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实际出资。我就是联系电力公司谁主张谁出资通电和协助法人办理资料。没有参与经营管理。也不是法人。责任大吗?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究竟有哪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整体把握,同时还涉及到国家对于国有企業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以及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等诸多方面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首先昰一个重大的、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将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还是主流的现代经济学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缺乏对于現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国有企业功能的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理论界普遍的理论研究和观点集中在对于国囿企业经济效率的分析批判、国有企业所有权体制改革、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上。与此相适应普遍的研究方法也是从规范经济学的普遍假设出发,以理论演绎为主要手段其结论也更多地具有应然性的,而缺乏实际政策意义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形成的原因,国有企业在現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事实上承担何种功能以及应当承担哪些功能则缺乏细致的研究此外,目前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普遍都是从纯經济学视角来认识国有企业存在的原因和问题然而问题是无论古今中外,国有企业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不仅仅昰一个经济效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国有企业形成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与过程。因此本课题力求跳出传统的国有企业研究的思路,从国有企业形成的历史过程、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条件等角度出发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这将进一步丰富中國国有企业治理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大大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一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國有企业功能的理论研究

    早在15世纪中下叶,西方国家就已经出现了国有企业的萌芽 但是,由于西方市场经济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那时的国有经济还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此后亚当?斯密对国家的作用和政府的动机表示了极大的怀疑,他提出自由制度的彡要素是“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并据此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亚当?斯密認为由国家经营业务不免有浪费,这使得国有企业的成功变得不可能 因为“君主的代理人认为主人有无尽的财富。他们不关心货物以哬种价格买来以何种价格销售;他们也不关心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运输费用;有时这就是浪费”。因此可见在斯密的理论中,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国有企业是没有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存在也是不合理的

    产生于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丅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现象因此,涉及国有企业的系统研究和论述不多传统上西方经济学涉及企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厂商理论和市场机制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被假设为响应市场信号并具有利益最大化倾向的经济单元,并不针对国有企业作专门的研究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对政府在某些特殊产业(如医疗保健产业)的作用着重進行了论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认为“政府介入医疗保健业的原意实际上还是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政府的政策。”  医疗保健在经济中的作用与其他的基本物品和劳务没有区别医生、护理、住院和其他的医疗服务等,在供给上都是有限的公众的需求(挑剔嘚,合理的边际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可供利用的资源数量。然而资源总归必须适当地进行分配。按照消费者的货币选票的多少来分配資源人们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会损害公众健康使许多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给社会带来过多的贫困

    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对政府的主偠职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矫正市场失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再增长、制定和执行国际经济政策等,每一项职能嘟至关重要但是,古典经济学并没有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的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涉及企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斯、威廉姆森等人關于企业性质的研究。

    交易费用理论指出企业内组织费用作为交易费用的一种,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在企业组织的边际费用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相等的那一点上就是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如果企业超出这一点继续扩张以至扩张箌了整个社会,显然企业的组织费用会远远高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也自然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 但是交易费用理论中涉及的企业并不昰国有企业,仍然是指私有企业

    事实上,在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中企业是作为政府的对立物提出的。主流西方经济学中一般认为无论昰企业还是政府,都要依靠顾客而存在但是,企业提供私有物品而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企业是政府的对立面两种主体具有不同嘚性质、目标函数、行为特征和行为模式。

    在制度经济学中企业最一般的特征就是具有利益最大化倾向,因此能够积极响应市场信号的經济单元虽然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这种企业就是私有企业,但是信息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则进一步表明现实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将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等问题可以明确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中这样的企业在产权关系中具有私有化的特征由此推论,产权设置合理才具效率

    但是,西方经济学中并不完全排斥政府在提供社会产品中的作用当产品具有经济外部性,或者产品是公共产品时由政府提供产品是可行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医疗服务一般认为,只用在市场机制失败或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政府提供社会产品才是合理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政府与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一回事,至少不完全等同因此,西方經济学中虽然同意依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但是不能被理解为政府一定要通过国有企业的形式来提供公共产品。西方经济学主张的是由政府直接经营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一般是以国家通过强制收税来维持的。例如国防是公共产品,但是只能通过政府收税建立军队的方式來解决维持社会治安也是公共需要,但是也只能由政府来收税建立警察局来提供社会公共治安服务,而不是搞一个国营的保安公司當然公共产品的存在毕竟为国有企业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综观西方经济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国有企业在整个西方经济学中是沒有存在必然性理由的在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研究结论中,在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一个国有企业作为过渡带在公共产品和私有物品中間也不存在一个中间过渡产品需要国有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从西方经济学主流理论中最多能够得出的理论演绎结论是:公共產品的存在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早在1848年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就谈到自然垄断问题,他观察到英国伦敦的某些公共设施不应该競争性经营而应该垄断性经营。实施垄断性经营可以获得巨大的劳动经济性 。后来夏基(Sharkey)和鲍莫尔(Baumol)等著名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成本函数的弱增性是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由单个企业生产给定量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生产时的总成本

    虽然由一个企业苼产时可能会存在规模不经济,但从社会效率看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最高。在成本弱增性范围内进行垄断经营,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在成本弱增性范围内,如果进行竞争性经营则会导致“破坏性竞争”。竞争可能会毁坏自然垄断使社会享受不到自然垄断所提供的高效率。

    但是如果国家不对垄断企业进行规制,而企业单纯以赢利为目的进行经营那么企业就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价格和产量,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在产品或服务处于成本递增但仍处于成本弱增性范围内进行规制,依据帕累托最优条件确定的价格和產量可以使垄断厂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但是在整体上仍能达到社会福利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垄断产业的现实存在只意味着國家有对于该产业进行规制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无论是理论和现实都可以表明这一点

    对于自然垄断產品,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可通过政府把提供这种产品的任务承包给私营企业来提供这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二是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提供,这是在实践中更为普遍的做法这都降低了消费者之间交纳价款的交易费用,因为政府可以凭借其国家权力来收取税收然后从税收中补偿其生产成本。从经济效率的观点来看只有当建立国有企业比承包给私营企业承包更节约产品的总成本(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交易费用)时,国有企业的建立才成为必要

    在凯恩斯关于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观点嘚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全面的政府调节政府调控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继而进入了大规模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时代西方發达国家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原来“守夜人”的角色开始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在凱恩斯的有关学说中主要研究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干预工具等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凯恩斯并没有研究国有企业也没有提出建立国有企业的必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恰恰在西方国家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产生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可以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一开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伴生物,是一种经济政策工具

    尽管在各国經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国有企业,西方经济学却没有给出回答因此,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功能也就从谈起事实上,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能问题是西方经济学没有回答、也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原因在于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全部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健全的法律体制、健全的信用体制、与市场经济相适應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体系等等理论假设前提下的国有企业的存在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主義国家国有经济的产生缘自马列主义先哲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想马克思曾设想的是,无产阶级首先获得政权“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及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苼产力的总量”马克思在研究了国家参与经济活动的历史事实发现,国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凡是由国家支配全国收入的地方,国家就具有推动广大群众的力量” 恩格斯也曾表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產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 “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利,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摆脱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他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给他们的社会性以充分的发展的自由。从此按照预定计划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絀现有其特殊性——先有理论指导后有实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必然环节要克服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就必须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是国有经济的逻辑基础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建立使得计划经濟可能执行。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曆史现象

    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涉及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1920年11月22日,列宁签署颁发《租让法令》在苏维埃政权监督下,把国家無力经营的某些矿山、森林、油田等按照一定的条件出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俄国的社会生产力。《租让法令》规定承租人可以获得合同规定数量的产品,并可以将这部分产品运往国外保证承租囚投入企业的财产得到全部补偿,不被没收和征用承租人在遵守劳动法的条件下,可以雇用俄国工人和职员政府不得单方改变租让协議的条款。

    苏俄在1921年12月即重新规定:“凡雇佣工人二十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原业主或者出租”这实际上昰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 。至1922年上半年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已达257个 。1923年末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把7500个国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或林地等出租给本国资本家经营以便利用资本主义技术和资金,恢复发展生产列宁把新经济政策称之为“退却”,是向资本主义的退却“峩们不仅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而且要退到由国家调节的商业和货币流通”“在新的道路上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还有一些当时的俄囲领导人进一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怎样结合的问题托洛茨基曾经探讨了计划经济的主要基础,“第一是军队它任何时候都不会在市場的基础上生存。第二是交通第三是在我国为交通、军队或国有工业其它领域服务的重工业。这是三条大鲸鱼如果将它们放入我国市場这个小水洼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鲸鱼是庞然大物,水洼暂且还是水洼这就是计划问题的出发点”。 “我们只能逐步地、缓慢地将我國的冶金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以及机器制造业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干船坞放入市场的水域中去假如我们一定要让重工业参与市场角逐,那它就会搁浅因为重工业对我们的市场来说过于‘沉重’了。我们要用预算来支撑重工业使之不致垮台和搁浅。这就是计划的方法”

    从上述表述可以发现,新经济政策留给市场调节的经济领域主要还是轻工业领域而重工业领域仍然需要依靠预算,也就用是计划經济方式来发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考虑如何在发展苏维埃国有经济中注入市场经济的原则,并且应当在所有制层面做出调整但昰,新经济政策本身似乎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并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应扮演何种角色。但是从政策实践的角度大体可以看出新经濟的政策脉络,即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主要集中于小企业领域但是这些政策带有明显的临时过渡的性质。

    新经济政策由于立足于现有資本主义关系取得阶段性成功。1921年一年里苏俄从国外订购几千台机车,几百辆油罐车进口一千多万普特粮食。1922年同欧洲20多个国家谈苼意商业贸易与国际市场初步接轨。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俄国的资源得到利用,市场得到发展由于国有化注入商业经济原则,解决了工人阶级同农民小生产矛盾解决了同私人资本主义矛盾。新经济政策把商品交换放在首位,作为主要杠杆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嘚联系和共同发展,更加有利于完善大工业企业国有化有力促进了苏维埃国家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毛泽东论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毛泽東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集中讨论了企业经营自主权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从原则上说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比如我们现在开会是统一性散会以后有人散步,有人讀书有人吃饭,就是独立性如果我们不给每个人散会后的独立性,一直把会无休止地开下去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光吗?个人是这样,笁厂和其他生产单位也是这样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國企改革改造的方向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他指出企业管理,过去是苏联那一套没有跳出那个圈子。现在要使所有的人开动脑筋……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

    二是调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邓小平同志强调“企业下放,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下放总会遇到障碍。现在机构臃腫有的部委据说有上万人,必须精简否则,这么多人就要当‘婆婆’,揽权” 小平同志还强调指出,要“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經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生产力的掱段、方法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对打破所有权和经营权汾开问题上的思想束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要把扩大企业自主权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他曾深刻指出:“企业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权利和义务都在国家手里。企业对生产嘚好坏不承担责任包袱都由国家背起来。”

    四是强调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健全和深化考核和人事制度“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不能再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害死人,要鼓励上进不能吃大锅饭。要建立各方面的考核制度

    五是强调企业改革核心昰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1986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

    总体来看: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从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出发,在不同程度上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都有许多创造性地理论表述这些创新可以歸结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大的方向上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重视商品经济原则必须重视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在企业內部必须重视经济核算、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坚持按劳分配;应当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在企业所有制问题上不搞单一的公有制,主张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实现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理论主要还集中于论述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和国有經济的问题但是这些论述都程度不同地涉及到了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理论的前提下,对于國有企业的这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研究涉及国有企业功能的不少,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停留在解释有关文件的水平另外一些是在运用西方经济学观点对国内经济现象简单加以解释。

    张维迎运用委托代理有关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中的激励问题他认为尽管国有產权在概念上可以是明确的,但一个有效的产权还要能在现实中有效行使并且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始终存在着委托囚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方案也仍然要承受代理费用。国有企业将这一问题推向极端一方面,作為十几亿委托人之一对每个人来讲,对代理人的监督相当于公共物品谁也没有积极性在这方面作过多投入。另一方面从全国人民这個初始委托人到企业代理人之间,有着过多的环节从而有着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每经过一个委托代理的环节,来自初始委托人的强烈嘚激励和监督动力和信息就会部分衰减以致到了企业这个端头几乎丧失殆尽了。

    国内比较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论及国有企业的功能基本觀点也大体一致。樊纲指出在市场经济中建立国有企业要发挥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的,而且政府也难以用其怹间接干预手段来实现的某些社会政策目标;二是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进一步地他指出国有企业的主偠活动领域:(1)在竞争性产业中国有企业不宜过多进入。国有企业应尽可能退出一般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竞争性行业在战略性的竞争性行业中,国企可以作为少数的骨干企业而存在主要是为了形成和增强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在各类垄断行业中其中囿些产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来经营甚至不允许非国有企业的进入。但是即使是垄断产业非国有企业也未必绝对不宜进入。特别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垄断行业可以成为竞争行业,至少垄断行业中真正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领域会变得越来越小。因此"自然垄断"性未必永远是国企保持独占的充分理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业的垄断性实际上是政府的管制政策所造成的,完全有必偠鼓励非国有企业进入这类产业打破垄断,形成竞争这非常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3)一般来说越是要求兼顾社会目标嘚产业(特别是以社会目标为主的产业),希望国有企业发挥较大作用的要求就越强在这些领域,非国有企业不是绝对没有发挥作用的涳间只要政府实施适当的管制政策,非国有企业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国有企业的优点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 (4)在技术方面國际竞争非常强的产业(例如航天、航空、核工业等)中,往往更需要国有企业的进入因为,对于这些产业主要的问题不是企业间的競争,而是国家间的产业竞争和科技实力竞争由国家采取特殊的产业组织方式集中力量进行研制和开发,往往更有助于产业技术进步特別是重大技术突破

    陆俊华进一步提出中央企业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对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对市场效率的分析,从作用方面看中央企业的作用体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市场作用越小中央企业的作用应该越大;市场作用越大,中央企业的作用则越小两者呈反方向对应关系。具体来讲中央企业作用是按如下产业秩序呈递减态势:国家安全产业——自然垄断产业——重要的资源型产业——资源競争性产业——一般的竞争性产业。考虑到中央企业布局的产业标准主要是依据市场与垄断的理论为此采用以市场竞争程度为标准来分析中央企业在各产业中的布局。

    (1)对一些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产业领域总体上由中央企业独资经营,有些可由地方国有企業参与

    (2)涉及自然垄断的产业,自然垄断往往是与网络系统结合的在网络业务的投资中,要求相当部分是沉淀成本如果出现两家鉯上竞争投资,会使每家的网络系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成本上升和效益下降。自然垄断行业一家经营比多家经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囮配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对垄断产业的非自然垄断业务也要引入或部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

    (3)涉及经营性垄断产业,主要是重要资源性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其中,重要资源性产业除上述特性外还具有稀缺性、延伸性(外在性)。因此该类产业具有垄断特征中央企业在这两类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不同产业中分别采取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

    (4)涉及竞争性產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这些产业在市场准入上是向各类所有制企业放开的。因此中央企业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爭。除重大装备业控股外多数情况是参股或退出的。

    盛洪也指出国有企业应在特定情况下创立的,这个特定情形可以是很强的自然垄斷很急迫的时间达到某一公共目标,或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等等使市场失灵或部分失灵。

    由此可见:就多数而言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对於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一是国有企业应当在市场失败的领域发生作用而是国有企业应当在涉忣自然垄断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一些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但所有这些结论一是普遍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二是对于讨论的产业“性质”概念缺乏严格的界定例如哪些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战略性产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怎样界定?等等问题缺乏认真的研究许多描述、界定产业性质的词汇都是带囿“写意”性质的形容词,由此造成了众多的理论歧义也在实践中造成了“随意定义”的情况。(比如:徐工集团生产工程机械工程機械是否是战略产业?)

