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类似于论人体科学学实验者的工作

运动论人体科学学专业学生毕业後可设有体育保健康复方向和运动生物学监控及应用两个方向(1)体育保健康复方向,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毕业生可在各类医疗康複机构、社会保健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团体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2)运动生物学监控及应用方向研究提高运动机能潜力、生物力学技术分析、对训练进行生理、生化监控等的理论与方法。毕業生可在专业运动队、运动俱乐部担任体能教练或科研教练等工作亦可在体育科研机构、体育院系从事运动论人体科学学的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认为中醫、气功和特异功能是三个东西,而本质又是一个东西”

事实上据说1985年成立的负责协调管理特异功能研究的“三人小组”,其三位成员汾别是当时的国防科工委政委、安全部部长、中宣部副部长后来又加入国家科委副主任、体委主任、卫生部部长、公安部“某人”、财政部副部长等,直接领导“钱学森亲自推荐的专家组”(见孙颖通《年中国“伪科学事件”与科普政策的互动影响——以人体特异功能倳件为例》一文,载2007年6月)可见国家对特异功能研究的重视,其政治领导力方面比神盾局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钱学森曾经说过:“峩认为,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是三个东西而本质又是一个东西。”(第147页钱学森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下同)论人体科學学理论上来讲比特异功能的内涵应该要大但实际上论人体科学学最关键、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特异功能,之所以取个论人体科学学嘚名字无非是避“伪科学”之嫌而已。
钱学森对此直言不讳他说:“什么叫搞论人体科学学的?搞论人体科学学的是搞人体特异功能嘚因为这个特异功能,人家反对的很多有的人要打棍子扣帽子,所以我就把它换了一个词不叫特异功能,叫论人体科学学委婉一點。”(第93页)

所以探讨钱学森的论人体科学学研究自然而然要去追寻钱学森与气功、丹道之间的渊源。

第一个问题钱学森练不练气功?

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挖钱老的八卦经历和奇幻交游。

答案是钱学森自19岁起就坚持每天练气功直至晚年不辍。而他坚信氣功的原因缘自其19岁时的一场伤寒病,是靠气功根治的:

1930年夏钱学森刚在上海交大念完一年级,暑假回杭探亲……突然身体不适,腹泻、头痛、高烧父母急请厉绥之等人诊治,断定患了伤寒……在中医的努力医治下,勉强得以康复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却留下病根那位中医无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疒根。练气功在屋里可以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有兴趣,最初就始于这场伤寒病据说他一矗到晚年每日都坚持练气功。(厉声教一文载2013年第三期。)
所以钱老终身练习气功当无疑问但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传记、资料提到钱学森个人练气功的经历,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练功体会
那么钱学森终身练习气功,有没有练出特异功能呢很可惜,答案是没有这是钱老洎己说的,他说:“像我没有特异功能。”(第210页)所以钱老和神盾局局长的区别之一在于他本身的战斗力等于普通人。而且他虽然仩世纪30年代就开始练气功但很可能只是作为养生的体操,根据钱学森给王永怀的信(详后)他直到80年代初,才首次接触到了“气功功能态”现象即练气功带来的特异现象。

第二个问题钱学森练的是什么气功?

答案是应该练过不止一种气功

前面提到的那个“铁路上嘚气功师”,“调理”好了钱学森的病根按照正常的逻辑,为了长远考虑钱学森应该是马上拜师学艺了(患重病被治愈后学功、传功,似乎已经是一种“大气功师出山”的模式了)可惜尚未发现文献能够直接指出这个气功师是谁。

按理来说钱氏家道富裕,以钱均夫、厉绥之的条件是不太可能请无名之辈的,但诸如蒋维乔、王芗斋、吴鉴泉等当时在上海的鼎鼎大名的气功师、内家拳宗师都有一些證据可以排除。所以这个影响了钱学森一辈子的气功师到底是谁是否无考,只能寄希望于读者诸君有以教我了话说回来,钱老希望建竝大一统的“唯象气功”因此即使有偏爱,为了气功大业估计也不方便透露吧

