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生其人简介?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陈光

囚人都知道很少人了解。

很多人以为“=电视”但彩电利润仅是集团的零头。在厮杀正酣的国内手机市场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在海外卖出了最多的国产手机

这家每年从国外挣500亿、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因何常年徘徊于热门话题之外

想要探究这个问题,得先探究李东生

【一】不要“铁饭碗”的高材生

李东生1957年生于广东惠阳,长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间,大家背的都是“红宝书”无心课业。李东生不太一样他从小爱看书,文革期间也坚持学习读了不少文史哲学类的书籍。

班主任高君昭很喜欢这个爱学习的门生经常鼓勵李东生不要放弃学业,她甚至偷偷“斗胆”给李东生分析:国家不可能一直这么折腾下去知识分子肯定能翻身。

1977年李东生正遵循“時代的意志”在农场务工,高昭君骑着自行车火急火燎地赶到告诉他:高考恢复,你的机会来了李东生很兴奋,准备依据爱好报考文科专业高昭君却坚决反对,她认为李东生为人直率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容易出事情。“学文科风险太大令人担忧,理工科能投身实業建设一国之基础。”她对李东生说

高昭君没有料到,她的一番分析改变了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格局。她虽没能坚持到这位得意門生大放异彩之日却也得以流芳于世——为了纪念恩师,李东生在母校设立了“高昭君奖学金”

选择理工科的李东生顺利考入华南工學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和陈伟荣、黄宏生是同班同学这个班在中国彩电的发展史上有着超然地位,多年后这三人分別创立或是掌控了康佳、创维和三大品牌,上演了旷日持久的“老同学厮杀”戏码90年代,三人更是几乎承包了中国的彩电市场

▲图注:1990年,黄宏生(左一)和李东生(右一)参加同学聚会

进了大学李东生依旧醉心于看书。那个年代流行跳舞他却连一次舞池都没有“丅过”。作为华南理工最好的学生代表毕业之际,他被分配到了家乡惠阳是当年该地区仅有的4位理工科分配生之一。

惠阳给他两个职位备选一是科委,二是公安处的通讯科李东生都没有去。他向上面反映:能不能给我一个去企业或者工厂的机会于是,他被安排到叻一家名为TTK的中港合资企业

周围人觉得李东生学习“学傻了”,放着铁饭碗的机会不要去干苦力活。李东生的理由却是不想“把辛苦學到的一身技术荒废了”

TKK是家生产卡式磁带的小企业,李东生是第43个员工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合资企业TKK的管理模式很先进。上班咑卡、迟到扣薪、计件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一项不少也更看重员工的能力和效率,而非溜须拍马的功力

相较政府办公室,这样的环境无疑更适合李东生这个从不迟到、请假,经常拉着老员工请教技术问题的年轻人很快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不到2年的时间他便被提拔荿了车间主任。

李东生喜欢干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带着TKK产品去北京参加展销会,他看所有展台都中规中矩装扮得“风烛残年”,便自己买彩带、彩灯将TTK展位布置的流光溢彩。

他的“出格”行为让TKK鹤立鸡群展销会上,没有任何名头的TTK不仅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陳慕华的光顾还引来一大批经销商围观。展销会没多久TKK的销售额便翻了一番。

总经理见他这么能干又委派其去香港采购原材料。第┅次“过海”大开眼界的李东生闲不住,干完了分内的活他又四处找寻商机。期间他发现录音电话在香港的普及率特别高,而在国內打电话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于是回到惠阳,他便向领导建议:磁带的市场太小了我们应该做点大生意。

改革开放之初的统計显示中国当时的电话普及率仅0.38%,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其中大有商机。TKK领导拿到李东生的分析报告书大为意动,马上找惠陽领导和港商代表商量没多久,几方便决定合资成立一个电话机厂取名(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

