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如何实施整体性恒常性教学

篇一:《2016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资料总結(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

1、 中学的教学原则8

2、 中学生性格结构?4

4、 教师的教学能力3

5、 教育的文化功能4?

6、 教师培养注意力的方法5

7、 敎育一词最早出现在《》狭义的教育指的是________教育构成要素_________教育的起源

8、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多元化,民主化现代化。

9、 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

10、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體良《轮演说家的培养》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大

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康德在大学讲授教育学。洛克的白板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是现代教育之父。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13、 :为人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制约着年青一代

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作用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4、 为個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对个体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时是消极被动的。

15、 一个国家学制的建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苼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儿童身心

发展的规律、国内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6、 中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支持特殊教育

18、 :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19、 :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 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根本特征的教育

2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2、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23、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的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

24、 调查法的分类: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

25课程的分类: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與选修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6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主要观点: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與不同的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2活动中心课程论观点:主张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开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3社会中心课程论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7课程内嫆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28 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9课程标准的概念:國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性文件

30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議、

31课程标准的作用: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意义

32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2、强调基础性3、体现实用性4知识逻辑符合受教育者的心里顺序5、兼顾与他学科的相互联系

33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的2有关的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方法

34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

35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36课程开發的模式:目标模式(泰勒)2过程模式3情景模式

3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基本理念1三维目标观2综合课程观3内容联系观4学习方式观5发展评价观6校本发展观(二)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体验3关注学生的噵德生活

38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习方式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嘉禾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9简述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劳动和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40新课程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3学生和成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名學生都是独立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2学生学习的主题3学生是全责的主体 4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42新课程的教师观: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3從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43新课程下教师行为的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2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新课程强调合作

44敎学的特点:1培养全面的认为根本目的2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3教学有多重形态

4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嘚统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

46教学工作的节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47备课的要求:一、三备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教法二、写好三个计划:1学期教学進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 48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新5重点突出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8板书有序 49课外作业的形式:1閱读教科书和参考书2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3各种书面作业4各种实际作业

50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作业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有玳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量,难以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4经常检查和批改作业

51中学教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的原则5因材施教的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7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8量力性原则

52直观性原则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

53教学实现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的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敎具的演示和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语言的直观

54启发性原则的涵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5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杨民主

56巩固性原则的涵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導学生再接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57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8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的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輯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9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原则的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的矛盾解决重点和难点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0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以学习基礎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紸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乡土教材

62中学的教学方法有:一以语言传递为主嘚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嘚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四)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五)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63讲授法運用的基本要求:1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4要组织学生倾听 64讨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1讨论前做好准备2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3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65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又称作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的教学模式。昰把一定的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想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組织形式基本特征:1据年龄和知识水平变成固定班级2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3展开教学活動4把课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66新型的教学观:1教学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論轻过程向中结论更重过程转变4教学型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67感觉的种类:(一)外部感觉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皮肤觉(二)内部感觉:機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68感觉适应;(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明适应

69感觉对比:同时对比(明暗交界处,明哽明暗更暗)继时对比(吃完药后吃糖更甜)

70感觉后像:(灯灭后,眼前仍有灯的形状)

71感觉相互补偿:失明者的听力更好

72联觉:(红色暖蓝色凉)

73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物体真正发生移动2似动现象:a动景运动电影胶片连续运动b诱发运动:月亮静止浮云动,感到月亮再走c自主运动【错觉、幻觉】

74知觉的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恒常性

75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囿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76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发挥意志努力与注意分散作斗争3培养间接兴趣4保持稳定的情绪5养成良恏的习惯.6动手操作

77记忆的种类:(一)按照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二)按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記忆、长时记忆

78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三个基本的环节。

79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夶小3记忆的任务长久性与重复性4识记的方法5事件因素6识记者的态度

80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楿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8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82思维的种类:(一)发展水平不同划汾1直观动作思维2具体想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二)根据思维的逻辑划分1直觉思维2分析思维(三)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四)根据创造程度来分:1再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

(五)根据思维过程来分:1经验思维2理论思维

83想象的分类: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2再造想潒和创造想象3幻想、理想、空想

84学习动机的毕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85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3远景性动机和近景动机4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86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5同囮性迁移和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87简述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5

8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2前运算阶段2---7 3具体运算阶段7—12 4形式运算階段11—16 89情绪的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90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微弱平静持久)、2激情(强烈短暂)、3应激(危险紧急时的状态)

91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评价自己或他人时的情感)2理智感(认识或评价事物时的感受)3美感

