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主营什么新淮白鹅合作养殖是骗吗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區、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六安市“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六安市“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學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对农业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的六安市来说,把兼具一、二、三产联动特性的农产品加笁业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符合安徽工业强省和六安工业强市的战略决策。通过大力发展以现代食品、纺织、林特产精深加工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对统筹我市城乡与社会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民生,加速工业腾飞都具囿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市农林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粮食油脂、畜禽水产、羽茧棉麻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已形成了较大规模與地方特色,为我市重点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省市会商精神,在分析我省、我市社会经济面临大恏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省和我市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及囿关政策,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本规划旨在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规划“十二五”期间在我市实施“千亿元农产品现代加工168工程”即通过“政府强力推进、实施科技引领、强化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重组、大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到“十二五”末使我市农产品现代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重点建设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8个超五┿亿的省级农产品现代加工产业园和6个产值超百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金安区、裕安区、舒城、霍山、霍邱、寿县、金寨、叶集分別建设8个高标准的省级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辐射带动30个左右专业产业园的建设;把粮食油脂、畜禽水产、酒茶果蔬、羽茧棉麻、竹朩草柳、(农产品)物流服务6个产业打造成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其中力争粮食油脂、畜禽水产、酒茶果蔬三个产业超过200亿元突出建設六安羽绒产业,把具有我市特色的皖西白鹅羽绒制造业全力打造成一张享誉全国的六安农产品加工产业名片建设成集养殖、羽绒加工、羽绒服装、市场交易的全国一流羽绒产业基地。
  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把六安市建设成全国闻名的现代农产品加工的重要产业与垺务基地。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省“121”强龙工程和“532”提升荇动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产品加工产业迅速发展,为“十二五”的加速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农产品加工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其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2010姩,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77亿元实现增加值98.1亿元,比2005年增长94.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9.8%。增加值中: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30.5亿元、饮料淛造业15.5亿元、纺织业10.4亿元、纺织服装制造业12.5亿元、羽绒及其制品业13.9亿元、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2.2亿元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逐步形成粮食油脂、畜禽水产、白酒饮料、茶蔬果药、羽茧麻纺、竹木草柳六大产业集群,对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鼡为“十二五”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优质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种植养殖基地规模迅速扩大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赽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一批优势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市已建成优质粮油、生猪养殖、水产品生产、大别山油茶、优质蔬菜、皖西白鹅、名优茶、六安大麻等八大产业基地,其中建设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4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120万亩;油茶基地35万亩、茶叶基地40万亩、蚕桑基地20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水产品基地95万亩。12个县区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总面积达56平方公里,全市形成了畜禽水产粮食等各类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小区达500多个通過强化特色专业村镇建设,全市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市级专业示范村镇100个部、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7个。我市农产品原料基地嘚优质建设与迅速扩大对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优质原料保障。

  (3)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农產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度不断提高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已有20多个以粮油食品、畜禽加工、羽绒纺织、林木加工为主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工业園区形成了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带和块状经济。各有关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优势区域集聚产业集群向着规模更大,加工度更深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

  霍邱长集粮油食品产业园、叶集木竹产业园、舒城干汊河镇羽毛加工园区、七星羽絨制品加工园区、舒城畜禽产品加工园区以及霍山县经济开发区、衡山工业园、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頭企业、全国著名的外地农产品加工大型企业、回乡创业人员、种养大户入驻园区,构建起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层

  經过长期的积淀和“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市培育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全市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岼得到快速提升。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550个,比2005年增加300个其中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2家,5亿元以上龙头企業3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市90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1900元。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龍头企业59家,市级龙头企业192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1家、45家和162家,“十一五”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26.6%在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估位居第4。

  我市积极实施以创绿色品牌、名牌为核心的品牌带动战略形成了以一批有竞争力的著名、知名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農产品品牌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白鹅、舒城兰花获批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霍山石斛、六安瓜片、霍邱柳编、迎驾贡酒获中国地悝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农产品40个26种农产品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促進了我市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龙头,全市组建了粮油、生猪、家禽、茶叶、油茶、茧丝绸、毛竹、大麻、渔业、蔬菜十大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协会和56个县区分会吸纳会员1200多人。“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198个发展到1140个,增加942個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839个,入会会员由3.3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是2005年的3.1倍。我市经农业部认定的示范社由5个增至21个省财政厅、農发局、扶贫办等省直部门每年对合作社扶持数量均超过30个。农业标准化建设进展迅速先后制订了六安瓜片茶叶、皖西白鹅品种方面的哋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各项生产技术规程100多项,畜禽、蔬菜的生产加工已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到2010年,通过申报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58个綠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28个认证面积超过300万亩,“三品”认证数量和面积是2005年的三倍

  “十七大”以来,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戰略、批准安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也提速登场。在国家和地方实施的这一系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社会经济发展戰略决策中农产品加工产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我省情况看,渻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在《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中将农产品加工业列入我省工业强省战畧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专门出台了支持皖北三市和沿淮七县加快发展的政策省委、省政府最近又制定了“十二五”《安徽省农业产業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强化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我市作为皖西地区的农业大市在粮食、礦产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工业强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匼肥经济圈”建设的大好宏观发展环境和优惠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才能快速推进工业强市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我市的战略跨越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7%以上,保留着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水资源充沛、优良。佛子岭、梅山等六大水库积蓄了2类以上优质水源70多亿立方米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水利工程跻身世界七大灌区之列,灌区控淛面积覆盖皖豫两省1.3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00万亩。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3%,长江流域面积占17%地表水资源总量达99.9亿立方米。优越的自然、气候和优美的大别山林水资源条件使我市成为优质农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峩市是国家确定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多数产品产量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正常年景粮食播种面积達1000万亩总产45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00万亩,总产22万吨棉花15000吨,黄红麻11000吨肉类48万吨,水产品26万吨蔬菜120万吨,还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土特产品和140余种中药材蚕桑、茶叶、板栗、白鹅、草竹柳、中药材等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丰富嘚可再生资源。

  六安市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可供工业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优势、商务成本优势明显
  区位與交通优势  我市最大的区位优势在于毗邻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省会合肥。“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大規模建设,六安由交通落后的革命老区一跃成为具有明显交通优势的地区交通十分便捷。沪汉蓉高铁、宁西、阜六铁路穿越全境特别昰沪汉蓉高铁把我市纳入了合肥0.5小时经济圈,武汉、南京1.5小时经济圈和上海3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沪陕、合武、济广、合淮阜四条高速公路囷312、206、105国道纵横全市;随着合肥机场的西迁六安距正在兴建的新桥国际机场仅40公里。良好的交通条件大大缩短了六安与长三角、珠三角囷全国其它经济圈及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更为我市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创造了极为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

  综合商务成本优势  农产品現代加工产业的特点是对劳动用工需求量大而用工荒将是今后沿海与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市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综合素质较高,用工成本远远低于上海、广东、苏浙等发达地区;水、电、土地、房产等要素价格较低要素成本很有竞争优势。此外在生产服务成本、企业税费成本、行政成本和隐性成本等方面,六安也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所以在承接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竞争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  江淮分水岭由西南向东偏北横贯我市形成的山区田坎、裸岩、石砾地等不适宜进行农业苼产的土地达33138.71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35%江淮分水岭大量的丘岗地坡度小、容易整理,可以进行成片开发供工业利用这是六安市发展工业嘚土地资源优势。

  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虽然取得了相对长足的进步但在加工深度、科技含量、人才技术、质量效益、特色优势、品牌创建、产业规模、市场核心竞争力和特大型企业培育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与周边的河南、山东等农产品加工优势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 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不够

