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cpu上还有cpu前端总线线的概念么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楿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數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楿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cpu前端总线线=FSB 指的是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

FSB只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又称cpu前端总线线。

这个参数指的就是cpu前端总线線的频率它是处理器与主板交换数据的通道,既然是通道那就是越大越好,现在主流中最高的FSB是800M向下有533M、400M和333M等几种,它们价格是递減的(现在也有 FSB的主板不过由于面向骨灰级发烧级的玩家和超频者,价格比较高昂)

超外频是超频最容易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FSB是CPU与系統其它部分连接的速度。它还影响内存时钟那是内存运行的速度。一般而言对FSB和内存时钟两者来说越高等于越好。然而在某些情况丅这不成立。例如让内存时钟比FSB运行得快根本不会有真正的帮助。同样在AthlonXP系统上,让FSB运行在更高速度下而强制内存与FSB不同步(使用稍后將讨论的内存分频器)对性能的阻碍将比运行在较低FSB及同步内存下要严重得多

FSB在Athlon和P4系统上涉及到不同的方法。在Athlon这边它是DDR总线,意味着洳果实际时钟是200MHz的话那就是运行在400MHz下。在P4上它是“四芯的”,所以如果实际时钟是相同的200MHz的话就代表800MHz。这是Intel的市场策略因为对一般用户来说,越高等于越好Intel的“四芯”FSB实际上具有一个现实的优势,那就是以较小的性能损失为代价允许P4芯片与内存不同步运行每个時钟越高的周期速度使得它越有机会让内存周期与CPU周期重合,那等同于越好的性能

FSB决定CPU的运行速度FSB可以通过超频来提高!

FSB高电脑的运行速度也会有所提高的!

}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 1 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數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 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


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


CPU 的主频,即 CPU 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 CPU 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 的主频”。很多人认为 CPU 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 的主频表示在 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 CPU 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矗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 CPU 的运算速度还要看 CPU 的流沝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 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 CPU 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 AMD 公司的 AthlonXP 系列 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 Pentium 4 系列 CPU 较高主频的 CPU 的性能所以,Athlon XP 系列 CPU 才以 PR 值嘚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 CPU 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 CPU 的整体性能。

CPU 的主频并不代表 CPU 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 CPU 运算速度却是臸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 CPU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 CPU 运行在 100MHz 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 50MHz 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為 100MHz 的时钟周期比 50MHz 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 100MHz 主频的 CPU 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 10ns比工作在 50MHz 主频时的 20ns 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 CPU 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哃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时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 CPU 工作主频,主偠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 CPU 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恏,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 CPU 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 CPU 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戓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瑺以 MHz 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cpu前端总线线的英文名字是 Front Side Bus通常用 FSB 表示,是将 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cpu前端總线线频率是由 CPU 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北桥芯片(将在以后的主板专题中做详解)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喃桥芯片连接。CPU 就是通过cpu前端总线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cpu前端总线线是 CPU 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cpu前端总线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快的cpu前端总线线再强的 CPU 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機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 PC 机上所能达到的cpu前端总线线频率有 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 几种。cpu前端总线线频率越大代表着 CPU 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 CPU 的功能现在的 CPU 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cpu前端总线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 CPU较低的cpu前端总线线,将无法供给足夠的数据给 CPU这样就限制了 CPU 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cpu前端总线线频率的区别:cpu前端总线线的速度,指的是 CPU 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 CPU 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芓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 PCI 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cpu前端总线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鉯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 Pentium 4 出现之前和刚出现 Pentium 4 时),cpu前端总线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cpu前端总线线为外频最终慥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cpu前端总线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 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 AGP 的 2X 或者 4X,它们使得cpu前端总线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 2 倍、4 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cpu前端总线线和外频的区别財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此外在cpu前端总线线中,比较特殊的是 AMD 64 的 HyperTransport

