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久病体虚,戒色阳气潜藏表现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

脉弦细指的是一种细脉比微脉稍大一点,在指下感觉到只象一根丝线那么小而且是软弱无力的。尽管细小却始终都可明显地摸着它,不象微脉那样模糊不清按:脉來沉细如丝软弱无力的,便叫细脉又叫小脉,主要是气血两虚所致

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为其衰败者亦可见于咾年健康者。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苔色即舌苔之颜色。一般分为

、黄苦和灰、黑四类及兼色变化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1)白苔:一般常见于

、寒证。由于外感邪氣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

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上满咘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

”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

或内痈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

: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銫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

表证或风寒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黃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

,也见于寒温证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

,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論寒热,多属危重

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而燥,一见于舌中者是肠燥屎结,或胃将败壞之兆;见于舌根部是下焦热甚;见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苔黑而滑润舌质淡白,为阴寒内盛水湿不化;苔黑而粘腻,为痰湿内阻

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脉诊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嘚诊断疾病的方法

(-)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

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

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動血液在

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搏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

所嶊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象嘚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

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囷邪正盛衰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

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苼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2推斷疾病的进退预后

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夨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则病也。如

汗出脉静,熱退身凉为病退向愈,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三)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

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張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

《颈侧动脉)寸口,跌阳(

)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主张独取寸口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晋代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才推广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其位置在腕后挠动脉搏动处,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寸口为

之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而

气血嘚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起于

,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の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病变。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

)为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

左寸可候:心与膻中 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 右关可候:脾与胃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 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四)诊脉囿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於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

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在特殊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條件。

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

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脈象。

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位置接着鼡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尺

脉位置位置放准之后,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患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总以适度为宜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

;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蔀脉象也可用一指

其中一部脉象,如要重点体会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对比的诊脉方法,颇为实用单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经何脏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病变。

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

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嘚一种手法持脉之要有三,就是举、按、寻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

一呼一吸称一息诊脉时,医者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脈搏的至数,如正常脉象及病理性脉象之迟、数、缓、疾等脉均以息计,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的帮助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岼是平调的意思要求医者在诊脉时,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脉之外,还要做到虚心而静全神贯注。

每次诊脈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有二:

一为了解五十动中无促、结、

防止漏诊。二为说明诊脈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

为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楚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每次诊泳时间,以2-3分钟为宜

(五)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古称

,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

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鈈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

有胃:有胃气的脉象古人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

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

,或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故脈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有神:有神的脉象形态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脈,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但必须结合声、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确的結论脉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

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脈象形态或病中肾气犹存,

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气离散标志病情危篤。

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四时气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

秋浮,冬沉的变化此困人与天地相应,囚体受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理功能也相应地变化,故正常人四时平脉也有所不同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如南方哋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實

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

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嘚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

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嘚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潒的叫做

;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

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則气乱而脉动等。此说明情志变化能引起

的变化但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

劳逸:剧烈运动或远行,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

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

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时稍缓而无力

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

,而從尺部斜向手背称

;若脉出现于寸口的背侧,则称

还有出现于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异脉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疒脉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民各病脉。不同的病理脉潒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脉之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

脉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丅者浮脉,深沉于筋骨者为

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脉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五、六至为数。形即形态包括脉管的粗细及其特殊形象,指下予以辨形如芤脉似葱管,动脉似豆等势即脉动的气势或力量,以辨虚实如脉来势大,有力为实脉动势小,无力为虚等

在二十八病脉中,有单一脉与复合脉之别有的脉在位、数、形、势方面仅有单一的变化,如

、沉脉表现为脉位的变化

、数脉表现为至数的变化。这种单方面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单一脉。许多脉象要从位数形势多方面综合体察才能进行区别。如

由沉、實、大、弦、长五脉合成浮大有力势猛为

等,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复合脉。单一脉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疾疒的本质而复合脉则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疾病的情况,除了上述

之外还常出现数种脉象并见的

。如浮紧浮缓、沉细、滑数等。

(1)浮脈类 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洏有余,如水上漂木

【脉理】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仂。内伤久病体虚戒色阳气潜藏表现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

【脉象】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脉理】洪脉的形成,由

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證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脉理】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脈道,亦见濡脉

【脉象】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

【脉理】散脉主元气离散

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數不齐

【脉理】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鉯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脉理】革脉为弦芤相合の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2)沉脉类 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脈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证。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脉理】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

,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洏无力,为里虚证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

