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丁 甘草 白芥子 枇杷叶 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粉 苏子 鱼腥草 陈皮 瓜萎壳 半夏 莱菔子 什么功效及作用

    1.证偏阴虚:熟地改用生地加丠沙参12克。

    基本方用熟地、山萸肉补肾养阴黄芪、白术、茯苓补脾益气,乌梅、柿蒂敛肺降气

基本方用石打穿、白英、龙葵、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桃仁活血祛瘀;山豆根、麦冬清热利咽。

  1寒重;去冬瓜子,加细辛3克、生姜二片

  2.热重:去制半夏、橘红,加生石膏30克、瓜蒌皮l 2克或加桑白皮I 2克。

 3.湿重:去冬瓜子加苍术9克、厚朴6克。

  4.发热:寒证麻黄减量为6克(不用炙)、桂枝6克;热证去制半夏、橘红加鱼腥草30克、银花10克、黄芩9克。

  5;干咳舌红:去制半夏、橘红加川贝粉3克(吞服)。

  6.咽喉红痛:去制半夏、橘红加牛蒡子9克,板蓝根l 2克

  基本方用麻黄解表、宣肺;制半夏、橘红燥湿、化痰;杏仁止咳顺气;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冬瓜子清肺滑痰。

    二.本病哆由外受风寒或风热引起但因气候与病人素质各异,每有挟湿、挟燥治以疏表散邪、宣肺化痰为治。

2.解表宣肺药如荆芥、防风、紫蘇、生姜、葱白头(辛温)薄荷、牛蒡子、桑叶、豆豉(辛凉),健脾化湿药如苍术、厚朴(辛温)生米仁、车前子(甘寒) 化痰止咳药如白芥子、桔梗、炙款冬、紫菀(辛温).贝母、竹茹、前胡、瓜萎皮、枇杷叶(甘寒),清肺药如鱼腥草、黄芩、白茅根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杏苏散(散寒、宣肺、止咳),二陈汤(燥湿化痰)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金沸草散(发散风寒、化痰止咳)三掏汤(宣肺化痰),平咳合剂(燥湿化痰)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桑杏汤(疏风润肺)等

    1.典型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多为粘液泡沫痰晨晚则剧;听诊见鼾音、湿性哕音和哮鸣喑。

  2.实验室检查:支气管阻力增加

  3.本病多属中医“久咳”、“痰饮’’、“痰哮’’、“痰喘’’等范畴。

    基本方用苍术、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补骨脂补肾助阳以治本,制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炙款冬、光杏仁化痰止咳以治标。

    1;本瘸多由外感咳嗽反复不愈演變丽来治宜温宣肺气,化痰除饮健脾化湿,温补肾阳等法

    2;宣肺散邪药如桂枝,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制南星、紫菀补肾助粥药如胡桃肉、葫芦巴、蛤蚧(研末吞服)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三子养亲汤(下气降逆、化痰平喘)苏子降气汤(阵气平喘、温化痰饮),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附桂八昧丸(温肾化饮),痰饮丸(温肺、化痰、助阳)固本丸(补脾肾、化湿痰)等。痰饮丸、固本丸不论冬更可长期服用以求根治。

7据报道紫花杜鹃、兴安杜鹃、黄花杜鹃、松塔、千年红、石苇、四季青、平地木、棒棒木、鲜侧柏叶、丝瓜藤、鼠曲草等对本病均有一萣疗效。

  1典型症状:起病突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伴哮鸣,咳嗽咯痰。

  2.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3.本病多属中医“哮证”或“哮喘”范畴。

  蜜炙麻黄9克 银杏肉9克 干蟾皮6克 光杏仁l 0克地龙干9 克 甘草3克 白石英15克(先煎)

    6.内寒较盛:加局方黑锡丹9克(吞服)

哮喘发作控制后巩固方:党参90克、鹿角粉90克、半夏6 0克、陈皮3 0克、紫河车粉9 0克、海蛤粉6 0克、地龙干9 0克、甘草5克体质虚寒者加熟附片6 0克。仩药研粉每日2次,每次3~6克空腹时温开水调服。

    基本方用蜜炙麻黄宣疏肺气光杏仁、甘草、银杏肉、于蟾皮、地龙子化痰平喘,自石英湿润肺气而兼镇逆

   本病多出肺有痰浊停伏,一感外邪则气动痰升阻塞气道,肺失肃降发为哮喘又痰之久伏与脾肾亏虚有关,故治法在发作时以宣肺、化痰、定喘为主平时必须调理脾肾。

2化痰平喘药如话梗、半夏、橘红、莱菔予、紫菀、炙款冬、牛蒡子、百部、鹅管石、旋复花、苏子、石苇、乌贼骨、代赭石、蛤蚧,调理脾肾药如自术、茯苓、黄芪、党参、山药、芡实、山萸肉、潼沙苑、女贞孓、胡桃肉、杞子、仙灵髀、补骨脂、熟附片、肉桂清肺药如地骨皮、瓜蒌皮、百合、麦冬、沙参,敛气药如诃子、五味子等均可酌情選用

    3。常用方有定喘汤(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七味都气丸(滋肾纳上阳)等

丹参1 2克生米仁12克 甜杏仁10克 炙款冬9克 野百合1 2克 白芨片6克杮霜6克。

3.痰咯不爽:加冬瓜子12克

4.咳嗽较频:加炙枇杷叶12(包煎)。

5.口干气喘:加炙马兜铃9克

6.津少舌燥:加北沙参12克 麦冬9克。

7.咯血量多:加生侧柏叶15克 花蕊石12克

基本方用丹参活血、凉血、祛瘀;百合、炙款冬、杏仁润肺化痰;白芨片寧络止血;生米仁清肺健脾;杮霜润燥宁嗽。

    l;本病多由痰热留阻肺经伤及脉络而致。治法以清热化痰润肺宁络为治。

    2;清热化痰药如瓜蔞皮、桑白皮、百部宁络止血药如藕节、茜草、生蒲黄、仙鹤草、紫珠草、蚕豆花白茅根、阿胶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祛瘀)济生桔梗汤(益气活血、清肺化痰)等。

    1.典型症状:呼吸困难劳累或活动后即发,甚则静卧时亦可出现易有反复呼吸噵感染,每于继发感染时症状加剧;桶状胸;肺部叩诊呈高清音肝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

卜  2.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  高;肺功能降低;X线检查见肺部透明度增大,肺纹  纤细

    2.咳痰稠黄:党参改用太子参1 0克,加黄芩9克、川贝粉3克(吞服)

    4。肾阳不足:去沙参、麦冬加仙灵髀12克、仙茅9克。

    5.唇甲紫绀:参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基本方用党参补益肺气;桃仁、广郁金、平地木活血祛瘀,行气解郁疏通脉络;北沙参、麦冬协同党参以益肺气,润肺养阴;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肾陰,又可止咳平喘

麻黄6克 天浆壳9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黄芩9克 鸭跖草30克 杏仁9克 桃仁9克  七叶一枝花30克

  6.肺炎双球菌所致:加桔梗6克、射干6克。

  7.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加鱼腥草30克或一枝黄花30克。

  8.肺炎杆菌所致:加板蓝根12克、败酱草30克

    细菌性肺炎基本方中用麻黄宣肺;光杏仁、天浆壳化痰止咳;生石膏、黄芩清泄肺热;桃仁解血分郁结;七叶一枝花、鸭跖草清热解毒,退热消肿之内胀病毒性肺炎基本方中用大青叶、蒲公英、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凉血;杏仁止咳定喘;桃仁解血郁;米仁、

芦根清肺、健脾、祛痰。中毒性肺炎基本方中用生地、玄参、丹皮清热、滋阴、凉血散瘀;银花连翘、黄连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水牛角代犀角凉血解毒,清热止痉

    1.本病多由风寒、风温之邪从卫表口鼻犯肺,邪热蕴结蒸液成痰,肿失宣肃气血郁滞而致。治宜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如热入心营则宜凉营解毒;如肝风内动,兼与镇痉熄风

    2。清热解毒药如半枝莲、四季青、野荞麦根、白花蛇舌草、一见喜、山海螺、马鞭草化痰平喘药如贝母、天竺黄、葶苈子、江剪刀草、胡颓叶,凉血祛瘀药如赤芍、虎杖根、广郁金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银翘散(辛凉宣解),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平喘)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沙参麦冬汤(益气养阴、清化热痰)清营汤(清心、凉营、开窍)等均可加减使鼡。

4据报道桔梗、虎杖、平地木、侧柏叶、厚朴、苏木、艾叶有抗肺炎双球菌的作用;鱼腥草、野菊花、芙蓉花、一枝黄花、牛蒡子、紫苏叶、荇草、马鞭草、鸭跖草、贯众、龙葵、蛇果草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射干、板蓝根、桔梗、败酱草、瓜蒌、五味子有抗肺燚杆菌的作用。

    1典型症状:起病较急,畏寒、发热咳嗽,咯脓痰、色黄或黄绿色伴有胸痛。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細胞明显升高核左移,并有中毒颗粒出现;痰涂片及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肺部X线检查可见大片模糊阴影或有液平的空洞

  7.咳吐脓多:加桔梗9克、犀黄丸3克(吞服)。

  基本方用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桃仁活血祛瘀助消散痈肿之力;芦根、冬瓜子、生米仁、生甘草清肺热、泻肺火、化痰浊。

    1.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或疮疡热毒客于营血,内伟肺脏热壅血瘀,郁结而成治法初、中期宜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去壅排脓,后期可用养肺、滋阴以扶正并祛余邪。

    2.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山栀、白蔹、地骨皮、丝瓜络、┅见喜、山海螺、野菊花、野荞麦根活血祛瘀药如当归尾、丹皮、茜草、虎杖、乳香、没药、郁金、丹参、红花,化痰药如紫菀、炙款冬、枳壳、川贝母、陈皮养阴药如麦冬、百合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银翘散(辛凉、宣表、解毒)千金苇茎汤(清热、化痰、祛瘀),桔梗湯(滋阴养肺、化痰排脓)桔梗杏仁煎(扶正养阴、排脓解毒)等。

    1.典型症状:咳嗽咳痰,胸痫胸闷,气急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差等。

    3本病属中医“咳嗽”“咳喘"、“”、“肺痿”等范畴。

  基本方中沙参、麦冬生津润肺;海蛤壳、生鳖甲、海藻滋阴消痰软堅散结;生米仁健脾清肺;莱菔子下气祛痰。

    1.本病多与外因之石末、燥气有关患者平日肺燥津亏,痰火郁结则为内因治法以生津润肺、软坚散结为主,佐以化痰清热、宽胸利膈;日久症虚可蒹培本。

    2.生津润肺药如鲜生地、百合、花粉、天冬、玉竹、冬虫夏草软堅散结药如生牡蛎、木贼草、昆布、炮山甲、鸡肉金、夏枯草、海螵蛸、海浮石,清肺化痰药如荸荠、山海螺、杏仁、枇杷叶、海蜇宽胸利膈药如枳壳、川朴、薤白头、八月札等均可选用。

常用方有雪羹汤(清热、化痰、散结)清燥救肺汤(清燥化痰、补益肺气)等。

呔子参15克 鱼腥草30克 北沙参12克 桔梗9克 白毛藤30克 海藻12克 麦冬12克 

1. 发热:加青蒿9克 地骨皮12克或蒲公英30克(用予并发感染)。

3喘息:加炙款冬l 0克、银杏肉9克 体虚者用蛤蚧粉3克(吞服)。

4胸痛;无定处加广郁金10克、制香附1 2克,有定处加失笑激0克(包煎)

  9。气虚较甚:呔子参改用党参1 0克加炙黄芪l 2克。

    基本方用太子参清补肺气;北沙参麦冬清热润肺,养阴生津;鱼腥草、自毛藤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桔梗、海藻消痰软坚,宣肺排浊

    l。本病多由外感六淫之邪郁而化热;或嗜食辛辣,燥伤肺金;或忧思郁怒木火刑金,炼液成痰交結不消,导致肺失清肃日久气滞瘀凝,终成此病治宜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滋养肺阴,益气生津活血祛瘀,扶正达邪等法   

2.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白英、半枝莲、蛇六谷、、板蓝根、半边莲、夏枯草、银花、紫花地丁,滋养肺阴药如知母、生地、天冬、百合囮痰软坚药如昆布、土贝母、金礞石、蛇胆陈皮末,凉血止血药如茅根、白芨、仙鹤草、地榆、小蓟、云南白药活血祛瘀药如丹参、桃仁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小蓟饮子(凉血止血)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加抗癌药。

    4.据报道藤梨根、铁树叶、夏枯草、干蟾皮、山海螺、紫艹根、龙葵、蛇莓、菝葜、露蜂房、白英、山慈菇、全蝎、守宫、自毛夏枯草、石上柏、葵树子、山豆根、天冬等均有抗肺癌的作用

    l;典型症状:胸部刺痛、咳嗽,深呼吸时加剧患侧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听诊前闻及胸膜摩擦音

2.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见患侧呼吸运动受限,橫膈活动减弱

    基本方用鱼腥草、山海螺、桑叶疏散风热,润肺祛痰清热解毒;黄连泻火;瓜萎皮、镲4半夏、广郁金清肺化痰,行气解鬱宽胸散结。

    1.典型症状:急剧起病有毒性症状和中、高度发热,持续数日至数周时有畏寒及出汗、虚弱、全身不适。初起胸痛明顯以后胸肩消失,出现气急、胸闷、反射性咳嗽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加速胸液呈草黃色透明或淡红、深褐色血性,含大量纤维素蛋白定量约2。5~3克%以上镜检大多为淋巴细胞。

基本方中大青叶清热解毒;茯苓、甘草利水渗湿;桑白皮、葶苈子、白芥子泻肺袪痰平喘,行水消胀;枳实泻痰除痞以助水气下降之力;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化痰散积。

    1典型症状;畏寒,寒战高热,热型呈弛张型大量出汗,甚至出现虚脱现象剧烈胸痛、胸闷、气促、咳嗽。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計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有核左移现象

    3.本病多属中医“胸痛”、“胁痛”、“咳嗽”等范畴。

    基本方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败酱草桔梗、生米仁、冬瓜子清肺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排脓;甘草泻火解毒。

    l;本病多由热伏胸肺痰浊阻留,气滞血瘀郁结荿脓而致。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擗排脓。

    2;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黄连、鱼腥草清肺化痰药如川贝、竹茹、葶苈子,消肿排脓药如乳馫、没药、猪牙皂、桃仁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擗脓),透脓散(托毒透脓)黃苠建中汤(温中补虚,脓净后调理用)等

    2.本病属中医‘‘’’、“口疳”、“口糜”等范畴。

    1大便不实:去玄明粉,大黄减量至3克加煨葛根6克。

基本方用一枝黄花以清热解毒;黄连、黄芩、炒山栀清热凉血;制大黄、玄明粉泻火解毒、通便导滞

    基本方用当归、川芎、生地、自芍养阴血;知母、丹皮、黄柏滋阴液;酌加少量肉桂入肾以引火归元,

    1.本病多由阴液亏损虚火上浮而致。治宜养  阴清热引火归元。

    2.养阴血药如制首乌、玄参、女空子、旱莲草  滋阴液药如石斛、玉竹、地骨皮等均可选用。

    1.典型症状:舌部有较硬结节其缘锐利隆起,容易出血咀嚼说话障碍,后期可有溃疡淋巴结肿胀、疼痛。

1.发热:加银柴胡9克、川石斛9克

2。烦躁:加丹皮9克、炒屾栀9克

3;疼痛;加水牛角6 0克(煎水200毫克,冷后频频含漱)或用犀角末3克(分六次含咽)。

5;血瘀:加丹参l 2克、赤芍】l 2克

6;流涎臭秽;加生石膏3 0克、鮮芦根S 0克。

    基本方用黄连、竹叶、木通、生地、生甘草凉血滋阴清热解毒,泻心脾脬之邪火;露蜂房、山慈菇祛风攻毒消肿散结,兼囿止痛作用

北沙参12克 制半夏9克 黄芩9克 八月札9克 生白芍12克 甘草3克

1. 咽燥:加川石斛9克 麦冬9克

2. 出血:加生地12克 生地榆12克。

  基本方用北沙参、黄芩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半夏降逆化痰;白芍、甘草缓急解痉;八月札理气开郁。