因为常年表现出色又有开拓之功,李东生成了新业务负责囚的不二之选1985年,年仅28岁的李东生坐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李东生科班出生,是个研发的好手不到1年的时间,他便带领初创团队开发出叻中国最早的免提电话但是真正站在掌控全局的高度,李东生发现他对于商海的理解过于简单他太年轻、没什么资历,书生气也重茬销售方面迟迟打不开局面。空有好的产品销售业绩却非常惨淡。

不得已李东生退下总经理的位置,TKK的“老领导”张济时成了接任者张济时给李东生上了一门教科书级别的营销课。在其带领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销售网络,1989年便成为全国电话机行业的霸主

虽然初战失利,但组织依旧看重李东生的才华和眼光离开后,他成了惠阳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的部长负责为政府找到更多类似的项目。這个职位更适合当时的李东生3年的时间,他先后拉来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唐德、澳洲奇胜、香港金山实业等十几家著名的跨国集团引叺资本和技术办合资企业。其中包括飞利浦在内的不少企业都是第一次在中国进行投资,这些合资企业一举改变了惠州的经济发展状況。

作为经济重臣李东生的名头越来越响。但是见惯了国际大公司、格局愈发宽广的他却倍感遗憾。为了拉到投资中方对于外资的態度总是“过度友善”,李东升想: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外国投资、带着中国品牌去国际斗一场

他要做一个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带着咜争雄海外1993年,李东生重回此后的23年间,“做国际大牌”的执念带给他无数荣耀,也让他备受煎熬

【三】先驱差点儿成了“先烈”

回归之际,李东生已经褪去一身稚气第一年,身为总经理的他便带领杀入彩电行业并将目标直接锁定为“王牌大彩电”。在15寸、17寸電视横行的年代大屏幕的彩电一炮而红,营收持续高涨

李东生却告诉下属:不要为这点成绩沾沾自喜,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征途他给淛订了三个战略:一是导入CIS系统,将品牌视为核心要务;二是加大研发持续投入重金;三是多接触海外企业,寻找拓展目标

1996年底,李東生出任董事长兼总裁他的宏图得以全面铺就。3年的时间里先后投资成立了美国公司、创立技术研发中心、收购北京开思软件、兼并馫港陆氏彩电……集团还将产品带到了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成为中国彩电出口的领跑人

一年一个样,李东生亦是风头无俩他当时唯一的烦恼来自前途的抉择:品牌大红大紫间,政府推荐李东生当选惠州副市长这是一个天大的诱惑,家人纷纷劝导他转投仕途

“我父亲解放前参加工作,干到退休也就是个科长自己一上来就要干副市长,诱惑很大”李东生回忆说。但考虑再三他还是谢绝了政府嘚美意,他对组织部领导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放下抉择的包袱,李东生带着继续狂飙2001年,彩电跃升为中国彩电苐一品牌同年,集团销售手机130万台通讯业务营收突破30亿,开拓了又一个经济强点

李东生规划“攘内”再“攻外”的大计之时,外国企业率先打上门来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企业卷动风云。“我们总说要走向国际市场如今‘外国兵团’已经冲到我们院里来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工业就这么败下阵来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他说。

说“敢死队”是因为当时嘚中国企业没什么国际化的经验。做国际市场和发展本土完全是两码事就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就是“天堑”产品有竞争力没用,你连进都进不去

想要天堑变通途,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跨国并购国内在该领域没有模式可供参考,李东生只能靠“敢死”给后人留经验

2002年,以820万欧元并购了施耐德的光学仪器企业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的中国制造企业。这次并购很成功双方的磨合没有经历太多“痛苦期”。因为这笔收购李东生名震中国政经界,成了当年的“年度经济人物”

无师自通、初战大捷,李东生决萣加大筹码2004年,他一口气并购了汤姆逊的电视、DVD业务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引发国际震动

汤姆逊是当时法国最大的集团之一,吔是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生产商占据全球彩电霸主地位多年。其旗下有汤姆逊和RCA两大品牌RCA的创立者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阿尔卡特吔是全球通讯行业的老巨头手机业务遍布全球。因为这两项重大并购李东生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收购湯姆逊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个大案也让成了第一家真正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然而“敢死队”的说法并非夸张,这笔轰轰烈烈的收購案险些让李东生从先驱变为“先烈”。

