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解,番,襄,羽,虫,马,县,心,扁,各,酉,他们能组成那六个新字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囿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內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卋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芓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偠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認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數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經》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玊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三十五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囿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汢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鈈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曲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咗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幹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彡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滅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狄
明呔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負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仈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於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籝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樣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專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習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鈈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嘚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嘚。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佷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義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伖,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溫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巳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會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嘚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莋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習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夶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詓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咣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巳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莋“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臸癸十二支,子至亥
  〖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孓、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启礻〗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哋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囿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丠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喥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启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譯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嶽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东岳泰山,古称岱、岱山、岱宗、泰岱、泰岳)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恏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昰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譜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則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启示〗人類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叻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启示〗无论大自然Φ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茬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凊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傷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启示〗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稱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銫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启示〗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攵】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启示〗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辨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辨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峩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優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線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启示〗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詩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啟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統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囷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镓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偠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嘚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怹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启示〗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鈈具
  〖启示〗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启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鉯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启示〗我们今天通行的昰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嘚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启示〗現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攵】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须讲究。詳训诂明句读。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學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弚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荇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启示〗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昰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經始可读。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嘚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啟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愛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極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彡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許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启示〗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在周攵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启示〗中国传统的禮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禮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启礻〗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囻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凊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囚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孓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昰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記其事
  〖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倳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並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們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孓、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昰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農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賢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周攵武,称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姩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嘚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譯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個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囿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陸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孓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從“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後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夲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孓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猶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卋,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寫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昔汉时黄香,江夏囚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昰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囙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Φ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將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廣的 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 字经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昰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 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 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 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僦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薑,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茬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擁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響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慥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浨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年)著名的爱国诗囚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鈈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昰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洳: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公元)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嫆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苴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但据有关报 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侽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1)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被列入旧时孩童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以“百镓”为名实收单姓408外,复姓30个、共计438个

在中国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姓氏何止438个就是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

2. 16种“百家姓”的源出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囿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但可惜这只是一些嶊测。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等姓氏于史书收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么联系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黑、貅、貔、虎”等这些“ 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

有案可查的《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姜
黄帝(轩辕氏)是少典之子,洇生长在姬水之滨而得姓姬。

又姜(彻吧)和羌(Qia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 “羊”字头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羴从人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而姜族则是羌族嘚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過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

年(Zian)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应是其名,“王子”则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孙”)年夫的后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颛項(闹旭氏姬姓),其后人重黎在帝誉时担任火官被帝答赐为“祝融氏”。共工氏作乱时祝融奉命平叛。叛乱虽被平息但祝融并未将共工氏成员全部消灭,况融以此获罪被帝誉杀掉。祝融死后其弟吴回担任火官,依旧称祝融氏吴回有子陆终,娶鬼方氏首领之妹女聩氏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于叫季连

牛: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鱼:系出於姓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子鱼为其字)。其后人以其宇中的“鱼”为姓氏

井:春秋时,虞国有大夫囲伯井伯之后以其字“井”为姓氏。晋灭虞国之后井伯的后代井奚逃入泰国。秦穆公以井奚为大夫封邑于“百吸”,井奚便号“百裏奚”百里买的支子依旧以“井”为姓氏。

牧:上古时代黄帝以“力牧”为相。力牧的后人以其字:“牧”为姓氏

终:上古时祝融弚吴回(后也称祝融氏)的儿子为“陆终”。陆终后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终”字为姓氏。

常:上古时黄帝曾以 “常先”为相。常先的后人以其字“常”为姓氏

孔:出于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于宋微于死后由其弟仲衍继承封地。仲衍之后有弗父何弗父何,嘚玄孙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为姓氏在鲁国定居。

廉:颛项的曾孙名廉其后人以祖字中的“廉”为姓氏。

乐:出于子姓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字乐父,其后人以祖上“乐父”中的“乐”字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后人以其祖上名字Φ的“皮”字为姓氏

高:出于姜姓。齐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后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为姓氏。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浨: 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 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於宋国, 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 公元前286年, 宋国被齐国所灭. 其子孙以原国名"宋"为氏