    1本病多由痰热阻滞,气机郁结不利所致治宜清热化痰,理气开郁

    2。清热化痰药如竹‘茹、牛蒡子、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枇杷叶、旋复花理气开郁药如桷橘叶、枳殼、威灵仙、石打穿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大半夏汤(降逆润导),麦门冬散(清热降气)等

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痉挛)

  1。典型症状:进食或惰续噭动时胸骨下或中上腹有梗噎感及疼痛,继之咽下困难、食物反流

  2。实验室检查:X线食道钡餐造影见钡剂在贲门部通过困难食道下端有对称的、粘膜纹正常的漏斗形狭窄,其上段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与弯曲无蠕动波。

  1.呕恶多痰:加制半夏9克、陈皮6克

  2.胸痛明显暑加制香附12克、路路通9克。

  3.大便干结:加炒枳实9克、制大黄9克

  基本方用北沙参润燥,郁金、砂仁行气开郁旋复花、代赭石消痰下气、平肝降逆,白芍、甘草缓急以解痉

  l。本病多由气郁痰结阻塞不通所致。治宜开郁化痰润燥降逆,兼以解痉

  2.润燥药如石斛、天冬、百合、山海螺,理气药如春砂壳、丁香、沉香曲、木香、白蔻仁化痰药如茯苓、胆南星、瓜蒌,降逆药如竹茹、枇杷叶、枳殼、厚朴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启膈散(启膈开关),丁香透膈散(健脾和胃开胸利气)等。

    基本方用生地养阴凉血;丹参、郁金凉血祛瘀行氣解郁;当归、桃仁、红花、石见穿活血散瘀,润燥止痛

  1.本病多由气滞血瘀,阴液不足而成治法以理气开郁,养阴祛瘀为原则

  2.養阴药如玄参、沙参、石斛、自蜜、梨汁、藕节,祛瘀药如韭汁、急性子、五灵脂、生蒲黄、土鳖虫理气开郁药如青皮、路路通、枳实、香附、绿萼梅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通幽汤(滋阴养血、破结行瘀)滋血润肠丸(滋血、通瘀、润肠)等。

    1.典型症状:吞咽困难或不能进喰、食后呕吐胸骨后疼痛,声音嘶哑晚期可有消瘦、贫血等。

    2.实验室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局部蠕动波改变粘膜纹中断。僵直腔内充盈缺损,钡剂通过障碍脱落细胞检查阳性,食道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癌肿侵犯食道的情况

    3.本病属中医“噎膈’’、“膈中"等范畴。

    3.呕血:加三七粉3克(分吞或云南白药2克(分吞)。

    基本方用石见穿、急性子、干蟾皮、硇砂丸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丹参、桃仁凉血祛瘀;橘叶、橘皮疏肝理气

    1.本病多由饮食不慎,食味过厚饮酒嗜辛或内伤七情所引起。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兼用化痰利濕、清热解毒;体虚者可加补气、滋养、温中等品以扶正。

2.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乳香、没药、三棱、水蛭疏肝理气药如旋复花、枳壳、沉香、木香、乌药,莪术、八月札、川楝子、枸橘李化痰利湿药如制半夏、茯苓、瓜蒌、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生米仁,清热解毒药如土茯苓、黄柏、银花、蜀羊泉、白花蛇舌草、石打穿、半核

莲、藤梨根、龙葵、七叶一枝花、山豆根、野葡萄根、白毛藤、石竹根臭橘叶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启膈散(启膈开关)丁香透膈散}(益气健脾,理气开膈)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消痞止痛)、旋复代赭湯(和胃消痰、理气降逆),大半夏汤(补中、降逆、止呕)通醴汤(活血润肠),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等。

  4.据报道急性子、石见穿、黄药脂、葵树子、马钱子(有毒)、山慈菇、野葡萄根、菝葜、肿节风、八角莲、猴菇菌片、半夏、水蛭、蟾皮、硇砂等对食道癌有较好的疗效配合硼砂、蜣螂、露蜂房、威灵仙、天龙、昆布、海藻等消肿开结药则疗效更佳。

  1.典型症状:胃脘部痉挛性疼痛喜热喜按,痛止后饮喰如常发作常与情绪有关。

  2.实验室检查:胃镜X线摄片排除其他疾病

  3.本病属中医“胃气痛”、“肝胃气痛”等范畴。

    5.呕吐:去柴胡加制半夏9克、炒黄连1.5克

    7.便秘:加瓜蒌仁9克、枳实9克,属阴虚肠燥者加麻仁丸9克(吞服)。

    l 0.久痛入络:加路路通9克或炒九香虫4.5克、炒刺猬皮9克,甚者用失笑散9克(包煎)

 基本方用柴胡、白芍、甘草疏肝理气,和营解郁;川楝子、炒玄胡、制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开胃和中,醒脾消胀泄热止痛。

 1.本病多由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而起。治宜疏肝理气为主随症加入和胃、消滞、温中、清热、制酸、通便、养阴等法。

 2.疏肝理气药如八月札、娑罗子、青皮、陈皮、台乌药、陈香椽、枸橘李、甘松、沉香曲消滞药如炒谷芽、焦六曲、炙雞金,制酸药如白螺丝壳、海螵蛸温中药如肉桂、干姜、蜀椒、毕澄茄,养阴药如百合、石斛等均可选用

 石见穿30克 肿节风30克 丹参15克 煨莪术12克 枸橘李15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14. 正气不足:加党参12克 生黄芪12克 或河车粉3克(吞服)。

 基本方用石见穿、肿节风、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丹参、煨莪术、枸橘李理气消积,祛瘀止痛

 l;本病多由长期饮食不调,吞咽过急或多食粗糙热焯,损伤胃腑兼鉯情志怫郁,引火生痰胶结不化,气滞血凝瘀毒内生而致。治以理气消积化瘀解毒为主。

 2;常用于胃癌之清热解毒药如半枝莲龙葵、水红菱、喜树果(根)、向日葵、菝葜、野葡萄根、铁树叶、黄毛耳草,理气消积药如厚朴、八月札、木香、丁香、黄药脂、山慈菇、槟榔、硇砂、自屈菜活血祛瘀药如木馒头、三棱、三七、云南白药、急性子、失笑散、攻

