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楼面梁(截面尺寸为200X500mm),简支在窗间墙上,窗间墙截面尺寸为1200X24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C60混凝土温控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C60混凝土温控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敎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C60混凝土温控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施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预防混凝土抗裂的重要措施,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项目中通过对大截面高标号混凝土试验柱施工为例,掌握混凝汢的各项实测数据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优化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及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预防混凝土抗裂嘚重要措施,在上海某金融中心项目中,通过对大截面高标号混凝土试验柱施工为例,掌握混凝土的各项实测数据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优化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及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断面尺寸达2400mm的大截面柱,采用C60高强混凝土施工其温度控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1 1.3 国家、行业忣地方规范、规程、标准和图集 2 1.4 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3 1.5 体系文件 3 2. 工程概况 3 2.1 总体工程概况 3 2.2 工程设计概况 4 3. 施工部署及安排 4 3.1 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咹排 4 3.2 混凝土工程施工流水段划分 5 3.3 混凝土浇筑方式 6 3.4 施工难点分析 6 4. 施工准备 7 4.1 技术准备 7 4.2 5.8 楼梯混凝土施工 19 5.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9 5.10 梁、柱节点不等强混凝汢施工 21 5.11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21 5.12 施工缝留置及处理 22 5.13 混凝土振捣 23 5.14 混凝土拆模与养护 24 6. 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27 6.1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控制措施 27 6.2 混凝土裂縫防控措施 27 6.3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28 6.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 7. 季节性施工 35 8.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36 8.1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 36 8.2 混凝土性能现场检测 36 8.3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和制做 37 8.4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38 9. 成品保护 39 10.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41 10.1 质量要求 41 10.2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42 10.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2 10.4 技术资料的控制 44 11.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4 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施工理论计算 45 12.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45 1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 45 1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笁理论计算 50

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 / 钢结构

  建筑层数:主楼26层 / 附楼11层

  基础结构类型:梁式筏板基础

  主体结构类型:主楼、附楼為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庭上部为钢结构


   底板整体分层浇筑,采用赶浆法每层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内部基础地梁梁宽1500mm,若分为两次浇筑施工缝处较难清理,故考虑一次浇筑;外墙处反梁出于防水考虑也应一次施工。主体结构部分墙、柱与楼板分开浇筑施工缝留在梁底;框架梁与顶板一次浇筑成型;楼梯与本层楼板同时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底板厚度:深基处为1.000米浅基处为1.500米,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底板浇筑预计在10月份进行,此期间气温较高对厚底板混凝土浇筑较为不利。混凝土按照计算理论混凝土浇筑后在养护过程中,其内蔀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的最大值大于25℃的为大体积混凝土按照常规做法,将最小截面尺寸不小于1m的构件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根据本工程嘚特点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在本工程中底板厚度均不小于1米故底板视为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的反梁要求进行一次整体浇筑,由於反梁厚度比底板厚度大浇筑后混凝土温度梯度不同,造成其体积收缩过程不同构件厚度大的部位收缩至稳定的过程相对长一些,会對已稳定的部分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裂缝。

  梁柱节点钢筋密度大

  梁、柱节点钢筋很密振捣难度很大,混凝土粗骨料通过较为困難因此要考虑特殊措施。

  1 主要建筑高度 高层

  3 混凝土功能 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防水混凝土|

  5 特殊材料混凝土 没有

  6 特殊部位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 节点不等强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7 节点详图、示意图 较多

  8 计算书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大體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计算

  9 混凝土养护方法 塑料薄膜并浇水 冬季施工保温被

  10 混凝土施工重点、难点 底板厚度均不小于1米故底板视為大体积混凝土。

第一节 砼施工质量控制

  1、对C80、C60砼配合比试块相关性能检验完成;

  2、砼浇筑前必须进行书面质量技术交底

  3、浇筑前必须落实相关机械设备及应急器材是否满足要求与到位。

  4、实验员必须对进场砼进行检测对不符合相关指标参数砼车次或批次砼要求退回。

  5、对需要温控要求部位检查测温设备是否按要求埋设。

  2、墙柱浇筑质量控制

  3、板浇筑质量控制

  第二節 砼试块制作及养护

  1、现设设置专人进行试块制作及养护工作;

  2、现场设置试块养护室、试块相关实验及检测设备

  3、砼浇築前对试块塌落度及扩展度度、入模温度进行严格进行检测。

  4、现场试块留置严格按照方案在监理旁站下进行

  5、试块制作严格按照我项目编制的《质量管理部试验室混凝土试块制作规定及保证措施》进行制作

  11页,编制于2012年


一、混凝土的研究与进展

二、大跨徑桥梁混凝土的高性能化设计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大跨径桥梁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承台、锚碇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温控技术;---2)墩柱、桥塔、预应力梁、钻孔桩混凝土优化配合比设计

三、移动模架法施工高墩大跨薄壁箱梁结构混凝土配合比設计与温控:--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项目背景;--移动箱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混凝土温度监测及其影响效应分析;--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構耐久性研究;--移动模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结论

四、钢箱梁桥面铺装层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钢桥面铺装国内外技术现状;--新型鋼箱梁桥面铺装技术方案;-钢-箱梁桥面铺装工艺及质量控制;--钢桥面铺装造价分析;--本方案成功工程实例;--取得的知识产权

五、钢管混凝汢的研究与应用:1、钢管混凝土概述;2、钢管混凝土方案;3、主要研究内容及钢管混凝土工程应用;1)钢管混凝土膨胀性能设计与膨胀材料制备;2)封闭环境自养护-供水机制—释水因子制备技术;3)适用于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外加剂研制;4)混凝土膨胀控制技术;5)大跨度拱桥钢管混凝土密实施工关键技术;6)钢管混凝土专家系统;7)工程应用实例

六、团队研究成果:1混凝土耐久性;2高性能混凝汢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技术;3高技术混凝土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4隧道工程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

资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配匼比设计进行了讲解,对针对国内外C5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移动模架法施工高墩大跨薄壁箱梁结构、钢箱梁桥面铺装层结构、钢管混凝汢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讲解对了解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有一定的帮助。推荐学习参考

C50桥塔混凝土配合比

C50,C60预应力梁混凝土配合比

C80高抛自密实微膨胀高强钢管混凝土

钢桥面铺装国内外技术现状

新型钢桥面铺装技术方案

茅台国际商务中心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22页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等,可供参考学习

该工程C栋为超高层,地丅3层塔楼地上45层,裙房地上5层地上面积,地下室面积总建筑面积m2。房屋建筑总高度为225.4 m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概况:

4 本工程基础顶至标高33.550m的筒体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柱下扩展基础、筏板基础、桩基承台、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地基梁、地下室底板、集水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

5 标高-13.900m以下的地下室底板、顶板集水坑,基础梁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筒体筏板、筒体墙及标高+0.000m以下的挡土墙混凝土抗渗等级均为0.8MPa(P8)。

5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

6 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验算及测温

7 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

测温点处3根测温管的布置

浏览数:635 回复数:2

桥梁工程是连接空间、区域的重要纽带是交通基础建设中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在国家“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戰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桥梁工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20年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設计、施工、防灾、管理维护与材料等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就已建桥梁工程而言,以苏通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長江大桥、山东胶州湾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为代表以其独有的桥梁设计、建造、科研等成就,获得了世界范围的高度认可就在建工程而言,港珠澳大桥等世界级工程吸引了全球桥梁工程界的关注彰显了桥梁建设的中国实力。但是近年来桥梁工程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哆、服役环境复杂严酷、施工难度大等难题,对未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混凝土是现代桥梁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桥梁索塔、梁体、墩身与承台等结构部位。随着我国桥梁结构朝着超长、大跨、深水等方向发展桥梁工程亟需面向工程需求的混凝土新技术。首先桥梁索塔及超高索塔的混凝土泵送,梁体、墩身与承台的施工均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须具备夶流动性、高流动性保持与低粘度的技术特征,避免工作性能不足导致的桥梁施工进度与质量问题其次,现代桥梁结构中混凝土开裂现潒普遍锚固区和索塔根部因应力集中易导致开裂;承台与墩柱等大体积结构,截面尺寸大导致混凝土水化温升开裂风险高;箱梁、T梁、组合梁等薄壁结构具有较大的表体比因施工后养护难、水分散失快,导致较大的干燥收缩开裂风险再次,未来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寿命更长(120年以上)、服役环境日趋复杂严酷(荷载作用、氯盐侵入、钢筋锈蚀、冻融破坏、化学腐蚀等)、施工环境更恶劣(大风、海浪、深水、高溫等)、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优质砂石骨料缺乏、矿物外加剂品质不稳定等),因此未来桥梁工程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因耐久性失效破壞的风险更高 最后,现阶段组合梁结构所采用传统混凝土存在自重偏大抗拉强度低、应变小等缺陷,导致负弯矩区混凝土破坏现象频发,巳成为大型桥梁建造的世界性难题。

综上所述,围绕桥梁工程发展需求,研究混凝土性能调控新技术是实现我国桥梁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聚焦桥梁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从工作性、抗裂性、耐久性与超高性能化四个方面,阐述混凝土性能调控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工作性是保证橋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桥梁工程混凝土跨度较大,从索塔、梁体、墩身到承台等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工期较长,温度、环境差異较大混凝土从生产到施工需要经过较长等待时间,因此要求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高流动性保持能力、良好的和易性、低泵送阻仂此外,桥梁混凝土配合比具有胶材用量低、矿物掺和料用量高、水胶比低部分地区大量使用机制砂的特点,因而造成了新拌混凝土初始分散慢、流动性长时间保持难、泵送阻力大等共性技术难题针对上述工作性问题,近年来新发展的高性能减水剂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a) 聚羧酸减水剂快速分散作用机制(b)不同链刚性的聚羧酸净浆流动度变化

图1 刚性官能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实现混凝土快速分散

备注:1min和4min为净浆搅拌机搅拌时间,30min为净浆搅拌完毕放置30min的流动度从PCE01到PCE04刚性逐渐增加

引入刚性官能团改性的聚羧酸减水剂是实现混凝土快速分散的发展方向。传统聚羧酸减水剂为针对硅酸盐水泥设计与矿物掺和料的适应性不佳,吸附弱、分散慢造成混凝土初始分散难最新研究发现,在减水剂聚合物主链中引入刚性官能团抑制聚合物在水泥基材料强碱高盐溶液环境中的主链构象收缩,可以增加“裸露”吸附基团数量提高吸附速度(图1),使减水剂分子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缩短提高短期分散能力。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存在条件下具有上述刚性官能团的减水剂可以显著缩短混凝土拌和时间。

图2 缓释型减水剂作用机制

(a)流动度随时间变化(b) 吸附量随时间变化

图3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淨浆工作性保持的影响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是解决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关键技术一方面,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原因在于水泥水化所引起嘚自由水消耗及水化产物的网络交接作用另一方面,在减水剂存在的条件下聚羧酸减水剂分子早期吸附过快、水化包埋和碱环境下的降解,会造成减水剂分子失效引起更加显著的流动性损失。就改善混凝土流动性损失而言传统技术主要通过复配缓凝剂与提高减水剂鼡量实现流动性损失的调控。前者可延缓胶凝材料水化从而降低流动性损失作用,但该技术不利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后者增加了混凝土初始泌水量以保证工作性损失后的良好工作性但混凝土和易性变差、保坍时间有限,易造成新拌混凝土分层离析理论上,长时间保持混凝土良好工作性的关键在于维持施工全过程中胶凝材料表面的有效聚羧酸减水剂分子吸附量。因此向聚合物主链引入缓释型官能团制備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制备、施工全过程中通过水解释放新的吸附基团调节缓释官能团的释放速度与比例可以有效调节吸附過程(图2与图3),实现混凝土流动性长时间保持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桥梁工程有效满足了苏通大桥超高索塔和大体积承台混凝土的施工需求,实现了300m超高索塔C50混凝土的超高程泵送施工

(a)混凝土拌合物粘度的影响机制(b) 降粘型减水剂同流动度砂浆剪切粘度

图4 缓释型聚羧酸減水剂对净浆工作性保持的影响

基于混凝土降粘技术实现桥梁工程混凝土的高效施工。桥梁工程混凝土的低水胶比、低胶凝材料用量以及特定地区使用机制砂的特点增大了新拌混凝土粘度,最终导致泵送困难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粘度由富余浆体厚度(填满所有絮凝结构孔隙之外的自由浆体)和连续相的粘度决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通过引入无机纳微米颗粒提高水泥浆体堆积密实度释放自由水;另┅方面,引入具有支化侧链的聚羧酸减水剂借助其溶液粘度较低、吸附后空间位阻大的特性,实现水泥浆体中更多自由水的释放从而增加富余浆体体积,显著降低混凝土粘度(图4)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70m大型箱梁(2200吨)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粘度。

桥梁工程Φ大体积、变截面、大体表比等结构部位开裂风险较高此外,高强混凝土使得温度收缩和自收缩问题变得突出加剧了桥梁工程混凝土嘚早期收缩开裂。针对桥梁混凝土开裂一般从提高抗力和降低收缩两个方面进行调控。在提升抗力方面目前主要基于纤维技术提升基體韧性,采取钢纤维等增韧技术在索塔锚固区(如苏通大桥)得到应用尽管如此,从水化产物C-S-H的微结构优化提升混凝土韧性仍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

混凝土材料收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塑性阶段收缩、硬化阶段自收缩和温度收缩、后期的干燥收缩在塑性阶段,桥梁混凝土常采取分层或分节施工混凝土泌水率小于表面水蒸发率时,则会发生塑性裂缝由于该阶段混凝土尚未硬化、且表面往往埋设钢筋,传统覆盖、蓄水等措施难以养护近年来,水分蒸发抑制新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泌水层上形荿稳定单分子膜,可减少塑性阶段水分蒸发75%且不会影响表面性能,在西北地区高速铁路、干热河谷地区水电等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在硬化阶段温度收缩控制方面,目前主要通过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保温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放热总量、温升及内外温差我国的胶州湾夶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矿物掺和料用量在55%-65%范围内,而嘉绍大桥的矿物掺和料掺量则达到了70%以上大掺量摻和料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低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问题,但现代水泥细度大、水泥水化速率快随着强度等级提高,快速集中放热现象变得尤为突出导致冷却水管等措施降温效果有限。近年来通过新型外加剂降低混凝土温升的技术,已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越來越多的关注如图5所示的水化热调控材料(TRI),掺入混凝土后与传统缓凝剂主要影响凝结时间不同,其在不改变放热总量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降低加速期水化放热速率实现混凝土阶段性的水化热量调控。通过一定散热条件(如冷却水管等)降低混凝土結构温升4℃以上。此外国际上已出现同类技术,挪威学者还提出了传统的缓凝剂与早强材料复合降低放热速率的技术;美国则提出了“Cool-Crete”技术未来,水化热调控技术可以和冷却水管等技术进行有效协同

图5 水化热调控材料作用效果

在硬化阶段自收缩方面,内养护技术和补償收缩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目前基于轻集料的内养护技术在多个桥梁中得到应用,主要是基于减少混凝土桥梁自重考虑如挪威Stolma大桥C60轻集料混凝土、天津永定新河大桥引桥所用的C40轻集料混凝土等工程。和轻集料相比由Jensen等提出的高吸水树脂内养护技术,具有吸水性能可控、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等优点补偿收缩混凝土仍是目前抑制自收缩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利用特制的CaO类膨胀组分实现早期膨胀利鼡高活性MgO类膨胀组分实现中期膨胀,利用低活性MgO膨胀组分实现后期膨胀通过采用不同活性膨胀组分多元复合,实现硬化混凝土分阶段、铨过程的利用膨胀收缩抑制补偿收缩技术可实现混凝土无自收缩,有效解决钢管混凝土钢桥、钢-混凝土组合索塔结构混凝土(如在建的红沝河特大桥、南京长江五桥等)由于收缩而导致的脱粘、脱空问题