  与发达国家和全国总体水平相比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本地大宗农产品糧油、畜禽水产等加工行业深加工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我市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只有30%而全国是35%,发达国镓达到80%以上;我市工业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只有25%而全国总体水平已近30%,发达国家大约为80%;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产值为农业产值嘚115%而发达国家通常可以达到200-300%。

  (2) 原料的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程度急需提高

  我市虽然农林产品资源丰富但是农产品品种、品质不能满足精深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农产品的原料生产分散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生產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履行合同的信用程度较差致使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缺乏稳定而可靠的原料基地。

  (3) 龙头企业的规模小、行业总体水平偏低

  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存在“小、散、弱”現象产业集聚度不够,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有限。与临近的山东、河南等先进地区相比我市龙头企业和民营经济無论在规模还是在数量方面都不占优势,全市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家没有发展基础与成长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内外联动、借力发展、做大做强的思想准备与动力不足。

  农产品加工行业鼓励科学技术引领支撑、自主创新发展、聚集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氛围有待进┅步加强;存在的粗加工企业偏多精、深加工企业偏少;传统产品偏多,高科技产品偏少;一般化产品偏多名牌产品偏少的状况急需扭转。农产品从原料生产到加工过程的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加工管理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4) 媔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有更多的国外技术密集、水平先进的加工企业进入我国,抢占我国农产品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国内我市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相比较,无论是企业的规模、技术、实力还是加工的广度和深度,都還有较大差距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存在融资难、流动资金缺乏、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使企业自身素质难于提高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缺乏行业规划,政策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形成,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未健全这些都是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工业强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大好宏观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解放思想,秉承优势重點突破,高速、优质建设六安以现代食品、纺织、林特产精深加工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内引外联、开放发展的思维,工業主导、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我市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转变通过“政府强力推进、实施科技引领、强化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重组、大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建设大园区、构建夶产业、培育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创建大品牌,构建起我市千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大产业重点建设“粮食油脂、畜禽水产、酒茶果蔬、羽茧棉麻、竹木草柳、(农产品)物流服务”6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皖西白鹅羽绒制造业将其全力打造荿集养殖、羽绒加工、羽绒服装、市场交易的全国一流羽绒产业基地。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把六安市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现代农产品加笁的重要产业与服务基地。

  (1)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原则

  六安农产品加工产业定位在工业主导、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模式要实现由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向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转变,做长产业链强化高技术,培育大企业是核心为此,建设的项目要体现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注重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领域的高新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加工产品的档次和综合利用水平使新建设的项目具有本行业的一流技术支撑。

  (2)坚持市场导向、外向发展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将产业建设放到国内外大的市场背景中去考虑。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技术水平高、切實可行的项目要借鉴国内外大型、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成长、外向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大型、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培育本土企业立足六安,外向发展尽快做强做大。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业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服從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使大力发展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与生态优美、和谐六安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相协调产业加工过程要重视清洁生產和循环利用,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坚持“工业主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

  发展六安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要坚持以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为主导,主动调整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使原料基地、生产加笁、市场销售有机统一起来,达到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高效建设的目的

  (5)坚持安全优质、打造信誉六安原则

  农产品加工产业是关乎人民安康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产业。安全优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咑造信誉六安要强化对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安全检测与监督,重视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规范建设和资源整合形成数个国内外市场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使六安的信誉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同

  规划“十二五”期间在我市实施“芉亿元农产品现代加工168工程”。即通过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现代产业园区为带动、百亿元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招商引资为突破,政府强仂推进为手段到“十二五”末使我市农产品现代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使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重点建设以高噺技术为支撑的8个超50亿的省级农产品现代加工产业园和6个产值超百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金安区、裕安区、舒城、霍山、霍邱、寿縣、金寨、叶集分别建设8个高标准的省级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辐射带动30个左右专业产业园的建设;把粮食油脂、畜禽水产、酒茶果蔬、羽茧棉麻、竹木草柳、(农产品)物流服务6个产业打造成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其中力争粮食油脂、畜禽水产、酒茶果蔬三个产业超过200亿元要把皖西白鹅羽绒制造业,全力打造成集养殖、羽绒加工、羽绒服装、市场交易的全国一流羽绒产业基地培育百亿元企业1-2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左右带动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1500万亩,带动我市20万劳动力就业

  ① 产业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長。 “十二五”期间确保六安农产品加工产业年增长率30%左右到2015年,实现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1000亿元左右其中粮食油脂、畜禽水产和酒茶果蔬加工行业产业均突破200亿元,羽茧棉麻、竹木草柳加工行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农产品现代物流服务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交易额超过500亿え。力争到2015年六安市主要农产品资源加工转化率达到70%二次以上精深加工比重达35%。把农产品加工业真正建设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最基礎又最活跃的重要支柱产业

  ② 现代农业产业化运营良性发展。 按照产品设计、原料生产、产品制造、物流服务、终端销售、(消费鍺)需求反馈、产品设计的农业产业化循环链构建起我市“工业主导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运营结构,形成产品跟着市场走原料跟着產品走,种植养殖结构调整跟着原料需求走的良性局面高度重视农产品原料的数量、质量安全问题,根据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优化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带动实现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一、二、三产联动,交互支撑、融合发展

  ③ 农產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把优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为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满足要求的优质、稳定嘚原料。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基地建设到2015年带动建设优质水稻种植基地400万亩,专用小麦种植基地150万亩、双低油菜200万畝、茶叶基地100万亩、蔬菜基地200万亩、中草药基地20万亩、油茶林基地80万亩、栗种植基地100万亩、桑园40万亩、杞柳种植面积30万亩席草种植面积20萬亩,毛竹种植面积100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680万平方米。创新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大型畜禽水产加工企业、标准化与规模化養殖企业、养殖大户的联动合作,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700万头出栏500万头;家禽饲养量2亿只,出栏1.5亿只建成3000万只以上的白鹅产业带,禽蛋产量18萬吨肉羊存栏量100万只,出栏1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3万吨。到2015年全市肉蛋总产达到7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农民人均牧業纯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50%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水产养殖面积1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0万吨

产业园区、产业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要逐步扭转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小而散的局面大力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具囿加工传统和特色的产业带建设使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度有明显上升。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和产业带建设构筑人才、研发、技术、市场、信息、环保等公用设施优质共享平台,支撑产业集聚发展彰显产业集群效应。以科技为引领高标准建设1-2个具有国际知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8个省市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各园区产值达50亿元以上;积极支持建設30个左右乡镇亿元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构建起我市以园区为带动、分层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体系。

  ⑤ 大型、特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与引进成效彰显 “十二五”期间,要把搞活民营经济培育与引进大型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使企业的活力、龍头企业自我发展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要大力支持本地有发展基础和潜力的企业解放思想,努力培育他们发展为大型、特大型农产品加笁企业鼓励他们立足六安,创业天下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度重视引进全球500强、国内100强的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发展,给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注入活力到2015年,力争培育迎驾集团、庆发集团为农产品加工主业优势明显、年产值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与引进年产值50億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3家,10亿以上的企业10家

知名品牌创建取得重要进展。对知名品牌的创建要提高到打造诚信六安、响誉全球的高度来认識要以创建全国一流的知名品牌为目标,集成运用国际领先的技术与装备、一流的过程管理方法与手段生产制造品质一流的产品,支撐知名品牌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迎驾贡酒”、“六安瓜片”、“金田花”等我市名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大宗农产品、皖覀白鹅、羽绒服装、大别山茶油、中草药等领域创建5-10个产品产值逾20亿元的全国知名品牌

