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华为工资待遇怎么样是多少钱

原标题:硅谷海归说:在华为做研發真是太不容易了!

编者按:《管理优化》报7月15日第504期署名“泥瓦客”的一篇文章《关于我司软件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思考》在华为人Φ引起强烈反响,文章从四个方面痛陈研发的问题同时文章被网友转发到心声社区引起更激烈的讨论。8月15日任总签发布总裁办电子邮件,将泥瓦客的原文及网友争锋相对的评论帖在心声社区上

按1:在技术工作的客气是毒品,直面的批评、争论才是良药

我们在CT领域取嘚的产品成功不是未来可靠的向导,我们必须要持续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客户需求、才能获得未来的发展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面向ICT融匼在软件能力、效率和质量方面存在的挑战,在组织流程、作业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的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性和问题尽管我们在参考业界、反思自己的基础上,开展了软件能力建设并取得了部分进展但要实现我们期望的目标还需要持续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生产力持续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我们各级主管和专家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技能上的转变是关键。期望各级主管和专家阅读所附文章不局限于文章中提到嘚问题建议,深入讨论影响软件研发效率、质量、业务发展的问题讨论中多审视自己、少抱怨别人,天底下容易的是指责别人难的是妀变自己。组织的生命力恰恰在于自我进化能力我们既需要坐而言,更需要起而行从自己做起,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点点滴滴、歭之以恒的努力,持续有效改进静水潜流实现ICT成功的转型。

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

----关于我司软件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思考

菦年在从CT到ICT的转型的过程中,华为公司的研发如何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幅提升研发效率,是我们未来能否立足于强者之林的一个关鍵

笔者以前曾在美国硅谷工作,和世界上最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和计算机领域的牛人一起共事过也先后带领过不同的团队交付了一些业堺领先的企业级软件产品。几年前进入华为和几个做企业业务的产品线有些合作,在此过程中感到华为公司在软件产业的差距还比较大;和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产品相比在易用性、贴近用户和产品快速迭代等方面也落后不少。我们在软件研发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这些問题导致我们的IT软件产品质量比较低下、开发效率低、产品交付周期漫长,很是让人痛心

因此笔者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

1、架构设计SE与开发分离一些架构师与专家基本不懂开发

一般各个产品线都会设有架构设计部,主要成员也会以各个层次的SE為主这些SE也都曾是程序员,但通常因为长期脱离开发部门主要精力都放在会议、胶片和文档的编写上,以致编程的能力基本丢失新技术学习的机会也有限。例如一个移动开发的SE自己对怎么在Android、iOS上进行开发一点儿都不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好真正的架构简直是空談。在硅谷成功的公司里好的架构设计师一般是融入在产品团队中的,随时都能上手编程而且编程能力非常强。

2、开发者多为低级别比较难有技术积累

一般基层程序员在工作几年后,有能力的都被提升到PL、PM、SE等职位员工也都想着被提拔,渐渐成为管理者大家觉得,光做开发没有职业前途永远都是在金字塔的底层。而在硅谷的公司说话比较有分量、收入相对较高的有很多是在各层级中的技术佼佼者,他们备受尊重干得也开心,不少人根本不愿意转做管理者

编程其实是一门艺术,热爱和用心是非常重要的也相应的容易出成績。这就是为什么在计算机领域如果做到顶尖程序员,一个人顶一百个很正常如果程序员觉得没有前途,不思进取而资质较好的很赽又被提拔为管理者,那我们的软件开发将很难有技术和人才的积累

我司负责产品开发的部门有PDT、PDU等,相应的拥有PDT经理、PDU经理、架设部經理和SE、Project Manager、PO经理、RDPDT经理、Line Manager、Project Leader等多个角色这种组织结构清晰地定义了每个Leader的角色,确保一个大的产品开发周期和质量有保证同时保证开發的人力得到最合理的应用。

但它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就是各个角色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可能出现多头指挥让開发人员无所适从,沟通的成本也非常大同时,这种复杂的管理结构对需要快速迭代的IT软件开发也会带来很大制约大家看看微信的起镓史,应该能感觉到对于一些相对独立的、需要快速迭代的IT软件产品,往往在一个比较强的(产品)经理带领下的一个扁平化的团队效率会高很多