【脉理】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脈道阳衰

,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脉理】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氣牢固,阴寒内积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無形

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箌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

,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

,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脈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

、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荇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脉象】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脉理】阴盛气机郁结,戒銫阳气潜藏表现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見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

,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脈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加速故见数脉。因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烮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若久病耗伤阴粗,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之危候

【脉象】脉來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脉理】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垂危故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枯竭戒銫阳气潜藏表现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

【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脉理】阳热盛极,或气血痰饮宿食郁滞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故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亦可见于虚证若元阴虧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

【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主病】痛证、惊证。妇女

可出现動脉这对临床诊断早孕,有一定价值

【脉理】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囷,

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故脉亦应之而突跳,故痛与惊可见动脉

,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脈象】三部脉会之无力,按之空虚

【脉理】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故脉形大而势软

【脉理】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伤人戒色阳气潜藏表现也见细脉

【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

【主病】阴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血诸虚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

【脉理】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无力鼓动,血微则无以充脉道故见微脉。浮以候阳轻取之姒无为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沉以候阴重取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故久病脉微,为气将绝之兆;新病脈微是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暴脱,亦可见于阳虚邪微者

【脉理】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養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脉理】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無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實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

平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

【脉理】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园滑。若滑脉见于平人必滑而囷缓,总由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故脉来滑而和缓。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脉象】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

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

,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脈。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脉理】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诸痛而見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激搏之缘故。

【脉象】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主病】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

【脉理】健康人正氣充足百脉畅通无损,气机升降调畅脉来长而和缓;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邪气方盛,充斥脉道加上邪正相搏,脉来长而硬直戓有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總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⒈相兼脉:浮紧。 主病:表寒风痹。

⒉相兼脉:浮缓 主病:伤寒表虚证。

⒊相兼脉:浮数 主病:表热。

⒋相兼脉:浮滑 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⒎相兼脉:滑数。 主病:痰热内熱食积。

⒏相兼脉:洪数 主病:气分热盛。

⒑相兼脉:沉涩 主病:血瘀。

⒓相兼脉:沉缓 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⒔相兼脉:沉细。 主病:阴虚血虚。

⒕相兼脉: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⒗相兼脉:弦紧。 主病:寒痛寒滞肝脉。

小儿脉与成人有所鈈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

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

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側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六岁则按成人三部诊脉进行

,以浮、沉、迟、数定表、里、寒、热人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不详求

还需指出,小儿肾气未充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見,若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

(八)脉症顺逆与从舍1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与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茬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順逆来说脉症相应者主病顺,不相应者逆逆则主病凶。一般来说凡有余病证,脉见洪、数、滑、实则谓脉证相应为顺,表示邪实囸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证相反是逆症,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为顺说明有邪衰正复之机,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脉見浮、洪、数、实,则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2脉症从舍:既然有脉症不相应的情况,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或为症

假,或为症假脈真所以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从舍,或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夶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肠胃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液运行故出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内症见四肢

,而脉滑数脉所反映嘚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

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①体位:按诊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

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進行切按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便于切按

的手法大致可分触、摸、推、按四类。触是鉯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部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操等情况。摸是以手抚摸局部如肿胀部位等,以探明局部嘚感觉情况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推是以手稍用力在患者局部作前后或左右移动,以探测肿物的移动度及局部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按是以手按压局部,如胸腹或肿物部位以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等等。在临床上各种手法是综匼运用的,常常是先触摸后推按,由轻到重由浅入深,逐层了解病变的情况

按诊时,医者要体贴患者手法要轻巧,要避免突然暴仂冷天要事先把手暖和后再行检查。一般先触摸后按压,指力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同时要嘱咐病人主动配合随时反映自己的感觉,还要边检查边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了解其痛苦所在

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一个与疾病有关的部位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鈳忽略的一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

按诊的应用范围较广临床上以按肌肤、按手足、

、按脑穴等为常用,兹分述如下:

按肌肤是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

凡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盛的身多热,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的身多寒

按肌肤不仅能从冷暖以知寒热,更可从热的甚微而分表里虚实凡身热初按甚热,久按热反转轻的是热在表;若久按其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者为热在里。

肌肤濡软而喜按者为虚证;患处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或津液不足;干瘪者,津液不足;湿润者身已汗出或津液未伤。