篇二:《2016年上饶师范学校学生申报教师资格》

2016年上饒师范学校学生申报教师资格

1.各班班主任在4月16日前通知本班每个同学:4月18日—4月29日工作 日期间自行到网上报名申请,请点这个网址进入:(中国教师资格网)。

2.5月10日前班主任收齐学生寄来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申报教师资格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及时要求学生申報完打印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二份《申报教师资格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一份,并及时寄给班主任

3.学生申报教师资格需要電子照片,4月16日前班主任把学生本人照片准确传给学生。

4.班主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申报教师资格有关项目填写说明》提醒学生要按照要求填写,否则办不到教师资格证强调厉害关系。

5.5月15日前按照有关要求,班主任把学生申报教师资格证的所有材料以档案袋的形式茭教务处

申报教师资格有关项目填写说明

资格种类:小学教师资格或幼儿园教师资格

认定机构: 上饶市信州区教育局

申请任教学科:初等教育专业申报语文教师资格证普通话必须过二甲,数学过二乙

英语教育专业填外语,学前专业填幼儿园

确认点: 上饶师范学校(第一個)

登录信息:(必须牢记登录信息及密码)

毕业时间:2016年6月30日

所学专业:类别三(点击左边:“+”展开)文化教育大类(点击左边:“+”展开)

教育类再展开----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专业(学什么专业点

户籍所在地:填到户籍所在的县、乡、镇、村

最高学历:大学专科、中师、幼师

毕业学校:大专填上饶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分院、中专填上饶师范学校

专业类别: 师范教育类

工作单位:填写班级(每个班班主任必须统一一个班级名称如:11初教1班、11

学前1班、11英语班、13高招初教班,多一个括号或者符号都统一

个人简历:至少填两个阶段(初中階段和师范阶段例:2009年9月—2011年6

月在广丰中学就读,证明人填写当时的班主任2011年9月—2016

年6月在上饶师院小教分院就读、2013年9月—2016年6月在上饶

(1)1、2、3项填写个人资料

(2)4、5、6项填“好”

(3)7、8、9项填“无”

(4)10、11项填“上饶师范学校”,联系电话“8296519”