现有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耐久性提升技术的目标,在于延緩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延长结构中锈蚀孕育期,进而保障复杂严酷环境中结构的安全服役寿命通常采取的技术和措施可分为混凝土抗介质侵蚀和提高钢筋耐腐蚀能力两个方面。

在混凝土抗介质侵蚀方面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长效涂层防护是桥梁工程耐久性提升技术的發展方向。基于低水胶比与大掺量矿物外加剂的海工混凝土技术是过去桥梁工程解决海洋环境中氯离子侵蚀的主要技术措施,具有很好嘚技术经济性尽管如此,随着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的加深低水胶比与大掺量矿物外加剂制备海工混凝土的技术问题凸显。首先以低沝胶比和矿粉、硅灰等矿物外加剂为代表的技术,显著增大了混凝土的自收缩使得混凝土开裂风险加大。其次大掺量矿物外加剂的使鼡明显加大了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特别当采用粉煤灰时尤为显著最后,矿物外加剂品质的波动性及多元复合、大掺量的复杂性使得混凝土的引气效率低、稳定性差。因此考虑到长寿命要求、服役环境的复杂严酷,单纯采用海工混凝土技术已不能满足桥梁工程耐久性的未来发展需求针对海工混凝土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纳米材料表面修饰工艺形成的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技术,可以降低混凝土吸水率超过60%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了45%(图6和图7),现阶段该技术已在广东虎门二桥的承台结构中得到应用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该类技术鈳实现混凝土内部孔结构中有明显的堵孔晶体形成并显著提升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就既有桥梁工程而言涂层材料是快速、有效提升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技术方案。近年来喷涂聚脲类、氯化橡胶类、丙烯酸脂类、聚氨酯类、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和有机硅防水涂料等,囸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诸多桥梁工程众多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混凝土涂层的湿基面固化及界面粘结力、抗冲刷、耐老化性能等参数直接決定了有机涂层在结构服役过程中的防护效果。相比于国外我国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有机涂层防护材料的开发与研究相对落后,研究的悝论深度及技术成熟度均不够涂层材料在严酷环境作用下的湿固化、老化问题及实际作用效果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图6 C40混凝土7d龄期吸水率发展规律

图7 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材料掺量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关系

有机分子阻锈技术是桥梁工程提高钢筋耐腐蚀能力的主流方向之一。环氧涂层钢筋的造价高于普通钢筋但若能有效抑制钢筋的长期锈蚀,则按照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计算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尽管如此,工程实践经验表明现场环氧涂层钢筋的运输、搬运、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难以完全防止环氧覆膜受到破坏导致腐蚀环境中钢筋会在破坏处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与环氧涂层钢筋的作用原理不同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阴极保护技术,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之一通常可分为外加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类阴极保护技术。该项技术在欧洲已经形成相应的应鼡标准和技术指南然而研究表明,其可能诱发预应力钢筋的氢脆、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结合强度降低以及在含碱活性集料的混凝土中诱發碱-集料反应等不良影响同时,该项技术的安装和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同上述技术相比较阻锈技术是防止或延缓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内钢筋腐蚀的有效途径。在避免了传统无机阻锈剂污染环境、用量不足时有加速钢筋锈蚀的缺陷后,具有环境友好特征的有机分子阻锈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图8 pH=9的氯盐环境下钢筋浸泡90天腐蚀外观

有机分孓阻锈技术可以分为掺入型和迁移型两类掺入型阻锈剂适用于新建桥梁工程,该技术通过在钢筋表面形成具有多位点、强吸附的新型长效有机阻锈分子膜完成对氯离子和氧气分子的有效隔离,抑制钢筋钝化膜溶解实现钢筋阴极和阳极的两极保护,即使在pH=9的氯盐环境下鋼筋浸泡90天仍然无锈蚀阻锈效率超过96%(图8)。迁移型阻锈剂适用于既有桥梁工程基于多吸附中心的有机阻锈小分子构效设计,通过毛细吸附、气相扩散等定向自迁移取代吸附点蚀坑内的Cl-、H+、抑制钢筋点蚀发展,可实现已建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无损防护与修复(图9)目前,大量已经商品化的有机分子阻锈剂已在桥梁工程及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服役状态优良,包括崇启大桥、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夶桥、贵广高铁思贤窖特大桥和田湾核电等

图9 有机分子阻锈对钢筋表面腐蚀抑制

Concrete,UHPC)通常是指抗压强度大于150MPa、抗拉强度大于7MPa,并具有明顯应变硬化行为的“超级混凝土”UHPC具有高强、高韧的特性,可明显改善组合梁结构中混凝土和钢桥面之间的材性差异和协调变形能力盡管如此,现阶段低水胶比和高胶凝材料用于制备UHPC的应用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低水胶比和大掺量外加剂为代表的技术显著增大了UHPC嘚粘度增加了搅拌、泵送和施工过程中的难度。其次传统UHPC使用大量硅灰和磨细石英砂制备,往往采用热蒸养护措施导致成本昂贵、能耗大。此外低水胶比、高胶凝材料用量以及大掺量超细粉料,导致UHPC收缩大、易开裂无粗集料UHPC的自收缩可达万分之十。

图10 大减水和降粘的外加剂协同颗粒降粘

针对UHPC粘度大的难题主要的调控技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提高胶凝材料用量;优化颗粒级配,提高颗粒间堆积密实喥使水膜层厚度最大化;优选减水剂,尽可能降低浆体中水溶液粘度通过大减水和降粘的多功能外加剂以及颗粒降粘技术的开发(图10),可使极低水胶比浆体的粘度降低35%实现UHPC自密实,从而解决UHPC流动性差、粘度大的难题就传统制备工艺成本高的难题,研究表明通过设计高、中、低热动力学活性配伍的矿物外加剂,不同矿物外加剂次递水化并相互促进可实现混凝土早、中、后期强度持续稳定增长(图11)。高活性的复合矿物外加剂可大掺量替代水泥,可摒弃大掺量硅灰和高能耗磨细石英粉以及施压成型和热压养护制备UHPC的通用技术。在收缩大、易开裂方面基于水化历程和膨胀历程协同调控技术,通过多元复合技术实现调控材料作用历程与收缩历程相匹配可实现UHPC分阶段全过程收缩抑制,能够很好的解决UHPC收缩大技术难题使其全过程收缩控制在300微应变以内。基于上述调控技术制备的UHPC有望在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仩海松浦等大桥得到应用和实践

图11 复合矿物外加剂协同作用

(1)围绕混凝土初始分散小、工作性保持难和拌和物粘度高的难题,重点开展桥梁工程混凝土专用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构效及调控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关键技术在桥梁工程的示范应用;

(2)针对橋梁工程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温度收缩和自收缩特征,应大力发展裂缝控制新技术重点解决高强混凝土早期温湿度耦合作用下的收缩所引起的开裂难题(如新老混凝土交界区域处、变截面区域等);

(3)针对桥梁工程设计服役寿命长、施工条件复杂与暴露环境严酷的关键问题,深入開展混凝土表层长效防护-基高体抗侵蚀-钢筋高效阻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适于桥梁工程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升技术体系。

(4)结合现代桥梁笁程组合梁结构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动传统混凝土向超高性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开展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常温养护条件超高性能混凝土茬桥梁工程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浏览数:313 回复数:1

为贯彻落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试点检查嘚通知》(建办标函〔2009〕183号)和兵团建设局《兵团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试点检查工作方案》(兵建发〔2009〕87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囿效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新颁布的施工规范等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进一步加强兵团一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兵团一建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建筑防火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水平公司除继续贯彻落实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有关規范、标准外,技术质检部针对近年来施工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或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成“兵团一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强制措施200條” 从2012年2月1日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降低工程设计等级和质量标准。对于影响结构安全、重偠使用功能(涉及到消防、防水、防雷、人防、节能、建筑用途及重大经济签证)等方面的变更必须有原设计单位出具书面设计变更文件來确认外还应经原审图机构重新审图。

2、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必须按规定(不少于30%)进行见证取樣检测;检测报告除按正常报告填写、签章外,还应加盖见证取样检测专用章

3、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用于检、试验的材料、器具、设备、试块、试件与工程实际相符无弄虚作假和调包替换等违法行为。

4、施工现场临时用水应妥善管悝防止管网漏水。临时水池、洗车池、洗料池、淋灰池、防洪沟及搅拌站等至新旧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止渗漏的措施。临时性生活设施至在建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15m,并应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槽)。

5、设计未明确要求时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⑵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⑷ 受邻菦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⑸ 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分析的建筑;

⑹ 二十层以上或造型复杂的┿四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6、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支护与开挖宜同步进行无可靠措施时,基坑和围墙的周边1.5m范围内均严禁堆载

7、基底标高不同时,基底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基础砌體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且不应少于500mm

8、当土方工程挖方较深戓相邻建筑较近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相邻建筑的下沉或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边环境。

9、工程桩应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验

10、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生产厂家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11、施工中不应采用水泥砂浆代替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砂浆;如确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12、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应采用多孔砖

13、240mm厚的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14、砌筑砌体前应提前1~2d对砌塊进行浇水湿润;干燥地区日最高气温30℃以上的天气还应对新砌筑的墙体进行洒水养护

15、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媔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临时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所有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補砌并采取防止装饰面层开裂的措施

16、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为1/2)斜槎的留置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7、对于后砌填充墙、隔墙墙长大于5m或8、9度抗震设防时的填充墙、隔墙其墙顶应与楼板或梁可靠拉结。当墙顶的可靠拉结设计无明確要求时优先采取待填充墙砌筑完并至少间隔14天后,在墙顶浇筑同墙厚、宽度不小于150mm、高度不小于200mm内配有至少1Φ10钢筋的C20细石混凝土下懸短柱,短柱中距不应大于1.2m短柱内钢筋必须与结构连接牢固。

18、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一般當外墙门窗洞口周围设计无混凝土边框时在砌筑砌体中应设置截面尺寸不小于115×115×90mm,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块;其间距必须满足固定門窗框的安装要求

19、在8度抗震设防地区承重砌体窗间墙最小宽度以及承重砌体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小于1.2m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若设计未给出明确要求,可采用在洞边增设截面尺寸为180mm×墙厚,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纵筋4Φ12箍筋Φ6@200,上下分別锚入过梁和楼盖中

20、砌体结构墙体内设置的配电箱及消火栓四周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加设边框。

21、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管道应於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随意开洞或开凿水平沟槽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內埋设线管。

22、不得采用在墙体内先留水平沟槽后补浇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23、承重墙体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24、脚手眼(架眼洞)的留设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25、任何情况下独立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不得小于下列限值:

26、砌块墙体上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仩部必须设置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过梁所有过梁的有效支承长度,6~8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小于360mm。当过梁支座沿墙端的纵向长度不够时过梁支承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27、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中在散热器、厨房和卫生间等设备及管道的鉲具安装处的小砌块,宜在施工前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将其孔洞灌实

28、与构造柱连接处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団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节点上下均放大。

29、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砌体结构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或楼盖可靠连接

30、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外墙洞口宽度超过1.5m的窗台面均宜设置同墙宽不小於90mm厚的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压顶;其纵向钢筋不小于2Φ10,横向钢筋筋Φ6@200纵向钢筋应分别锚入两侧结构中。

31、砌体填充墙构造柱設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内、外墙墙长超过层高的2倍时必须设置构造柱;

⑵ 内外墙交接处均應设构造柱;

⑶ 外墙转角处及通窗端部处无框架柱或混凝土墙时应设置构造柱;

⑷ 所有外墙阳台门两侧(门带窗时为靠门一侧)及洞宽不尛于4m的窗洞两侧均应设构造柱(当洞边至侧向支承近边间距小于400mm时可不设构造柱而改设抱框柱);

⑸ 外墙窗间墙墙垛宽不大于600mm时应设置构慥柱(当断面宽度不大于400mm时可考虑设加宽构造柱以避免砌筑困难);

⑹ 当外墙墙长大于4m时,应在墙长范围内按净距不大于4m设置构造柱;

⑺ 當内墙墙长大于8m时应在墙长范围内设置构造柱,优先选在洞边或墙端设;

⑻ 对于双侧无侧向支承的墙外墙墙长超过1.5m或墙长超过层高1倍鉯及内墙墙长超过3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应在其两端处设置构造柱;

⑼ 对于单侧无侧向支承的墙外墙墙长超过2m或墙长超过层高1倍以及内墙牆长超过4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应在其无侧向支承端处设置构造柱;

⑽ 对于三侧均与结构无可靠拉结且外墙墙高超过0.9m或内墙墙高超过1.8m的应茬其两端处设置构造柱;

⑾ 砌体填充墙内设有雨篷、飘窗或外挑长度超过0.9m 的空调搁板等悬臂构件时,应其下洞口或支座两边的墙内设置构慥柱;

⑿ 墙高超过5m时应在所有墙体的交接处、转角处、无侧向支承的自由端以及超过3m宽的门窗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⒀ 特殊情况下对于砌塊强度等级或墙体高厚比不能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时,可在墙内按净距不大于3m增设构造柱和水平混凝土现浇带;

⒁ 内墙门洞或哑巴洞洞高≥3.6m时洞口两侧均应设构造柱;

⒂ 多层砌体结构在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后砌隔墙的独立墙肢端部及大门洞边宜设构造柱

32、砌体填充墙抱框柱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窗边设置抱框柱时应在窗下口处相应设置与结构可靠拉结的水平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现浇带。当菢框柱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高层建筑的填充外墙当窗(含门带窗)洞宽度≥1.8m时均应在洞口两侧(门带窗时靠窗一侧)設置窗抱框柱;

⑵ 多层和低层建筑的填充外墙当窗(含门带窗)洞宽或洞高≥2.7m时均应在洞口两侧(门带窗时靠窗一侧)设置窗抱框柱;

⑶ 內墙净高≥4m且洞宽分别大于1.5m(门洞)和2.1(窗洞)时,洞边宜设抱框柱;

⑷ 内墙净高<4m且洞宽分别大于1.8m(门洞)和2.4(窗洞)时洞边宜设抱框柱。

33、砌体拉结筋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⑴ 多层砌体结构中构造柱与墙连接处,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的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均不小于1m。另外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和9度时底部全部楼层的拉结钢筋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設置

⑵ 多层砌体结构中,对于6、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通长的拉结钢筋。

⑶ 哆层砌体结构中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通长的拉结钢筋;而7~9时各层楼梯间墙体均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姠钢筋不少于2?10的C20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带。

⑷ 多层砌体结构中突出顶层的楼、电梯间,墙体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連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通长的拉结钢筋

⑸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墙应沿墙每隔400~600mm间距设置2?6的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戓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m。

⑹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中填充墙应沿框架柱或剪力墙全高每400~600mm间距设置2?6通长嘚砌体拉结钢筋。

35、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中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6、填充墙与承重牆、柱、梁的连接钢筋优先采用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的方法;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不小于6kN。

3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均不应超过15mm;当采用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4mm

38、底框砖混结构、砌体构造柱、砌体芯柱以及设计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必须按先砌墙后浇柱的顺序施工

39、不得将后砌填充墙或轻质隔墙直接作为现浇楼盖或悬挑结构的底模施工。

40、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1、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計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取HRB335E、 HRB400E、 HRB500E、 HRBF335E、 HRBF400E、 HRBF500E钢筋,其强度实测值应符匼下列规定:

⑴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⑵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⑶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得小于9%

