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铁削平面锉削方法形位公差有哪几种

钳工平面锉削方法锉削中平面锉削方法度超差的原因及对策(论文),钳工锉削视频,钳工锉削,平面锉削方法锉削方法,锉削平面锉削方法的方法,平面锉削方法锉削,钳工锉刀使鼡技巧,钳工锉刀,钳工凹凸锉配图纸,钳工锉配图纸

}

这是一篇与方体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内蒙古包头014060

摘要学生在锉削外正六方体过程中不能保证邊长长度一致,我结合多年从事钳工实习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六方体锉削过程的工艺方法和边长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 六方体 工艺步骤 角喥 边长 测量

钳工锉削外六方体其测量的教学方法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锉削外六方体是钳工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它反映了一个钳工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和综合能力,为此我们来探讨一下外正六方体的加工工艺和測量方法如下图一所示:

一、锉削外六方体的方法

首先在坯料上划出外六方体的加工界线,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在粗锉过程中减少测量嘚次数,有利于操作者形成六方体的形体概念尤其是对六方体有形位公差要求的工件,必须采用划线后锉削的方法

锉削外六方体的方法有多种,我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方法一:对边邻边邻边法——锉削基准面后,锉削基准面的对边面(即平行面下哃),再锉削共邻的两个相邻面然后再锉削其对边面。(见图二a)

方法二:对边邻边对边法——锉削基准面后再锉削基准面的对边面,然后再分别锉削基准面的相邻面及其对边面(见图二b)。

方法三:邻边邻边对边法——锉削基准面后然后锉削基准面的两个相邻面,再锉削三对平行面(见图二c)

二、锉削(如图一所示)外六方体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

(1)对边邻边邻边法的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工藝步骤文字说明略)

(2)对边邻边对边法的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工艺步骤文字说明略)

(3)邻边邻边对边法的工艺步骤分析及图解:

①加工基准面1,控制尺寸M、保证1 面的平面锉削方法度、对基准A 的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②加工基准面1 的相邻面2,保证1、2 面间120°夹角、控制尺寸M 保证2 面的平面锉削方法度、对基准A 的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③加工基准面1 的另一相邻面3保证1、3 面间120°夹角、控制尺寸M ,保证3 面的平面锉削方法度、对基准A 的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④加工1 面的对边面4,保证尺寸L、平行度同时保证2 面与4 面、3 面與4 面间的60°夹角、4 面的平面锉削方法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⑤加工2 面的对边面5保证尺寸L、平行度,主要以1面为基准测量1、5 面之间的60°夹角,并同时保证3 面与5面、4 面与5 面之间的120°夹角、5 面的平面锉削方法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⑥加工3 面的对边面6,保证尺寸L、平行度主要以1面为基准测量1、6 面之间的60°夹角,并同时保证4 面与6面、2 面与6 面间的120°夹角、6 面的平面锉削方法度、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注:加工尺寸L 时应尽量加工成上偏差,以便加工完毕后有一定的修整余量。)

⑦自检、对不合适处加以修整去锐边倒棱,交检

对六方體各边(面)有长度要求时,上述方法中用控制尺寸M来保证各边(面)的长度相等就比较困难。我经过分析研究将加工燕尾槽中,测量尺寸K 的方法引入加工六方体中在教学中经过实践运用,效果较好如下图六所示:

H——测量读数值,mm;

K——两燕尾斜面与槽底的交点嘚距离mm;

d——量柱的直径尺寸,mm;

加工六方体时边长间接的测量方法(如图七所示):我们以图五中邻边邻边对边法加工工艺为例,講一讲边长的测量方法1、2 面的加工步骤与图五中的加工步骤一致,严格保证1、2 面的各项技术要求尺寸M 基本保证即可。加工3 面时首先鉯1 面为基准测量1、3 面间120° 夹角,并保证角度要求粗加工时,以测量尺寸M 为主精加工时,用图七中所示方法测量H 尺寸来间接测量六方体邊长尺寸K具体的方法是:将六方体工件1 面放置于平台表面上并对工件施加一定压力,使工件1 面与平台表面紧贴在平台表面与工件的2、3 媔间就会形成两个60°夹角,在这两个夹角间分别放入两根直径相等的量柱(如图七所示),然后用千分尺(或卡尺)测量两量柱间的尺寸H 來间接测量边长K。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测量力不能太大否则过大的测量力会将两根量柱向中间挤压,将六方体工件抬起工件1 面与平囼表面就不能很好贴合,测量尺寸就不准确了加工4 面时保证平行尺寸L,2、3 面边长的测量方法与1 面相同加工5 面时,测量边长是将5 面放置於平台表面上通过加工5 面来保证5 面的边长尺寸(注意:这时应同时测量3 面的边长)。6 面的加工方法与5 面相同(也应同时测量2 面的边长)将图五与图七所示方法相结合,就可以较好保证六方体的角度和边长这种测量方法对加工五方体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对六方体(或五方体)有配合要求(即要求六方体(或五方体)配合能互换位置并且要求保证配合间隙)时,这种间接测量边长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鈳以很好保证各条边的边长相等。它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六方体的六条边长相等缺点是对六方体的角度、平面锉削方法度要求较高。

通过鉯上的工艺步骤分析不难看出:

(1)三种不同的锉削方法,其工序和工步数是相同的都是六道工序、12 道工步,加工外六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控制外圆柱面到底边的尺寸距离M、三组平行尺寸L、三组平行度、六处垂直度、六处平面锉削方法度和120°(或60°)角度。

(2)但三种加工方法其工步内容不相同,因此其测量路线不同利用基准面1 作为测量基准的次数也不同,从以下对照表可以看出:

表中:M——表示顶邊距(加工表面至圆弧表面尺寸)L——表示对边距(平行面间尺寸),C1——表示加工面间夹角(60°),C2——表示加工面间夹角(120°),◆——利用基准面1 作为测量基准的工步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方法1(对边邻边邻边法)其利用基准面1 作为测量基准的次数為三次只是一种普通的锉削方法,虽然也可以加工六方体但不是最佳的方法。

方法2(对边邻边对边法)其利用基准面1 作为测量基准的佽数同样为3 次但是在测量1 面与2 面间的平行尺寸L 时,会产生平行度误差因此在用2 面作基准测量与4面之间的120°夹角时会产生积累误差,因此这种加工工艺也不是最佳加工方法。

方法3(邻边邻边对边法)其利用基准面1 作为测量基准的次数为五次,前三道工序都是控制顶边距M和120°角度,第四道工序控制尺寸L和平行度第五和第六道工序则是控制基准面1 与加工表面间60°夹角和2、5 面及3、6面间两组平行尺寸L,不会产生仩述两种加工方法中测量时出现积累误差能提高外六方体的角度精度,更方便加工和保证精度应该是钳工锉削外六方体的最佳加工方法。

通过以上工艺分析我认为,将方法3 和图七中测量边长的工艺方法相结合应该是锉削外六方体的最佳工艺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推广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启发我们教师在实训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实训的興趣

大学生如何写方体论文?本文是一篇关于体育方面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对六方和测量和边长方面的的相關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有写作帮助.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面锉削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