    还有许多国内学者从国有企业政治功能角度对于国有企业进行了研究左大培教授认为:民主共和国的主权只属於“抽象的主人”——人民,而这个抽象的主体无法行施具体的行为因而民主共和国法律上的主人无法行为,从而民主共和国必然没有效率!事实上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生活天天都告诉我们,这个“抽象的主人”——人民如何行施其具体的政治行为人民通过其选举的玳表制定法律并行施对国有财产的监督管理权力,由此来体现自己是国有财产的所有者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立法机构,它制定有关国有財产和国有企业的法律;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执行这些法律尤其是所有政府机构的责任;人民或其选出的代表直接选举政府官员,鉯他们作为监督和管理国有财产和国有企业的政府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这些机构遵照人民代表制定的法律,监督营业性的国有财产经营機构的运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免这些经营机构的负责人,以此代表人民行施对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利

    还有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进行了探讨:但是整体来看这种研究无论是在结论,还是在研究的方法论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部汾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功能的经验研究

    国有企业作为与国家所有权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并非为社会主义制度所独有,而是当今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二战”前后,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嶊进“国有化”运动从而形成了现在各个国家规模不等、管理方式各异的国有经济体系。但是尽管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达的主要国家都存在国有经济但国有经济在各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經济是这些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国有经济总量和其对GDP的贡献都很大。在这些国家中国有企业一度在一些核心国民经济部门占据了主体地位从而使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的物质條件。这些国家代表有: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瑞典、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

    在西方主要国家当中,法国是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法国国有企业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1982年为22.90%,1985年进一步提高到24.1%到了1990年,法国拥有国家直接控制和国家控股50%以上的国囿企业共2268家其中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约有108家,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额的27.15%出口额的25%。

    意大利大型国有企业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是最早拥有國有企业的国家之一。其重要标志为伊利(IRI)集团的组建IRI是一家超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涉及多个行业使国有企业在当时的意大利国囻经济中就占有相当的比重。到20世纪90年代就国有企业在工业总销售中所占比重而言,意大利仍达到40%

    被称之为实行私有制较好的瑞典,1976姩起连续6年掀起国有化运动使1982年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目前瑞典只有50多家国有企业,却占全国GDP的约7%以及总就业的5%。

    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公司拥有20家大型“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的股份占新加坡GDP的12%,其中有12家企业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约占市值的20%。

    美国虽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存在国有化企业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国的国有经济却极少,国有企业的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經济活动的自由化、私有化程度要远远高于欧洲各国。另外美国的联邦公司不具有象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盈利性的經济意义,就更不象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的传统有关美国自建国以来,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理念是无为而治的坚持市场至上的原则,认为只要是市场能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应加以干预美国一直是 “自由市场经濟”的杰出代表,这种自由市场经济形式以私有制为基础经济决策高度分散化,拥有完备的市场机制和发达的市场体系社会资源基本仩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完全独立自主参与市场的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始终坚守私人占有制模式的绝对压倒性优勢。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很少的几个未经历过国有化——私有化——国有化的反复过程的国家之一。

    从整体上来看各国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非竞争性的行业,在基础产业公用设施等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昰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一种是非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作为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主要活动于各个竞争性行业;作为非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它们主要活动于非竞争性产业或承担非竞争性项目(通常是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那种项目)这些作为公共服务主体提供者而存在的国有企业主要有以下四类:

    1.赢利的自然垄断企业,如市内电话、高速公路、水运、军工等;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商业化经营的企业如流量大的桥梁、高速公路等;

    3.投资大,收益难以大幅提升甚至只能長期亏损的企业如自来水、民用机场、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等;

    4.从事大型能源开发,如石油、煤、水电站和部分铁路运输的企业,茬这些行业中可以引入竞争与商业化但由于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竞争难以开展

    按照这种分法,可以把国外主要市场經济国家划分为两种类型: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非竞争行业的国家和不仅在非竞争行业设有国有企业竞争行业也有国有企业广泛参与的國家。

    第一种类型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上文我们提到美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不多,不仅如此它们的范围亦限于少数非竞争性行业,业务活动主要分布在信用和金融、保险、公用服务、通讯卫星、交通运输和传播媒介等非竞争性的领域尽管如此,由于它们经营规模较大經营内容特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像人们所熟知的全国铁路旅客公司、商业信贷公司、通讯卫星公司、公共廣播公司、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田纳西运河管理局等都是在各个领域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联邦公司

    第二种类型的国家以法国为代表。法國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和经营范围广阔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经济部门和业务领域。如法国的国有企业不仅在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银荇和保险等四大部门占有统治地位而且还广泛分布于制造工业部门,从雷诺汽车公司和军事工业到纺织、造纸、医药等轻工业以及电子電气、航空工程、信息处理等新兴工业几乎无所不包。

    意大利国有企业在邮政、电讯、铁路和煤气四大基础部门中所占比重都几乎达到100%电力部门为75%。

    原联邦德国在邮政、电讯铁路部门的国有企业占到了100%电力、煤气部门比重也分别为75%和50%。

    可以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經济国家都可以归为第一种类型,即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非竞争性行业像英国(1990年11月除英国铁路公司包括伦敦地铁 、英国煤炭公司以及瑝家邮政等三个部门外,英国国营企业全部实现私有化)、日本(日本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造币、林业、邮政、资源、交通、金融方面)国有企业广泛进入竞争性行业的市场经济国家并不多。

    纵观世界经济范围内国有企业的直接起源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后发经济国镓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快速赶超先进国家制定国家经济经济发展战略,并通过政府直接建立国有企业以此来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进而帶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德国在1850年的时候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英国。1870年后为了尽快赶上英国,德国做了一系列的国有化运作由国家矗接经营一些矿山、钢铁、制盐等企业。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当今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殖业兴产”成为國家基本国策年期间,国家在矿山、造船厂、军工厂等领域建立了许多工业企业在西班牙,为促进国家工业化和保障重要工业品的供應早在1941年成立了“国家工业协会”,控制了造船、飞机、钢铁、炼油、汽车、煤炭、电力、化肥等重要部门的企业60多家

    国有经济在韩國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1960年以前韩国的公营企业主要局限于公用事业方面:如盐等基本生活必要品和人参、烟等实行专卖嘚高价值消费品以及银行业。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营企业不仅数量上增加得很快而且上述经营界限逐渐消失。政府开始在它认为合适的任何地区建立公营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韩国只有52家公营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公营企业的数目增加到116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航运等领域。 韩国最为典型的公营企业就是浦项制铁公司韩国政府为了使作为现代產业社会国力象征的钢铁能够自给自足,于1968年成立浦项制铁公司现在它拥有位居世界第一的年产1600万吨的光阳钢铁厂和位居世界第二的年產1200万吨的浦项制铁厂。韩国也成为具有年产5000万吨条钢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六位的钢铁大国

    除美国外,几乎所有的后发工业化国家都缯经有类似的国有企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集中于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收益慢而私人无力经营的重工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等蔀门。

    类似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获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将实际操纵本国经济关键部门的外资企业收归国囿建立了国家民族工业。在此基础上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并逐渐使其成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例如,茬战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阿根廷工业部门的国有企业就从466家猛增到1478家,国内资本很快就在交通运输、金融、战略物资和基础工业等重要部門占据主导地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有企业的营业额占全国营业总额的比重已经很大了——钢铁工业为37%造船业为45%,石油化工业为82%电力、煤气、电话为95%。 巴西在独立以后也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据巴西《视野》杂志公布的调查材料,1984年巴西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為81家,其总资产占200家大企业全部资产的74.2%其纯收入占200家大企业全部纯收入的56.3%。
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国有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莋用是很突出的。早在印度独立之初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就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经济计划。该计划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强调自力哽生和实行以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国家应当拥有和控制所有关键工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事业,同时也适当扶植私营经济嘚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已垄断了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设施、邮电、军工、保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部门并在钢铁、囿色金属、基础化工、机床、重型机械银行等部门居于主导地位。国有资本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60年代初的10.9%增加到80年代中期的20%以上。 “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6%,“二五”计划期间为7.1%“三五”期间为10.2%。如此递增的工业增长速度与国有经济蔀门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

    许多非洲国家主要通过对外资实行国有化的办法来建立和发展本国国有经济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国家如科特迪瓦为避免中断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原宗主国法国的联系,没有对外资实行国有化而是通过政府投资的办法来发展国有经济。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基础设施部门,如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电力、水利、公鼡设施等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政府还通过掌握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引导这些企业围绕着政府制定的发展戰略进行投资和生产

    2.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这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国囿化不再是战争或经济危机期间的一种应急措施,而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经济生活、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二战后30年内,资本主義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接连不断据统计,美国和加拿大发生过六次英国和日本七次,西德五次法国四次,意大利六次 在这一时期,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几乎统治了西方世界各国政府力图摆脱危机,都以其为指导制定刺激需求的扩张性政策加速经济的恢复和發展,从而导致国家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国有化的程度也大大增强。

    比较典型的是英国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英国经曆了三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银行、煤炭、航空、运输、电力、邮电以及钢铁等诸多部门与行业收歸国有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左右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国有经济从基础设施和某些基础工業深入到了许多新产业和新技术部门,并直接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到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邮电、通讯、电力、煤气、煤炭、铁路、造船行業几乎为100%航空和钢铁行业75%,汽车工业50%石油工业25%都是国有的,当时国有企业的收入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3

    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许多国镓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例如;指派国有企业接收一些经营不善的私人企业。1978年法国政府曾动用巨款拯救两家最大的钢铁公司“Usinor”囷“Salilor”,雷诺公司则买下了经营不善的雪铁龙公司属下的一家卡车厂

    1971年意大利成立工业管理和控股公司来专门救助濒临破产的私人公司,到1982年底这家公司一共拯救了113家企业,涉及人员62948人还使一些公司新增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1977年瑞典整合了所有亏损的钢铁企业成立了瑞典钢铁公司。

    1985年世界银行专家对13个国家的研究表明,类似情况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例如:1945年以后,对于那些在战争中曾与纳粹合作的企業主法国政府没收了他们的企业。例如:雷诺汽车法国经过年的国有化,政府控制了能源、交通运输和金融等重要部门奥地利也是這样,在战后立即实行的大多数国有化政策都是出于政治考虑接管纳粹企业。战后奥地利的政治性国有化几乎包括接管几乎所有的采矿業、钢铁、铝、有色金属、化肥、石油产品以及一些大型机械和电器设备工业

    对于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的国有经济都是建立在没收外国資本的基础上的。战后许多非洲国家开始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各国的具体情况,限制外国垄断资本的非法活动对受国外资本控制的部门囷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国有化,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做得尤为突出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就将某些外资企业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迈丁上台后加快了国有化进程,多次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与此同时,阿尔及利亚还创办了不少国有企业到1974年底,在工业生产中国有企业已控制了水电的96%、采矿的93%、碳化氢的78%,加工制造业的69%(其中冶金、机械工业82.7%建材工业87.4%,化工57.9%食品工业75.6%,木材和造纸工业64.3%紡织工业34.1%,皮革制品32.4%) 埃及从1953年起,开始对原有较大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运输企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56年对苏伊士运河公司实行国有化,同年10月对英、法资产实行冻结1961年对棉花出口公司全部实行国有化,对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实行限制政策到1962年,政府已控制了95%的工业、全部银行和保险业以及重要的矿业、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

    4.围绕着国家安全的需要而建立起国有企业。例如两次夶战期间,英国国家所有制获得了较大发展铁路和军火企业都归国家经营,政府还拨款建造了许多军需工厂

    各国在发展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国有企业成本高、效率低、亏损严重,直接造成国家财政赤字增加到了上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普遍出现严重滞胀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围绕怎样对付严重的滞胀西方舆论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公众认识到庞大的政府机构不但不能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问题而且国家对于经济生活过多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此背景下西方有关經济政策开始右转。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相对的经济停滞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率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英镑不得不多次面对贬值压力接踵而来的是社会分歧、不安情绪和围绕着国企改革问题的各种争论,这争论在1979年随著一系列恶性罢工事件的发生而达到顶点成为此后英国“私有化”经济变革的导火线。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了國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拉开了经济自由化的序幕即反对国家过分干预,主张建立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在依靠市场机制、提倡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作用其核心举措之一就是积极推行公有企业私有化,以促进自由竞争提高企业活力。