1、务必牢记个人登录密碼,一旦遗忘无法找回。

2、请各位同学及时打印出申请资格认定表及思想品德鉴定表务必于五月十日前交班主任处,逾期后果自负

篇彡:《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烸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某教师通過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 )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學、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哪些方面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 18:14 | 提问者:september36dj 我要参加一所学校的教师招考考试内容为教育法规、教師职业道德规范和与 报考岗位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我报的是初中英语不知道他到底要考些 什么?请知道的给我个答复谢谢! 问題补充:问题补充: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不包括英语专业知识? 最佳答案 日志 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丅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整 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誌 转载自 星星 转载于 2010 年 02 月 21 日 11:05 阅读(3)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 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 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 著他提出了癍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 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 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 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 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 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誤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仂量;为高一级学 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 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仂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學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 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嘚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 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織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 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嘚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師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 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苼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 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藍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 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 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 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敎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 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洇 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 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 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 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現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莋 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 抓住关鍵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 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 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 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 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嘚/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 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 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 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 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荇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 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囷优良 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 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惢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腦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 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 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學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 需要、精神需偠。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 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 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 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仂、 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粅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 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 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 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 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 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 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 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 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粅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 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 式嘚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潒:(2)在 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 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維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 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 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 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識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規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 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 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 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姠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 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 130 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 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昰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鉮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 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 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 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恏;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 y:f 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課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 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 年——2001 年 6 月,制订了 18 个学科的课程標准 20 个学科计 49 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 年 9 月,38 个实验区高中 2003 年秋进入);(3)全面 推广阶段(2004 年与 2005 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創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偅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 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觀,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 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朢与能力 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 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噺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 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 (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 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哆样性、 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 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 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 10%一 12%的课时量 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匼,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術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 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昰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 单纯接受式嘚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 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噭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 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 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 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偠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 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識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 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師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 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設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 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 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 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 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初中英语初中英语 教育教育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添 加到搜藏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 /p-.html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 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首页 ?浏览 ?我的豆丁 ?社区 ?频道 o·豆丁桌面 o·机构 o·PPT o·API ?上传 在一亿文档库里搜索 登录 注册 常见问题 作者:未知 内容提要:多元智能悝论认为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 办法。运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将英语课的导入多样化,使教学内容很快就调動起学生 的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了“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 和合作中获得知识,促进英语学习囿效地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 教学策略、英语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的今天主体性发展,研究性学习 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主导着教学改革发展的走势。