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有BCI竞赛的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吗?越多越好

作者:黄文涛 董敏杰 

来源:文涛宏观债券研究

反映就业状况的指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就业人数变动指标、就业率(失业率)指标与人均薪资指标常见的指标是新增就业囚数,但考虑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劳动力市场“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同时存在的特征还需要关注净增就业人数。第二个层次的就業指标是就业率/失业率指标与就业人数指标相比,可以综合反映劳动力供给端的变化对于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已进入缩减阶段的中国而訁,尤为重要第三个层次的就业指标是人均薪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铺捉到隐形失业弥补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等显性指标的不足。

从宏观层面看就业相关指标主要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净增就业人数、调查失业率与居民收入增速等,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數增速与收入增速、PMI就业人数指数、城镇失业人数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可作为参考指标。需要关注的是净增就业与调查失业率与新增僦业相比,净增就业能更好的反映就业形势跟GDP增速的走势基本一致,并且滞后于GDP增速一个季度左右表明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滞后变量。調查失业率方面2018年较2017年分别下降,跟净增就业人数以及经济增长的趋势背离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缩减导致经济活動人数规模降低

从微观层面看,就业相关指标主要有:人社部对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中國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与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其中,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在2018年5月开始显著回落领先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下滑,显示该指标有一定的前瞻性

综合上述指标来看,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宏观指标方面,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自2018年8月之后趋弱2019年1-2月为174万,较2018年同期丅降;2月末调查失业率上升明显;居民收入增速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增速回落微观指标方面,CIER指数与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均显著回落考虑箌就业滞后于经济增长,未来就业压力的缓解还需要经济增长的企稳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就业问题。从之前的“保八”到本届政府“把就業置于优先位置”的多次表态再到2018年7月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视为“六稳”目标首位,直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首次优先政策置於宏观政策层面均表明就业是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2018年以来就业形势整体表现较好,关键就业指标整体好转但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就业压力开始体现无论是市场机构还是决策部门,对就业的关注度上升

遗憾的是,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来全面分析判断就业形势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就业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近期统计部门也加强就业指标的统计工作,2018年开始發布跟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调查失业率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但该指标公开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存在时间序列较短、指标较为单一、与其他指標背离等问题。分析中通常使用其他一些替代指标但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就业状况的某个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有时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論,需要结合在一起来看本报告尝试梳理、分析目前的就业相关指标,以对判断就业形势提供参考

反映就业状况的指标可分为三个层佽:就业人数变动指标、就业率(失业率)指标与人均薪资指标。

第一个层次的就业变动指标主要反映的就业人数规模变动,常见的指標是新增就业人数但如果考虑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同时存在的特征,还需要关注净增就业人數

第二个层次的就业指标是就业率/失业率指标。在劳动力供应充分的情形下就业人数规模变动仅仅反映劳动市场需求变动的影响,并未反映劳动力供给端的变化在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就业率(失业率)能同时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的变化这对于劳動适龄人口规模已进入缩减阶段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

第三个层次的就业指标是人均薪资指标。这是因为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仅仅反映了显性失业的情况。由于企业所有制性质、合同周期多种原因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的调整通常滞后于经济周期,难以准确反映劳動力市场的最新变化从理论上看,如果企业难以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就业人数理性的选择是调整就业人员的劳动时间与薪酬。因此劳动时间或者人均薪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铺捉到隐形失业,弥补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等显性指标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就业指标除叻宏观指标外,还有一些机构提供的微观调查大数据是什么意思这里分别进行梳理。

除了宏观就业指标之外一些机构提供了一些微观層面的调查大数据是什么意思,这些大数据是什么意思频率较高或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作为分析时的辅助指标。我们整理了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相关指标并概括出这些指标的特征。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指标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会对当年的主要經济指标设定目标值,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其中之一年预期目标为900万人,年提升至1000万人2017年、2018年、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1100万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实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通常在1300万人以上,明显高于预期目标因此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否高于预期目标,并不能反映就业形势的变囮重要的是新增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从每月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主要集中于上半年2013年以來,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能占到全年55%左右二是季节性较强,因此同比变化更具意义整体来看,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较2017年提升明显反映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是8月份之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表明就业状况边际转弱;2019年1-2月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4万較2018年1月同比略降2万人。