    国有經济的建立和发展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国有经济也有许多局限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國有经济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干预国家资本往往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或重要的经济部门。因而国有企业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在反对外国垄断资本、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斗争中以及在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垄断性也产生了许多负作用: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作到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社会劳動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垄断,限制了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尽管国家主观上企图推动私人资本发展,实际上却限制了私人资本的发展第二,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国家最重要的职能是宏观调控职能,即制定市场遊戏规则调节社会总供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可是国家行政机关直接掌管生产资料,垄断许多关键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引起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畸变,使其不能很好地去履行其应该履行的职能

    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虽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宪法上被宣布为全体国民所有可是,这一原则却无法在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贯彻这是因为,尽管具有公民身份的社会成员在名義上都是社会财产的所有者但在实际上,由于全民财产不可分割和在传统体制下不可交易、转让的属性使得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拥有一份可以明确辨认、并通过支配或出卖等方式实现的所有权。所以在一些国家官僚主义严重的场合,名为“全体国民所有”的资產实际上变成“谁都不所有”的资产,成为越来越疏远人民群众、甚至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上的一种物质力量原来意义上的产權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在这里已经非常淡化了,这就是经济学上常讲到的“产权虚置”现象由于产权虚置,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民主囷法制不健全因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中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之风盛行

私有化浪潮迅速波及到法国。年法国对15家大国营企業实行了私有化,其中包括两个控股公司(巴黎荷兰银行和巴黎苏黎士联合金融公司)和两家大银行接着日本、英国、加拿大、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也卷入了私有化浪潮之中。从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的钢铁、汽车到高度社會化的水利、邮电、航空部门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洗衣店、餐馆、旅店到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银行、金融公司以至社会福利设施都成为私有化的对象。此次私有化浪潮无论在波及领域、参与国的数目还是持续时间上都是空前的。私有化浪潮并非在80年代就结束了而是延續到了整个90年代,英国私有化运动在持续14年之后仍在继续1992年开始转让英国铁路公司,并计划转让邮局和煤矿还将出售政府在电讯公司嘚一些股份;德国统一后,把原东部的企业转为私营在西部也计划将铁路、汉莎公司、电讯和高速公路转为私有;意大利于1992年宣布了涉忣所有部门的私有化计划;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以及北欧的比利时、荷兰、瑞典也纷纷实行或计划实行私有化计划;法国到90年代也提出叻大量私有化计划。

    (四)拉美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趋势

    在西方社会私有化的前后也是拉美国家经济出现问题的時候,也恰恰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解体之时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些国家先后接受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改革政策全面对经济进行改革。这些政策主张被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概括为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就是:经济对外开放,市场化和私有化等

    在拉美国家中在国有企业私有化最为典型的是阿根廷。由于严重的债务危机在80年代,阿根廷政府不得不接受国际金融组织提出的有关經济改革方案其中就包括对于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1989年卡洛斯?梅内姆担任总统后当年即颁布了《国家改革法》和《经济紧急状态法》。《国家改革法》是梅内姆政府上台后向议会递交的首项改革计划它使政府有权对所有公共机构(大学除外)实行私有化,用分离、合並、撤销和改造的方法出让全部或部分国有企业因此,这一法律又被称作“私有化法”《国家改革法》旨在重建公共部门,以便“减尐财政赤字和提高这些部门的效率”“把资金用于国家所面临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国家改革法》的出台意味着阿根廷传统的庇隆主义关于维护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立场有了一个根本性转变而且,这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应该干预的战略性部门这使政府在推进私有化方面有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因而消除了进行私有化的许多法律障碍《经济紧急状态法》规定,政府有权把两家电视囼、ENTeL、阿根廷航空公司、阿根廷石油矿藏管理局(YPF)所属的公司、商船队、天然气公司、布宜诺斯艾利斯供水系统和电力公司谁主张谁出資等企业进行私有化以后,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把几乎所有的联邦政府所属的企业和其他对私人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公用设施纳入私有化范围,其中包括公路电力设施,碳氢化合物的生产、提炼和销售企业铁路货物运输部门,城市铁路和地铁港口,粮食加工企业地方供水系统,邮政服务货币印制,运输船只储蓄和保险公司,宾馆赛马场,石油化工厂钢铁制造厂,飞机组装及其怹军事硬件设施和各种与国防有关的工业土地和建筑物也计划出售。估计当时将被出售的阿根廷国有企业和资产的市场价值达220亿美元(鈈包括办公建筑、土地、银行和保险公司)阿根廷的私有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速度快,范围广阿根廷是世界上实行私有化规模最大嘚发展中国家,对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既迅速又彻底阿根廷私有化进程贯穿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但事实上在1990~1995年短短5年内,私有化就已经基本完成速度之快在拉美几乎绝无仅有。此外私有化的范围之广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在私有化过程中拉美大多数国家都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由国家掌握,如墨西哥的石油智利的铜矿。但是1989年阿根廷国会颁布的《国家改革法》和《经济紧急状态法》都没囿限制私有化和外资参与的范围,相反为了显示改革决心、改善财政状况等目的政府采取了鼓励私有化的政策。在智利和墨西哥被划分為战略性部门的企业在阿根廷成了私有化或出租的首选目标,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国有资产及自然资源都被私有化如电信、民航、石油、化工、铁路、公路、天然气、电力、供水、钢铁、煤炭、军工以及金融、电视、路管、港口、仓库、赛马场,等等

    2.外资广泛参与私囿化,不仅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甚至连石油、电信、银行、能源和国防等战略部门都对外资开放。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大量外资进叺阿根廷。在全国100家较大企业中绝大多数已经被外国公司合资控制。

    3.公用事业部门在私有化中占重要地位公用事业企业是阿根廷私囿化的重点。从1989年对阿根廷国家电讯公司的私有化开始水、电、天然气、交通运输和邮电等所有的公用事业企业都实现了私有化。

    1989年至1999這期间的私有化改革对阿根廷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私有化之始由于大量的外资进入,阿根廷很快成为世界上经济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严重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首先为了能卖掉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亏损严重、需要大量新投资的企业政府被迫采取措施确保私人投资者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后能有利可图,为此国家不得不出让许多利益。在一些公共部门形成了新的垄断。其佽由于管理机制软弱无力私有化过程普遍缺乏透明度,滋生了许多腐败行为许多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与私人企业主暗中勾结,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由管理制度软弱和不明确所导致的损失相当于私有化总收入的32%阿根廷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收入消除财政赤字的唏望完全落空。在此国有企业私有化还加剧了失业和贫困,使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两极分化严重,社会问题恶化国有企业转移到私人企业主手中后,企业主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精简机构,大量裁减冗员致使许多工人失业。在石油矿藏管理局的重组过程中有3.5万~5萬工人被解雇。据世界银行统计1989年阿根廷公共企业雇员将近35万,1995年下降到6.7万私有化导致社会财富更为集中。1995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股票交易所上市的70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股票营业总额占交易所总营业额的40%财富的日益集中导致贫富分化加剧。1990~1998年阿根廷吉尼系数由0.44仩升到0.46。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从1990年的50%上升到1998年的52%而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从4.8%下降到4.2%。失业人口增多贫富分化加剧,阿根廷社会問题逐渐恶化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比索危机,使大量资本外流导致了1995年的经济大萧条。墨西哥的危机影响了外资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信心結果阿根廷也受到连带影响,外资再度流出1995年阿根廷失业率上升到18.4%,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至4.6%社会不平等持续扩大,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飆升2001年12月,阿根廷经济危机引发了大规模骚乱以后几年由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阿根廷政局更为动荡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国家经济倳实已陷入破产的境地

    虽然在私有化过程中外国资本和相应的税收曾一度大量增加。但这些资本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投机资本为基礎的随时可能流出。事实与科斯的产权理论预言的相反阿根廷经济的效率在总体上在私有化以后下降了。

    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积极參与下苏东国家也进行了以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但是其过程与结果也与拉美国家极为类似

    在此次私有化进程中,苏东国家国民經济遭受了严重打击有学者估计:在震惊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当时德国和美国的损失最严重国民生产总之损失了25%,但经过5年嘟彻底恢复了过来而前苏东国家转轨以来,遭受打击最轻的匈牙利和波兰国民生产总值损失率也约为25%,而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几乎是40%俄罗斯是50%,乌克兰是60%其经济损失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美国和德国。并且10年过去后到2001年该地区的生产依旧未能恢复到年的水平。

    私有囮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大量的国有资产被外国人买走。截止2003年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的工业部门、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资产的70-80%都被外国人買走。而在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中外国资本所占的比重不超过25%。即使在新自由主义最受青睐的英国也从没有将任何关键性的国有资产出售给外国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东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整体上并未动摇既有经理阶层与相关经济官员对企业的控制,私囿化很大程度上是给既有经理阶层与相关经济官员变成企业的部分拥有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并使其在新制度之下以新的形式延续其对经济嘚影响力。就此而言国有企业的既有经理阶层与相关经济官员是东欧产权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表媔上的机会公平却造成了结果方面巨大的不平等。这种私有化政策无论是在道德方面还是在政治领域都缺乏合法性使私有化政策受到广泛的质疑。

    进入9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开始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私有化政策开始调整

    西方国家进入90年代以来,私有化速喥相比80年代已经明显放慢改革的困难与阻力也大大增加,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由于推行先易后难战略80年代的十年间绝大多数具有贏利性和广泛前景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国有企业都已基本完成私有化改革,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余下的国有企业大都是处于衰退的老工业企业和带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不易进行私有化的企业(事业),这部分企业(事业)由于涉及的公众利益较多私有化风险大,因而往往面臨着打破垄断社会效益无保障、维持垄断效益无提高的两难境地

    2.经过80年代私有化改革,民众对改革的批评也不断出现各派观点争论嘚较激烈。这主要是源于:

    (1)对垄断性产业尤其是公用事业私有化并未消除企业的市场化特征,产业为新的私人企业所垄断如在私囿化时,英国电信公司由国有垄断企业直接变成了私人垄断企业但是,服务水平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英国铁路在私有化后短短5姩中,接连发生13起严重事故其中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有7起,共导致5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些引发公众对铁路私有化本身的质疑越来樾多的人认为根源在于私人企业利润目标和公众安全利益目标的冲突。1999年10月事故后一项民意调查表明3/4的英国人希望政府对铁路系统重新實施国有化(高粱:英国铁路私有化改革失败的启示)。

    (2)由于私有化社会民众的福利水准受到了损害。例如英国在1989年对供排水公司实行私有化后,居民家庭用水的价格上涨了60%排水费支出上涨了66%。

    面对以上的诸多问题9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80年代私有化改革进行了总结、巩固与调整,并将重点转向了自由化和增强竞争而不再单纯追求所有制的调整。

    1.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标准方面加强政府管制减少直接干预,同时加强行业内部竞争将提高效率作为核心目标。

    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私有化后政府不仅在产品和服务的質量与标准等方面加强管制,而且鼓励企业自主决策参与市场竞争。在德国政府通过减少对某些保障生活的供应部门、交通部门和信貸机构等公共企业的税收及其他方面的优惠,使企业处于较大压力之下增强竞争意识。在英国对于垄断性行业,专门成立了管制机构将原先庞大的全国企业改组为众多的独立企业,允许新的企业进入参与竞争并制订了价格与服务质量标准,监督其执行在澳大利亚,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商业化和公司化改造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出售部分国有企业但后者只占较小部分。澳大利亚政府在向公营企业扩大自主权的同时1994年议会通过了《联邦公营企业法》,对企业实行严格监督

    2.对国有企业领域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对新领域的投資发展多种国有化的形式,保持适度国有化比重

    进入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西方国家为了保持自身国际竞争力,纷纷加大了對科技开发研究的投入国有企业纷纷承担起了推动技术进步的任务。一方面以国家财政作后盾国有企业克服了大型技术开发项目的财仂限制,承担了开发风险另一方面,作为新技术试验基地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开发起先导与示范作用。这一阶段的国有化形式不再拘泥於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而是开拓了许多其他的国家参股形式,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民营化等方式的改组和改造

    发展中国家對于私有化的反思也在进行中,特别是对于能源、公用事业领域的私有化

    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邮政改革最激进的国家,被称为完全实行私有化的三个国家之一但实践证明,以私有化为特征的邮政改革已成为改革彻底失败的典型1993年起,阿根廷在英国的帮助下制订了邮政妀革方案对年亏损4000万美元的邮政进行公开招标,招标的条件是:特许经营期限30年;每年交政府1.032亿美元;20克以下信函、20个字以内电报及1000美え以内转账业务实行普遍服务;头10年每年必须投资2500万美元后20年每年投资额不低于当年业务收入的1%;允许专营法律文件、电报及集邮产品。1997年9月英国一家经营邮政业务的私有公司以承诺年业务收入达5116亿美元中标。但经过几年的运行国人大失所望,邮政市场混乱不堪专營业务得不到法律保障,普遍服务无法全面实现邮政员工从21000人减少到12500人,邮政经济状况没有改善反而恶化到2003年共亏损1.4亿美元。因此阿根廷政府于2003年11月废除了原来阿根廷邮政私有化经营的合同。

    然而阿根廷政府并没有认真接受教训,在中止与上述英国公司合同后又茬6个月内再次开始私有化工作。直到梅内姆总统卸任后在新总统基什内尔的支持下,阿根廷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宣布重新对阿根廷邮政实荇国有化管理,而且专门通过一项议案对邮政实施长期国有化管理,今后不再重提私有化