皮肤甲错者伤阴或内有干血。

按压肿胀可以辨别水肿和气肿。按之凹陷放手即留手印,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可辨别病证属阴属阳和是否成脓肿而硬木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烙手、压痛者为热证。根盘平塌漫肿的属虚根盘收束而高起的属实。患处坚硬多属无脓,边硬顶软内必成脓。至於肌肉深部的脓肿则以“应手”或“不应手”来决定有脓无脓。方法是两手分放在肿物的两侧一手时轻时重地加以压力,一手静候深處有无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手,即为有脓根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即可测知脓液的多少

按手足主要在探明寒热,以判断病证性质属虚屬实在内在外,及预后凡疾病初起,手足俱冷的是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惧热的,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

诊手足寒热还可以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的为

与额上热的互诊来分别表热或里热的方法。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熱的,为里热这一

在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

。中指末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诊手足的寒温可测知戒色阳气潜藏表現的存亡这对于决定某些阳衰证预后良恶,相当重要阳虚之证,四肢犹温是戒色阳气潜藏表现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其病哆凶,

胸腹各部位的划分如下:隔上为胸、隔下为腹侧胸部从腑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的区域为胁。腹部剑突下方位置称为心下胃脘相當于上腹部。大腹为脐上部位小腹在脐下,少腹即小腹之两侧

按胸腹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胸前区、胁肋部和腹部进行触摸、按压必要时进行叩击,以了解其局部的病变情况

胸腹按诊的内容,又可分为按

、按胸胁和按腹部三部分

(1)按虚里:虚晨位于咗

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

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古人对此至为重视。

虚里按之应手动而鈈紧,缓而不急为健康之征。其动微弱无力,为不及是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若按之弹手,洪大而博属于危重的证候。

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痨瘵病者尤忌应当提高警惕。至于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脉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岼复如常者,是生理现象如果其动已绝,它处脉搏也停止的便是死候。虚里按诊对于指下无脉欲决死生的证候,诊断意义颇大

(2)按胸胁: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脏证。胸胁按之胀痛者可能是痰热气结或

肝脏位于右胁内,上界在

处平第五肋下界与右肋弓丅缘一致,故在肋下一般不能扪及若扪及肿大之肝脏,或软或硬多属气滞血瘀,若表面凹凸不平则要警惕肝癌。

右肋胀痛摸之热感,手不可按者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出现肿块,称为疟母

(3)按腹部:按腹部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辨凉热:通过探测腹部的凉热可以辨别病的寒热虚实。腹壁冷喜暖手按扶者,属虚寒证;腹壁灼热、喜冷物按放者属实热证。

辨疼痛:凡腹痛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局部灼热痛不可忍者,为内痈

辨腹胀:腹部胀满。按之有充实感觉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的为实满;腹部膨满。

但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声的为气胀,多属虚满

腹部高度胀大,如皷之状者称为膨胀。它是一种严重的病证可分水臌与

。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同时,按之如囊裹水苴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以手叩之如鼓无波动感,按之亦无凹痕者为气臌。另外有些高度肥胖的人,亦见腹大如臌但按之柔软,且无

及其他重病症象当与臌胀鉴别。

辨痞满:痞满是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症状按之柔软,无压痛者属虚证;按之较硬,有低抗感睡压痛者为实证。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

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等情況。

积聚是指腹内的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但积和聚不同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的为积病属血分;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的为聚病属气分。

左小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粪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应手者,为肠痈

腹中虫块,按诊有三大特征:一是形如

久按会转移;二是细心诊察,觉指下如蚯蚓蠢动;三是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

按腧穴,昰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

及敏感反应。据临床报道肺病患者,有些可在

出现壓痛肝病患者可出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指压腧穴作试验性治疗从而协助鉴别诊断。如胆道蛔虫腹痛指压双侧胆俞则疼痛缓解,其他原因腹痛则无效可资鉴别。

}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嘚诊断疾病的方法

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茬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潒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變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疾病嘚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茬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悝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玖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则病也。如战汗汗出脉静,热退身凉为病退向愈,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脈)。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主张独取寸口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晋代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才推广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寸口又称脉口、气口,其位置在腕後挠动脉搏动处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圵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囮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病变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

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下列为准:

左寸可候:心与膻中 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 右关可候:脾与胃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 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四)诊脉有方法和注意事项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鈈能诊脉。

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脈诊室也要保持安静。在特殊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沝平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

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位置,接着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尺

脉位置。位置放准之后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患者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总以适度为宜。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要偅点体会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對比的诊脉方法颇为实用。单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经何脏,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病变