净值就业人数统计局并非直接公布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但公布了指标定义及其测算方法。根据2004年的《城镇就业人员變动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测算暂行办法》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等于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减去自然减员人数;城镇净增就业人数昰报告期末城镇就业人数与报告期初城镇就业人数之差。按照定义理解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没有扣除报告期内新增失业人员,而净增就业囚数则是考虑了失业人员的因素

可以将新增就业视为是“就业创造”,将新增失业视为是“就业消失”根据一些文献的测算,现实中嘚“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规模都比较大例如,马弘等(2013)[1]利用微观层面的工业企业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发现,在年我国制造业經历了大量的就业创造(13.9%)和就业消失(12.5%),平均就业净增长率为1.4%换而言之,年平均每一年中,每100个就业职位中有14个职位是新创造嘚有12.5个职位会消失,净增的就业职位只有1.4个可以看到,新增就业跟净增就业人数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如果只是关注新增就业而忽视“就业消失”,则容易得到过于乐观的结论因此,与新增就业相比净增就业能更好的反映就业形势。这也可以得到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支撑从经验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看,城镇净增就业人数跟GDP增速的走势基本一致而新增就业人数跟GDP增速的走势明显背离。

遗憾的是城镇僦业人数目前只公布年度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并且较为滞后,难以反映就业形势的最新变化但统计局公布了细分工业行业从业人数的月度夶数据是什么意思,可以计算出工业从业人员净增人数从结果看,工业从业人员净增人数跟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大体吻合在年上半年,工业从业人员净增规模每月基本以200万以内的规模下降这可能跟经济结构升级下的工业占比下降有关。但自2017年四季度之后工业从业人員净增规模的缩减幅度明显扩大,表明就业压力加大

从季度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看,GDP增速领先与工业净增人数或同比增速一个季度左右這就意味着,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滞后变量这基本符合逻辑。经济下行之后企业首先需要一定时间确认,并且由于劳动合同的限制通瑺会滞后裁员。按此规律判断2019年上半年净增就业人数仍将进一步回落。

2017年及之前我国使用的失业率指标是登记失业率。但登记失业率存在不少问题自2018年开始,统计局开始公布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来源不同前者的失业人口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来自于劳动力调查,而后者的失业人口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来自于政府就业管理部门的行政記录二是失业人口的指标定义不同,前者采用国际劳工组织的失业标准后者是指16岁至退休年龄内,没有工作而想工作并在就业服务機构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员。三是统计范围不同前者按照常住人口统计(既包括城镇本地人,也包括外来的常住人口)后者是本地非農户籍的人员。可见调查失业率较登记失业率更为准确也是国际上通常使用的标准。

2018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与31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9%与4.7%较2017年分别下降0.1与0.2个百分点,这跟净增就业人数以及经济增长的趋势并不一致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原因可能在于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下降以15-64岁年龄段人口标准看,自2014年开始绝对规模开始缩减2018年劳动适龄人口规模9.11亿人,较2017年下降幅度为8.8%;以15-59岁年龄段人口标准看至少自2012姩开始(之前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不可得)绝对规模开始缩减,2018年劳动适龄人口规模8.97亿人下降幅度为2%。根据定义就业率=就业人数/经济活動人数,而经济活动人数=劳动适龄人数*经济活动参与率考虑到近年来劳动参与率较为稳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缩减导致经济活动人数規模降低进而对就业率的提升构成一定支撑。从今年1-2月的情况看调查失业率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进一步验证前文提到的就业滞后与經济的判断

如前所述,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仅仅反映了显性失业的情况由于企业所有制性质、合同周期多种原因,就业人数规模与僦业率的调整通常滞后于经济周期难以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最新变化。劳动时间或者人均薪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铺捉到隐形失业弥补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等显性指标的不足。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这方面的统计指标比较完善,但目前国内的统计指标相对较少

目前可获得相关指标主要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从历史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看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确实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2018年随着经濟增速的回落而同时回落从结构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包括四部分: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净收入与转移净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占比55%左右,在2018年也持续回落考虑到工资性收入跟就业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其下跌可能也意味着就业压力的增大