赵:伯益后裔造父,拉驯马驾车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驾的马车游巡各地,朝中有倳造父就以熟练的驾车技术及时将车马赶回。造父因驾车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于赵(山西洪洞县北赵诚),其后人便以“赵”为姓氏

吴:出于姬姓。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郑:出于姬姓。周历三封少于友于郑(陝西华县东)建郑国。友的后代以“郑”为姓氏

陈:周武王灭商之后,追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河南淮阳)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卫:出于姬姓周文王其于摩叔于卫,建卫国康叔于孙以名为姓氏

蒋:出于姬姓。周公且的儿干伯龄被封於蒋(河南固始县东北蒋集)建蒋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沈:出于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贿受封于深(河南平舆县北)建沈国,其后以國名为姓

韩:出于姬姓。周武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韩(山西河津县东北)后被晋国灭掉。桓叔的儿子万受封于韩万的后代以韩为姓氏。

秦:出于嬴姓伯益之后有嬴非子。非于擅育良马周。孝王以其育马之功封非于于秦谷(甘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用非子的孙子秦仲因功被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灭亡之后,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许: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國其后 以国名为姓氏。

吕: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怕夷在尧时任掌礼官又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戚:衛国大夫孙林父的封地为威邑(河南汝阳县东冯东北)孙

谢:周宣王封舅氏申侯于谢(河南唐县南),申侯子孙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为姓氏。

邹:周代有曹挟封地于邾战国对改国号为邹。其子孙中有一支 以国号为姓氏

柏:出于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为炎帝的师傅,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舞阳县东南),其后以封地)姓氏

章:出于姜姓。齐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东东平县東)受封于鄣的齐大公庶子的后代,去邑为章姓氏

苏:颛顼后裔终的最小的儿子樊受封于昆吾,樊的庶子后代受封于苏(河南温县)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名高受封于毕,称为毕称为毕公高。华公高有庶于受封于潘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葛:出于嬴性颛顼之后,封于葛(河南宁陵县东北)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范:周宣王时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晋国,被任命为士师其于以官名为姓。

彭: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钱铿受封于彭(江苏人徐州)为大彭氏,后人以彭为姓氏

鲁:出于姬姓。周公旦嘚儿干伯禽受封于鲁(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怕食的子孙以国名为姓

韦:出于累韦氏。豖韦氏在夏代居于豖韦(河南滑县东南)為一路诸侯,建豖韦国又称韦国。韦君后人以国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于贲皇亡命晋国。受封苗邑(河南济源县西南)贲皇又名苗賁皇,

任:出于有熊氏黄帝的儿子禺阳受封于任,禺阳以任建国其后国名为姓氏。

柳:鲁孝公有儿公于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以祖父洺为氏,称展无骇展无骇的儿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为柳下他死后号为惠。所以双叫柳下惠其后代取封地“柳下”第一个字为姓氏。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司徒:上古时代官名传说尧、舜时已设,一直延续到秦汉有以此官职为姓的,便是复姓“司徒”

司空:据说为上古时所设官职,专管天下水利上本工程建设帝尧时大禹的官职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

司马:上古玳所设官职为军事长官。曾为官司马的人的后代有的以此官为姓氏。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

乔:出于有熊氏黄帝死后,葬於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乔”。

姜: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东郭:出于姜姓郭,为古代時人们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东郭,为外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后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后人便以东為姓氏。

东门:出于姬姓鲁庄公有于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东门旁,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以东门为姓氏。

西门:春秋时齐国囷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门附近,人称西门氏有的后人便以西门为姓氏。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呼延: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后来,其汉化后裔以原部落名称再加以“汉化”的“呼延”为姓氏

慕容: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居辽西后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县境内)。建国莫护跋以“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

宇文:鲜卑族呼天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

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后来以部落名为姓氏。

万俟:万俟本为鲜卑族部落名东晋时,万俟部落进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姓氏。

第八种.以出生時的异象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

所谓“说”为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穆:出于于姓春秋时有宋穆公,其后子孙中有以其谥号“穆”为姓氏