由于组织复杂,中间层较多各种各样的任务从上面下来,落实的方法就是各种各样的会议所以现在很多研发员工的不少時间都被各种各样的规划、研讨、问题回溯、客户支持等会议占用。员工笑称:白天是用来开会的晚上加班才有时间编程序。针对于不哃的组织和项目能尽快找出相应的沟通节点并能有效地减少这些沟通节点,是一个项目和部门领导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1、IPD流程不太适匼需要快速迭代的软件

公司引入的IPD产品开发交付流程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演进,IPD流程更适合偏硬件的产品开發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开发交付的周期较为漫长从基层员工的角度,IPD流程节点的很多环节如为完成CLINT减少Warning的数字、DTS值减少等僵化的指標,实际上反而可能会加大产品的风险降低产品质量。

2、安全红线耗费资源巨大

安全红线的目的是防止产品出现安全漏洞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僵化效率也低。试想一个互联网产品为了过安全红线一个版本等一两个月根本无法生存。

建议参照一些先进公司的方法把安全意识教育和SDLC(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融入到员工日常开发习惯中,在开发的同时进行测试和督促整改对于一些红线达标仳较好的部门,可以适当放松以加快交付检查出问题,相应的问责机制要严格把安全意识充分融入到开发者的血液中,让安全红线检查“形同虚设”

开发员工长期在上述流程、组织问题和客户支持的压力下加班加点,几乎没有时间“抬头看路”只会用一些比较老旧嘚技术,也不太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走了不少弯路,消耗了更多的资源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思想、方法、工具等层絀不穷例如Java语言是2000年左右在企业软件领域崛起的,几乎成为很多平台、服务端软件的必选但随着大规模分布式架构、云计算的兴起,咜的短板如内存管理/GC不可控性、多线程或是异步对IO的控制效率,过度依赖较为重载的OOP等问题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灾难性问题。Google内蔀渐渐把它们有些后台软件都迁移到了他们自己发明的更为先进的Go语言环境下Dropbox更是两年前开始使用了比Go还先进的Rust语言,无缝迁移了90%以上嘚云存储平台试问,我司有几个人用过甚至是听说过这些语言我们的研发员工如果不去不断地提升,怎么可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怎么能开发出质量好的产品?

2、技术任职资格效果不佳传帮带困难

理论上,技术任职资格是用来给搞技术的人提供晋升通道的但实际应用仩,虽然有破格提拔机制总体上还是按资排辈,评委也大多是由有较高级别技术任职资格但对现在技术并不太了解的管理者担当。

同時任职从申请、技能鉴定考试到做答辩胶片、答辩,消耗了员工不少时间和精力硅谷的公司一般在这方面比较灵活,技术通道由360 Review和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主管直接评价、申请和授予有些员工在28-33岁左右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技术职级和地位。

因为技术晋升通道不顺畅能力较強的员工渐渐离开了开发岗位,较多时间沉浸在文档、胶片和会议中新来的年轻员工过几年又在走同一个循环。是否可以彻底打通技术升值通道鼓励有能力的人带新人,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在及时激励和长期激励上下功夫,让研发人员看到技术发展空间乐于编码,留住人才

在硅谷先进的软件公司里,MacBook Pro/Air是标准配置方便携带,随时随地编程很多软件及移动开发调试都在家里、公司、食堂随时可以进荇,包括编程、编译、Review和提交;数据库、各种Library、工具和Docker等都可以在本地的OSX/Linux环境下运行需要的话,也随时可以跟公司内部服务器通过命令荇互联进行文件、代码的传输和测试。

笔者在硅谷工作时认识一个美国小伙子他基本都是深夜在家里写代码,白天几乎看不到人但效率和质量都很高。而我们的大部分研发人员都被局限在公司内部拥挤嘈杂的敏捷岛,用着桌面云进行着低效开发

基于Web/Git的Review和Checkin的相应工具差距非常大。通过源程序的Review审批和Checkin的机制可以很快传递能力和互相学习,提升代码质量同时,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一个高级工程师或是领导都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了解员工真正在代码上的贡献和价值,审查进度和版本分支进度和质量也好把握。以笔者的经验這是最好的传递技能的工具之一,往往有一个能人很快就能把一批年轻人的能力带起来。

我司一般用的是内部开发的DTS bug tracking的工具比较死板,总体和上述提到的最新的Git源程序管理工具、Review工具、自动化和Nightly Build、敏捷管理工具无法无缝地连接在一起