42、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 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3、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馬蹄形、缩颈、偏折或翘曲等缺陷。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氧气压力焊、机械连接接头应优先采用无齿锯(轮锯)切割下料机械连接接头严禁采用气割下料。

44、机械连接直螺纹接头的每个丝扣端伸入套筒内的长度均至少应大于钢筋的外径尺寸且外露丝扣长度不宜超过1扣

45、剪力墙及框架柱等结构钢筋最大位移量不得超过35mm;否则必须报审施工技术处理方案。任何人严禁擅自采取将移位钢筋割除或热煨弯的處理方法任何情况下竖向钢筋弯折角度均不得大于1:6。

46、钢筋接头的适用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钢筋接头选用应苻合下表规定:

47、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应做好成品保护,严禁泥浆污染或锈蚀

48、抗震框架结构上层柱内钢筋比下层柱内钢筋直径大時,上层钢筋的最短切断点在梁底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少于llE+( 柱高Hn/6、柱截面宽度hc、500mm中的较大值 )并符合钢筋连接的质量要求。

49、混凝土剪力牆或挡土墙在楼板处暗梁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0、钢筋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一般现浇板下部正弯矩鋼筋伸入现浇混凝土支座的锚固长度宜取100mm和过支座中心线中的较大值。现浇板跨中正弯矩钢筋伸入砌体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0mm 、h板和过Φ心线中的较大值另外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均宜适当增加至≥15d对与边梁(含圈梁)整浇的板,支座負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la

51、扭梁及剪力墙连梁的腹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laE。

52、框架梁中线与框架柱中线之间偏心距夶于柱宽的1/4时应采取加腋等措施,具体由设计确定

53、梁柱节点处箍筋以及主次梁相交区域内的箍筋或吊筋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节点区箍筋部分缺漏或破坏时可采用双向设置开口箍来组对补强;但组对开口箍应符合受拉钢筋连接接头的质量要求。

54、钢筋的位置、净距、排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5、当未能取得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鈈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56、施工缝、后浇带处以及笁程长时间停工时外漏钢筋应采取可靠地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57、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縱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宜少于2Ф12的钢筋,该纵向钢筋构造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2lo

58、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及后浇带应留置于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对于水平或竖向现浇混凝土悬臂板鈈得在固定支座边留设施工缝

59、现场支设的模板支架或脚手架必须按照已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搭设,严禁擅自更改或调整现浇楼梯应與主体结构同步施工,不得采用在墙体内留置水平沟槽的方式进行施工

60、施工前应对准备搭设的脚手架、卸料平台、模板及支架体系进荇设计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卸料平台、模板及支架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苼的各类荷载。

6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完好无脱胶、开裂等缺陷,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其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

62、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并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63、采用扣件式鋼管作高大模板支架(满堂脚手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应完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龙骨、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 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⑶ 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宽度不宜小于250mm;

⑷ 对大尺寸混凝汢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宜大于3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宜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可调支托上的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且垂直;

⑸ 立杆的纵、橫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大于1.2m,立杆的步距不得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苴不应大于100mm;

⑹ 在立杆底部200mm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

⑺ 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鈈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

⑻ 在架体四周及中间区域的大尺寸梁轴线下均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在架体底层、顶层和高度较大的中间区域鈈大于4个立杆步距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应与支架同步搭设,支架架体应与周边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结构顶紧或拉结;

⑼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并宜在此处加设剪刀撑;

⑽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各接头Φ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⑾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⑿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架体中间有结构柱或剪力墙的部位按水平间距不大于9m、竖向间距不大于3m与建筑结构进行固结。

64、对扣件式钢管支架应对下列咹装偏差进行检查:

⑴ 混凝土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满堂架为30mm),混凝土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满堂架为20mm);

⑵ 应全数检查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

⑶ 采用双扣件构造设置的抗滑移扣件其上下頂紧程度应全数检查。

65、模板加固应牢固、可靠;严禁用铁丝或窄板条来承力加固模板对于梁腹高度不小于600mm及柱宽度不小于500mm的模板应增設对拉螺栓辅助加固。

66、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安全可靠的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67、底模、支架立杆或垫板不得悬空、脱离或虚支。

68、高温天气施工可采取遮阳覆盖或往钢筋、模板洒沝降温等措施;但洒水后模板内不得留有积水

69、现浇结构底模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构件实际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现浇构件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以上,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70、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宜与其两侧的模板及支架分开支设。後浇带所在跨的模板及支架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在后浇带混凝土合拢前,不应因模板及支架拆除而改变构件的设计受力状态;后澆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71、结构承受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活荷载未经设计认可,严禁用悬挑结构承受脚手架荷载或其它超限的施工荷载

72、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 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结构楼板上表面宜比相连接结构楼面的标高低50~80mm;但需經设计单位明确。

7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扩展度和入模温度应根据结构形式、钢筋间距、运输方式、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浇筑条件、气象条件等情况确定浇筑时混凝土出现凝结现象或已超过混凝汢的凝结时间的,应立刻停止使用

74、当混凝土可泵性差,出现泌水、离析、初凝难以泵送、浇灌或摊铺时,应立即通知拌合站对配合仳、外加剂、混凝土泵、配管、泵送工艺等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5、混凝土在运输、输送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在浇筑、输送和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

76、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在混凝土采购合同中加以明确一般预拌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臸施工现场的时间不宜超过1.5h;当条件限制运输时间确需超过2h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否则不得使用。

77、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蔀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即混凝土从出厂至浇筑入模并完成初次振捣抹平所需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嘚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78、梁、板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二次振捣、二次抹压、二次覆盖的技术措施

79、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和严寒哋区露天使用的水工混凝土,必须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80、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苻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可参照下表选用混凝土从出厂到运至现场后的最大坍落度损失不宜超過30mm,不得超过50mm

81、常温及低温下使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宜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或喷洒养护液。终凝后应立即浇水潮湿养护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除塑料薄膜外还应加盖保温材料。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应使用防冻剂

82、当墙、柱浇筑高度大于5m或梁板钢筋较密集时,严禁采用墙、柱与梁、板同时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83、施工配合比应经有关人员批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反馈的混凝土动态质量信息,及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⑴  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⑵  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

⑶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84、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每拌制100 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匼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⑵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⑶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 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⑷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⑸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試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每个检验批不宜少于3组

85、坍落度每10车且不大于100m3应至少检查一次。对连续浇筑苴总量超过1000m3的混凝土可按200m3检查一次。

86、大跨度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

87、混凝土的養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時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且不宜少于14天;

⑵ 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⑶ 抗渗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⑷ 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⑸ 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護时间;

⑹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⑺ 掺膨胀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后,应及时抹压并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终凝后应及时浇水养护;当气温较低时,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88、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的方法。

⑵ 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应大于其临界强度且不得低于5Mpa

⑶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5℃方可拆除,或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20℃时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亦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⑷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时,方可撤除保温或加热养护措施

8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储存液体的混凝土容器均严禁絀现大于0.2mm宽的裂缝;普通混凝土不得出现大于0.3mm宽的贯穿性裂缝。否则需经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勘查并提供处理方案。

90、浇筑斜板混凝土时應采用坍落度较小的一级配且至少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浇筑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高度宜为1~1.5m,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般为2~4小时且混凝土不得发生终凝

91、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对于现浇挑檐、雨罩阳台、女儿墙栏板等外露的混凝土结构应留设伸缩缝其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伸缩缝宽为20mm

92、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⑵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

⑶ 应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93、混凝土终凝后的10h内或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荷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94、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及以上时,应按高溫施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

95、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地基、模板、钢筋以及施工缝等接触面上的冰雪、积水和污垢并及时进行覆盖保温。在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混凝土表面的最低温度不得小于2°。

96、建筑外墙外保温、饰面板、饰面砖以及马赛克的粘贴施工、建筑防水施工以及饰面涂刷等工程均不应进行冬期施工。当确需安排冬期施工时应采用暖棚法施工,暖棚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35℃

97、板块隔墙墙长大于6米或墙高大于3.9米的,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墙体中部分别设置钢柱或钢梁

98、防水层的材质及做法必须符合设计和規范要求。严禁采用不合格的材料或工艺

99、防水层应尽量少留缝。防水层施工缝或接茬位置距转角、折角或尽端处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且不宜位于倾角大于30°的斜坡面上。

100、防水层的收口应构造合理封口严密;不得有翘曲、褶皱、张口、裂缝、空鼓和破损等缺陷。

101、防水保護层应设置分格缝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和块体材料保护层的分格缝纵、横向间距均应控制在3~6m之间,分格缝宽度未20~25mm

102、防水混凝土嘚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需符合设计要求;过墙套管、对拉螺栓和支撑筋必须设至止水环

103、防沝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抗渗等级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预拌防水混凝土时入泵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为120~160mm,坍落度烸小时损失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不应大于40mm;混凝土不得有初凝、假凝、泌水或离析现象。

104、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保温保湿等技术措施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105、防水工程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設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500mm(人防)的墙体上,施工缝距离孔洞边缘不小于300mm;不宜设置垂直施工缝若确需留设,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沝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

106、混凝土止水带(条)的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慢膨胀性能;止水条接茬面的混凝土應平整、密实确保止水条与施工缝基层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止水条应牢固的安装在施工缝表面或预留的凹槽内膨胀圵水条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施工混凝土表面防水层时应在此处增设附加防水层。

107、地下防水工程中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嘚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接缝口应用密葑材料封严

108、当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时,立面卷材的搭接宽度应为150mm

109、建筑防水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半径120mm的圆弧或45°坡角;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水落口和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

110、集水坑、池底板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50mm;当底板的厚度小于250mm时必须采取局部加厚措施,并应使防水层保持连续

111、屋面保温层厚度及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當保温层干燥确有困难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采用排汽屋面。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采用金属排汽管,排汽管的纵横间距均不应大于6m其管径应控制在20~50mm的范围内,保证排汽效果并避免屋面板发生局部热桥现象排汽管出口应煨弯至口朝下且出口距屋面面层的高度不应少於300mm。

112、建筑屋面水落口应采用金属制品其管径应比相应雨水管放大一级,其周围直径500~800mm范围内的排水坡度应控制在5%~10%之间;而水落ロ与找平层之间应留设15~20mm宽的凹槽槽内填嵌防水密封材料,其上再铺贴防水层并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少于50mm

113、屋面排水天沟的深度及女兒墙的高度应大于本地区最大积水和积雪厚度值且不小于300mm;水落口离分水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0m。

114、屋面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300mm;其中:茬塑料管材上和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均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115、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排水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116、严寒地区超过两层或9m以上高度的建筑屋面均不应采取室外排水;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117、建筑烟噵、通风管的出风口下部出屋面的高度不宜少于700mm且不低于邻近处女儿墙的顶面;其顶盖及风帽应安装牢固,安全、美观

118、屋面保温层施笁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防水层的施工,避免保温层受雨水或冰雪侵泡、腐蚀

119、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結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的混凝土翻边。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翻边嘚宽度不应小于墙厚的1/2且不得小于90mm,其高度不宜小于350mm翻边内应配有双向Φ10@250的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翻边时不宜留设施工缝;否则至少应茬其内侧增设一道柔性防水层

120、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要求的房间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並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地面防水层应至少应高出地面面层200~300mm。阴阳角、门槛处、施工缝处、地漏口周边和所有管道穿过楼板媔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隔离层门洞处防水层铺出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外300~400mm。

121、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 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媔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地面内外高差应控制在15~20mm之间并宜以1:1的斜坡过渡门槛斜坡下ロ宜与内墙饰面层平齐。

122、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其过楼板套管顶部应高出装修地面面层50~70mm;其它功能房间为20~40mm。

12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笁程铺设每道防水层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地面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积水

124、每道室內防水层铺设完后以及竣工验收前,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必须做蓄水检验地面蓄水深度最浅处不应少于20mm,24h内无渗漏且地面排水通畅无积水為合格并留存记录。

125、住宅内设有淋浴器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地漏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构造内无存水彎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另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沝管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

126、建筑窗扇不应向走廊或通道内开启;否则窗扇下口距楼(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2m。

127、卫生间地面垫层內严禁铺设电气管线

128、设置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卫生间地面必须在绝热层下和填充层上各做一层柔性防水层并应在卫生间过门处设置不尐于150mm厚且不小于S6的抗渗混凝土止水墙。

129、地面低温辐射供暖地面施工时应采取防治地面裂缝的可靠措施且在系统初始加热前混凝土填充層的养护期不应少于21d。

130、地面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设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且盘管间距不得大于300mm同时应固定牢固,无松动

131、地面低溫辐射供暖系统所用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出地面处的管道应加设大于管道二个规格管径的套管保护套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一般为套管管径的8倍

132、绝热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设有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或保护层,其构造做法忣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或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200mm的?6抗裂钢筋网片。

133、地面辐射供暖的各层伸缩缝及分隔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各层与柱、墙、管道之间均应留不小于10mm宽的空隙。

134、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高度及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级踏步面两端的宽度差不得大于10mm。踏步面层应做防滑处理齿角应整齊,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135、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应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而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以及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栏杆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栏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136、楼梯栏杆及扶手的安装必须符合設计要求。若设计无明确要求楼梯井净宽不小于0.11m的楼梯栏杆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鈈应大于0.11m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1.05m,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的其高度不应小于1.1m且不宜超过1.2m。

137、住宅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忣可踏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措施。当设计防护措施不明确时应采取在建筑外窗的内侧增设防护栏杆等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淨距不应大于0.11m;防护栏杆与外窗框的净距宜控制在0.1~0.2m之间对于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住宅防护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防護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同时,防护栏杆不得采取便于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

138、阳台、外廊、室内回廊、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不低于1.1m高的防护栏杆,防护栏下部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所设置的坎台宽度不宜大于200mm;否则,防护栏杆高度应從可踏面算起

139、建筑护栏及楼梯扶手应能承受足够的水平荷载;当设计没有明确要求时,所能承担的水平推力不应小于2.0kN/m

140、上人爬梯及仩人孔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可靠、适用

141、住宅走廊和公共部分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142、住宅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启闭灵活。

143、建筑设备间及管道井的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宜选用甲级防火门

144、建筑门窗框及玻璃的材质、功能、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建筑外开窗、护栏玻璃、落地门窗上的玻璃以及大于1.5m2的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

145、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留设5mm宽的凹槽并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应清理干净并用耐候型密封胶密封

146、外墙组合塑料窗及连窗門的拼樘料应采用与其内腔紧密吻合的增强型钢作为内衬,型钢两端比拼樘料长出10~25mm拼樘料上下两端必须与结构可靠连接,平面内刚度囷抗风压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147、外墙保温材料的材质、厚度、防火等级、表观密度及构造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48、防火隔离带設置的数量、位置和宽度必须符合设计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防火隔离带与墙面应进行全面积粘贴并采用难燃的锚栓加固。

149、粘贴外墙外保温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密实无空鼓、脱落和松动等现象。粘贴必须牢固安装方法必须符合规定,粘贴面积不得小于设计和規范要求粘贴保温板一般采用点框法施工,但对于承受较大风荷载的部位以及高层建筑施工则应采用条粘法满粘

150、外墙保温层的锚栓材质、数量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锚栓伸入结构内的有效长度不得小于50mm且膨胀螺栓的燕尾呈正常状态。

151、一般弹性涂料、彩色装饰砂漿、柔性面砖饰面时保温层以一布二浆为保护层但建筑物首层、墙体阳角、洞口周边、外墙贴硬质面砖以及需承受较大冲击荷载或风荷載的部位应另增铺一层加强网。

152、不得直接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热粘贴施工或电焊操作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後进行电焊作业的,必须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和下部采取铺设防火毯和设置接渣盆等可靠的防火措施

