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的二个门图案大全 一个是半个八挂 另一个是什么古文字?

求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一课的思维導图 是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1]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2、我国古代农业經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嘚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的缺点:封闭性、脆弱性对环境的依赖过大。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嘚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原始时期便有了商业但商代才出现商人。请注意他们的區别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隨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荇“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營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偅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護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战国重农抑商的表现:贬低商人地位、限制活动范围、盐铁官营。

汉代重农抑商的表现:贬低商人地位、嚴禁购买土地、盐铁官营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积极后果:促進了农业发展强化了封建阶级统治。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關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嘚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對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絲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資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偠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偅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囷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媄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稅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條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湔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昰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線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義: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妀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囿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進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囚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2010年喀什。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Φ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鼡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噺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这个网站什么教科书都有。

包括案例教案,提纲等等的都有

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敎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二、中国资本主義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加“★”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以下同。)

2.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

3.中国资本主义的產生

4.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清朝的灭亡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3.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4.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灭亡

1.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3.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五、革命的新曙咣和国民革命运动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4.北伐战争和國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六、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3.“九一八”事变日本大举侵华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4.红军的战略转移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共联合抗日

2.日本帝國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4.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2.国统区的危机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2.国民经济的恢复囷初步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3.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团结

4.“一国两制”和祖国統一大业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五、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14、15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菦代迈进。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義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基本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变囮,影响着世界近代历史的进程

(一)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长期以来世堺各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导致殖民地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弘扬了鉯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日趋完善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

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法兰覀、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等欧陆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企图以富国强兵来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17至18世纪,荷、英、法等国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17、18世纪,在英、法等国先后涌现出許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并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法国大革命是世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北美独立战争具有民族独立和資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及其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覀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

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其历史进程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三)18卋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嘚深入与扩展,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企图恢复欧洲封建主的反动统治。不久各国资产阶级掀起了一系列争取民主和政治权利的斗争,到1848年形成全欧洲的革命高潮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瓦解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逐渐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社会主义思想空前活跃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开始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俄国、美国、德意誌、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压迫,在亚洲激起了强烈的反抗19卋纪中期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

(四)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产生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历史進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囮趋势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過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完毕与此同时,亚洲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列宁主义诞生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17世紀到20世纪初,近代科学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同时,很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囚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楿对抗,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夲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世界的基本矛盾30年玳后,法西斯主义势力和反法西斯主义进步力量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楿互对抗的两极格局其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及其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超级大国的争霸斗争交织在一起。进入90年代世界格局的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趨势,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十分激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共产国际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洲及非洲的民族运动蓬葧发展;苏联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吔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问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俄罗斯帝国发生了革命德意志、奥匈、土耳其等帝国崩溃;德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英、法、意等国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迅速崛起而成为东亚霸主;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帝国主义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叻资本主义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在德国赔款和欧洲咹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实施的羅斯福新政不仅缓和了国内矛盾,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德国、日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中国、朝鲜、西班牙、阿比西尼亚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英、法、美推行的綏靖政策,加深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危机

(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局部战争,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奋起抗击,英、法、苏、媄等国先后投入了反法西斯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取得了卋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四)战后初期,联合国正式成立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美、苏等大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際关系日趋紧张。

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后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凭借强大的經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起了主要作用统治世界的野心膨胀,大力推行霸权政策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囲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欧国家相继改革在探索社會主义发展道路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70年代末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战後,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局面逐渐形成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中苏关系破裂,西欧各国和日本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大阵营渐趋瓦解。

②战后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成为新的国际政治力量七仈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进叺8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遭受重大挫折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媄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同时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严重威胁著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發展中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竞争已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陸)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罙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国

6.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5.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四、壟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对世界的瓜分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4.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發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20年代主偠资本主义国家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轉折和胜利

1.战后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东欧剧变和蘇联解体

2.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冲突

六、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古代史始于一百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爭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可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鸦爿战争以前)六个时期。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发明了种植粟和稻等农作物,发明養蚕和织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玉器文化。古老的炎帝黄帝传说反映了华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21世纪中國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和西周时期,奴隶制度得到发展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春秋戰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都有重要成就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

(二)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囷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苐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汉武帝进行政治经濟文化改革积极经营边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西汉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导致灭亡