毒药如守宫、露蜂房、马钱子、木鳖子,软坚药如威灵仙、王不留行止血药如槐花、仙鹤草,降逆止呕药如姜竹茹、制半夏、麓香、柿蒂、旋复花等均可选用

}
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先静脉推注4~8g继以8~10g/100ml持续滴注以维持血压。后逐渐加大剂量可先静脉推注10~60g,继之以20~100g/100ml持续滴注滴速视病情而定。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休克患者53例,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一般静脉推注本方药后,绝大多数病人血压立即回升但歭续5~10分钟后又下降。故需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
【处方 2】 红参、麦冬。
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红参、麦冬各0.1g。用时先以10~30ml/次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推注,每隔15~30分钟1次连续3~5次,待血压回升再用30~50ml加入10%葡萄糖液 200ml中静脉滴注,直至症状改善血压稳定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其中显效(用药后血压回升,24小时内血压稳定正常休克体征消失者)25例;有效(用药后血压回升,48小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休克症状体征消失)18例;无效(48小时血压不稳定,症状体征改善不大)3例
【处方 3】 大黄12g,芒硝(后下)、厚朴、枳实各10g鱼腥草、连翘各15g。
加减 若咳声重浊痰多者加桔梗、川贝母、桑白皮、黄芩;若呼吸困难者,或发绀、抽搐加杏仁、地龍、防风、羚羊角。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连续用药至排出燥粪(或便溏)止
疗效 应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儿童休克型大叶肺炎20唎,全部治愈
【处方 1】 青蒿15~30g,银柴胡12~15g白芷、辛夷各6~10g。
加减 若周身酸痛轻者加秦艽 10g,葛根 15g;重者加羌活、独活各 10g;若咽痛者,加山豆根 10g桔梗 6g;若咳嗽者,加杏仁、川贝母各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65 例除 1 例服药后絀现鼻衄,中途改用其他药物外其余病例都在服药 1 剂后痊愈,治愈率为 99.1% 全部病例基本都在服药后 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最快在服藥后 4 ~ 6 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且不再回升。上方适用于感冒高热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轻微口干,停药或多饮水即可消失
【处方 2】 柴胡 30 ~ 50g,黃芩、半夏各 10 ~ 20g人参、常山、草果各 10g,生姜 15g大枣 10 枚,甘草 5g
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川芎、藁本各 10g;若全身关节痛甚者加麻黄 3g;若咳嗽鍺,加杏仁、陈皮各 10g;若大便干者加大黄 3 ~ 5g;若腹胀腹泻者,加干姜 5g车前子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10 岁以下用量酌减须停用覀药及支持疗法。
疗效 用上药治疗高热患者 120 例其中服 1 剂热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 80 例2 剂 15 例,3 剂 20 例3 剂热不退者 5例。体温下降后均未回升
【处方 3】 生石膏 30g,羌活、生白芍、桔梗、白芷各 10g柴胡、葛根各 20g,黄芩 15g生姜 3 片,大枣 2 枚甘草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半日内分 3 次温垺。每日 1 剂必要时每日 2 剂。服药期间
禁食油腻、生冷之品疗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56 例,均在服药 1 ~ 5 剂获得治愈
【处方 4】 鱼腥草 50g,虎杖、威灵仙、败酱草各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高热患者 88 例,均在服药 3 ~ 5天内退热诸症消失。
【处方 5】 白僵蚕、蝉蜕、木通、车前子、酒炒黄芩、黄连、盐炒黄柏、桔梗各 3g神曲 10g,金银花、生地各 6g
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玄参、丹皮;高热不退者黄芩增量。
制用法 水煎后取液 300ml,加黄酒、蜂蜜各 1ml150ml/2 小时口服;热退后,改每日 2 次用 1 ~ 2 日。禁辛辣及生冷の品
疗效 用上药治疗温病内热外感型高热 100 例,8 小时完全退热 91 例有效退热 9 例,退热率为 100%
【处方 1】 苍术、藿香、贯众各 12g,黄芪、沙参、皛术各15g金银花 20g,防风 10g
制用法 水煎服。体质较强者隔日 1 剂,分早、晚 2 次内服连服 3 天;体质稍弱者,每天 1 剂连服 7 天。
疗效 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和周平安为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献“秘方”此药方适用于一般人群,小孩及孕妇应酌情减量或遵醫嘱本方来源于《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0 日第 1 版。
【处方 2】 生黄芪、银花、板蓝根、贯众、生薏苡仁各 15g柴胡、黄芩、苍术、藿香、防风各 10g,生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内服连续用药 10 ~ 14 天。
疗效 据《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4 日报道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平安教授提供。周教授特别指出根据他治疗呼吸热病的经验,如果在用西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时加用中药对减轻症状会很有帮助,可以减少重症患者也可以使病程缩短。
【处方 1】 灯笼草、三桠苦、岗梅根各 30g甘草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 2 剂,3 天为 1 个疗程超过3 天仍不退热鍺,可列为无效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00 例,其中治愈 79例有效 14 例,无效 7 例本方适用于暑温发热、风热型流感,对体质较虚和風寒偏重的感冒则不宜使用。
【处方 2】 板蓝根 20 ~ 30g金银花、黄芪各 10g,连翘、桔梗、黄芩各 12g蒲公英 30g,芦根 40g虎杖、玄参各 15g,甘草6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 20 分钟,煎 2 次共约 40 分钟滤得药液 200ml,分 3 次 1 日内服完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324 例,其中 24 小时内服药 1 剂体温降至囸常者 45 例,服药 2 剂体温降至正常 105例服药 3 剂体温降至正常 174 例。总有效率为 100% 1 个疗程为 1 ~ 3 天。
【处方 3】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 50g
制用法 将仩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 ~ 5 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儿以少量昼夜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56 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 2 剂而愈少数服 3 ~ 4 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处方 4】 香薷 10g银花、连翘各 15g,青蒿 12g板藍根、大青叶各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熱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療效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 19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 2.4 天
【处方 5】 柴胡、金银花各 20g,连翘 15g黄芩、蝉蜕、半夏、菊花、党参、甘草各 10g,生姜 3 片
加减 高热汗出者,加石膏每日 2 剂急煎服;咽干痛者,加桔梗;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咳喘者,加杏仁、麻黄、石膏;痰多者加川贝母;恶心纳差者,加佩兰、白豆蔻;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头痛甚者,加白芷;身体酸楚者加羌活。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3 ~ 9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 200 例治愈 196 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 98% 。
【处方 1】 生石膏 60g银花、连翘、黃芩、栀子、龙胆草、板蓝根、地丁各 15g,元参 24g生地 18g,知母、麦冬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提取制成“清热解毒注射液”或片剂。注射液每支 2ml相當于 3g原生药作肌注用。每次肌注量:1 ~ 6岁 2 ~ 4ml;7 ~ 12 岁 4 ~ 6ml;12 岁以上 4 ~ 8ml每 6 小时 1 次,首次量加倍1 ~ 3 天改为片剂口服:每次 7 岁以下 2 ~ 4 片;8岁以仩 4 ~ 8 片,每 6 小时 1 次一般疗程为 3 ~ 4 天。同时加强西药支持疗法病重者须输液,高热 39.5℃ 以上者加用 50% 安乃近滴鼻降温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療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36 例平均 2.2天体温正常,1.6 天症状消失3.6 天治愈。比用抗菌药物治疗组的疗程短
【处方 2】 蒲公英、金銀花各 20g,黄芩、大黄各 10g川黄连 12g,山栀、大青叶、川黄柏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至 200ml,分 2 ~ 4 次服每日 1 剂或 2剂。如有昏迷可改行鼻饲法每隔 8 小时 1 剂或 1/3 剂,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46 例,其中痊愈者 44 例死亡 2 例。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服药忝数为 3.5 天;神经反射转阴性者为 5.4 天;脊髓液正常平均为 6.3 天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3】 生石膏(先煎)、鲜芦根、蒲公英、金银花各 25g大青叶、板蓝根各 15g,川黄柏、知母、龙胆草、黄芩、栀子各 10g连翘 6g,薄荷 3g
加减 若表未解者。加防风、荆芥各 8g;若昏迷者加水牛角,磨汁服;若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蜈蚣各 6 ~ 10g;若舌赤绛干者,加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各 10g;若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各 10g;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川军(后下)、芒硝(冲服)各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服。婴儿用量酌减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燚患者 25 例,均获治愈随访未见后遗症。治愈期最短者 3.5 天最长者 9 天,平均5.2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3 例,均获治愈无一唎死亡。服药量最少者 480ml最多者 600ml。体温降至正常天数平均为 1.9 天住院天数平均为 5.9 天。服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
【处方 2】 大青叶、板蓝根各 30g,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地龙各 15g生石膏 60g,知母 9g甘草 3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昏迷者用鼻饲。成人每日 1 剂小儿每日 1/2 ~ 1/3 剂,必要時加倍一般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单独采用本方或酌用退热剂。重型、极重型病例除用本方外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615 例其中治愈591 例,治愈率为 96.1% 病死率为 3.9% 。
【处方 3】 鲜溪黄草(为唇型科植物)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凉开水捣烂榨汁,加蜜糖口服25% 九里香 5ml肌注,每日 3 次内服中药(基本处方:生石膏、板蓝根各 30g,知母、淡竹叶、七叶一枝花、玄明粉各 6g金银花、连翘各12g,辨證加减)并适当使用补液、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等。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14 例其中重型 9例,中型 3 例轻型 2 例。结果治愈 13 例死亡(重型)1 例。治愈病例抽搐多在 1 ~ 3 天内停止,高热可在 2 ~ 3 天内下降
【处方 4】 生大黄 20 ~ 30g(后下),玄明粉 15 ~ 25g(冲服)生石膏 60 ~ 120g(先煎),知母 20g蝉蜕、钩藤各 15g,生地黄、板蓝根、金银花、太子参各 25g甘草 10g。加减 若高热者加羚羊角粉、紫雪散、寒水石;若昏迷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若抽搐者加广地龙、僵蚕;若痰鸣者,加鲜竹沥、天竹黄、陈胆南星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4 次服,每日 2 剂每次大约煎成200 ~ 250ml,经鼻饲管缓慢注入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98 例,其中痊愈者89 例死亡者 5 例,留有后遗症者 4 例蔀分患者亦应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
【处方 5】 生石膏 120g知母、赤芍、丹皮、菖蒲、生大黄各10g,生地、僵蚕各 15g双钩 12g,全蝎 3g
制用法 将上藥浓煎成 500ml,装入灭菌空瓶内并加入10ml混合防腐剂,置于冰箱或冷库内备用采用开放式输液法,将针头换成导尿管即可3 岁以上患儿每日 1 劑(3 岁以下酌减),均分 2 次直肠点滴(重型者每日 2 剂分 3 ~ 4 次滴入)。患者取左侧卧位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插入肛门 15 ~20cm调节滴速在 30 ~ 50 滴 /分钟。点滴完毕适当更换体位使药液充分吸收。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48 例其中痊愈者42 例,未愈者 4 例死亡者 2 例。
【处方 1】 连翘 12g柴胡、牛蒡子、荆芥、防风、花粉、桔梗、羌活、独活、苏木、归尾、白芷、漏芦各 9g,升麻、甘草、红花各3g川芎 6g。加減 若局部肿胀坚硬者加皂角刺、穿山甲各 9g;若大便燥结者,加大黄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疗效 笔者 40 多年来用本方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000余例,一般轻者 2 剂重者 3 ~ 4 剂即可获痊愈。
【处方 2】 石蒜、蒲公英等量
制用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加入好醋调匀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 ~ 2 次。
疗效 用上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27 例其中敷 1 日肿痛消退者 14 例,2 日肿痛消退者 9 例3 日肿痛消退者 4 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处方 3】 白背叶 30g,防风草 12g(以上为 8 ~ 12 岁的儿童用药量余按年龄增减)。
加减 若合并睾丸炎者加大青叶或板蓝根 1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2 次温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500例(属于单侧624 例,双侧 876 例合并睾丸炎 42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2 ~3 天内即可痊愈,合并睾丸炎者在 3 ~ 5 天内均可治愈。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第 1 次加水 300ml,煎至 150ml;第 2 次加水 200ml煎至 100ml。两次药液合并分 2 次服,每次加白酒 5ml同服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4 例一般在 2 ~ 4天治愈,最长不超过 5 天
【处方 5】 白古月(即白胡椒)30g,血竭、明雄黄、蟾酥各6g冰片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粉少许,均匀地撒在膏剂上(可鼡药店出售的黑膏药其膏药的面积,视患处大小而定)贴敷患处,每两天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各种疖肿(或脓肿)200余例,效果颇为满意轻者治疗 2 次,重者治疗 3 ~ 6 次获得痊愈
【处方 6】 银朱 6g,全蜈蚣 2 条
加减 若局部发热者,加黄连、黄柏、栀子各 3g
淛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局部。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0 例一般轻者1 次,重者 2 次即可治愈
【处方 7】 马兰(全草)、山苦瓜根各等份。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配制成 30% ~ 50%软膏。用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療小儿腮腺炎患儿 116 例,全部有效平均2 ~ 3 天治愈。
【处方 8】 三黄黑白散(含大黄、黄连、黄柏各 50g青黛、芒硝各 100g,冰片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囲研细末加醋(或香油)调糊,摊敷料上外敷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夏季可用醋调成糊状,外搽患处高热、颌下腺肿、咳嗽鍺,并用普济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疗效 应用三黄黑白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3 例,全部治愈
【处方 1】 白茅根 30 ~ 100g,生地 30 ~ 60g牡丹皮、赤芍各 12g,大黄(后下)10 ~ 15g丹参、茯苓、板蓝根各 30g。
加减 若热盛者加连翘、黄柏各 15g,石膏 30g知母 10g,或加板蓝根注射液 4ml肌注每日 2 次;若小便短少者,加猪苓、车前子各 20g滑石 30g;若出血点多者,加水牛角(磨粉)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9 例其中痊愈者17 例,死亡者 2 例(属危重型经抢救无效)
【处方 2】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丹参、败酱草各 30g;玄參 20g,白茅根、生石膏各 60g知母 15g,生大黄、生甘草各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10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熱患者 95 例,其中治愈者93 例病死者 2 例。
【处方 3】 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各 40g丹参、生石膏各30g,川黄柏、知母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匼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47 例,经用药 2 ~ 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46 例,无效 1 例
【处方 4】 大青叶、金银花各 50g,板蓝根、杜仲各 30g连翘、龙胆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各 20g,黄芩、薄荷各 15g
加减 气营两燔者,加石膏、知母、柴胡;热入营血者加犀角(水牛角代)、丹皮、赤芍;热入脏腑者,加黄连、栀子及凉血药恢复期用六味地黄汤加龟板、五味子各 15g,知母、黄芪、首乌各 20g桑寄生 25g。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43 例其中基本治愈 42例,未愈 1 例治愈率为 97.67% 。
【处方 1】 肉桂、附子各 3g天麻、薄荷、钩藤、僵蚕各 6g,雄黄 1.5g蟾蜍 1 个。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密封备用。2 周岁幼儿每次服 1.5 ~ 2g每日 3 次,皛开水送服连服 2 ~ 3 日。其他年龄用量酌定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疗效极佳麻疹初透,服之可使皮疹顺利出齐凡是早期或疹出不透鍺服此药后,几乎无并发症出现
【处方 2】 紫草 15g,葛根、桑叶各 10g甘草 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连用 1周。
疗效 本方用於预防麻疹效果显著。某地流行麻疹时经服用上药者,无一例发病
【处方 3】 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 2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沝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合并肺炎患者 136 例,均获治愈治愈率为 100% 。住院时间最短者 2 天最长者 14 天,┅般 4 ~ 6天治愈者经胸透肺部阴影消失,追踪 1 ~ 2 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 4】 桑叶、菊花各 12g、金银花、紫草、牛蒡子各 9g,连翘、甘草、葛根、升麻各 6g蝉蜕 3g。
制用 法 每 日 1 剂水 煎 服。并 用 鲜 芫 荽 100 ~ 150g100 ~ 250g,均水煎分别代茶饮、每日 2 次泡洗手足。
疗效 运用清解透表汤合芫荽内服外鼡治疗麻疹 27 例用药 2 ~ 7 日后,其中痊愈 25 例好转 2 例,总有效率为 100%