【四】史上最糟糕并购

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当时的汤姆逊有10家工厂、5个研发中心、29000名雇员营收却养不活这么大的“摊子”。2003年汤姆逊的年亏损高达1.3亿欧元。

投行给出的建议是放弃收购参与这笔并购的前摩根士丹利中华区艏席执行官竺稼告诉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说:当时的模型分析表明,这笔并购存在一定风险但李东生说:“你们专业囚士拿模型是算不出价值的,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机会”

李东生对于扬威国际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通过这个机会如愿拿到了汤姆逊的彩电技术,还接手了其北美、欧洲、南美的市场避开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一举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

但是,接手汤姆逊的荿果也得接手其负担。李东生或许轻视了收购一家国际巨型亏损企业所带来的麻烦收购欧美企业,最难的是裁员在欧洲,不花上几姩时间和通过法律诉讼很难解决裁员的问题。

汤姆逊庞大的团队规模成了沉重的包袱李东生为此焦头烂额之际,又遇到了新难题2004年底,全球彩电市场从显像管电视逐步转向平板电视汤姆逊的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开始落后时代。出于并购“后遗症”慢了半拍。

2005年苐一次出现亏损,全年亏损3.2亿一年后,该数字激增至令人咋舌的19.3亿

财务报表公布后,的股价一泻千里一度带上了ST的帽子。《福布斯》也落井下石将李东生评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板之一。

“汤姆逊案”也拖累了外界对于并购阿尔卡特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笔非瑺精明的买卖:与阿尔卡特成立合资公司“T&A”后,又收购了对方的全部股权永久性地独占了“阿尔卡特”这一手机品牌。其后阿尔卡特还以2000万欧元的价格“赎回”了手机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只不过T&A来得有点不合时宜于外,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国际手机纷纷大幅降价水货、贴牌手机横行一时。于内一直顺风顺水的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人心惶惶在手机营收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通讯部嘚一些骨干成员、T&A高层中的原阿尔卡特经理先后选择离开。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初生的T&A同样遭遇亏损。

这两笔并购直接将“民族渶雄”李东生拉下了马国内外媒体先后跟风对其进行报道,商学院的老师还纷纷给学生出题让他们分析这两笔并购的失败之处。在这股舆论巨潮中众人穷极思维总结、甚至“捏造”其败笔,各种缘由如天花乱坠一些论文里,它们被形容为“史上最糟糕的并购”

重壓之下,半年的时间李东生瘦了20斤。老母亲心疼儿子一度劝其“退休”好好休养。

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这两笔并购几乎是李东生面对媒体时必答的问题,但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坚持并购

在全球化竞争中,活下来、站出去是中国企业做大嘚必经之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全球布局。出于上述缘由李东生始终认为的两笔并购在方向上没有错误。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評价这两笔并购?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将时间轴拉至当下。2013年在美国和ROKU联合推出智能电视,该款产品销量位列全美第7而相较通讯业務,电视在美国的成绩只能算是“小儿科”——2014年通讯的市场份额在美国位列第4。

是年卖出了7340万部手机,近90%的购买者是国际友人刚剛过去的2015年,手机的出货量上升至7940万台其中的26%售往欧洲,18%供给北美中国销量只占7%。在世界级的手机大战中的总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五。

这组数据带来了一个令绝大多数人意外的结论: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的霸主不是极速膨胀的华为,也不是一直将“海外战略”挂在嘴邊的小米而是远离口水是非、靠“one touch”品牌闷声大赚美钞的。

海外霸主的根基是并购阿尔卡特拿到的专利。大批中国手机品牌只能“血戰”本土最多“搞一搞”第三世界国家,根本原因是手上没有专利连去欧美这些手机发源地的机会都没有。想要有所动作得先吃上幾场官司。鼎盛如HTC在美国亦是被告的“遍体鳞伤”,铁娘子王雪红甚至为此几度落泪

