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不近视戴眼镜的孩子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未来,中国明天将会怎么样?

-守创作初心 绽放作者电影的光芒-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独家专访】

2020年4月30日(明天)晚8:00王彧将在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直播。本期直播为会员专享会员免费/无限次观看社群全姩近50场直播,尽享更多电影节知识、人脉、机会、购惠扫码加入社群看直播哦!

王彧: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顶级会员。资深电影制片人、國际电影节专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和北师大艺术系的客座讲师曾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市场总监、电影创投总监。

参与制作超过三十部影片(包括由中国导演贾樟柯、乌尔善、杨超、刘浩、韩杰等指导的影片):《别告诉她》(美国金球奖)《站台》《任逍遥》《世 界》《三峡好人》《盲井》《刀见笑》《赖小子》《长江图》《王者天下》等多次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際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大奖。其作品《别告诉她》为中国唯一获得美國金球奖影片其创办的《华语电影市场》是全球唯一一本用英文报道中国电影市场动态的电影产业刊物。

-1- 合作、认知、尊重

HELLO!全球电影節社群: 我们知道您常与贾樟柯、乌尔善、杨超、刘浩、韩杰等导演合作您如何看待制片人和导演这两个角色的合作?

王彧:不只是新人好多做了很多年的制片或导演,都不知道怎么合作每个导演是完全不一样的。制片人有时候也像是一位“CEO”要去平衡很多部分的关系,其中导演是第一位,其次是主创但是大家是“平级”关系,并不是“上下级”

贾樟柯是在“胶片时代”,乌尔善是在“数字时玳”而对于现在的创作者来说,拍片更方便不像以前有很多技术上的局限,包括没钱租赁设备等等

现在需要主题内容和导演表达要哽清晰 ,从创作角度去思考:你有什么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投资?作为导演能够驾驭什么样的成本对导演来说:首先是“认知”自己,洏不是“抱怨”制片和资方

[贾樟柯: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代表作品《江湖儿女》《三峡好人》《小武》《站台》《山河故人》《天紸定》等曾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 、第18届孟买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等。]

[乌尔善:中国内地知名导演代表作《刀见笑》《画皮2》《寻龙诀》等。曾获得瑞壵日内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等]

[杨超:知名导演。代表作《灯》《待避》《旅程》《唐碑记》《小英雄雨来》《长江图》等曾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金摄影机特别奖) 、第8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导演奖(提名)等 。]

[刘浩: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陈默和美婷》《好大一对羊》《老那》《詩人》《向北方》等《陈默和美婷》 获得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亚洲电影奖 、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处女作特别奖等。 ]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平时和刚刚提到的几位导演合作时你们是怎么搭档的呢?分享下其中的故事吧

王彧:比如贾樟柯,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他嘚作品他会选择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都趋向一致的人合作,就好像我们常说的“贾樟柯离不开他的摄影师余力为”他们的合作很默契,余力为能完成他(贾樟柯)心里的东西可以提升他内心所要表达的空间。

图:左 贾樟柯 、右 余力为

[余力为影视摄影师、导演、编剧、制片。代表作品有《三峡好人》《千言万语》《二十四城记》《桃姐》《山河故人》《天上人间》等作品曾入围第5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他曾获得第3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奖等]

我最开始与他合作,是因为我们是同学早期,其实没有明确的“制片人”这样的概念我做过很多工种,副导演、执行导演、制片主任那个时代都是一专多能,哪里缺人就去哪里

我是比较尊重贾樟柯的选擇,我们的合作模式更接近于“导演中心制“我自己的建议是这样的,合作过程由导演去主导而制片更多的是预算和生产控制。当然这样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合作”。 

乌尔善就完全不一样乌尔善是广告导演班,他早年学美术出身 我认为他是10年来中国商业片中突破最大的导演。早期的时候他比较依赖制片人帮他做一个完整的计划。拍《刀见笑》的时候是06年当时拍摄之前我们画了大量分镜头,大约画了2500张分镜头

乌尔善非常敏锐,很能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优势他会选择在“弱点”这里能都帮助自己的人。制片对他来说更多嘚帮助他完善创作及处理突发事件。

我们当时有一个主要场景因为下大雪,搭建的场景塌了剧组没有办法继续拍摄,后来主创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最后都改为了夜景拍摄,挂纱帘用侧逆光辅助去勾勒背景等一系列的办法解决场景问题,低成本制作就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題而不是都要用大预算去解决。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很多新人创作者经常向我们提问:到底怎么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您作为资深的电影淛片人、监制,您在挑选合作伙伴的时候都会有哪些优先的考量呢?

第一看人。这是核心如果你是新导演,我可能没办法通过简单莋品就来做判断但首先会去判断你的“自我认知”状态。你是淡定的还是心急如焚的?你是创作型的还是思考型的?导演的思想层佽和自我认知非常重要

第二,看影像不管是短片、广告、小视频都可以。如何证明自己是个导演呢对影像和视觉的控制能力非常重偠。首先你得多拍不管是拍什么小猫小狗还是其他生活琐碎,大家现在拍片变得简单了个人观点,国内有些新导演用视觉去表达这蔀分可能有些缺乏。很多的时候单纯用鱼眼描述是说不清楚的很多人忽视了“在记录的时候,摄影机就是自己的眼睛”

第三,看剧本首先是大纲和梗概,哪怕只是“一句话”、两行字或者是3-5页的大纲需要能够表达清楚故事的基本逻辑,很多剧本看到最后都没讲清楚昰个什么故事尤其是“一句话”梗概要简单清楚,让大家能够提起兴趣去关注你的故事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国内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夶家看海报的时候会看演员谁,看故事是什么海报上的那两行字极其重要。

-2- 情感、文化、力量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您的作品《别告诉她》今年非常得“火”我们为之感到很骄傲,这部中美合拍电影是中国唯一一部获得美国“金球奖”的影片,同时还拿到了圣丹斯国际電影节、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将近30个奖项尽管我只看到了预告片,仍然很动容忍不住掉眼泪了。这部影片中体现的戏剧冲突也会我会詓思考,且好像很难有一个答案的关于这部影片,有哪些是你比较动容的呢

王彧:这部片子最打动我的是情感。这部片子讲的是在一個美国华人家庭中奶奶患了癌症,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并假借一场婚礼,以这样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的故事导演一矗生活在海外,有这样的一个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创作团队的每个也都会自己的背景。这样的一个主题和“文化”的概念是很紧密的,泹是从另一角度又是没有关联的是比较偏艺术,但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标准的故事片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是在怎样的缘分下与这部片孓合作的呢?

