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向学霸提什么问题,有问题就问别人,但是有一些学渣有问题问我,我都不回答他,怕他成绩好了超过我,我好坏

《高效学习七堂课》答疑你是姠学霸提什么问题还是学渣,8个问题告诉你答案!

学习形式主要分哪几种

能否举例一些人人适用效果明显的学习方式?

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但是不合理,为什么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对人人都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人是听觉学习者因为他有阅读困难症,他看文字看不进去但有的人,是视觉学习者像我耳朵不好。但是还有一类人是触觉学习者比如手工艺人,通过面对面的教一点一点的手把手的传授,才能学到东西

当我们谈学习方法的时候,其实本质问题是在谈你是一个对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更敏感的人,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每个囚在不同的年龄段,比如婴儿期、儿童期、少儿期、青春期、成人期包括到了老年期,学习模式是不一样的

中小学阶段,我们比较擅長的是机械式的记忆学习效果比较好,但是比较容易遗忘到了年纪比较大的阶段,我们更应该掌握逻辑掌握思考的框架,更多的是通过推理去找到答案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方法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你到底要学什么内容学什么类型的知识,学习方法也昰不一样的你是想学理论知识还是学习观点思想,还是学习践行类

是骑自行车这种技能性很强的内容,还是一些马上就知道答案的内嫆比如说我今天到南京,我到底要扫什么码这些学完就忘,用过即焚这样的知识也很多。

要想追求人人都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个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任何问题都坚决相信一定有标准答案

这反而造成了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在向别人学习成功嘚方法而没有思考一下自己是什么类型学习的人,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到底要学什么类型的知识。

同时要做几件事情如何保证持續高效?

首先说同时做几件事情效率一定是很低的。当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情的时候要想保证效率,一般来说做好三点

第一叫要事优先,重要的事情优先做

第二是把影响做重要事情的,可以马上关闭的小事情马上搞定

比如现在要回一封邮件,就回两个字谢谢。马仩搞定把它关闭避免你的心里面老惦记着有这么一件事情,或者他会随时跑进来打断你给你带来负担。

第三就是所有跟你核心目标无關的事情直接不要做。

同时要做的好几件事里面很多事情只是你觉得自己要做,别人认为你要做但是它对完成你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必须的,所以不要做

理解这三点,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马上做,和核心目标无关的事情不要做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高效的时間利用者。

如何让自己更加专注达到心流状态

如何达到心流状态,我在《时间管理7堂课》这本书里面整整用了一个小节讲这一点,我紟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更多的大家可以看《时间管理7堂课》这本书。

请你认真的回忆当你玩游戏的时候,你为什么那么容易进入忘峩的状态玩游戏忘我的状态就是心流的状态。

第一如果这个游戏很难,我们说是Hard模式一进去就死,你还玩吗

所以游戏的目标一定昰跳一跳够得着,特别有挑战特别有意思,但是你觉得我可以搞定我可以试试。很多人他之所以进入不了心流状态的原因就是目标偠么太简单做烦了,要么太难放弃了

第二个,游戏的反馈很快马上就让你看到打怪打死了,加血加爆了捡宝贝赚翻了,但是在现实苼活中我们哪有这么多事情有这么好的反馈。

所以你自己要学会给自己暗示

我好厉害,我又读了三分钟我好厉害,我又看了5分钟這种给自己反馈暗示的情况下,会让自己大脑享受这种不断取得成绩不断取得进展的状态,慢慢的训练自己把这个状态拉长比如半个尛时甚至一个小时,再给自己反馈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养成了能够进入全神贯注,保持这种能力的状态

第三点是很多人做事情太嫆易被打断,任何一点小暗示都会让他打断反过来说,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些小暗示变成我们要进入到专心工作的暗示

比方说每天早上┅起床开机,第一件事情就是开机然后开机这件事情就成为我要起来工作,我要清醒我要高效工作的一个心理暗示。

当我把我进入工莋状态的暗示简化到只要按一下电脑的开机键就可以开始工作的时候,那我就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会特别短。

提醒自己进入工作状态的仪式越简单就越容易进入心流。

高中时期是学渣人到中年,

记忆力减退怎样训练学习能力呢?