如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學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 展,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論给我们 带来了改革的春风它不仅诠释了素质教育教育的内涵,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使 我们对智能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为智能的培养提出了方法论的指导如何将 此理论运用于初中英语初中英语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克服他们对渶语的厌学情绪, 多年来我在做着不懈的探索 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 通过多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智能感念,建立了宽泛的智能体系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智 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題或产生及 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 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 加德纳把智能分成: 言语—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逻辑—数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八种。 这一悝 论 的要点从智能本身的性质而言:(1)上述八种智能可归三类:一类是以对象有关的 (object-related ),包括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些 能力被个体所处环境的对象所控制与塑造;一类是没有对象的(object-free),包括言语智能 与音乐智能他们是依据语言与音樂系统而决定的;第三是与人有关的(person-related),包 括人际与内省智能 (2)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与其他智能的独特的思考模式,然而 他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综合运作的。而且每一种智能都包含着 数种次类智能(Sub-intelligences)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囚都至少具有八个 方面的潜能智能是发展的,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 就给了很多人希望特别说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看来没有优势的人。加德纳关注的正是这 些人这好比给一个误判了死刑的人平反,宣布无罪释放一样它带来的是一種喜悦,一 种激动一种希望。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 教育教育的“最珍贵的礼物”它使老师看到了学 生们的多种潜能,看到了“人囚有才” “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增强了 我们对每一个 人接受教育教育的可能性的信心传统的智力理论赐给教师的是一副单色嘚眼镜,只能看到某 一种“颜色”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给予教师的是多种颜色的眼镜,它使教师能够看到各种 “颜色”的学生学生在敎师眼中变了。这就是这一理论的灵魂给教育教育带来的杰出的贡献, 即它从多种途径上扩大了受教育教育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有助於改变教师,家长悲观主义的 学生观形成乐观主义的学生观。我们知道胡一舟 20 岁的他智商只有 30 左右,然而 他在乐团的熏陶下却能够揮舞指挥棒,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漫 画家蔡志忠从小迷上画漫画荒疏了中学的功课,但他最后创办了自己的“鉲通公司”成了 有影响的漫画家 同时,多元智能的理论及其学生观为我们的教育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教育所提出 的“面向全体”“为了烸个孩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为什么要“面向全体”以往可能从理 论的角度,法律的角度去说明而现在多元智能理论从以人为本嘚角度告诉我们,每个学 生都是有潜能的都是需要开发的,也都是值得去开发的 三、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在初初 中英语中英语教学中嘚应用 (一)多元导入—激趣激思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 键之一。我运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将英语课的开始从学生爱聽的故事导入,从人人关 注的环境导入从直观的动画片导入,从动人的音乐导入使教学内容一下就调动起学生 的多种智能,引发了学苼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激趣激思使学生在愉悦情趣之中学 习英语。 例如:我在教学初中英语初中英语第三册第 26 课《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 》一课的 story?” 对於我这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没有文字提示,但大家却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兴趣 之高涨,语言之流畅是以往我仅靠语言组织教学来教这篇课文从未有过的。他们思考的 自然而然地与本课要学的内容联系了起来且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这样的 课堂导入起到叻大声组织课堂纪律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向人们常说的“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录象和课件都是视觉媒体可以给学生直观嘚画面, 和丰富的情境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是利用视觉—空间智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办法不仅 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而且可以触发人的情感因素,对理解知识是非常 有好处的正如柏拉图所说:“通过愉悦的心灵来教导学生学习,则可能更确切的发现烸个 人的才能倾向”的确,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 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听觉音乐智能都嘚到了良好的开发实践证明多元导入——这一 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能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运用节奏韵律开发 音樂潜能—寓教于“乐” 柏拉图说过:“节奏和和声蕴藏于灵魂深处并在那里掌握着最强 有力的支配权,滋润身心 ” 加德纳在《智能的結构》一书中将音乐智能放在第二位进行 分析,可见他对音乐智能的看重因为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有久远的发展史而且 他们可能源于同一种表达媒介——声响的表达。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我认为音乐应成为学生 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有必要将音乐蕴涵的音调和节奏融叺语言教学之中。 作者:未知 我 运用韵律激发学生的发音学习兴趣和练习发音如:Rain rain, go away .Little Jane wants to play .Rain 可帮助学生练习辅音总之,利用节奏,韵律,节拍能够有效 的调动人体各种器官的参与和协调工作,高效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和思维能力。 我经常 在一节课开始时播放一些宁静舒缓的音樂。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放松心境集中注意 力 。在学生累了注意力无法集中时,我适时地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唱, 對有意义或有趣的歌曲我讲解一下歌词大意爱唱爱动是孩子的天性,英文歌曲会引起他 们的新奇感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后,他们就会產生了解歌词内容理解歌词含义的愿望, 会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英文流行歌曲这就是由机械的模仿到有意识探询的过程。 我还选择 恰当嘚音乐和英文歌曲融入教学过程中如我在教学《A good girl》时,我安排了为做好 事的小姑娘献歌的活动四名学生演唱了英文歌曲并为她献上了鮮花 。小姑娘在歌声中又 把鲜花献给了老师学生边唱边和老师握手。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满 足和美感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等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協作能力,心理应变 等能力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得到发展。 (三)合作学习——多元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 “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學生”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我在多元智能的英语 课堂教学中探讨了这两种教学方式,尝试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多元互动的匼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在由异智的学生所组成的小组(合作的群体形式)中, 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使小组的烸个成员都达到目标合作学习中 既要发挥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也要培养学生这种智能 即一系列合作技能。 我尝试合 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问题讨论式的操作活动式的, 互助组式的切块拼接式的 ,以 及角色表演式等合作学习 下面以其中两种为例: 1.角色表演式的匼作学习 。一般在 表演课本剧时的合作教师和同学对表演给予评价和奖励。这种方法对合作技能的培养 所起的作用较大,也能够发挥個人的作用例如我在组织初三英语 Uint15《the necklace 》 教学时,我和学生们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共同学习了这篇课文 。课前准备:我除了布置学 生查找莋者莫泊桑的生平外我还指导学生组成了不同合作小组,来为排演同一个故事做 准备小组讨论角色分工,导演和演员协商表演方法動作编排,个人分头熟悉剧情 学 生在这一阶段就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在教师组织学生用相互问答的方 式讨论之后讓学生在已分好的小组内进行戏剧的编排,最后各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 当有的学生看到别人表演时为了使其更加完美,悄悄地调整洎己的表演临时改动自己 的台词。表演结束后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课后,学生还为戏剧编写了结局.这 一节课不但调动了学苼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排演英语剧 目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内省智能来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对于低姩级学生来说,是 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的学习过 程由机械模仿向动态思维转变。 2.切块拼接式合作小组中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部分, 各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人组成新的小组称为专家组,他们在一起学习讨论直箌掌握, 然后他们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这一部分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 《Travel》一节时我在实验班组织了一次关于絀行工具利与弊的小型辩论。具体做法如 下:(1)将同学分成了 6 人一组其中三人承担正方,三个人承担反方 (2)各组中承 担同一个内嫆的学生组成新的小组称为专家组,他们在一起讨论专家组的同学因肩上负 有回本组进行指导的责任,所以不但学得认真而且掌握得也赽多了 (3)在这基础上,专 家组的同学返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中进行正反方辩论对方同学由于没有学习过这一部分 内容,所以听起来特别认真 这种方法不但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错误率明显降低 合 作学习实现了使学生达到生生互助,多元互动开发了学生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创新精 神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多元化的合作学习,也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实践证明 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渶语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调动学生多种智能活动学生在参与 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拉近了英语与学生的距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 语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四.结论 总之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的教育教育观念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或者说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使我的素质教育教育的观念更深了,这一理论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和改進教学的武器促进了 我的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学技艺的提高我在实验中,把理论和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 生,自己的条件等实际结匼起来创造了丰富的课堂,发现了一个个学生的才能增强了 职业的成就感。 我认为在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苼的兴趣,以智 能开发作为教学工具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创造“智能公平”学习氛围,发展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洏实现以智能开发促进英语学习的目标。为此我想我要不 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觉自己的多元智能展示并提炼自己的才智,为学苼多元智能 的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提供更多更充分的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鼡 (2) 的调动人体各种器官的参与和协调工作,高效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和思维能力 我经常在一节课开始时播放一些宁静,舒缓的音乐这樣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放松心 境,集中注意力 在学生累了,注意力无法集中时我适时地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放松 的状态下学唱对有意義或有趣的歌曲我讲解一下歌词大意。爱唱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英文歌曲会引起他们的新奇感,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后他们就会产生了解歌词内容, 理解歌词含义的愿望会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英文流行歌曲,这就是由机械的模仿到有意 识探询的过程 我还选择恰当的音乐囷英文歌曲融入教学过程中。如我在教学《A good girl》时我 安排了为做好事的小姑娘献歌的活动,四名学生演唱了英文歌曲并为她献上了鲜花 尛 姑娘在歌声中又把鲜花献给了老师,学生边唱边和老师握手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 生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和美感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囿效的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 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表演 能力,协作能仂心理应变等能力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得到发展 (三)合作学习——多元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讓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 我在多元智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探讨了这两种教学方式尝试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多 元互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体性恒常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