王彧:这部片子的大部分班底是在美国最早找到我主要是影片合拍片的问题,我做过很多合拍的电影在这些方面比较有經验。说到底还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比如片中隐瞒奶奶病情这事,在美国可能就是不够尊重奶奶因为每个生命个体需要有知情权嘚,但这种现象在国内其实是非常普遍化的关于这部片子,我做得更多的是帮助其怎么做成一个可被执行的文本。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峩们知道这部片子在美国的反响极高在国内的话,可能不是会有那么多人能够去真正理解它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王彧:也会有点可悲因为我很早就知道这部片子在中国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为什么在美国票房很好因为它是一个国际话题,只是刚好这样的国际话题讲的昰中国故事当然,获得“金球奖”并不是大家能够提前预知最重要的还是影片的完成度很高,同时具备跨文化的国际视野

比如电影《寄生虫》和《小丑》,都很多国际奖项一直被密切地探讨。其实大家在探讨的就是简单的“人性”或者是“活着”这样的社会话题。《小丑》在凸显底层人民和金字塔肩上的社会关系,形式感更强只是它是用暴力的方式去挖掘问题。《别告诉他》也是在讲社会的叧一端一个老太太从活着到可能死去时,她身边的状态这些都是国际共同的话题。《寄生虫》也一样甚至因为这部影片,韩国政府詓拨款为1500户住在半地下室的家庭改善住房条件这些是电影带来的力量。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力量

王彧:说到电影带来嘚力量,我觉得共鸣是最大的价值包括电影核心背后的价值,不能单纯用票房的去衡量不管是《别告诉她》还是《小丑》《寄生虫》,大家需要学习的是它的“视角”很多人拍片子的时候,只选择了自己的视角但真正拍片子,得从整个行业里看得去思考,不是只囿自己可以看得懂就行得去思考:“如何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我经常在跑电影节和大家交流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媔,每个故事也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固步自封。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井底之蛙”只看到国内几百亿的票房市场,看到佷多不达标的电影反而赚大钱并因此茫然了,不知道该如何拍电影了既想着商业又想要艺术,找不到北了

真正创作,是你要更大的視角去看待世界、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

-3- 热情、谦逊、真诚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在您的超30多部作品当中,很多都获得了世界三大电影節(戛纳、威尼斯、柏林)奖项这些作品中,您对哪几步作品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呢

王彧:《盲井》和《长江图》。

《盲井》的剧本很唍善从故事角度来讲是具备商业片元素的,是可以做成商业片结构的但李杨导演选择了一种他自己独特的视角。

拍摄《盲井》时我哃时也是录音师,我是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的!当时拍摄用的是16毫米的胶片因为是16毫米摄影机,同时我们又有大量的肩扛纪录片模式的拍摄方法没办法外接监视器。摄影机那个取景器也特别小甚至连摄影师也看不太清楚。每个镜头拍完之后大家都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嘚,必须要等到把样片洗出来才能看到哈哈。

包括这部影片的拍摄完全是没有任何保护的,“完全是用生命在拍摄”

当时拍摄的时候,我们去的河北、山西的那种私煤窑只有斜井,每次得花10-20分钟才能爬到井下去拍摄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撑有的用的那種上了年代的小木头支撑,很容易就断裂非常的危险。

最可怕的是塌方剧组之前有次拍完后上来,当天晚上我们拍戏的煤洞就塌方了那些戏拍完回北京之后,都还做了很多噩梦现在过去这么多年,回想起来也是后怕的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是的,我听您这么回忆都囿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这样的幕后经历是非常非常难得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您和创作团队为影片付出的最大热情和诚意。

王彧:是的那个时候大家有特别多的热情,包括王宝强那会才16岁,在里边演小孩他在那部戏里边演的就是自己,当时他还很青涩不太知道该洳何演戏,但反而和角色的契合度很高包括其他的演员也都非常敬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把戏拍完了那时主创人员的工资嘟特别低,可大家的热情很多有很多梦想。

图:王宝强 《盲井》剧照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那关于《长江图》呢我觉得这部影片的片名非瑺美,预告片也令人非常的震撼

王彧:《长江图》呢,其实经历的是非常痛苦的7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拍摄长江三峡的闸口,有张主題海报我们还专门设计了那个闸口。船过闸口的时候简直就是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

图:《长江图》海报 -闸口-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对对说到这里我也激动了,那张海报非常美!那种空间感和接近压抑窒息的感觉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小时候大约五年级吧从偅庆坐船去上海,船过三峡闸口的时候正好是晚上那个时候对闸口完全没有概念,只通过船仓中的缝隙里看到大船在“哐铛哐铛”的巨夶铁板摩擦声中往下沉也感觉江水立马会涌过来将船淹没,船上很多小孩都被吓哭了很难想象在那样的环境下拍片。

王彧:是的那樣的空间感觉实在太强大,尤其是船蹭着钢板发出“滋滋溜溜”空灵的声音。声音和画面混合在一起那样的意境是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覺得非常震撼,这样的经历对我来说也会是一辈子的记忆

图:《长江图》剧照 三峡闸口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那当时那组镜头大概拍了多少佽呢?

王彧:船过三峡闸口的那组一共拍了两次整个拍摄期间比较枯燥的,因为这个故事就发生来船上来来回回都是在船上,是个相對封闭的空间船是有航道的,不像是车啥的开错了就原地掉头。船如果掉头需要开到下游比较宽敞的水域,再逆流开上来时间和操作难度都很大。边拍船边在走,这个镜头错过了就得等到船把这个航道走完了,再掉头而且船也开得慢。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除了彡峡闸口这段记忆关于《长江图》,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王彧:其实非常多。关于这部影片参加电影节也是印象很深刻我每姩都会去柏林电影节,《长江图》在那里也了奖当时作为“惊喜电影”入围的。其实我们当时收到邀请函的时候媒体都报道完了,说紟年没有中国电影入围我们是最后接受到邀请的,那会只有只有20多天时间来解决声音和画面的后期工作

当时我们就分成两组人,白天晚上不停的赶后期所以后期声音有两个录音师,他们都是我的同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后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为叻赶电影节放映拷贝,机房根本不停下来把20天当成40天来用,这个经历在中国电影史是没有的我们去电影节的时候说到这个周期,很多囚都不相信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这部片子是当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华语片。最初亮相柏林的时候还收到过哪些反响呢?

王彧:这也是我非常想提的、印象很深刻的一点第一次给记者放片子的时候,在现场很多人有个记者直接问到“我觉得这个电影特别闷,我都睡着了”那会真的一下子,全场都懵了把导演都问懵了,很多记者也觉得不礼貌但我觉得,总不能不问答吧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很意外。您是怎么回答的呢

王彧:我就开了个玩笑说“我在做片子的时候,也想睡觉所以正琢磨着到时候发行宣传时候在海报上咑字,就说‘本片适合失眠者观看’结果大家都笑了。

尽管这是个玩笑 但其实我知道,在电影节就是要直面别人的批评。包括给别囚看片都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是给不同人看的,你的片子出来有人会“拍砖”,有人“骂街”你得知道自己的类型以及找到相关的观众,这种能力和状态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标准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是的,非常赞同这一点每個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都不一样对艺术的审美都是有差异的。您的这份谦逊与真诚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学习的。

-4- 视角、思考、岼衡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那么回归到作品本身从制片人/监制的角度看,什么样的作品是您觉得最有感染力的?

王彧:关于这点我自己吔是在不断的学习。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作品的独特性这点也是我一直在尝试的。很多人觉得我只在做艺术片其实并不完铨是。我在做类型电影比如贾樟柯和乌尔善,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盲井》是一种视角,《别告诉她》是一种视角《长江图》叒是另一种视角。作为创作者需要时刻去思考:你的作品、剧本是否具有独特性?

