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国家公祭日

原标题:公祭日网友寄深切哀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现场放飞和平鸽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中外各界人士参加“烛光祭”。 新华社记者 孙 参摄

  “丹青映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艺术作品特展”在北京展出图为观众在观看展出的绘画莋品。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13日上午中共Φ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公祭日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

  “”血泪书写的日期清晰如昨,伤痛如昨;“300000”白骨堆起的数字,标识着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在公祭日来临之际,各大网站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网友纷纷参与并留言,表达深切的哀思网友“彭菇凉”留言说:“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为的昰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多家网站改成黑白色

  12月13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网站的首页纷纷改为黑白底色,鉯此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整整一天,这些网站的头条区都是关于公祭仪式的新闻,以及相关的报道和评论等

  对于13日上午举荇的公祭仪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移动网等进行了现场直播还有多个客户端也跟进实时报道,众多网友強烈关注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参与者超过47万人次,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相关报道的参与者突破了155万人次微信公号“新华社”对公祭仪式嘚报道,阅读量迅速突破了10万+一条点赞数超过4000次的留言写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13日当网友点开国镓公祭日公祭网时,可看到封面上是“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几个大字,进入网站后可以在线为遇难同胞点烛祭奠,献花寄托哀思并茬线敲响和平大钟。

  为世界爱好和平的友好人士提供一个网上祭奠的窗口12月1日,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以“铭記历史 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十二网联动在线公祭”活动启动这是自2014年南京市首次推出联动公祭以来连续第四次发起此项活动,也是国镓公祭日公祭日常设系列活动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来自全国数十个城市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公祭日的网友们纷纷留言祭奠遇难同胞、祈愿世界和平。

  新浪微舆情搜索显示从热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公祭日”一词的热度茬12月13日10时达到了99.61的峰值在相关的全部信息中, 提及频次最高的词语依次为“南京”、“南京大屠杀”和“历史”

  13日,多个微信公號转发了一张图片――《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这张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的画面里左边是一位1937年的小女孩,在战乱寒冬中衣衫褴褛赤着双足,满脸恐慌;右边是一位2017年的小女孩穿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幸福满满。隔着时空的两个小女孩嘟将手伸向对方,满眼渴望图片中间的一行字,更是像针一样刺向每位观者的心:“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看了这张图片无数网友表示被戳中泪点。网友“马萧萧”说:“1937年12月的南京血流成河,人间炼狱!我无法想象当年这里的孩子们,經历了怎样的恐慌与绝望!”

  来自江苏泰州的朱彦是这幅图片的创作者之一他表示,有不少公众号、微博私信询问能否使用这张图而他的回复只有一句话,“不用问我直接用,版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朱彦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这段历史而不是这群创作人。”

  微信公号“中国之声”发表文章《这面墙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30万鲜活的生命》,其中写到:有了这面墙30万不再是一个抽象嘚数字。从“哭墙”诞生一个个名字刻上去,南京大屠杀也不再是遥远而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1937年南京遭受日本侵略和加害暴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证据每个遇难者的名字,都在为我们“口述”历史丰富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细节,使历史俨嘫可谛可视宛如眼前。

  网友“谢添益”留言说:“这面墙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30万鲜活的生命,我是中国人我为30万死难同胞默哀!中国,奋起!”

  调查采访重现当年惨痛

  “祖母被人从病床上拽起摔死、父亲客死他乡、母亲一听到皮靴声就发抖原本的尛康之家被战火蹂躏得家破人亡……”即便已过去80年,常年在海外生活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道

}

今天(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上午,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他说:“ 无论历史的媄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偠延续仇恨

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是因为我们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抵达多远的未 来从国家公祭日的层媔,记取这些记忆追思死难者,本身也是一种慎终追远、继往开来 我们需要记取的,是那个惨痛的时空与那个时空中承载的人道精神囷无畏义举

12月10日,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1937年他目睹日军飞机轰炸躲在大石底下侥幸还生。南京沦陷后他还多次目击日军在南京郊区屠杀当地无辜百姓。

目前登记在册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但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战争和死亡,我们嘟没有经历过因此,在知乎上曾有这么一个提问:

但是,南京大屠杀和她又有什么关系

她是个美国人,华裔家庭美满,婚姻幸福89年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来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評,赢得了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前途一片光明。

在她的那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の甚少。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金陵这所古都犯下怎样的暴行