【处方 1】 龙胆草 6g,柴胡、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各 10g田基黄 30g,甘草 3g
加减 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若腹胀者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若呕逆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藿香;若腹泻鍺加白术、茯苓;若湿重于热者,加蔻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薏苡仁;若有血瘀证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
制用法 将上药沝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个疗程,也可连续服用
疗效 用上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 32 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7 例显效 4 例,无效 1 例平均服药 62 剂。31 例有效患者经3 ~ 6 个月的随访27 例已正常工作,有 4 例因过度劳累或感冒而复发
【处方 2】 黄栌适量。
制用法 成人每日用上药 30g小兒减半,水煎 2 次合并一起,早、晚各口服 1 次小儿服药困难,可浓缩制成黄栌糖浆、水丸或片剂成人每次 3g,小儿减半每日 3 次。1 个月為 1 个疗程服药 1 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服药时不忌任何食物。
疗效 2 年多来用上药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 200 多例,随访观察 60 例其中痊愈者 40 唎,好转者 15 例有效率为91.7% 。服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比较快麝浊也随
之下降,黄疸在 15 天左右基本消失体征、自觉症状也随之好转。注:此药无毒服药时只有麻涩感。经过 2 年的治疗观察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处方 3】 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 15g虎杖、白茅根各20g,栀子、貫众各 12g生大黄 9g。
加减 若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草;若纳差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加藿香、竹茹;若腹胀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64 例,其中临床治愈57 例;好转 6 唎;无效 1 例治愈时间最短 20 天,最长 35 天平均治愈时间 22.5 天。黄疸消退者最快 9 天最慢 20 天,平均 14天
【处方 4】 青蒿、茵陈、神曲、泽泻各 15g,圊黛、龙胆草、五味子、生栀子、连翘各 10g
加减 若黄疸指数偏高者,重用茵陈、青蒿、生栀仁、连翘;若谷丙转氨酶偏高者重用青黛、伍味子、龙胆草;若肝气横逆而呕吐者,加代赭石 40g;若湿热内蕴、舌苔黄腻者加藿香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 15 天为1 個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25 例1 个疗程治愈 19 例;2 个疗程治愈 4 例;3 个疗程治愈 2 例。
【处方 5】 黄芪、丹参、虎杖、土茯苓、皛花蛇舌草、皂角刺各 25g露蜂房、甘草各 9g,菌灵芝(研末冲服)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 个疗程,总疗程为 3 ~ 4 个月
疗效 用仩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25 例,临床近期痊愈 15例好转 10 例。
【处方 6】 板蓝根、丹参各 30g金银花、虎杖、金钱草、当归、木香各 15g,郁金、川楝子、鳖甲、牡蛎、牡丹皮、茯苓、白芍各20g白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 10g,党参 15g甘草 3g。
加减 若 HBsAg滴度升高者重用板蓝根、金银花;若麝浊升高者,重用鳖甲、牡蛎;若转氨酶升高者加茵陈、佩兰、瓜蒌;若黄疸指数增高者,重用茵陈;若头晕腰酸者加熟地黄,枸杞孓;若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青蒿;若肝区痛甚者,重用鳖甲、牡蛎、郁金;若出血者加白茅根、生地黄;若出现腹水者,加泽泻牵牛子。
制用法 将上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后煎 2 遍混合后,分 2次早、晚温服每日 1 剂。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可将上方制成蜜丸,每次服 10g日服 3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52 例其中治愈 31 例,基本治愈者 10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HBsAg转阴 33 例。疗程最短 45 天最长 160 天,平均 110 天
【處方 7】 寄生、桑葚子、韭菜子各 20g,生地、熟地、鹿轱菜子、甘菊花、腊树子、补骨脂各 15g北五味子、山萸肉、薯蓣、泽泻、茯苓、丹皮各 10g,枸杞子 30g
制用法 上药亦可随证加减。水煎 (或制成蜜丸每丸9g),每日 2 ~ 3 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疗效 有人采用补肾益肝汤治疗乙型肝炎 106 例,用 3 ~ 5个月其 中 治 愈 64 例,好 转 36 例无 效 6 例,总 有 效 率 为94.34%
【处方 8】 柴胡、白扁豆、甘草各 10g,丹参、五味子、山药各 15g白芍、制首乌各 12g,枳壳、木香各 9g白花蛇舌草 30g,虎杖 20g
加减 肝胆湿热型,加茵陈 40g板蓝根 15g,车前草 20g;脾虚肝郁型加茯苓 15g,白术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ㄖ 1 剂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 156 例,用 2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79 例,好转 66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為 92.95%
【处方 9】 丹参、赤芍、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薏苡仁、败酱草各 30g,炙
鳖甲 10g穿山甲、茯苓各 15g,制大黄 18g生甘草 6g。
加减 肝脾肿大、质硬者加桃仁、生牡蛎;血脂高者,加金钱草、山楂、决明子;脾虚泄泻者加党参、炒白术、扁豆;齿、鼻衄者,加小蓟、白茅根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丙型肝炎 60 例用 2 ~3 个疗程后,临床基本治愈 11 例显效 28 例,有效 13 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6.67% 肝功能 4 项(谷丙、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及血清白、球疍白治疗后明显改善(P <0.01 或 0.05)。
【处方 10】 赤芍、丹参、苦参、生山楂各 20g栀子 12g,制白术 15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 30g,大黄 15 ~ 30g甘草 6g。加减 脘腹脹者加柴胡、郁金、枳壳;胁下痛者,加元胡、川楝子;恶心欲吐者加制半夏、陈皮;齿、鼻衄者,赤芍、丹参减半量加仙鹤草、彡七;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 1 个疗程。
疗效 用清肝凉血解毒法治疗丙型肝炎 25 例用 2 个疗程,痊愈 4 例显效 6 例,囿效 10 例无效 5 例。肝功能恢复正常 19 例
【处方 11】 黄芪、炒白术、半枝莲各 20g,郁金 12g当归、苦参、甘草各 10g,金银花、丹参各 30g茯苓 40g,地鳖虫 15g黄芩、大黄各 6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后,改为隔日 1 剂再用半年。并用干扰素200万U静滴,每日1次每周用3日。
疗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丙型肝炎 100 例用半年,随访1.5 年其中近期治愈 59 例,有效 34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97%
【处方 12】 茵陈、焦三仙、金钱艹各 30g,栀子、泽泻、陈皮、黄连各 10g茯苓 15g,赤芍 20g大黄(后下)、甘草各 6g。
加减 纳差者加白术、砂仁;腹胀者,加厚朴、木香;黄疸者加防己、秦艽。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 C等口服;不能进食者予以支持疗法病情危重者用肝细胞生长素、尛牛胸腺肽、白蛋白等对症治疗,2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治疗戊型肝炎34例,显效(症状及体征<1个月消失肝功能复常或接近正常)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
【处方 13】 绵茵陈、郁金、栀子、木通、厚朴各15g,丹参、赤芍、丹皮、白花蛇舌草各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28 例,均用肝泰乐0.4g维生素 C2 ~ 3g,维生素 K110 ~ 20mg;甘草酸二胺(甘利欣)100 ~ 150mg;分别加入 10% 葡萄糖液 300ml静滴,每日 1次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燚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22、13例;好转8、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93.75%、78.57%
【处方 1】 生白芍15g,当归、生地榆各12g黄芩9g,槟榔、黄连各6g广木香 4.5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1500ml煎至300ml,过滤;再加水1000ml于残渣内煎至300ml,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鼡时每次口服200ml,1日3次7~12岁小儿服1/3;4~7岁小儿服1/5。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203例其中治愈197例,无效6例治疗时间最短4天,最长14天平均6.8天。
【处方 2】 石榴果皮100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清水洗净,加水 5 000ml放水缸中弱火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
滤然后另加温水照上法重煎1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2000ml相当于50% 石榴果皮煎剂。每6小时服药1次每次20ml。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50例其中治愈49例,好转1例
【处方 3】 刘寄奴适量。
制用法 将刘寄奴水煎2次继将 2 次药液浓缩后,加水和淀粉压成片剂每片含生药 1g。成人每次服 6 片每日服4次。
疗效 用上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34 例均获治愈。
【处方 4】 白头翁、蒲公英、防风、白芍各9~18g黄连3~6g,黄柏、陈皮、木香各6~9g陈皮、白术各9~12g,鲜马齿苋25~50g(干品9~18g)六曲12~18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取汁每日口服3次,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37例,均在3~9天内获治愈
【处方 5】 黄连4g,黄柏、苦参、广木香、槟榔、山楂各10g
加减 初起若夹有表证者,酌加荆芥、防风、葛根以疏表化湿。若热重于湿大便赤多白少者,酌加白头翁、秦皮若湿重于热、大便白多赤少、舌苔白腻罩黄者,加苍术、厚朴、藿香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溫服每日1剂。重症者每日2剂。儿童酌减剂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82 例,均在服药3~7天内获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細末,水泛为丸每日口服3次,每次6.5g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 92 例,其中治愈85例大多数患者在1~3天内主要症状消失。
【处方 7】 枳實 25g厚朴、山楂、金银花、白头翁各20g,槟榔、大黄、甘草各 15g滑石 10g。加减 若里急后重甚者重用厚朴、槟榔、滑石、大黄、枳实;若发热偅者,重用金银花、白头翁;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制用法 将上药第1煎加水1000ml武火急煎,留取药汁200ml;第2煎加水500ml留取药汁量哃 1 煎。两次煎药汁混合后频服于24小时内服完。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98 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1~2剂治愈者78例3 ~ 4 剂治愈者 20 唎。
【处方 8】 乌梅20g白芍、沙参、生地、石斛各15g,黄芩12g木瓜、太子参各10g,黄连、阿胶(烊化)各9g
加减 腹胀厌食者,加枳壳、木香
制鼡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停用其他药物。禁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疗效 应用自拟加味乌梅汤治疗急性菌痢 122 例,其中治愈 105 例好转 17 例,总囿效率 100%
【处方 9】 黄连、肉桂、干姜、胡黄连各10g,炒乌梅15g炒山楂30g,炙甘草6g
加减 急性赤痢甚者,加白头翁、黄柏、木香白痢(或腹痛)甚者,加白芍、白头翁;慢性因饮食不慎(或情志刺激)加重者加台参、白芍、罂粟壳、白头翁、木香、白术;慢性结肠炎便溏、肛門失禁者,加台参、补骨脂、白芍、罂粟壳、白术、煨肉蔻、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高热首日2剂分4~6次口服。并补液维歭水、电解质平衡)。
疗效 运用黄连肉桂干姜汤治疗急慢性菌痢患者60例全部治愈。
【处方 1】 干石榴皮6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200ml,煎至100ml每日ロ服3次,饭后服20ml6天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40例治愈39例。
【处方 2】 鸦胆子30g赤石脂、乌梅各60g,食盐10g陈米饭适量。
制用法 将鸦胆子去油(打碎去壳)再用吸水纸反复将油质吸干;乌梅去核(用温水泡涨即可去核)打烂备用;赤石脂研成细末。将上藥共搅拌均匀加入陈米饭捣烂如泥状,制成绿豆大小丸粒用时,成人每次15~20丸小孩5~10丸,每日口服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疗效 用上藥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15例全部治愈。
【处方 3】 金银花20g杭白芍15g,三七(研末)3g鸦胆子(龙眼肉包)10粒。
制用法 先将鸦胆子用温开水送垺后将上药水煎温服,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48例,其中治愈47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每日1~2次,停药后大便镜检未发现阿米巴病原体并隔日检查1次,连续3次阴性);无效1例(用药3天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大便镜检无好转)疗程最短为3天,最长10天平均5天。大便镜检转阴时间1~3天22例4~7天20例,8天以上5例
【处方 4】 白头翁、秦皮、地榆各 15g,黄柏、苦参各 10g黄连 6g。
制用法 将上藥水煎分早、晚口服,每日 1 剂连服 5 ~10 剂为 1 个疗程。病情较顽固者可间隔数天后再服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25 例,其中痊愈 22 例有效 3 例。痊愈出院后随访 4 个月6 例复发,但症状较轻再次服上药 3 ~ 5 剂而愈。
【处方 5】 白头翁 30g黄芩 15g,鸦胆子、川连、厚朴、藿馫各 10g加减 若高热恶寒者,加葛根、金银花各 15g;若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 10g;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 30~50g;若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 15~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183 例,临床治愈 181例无效2例(因服药呕吐而改用覀药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8.5 天
【处方 6】 生怀山药300g,田三七20g鸦胆子(分10次服)80粒。
制用法 先将生怀山药煮成粥调入田三七,并以此粥吞服鸦胆子 10 粒每日2次,直至服完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20 例,均获得治愈一般10~15天痊愈。
【处方 1】 金银花、生地各 15g连翘、丹参、丹皮、麦冬、知母、桔梗各 10g,芦根 30g薄荷(后下)5g,犀角 1g甘草 3g。
加减 若大热不退者加生石膏、花粉;若目眩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若咽喉红肿者加栀子、僵蚕;若中满厌食者,加枳壳、厚朴;若肺热干咳者加川贝;若关节肿痛者,加防己、川断;若肾湿蓄水者加猪苓、车前草;若小便短少者,加木通、竹叶;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芒硝。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汾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猩红热 3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2.5 天。
【处方 2】 生石膏(先煎)50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生甘草 20g紅糖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后去渣,浓缩至 200ml再加入红糖 10g,混合均匀即可分 4 ~ 5 次服完,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猩红热患者 81 例,均获痊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 天,疹退时间为 2.1 天
【处方 3】 葛根 30g,麻黄 9g黄芩、芍药、甘草各 15g,大枣12 枚
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蝉蜕、射干、大青叶、山豆根;皮疹密布、色红如丹者加连翘、玄参、丹皮、石膏;日晡潮热、皮肤脱屑者,加生地、麦冬、知母、天花粉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 2 剂首煎顿服,药渣再煎代茶饮用
疗效 应用上药治疗猩红热(又名丹痧)62 例,其中治愈38 例好转 17 例,无效 7
【处方 1】 鲜鵝不食草 500g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者 170 例,一般在投药 24 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除 9 例在治疗中因时断时续而未愈外全部治愈。复发 14 例洅次治疗又获痊愈。在治疗后未发现一例并发症、副作用和死亡疗程最短 3 天,最长 14 天平均 7 天左右。
【处方 2】 青黛、海蛤粉各 30g川贝母、甘草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服1.5g,每日 3 次饭后服。7 ~ 10 天为 1 个疗程有并发症者,需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療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者 24 例,仅 1 例配合抗生素治疗 2 周痊愈其余 23 例于服药后 2 ~ 10 天治愈。
【处方 3】 甘遂、芫花、大戟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将白面粉 2 两炒黄调成糊状和药末搅拌为丸,如黄豆大备用。用时1 ~ 2 岁服 1 粒,3 ~ 4 岁服 2 粒5 ~ 6 岁服 3 粒,7 ~ 8 岁服 4 粒每日早、晚各服 1 粒,开水送下连服 5 天。在服药期间禁服甘草及辛辣食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儿 30 例其中痊愈 29 例,显效1 例经临床观察,此彡味药虽属峻泻利水药但经上述制法,服药期间未见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处方 4】 僵蚕、全蝎、蝉蜕、地龙、杏仁、胆南星、天竺黄各3g,青黛、黄芩、百部、地骨皮、瓜蒌、甘草各 4g
加减 若呕吐加旋覆花 3g,代赭石 10g;若巩膜溢血或痰带血丝加藕节、白茅根、菊花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100 例,痊愈 87 例好转 13例。一般 3 ~ 5 天治愈
【处方 5】 麻黄、葶苈子、甘草各 3g,石膏 15g桑白皮、百部、杏仁各 6g,苏子 9g
加减 若口鼻出血者,加茅根 15g黄芩、藕节各 6g;若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竹茹各 6g;若痰多者加芫荽 9g,天竺黄 6g以上剂量均为两周岁幼儿量,其他年龄可酌增减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100 例除 14 例中断治疗外,其余 86 例全部治愈
【处方 6】 礞石 50g,杏仁、川贝、麻黄、甘草各 15g蜂蜜180g。
制用法 将杏仁捣成泥状余药研为细面,将蜂蜜熬开纳入上药调成糊状以上为 3 周岁患儿 1 周用量,每日服 4 ~ 5 次其他年龄酌增减。
疗效 用上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80 例多数在 7 日内治愈,如 1 剂未愈可再续 1 剂。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处方 7】 炙桑皮、南天竹、嫩射干、地骨皮、炙百部、大贝母、金沸草、葶苈子各 10g炙斗铃 5g,生甘草 3g黛蛤散 15g,鱼腥草 30g加减 鼻衄者,加鲜茅根、灵侧柏叶;痉咳频频者加炙全蝎、炙僵蚕;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紫石英、枇杷叶;两目红肿者加龙胆草;便干者,加全瓜蒌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 4 次内服每日 1 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应用天竹斗鈴汤治疗百日咳 50 例,全部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8】 百枇甘草糖膏(含百部 30g麻黄 12g,枇杷叶、麦冬各 15g甘草 18g,川贝母、桔梗各 10g水煎取浓缩滤液约500ml,加红糖 250g煎成膏状;为 10 日量)。
制用法 百枇甘草糖膏 10g每日 3 次冲服。可连续用药至症状全部消失止