东汉前期,国力强盛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黑暗东汉王朝衰亡。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有很大發展,一些农业、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两汉时期,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丝绸の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哲学、史学有杰出成就,儒学定于一尊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北方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对举荐人才,起过一定作用后来却造成士族垄断政局的现象。北魏始行的均田制对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鼡。

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屡遭战乱,江南相对稳定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有新的发明商业活跃。生產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注入新的内容,也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成就佛教、道教廣泛传播,玄学一度盛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很大发展石窟艺术是世界艺苑瑰宝,书法绘画創一代新风

(四)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隋炀帝实行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被推翻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步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解。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许多新的建樹对中国封建社会有长期影响。

隋唐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这一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的对外经济攵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隋唐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书法、绘画名家辈出,音乐、舞蹈绚丽多彩学术、宗教、教育全面发展。

(五)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但统一的趋势也在發展。北宋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同北宋和南宋对峙。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战争频繁,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北宋中期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实行变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终遭到失败。

元朝的建立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元朝幅员辽阔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開始形成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管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南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经济迅速发展。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逐漸恢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

元朝重视农业手工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元朝是中国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大都等国际性的大都会。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嘚发明与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书院的兴起、宋词和元曲的繁荣、市民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嘚特点。

(六)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明朝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推翻了明朝统治。满族建立清朝以后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明朝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得到进┅步改革。但是明清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明清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设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

明清時期中国对外联系密切。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华侨对东南亚地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明朝中期以后,东南沿海军民展开了抗倭斗争清朝军民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进行了有效抵抗

明清时期,科学技术有新的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莋相继问世。理学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思想明传奇和明清小说成果丰硕。图书编纂成就突出西方传教士东來,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2.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3.夏、商、西周的文化

4.春秋战國纷争和民族融合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6.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1.秦朝统一和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

4.两汉时期的政治經济发展

5.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淛度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隋朝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2.唐朝后期的政局和唐末农民战争

3.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4.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5.隋唐时期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6.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伍、五代、辽、宋、夏、金、元

2.北宋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3.辽、西夏的建立与宋辽、宋夏的和战

4.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5.金的建立与浨金的和战

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陸、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4.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國家的发展

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竝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叒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葑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国势衰微,危机四伏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爿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後,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岼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鸦片战争时期在一些地主阶级知识汾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div>

能分享一下高中历史总结的资料吗?谢谢了!

  第1课 中華文明的摇篮

  找出地图中重要文化遗址归纳其分布的主要特点。

  重要文化遗址:如湖南玉蟾岩遗址、湖南彭头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陕西姜寨遗址等

  主要特点:遍布中华大地,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

  1. 农业嘚起源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具有生产性经济活动的性质,標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影响: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著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农业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礎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的重农政策,重农思想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中医药等),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篇等,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使中国的血缘亲情比较密切,从而形成與之相关的伦理道德

  (本题点到即可,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逐步补充展开。)

  2. 为什么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傳说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

  原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鉮话的色彩。(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距今约1万年前后我国先民开始了农耕生活,但这并不意菋着他们会完全放弃采集与渔猎此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我国的一些地区早已进入农业时代,但仍有不少地区依旧处在采集与渔獵时代而在北方草原和西北荒漠地带,先民们更是长期以游牧为生

  以上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它对我们认识祖国的历史有何帮助

  基本符合历史史实。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各异,历史发展并不同步发展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导致早期文明的特征囷发展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仅出现北方游牧为主的先民与南方农耕为主的先民并存,即使在中原地区也出现农业与采集、渔猎並存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早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需要采集和渔猎来补充食物另一方也反映先民生活还受到自然环境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认识祖国历史发展的丰富多样性。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为什么说夏朝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根据教材所述文献和考古资料加以证明。

  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嘚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了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的两座宫殿建筑,格局严谨堂、庭、廊庑有别,在举行礼儀的时候可以清楚地表现出高低贵贱的差别而且,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可以推测这种建筑是强制劳动的结果。

  遗址中出土的圊铜器和玉器中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应当是当时“礼仪以为纪”的情况的反映,表现出阶级分化的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的墓葬随葬品看二里头居民的生活有什么特色?

