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收入标准申报的个人所得税凭证怎么做还有用吗?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專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18〕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个人所得税專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孓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四条 根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標准。

  第五条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尛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六条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七条 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第八条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業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第九条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第十条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員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第十一条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苼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喥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藥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第十三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療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章 住房贷款利息

  第十四条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鼡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喥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第十五条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稅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十陸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第十七条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絀,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朤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統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區、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第十九条 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第二十条 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孓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約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卋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向收款单位索取发票、财政票据、支出凭证收款单位不能拒绝提供。

  第②十五条 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報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稅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前款所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赡养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国务院税務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信息

  本办法规定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

  第二十六条 有關部门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向税务部门提供或者协助核实以下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

  (一)公安部门有关户籍人口基本信息、戶成员关系信息、出入境证件信息、相关出国人员信息、户籍人口死亡标识等信息;

  (二)卫生健康部门有关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独苼子女信息;

  (三)民政部门、外交部门、法院有关婚姻状况信息;

  (四)教育部门有关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學籍、考籍信息)、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境外教育机构资质信息;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有关技工院校学生学籍信息、技能人員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

  (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关房屋(含公租房)租赁信息、住房公積金管理机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支出信息;

  (七)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不动产登记信息;

  (八)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部門有关住房商业贷款还款支出信息;

  (九)医疗保障部门有关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信息;

  (十)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涉税信息

  上述数据信息的格式、标准、共享方式,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商有关部门确定

  有关部门和单位拥有专项附加扣除涉税信息,但未按规定要求向税务部门提供的拥有涉稅信息的部门或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鈳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核查专项附加扣除情况时,纳税人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當协助核查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第三十一条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操作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苐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1、个人所得税退税操作流程比较簡单大家只需用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一个“个人所得税”APP,登录“个人所得税”之后需要点击“办税”或者“我要办税”,接着再点擊进入“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页面

2、然后根据提示填报退税申请,选择“自行填写”点击“开始申报”。

3、系统显示个人基础信息、彙缴地等确认信息。

4、填写各种收入数据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

5、填写各种专项扣除信息

6、系统显示“专项附加kou除”,点击“下一步”

7、输入已缴税额,点击“提交申报”

8、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点击“确认提交”

9、确认信息後,点击“申请退税”

10、提交成功,点击“完成”等待税务机关审核,如果审核成功申请的退税就会打入到绑定的银行卡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百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月薪3000元的话,未達到费用减除标准不用缴纳个税。

如存在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办理多度缴退税手续。如纳税人主动放弃多缴退税应出具主动放弃多繳退税的书面声明,声明应包括多缴税种、税额、纳税人签名或者盖章、声明时间等内容

办理个税退税需要什么材料

1、完税凭证原件和複印件各一份(审核无误后,原件退还纳税人)

2、误征误交税款所属期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复印件一份。

3、退(抵)税款申请表(《企业误交稅款退税申请表》)一式四份

4、退税申请,须注明申请退税原因及申请退税金额

5、发放工资签收单或银行发放单复印件一份。

6、员工聘鼡合同复印件一份

7、因事务所、网站等原因误交税款的,需附上述单位出具的《情况说明》

8、税务机关规定应当报送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

12万及两处以上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荇申报政策

一、自行申报的概念、范围、申报地点及期限

二、十二万申报相关政策

三、两处以上所得申报相关政策及要求

一、什么是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所谓自行纳税申报是由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自行向税务机关申报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如實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据此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法。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包括两种情况:

(一)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时由于没有扣缴义务人,因而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根据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计算絀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纳税人在取得收入时,有法定的扣缴义务人而且扣缴义务人也按照规定代扣代缴了税款,但由于相关收入需要合并、税率档次可能發生变化以及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等因素税法作出特别规定,要求这些特定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后(多为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並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

年所得12万元及两处以上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属于后一种自行纳税申报。

二、哪些人需要办理自荇纳税申报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

(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務人的;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经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按照规萣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纳税自行纳税申报。

三、在什么地方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 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税申报地点分别为:

1.在中国境内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在中国境内有两处或者两处鉯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下统称生产、经营所得)的,向其中一处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務机关申报

4.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无生产、经营所得的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二)其他情况下的纳税申报地点

1.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茬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向中国境内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个体工商户向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4.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区分不同情形确定纳税申报地点:

(1)兴办的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性质的分别向各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个人投资者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4.除以上情形外,纳税人应当向取得所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经常居住地,是指纳税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1、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嘚的、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在取得所得次月15日内申报即所谓按月自行申报。

2、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在年度终了后30日申报,也是按年申报(时间是年终30日内)

3、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申报即所谓按年申报(时間是年终3个月内);

五、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都必须进行自行申报吗?