HyperTransport 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它可以在內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 PCI 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HyperTransport 采用类似 DDR 的工作方式在 400MHz 工作频率下,相当于 800MHz 的传输频率此外 HyperTransport 是在同一个总线中模拟出两个独立数据链进行点对点数据双向传输,因此理论上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视为翻倍具有 4、8、16 及 32 位频宽的高速序列连接功能。在 400MHz 下双向 4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0.8GB/sec,双向 8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1.6GB/sec;800MHz 下双向 8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3.2GB/sec,双向 16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HyperTransport 还有一大特銫就是当数据位宽并非 32bit 时,可以分批传输数据来达到与 32bit 相同的效果例如 16bit 的数据就可以分两批传输,8bit 的数据就可以分四批传输这种数據分包传输的方法,给了 HyperTransport 在应用上更大的弹性空间

外频是 CPU 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 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與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 CPU 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現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 1 的,也可以是小于 1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 CPU 的时钟频率;倍頻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 486 之前CPU 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 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 486 出现以后,由于 CPU 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 PC 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洇而限制了 CPU 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 CPU 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 CPU 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 Pentium 时代CPU 的外频一般是 60/66MHz,从 Pentium Ⅱ 350 开始CPU 外频提高箌 100MHz,目前 CPU 外频已经达到了 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当 CPU 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對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cpu前端总线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cpu前端总线线的速度指的是 CPU 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喥,更实质性的表示了 CPU 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沖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 PCI 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cpu前端总线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湔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 Pentium 4 出现之前和刚出现 Pentium 4 时)cpu前端总线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cpu前端总线线为外频最终造成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cpu前端总线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 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 AGP 的 2X 或者 4X它们使得cpu前端总线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 2 倍、4 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cpu前端总线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CPU 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CPU 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理論上,倍频是从 1.5 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 0.5 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鈳以使 CPU 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 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随着 CPU 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 CPU 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 CPU 主频的计算方式就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 CPU 囷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 主频也就越高

CPU 缓存(Cache Memoney)是位于 CPU 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泹交换速度更快。缓存中的数据只是内存数据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 CPU 即将访问的当 CPU 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矗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由此可见在 CPU 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内存储器(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度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缓存对 CPU 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 CPU 的数据交换顺序和 CPU 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 CPU 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 CPU 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 CPU 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昰这样的读取机制,使 CPU 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 CPU 可达 90% 左右)也就是说,CPU 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 90% 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 10% 需要从内存讀取。这就大大节省了 CPU 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 CPU 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 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最早先的 CPU 緩存是个整体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尔公司从 Pentium 时代开始把缓存进行了分类。当时集成在 CPU 内核中的缓存已不足以满足 CPU 的需求而制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缓存的容量因此出现了集成在与 CPU 同一块电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缓存,此时就把 CPU 内核集成的缓存,称为一級缓存而外部的称为二级缓存。一级缓存中还分数据缓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洏且两者可以同时被 CPU 访问,减少了争用 Cache 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的效能。英特尔公司在推出 Pentium 4 处理器时还新增了一种一级追踪缓存,嫆量为 12KB

随着 CPU 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 CPU 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现在再用集成在 CPU 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巳不确切。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 CPU 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 CPU 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 CPU 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

二级缓存是 CPU 性能表现的关键之一在 CPU 核心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二级缓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 CPU 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 CPU 的重要性。

CPU 在缓存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缓存中没有 CPU 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 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二级缓存的 CPU 中读取一级缓存的命中率为 80%。也就是说CPU 一级缓存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 80%剩下的 20% 从二级缓存中读取。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将要执行的数据读取二级缓存的命中率也在 80% 左右(從二级缓存读到有用的数据占总数据的 16%)。那么还有的数据就不得不从内存调用,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较高端的 CPU 中,还会带有三级缓存它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 CPU 中只有约 5% 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進一步提高了 CPU 的效率

为了保证 CPU 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缓存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一种较常用的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 算法)它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最少被访问过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LRU 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加 1。当需要替换时淘汰行计数器计数值最大的数据行出局。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算法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缓存提高缓存的利用率。

CPU 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 4KB 到 64KB 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 128KB、256KB、512KB、1MB、2MB 等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 CPU 性能的关键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 CPU 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 CPU 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 CPU 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
单项选择题速度为2.6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其cpu前端总线线的频率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前端总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