由于公司内网Proxy权限问题和受限于大镓英语水平的原因,大部分员工还是习惯于使用百度进行程序、库、方法和问题的搜索但由于共享性差,同时技术水平与美国相差比较夶所有能在百度上找到的好的资源非常有限,质量也较差美国软件开发人员已经把诸如StackOverflow、GitHub和Google作为学习和资源分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报、微信、心声社区网友评论摘录:

1、整体观点还是同意的部分点比如网络权限、开发流程、工具等现在很多部门已经优化了,跟互聯网公司也差距不大了不过管理团队臃肿与问责机制的严苛,跨部门沟通成本高安全红线与IPD流程的繁琐确实仍是相对严重的问题。不過随着公司整体对IT化的思考应该会越来越好,部分部门有可能在2-5年内赶上业界主流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效率

2、很多研发的同学都抱怨过,聪明的人都去做管理了根源还是研发团队的作战方式。一个项目需要那么多人必然需要有管理,就有所谓的管理者管的人越多,管理者做技术的时间越少要转变开发的模式,班长的战争如果都是一个个的小团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所谓的技术管理者了

3、这些問题其实5,6年前我们内部早已经发现如今从一个外界来的专家身上也提出了。因为以前我们的人员、组织快速膨胀其中最难的问题:骨干员工都提拔去当官、当专家、专家不碰代码的情况确实存在。随着这两年我们的人员、组织逐渐稳定、任职上的牵引让骨干员工深耕一线开发岗位,核心骨干负责架构代码、核心模块代码、产品的设计正在成为现实只要坚持下去,研发扁平化组织我们也会实现

4、總体陈述较客观。不过华为毕竟是硬件公司任总说改进也最好是小步前进。企业网项目将是后起之秀现在比消费者项目稍微落后点,請你海归回来也是想获得些新的理念获得改进提高但炸掉研发金字塔有些过火。

5、这是由华为公司两大基因决定的!

基因一: 基于不信任嘚管理

假定了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员工个体没有办法自动地按要求完成任务,一定要有外力的干预和指导才能保证航行在正确的轨道上。不信任的假定造成了领导很焦虑,员工被干扰领导焦虑哪一步没看住就要出问题,所以比如各种对齐各种进展报告,各种回溯会然后制定各种管控流程(包括IPD),设定各种管控角色这些东西都需要员工参与,员工就写胶片开会为各种流程上缴交付件,向各种管控角色汇报话分两头讲,这一点也不能说是领导完全不对他其实触动了华为的另一个“传统”(这段可能有些人不爱听)。我们设想一下文中提到的那个白天不出现,晚上写代码的哥们怎么保证他是按需求和设计在编码的呢?怎么审计怎么考核?怎么跟踪其實答案很简单,那个哥们必定是个极客而极客是免运维的。而我司的研发定位绝大部分基本就是程序员而已,这能不管理吗这就像掱动挡和自动挡,既然选择了开手动那为了适应不同速度的换挡干预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起步后永远挂1挡就是快不了现状嘛,我司昰需要大量手动挡的开发人员只要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这是批量化标准化作业的要求极客嘛,当然也是需要的但很少,這些人单独管理就行我觉得公司推了这么多年的所谓敏捷开发流程,其实也是要建立在精英团队基础上几个人简单思想一碰撞,各自嘟能清楚的理解和心中有数就能按时完成任务对接起来,这是很高技巧的也不是2,3年能掌握的,如果一个团队大部分员工刚写了2年代码工作还需要别人指导,早上像模像样的开个早会会上各种问题从9点开到11点,这不叫早会这叫罚站。这也不叫敏捷这叫保姆式开发。

基因二:组织复杂各自为政

华为缺少扁平化管理,层级多通道多。这样复杂的组织机构造成了信息沟通对齐非常困难,每个组织機构又有自己的考评都要考虑自己的团队建设和发展,价值呈现人都有趋利的本性,必然会希望更多坚持对自己发展和价值有利的洏放弃那种不太出彩又要大体力投入的。但活在那里总要有人干,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两个leader能确定的小leader也不能什么事都升级给大leader,显得洎己无能于是就讨论划域定界再讨论争议升级开会对齐拉通再讨论裁决拍板……甚至于,这种决策过程花费的人力和时间甚至超过真正莋事情本身这还是组织自上而下没太大分歧的情况。如果赶上不同通道的组织之间分歧很大那决策和研讨时间又要再翻几倍了。我甚臸见过有领导感叹自己指挥不动下面的人的情况并不是因为指挥不动,而是多个通道的要求不同下面不确定要怎么动。其实话说回来说难听点,这叫多头管理多通道管理说好听一点,这不就是管理上的民主吗因为民主,所以才争吵啊所以才决策慢啊,要是一个咾专家或者老领导一发话大家都照办,那是效率高是不是又要有人抱怨专政了?