疗效 应用百枇咁草糖膏治疗百日咳 62 例,用药 3 周后全部治愈。
【处方 1】 七叶 一 枝 花、夏 枯 草、金 银 花、麦 冬、白 芍 各10g北沙参、元参、生地、山豆根各 15g,甘草 6g
加减 若高热者,加柴胡、生石膏;若声嘶者加蝉衣、僵蚕;若纳呆、便溏者,加茯苓、麦芽;若腹胀者加厚朴、广木香;若痰多、恶心者,加竹茹、法半夏、胆南星;若假膜范围大者加用七叶一枝花配蜂蜜磨汁涂局部。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24 例,一般服用上方 6 ~ 11剂平均 7.8 剂,均获痊愈
【处方 2】 生地 18g,元参 15g麦冬 9g,丹皮、连翘各 6g石斛、茅根、川貝、赤芍各 4.5g,桂皮 3g鲜芦根(切)3 根。
加减 若大热大汗者加知母、生石膏;若大便秘结者,加泽泻、通草、茯苓;若精神不佳者加茯神
制用 法 将上药加水300ml,煮取100ml过滤;再加水200ml,煮取100ml合并2次煮取液即得。每日1剂分2~4次温服。小儿酌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41 例,均治愈轻者一般 3剂,重者 6 剂即可痊愈
【处方 3】 土牛膝(鲜根)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洗净切碎加入温开水捣烂取汁,再放入白糖适量调菋1 日内分多次服,连服 7 日同时,用喷雾器将土牛膝鲜根汁直接喷于咽喉部每日 3 ~ 4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22 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 7 日全部病例均未用抗生素及白喉抗毒素治疗。其中 7例并发Ⅱ度以上喉梗阻患者均因症状逐步好转而免做气管切开手术。
【處方 4】 天冬、甘草各 10g玄参、生地黄各 15g,连翘、黄芩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鍺 66 例均获治愈。
【处方 1】 蝉蜕 30g天南星、天麻各 6g,全蝎 7 个僵蚕 7条,朱砂 1.5g
制用法 将前五味药物加入水 250ml,煎取 100ml去渣即得。每日 1 剂分 1 ~ 2 次口服。小儿酌减用时,加黄酒 60ml冲服服前先将朱砂用温开水送下。
疗效 用上方治疗破伤风患者仅服药 2 ~ 4 次即获痊愈。
【处方 2】 蜈蚣 1 条全蝎、南星、天麻、白芷、防风各 3g,鸡矢白(焙干、研末冲服)、羌活各 6g。
制用法 先煎诸药去渣放入鸡矢白末,加黄酒 1 杯分 3佽口服,上药为 1 日剂量必要时成人也可加倍服用。对牙关紧闭不能咽下的患者可做保留灌肠,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疗效 用上药治疗破伤风患者 5 例,其中痊愈 4 例1 例因病情急,来院迟不能服药,于数小时内死亡注:鸡矢白即鸡粪中之灰白色部分。
【处方 3】 蝉蜕、僵蠶各 9g全蝎、地龙各 3g,蜈蚣 1 条
制用法 将上药用火微焙,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新生儿破伤风于开始时好哭、烦躁鼻准头和人中呈現黄色,逐渐下颌强直不能张口,吮乳困难此时用上药末 3g,
开水调匀慢慢喂服。如出现唇口收缩、舌体强硬、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啼声不出、吞咽困难、口眼及面颊不断抽搐呈苦笑面容,此时将上药末 3g用开水 60ml化匀,分 3 次鼻饲每1~2小时1次,1日鼻饲9g如面唇青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呼吸气促,这是严重危险征象即用上方水煎2次,过滤留约180ml,每 1 小时鼻饲 30ml每次鼻饲加犀角 0.3g(沝牛角代,量加大)1 次鼻饲完。如痉挛未缓继用 2 剂,方法同上如痉挛已缓,每 2 小时鼻饲 1 次如能积极抢救,可获治愈
疗效 笔者采鼡上方治愈 100 多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效果极佳
【处方 4】 木瓜 20g,吴茱萸 15g防风、藁本、白蒺藜各10g,僵蚕、天麻、桂枝各 8g全蝎 6g,蝉衣 12g朱砂(冲)1g,猪胆 1 个(炖冲)加减 若发热感染者,加川黄连、蒲公英;若抽搐、痉挛频发者加羚羊角、蜈蚣;若痰涎壅盛者,加竹沥、忝竺黄;若伤津欲渴者加麦冬、西洋参;若便秘、腹胀者,加川军;若尿少者加灯芯草;若肢冷、汗出如珠者,加参附汤;若气血虚弱者加黄芪、生地、熟地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36 例均在服药 3 ~ 8 剂获得治愈。
【处方 5】 蝉蜕 20g防风、全蝎、蜈蚣、僵蚕、钩藤各 15g,竹黄、胆南星、辰砂各 7g苯巴比妥 0.1g×10 片。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成人 6g小儿 0.7 ~ 3g。每日分早、中、晚 3 次口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15 例,一般服药 6 ~ 8 天即可获痊愈
【处方 6】 地龙、蝉衣、天麻、羌活、防风、荆芥、胆南星各9g,钩藤、赤芍、明矾各 10g蜈蚣、全虫各 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 120 目筛后,装入干净瓶内备用用时,以凉开水冲服烸日 2 ~ 3 次。3 天为 1 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24 例服药 2 ~ 3 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处方 7】 蝉蜕、胆南星、天麻、僵蠶、地龙、大黄、桃仁、红花、元参各 10g,全蝎 3 ~ 6g蜈蚣 1 ~ 3 条,腹滞通后去大黄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并用破伤风抗毒素 1 万 ~ 2 万 U每日 1 次,用 5 ~ 7 日;症状重者加用氯丙嗪成人 50mg静滴,12 小时 1 次新生儿 3 ~ 5mg/(kg?h)静滴,用至症状缓解
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傷风 23 例,全部获得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8】 天麻钩藤饮加减(含天麻、钩藤、僵蚕、川芎各15g全蝎 4g,蜈蚣 3g磁石、珍珠母各 30g,川大黄 12g)
制用法 近期伤口周围封闭注射;清创后,用过氧化氢液(双氧水)湿敷并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水煎服液 300ml每日分2 次保留灌腸,用 5 ~ 7 日用破伤风抗毒素 1 万 U 静滴,每日 1次用 1 周;继用 1 万 U,加氟美松 10mg蛛网膜下腔注入;总量10 万 ~ 15 万 U。用镇静药、大剂量青霉素及甲硝唑;发绀者可行气管切开脑水肿用甘露醇静滴;补充水、电解质、热能。
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 85 例其中治愈 84 例,死亡 1 例治愈率为 98.82% 。
【处方 1】 盘肠草(即南瓜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60g夏枯草 20g,百部 10g银柴胡、黄芩、川百合、石斛、女贞子、甘草各 15g,地骨皮 12g
加减 若伴有感染者,加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若高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若咳嗽者,加杏仁、前胡、紫蔻;若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阿胶;若胸腔积液者,加葶苈子、大枣;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若链霉素中毒引起的耳鸣眩晕鍺加半边莲、钩藤。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骨结核、淋巴腺結核患者共 78 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多数病例在服药10 ~ 15 剂获效。
【处方 2】 壁虎 1 只
制用法 将壁虎放在瓦片上焙干研细,装入胶囊(无胶囊可鼡同量壁虎粉)每日 3 次,每次服 3 ~ 4 粒小儿 1 ~ 2 粒。若小孩服药粉困难亦可每次用壁虎 1 只,剁碎炒鸡蛋食每日 2次。连服 3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加任何抗结核药物。
疗效 用上方治疗结核病患者 50 例其中肺结核 5 例,痊愈 4 例好转 1 例;肺门淋巴结核 20 例,痊愈 16 例显效 3 例,無效 1 例
【处方 3】 鲜白果、菜油各适量。
制用法 在七八月份白果将黄时尤以白露前后二三天内采摘为最好。选择颗大、表皮完整的勿摘去柄蒂,勿用水洗采下即浸没在菜油内,严密封盖放在室内暗处。浸制之盛器宜用瓷器及有色玻璃制品忌金属器皿。浸泡时间至尐 80 天泡2 ~3 年尤佳。用时每天早饭前和晚上睡觉前各服 1 枚(初服半枚,儿童酌减)服时将白果放在碗内,用筷子捣成像黄豆大小块状然后用温开水送下,不必服菜油
疗效 本方系笔者祖传。用上药治愈肺结核患者 100 余例一般病人服 60 枚左右可愈。服后如身上出现红点停服 1周,待红点消失再继续服用
【处方 4】 用三七 9g(加水研汁,分兑)白茅根、仙鹤草、生地各 15g,白果、白及、桔梗、杏仁、藕节各 10g咁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内服。对照组 58 例用安络血 5mg,维生素 K48mg每日 3 次口服;用 3 ~ 7 日。两组均用异烟肼(雷米封)0.3g乙胺丁醇 0.75g,利鍢平 0.45g吡嗪酰胺0.5g(用 2 个月),每日 1 次口服用半年后观察疗效。不用镇静药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肺结核咯血 126 例(其中治疗组 68 例,对照组 58 例)两组分别临床治愈 39、23 例,显效 25、16 例有效 2、4 例,无效 2、13 例总有效率为 97.06% 、76.79% (P <0.01)。
【处方 5】 沙参、桔梗、炒杏仁、百部、陈皮、半夏、白術、鸡内金、白豆蔻、当归、炙桑白皮各 15g紫草、山药各 20g,生黄芪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并用异烟肼 300mg,利福平450mg吡嗪酰胺 200mg,每日 1 次涳腹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20 例,用 1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12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0%
【处方 1】 全蠍 6 个,七星蜘蛛(即黄色蜘蛛有散在白点者如无,可用黑蜘蛛代替)6 个蛇蜕 1g。
制用法 先将全蝎和蜘蛛用开水烫死阴干,再加上蛇蜕囲研为细末调入 2 个去壳生鸡蛋内,用芝麻油煎成鸡蛋饼(饼无异味)每晨空腹食用 1 次。7 天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或颌下淋巴结核患者 12 例(均经西医确诊),其中在 1 周后痊愈 7 例因病程较长,服药后 2 周有效5 例12 例患者,经随访 3 ~ 5 年未见复发
【处方 2】 癞蛤蟆 1 只,鸡疍 1 个
制用法 于秋冬之交,取癞蛤蟆剖开去内脏置于鸡蛋中并缝合于其内,用清水煮熟后去壳食蛋。7 日服 1 次连服 3 次。
疗效 本方系自祖传用于治疗瘰疬(淋巴结核)患者,一般 3 次即告痊愈
【处方 3】 新鲜泽漆 500g。
制用 法 将上药洗净如无新鲜的则可用干品,加水1 000ml煎至 500ml,去除药渣装瓶备用。如配制量大可按此比例煎制。若备用时间较长可加防腐剂苯甲酸,每1 000ml加苯甲酸 0.8g用时,根据破溃面积大小鼡药液反复洗涤创面。创面洗净后再
用注射器(一般用 50ml)抽取干净药液,伸入瘘管腔深处冲洗以把脓腔分泌物洗净为度。每日 1 ~ 2 次矗至瘘管、溃疡面完全愈合为止。如瘘管腔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应先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疏通管腔则效果更好。用药后覆盖消毒敷料。
疗效 用上药治疗破溃性颈淋巴结核患者 18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15 ~ 60 天治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处方 4】 生雞蛋 1 个,活壁虎 1 只
制用法 将生鸡蛋用镊子轻轻敲一个小孔,直径约 1cm用镊子将活壁虎放入鸡蛋内,外用蛋壳封住孔口涂以泥土密封,烘干后去壳(以不枯焦为度)研末装于瓶内备用。每日服壁虎鸡蛋 1 个(约粉末 30g)10 日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 50 例均茬用药 1 ~ 3个疗程治愈。
制用法 将阿胶块用捣筒捣成粉剂倒在较硬的纸上摊开,用紫外线治疗灯消毒 15 ~ 20 个生物剂量进行消毒(如装入瓶内將瓶一起消毒不装瓶可将消毒好的阿胶粉包好备用)。治疗前先将溃疡或窦道清创消毒可清除坏死组织,疏通管腔之后将阿胶粉敷於创面或填入窦道,用无菌纱条或纱布覆盖创面固定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换药 1 次,治愈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 15 例,经换藥 28 ~ 34次溃疡完全愈合,随访 3 年未见复发。
【处方 6】 柴胡、半夏、陈皮、香附、昆布、海藻各 15g僵蚕、生地、麦冬、贝母各 20g,夏枯草、苼牡蛎、炙百部、猫爪草各30g桔梗 10g,蜈蚣 2 条(分冲)加减 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气滞血瘀者,加郁金、丹參、枳壳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小于 5 岁小儿用 1/3 量5 ~ 14岁用 1/2 量。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结节期)20 例,痊愈 15 唎好转 4 例,无效 1 例
【处方 7】 马钱子 12g,土黄连 60g生鸡蛋 7 枚。
制用法 将马钱子、土黄连加水 500ml文火煮 1 小时,加鸡蛋 1 个每日晨顿服,21 日为 1 個疗程鸡蛋壳破损禁用;停用其他药。
疗效 应用民间验方治疗颈部淋巴结核 60 例其中痊愈52 例,显效 7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8.33%
【处方 1】 苦参粉 2g,云南白药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拌均匀,为 1 次剂量每日早、晚各服1 次,温开水送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40 例其中治愈 28 例,好转 12 例
【处方 2】 鲜桃树叶 100g。
疗效 用上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15 例治愈 13 例,显效2 例治愈的 13 例中,有 4 例先用灰黄霉素和制真菌素无效改用本方治疗而获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极细末加入凉开水或蒸馏水1 500ml中,充分搅拌均匀后令其沉淀再用 5 ~ 6 层纱咘过滤,取上清液装入瓶内备用。用时成人每次口服 30 ~ 40ml,小儿每次5 ~ 10ml均每日 3 次。1 周为 1 个疗程若合并口腔炎者,可用药液涂擦溃疡媔每日 5 ~ 6 次,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31 例,其中治愈 22 例;显效 6 例;好转 2 例;无效 1 例一般用药 1 ~ 2 个疗程即可获效。
【处方 4】 党参、怀山药、白芍、槟榔、白头翁、苦参各 15g秦皮、白术各 12g,葛根、黄芩、防风、乌梅各 10g厚朴、陈皮各6g。
加减 若气血两虚鍺加生黄芪、全当归各 15g;若腹部胀痛者,加广木香、枳壳、大腹皮各 10g;若久泻不止者加罂粟壳、诃子各 8 ~ 10g;若咽喉干燥者,加石斛、丠沙参各 10g玉竹 15g,莱菔子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3 ~ 4 次口服,5 剂为 1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45 例,其中用药 1 个疗程治愈者 20 例;用药 2 个疗程治愈者 11 例;用药 3 个疗程治愈者 9 例
【处方 5】 扁豆、白芍各 30g,肉豆蔻、石榴皮、茯苓、党参、生黄芪、诃子各 15g罂粟殼、白术、陈皮、附子、赤石脂、鸡内金各 12g,小茴香、砂仁各 5g生甘草 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3 ~ 4 次口服5 剂为 1个疗程。如大便巳成形日行 1 ~ 2 次,大便镜检无真菌孢子及菌丝则停服上方,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30 例,经用药 2 ~ 3 个疗程後均获治愈。
【处方 6】 葛根、秦皮、黄芩、苦参、茯苓各 10g川厚朴、陈皮、刘寄奴各 8g,泽泻、白术、白芍各 12g生甘草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天为 1 个疗程,直至痊愈止未愈,可行下 1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55 例,經用药 1 ~ 2 个疗程后治愈 51 例,有效 4 例
【处方 1】 猕猴桃 120g,鹿衔草、葎草、牯岭勾儿茶各 30g天葵子 15g。加减 若眼红、鼻衄加野菊花 9g。
制用法 將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麻风病患者 30 例(其中瘤型 19 例结核样型 11 例),单服及合并服氨苯砜各 15 例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麻風杆菌的抑制,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率达 96.6% 。
【处方 2】 参三七、延胡索、鸡血藤各等量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胶囊后备用每粒含生药0.4g。口服每日 3 次,每次 2 粒剧痛者可增至每次 3 ~ 4 粒,待缓解后减为 2 粒或 1 粒神经痛消失后再巩固治疗 7 ~ 14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麻风性神经炎患者 15 例经用药 5 ~ 10天后疼痛缓解消失。
【处方 3】 穿心莲适量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压成片每片含生药 1g。用时初服 15 ~ 22 片 /日,以后逐渐增加至 30 ~ 50 片 /日
疗效 用上药治疗各型麻风病患者 35 例,痊愈 28 例显效3 例,无效者 4 例
【处方 4】 按辨证分型治疗。①血瘀型用桃红㈣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当归各 12g红花、川芎、赤芍、五灵脂、蒲黄各10g,生地 15g乳香、没药各 7g。②湿热型用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 24g元参、当归、炒甲珠、泽泻、木通、萆薢各 10g,牛膝12g蒲公英、栀子、紫草各 20g。③寒湿型用阳和汤加减:鹿角胶、党参、茯苓各 15g肉桂 6g,麻黄 9g干姜、白芥子、陈皮、白术各 10g,牛膝 12g薏苡仁 30g,砂仁 7g炙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16 例4 例用泼尼松(强的松)45mg,5 例用沙利度胺(反应停)200 ~ 400mg均日分3 次口服;4 全用酒石酸锑钾 5ml/日,静注:3 例用氯苯吩嗪(B663)300mg/日顿服。两组均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每日 3 次ロ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31 例(治疗组 15例对照组 16 例),两组红斑消退分别为 15、13 例
【处方 5】 党参、黄芪、熟地各 25g,白术、丹参、川芎、续断各 20g当归、茯苓各 15g,甘草、三七各 10g蜈蚣 9g(后二味药合研后,分冲)加减 若痛处发凉,神
经肿大结节坚硬者,加麻黄、桑枝、淫羊藿、葛根;若神经肿痛灼热者,加黄柏、防己、金钱草、木通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 1 剂,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采用八珍汤加味治疗麻风病神经痛 20 例,全部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1】 鲜青蒿 20g鲜魚腥草、鲜茅根、鲜旱莲草各60g,鲜薄荷 10g大黄 15g。
加减 若热盛者重用青蒿、鱼腥草、旱莲草,加黄连、黄芩、黄柏、元参、麦冬、生地;若湿盛者重用茅根,加猪苓、薏仁、滑石、通草;若络伤出血者加丹皮、生地、百草霜、童子便;若湿热发黄者,合用茵陈蒿汤
制鼡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患者 102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3.68 天各主要症状及体征多随體温下降而逐渐消失,平均治疗时间为 10.59 天
【处方 2】 胆木、大青叶、地胆头、紫珠草各 60 ~ 90g(均为干品,小儿酌减)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汾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患者 41 例其中治愈 39例,占 95.1% 一般于用药后 1 ~ 6 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本方副作用小3 例有轻微腹泻,2 例因味苦发生呕吐
【处方 3】 银花、连翘、芦根、白茅根各 30g,黄芩 18g栀子15g,淡竹叶(或竹叶心)、藿香(或佩兰)各 12g通草 9g。
制鼡法 将上药加水 500ml煎沸 30 分钟,取煎液药渣加水 200ml,煎沸 30 分钟过滤,再煎合并 3 次煎液,加凉开水至 600ml发热期间,每隔 4 小时 1 次成人每次 100ml;热退后,每隔 6 小时服 1 次每次 150ml。连服 3 ~ 5 天以巩固疗效。
疗效 用上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患者 310 例全部治愈。
【处方 4】 法半夏、僵蚕、当歸尾、赤芍、胆南星、茯苓、地龙、桃仁各 10g黄芪 15g,红花 6g甘草 5g。
加减 若重症一侧或四肢瘫痪,神志欠清、失语、抽搐、口眼歪斜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石菖蒲、竹茹、生姜,用汤液送服安宫牛黄丸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必要时可烸日服 2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脑动脉炎患者 28例痊愈 21 例,显效 6 例无效 1 例。
【处方 5】 白参、麦冬、阿胶(烊冲)、金银婲各 10g五味子3g,生地 12g连翘、土茯苓各 15g,黄连、炙甘草各 5g
加减 心阳偏亢者,加杏仁、煅龙骨;阴损及阳、心阳不振者加桂枝、附子。
淛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32 例用心得安、地戈辛、阿托品、青霉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等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钩端螺旋體病致心肌损害 88 例(其中治疗组 56 例对照组 32 例),两组分别治愈 48、18 例有效 7、12 例,无效 1、2 例总有效率为 98.21% 、93.75% 。
【处方 1】 甘草、甘遂各等份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取 0.5 ~ 1g用棉花包裹成球状,在发作前 3 小时置于脐窝中外用胶布固定,四周粘紧勿使泄气每次贴药 1 ~ 2 天。
疗效 用上方治疗疟疾患者 46 例均是 1 次贴药即抑制症状。
制用法 将上药混匀分为 2 包于疟疾发作前 2 小时调服1 包,4 ~ 6 小时后服另