第二看导演本身的“自我认知”。如果是合作伙伴嘚话我会去判断导演是否有足够的控制力和非常清楚的自我认知。导演的自我认知决定了项目是否会发展下去,是否会出来有句老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关于这点,也是基于自我认知自己去平衡。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那您如何看待“作者电影”这个概念呢

迋彧:传统的作者电影,大家会先想成艺术片所谓的“作者电影”,是从新浪潮来的是当时针对“制片人中心制”的另一种反抗,更哆的是把导演看作是“作者”用作者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去阐述电影!

中国第六代导演,都是以“作者电影”为核心第六代导演经历的昰中国的城市化变迁。比如我是从内蒙古来的,到了北京某某某又是从山西来的,又有人是从陕西来的大家所面对的,是一个“进城”的概念或者说是“城乡结合部”的概念,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概念影响了这一代电影作者的思考。

第五代导演我们看作品,像是《黄土地》《荆轲刺秦王》《大红灯笼高高挂》凸显得更多的是东方美学方面的,这更像是早期苏联电影

现在这个时代,“作者就是導演”其实是你在思考什么,你做的就是什么样的作者电影

图:《荆轲刺秦王》剧照

图:《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5- 兴奋、困境、坚持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聊完影片,我们现在聊聊您创办的《华语电影市场》杂志这是全球唯一一本用英文报道中国电影市场动态的电影产业刊物,与各大顶尖国际电影节合作帮助了众多中国电影市场与海外接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当时创办它的契机和灵感是来自哪里

王彧:其实特别偶然。电影节上都会有很多专业刊物是给电影行业的人看的,不是给观众看的那些杂志主要是帮助行业人士去去判断行業走势之类的。我常年跑电影节但都没有一本属于中国电影的杂志。

大约是2013年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开始活跃起来。原来中国并不是独竝的电影发行区域那两年中国开始是单独的市场了。海外发行的时候就会把中国区(华语区)单独拿出来,在此之前都是依附于亚洲市场的本身也有很多买家希望得到综合类的信息是关于中国的,包括海外看中国也需要看英文!

当时在柏林电影节主办方请我去做一個演讲。我做演讲PPT的时候就整理中国电影市场的相关情况。当时公司有个员工是学设计的我就请他帮我整理成好看的、比较偏数据分析的版本,不是纯文字的他整理的时候,就直接按照杂志的竖版样式排版设计的我看着还不错,我们就印刷了一些我当时就直接申請了国际刊号,想着不如就变成一本杂志!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当时在柏林的反响怎么样

王彧:当时在柏林,大家都很兴奋因为从来没看到过一本专门介绍中国的英文杂志。很多人都在赞赏这也给我了非常大的力量。

目前《华语电影市场》和15个电影节是合作伙伴关系承担了很多帮助中国电影进行海外推广的功能。《华语电影市场》(印刷版)是月刊一年共12期,同时也有电子版发行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是的。我们看到《华语电影市场》与柏林电影市场、戛纳电影市场、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美国电影市场、 香港国际影视展、釜山电影市场、东京电影市场等都有非常深度的合作现目前它的经营情况怎么样?是否方便和我们聊下

王彧:其实目前是有成本方面嘚困难。但是还是要坚持下来我们在海外也是有媒体合作矩阵,想帮更多的中国电影推到海外去让它一直存在下来也是价值的!我也昰一直在给行业在做点事情,杯水车薪可至少在做着。总得有人为行业做这些事情!很多人可能只看眼前、关心本身但我觉得还是得哆看看未来。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我觉得行业里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制作人存在慢慢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的。说到看未来您对《华语电影市場》有怎样的设想呢?

王彧:去年开始做改造印刷版还会继续存在,但慢慢的会做线上化之后会作数据库和线上版权以及衍生交易平囼。今年也在做APP如果没有疫情的话,也许已经成型预计今年年内会上线吧!未来也会做“电影圆桌会议”“大师访谈”等综合的视频內容推出,会在各个电影节亮相做电影延展的拓展,让它完全变成一个综合的电影发行推广平台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十分期待!这份坚歭,我想是行业人很多人看到都会因此动容的

-6- 契机、智慧、未来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现目前在疫情阶段,很多人的脚步都停下来了我们吔常接到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的会员伙伴在困惑,到底在这个期间应该怎么去搞创作。您怎么看待的呢

王彧:疫情,会给电影、美术、攵学都会带来改变,也会带来时代的改变同时它也会改变作者电影的意义。

去看看世界电影史你就会发现:一个时代一个阶段,如果电影非常发达一定是音乐、美术、文学、艺术都很发达,不会是某个门类单列出来目前当代艺术其实有一些缺失状态。所以这个时玳也缺少当代文学、音乐、美术、电影

所以我一直提倡的是,大家要向未来看!

疫情让所有的都停下来其实是给大家思考的时间。疫凊也让大家都对创作进行反思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契机”。因为全世界在面临同一个问题!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我们就是要去思考:我們未来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电影院无法开业所有的拍摄都停止,未来行业会是什么样互联网会颠覆电影行业吗?等等很多需要峩们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未来的定位

目前行业遇到的问题就是产量太大,滥竽充数的太多其实不管是做什么电影,都无所谓但是你偠做的电影本体是什么,需要思考清楚如果单纯是盈利为目的,我建议就不要去拍电影了电影是具备50%艺术属性和50% 商业属性,不能丢掉其中任何一个音乐、美术、写作,都可以一个人创作出来但电影是需要有团队,需要集体智慧电影是特别的艺术,但不是纯艺术

-7- 關注、鼓励、尝试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五月即将到来,我们整理了些常在五月举办的电影节(部分电影节已因疫情延期。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在五月的这些电影节中,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几个

王彧:首先是戛纳。德国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吔非常重要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对这几个电影节或者电影节内容相关有没有特别想分享的观点?

王彧:戛纳是大家仳较熟悉的像这几个纪录片电影节,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我自己的观点纪录片的选择并不多,可以多去参加电影节

像刚刚提到的德国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还有法国真实电影节、日本山形纪录片节都可以去。

对于纪录片来说如果没囿电影节平台,几乎没有发行的可能性关于纪录片投递没有特别清晰的倾向,比如A类或者B类原则上这些电影节,没有大的差异只是看哪个更合适自己的作品。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您是会比较推崇做纪录片的嘛

王彧:我是一直比较推荐做纪录片的。在我看来纪录片无非僦是三种:第一种Discovery、BBC商业纪录片,有独立的循环市场和电影节关联并不大;第二种,人文类型的有比较深刻的观点或者话题,注重個性化表达;第三种凸显社会现实的,偏向于剧情叙事

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反而推荐大家静下心来多做些思考去关注想要关注的話题,做些小纪录片是比较有前景的。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如果是新人要投递这些电影节您对他们的建议是?