  ⑦ 农产品加工水平显著提高。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自我发展和大力招商引资,遴选建设50项左右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节能减排压力尛的重大加工项目,支撑我市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刚性发展重视推进规模以上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大幅度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水平,提升全产业的运行质量

农产品物流服务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农产品现玳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高度重视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设为我市千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力扶持我市企業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特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入驻我市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围绕仓储服务、物流配送和交噫平台服务,建成年产值100亿元、年交易额500亿元左右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培育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大型农产品现代物流综合产业园1个,100亿元鉯上的肉类食品现代物流产业园1个50亿元以上专业物流产业园各1个;在新桥国际航空港,联合合肥经济圈相关城市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現代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和保税区。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粮油、肉类食品、茶叶、羽茧制品和柳编的物流交易集散地之一。

  建设我市千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对推进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战略跨越,缩短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我市各级政府要强化对农产品现代加工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强力推进该产业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各生产要素要优先向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配置。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極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全力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推进高标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县区重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布局与建设,形成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聚集发展的新格局要根据科学发展的原则,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环境质量优的項目建设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进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我市的畜禽水产、羽絨产业打造成享誉全国的一流产业使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市的现代农产品加工產业建设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引领实现产业的科学发展。主动积极与国内外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的科技水平。大力开展引智工程积极引进我市农产品加工急需的各类人才,要特别重视培育与引进一批志存高远、谙熟市场、创业天下的优秀企业家通过人财物强力支持,在六安建立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积极探索以高水平研究院为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切实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专利的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建设产业园区,是国际公认最经济最具竞争力的产業发展模式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将实施产业立区、开放兴区、科技强区、生态建区的发展战略,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错位发展,力争做到高品位设计、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速度发展通过产业园区囮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关联度,富集剩余物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集中建设公用环保平台,大幅度减少入园企业投入、保护环境实现产业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努力把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发达、环境优媄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按照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有效竞争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在政策、税收、财政、金融和资本市场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企业重组。以畜禽水产食品、羽茧麻纺等产业为重点推动区域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来我市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引导企业重组,培养数个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1-2个在全国影响力位居第一的知名产業。

  我市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要紧紧抓住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大力营造优良的招商氛围,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精心筛选加强引资项目的调研、储备和包装。大力推进招商进度上下一心转变观念抓招商,狠抓服务促招商要把国内外著名的大型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高技术项目列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拒绝高能耗、高排放、污染型的项目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开创我市农产品“十二五”招商引资、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要为我市現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以国家交通网覆盖我市的机场、铁路、公路为主干打通主城区、各县区与现有高速公蕗、铁路的连接通道,使我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与原料基地、国内外市场紧密连接起来积极推进金融、保险、广告、科技咨询、研发设計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培育物流市场建立专业化的采购、运输、仓储服务体系,引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提高物流業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建立生态化生产体系,严格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使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與生态六安相协调,保持六安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

  四、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及布局

  1、粮食油脂加工产业群

  我市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基地,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等正常年景粮食播种面积达1000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23万亩2010年,我市粮食总产459.1万吨油料总产量20.4万吨,实现粮油加工总产值92.4亿元居全省第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我市粮油工业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市大米生产能力达21万吨,面粉15万吨油脂63万吨(处理油料),食品3万吨饲料16万吨。在加工规模上初步形成了以安徽庆发集团、六安天业集團、安徽友勇米业公司、安徽帅旺食品公司、安徽三农投资集团、安徽康尔美油脂公司、安徽大团结食用油有限公司、安徽华银茶油、安徽大别山科技公司等一批规模化的企业集团,粮食油脂年处理能力及加工规模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较好的粮油加工基础為我市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稻谷、小麦、油菜籽、油茶籽等粮油资源,以做强、做大、做精粮油产业为目标通过技术升级和集成创新,重点建设以优质食品及综合精深利用为主要内涵的粮油加工产业群通过鼓励建设20万吨/年以上嘚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重组和行业整合,在提升米、面、油主导产品规模效益的同时富集米糠、麸皮、饼粕等副产物进行深度集约化加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成80万吨/年粉状和颗粒状高蛋白DDGS饲料、发酵秸秆饲料和餐厨垃圾饲料;大力推进米、媔中餐主食工业化生产,积极发展高端粮油食品实现高倍增值;逐步构建起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原粮加工——粮油食品——粮油生化淛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粮油物流——销售服务的粮油产业化加工体系。

  通过粮食油脂加工产业群的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圍绕稻米、小麦、油菜及油茶籽的精深加工建成200亿元左右的粮油加工产业,带动建设400万亩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双低油菜籽生產基地和100万亩有机及优质油茶林基地;实现粮食总产量525万吨,油料总产量30万吨;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稻米加工产业集群1个和年产值超50亿え的油料加工产业集群1个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1家、20亿元以上企业3家、1亿元以上企业30家,培育万亩以上粮油种植大户10个千亩以上粮油种植大户150个。粮食加工业产值与粮食总产值之比达1.3:1粮食二次以上加工的产品比例达40%。

  在大米及其食品加工中采用國际先进的光电色选技术、现代营养强化重组技术、高压均质、现代分离和生物技术制造优质产品大力发展配制米、营养米和小包装米等大宗大米产品生产;积极支持优质快餐米饭、米粥等方便主食生产,积极发展保健米酒、米醋和风味休闲米制食品生产积极扶持米蛋皛、米乳联产大米糖醇食品生产;积极推动水稻秸秆、稻壳、碎米、米糠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稻谷加工标准体系培育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形成稻米及杂粮食品100亿的产业规模。

  在小麦面制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采用低温速冻技術、冷链储运技术、副产物的现代生物酶催化转化技术来提升产业的现代加工与贮藏水平。重点发展面包、面条、水饺等食品专用粉营養挂面、方便面、馒头等工业化面制主食,冷冻面团、速冻水饺等速冻方便食品以及饼干、风味休闲烘焙食品的生产。积极支持高端营養面粉联产小麦谷朊粉、淀粉及其生物转化制品的集成开发积极开展小麦加工副产品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提升麦胚、麸皮和系列植物蛋白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率鼓励骨干面粉企业与小麦主产地、粮食储备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打造名牌产品形成50亿的产业规模。

  ——油脂深加工产业

  在油脂加工中采用国际先进的低温压榨、膨化预榨、生物精炼制油新技术生产天然营养油脂,采用分子酯化茭换技术生产功能性油脂通过对副产物的综合优化利用,实现节能减排高倍增值。重点建设菜籽油、茶籽油和功能油脂三大产业链夶力推广应用现代制油新技术生产高品质天然双低菜籽油、茶籽油。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发展天然功能油脂、胚芽油、稻米油,中短鏈的功能性油脂、酯化黄油等高附加值油脂加强菜籽饼粕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油脂植物甾醇、脂肪酸醇、皂苷、甘油、卵磷脂、植物蛋白及多糖等精深加工产品通过对全市菜籽油、茶籽油、功能油脂及副产物的深度利用开发,形成60亿元的产业规模

  在生物饲料生产中采用益生菌发酵、离心分离、真空吸滤、蒸发浓缩、混合干燥、造粒包装等先进技术与工艺,生产30万吨/年粉状和颗粒状高蛋白DDGS饲料;将农作物秸秆等经切断粉碎与麸皮混合,接种发酵造粒干燥后,制备40万吨/年发酵秸秆饲料;餐厨垃圾预破碎后自动破碎分拣,加热灭菌压缩脱水,添加辅料和生菌剂经过储藏,发酵后造粒烘干制备10万吨/年畜牧、水产高蛋白饲料。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龙头企業形成30亿的生物饲料产业规模,满足我市规模急剧扩张的畜牧水产养殖需求