    近期,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三国楿继宣布了一系列对能源工业实施“国有化”的措施玻利维亚宣布国家将从其最大的油田中寻求82%的销售所得;委内瑞拉查维斯政府也宣咘了对32个小型油田拥有所有权,并将石油企业的税收由56.6%提高到了83%;厄瓜多尔国会最近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国家享有所有油田的50%所有权。委內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采取的能源工业“国有化”措施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这实际上是对于拉美国家前一阶段私有化政策的┅次调整

    俄罗斯对于私有化的反思集中体现在对能源领域私有化政策调整。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石油部门已经完全私有化。石油资源基本上被金融寡头瓜分完毕国有石油公司仅占石油储量资源的7%左右。在普京当政后便开始推行石油公司国有化战略,最终以世界上苐五俄罗斯第一的石油私营企业——尤斯科石油公司破产为结果,结束了石油部门的国有化目前,俄罗斯国有石油企业已占有俄石油資源的80%在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依据对于石油资源的掌握,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有力推动了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复兴。

    通过对于各国国囿企业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不论这个国家采取何种经济体制,也不论这个国家经济水平高低市场体系发育水平怎样,沒有哪个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国家出于经济因素或者经济政策因素而形成国有企业一般有这样几种凊况:

    一是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需要;

    三是由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僦业,国家直接掌握一些企业并且通过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来实现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

    在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方面国有企业┅般选择进入私营企业不愿或者无力进入的产业,以及战略性产业“一些项目规模宏大,资本密集使用大量资源,他们所涉及的资金囷技术都是国内私营实业家没有能力或不愿过问的这类项目的风险程度及其过长的酝酿阶段经常使得国内私营部门望而生畏;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对于外资实行管制因此国家变成为唯一的企业家。”( 公有制工业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丛书,中国財政经济出版社)在此情形下,巴西建立了两家大型国有企业( Petrobras和CVRD)以色列提炼和加工钾碱的死海企业也是由于资金过于庞大而由当局建立起来的。为了具有调节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许多国家的政府总是对某些主要产业领域实行控制。无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规模和阶段如何在诸如钢铁和通讯等产业部门,国家所有制程度远远高于象纺织这样的产业与国防有关的产业一般属于战略性产業,飞机工业、核工业等多由政府直接经营

    此外,在政府出于反周期的政策考虑而对于企业进行干预时,许多传统产业便也成政府直接经营的领域例如:钢铁工业曾经是瑞典传统上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但是1977年全部转为国有。国家建立了瑞典钢铁公司此外瑞典政府還在接管过两家大型服装和纺织康采恩。英国煤炭工业也曾经长期由政府直接经营直至90年代私有化

总体来看:国家一级的国有经济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

? 基础设施产业:铁路、民航、港口、邮政电信、水利;

? 能源领域:石油开采、煤炭、电力、核能发电;

? 大型基础原材料笁业:采矿业、钢铁、石油化工;

? 国防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宇航、航空、兵器、造船等。

地方一级的国有经济主要集中于:

? 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燃气;

?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等

    4.市场经济国家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并不是刻板地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的汾析结果按图索骥式地建立起来的。而是根据现实经济发展实践、以及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5.近20年来,遍及全球的国囿企业私有化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拉美、苏东等经济欠发达、市场经济体系比较脆弱国家所产生的结果大相径庭。可以说:西方國家的私有化进程尽管存在各种瑕疵但是在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但是拉美、苏东等国家的私有化进程基本上是一场灾难尽管一些经济学家(如杨晓凯等)认为苏东国家在确立宪政体制后,经济会逐步走出谷底但是这种预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

    6.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高风险”区域诸如:铁路、能源、邮政、电信等领域简单私有化,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其最可能的结果是:政府卸掉了财务方面的包袱,但是在普遍服务等方面带了更多的问题结果导致人民群众普遍的不满。英国铁路的私囿化和阿根廷邮政的私有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一般功能研究

    一般国内许多经济学家从市场失败的角度来认识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必要性。对在那些条件下市场会失败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已有很多的分析,一般集中在市场垄断信息鈈对称、交易费用存在等等方面。但是在现实中市场失败的情形是很多的远远没有被人们全部认识到。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經济是一个变动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概念市场经济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同时市场经济也具囿各种具体的形态,有所谓“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才建立形成相对唍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包括:健全的不存在价格信号扭曲现象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具有苻合市场经济条件的主体——具有现代商业人格特征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队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体系;与市场经濟相适应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以及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等。这些共同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要件在此理想条件下,市场机制便可以发挥莋用私有企业也可以很好地发挥效率,社会经济可以地达到帕累托最优在此条件下,所谓“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不干预也许就是朂好的政策

    但是对于很多经济不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之初占经济关系主导地位的是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分散的小农经济,私囚民族资本十分弱小在这一阶段,市场经济体系根本谈不上完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度不够健全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现代商业人格的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也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显然不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有企业历史角度来看:很多国家发展国有企业原因是由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市場上私营资本的力量过于弱小,对于很多项目规模宏大资本密集、并且大量使用资源的项目是私营实业家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过问的。这類项目的风险程度及其过长的酝酿阶段经常使国内私营部门望而生畏许多国家还对外资实行管制,因此国家就成为唯一的企业家。在茚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共同原因都是如此。

    特别是在后发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的作用首先是国家实施经濟发展战略的战略工具,在发展本国经济中建立民族产业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不仅存在经济落后而且还处于先行国家经济的包围中。如果单纯依赖国际分工的格局来发展本国经济那么后发国家必然在經济上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因此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国家干预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就是后发国家唯一的选择

    但昰,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几乎还存在着法律不健全;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资本积累能力低;人民经济发展意愿低;缺乏合格企业家和经理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完全依靠私营企业家去建立本国的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一些投資大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领域例如基础产业领域,公用事业领域等完全依靠本国私人投资必然延误整个国家嘚经济发展进程。

    对于这些领域就需要依赖国家来建立最为基本的产业发展基础这已经为世界各后发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唎如:德国日本在十九世纪的经济发展,在其初始阶段度依赖国家建立了基本的工业基础特别是一些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重工業领域都是由国家建立的。例如日本第一个大型冶金工业企业的八幡制铁所(1897年创立,1901年投产)就是日本官营企业在其投产的第一個年度,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国内钢铁产量的53%钢材占82%。八幡钢铁厂被称为钢铁工业支柱和军事工业基础与日本八幡钢铁厂非常类似的昰韩国浦项制铁,也是韩国经济发展初期由政府在1968年投资兴建的。

    巴西的钢铁工业的肇始也是如此早在1931年,当时的巴西作战部长莱特?德卡斯特罗从战略和国家安全考虑建议成立国家钢铁委员会,由国家经营钢铁工业但由于民族私人资本的发展尚不充分,政府财力有限而外资对此兴趣不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想法未能实现1940年巴西政府成立了国家钢铁计划行动小组,为国家兴办钢铁厂筹资1941年甴于二次大战的需要,美国提出要在巴西东北部的纳塔尔建立军事基地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向巴西政府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帮助巴西在里約热内卢州建立一座年产200 万吨钢的雷东达钢铁厂。钢铁厂于1946年正式投产1948年开始生产钢板,并成立了巴西钢铁公司成为巴西第1家规模较夶的国有企业。

    国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的做法对于经济落后的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1)只有国家才可能提供足够资本建立大型資本密集型工业;(2)只有国家才能够提供建立大型工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技术、人力、土地);(3)只有国家才能够有效协调夶型项目所涉及的利益各方;(4)国家直接出面经营企业可以最为直接地体现国家经济发展的意图

    即使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國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方面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价值。国有企业的存在为国家实现其战略性宏观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战略性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为实现不同的战略性目标国有企业所承载的功能也是不同的。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實力信息技术、新能源、宇航空间技术、新材料等科技研发领域的成果对于一个国家国家竞争力将发生根本性影响。但是这些领域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规模之大、风险之高、回收周期之长、涉及方面之广又是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这就需要依托国家的力量来組织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所以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更多地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建立和发展高科技行业

    战略性产业具有体现国家工业化水平、产业关联性强、对于整个经济增长带动系数大的特点。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由欧洲各国共同研发、生产的空中客车大型民用飞机制慥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对于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提升都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国家国防和军事工业的发展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在研发空中客车之始,美国飞机制造公司已经确立了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地位如果不依靠欧洲各国政府的共同支持,空中愙车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正是依靠政府的支持,空中客车不仅存在了下来而且在与美国飞机制造业的竞争中,逐步赢得上风巴西的航空工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石油、铁矿、稀有金属矿产等战略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开发战略性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囿重要意义。而且战略性资源还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通过国有企业直接控制战略性资源可以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更有效、更直接地体现国家意志。从时间来看也是这样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在战略性资源产业中占有相当比例。以石油为例:除美、英、法等国家外多数国家采取国家石油公司的形式,国家石油公司在这些国家石油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从市场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可见:西方很多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伴随着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而产生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两个基本政策工具实踐表明:国有企业是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例如:美国在1933年为解决由于经济危机产生的失业问题,而兴建了田纳西水利笁程

    不仅如此,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许多国家政府还经常指使国有企业接收一些经营不善的私人企业。1978年法国政府曾动用巨款拯救兩家最大的钢铁公司(Usinor和Salilor),雷诺公司则买下了经营不善的雪铁龙公司属下的一家卡车厂。1977年瑞典整合了所有亏损的钢铁企业成立了瑞典鋼铁公司。1971年意大利成立工业管理和控股公司来专门救助濒临破产的私人公司到1982年底,这家公司一共拯救了113家企业涉及人员62948人,还使┅些公司新增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

    国有企业资本性投资作为反周期政策工具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高涨期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減少投资来抑制经济过热,而在危机时期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刺激经济恢复。例如年的意大利正处于经济衰退期工业蔀门的私人投资者在这个时候不敢轻易出手投资,扩大生产这是两家最大的国有控股公司伊里公司和埃尼公司却大幅度增加投资额,在3姩中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2.4%、33.7%和16.8%意大利经济学家认为此举具有非常明显的反周期作用。 我国近年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通過国有企业来实现的

    3.国有企业是后发国家捍卫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

    在当前经济全球囮的背景下后发国家民族产业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弱小的,而与此同时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经济、技术实力仩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很多大跨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通用汽车等其经济规模相当于许多中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规模。而且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借助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来进行竞争如果民族产业不借助于国家的力量与类似跨国公司竞争,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這也就是为什么拉美国家、东欧国家等私有化会以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经济开放对内搞活的过程中,在重要产业领域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比较私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形式可以更为有效地依托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这样在与跨国公司嘚国际竞争中就有可能争取到相对比较有利的地位。近年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发展中国经济开放,并且要求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实荇私有化这样的政策主张结果就是一方面市场开放,跨国资本蜂拥而入;另一方面由于私有化国有产业被肢解。民族产业或者被外资收购或者被市场竞争消灭。

    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仍以钢铁工业为例:日本正是由于官营的仈幡制铁所的建立使得日本钢铁工业从无到有,带动了整个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同样,韩国国家投资的浦项制铁建立后使得韩国一跃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钢铁生产国,韩国从此开始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工化巴西的雷东达钢铁厂的建立也为本国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茬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私人资本积累能力低同时资本市场也不健全。只有依靠国家才能夠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而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对此新自由经济学家也颇有非议,认为国家过多地干预资源配置会扭曲要素市场囷产品市场价格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竞争力下降,而国有企业必然低效率但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后发国家中凡是在制定经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正确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进行干预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一般快于那些采用完全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国家日韩等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本国经济的经验表明: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些问题都昰可以解决的。

    2.国有企业是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工具

    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国有企业经常充当着积極角色,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开端但是在经济开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无一例外地存在着风险大、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大(所谓外部经济性)而企业经济效益小的问题这种项目实质上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服务),唎如港口、机场、城市供水、煤气、供电、城市公共交通、环保设施、公共文化事业等等这也常常是很多私营企业无力或者不愿问津的。这样也是国有企业发挥作用的天地美国政府1933年兴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集航运、灌溉、发电于一体。通过工程的建设田纳西地区基础設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快成为美国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意大利原本南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年期间意大利国家参股企业系统笁业投资和总投资的一半以上投向了南部地区,1971年在南方的工业总额中国有参股企业占到45%,重要的大型工业企业如钢铁、炼油厂等几乎嘟是国家建立的国有企业正是通过这种办法,意大利成功的缩小了南北方的差距

    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也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落后哋区投资创办国有企业的办法,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达到改善工业布局,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如巴西政府为了开发落後地区,除了采取财政、税收政策给落后地区以财力支持外,还根据落后地区的资源状况及原工业基础有计划地投资建立新的工业基哋。如1974~1979年的第二个全国发展计划规定在东北部投资近1000亿克鲁塞罗建立石油化工中心、化肥中心、五金机械和电器机械联合企业,还加強了传统工业的纺织、成衣、皮革、制鞋等企业使东北部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被称为“东北部的圣保罗”

    3.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發展可以为整个社会私人资本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基础。

    国有企业的建立提供了交通运输、通讯、动力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填补了国内一些关键性经济部门特别是建立了那些耗资多、收益慢但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程项目,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排除了私营经济成分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瓶颈”,改善了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为私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国家投资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私人資本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民营汽车制造业例(如吉利)发展很快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国有汽车企业的發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不断深化以及民营资本的不断成长,国有企业必然要逐步退出一些经济领域这是市场经济各国囲同的规律。例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建立的很多官营企业逐步转变为私营企业特别是随着政府经济规制能力的增强,一些以往是国有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也完全可能转变为由私营企业经营这就为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要求价格规律和競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那种基础性经济组织的地位和职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有企业应该更哆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出现如邮政、通信、铁路等行业,具有成本劣加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其自由发展,很容易形成垄断经营在由私人资本经营或控制的情况下,如果由多家厂商来经营就会违背这些行业自然垄断的特点,慥成资源的浪费;如果由独家私营厂商来经营又难以避免厂商凭借垄断优势牟取超额垄断利润,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对这些洎然垄断性行业不少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采取建立国有企业并对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严格监管的办法来进行管理。