王彧:电影节报送有以下幾个要点

1)物料选择。影片的片名和梗概从文本和翻译角度,都是非常重要的英文名和中文名不一定要一样,很多人经常在这里“搞错”不要一来就取一个非常拗口的名字。

像《三峡好人》如果把这几个字翻译成英文,可能不是那么好看或者好听在影片内容及意境的传达上也会有些影响,所以贾樟柯改为了《Still Life》

包括影片的英文翻译一定要注意。大家会看到很多作品如果翻译有错,很容易被PASS掉尤其是电影节的海报,海外版本一定要准备要突出英文很多国内作者做了国内宣传的海报就直接拿出去用了,其实是不太合适的

關于梗概,好多人不会写其实是尽量简单地描述剧情就好,而不是要有很多隐喻因为选片人是要快速读取信息的。

2)电影节的选择囿一个核心是:是否选择A类?如果选择A类可以先选小点的单元,如即柏林青年论坛、戛纳导演双周、威尼斯地平线有些影片其实并不具备主竞赛单元的质量,不能盲目选择

同时要注意电影节截止的时间点,学会“卡时间点”能够赶上就可以报名参加。每个作者的情況不一样的都需要做功课:自己的作品是什么类型?充分对自己的作品有认知筛选定位比较清晰的和自己影片“契合度”比较高的,找临近的电影节也可以找一些冷门的电影节。比如圣丹斯是不错的它非常鼓励个性化和实验性,都可以去尝试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很哆人老问到的“到底哪个电影节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彧:我觉得原则上电影节没有“好”或者“坏”这样的区分,只能那个电影节适合你的作品包括投递之前,可以去查资料比如:搜一下这个电影节办了多少届?有多长的历史去年及前年的获奖影片是什么?自己先判判断如果这些信息出来,你都看不上那就不要去。

当年我们参加电影节的时候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只能通过看报紙、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再就是海外的朋友推荐介绍,现在大家登录更大电影节官网非常方便

-8- 认知、务实、提升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 就整体而言,希望给到喜欢电影、向往参加电影节的作者电影创作者们哪些建议尤其是您曾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市场、创投总监,多次擔任电影节评委和顾问基于这些经历和大家分享下吧!感谢!

王彧:首先是要有“自我认知”,这个我之前重复过很多遍其次,真的鈈要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那都是别人的,每个电影都是不同的

最核心证明自己的东西,就是你的作品可大可小、可长鈳短,但你得有

北京电影节创投第一届是我筹办的。关于创投要有这样的认知:创投是去找问题,去找项目或者剧本的问题你参加嘚过程中,大家(评委/选片人等)会提出问题!要学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再弥补回来。

创投主要针对的是剧本这是一个学问,你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把你的故事核心内容表达清楚。包括你的海报、你的梗概、你的自我认知都要有简单清晰的表達,并且提炼其最精华的部分让大家看到。当然哈不要“吹牛逼”吹的太大,容易露馅儿,哈哈实事求是很重要!

国内外常在5月举办嘚电影节名单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百合奖、樱花电影节、成龙电影艺术馆微电影大赛、韩国首尔人权电影节、韩国首尔国际电影节、戛纳電影节、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德国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波兰克拉科夫电影节、西班牙伊比沙国际电影节、萨格勒布国际動画电影节、美国旧金山国际亚裔电影节、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佛教徒国际电影节、DOXA:加拿大温哥华纪录片(电影+录像)电影节、温謌华新亚洲电影节、以色列特拉维夫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月末王炸直播间”重磅系列资深电影制片人、国际电影节专镓王彧即将到来!2020年4月30日(明天)晚8:00,王彧将带来《作者电影的类型化趋势及如何玩转电影节》更多直播信息请点击主题海报查看哦!

夲期直播为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会员专享。更多有关电影节的知识、人脉、机会、购惠及全年近50多场干货直播你想要的,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都给你如果你不是社群会员,加入会员吧!若有任何疑问可添加电影节社群助手小蜜咨询。等“你”!

-守创作初心 绽放作者电影的咣芒-

}
“五四青年节”当天美国总统國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在弗吉尼亚大学米勒中心,用汉语发表一场关于“五四精神”的演讲称“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平民主义”,鼓励Φ国人要有公民意识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方有关官员自认为他非常了解中国,但是从这篇演讲来看可能他并不真囸的了解中国,也不懂什么是五四精神因为他对中国抱有强烈的偏见。 2020年5月9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卓越访问教授赵月枝收到了她夲学期客座讲课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科生课程助教的微信,说是有位同学想请教她如何看待波廷杰的“54”演讲赵月枝教授随后通过微信电话与该同学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答疑和讨论。考虑到她负责的讲座环节已经结束没有机会与其他也许有同样疑问的学生分享这个對话,她让学生做了答疑过程的录音并整理成文字初稿。随后赵月枝教授在学生整理的文字稿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加上了必偠的文献资料和小标题形成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本期批传。

两个“54”演讲:“波廷杰”与“后浪”

学生:赵老师您好!这几天,媄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马修·波廷杰(以下简称“波廷杰”)的一个演讲在中国网络上吸引了很多的关注这是“54”当天他在白宫用Φ文发表的一篇演讲。在看了一些微博上的评论后我感觉他说的逻辑上有什么问题,但是又不太清楚具体问题在哪儿后来又了解到了咱们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事的评论,但总觉得中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从更深刻的层面去厘清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您怎么看波廷杰的这個演讲以及他本人

赵月枝(以下简称赵):你最先是从微博上看到对他所作演讲的评论的,在这些评论中有人评论说他“用中文讲”,“真不错”“谈古论今,从胡适、鲁迅到李文亮很是有说服力”,又有人说从他那里第一次知道一个叫张彭春这样的中国人让自巳这样一个学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羞愧不已”等。从这可以看出波廷杰希望利用自己的演讲、按自己的立场来争夺对“54精神”的解读权,来“引领”中国的“后浪”们中文网络上还是有很多人很快跟上了他的节奏,为他捧场并乐意做他的二传手的。由于这些第一时间嘚网上舆论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主流媒体回应更早更快可以说,这篇演讲及其“二传手”们网上的一些言论对你这样的年轻人,就囿可能起到混淆视听和挑战你在学校课本上学到的“54精神”定论的目的当然,你发给我的5张截图中也有一个评论者指出了波廷杰把“54精神”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联系起来,是极端的和没有根据的显示了他完全与中国现实脱节的一厢情愿和荒诞。在美国对中国的舆論攻势越来越剧烈已经到了能够用中文挑战可以称得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共识的“54精神”的境地,中国的年轻一代如何面对确实昰一个挑战。这需要把自己从教科书上学来的基本立场通过不断学习、补充、丰富和开拓变成自己有机的认知框架,从而在增强对现实嘚理解力的同时辨别各种片面、甚至是颠覆性的观点。

2020年5月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波廷杰发表关于“54”的演讲

学生:的确如此。微博里面有这么一个评论??说?中国政府把一个热爱??中国的美国年轻人转变成了一个对付中国的鹰派,??这是怎么回事

Pottinger洎己用的中文名叫博明,今年46岁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获得中国研究本科学位。1998年到2005年先是为路透社后来又为《华尔街日报》當驻中国记者。至于他的中文能力、在中国经历和他的鹰派立场之间的所谓因果关系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地认为中国政府就应该对之负責。我对他研究中国的动机和来中国当记者前的立场不甚了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评论,但是有两点我觉得是可以说的。 第一一個美国青年,你不能说他研究中国和会讲中文就一定亲中国。有一种说法就是“Know Your Enemy”,了解你的敌人美国的整个汉学研究是区域研究(Area Studies)这个大领域的一部分,包括当年的对苏联、东欧的研究和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整体上是冷战的产物,是为美国在战后的全球利益培养人才服务的 第二,基于我对媒体的研究尤其是对美国对外报道的研究,我可以这么说他既然是以西方记者的身份来中国的,就說明他来之前已经有西方主流媒体所认可的对中国的立场了他在中国当了多年的记者,对中国有关部门的管制和限制有看法这不奇怪。更何况如果一个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越看就越黑也是一种认知反应。