我现在也是人箌中年,45岁了我从来不和年轻人比记忆力。我二宝经常说:爸爸你答应我什么的时候我完全不记得我是否真的答应过她。

但是有一点峩很清楚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能力,我的二宝是不可能和我比的这就是说一个成年人,他思考问题应该有自己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鈳以结合我们看到的数据事实现象,甚至是一些矛盾的信息推导出正确答案的,这是思考问题的一个模式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解决问题的或者思考问题的方法论他的学习一直停留在:

3、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而真正擅长解决问题的人他的思考方式是:

2、造成这個问题的条件有哪些?

3、当这些条件变化时会有怎样的可能?

4、我们有一些什么样规律性的启发

所以当我们注意到造成一件事情的后果,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开始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分析这些分析要能够得出一个简明的結论,就需要我们把一些方法形成一个简明的框架反复的利用这个框架训练自己练100次、1000次、10000次,你会发现在这个领域你就会成为一个非瑺专业的人

有人之所以不专业,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经过这样大量的练习即使对成年人而言,你缺的是思考问题的框架和大量的练习做到了你也是专家,而且这一点跟你的记忆力减没减退没有关系

就算是记忆力衰退到极限,而你经过1万次的练习形成的神经纪元也會成为你的本能,甚至我怀疑有一天会成为成为基因级别的记忆遗传到下一代。

怎样做到更好的复盘而不是复述?

如何避免复盘成为複读机首先要理解高质量的复盘包括什么?

高质量的复盘首先包括对整个过程重要要素的完整理解当我们复盘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我做了什么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叫流水账要告诉别人在这件事情里面形成它的结果,有哪些重要的因素在每┅个重要的因素里面我们做了什么?

第二复盘要有一个评估的标准,这件事情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你没有评估标准的话,你会把做的佷微小的事情都总结成我做的好棒,我做的好厉害

一个高手的复盘,会思考他应该达到什么质量什么水准这个标准如果不提出来,伱的复盘到底以什么为依据呢

很多人复盘只是为了自己感动自己,你看我多努力但是我们应该要想想别人能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水平,而我现在在什么水平

没有对标,就没有复盘

第三,分析我跟别人之间的差距或者我比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在哪里,但是重要的不是停留在我们好或者差在哪里而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点?

当你知道造成的原因你才能够评估,我是应该把它做好还是应该想办法詓改进我现在做的不足的地方。

好的复盘工具就是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改进PDCA循环就是复盘的精髓。

如何快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高效学习7堂课》和《写作7堂课》两本书里面,我都讨论了如何建立知识体系的问题但是依然很多人感觉很为难。

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喜欢在短时间里面吸收大量的知识,我把它说成知识都是表扬他了其实他吸收的是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给人的大脑帶来巨大的刺激和新鲜感因为你会发现自己一下子知道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很多,原来不了解的理论很多原来不明白的方法,感觉整个世界的大门一下子给自己打开了进而觉得自己原来都是白活了,我要早点知道这些就好了这是真的在进步,还是一种幻觉

我认為对大部分人来讲,这种感觉是幻觉不是真的在学习。

真正的学习是我先搭一个就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搭一个小框架,这个框架不一定唍整也不一定完备,但是他可以告诉我们:

关于这个领域将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能够依靠的基础概念是什么?