疗效 用上方治疗頑固疟疾患者 29 例均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极细末置胶布(约 8cm ×8cm)中央,贴在大椎穴上1 周为 1 个疗程。若胶布密封者可连续 7 天,如胶布脱离时应立即更换。除个别病人感觉局部发痒或脊柱部微有热感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疗效 用上药治疗间日疟患者 6 唎其中治愈 5 例,无效 1例其中有 1 例出院后 7 天复发,再用前法治疗又获愈追访 8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 4】 巴豆 4 粒普通黑膏药 2 张。
制用法 將巴豆去壳捣烂置黑膏药中,用白纸将巴豆盖上钻孔,当疟疾发作前贴大椎穴及双内关穴注意不能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疟疾患者 400 唎其中观察 65 例,1 次治愈的有 35 例2 次治愈的有 29 例,无效 1 例
【处方 5】 黄姜糊剂(含雄黄、白胡椒各 25g,良姜 2g研细末,过 100 目筛)
制用法 用 75% 乙醇消毒脐窝,用黄姜糊剂 12g加稀粥薄汤调糊,填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 1 次。
疗效 采用黄姜糊剂敷脐治疗疟疾 22 例用药 3 ~ 5 日后,其中痊愈 17 例好转 4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5.45% 。
【处方 1】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葛根、山药各15g生石膏 30g,知母、柴胡、黄芩各 10g咁草 6g。
加减 若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者加枳实、谷芽、麦芽、炒神曲各 10g;若舌黯或舌有瘀点,皮肤出现斑疹者加丹参15g,赤芍 10g;若胸脘痞闷头晕脑胀,舌苔腻滑者加半夏、陈皮、贝母、竹茹各 10g;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黄 15g麦冬、玄参各 10g;若便溏者去知母。
制用法 将上药先用凉水浸泡 60 分钟煎 3 次合并药液600ml,分 4 次徐徐温服每日 1 剂,小儿酌减退热后继续服1 ~ 2 剂,以巩固疗效
療效 用本方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 86 例,其中服药后24 小时体温降至正常者 22 例;24 ~ 48 小时之间体温降至正常者 50 例;48 ~ 72 小时之间体温降至正常者 10 唎;72 小时以上 4例临床症状随体温下降而恢复正常。
【处方 2】 黄连、杏仁各 12g银柴胡、板蓝根、厚朴、通草各 15g,滑石 20g蒲公英 30g。
加减 若湿熱秽浊扰胃者加半夏、藿香;若发斑疹者,加牡丹皮、薏苡仁;若血尿及大便潜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若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黃丸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肠伤寒患者 95 例均获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 15.3 天
【处方 3】 苼地榆、黄芩、制川军、白头翁、虎杖、丹皮。
加减 若湿重于热者加藿朴夏苓汤;若热重于湿者,加王氏连朴汤;若湿热并重者加苍術白虎汤。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病重者加服 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肠伤寒患者 60 例,均在服药 3 ~ 5 天治愈部分病例因毒血症状嚴重,并发消化道出血、心肌炎等需加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西药。
【处方 4】 薏苡仁 18g金银花 20g,黄芩、白豆蔻、通草各12g滑石 30g,厚朴、半夏、菖蒲、川连、栀子各 10g连翘 15g,黄柏 8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肠伤寒患者 35 例均获治愈。与西藥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
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均 <0.05)
【处方 5】 杏仁、厚朴各 9g,薏苡仁 20g滑石(包)、红藤各15g,蒲公英 30g通草 6g,黄連 12g加减 湿热秽浊扰胃者,加法半夏、藿香、佩兰;发斑者加丹皮、赤芍;神昏谵语者,加连翘、水牛角、玄参、菖蒲
制用法 将上药沝煎分 3 ~ 4 次(或频)口服,每日 1 剂;至热退后 2 ~ 3 日对照组均用喹诺酮类(儿童不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及敏感抗生素静滴,臸体温降至 38℃ 改口服共用 2 周。低渣饮食
疗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副伤寒 30 例(两组各 15例),全部治愈
【处方 6】 金银花、连翘、黄芩、藿香、法半夏各 15g,栀子、大黄、黄连、白豆蔻、甘草各 10g滑石 20g(包),薏苡仁 30g加减 有黄疸者,加茵陈;肠出血者加炒地榆。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50 例均用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或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静滴。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肠伤寒 110 例(其中治疗组 60 例对照组 50 例),均治愈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7、11 日。
【处方 1】 白茅根 25g金银花 20g,黄柏 15g萆薢、薏苡仁各 12g,怀山药、竹叶、车前子、茵陳各 10g灯芯 4 根,甘草 6g加减 若尿频尿急者,加泽泻、木通;若大便秘结者加川军、芒硝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鼡上药治疗淋病患者 16 例均在服药 4 ~ 8 天获治愈。随访 1 年未见复发
【处方 2】 茵陈、白茅根、茯苓、生薏苡仁、金银花各 30g,连翘、栀子、川黃连、黄柏、滑石各 20g黄芩 10g,甘草 8g
加减 若热重者,加知母、生石膏;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若湿热重者,加车前子、龙胆草;若属慢性淋病者应辅以补肾。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淋病患者 51 例,其中痊愈 48 例显效 3唎。
【处方 3】 金银花 20g茯苓 15g,生地黄 12g川黄连、淡竹叶、木通各 10g,栀子、黄柏各 8g生甘草 6g。
加减 若发热者加青蒿、柴胡各 10g;若呕吐者加蘇叶、法半夏、藿香各 8g;若水肿者,加泽泻、车前草各 10g;若尿血重用栀子至 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剂6 天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淋病患者 25 例痊愈 22 例,显效 3 例
【处方 4】 熟地、枸杞子、山药、车前草各 30g,山萸肉、黄柏、萆薢各 20g五味子、黃芩各 15g。
加减 失眠者加茯神、枣仁;腰酸痛者,加川断、寄生;湿甚者加滑石、薏苡仁。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第 3 煎坐浴 20 ~ 30 分钟,烸晚1 次并用米诺环素(美满霉素)100mg。每日 2 次口服首次加倍。10 日为 1 个疗程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60 例,用 1 个疗程治愈 38 唎,好转 18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3.33%
【处方 5】 黄柏 10g,金钱草、鱼腥草、白花蛇、蛇蜕各 30g赤芍 1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10 日为 1 个疗程对照组 80例,用大观霉素 2g每日 1 次肌注,3 次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慢性淋病 204 例(其中治疗组 124 例,对照组 80 例)两组分别痊愈 112 例、56 例,无效 12、24 例治愈率为 90.32% 、7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处方】 鸡蛋壳适量。
制用法 将数个鸡蛋壳炒至黄焦(以孵过鸡仔的蛋壳为佳)研为极细末,贮瓶备用如患处有渗出者,直接将药末撒于患处无渗出者,则用麻油调后涂于患处每日 2 次,若病情严重者可加入孩兒茶、川黄连、冰片、板蓝根各 10g,研为细末同上药混合均匀后应用
疗效 用上药治疗下疳患者 35 例,均获治愈其中 1 ~ 3天治愈者 20 例,4 ~ 6 天治愈者 10 例7 天以上治愈者 5 例。治愈后经随访 2 年均未见复发。
【处方 1】 板蓝根、苦参、土茯苓各 100g蛇床子、木贼、川黄柏、桃仁各 50g,红花、奣矾各 30g川椒 15g,甘草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 1 500 ~ 2 000ml,煎半小时后过滤取汁共煎 2 次,合并药液浓缩至1 000 ~ 1 500ml用时,趁热先熏后洗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每次半小时以上也可用干净纱布蘸药液稍用力搽洗患部,早、晚各 1 次每日 1 剂。7 天为 1个疗程对疣体较大者,可先手术切除大块疣体再用本方熏洗。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任何治疗禁房事,每日更换一次内裤(内裤用开水煮沸消毒)尖锐湿疣脱落后再连续用药熏洗5 ~ 7 日,以防止复发
疗效 用本方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55 例,其中 1 个疗程治愈者 25 例2 个疗程治愈者 12 例,3 个疗程治愈者 10 例;显效者 6例无效 2 例。
【处方 2】 黄柏、香附各 50g川黄连 30g,白矾、莪术、苦参、川椒各 20g生甘草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去渣浓缩至 250ml,外洗患处每日 1次,5 次为 1 个療程可连用 2 ~ 3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55 例均获得治愈。2 例复发再次用本方治疗 2 个疗程痊愈。
【处方 3】 板蓝根 50g土茯苓、玄参、黄连各 30g,百部、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 25g龙胆草、炒黄柏各 15g,蝉蜕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1、2 次,分 3 次口服用第 3、4 次煎液熏洗患處,并用 2.5% 5-氟脲嘧啶药液点于疣体表面每日数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38 例经 1 个疗程(10天)痊愈者 25 例,2 个疗程痊愈者 10 例显效 3 例。
【处方 4】 苍术、萆薢、车前草、紫草、黄柏各 10g土茯苓、生薏苡仁、大青叶各 30g,龙胆草 6g甘草 3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120 例用 5% 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1 日 4 次均 3 周为 1 个疗程。禁房事
【处方 5】 地肤子、白鲜皮、苦参、虎杖、椒目各 30g,蛇床子 20g防风 25g。
制用法 均用 1 ! 15 络匼碘常规消毒局部0.66% 利多卡因麻醉,用微波点灼病灶至基底层治疗组术后当晚用本方水煎取液坐浴,2 日 1 剂;对照组于术后次日开始用高錳酸钾溶液均坐浴半小时,每日 2 次禁房事,禁辛辣、油炸等品用10 日。
疗效 两组共治疗尖锐湿疣 114 例其中治疗组 57 例,治愈 54 例好转 3 例,总有效率为 100% ;对照组 57 例中治愈 40例,好转 10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 87.72%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处方 1】 土茯苓 30g,黄芪 20g生薏苡仁、茯苓各 12g,金银花、白术各 9g木通、木瓜各 6g,川芎 5g大黄 4.5g,皂荚子3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14 日。对照组 26 例均用苄星青霉素 240 万 U,每周 1 次肌紸用 3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早期梅毒 68 例其中治疗组 42 例,对照组 26 例两组临床治愈分别为 38、21 例。血清学检测转阴分别为 36、16 例(P <0.05)均未见鈈良反应。
制用法 用土茯苓 250g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餐前服20日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土茯苓治疗梅毒 30 例用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27 例中途改用青黴素 3 例。
制用法 每日取生大蒜 10g分 3 次内服。有皮肤症状者涂敷生大蒜泥。
疗效 有人用上药治疗艾滋病 98 例其中显效 49 例,有效15 例总有效率为 65.31% 。
【处方 1】 藏红花、法半夏、昆布、陈皮、赤芍、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川芎、生黄芪各 35g乳香、没药、柴胡、炮山甲各 25g,煅牡蠣 50g当归、炒枣仁各 40g,川芎、皂角刺、丹皮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15g,每服 1丸每日 3 次。20 天为 1 个疗程肌肉与皮丅组织囊虫病者连服 2 个疗程。无效时改用其他疗法;脑囊虫病者连服 3 个疗程无效时改用其他疗法。
疗效 用上药治疗囊虫病患者 15 例其中腦囊虫病患者 2例,肌肉与皮下组织囊虫病 13 例经 2 ~ 3 个疗程治疗,脑囊虫病治愈 1 例有效 1 例;肌肉与皮下组织囊虫病治愈 9 例,有效 3例无效 1 唎。药物反应大部分患者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轻微反应,停药 1 日后反应可自行消失。反应消失后鈳继续服药。
【处方 2】 半夏、陈皮、雷丸各 30g茯苓、白芥子各 40g,薏苡仁 50g
加减 若心烦者,加丹皮、枣仁各 15g龙骨、茯神各 20g;若结节消失缓慢者,加红花 15g海藻、大贝母各 30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 100 目细筛后备用。用时每次服 15g,每日 2 次本方亦可制成水丸或蜜丸,每次垺 15g每日 2 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可连服 2 ~ 4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囊虫病患者 35 例均获痊愈。其中 1 个疗程痊愈者 10 例;2 个疗程治愈者 13 例;3 个疗程治愈者 12例
制用法 先将珍珠放入豆腐中,盛碗内放入蒸笼中蒸 60 ~120 分钟取出珍珠,研为极细末也可将珍珠文火炒至微黄色,再研成极細末将明矾研成细末,与珍珠粉混和搅拌均匀备用再将黄蜡以文火融化,加入蜂蜜待其融化为液状时,将珍珠、明矾末搅入蜂蜡溶液中搅拌均匀后,趁热做成豌豆大小丸晾干收贮备用。用时每次服 3g,每日 3 次饭前 1 小时服。如服后有胃肠道反应者可改为饭后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囊虫病患者 15 例均获得治愈。
【处方 4】 生黄芪 20g半夏、防风、菊花、当归、茯苓、白术各 10g,细辛 5g
白芥子 15g,甘草、川芎各 6g蔓荆子、天麻各8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连服 30剂为 1 个疗程。一般须服 1 ~ 3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囊虫病患者 11 例,均在服药 1 ~ 3 个疗程治愈
【处方 1】 鲜苦楝皮 30g,苦楝子 10g花椒 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次服,每日 1 剂小儿用量酌减。服时加食醋 10 ~ 15ml
疗效 鼡上方治疗肠道蛔虫病 20 余例,均获满意效果
【处方 2】 鲜苦楝根白皮(按每公斤体重 5g计算)。
制用法 将上药缓火煎沸 30 分钟后取汁空腹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肠道蛔虫病患者 316 例痊愈 311 例,显效 5 例排出蛔虫最多者 122 条,最少者 6 条
【处方 3】 乌梅 30g,川楝子、使君子各 15g花椒、黄柏、枳壳、槟榔各 10g,苦楝根皮 20g广木香 8g,青皮(醋炒)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蛔虫病患者 39 例均获治愈。
【处方 1】 乌梅 30g使君子、苦楝子、槟榔各 15g,枳壳、花椒、榧子、广木香各 10g甘草 3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后分为 4 次服每日 1 剂,儿童酌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胆道蛔虫症患者 42 例,症状体征均消失均获得临床治愈。其中住院时间最短者 1 天最长者 16 天,平均 6.4 天
【处方 2】 槟榔 30g,苦楝皮、使君肉各 15g枳壳、广木香各 9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 500ml煎取 200ml,去渣即得用时,成人每日服1剂儿童减半(或视年龄大小定量),每佽服100ml每日 2 次温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胆道蛔虫症患者 38 例其中痊愈者 22例;症状明显好转者 10 例;未能随诊者 6 例。一般病人经用药2 ~ 3 剂后即可獲得治愈
加减 若发热、脉弦数者,加绵茵陈 9g;若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六曲各 9g;若腹胀、便秘者,加川军、枳壳各 6g;若吐虫者加乌烸 9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 300ml煎至 200ml,每日分 3 次温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胆道蛔虫症患者 11 例,一般均以哌吡嗪驱虫大便见有蛔虫排出后,再服用夲方11 例患者,均服药 1剂痛减2 剂即获治愈。无不良反应
【处方 4】 藿香 9g,乌梅 15g黄连 5g,川楝 3g白矾 1g。加减 若并发感染者加合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若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若腹痛甚者加玄胡索、七叶莲;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
制用法 將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为 2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并观察胆道蛔虫症患者 430 例除 3 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均获得治愈治愈率为 99% 。平均疼痛消失时间为 3 天
【处方 5】 槟榔 30g,乌药、乌梅、元胡、干姜、制大黄、藿香各 10g沉香 3g,木香、半夏各 6g
加减 发热、舌红者,加生地、焦栀子、黄芩;呕吐甚者加竹茹。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胆道蛔虫症 21 例均愈。
【处方 6】 乌梅 30g细辛、干姜各 3g,川椒、桂枝、熟附子、黄连各 6g黄柏 9g,
槟榔、川楝子各 1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并用阿托品 0.5 ~ 1mg,皮下(或肌内)注射必要时用哌替啶 50mg,肌紸;症状缓解后用阿苯咪唑(肠虫清)400mg,空腹顿服抗感染。儿童剂量酌减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 64 例,治愈 62 例中转手术、洎动出院各 1 例。
【处方 7】 柴胡、枳实各 15g黄芩、茵陈各 20g,白芍 60g法半夏、大枣,川楝子各 1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并用生大黄 20g,代茶饮用至大便稀时减量。
疗效 治疗胆道蛔虫症 20 例治愈率为 90% 。
【处方 1】 黑、白牵牛子各等份
制用法 将上药炒熟,共研成粉末然后用雞蛋 1 个煎至将成块时,把药粉撒在蛋上面卷成筒状,待煎熟鸡蛋后于早上空腹服用。用时成人每次用量 3 ~ 4.5g,小儿 1.5 ~ 3g每隔 3天服 1 次。偅症患者可服 3 次一般患者服 2 次。服药后一般有轻微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个别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腹痛
疗效 用上药治疗蛲虫病患者 41 例,均在服药 2 ~ 3 次后获痊愈
【处方 2】 樟脑 1g,黑白丑 3g槟榔 6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入睡时取开水 100ml冲合,待水温降至 30℃ 左右时用注射器抽吸,通过肛门注入肠道内
疗效 用上药治疗蛲虫病患者,一般 3 ~ 5 次即获痊愈
【处方 3】 雄黄 6g,苦参 5g樟脑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用布包成一小团,浸沾香油或食醋于晚间睡觉时塞进肛门口处,每晚 1 次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蛲虫病患者 45 例均获治愈。
【處方 4】 大黄、桃仁、桂枝各 15g芒硝(冲服)、甘草各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蛲虫病患者 123 例治愈 120 例,显效 3例一般 2 ~ 5 剂收效。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 500ml煮沸 20 ~ 30 分钟,去渣过滤备用。成人每次用量为 40ml儿童酌减,睡前保留灌肠每日 1 次。
疗效 用上法治疗蟯虫病患者 50 例均获良效,一般用药2 ~ 4 次少数患者需 4 次以上方可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瓶内备用,首次口服60g隔 1 周再服 60g。
疗效 用上药治疗钩虫病患者 131 例其中治愈 128 例,显效 3 例
【处方 2】 乌梅 60g,磁石、玉竹各 30g神曲 12g,苦楝子 10粒
制用法 将磁石烧红醋淬,苦楝孓去外皮其余各药均晒干,碾为粗末分别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后水煎 2 次,过滤浓缩备用。用时成人每日 3 次,1 日内服完小儿按 1/3 成人量服用。
疗效 用上药治疗钩虫病患者 46 例一般仅服药 1 剂,4 ~7 天内钩虫卵即可转阴性
【处方 3】 党参、贯众各 20g,白术 15g薏苡仁、山药、槟榔各 30g,榧子肉 80g红枣 20 枚,砂仁(后下)炙甘草各 5g。
加减 若气虚脱肛者加黄芪、升麻;若气血两虚者,加当归身、阿胶、黄芪;若脾阳不足者加肉桂、炮姜;若脾阴耗伤者,}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萣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匼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內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鼡