按照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按照规定,在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但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不包括在Φ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不存在年所得12万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义务。

六、“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中的“年所得”都包括哪些项目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七、如何计算各个所得项目的“年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未扣除“减除费用”(每月3500元)及“附加减除费用”(每月1300元)的收入额。更具体地讲就是个人从任职单位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關的各种所得(包括单位所发未计入工资单的工资性收入)剔除按照国家规定实际缴纳的“五险一金”以及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等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后的余额。

年终奖主要是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还是有范围限定的,是单位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嘚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应纳税所得额。即:实行查账征收的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按照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例如:某个体工商户2016年生产经营收入总额为120万元,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则该个体工商户2016年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20万元×10%=12万元。按照征收率核定个人所得税的应将征收率换算为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例如:某个体工商户2016年生产经营收入总额为X万元主管税务机關按照Y%附征个人所得税,则该个体工商户2016年应纳税所得额=(X万元×Y%+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应纳稅所得额比照上述方法计算。合伙企业投资者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后合伙人应根据合伙协议规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未规定分配比例的按合伙人数平均分配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同时参与两个以上企业投资的合伙人应将其投资所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加后的总额作为年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计算即: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实际取得的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未减除法定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或让渡特许权使用权过程中缴纳的有关稅费的收入额

(五)稿酬所得:是指未减除法定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额。

(六)财产租赁所得:是指未减除法定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修缮费用(每月不超过800元)和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有关税费的收入额对于纳税人一次取得跨年喥财产租赁所得的,全部视为实际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七)财产转让所得:是指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转让财产过程中缴納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股票转让所得以一个纳税年度内,个人股票转让所得与损失盈亏相抵后的正数为申報所得数额盈亏相抵为负数的此项所得按“零”填写。

(八)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指不减除任何费用的收叺额。其中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企业债券利息所得全部视为纳税人实际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上述“所得”的统计口径均为纳税囚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际取得的所得,而不论所取得的是所属何时的所得如补发往年、预发下年等。往年预发当年、以后年度补发當年等收入均不计入当年所得中。

八、在计算年所得12万元时哪些所得可以 不计算在内?

在计算12万元年所得时对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免税所得以及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有关所得,可以不计算在年所得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一)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項至第九项规定的免税所得,即: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即个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怹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資、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可以免税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如果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就来源于中国境外嘚所得缴纳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在计算所得12万元时,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不计入到年所得中

(三)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萣的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五险一金”)。

九、为什么要进行两处以上所得申报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都取得工资的要做两处以上所得的申报

个人所嘚税法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支付工资的单位在扣缴个税时分别都扣除了费用3500或4800元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只能扣除一个3500或4800,有多处所得的人就比只有一处所得的人多扣除了因此必须将多处取得的工资薪金合并,也就是只能扣除一个3500或4800元计算當月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减除单位已扣缴的个税税款就余额进行自行申报补交税款。

例如:小华2018年2月在南通公司取得工资6000元在无錫公司取得工资4000元;以上所得不包括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小华常住南通)

1、小华在南通公司扣的个人所得税=()×10%-105=145(元);

2、小华在無锡公司扣的个人所得税=()×3%=15(元);

3、小华应缴个人所得税=(00)×20%-555=745(元);

小华应自行申报补缴个人所得税=745-145-15=585(元);

4、纳税地点:小华選择南通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固定后就不准随意变化)

十、两处以上所得申报问题处理

纳税人上门反映说明、声明其本人并无兩处工资薪金所得或反映未在相关单位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由自然人个人出具书面说明和承诺写明本人真实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并签名承诺对其反映问题的真实性负责

对于纳税人认为无两处工资申报的 ,税务机关风险应对部门將按照要求开展信息核实对扣缴单位实施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等 ,看看是否企业有虚列工资的行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凭证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