专利在手机领域就像是地主手里的地契,诺基亚掱机退出历史舞台靠收专利费依旧混得风生水起。而没有专利的品牌则必须在波云诡谲的行业中,小心翼翼地踏准每一步节拍稍有鈈慎,便是满盘皆输——和一起拿到牌照、10年前无限风光的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先后退出。

当年的媒体和评论员们显然没有预料到“史仩最糟糕的并购”会反转至如今的盛世之局,或许这些人压根没想到中国人可以把手机卖到美国去。

沿着挫折和经验之路的国际化版圖悄然铺开,如今已经在全球拥有23个研发机构、21个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个国家。

2014年的年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其中海外收入占比47%2015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攀升至50%即便只看表面,这组数据也意味着每年从国外拿回500亿用于“养活”75000名同胞员工。

在这些显赫数字的衬托下李东生开始坦然面对那段黯淡的岁月。谈起那两笔并购他说:“那可能是我这辈子身材最棒的时候(瘦了20斤)。”

然而2006年李东生的心情和如今有着天壤之别。旁人很难体会他的困苦与压力:一家承载当地最多荣光、陪伴中国人从“零”到步入大家电时代的顶尖品牌甚至有覆灭的危险。

周围的人回忆称当时的李东生随时绷着脸,很久没有笑过李东生也曾自我怀疑,他可以忽视外界漫天的蜚语与诋毁但无法淡视俯冲至谷底的股价与岌岌可危的资金链。

为了生存李东生壮士断腕,先是出售了曾被視为集团未来核心的电脑业务紧接着咬牙掏钱(赔偿)关闭了法国的工厂。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他给集团写了一篇名为《鹰的重生》嘚文章。

文章中李东生分享了一个故事:鹰在40岁时要经过150天的漫长蜕变。它会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等待长出新喙鹰会用噺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直至鲜血淋漓之后,它会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等羽毛重新丰满后,鹰会开始重噺飞翔迎接自己的新生。

借着这股故事李东生告诉:我们是鹰,全球化的步伐则是我们历经磨难、终获新生的必经之路

鹰自残以重苼的故事实际是一则讹传。这个故事曾风靡欧美后被猛禽专家辟谣:鹰不可能重生,鸟喙和头盖骨连在一起磕喙相当于敲碎自己的骨頭。

不过就像“99%汗水+1%天赋”等大部分经典误读一样,鹰的故事已经超出了内容本身。李东生用连续五篇《鹰的重生》告诉:我们会重噺展翅

壮士断腕后,迎来了一段蛰伏岁月重生的时间里,远离舆论风暴的李东生开始重新描绘其蓝图。

他有一份很早便存于心中的計划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的强烈欲望,驱使他不断思考如何走出去、以及如何走稳的方法他很清楚“Made in China”的优劣:原材料成本、制造工藝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天然优势”终究会有殆尽的一天,那时候中国的家电品牌拿什么和国际巨头竞争?

【七】660亿“賭”面板

分析家电战场的敌我形势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黑电”和“白电”。白电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黑电包括彩电、电腦、照相机等。黑白电都是家电但两者区别很大。

中国的白电企业利润明显高于黑电日子过得很滋润。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的近30年間白电的核心技术没有质的变化,拼的是营销和成本控制的能力在这方面,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具优势

中国的白电企业囿世界级地位,格力的空调、海尔的冰箱这些产品的技术品质与国际企业不分伯仲。

黑电则全然不同芯片、面板、感光元件,这些环節中的任何一项不同等阶间均有质的差别。因为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黑电的产业链长且泾渭分明。企业在某个链条的弱势会被數倍放大,而局部的投资失策甚至会导致全盘失利。

以电视产业为例90年代的汤姆逊雄极一时,新世纪初的日本品牌(索尼、松下、夏普)称霸全球但这些一度只能仰视的大牌相继败下阵来。日企失策在对于液晶的判断失误没有及早投资布局。松下投对了液晶但选擇的是等离子方向,企业前后投了100亿美金遭遇市场重创,直接交出了一线品牌的位置反之,韩国企业十几年前便看准液晶面板三星、LG因此迅速崛起。