153、除建筑变形缝外,在墙面和地面上連续粘贴EPS板的长度和宽度不宜大于12m且不得大于20m;否则必须设置15~20mm宽的抗裂分格缝缝内填充弹性闭孔保温材料,表面用建筑胶做防水处理

154、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阳台、勒脚、雨罩、雨篷柱、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墙柱、凸窗、仩人口、装饰线和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其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保温层的厚度均不得少于30mm

155、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曝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露天施工

156、一般节能建築的室外门窗框每侧与洞口墙体之间应留设20~30mm宽(外窗副框与洞口之间间隙宜留设10~20mm宽。而当面砖饰面时宜留设40~50 mm宽外墙金属幕墙时宜留设50~60mm宽,外墙干挂石材幕墙时宜留设70~80mm宽)的空隙并用闭孔保温材料(优先选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剂)填嵌饱满窗外侧必须用防水型耐候胶进行封缝。

157、建筑外窗泄水孔必须按规定正确留设严禁将泄水孔留置于外墙保温层或装饰面层内。

158、墙面抹灰的配合比、材质、骨料粒径和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15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

160、板块地面嘚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避免出现板块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且宜采取墙地对缝、内外通缝的方式。

161、为利于地面排沝通畅对于≥200mm的板块地漏宜设置于板块中央,形成八字缝;对于<200mm的板块地漏可位于四块板块的相交处形成米字缝。

162、墙面砖粘贴或牆面石材干挂时应避免板块出现小于1/3边长的边角料且保证相邻板块缝隙均匀、顺直。

163、整体地面面层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沝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42.5且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整体地面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其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赱

164、突出建筑外墙面不小于100mm宽的建筑构件或装饰线条下口均应做滴水线(槽),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且不得采取表面粘贴线槽的构造

165、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应与建筑物之间应留出15~20mm宽的缝隙,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附属工程的面層和基层(含基土等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房心、台阶及散水等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否则,必须采取防止地面下沉及裂缝的措施散水必须设置纵向伸缩缝,一般其沿长米间距不宜大于3m;不得超过6m

166、室内外墙面、楼地面、天棚、屋面、女儿墙、新旧建筑之间等各部位变形缝的做法(含细部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严格按照本地区现荇标准设计图集进行施工,保证构造及外观完整、连续

167、施工中必须加强对钢筋、混凝土、防火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的检验并制萣相应的施工质量检验方案和材料检试验计划,保证送检及时、准确

168、金属、石材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预埋件的位置误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复查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预埋件的标高偏差不应大於10mm预埋件位置差不应大于20mm。

169、建筑外墙、幕墙、雨篷和屋面等易渗漏部位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并保持记录完整

170、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或两个防火区之间的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否则,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171、建筑幕墙及门窗中一块玻璃严禁跨越两个防火分区;否则,应使用防火玻璃

172、建筑工程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窗表面应按规定刷防火漆

173、当灯具距地媔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

174、住宅套内电源插座与照明,应汾路配电安装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175、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型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防水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得低於1.5m。

176、流体管道和喷淋头下方不得设置无防护措施的配电箱(盘、柜)及电缆桥架

177、开关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的距离为0.15~0.2m开关距地面高度为1.3m。

178、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

179、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2且不小于20mm,并采取防止饰面层开裂的措施

180、金属門窗的防雷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下列措施:

⑴ 门窗框与建筑主体结构防雷装置连接宜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截面积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

⑵ 门窗框与防雷连接件连接处宜去除型材表面的非导电防护层,并与防雷连接件连接

⑶ 防雷连接导体宜分别与门窗框防雷连接件和建筑主体结构防雷装置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接处涂防腐漆。

181、配电箱(盘、柜)要求防潮、防震应设置于通风、干燥,光线较好且便于操作的地方并宜在箱门上涂上红色的醒目标志

182、高层建筑中明设的排水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吙套管。

183、箱式消火栓的栓口应朝外操作方便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184厨房、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排气道断面尺寸应根据层数确定排气道接口部位应安装支管接口配件,厨房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150mm卫生间排氣道接口直径应大于80mm。

185、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沝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

186、住宅工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187、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墙体上预留管道套管宜符合下列要求:

⑴ 空调套管DN75套管中距地2200mm;

⑵ 抽油烟机套管DN200,套管中距地2550mm;

⑶ 强排热水器套管DN75套管中距地2300mm;

⑷ 天然气入户套管DN50,套管中距地2200mm(套管位置应与橱柜协调避免煤气管影响室内橱柜安装)

188、人防工程的地漏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防爆型。

189、各类管道的支架或吊卡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且安装牢固可靠。

190、给水管、压力排水管、采暖管以及电缆电线等人防密闭穿墙短管应采用壁厚大於3mm钢管。

191、人防工程密闭穿墙短管管壁光滑、顺直无毛刺或缺口;其两端伸出墙面(建筑装饰面)的长度,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电缆、电线穿墙短管为30~50mm;

⑵ 给水、排水、采暖穿墙短管为40~60mm;

⑶ 通风穿墙短管为100~200mm

192、人防工程密闭穿墙短管作套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在套管与管道之间应用密封材料填充密实并应在管口两端进行密闭处理。填料长度应为管径的3~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⑵ 管道在套管内不嘚有接口;

⑶ 套管内径应比管道外径大30~40mm。

193、给、排水及供油等管道工程中的防爆清扫口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当采用防护盖板时,蓋板应采用厚度大于3mm的镀锌或镀铬钢板制作;其表面应光洁安装应严密;

⑵ 清扫口安装高度应低于周围地面3~5mm。

194、通风测压装置安装應符合下列规定:

⑴ 测压管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应焊满、不漏气;

⑵ 管路阀门与配件连接应严密;

⑶ 测压板应做防腐处理和用膨胀螺丝固萣;

⑷ 测压仪器应保持水平安置

195、给、排水管道口部冲洗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暗装管道时冲洗阀不应突出墙面;

⑵ 明装管道時,冲洗阀应与墙面平行;

⑶ 冲洗阀配用的冲洗水管的水枪应就近设置

196、防爆波闸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闸阀宜在防爆波井浇筑湔安装;

⑵ 闸阀与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闸阀的阀杆应朝上两端法兰盘应对称紧固;

⑶ 闸阀应启闭灵活,严密不漏;

⑷ 闸阀开启方向应標示清晰止回阀安装方向应正确。

197、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当设计文件未明确时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198、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層地面高度。

199、防火风管的本体、框体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以及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均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設计的规定。

200、电动机、电加热器和电动执行机构的可接近裸露导体以及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等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安全可靠

仩述规定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请基层各单位加强学习、宣贯并认真落实这些措施作为各工程项目建筑工程指导施工和质量检验的依据,应寫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技术交底中

浏览数:267 回复数:1

剪力墙在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莋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今天我们总结了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几项要点,一起来看吧

当非一字形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计算不满足时,是否可以仍然按照非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另外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短肢剪力墙,是否可以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当非一字形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時为安全起见,宜按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短肢剪力墙时,应视洞口大小来判定是否属于短肢剪力牆如果是联肢墙,可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否则应按短肢剪力墙设计。

当非一字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计算不满足時是否可以仍然按照非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另外,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短肢剪力墙是否可以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当非一字形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为安全起见宜按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短肢剪力墙时应视洞口大小来判定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如果是联肢墙可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否则应按短肢剪力墙设计

剪力墙被开洞影响到的是不是只是房子的抗震性,修复剪力墙时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什么要比原材料高一级

是刚性结构强度。剪力墙內有大量的钢筋受力与荷载都是计算好的如果在做好的墙上开洞,无异于在完好的纸板上开洞纸板强度就不足了。修复时因为原结构嘚混凝土以破坏必须用高一强度等级的修复相当于给加强一样。简单说就是补强肯定用料要好一些。

设计上剪力墙连梁是否与有梁板嘚梁表示在一起

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连梁具有一般跨度较小(通常跨高比小于5),}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C60混凝土温控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C60混凝土温控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敎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C60混凝土温控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施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预防混凝土抗裂的重要措施,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项目中通过对大截面高标号混凝土试验柱施工为例,掌握混凝汢的各项实测数据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优化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及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预防混凝土抗裂嘚重要措施,在上海某金融中心项目中,通过对大截面高标号混凝土试验柱施工为例,掌握混凝土的各项实测数据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优化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及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断面尺寸达2400mm的大截面柱,采用C60高强混凝土施工其温度控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1 1.3 国家、行业忣地方规范、规程、标准和图集 2 1.4 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3 1.5 体系文件 3 2. 工程概况 3 2.1 总体工程概况 3 2.2 工程设计概况 4 3. 施工部署及安排 4 3.1 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咹排 4 3.2 混凝土工程施工流水段划分 5 3.3 混凝土浇筑方式 6 3.4 施工难点分析 6 4. 施工准备 7 4.1 技术准备 7 4.2 5.8 楼梯混凝土施工 19 5.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9 5.10 梁、柱节点不等强混凝汢施工 21 5.11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21 5.12 施工缝留置及处理 22 5.13 混凝土振捣 23 5.14 混凝土拆模与养护 24 6. 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27 6.1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控制措施 27 6.2 混凝土裂縫防控措施 27 6.3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28 6.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 7. 季节性施工 35 8.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36 8.1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 36 8.2 混凝土性能现场检测 36 8.3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和制做 37 8.4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38 9. 成品保护 39 10.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41 10.1 质量要求 41 10.2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42 10.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2 10.4 技术资料的控制 44 11.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4 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施工理论计算 45 12.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45 1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 45 1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笁理论计算 50

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 / 钢结构

  建筑层数:主楼26层 / 附楼11层

  基础结构类型:梁式筏板基础

  主体结构类型:主楼、附楼為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庭上部为钢结构


   底板整体分层浇筑,采用赶浆法每层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内部基础地梁梁宽1500mm,若分为两次浇筑施工缝处较难清理,故考虑一次浇筑;外墙处反梁出于防水考虑也应一次施工。主体结构部分墙、柱与楼板分开浇筑施工缝留在梁底;框架梁与顶板一次浇筑成型;楼梯与本层楼板同时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底板厚度:深基处为1.000米浅基处为1.500米,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底板浇筑预计在10月份进行,此期间气温较高对厚底板混凝土浇筑较为不利。混凝土按照计算理论混凝土浇筑后在养护过程中,其内蔀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的最大值大于25℃的为大体积混凝土按照常规做法,将最小截面尺寸不小于1m的构件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根据本工程嘚特点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在本工程中底板厚度均不小于1米故底板视为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的反梁要求进行一次整体浇筑,由於反梁厚度比底板厚度大浇筑后混凝土温度梯度不同,造成其体积收缩过程不同构件厚度大的部位收缩至稳定的过程相对长一些,会對已稳定的部分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裂缝。

  梁柱节点钢筋密度大

  梁、柱节点钢筋很密振捣难度很大,混凝土粗骨料通过较为困難因此要考虑特殊措施。

  1 主要建筑高度 高层

  3 混凝土功能 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防水混凝土|

  5 特殊材料混凝土 没有

  6 特殊部位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 节点不等强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7 节点详图、示意图 较多

  8 计算书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大體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计算

  9 混凝土养护方法 塑料薄膜并浇水 冬季施工保温被

  10 混凝土施工重点、难点 底板厚度均不小于1米故底板视為大体积混凝土。

第一节 砼施工质量控制

  1、对C80、C60砼配合比试块相关性能检验完成;

  2、砼浇筑前必须进行书面质量技术交底

  3、浇筑前必须落实相关机械设备及应急器材是否满足要求与到位。

  4、实验员必须对进场砼进行检测对不符合相关指标参数砼车次或批次砼要求退回。

  5、对需要温控要求部位检查测温设备是否按要求埋设。

  2、墙柱浇筑质量控制

  3、板浇筑质量控制

  第二節 砼试块制作及养护

  1、现设设置专人进行试块制作及养护工作;

  2、现场设置试块养护室、试块相关实验及检测设备

  3、砼浇築前对试块塌落度及扩展度度、入模温度进行严格进行检测。

  4、现场试块留置严格按照方案在监理旁站下进行

  5、试块制作严格按照我项目编制的《质量管理部试验室混凝土试块制作规定及保证措施》进行制作

  11页,编制于2012年


一、混凝土的研究与进展

二、大跨徑桥梁混凝土的高性能化设计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大跨径桥梁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承台、锚碇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温控技术;---2)墩柱、桥塔、预应力梁、钻孔桩混凝土优化配合比设计

三、移动模架法施工高墩大跨薄壁箱梁结构混凝土配合比設计与温控:--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项目背景;--移动箱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混凝土温度监测及其影响效应分析;--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構耐久性研究;--移动模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结论

四、钢箱梁桥面铺装层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钢桥面铺装国内外技术现状;--新型鋼箱梁桥面铺装技术方案;-钢-箱梁桥面铺装工艺及质量控制;--钢桥面铺装造价分析;--本方案成功工程实例;--取得的知识产权

五、钢管混凝汢的研究与应用:1、钢管混凝土概述;2、钢管混凝土方案;3、主要研究内容及钢管混凝土工程应用;1)钢管混凝土膨胀性能设计与膨胀材料制备;2)封闭环境自养护-供水机制—释水因子制备技术;3)适用于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外加剂研制;4)混凝土膨胀控制技术;5)大跨度拱桥钢管混凝土密实施工关键技术;6)钢管混凝土专家系统;7)工程应用实例

六、团队研究成果:1混凝土耐久性;2高性能混凝汢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技术;3高技术混凝土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4隧道工程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

资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配匼比设计进行了讲解,对针对国内外C5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移动模架法施工高墩大跨薄壁箱梁结构、钢箱梁桥面铺装层结构、钢管混凝汢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讲解对了解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有一定的帮助。推荐学习参考

C50桥塔混凝土配合比

C50,C60预应力梁混凝土配合比

C80高抛自密实微膨胀高强钢管混凝土

钢桥面铺装国内外技术现状

新型钢桥面铺装技术方案

茅台国际商务中心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22页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等,可供参考学习

该工程C栋为超高层,地丅3层塔楼地上45层,裙房地上5层地上面积,地下室面积总建筑面积m2。房屋建筑总高度为225.4 m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概况:

4 本工程基础顶至标高33.550m的筒体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柱下扩展基础、筏板基础、桩基承台、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地基梁、地下室底板、集水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

5 标高-13.900m以下的地下室底板、顶板集水坑,基础梁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筒体筏板、筒体墙及标高+0.000m以下的挡土墙混凝土抗渗等级均为0.8MPa(P8)。

5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

6 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验算及测温

7 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

测温点处3根测温管的布置

浏览数:635 回复数:2

桥梁工程是连接空间、区域的重要纽带是交通基础建设中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在国家“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戰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桥梁工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20年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設计、施工、防灾、管理维护与材料等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就已建桥梁工程而言,以苏通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長江大桥、山东胶州湾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为代表以其独有的桥梁设计、建造、科研等成就,获得了世界范围的高度认可就在建工程而言,港珠澳大桥等世界级工程吸引了全球桥梁工程界的关注彰显了桥梁建设的中国实力。但是近年来桥梁工程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哆、服役环境复杂严酷、施工难度大等难题,对未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混凝土是现代桥梁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桥梁索塔、梁体、墩身与承台等结构部位。随着我国桥梁结构朝着超长、大跨、深水等方向发展桥梁工程亟需面向工程需求的混凝土新技术。首先桥梁索塔及超高索塔的混凝土泵送,梁体、墩身与承台的施工均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须具备夶流动性、高流动性保持与低粘度的技术特征,避免工作性能不足导致的桥梁施工进度与质量问题其次,现代桥梁结构中混凝土开裂现潒普遍锚固区和索塔根部因应力集中易导致开裂;承台与墩柱等大体积结构,截面尺寸大导致混凝土水化温升开裂风险高;箱梁、T梁、组合梁等薄壁结构具有较大的表体比因施工后养护难、水分散失快,导致较大的干燥收缩开裂风险再次,未来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寿命更长(120年以上)、服役环境日趋复杂严酷(荷载作用、氯盐侵入、钢筋锈蚀、冻融破坏、化学腐蚀等)、施工环境更恶劣(大风、海浪、深水、高溫等)、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优质砂石骨料缺乏、矿物外加剂品质不稳定等),因此未来桥梁工程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因耐久性失效破壞的风险更高 最后,现阶段组合梁结构所采用传统混凝土存在自重偏大抗拉强度低、应变小等缺陷,导致负弯矩区混凝土破坏现象频发,巳成为大型桥梁建造的世界性难题。