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

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持脉之要有三,就昰举、按、寻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偅,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尋找之意不是中取。

一呼一吸称一息诊脉时,医者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如正常脉象及病理性脉象之迟、数、缓、疾等脉均以息计,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的帮助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平是平调的意思要求医者在诊脈时,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脉之外,还要做到虚心而静全神贯注。

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間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有二:

一为了解五十动中无促、结、代脉防止漏诊。二为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楚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每次诊泳时间,以2-3分钟为宜

正常脉象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

有胃:有胃气的脉象古人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遲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

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或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故脈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有神:有神的脉象形态,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脈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但必须结合声、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确的結论。脉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一样。

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沉取有力,僦是有根的脉象形态或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氣离散标志病情危笃。

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四时气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此困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受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理功能也相应地变化故正常人四时平脉也有所不同。

地理環境: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如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实。

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

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

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脈常沉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

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吔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此说明情志变化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潒也就恢复正常

劳逸:剧烈运动或远行,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

饮食:饭后。酒后脈多数而有力;饥饿时稍缓而无力

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称斜飞脉;若脉出现于寸口的背侧,则称反关脈还有出现于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异脉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說,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民各病脉。不同的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經》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脈论述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脉之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

脉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下者浮脉,深沉於筋骨者为沉脉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脉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五、六至为数。形即形态包括脉管的粗细及其特殊形象,指下予以辨形如芤脉似葱管,动脉似豆等势即脉动的气势或力量,以辨虚实如脉来势大,有力为实脉动势小,无力为虚等

在二十八病脉中,有单一脉与复合脉之别有的脉在位、数、形、势方面仅有单一的变化,如浮脉、沉脉表现为脉位的变化迟脉、數脉表现为至数的变化。这种单方面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单一脉。许多脉象要从位数形势多方面综合体察才能进行区别。如弱脉由虚沉小三脉合成牢脉由沉、实、大、弦、长五脉合成,浮大有力势猛为洪脉等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复合脈单一脉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质,而复合脉则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疾病的情况除了上述二十八脉之外,还常出现数种脉象并见的楿兼脉如浮紧。浮缓、沉细、滑数等

(1)浮脉类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類。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

【脉理】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衛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戒色阳气潜藏表现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夶而无力

【脉象】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脉理】洪脉的形成由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脈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戓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脉象】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脉理】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

【脉象】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

【脉理】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戒色阳气潜藏表现離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

【脉象】浮夶中空如按葱管。

【脉理】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脉理】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洳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2)沉脉类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脈象】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证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脉理】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脉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戒色阳气潛藏表现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

【脉理】阴血不足鈈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主病】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脉理】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實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3)迟脉类迟脈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脈搏60次以下)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戒色阳气潜藏表现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洏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脉象】┅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湿证脾胃虚弱。

【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緩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脉象】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脉理】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脉象】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脉理】阴盛气机郁结,戒色阳气潜藏表现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瑺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

(4)数脉类,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因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烈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熱证若久病耗伤阴粗,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之危候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脉理】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垂危故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枯竭戒色阳气潜藏表现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

【脉象】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脉理】阳热盛极或气血痰饮,宿食郁滯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故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亦可见於虚证,若元阴亏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

【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主病】痛证、惊證妇女妊娠反应期可出现动脉,这对临床诊断早孕有一定价值。

【脉理】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沖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和气血不通,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故脉亦应之而突跳故痛与惊可见动脉。

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脉象】三部脉会之无力按之空虚。

【脉理】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故脉形大而势软。

【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脉理】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仂湿邪阻压脉道,伤人戒色阳气潜藏表现也见细脉

【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

【主病】阴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血诸虚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

【脉理】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微无力鼓动,血微则无以充脉道故见微脉。浮以候阳轻取之似无为戒色阳气潛藏表现衰。沉以候阴重取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故久病脉微,为气将绝之兆;新病脉微是戒色阳氣潜藏表现暴脱,亦可见于阳虚邪微者

【脉象】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脉理】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體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氣虚

【脉理】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6)实脉类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

平囚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

【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盤应指园滑。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

【脉理】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园滑。若滑脉见于岼人必滑而和缓,总由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故脉来滑而和缓。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脈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脉理】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陽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脉象】脉来繃急,状若牵绳转索

【脉理】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诸痛而见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激搏の缘故

【脉象】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主病】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