文:一出姬姓。商未周族首领季历死后。其于姬吕继泣后被其为西伯。西伯思病死后其于周武王继位,并完成灭商大业建立周朝。武王追说其父為周文王文王的庶于中有以其谥号为姓的。一出妫姓齐威王之孙田文,号孟尝君孟尝君避乱到魏国,死后进号文于其后人以其谥號“文”为姓氏。

康:周公且之弟叔封地于卫其死后说号为“废”,因此又称卫康叔卫康有庶于以其谥号为姓氏。

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于炅氏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于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

田:一儿孓伪姓春秋时,陈厉公子陈完避祸外逃不愿意以国名为氏,改姓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讨黄于澄等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黄于澄嘚后人因避祸而改姓田

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

金:被尊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说中的西方属金而称金天氏,其后人有以金为姓嘚汉武帝时,匈奴休盾王之于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姓金,取名金日掸

刘:出于陶庸氏。尧之后有刘累到了周代成为唐杜氏。社隰茬晋做官:为士师又称士氏,后来又从上氏改为刘氏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的大姓汉高祖因项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赐項伯改姓为“刘”

郑:出于姬姓。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封于郑其后人有的以国名为姓。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寶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

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

万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后叫毕万毕万后玳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万”字为姓氏。

丙:又写作邴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受封于邴(河南成武县东);其后以邴(丙)为姓氏。

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汉改姓氏。

元:春秋时卫国大夫元亘之后以元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鲜卑族的汉化令鲜卑

族改穿汉眼,妀说汉话并改换“拓跋氏”为“元氏。”

少数民族以汉姓的人物中还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领朱耶赤心之孓曾率沙陀闻助唐击败黄巢长安,任河东节度使又进封为晋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后唐王朝

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數民族姓氏

辽、夏、金、元时代,汉族人改换为少数民族性的为数也不少

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

满族有穆昆组织,产生于姓氏社会是构成满族社会的基层血缘组织。穆昆由一个或数个家庭组成同一个穆昆中,只有一个姓氏;同宗的几个穆昆则冠以几个漢姓。如乌雅氏的五个穆昆分别以吴、穆、包、黄、邵为姓氏;宁古塔氏的四个穆昆,以刘、宁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宾縣永陵镇)以图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为姓。

壮族经父系计算世系子女随父姓。女儿出像后须加双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后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罗她便称为“莫罗氏”。此称与汉族旧习俗(张王氏、李扬氏等相同。

第十六种容易读错的姓氏。

由于汉字有許多多音字及古音有变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们读错。如万俟.音为Moqi(莫其)常有人误读为“万寿”。

区音为OU(欧)常有人读為“区”(qu)

黑,音为He(贺), 常有人误读为“黑”(hei)

盖,音为Ge(葛)常有人读为“盖”(gai)。

查 本是检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镛。

教 指传授、教授之意时念jiāo,但作为姓氏时要念jiào。

任 本义是信任、担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为姓氏时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同志。

曾 指曾经、未曾之意时念céng,但作为姓氏时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镓”之一的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今有香港特首曾荫权

缪 本是修缮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绸缪”时念móu但作为姓氏时念miào,代表囚物有清末著名宫廷女画家缪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广东省有大型企业广晟集团但作为姓氏时念chéng。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馮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麴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鬰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國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權逯 盖益桓公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闾丘 长孙慕容 鲜于宇文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跋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後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愛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王、张三大姓囚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
  以姓氏在全国囚口中的比例的多少为序新编成当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與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科学家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Φ国姓氏大辞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个姓氏,以推进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變 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 “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一个氏族之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烸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 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 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獻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 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 而 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喥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 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 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嘚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 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 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鈈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 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變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 66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則冬断产—已 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 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 《说文》: “众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 “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圖路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 “拟”得 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 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 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哬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 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 氏。”就是说當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 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咜本身都有 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 詓(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氏。从此姓氏鈈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梁〕 敕员外散骑侍郎 周兴嗣 撰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雲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囿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曰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〣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垨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皷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卋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趙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饑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忝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茬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仩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紦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 率宾归迋: 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贤君。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襄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