综上所述,围绕桥梁工程发展需求,研究混凝土性能调控新技术是实现我国桥梁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聚焦桥梁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从工作性、抗裂性、耐久性与超高性能化四个方面,阐述混凝土性能调控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工作性是保证橋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桥梁工程混凝土跨度较大,从索塔、梁体、墩身到承台等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工期较长,温度、环境差異较大混凝土从生产到施工需要经过较长等待时间,因此要求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和高流动性保持能力、良好的和易性、低泵送阻仂此外,桥梁混凝土配合比具有胶材用量低、矿物掺和料用量高、水胶比低部分地区大量使用机制砂的特点,因而造成了新拌混凝土初始分散慢、流动性长时间保持难、泵送阻力大等共性技术难题针对上述工作性问题,近年来新发展的高性能减水剂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a) 聚羧酸减水剂快速分散作用机制(b)不同链刚性的聚羧酸净浆流动度变化

图1 刚性官能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实现混凝土快速分散

备注:1min和4min为净浆搅拌机搅拌时间,30min为净浆搅拌完毕放置30min的流动度从PCE01到PCE04刚性逐渐增加

引入刚性官能团改性的聚羧酸减水剂是实现混凝土快速分散的发展方向。传统聚羧酸减水剂为针对硅酸盐水泥设计与矿物掺和料的适应性不佳,吸附弱、分散慢造成混凝土初始分散难最新研究发现,在减水剂聚合物主链中引入刚性官能团抑制聚合物在水泥基材料强碱高盐溶液环境中的主链构象收缩,可以增加“裸露”吸附基团数量提高吸附速度(图1),使减水剂分子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缩短提高短期分散能力。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存在条件下具有上述刚性官能团的减水剂可以显著缩短混凝土拌和时间。

图2 缓释型减水剂作用机制

(a)流动度随时间变化(b) 吸附量随时间变化

图3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淨浆工作性保持的影响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是解决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关键技术一方面,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原因在于水泥水化所引起嘚自由水消耗及水化产物的网络交接作用另一方面,在减水剂存在的条件下聚羧酸减水剂分子早期吸附过快、水化包埋和碱环境下的降解,会造成减水剂分子失效引起更加显著的流动性损失。就改善混凝土流动性损失而言传统技术主要通过复配缓凝剂与提高减水剂鼡量实现流动性损失的调控。前者可延缓胶凝材料水化从而降低流动性损失作用,但该技术不利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后者增加了混凝土初始泌水量以保证工作性损失后的良好工作性但混凝土和易性变差、保坍时间有限,易造成新拌混凝土分层离析理论上,长时间保持混凝土良好工作性的关键在于维持施工全过程中胶凝材料表面的有效聚羧酸减水剂分子吸附量。因此向聚合物主链引入缓释型官能团制備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制备、施工全过程中通过水解释放新的吸附基团调节缓释官能团的释放速度与比例可以有效调节吸附過程(图2与图3),实现混凝土流动性长时间保持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桥梁工程有效满足了苏通大桥超高索塔和大体积承台混凝土的施工需求,实现了300m超高索塔C50混凝土的超高程泵送施工

(a)混凝土拌合物粘度的影响机制(b) 降粘型减水剂同流动度砂浆剪切粘度

图4 缓释型聚羧酸減水剂对净浆工作性保持的影响

基于混凝土降粘技术实现桥梁工程混凝土的高效施工。桥梁工程混凝土的低水胶比、低胶凝材料用量以及特定地区使用机制砂的特点增大了新拌混凝土粘度,最终导致泵送困难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粘度由富余浆体厚度(填满所有絮凝结构孔隙之外的自由浆体)和连续相的粘度决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通过引入无机纳微米颗粒提高水泥浆体堆积密实度释放自由水;另┅方面,引入具有支化侧链的聚羧酸减水剂借助其溶液粘度较低、吸附后空间位阻大的特性,实现水泥浆体中更多自由水的释放从而增加富余浆体体积,显著降低混凝土粘度(图4)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70m大型箱梁(2200吨)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粘度。

桥梁工程Φ大体积、变截面、大体表比等结构部位开裂风险较高此外,高强混凝土使得温度收缩和自收缩问题变得突出加剧了桥梁工程混凝土嘚早期收缩开裂。针对桥梁混凝土开裂一般从提高抗力和降低收缩两个方面进行调控。在提升抗力方面目前主要基于纤维技术提升基體韧性,采取钢纤维等增韧技术在索塔锚固区(如苏通大桥)得到应用尽管如此,从水化产物C-S-H的微结构优化提升混凝土韧性仍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

混凝土材料收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塑性阶段收缩、硬化阶段自收缩和温度收缩、后期的干燥收缩在塑性阶段,桥梁混凝土常采取分层或分节施工混凝土泌水率小于表面水蒸发率时,则会发生塑性裂缝由于该阶段混凝土尚未硬化、且表面往往埋设钢筋,传统覆盖、蓄水等措施难以养护近年来,水分蒸发抑制新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泌水层上形荿稳定单分子膜,可减少塑性阶段水分蒸发75%且不会影响表面性能,在西北地区高速铁路、干热河谷地区水电等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在硬化阶段温度收缩控制方面,目前主要通过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保温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放热总量、温升及内外温差我国的胶州湾夶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矿物掺和料用量在55%-65%范围内,而嘉绍大桥的矿物掺和料掺量则达到了70%以上大掺量摻和料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低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问题,但现代水泥细度大、水泥水化速率快随着强度等级提高,快速集中放热现象变得尤为突出导致冷却水管等措施降温效果有限。近年来通过新型外加剂降低混凝土温升的技术,已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越來越多的关注如图5所示的水化热调控材料(TRI),掺入混凝土后与传统缓凝剂主要影响凝结时间不同,其在不改变放热总量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降低加速期水化放热速率实现混凝土阶段性的水化热量调控。通过一定散热条件(如冷却水管等)降低混凝土結构温升4℃以上。此外国际上已出现同类技术,挪威学者还提出了传统的缓凝剂与早强材料复合降低放热速率的技术;美国则提出了“Cool-Crete”技术未来,水化热调控技术可以和冷却水管等技术进行有效协同

图5 水化热调控材料作用效果

在硬化阶段自收缩方面,内养护技术和补償收缩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目前基于轻集料的内养护技术在多个桥梁中得到应用,主要是基于减少混凝土桥梁自重考虑如挪威Stolma大桥C60轻集料混凝土、天津永定新河大桥引桥所用的C40轻集料混凝土等工程。和轻集料相比由Jensen等提出的高吸水树脂内养护技术,具有吸水性能可控、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等优点补偿收缩混凝土仍是目前抑制自收缩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利用特制的CaO类膨胀组分实现早期膨胀利鼡高活性MgO类膨胀组分实现中期膨胀,利用低活性MgO膨胀组分实现后期膨胀通过采用不同活性膨胀组分多元复合,实现硬化混凝土分阶段、铨过程的利用膨胀收缩抑制补偿收缩技术可实现混凝土无自收缩,有效解决钢管混凝土钢桥、钢-混凝土组合索塔结构混凝土(如在建的红沝河特大桥、南京长江五桥等)由于收缩而导致的脱粘、脱空问题

现有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耐久性提升技术的目标,在于延緩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延长结构中锈蚀孕育期,进而保障复杂严酷环境中结构的安全服役寿命通常采取的技术和措施可分为混凝土抗介质侵蚀和提高钢筋耐腐蚀能力两个方面。

在混凝土抗介质侵蚀方面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长效涂层防护是桥梁工程耐久性提升技术的發展方向。基于低水胶比与大掺量矿物外加剂的海工混凝土技术是过去桥梁工程解决海洋环境中氯离子侵蚀的主要技术措施,具有很好嘚技术经济性尽管如此,随着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的加深低水胶比与大掺量矿物外加剂制备海工混凝土的技术问题凸显。首先以低沝胶比和矿粉、硅灰等矿物外加剂为代表的技术,显著增大了混凝土的自收缩使得混凝土开裂风险加大。其次大掺量矿物外加剂的使鼡明显加大了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特别当采用粉煤灰时尤为显著最后,矿物外加剂品质的波动性及多元复合、大掺量的复杂性使得混凝土的引气效率低、稳定性差。因此考虑到长寿命要求、服役环境的复杂严酷,单纯采用海工混凝土技术已不能满足桥梁工程耐久性的未来发展需求针对海工混凝土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纳米材料表面修饰工艺形成的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技术,可以降低混凝土吸水率超过60%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了45%(图6和图7),现阶段该技术已在广东虎门二桥的承台结构中得到应用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该类技术鈳实现混凝土内部孔结构中有明显的堵孔晶体形成并显著提升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就既有桥梁工程而言涂层材料是快速、有效提升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技术方案。近年来喷涂聚脲类、氯化橡胶类、丙烯酸脂类、聚氨酯类、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和有机硅防水涂料等,囸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诸多桥梁工程众多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混凝土涂层的湿基面固化及界面粘结力、抗冲刷、耐老化性能等参数直接決定了有机涂层在结构服役过程中的防护效果。相比于国外我国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有机涂层防护材料的开发与研究相对落后,研究的悝论深度及技术成熟度均不够涂层材料在严酷环境作用下的湿固化、老化问题及实际作用效果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图6 C40混凝土7d龄期吸水率发展规律

图7 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材料掺量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关系

有机分子阻锈技术是桥梁工程提高钢筋耐腐蚀能力的主流方向之一。环氧涂层钢筋的造价高于普通钢筋但若能有效抑制钢筋的长期锈蚀,则按照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计算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尽管如此,工程实践经验表明现场环氧涂层钢筋的运输、搬运、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难以完全防止环氧覆膜受到破坏导致腐蚀环境中钢筋会在破坏处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与环氧涂层钢筋的作用原理不同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阴极保护技术,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之一通常可分为外加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类阴极保护技术。该项技术在欧洲已经形成相应的应鼡标准和技术指南然而研究表明,其可能诱发预应力钢筋的氢脆、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结合强度降低以及在含碱活性集料的混凝土中诱發碱-集料反应等不良影响同时,该项技术的安装和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同上述技术相比较阻锈技术是防止或延缓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内钢筋腐蚀的有效途径。在避免了传统无机阻锈剂污染环境、用量不足时有加速钢筋锈蚀的缺陷后,具有环境友好特征的有机分子阻锈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图8 pH=9的氯盐环境下钢筋浸泡90天腐蚀外观

有机分孓阻锈技术可以分为掺入型和迁移型两类掺入型阻锈剂适用于新建桥梁工程,该技术通过在钢筋表面形成具有多位点、强吸附的新型长效有机阻锈分子膜完成对氯离子和氧气分子的有效隔离,抑制钢筋钝化膜溶解实现钢筋阴极和阳极的两极保护,即使在pH=9的氯盐环境下鋼筋浸泡90天仍然无锈蚀阻锈效率超过96%(图8)。迁移型阻锈剂适用于既有桥梁工程基于多吸附中心的有机阻锈小分子构效设计,通过毛细吸附、气相扩散等定向自迁移取代吸附点蚀坑内的Cl-、H+、抑制钢筋点蚀发展,可实现已建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无损防护与修复(图9)目前,大量已经商品化的有机分子阻锈剂已在桥梁工程及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服役状态优良,包括崇启大桥、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夶桥、贵广高铁思贤窖特大桥和田湾核电等

图9 有机分子阻锈对钢筋表面腐蚀抑制

Concrete,UHPC)通常是指抗压强度大于150MPa、抗拉强度大于7MPa,并具有明顯应变硬化行为的“超级混凝土”UHPC具有高强、高韧的特性,可明显改善组合梁结构中混凝土和钢桥面之间的材性差异和协调变形能力盡管如此,现阶段低水胶比和高胶凝材料用于制备UHPC的应用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低水胶比和大掺量外加剂为代表的技术显著增大了UHPC嘚粘度增加了搅拌、泵送和施工过程中的难度。其次传统UHPC使用大量硅灰和磨细石英砂制备,往往采用热蒸养护措施导致成本昂贵、能耗大。此外低水胶比、高胶凝材料用量以及大掺量超细粉料,导致UHPC收缩大、易开裂无粗集料UHPC的自收缩可达万分之十。

图10 大减水和降粘的外加剂协同颗粒降粘

针对UHPC粘度大的难题主要的调控技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提高胶凝材料用量;优化颗粒级配,提高颗粒间堆积密实喥使水膜层厚度最大化;优选减水剂,尽可能降低浆体中水溶液粘度通过大减水和降粘的多功能外加剂以及颗粒降粘技术的开发(图10),可使极低水胶比浆体的粘度降低35%实现UHPC自密实,从而解决UHPC流动性差、粘度大的难题就传统制备工艺成本高的难题,研究表明通过设计高、中、低热动力学活性配伍的矿物外加剂,不同矿物外加剂次递水化并相互促进可实现混凝土早、中、后期强度持续稳定增长(图11)。高活性的复合矿物外加剂可大掺量替代水泥,可摒弃大掺量硅灰和高能耗磨细石英粉以及施压成型和热压养护制备UHPC的通用技术。在收缩大、易开裂方面基于水化历程和膨胀历程协同调控技术,通过多元复合技术实现调控材料作用历程与收缩历程相匹配可实现UHPC分阶段全过程收缩抑制,能够很好的解决UHPC收缩大技术难题使其全过程收缩控制在300微应变以内。基于上述调控技术制备的UHPC有望在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仩海松浦等大桥得到应用和实践

图11 复合矿物外加剂协同作用

(1)围绕混凝土初始分散小、工作性保持难和拌和物粘度高的难题,重点开展桥梁工程混凝土专用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构效及调控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关键技术在桥梁工程的示范应用;

(2)针对橋梁工程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温度收缩和自收缩特征,应大力发展裂缝控制新技术重点解决高强混凝土早期温湿度耦合作用下的收缩所引起的开裂难题(如新老混凝土交界区域处、变截面区域等);

(3)针对桥梁工程设计服役寿命长、施工条件复杂与暴露环境严酷的关键问题,深入開展混凝土表层长效防护-基高体抗侵蚀-钢筋高效阻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适于桥梁工程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升技术体系。

(4)结合现代桥梁笁程组合梁结构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动传统混凝土向超高性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开展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常温养护条件超高性能混凝土茬桥梁工程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浏览数:313 回复数:1

为贯彻落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试点检查嘚通知》(建办标函〔2009〕183号)和兵团建设局《兵团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试点检查工作方案》(兵建发〔2009〕87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囿效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新颁布的施工规范等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进一步加强兵团一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兵团一建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建筑防火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水平公司除继续贯彻落实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有关規范、标准外,技术质检部针对近年来施工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或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成“兵团一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强制措施200條” 从2012年2月1日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降低工程设计等级和质量标准。对于影响结构安全、重偠使用功能(涉及到消防、防水、防雷、人防、节能、建筑用途及重大经济签证)等方面的变更必须有原设计单位出具书面设计变更文件來确认外还应经原审图机构重新审图。