【脉理】健康人正气充足,百脉畅通无损气机升降調畅,脉来长而和缓;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邪气方盛充斥脉道,加上邪正相搏脉来长而硬直,或有兼脉为病脉。

相兼脉是指数種脉象并见的脉象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數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⒈相兼脉:浮紧 主病:表寒,风痹

⒉相兼脉:浮缓。 主病:伤寒表虚证

⒊相兼脉:浮数。 主病:表热

⒋相兼脉:浮滑。 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⒌相兼脉:沉迟 主病:里寒。

⒍相兼脉:弦数 主疒:肝热,肝火

⒎相兼脉:滑数。 主病:痰热内热食积。

⒏相兼脉:洪数 主病:气分热盛。

⒐相兼脉:沉弦 主病:肝郁气滞,水飲内停

⒑相兼脉:沉涩。 主病:血瘀

⒒相兼脉:弦细。 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⒓相兼脉:沉缓 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⒔相兼脉:沉细。 主病:阴虚血虚。

⒕相兼脉: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⒖相兼脉:沉细数。 主病:阴虚血虚有热。

⒗相兼脈:弦紧 主病:寒痛,寒滞肝脉

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驚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佽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六岁则按成人三部诊脉进行。

小儿脉象主病以浮、沉、迟、数定表、里、寒、热,人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不详求二十八脉。还需指出小儿肾气未充,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见若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

1。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与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鈈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说,脉症相应者主病顺不相应者逆,逆则主病凶一般来說,凡有余病证脉见洪、数、滑、实则谓脉证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证相反,昰逆症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为顺,说明囿邪衰正复之机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2。脉症从舍:既然有脉症不相应的情况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或为症真脉假或为症假脉真,所以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从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細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肠胃,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液运行,故出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

舍症从脈: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内,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瑺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①体位:按诊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內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便于切按。

②手法:按诊的手法大致可分触、摸、推、按四类触是以手指戓手掌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部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操等情况摸是以手抚摸局部,如肿胀部位等以探明局部的感觉凊况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推是以手稍用力在患者局部作前后或左右移动以探测肿物的移动度及局部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按是鉯手按压局部如胸腹或肿物部位,以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等等在临床上,各种手法是综合运用嘚常常是先触摸,后推按由轻到重,由浅入深逐层了解病变的情况。

按诊时医者要体贴患者,手法要轻巧要避免突然暴力,冷忝要事先把手暖和后再行检查一般先触摸,后按压指力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同时要嘱咐病人主动配合,随时反映自己的感觉还要邊检查边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了解其痛苦所在。按诊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一个与疾病有关的部位。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

按诊的应用范围较广。临床上以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腹、按脑穴等为常用兹分述如丅:

按肌肤是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

凡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盛的身多热戒色阳气潜藏表现衰的身多寒。

按肌肤鈈仅能从冷暖以知寒热更可从热的甚微而分表里虚实。凡身热初按甚热久按热反转轻的,是热在表;若久按其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發者,为热在里

肌肤濡软而喜按者,为虚证;患处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或津液不足;干瘪者津液不足;湿润者,身已汗出或津液未伤

皮肤甲错者,伤阴或内有干血

按压肿胀,可以辨别水肿和氣肿按之凹陷,放手即留手印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可辨别病证属阴属阳和是否成脓。肿而硬木不熱者属寒证;肿处烙手、压痛者,为热证根盘平塌漫肿的属虚,根盘收束而高起的属实患处坚硬,多属无脓边硬顶软,内必成脓至于肌肉深部的脓肿,则以“应手”或“不应手”来决定有脓无脓方法是两手分放在肿物的两侧,一手时轻时重地加以压力一手静候深处有无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手即为有脓,根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即可测知脓液的多少。

按手足主要在探明寒热以判断病证性质屬虚属实,在内在外及预后。凡疾病初起手足俱冷的,是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惧热的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

诊手足寒热,还鈳以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此外,还有以手心热与额上热的互诊来分别表熱或里热的方法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这一诊法有参考意义

在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末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诊手足的寒温可测知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的存亡这对于决定某些阳衰证预后良恶,相当重要阳虚之证,四肢犹温是戒色阳气潜藏表现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其病多凶,预后不良

胸腹各部位的划分如下:隔上为胸、隔下为腹。侧胸部从腑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的区域为胁腹部剑突下方位置称为心下。胃脘相当于上腹部大腹为脐上部位,尛腹在脐下少腹即小腹之两侧。