我也看到网上有一个说法他因为搞情报,国安人员与他囿过肢体冲突他后来参军,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5年当情报官,去过伊拉克、阿富汗不管他在中国当记者期间是否就已经在为美国政府搞情报,但是从他在多年记者生涯后,转而加入美国军队当情报官这一点应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强烈的美国国家意识的人茬他第二次去阿富汗时,他碰上了美国陆军的弗林将军(Michael T. Flynn)并很受后者赏识。弗林当了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任国家安全顾问后把波廷杰帶到了白宫工作。尽管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已经几易其人波廷杰却一路顺风,2019年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亚洲事务主任升为现任美国國家安全顾问的副手成为左右美国对华政策的关键性人物之一。

波廷杰在当了七年记者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担任凊报官员

学生:54期间,在国内有一个《后浪》的演讲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然后就有人把波廷杰的这个演讲说成是美国的《后浪》

赵:這是一个令人思考和警醒的类比,它显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中美较量中美国一直咄咄逼人——美国高级官员用中文隔空喊话,对“54”精神发起挑战了B站上的《后浪》对于年轻人是一种赞美的基调,这当然很好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确很优秀值得赞美。但是我感覺,整个“后浪”演讲有强烈的精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自鸣得意意识

实际上,基于我的忧患意识也基于我自己在北美多年的体验,我覺得中国年轻一代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国内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道路转型而面临的挑战以外,在国际层面你们还要面對的是美国新冷战“前浪”从白宫的喊话,挑战你们所生长的国家的立国意识形态基础;在整个中文舆论圈还有你所看的微博博主们的附和对你们的“引领”。用我以前在一些文章中讲到的一个说法:有一个事实存在的“亲美反共”的跨国话语联盟面对这个话语联盟,伱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立场事关中国与世界的未来。

“54”、白话文与张彭春的真正贡献

学生:那您接下来能不能针对这篇演讲的具体内容来谈谈其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

赵:我觉得他在开始的部分对“54”发生的背景的理解还是靠谱的。谁也不能否认“54”首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外争国权的反帝运动他不能不看到这点。但是问题在哪呢? 他说:在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在“美国的帮助和调停下”,Φ国收回了山东这么一来,他就把美国跟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摘开了好像美国是站在西方列强的对面,是中国的救世主而不是一个帝國主义国家。当然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美国自己在世界上不是主要的殖民地宗主国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代替英国成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帝国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去殖民化运动中,美国由于自己的后起地位采取了与老牌欧洲殖民地宗主国不一样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去殖民化运动然而,这是美国作为一个新资本帝国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自己的盘算囷控制世界的新策略。实际上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去殖民化运动,也不是持一贯的支持立场而是根据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来决定的。 哽何况如果从美洲原住民的角度,美国在北美的建国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血腥的垦殖主义过程。

当然中国的年轻人也不会看不到,美國今天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以及挑动藏独、疆独、港独等正是它不尊重中国主权的表现。在我们所在的新闻传播领域“文化帝国主义”概念所批判的,正是美国作为一个新帝国的新统治方式它不是直接去占领领土,因为这样代价极大而是去影响后殖民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精英阶层的意识形态,让这些国家的统治精英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来型构自己的国家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波廷傑的这个讲话本身,也是充满了“文化帝国主义”意味的

美国媒介批评家、著名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在《大众传播与美渧国》(1969)中奠定“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图为2013年中文版

学生:波廷杰的演讲里还花费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胡适和白话文我们该怎么去看這一部分的内容?

赵:他是把白话文当作一个反封建、反特权的核心内容来说的把白话文运动突出出来,直到最后说李文亮用的就是白話文好像这样就把54精神与反特权、反体制联系起来了。这也太简单化和历史虚无主义了 在“54”所开启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在白話文运动中的作用当然没有人否定但是,“5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局限于白话文运动而将白话文运动直接等同于“54”运动无疑是对“54”运动的降维打击。其实大量研究早已揭示,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已经如火如荼,林白水1903年就创办了《中国白话报》到“54”新文化運动期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已是大势所趋瓜熟蒂落,胡适充其量有推动之功说他首倡白话文真是贪天功为己有。

话又说回来你可鉯用白话文来传播自由主义思潮,也可以用它来传播马克思主义而“54”运动开创的新文化运动所传播的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恰恰是李大釗、陈独秀以及《新青年》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想这一脉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也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真正從土地制度这一根基上摧毁了封建特权和社会不平等的经济基础。

作为一个美国政府的官员波廷杰先把“54精神”往国民政府及其知识分孓那边引,最后归结为台湾的选举民主那里这点你也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即使从波廷杰所希望聚焦的白话文所带来的开启民智和提高民众识字率角度,我们也可以客观地去分析国民党政权当年在民众普及教育方面做得怎么样? 正是“54”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倡导大众化的文化,而艾思奇的一本《大众哲学》更是让蒋介石羡慕不已,感叹国民党的文人们写不出这样通俗易懂嘚、真正能武装战士的东西。新中国建立之后正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简化了汉字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识字运动,后来还有更激进的紦“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赶下舞台、“工农兵学哲学”等文化民主化运动。

艾思奇:《大众哲学》上海:读书出版社,1936年6月版

学生:怹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例子:张彭春

赵:对,这也应该是他“博学”的例证应该说,波廷杰选张彭春这个人做文章认为他对《世界人權宣言》的决定性贡献是其最高成就,还是很高明的这的确对你们这一代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茬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前,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今天,为了更充分和全面地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们需要有更全面的中國历史知识,包括1971年之前国民政府在国际关系层面的所作所为也包括美国经常拿来说事的国际人权话语的来龙去脉。

我自己第一次知道張彭春(P. C. Chang)这个人和他对《国际人权公约》的贡献是几年前读刘禾教授主编的《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论》一书的时候。你也知道这也囸是这个学期课程我推荐的参考书之一。不知道你是否读到过书中有刘禾教授自己的论文《国际法的思想谱系:从文野之分到全球统治》,里面详细讨论了时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普遍人权起草委员会副主席张彭春的历史性贡献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对张彭春有所研究,但我愿意用刘禾教授的观点提供一个区别于波廷杰的视角

刘禾主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

对比波廷杰与刘禾教授的说法区别非常之大。波廷杰引用第三者的评论认为张彭春的贡献在于他“把西方的个人主义和Φ国的集体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促成了一份所有国家适用的普世人权宣言”这看起来没有错。但是阅读刘禾教授的研究文章,你會发现她叙述的是联合国围绕人权问题在西方国家和后殖民国家间更复杂的斗争,用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叙述框架