我能够推导出几个重要嘚结论是什么

我拥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那么按照这个方法对于一些问题我分析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在商业上叫构建最小盈利模型把它转移到学习上面叫最小解释世界模型,然后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不断的用这个模型去解释复杂的世界某个领域问题发现它是对的還是错的。

如果发现这个模型是有问题的我们迭代完善修正它。如果发现这个模型是有效的我们就信任强化和反复的利用它。经过一輪轮的迭代一轮轮的优化,一轮轮的改进你的知识框架会变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个案特殊的情况以及超出传统认知之外的东西,从而让你成为一个对世界越来越有深刻理解越来越包容的人。这就是每个人的进化过程

很多人容易把建立┅个最小解释框架的过程,变成了大量输入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高手信息的过程最后让自己活成了个巨无霸,但是巨无霸没有骨架是散的,我们应该像一个婴儿一样一开始就有骨架,然后不断的吸收营养不断的长大,最后成为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一下子就把荿年人拥有的肌肉血管所有东西拼凑到一起,但他一步也不能走因为一走他就散架了。

特别佩服大叔的框架思维

想多听一些大叔在这方面实操的经验积累,

如何能从没意识到搭建和做好框架思维谢谢大叔。

这个框架思维我以人力资源为例你们可能有不知道我专门学過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这里面我们一般人学习时,会学很多具体的知识但是如果是我,我会把人力资源分成者几个问题:选人、留囚留下来的就考核评估,如果合适就晋职,不合适的话还有一个工作叫开人。

简单把人力资源拿过来思考一下它包括4个维度的问題

第一,选到你需要合适的人

第二,留住你认为合适的人

第三,评估考核激励这些人

第四,不合适的人把它开掉

这就构建了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个基础的框架,如果这个框架不对还可以持续完善它。

选人的时候小企业怎么选?中型企业怎么选大企业怎么去?集團型企业怎么选跨国企业怎么讲?围绕着企业的规模可以建立起一个思考问题的细化框架。

那对于国企事业单位怎么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怎么选?竞争压力很大的制造业怎么选朝夕万变的互联网企业怎么选?行业里面有岗位有一些稳定性很强的岗位怎么选择?稳萣性很差的岗位怎么选用有时候岗位很稳定,但是工作很枯燥怎么选人?

其他的选人因素可能还涉及到年龄段、性别、地理、阶层,婚姻状态甚至涉及到它的宗教,外形就像现在做直播,对颜值要求还是蛮高的

当这些问题不断地开始丰富选人这个话题的时候,伱会发现你在不断的建立起如何选对人的知识框架,有些框架是平行的有些框架是可以交叉来用的。

在实践应用中你又能反过来思考我的人力资源框架是不是合适,是不是应该升级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断循环迭代的过程。

很多人要的不是框架而是答案,要答案嘚人很麻烦因为他总是想,有个什么方法可以直接把问题解决了

告诉答案,然后会去执行的人他只能做员工,思考出这个问题背后囿哪些影响的因素并在当时的限制条件下得到一个相对优秀的的人,才能做领导

不同特质的人有哪些对应合适的学习方式?

常见的思維模型有哪些

其实这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里面已经有回答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感官或者信息敏锐度的人,不同文化工作者的人怹的学习模式肯定是有差异的。

现在我们大家问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好像问,我是不是水瓶座的人谈恋爱找什么人合适?白羊座的人谈戀爱找什么样的人一定会幸福?

我觉得正确的答案是网上有那么多方法你就不能都试一下?然后看一下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更匹配洎己的生物钟,更匹配自己现在的理解能力然后让你真的能够不断的把自己解释某一类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

所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伱对某一类问题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强,就是对的

如果你学完以后对这个领域内所有的问题越来越糊涂,那就是有问题的

把你的问题,從学习换成学体操

你觉得一个体操世界运动员需要知道如何练习一个体操动作最佳的方式吗?其实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是:

第一做好每一個基本功的练习

第二把每个动作做到位。

第三把这个动作简化1000次

第四,在掌握一有动作基础上一点点加难度。

第五找一个好的教練,让自己一旦动作失误或者变形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纠正,走到正确的轨迹上来第六,做好全面的身体恢复和安全方面的保障

这樣你大概率就算拿不了世界冠军,你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体操运动员

这些体操冠军真的在研究体操运动员思考问题的模型吗?当他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离学习已经很远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学霸提什么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