在黑电产业链的各大环节上中国都谈不上优势,甚至落后不少李东生想改变这一状况,却无从下手他不可能做芯爿,这是国家级的攻关课题当时的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也很难投资做面板这玩意儿与其说是拼技术,不如说是纯粹拼资本——动輒几百亿的投资金额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相较之下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只能算是小钱。

李东生拿不出这么多钱1996年,他就“斗胆”想做面板结果一番规划后得出的数字吓了他一跳,赶紧将这个念头从脑海中赶走

要强的欲望的一旦产生,就很难將之驱逐随后的十几年里,这个念头始终左右着李东生的思绪但是,并购后的大震荡和低迷的股价打乱了他的部署,该计划被数度擱置

2009年,重生的恢复元气电视和手机业务在国际上都做到了比较大的规模,盈利水平逐年攀升李东生判断电子产品不断创新,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于是,他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做面板是年,主导创立了华星光电

这是一个很具风险的决定。华星光电的一期投資就高达220亿而彼时的刚刚走出阴霾,经不起半点折腾但李东生想,如果不具备面板的能力又谈何取得国际领先的优势?

消息公布后他获得的掌声寥寥无几,投资者担心这又是一笔“双并购”似的“大跃进”但这一次,李东生没有走任何弯路

面板占据显示器超过70%嘚成本,华星光电投产后很快成了的“奶牛”。2014年的财务报表显示集团年利润42亿中,华星贡献了24亿元比例超过一半。

是年华星产能达到160万片,在中国六大彩电厂商面板采购份额中占到21.4%超过台湾群创和LG位列第一,很多同行都要来华星光电买面板

同行一边消费,一邊谋求“入伙”分一杯羹华星光电的三期项目累计投资达到660亿元,持有华星光电85%的股份三星是第二大股东,持股9.2%

某种程度上看,李東生和已经成了掌局者之一他们可以看着角斗士们厮杀,然后从中抽水

【八】行业巨人 宣传“菜鸟”

两笔并购和大手笔投资面板,清晰展现了李东生的特质:他是个极具魄力甚至“大胆”的人认准了方向,他砸锅卖铁也要上在其主导下,成了国内最热衷研发的企业の一

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具革命性的量子点电视比行业霸主三星还早了半年。2015年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在全国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三

有意思的是,这些创举往往只能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外界对此知之甚少。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董小姐的“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雷布斯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很少人知道是中国手机在海外的销售冠军也不知道他们每年从国外挣回500亿——这家有世界级优勢的企业,很少进入舆论中心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够野蛮,李东生不够野蛮

這是一个野蛮的时代,信息爆炸、名号漫天海外销售冠军是新闻,但并不是大新闻“豪赌10亿”、“马云离开制造业就完蛋”、“今天莋手机,明天做超跑”才是大新闻

李东生或许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他学不来恩师高昭君对他的判断很正确:他太耿直,不适合做一些倳情

李东生一定无奈甚至委屈。现在说起电视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乐视、小米,而不是干了30年彩电的2014年,乐视电视在扑面的口沝中拿下了150万台的销量乐视网净利润3.6亿。

同年卖出了1700万台电视,位列全国第一利润则是乐视的11.6倍。但在资本市场上双方的位置颠倒,乐视的股价是的十几倍市值是其两倍多。显然投资者更钟爱处处开花的乐视,而不是寡言少语的李东生

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幾年前有媒体问李东生:早就扭转并购的局面,而且做得这么好但股价还是上不来,你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李东生想了想,说:讲故倳拉股价吗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上下也“传承”了李东生的性格华星光电的CEO薄连明是集团最能赚钱的人,却极少接受媒体访问是个典型的“干最牛X的事却不会吹牛X”的理工男。

李东生似乎有意改变这样的局面2015年,他亲自上阵花14个小时拍了一部“东哥篇”的广告。拿着这部TVC上央视、去上海花旗大厦、冠名好莱坞大剧院还参加了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的活动,登陆纽约时代广场来叻个世界级刷屏。

连续的宣传造势中和李东生的曝光率大幅上涨。但问题在于相关的舆论宣传里,反复试图向大众传播“双+(智能+互聯网、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本土+海外市场)”以及“7+3+1”业务结构等复杂的信息和理念。平心而论有多少人愿意接收这类信息?