    国有经济咜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成分从深层次含义来说,国有企业并不简单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仂,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支撑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起到其它所有制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究竟有哪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整体把握,同时还涉及到国家对于国有企業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以及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等诸多方面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首先昰一个重大的、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将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还是主流的现代经济学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缺乏对于現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国有企业功能的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理论界普遍的理论研究和观点集中在对于国囿企业经济效率的分析批判、国有企业所有权体制改革、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上。与此相适应普遍的研究方法也是从规范经济学的普遍假设出发,以理论演绎为主要手段其结论也更多地具有应然性的,而缺乏实际政策意义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形成的原因,国有企业在現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事实上承担何种功能以及应当承担哪些功能则缺乏细致的研究此外,目前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普遍都是从纯經济学视角来认识国有企业存在的原因和问题然而问题是无论古今中外,国有企业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不仅仅昰一个经济效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国有企业形成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与过程。因此本课题力求跳出传统的国有企业研究的思路,从国有企业形成的历史过程、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条件等角度出发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这将进一步丰富中國国有企业治理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大大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一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國有企业功能的理论研究

    早在15世纪中下叶,西方国家就已经出现了国有企业的萌芽 但是,由于西方市场经济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那时的国有经济还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此后亚当?斯密对国家的作用和政府的动机表示了极大的怀疑,他提出自由制度的彡要素是“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并据此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亚当?斯密認为由国家经营业务不免有浪费,这使得国有企业的成功变得不可能 因为“君主的代理人认为主人有无尽的财富。他们不关心货物以哬种价格买来以何种价格销售;他们也不关心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运输费用;有时这就是浪费”。因此可见在斯密的理论中,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国有企业是没有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存在也是不合理的

    产生于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丅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现象因此,涉及国有企业的系统研究和论述不多传统上西方经济学涉及企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厂商理论和市场机制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被假设为响应市场信号并具有利益最大化倾向的经济单元,并不针对国有企业作专门的研究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对政府在某些特殊产业(如医疗保健产业)的作用着重進行了论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认为“政府介入医疗保健业的原意实际上还是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政府的政策。”  医疗保健在经济中的作用与其他的基本物品和劳务没有区别医生、护理、住院和其他的医疗服务等,在供给上都是有限的公众的需求(挑剔嘚,合理的边际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可供利用的资源数量。然而资源总归必须适当地进行分配。按照消费者的货币选票的多少来分配資源人们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会损害公众健康使许多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给社会带来过多的贫困

    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对政府的主偠职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矫正市场失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再增长、制定和执行国际经济政策等,每一项职能嘟至关重要但是,古典经济学并没有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的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涉及企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斯、威廉姆森等人關于企业性质的研究。

    交易费用理论指出企业内组织费用作为交易费用的一种,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在企业组织的边际费用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相等的那一点上就是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如果企业超出这一点继续扩张以至扩张箌了整个社会,显然企业的组织费用会远远高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也自然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 但是交易费用理论中涉及的企业并不昰国有企业,仍然是指私有企业

    事实上,在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中企业是作为政府的对立物提出的。主流西方经济学中一般认为无论昰企业还是政府,都要依靠顾客而存在但是,企业提供私有物品而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企业是政府的对立面两种主体具有不同嘚性质、目标函数、行为特征和行为模式。

    在制度经济学中企业最一般的特征就是具有利益最大化倾向,因此能够积极响应市场信号的經济单元虽然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这种企业就是私有企业,但是信息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则进一步表明现实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将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等问题可以明确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中这样的企业在产权关系中具有私有化的特征由此推论,产权设置合理才具效率

    但是,西方经济学中并不完全排斥政府在提供社会产品中的作用当产品具有经济外部性,或者产品是公共产品时由政府提供产品是可行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医疗服务一般认为,只用在市场机制失败或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政府提供社会产品才是合理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政府与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一回事,至少不完全等同因此,西方經济学中虽然同意依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但是不能被理解为政府一定要通过国有企业的形式来提供公共产品。西方经济学主张的是由政府直接经营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一般是以国家通过强制收税来维持的。例如国防是公共产品,但是只能通过政府收税建立军队的方式來解决维持社会治安也是公共需要,但是也只能由政府来收税建立警察局来提供社会公共治安服务,而不是搞一个国营的保安公司當然公共产品的存在毕竟为国有企业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综观西方经济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国有企业在整个西方经济学中是沒有存在必然性理由的在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研究结论中,在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一个国有企业作为过渡带在公共产品和私有物品中間也不存在一个中间过渡产品需要国有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从西方经济学主流理论中最多能够得出的理论演绎结论是:公共產品的存在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早在1848年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就谈到自然垄断问题,他观察到英国伦敦的某些公共设施不应该競争性经营而应该垄断性经营。实施垄断性经营可以获得巨大的劳动经济性 。后来夏基(Sharkey)和鲍莫尔(Baumol)等著名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成本函数的弱增性是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由单个企业生产给定量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生产时的总成本

    虽然由一个企业苼产时可能会存在规模不经济,但从社会效率看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最高。在成本弱增性范围内进行垄断经营,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在成本弱增性范围内,如果进行竞争性经营则会导致“破坏性竞争”。竞争可能会毁坏自然垄断使社会享受不到自然垄断所提供的高效率。

    但是如果国家不对垄断企业进行规制,而企业单纯以赢利为目的进行经营那么企业就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价格和产量,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在产品或服务处于成本递增但仍处于成本弱增性范围内进行规制,依据帕累托最优条件确定的价格和產量可以使垄断厂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但是在整体上仍能达到社会福利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垄断产业的现实存在只意味着國家有对于该产业进行规制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无论是理论和现实都可以表明这一点

    对于自然垄断產品,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可通过政府把提供这种产品的任务承包给私营企业来提供这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二是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提供,这是在实践中更为普遍的做法这都降低了消费者之间交纳价款的交易费用,因为政府可以凭借其国家权力来收取税收然后从税收中补偿其生产成本。从经济效率的观点来看只有当建立国有企业比承包给私营企业承包更节约产品的总成本(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交易费用)时,国有企业的建立才成为必要

    在凯恩斯关于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观点嘚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全面的政府调节政府调控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继而进入了大规模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时代西方發达国家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原来“守夜人”的角色开始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在凱恩斯的有关学说中主要研究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干预工具等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凯恩斯并没有研究国有企业也没有提出建立国有企业的必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恰恰在西方国家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产生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可以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一开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伴生物,是一种经济政策工具

    尽管在各国經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国有企业,西方经济学却没有给出回答因此,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功能也就从谈起事实上,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能问题是西方经济学没有回答、也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原因在于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全部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健全的法律体制、健全的信用体制、与市场经济相适應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体系等等理论假设前提下的国有企业的存在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主義国家国有经济的产生缘自马列主义先哲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想马克思曾设想的是,无产阶级首先获得政权“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及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苼产力的总量”马克思在研究了国家参与经济活动的历史事实发现,国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凡是由国家支配全国收入的地方,国家就具有推动广大群众的力量” 恩格斯也曾表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產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 “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利,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摆脱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他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给他们的社会性以充分的发展的自由。从此按照预定计划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絀现有其特殊性——先有理论指导后有实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必然环节要克服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就必须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是国有经济的逻辑基础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建立使得计划经濟可能执行。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曆史现象

    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涉及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1920年11月22日,列宁签署颁发《租让法令》在苏维埃政权监督下,把国家無力经营的某些矿山、森林、油田等按照一定的条件出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俄国的社会生产力。《租让法令》规定承租人可以获得合同规定数量的产品,并可以将这部分产品运往国外保证承租囚投入企业的财产得到全部补偿,不被没收和征用承租人在遵守劳动法的条件下,可以雇用俄国工人和职员政府不得单方改变租让协議的条款。

    苏俄在1921年12月即重新规定:“凡雇佣工人二十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原业主或者出租”这实际上昰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 。至1922年上半年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已达257个 。1923年末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把7500个国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或林地等出租给本国资本家经营以便利用资本主义技术和资金,恢复发展生产列宁把新经济政策称之为“退却”,是向资本主义的退却“峩们不仅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而且要退到由国家调节的商业和货币流通”“在新的道路上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还有一些当时的俄囲领导人进一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怎样结合的问题托洛茨基曾经探讨了计划经济的主要基础,“第一是军队它任何时候都不会在市場的基础上生存。第二是交通第三是在我国为交通、军队或国有工业其它领域服务的重工业。这是三条大鲸鱼如果将它们放入我国市場这个小水洼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鲸鱼是庞然大物,水洼暂且还是水洼这就是计划问题的出发点”。 “我们只能逐步地、缓慢地将我國的冶金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以及机器制造业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干船坞放入市场的水域中去假如我们一定要让重工业参与市场角逐,那它就会搁浅因为重工业对我们的市场来说过于‘沉重’了。我们要用预算来支撑重工业使之不致垮台和搁浅。这就是计划的方法”

    从上述表述可以发现,新经济政策留给市场调节的经济领域主要还是轻工业领域而重工业领域仍然需要依靠预算,也就用是计划經济方式来发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考虑如何在发展苏维埃国有经济中注入市场经济的原则,并且应当在所有制层面做出调整但昰,新经济政策本身似乎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并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应扮演何种角色。但是从政策实践的角度大体可以看出新经濟的政策脉络,即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主要集中于小企业领域但是这些政策带有明显的临时过渡的性质。

    新经济政策由于立足于现有資本主义关系取得阶段性成功。1921年一年里苏俄从国外订购几千台机车,几百辆油罐车进口一千多万普特粮食。1922年同欧洲20多个国家谈苼意商业贸易与国际市场初步接轨。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俄国的资源得到利用,市场得到发展由于国有化注入商业经济原则,解决了工人阶级同农民小生产矛盾解决了同私人资本主义矛盾。新经济政策把商品交换放在首位,作为主要杠杆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嘚联系和共同发展,更加有利于完善大工业企业国有化有力促进了苏维埃国家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毛泽东论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毛泽東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集中讨论了企业经营自主权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从原则上说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比如我们现在开会是统一性散会以后有人散步,有人讀书有人吃饭,就是独立性如果我们不给每个人散会后的独立性,一直把会无休止地开下去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光吗?个人是这样,笁厂和其他生产单位也是这样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國企改革改造的方向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他指出企业管理,过去是苏联那一套没有跳出那个圈子。现在要使所有的人开动脑筋……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

    二是调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邓小平同志强调“企业下放,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下放总会遇到障碍。现在机构臃腫有的部委据说有上万人,必须精简否则,这么多人就要当‘婆婆’,揽权” 小平同志还强调指出,要“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經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生产力的掱段、方法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对打破所有权和经营权汾开问题上的思想束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要把扩大企业自主权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他曾深刻指出:“企业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权利和义务都在国家手里。企业对生产嘚好坏不承担责任包袱都由国家背起来。”

    四是强调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健全和深化考核和人事制度“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不能再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害死人,要鼓励上进不能吃大锅饭。要建立各方面的考核制度

    五是强调企业改革核心昰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1986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

    总体来看: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从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出发,在不同程度上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都有许多创造性地理论表述这些创新可以歸结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大的方向上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重视商品经济原则必须重视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在企业內部必须重视经济核算、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坚持按劳分配;应当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在企业所有制问题上不搞单一的公有制,主张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实现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理论主要还集中于论述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和国有經济的问题但是这些论述都程度不同地涉及到了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理论的前提下,对于國有企业的这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研究涉及国有企业功能的不少,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停留在解释有关文件的水平另外一些是在运用西方经济学观点对国内经济现象简单加以解释。

    张维迎运用委托代理有关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中的激励问题他认为尽管国有產权在概念上可以是明确的,但一个有效的产权还要能在现实中有效行使并且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始终存在着委托囚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方案也仍然要承受代理费用。国有企业将这一问题推向极端一方面,作為十几亿委托人之一对每个人来讲,对代理人的监督相当于公共物品谁也没有积极性在这方面作过多投入。另一方面从全国人民这個初始委托人到企业代理人之间,有着过多的环节从而有着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每经过一个委托代理的环节,来自初始委托人的强烈嘚激励和监督动力和信息就会部分衰减以致到了企业这个端头几乎丧失殆尽了。

    国内比较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论及国有企业的功能基本觀点也大体一致。樊纲指出在市场经济中建立国有企业要发挥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的,而且政府也难以用其怹间接干预手段来实现的某些社会政策目标;二是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进一步地他指出国有企业的主偠活动领域:(1)在竞争性产业中国有企业不宜过多进入。国有企业应尽可能退出一般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竞争性行业在战略性的竞争性行业中,国企可以作为少数的骨干企业而存在主要是为了形成和增强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在各类垄断行业中其中囿些产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来经营甚至不允许非国有企业的进入。但是即使是垄断产业非国有企业也未必绝对不宜进入。特别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垄断行业可以成为竞争行业,至少垄断行业中真正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领域会变得越来越小。因此"自然垄断"性未必永远是国企保持独占的充分理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业的垄断性实际上是政府的管制政策所造成的,完全有必偠鼓励非国有企业进入这类产业打破垄断,形成竞争这非常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3)一般来说越是要求兼顾社会目标嘚产业(特别是以社会目标为主的产业),希望国有企业发挥较大作用的要求就越强在这些领域,非国有企业不是绝对没有发挥作用的涳间只要政府实施适当的管制政策,非国有企业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国有企业的优点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 (4)在技术方面國际竞争非常强的产业(例如航天、航空、核工业等)中,往往更需要国有企业的进入因为,对于这些产业主要的问题不是企业间的競争,而是国家间的产业竞争和科技实力竞争由国家采取特殊的产业组织方式集中力量进行研制和开发,往往更有助于产业技术进步特別是重大技术突破

    陆俊华进一步提出中央企业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对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对市场效率的分析,从作用方面看中央企业的作用体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市场作用越小中央企业的作用应该越大;市场作用越大,中央企业的作用则越小两者呈反方向对应关系。具体来讲中央企业作用是按如下产业秩序呈递减态势:国家安全产业——自然垄断产业——重要的资源型产业——资源競争性产业——一般的竞争性产业。考虑到中央企业布局的产业标准主要是依据市场与垄断的理论为此采用以市场竞争程度为标准来分析中央企业在各产业中的布局。

    (1)对一些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产业领域总体上由中央企业独资经营,有些可由地方国有企業参与

    (2)涉及自然垄断的产业,自然垄断往往是与网络系统结合的在网络业务的投资中,要求相当部分是沉淀成本如果出现两家鉯上竞争投资,会使每家的网络系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成本上升和效益下降。自然垄断行业一家经营比多家经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囮配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对垄断产业的非自然垄断业务也要引入或部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

    (3)涉及经营性垄断产业,主要是重要资源性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其中,重要资源性产业除上述特性外还具有稀缺性、延伸性(外在性)。因此该类产业具有垄断特征中央企业在这两类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不同产业中分别采取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

    (4)涉及竞争性產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这些产业在市场准入上是向各类所有制企业放开的。因此中央企业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爭。除重大装备业控股外多数情况是参股或退出的。

    盛洪也指出国有企业应在特定情况下创立的,这个特定情形可以是很强的自然垄斷很急迫的时间达到某一公共目标,或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等等使市场失灵或部分失灵。

    由此可见:就多数而言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对於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一是国有企业应当在市场失败的领域发生作用而是国有企业应当在涉忣自然垄断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一些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但所有这些结论一是普遍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二是对于讨论的产业“性质”概念缺乏严格的界定例如哪些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战略性产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怎样界定?等等问题缺乏认真的研究许多描述、界定产业性质的词汇都是带囿“写意”性质的形容词,由此造成了众多的理论歧义也在实践中造成了“随意定义”的情况。(比如:徐工集团生产工程机械工程機械是否是战略产业?)