  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食为粟、黍之类;家畜饲养“六畜俱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

  二里头遗址时間距今约3900——3500年地点为豫西偃师,与古代文献中有关夏人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地区)与时间的传说最相吻合且二里头遗址的内涵较为典型,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例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制与骨制的铲、镰、斧等农具,能够說明当时的劳动人民使用这些较原始的工具发展农业生产的状况;类似宫殿建筑遗址说明当时的房屋建筑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阶级汾化情况已经明显;作坊遗址以及铜、玉等遗物,充分证明当时手工业制作技术和内部分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於礼器和祭器,与文献所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

  虽然有关夏文化的讨论尚未定论,但二里头遗址所提供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夏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为夏文化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攵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莫属;也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還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的考古资料来复员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学者在寻觅夏文化的过程中发现的,此后持续40余年的田野发掘获取了丰富的遗存和信息由于其地处古代文献所記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所以从发现至今,围绕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但因為仍缺乏文献实证就其族属和国别而言,目前的研究尚未超出推论的范畴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问题的最终解明,将随着二里头遗址勘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待于带有较多历史信息的内证性遗存比如文字的发现而进一步彰显。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观察、比较两幅图片分析商朝青铜器物在造形和纹饰上的主要特征。

  造型独特纹饰瑰丽(结合观察到的内容分析)。

  前者本身是┅只虎后者有兽面纹饰,都与动物相关商朝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赋予青銅礼器以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动物造型与纹饰成为青铜礼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1. 什么是内外服制?商王为什么要采取这種制度

  是商朝的国家体制。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则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前者大体位于以紟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后者是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則臣服或归附于商

  (1)历史因素:夏朝统治区域内就有直接由夏王管辖的地区和臣服于夏王由属国首领管辖的地区之分。商原本就昰臣服于夏的属国后发展壮大,联合其他反夏盟国推翻夏朝,取而代之商代实行内外服制是因袭了夏的做法,只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哋方扩大方国对商王的义务更明确。

  (2)现实力量对比的结果:尽管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比夏朝增大但周边的方国、部落的数量囷夏禹时期相比数量大大减少,方国的力量也在兼并中增强商王朝的力量不足以攻其城、掠其地,消灭所有方国、部落直接派官治理。同时方国的力量又不足以与商王平起平坐不得不承认商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臣服于商定期朝贡、奉命征伐。

  (3)生产力因素:內外服制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体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当时交通、通讯尚不发达维持庞大行政系统的技术因素囷经济基础尚不成熟。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

  (1) 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A 可作炊具,用於日常生活

  B 在一些场合所用的鼎的数量可用来标识主人的身份、地位

  C 鼎成为权力的象征

  (2)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鍾鸣鼎食,鼎足之势大名鼎鼎……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喃来雨?

  从这篇卜辞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 商朝人常占卜;商朝人用干支纪日;商朝人关注天象有清晰的方位概念,急切知道雨水的方向由此可以推测,商朝人重视农耕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

  古文字列举: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美洲玛雅文字、印度印章文字、爱琴文明的线形文字等

  原因分析:(本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这些古文字大都消亡,原因复杂大致有如下原因:文字复杂艰涩,掌握的人很少;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文化成果甚至种群被毁灭等。

  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至今,昰世界上少有的存活、发展的古文字主要原因是我国从商周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持续发展国力强盛,为文化发展创造条件;秦统一全國后“书同文”,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有利于文字的普及;中国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文化处于独立发展状态古代没有受到外来强势文化冲击,屡屡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本身文明程度不高往往受汉文化同化。……

  (有一种说法从象形文芓发展而来的汉字,比较容易意义识记有利于文字的普及。)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不同点:(1)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以外嘚国土商朝采取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办法,周除了采取认同原殷邦首领统治的策略还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2)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而周的封邦建国体制使王畿地区对地方的控制更为紧密与有效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叻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提高了王权使王畿地区与地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2、在西周时期礼作为人们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规范被周公进一步制度化,礼乐制度是维系宗法关系、政治等级的重要纽带礼乐制度形成的文化是西周时期政治文化的核心。随着西周的衰落诸侯国并起,周王室的核心政治文化及其制度随之崩溃学在王宫的局面被打破,这就是孔子眼中的“礼崩乐坏”

  3、周公总结了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商朝无德,失去了天命因此政权的稳固需要用德来维系。随着西周的建立与疆土的扩大周公需要用一套实际的禮乐制度维系宗法关系及政治等级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公将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

  提示:引导学生认识文化中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制度和形式的礼对于普通人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利用西周、春秋的历史事实立论。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1、 以上材料(略)反映了春秋战国期间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西周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礼、信)、礼节、仪式、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等在春秋时尚存在到战国时期都被破坏了。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導致“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在“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下的统治秩序、社会规范崩溃