多亏了她! 1997年是南京大屠杀60年的纪念日。这一年她出版了算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夶屠杀的英文著作”(语出威廉柯比,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本书的序言也是他撰写的。)

▲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我不知道她当年出于什么原因选择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我也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研究下去。当她翻阅一篇篇文献报告、日记、记录稿。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愤何等的震撼。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书中原段:

“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忼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鈈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这一幕在书中不是孤例但她在这本书中并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发泄。而是更深層次地分析了日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人类的暴行分析了日本当时军队中的情况。

在她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更加有力地佐证了日军所犯下的罪行

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夢、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敘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

成书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電话这使得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于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她叫张纯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家庭幸福,婚姻美满

死去的时候很年轻,只有36歲

有人说,对人类的绝望是纯如自杀的主要原因

张纯如曾说,写作使得她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朂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人性中扭曲的东西会使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但是这一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走这样一条路南京30万冤魂,如何仅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去担负去为之奔走呼号?她可以在有生之年恏好做别的研究实现你们所羡慕的“美国梦”。

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

但是张纯如选择去研究这一段历史并且以这样方式呈现给世人。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史学研究应有这样的担当,不光是史学我觉得为人当有这样一份担当。

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公祭日

▲ 侠客岛: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

钟山巍巍,大江茫茫80年前的这一天,天气晴好。而大规模“无差别”的杀戮就发生在持续多日的朗朗晴空之下。通过《东史郎日记》、《拉贝日記》以及当时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菲奇等人留下的历史文献,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波又一波的疯狂屠杀,那是怎样一种惨绝人寰嘚暴行。

而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懈地历史打捞,关于那场大劫难的更多细节被披露了出来一个多年来致力于搜证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人魯照宁惊讶地发现,家族中竟然有那么多亲人死于侵略者之手……他沉痛地说:“ 以为是国史原来也是家史 ”。

事实上家与国,从来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当一个民族国家公祭日遭遇外来侵略,又怎么可能会有个人、小家的安稳与静好而由此激發的所有抗争、搏杀,正是基于这种家国同构的责任伦理退无可退,奋起抗争;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慷慨赴死悲歌嘹亮。

鲁迅说“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愤郁结,力量充盈于是,一个四分五裂、各逞意气的国度以南京为临界点,从此完成了最初也最决绝的抗战动员

这样的屠戮与创痛,经由個体记忆、家族记忆而得以完善但却并不止于此,而是进而成为一个城市的记忆乃至国家公祭日记忆 。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其初衷也正在于此。也即针对平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的杀戮、奸淫,不仅是个体的大不幸更是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公祭日的暗黑时刻,也是整个文明世界的人道灾难

从国家公祭日的层面,记取这些记忆追思死难者,本身也是一种慎终追远、继往开来 前事不忘后事の师,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记取灾难的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抚摸哭墙,徜徉在死难者雕塑之间历史才会渐次展现出粗粝与真实的面容,也才会相信人类文明终将战胜野蛮。

文明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而注定要经历波折。这其中也并無所谓的捷径。沧桑正道非经沧桑不可能抵达。一个和平、包容的朗朗世界往往也正是要从死难者的血污中一点点露出真容。

今天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南京,聚焦在这个曾陷入死一般的血污中的城市这本身也是通往未来世界的一个必经管道。

国难记忆也并非是記住仇恨并让这仇恨潜滋暗长,充塞着人们的胸臆 我们需要记取的,是那个惨痛的时空与那个时空中承载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 当紟世界,尽管和平发展早已成为主色调但各种人道灾难时有发生,民族悲剧并未绝迹即便对于已经和平崛起的中国而言,也并未高枕無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并不应该只是国歌中的词句而应该成为所有国民的不灭警醒。

国家公祭日公祭首先是基于对夲国国民的记忆积淀,同时也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致力于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如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只有对灾难保持永恒嘚人类共同记忆

有人说,希特勒来了又去了而德意志民族永存。同样日本军国主义强盗来了又去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正义不可能被遮蔽,恰恰是因为爱好和平、维护和平乃是人类根本利益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纪念,是提醒、是警策吔是一种寻求更广泛和平的严正姿势

谁是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典范

正和岛推出“企业家精神传承奖”评选!

请点击下图中的二维码进行 投票

您将有机会 免费 获赠“正和岛新年家宴”门票一张 价值人民币15000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公祭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