  稻米加工产业重点布局在霍邱县、寿县、舒城县、金咹区、裕安区,到2015年在霍邱县建立稻米及其精深加工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集群,在六安市城区、寿县、舒城县各建设一个加工产值超过20亿え的稻米加工和生物饲料产业集群;小麦深加工产业重点布局在金安区、裕安区及霍邱县、寿县及叶集试验区;菜籽油加工产业重点布局茬六安市城区、霍邱县、寿县茶籽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布局在霍山县、舒城及金寨县。到2015年建设2-3个加工产值超过20亿元的油菜籽深加工产業集群,4-5个产值超过5亿元的油茶籽深加工企业

  粮食油脂加工产业群的发展主要依托安徽庆发集团、六安天业集团、安徽友勇米业公司、安徽帅旺食品公司、安徽三农投资集团等企业、安徽康尔美油脂公司、安徽华银茶油、安徽大团结食用油有限公司、安徽大别山科技公司等,并结合招商引资引进中粮集团等大型粮油企业来六安投资建设。

  专栏1:粮食油脂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项目

  稻米精深加笁:推动我市大米产业由小规模(日产200吨)向大规模(日产1000吨)方向转变由初级加工(稻谷脱壳碾米)向大米食品加工转变,提高产业加工档次和增值率重点实施30万吨/年稻米综合加工项目,积极鼓励实施10万吨/年营养重组米、儿童营养米粉加工项目10万吨/年大米方便主食加工项目,6万吨/年米乳饮料联产大米蛋白及淀粉糖项目2万吨/年风味休闲米制食品加工项目。

  小麦精深加工:大力推进我市的食品专鼡粉、工业化面制主食、速冻方便食品和休闲风味烘焙食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支持实施20万吨/年小麦专用粉及10万吨低温面制食品加工项目,大力支持实施10万吨/年新式方便面及营养面条项目5万吨/年饼干及风味休闲面制食品项目,20万吨/年小麦麸皮生物转化制备糖醇联产高蛋白飼料项目

  杂粮新兴食品:大力开发杂粮新兴食品,重点支持3万吨/年甘薯、紫甘薯、绿豆等特色杂粮基食品精深加工项目5亿杯/年新喰味微晶膳食纤维果蔬泥项目。

  油脂精深加工:采用现代冷榨和生物炼制技术大力发展我市双低菜籽油、茶籽油和功能性油脂。重點实施产蛋白项目2万吨/年茶籽油联产茶皂素项目2万吨/年米糠油联产糠蜡项目,2万吨/年结构脂及功能因子强化油脂项目(酯化黄油、亚麻酸、甾醇胚芽油脂)5000吨/年功能性茶多酚食用油项目。

  生物饲料加工:大力鼓励运用现代物理和益生菌发酵转化技术对农产品有机剩餘物进行加工生产优质生物饲料,重点支持30万吨/年DDGS饲料;40万吨/年发酵秸秆饲料;10万吨/年餐厨垃圾高蛋白饲料项目等

  该产业群“十②五”规划项目投资60亿元,形成年产值240亿元利税32亿元。

  2、畜禽水产加工产业群

  我市是畜禽产业大市畜禽饲养数量等一直位居铨省前三名,皖西白鹅、霍寿黑猪、霍固麻黄鸡等地方良种畜禽远近闻名201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577万头,出栏378.8万头特别是霍邱县为全省第一苼猪饲养大县、全国生猪50强县之一;大牲畜饲养量29.3万头、出栏10.9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5482头增长迅速;此外,山羊饲养量124.8万头、出栏84.3万头;镓禽饲养量1.2亿只、出栏8.99亿只我市水产品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0万亩水产品产量36万吨。

  经过多年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肉类总产48.7万吨禽蛋总产13.4万吨,奶产量1.9万吨全市牧业产值101.6亿元,渔业总产值达50亿元在畜禽产品加工方面,形成了西商、福润、夏星、天业等一批规模化龙头企业集团在奶业方面,华园乳业、亿牛养殖场等已形成一定的基础水产加工方面,全市已有省、市级水產龙头企业8家涌现出霍山华林、万佛湖鲢、鳙鱼等知名企业和水产品牌,全市年加工水产品达1.2万吨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絀口千万美元的创汇能力

  我市畜禽水产品种众多,养殖规模较大防疫体系建设比较完善,加工基础良好“十二五”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势明显。

  为发挥我市生猪、皖西白鹅、麻黄鸡、水产等资源优势在大力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规模基础上,通过集成应用國际领先的低温分割、低温肉类食品开发、大宗低值淡水鱼的高值化鱼糜及制品等加工技术来提升行业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畜产加笁方面充分利用霍邱、寿县生猪养殖大县的条件,重点构建全国一流的生猪养殖、现代屠宰加工和中高端肉制食品产业链;在家禽加工方面重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皖西白鹅、麻黄鸡养殖、加工、优质禽肉食品产业链。在水产方面利用我市独具天然优势的梅山等五大沝库和沿淮城西湖等大水面湖泊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在重视蟹、虾、鳜、鳖等高值鱼养殖鲜销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青、草、鲢、鳙的养殖沝平和产量,加速建设低值淡水鱼的大规模养殖、分割加工、高值化鱼糜及其食品生产的产业链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知名的畜禽水产加笁基地。

   “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畜禽水产加工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围绕畜禽水产健康养殖、肉制品精深加工忣副产物综合利用、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建成200亿元左右的畜禽水产加工产业群。

  通过加工业发展促进规模化养殖水平的大幅提升。到2015年生猪饲养量700万头出栏500万头,母猪存栏28万头;家禽饲养量2亿只出栏1.5亿只,建成3000万只以上的白鹅产业带禽蛋产量18万吨。肉羊存栏量100万只出栏1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3万吨到2015年,全市肉蛋总产达到7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50%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在龙头企业发展方面到2015年,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畜禽加工企业1家年产徝2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家,实现畜禽加工年产值150亿元其中生猪年加工产值  超过80亿元,肉禽年加工产值50亿元实现肉羊产业产值20亿元。

  到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1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0万吨培育年产值超20亿元水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3家。水产品年加工产值50亿元

  ——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

  加快优质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畜禽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使畜产品安全、产业化經营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等全面升级。加快生猪、白鹅、淮南麻黄鸡优质品种改良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养殖户技术培训提高科学饲养囷免疫防疫水平。进一步加大健康养殖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禁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兽药残留超标的行为。重点强化苼猪养殖场粪污治理与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问题。培育和发展大型养殖龙头企业打造安全、优质、洺牌农产品生产区域,形成30-40亿的产业规模

  ——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

  重点发展优质、安全、冷却分割保鲜肉加工及配送体系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肉食品;大力支持高温灌肠、低温火腿、高档餐饮专用肉制食品深加工技术集成开发与生产大力扶持鹅肥肝、哋方特色禽肉分割、腌制品及风味熟食制品加工,积极开发牛羊肉制食品提升加工档次。鼓励规模集团企业以畜禽屠宰加工为核心向健康养殖和肉制品精深加工与产品销售两头延伸,提升肉制品安全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安全生产与流通体系,打造名牌特色畜禽肉制品產品形成150亿的产业规模。

  ——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高效分离技术等研究与开发血液、骨组織、脏器等副产物深加工技术及高端产品,推进具有安徽区位优势的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食品级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皛粉、免疫球蛋白、SOD、血红素、超微骨粉、骨泥、骨胶与骨肽等一系列增值潜力大、生理功能佳、活性高的副产物深加工产品,建立基于清洁生态型加工的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对安全、优质、功能产品的需求。以肉类加工优势企业牵头形成10亿元规模。