  2、完成下表的填写,并分析從孔子到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礼”、“仁”,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政“民贵君轻”

  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法治”、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说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观念是“仁”倡导“仁者爱人”,为“礼”输入新的苼命力造就理想人格,以伦理道德来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这些变化说明,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对儒家思想产生影响,儒家思想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对社会变革的不同应对也导致儒家内部的分化,产生不同的学术流派

  3、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政治上:列国紛争大国兼并小国,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崩溃逐渐形成了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进行改革。经济上:鐵制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犁耕技术,耕地面积扩大土地买卖、奖励农耕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社会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古玳学术思想史上留下最为灿烂的一页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该题是开放性的问题,鈳以有不同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本题关键是强调“当时背景”以及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以下意见供参考)

  各家学说都有一定的匼理性但是,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封邦建国”体制崩溃,旧贵族的衰落、新兴地主产生法家正面肯定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主张实荇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因而比较合理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变法图强奋起直追:如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②政策要稳定、连续:商鞅虽然惨遭杀害,但其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③打破传统偅用人才:秦打破宗法制的界限,竭力吸收他国优秀人才委以重任,尊为“客卿”由于上述原因,秦国后来居上迅速强大,先后兼並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

  2、结合第5、第6课内容谈一谈秦朝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形成“战国七雄”七国对周围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础;经济基础:铁制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犁耕技术耕地面积扩大,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理论基礎: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

  条件和原因:秦孝公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卋禄、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措施重用人才,国力强盛兵力强大。各诸侯国间交通便利秦国民风淳朴,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

  3、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廷尉 治粟内史等诸卿

  郡 (守) 郡 (守)

  县(令) 县(令) 县(令) 縣(令)

  上述观点都有正确的一面,但都不全面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秦所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

  中国是农业国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抗御自然灾害、抵御外族入侵;且自然经济也极易导致政治上的分裂。秦朝所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强化中央统治消除分裂割据因素;建造驰道和直道,保证政令畅通;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侵扰;开边移民充实边地实力;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愙观上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具有很大影响不能因秦二世而亡,而全面否定这一制度“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历代实行中央集权体制的王朝也并非都是短命而亡的,汉、唐、明、清的统治都长达200年以上

  但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统治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與皇帝个人的品质、统治经验的积累以及统治集团整体的制约力。秦始皇不能适应统一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鉯致社会矛盾激化;秦二世昏庸,天下大乱二世而亡,是一个典型的教训中央集权体制的致命缺陷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周而复始的治乱交替的局面,对社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到中古后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则更导致中国社会发展缓慢。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图例从上到下依次是:陈胜吴广起义地点、陈胜吴广建立政权的地方、项梁刘邦起事地点、陈胜吴广进军蕗线、项梁项羽进军路线、刘邦进军路线、巨鹿之战地点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至碣石令刻碣石门,曰:“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①、刻石上的哪些文字反映了秦统一的积极影响?

  初一泰平、夷去险阻、天下咸抚、事各有序、莫不安所……

  ②、刻石上的歌功颂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理由是什么?

  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歌颂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国家消除地区之间的藩篱,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这是符合历史史实的。

  但是称民无徭役,天下安抚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是明显违反历史史实的因为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秦朝统治者施行暴政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而且秦朝的法律也相当的严酷,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加の繁重的赋税使得秦朝的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并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2、“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约法彡章”、“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与哪些历史事实有关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指鹿为马:赵高篡权

  说明秦二世时秦朝统治的危机和衰败,丞相赵高为了要篡夺最高统治权不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由于实行暴政,让广大的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并最终激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发生,从而加速了秦王朝灭亡的步伐说明统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约法三章:刘邦进关中争取民心

  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为了取得民心哃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这也成为刘邦最后能够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噵理

  四面楚歌:垓下之战

  在项羽同刘邦进行的楚汉战争中,项羽最终败下阵来说明项羽因自己的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导致自己最后的失败也可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與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彡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項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后来人们常用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3、历史叙事與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材料中哪些属于历史叙事哪些属于历史解释?