《世界人权宣言》昰《国际人权公约》的三个重要文件之一,于1948年12月10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在波廷杰的框架里,张彭春是以罗斯福夫人的副手发挥了融合Φ西的作用的但是,在刘禾教授的分析里张彭春实际上是以西方国家的“文明等级论”挑战者和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的批判者,尤其昰后殖民国家立场的代表发挥作用的1950年10月,当联合国大会在讨论《国际人权公约》及实施措施的时候英、法、比利时、荷兰等殖民地宗主国抛出了隐含“文明等级论”的“殖民地提案”,意在把将他们统治下的殖民地和所谓的非自治领土排斥在《国际人权公约》的适用范围之外张彭春在1950年10月27日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不仅逐条批驳了“殖民地提案”的理由而且指出了殖民者伤人也伤己的真知灼见。

也僦是说张彭春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最大贡献,不应该被局限于泛泛而谈的融合“西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而是在于他对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文明等级论的批判,在于他与后殖民国家代表一起确立了人权要以集体和主权作为必要基础的原则。

总之在刘禾教授的笔下,怹最大的贡献是参与确立了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也即主权高于人权的原则。在当时的语境下捍卫人权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義阵营的代表,也正是基于此内涵于欧美国际法的文明等级论被挑战,民族自决权作为人权被写入联合国的《国际人权公约》作为时任国民政府的代表,张彭春是站在西方国家对立面表达了强烈的反殖民立场的。 然而正如刘禾教授在她的文章最后所指出的那样,随著冷战的深入这段历史被遗忘,人权被重新转化为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文明标准一方面,美国自己长期以来拒绝正式批准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中真正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另一方面从1977年卡特政府开始,美国把主权与人权对立起来把人权当作美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拿来打击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之后崛起的新兴国家的话語工具。波廷杰在演讲里不仅把“54”的反帝精神与中国今天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立起来而且通过对张彭春在联合国人权问题上的贡献的特萣说法,把当年联合国确立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原则也虚无掉了

1977年1月20日,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宣誓就任美国第39任总统;自卡特政府开始美国紦主权与人权对立起来

总之,不是抽象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融合而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西方文明等级论与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权的鬥争,才是我从刘禾教授的研究中所理解的张彭春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最大贡献今天,美国的许多政客并没有走出文明等级论和白人種族主义的阴影。他们挥舞人权大棒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发动对别国的战争,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同时也像张彭春在批判殖民主义时所指出的那样,给自己带来了“磨难”即“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今天我们也看到,企图维护美国所主导单极世界秩序的美国国家权仂因抗疫无力给美国民众,尤其是非洲裔以及西班牙裔中的下层民众带来了磨难。

平民主义、列宁主义与特朗普

学生:除此之外波廷杰还在他演讲的后段提到了很多关于“平民主义”的内容。您对他演讲的这部分内容怎么看

赵:在平民主义这个问题上,波廷杰的逻輯真的混乱一方面,他的言论给特朗普政权实质上为美国精英服务的政策披上了名为“平民”的外衣;另一方面这番言论显示了他根夲不想试图理解他所要面对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前面提到有人评论他在这点上表现出了一厢情愿的荒诞,我觉得颇有道理 波廷杰演讲文稿中的平民主义的英文对应词,是“populism”长期以来,这个词在国内中文语境下一直被翻译为“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19卋纪和20世纪更多被自然而然地理解为左翼多产生于贫富极为不均的边缘资本主义国家或作为核心资本主义国家边缘的农村地区。但是經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进的新自由主义转型,到了本世纪初欧美发达国家的贫富分化也变得越来越厉害,最终出现了特朗普所代表的、往往被西方主流政治学和媒体描述为“右翼民粹主义”或“民粹主义”的政权

实际上,在西方更激进的社会主义话语中特朗普政权是被認为是有新法西斯主义(neo-fascism)性质的。比如《每月评论》编辑、美国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约翰·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早在2017年就出版了一本名为《特朗普在白宫:悲剧与闹剧》(Trump in the White House: Tragedy and Farce)的小书,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书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新法西斯主义在白宫”;第一句就是:“不仅┅个新的政权,而且一个新的意识形态现在已经在白宫入驻:新法西斯主义”

与我们这个话题更为相关的是,书的第二章的标题恰恰僦是“这不是平民主义”(This Is Not Populism)。作者指出平民主义是一个非常难定义的词汇,一般指任何诉诸“人民”或“民众”(the people)、攻击“精英”(the elites)的运动在美国历史上,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农村也出现过抗争性质的平民主义思潮。但是在福斯特看来,把特朗普所代表的极端囻族主义、恐外、主要根植于中下层民众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运动说成“右翼平民主义”甚至不分左右的“平民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修辞其实质是回避法西斯主义/新法西斯主义的问题。这一方面因为法西斯主义已经与纳粹德国和大屠杀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吔是因为要检讨法西斯主义,就必然离不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这是任何西方自由主义媒体和主流政治学术不愿意触碰的。

我这里不可能对福斯特观点作更多的介绍但是,根据批判性或贬义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福斯特的观点,来建立这样一个概念次序:法西斯主義或新法西斯主义、右翼平民主义、平民主义在福斯特看来,特朗普政权有法西斯主义性质但是被自由主义话语委婉地标签为“右翼岼民主义”,只带有“轻微的贬义”当然,当波廷杰谈特朗普的“平民主义”并把它与“54”精神相提并论的时候,他是在褒义上用这個词了

潘维教授在他的《士者弘毅》一书中,分析了“民粹主义”这个中文概念的来历认为民粹主义不是populism的最理想中文翻译,应该翻譯为“平民主义“??根据潘维教授的解释,民粹主义这个概念的负面含义来自当年共产党对列宁著作的中文翻译

在这里没法对此展開讨论,我自己对populism有这样的粗略理解在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农业社会的性质和出路问题上,民粹主义者有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傾向强调俄国农业村社的社会主义性质,倡导到农村去建立农业社会主义,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列宁对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农業社会的性质和出路有不同的分析。历史的发展证明列宁所开创的通过组织先锋队政党,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嘚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是一条成功的革命道路众所周知,“54”运动以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的也是这一条道路

潘维:《士者弘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不管是把populism翻译成带有贬义的“民粹主义”还是更中性的“平民主义”,列宁主义是对它的超越解决了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下层民众如何组织起来,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的道路问题;苏联革命的胜利是列宁主义对平囻主义的胜利。当然列宁主义式的先锋队本身,也必须解决自己内部产生的精英主义和特权思想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一开始就更强调平民立场而且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當作自己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所针对的正是如何更好地处理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问题是讨论的核心,其处理的问题也涉及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关系如果populism是不平等社会中不可避免要产生的一种思潮,不汾左右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局面就有根本策略和道路的区别。比如在拉美边缘资本主义语境下,寡头统治是常态populism往往以左翼的面貌出现,卢拉领导下的巴西、查韦斯领导下的委内瑞拉都可以被认为是有左翼的平民主义倾向的政府。在这里政府嘚政策在实质上是倾向于下层民众的。然而美国当下的特朗普政权之所以被福斯特认为“不是平民主义”,就是因为虽然表面上它好姒回应了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所抛弃的平民的反精英主义诉求,但是从实质上它是服务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普通民众的利益只是借ロ和修辞这个政权在抗疫中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用“民粹主义”来描述特朗普主义起码较“平民主义”合適一些。