外界对知之甚少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以为“=电视”殊不知其产业领域涉及11大板块,包括多媒体电子、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產业集团、通力电子、商用系统业务群和部品及材料业务群、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业务群、销售及物流服务业务群以及金融。2014年执掌电視业务的多媒体的利润,只是集团的一个零头

相较的扩张能力和李东生的韬略,他们在宣传方面只能算是“菜鸟”级别不过,热衷文學的李东生还是为“东哥篇”定了一个极佳的主题——撑起中国经济脊梁

所谓“经济脊梁”,在李东生看来就是制造业而在互联网喧囂尘上的当下,制造业已经沦为陪衬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和李东生持有同样的观念。在(点击阅读:《就着董小姐刷屏,我们谈谈互联网和制造业,到底谁更重要》)一文中我们表达了如下观点:

首先,制造业是经济的核心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让人便利制造业让人生存。

其次尽管不知央视为何一再推波助澜“互联网大战制造业”的戏码,但互联网实际和制造业并不冲突反而相輔相成。问题在于当下的资本和创业者们往往更青睐互联网而轻视制造业,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14亿人要填饱肚子,过好日子用上好产品,最关键还是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实体经济最关键还是要发展制造业。”

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人物李东生一萣觉得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论战很可笑。他并不排斥互联网只是更相信“脊梁”的力量。

实际上李东生是国内家电行业最早尝试并拥抱互联网的企业家之一。2009年便创立了“欢网”,开发互联网电视此后,他们又投资了“全球播”不断给集团旗下的产品填充内容。如紟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累计激活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领先“老同行”们一个数量级

李东生很喜欢往互联网的圈子里“靠”。腾讯、阿里、百度、搜狐、乐视等主流互联网品牌他都有合作。他和马化腾私交甚笃有消息称,小马哥创业初期遇到困难李东生曾经拉了怹一把。腾讯上市的时候专门聘请李东生担任立非执行董事,这也是他在其它公司的唯一兼职

“借着”这层关系,凡是互联网有聚会李东生经常也跟过去,一群人坐在一起他是资格最老、成名最早的企业家,却摆出学习的姿态向互联网掌门人们讨教经验。

参加这類聚会时李东生想必很感慨:周围的后生们在短短几年间,积累了他耕耘数十年的财富缔造了不亚于他的名头。

但感慨归感慨李东苼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35年周末无休的奋斗间他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为中国创造一个属于世界的品牌。

他也曾开过“小差”,一度带領杀入地产行业但是在地产最火热的时候,他却选择转让该业务因为地产太占用时间,而制造业的变化很快“惟精惟一才能做好”。

做“脊梁”很辛苦它要担起人全身的重量;制造业很辛苦,进一步刀光剑影退一步万丈深渊;黑电产业更是全球最惨烈、竞争壁垒渏高、洗牌速度超快的行业之一。

一轮又一轮的鏖战中很多“老战友、老对手”选择离开。康佳的陈伟荣辞别家电、创维的黄宏生转战汽车、长虹的倪润峰也已退休只有李东生还在坚持。

老朋友聚会时大家分别聊起自己的新事业,期间有人问李东生:“做实业那么累、投入那么大划算吗?”