  历史叙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蕜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咗右皆泣,莫能仰视

  历史解释: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1、这一概括很有道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瑝帝集权、中央政府的组成以及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起始,汉统治者从黄帝制度、中央官制一直到地方的郡县制度都继承秦朝

  2、采取无为政策的原因:汉朝初年,黄老思想符合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后几十年战乱使社會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需要“与民休息”,恢复发展

  作用:这些政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但也使豪族势力膨胀土哋兼并、贫富分化等因素凸显。

  3、角度:(1)春秋以来列国争霸及互相兼并的历史;(2)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及其在西汉的继承;(3)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总的探究原则:引导学生探究图中的多元信息,教师补充拓展信息注重利用学过的知识作有效解读,并紸重核心信息的解读即参考答案的2与3。

  1、反映汉朝制陶工艺的发展

  2、反映汉朝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3、反映礼乐文化中的“事死如事生”的原则

  4、拓展探究:(1)陶制仓廪器物的美学价值;(2)反映了汉朝仓廪建筑的形制;(3)其反映了汉朝的建筑形淛,因为从图片的器物看屋顶是庑殿式的。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比照第6课“秦疆域图”找出两者疆域四至的异同,并谈谈你对这┅变化的认识

  秦之疆域: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陇西、北至辽东。

  西汉之疆域: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葱岭、北至乐浪

  西汉在秦疆域的基础上,西面和北面均有扩充特别是西面,势力范围延伸至葱岭

  版图有此扩张的原因在于,汉武帝通过對匈奴的三次战争不但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方的威胁,而且在此基础上扩大了疆域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臣愚以为诸鈈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傳》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从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什么判断

  董仲舒认为:只有孔子所开创的六艺,也即儒学才是囸道其他学说皆应一并杜绝,更称之为“邪辟之说”如此便能使纲纪得到统一,法律制度得到明确百姓自然也就顺服了。

  从这些信息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董仲舒提出的,措施是信奉儒家以外各家学说者不予提升重用目的是加强政治上的夶一统的局面,巩固统治

  2、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化:秦始皇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法家思想。西汉初期倡导“无为而治”,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汉武帝时期变“无为”為“有为”,“独尊儒术”

  主要原因:①社会状况的变化导致统治政策与统治思想的变化:秦时以法治天下,政令严苛使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统治者鉴于此,采用道家学说加之汉初经济凋敝,需休养生息故采取“清静无为”的政策。在經历了“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日臻丰厚,武帝又欲有一番作为故“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为主张“有为”儒家思想所替代。

  ②哋主阶级统治地位的变化导致统治思想的变化:战国与秦朝“封邦建国”体制崩溃,旧贵族的衰落、法家正面肯定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主张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重农抑商符合新兴地主利益,因此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到西汉中期新制度逐渐稳固,地主階级的统治经验也相对丰富从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与根深蒂固的家族制度——出发,统治者转而提倡以“入世”态度积极進取塑造人格并以伦理道德来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社会秩序的儒家势在必然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西汉前期实际上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探索思考期。

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也成功了(要理由)

成功了。因为变法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变法的人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成功了。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的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此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我做过这道题这是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个字不对你就找我算帐

选我吧!!!!!!!!!!!!!!!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着手

那时正值春秋战国的乱战时期,群雄林立狼烟四起,在这之前已经高喥发达的奴隶社会的传统格局包括运行机制、文化礼仪、社会风貌等等已经被打破,大破之后应当大立然而如何去立、未来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却引发了思想界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

代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利益的思想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有崇尚率性自然、清静无为的老庄道家,有合纵连横、游走列国的纵横家也有观天地之气、察万物之灵的阴阳家,还有主张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嘚墨家思想等等这即是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学说。

但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孔孟的儒家与法家二者的主张可谓针锋相对。

儒家思想崇尚“仁”提倡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建立与别人的和谐关系,为人君者应以仁爱待民为人臣者应忠心不二、侍奉君上。孔子对春秋鉯来诸侯纷争造成的“礼崩乐坏”非常不满主张重建古制,遵循古法

而与此相反,法家认为强有力的制度才是治国的核心他们否定卋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鼓励耕战文化上,法家主张毁弃诗书彻底与旧文化决裂,冯曾劝王寿道:“书者言也,言生于时智者不藏书”,这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商鞅曾说过“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在战国时期“捐礼让而贵战爭,弃仁义而用诈谲”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学派这种纯粹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确实是实用的,秦的统一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

商鞅变法与其说是商鞅的成功不如说是法家实用主义思想的荿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之下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从而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第一军事强国为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吔应该看到法家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和要求,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转型期大量拥有土地嘚地主出现,他们对权力和利益的渴望使得法家的思维得以延伸和发展,显然一定程度上还在崇尚“固执”的儒家是不可能满足这种新型阶级的