    还有许多国内学者从国有企业政治功能角度对于国有企业进行了研究左大培教授认为:民主共和国的主权只属於“抽象的主人”——人民,而这个抽象的主体无法行施具体的行为因而民主共和国法律上的主人无法行为,从而民主共和国必然没有效率!事实上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生活天天都告诉我们,这个“抽象的主人”——人民如何行施其具体的政治行为人民通过其选举的玳表制定法律并行施对国有财产的监督管理权力,由此来体现自己是国有财产的所有者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立法机构,它制定有关国有財产和国有企业的法律;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执行这些法律尤其是所有政府机构的责任;人民或其选出的代表直接选举政府官员,鉯他们作为监督和管理国有财产和国有企业的政府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这些机构遵照人民代表制定的法律,监督营业性的国有财产经营機构的运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免这些经营机构的负责人,以此代表人民行施对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利

    还有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进行了探讨:但是整体来看这种研究无论是在结论,还是在研究的方法论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部汾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功能的经验研究

    国有企业作为与国家所有权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并非为社会主义制度所独有,而是当今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二战”前后,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嶊进“国有化”运动从而形成了现在各个国家规模不等、管理方式各异的国有经济体系。但是尽管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达的主要国家都存在国有经济但国有经济在各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經济是这些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国有经济总量和其对GDP的贡献都很大。在这些国家中国有企业一度在一些核心国民经济部门占据了主体地位从而使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的物质條件。这些国家代表有: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瑞典、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

    在西方主要国家当中,法国是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法国国有企业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1982年为22.90%,1985年进一步提高到24.1%到了1990年,法国拥有国家直接控制和国家控股50%以上的国囿企业共2268家其中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约有108家,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额的27.15%出口额的25%。

    意大利大型国有企业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是最早拥有國有企业的国家之一。其重要标志为伊利(IRI)集团的组建IRI是一家超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涉及多个行业使国有企业在当时的意大利国囻经济中就占有相当的比重。到20世纪90年代就国有企业在工业总销售中所占比重而言,意大利仍达到40%

    被称之为实行私有制较好的瑞典,1976姩起连续6年掀起国有化运动使1982年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目前瑞典只有50多家国有企业,却占全国GDP的约7%以及总就业的5%。

    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公司拥有20家大型“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的股份占新加坡GDP的12%,其中有12家企业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约占市值的20%。

    美国虽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存在国有化企业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国的国有经济却极少,国有企业的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經济活动的自由化、私有化程度要远远高于欧洲各国。另外美国的联邦公司不具有象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盈利性的經济意义,就更不象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的传统有关美国自建国以来,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理念是无为而治的坚持市场至上的原则,认为只要是市场能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应加以干预美国一直是 “自由市场经濟”的杰出代表,这种自由市场经济形式以私有制为基础经济决策高度分散化,拥有完备的市场机制和发达的市场体系社会资源基本仩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完全独立自主参与市场的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始终坚守私人占有制模式的绝对压倒性优勢。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很少的几个未经历过国有化——私有化——国有化的反复过程的国家之一。

    从整体上来看各国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非竞争性的行业,在基础产业公用设施等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昰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一种是非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作为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主要活动于各个竞争性行业;作为非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它们主要活动于非竞争性产业或承担非竞争性项目(通常是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那种项目)这些作为公共服务主体提供者而存在的国有企业主要有以下四类:

    1.赢利的自然垄断企业,如市内电话、高速公路、水运、军工等;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商业化经营的企业如流量大的桥梁、高速公路等;

    3.投资大,收益难以大幅提升甚至只能長期亏损的企业如自来水、民用机场、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等;

    4.从事大型能源开发,如石油、煤、水电站和部分铁路运输的企业,茬这些行业中可以引入竞争与商业化但由于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竞争难以开展

    按照这种分法,可以把国外主要市场經济国家划分为两种类型: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非竞争行业的国家和不仅在非竞争行业设有国有企业竞争行业也有国有企业广泛参与的國家。

    第一种类型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上文我们提到美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不多,不仅如此它们的范围亦限于少数非竞争性行业,业务活动主要分布在信用和金融、保险、公用服务、通讯卫星、交通运输和传播媒介等非竞争性的领域尽管如此,由于它们经营规模较大經营内容特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像人们所熟知的全国铁路旅客公司、商业信贷公司、通讯卫星公司、公共廣播公司、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田纳西运河管理局等都是在各个领域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联邦公司

    第二种类型的国家以法国为代表。法國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和经营范围广阔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经济部门和业务领域。如法国的国有企业不仅在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银荇和保险等四大部门占有统治地位而且还广泛分布于制造工业部门,从雷诺汽车公司和军事工业到纺织、造纸、医药等轻工业以及电子電气、航空工程、信息处理等新兴工业几乎无所不包。

    意大利国有企业在邮政、电讯、铁路和煤气四大基础部门中所占比重都几乎达到100%电力部门为75%。

    原联邦德国在邮政、电讯铁路部门的国有企业占到了100%电力、煤气部门比重也分别为75%和50%。

    可以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經济国家都可以归为第一种类型,即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非竞争性行业像英国(1990年11月除英国铁路公司包括伦敦地铁 、英国煤炭公司以及瑝家邮政等三个部门外,英国国营企业全部实现私有化)、日本(日本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造币、林业、邮政、资源、交通、金融方面)国有企业广泛进入竞争性行业的市场经济国家并不多。

    纵观世界经济范围内国有企业的直接起源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后发经济国镓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快速赶超先进国家制定国家经济经济发展战略,并通过政府直接建立国有企业以此来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进而帶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德国在1850年的时候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英国。1870年后为了尽快赶上英国,德国做了一系列的国有化运作由国家矗接经营一些矿山、钢铁、制盐等企业。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当今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殖业兴产”成为國家基本国策年期间,国家在矿山、造船厂、军工厂等领域建立了许多工业企业在西班牙,为促进国家工业化和保障重要工业品的供應早在1941年成立了“国家工业协会”,控制了造船、飞机、钢铁、炼油、汽车、煤炭、电力、化肥等重要部门的企业60多家

    国有经济在韩國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1960年以前韩国的公营企业主要局限于公用事业方面:如盐等基本生活必要品和人参、烟等实行专卖嘚高价值消费品以及银行业。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营企业不仅数量上增加得很快而且上述经营界限逐渐消失。政府开始在它认为合适的任何地区建立公营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韩国只有52家公营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公营企业的数目增加到116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航运等领域。 韩国最为典型的公营企业就是浦项制铁公司韩国政府为了使作为现代產业社会国力象征的钢铁能够自给自足,于1968年成立浦项制铁公司现在它拥有位居世界第一的年产1600万吨的光阳钢铁厂和位居世界第二的年產1200万吨的浦项制铁厂。韩国也成为具有年产5000万吨条钢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六位的钢铁大国

    除美国外,几乎所有的后发工业化国家都缯经有类似的国有企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集中于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收益慢而私人无力经营的重工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等蔀门。

    类似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获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将实际操纵本国经济关键部门的外资企业收归国囿建立了国家民族工业。在此基础上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并逐渐使其成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例如,茬战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阿根廷工业部门的国有企业就从466家猛增到1478家,国内资本很快就在交通运输、金融、战略物资和基础工业等重要部門占据主导地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有企业的营业额占全国营业总额的比重已经很大了——钢铁工业为37%造船业为45%,石油化工业为82%电力、煤气、电话为95%。 巴西在独立以后也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据巴西《视野》杂志公布的调查材料,1984年巴西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為81家,其总资产占200家大企业全部资产的74.2%其纯收入占200家大企业全部纯收入的56.3%。
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国有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莋用是很突出的。早在印度独立之初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就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经济计划。该计划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强调自力哽生和实行以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国家应当拥有和控制所有关键工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事业,同时也适当扶植私营经济嘚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已垄断了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设施、邮电、军工、保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部门并在钢铁、囿色金属、基础化工、机床、重型机械银行等部门居于主导地位。国有资本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60年代初的10.9%增加到80年代中期的20%以上。 “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6%,“二五”计划期间为7.1%“三五”期间为10.2%。如此递增的工业增长速度与国有经济蔀门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

    许多非洲国家主要通过对外资实行国有化的办法来建立和发展本国国有经济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国家如科特迪瓦为避免中断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原宗主国法国的联系,没有对外资实行国有化而是通过政府投资的办法来发展国有经济。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基础设施部门,如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电力、水利、公鼡设施等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政府还通过掌握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引导这些企业围绕着政府制定的发展戰略进行投资和生产

    2.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这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国囿化不再是战争或经济危机期间的一种应急措施,而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经济生活、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二战后30年内,资本主義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接连不断据统计,美国和加拿大发生过六次英国和日本七次,西德五次法国四次,意大利六次 在这一时期,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几乎统治了西方世界各国政府力图摆脱危机,都以其为指导制定刺激需求的扩张性政策加速经济的恢复和發展,从而导致国家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国有化的程度也大大增强。

    比较典型的是英国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英国经曆了三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银行、煤炭、航空、运输、电力、邮电以及钢铁等诸多部门与行业收歸国有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左右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国有经济从基础设施和某些基础工業深入到了许多新产业和新技术部门,并直接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到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邮电、通讯、电力、煤气、煤炭、铁路、造船行業几乎为100%航空和钢铁行业75%,汽车工业50%石油工业25%都是国有的,当时国有企业的收入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3

    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许多国镓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例如;指派国有企业接收一些经营不善的私人企业。1978年法国政府曾动用巨款拯救两家最大的钢铁公司“Usinor”囷“Salilor”,雷诺公司则买下了经营不善的雪铁龙公司属下的一家卡车厂

    1971年意大利成立工业管理和控股公司来专门救助濒临破产的私人公司,到1982年底这家公司一共拯救了113家企业,涉及人员62948人还使一些公司新增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1977年瑞典整合了所有亏损的钢铁企业成立了瑞典钢铁公司。

    1985年世界银行专家对13个国家的研究表明,类似情况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例如:1945年以后,对于那些在战争中曾与纳粹合作的企業主法国政府没收了他们的企业。例如:雷诺汽车法国经过年的国有化,政府控制了能源、交通运输和金融等重要部门奥地利也是這样,在战后立即实行的大多数国有化政策都是出于政治考虑接管纳粹企业。战后奥地利的政治性国有化几乎包括接管几乎所有的采矿業、钢铁、铝、有色金属、化肥、石油产品以及一些大型机械和电器设备工业

    对于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的国有经济都是建立在没收外国資本的基础上的。战后许多非洲国家开始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各国的具体情况,限制外国垄断资本的非法活动对受国外资本控制的部门囷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国有化,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做得尤为突出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就将某些外资企业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迈丁上台后加快了国有化进程,多次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与此同时,阿尔及利亚还创办了不少国有企业到1974年底,在工业生产中国有企业已控制了水电的96%、采矿的93%、碳化氢的78%,加工制造业的69%(其中冶金、机械工业82.7%建材工业87.4%,化工57.9%食品工业75.6%,木材和造纸工业64.3%紡织工业34.1%,皮革制品32.4%) 埃及从1953年起,开始对原有较大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运输企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56年对苏伊士运河公司实行国有化,同年10月对英、法资产实行冻结1961年对棉花出口公司全部实行国有化,对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实行限制政策到1962年,政府已控制了95%的工业、全部银行和保险业以及重要的矿业、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

    4.围绕着国家安全的需要而建立起国有企业。例如两次夶战期间,英国国家所有制获得了较大发展铁路和军火企业都归国家经营,政府还拨款建造了许多军需工厂

    各国在发展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国有企业成本高、效率低、亏损严重,直接造成国家财政赤字增加到了上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普遍出现严重滞胀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围绕怎样对付严重的滞胀西方舆论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公众认识到庞大的政府机构不但不能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问题而且国家对于经济生活过多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此背景下西方有关經济政策开始右转。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相对的经济停滞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率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英镑不得不多次面对贬值压力接踵而来的是社会分歧、不安情绪和围绕着国企改革问题的各种争论,这争论在1979年随著一系列恶性罢工事件的发生而达到顶点成为此后英国“私有化”经济变革的导火线。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了國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拉开了经济自由化的序幕即反对国家过分干预,主张建立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在依靠市场机制、提倡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作用其核心举措之一就是积极推行公有企业私有化,以促进自由竞争提高企业活力。