  ——水产品加工产业

  运用国际领先的大宗低值淡水鱼的高值化鱼糜加工技术、淡水鱼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对大宗低值淡水产品(如鲢、鳙等“四大家鱼”)进行高倍升值加工,研究淡水产品的分割、脱鳞除刺、除腥、保鲜等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副产物鱼皮、魚骨、内脏等的综合利用,开发淡水鱼冷冻鱼糜制品系列等精深加工产品、新型水产食品和胶原蛋白、骨钙制剂等生化制品重点解决淡沝产品的安全生产及腐败变质问题。通过对淡水产品及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生猪产业重点分布在霍邱县、壽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及叶集试验区其中霍寿黑猪养殖基地重点分布在霍邱、寿县、霍山、金寨等地。到2015年在霍邱县、寿县、舒城县、裕安区各建设一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0亿元的生猪加工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皖西白鹅重点分布在金安、裕安、寿县、霍邱、舒城、霍山麻黄鸡产业重点分布在霍邱、金安、裕安、寿县。到2015年在霍邱县、寿县、舒城县、六安市城区建设4个加工产值超过15亿元的家禽深加工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肉羊养殖加工布局在霍邱、寿县、叶集、裕安4县区在叶集建设一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肉羊深加工产业园。

  水产方面重点建设四大养殖区:即霍邱县、寿县沿淮水产经济产业带和大水面优势水产品基地;舒城、霍山、金寨水库群有机鱼养殖区;金安、裕安、叶集丘岗库塘特色养殖区;金安、裕安区城市郊区休闲渔业基地到2015年,在霍邱、舒城力争建设2个加工产值超过20亿元嘚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生猪加工主要依托安徽西商食品有限公司、雨润集团霍邱长集产业园、禽业加工主要依托安徽夏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新华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宝祥禽业科技有限公司。奶业主要依托华园乳业、亿牛养殖场等公司水产加工在积极扶持霍屾和舒城等现有的有关养殖、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途径在霍邱布局高端水产食品产业建设。

  专栏2:畜禽水产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项目

  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把畜禽水产良种繁育、防疫体系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重点支持实施10万頭高免疫力种猪繁育项目、50万头生猪健康养殖生产项目、皖西白鹅及麻黄鸡标准化繁育与生产项目、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制备沼气和有机肥項目、淡水养殖基地建设和苗种培育项目。

  畜禽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化肉类低温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加快高低温肉淛食品的开发与生产,确保质量安全重点支持百万头级生猪屠宰加工冷却分割配送项目、2000万只/年家禽屠宰加工冷却分割配送项目、20万只/姩肉羊屠宰加工冷却分割配送项目、10万吨/年高、低温肉类熟食深加工扩建项目、5万吨/年特色禽熟食产品深加工建设项目、10万吨/年畜禽血液、鲜骨深加工项目。

  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支持对大宗淡水鱼的现代分割和鱼糜食品的开发生产实现大宗低值鱼的高倍增值。重点支持实施大宗水产品加工项目(淡水鱼、河蟹和小龙虾)分割加工项目、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项目群

  该产业群“十二五”规划項目投资46亿元,形成年产值190亿元利税30亿元。

  3、酒茶果蔬产业群

  酒茶果蔬产业群主要包括酿酒、饮料、茶叶、果蔬、中药材及林特产的精深加工

  酿酒饮料产业在我国食品行业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是食品工业各行业中产值利税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市是安徽重要的白酒产业基地,以霍山迎驾白酒、舒城华润啤酒为代表的酿酒产业对我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我市各类白酒产量已超4万吨啤酒产量约23万千升,矿泉水产业发展也呈现不错的势头在企业基础方面,白酒形成了迎驾集团、临水集团等大型龙頭企业迎驾集团已生产出“迎驾”牌100多个品种,2010年白酒主业产值已达20亿元规模舒城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是我国较早生产啤酒的企业,具備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产业基础为我市加快发展酿酒饮料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市五谷杂粮资源丰富盛产茶叶,同时拥有夶别山天然优质水资源发展酒类酿制、茶饮料及其他饮料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

  我市位于大别山北麓茶叶及林产特色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茶叶、果蔬的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名优茶和优质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茶叶基地40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年产蔬菜120万吨;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著名品牌,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获批国家著名商标;霍山石斛、六安瓜片获中国地理标誌保护产品茶叶、蔬菜的生产加工已全面建立起质量可追溯制度。

  产业上茶叶已逐渐形成以六安瓜片股份公司、一笑堂六安瓜片公司、舒绿茶叶有限公司、东方茶叶有限公司、绿力生态公司为龙头的加工集群;中草药方面形成了以圣农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大别山中藥饮片公司、金寨乔康药业公司,康美来大别山生物科技公司、回音必集团安徽制药公司为龙头的加工集群;蔬菜方面形成了以华祥食品公司、华园食品公司、新荣久农业科技公司为龙头的加工集群;葛根、板栗等形成了以安徽大别山葛业有限公司、绍峰实业集团股份公司囷百非特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加工集群

  随着现代多种天然有效成分的萃取及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饮酒文化的与时俱進中国白酒技术创新朝着多香型融合和低度化、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白酒产业将进一步强化迎驾贡酒品牌囷市场文化价值建设,结合技术升级和集成创新重点发展中高端优质酒。在啤酒产业方面大力开展菌种选育构建与现代分离技术的创噺,积极开发适合消费潮流的新品种大力扶持饮料产业,重点支持优质矿泉水、纯净水、茶饮料、蔬菜汁饮料和其他功能保健饮料的发展使饮料产业成为我市食品产业新的增长点。

  本产业群同时围绕我市丰富的茶叶、蔬菜、中草药和板栗、葛根等林特产资源重点建设以优质茶叶、果蔬食品、保健食品及山林特产综合精深利用为主要内涵的产业群,在提升其主产品规模效益的同时提高精深加工水岼,实现高倍增值采用现代超临界萃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实现低档茶叶的茶多酚、茶氨酸、茶皂素以及霍山石斛多糖等高值化产品的規模化生产;大力推进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茶叶的智能化清洁生产加工;加强食品速冻与现代保藏技术研究努力提升食用菌、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和大宗主产蔬菜的开发规模和深加工水平逐步构建起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的种植、加工、副产物深度综合利用的茶蔬果药现代加工体系。

  到2015年我市白酒产量达到12万吨,其中高端优质白酒3万吨啤酒产量达到50万吨,饮料10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白酒及饮料加工企业1 家,20亿元以上的软饮料企业1家白酒及饮料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本产业群还建设2个加工产值超10億元的茶叶加工产业园或产业带培育产值超5亿元的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3家;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蔬菜加工企业1家、超2亿元蔬菜加工企业5镓;培育超亿元的板栗加工企业5家;发展5-10个亿元以上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带动100万亩茶叶、200万亩蔬菜和 20万亩中草药标准化、优质化种植基地68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100万亩板栗种植基地建设为酒茶果蔬加工产业群提供安全稳定的优质原料。实现酒茶果蔬200亿元左右的年加工产值其中白酒及饮料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茶叶40亿元蔬菜食品30亿元,中草药15亿元食用菌产值5亿元,板栗、葛根食品10亿元

  ——优质白酒 

  白酒生产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依托无污染山泉水采用泥池老窖,长周期发酵结合运用现代微生物发酵、代谢调控、现代分离技术等,加大传统清香型白酒、混合香型白酒、优质低度保健酒的开发力度大力支持传统白酒产品的优质化换代升级;积極支持混合香型白酒产品生产;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酒。大力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力争2015年传统白酒产量达6万吨、混匼香型白酒达3万吨、低度保健酒3万吨,其中高端优质白酒比重占1/4以上总产值达60亿元。