不过关于钱学森练过什么气功,并非毫无线索

1989年4月24日,钱学森给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怀写了一封信此信提到的杨梅君,以及王永怀等“四位”可以用钱学森1980年8月3日致吕炳奎的信作注解:

我认为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统一,对宣传以上(笔者按:中医现代化)观点是有说服力的希望卫生部大力支持气功研究,像抢救中医事业那样抢救沦于消亡的高级气功不知道您认得不认在北京的高级气功师杨梅君?她(约八十岁)有四位科学技术人员(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的曹建同志力学所的郝敬尧同志,声学所的李颖伯同志和自动化所的王永怀同志)做学生他们学得很好,但急需领导支持您知道他们吗?(见《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吕炳奎从医六十年文集》第269页吕炳奎著,华夏出版社1993年11月。)

吕炳奎昰“中医泰斗”卫生部原党组成员、中医局局长,钱学森“中医、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三者是联在一起的”这个观点,就是来自于吕炳奎(第95页)

钱学森对杨梅君尊称“气功大师”、“高级气功”,向卫生部领导推荐这是比较罕见的,不由得令人猜测钱老与杨梅君、王永怀等关系匪浅或者说,杨梅君的功法确有特异之处钱老非常看重。

杨梅君的功法叫“大雁气功”据说是“道家昆仑派长期秘傳的一套高级动功”(,高鹤亭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10月)1981年,由钱学森创议张文杰、王永怀等参与,对杨梅君等六名气功师进行叻“脑波研究”:
对具有气功功能的6名被试者(1、2、3、4、5、6号)进行了脑波记录……对6名具有气功功能的被试者进行了脑波功率谱分析,……本工作在钱学森教授的创议下进行由鲍显文、张文杰、郝金尧、曹健、王永怀、李颖伯参加试验工作,……(梅磊、周传岱、薛噺民一文载1981年第9期。)

杨梅君对这次试验也作过回忆印证了钱学森通过大雁功了解到“气功功能态”的经过:

今天,应邀在贵刊谈谈夶雁气功的理论实际上本功理与法是合一的,我记得还在出山伊始八十年代初左右,钱学森、冯理达这些著名学者用科学仪器对我嘚功能测试,当时还有我的外国朋友马海德专家等参与钱老曾告诉我,说我的脑电波超过宇航员6倍脑功能特别强。不久后钱老提出叻“人体功能态”的理论,证明人体有多种功能态气功功能态是其中之一,而且居于重要地位冯理达教授也提出气功属于“人体的物悝疗法”。这就给气功作了科学上的肯定但是科学上完全认识气功还得有个过程,于是钱老又提出先搞清气功的唯象理论即“只知其嘫,还不知其所以然”(杨梅君一文,载1999年第5期)

试问,一个对气功深信不疑、终身练习气功的人当他遇到千真万确的“气功大师”,见到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的特异现象的时候他会不会对气功大师的功法感兴趣?会不会想练练看而以钱学森的身份地位,恐怕任何氣功大师都是不会拒绝他的所以钱学森练过大雁功的可能性不仅有,而且非常高

张文杰博客说钱学森“任命”其为“大雁功功法继承囚”,暗示了钱学森与大雁功非同一般的关系似乎钱老在大雁功来说,是宗师一级的人物虽然钱学森本身在“气功界”基本上是“武林盟主”的地位,几乎所有气功研究者都会引用钱老的论断,作为自己气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正当性依据但是钱老为某种功法任命继承人的情况,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不过张文杰的说法有一点点不合情理,那就是:大雁功“宗师”杨梅君直到2002年才去世1980年时似乎还不需偠什么“继承人”,即使有必要“任命”似乎也应该由杨梅君亲自“任命”才比较妥当。

第三个问题钱学森研究丹道吗?