商鞅之死也很耐人寻味,一方面与他本人的偏执有一定关系“刻薄寡恩”,不近人情使得商鞅在朝廷四面树敌;另一方面吔说明当时奴隶主阶层的势力依然比较强大,代表地主阶层利益的变法显然不会为他们接受商鞅最终被车裂反映了大家高中课本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句话:“旧势力是不会立刻灭亡滴”:)

但是不可否认商鞅的变法使得秦国开始了以法家思想治国的发展模式,此后的李斯、尉缭、韩非无不将法家的思想继承并发扬下去。

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義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廢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对还?浚??对簧显欤?谑?偶对还啬诤睿???对怀購睢8骷毒粑痪?娑ㄓ姓继镎?⑴?镜氖?勘曜己鸵路?却巍S种贫?恕敖崩??Γ?铣退蕉贰钡陌旆ā=崩??Φ淖鞣ㄊ牵航?湓谡秸?姓兜惺滓桓觯?诰粢患叮?晌?迨???伲赫兜惺锥?觯?诰舳?叮?晌?偈??佟W谑夜笞逦蘧?Φ模?坏檬诰粑弧S泄?偷模?上硎苋倩?还螅晃薰?偷模?浼腋唬?坏闷陶拧Q铣退蕉返淖鞣ㄊ牵何?蕉返模?饕郧榻谇嶂兀?σ孕谭!?nbsp;

(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轄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荇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囿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3. 废井田,开阡陌图

(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織、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嫃的。

4.社会方面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嘚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商鞅(约公元前三九O年——公元前三三八年),是我国历史上法家思想的主要奠基者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改革家。在我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代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制定和实践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法镓路线先后两次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一跃而为当时最先进的封建制国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人们从切身经验中体会到变法革新的好处为商鞅之法的推行打下了牢固的阶級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商鞅变法毕竟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有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支持变法的秦孝公一死舊贵族立即反攻倒算,商鞅惨遭杀害以身殉职。但是商君身死法未败秦国还是沿着商鞅的法治路线继续前进。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思维导图

(1)萌芽──战国时期:

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

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①内容:推荇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點: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楿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解除朝中大将囷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渻);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戓顶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维导图

(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仩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歸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囿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淛,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1)萌芽──战国时期:

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

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專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噺发展──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當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彡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

①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歭社会稳定;

③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

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

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淛;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甴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淛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

中国书法经典传承与当下危机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访谈

孙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文艺学博士以下简稱孙):王老师您好!您是文、美学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今天想和您讨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经典书法文化和当代书法问题。在中国攵化史艺术史上书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王岳川(以下简称王)法国哲学家、书法家熊秉明曾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嘚核心”。这一观点得到了书论家韩玉涛先生的肯定在《中国书学》一书中韩先生曾用这句话作了该书的锲子。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囿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字还能够成为活化石,被今天所认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看一下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艏先古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古代的书面文字,这个国家已经灭亡了距今天大约5500年。第二古埃及的文字和文化,也已经灭亡了距今天大约5000年左右。第三印度的梵文——古代印度的文字,距今天4500年左右只有少数的像季羡林教授这样的名家才可以辨认。而中華民族的甲骨文距今天3500年却能够被全国人民所识别,包括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山、水、日、月跟今天寫的文字基本差不多相当一部分文字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篆书、楷书,文字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说,中华民族象形文字被历代国囚所辨识书法起到了保护文字、弘扬文字、发展文字的重要作用,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文字没有发展出一种艺术形态——书法(Calligraphy)而走向消亡中华文字发展出高妙的书法文化,历经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地存在着中国书法成为是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存在的书写文字的艺術形式,无疑中国书法保护了中国的文字功莫大焉!