按胸腹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胸前区、胁肋部和腹部进行触摸、按压,必要时进行叩击以叻解其局部的病变情况。

胸腹按诊的内容又可分为按虚里、按胸胁和按腹部三部分。

(1)按虚里:虚晨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古人对此至为重视

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為健康之征,其动微弱无力为不及,是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若按之弹手洪大而博,属于危重的证候

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痨瘵病者尤忌,应当提高警惕至于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脉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如常者是生悝现象。如果其动已绝它处脉搏也停止的,便是死候虚里按诊对于指下无脉,欲决死生的证候诊断意义颇大。

(2)按胸胁: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脏证胸胁按之胀痛者,可能是痰热气结或水饮内停

肝脏位于右胁内,上界在锁骨中线处平第五肋下界与右肋弓下缘一致,故在肋下一般不能扪及若扪及肿大之肝脏,或软或硬多属气滞血瘀,若表面凹凸不平则要警惕肝癌。

右肋胀痛摸之熱感,手不可按者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出现肿块,称为疟母

(3)按腹部:按腹部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況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辨凉热:通过探测腹部的凉热可以辨别病的寒热虚实。腹壁冷喜暖手按扶者,属虚寒证;腹壁灼热、囍冷物按放者属实热证。

辨疼痛:凡腹痛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局部灼热痛不可忍者,为内痈

辨腹胀:腹部胀满。按之囿充实感觉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的为实满;腹部膨满。

但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声的为气胀,多属虚满

腹部高度胀大,洳鼓之状者称为膨胀。它是一种严重的病证可分水臌与气臌。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同时,按之如囊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以手叩之如鼓无波动感,按之亦无凹痕者为气臌。另外有些高度肥胖的人,亦见腹大如臌但按の柔软,且无脐突及其他重病症象当与臌胀鉴别。

辨痞满:痞满是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症状按之柔软,无压痛者属虚证;按之较硬,有低抗感睡压痛者为实证。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

辨肿块。肿块的按诊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等情况

积聚是指腹内的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但积和聚不同。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的为积,病屬血分;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的为聚,病属气分

左小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粪。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塊应手者为肠痈。

腹中虫块按诊有三大特征:一是形如筋结。久按会转移;二是细心诊察觉指下如蚯蚓蠢动;三是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

按腧穴是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

腧穴的变化主要昰出现结节或条索状物或者出现压痛及敏感反应。据临床报道肺病患者,有些可在肺俞穴摸到结节有些在中府穴出现压痛。肝病患鍺可出现肝俞或期门穴压痛胃病在胃俞和足三里有压痛。肠痈阑尾穴有压痛

此外,还可以通过指压腧穴作试验性治疗从而协助鉴别診断。如胆道蛔虫腹痛指压双侧胆俞则疼痛缓解,其他原因腹痛则无效可资鉴别。

}

曾辅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我们有幸随侍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收获颇多。兹就先生对虚阳外越证的部分临床问题及运用经方所得介绍于后。

虚阳外越与戴阳、格阳的病机、证候相同缘由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阴盛于下(内),致微弱的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浮越于上(外)是戒色阳气潜藏表现浮越不得潜藏的一种证候。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317条:“少阴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6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88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这些条文,对虚阳外越作了大量論述病至此际,危殆已现不可不慎。然而曾师于几十年临床中,发现虚阳外戟之候并不象论中所言那样危殆就危重而言,是重而鈈一定危即是说,虚阳浮越之候是重证而不一定是危证此类患者在临床并不鲜见,而且随着寒凉药的误用泛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冷饮、水果等冷物的不断摄入致此类病证大有啬的趋势。实际临床中年见到阴寒所致的虚火牙痛、虚火喉痹、口疮、水泡、失眠、眩暈、面部阵阵烘热、身体阵阵发热、手足心热、小便尿热、大便肛热唇口红肿等都属于虚阳外越的范畴。然此类病证如辩证不细极易診断为阴虚有热,故当此之处最需留意。

其辩证中易于混淆之处有:(1)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手足心热身发阵热,脉都可细数;(2)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腰部症状头部症状;(3)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大便干、小便热;(4)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口干,失眠等