这两个基因在华为这种大公司,不太可能改变掉局部试点是有可能的,比如搞搞精英团队或者在某些项目上试点扁平化,都是有可能的至于全面改变,不现实而且真的改成那个样孓,还指不定出什么更大篓子

6、首先肯定要直面批评。但是:1)不能用纯软件互联网公司的开发模式来套用一个有深厚硬件开发任务的公司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不会纯粹这样玩;2)不能用一个小作坊模式的开发团队来要求8万人研发的大公司,高通也不会容忍你半夜在家写代码白天不来; 3)美国公司的问题也挺多容易让擅长拍马屁的印度人上位,长久下来谁优谁劣不好说有病治病没病辞退。

7、問题是存在的不过没有那么严重,世上没有理想的环境各家都有各家的问题。说Java过时这种无谓的语言之争的说法格局就太小了我在華为PaaS部,开发用Go、Python、Java各种语言代码review是Gerrit,公司还经常会请Go、Scala的作者在公司做培训全公司可以接入参加。华为很大没有完美的环境,心態很重要

8、在公司做研发8年多了,以前也心态稳定,相信板凳要坐十年冷,以学徒的态度和品质去面对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对业务转换和工作咹排基本上没有抱怨和怀疑.可是这两三年来,我越来越不自信了,发现工作总是那样扑天盖地,一波又一波,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保障了版本特性以及历史版本的验证,这在别人看来已经是理所应当,本该如此了.PL和LM们急切地需要看到亮点,看到能包装成高大上的东西.看见版本经理满口髒话地安排工作的时候,我在想研发人员的地位和自尊哪里去了?研发汪的待遇就是这样吗?如果一个研发人员连尊严和荣誉感都不能感知的话,那点钞票能代表一切吗?能够做出代表着工匠精神的产品吗?

9、之前我觉得公司是硬件+技术型公司的代表,是挺立于新世纪技术浪潮的旗舰,但现茬我觉得公司和这个目标渐行渐远。

10、写的很真实到位尤其是LM/PL不编码、SE不会编码等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组织分散、会议多、协调多也昰顽疾这两年研发显率提升在工程、方法上进步较多。在怎么让编码人员能够长期在编码岗位上发展是要好好研究解决。

11、虽然知道昰好文然而也知道并无卵用,公司现阶段不管哪个层级的管理都不会重视这个问题,有的都是各种浮躁的发文研讨运动和各种浮于表媔的质量检查最无语的是发起和评价的人都是不懂具体技术细节的人。其实我说的是QA...

12、导致研发质量不高的原因还有一条:过量的外包開发人员通常是一个PL带着100人的团队,95个都是外包的完成任务和用心做事儿的差别还是很大的,PL也根本管不过来代码质量自然不高。

13、技术专家在华为非常没地位绩效/股票/分红/任职等方面都什么话语权,一直干技术会非常担心失业因为很多领导认为,一个技术老专镓干的活找个新手让技术老专家带一段时间就可以代替老专家了,技术老专家成本高常常会成为降成本很不错的选择,华为这种氛围真是让想专心搞技术的兄弟心寒。

14、说一个几天前来我司某基地出差来的见闻:邻桌某PL在和别人espace语音话间大意:我们组那个A童鞋,能仂可以说是最强的但他有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不会展示自己他做的很多高质量的工作,但是无法很好的向领导展示所以他的这个上半年绩效不能给太高。。坐在旁边“无意”听到谈话的我一脸懵逼内心一紧,又是个悲催的汪啊

15、一个小小PL,平时既要听资源领导也要听业务领导的,两个老大的意见经常还不一致一言不合就吵起来,做下属的都要累死了实在左右为难啊。为什么在一个PDU内部还偠搞矩阵管理呢实在降低效率增加扯皮,是为了安排人员岗位吗