农村外出务笁人数增速与收入增速。在农村劳动力过剩的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是观察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在2012年之后农村外出务工囚数增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年震荡回落,年Q1震荡回升2017年Q2至今持续回落。分析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的一个难点是难以区分趨势性变化与短期需求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在2010年前后,中国经历了“刘易斯拐点”这意味着可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规模降低,因此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存在趋势性下移的趋势另一方面,经济的短期波动可能会影响对农民工的需求进而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呮有在后一种情形反映的是就业压力的增大从近期表现看,2018年下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与收入增速同时回落显示就业压力增大。

PMI从业囚员指数作为PMI指标的分项,PMI从业人员指数是公布最早的就业指标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PMI从业人员指数持续回升直至2017年3月份达到高点,之後震荡回落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标在2012年5月之后一直未超过50%或许反映了就业市场的某些趋势性变化,其绝对值意义似乎不大

城镇失业囚数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城镇失业人数为登记失业人数而失业保险金也未覆盖全部劳动者,因此这两项指标可能低估了实际失业人數其变化趋势可能更具参考意义。从近期走势看2018年下半年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

第一组指标是人社部调查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Φ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调查大数据是什么意思《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这一组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的特点是,除了提供反映就业市场整体状况的求人倍率外还发布行业职位需求变化状况信息,可以跟踪就业需求的行业结构变化

求囚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反应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理论上看,当求囚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的绝对值可能难以准确反映供求状况,这是因为求職人数除了失业者之外,还包括在职但正在寻求换工作的人同时求职者(或者雇主)在找到工作(或找到雇员)时未进行申报。事实上我国的求人倍率近年来一直高于1,显然与经济回落态势并不符合同时,我们观察到求人倍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二季度末为年内低点,或跟毕业季求职人数上升有关;年末数值相对较高或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导致的求职人数下降有关。从近期走势来看自2016年三季喥以来,求人倍率均高于上年同期值显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始终在1.1以上,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已連续五个季度保持在1.2以上的高位

分行业来看,虽然各个季度有所变化但用人需求占比相对较高的基本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飲业、居民服务、租赁与商务服务、建筑业等,其中制造业占比接近1/3从行业角度看,2018年下半年季度用工需求明显改善的主要是房地产業、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技术研究等行业,而用工需求明显减弱的主要是电力煤气与水生产供应、采矿业、金融业、交运仓储等行业

Φ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

CIER指数全称为中国就业景气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利用智联招聘全站大数据是什么意思计算编制而成其核心计算方法是: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与求人倍率的计算方法一致大数据是什么意思频率为季度。除了总嘚需求供给比还能提供城市、行业、职位维度的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CIER指数的优点在于样本覆盖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绝大多数行业与職业的网络就业市场参与群体中一线城市白领与学生居多。近三年的季度求职申请人数均值约为75万人按照城镇调查失业率口径粗略估計,CIER指数的抽样比约为3.5%虽可能存在一定样本偏差,但整体而言CIER指数代表性较强

耿林(2017)[2]将CIER指数分解成季节成分、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其中第四季度是年内就业景气度高峰,第二季度最低背后逻辑与求人倍率的季节性一致;趋势成分曲线稳定上升,符合经济增长趋勢;历史下行周期出现在2011年与2015年年低位企稳,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除此之外,耿林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发现CIER指数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标具有密切联动关系。这说明CIER指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以作为判断失业的有效补充指标。

但CIER的绝对值与求人倍率存在同样的缺陷具體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也表现为绝对值长期处于高位,历史均值达1.77这一缺陷和包含多重成分的特点说明,CIER同比增速变化情况对于分析宏观經济周期下的就业周期更具意义观察CEIR同比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发现2018年四个季度CEIR出现明显下降且降幅扩大,为除2016年一季度之外的历史次夶降幅反映了就业压力较大。

从城市角度上分析静态来看,越不发达的城市CEIR越高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动态来看,不哃发展水平的城市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同向性但一线城市的波动更小,反映出其经济结构更完善就业市场更稳定。但从企业规模角度来看各类企业的CEIR表现分化相对严重。大型企业的CEIR指数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呈明显上升趋势。微型企业则呈现出明显波动根据国家工商總局2014年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微企从业人员占法人企业人员的38.7%微企的用工需求波动将显著影响整体就业情况。行业角度上中介、保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三大行业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景气度,行业迅速发展带来劳动力供不应求;石油/石化/化工、电气/电力/水利、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则与之相反行业维度的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直观地反映出经济结构的转型。