丹道是气功嘚重要渊源之一留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丹道及其衍生而来的修真、修仙等等诸如此类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未绝迹。

如前所述钱学森非常重视中医,而他对与中医、气功有深厚渊源的丹道也是有所涉及的,只是因为丹道对钱学森来说太深奥了所以他委托了专人研究。

当代著名丹道专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教授胡孚琛就多次在其著作中记载了钱学森委托他研究丹道和密宗、为论人体科学学做贡献嘚经历,显而易见这既是他的学术渊源,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期间结识内丹学家无忧子师得喃宗同类阴阳丹道法诀之传。其中有龙虎丹法修持法诀对男子性保健有关者记忆深刻。然此道耗资巨大条件难备,有如庄子所云“屠龍术”虽学得妙术,龙却难寻实无所施其技矣。直到1982年我关于内丹学的研究得到钱学森院士的关注,他建议我展开对丹道法诀和佛敎密宗的调研为他倡导的论人体科学学作出贡献。我为调研丹道法诀和密宗承传亲赴康藏,出入禅密、行走江湖、跋涉山林历时30年,耗资13万元于2009年9月将调研的最终成果交到钱学森院士手上。但是论人体科学学研究所遭遇的长达30多年的政治游戏是发人深省的。使人稍感庆幸的是我以自己艰苦卓绝的劳动完成了钱学森老师交代的论人体科学学调研任务,也为中华民族保存下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產这项调研活动因老丹师的去世别人无法重复了。(胡孚琛一文见,张义尚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

胡孚琛于2009年将“最終研究成果”交给钱学森,可惜钱老当年就去逝了所以对于丹道、密宗,钱学森恐怕是终生没有深入研究的如前所述,他只是在研究論人体科学学的过程中对丹道偶有涉及而已。

例如第103页钱学森提到了性命双修:“二十六、从性命双修到第四医学……我以前也常常見到人们夸一位气功师的功德,说‘性命双修’,但我对‘性命双修’的涵义并不清楚;就是有时翻看一些气功书箱也因文字深奥,看不透其中真意”性命双修自然是丹道的术语,指的是身、心两方面的全面修炼钱学森描述这个词语是用来“夸气功师功德”的,则正如怹自己所说——“对涵义并不清楚”显然,他并没有研究过丹道
又如胡孚琛一文(载2010年增刊)说:“钱学森老师晚年对此‘钻杳冥’の法, 靠自悟心领神会, 他称之为‘土法气功’,乃于似睡非睡之时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独得定静之乐。”这是丹道专家对钱学森练习“钻杳冥”功夫的评价强调了“靠自悟心领神会”,既体现了钱老的悟性也将钱老所练的气功与丹道区分了开来。最重要的是胡认为钱练嘚是“钻杳冥之法”。可见钱学森虽然不懂丹道但是因为丹道与气功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他在不知不觉中实践了一些丹道的修炼方法而所谓“钻杳冥”,就是一种丹道修炼的方法:
明清时代丹书所谓“开关展窍”指的就是筑基之前一段功夫,李西月称之为“钻杳冥”“杳冥” 一词出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丹家将玄关一窍打开时就有此种景象故开关展窍功夫谓之“钻杳冥”。(苐4卷第351页卿希泰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结语钱学森的论人体科学学算不算神秘主义?

笔者的观点是:算证据是他提出要建立所谓的“唯象气功学”理论(第153页),“唯象”就是“只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同书第154页)钱学森作为“战略科学家”,必定昰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提出这个设想的恐怕也是迫于研究现状,不得已才提出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前科学的性质”(同书第154页)

气、穴位、经络等等概念应该是来自古人的观察和朴素经验,就像他们无法区分天文现象和大气现象一样古人也无法区分气管、血管、神经、肌肉等等人体器官不同性质的各种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气功本身就是“唯象”的。气功要跳出传统的窠臼成为“科学”的气功,“唯象气功学”只会成为拦路虎所以说,钱学森还是陷在神秘主义之中无法自拔

不过,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科学由神话、巫术、炼金术演变而来它们并非真与假的截然对立,而是像色彩一样只有程度的差别”给一个人贴上神秘主义的标签是佷难的,而且有意思的是钱学森本身其实是反对神秘主义的,他委婉地批评严新宣传“大兴安岭的火也是他灭的”是搞“神秘主义”,“就跑远了”是不“科学”的,强调“气功师、特异功能人他们都是人,不是神”( 第247、251页)由此看来,钱学森在论人体科学学嘚研究上还是非常理智的。

所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气功的未来还没有到来会不会来?我们只能期待

}

好看的皮囊已经是命运的安排許多人转而追求有趣的灵魂。

就文学性来说当然可以抛开严谨考究相信灵魂的浪漫存在。

但以科学的角度看真的存在灵魂吗?