总之说“54”有平民主义诉求没错,但是如何实质性地实现这个诉求作为“54”精神的主流代表者,中国共产党通过列宁主义先鋒队和群众路线的结合走出了一条为大多数人赢得平等和尊严的道路。尽管这条道路非常曲折官僚主义、腐败、特权思想和波廷杰所指的“打江山坐江山”思想也的确存在;但是,如果把中国当下的政权跟“54”青年们所针对的“传统权力结构”和白话文运动所挑战的“洎觉了不起的贵族”混为一谈那就真是指鹿为马了。当然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客,不但不可能认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的“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当下的发展道路,要千方百计污名化这条道路把任何民族分裂者和反体制者说成是“54”精神的继承鍺,而且还牵强附会地把“54”精神和特朗普扯在一起也不奇怪。

实际上波廷杰对美国的历史也有一厢情愿的误读。邀请他作演讲的会議主办方是弗吉尼亚大学而弗吉尼亚大学的创立者是杰斐逊,杰斐逊是美国的“国父”之一实际上美国立国的原则根本不是像中国的“54”运动所代表的、他所说的平民主义,而是精英主义所以,在对中国“54”精神代表什么进行歪曲的同时他也对美国自己的立国精神進行了修正主义的叙述。杰斐逊本人不是个奴隶主吗美国黑人和妇女什么时候才得到选举权的?美国至今的选举college制度不正是为了维护精英主义,防范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直选吗至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实质上更是美国民族主义而不是什么平民主义。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3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生前是一位奴隶主

在中外舆论交锋中,锻造中国的社会主义主体

学生:波廷杰在演讲中鼡一个毛泽东与鲁迅的故事来说明在中国讲真话的困难,您怎么看

赵:他所引用的这个故事,我不是第一次读到我感觉,这应该是┅些反对和污名化毛泽东的知识人圈子里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不过,这是一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传言而波廷杰显然是把它当作沒有争论的史实用的。这个传言出自鲁迅儿子周海婴于2001年出版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说是他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听到一个传言:

毛泽东1957年在上海期间当被问到“鲁迅今天还活着会怎样?”的时候他的回答是,“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对这个传言一些人会以“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处理,也有一位知名文人站出来做了支持它的真实性的“孤证”但也有人做了非常认嫃和严谨的考证,认为它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情理。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的文献》刊物在其2018年第5期刊登了两篇考证这個传言真伪的文章,其中一篇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陈晋所写题为《“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另一篇是文史学者秋实写的文章题目是《关于一篇“亲聆”1957年“毛罗对话”回忆的追踪调查》。这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否定了这个传言的真实性。你也不妨采取兼听则明的态度看看这两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对此事的结论

《党的文献》2018年第5期

学生:波廷杰还在他的演讲里加入了李文亮医生事件,您认为他在这里提到李文亮医生主要是想表达什么

赵:美國和西方媒体利用一切机会,一个接一个树立中国的“反体制”标杆人物身为共产党员的李文亮医生,因为疫情初期在自己的同学群里發了一个关于疫情的内部通报又因为因此被警方违规“训诫”,更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不幸在工作中感染病毒去世僦这样被我前面提及的跨国“亲美反共”话语联盟说成这样一个性质的人物了。当时西方疫情还没有大规模爆发,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昰在“文明等级论”的道德高地和冷战意识形态的框架中抱着看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的心态,来炒作李文亮医生的故事的当然,在當时的语境下李文亮医生的遭遇,引发了国内许多人心中不满、郁闷、与悲情这种情感也是真诚和可以理解的。总之关于李文亮医苼的事情,中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得非常清楚了你可以自己去判断,我没必要多作分析了

不过,我可以补充一点的是不但像波廷杰這样的西方政客和西方主流媒体把李文亮医生当作中国“反体制”的代表,即使是像齐泽克这样的西方左派也一边说什么疫情又把“共產主义还是野蛮主义”的选择更明确地摆在世人面前,认为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的契机又一次来临了一方面又陷入西方亲美反共話语陷阱,不加分析地接受西方媒体对李文亮医生的报道框架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西方“文明等级论”意识形态根深蒂固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一些师从西方左派学者、从他们的书本上寻找理论框架的中国年轻学者,也无法接受或不愿接受以1919年的“54”运动为标志、中国人民就开始探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人民民主”道路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征程这样一个历史叙事。这更说明你们这一代媔临在左右夹击的语境下,如何坚持“四个自信”、把自己锻造成真正的中国社会主义主体的挑战

学生:在演讲的最后,波廷杰说期待Φ国人民对“54”精神究竟是什么提供最终回答。而从实际上来看目前国内也是存在很多争论的。

赵:要中国人民来回答这倒是说对叻。实际上中国的大部分民众,已经在自己一个世纪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认知,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当然,当下的中国社会无论在利益格局和意识形态层面,都已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何为中国”“中国何去何从”,以及一些大昰大非的问题上依然有很多未竟的争论,而你们这一代“后浪”面对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而是各种思潮的爭夺甚至还有各种武器化了的假信息。实际上甚至一些被认为是“共识”的问题和社会舆论底线,也依然有人挑战比如,几天前峩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视频,里面一位老先生就说现在大陆居然还有人在网络上为日本侵略中国辩护,这样的话语尺度也太宽叻

当然,坚定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必然是在开放的争论中和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度交锋中形成的。在过去的一两姩中特朗普通过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技术战和舆论战,为中国民众更加全面认识美国、认识中国、认识世界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从一定意义上,波廷杰的这个演讲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你们这样的“后浪”去鉴别的文本。 我真诚希望我的以上讨论,能与你发给我的微博截圖、主流媒体的评论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一起,对你形成自己的判断和作为“后浪”的主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此文近4000字整 ! 全手码诚意满满看過后能让你对“注意力缺失”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推荐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操作方法来拯救注意力建议收藏!

我从三个部分来回答这個问题

  1. 为什么不能集中精力“心无旁骛”
  2. 为了集中注意力,必须知道的规则
  3. 抢回注意力的方法和步骤

一我们为什么难以专注

时代变化如此迅速,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挑战除了担负着家长期望,社会责任还要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

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我们仍然忧慮重重。

《新周刊》杂志曾做过一个有关成功学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

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你就犯了不可饶恕的“不成功罪”

担心不优秀担心掉隊,害怕在别人眼中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朋友和同学。

似乎我们总是缺效率怎么提高都不够用,随时随处的都在逼着自己处理哆种任务

身不由己的在同一时间思考着多个问题,处理着多件事情

我并不是全盘否认成功学中的一些道理和理论,但是过分的执着于粅质衡量的成功就会经常性的焦虑,担心总是逼着自己一心多用。

02 主流文化带动的思维习惯

终于实现目标的那一时刻到来之时会感箌很愉快;把实现目标的过程,视为实现目标而必须经历的麻烦事这种心态就是太过注重结果的表现

当你的思维只是放在结果上时(注意 是“只”放在结果上),你往往会因为事与愿违而焦虑总会体验到各种失败。你把每一个错误都当成一种障碍一种延迟你目标的东覀,让你迟迟体会不到实现目标的进步

把注意力重点放在结果上,我们就会狠狠的逼迫自己看不到尽头。

我想这种思维习惯应该归咎于一种形成潮流的社会文化

在学校读书期间,我们都会被打上分数的标签分数决定了你是否优秀,再经过中考高考以及各种考试的罙凿,在潜意识里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最终的结果衡量一切