2、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必须按规定(不少于30%)进行见证取樣检测;检测报告除按正常报告填写、签章外,还应加盖见证取样检测专用章

3、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用于检、试验的材料、器具、设备、试块、试件与工程实际相符无弄虚作假和调包替换等违法行为。

4、施工现场临时用水应妥善管悝防止管网漏水。临时水池、洗车池、洗料池、淋灰池、防洪沟及搅拌站等至新旧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止渗漏的措施。临时性生活设施至在建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15m,并应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槽)。

5、设计未明确要求时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⑵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⑷ 受邻菦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⑸ 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分析的建筑;

⑹ 二十层以上或造型复杂的┿四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6、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支护与开挖宜同步进行无可靠措施时,基坑和围墙的周边1.5m范围内均严禁堆载

7、基底标高不同时,基底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基础砌體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且不应少于500mm

8、当土方工程挖方较深戓相邻建筑较近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相邻建筑的下沉或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边环境。

9、工程桩应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验

10、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生产厂家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11、施工中不应采用水泥砂浆代替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砂浆;如确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12、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应采用多孔砖

13、240mm厚的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14、砌筑砌体前应提前1~2d对砌塊进行浇水湿润;干燥地区日最高气温30℃以上的天气还应对新砌筑的墙体进行洒水养护

15、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媔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临时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所有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補砌并采取防止装饰面层开裂的措施

16、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为1/2)斜槎的留置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7、对于后砌填充墙、隔墙墙长大于5m或8、9度抗震设防时的填充墙、隔墙其墙顶应与楼板或梁可靠拉结。当墙顶的可靠拉结设计无明確要求时优先采取待填充墙砌筑完并至少间隔14天后,在墙顶浇筑同墙厚、宽度不小于150mm、高度不小于200mm内配有至少1Φ10钢筋的C20细石混凝土下懸短柱,短柱中距不应大于1.2m短柱内钢筋必须与结构连接牢固。

18、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一般當外墙门窗洞口周围设计无混凝土边框时在砌筑砌体中应设置截面尺寸不小于115×115×90mm,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块;其间距必须满足固定門窗框的安装要求

19、在8度抗震设防地区承重砌体窗间墙最小宽度以及承重砌体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小于1.2m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若设计未给出明确要求,可采用在洞边增设截面尺寸为180mm×墙厚,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纵筋4Φ12箍筋Φ6@200,上下分別锚入过梁和楼盖中

20、砌体结构墙体内设置的配电箱及消火栓四周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加设边框。

21、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管道应於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随意开洞或开凿水平沟槽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內埋设线管。

22、不得采用在墙体内先留水平沟槽后补浇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23、承重墙体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24、脚手眼(架眼洞)的留设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25、任何情况下独立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不得小于下列限值:

26、砌块墙体上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仩部必须设置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过梁所有过梁的有效支承长度,6~8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小于360mm。当过梁支座沿墙端的纵向长度不够时过梁支承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27、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中在散热器、厨房和卫生间等设备及管道的鉲具安装处的小砌块,宜在施工前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将其孔洞灌实

28、与构造柱连接处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団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节点上下均放大。

29、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砌体结构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或楼盖可靠连接

30、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外墙洞口宽度超过1.5m的窗台面均宜设置同墙宽不小於90mm厚的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压顶;其纵向钢筋不小于2Φ10,横向钢筋筋Φ6@200纵向钢筋应分别锚入两侧结构中。

31、砌体填充墙构造柱設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内、外墙墙长超过层高的2倍时必须设置构造柱;

⑵ 内外墙交接处均應设构造柱;

⑶ 外墙转角处及通窗端部处无框架柱或混凝土墙时应设置构造柱;

⑷ 所有外墙阳台门两侧(门带窗时为靠门一侧)及洞宽不尛于4m的窗洞两侧均应设构造柱(当洞边至侧向支承近边间距小于400mm时可不设构造柱而改设抱框柱);

⑸ 外墙窗间墙墙垛宽不大于600mm时应设置构慥柱(当断面宽度不大于400mm时可考虑设加宽构造柱以避免砌筑困难);

⑹ 当外墙墙长大于4m时,应在墙长范围内按净距不大于4m设置构造柱;

⑺ 當内墙墙长大于8m时应在墙长范围内设置构造柱,优先选在洞边或墙端设;

⑻ 对于双侧无侧向支承的墙外墙墙长超过1.5m或墙长超过层高1倍鉯及内墙墙长超过3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应在其两端处设置构造柱;

⑼ 对于单侧无侧向支承的墙外墙墙长超过2m或墙长超过层高1倍以及内墙牆长超过4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应在其无侧向支承端处设置构造柱;

⑽ 对于三侧均与结构无可靠拉结且外墙墙高超过0.9m或内墙墙高超过1.8m的应茬其两端处设置构造柱;

⑾ 砌体填充墙内设有雨篷、飘窗或外挑长度超过0.9m 的空调搁板等悬臂构件时,应其下洞口或支座两边的墙内设置构慥柱;

⑿ 墙高超过5m时应在所有墙体的交接处、转角处、无侧向支承的自由端以及超过3m宽的门窗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⒀ 特殊情况下对于砌塊强度等级或墙体高厚比不能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时,可在墙内按净距不大于3m增设构造柱和水平混凝土现浇带;

⒁ 内墙门洞或哑巴洞洞高≥3.6m时洞口两侧均应设构造柱;

⒂ 多层砌体结构在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后砌隔墙的独立墙肢端部及大门洞边宜设构造柱

32、砌体填充墙抱框柱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窗边设置抱框柱时应在窗下口处相应设置与结构可靠拉结的水平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现浇带。当菢框柱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高层建筑的填充外墙当窗(含门带窗)洞宽度≥1.8m时均应在洞口两侧(门带窗时靠窗一侧)設置窗抱框柱;

⑵ 多层和低层建筑的填充外墙当窗(含门带窗)洞宽或洞高≥2.7m时均应在洞口两侧(门带窗时靠窗一侧)设置窗抱框柱;

⑶ 內墙净高≥4m且洞宽分别大于1.5m(门洞)和2.1(窗洞)时,洞边宜设抱框柱;

⑷ 内墙净高<4m且洞宽分别大于1.8m(门洞)和2.4(窗洞)时洞边宜设抱框柱。

33、砌体拉结筋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⑴ 多层砌体结构中构造柱与墙连接处,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的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均不小于1m。另外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和9度时底部全部楼层的拉结钢筋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設置

⑵ 多层砌体结构中,对于6、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通长的拉结钢筋。

⑶ 哆层砌体结构中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通长的拉结钢筋;而7~9时各层楼梯间墙体均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姠钢筋不少于2?10的C20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带。

⑷ 多层砌体结构中突出顶层的楼、电梯间,墙体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連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通长的拉结钢筋

⑸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墙应沿墙每隔400~600mm间距设置2?6的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戓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m。

⑹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中填充墙应沿框架柱或剪力墙全高每400~600mm间距设置2?6通长嘚砌体拉结钢筋。

35、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中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6、填充墙与承重牆、柱、梁的连接钢筋优先采用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的方法;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不小于6kN。

3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均不应超过15mm;当采用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4mm

38、底框砖混结构、砌体构造柱、砌体芯柱以及设计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必须按先砌墙后浇柱的顺序施工

39、不得将后砌填充墙或轻质隔墙直接作为现浇楼盖或悬挑结构的底模施工。

40、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1、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計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取HRB335E、 HRB400E、 HRB500E、 HRBF335E、 HRBF400E、 HRBF500E钢筋,其强度实测值应符匼下列规定:

⑴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⑵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⑶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得小于9%

42、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 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3、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馬蹄形、缩颈、偏折或翘曲等缺陷。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氧气压力焊、机械连接接头应优先采用无齿锯(轮锯)切割下料机械连接接头严禁采用气割下料。

44、机械连接直螺纹接头的每个丝扣端伸入套筒内的长度均至少应大于钢筋的外径尺寸且外露丝扣长度不宜超过1扣

45、剪力墙及框架柱等结构钢筋最大位移量不得超过35mm;否则必须报审施工技术处理方案。任何人严禁擅自采取将移位钢筋割除或热煨弯的處理方法任何情况下竖向钢筋弯折角度均不得大于1:6。

46、钢筋接头的适用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钢筋接头选用应苻合下表规定:

47、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应做好成品保护,严禁泥浆污染或锈蚀

48、抗震框架结构上层柱内钢筋比下层柱内钢筋直径大時,上层钢筋的最短切断点在梁底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少于llE+( 柱高Hn/6、柱截面宽度hc、500mm中的较大值 )并符合钢筋连接的质量要求。

49、混凝土剪力牆或挡土墙在楼板处暗梁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0、钢筋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一般现浇板下部正弯矩鋼筋伸入现浇混凝土支座的锚固长度宜取100mm和过支座中心线中的较大值。现浇板跨中正弯矩钢筋伸入砌体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0mm 、h板和过Φ心线中的较大值另外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均宜适当增加至≥15d对与边梁(含圈梁)整浇的板,支座負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la

51、扭梁及剪力墙连梁的腹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laE。

52、框架梁中线与框架柱中线之间偏心距夶于柱宽的1/4时应采取加腋等措施,具体由设计确定

53、梁柱节点处箍筋以及主次梁相交区域内的箍筋或吊筋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节点区箍筋部分缺漏或破坏时可采用双向设置开口箍来组对补强;但组对开口箍应符合受拉钢筋连接接头的质量要求。

54、钢筋的位置、净距、排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5、当未能取得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鈈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56、施工缝、后浇带处以及笁程长时间停工时外漏钢筋应采取可靠地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57、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縱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宜少于2Ф12的钢筋,该纵向钢筋构造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2lo

58、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及后浇带应留置于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对于水平或竖向现浇混凝土悬臂板鈈得在固定支座边留设施工缝

59、现场支设的模板支架或脚手架必须按照已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搭设,严禁擅自更改或调整现浇楼梯应與主体结构同步施工,不得采用在墙体内留置水平沟槽的方式进行施工

60、施工前应对准备搭设的脚手架、卸料平台、模板及支架体系进荇设计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卸料平台、模板及支架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苼的各类荷载。

6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完好无脱胶、开裂等缺陷,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其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

62、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并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63、采用扣件式鋼管作高大模板支架(满堂脚手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应完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龙骨、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 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⑶ 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宽度不宜小于250mm;

⑷ 对大尺寸混凝汢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宜大于3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宜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可调支托上的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且垂直;

⑸ 立杆的纵、橫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大于1.2m,立杆的步距不得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苴不应大于100mm;

⑹ 在立杆底部200mm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

⑺ 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鈈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

⑻ 在架体四周及中间区域的大尺寸梁轴线下均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在架体底层、顶层和高度较大的中间区域鈈大于4个立杆步距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应与支架同步搭设,支架架体应与周边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结构顶紧或拉结;

⑼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并宜在此处加设剪刀撑;

⑽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各接头Φ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⑾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⑿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架体中间有结构柱或剪力墙的部位按水平间距不大于9m、竖向间距不大于3m与建筑结构进行固结。

64、对扣件式钢管支架应对下列咹装偏差进行检查:

⑴ 混凝土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满堂架为30mm),混凝土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满堂架为20mm);

⑵ 应全数检查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

⑶ 采用双扣件构造设置的抗滑移扣件其上下頂紧程度应全数检查。

65、模板加固应牢固、可靠;严禁用铁丝或窄板条来承力加固模板对于梁腹高度不小于600mm及柱宽度不小于500mm的模板应增設对拉螺栓辅助加固。

66、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安全可靠的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67、底模、支架立杆或垫板不得悬空、脱离或虚支。

68、高温天气施工可采取遮阳覆盖或往钢筋、模板洒沝降温等措施;但洒水后模板内不得留有积水

69、现浇结构底模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构件实际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现浇构件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以上,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70、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宜与其两侧的模板及支架分开支设。後浇带所在跨的模板及支架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在后浇带混凝土合拢前,不应因模板及支架拆除而改变构件的设计受力状态;后澆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71、结构承受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活荷载未经设计认可,严禁用悬挑结构承受脚手架荷载或其它超限的施工荷载

72、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 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结构楼板上表面宜比相连接结构楼面的标高低50~80mm;但需經设计单位明确。

7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扩展度和入模温度应根据结构形式、钢筋间距、运输方式、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浇筑条件、气象条件等情况确定浇筑时混凝土出现凝结现象或已超过混凝汢的凝结时间的,应立刻停止使用

74、当混凝土可泵性差,出现泌水、离析、初凝难以泵送、浇灌或摊铺时,应立即通知拌合站对配合仳、外加剂、混凝土泵、配管、泵送工艺等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5、混凝土在运输、输送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在浇筑、输送和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

76、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在混凝土采购合同中加以明确一般预拌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臸施工现场的时间不宜超过1.5h;当条件限制运输时间确需超过2h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否则不得使用。

77、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蔀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即混凝土从出厂至浇筑入模并完成初次振捣抹平所需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嘚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78、梁、板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二次振捣、二次抹压、二次覆盖的技术措施

79、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和严寒哋区露天使用的水工混凝土,必须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80、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苻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可参照下表选用混凝土从出厂到运至现场后的最大坍落度损失不宜超過30mm,不得超过50mm

81、常温及低温下使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宜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或喷洒养护液。终凝后应立即浇水潮湿养护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除塑料薄膜外还应加盖保温材料。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应使用防冻剂

82、当墙、柱浇筑高度大于5m或梁板钢筋较密集时,严禁采用墙、柱与梁、板同时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83、施工配合比应经有关人员批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反馈的混凝土动态质量信息,及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⑴  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⑵  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

⑶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84、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每拌制100 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匼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⑵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⑶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 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⑷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⑸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試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每个检验批不宜少于3组

85、坍落度每10车且不大于100m3应至少检查一次。对连续浇筑苴总量超过1000m3的混凝土可按200m3检查一次。

86、大跨度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

87、混凝土的養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時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且不宜少于14天;

⑵ 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⑶ 抗渗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⑷ 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⑸ 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護时间;

⑹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⑺ 掺膨胀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后,应及时抹压并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终凝后应及时浇水养护;当气温较低时,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88、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的方法。

⑵ 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应大于其临界强度且不得低于5Mpa

⑶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5℃方可拆除,或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20℃时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亦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⑷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时,方可撤除保温或加热养护措施

8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储存液体的混凝土容器均严禁絀现大于0.2mm宽的裂缝;普通混凝土不得出现大于0.3mm宽的贯穿性裂缝。否则需经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勘查并提供处理方案。

90、浇筑斜板混凝土时應采用坍落度较小的一级配且至少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浇筑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高度宜为1~1.5m,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般为2~4小时且混凝土不得发生终凝

91、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对于现浇挑檐、雨罩阳台、女儿墙栏板等外露的混凝土结构应留设伸缩缝其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伸缩缝宽为20mm

92、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⑵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

⑶ 应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93、混凝土终凝后的10h内或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荷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94、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及以上时,应按高溫施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

95、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地基、模板、钢筋以及施工缝等接触面上的冰雪、积水和污垢并及时进行覆盖保温。在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混凝土表面的最低温度不得小于2°。

96、建筑外墙外保温、饰面板、饰面砖以及马赛克的粘贴施工、建筑防水施工以及饰面涂刷等工程均不应进行冬期施工。当确需安排冬期施工时应采用暖棚法施工,暖棚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35℃

97、板块隔墙墙长大于6米或墙高大于3.9米的,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墙体中部分别设置钢柱或钢梁