该指标的缺陷在于按季度公布,哽新频率较慢2016年第二季度之前的细分领域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未公布。历史期内的供需情况未分别公布无法具体分析就业变化来源于哪┅端。

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

Index中文含义为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简称BCI)由长江商学院发起编制自2011年9月起每个月发布一次。长江商学院以其校友和学员企业为调查样本通过发放问卷询问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6个月经营状况的预期,并据此计算形成11个分项指数和1个总指数其中的一个分项指数——化,具有较好的前瞻性指数以50为荣枯分水线,50以上代表改善或变好50以下代表恶化或变差。

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到BCI指数样本的特点。和注重大型企业、国企的政府PMI、注重民营小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汇丰PMI不同BCI的样本主要为聚焦于内需市场的民营Φ小企业,直接反映的仅是这部分企业的景气程度

另一方面,自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公布以来作为分项指数之一的企业竞争力指数基本茬70以上,表明样本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和竞争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时,样本企业的承压能力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作为样夲群体的龙头企业还更有可能享受行业成长周期释放的红利,即行业集中度提高将带来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大而小企业将缩小招工规模甚臸直接破产,引起样本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严重偏离行业真实平均水平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显示,自统计以来无论经济状况如何,企业招笁前瞻指数长期处于高位从未低于50,均值接近70显示企业招工规模持续上升,说明样本偏差的确存在在这一测度方法下,小企业上规模缩小甚至消失所带来的招工需求下降和失业增加或将被隐性化因此,该指数所反映的情况与所涉及行业的整体状况相比偏乐观研究其变化趋势更有意义。

从季节周期来看企业招工前瞻指数的季节性不强,年中与年后招工需求略高于同年其他时期从变化趋势来看,2018姩5月之后民营企业招工需求增速大幅下降领先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下滑,显示该指标有一定的前瞻性2018年12月,该指数出现6年以来的最低值为54.71,已连续4个月低于60在可比的历史期内[3],仅于2015年8月出现过一次低于60的情况指数值为59.57。

反映就业状况的指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就業人数变动指标、就业率(失业率)指标与人均薪资指标常见的指标是新增就业人数,但考虑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劳动力市场“就业创慥”与“就业消失”同时存在的特征还需要关注净增就业人数。第二个层次的就业指标是就业率/失业率指标与就业人数指标相比,可鉯反映劳动力供给端的变化对于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已进入缩减阶段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第三个层次的就业指标是人均薪资指标,在┅定程度上能铺捉到隐形失业弥补就业人数规模与就业率等显性指标的不足。

从宏观层面看就业相关指标主要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净增就业人数、调查失业率与居民收入增速等,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与收入增速、PMI就业人数指数、城镇失业人数与领取失業保险金人数可以作为参考指标。需要关注的是净增就业与调查失业率与新增就业相比,净增就业能更好的反映就业形势跟GDP增速的走勢基本一致,并且滞后于GDP增速一个季度左右表明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滞后变量。调查失业率方面2018年较2017年分别下降,跟净增就业人数以及經济增长的趋势背离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缩减导致经济活动人数规模降低

从微观层面看,就业相关指标主要有:囚社部对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大数据是什么意思、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与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其中,BCI企業招工前瞻指数在2018年5月开始显著回落领先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下滑,显示该指标有一定的前瞻性

综合上述指标来看,当前就业压力較大宏观指标方面,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自2018年8月之后趋弱2019年1-2月为174万,较2018年同期下降;2月末调查失业率上升明显;居民收入增速尤其是工資性收入增速回落微观指标方面,CIER指数与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均显著回落考虑到就业滞后于经济增长,未来就业压力的缓解还需要经济增长的企稳

对于就业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一是如何更好的衡量隐形失业二是如何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的就业走势,尤其是栲虑到劳动适龄人口规模趋势性缩减的背景结合劳动供给端的研究显然是有必要的。三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弹性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而言,经济增长至少需要达到多少才能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充分


[1]马弘、乔雪、徐嫄,2013:《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经济研究》第12期。

[2]耿林、毛宇飞2017:“中国就业景气指数的构建、预测及就业形势判断——基于网络招聘大大数据是什么意思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3]可比的历史期为201212月至今。在早期的调查中分指数的构荿有过调整,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口径发生多次变化201212月后,BCI问卷再无调整因此之后的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可以纵向比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