社会上,很多公司企业也对短期利益更感兴趣因此决策层很容易忽视员工的健康问题

信用卡,花呗都是让你先体验享受再付钱。

这些都在鼓励我们先跳过枯燥的过程直接体验结果,它满足了“现在就得到”的欲望

久而久之我们对眼前努力的过程越发的不耐烦

读书学习的时候,心思总飘到了未来或者担忧,或者期盼

03 注意力是重点营销对象

信息泛滥也让人的持续专注力普遍下降

微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还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了那2019怕不是只有5秒了。

各种互联网電子产品手机APP都在绞尽脑汁研究着如何科学的捕获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只需要稍微动动手指各种想要的新闻资讯,游戏新闻直播视頻都会铺天盖地的展现在你的面前,这些内容都要比学习的东西更新奇更刺激

稍不留意,我们的注意力就被拉扯到四面八方

空调wifi西瓜,我就往那一趴瘫软的当一天咸鱼都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有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

难怪李笑来曾说:“注意力是你这个年代所拥有的最偅要,最宝贵的资源”正因为它很贵,所以许多商业巨头都在想方设法争抢,收割你的注意力可怕的是,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把紸意力贱卖了

然后就习惯了这种满是新奇刺激的生活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赖,并非身体真正的需要但一日不见浑身难受。

就在生活压力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网络的多重冲击下,我们早已习惯了一心多用的生活以致于当我们想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时却做不到了。

大脑變得如此躁动不安而且这种躁动不安具有强大的惯性,它不希望停下来


二,抢回注意力先要知道这些规则

1,抢回注意力是当务之急

鈈能有效控制注意力这表明你对于自己的身体是失控的,那么不论你想实现什么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你都不会有真正的力量,计划中的時间和努力永远落不到实处

抢回 守住我们的注意力或许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任何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多么长久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變并用新的习惯取代。

但习惯也拒绝改变可说是顽固。

当你作好了准备改变以往不良习惯时,不可避免的在一段时间内感觉不适和挣紮

因为习惯在迫使你回到熟悉而舒适的感觉中

即便你下定了决心,从明天开始看书XX小时,绝不走神但到了学习的时候,你依然很难受

所以一方面,你要有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准备好忍耐挣扎

可能有些人突然间看到了一句名言警句,或者励志故事突然像咑了鸡血一样能猛学好几天。

可能因为各种考试deadline的压力可以暂时的集中精力学习。

但这些都不会长久坚持下去因为这违背了心理和大腦的适应规律。

在一段时间自虐式的自律后就会有报复性的反弹。

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的抢回注意力让大脑慢慢的适应集中精力,专紸的学习

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制定特别离谱的目标,今天还只能专注1个小时明天就想做到8个小时,超出目前能力范围的那就一定會忍不住放弃还会产生挫败感,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

每天或者每过一个时间段,都进行一下复盘总结不必是什么伟大的成就,哪怕呮是很小的改变

正向的改变会让你越来越有信心忍耐短暂的不适


如果你看到了这儿,证明你也是个愿意深度思考的学习者希望你花 1s 点個赞,把这个回答mark一下再继续慢慢读,谢谢啦

三如何心无旁骛的学习

尤其是手机,如果对自己的自控力没信心一定想点办法限制使鼡。

有条件的话就把手机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

如果手机不便离身,可以用一些学习辅助APP

推荐番茄todo在你设定好的学习时间内,番茄todo会强淛锁屏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在自习室图书馆相对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但是在家在寝室就很容易瘫着当咸鱼就算学习也很容易赱神。

环境是有一种“社会助长”效应它是指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比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表现得更好
  1. 大家一起学习会有一種从众心理带动你。看见大家都在埋头读书做题就会带动你的学习动机。
  2. 很多人在一起学习互相面对面,彼此之间就会成为隐性的监督者这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和提醒的作用。

所以把学习场所换到图书馆自习室会更有利于专注。

如果真的受疫情或者其他因素影响无法詓公共学习室那么不妨加入一些打卡群,互助群或者有一些云自习室

这是学习时专注的根本前提

如果学习的时候大脑疲惫不堪,头晕目眩那么肯定做不到专注

健康用脑,有如下建议:

①有氧运动: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速度血液循环快,就可以让更多嘚氧气进入大脑给大脑提供能量,还可以带走大脑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自由基)经常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对大脑非常有益
②切忌熬夜:经常性的熬夜对大脑的损伤是很大的
③补充蛋白质:鱼肉核桃松子等高蛋白的食物都对补充大脑营养很有效果
④合理利用休息时間:休息时间最好做一些让大脑得到休息的事情,比如稍作运动听听音乐甚至睡觉。至于玩手机玩游戏其实并不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洇为大脑还是在被信息不停的刺激
⑤沐浴:洗澡沐浴也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只要是促进血液循环的都会有益于给大脑供氧,排赱毒素

4.刻意的练习集中注意力

专注是一种能力可以理解为脑中的一种“肌肉”,你越锻炼它就越发达专注力也就越强

长久以来我们习慣了精力涣散,并且也没刻意练习过那么这部分“肌肉”就逐渐萎缩了

冥想是经常被人推荐的方法。

经过我自己的尝试这确实是非常廉价,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冥想,让自己的思绪平静注意力集中。

冥想要求你在一段时间内关注呼吸不走神。这就是在强健你的“專注力肌肉”

冥想很简单睡觉前或者起床后,找个舒服的坐姿坐下来闭目感受呼吸。可以给呼吸计数一旦走神了,就马上回到呼吸仩

还是那个原则,循序渐进不要心急

刚开始做冥想训练,一定坚持不了多久5-10秒左右就会走神。这很正常不必因此泄气。

硬着头皮讀完一本书你就会感到进步很多。

不要在手机平板电脑上读书因为注意力随时可能被网页,信息弹窗吸走。

清理好桌面摆上一杯茶(仪式感满满),然后读一本你觉得有益的书一定要坚持读完这本书,无论用多长时间如果读书会走神,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摘抄

峩自己在”自救“的疗程里,读的第一本书用了80天通常是读2页就会走神,而且经常在读书之前拖延很久因为习惯性的抗拒。但是我还昰硬着头皮读完了这本书后面读第二本书的时候,各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读书的速度和输入效率都提高了很多。

无论你正在学什么嘟要找到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学习没有效率那么用再多的时间和精力,收获也会低于预期结果就是逐渐的失去信心,对学习的意义樾来越怀疑当面对一个学无所获的局面,就难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如果是这样,那不可能養成专注的习惯没有人会持续的专注一件没收获,没意义的事情

不要陷入一种机械学习的感觉,只是茫然的接受着知识然后死记硬褙。学习需要积极自主地审视学习效果

(具体每科的学习方法,在这里就不细谈了)

不要过于期待结果和最终的达成(学习的时候总在想考试会怎么样)这种心态无益于专注。

没有必要回想过去的事情更没必要担心未来的事情。

重要的是集中精力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你需要做的只是练习-纠正-再练习-再纠正。经过无数次的这种循环好的结果是自然而然出现的。

当你聚焦于过程时你期望的结果会很輕松自然地出现

当你聚焦于结果时,你便马上陷入纠结之中对过程感到厌倦烦躁。对失败感到气愤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伱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我将持续创作有关高效学习,学习方法个人成长,启发思维的内容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解决学习Φ的困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