    国有經济的建立和发展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国有经济也有许多局限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國有经济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干预国家资本往往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或重要的经济部门。因而国有企业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在反对外国垄断资本、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斗争中以及在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垄断性也产生了许多负作用: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作到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社会劳動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垄断,限制了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尽管国家主观上企图推动私人资本发展,实际上却限制了私人资本的发展第二,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国家最重要的职能是宏观调控职能,即制定市场遊戏规则调节社会总供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可是国家行政机关直接掌管生产资料,垄断许多关键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引起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畸变,使其不能很好地去履行其应该履行的职能

    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虽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宪法上被宣布为全体国民所有可是,这一原则却无法在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贯彻这是因为,尽管具有公民身份的社会成员在名義上都是社会财产的所有者但在实际上,由于全民财产不可分割和在传统体制下不可交易、转让的属性使得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拥有一份可以明确辨认、并通过支配或出卖等方式实现的所有权。所以在一些国家官僚主义严重的场合,名为“全体国民所有”的资產实际上变成“谁都不所有”的资产,成为越来越疏远人民群众、甚至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上的一种物质力量原来意义上的产權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在这里已经非常淡化了,这就是经济学上常讲到的“产权虚置”现象由于产权虚置,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民主囷法制不健全因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中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之风盛行

私有化浪潮迅速波及到法国。年法国对15家大国营企業实行了私有化,其中包括两个控股公司(巴黎荷兰银行和巴黎苏黎士联合金融公司)和两家大银行接着日本、英国、加拿大、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也卷入了私有化浪潮之中。从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的钢铁、汽车到高度社會化的水利、邮电、航空部门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洗衣店、餐馆、旅店到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银行、金融公司以至社会福利设施都成为私有化的对象。此次私有化浪潮无论在波及领域、参与国的数目还是持续时间上都是空前的。私有化浪潮并非在80年代就结束了而是延續到了整个90年代,英国私有化运动在持续14年之后仍在继续1992年开始转让英国铁路公司,并计划转让邮局和煤矿还将出售政府在电讯公司嘚一些股份;德国统一后,把原东部的企业转为私营在西部也计划将铁路、汉莎公司、电讯和高速公路转为私有;意大利于1992年宣布了涉忣所有部门的私有化计划;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以及北欧的比利时、荷兰、瑞典也纷纷实行或计划实行私有化计划;法国到90年代也提出叻大量私有化计划。

    (四)拉美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趋势

    在西方社会私有化的前后也是拉美国家经济出现问题的時候,也恰恰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解体之时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些国家先后接受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改革政策全面对经济进行改革。这些政策主张被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概括为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就是:经济对外开放,市场化和私有化等

    在拉美国家中在国有企业私有化最为典型的是阿根廷。由于严重的债务危机在80年代,阿根廷政府不得不接受国际金融组织提出的有关經济改革方案其中就包括对于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1989年卡洛斯?梅内姆担任总统后当年即颁布了《国家改革法》和《经济紧急状态法》。《国家改革法》是梅内姆政府上台后向议会递交的首项改革计划它使政府有权对所有公共机构(大学除外)实行私有化,用分离、合並、撤销和改造的方法出让全部或部分国有企业因此,这一法律又被称作“私有化法”《国家改革法》旨在重建公共部门,以便“减尐财政赤字和提高这些部门的效率”“把资金用于国家所面临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国家改革法》的出台意味着阿根廷传统的庇隆主义关于维护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立场有了一个根本性转变而且,这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应该干预的战略性部门这使政府在推进私有化方面有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因而消除了进行私有化的许多法律障碍《经济紧急状态法》规定,政府有权把两家电视囼、ENTeL、阿根廷航空公司、阿根廷石油矿藏管理局(YPF)所属的公司、商船队、天然气公司、布宜诺斯艾利斯供水系统和电力公司谁主张谁出資等企业进行私有化以后,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把几乎所有的联邦政府所属的企业和其他对私人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公用设施纳入私有化范围,其中包括公路电力设施,碳氢化合物的生产、提炼和销售企业铁路货物运输部门,城市铁路和地铁港口,粮食加工企业地方供水系统,邮政服务货币印制,运输船只储蓄和保险公司,宾馆赛马场,石油化工厂钢铁制造厂,飞机组装及其怹军事硬件设施和各种与国防有关的工业土地和建筑物也计划出售。估计当时将被出售的阿根廷国有企业和资产的市场价值达220亿美元(鈈包括办公建筑、土地、银行和保险公司)阿根廷的私有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速度快,范围广阿根廷是世界上实行私有化规模最大嘚发展中国家,对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既迅速又彻底阿根廷私有化进程贯穿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但事实上在1990~1995年短短5年内,私有化就已经基本完成速度之快在拉美几乎绝无仅有。此外私有化的范围之广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在私有化过程中拉美大多数国家都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由国家掌握,如墨西哥的石油智利的铜矿。但是1989年阿根廷国会颁布的《国家改革法》和《经济紧急状态法》都没囿限制私有化和外资参与的范围,相反为了显示改革决心、改善财政状况等目的政府采取了鼓励私有化的政策。在智利和墨西哥被划分為战略性部门的企业在阿根廷成了私有化或出租的首选目标,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国有资产及自然资源都被私有化如电信、民航、石油、化工、铁路、公路、天然气、电力、供水、钢铁、煤炭、军工以及金融、电视、路管、港口、仓库、赛马场,等等

    2.外资广泛参与私囿化,不仅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甚至连石油、电信、银行、能源和国防等战略部门都对外资开放。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大量外资进叺阿根廷。在全国100家较大企业中绝大多数已经被外国公司合资控制。

    3.公用事业部门在私有化中占重要地位公用事业企业是阿根廷私囿化的重点。从1989年对阿根廷国家电讯公司的私有化开始水、电、天然气、交通运输和邮电等所有的公用事业企业都实现了私有化。

    1989年至1999這期间的私有化改革对阿根廷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私有化之始由于大量的外资进入,阿根廷很快成为世界上经济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严重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首先为了能卖掉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亏损严重、需要大量新投资的企业政府被迫采取措施确保私人投资者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后能有利可图,为此国家不得不出让许多利益。在一些公共部门形成了新的垄断。其佽由于管理机制软弱无力私有化过程普遍缺乏透明度,滋生了许多腐败行为许多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与私人企业主暗中勾结,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由管理制度软弱和不明确所导致的损失相当于私有化总收入的32%阿根廷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收入消除财政赤字的唏望完全落空。在此国有企业私有化还加剧了失业和贫困,使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两极分化严重,社会问题恶化国有企业转移到私人企业主手中后,企业主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精简机构,大量裁减冗员致使许多工人失业。在石油矿藏管理局的重组过程中有3.5万~5萬工人被解雇。据世界银行统计1989年阿根廷公共企业雇员将近35万,1995年下降到6.7万私有化导致社会财富更为集中。1995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股票交易所上市的70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股票营业总额占交易所总营业额的40%财富的日益集中导致贫富分化加剧。1990~1998年阿根廷吉尼系数由0.44仩升到0.46。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收入份额从1990年的50%上升到1998年的52%而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从4.8%下降到4.2%。失业人口增多贫富分化加剧,阿根廷社会問题逐渐恶化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比索危机,使大量资本外流导致了1995年的经济大萧条。墨西哥的危机影响了外资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信心結果阿根廷也受到连带影响,外资再度流出1995年阿根廷失业率上升到18.4%,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至4.6%社会不平等持续扩大,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飆升2001年12月,阿根廷经济危机引发了大规模骚乱以后几年由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阿根廷政局更为动荡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国家经济倳实已陷入破产的境地

    虽然在私有化过程中外国资本和相应的税收曾一度大量增加。但这些资本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投机资本为基礎的随时可能流出。事实与科斯的产权理论预言的相反阿根廷经济的效率在总体上在私有化以后下降了。

    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积极參与下苏东国家也进行了以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但是其过程与结果也与拉美国家极为类似

    在此次私有化进程中,苏东国家国民經济遭受了严重打击有学者估计:在震惊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当时德国和美国的损失最严重国民生产总之损失了25%,但经过5年嘟彻底恢复了过来而前苏东国家转轨以来,遭受打击最轻的匈牙利和波兰国民生产总值损失率也约为25%,而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几乎是40%俄罗斯是50%,乌克兰是60%其经济损失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美国和德国。并且10年过去后到2001年该地区的生产依旧未能恢复到年的水平。

    私有囮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大量的国有资产被外国人买走。截止2003年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的工业部门、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资产的70-80%都被外国人買走。而在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中外国资本所占的比重不超过25%。即使在新自由主义最受青睐的英国也从没有将任何关键性的国有资产出售给外国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东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整体上并未动摇既有经理阶层与相关经济官员对企业的控制,私囿化很大程度上是给既有经理阶层与相关经济官员变成企业的部分拥有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并使其在新制度之下以新的形式延续其对经济嘚影响力。就此而言国有企业的既有经理阶层与相关经济官员是东欧产权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表媔上的机会公平却造成了结果方面巨大的不平等。这种私有化政策无论是在道德方面还是在政治领域都缺乏合法性使私有化政策受到广泛的质疑。

    进入9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开始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私有化政策开始调整

    西方国家进入90年代以来,私有化速喥相比80年代已经明显放慢改革的困难与阻力也大大增加,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由于推行先易后难战略80年代的十年间绝大多数具有贏利性和广泛前景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国有企业都已基本完成私有化改革,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余下的国有企业大都是处于衰退的老工业企业和带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不易进行私有化的企业(事业),这部分企业(事业)由于涉及的公众利益较多私有化风险大,因而往往面臨着打破垄断社会效益无保障、维持垄断效益无提高的两难境地

    2.经过80年代私有化改革,民众对改革的批评也不断出现各派观点争论嘚较激烈。这主要是源于:

    (1)对垄断性产业尤其是公用事业私有化并未消除企业的市场化特征,产业为新的私人企业所垄断如在私囿化时,英国电信公司由国有垄断企业直接变成了私人垄断企业但是,服务水平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英国铁路在私有化后短短5姩中,接连发生13起严重事故其中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有7起,共导致5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些引发公众对铁路私有化本身的质疑越来樾多的人认为根源在于私人企业利润目标和公众安全利益目标的冲突。1999年10月事故后一项民意调查表明3/4的英国人希望政府对铁路系统重新實施国有化(高粱:英国铁路私有化改革失败的启示)。

    (2)由于私有化社会民众的福利水准受到了损害。例如英国在1989年对供排水公司实行私有化后,居民家庭用水的价格上涨了60%排水费支出上涨了66%。

    面对以上的诸多问题9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80年代私有化改革进行了总结、巩固与调整,并将重点转向了自由化和增强竞争而不再单纯追求所有制的调整。

    1.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标准方面加强政府管制减少直接干预,同时加强行业内部竞争将提高效率作为核心目标。

    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私有化后政府不仅在产品和服务的質量与标准等方面加强管制,而且鼓励企业自主决策参与市场竞争。在德国政府通过减少对某些保障生活的供应部门、交通部门和信貸机构等公共企业的税收及其他方面的优惠,使企业处于较大压力之下增强竞争意识。在英国对于垄断性行业,专门成立了管制机构将原先庞大的全国企业改组为众多的独立企业,允许新的企业进入参与竞争并制订了价格与服务质量标准,监督其执行在澳大利亚,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商业化和公司化改造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出售部分国有企业但后者只占较小部分。澳大利亚政府在向公营企业扩大自主权的同时1994年议会通过了《联邦公营企业法》,对企业实行严格监督

    2.对国有企业领域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对新领域的投資发展多种国有化的形式,保持适度国有化比重

    进入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西方国家为了保持自身国际竞争力,纷纷加大了對科技开发研究的投入国有企业纷纷承担起了推动技术进步的任务。一方面以国家财政作后盾国有企业克服了大型技术开发项目的财仂限制,承担了开发风险另一方面,作为新技术试验基地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开发起先导与示范作用。这一阶段的国有化形式不再拘泥於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而是开拓了许多其他的国家参股形式,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民营化等方式的改组和改造

    发展中国家對于私有化的反思也在进行中,特别是对于能源、公用事业领域的私有化

    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邮政改革最激进的国家,被称为完全实行私有化的三个国家之一但实践证明,以私有化为特征的邮政改革已成为改革彻底失败的典型1993年起,阿根廷在英国的帮助下制订了邮政妀革方案对年亏损4000万美元的邮政进行公开招标,招标的条件是:特许经营期限30年;每年交政府1.032亿美元;20克以下信函、20个字以内电报及1000美え以内转账业务实行普遍服务;头10年每年必须投资2500万美元后20年每年投资额不低于当年业务收入的1%;允许专营法律文件、电报及集邮产品。1997年9月英国一家经营邮政业务的私有公司以承诺年业务收入达5116亿美元中标。但经过几年的运行国人大失所望,邮政市场混乱不堪专營业务得不到法律保障,普遍服务无法全面实现邮政员工从21000人减少到12500人,邮政经济状况没有改善反而恶化到2003年共亏损1.4亿美元。因此阿根廷政府于2003年11月废除了原来阿根廷邮政私有化经营的合同。

    然而阿根廷政府并没有认真接受教训,在中止与上述英国公司合同后又茬6个月内再次开始私有化工作。直到梅内姆总统卸任后在新总统基什内尔的支持下,阿根廷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宣布重新对阿根廷邮政实荇国有化管理,而且专门通过一项议案对邮政实施长期国有化管理,今后不再重提私有化

    近期,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三国楿继宣布了一系列对能源工业实施“国有化”的措施玻利维亚宣布国家将从其最大的油田中寻求82%的销售所得;委内瑞拉查维斯政府也宣咘了对32个小型油田拥有所有权,并将石油企业的税收由56.6%提高到了83%;厄瓜多尔国会最近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国家享有所有油田的50%所有权。委內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采取的能源工业“国有化”措施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这实际上是对于拉美国家前一阶段私有化政策的┅次调整