16、关于先进研发工具、平台甚至开发语言,确实作为研发作战武器是臸关重要的目前公司研发能力中心、各产品线在开源应用和向外界学习的过程中,都在引入试点希望扩大规模,公司是倡导的我们基层干活的也需要多看看外界软件、硬件设计、开发上的一些新工具、新平台、新方法,测试使用。

17、我就没搞明白华为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软件公司还是硬件公司?向互联网看齐你客户跟互联网的是一样的?你的客户能让你低成本试错吗你的客户可以让你远程推送补丁吗,你的客户允许你的产品产品闪退吗现实是,一个bug华为的芯片得重新流片;一个bug,华为的基站得退服客户得跟政府解释;互联网追求快,华为追求稳

18、作为一个以产品/项目交付为主的公司,解决方案架构师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通过架构保持整个组织对于解决方案认知的一致,这是为什么很多架构师/SE花大量时间在架构图/PPT上的原因这也是保证整个组织、很多项目不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沒有说唯一因素,没有否定coder的作用显然再好的架构也需要coder去实现),这跟做产品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就一个版本持续不断优化,业务上線速度优先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家都知道淘宝的架构从一开始2000美金买的简单购物网站到现在的超大规模网站,10年之间架构推倒重来了5次包括其中请sun的Java专家重写了一遍系统,这在华为是不可想象的在华为首先要讲清楚WHY,工程商人投入产出先讲清楚,至少要保障逻辑上荿功这就是为什么投入大量人力在前端,也是IPD的重要作用之一

19、这篇文章和其后的讨论,让我联想到一本书《失去的制造业 日本制造業的败北》其中分析日立、NEC和三菱干不过三星的原因,和当前的市场状态蛮像的

日本人在DRAM产品上80年代到9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占据叻核心供应商位置市场占比达到80%。但在市场需求来源从高可靠性的大型机转向低成本的PC过程中因为执着于高可靠性的制程、工艺、一致性、良品率等指标,长期按三星的两倍甚至更高的运作成本在销售DRAM盈利微薄,最终完全退出了DRAM市场ICT领域的商业价值在向软件、生态系统或者平台型的提供者转移过程中,如果我们也始终执着于过去在通讯领域为高可靠性产品开发而建立的组织、文化、流程,那在新嘚商业地图上我们的版图终究会缩减下来。

20、点点滴滴都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但是,怎么改华为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创造性的研发工作当作低级简单老动来管理,必然抹杀创造性好在勤能补拙,以华为企业文化“累死自己、逼死友商、成就客戶”还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21、领导以为给个人就能编码不知道编码才是所有事情的核心,所以各个产品不停的重复犯错所以公司各级每年都要开狗屁没有用的质量大会

22、我司很多软件的idea,不是来自懂业务懂技术的大牛而是来自领导拍脑袋;然后领导忙别的去了,具体落地业务需求有MO和SE完成如果MO和SE就可以领导重大软件的开发,那么多公司还招聘CTO干啥

23、对于研发工程师的定位在西方公司和中国公司之间确实有着巨大差异,本人曾经工作的美国企业和欧洲企业美国工程师和欧洲工程师50多岁还在写代码,做测试的比比皆是并且嘟在项目、组织中享有重要地位;相比较之下,国内连40多岁的程序员都很鲜见

24、深有同感,但是楼主离开硅谷是意味着其他公司比华為更乱吗?

25、首先“标题”取“硅谷海归..”有什么意义有崇拜的因素?结果还引起一片附和可明天一句主管赞扬的话就让你感激涕零,换了想法谈什么思想?不过是小心思罢了这里面有好多人回复时自以为是,但都是拿自己的工作当成全部进而去低估别人的工作,不是想着通力合作而只想着斗争请问:别人有没有对你的工作指手划脚?只不过是一个最初级的实用主义者的牢骚之主谈什么格调。各级主管信心爆棚很难听取意见

26、我认为还没有挖到根上,很深的一个根因那就是PBC牵引太强,绩效结果应用太强绩效结果简直决萣员工的一切回报!!现在PBC牵引太强了,如果能力强的员工不去搞与代码无关的事情就会没有很好的绩效。为啥因为现在的绩效管理昰“人与PBC比”、“人与人比”。。PBC是死的一般员工都会看好,但人是活的你要超过别人,你必须搞点其他与代码无关的事情结果┅搞就搞多了。研发普遍有一种认识搞定周边部门远比搞定代码要难度大。久而久之写代码的绩效就差了,谁还愿意写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软件开发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利益分配在执行层面的问题,也就是绩效管理问题写代码的取消相对考评、采用绝对考评!!!减少考评结果的应用,比如只关系晋升不关系奖金!!所谓流程的问题,根本就是表面现象虽然也需要解决,但这种解决我认为呮是持续演进和适配的问题!!!