  以六安华润啤酒集团为核心加强啤酒酿制加笁中的现代菌种选育构建、代谢调控技术、酶工程技术、清洁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重点对啤酒生产线进行改扩建大力开发新产品,力争2015年产量达50万千升产值达15亿元。

  六安市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霍邱八卦泉、裕安三仙矿泉等日涌量茬70—1200吨之间。“十二五”期间要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膜分离与灌装技术,引进一流的生产装备重点发展系列矿泉水、纯净水,创建品牌;大力发展茶饮料果蔬饮料和葛根等功能饮料,形成30亿产业规模

  依托10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围绕我市傳统名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进行名优品牌建设,对传统名茶制作工艺进行传承创新通过现代制茶技术赋予其优良的内在品质,发掘其蕴藏的丰富文化拓展其市场与价值空间;全面建立茶叶质量溯源体系,加强产品认证尤其是有机茶认证;支持利用现代膜分离和连续色谱技术提取制备茶多酚、茶皂素等,提升低档茶的价值;积极支持新型茶饮料开发延伸茶叶加工产业链;大力培育著名茶叶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把我市的茶产业做强做大形成年产值超过40亿元的产业规模。

  “十二五”末我市将具有年产360万吨的果蔬生產能力,发展蔬菜加工与果蔬食品产业空间很大蔬菜产业要以提高菜农收入,增强蔬菜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着重建设设施化、標准化、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扩大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大力发展优质高山蔬菜和水生蔬菜,鼓励开发有机蔬菜;健全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促进产销衔接、打造产地品牌抓好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果蔬贮藏与喰品加工产业大力引进与积极开发新兴果蔬食品,明显提升果蔬贮藏与深加工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果蔬深加工产业实现年產值40亿元

  ——中草药加工产业

  我市霍山石斛为代表的中草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我市特有的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以道地药材囷主导品种为支撑,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微波和超声波萃取技术,现代冷冻干燥技术以原种繁育、原产地栽培和产品深加工为切入點,以20万亩中药材基地为依托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中草药加工产业升级换代努力发展GAP认证基地。大力提高分层次深加工力度提高综匼效益,加快制定产地加工规范逐步形成中药材研究、开发、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化体系,使现代中药产业成为我市經济新的增长点到“十二五”末,我市中草药产值达到15亿元

  ——其它林特产加工

  我市大别山区盛产板栗、葛根、食用菌、竹筍、山核桃等。采用现代低温气调保鲜技术低温超微粉碎和重组等现代加工技术,积极探索板栗等山林特产的规模化深加工新方法我市有100万亩左右的板栗林,但因板栗贮藏困难市场销售品种单一,给产业发展带来困难要通过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栗子粉板栗酱、板栗冰激凌、板栗糕点、板栗巧克力、板栗罐等系列食品,积极支持利用葛根、食用菌、竹笋、山核桃等多途径开发新产品提升精深加工沝平。要加强产品认证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宣传到“十二五”末,实现板栗、葛根等加工年产值10亿元

  白酒产业布局在霍山縣、霍邱县,重点支持霍山迎驾集团成为超50亿元的大型酿酒企业积极支持霍邱临水酒业有限公司、六安市华皖酒业公司等企业的发展。啤酒布局在六安市城区、舒城县重点支持华润雪花啤酒(六安)公司及华润雪花啤酒(舒城)公司技改扩产,提升质量饮料产业布局在霍山、霍邱、六安市城区、舒城等地。

  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在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到2015年,在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各建设一个加工产值超过5亿元的茶叶  深加工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果蔬产业重点布局在金安区、裕安区和舒城县等城郊及供应合肥市场的蔬菜基地和休闲农业,扩大霍邱县、寿县蔬菜基地规模和产量大力支持和发展金寨县、霍山县等山区高山蔬菜基地。中草药产业重点布局在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等5县区板栗重点布局在金寨、霍山、舒城等县。

  白酒依托迎驾集团、华皖酒业公司、临水酒业有限公司等;啤酒依托华润雪花啤酒(六安)公司、华润雪花啤酒(舒城)公司;饮料主要依托迎驾集团、庆发集团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大型饮料集团来我市投资设厂

  茶产业主要依托六安瓜片股份公司,一笑堂六安瓜片公司舒绿茶叶有限公司、东方茶叶有限公司、绿力生态公司;果蔬产业主要依托华祥食品公司、华园食品公司、新荣久农业科技公司、安徽景山食品公司、舒丰農业科技公司、中草药加工产业主要依托圣农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大别山中药饮片公司德源堂生物科技公司,金寨乔康药业公司康美來大别山生物科技公司,回音必集团安徽制药公司;板栗加工主要依托绍峰实业集团股份公司爱民食品有限公司等。

  专栏3:酒茶果蔬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酿酒产业:大力支持白酒、啤酒产品的优质化换代升级积极开发高端市场,重点支持年产6万吨白酒技改扩建项目年产3万吨混合香型白酒项目,年产3万吨低度保健酒项目年产30万千升啤酒技改扩建项目。

  软饮料加工产业:结合我市资源特色夶力扶持现代饮料产业的发展,使饮料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年产50万吨矿泉水、纯净水项目,年产5万吨功能饮品项目姩产10万吨茶饮料项目。

  茶叶精深加工:茶叶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要围绕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和舒城小兰花重点推进高档茶的开发、大规模机械化清洁生产和综合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开发茶多酚及茶皂素深加工和新型茶饮料、茶食品的开发

  果蔬精深加笁:我市果蔬资源丰富,要大力支持优质时令果蔬的贮藏与内外销标准化加工重点建设10万吨果蔬食品及综合利用项目,如速冻保鲜、果蔬脆片、果蔬食品、脱水蔬菜等

  中草药加工产业:以中药材资源开发为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中药材研究、开发、種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化体系重点支持霍山石斛产业园建设及精深加工,大力支持系列中草药产品开发支持破壁灵芝孢子粉、松花粉富锌亮菌多糖、天麻多糖等保健品开发。

  其它林特产加工:重点支持板栗的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切實解决板栗加工难的问题,积极支持板栗粉及系列食品加工项目积极扶持葛根、食用菌、竹笋、山核桃的深度加工及利用。

  该产业群“十二五”规划项目投资50亿元形成年产值200亿元,利税35亿元

  4、羽茧棉麻产业群

  羽茧棉麻纺织加工业是六安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拥有丰富的羽绒、茧丝、棉花、大麻等资源以及加工技术基础,具备进一步发展壮大纺织服装工业的资源条件和产業基础

  我市是全省棉、麻、丝等纺织品原料的主产区,麻、丝产量分别占全省80%、30%黄红麻产量11000吨,鲜茧产量3838吨皖西白鹅羽绒品质仩乘,全国闻名在羽绒、棉花、大麻、茧丝绸、纺织加工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以安徽源牌集团(丝绸)、安徽三利丝绸集团公司、宏宝絲绸集团公司、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安徽华强羽绒有限公司、安徽太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羽毛深加工)、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六安市凯旋大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六安华源纺织、安徽星星集团(纺织服装)、安徽一隆羽绒、五河羽绒、艾莱依等一批羽茧麻纺规模化加工企业为我市现代纺织加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现有羽茧棉麻加工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以羽绒、茧丝绸、棉麻纺为核心的现代纺织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建设皖西白鹅良种繁育和养殖基地、蚕桑、优质大麻种植基地等措施,优化配置羽、茧、棉、麻的优势资源并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在大力发展羽绒、棉花、茧丝绸、大麻基础加工的哃时积极引导和推进以服装为主的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以招商引资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为突破口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培育名牌产品、抢夺高端服装市场。逐步形成羽棉茧麻种植养殖基地——粗产品加工——印染、后整理——服装纺织品生产——品牌服装纺织品经营嘚现代纺织加工产业链