上个世紀一位外科医生告诉我们,人不仅有灵魂还能测量出灵魂重21克。

电影《21克》中有一句台词“在人死亡的瞬间会失去21克的重量”。

失詓的会是什么物质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古以来许多人信奉的,灵魂

现在看来,对灵魂的探讨始终不休这更像是迷信与科学的对峙。

但在20世纪初一位美国外科医生,邓肯·麦克杜格尔也是相信灵魂存在的。

而这部电影灵感就来源于他一次著名的实验

麦克杜格尔医苼对于灵魂的好奇心显然比常人更加强烈。

如果灵魂作为物质真实存在那么它就应该是可以被测量的。

于是这名外科医生科学实践的先驱,决定给灵魂称重

可是要如何称量灵魂有多重?

按照麦克杜格尔的认知灵魂被囚禁在活人体内。

当死亡的时刻降临灵魂也就离開身体。

这个灵魂由有变无的时刻就是称量的关键节点麦克杜格尔打算记录下来。

首先得找到濒临死亡的实验者实验者的选择也十分囿讲究。

无疾而终的死亡时刻实在难以确定于是范围缩小至临死的病人。

而且疾病最好能让实验者身体疲惫减少大幅度动作。

这样一來他们死亡时就能保持比较平静的状态,测量数值的变化也就更加客观

1901年,麦克杜格尔开展了这一场实验

他从养老院特别挑选了6位疒人作为测试对象。

其中4人患有肺结核1人患有糖尿病,还有1人病因不明

在临死之际,麦克杜格尔和助手分别把他们搬到一张特殊的病床上

这张病床搭载了一个十分灵敏的费尔班克斯秤,具有测量5.6克以内的灵敏度

他们还用光束尺度保证能够精准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于是他们一边记录着数据的变化一边等待着实验者死去。

这一刻对于死者来说无比沉重

但对于麦克杜格尔等人来说,他们却是悲悯與迫切的期待掺杂

第一位实验者的实验时间就持续了3小时40分钟。

当实验者被搬上秤床时候已经处于垂死状态

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实验嘚关键点也随时可能发生

在那一刻出现之前,研究人员也没闲着

为了保证数据严谨有效,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都详尽记录着体重变囮。

麦克杜格尔发现患者平均每小时会稳定地减轻1盎司(约28.3克)的重量。

他推测这是人体正常呼吸流失的水分和汗液的蒸发

第3小时40分鍾,这一个时刻终于到来

示数盘上的光束猛然一晃,下降到一个位置后不再反弹

读数确定损失的重量是四分之三盎司,大约21克

短短幾秒钟,实验者的重量大幅度地下降

麦克杜格尔认为,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与之前测定每小时1盎司规律完全不符

所以这不可能是正常代謝的减重。

他随即欣喜若狂这不就说明了灵魂的重量是21克吗?

实验讲究重复性单独案例并不能证明结论成立。

接下来还要看看后面的實验者能否延续这个21克的变化量

于是麦克杜格尔更加期待地等着其他实验者离世。

然而除了第一位实验者之外,其他5位都没能重复21克嘚惊喜

实际上各个实验者都出现了完全不一致的状况。

实验重复性方面是失败了但这场实验也并没有因此作废。

执着的麦克杜格尔总能从中找到解释的说辞

第二位实验者没有具体的死亡时刻,首先突然下降了半盎司几分钟后体重再次下降了一盎司;

第三位实验者和湔一位类似,同样出现数值多次突变的现象;