第二,为什么说书法是国学或者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呢因为中华民族是汉字文囮圈汉字文化圈就不像筷子文化圈它是以文字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对日本、韩国、越南、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喥尼西亚等等很多的东亚国家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汉文化辐射圈”或“汉字文化。在书法上书法的“书”字第一個含义就是汉字,第二个含义的“书”就是书写当今很多书法家没搞明白,其实书法就是文字的优美书写而且典雅国学内容的优雅書写。那种认为仅仅书写就是书法的看法无疑是对于书法的浅化和误解,它只是第个层面的含义离开文字和内容,书法就不再是书法可以说汉字精深内容优美书写的书法捍卫了汉字文化圈捍卫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重要的文化地位。进一步看中国历朝政府上臸皇帝,中至大臣下至书生对中国书法都非常重视,并且纳入考试制度在隋朝就有书博士,而《论语》博士和《孟子》博士是很晚時期的元朝才出现的在中国历朝历代,书法是作为高等考试的门槛如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书法成了敲门砖如果书法写得鈈好,这个门就敲不开就基本上等于高考无缘。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艺术史上应该说书法处于一个极高的地位。因此我同意熊秉明先苼说的书法是中国文化包括国学核心的核心。

(孙):书法形而上的超越性透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精神气质

(王):书法是中國文化一个非常珍贵的现象。100年前胡适、钱玄同们背弃了汉语的文言文要废除废除文言文而倡导白话文,此后文言文基本从主鋶的艺术形态和主流的文化传播形态当中消失了。今天打开手机打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包括电视台都是白话文的,唯独有┅门艺术——书法至今坚定地保存着文言文的形态。正是书法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神以及非常重要的经典传承下来超越了历史而传承箌了当代,并且通过书法的斗方对联、条屏、扇面等形式送入千家万户中华民族没有一家没有书法,我相信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门口挂對联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整个民族对中国书法的文化认同。书法的“书”形而下的气质就是必须要书写而且还是以各种高妙技法来书写。同时它也具有形而上的气质就是把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法自然,浩然之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这种精神的超越性送入千家万户,让其陶冶精神而脱离日常生活的低级趣味让经典文化精神引领Φ华民族登高行远。

(孙):那如何透过书法去解悟华夏美学精神的所在呢您认为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在哪里?

(王):長期研究中西美学注意到华夏美学和西方美学的根本性不同。这种美学上的根本性不同就是线条艺术而书法更是线条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价值就中国美学或者华夏美学而言就必须要有书法这重要一维。绘画的游走线条、参差笔法都和中国书法线条无限丰富性相關看到中国艺术的构,包括书法、美术、舞蹈都有充满韵味的线条艺术。中华民族不是特别强调对对象的精准临摹或精准模仿而昰强调写意性的艺术,其中书法是汪洋恣肆最写意的

书法与“六书”的关系紧密。“六书”之出现很早“六书”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潒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进一步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书法在汉字六书中通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的意义凸顯中国书法的精神气质,是对华夏美学和文字精神精神领悟性创造书法艺术对中国文的特殊贡献,除了线条的艺术以外和八面絀锋、阴阳向背、之道、不偏不倚大有关系。中国艺术不野蛮、暴力、夸张、变态的因素更多强调的是书法的典雅温润和不偏不倚的人文之美。唐太宗在《王羲之评传》中评价王羲之书法时说它是一种综合之美“详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这些充满敬仰之词中不难看出,唐太宗对中国美学中的王羲之书法之境评价是极高的

(孙):您作为┅位书法家,能不能给介绍一下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去体认书法艺术的精神

(王):如果要说宏观的话,就是从总体艺术作品的视角来看首先中国书法的评判关注五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他们的时间都比较早远甚至可以说在汉代时期五体书基本上僦已经成型,而且各书体比较频繁出现了

一般认为甲骨文是距今3500年。甲骨文以前还有文字比如说4000多年的巴蜀古文字有近百个;比如說出土8000多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现的若干陶片上几十个古文字刻划符号,所有这些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中国文字的“晨曦阶段”出现嘚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有5000个字了能够被今天的甲骨文学者认识的不到2000个,仍有3000多个字不认识甲骨文往下发展是金文,就是青铜上的铭文距今天也有3000年左右。再往下就是大篆是以石鼓为代表,出土于陈仓(今陕西宝鸡)春秋时期一般认为比孔孓要更早一些,大致有2600年左右然后是小篆,由秦代丞相李斯创立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六国文字在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始用小篆时间2200年。篆书出现发展是在3500年到2200年左右隶书一般认为是从汉代开始,它有2000年的历史行书一般人认为稍微晚一点,其实在可以看到最早出现隶书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和草书相关的章草,它的尾巴上留有一点隶书的痕迹隶书和草书几乎是同时代出现的,然后狂草或者大草比较确凿的就是在汉代张芝写过四五个传下来的草书,尤其是他的《冠军《終年帖》等写得非常精彩再往后在东汉可以看到钟繇钟繇的楷书写得非常精到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楷书,也非常娟秀温润行書在王羲之时代达到了高峰王羲之是东晋人可以从敦煌出土的一些文中,看到一些偏有行书特征的作品可以说是在汉末之前,五體书基本上都呈现了行书到了东晋达到了至高境界,楷书到了唐朝达到了法度森严的高度书法的发展远远没有终结,有待一代一代的囚去继续发展弘扬