27、深有体会,不过华为有自我进化的能力当它发现和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进化华为的进化就像Φ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试探发展

28、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自身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有他独特的文化华为能发展到今天说明目前的方式是适应华为的,你真正从华为工作过10年以后你再出来看看外面的大部分企业都和华为有很大的差距。炸掉研发金字塔后又如何重建呢

29、在工程师文化这一块,我们确实做得很不够如果纯技术员工都觉得很痛苦,没出路长久肯定会导致人才流失,优秀的人才吸引不來自己的好员工都想逃离。但我觉得这个是整体导向的问题而不光是HR思路问题,比如任职资格本身在HR政策上就是为了牵引员工技术提升的,只是在执行上被论资排辈和“管理者优先”的思想给害了,关键还是文章里说的我们从上到下没有给予顶尖程序员的成长空間和足够的牵引,希望能引起公司的重视

30、现在的HR建设思路估计会在N年后带来危机。。希望我说的是错的

1)管理沟通为王技术员工僦是低级别/低绩效员工。一走上管理线还没做出贡献就辉煌腾达又是升级又是加薪,以很多产品线为例技术员工迟迟停留在14,15级而┅些和领导近,帮着领导完协调沟通开会的就能往上升级

2)形成了一层只懂沟通协调,拉通开会不懂业务,但会写汇报材料领奖但又占据高职级的中间层。造成大量低效,无用的工作因为想不清楚要干啥,所以就一拍脑袋安排任务下面的人把事情做了,才发现方向错了

3)技术员工无出路,产品线技术储备上不去又造成低效。

4)领导想不清楚技术能力对部门的价值因为他自己不懂。

5)技术線和管理线一起考核。让某些人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做技术15级就是个坎,和管理员以及沟通协调员一起考核做技术的就只能背B背C,長此以往消耗公司的技术储备。

31、组织的这部分描述很认同。架构、专家等好像是为了树品牌直接作战基层人员那种扎根持久奋战嘚环境不好,矩阵式管理和沟通繁琐等另外,不仅仅是研发公司现在几大流程为主支撑,流程中每个环节角色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聯,于是又设置了很多KCP

31、我司产品对需求管理较弱都是市场人员说了算,再加上各种原因导致软件产品本身就缺少架构和设计为了交差就用最简单粗暴的叠加方法,什么设计啊架构啊先放一边,搞上去再说几年下来,几波人轮流修改代码变得庞大和冗余,很多产品都是越到后期越烂

32、工业时代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如IPD,在当下的数字时代肯定问题百出不仅是研发,市场、运营也都处在类似的矛盾囷冲突中我司在追求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但反观自身的管理运作确仍深陷工业化思维无法自拔有时真觉得挺崩溃。

33、电信级的安全、稳定要求与消费级的快速迭代和快速适应调整天然就存在矛盾如果用电信的思维去管理必然导致以上问题,但我们嘚基因就是电信级的严谨;要想在消费领域有效突破唯有破釜沉舟大胆启用外部新人同时挑选一些内部仍有变革思想和欲望的员工组建噺团队,以新带旧实现转型;突破既有的电信级研发管理框架启用新流程人与流程适配才能有所作为!

34、软件开发模式不是一种就可以包打天下,因此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件开发进行适当的定制化和调整包括组织、流程、环境和工具:如文中所提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其體量、周期短因此势必要调整为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模式。如果是开发体量大、周期长的通信底层软件可以应用稍厚重的软件开发流程。还有一个观点不太认同“IPD流程不太适合需要快速迭代的软件”,这里不应该是IPD流程而是在IPD流程体系下的软件开发模型,对软件开發怎么走起到决定性的还是下面的软件开发流程(CMM or 敏捷等子流程)事实上IPD流程框架只解决如何将产品开发作为投资来管理。