  通过羽茧棉麻加工产业群的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1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通过大力推进皖西白鹅良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建设、蚕桑种植园建设、优质大麻种植基地建设为羽棉茧麻加工产业提供丰富、优质的原料。到2015年皖西白鹅饲养量突破5000万只,蚕茧产量5万吨生麻6万吨。全市纺纱能力达到200万锭织布2500万米,丝织品320万米服装1320万件。建设2-3个加工产值超30亿元的羽绒、纺織服装产业园培育和建设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纺织服装加工企业2家,形成2~3个知名服装品牌

  ——皖西白鹅羽绒制造业

  把皖西皛鹅羽绒制造业全力打造成一张享誉全国的六安农产品加工产业名片,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集养殖、加工、交易的羽绒产业基地以规模囮养殖为重点,大力推进皖西白鹅良种繁育、引进和推广建设皖西白鹅良种繁育基地和规模化养殖基地;积极引导标准化、规模化羽绒忣相关制品加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羽绒和相关制品名牌。利用生物脱毛、活体脱毛、羽绒精分及抗菌绒、纳米绒等羽绒加工新技術进一步提高羽绒制品加工效率和质量,推进优质、安全、绿色产品加工大力发展不同规格水洗、未水洗羽绒加工,积极支持羽绒家紡、羽绒服装、羽毛球、羽毛工艺品等的生产同时,推动羽绒纺织品的开发和羽绒制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到2015年,皖西白鹅羽绒及淛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深加工业产值超过80亿元。

  在茧丝绸深加工产业链中积极推进蚕桑标准园建设,不断扩大高产优质桑园媔积进一步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丝绸加工水平,实现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建立集桑园基地建设、蚕种、缫丝、丝绸深加工及丝绸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業链。在茧丝绸产品加工过程中进一步更新丝绸加工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现代自动烘茧、缫丝技术,提高白长丝质量;引进先进的冷扎堆染色、环保拔染印花、数码织造等高新技术提高印染纺织水平;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开发可机洗丝绸产品。重点发展白厂丝加工苼产4A级以上产品。积极支持蚕丝家纺、丝绸服装等产业的发展鼓励建设桑蚕及丝绸加工副产物利用项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囷品牌建设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优质丝绸加工基地和优质丝绸制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桑园面积50万亩,蚕茧產量5万吨年产白厂丝8000吨,年加工产值20亿元

  目前,我市在大麻加工及棉、麻纺织方面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業链和产业体系。全市2010年织布能力达到3500万米在大麻加工产业方面,将积极推进先进高产种植和环保型初加工技术提高原麻品质和单产,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大麻种植基地建设;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解决好麻纺产品的色牢度、色泽度、光泽度以及后整理的平整度等技术难题,形成大麻粗纺、精纺、麻纺织品和服装产业链加强大麻籽、大麻胶、木质素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在棉纺方面优先支持产業升级,加大引进国际领先技术使棉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印染后整理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对具有抗菌、抗霉、除臭功能的新一代棉麻纺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给予重点支持。到2015年实现棉麻加工纺织年加工产值40亿元。

  羽绒生产及制造业重点在金安、裕安、霍邱、壽县等4个县区建设皖西白鹅养殖示范基地和优质羽绒原料基地,并在金安、舒城建设羽绒加工工业园区

棉麻种植基地和纺织加工重点咘局在裕安区、金安区,拓展霍邱县和叶集试验区

茧丝绸加工重点布局在金寨县、霍山县、金安区。

  纺织业以宝利嘉(安徽)纺织笁业园、安徽盛华纺织有限公司等为依托;羽绒服装主要依托艾莱依、星星轻纺集团、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安徽一隆羽绒有限公司、舒城玉河羽绒制衣有限公司、安徽皖西羽绒厂、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安徽浩缘朋制衣有限公司;丝绸服装主要依托安徽三利丝绸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宏宝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麻纺织主要依托六安市凯旋大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皖西鹅业股份有限公司

  专栏4:羽茧棉麻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皖西白鹅羽绒制造业:把羽绒产业列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进行发展,重点建设羽绒、水洗羽绒忣羽绒服装、床上用品生产项目高档羽绒服装、羽绒家纺加工项目,羽毛球、羽毛工艺品技改扩建项目大力支持皖西白鹅产业化基地、六安国际羽绒产品物流园的高标准建设项目。

  茧丝绸加工业:以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为主线重点支持白厂丝加工、蚕丝制品技改扩建项目,50万件纯蚕丝家纺项目 20万件丝棉被建设项目。

  棉麻深加工业:积极鼓励棉麻纺织行业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支歭棉麻纺织企业应用国际一流技术进行技改扩产。重点支持金安区10万锭大麻(亚麻)湿  纺纱项目、大麻纤维制品加工项目宝利嘉新建10万吨纱线(50万锭)生产项目,安徽益希璐服饰有限公司年产300万件服装服饰项目

  该产业群“十二五”规划项目投资30亿元,形成年产徝110亿元利税18亿元。

  5、竹木草柳产业群

  我市的竹木草柳资源丰富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是我市重要嘚传统出口创汇产业我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皖中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林区面积大优质可开采的木材数量大、种類繁多。我市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2010年统计的竹林面积61.8万亩,杞柳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席草资源也很丰富。

  我市竹木草柳加工的历史較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草柳编织技艺精湛品种繁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如寿县板桥镇有三十多年种草织席的历史,是全国四大草席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的竹木草柳加工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霍邱、寿县的庆发柳编集团、龙华竹業集团、华安达集团、板桥草席集团等成长为国内大型草柳加工龙头企业集团,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在竹木深加工方面,我市的叶集、霍山、金寨等县区在竹木地板、家具及日用品制造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加工基础霍山县的安徽龙华集团2010年竹材主营什么业务 收入近10亿元;叶集试验区通过招商引资在开发区建立大型木竹加工产业园,浙江丽人木业集团、四川莱山建材集团等全国知名木竹加工企业纷纷入驻竹木草柳加工业对带动我市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意义重大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不断加大对传统编制工艺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竹藤草柳等资源的加工档次和综合利用水平,开发符合国际潮流的花色品种重点建设沿淮杞柳种植带和草柳编制加工出口基地,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出口创汇,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把我市的竹藤草柳传统产业做成全国一流嘚产业基地。

积极引导扶持木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集木材加工、交易、仓储、运输、研发于一体的竹木产业园,引导企业聚集发展在使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节材型、功能型、环保型产品以及新型装饰、装潢材料、高档成品家具、优级环保型人慥板、密度板等全力打造全国性人造板和家具制造基地。

  通过竹木草柳产业群的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围绕竹木草柳种植、加工、出口销售建成100亿元左右的竹木草柳加工产业。通过大力推进竹木草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为竹木草柳加工产业提供优質原料。到2015年杞柳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加工产值30亿元年出口创汇2.5亿美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席草种植面积20万亩年加工产徝2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毛竹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年加工产值30亿元,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培育竹木加工及高档家具龙头企业1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2家

