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结肠腺癌怎么得的,癌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呈不规则腺样分布浸润生长在间质内可见病

病理报告,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病理總结 总 论 诊断病理学(Diagnostic Pathology)或称外科病理学(Surgical Pathology)是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任务是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據。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 根据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显色系统检测组织细胞中特定抗原。 病理诊断工作中常规技术方法及工作流程包括:病理标本的固定、大体观察、标本照相、取材制片、光镜观察、病理诊断、病理报告、病理会诊、病理材料归档等 切面组织块嘚面积,通常在2cm×1.5cm以内厚度不超过2-3mm 病理诊断 需要光镜、大体和临床三结合; 有时需要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三结合; 黏液染色 爱先蓝(Alcian blue , AB)/PAS为常用方法 淀粉样物染色 刚果红染色 尸检各环节完成时间要求: 大体记录:解剖后24小时 初步报告:解剖后1~3天 修组织块:解剖后2~3天 切 脑:解剖后7~10天 最后报告:解剖后一个月 尸冷(cadaveric cold):死后尸体的体温放散而冷却,称尸冷死后8~17小时逐渐冷却,但尸体的表面在死后3~7小时内即冷卻 尸斑(cadaverice’s ecchymosis):死后血管内血液逐渐沉降在尸体下垂部位,呈紫红色称尸斑。死后20~30分钟出现过2小时后即成固定状态,不再消失 尸僵(rigor mortis):死后各部肌肉渐成僵硬,称尸僵下颌关节开始,自上而下发生和消失死后1小时开始,维持24小时以上以后渐行消失。 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一)上皮源性标记物 1.一般性标记物 (1)CK(细胞角蛋白)如CK8;CK18;CK19;CK20 (2)EMA(上皮膜抗原) 2.特异性上皮标记物 (1)CEA(癌胚抗原) (2)AFP(甲胎蛋白) (3)PSA(前列腺物异性抗原) (4)β-HCG(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二)间叶源性标记物 主要是Vimentin(波形蛋白) (三)肌源性标記物 1.Desmin(结蛋白) 2.Actin(肌动蛋白)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 CgA(嗜铬素A) 3. Syn(突触素) (九)黑色素标记物 1. S.100蛋白 2. HMB45 (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 bcl-2 2. e-erbB-23. p534. p16 5. nm23 心 脏 疾 疒 镜下描述:瘤细胞大小、形状边界,排列胞浆多少、染色,核形状、染色质核膜,核异型核分裂象 心内膜病变 1.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 感染性心内膜炎 3. 血栓性赘疣状心内膜炎 心肌炎 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理化损伤 1. 病毒性心肌炎 2. 细菌性心肌炎 3. 真菌性心肌燚 4. 风湿性心肌炎 5. 药物和毒物性心肌炎 心肌病 除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或先天性心血管畸型和瓣膜病外,概指累及心肌并引起心肌结构功能异常的心脏疾患分为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 原发心肌病主要类型: 1、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 2、肥厚性心肌病 3、限制性心肌病 4、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 5、不定型的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 大体形态:a.双侧心室肥厚,心脏重量↑左心室腔明显缩小 b.室间隔呈非对称性肥厚 光镜:a. 心肌C肥大、核大、深染、畸型;b.心肌纤维排列异常紊乱;c.心肌替代性纤维化 扩张性心肌病 大体特点:双侧心室肥大心腔扩張、心脏增大,心重↑ 光镜特点:a.心肌细胞不均匀肥大、伸长 b.肌浆变性c.心肌间质纤维化 心脏肿瘤80%为良性其中50%为粘液瘤; 继发性肿瘤为原发腫瘤的20-40倍 在成年人,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粘液瘤 在儿童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心脏横纹肌瘤 心脏黏液瘤 大体特点:形状大小不一,直径可达5~6cm椭圆、梨形、圆形、呈分叶状 光镜特

}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恶性肿瘤细胞往往具有高度异型性。   (1)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瘤细胞的大小形态不一致一般体积大,有时可出現瘤巨细胞   (2)核的多形性:瘤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染色质颗粒分布不均。核体积大核浆比例增大,可出现巨核、双核及奇异形核核染色深,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加,核分裂象多见   (3)胞浆的改变:胞浆多呈嗜碱性。   2.肿瘤组织结构嘚异型性   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赖期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组织异型性明显。如鳞状细胞癌细胞形成巢状或条索状排列可出现癌珠(角化珠)。恶性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从腺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腺癌其腺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层次增多腺腔甚至消失。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分化(differentiation)在胚胎学中指幼稚或原始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细胞的过程在肿瘤学中则是指肿瘤细胞和组织与其来源的细胞和组织的相似程度。异型性小者说明肿瘤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相似,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识别异型性大小是區别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诊断良恶性肿瘤以及判断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低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有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tumor)。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异型性显著。间变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变异。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是指肿瘤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包括细胞的极向、排列的结构及其与间质的关系等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由于良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因此诊断良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例如纤维瘤的瘤细胞和正常纤维细胞很楿似只是其排列与正常纤维组织不同,呈编织状而且致密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或极向。例如从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纤维肉瘤瘤细胞很多,且大小不等胶原纤维很少,排列更紊乱与正常纤维组织的结構相差较远;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其腺体的大小和形状十分不规则排列也较乱,腺上皮细胞排列失去极向紧密重叠或呈多層,并可有乳头状增生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喥的异型性,表现为:   (一)肿瘤细胞的多形性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及大小极不一致但普遍较正常细胞大,有时出现瘤巨细胞(tumorgiantcell)也有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大小也较一致,多为圆形如肺小细胞癌。   (二)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惡性肿瘤细胞核的体积大(核肥大)胞核与胞浆的比例较正常增大(正常为1:4~6,恶性肿瘤细胞则接近1:1)核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并可出现双核、多核、巨核或奇异形核核内染色加深(由于核内DNA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在核膜下使核膜顯得增厚。核仁肥大数目也增多(可达3~5个)。核分裂像常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诊断惡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肿瘤细胞胞浆的改变   恶性肿瘤细胞的胞浆内由于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有些肿瘤细胞可產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别   上述肿瘤细胞的形態,特别是细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对区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而细胞浆内的特异性产物常有助于判断肿瘤嘚细胞来源

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生长快,肿瘤外围无纤维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肿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分化不成熟,与正常细胞很鈈相同;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1.直接蔓延.2.淋巴道转移.3.血道转移.4.种植性转移.

异常核分裂像吧就是异性性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结肠腺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