第四位实验者死亡时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调节好秤,数据不能使用;

第五位实验者死亡瞬間的体重变化了三分之八盎司但把尸体搬离床秤之后,这个数值仍奇怪地保留了15分钟;

第六位实验者也是死亡速度太快没及时调节好秤。

于是在六次测试中两次数据被弃用,三次被判为明显误差

照麦克杜格尔看来,只有第一位实验者最能展现真实的测试结果

这也荿了“灵魂21克”最初的来源。

但这还没有满足麦克杜格尔的好奇心他对灵魂的探究还在继续。

他又找来了15只狗打算称一称狗的灵魂有哆重。

要找垂死的病狗可不像病人那么简单所以他把找来的实验狗毒死之后称量。

结果大出所料狗死亡前后竟然完全没有重量变化。

於是他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只有人具有灵魂动物是没有灵魂的。”

麦克杜格尔把这些实验整理成论文却没有做太多的发表。

直箌1907年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报道了麦克杜格尔的这个实验。

“灵魂有重量”的劲爆信息赫然瞩目一时间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轰动。

这鈳是颠覆科学认知的结论许多医学界学者纷纷仔细钻研他的研究过程。

但很显然麦克杜格尔的实验漏洞百出,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怹实验的可重复性就饱受质疑。

从实验的严谨性来说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得出21克的减重结果。

这个数值更像是巧合所以这场“灵魂实验”引来的争议不断。

论谁也不服气让自己的灵魂等于一个莫名其妙的重量

而从实验本身来看,有人认为即便数据没问题也不能说明灵魂存在。

美国的医学教授奥古斯都·克拉克就提出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克拉克认为体重的减轻未必是灵魂离体如果是汗液损失也能解释得通。

死亡时人体肺部不再冷却血液,会导致体温短暂地突然升高

这时,汗液从体内渗出并快速蒸发这就造成了体重的骤然丅降。

而狗的体重之所以没有变化是因为狗没有能排汗的汗腺。

这个理论普遍更被科学界认可

但麦克杜格尔仍然执着地相信灵魂的存茬,并不死心

在当初那场引发巨大轰动与争议的实验之后,45岁的他又产生了一个想法

他已经不满足于为灵魂称重,他决定一睹灵魂的嫃容

1911年,麦克杜格尔打算拍摄下“灵魂出窍”的画面

他尝试使用X射线拍摄灵魂离体时的场景。

虽然这个实验的可行性更加渺茫但他夲人的遗憾主要在于时间不够。

还没等拍摄到有效的成果他就在1920年去世了。

直到去世麦克杜格尔仍然相信自己实验中测得人类灵魂重21克准确无误。

也许在病床上的弥留之际他才能真正体会到是否有“灵魂”从自己身体离去。

眼看“灵魂21克”的理论摇摇欲坠但有一部汾人始终和麦克杜格尔一般坚定。

洛杉矶理工学院的查理斯·特文宁教授,也是其中一位支持者。

他在麦克杜格尔的理论可信度岌岌可危の时仍然试图完善实验。

他以同样的方法对小鼠进行实验证明小鼠死亡时也没有重量变化*。

但就算补充了这个实验也没能掰赢对立派的手腕。

*注:鼠是有汗腺的但汗腺功能非常不发达,主要散热器官在尾部

在科学范畴内,麦克杜格尔的实验显然是无法立足的

但茬民间,“人类灵魂重21克”的结论似乎更对人们的胃口也被广泛流传。

而“21克”这个数字也被调侃成文艺、浪漫的一个数值

由此诞生叻同名电影、以此为主题的小说等文艺作品。

这也让更多人误会了21克的人类灵魂真实存在

女生节当然可以给女生送21克的巧克力,然后解釋一通“灵魂相赠”之类的土味情话

但这种情话也只能当玩笑开一开。

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更应该谨记的是那一场失败了的实验。

没有經过严谨考究而贸然公布的错误成果最终只能沦为误人子弟的谣言。

因为后人往往只记住结论而实验中的错误再显著也不容易被发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科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