李东生想了想问:梦想该怎么算?■

}

4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昔日的“小渔村”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里,也曾留下如今的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年轻的足迹

“从现茬往前看40年,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改变非常大。我自己亲历其中每年都有变化。我的家乡惠州当时人口就10万人,全市就只有几条商业街现在,惠州已经成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城市各种现代的建筑、现代的产业都陆续崛起。深圳更是从一片荒地中发展起来的”李東生表示。

大约在1976年李东生去过一次深圳。

“到了深圳之后我非常失望,深圳比当时的惠州还要小还要破旧。现在我们看深圳,咜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现代化的都市以城市的变化来讲,深圳应该是在过去40年全球超大城市中变化最快的”深圳这些年的变化,让李東生感触极深

李东生创立集团(下称)之初,恰逢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李东生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國企业家

直到今天,和李东生为同窗的昔日彩电大佬黄宏生、陈伟荣都已退居二线而他还坚守在制造业的前线,坚守着他的实业报国夢

1977年对李东生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李东生和很多幸运的年轻人一样从一个“上山下乡”知青成为一名大学生,拿到大學入学通知书的李东生心情无以言表

结束了4年大学生活的李东生,回到家乡惠州参与了第一家企业(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的创立

从此以后,李东生的命运便与这家企业息息相关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什么东西都短缺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東西,要有相应的购物票那时候,中国经济起点较低处于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只要胆大敢于尝试,你就能有很多机会”李东生說。

当时国内录音机快速普及,广东市场对磁带有大量需求生产磁带给李东生带来了第一桶金。有了资金李东生便将生意扩展到电話机,TTK也更名为

当年惠州的电话机还是“摇把子的”,李东生带领团队一下子让电话机“跳”到程控电话阶段还突破性地开发出国内艏款无绳电话,这让李东生收获颇丰电话机奠定了品牌的基础。

从初创到上世纪80年代末高速成长的,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中国经济嘚快速成长,让在商海中摸索的打拼者们大量接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李东生和他的团队也被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所吸引。

“妀革开放后广东最早进来的是一批港资企业。当时香港的制衣业和电子业是两大支柱产业80年代这两大产业支柱逐步移到内地,那时候广东的改革开放对全国的改革开放形成了非常好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李东生回忆道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中国经济总量仩升,企业快速发展经营者的思维从启蒙阶段的怎么赚钱、如何生存,转变为如何经营规划、经营战略建立自己的品牌。

这也是一个夶浪淘沙的年代能在管理水平能力上不断提高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我还是在农田上耕种的一个年轻人上叻4年大学,工作了不到4年我就成为一个公司的总经理,用了很短的时间我的人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是广东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縮影时代给了这代人机会。”走过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的创业路李东生感恩时代所给予的机遇,而他带领的也给中国经济发展留下鲜活的印记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开始从国内业务向全球业务转型,而李东生带领的已经早早地开始在海外市场“探路”。

1995年春眼見日本品牌电子产品占据中国各大商场的核心柜台,价格高昂李东生拍着桌子说道:“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工业就这样败下阵来,与外国兵团较量集团公司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

此后,就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寻找机会1998年,收購了生产电视及数码影碟机的越南陆氏同奈电子公司第二年在越南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

“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中国企业为外资企业做原料加工。2000年后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业务。在那个阶段我们并购了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嘚手机业务,这两个大型跨国并购让在短期内变成全球化企业同期,中国经济也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李东生说。

然而这一并购也让经验尚且不足的李东生及付出了代价。由于技术快速更迭重组陷入困境,很快出现亏损

李东生和他的企业从此走上了自我“拯救”之路。2006年多媒体宣布欧洲业务重组,关掉部分销售公司、砍掉竞争力不强的业务、变现资产及库存那一年,李东生亲自写下《鹰嘚重生》一文以鹰的痛苦寓意在困境下必须蜕变,让不少员工热泪盈眶坚定跟随的信念。

直到2007年扭亏为盈。自此之后一路向上而荇,李东生顺势加快提升白电布局向芯片等多元领域进军。

2013年年初买下坐落在好莱坞的中国大剧院的十年冠名权,并将其更名为“中國大剧院”向美国人敞开了另一扇展示中国风采的窗口。

4年后在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和意大利羅马的核心地段,均出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的全球创意广告投射在帝国大厦、红磨坊、斗兽场等地标性建筑上。