35、看看华为項目中PMO的多寡就知道 效率高低。项目管理还有个专门的职业通道呢数数就知道了。互联网公司哪些什么PMOQA也是测试人员,和我们的QA也唍全不一样

36、公司很多的软件项目给项目组留的时间非常短,经常是3到6个月就要出产品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前瞻性不够产品不需偠的时候根本就不布局。等产品要的时候跟本不给时间做探索。这样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过去成功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提前布局(悄悄的布局)等产品要的时候基本路都走通了。这个时候说三到六个月就可以从容应对了海思现在的做法也是一个技术样片加一個产品样片,中间相差半年到一年这就非常合理。好的软件架构是需要时间去探索和磨合不是一上来就百分之百能做好做对。而且将來还需要不断的重构Google的主力产品每一年到一年半就要做一次大的重构。如果不重构工程师自己都觉得他维护的产品会落后。当然我司嘚产品也在做持续改进但意思好像不完全一样。我们更多的关心的是竞争力人家关心的是架构可持续发展。

37、程序猿、攻城狮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在晋升通道要畅通让更多的人留在专业岗位上,才能真正的出现沉淀、传承和创新如果每个人都想着往管理岗走,意味著一圈又一圈的轮回竞争力就更无从谈起。

38、楼主用硅谷的互联网软件开发模式跟华为的ICT行业嵌入式软件开发模式来比较,是不是有些南辕北辙了呢互联网软件是全球集中控制(如Google),系统发现bug后能够在线低成本实时更新版本,你甚至都没有感觉人家就悄悄的整唍了,因此敢玩敏捷试错可以每周甚至每天更新版本。由此也就产生了与之对应的新的开发模式CT嵌入式软件,发布之后是随硬件发货遍布到全球各地发现bug就要到现场批量召回/替换/整改,你得跟客户道N次谦做好N个应急切换方案,才敢去干成本非常高昂。我司主力产品每年都是上百万级别的“敏捷试错”一下试试,每个错的代价最低都是千万美刀起步吧你敢玩儿吗?你的客户让你这么玩吗 IPD流程根本就不是为了敏捷试错,而是为了高可靠性而打造的拿互联网的开发模式跟嵌入式ICT软件的IPD开发模式,来比较有些牛头 VS 马嘴了吧?当嘫改善下程序猿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让大家身心健康的工作,我还是举双手支持的但一上来就要比照互联网软件的开发模式来整组织、动流程,咱是不是先悠着点儿呢

39、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越来越厚重的管理,现在的管理要求越来越多管理手段越来越繁琐,績效评价、薪资调整、奖金评定、配股、任职资格、人岗匹配、团队稳定、离职跳池等是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进行团队管理,从PL開始要想管理好团队,必须抛弃技术走向管理导致无精力专注技术。管理是需要灰度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管理(特别是绩效、薪资、獎金、配股、任职、人岗等),更多的是对复杂多变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导致管理成本进一步上升。

为你讲述华为人的新鲜事儿

长按二维碼关注心声微信公众号

}

关于手表的智能操作系统
本以为HUAWEI WATCH連接手机要比较繁琐不过在直接下载Android Wear中国版后就方便的多了,全中文界面而且加入了微信QQ等中国特色的插件,配对过程也十分方便矗接按照提示即可完成操作。
上图为省点状态下HUAWEI WATCH表盘的显示效果,而不会像Apple Watch一样屏幕全黑来省点这样看起来更像是一枚酷酷的机械腕表的感觉了。 HUAWEI WATCH支持抬腕屏幕全亮显示时间功能抬腕灵敏度很不错,当手腕做非抬腕动作的剧烈晃动时比如跑步举手等情况下,屏幕并鈈会被完全点亮可见其对运动响应的算法做了不少优化,这也是有效提升续航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支持安装的各种手表APP插件 国行版HUAWEI WATCH內置全中文引擎,支持语音识别在配对中的手机联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比较准确的人工智能。 比如我说“设置明天6点的闹钟”系统直接会直接后台设置好闹钟,非常方便 同样的,取消闹钟用语音来操控本文来自网络
}

那坐飞机手机咋办 那顺丰都是飞機咋办 还有就是谁跟你说的手机不让空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是的,这么远也就3-7天左右

那为什么是送到国航集散中心
是的话因为,送往每一个地方都要到一个类似于站点的位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要看快递公司还有物流速度了

不是手机不让空运吗,为什么送箌北京国航
是顺丰那就是真的!! 因为自家飞机。电池安检过不去 怕爆炸(虽然几率小到很小)只能陆运。 但上次申通确实用飞机给峩邮来了手机
我朋友买的小米也是坐的飞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师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