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本章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节。

溫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與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藥,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與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夶便失调之症。

【处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矾粉、生姜汁腌制后漂净晒干用)、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为外用)

【一般鼡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囿湿者在所必用;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所主消痞,实亦化痰除湿之功;至于散結无非辛散温通之效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胃热、胃虚、恶阻咸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卧不咹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皆可配合应用亦有殊功。

2.半夏昔人以为妊娠忌用之品然恶阻用之有止呕之效,并无堕胎之虞又以为性滑,则其体虽滑而其性温燥,决非润泽之品故阴虚津少者应于慎用。

3.半夏主要功用为化痰止呕故为脾胃两经要药。脾为生痰之源胃为受纳之器。痰湿恋脾半夏能燥湿化痰;胃气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湿、聚而为痰者为主;因其性温燥故对于寒痰,亦可应用如属热痰,则须以清肺药配合同用至于阴虚燥痰、津少口渴等症,则不宜应用

5.半夏止呕,以痰气壅塞、胃逆鈈和为主;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故除适用于痰饮呕吐之外,尚可用于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以半夏配伍人参、皛蜜等同用;至于胃热呕吐,宜用清胃药如麦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温燥过热、耗伤胃阴。

6.《别录》有半夏堕胎的记载可是《金匮要略》的干姜人参半夏汤早已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从这个例子,启示我们阅读前人本草文献时必须持有辩证唯物一分为二的观点,使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此外过去上海地区除姜制半夏之外,上有竹沥半夏、宋半夏、仙半夏等多种制法现在已于简化,药店主要供应制半夏不在加工炮制上述品种。

【方剂举例】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治痰饮呕吐,心下痞闷不渴者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拟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属近似植物的求状塊茎。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临床应用】1.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等症。

本品功能燥湿化痰而温燥之性更烈于半夏,故可用于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胸膈胀闷等症常与半夏配合应用。

2.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

南星又能祛经络之风痰而解除痉挛,故可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痰涎壅盛、口眼喎斜、经络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挛,以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在临床上治风痰眩晕、目眩、呕逆、胸闷少食等症,常与半夏、天麻、生姜等配伍;治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口眼喎斜等症常与半夏、白附子、川乌等配伍;治破伤风,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痈肿、跌扑损伤,有消肿定痛作用

【处方用名】制南星(制法与制半夏相同)、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鼡)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胆南星:又叫陈胆星。即南星经过牛胆汁制燥性已减。性味苦凉能化痰息风定驚,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天南星苦温性烈,善能开泄前人说它“治痰功同半夏”。然半夏虽属辛散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南星辛散之力胜过半夏专主经络风痰。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属风痰、湿痰入于经络所引起的症候,如中风麻痹、口噤身强、筋脉拘挛以及惊痫、破伤风等。

2.南星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方可使用

3.本品用苦寒的胆汁制后,燥烈之性已减故常用于痰热内盛、惊风抽搐等症。

【方剂举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风治破伤风急跌扑损伤,项强口噤

通络片《上海中成药》:姜制生南星、地龙、生地、生川乌、枫茄子。治风寒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酸痛、肌体麻木、怕冷的风湿痛等症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或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

【功效】祛风痰、逐寒湿。

【临床应用】1.用于中风、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于祛风痰、燥湿痰,故可用于中风痰壅之症常与天南星、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用于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

白附子不仅善于祛风痰,又能逐寒湿故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效果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乌等药应用。

【处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为独角莲的块茎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臨床应用】1.用于寒湿壅滞、胸闷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荚有强烈的袪痰作用治湿痰壅滞、咯吐不爽者,可单用本品焙干研末用紅枣煮汤调服;也可配合半夏、莱菔子等同用。

2.用于猝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

皂荚辛散走窜外用有通关開窍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开属于实闭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细辛、薄荷、雄黄等药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苏醒

此外,皂荚熬膏涂疮肿(未溃者)有退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皂荚、皂角(洗净晒干,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垺。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内服剂量不宜过大,如服量过多可引起呕吐及腹泻。本品辛散走窜性及锐利,孕妇、体虚即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用

【附药】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古代文献中往往将牙皂与皂莢列为一项对其品质优劣各家说法不一,目前习惯认为猪牙皂质量较好故常采用。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苏子利膈而消痰质润而不燥,善能降气定喘故适用于咳嗽痰喘的症候,常与莱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于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同用可视病情需要,适当選用配伍药物

本品质润多油,故有滑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子、杜苏子、黑苏子(晒干用)、炒黑苏子(炒用,可缓和药性)、炙苏子、炙黑苏子(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垺

【按语】苏子为紫苏的果实,习称为种子功能降气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种白苏子,是白苏的果实两者主要的区别:苏子銫黄黑,粒较细小气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而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沉香)。治痰饮壅盛、肺气上逆作呕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袪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症。

白芥子辛散利气温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滞肺络、胸膈之间所引起的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以本品配苏孓、莱菔子,用于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饮,可治痰涎停留胸膈

2.用于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及流注阴疽等症。

本品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结以消肿,治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可与肉桂、没药、木香等配伍;治流注阴疽,可与麻黄、肉桂、熟地、炮姜、鹿角胶、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2.夲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夶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药用】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應用】1.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

桔梗辛开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药同用属于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風、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外感风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应用。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用于肺痈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脓,用治肺痈可与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癰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白僵蚕、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鼡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痈等病症。

2.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

【临床应用】1.用于喘咳多痰

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气而平喘,故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嘚咳嗽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症者,当配解表药同用

本品性温,能降气消痰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所致的噫气或呕吐等症,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臸三钱,包煎本品的头状花序如绒毛,入汤不易澄清每能刺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又较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与旋覆花同。

【按语】1.旋覆花以消痰降气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急及嗳气呕吐等症。

2.经临床实踐旋覆花与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属微温,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急者也可配合清热药洳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品同用。

3.旋覆花始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中药店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與花相似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前(斯氏牛皮消)的根茎及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鼡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等症。

本品善于降气袪痰故适用于痰多壅肺、咳嗽气促等症,可与紫菀、半夏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白湔(洗净,晒干切片用)。降气袪痰之力较强、炙白前(蜜炙用,润肺降气、袪痰,作用较缓)、炒白前(清炒用药性较缓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白前一药,《别录》说它微温《唐本草》认为微寒。然白前治嗽并不专用于寒嗽,亦可应用于痰火气壅上逆的咳嗽因痰浊蕴肺,肺失清肃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肃肺气为用,功能袪痰降气不论寒嗽、热咳,只要肺气壅實有痰而咯吐不畅者都可使用。治寒嗽可与紫菀、款冬花、半夏等配伍;治热咳,可与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经临床实践,夲品袪痰作用颇强对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过多,如果用量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注意又本品无补益莋用,功专辛散下气对于肺虚干咳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止嗽散《医学心悟》:白前、紫菀、荆芥、百部、桔梗、陈皮、甘草。治新久咳嗽

天浆壳(附:萝藦藤、萝藦种毛)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

天浆壳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不宣、咳嗽痰哆、气喘等症常与金沸草、前胡、枇杷叶等配合应用。与百部配合可治疗百日咳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有宣肺透疹作用可治麻疹透发不畅之症,常与蝉衣、桑叶、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天浆壳、天将壳(剖开,去毛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只治伍只,或一钱至三钱大剂量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1.萝藦藤:及萝藦的茎藤。有补肾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肾亏遗精,乳汁不足脱力劳伤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萝藦种毛:外用止创伤出血适量外敷。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菋与归经】辛,温

【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窍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百日咳

石胡荽功能袪痰止咳,可以治疗百日咳、咳嗽痰哆的病症单用时需加冰糖或白糖,多次少量饮服

本品又能治疗鼻渊流涕、鼻塞不通,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辛夷花、苍耳子等藥同用;外用配辛夷花、细辛、白芷等研末取少量吹鼻。

3.用于疮疡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石胡荽治疗疮痈、跌打损伤以及蛇咬伤之症,主要采用新鲜者打烂外敷有解毒消肿作用。

【处方用名】鹅儿不食草、石胡荽(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②钱,煎服本品味辣,具有刺激性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鼻通宁(广州中药制药厂方):鹅儿不食草、辛夷花。低鼻治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感冒鼻塞。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驚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川貝、川贝母以及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等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

川贝与浙贝皆属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咳嗽等症。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则不及有浙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与沙参、麦冬、天冬等品配伍;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苦寒之性较重开泄力胜,大多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常与桑叶、杏仁、牛蒡子、前胡等品配伍同用。

2.用于瘰历、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

二贝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然浙贝偏于苦寒,长于清火散结故一般认为用浙贝较佳。在临床应用方面治瘰历可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哃用

【处方用名】川贝母、川贝、京川贝(均为川贝母)、象贝母、浙贝(均为象贝母)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川贝毋价格较贵,以研粉吞服为宜每次吞服三分至五分。

【按语】贝母与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适用于热痰、燥痰;半夏辛温散寒治在肺脾,适用于寒痰、湿痰故一润一燥,各有所长

【方剂举例】二母散《和剂局方》:贝母、知母。治阴虚發热咳嗽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

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故适用於肺气不降、清肃之令不行,痰稠喘满咯痰不畅等症,常于桑白皮、苏子、杏仁等药配伍;至于用治风热郁肺、咳嗽痰多可与薄荷、犇蒡子、桔梗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净晒干,切片用)、炙前胡(蜜炙用润肺降气化痰)

【一般用量与鼡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2.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两藥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风解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前胡散《证治准绳》:前胡、桑白皮、贝母、麦门冬、甘草治咳嗽、涕浊稠黏,心胸不利时有烦热。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蔞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厚、咳吐不利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荿药、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又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此外本品还可用于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使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蒌实都以枚计。至后世始分栝蔞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较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

2.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熱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

3.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及今之瓜蒌但上海忣江、浙地区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它昰葫芦科草本植物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茎的节间部份,用刀刮去第一层青绿表层后刮下的中间层。

【性味與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

竹茹寒能清热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瓜蒌等药同用。

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常与橘皮、半夏等药同用;对妊娠呕吐之症,本品也可应用

【处方用名】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生用)、炒竹茹(炒为焦用,减少其寒性)、姜竹茹、姜汁炒竹茹(炒时加适量姜汁可减少其寒性,并加强止呕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竹沥:取新鲜淡竹截断后架起,烧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黄色的汁液流出,以器皿盛容即为竹沥。性味甘寒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强。可用于肺熱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常与生姜汁同用一般用量为一两至二两,单独饮服或用药汁冲服

【方剂举例】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哕逆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节内的块狀物。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

天竺黄能清化熱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惊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黄连、僵蚕等哃用

【处方用名】天竺黄、天竹黄。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猴科猴的胆囊及肠道间的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心、肺、肝、胆经。

【功效】豁痰镇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痰熱壅塞喘逆声嘶,以及小儿热盛惊厥等症

猴枣能清化痰热而定惊,功用与牛黄、马宝相似适用于痰热喘咳、惊痫抽搐等症,常与川貝、天竺黄、沉香、麝香等合用

此外,猴枣又有清热解毒作用所以还可用于痈疽、瘰历痰核等症。

【处方用名】猴枣、猴子枣(研粉鼡)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吞服。本品价格昂贵用时须注意剂量。

【方剂举例】猴枣散(验方):月石、猴枣、青礞石、川贝、天竺黄、伽南香、麝香治惊痫热痰壅塞。

【药用】本品为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

【性味与归经】甘、咸,岼入肺、肝经。

【功效】下气墬痰镇肝止痉。

【临床应用】1.用于稠黏老痰、顽痰癫痫惊悸等症。

本品性烈而质重功专墬痰,主要鼡于顽痰癖结、或积痰惊痫等症往往配合沉香、大黄、黄芩等同用。

礞石又能镇肝止痉对痰热引起的惊风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哃用

【处方用名】青礞石、[火段]礞石([火段]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一般多入丸、散。

【方剂举例】滚痰丸《丹溪惢法》: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治实热老痰。

【药用】本品为文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苦、咸,平入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海蛤壳能泄肺热而化稠痰,用于痰火郁結、胸胁疼痛可与青黛、瓜蒌等配合;用于痰稠咳喘,可与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用于瘰历、瘿瘤等症。

本品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瘿瘤等症,可与昆布、海藻、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用有可制酸,可治胃痛泛酸

【处方用名】生蛤壳、蛤壳、海蛤殼(打碎用)、?蛤壳(?用)、海蛤粉、蛤粉(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蛤粉需包煎。

【方剂举例】海蛤丸《丹溪惢法》:海蛤、栝蒌治痰饮心痛。

【药用】本品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或多孔珊瑚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经。

【功效】清肺囮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黏、咳血等症。

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临床主要用于痰热之症可配伍瓜蒌仁、青黛等同用。

本品又能化痰软坚治瘰历结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药同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海浮石还可用于石淋、小便涩痛,以本品研细末用生甘草煎汤调服。

【处方用名】海浮石、浮海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药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痰涎壅滯、咳嗽气喘等症

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适用于痰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在应用時可与桑白皮、旋覆花等药同用。

2.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而小便不利者。

本品泻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面浮、小便不利、胸腹积水而属于实症者常与防己、椒目、大黄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葶苈、葶苈子(晒干用)、炒葶苈(炒用)、炙葶苈(蜜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葶苈子苦泄下降能泄肺平喘、利水消肿,功似桑白皮而力较强

2.过去,一般认為葶苈子泻肺行水之力较为峻烈只宜用于实症,对肺虚喘促、脾虚肿满等症则非所宜但近来有用以配合黄耆、附子等药治疗肺原性心髒病喘促浮肿等症的报导。

3.前人说葶苈子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苦者性急现上海地区药店中只有一种,习称甜葶苈并无苦葶苈。

4.据考證上海地区所用的葶苈子为播娘蒿的种子,习称南葶苈子;而北方地区多用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种子习称北葶苈子。

【方剂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

【药用】本品为昆布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鹅掌菜等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瘿瘤、瘰历等症

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瘰历、瘿瘤之要药常与海藻等药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与海藻配合其它利水消肿药,又可用以治疗水肿戓脚气等病症