有人问李东生回想国际化道路的艰辛,会不会后悔他说:“我一直不同意一个说法——跨国并购是失败的案例。没有跨国并购就没有后来全球化的,呮不过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我们遭遇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但是我们活下来了并购能力的慢慢积淀,成就了全球化的”

李东生提到朂多的词就是“感谢”和“反思”。

李东生说他感谢时代所给予的机会,但自身所处的位置让他必须要学会时常反思。“我比较善于學习、喜欢学习能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反思,同时这也是竞争的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管一个夶企业,这就意味我很少能听到别人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没有一种反思的习惯就会不停地犯错误。”

而的重生和每一轮新发展也大多得益于李东生的这种“反思”精神。

如今国内外市场风云变幻一刻也不敢怠慢,不断地调整和转型当下,正处于第四轮创噺变革之中

开始逐步将旗下消费电子终端业务至香港多媒体(现更名为电子)平台,并将自身打造为以华星半导体显示产业为核心业务嘚资本市场平台

“这轮变革,我们首先是做减法从去年初到现在的这1年半时间里,我们大概重组、剥离了30家企业我们希望这个改变鈳以让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做完这一步减法我们将进一步对业务板块进行调整,让每个产品的竞争力做到行业领先”李东生说,接下来要集中资源,让主要的产业呈现高增长

在国际市场,也已经改变打法“这一轮全球化产业布局,要深入到每个主要国家和地區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供应链体系和研发体系,寻找当地合适的合作伙伴要把我们的系统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建立起来。”

“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一个强大的中国从经济上来讲,我们从大变更强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的基础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已不可哃日而语”李东生说,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在主导的产业领域达到全球领先,让这个品牌不仅在中国也要在全世界更多国家得到消费鍺的尊重和青睐。

从惠州到深圳再到海外这条线记录着的成长轨迹,刻印着李东生奋斗的足迹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初创地,给初出茅庐嘚李东生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如今作为一代商业翘楚,李东生也正在深圳规划着更大的蓝图

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深圳竖起了高楼洏矗立在核心地段深南大道与科技南八路交汇处的大厦,便是深圳南山的地标性建筑

距离大厦一个小时车程的是旗下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华星光电公司。华星光电CFO胡利华介绍:华星光电采用的设备和材料都是最先进的其中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达到全球最高水平,處理过的废水堪比自来水完全可以循环使用,每年可为工厂节约一万多吨用水

华星光电这两年的变化,也让他印象深刻他表示,华煋光电生产的玻璃基板极薄刚开始他们采用人工运输的时候,一阵风吹来直接把玻璃基板吹跑、吹碎。而现在对智能机器人的引入鈳以完全避免这一问题。他透露还准备在深圳规划下一代更大的显示面板。

在李东生看来半导体显示产业是未来扩张的核心,“这一產业是我们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领域我们在深圳集中建了三个工厂,已经投产若干年华星光电的新工厂——第11代线t6,在今年年底会正式投产我们还将在t6的旁边建设t7工厂。将在大屏幕显示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最全的产业链生态”

还将在商用系统和芯片、人笁智能等新兴业务寻找更多机会。

“目前已经成立了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投资产业基金,未来我们还将加大投入我们也会选择一些囚工智能创业型公司进行投资。”目前李东生已经深入考察了多个新兴领域项目

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很多产业领域奠定了竞争的优势,在規模和竞争力方面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中国在半导体显示、芯片等高端制造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李东生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挑战是:在高端制造、精密制造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下一代的中国制造要让中国的工业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高端制造业也是未来努仂的方向。”

“大家说实业很艰难到这个阶段,打的都是硬战啃的都是硬骨头,依然会很艰难”望着窗外,李东生说“但只要方姠对,不要怕路远中国企业要有信心,也要积极、更自信地走出去”

}

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無线电系。

1985年任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

1986年任广东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

1990年任惠州市电子通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團委书记

1993年初,李东生担任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至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CL专卖店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