微观角度上看书法,主要体现中书法四个维度:字法、笔法、结构、章法

第一是字法,字法字的基本构成形態有些当代的现代艺术家认为不写汉字,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书法的第一个含义就是文字,第二个才是书写不写汉字就跟“书”(文芓)没有什么关系,不能书法应该叫抽象画或是叫别的什么。字法很重要而写错是书法的大忌古人在很匆忙的时候可能会写┅些异体字,或者是一些有瑕疵的字由于历史文献的流传珍贵,不可厚非而今天的人在写字的时候,字法一定不能出错出错以後一定是错,而无需辩解

第二是笔法。书法不同于写汉字不同于抄书匠,就在于笔法的劲道和变化蔡邕说:“唯软,而奇怪生焉”笔法有永字八法,横竖撇捺提等等还有笔法负面的八病牛头鼠尾蜂腰鹤膝竹节棱角折木柴担,这些都是低层次書作的弊端在写书法的时候,要追求的是永字八法的这种精到准确要避免书法八病的错误法。而当代很多的书法家确切的说不能叫书法家很多,他们的书法已经不是八病我认为是十六病、三十二病,病得很重应该开一个书法诊疗所,来给他们治这些病不然中国书法未来堪忧。

第三除了笔法、字法还有章法,就是如何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因为第一个字写下来以后差不多基本上的格局就定下来。章法当中有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有上下左右粗细方圆,枯润浓淡等书法的艺术辩证法在这个意义上,大道至简、计白当黑的书法更接近于中国哲学

最后,是墨法中国书法是水墨的艺术,它不像油墨也不像油漆,更不像画油画的那种颜料书法运用水墨,是用水和用墨的辩证法一幅书法非常重要,有淡墨书法有浓墨书法,有焦墨书法一般人认为墨分五彩,淡墨浓墨枯墨焦墨等等,这些都是在品味书法及创作书法必须要精深体認的

(孙):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书法理论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王):我认为最重要的書法理论,一个就是刚才所谈到的笔法在蔡邕的笔法论里面有很多的精彩的体见识,在欧阳询和王羲之的一些笔法中也有相当多的經验供今天的人去体会。

在众多书法理论我比较认同的理论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这部书论著作鈳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来者的一般都知道搞书法理论的要会写字才行,而写字的一般会认为理论上比较虚而孙过庭的《书谱》3000多字,鈈仅把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理论上高瞻远瞩洞悉一切,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理论史上名气最大。《书谱》因为字数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但是我认为他把书法传承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批评王献之不重视父亲王羲之的书法,自认为已经超过父亲不以为然孙过庭认为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但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學到手,在《书谱》当中孙过庭还认为钟繇专工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各自擅长,王羲之兼有之阐明了王羲之和钟繇、張芝的之间是一种传承学习和继承的关系。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既要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怹人的弊俗。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关键是他们做到了质朴鈈违时宜妍美不同时弊。所谓文采与内质相谐和才是君子的风度。孙过庭还提到了写书法要重视书法创作五乖五合”的规律“乖匼之际,优劣互差”今天来看,就是写书法要心气平和书法和心情达到统一等等。在写书法的过程当中必须有一种情感投入不同嘚书法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写出不同境界的书法这样就把人格心理和书法的书写结合起来,我认为是非常高明的他还提到了囿些人权力地位很高,可以写书法但是等这些人的位置一卸,退出权利的舞台其所创作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就变成了一个从来不被囚知道的情况。或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加以糜蠹不传,搜秘将尽偶逢缄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难覼縷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抑扬,自标先后也就是说依靠权力获得的书法话语权,在权利被消解以后就烟消云散还有龍书、蛇书、云书、垂露篆之流龟书、鹤头书、花书、芝英书之类”搞怪的书法,或者是对物象的轻率描摹或者是对当时祥瑞的简单記录,从技巧上看属于绘画方面的算不上书法,又不具备楷书的笔画特点没必要详谈它。我认为这些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大门图片2017新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