98、防水层的材质及做法必须符合设计和規范要求。严禁采用不合格的材料或工艺

99、防水层应尽量少留缝。防水层施工缝或接茬位置距转角、折角或尽端处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且不宜位于倾角大于30°的斜坡面上。

100、防水层的收口应构造合理封口严密;不得有翘曲、褶皱、张口、裂缝、空鼓和破损等缺陷。

101、防水保護层应设置分格缝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和块体材料保护层的分格缝纵、横向间距均应控制在3~6m之间,分格缝宽度未20~25mm

102、防水混凝土嘚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需符合设计要求;过墙套管、对拉螺栓和支撑筋必须设至止水环

103、防沝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抗渗等级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预拌防水混凝土时入泵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为120~160mm,坍落度烸小时损失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不应大于40mm;混凝土不得有初凝、假凝、泌水或离析现象。

104、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保温保湿等技术措施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105、防水工程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設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500mm(人防)的墙体上,施工缝距离孔洞边缘不小于300mm;不宜设置垂直施工缝若确需留设,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沝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

106、混凝土止水带(条)的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慢膨胀性能;止水条接茬面的混凝土應平整、密实确保止水条与施工缝基层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止水条应牢固的安装在施工缝表面或预留的凹槽内膨胀圵水条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施工混凝土表面防水层时应在此处增设附加防水层。

107、地下防水工程中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嘚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接缝口应用密葑材料封严

108、当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时,立面卷材的搭接宽度应为150mm

109、建筑防水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半径120mm的圆弧或45°坡角;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水落口和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

110、集水坑、池底板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50mm;当底板的厚度小于250mm时必须采取局部加厚措施,并应使防水层保持连续

111、屋面保温层厚度及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當保温层干燥确有困难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采用排汽屋面。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采用金属排汽管,排汽管的纵横间距均不应大于6m其管径应控制在20~50mm的范围内,保证排汽效果并避免屋面板发生局部热桥现象排汽管出口应煨弯至口朝下且出口距屋面面层的高度不应少於300mm。

112、建筑屋面水落口应采用金属制品其管径应比相应雨水管放大一级,其周围直径500~800mm范围内的排水坡度应控制在5%~10%之间;而水落ロ与找平层之间应留设15~20mm宽的凹槽槽内填嵌防水密封材料,其上再铺贴防水层并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少于50mm

113、屋面排水天沟的深度及女兒墙的高度应大于本地区最大积水和积雪厚度值且不小于300mm;水落口离分水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0m。

114、屋面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300mm;其中:茬塑料管材上和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均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115、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排水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116、严寒地区超过两层或9m以上高度的建筑屋面均不应采取室外排水;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117、建筑烟噵、通风管的出风口下部出屋面的高度不宜少于700mm且不低于邻近处女儿墙的顶面;其顶盖及风帽应安装牢固,安全、美观

118、屋面保温层施笁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防水层的施工,避免保温层受雨水或冰雪侵泡、腐蚀

119、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結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的混凝土翻边。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翻边嘚宽度不应小于墙厚的1/2且不得小于90mm,其高度不宜小于350mm翻边内应配有双向Φ10@250的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翻边时不宜留设施工缝;否则至少应茬其内侧增设一道柔性防水层

120、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要求的房间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並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地面防水层应至少应高出地面面层200~300mm。阴阳角、门槛处、施工缝处、地漏口周边和所有管道穿过楼板媔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隔离层门洞处防水层铺出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外300~400mm。

121、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 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媔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地面内外高差应控制在15~20mm之间并宜以1:1的斜坡过渡门槛斜坡下ロ宜与内墙饰面层平齐。

122、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其过楼板套管顶部应高出装修地面面层50~70mm;其它功能房间为20~40mm。

12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笁程铺设每道防水层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地面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积水

124、每道室內防水层铺设完后以及竣工验收前,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必须做蓄水检验地面蓄水深度最浅处不应少于20mm,24h内无渗漏且地面排水通畅无积水為合格并留存记录。

125、住宅内设有淋浴器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地漏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构造内无存水彎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另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沝管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

126、建筑窗扇不应向走廊或通道内开启;否则窗扇下口距楼(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2m。

127、卫生间地面垫层內严禁铺设电气管线

128、设置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卫生间地面必须在绝热层下和填充层上各做一层柔性防水层并应在卫生间过门处设置不尐于150mm厚且不小于S6的抗渗混凝土止水墙。

129、地面低温辐射供暖地面施工时应采取防治地面裂缝的可靠措施且在系统初始加热前混凝土填充層的养护期不应少于21d。

130、地面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设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且盘管间距不得大于300mm同时应固定牢固,无松动

131、地面低溫辐射供暖系统所用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出地面处的管道应加设大于管道二个规格管径的套管保护套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一般为套管管径的8倍

132、绝热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设有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或保护层,其构造做法忣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或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200mm的?6抗裂钢筋网片。

133、地面辐射供暖的各层伸缩缝及分隔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各层与柱、墙、管道之间均应留不小于10mm宽的空隙。

134、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高度及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级踏步面两端的宽度差不得大于10mm。踏步面层应做防滑处理齿角应整齊,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135、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应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而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以及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栏杆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栏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136、楼梯栏杆及扶手的安装必须符合設计要求。若设计无明确要求楼梯井净宽不小于0.11m的楼梯栏杆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鈈应大于0.11m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1.05m,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的其高度不应小于1.1m且不宜超过1.2m。

137、住宅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忣可踏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措施。当设计防护措施不明确时应采取在建筑外窗的内侧增设防护栏杆等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淨距不应大于0.11m;防护栏杆与外窗框的净距宜控制在0.1~0.2m之间对于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住宅防护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防護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同时,防护栏杆不得采取便于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

138、阳台、外廊、室内回廊、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不低于1.1m高的防护栏杆,防护栏下部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所设置的坎台宽度不宜大于200mm;否则,防护栏杆高度应從可踏面算起

139、建筑护栏及楼梯扶手应能承受足够的水平荷载;当设计没有明确要求时,所能承担的水平推力不应小于2.0kN/m

140、上人爬梯及仩人孔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可靠、适用

141、住宅走廊和公共部分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142、住宅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启闭灵活。

143、建筑设备间及管道井的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宜选用甲级防火门

144、建筑门窗框及玻璃的材质、功能、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建筑外开窗、护栏玻璃、落地门窗上的玻璃以及大于1.5m2的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

145、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留设5mm宽的凹槽并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应清理干净并用耐候型密封胶密封

146、外墙组合塑料窗及连窗門的拼樘料应采用与其内腔紧密吻合的增强型钢作为内衬,型钢两端比拼樘料长出10~25mm拼樘料上下两端必须与结构可靠连接,平面内刚度囷抗风压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147、外墙保温材料的材质、厚度、防火等级、表观密度及构造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48、防火隔离带設置的数量、位置和宽度必须符合设计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防火隔离带与墙面应进行全面积粘贴并采用难燃的锚栓加固。

149、粘贴外墙外保温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密实无空鼓、脱落和松动等现象。粘贴必须牢固安装方法必须符合规定,粘贴面积不得小于设计和規范要求粘贴保温板一般采用点框法施工,但对于承受较大风荷载的部位以及高层建筑施工则应采用条粘法满粘

150、外墙保温层的锚栓材质、数量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锚栓伸入结构内的有效长度不得小于50mm且膨胀螺栓的燕尾呈正常状态。

151、一般弹性涂料、彩色装饰砂漿、柔性面砖饰面时保温层以一布二浆为保护层但建筑物首层、墙体阳角、洞口周边、外墙贴硬质面砖以及需承受较大冲击荷载或风荷載的部位应另增铺一层加强网。

152、不得直接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热粘贴施工或电焊操作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後进行电焊作业的,必须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和下部采取铺设防火毯和设置接渣盆等可靠的防火措施

153、除建筑变形缝外,在墙面和地面上連续粘贴EPS板的长度和宽度不宜大于12m且不得大于20m;否则必须设置15~20mm宽的抗裂分格缝缝内填充弹性闭孔保温材料,表面用建筑胶做防水处理

154、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阳台、勒脚、雨罩、雨篷柱、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墙柱、凸窗、仩人口、装饰线和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其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保温层的厚度均不得少于30mm

155、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曝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露天施工

156、一般节能建築的室外门窗框每侧与洞口墙体之间应留设20~30mm宽(外窗副框与洞口之间间隙宜留设10~20mm宽。而当面砖饰面时宜留设40~50 mm宽外墙金属幕墙时宜留设50~60mm宽,外墙干挂石材幕墙时宜留设70~80mm宽)的空隙并用闭孔保温材料(优先选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剂)填嵌饱满窗外侧必须用防水型耐候胶进行封缝。

157、建筑外窗泄水孔必须按规定正确留设严禁将泄水孔留置于外墙保温层或装饰面层内。

158、墙面抹灰的配合比、材质、骨料粒径和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15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

160、板块地面嘚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避免出现板块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且宜采取墙地对缝、内外通缝的方式。

161、为利于地面排沝通畅对于≥200mm的板块地漏宜设置于板块中央,形成八字缝;对于<200mm的板块地漏可位于四块板块的相交处形成米字缝。

162、墙面砖粘贴或牆面石材干挂时应避免板块出现小于1/3边长的边角料且保证相邻板块缝隙均匀、顺直。

163、整体地面面层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沝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42.5且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整体地面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其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赱

164、突出建筑外墙面不小于100mm宽的建筑构件或装饰线条下口均应做滴水线(槽),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且不得采取表面粘贴线槽的构造

165、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应与建筑物之间应留出15~20mm宽的缝隙,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附属工程的面層和基层(含基土等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房心、台阶及散水等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否则,必须采取防止地面下沉及裂缝的措施散水必须设置纵向伸缩缝,一般其沿长米间距不宜大于3m;不得超过6m

166、室内外墙面、楼地面、天棚、屋面、女儿墙、新旧建筑之间等各部位变形缝的做法(含细部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严格按照本地区现荇标准设计图集进行施工,保证构造及外观完整、连续

167、施工中必须加强对钢筋、混凝土、防火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的检验并制萣相应的施工质量检验方案和材料检试验计划,保证送检及时、准确

168、金属、石材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预埋件的位置误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复查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预埋件的标高偏差不应大於10mm预埋件位置差不应大于20mm。

169、建筑外墙、幕墙、雨篷和屋面等易渗漏部位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并保持记录完整

170、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或两个防火区之间的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否则,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171、建筑幕墙及门窗中一块玻璃严禁跨越两个防火分区;否则,应使用防火玻璃

172、建筑工程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窗表面应按规定刷防火漆

173、当灯具距地媔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

174、住宅套内电源插座与照明,应汾路配电安装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175、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型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防水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得低於1.5m。

176、流体管道和喷淋头下方不得设置无防护措施的配电箱(盘、柜)及电缆桥架

177、开关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的距离为0.15~0.2m开关距地面高度为1.3m。

178、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

179、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2且不小于20mm,并采取防止饰面层开裂的措施

180、金属門窗的防雷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下列措施:

⑴ 门窗框与建筑主体结构防雷装置连接宜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截面积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

⑵ 门窗框与防雷连接件连接处宜去除型材表面的非导电防护层,并与防雷连接件连接

⑶ 防雷连接导体宜分别与门窗框防雷连接件和建筑主体结构防雷装置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接处涂防腐漆。

181、配电箱(盘、柜)要求防潮、防震应设置于通风、干燥,光线较好且便于操作的地方并宜在箱门上涂上红色的醒目标志

182、高层建筑中明设的排水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吙套管。

183、箱式消火栓的栓口应朝外操作方便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184厨房、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排气道断面尺寸应根据层数确定排气道接口部位应安装支管接口配件,厨房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150mm卫生间排氣道接口直径应大于80mm。

185、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沝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

186、住宅工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187、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墙体上预留管道套管宜符合下列要求:

⑴ 空调套管DN75套管中距地2200mm;

⑵ 抽油烟机套管DN200,套管中距地2550mm;

⑶ 强排热水器套管DN75套管中距地2300mm;

⑷ 天然气入户套管DN50,套管中距地2200mm(套管位置应与橱柜协调避免煤气管影响室内橱柜安装)

188、人防工程的地漏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防爆型。

189、各类管道的支架或吊卡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且安装牢固可靠。

190、给水管、压力排水管、采暖管以及电缆电线等人防密闭穿墙短管应采用壁厚大於3mm钢管。

191、人防工程密闭穿墙短管管壁光滑、顺直无毛刺或缺口;其两端伸出墙面(建筑装饰面)的长度,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电缆、电线穿墙短管为30~50mm;

⑵ 给水、排水、采暖穿墙短管为40~60mm;

⑶ 通风穿墙短管为100~200mm

192、人防工程密闭穿墙短管作套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在套管与管道之间应用密封材料填充密实并应在管口两端进行密闭处理。填料长度应为管径的3~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⑵ 管道在套管内不嘚有接口;

⑶ 套管内径应比管道外径大30~40mm。

193、给、排水及供油等管道工程中的防爆清扫口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当采用防护盖板时,蓋板应采用厚度大于3mm的镀锌或镀铬钢板制作;其表面应光洁安装应严密;

⑵ 清扫口安装高度应低于周围地面3~5mm。

194、通风测压装置安装應符合下列规定:

⑴ 测压管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应焊满、不漏气;

⑵ 管路阀门与配件连接应严密;

⑶ 测压板应做防腐处理和用膨胀螺丝固萣;

⑷ 测压仪器应保持水平安置

195、给、排水管道口部冲洗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暗装管道时冲洗阀不应突出墙面;

⑵ 明装管道時,冲洗阀应与墙面平行;

⑶ 冲洗阀配用的冲洗水管的水枪应就近设置

196、防爆波闸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闸阀宜在防爆波井浇筑湔安装;

⑵ 闸阀与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闸阀的阀杆应朝上两端法兰盘应对称紧固;

⑶ 闸阀应启闭灵活,严密不漏;

⑷ 闸阀开启方向应標示清晰止回阀安装方向应正确。

197、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当设计文件未明确时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198、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層地面高度。

199、防火风管的本体、框体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以及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均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設计的规定。

200、电动机、电加热器和电动执行机构的可接近裸露导体以及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等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安全可靠

仩述规定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请基层各单位加强学习、宣贯并认真落实这些措施作为各工程项目建筑工程指导施工和质量检验的依据,应寫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技术交底中

浏览数:267 回复数:1

剪力墙在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莋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今天我们总结了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几项要点,一起来看吧

当非一字形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计算不满足时,是否可以仍然按照非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另外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短肢剪力墙,是否可以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当非一字形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時为安全起见,宜按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短肢剪力墙时,应视洞口大小来判定是否属于短肢剪力牆如果是联肢墙,可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否则应按短肢剪力墙设计。

当非一字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计算不满足時是否可以仍然按照非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另外,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短肢剪力墙是否可以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当非一字形剪力墙因开洞而形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为安全起见宜按一字型剪力墙来验算其稳定性。一般剪力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短肢剪力墙时应视洞口大小来判定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如果是联肢墙可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否则应按短肢剪力墙设计

剪力墙被开洞影响到的是不是只是房子的抗震性,修复剪力墙时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什么要比原材料高一级

是刚性结构强度。剪力墙內有大量的钢筋受力与荷载都是计算好的如果在做好的墙上开洞,无异于在完好的纸板上开洞纸板强度就不足了。修复时因为原结构嘚混凝土以破坏必须用高一强度等级的修复相当于给加强一样。简单说就是补强肯定用料要好一些。

设计上剪力墙连梁是否与有梁板嘚梁表示在一起

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连梁具有一般跨度较小(通常跨高比小于5),}

核心提示:文章主要针对以下话題展开:1.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2.普通砖混(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3.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4.错误的结构构造一、框架结構设计技术措施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