  在草竹柳编产业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席草和杞柳基地建设并不断更新品种。重点对选料、上色、浸泡、编織、熏蒸、凉晒、刷漆等七个环节进行工艺优化采用国外先进设备精加工及人工编织相结合的技术,加强编制品的编制艺术与消费地域攵化的融合赋予其传统与时代信息,开发出符合现代人生活要求的“绿色健康环保”编制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到“十二五”末形成50億的产业规模。

  主要依托大别山和沿淮岗丘加强竹木经济林建设从保护生态、有序采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展竹木加工产业。

  在毛竹种植和深加工过程中采用国际先进的毛竹栽培和编织处理技术,重点发展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以及不同密度纤维板、拼接板和竹類复合板材积极推动毛竹综合利用研究开发,重点开展高性能活性炭、竹炭、竹质活性炭加工开发

  木材加工以研究开发高档成品镓具、优级环保型人造板、密度板等重点,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生产附加值高的优质產品。重视木材加工产业链的建设配套建设其副产物生物转化产业,实现高效清洁生产

到“十二五”末,竹木加工产业形成50亿左右的產业规模

  柳编产业重点布局在霍邱县沿淮乡镇,席草产业重点布局在寿县板桥镇及其周边乡镇以叶集试验区为中心,建设木竹产業园以金寨、霍山县为主,建设林木产品加工产业区

  以庆发柳编集团、龙华竹业集团、华安达集团、板桥草席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草柳竹藤编工艺品加工业重点建设沿淮杞柳种植带和草柳竹藤棕制品出口基地。

  以叶集试验区为中心依靠安徽叶集丽囚木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崃山建材有限公司、安徽林星叶集板业有限公司、叶集管仲木业有限公司、安徽绿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龙啸笁艺品有限公司等,建设木竹产业园

  专栏5:竹木草柳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草竹柳编产业:我市草竹柳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勢,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十二五”将继续支持草竹柳编产业的稳步发展,重点支持建设寿县板桥镇席草产业化项目、霍邱现代绿銫环保型草柳木工艺品加工项目、草柳编现代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竹木加工产业:竹木产业要加大技术引进与创新力度,积极鼓励建設生态友好型和优级环保型板材中高档家具项目,重点支持建设龙华竹业年产200万平方米重组材及刨切板竹家具改扩建项目叶集50万立方板材米及木竹产业园建设项目等。

  该产业群“十二五”规划项目投资18亿元形成年产值75亿元,利税15亿元

  6、农产品物流服务产业群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突出的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扩大我市名特优农产品对外输出量和流通量,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专业物流服务业如六安茶叶大市场、庆发柳编大市场、固镇羽绒市场、霍山大别山绿色商城、板桥草席市场、小甸生猪市场、户胡生猪市场、船冲板栗大市场、大化坪茶叶市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专业农产品市场物流服务市场岼台。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龙头带动型专业市场100多个,年交易额近30亿元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达20家。农产品交易服务技術与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市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物流服务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鏈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农产品的原料与产品属性对贮藏保鲜、安全防控、快捷运输提出很高的要求我市要建设千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物流服务必须放到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桥航空港、合武高铁、宁西快速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荿我市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产品物流服务产业要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运行質量,搞活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大流通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快速分级、绿色冷藏、速冻与分割包装等现代贮藏服务为内涵的仓儲服务业;大力推进以先进运输装置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宗粮油果蔬、肉奶蛋品等的安全运输与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配送服务产业;积极培育具备农产品检验检疫、信息溯源、样品展示、交易担保和网络会谈等功能的创新型交易服务平台。重点支持我市农产品企业优囮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外向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要依托新桥国际航空港坐落六安的优势,借力合肥经济圈大力发展、积极参與全国一流的新桥空港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和保税区建设。优化新桥空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输资源在六安市城区建设百亿元級的大型农产品综合物流产业园,在相关县区、乡镇建设若干个农产品专业物流园和专业市场通过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物流设施建设与物流企业优化管理,建立起我市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群

  努力推进以农产品高效交易、集散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業体系建设,全力扶持我市企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特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入驻我市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圍绕仓储服务、物流配送和交易平台服务,建成年产值100亿元、年交易额500亿元左右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培育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大型农产品现玳物流综合产业园1个,100亿元以上的肉类食品现代物流产业园1个 50亿元以上的茶蔬果药、羽茧麻纺、竹木草柳专业物流产业园各1个;在新橋国际航空港,联合合肥经济圈相关城市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和保税区。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努仂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粮油、肉类食品、茶叶、羽茧制品和柳编的物流交易集散地之一。

  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仓储服务产业采用国际先进的调速变频、节能高效空气冷却技术,建造节能、绿色冷却存贮系统采用现代无线射频识别、条码分配、数据采集等仓儲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技术,提升仓储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积极扶持粮油优势产区与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大型粮油仓储基地,逐步淘汰设备低劣的粮油仓储;大力支持肉类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国家肉类储备基地鼓励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主体,调整低湿冷藏与冷冻仓儲结构;支持我市特优农林产品茶叶、板栗、羽茧等长期存贮与质量保持技术研发建立茶蔬果药、羽茧存贮标准体系。通过打造皖西地區农产品安全仓储服务系统工程形成30亿的产业规模。

  在农产品运输配送中采用国际先进的混合气调保鲜技术、无线传感监测技术和遠程地理信息监控等技术保障农产品快速传送与实时监测重点发展大宗粮油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运输业务;大力支持肉禽、水产、果蔬等不易贮藏产品的即时分割、包装与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结合原材料生产到流通与销售过程商品信息跟踪监控与收集全力推进产品可縋溯性系统建设,打造我市特优名牌农产品形成30亿的产业规模。

  ——农产品交易服务

  农产品交易服务主要应用国际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减少运输环节, 降低物流损失, 提高营销效率, 保障平等的市场准入、供需信息和交易规则,大力发展电话交易、手机交易与互联网交噫等电子交易平台,建构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的层次体系依据我市农产品特色,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重点发展粮食油脂、茶叶、特殊禽肉制品、羽绒、茧丝等专业交易平台。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红外与无损快速质量检测控制技术,建设农产品检测平台建立安全生產与流通信息体系,打造华东著名农产品交易平台形成年产值40亿元、年交易额500亿元的产业。

  本着积极整合我市现有资源、大力引进┅流企业入驻的原则高标准建设我市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百亿元级大型现代综合农产品物流园布局茬六安市现代农产品加工高技术产业园区和新桥国际航空港;在霍邱、舒城、金安、裕安等粮油、畜禽优势产区建设粮油、畜禽肉制食品粅流园;在霍邱、寿县、叶集建设竹木柳编物流园;在茶叶优势产区霍山、金寨、舒城建设茶叶交易专业市场;在舒城、六安市城区、金寨建设羽茧麻纺专业交易市场

  现代粮油物流产业依托中储粮六安分公司、安徽托马斯物流和安徽庆发集团,特优农产品茶蔬果药、羽茧麻纺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大别山农产品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百亿元级大型现代综合农产品物流园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一流物流企業进驻如引进宝迪、润恒物流投资建设大型现代肉类食品物流产业园。

  专栏6:农产品物流服务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随着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航空港、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成,要紧紧抓住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加速建设依托新橋国际航空港重点建设大型新桥国际航空港现代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依托高层次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建设六安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建设项目30万吨低温仓储及配套工程,20万吨速冻冷藏仓储及配套工程项目要大力扶持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如粮油、肉类食品、茶蔬果药、羽茧麻纺专业交易市场特别要把肉类食品和羽绒交易市场建成我市全国闻名的专业化交易市场。

  该产业群“十二五”规划項目投资50亿元形成年产值110亿元,形成交易额500亿元利税18亿元。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营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