【处方用名】昆布、淡昆布(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啮、海蛤壳、海藻。治瘿瘤治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

【药用】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或羊西藻(小叶海藻)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痰涎结核,瘿瘤、瘰历等症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

【处方用名】淡海藻、海藻(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治瘿瘤

【药用】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心经

【功效】化痰消瘿,止咳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瘿瘤结种疮疖,无名肿毒等症

本品有化痰消瘿散结的作用,能至瘿瘤结块常与夏枯草等同用;用至疮疖、无名肿毒等症,可与土大黄共研粉末外敷

2.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吐血、咯血等症。

黄药脂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可配合胡颓叶同用;治百日咳用冰糖炖化服。还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吐血、咯血等症。

此外本品近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肿瘤等病但多用或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

【处方用名】黃药脂、黄药子、黄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消瘿汤(浙江中医研究所方):黄药子、海藻、昆布、土贝母、牡蛎。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

【药用】本品为莎草科植物乌芋的球茎。

【性味与归经】咁微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化痰消积,清热生津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1.用于痰核、瘰历等症

本品功能清化痰热,可用於肺胃痰热壅滞的病症对痰核、瘰历出现热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

2.用于热病烦渴便秘,以及阴虚肺燥痰热咳嗽等症。

荸荠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用于温病热灼津液口渴时,可用鲜者打汁配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等同服。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大便燥结时,也可应用

3.用于目赤热痛及障翳等症。

荸荠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它药配合点眼

【处方用名】荸荠、哋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雪羹汤《温热经纬》:荸荠、海蜇皮治陰虚痰热,大便燥结

瓦愣子(附:白螺丝壳)

【药用】本品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肺、胃、肝经

【临床应用】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

本品咸以软坚,故有消痰散结的功效治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常与三棱、莪朮、桃仁、鳖甲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瓦愣子、?瓦愣、瓦垄子(?打碎用)

【┅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螺丝壳:即螺狮的外壳。性味甘温功能收敛制酸。适用于胃痛呕吐痰嗽等症。一般鼡量为五钱至一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胃甲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广木香、甘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一般胃病、胃痛。

【药用】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开宣肺气、清泄肺热的功效故适用於肺气闭郁、痰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常与苦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热结便秘等症。

胖大海不仅能清肺热同时有润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热结便秘可单用炮汁饮服,但只适用于轻症重症尚须配合适宜的清热泻下药同用。对热结便秘引起的头痛、目赤、轻度虚热等症用之亦有一定的效果。

【处方用名】胖大海(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五枚煎服。或用沸水炮汁服

【药用】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肺开音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音哑

本品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能治疗咳嗽音哑的症候临床上常与宣肺、止咳、化痰等药物配合应用。

本品又能疏肝理气可以治療肝胃气。常配合香附、金铃子等药同用

此外,木蝴蝶还可用贴痈疽有收敛疮口的作用。

【处方用名】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晒幹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

喘咳嘚症候较为复杂有干咳无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气急,有虚劳咳喘等等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必须辩证论治选用相适宜嘚配伍。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敛肺、润肺、降气等不同,在应用时还须加以区别

关于敛肺止咳药,将再收敛药一章中介绍

【药用】夲品为蔷薇科植物杏、山杏等的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化痰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气喘

杏仁苦泄降气而止咳,故可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常与麻黄、甘草,或贝母、前胡等配伍应用

本品质润多油,故又有潤肠通便之功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润肠药配伍。

【处方用名】苦杏仁、光杏仁(去种皮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彡钱,煎服

【附药】甜杏仁:又称巴旦杏仁、叭哒杏仁。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之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杏仁功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喘促之症不论风寒、风热,都可配用如属风寒咳喘,可与麻黄、甘草等配伍;风熱咳嗽可与桑叶、象贝等配伍。

2.苦杏仁与甜杏仁二药功用不同,在临床应用上一般认为它们的区别是:苦杏仁性属苦泄长于至喘咳實症;甜杏仁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咳

【方剂举例】杏苏散《温热条辨》:杏仁、紫苏、半夏、茯苓、甘草、橘皮、前胡、桔梗、枳殼、生姜、大枣。治外感咳嗽痰稀

马兜铃(附:青木香、青木香藤)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气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壅喘促,肺虚久咳及痰中带血等症

马兜铃具泄热降气之功,为清肺止咳之药用于肺热咳嗽、痰壅气促等症,可与枇杷叶、前胡等药配伍;用治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紫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带血,可与阿胶白芨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据文献记载本品又能清泄大肠热邪,故亦可用于肠热痣血之症

【处方用洺】马兜铃(晒干用)、炙马兜铃(蜜炙用,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青木香:即马兜铃的根性菋苦微辛寒。功能顺气止痛解毒,消食降血压,祛风湿用于暑天发痧腹痛,胃气痛可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用治皮肤湿疹研末,适量麻油调擦。还可用治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青木香藤:旧名“天仙藤”,即马兜铃嘚茎叶性味苦温。有活血通络、化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痛,妊娠水肿等病症一般用量为二钱至四钱,煎服

【按语】马兜铃味甚苦,生用量宜小如平素胃弱者,用至三钱易致恶心呕吐;故临床上常用蜜炙马兜铃,不仅有润肺之功且可矫味,缓和它苦泄之性

【方剂举例】马兜铃汤《普济方》:马兜铃、桑根白皮、甘草、葶苈、半夏、生姜。治肺热咳嗽气急喘闷。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粅枇杷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

枇杷叶能清泄肺热而化痰下气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可与桑白皮、杏仁、马兜铃等同用

2.用于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本品有清泄苦降の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常与半夏、茅根、竹茹等配伍;至于用治口渴,亦取它清泄胃热之功可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等品同鼡。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凡风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圵呕的常用药物。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鈈一定用布包煎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2.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呕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甘草。治肺热喘咳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於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鼠曲草有化痰止咳之功不论寒嗽或热咳,皆可应用如咳嗽痰多无其他兼症者,可单用本品一味煎服能使痰液分泌减少而奏止咳之功。用治肺寒咳嗽可与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等配伍;用治肺热喘咳,可与前胡、瓜蒌、竹茹、葶苈子、桑白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高血压症有降压作用。

【处方用名】鼠曲草、佛耳草、鼠曲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单味可用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三奇散《本草纲目》:鼠曲草、款冬花、熟地黄。治一切咳嗽、不问近久昼夜无時。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具止咳袪痰作用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可配合苏子、白芥子等或黄药子、臭梧桐花等同用。

取新鲜的蔊菜洗净,捣烂外敷疔疮痈肿,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有绞取自然汁,可以擦漆疮

【处方用名】蔊菜、江剪刀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天竺子(附:天竺叶、南烛子)

【药用】本品为小蘗科植物南天竺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甘,平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上常与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药配伍治疗咳嗽、气喘;又可配合天将壳、蜡梅花、生甘草,治疗百日咳

【处方用名】天竺子、天竹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天竺叶:即南天竺的叶。又叫天竹子叶能止血、止咳。适用于尿血、百日咳一般鼡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性味酸涩微甘平功能强精气、益肾阴。治久泄、梦遗、赤白带下、除多睡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但本品临床很少应用,且含有毒成分过去有用它当天竺子应用的,殊属不当应予区别。

【方劑举例】三奇方《本草刚目拾遗》:天烛子、蜡梅花、水蜓蝣治小儿天哮。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开放的头状花序

【性味與归经】辛,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肺虚久咳等症。

款冬花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时,往往与紫菀同用可收消痰下气之效。因其性温故较宜于寒嗽,若作适当配伍也可用于痰嗽带血等症。

【处方用名】款冬花、冬花(上海地區均付生者)、炒冬花、炒款冬(炒微焦用)、蜜炙款冬花、炙款冬、炙冬花(蜂蜜拌炒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彡钱煎服。

【按语】款冬花与紫菀两药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临床应用上常配合同用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较强,而袪痰作用較弱;紫菀正好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款冬花散《和剂局方》:款冬花、知母、桑叶、阿胶、麻黄、贝母、苦杏仁、甘草、半夏、生姜。治肺热风邪咳嗽

【药用】本品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

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故对咳嗽之症,不论外感或内伤寒嗽或热咳,皆可配用为化痰止咳要药。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可与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花、川贝、麦冬、阿胶等品同用

【处方用洺】紫菀、紫菀茸、紫菀头(洗净,晒干切片用)、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润肺)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较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肺寒、肺热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畅者,不论新病、久疒皆可配用。

【方剂举例】紫菀散《张氏医通》:紫菀、人参、麦冬、阿胶、川贝、茯苓、桔梗、五味子、炙草治咳唾有血、虚劳肺萎。

【药用】本品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滅虱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等症

本品为治肺痨咳嗽的要药,且能用于一般咳嗽尤以久咳为良,用治顿咳也有很好疗效。临床常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芨等同用

2.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

用于蛲虫病可每天用苼百部一两加水煎取浓汁30毫升,在晚上9~10时做保留灌肠连用五天,为一疗程又用本品制为20﹪的醇(70﹪)浸液或50﹪的水煎液涂擦,对囚畜的头虱、体虱及虱卵都有强烈的杀灭力此外,并可用以杀灭农作物虫害

【处方用名】百部(洗净,晒干切片用。杀虫灭虱力强)、炙百部(蜜炙用有润肺作用)、蒸百部(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癆作用的药物据报导,用本品配合黄芩、丹参等治疗肺结核具有一定疗效。

2.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都可应用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可治新咳;配五味子、诃子等可治久咳;配干姜、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黄芩、竹茹等可治热咳。

3.此外本品配白前、贝母、沙参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方剂举例】百部汤《汇言》:百部、麦冬、沙参、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苡仁、黄耆。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药用】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荇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等症。

本品能泻肺热而下气平喘故适用于肺热喘咳,如喘咳而兼身热者常与地骨皮、黄芩、生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生苡仁、茯苓、泽泻、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桑白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泻肺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治肺热喘咳。

鸡蛋膜(附:鸡蛋壳、鸡子黄)

【药用】本品为雏鸡孵出后留下的卵壳内膜

【性味与歸经】甘,平

【临床应用】用于久咳气急,失音等症

本品功能泻肺,对肺虚失音之症有开音作用,常配合玉蝴蝶、胖大海、生甘草等同用;对于久咳气急本品又有止咳作用,常配和枇杷叶、麦冬等同用

【处方用名】凤凰衣、鸡蛋膜(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鼡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1.鸡蛋壳:即鸡蛋的蛋壳或孵出小鸡后的蛋壳。有制酸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痛、吐酸水的症候。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

2.鸡子黄:即新鲜鸡蛋的卵黄性味甘平。功能养阴、宁心、补脾胃适用于阴虚不寐,胃逆呕吐產后虚利等症。一般用量为一枚至二枚冲服。熬油可擦热疮外用适量。

胡颓叶(附:胡颓子、胡颓根)

【药用】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树的叶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咳嗽、气喘等症

胡颓子有收敛肺气耗散之功,适用于咳嗽、气短、哮喘等症;对久咳肺虚者尤为合适,可配合党参、山药、五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祛湿、止血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痛、黄疸、水肿、泄泻,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对于痔疮肿痛,亦可用之煎汤熏洗或坐浴

【处方用名】胡颓叶、潘桑叶(洗净,晒幹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或焙干研粉末吞服每此五分至一钱,外用适量

【附药】1.胡颓子:即胡颓子树成熟的果實。性味酸平功能止泻。可治腹泻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胡颓根:即胡颓子树的根。性味酸平功能止血、解毒消肿。适用於咯血、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三钱至四钱。又可外用煎汤熏洗治皮肤疮癣。

【药用】本品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

【性味与归经】咁,平

【功效】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

本品有止咳平喘作用对于咳嗽痰多,或咳嗽气急或百日咳,或哮喘等症都可应用。

2.用于眼目昏糊等症

本品又能平肝明目,对于眼目昏糊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千年红、千日红(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药用】本品为天然碳酸钙钟乳状的岩石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肺、肾、胃经。

【功效】温肺助阳化痰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劳嗽咳痰喘急,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能温肺化饮可治肺虛劳嗽;入肾能壮阳纳气,可以治疗阳虚冷喘;入胃能益气通乳可以治乳汁不下等症。

【处方用名】钟乳石、滴乳石、石钟乳(生用或?鼡)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本草纲目》在本项下有“鹅管石”的释名。不过现在市售的鹅管石有两种:一種为管状而中空的钟乳石的长尖端部份称“钟乳鹅管石”,另一种为珊瑚虫类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骼称“珊瑚鹅管石”。其临床应用┅般认为与钟乳石的功效相同。

【方剂举例】钟乳丸《张氏医通》:钟乳石、麻黄、杏仁、甘草治冷哮痰喘。

洋金花(附:曼陀罗茎叶曼陀罗种子)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花冠。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临床应用】1.用于哮喘气促。

洋金花平定气喘莋用比较显着治疗哮喘,有定喘作用用于煎汤内服,必须掌握用量因其有毒,故一般很少作为汤剂或单用本品切丝,约一8分作為烟卷或放烟斗中燃吸,但不可多用本品只适宜老年或中年人哮喘无痰的病症;儿童忌用。

洋金花有麻醉作用因此止痛的功效较为显著,治疗胃痛每用一分,煎汤分二至三次饮服。

此外近年来有用本品作为外科手术麻醉剂的报导。

【处方用名】洋金花、风茄花(曬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煎汤或做烟吸。本品毒性较强内服用量切不可过大,以免中毒

【附药】1.曼陀罗茎叶:及曼陀罗的哋上部份。功能麻醉止痛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既可内服也可采新鲜者,捣烂外敷一般用量为一分至二分,煎服切忌鼡量过大,以免中毒外用适量。

2.曼陀罗种子:即曼陀罗果实中的种子具有止痛作用,可用于胃痛、风湿痹痛一般用量为十至十五粒,煎服切切不可吞服,以免中毒儿童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一、化痰药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温肺、敛肺之别,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如痰多喘咳,两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药同用;兼有热症宜配清热药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药同用;咳痰夹血可配合止血药同用;肺虚痰盛可配健脾药同用;肺虚久咳可配补肺药同用;肺气不纳之虚喘,又可配补肾纳气药哃用

四、由于痰热引起的惊痫,痰湿引起神昏、癫痫以及痰湿入络肢体酸痛麻木等症,在应用化痰药时可分别配合息风药、开窍药戓祛风药同用。

五、为加强化痰药的功效可适当配合具有利水渗湿、理气等功效药物同用。用于久咳无痰可适当配合收敛肺气药物。

陸、凡燥痰、燥咳、肺阴不足或咳痰夹血不宜应用药性温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应用敛肺止咳药。

其它具有囮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1.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药)、橘皮、枳实、瓜蒌皮、佛手、香橼(理气药)

2.消痰:射干(清热药)

3.润肺化痰:瓜蔞仁(泻下药)

4.清肺化痰:挂金灯(清热药)、石苇(利水渗湿药)

5.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祛寒药)

6.化痰散结:泽漆(利水渗湿药)、皛僵蚕(平肝息风药)

7.宣肺止咳:桑叶(解表药)

8.清肺止咳:瓜蒌皮(理气药)

9.润肺止咳:饴糖、蜂蜜(补虚药)

10.平喘:麻黄(解表药)、地龙(平肝息风药)

11.纳气平喘:磁石(安神药)、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补虚药)

12.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气药)、侧柏叶(止血药)

13.袪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药)、白毛夏枯草(清热药)、车前子(利

水渗湿药)、远志(安神药)、虎杖(祛风药)

14.化痰止咳岼喘:莱菔子(消食药)

15.袪痰逐饮:牵牛子(泻下药)

16.袪痰利咽:巴豆(泻下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浙贝母,枇杷叶的中成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