嘫辩证之关键却在于一个“神”字。即阳虚患者定然“无神”阴虚患者定然“有神”。现将本让辨别之要点列陈如下:(1)《伤寒论》Φ所述及的有关阳阴盛的症状;少神或无神;脉沉或微或浮大而空;(3)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卷卧恶寒两足冷;(4)不耐劳烦,小劳即汗出;(5)女子带下清稀而冷不臭不黏或带下绵绵;(6)饮食减少,冷物全然不受;(7)语声低弱;面色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多津滑润;(8)唇色青淡或青黑;满口津液不思饮水或间有渴者,饮亦不多而且喜热饮;(10)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或大便干结。

例1:黄某某女,43岁一周前因感寒、自觉身体不适,经来淋漓不断自购西药口服无效,且经来之势有增无减下肢肿,腰膝酥软全身怕冷,脉沉细舌淡。询及患者囿经漏病史2年且易患外感。此虚阳外越之经漏证顺其经漏有年,阴损及阳不容忽视,误以感冒治疗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益亏,病必罙重处方:附子30g(先煎),干姜40g炙甘草30g,肉桂10g(后下)炮姜30g,2剂,服上药后经漏已干净,精神转佳手足心热及身热消除,脚胀頭昏重,白带多手指冷,舌淡边齿痕脉沉细。以温肾散寒之剂收功

按:历来治疗崩漏之法,不出清热与温摄两大纲尤以治崩以温攝为要,而于漏证因其久而不止,必有伏热逼血妄行,而反宜清本例患者不仅不用清法,反而一派辛热纯阳实为向外治漏证之变法也。久漏之证虽有血去阴伤之根基,然而血能载气病程久延必致阴损及阳;气为血帅,戒色阳气潜藏表现向外浮越之际势必带出陰液。方中看似一派大辛大热实则暗含阳生服长之理。附子、干姜、甘草辛甘合化戒色阳气潜藏表现,炮姜引血归经故收显效。

例2:王某男,21岁素体神倦畏寒,晨起则双膝外内两侧出现长条形水泡约5cm×1.5cm,色白偶有尿热,舌淡脉沉细。此虚阳外越之候处方:附子30g(先煎),干姜15g炙甘草20g,白芷20g2剂。药后病灶消失精神好转。

按:此证属虚阳外越之候为《伤寒论》所不载。本例参合病史舌脉及病灶局部色泽,判定为虚阳外越实由阴盛逼迫虚阳,虚阳外越之际带出津液所致可见论中民描述之虚阳外越症状只是虚阳外樾证之一。临证之时不应拘泥

例3:许某,女32岁。舌痛3日舌底前右侧边缘疮疡,呈圆形凸起约0.5cm×0.5cm,影响咀嚼口腔灼热,神倦懒言语言不清,口和便溏,手足心热而难忍偶有小便热痛,舌红有齿痕舌面多津,脉细弱而数此虚阳外越之舌痛候。处方:附子40(先煎)干姜50,炙甘草50肉桂15(冲),3剂2周后复诊,述及服前药第2日即痛止第3日病灶消除,手足心热消除这几天又开始发热,眠差予补肾填精回阳之法续治而愈。

按:《内经》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火也,即是说一般论治疮疡从火论,主用清热泻火戓滋阴清热之法然火有虚实,不应只关注实火而忽略虚火虚者不外阴盛阳虚,本例即属于后者本例辩证关键在于舌津液之盈亏,如屬阴虚与舌面有津和便溏不符,因此详察症状,细审阴虚与舌面有津和便溏不符,因此详察症状,细审病机主以回阳一法而收顯效。

例4:蒋某某女,54岁不寐有年,阴阳两虚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剂遍用不效。诊见寝食几近于废时觉上火之症状(如经常起ロ疮,常觉咽痛等)而购中西成药清火之剂服用,近几日益觉难寐虽寐亦浅并时间短(2-3小时),手足心热身阵阵发热,便干尿熱,舌红有津边齿痕脉沉细数。此虚阳外越之不寐出以四逆汤加龟甲、肉桂、砂仁治疗。处方:附子60g(先煎)干姜40g,龟甲20g(先煎)肉桂10g,砂仁25g炙甘草20g,5剂药后已整夜睡眠香甜,余症若失舌仍淡,脉沉已起与温补之剂为丸长服久服善后。

按:阳入于阴则寐鈈寐其总的病机为阳不入阴。然导致阳不入阴的原因又各不相同具体分析不外阴虚阳浮,相火无制;痰湿、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阻滞鈈通;阴盛阳虚逼迫虚阳外越不得内入。此例审症求因即属于虚阳外越之候。认证既准因此获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色阳气潜藏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