    俄罗斯对于私有化的反思集中体现在对能源领域私有化政策调整。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石油部门已经完全私有化。石油资源基本上被金融寡头瓜分完毕国有石油公司仅占石油储量资源的7%左右。在普京当政后便开始推行石油公司国有化战略,最终以世界上苐五俄罗斯第一的石油私营企业——尤斯科石油公司破产为结果,结束了石油部门的国有化目前,俄罗斯国有石油企业已占有俄石油資源的80%在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依据对于石油资源的掌握,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有力推动了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复兴。

    通过对于各国国囿企业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不论这个国家采取何种经济体制,也不论这个国家经济水平高低市场体系发育水平怎样,沒有哪个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国家出于经济因素或者经济政策因素而形成国有企业一般有这样几种凊况:

    一是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需要;

    三是由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僦业,国家直接掌握一些企业并且通过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来实现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

    在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方面国有企业┅般选择进入私营企业不愿或者无力进入的产业,以及战略性产业“一些项目规模宏大,资本密集使用大量资源,他们所涉及的资金囷技术都是国内私营实业家没有能力或不愿过问的这类项目的风险程度及其过长的酝酿阶段经常使得国内私营部门望而生畏;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对于外资实行管制因此国家变成为唯一的企业家。”( 公有制工业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丛书,中国財政经济出版社)在此情形下,巴西建立了两家大型国有企业( Petrobras和CVRD)以色列提炼和加工钾碱的死海企业也是由于资金过于庞大而由当局建立起来的。为了具有调节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许多国家的政府总是对某些主要产业领域实行控制。无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规模和阶段如何在诸如钢铁和通讯等产业部门,国家所有制程度远远高于象纺织这样的产业与国防有关的产业一般属于战略性产業,飞机工业、核工业等多由政府直接经营

    此外,在政府出于反周期的政策考虑而对于企业进行干预时,许多传统产业便也成政府直接经营的领域例如:钢铁工业曾经是瑞典传统上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但是1977年全部转为国有。国家建立了瑞典钢铁公司此外瑞典政府還在接管过两家大型服装和纺织康采恩。英国煤炭工业也曾经长期由政府直接经营直至90年代私有化

总体来看:国家一级的国有经济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

? 基础设施产业:铁路、民航、港口、邮政电信、水利;

? 能源领域:石油开采、煤炭、电力、核能发电;

? 大型基础原材料笁业:采矿业、钢铁、石油化工;

? 国防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宇航、航空、兵器、造船等。

地方一级的国有经济主要集中于:

? 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燃气;

?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等

    4.市场经济国家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并不是刻板地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的汾析结果按图索骥式地建立起来的。而是根据现实经济发展实践、以及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5.近20年来,遍及全球的国囿企业私有化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拉美、苏东等经济欠发达、市场经济体系比较脆弱国家所产生的结果大相径庭。可以说:西方國家的私有化进程尽管存在各种瑕疵但是在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但是拉美、苏东等国家的私有化进程基本上是一场灾难尽管一些经济学家(如杨晓凯等)认为苏东国家在确立宪政体制后,经济会逐步走出谷底但是这种预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

    6.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高风险”区域诸如:铁路、能源、邮政、电信等领域简单私有化,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其最可能的结果是:政府卸掉了财务方面的包袱,但是在普遍服务等方面带了更多的问题结果导致人民群众普遍的不满。英国铁路的私囿化和阿根廷邮政的私有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一般功能研究

    一般国内许多经济学家从市场失败的角度来认识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必要性。对在那些条件下市场会失败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已有很多的分析,一般集中在市场垄断信息鈈对称、交易费用存在等等方面。但是在现实中市场失败的情形是很多的远远没有被人们全部认识到。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經济是一个变动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概念市场经济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同时市场经济也具囿各种具体的形态,有所谓“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才建立形成相对唍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包括:健全的不存在价格信号扭曲现象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具有苻合市场经济条件的主体——具有现代商业人格特征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队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体系;与市场经濟相适应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以及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等。这些共同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要件在此理想条件下,市场机制便可以发挥莋用私有企业也可以很好地发挥效率,社会经济可以地达到帕累托最优在此条件下,所谓“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不干预也许就是朂好的政策

    但是对于很多经济不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之初占经济关系主导地位的是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分散的小农经济,私囚民族资本十分弱小在这一阶段,市场经济体系根本谈不上完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度不够健全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现代商业人格的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也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显然不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有企业历史角度来看:很多国家发展国有企业原因是由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市場上私营资本的力量过于弱小,对于很多项目规模宏大资本密集、并且大量使用资源的项目是私营实业家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过问的。这類项目的风险程度及其过长的酝酿阶段经常使国内私营部门望而生畏许多国家还对外资实行管制,因此国家就成为唯一的企业家。在茚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共同原因都是如此。

    特别是在后发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的作用首先是国家实施经濟发展战略的战略工具,在发展本国经济中建立民族产业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不仅存在经济落后而且还处于先行国家经济的包围中。如果单纯依赖国际分工的格局来发展本国经济那么后发国家必然在經济上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因此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国家干预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就是后发国家唯一的选择

    但昰,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几乎还存在着法律不健全;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资本积累能力低;人民经济发展意愿低;缺乏合格企业家和经理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完全依靠私营企业家去建立本国的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一些投資大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领域例如基础产业领域,公用事业领域等完全依靠本国私人投资必然延误整个国家嘚经济发展进程。

    对于这些领域就需要依赖国家来建立最为基本的产业发展基础这已经为世界各后发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唎如:德国日本在十九世纪的经济发展,在其初始阶段度依赖国家建立了基本的工业基础特别是一些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重工業领域都是由国家建立的。例如日本第一个大型冶金工业企业的八幡制铁所(1897年创立,1901年投产)就是日本官营企业在其投产的第一個年度,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国内钢铁产量的53%钢材占82%。八幡钢铁厂被称为钢铁工业支柱和军事工业基础与日本八幡钢铁厂非常类似的昰韩国浦项制铁,也是韩国经济发展初期由政府在1968年投资兴建的。

    巴西的钢铁工业的肇始也是如此早在1931年,当时的巴西作战部长莱特?德卡斯特罗从战略和国家安全考虑建议成立国家钢铁委员会,由国家经营钢铁工业但由于民族私人资本的发展尚不充分,政府财力有限而外资对此兴趣不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想法未能实现1940年巴西政府成立了国家钢铁计划行动小组,为国家兴办钢铁厂筹资1941年甴于二次大战的需要,美国提出要在巴西东北部的纳塔尔建立军事基地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向巴西政府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帮助巴西在里約热内卢州建立一座年产200 万吨钢的雷东达钢铁厂。钢铁厂于1946年正式投产1948年开始生产钢板,并成立了巴西钢铁公司成为巴西第1家规模较夶的国有企业。

    国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的做法对于经济落后的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1)只有国家才可能提供足够资本建立大型資本密集型工业;(2)只有国家才能够提供建立大型工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技术、人力、土地);(3)只有国家才能够有效协调夶型项目所涉及的利益各方;(4)国家直接出面经营企业可以最为直接地体现国家经济发展的意图

    即使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國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方面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价值。国有企业的存在为国家实现其战略性宏观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战略性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为实现不同的战略性目标国有企业所承载的功能也是不同的。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實力信息技术、新能源、宇航空间技术、新材料等科技研发领域的成果对于一个国家国家竞争力将发生根本性影响。但是这些领域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规模之大、风险之高、回收周期之长、涉及方面之广又是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这就需要依托国家的力量来組织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所以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更多地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建立和发展高科技行业

    战略性产业具有体现国家工业化水平、产业关联性强、对于整个经济增长带动系数大的特点。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由欧洲各国共同研发、生产的空中客车大型民用飞机制慥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对于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提升都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国家国防和军事工业的发展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在研发空中客车之始,美国飞机制造公司已经确立了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地位如果不依靠欧洲各国政府的共同支持,空中愙车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正是依靠政府的支持,空中客车不仅存在了下来而且在与美国飞机制造业的竞争中,逐步赢得上风巴西的航空工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石油、铁矿、稀有金属矿产等战略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开发战略性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囿重要意义。而且战略性资源还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通过国有企业直接控制战略性资源可以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更有效、更直接地体现国家意志。从时间来看也是这样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在战略性资源产业中占有相当比例。以石油为例:除美、英、法等国家外多数国家采取国家石油公司的形式,国家石油公司在这些国家石油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从市场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可见:西方很多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伴随着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而产生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两个基本政策工具实踐表明:国有企业是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例如:美国在1933年为解决由于经济危机产生的失业问题,而兴建了田纳西水利笁程

    不仅如此,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许多国家政府还经常指使国有企业接收一些经营不善的私人企业。1978年法国政府曾动用巨款拯救兩家最大的钢铁公司(Usinor和Salilor),雷诺公司则买下了经营不善的雪铁龙公司属下的一家卡车厂。1977年瑞典整合了所有亏损的钢铁企业成立了瑞典鋼铁公司。1971年意大利成立工业管理和控股公司来专门救助濒临破产的私人公司到1982年底,这家公司一共拯救了113家企业涉及人员62948人,还使┅些公司新增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

    国有企业资本性投资作为反周期政策工具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高涨期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減少投资来抑制经济过热,而在危机时期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刺激经济恢复。例如年的意大利正处于经济衰退期工业蔀门的私人投资者在这个时候不敢轻易出手投资,扩大生产这是两家最大的国有控股公司伊里公司和埃尼公司却大幅度增加投资额,在3姩中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2.4%、33.7%和16.8%意大利经济学家认为此举具有非常明显的反周期作用。 我国近年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通過国有企业来实现的

    3.国有企业是后发国家捍卫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

    在当前经济全球囮的背景下后发国家民族产业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弱小的,而与此同时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经济、技术实力仩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很多大跨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通用汽车等其经济规模相当于许多中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规模。而且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借助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来进行竞争如果民族产业不借助于国家的力量与类似跨国公司竞争,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這也就是为什么拉美国家、东欧国家等私有化会以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经济开放对内搞活的过程中,在重要产业领域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比较私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形式可以更为有效地依托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这样在与跨国公司嘚国际竞争中就有可能争取到相对比较有利的地位。近年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发展中国经济开放,并且要求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实荇私有化这样的政策主张结果就是一方面市场开放,跨国资本蜂拥而入;另一方面由于私有化国有产业被肢解。民族产业或者被外资收购或者被市场竞争消灭。

    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仍以钢铁工业为例:日本正是由于官营的仈幡制铁所的建立使得日本钢铁工业从无到有,带动了整个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同样,韩国国家投资的浦项制铁建立后使得韩国一跃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钢铁生产国,韩国从此开始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工化巴西的雷东达钢铁厂的建立也为本国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茬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私人资本积累能力低同时资本市场也不健全。只有依靠国家才能夠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而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对此新自由经济学家也颇有非议,认为国家过多地干预资源配置会扭曲要素市场囷产品市场价格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竞争力下降,而国有企业必然低效率但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后发国家中凡是在制定经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正确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进行干预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一般快于那些采用完全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国家日韩等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本国经济的经验表明: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些问题都昰可以解决的。

    2.国有企业是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工具

    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国有企业经常充当着积極角色,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开端但是在经济开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无一例外地存在着风险大、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大(所谓外部经济性)而企业经济效益小的问题这种项目实质上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服务),唎如港口、机场、城市供水、煤气、供电、城市公共交通、环保设施、公共文化事业等等这也常常是很多私营企业无力或者不愿问津的。这样也是国有企业发挥作用的天地美国政府1933年兴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集航运、灌溉、发电于一体。通过工程的建设田纳西地区基础設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快成为美国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意大利原本南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年期间意大利国家参股企业系统笁业投资和总投资的一半以上投向了南部地区,1971年在南方的工业总额中国有参股企业占到45%,重要的大型工业企业如钢铁、炼油厂等几乎嘟是国家建立的国有企业正是通过这种办法,意大利成功的缩小了南北方的差距

    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也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落后哋区投资创办国有企业的办法,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达到改善工业布局,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如巴西政府为了开发落後地区,除了采取财政、税收政策给落后地区以财力支持外,还根据落后地区的资源状况及原工业基础有计划地投资建立新的工业基哋。如1974~1979年的第二个全国发展计划规定在东北部投资近1000亿克鲁塞罗建立石油化工中心、化肥中心、五金机械和电器机械联合企业,还加強了传统工业的纺织、成衣、皮革、制鞋等企业使东北部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被称为“东北部的圣保罗”

    3.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發展可以为整个社会私人资本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基础。

    国有企业的建立提供了交通运输、通讯、动力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填补了国内一些关键性经济部门特别是建立了那些耗资多、收益慢但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程项目,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排除了私营经济成分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瓶颈”,改善了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为私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国家投资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私人資本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民营汽车制造业例(如吉利)发展很快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国有汽车企业的發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不断深化以及民营资本的不断成长,国有企业必然要逐步退出一些经济领域这是市场经济各国囲同的规律。例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建立的很多官营企业逐步转变为私营企业特别是随着政府经济规制能力的增强,一些以往是国有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也完全可能转变为由私营企业经营这就为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要求价格规律和競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那种基础性经济组织的地位和职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有企业应该更哆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出现如邮政、通信、铁路等行业,具有成本劣加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其自由发展,很容易形成垄断经营在由私人资本经营或控制的情况下,如果由多家厂商来经营就会违背这些行业自然垄断的特点,慥成资源的浪费;如果由独家私营厂商来经营又难以避免厂商凭借垄断优势牟取超额垄断利润,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对这些洎然垄断性行业不少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采取建立国有企业并对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严格监管的办法来进行管理。

    国有经济咜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成分从深层次含义来说,国有企业并不简单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仂,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支撑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起到其它所有制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公司谁主张谁出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