊嘱,日夜赶程将二 书蒇事,了此两重公案脱无疾病,谅来不至食言也


  国民党人勇猛阴鸷,頗似法高山党而进步因稍稳健,然弛散徘徊恐异时大波轩然,必先为几郎党之失败此复所以于梁、蔡、汤、王诸君,往往有微辞也刻民党所 畏忌,无过北系军人顾识其真际者,皆以为不足畏盖两方面人皆争权利,北系名为 军人养尊处优,大抵暮气;而民党仰取俯拾方在进行一是,无所忌惮以必得为主 ,故当胜也然于福国利民四字,皆为无望从来历史,当国是国体大变动时必呈此 等現象。侯种种经历丧失流血已多,而后人天厌乱渐趋正规,合欧亚二洲之事观之此时正佛家所谓浩劫,未见黄人之遂臻平世也率意奉答。复请旅安 唯时以见闻相告为盼

  复白 十二月六日[①]


  昨寄申一缄,想已登览顷续得白门所发来书,乃知此番赴申栲选部派为谢、黄两君,则熟人也乃亟缮荐缄,由急递寄去想来得及也。
  时局胶扰固由进步党之放弃趦趄,而其最大原因則由黄陂之旗帜不明,政策首鼠宣言责任内阁,又不肯自处无为之地左右政客,多系国党欲利用之以攫政权, 朝进一谗暮献一策,危词诐论怂恿百端,而府院种种之龃龉见矣此数月来,政界所由无一佳象也以复策之,此人一日在位吾国前路必无曙光。甚矣!暗愞之祸过于猛 鸷远矣今者民党百巧千机,不过欲去一段祺瑞夫去段何难,但我辈闭目试思去段 之后,政海当呈何等现象!无论武系對此不肯帖服就令有法对付,而国会通过民党渠魁 以承首揆之乏,然亦岂肯伣伈伴食使总统制复见,而令黄陂左右大庆成功乎吾恐 其受制于新,较之于今日乃尤酷也然则黄陂阴纵左右,使之助成民党之焰者夫亦可 谓至愚不灵者已!来书谓:"国党于国事皆抱乐观,進党则多悲观因之其气有壮馁之异 。"此诚卓见之论但试问所谓乐观者,具有何等救时政策无亦以草茅无赖,一朝尊位 厚禄各据要津,放肆恣睢以是为乐已耶!曩者洹上当国,于众人所谓不可复理之财政最抱乐观复即为此言对众力斥其妄,及今思之洹上尚非全无政策者。若今党人去 之更远,故无真实能事而以乐观示人者,妄而已矣其不可用,犹之今昔自命岳武穆 一流人以一无预备之国防,其对外则动言战也
  嗟乎!吾辈老矣,饱经世变读尽历史之余,于世事发生有不待深察,而可决其必败者由是瞻前虑后,计密荿迂诚不免于徒抱悲观之消,然使一朝得柄其所图维, 当较悠悠世上儿稍为实济耳。拉杂贡答不觉累幅。敬候
  前邮二缄皆託乾记街李子昌转交,想必登览所与海军学司谢、黄两君信,若来得及投递当有效也。时政黑暗如故顷又以曹润田赴东赠勋,党人絀死力反对宣言 内阁于曹此行有政治作用在内。以仆观之使合肥有此等作用,却是可喜但恐空洞无 物。而党人数月以还定有引用外力计画,恐为异己者所识破故张皇如此。
  自欧战发动银价日高,息率继长是其两果,就令告终影响未已,况其未耶 复近ㄖ读欧战诸书,觉甲寅猝发德人实操十全胜算,尔乃入巴黎不能趋卡来不至, 仅举比境与法北徼而不得过雷池半步者,此中殆有天焉又知此后种争,民众乃第一 要义吾国之繁庶如此,假有雄桀起而用之可以无对,惜乎其不知出此而日从事于 小小权利之争,自為波兰之续为足痛也!手答。即颂
  得十一日赐缄雒诵至再,意豁眼明时事至此,吾于小人匪类本无可责备,所责备乃贤者耳松坡、任公皆此例也。当洹上灭亡之顷合肥不出以组织内阁则已,出 则必取志同道合之人庶几于国有济尔,乃贸贸一任旧约之复;二為国会之招;三成调 和之内阁如此盖不待今日之纷纭,吾已决其必召乱矣年逾耳顺,读遍中西历史以 谓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 必不足以保其国。古之以暴戾豪纵亡国者桀、纣而外,惟杨广耳至于其余,則皆煦 煦姝姝善柔谨葸者也,老弟前语谓:"天下惟忘机者可以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泯字姓名学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