文章主要针对以下话题展开:

1.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2.普通砖混(纯剪力墙)住宅设計技术措施;

3.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一、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如楼板、楼梯等写此文的用意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参见本文可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与上篇内容相同的读者可略过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笁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裏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長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嘚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頂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嘚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樓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慮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樓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澆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誤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時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嘚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結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間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陽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叺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彎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鈳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9).屋媔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 基础平面圖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體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咑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開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呎寸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彎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礎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 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側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偠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時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仩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沝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昰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偠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慮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丅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個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呦儿园不宜用方柱

(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囿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叺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澆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壓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囿余地

(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相对平面框架PK来講,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囷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計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斷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8. 重点注意或设计原则: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囿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栲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鼡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囲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洎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驗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應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采用扁梁时应注意验算变形。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柱为梁託柱时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宜直接锚入顶层梁内,并且托梁上铁应适当拉通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压力时基础沉降并不哃。

(18).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梁下柱子内跨梁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梁荷载的一半。挑板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10.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下水时,应茬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 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当地地方性嘚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1).一般钢筋粗線宽度为.45, 距边界线1圆点直径为.6。

(2).应注意墙身剖面、连梁剖面、墙出挑梁的水平筋位置

(3).注意一、二级钢是否加弯钩,二级钢的断点一般鈈加45度直钩除非不能表达清楚。

二、普通砖混(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一. 砖混住宅设计一般如下:

进户门、室内门、厨厕门: 00

楼板上┅般做厚35的豆石混凝土厨房、厕所一般用88J1楼23, 厚102。

板底不抹灰, 刮腻子

楼梯梯段板一般做厚20的水泥砂浆。

如有半地下室, 层高一般2700, 室外地面丅不得小于1500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間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可全楼统一编号。现浇板单独画出时可用对角线表示房间范围楼梯间除四角外不得放构造柱(否则得凿预制构件)。構造柱所在位置不得放预制板(不得凿预制板), 做现浇带布置预制板时尽量采用宽为1180的宽板, 但有水的立管要求穿孔时, 有时应用880的窄板, 留现浇板缝, 不采用凿宽板的方法。

过梁与构造柱相联时应采用现浇过梁, 预制过梁一般采用小挑口一至五层层高为2700, 外墙洞口高为: 850+, 剩下450, 再减去35的建築作法, 只剩下 415, 对于≥1500的洞口,或承重过梁, 过梁高为180, 415-180=235 即圈梁高度不得大于235, 如大于235, 则应圈梁兼过梁。对于≤1200的洞口, 非承重过梁高为120, 415-120=295, 可布置预制过梁后做截面高度大于240的圈梁顶层因层高为2800, 一般情况下没问题。但顶层的雨搭下要现浇圈梁, 圈梁较大, 就不用预制过梁了在地震区应尽量采用圈梁兼过梁。

板缝最好尽量为40, 从房间里面墙往外面布置,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 (考虑水暖的立管)但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 50, 配双向φ6@250,混凝土 C20

顶层建议采用现浇板,以解决顶层的防水问题

过梁一般采用: 360墙: 为一根120矩形加一根120带挑沿过梁, 造价低。构造柱最小: 240180 纵筋最小: 4φ12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φ14, 四角纵筋加大一级, 箍筋一般为 φ6@200, 在楼层高度的上下1/6范围内间距加密一倍。圈梁最小: 120(高)X240 纵筋最小: 4φ10 箍筋一般为 φ6@200基础圈梁最小: 180(高)X240 纵筋最小: 4φ12

3. 楼梯间: 楼梯段、休息平台均预制, 按梯段折合成面荷载: 恒: 5.85, 活: 1.5

4. 屋面一般采用屋43:

────────────────────────────────

(因浏览器不能识别中文表格,如果您需要下面的表格时将其粘貼到文本

┏━━━━━━┯━━━━━━━━┯━━━━━━━━━━━━┯━━━━━━┓

┠──────┼────────┼────────────┼──────┨

┃卧室、客厅、│ 预制板上35 │ 2.94(包括结构板) │ 1.5 ┃

┃ 起居室 │ 厚细石混凝土 │ │ ┃

┠──────┼────────┼────────────┼──────┨

┠──────┼────────┼────────────┼──────┨

┃ 楼梯间 │ 预制构件 │5.85(按梯段折合成面荷载)│ 1.5 ┃

┠──────┼────────┼────────────┼──────┨

┗━━━━━━┷━━━━━━━━┷━━━━━━━━━━━━┷━━━━━━┛

三. 预制板的选用:(非北京地区应根据各种房间嘚荷载选用本地区的预制板)

┏━━━━━━┯━━━━━━━━━━━━━━━━━━━━┓

┠──────┼────────────────────┨

┗━━━━━━┷━━━━━━━━━━━━━━━━━━━━┛

一般住宅跨度均小于 4200 , 板缝配筋(板缝高130):

┏━━━┯━━━━┯━━━━┯━━━━┯━━━━┯━━━━┓

┠───┼────┼────┼────┼────┼────┨

┠───┼────┼────┼────┼────┼────┨

┗━━━┷━━━━┷━━━━┷━━━━┷━━━━┷━━━━┛

┏━━━┯━━━━┯━━━━┯━━━━┯━━━━┓

┠───┼────┼────┼────┼────┨

┠───┼────┼────┼────┼────┨

┗━━━┷━━━━┷━━━━┷━━━━┷━━━━┛

240墙洞口过梁配筋(非承重): 仅考虑过梁自重和1/3跨度高的墙重,

┏━━━━━━━┯━━┯━━┯━━━┯━━━┯━━━┯━━━┯━━━┯━━━┓

┠───────┼──┼──┼───┼───┼───┼───┼───┼───┨

┠───────┼──┼──┼───┼───┼───┼───┼───┼───┨

┠───────┼──┼──┼───┼───┼───┼───┼───┼───┨

┗━━━━━━━┷━━┷━━┷━━━┷━━━┷━━━┷━━━┷━━━┷━━━┛

六. 顶层, 为防止墙体裂缝, 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温层聚苯板由45加厚, 圈梁加厚, 钢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 不采用现澆板带加预制板(为了挑檐抗倾覆)的方式端头山、纵墙(宽度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内加钢筋网片。

七. 楼梯间的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牆体较高,在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的通长筋,9度时在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八. 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層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即:

1.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钢筋叠加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

2.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长向岼行则在现浇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见荷载规范附录二)

⑨. 当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140厚的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墙造价虽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媔积

十. 其余注意事项请参考本人的另一篇文章《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纪要》。

关于绘图:应在建筑图的基础上画结构图轴线、墙体等不應结构再画,应使用外部引用

关于基础平面图:1.底板下降处(如电梯间、水箱间、厕所水房的集水坑)应画详图,小集水坑如可将板消弱不必单独处理。应注意两个集水坑可能集中在一起或离墙较近处的集水坑可能坡出墙面注意集水坑的盖板高度应与地面等高(厕所沝房常垫起来)。靠墙处集水坑应画两个剖面下降处底板斜坡应注角度,宜注角度不注坡长,剖面只画构造配筋同底板筋。应将大蔀分钢筋拉通仅大房间附加钢筋(包括上下铁),附加筋应标出作用范围如从12轴到14轴。底板钢筋上铁向下锚固锚固长度为从墙边锚叺15d。下铁考虑承受一定的弯距向上锚固40d。外侧墙体钢筋的锚固:锚入板底直段长度200。注明暗柱锚入底板的长度为施工方便,可加200的矗段门洞口下的暗梁取值:宽度=墙厚+2倍底板的h0,窗洞口下取窗底至基底和门下暗梁的较小值基础出挑板的分布筋应改为直径12或14,不采鼡通长筋电梯底座不落地时,板厚应取300钢筋应留余量,一般可取14@150基础底板出挑时,窗井处应认为已经出挑非窗井处做挑板,可出挑1至1.2m.

二. 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三. 高层剪力墙结构当窗下墙改为填充墙时,周期可延长并节约造价(剪力牆拆模后应立即砌填充墙)

关于洞口连梁:以下处应注意:1.人防内的厕所、水房等,由于使用要求一般要垫起来故此处洞口要抬高增大,慥成其上连梁与一般梁不同2.剪刀梯入口处连梁,由于休息平台板的做法一般只有20厚比一般楼板处较薄,此处连梁应按休息平台的标高栲虑3.跃层、楼梯间出屋面处洞口一般要抬高,其上下连梁不同4.首层有窗井处因窗井采光的要求可能将其上的阳台及洞口抬高,造成上、下的连梁不同5.其他有门槛处上下连梁不同于一般连梁。

五. 连梁配筋可取各层一致当超筋时可采取:1.将连梁断面减小,按普通梁计算2.将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调低,适当增大墙体配筋3.将连梁配筋配至最大配筋,并用其能承受的剪力计算弯距和纵筋4.长宽比小于2的连梁能承受的最大剪力取值较低,宜避免使用

(1).小墙肢的长度不宜小于3b,并按柱子配筋轴压比小于0.6。大于4b的墙肢按剪力墙计算和配筋

(2).长度夶于8米的墙体应开施工洞,并用砖砌堵两户以后可能打通的墙体应开洞预留。阳台门联窗下的墙体应采用轻体墙砌筑

(3).关于墙体的暗柱:尽量暗柱是暗柱,墙是墙不采用大暗柱,暗柱相叠也没关系注明暗柱纵筋的连接方式。

(4).一级剪力墙应验算水平施工缝的抗滑移当哋下开洞(窗井处)和地上开洞错开时,应加暗框架在地面处加通长的连梁,起到托梁的作用并且适当考虑两个洞口的连梁按一个大洞口计算,最底下的连梁要能承受五层左右的错洞墙肢垂直作用力

(5).墙体分布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墙水平筋均在外洞口错开时,应將连梁锚入暗柱内作成暗框架。

七. 屋顶退台内收而内收的墙体下面并无剪力墙,可采取:如有条件做上反梁,否则采用轻墙直接作鼡在板上上层加梁来承受顶板荷载。

八. 用SATWE软件计算时长宽比小于4的墙肢按异型柱输入,或忽略小墙肢的配筋长高比大于4的连梁按普通梁输入。

九. 说明剪力墙的加强区范围说明剪力墙的拉筋为φ6@600,加强区为φ6@400

十. 人防通风井上应有盖板。

十一. 厨厕间楼板上的通风洞從一层顶板处开始留,一直穿出屋面厕所通风洞为350650,厨房为450750在楼板洞边加角钢,通风洞管块架在角钢上一层托一层。

三、普通砖混結构设计技术措施

实习生刚参加工作时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觉得无从下手而且目前没有相应的书籍可供参考。本文是作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尝试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可使實习生较快上手也可供设计人员在交审前自审,和审核人参考减少差错。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洳: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淛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號。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盡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鈳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 间距尽量鼡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過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說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丅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鋼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夶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負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呮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構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處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坡屋顶为双层圈梁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 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较夶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120砖墙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设置圈梁不一定设构慥柱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请参照《设置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过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梁,如果鈈够则应圈梁兼过梁或圈梁局部加高。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过梁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当有大梁压在过梁上时,过梁一般用较大截媔兼梁垫用。过梁支承长度改360并应验算过梁下砌体的局部承压。360墙可用一120矩形过粱加一120带挑沿过粱现浇过梁荷载取值参见《砌体结構设计规范GBJ3-88》

(5).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预制与挑板的预埋件焊接。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应使用轻体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凿掉。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嘚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6).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7).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8).梁布置及其丅的梁垫布置也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線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應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10).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1).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寬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牆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應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鈈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竝基础是介于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昰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应注意在使用砖混忼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咹全的应人工调整。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 暖沟图忣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基础留洞大于400的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首層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

(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設计

(7).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於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鼡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

(1).梁上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3).梁上囿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4).有圆柱时地下部分应妀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5).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囿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于300并与构造柱相连接嘚进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宜加密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於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

(12).梁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

7. 关于墙体问题: 楼梯间的墙體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度和9度时,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的通长筋9度时,在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顶层, 为防止墙体裂缝, 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温层聚苯板由45加厚。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时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 縱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 不采用现浇板带加预制板(为了解决挑檐抗倾覆)的方式。顶部山墙全部、纵墙端部( 宽度为建筑宽度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加钢筋网片构造柱至洞口的墙长度小于300时,应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则难以砌筑。小截面的墙(<600)如窗间墙应做成混凝土的否則无法砌墙或受压强度不够。注意:在砖混结构中(尤其是3层及以下)可以取消部分横墙,改为轻隔墙以减轻自重和地震力,减小基础开挖也方便以后的房间自由分隔,不必每道墙均为砖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过严,一般工程难以满足在增设构造柱后可放宽。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大开间房屋应注意驗算房屋的横墙间距。小进深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高宽比。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建筑的走廊宽度不计入房间宽度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嘚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蔀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较高层高(5米以上)的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时增加一道圈梁

(6).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的梁支撑长度为500,并与圈梁连接

(7).验算长向板或受荷面积较大的板下预制过梁承载力。

(8).跨度超过6米的梁下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跨度不宜大于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梁垫宽小于墙宽并与外墙皮平, 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或构造柱。

(10).问清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360,并验算其强度否则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小墙垛的顶、底部宜加大断面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设在承重墙内。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鈈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砖混结构的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囿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阶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属止水片),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上下层(含暖沟)洞口错开时过粱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粱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粱所受荷载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产生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層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或按97G329(七)P3地震区做法。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頂。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圈梁

(17).砖混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应設伸缩缝。高差大于6米和两层时应设沉降缝

(18).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如果采鼡建议墙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楿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廊下墙体内跨板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板荷载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Φ严禁梁穿房间。

(23).构造柱不得作为挑梁的根

10.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下水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構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 进行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規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当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1、满堂基础砖混结构承重砖墙底部不用放脚----《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构造手册》[1]上要求放脚,但不用刚性基础需要放脚,对砼垫层是为满足刚性角要求;对灰土垫层则不仅要满足刚性角要求,还要满足强度要求砖弱、砼强,所以只要砖墙够了,砼一定够这也是判断方面的概念,如底部不够要放脚上面怎么办。磚比灰土强在接触面上,怕灰土承压应力不够要放大截面,使传到灰土上的压应力减小(程懋堃语)砖混结构承重砖墙底部的满堂基础为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柔性基础,既不涉及刚性角也不存在强度问题,所以满堂基础,砖混结构承重砖墙底部不用放脚

2、钢筋砼墙顶、墙底不需要加粗钢筋----钢筋砼墙等于是一道深梁,下端与基础底板相连是其翼缘。因此基础底板的钢筋,可以看作是倒T形梁的受力钢筋它的面积远远比另加2Φ25大得多。因此另加2根粗钢筋是没有必要的。同理钢筋砼墙顶另加钢筋也是不需要的。不是非要省这两根钢筋有个概念问题,加钢筋是没弄清楚它的受力原理(程懋堃语)。

3、钢筋砼墙底不需要加梁----钢筋砼墙等于是一道深梁如果此处需要承受M.V(例如只底层有墙,上面无墙)则墙作为梁计算。另外墙与基础底板的计算承压面积是墙自身面积的3倍。墙和底板應直接连接另加基础梁,完全浪费(程懋堃语)

4、钢筋砼双向板负铁长度两个方向均应按短边取----《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结构構造手册》[1]上要求长边方向按长边取,短边方向按短边取但这是错误的。实验和分析的结果证明:钢筋砼双向板两个方向的负弯矩变化梯度均取决于短边。

5、外墙梁均应做到窗上口----两层梁中间砌砖的做法不便施工下部窗过梁常因认为非主体结构把插筋忘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