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入单身年轻人圈子的圈子?上学时不重视在外面玩,工作后都是大龄已婚的环境,跟年轻人圈子都没有交流经验,

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

人一过25岁,朋友圈就被时光割裂了,同龄人分裂成已婚的、准备结婚的和未婚的三类。

已婚人士的朋友圈,基本上是今天又去吃了啥好吃的、纪念日收到了啥礼物”,更进阶的版本则是“我娃今天吃/喝/拉/撒/睡/玩了啥”……

准备结婚的朋友很忙,除了偶尔秀秀恩爱,就是忙里抽空扔出一两张定妆照、酒店照来预告婚礼……

未婚人士的朋友圈,大都吃着精美节制的健身沙拉餐、坐过土耳其的热气球、紧跟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评论、偶尔点缀一两句毛姆或者热门日剧台词截图。

作为独自漂泊在北京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在未婚独身人士领域中有非常丰富的人脉,今天就要来聊聊为什么国家都为我们这些单身人士操碎了心,而我们还要坚持下去?

比起因为有所依靠而不得不对生活有所忍耐的人,

我更珍惜分分秒秒都为自己所掌控的现状。

半个月前,一位好友收到了家乡老母亲的最后通牒:再不离开北京、回家安稳生活,就断绝母女关系!

回家,还是不回家?这是她从踏上来北京的飞机时,就一直在和家里抗争的问题,然而没有结论。

于是,上上上个周末她提了两瓶酒来我家,喝了一整宿,把我家里的白板画满了人生未来路径的规划……结果,两人醉得不省人事。

我醒来时,她两眼通红坐在白板前,看着我说:“回家吧,也没什么关系!照顾爸妈比较好,工作压力没那么大。反正在北京,再怎么努力也买不起房……我不想再和我妈拗了。”

于是,第二天她就提出辞呈,和领导面谈过后,开始准备工作交接。

上个周末,她又提着酒来我家,谈回家之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无非是会被安排进国企工作,京东快递没那么快,健身房可能不在家楼下了……这些都是可预期的改变。关于未来,她最大的担心是“独自生活的生活要结束了!万一被安排相亲怎么办?

于是两个大龄单身女青年相对而坐,无语凝噎……明明是两个优秀、娴静的女神经,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无比丰富充实,但每当收到微信请柬时,内心还是会咯噔一下。

毕竟再过没两年,就要是三字头的人了,同学旧友们陆续结了婚,速度快的还有了娃。虽然每当自己出门在浪的时候,她们总会留言说“哇!真羡慕你们这些单身的,好自由!”

可硬要说我们一点也不羡慕她们下班回家有人陪伴、儿子女儿可爱得要命的时刻,也是假的。

尤其是在面对生活的现实一面时,一个暖心的伴侣能够给人以陪伴的希望,他会帮你分担手中的重物、共同准备餐桌上的食物,也会是在生命尽头之时,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但是,比起因为有所依靠而不得不对生活有所忍耐的人,我更珍惜分分秒秒都为自己所掌控的现状,更忧虑独居时所养成的怪癖会被普通的日常所打断。

这大概就是现在的我主动选择单身的原因。

H先生是一位机缘巧合认识的豆友,我们的沟通和交流开始于豆瓣广播,止步于微信私聊,连各自的朋友圈都互相屏蔽掉,但我们却是对方内心秘密的收藏夹。

因为现实生活圈子的相互隔绝,反而能够敞开心扉地聊一些日常交流中无法出现的话题。前段时间“原生家庭”话题很火时,我们就聊过自己的家庭,我没料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

“我是一个被爸妈各自爱大的孩子,但是我的父母却不相爱。”

H先生的父母亲是 “不相爱、只相杀”的典型,似乎恋爱时就已经觉察出了些矛盾的端倪,但H并不清楚缘由如何,他知道只爸妈是奉子成婚的。

结婚之后,他爸、妈各自做自己的生意,发展自己的圈子。

小时候,H总是穿少衣服出门玩耍,回家来洗冷水澡,经常生病,这样两人就会待在家里照顾他,但爸爸妈妈很少一起陪他出去玩,屈指可数的几次游乐园经历也都是以两人的吵架告终。

在H上学之后,他得到了非常充分的物质支持,住校时,一定是周日爸爸送上学,周六妈妈接回家。

H上了高中之后也逐渐意识到“爸爸妈妈在一起,并不幸福”。

他劝说他妈“要不和我爸离婚吧!”

他妈回到“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别管了……”

H先生推荐了一部日剧《最完美的离婚》,里面有句台词说进了他的心窝

我不认为离婚是最坏的结局。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对对方没有爱,也没有任何期待,却在一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而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不幸则是,他们觉得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我爸妈的结合,让我没法再相信婚姻。我没有信心成为一个好父亲。我想这辈子就别结婚了,遇到漂亮姑凉谈谈恋爱就好。

我吐槽道:“别随便祸害别人就好了!”

虽然我不能体会到H的痛苦,但是我试图说服自己理解这世界“存在即合理”。

和前任分开之后,神清气爽!

J的前任是一个可爱学弟,大学时在戏剧社团认识的,他是演员组的一枝独秀,J是负责剧本创作的。因为排一出周年庆典剧,花了很多心血、用了很多时间、一起吃了很多宵夜,于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虽然学弟比J小两岁,却有些大男子主义,尤其是在恋爱之后,抢着出头、希望表现出自己更强更厉害,期待得到J的一声“啊!你好厉害啊!”

虽然总是逞能的样子一开始挺可爱的,但是时间久了会让人觉得有些乏、累,觉得对方不成熟。

J从来都是个头脑清晰、非常理性的奇(pa)女子,虽然也知道撒娇女人最好命,可惜永远学不来温柔和体贴。于是每当两人关系出现矛盾,她总会启动三段论模式,开始讲道理……

而在这段关系中,最神奇的是,学弟一直在念叨着会给J一场完美婚礼,而J却是个压根不想要婚礼的女孩儿。

J曾经不止一次和我讨论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白纱?为什么一定要宴请宾客,要知道过日子的是我和他,而不是我和你们啊?为什么一定要买那么贵的钻石?不如把这钱拿去环游世界……

在这些疑问上,我和J达成了同样的共识,所以我们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而当我听到J在述说自己和学弟的情感开展时,早就预料到了这场关系的终结。

毕竟三观不是一条路上的,五官再好看也没用……

后来,J慢慢地开始假装错过电话,看到消息提醒也只是点开对话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复信息,直到她下定决心出国读研的时候,和学弟分开了。

我还记得他俩分手那天,我陪J去看了一场电影,感觉她很长时间没这么轻松过了,整个人神清气爽。

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的30岁记者Emily Witt在新书《Future Sex》中,通过记录新时代自由女性的猎奇性经验,来探讨情感、欲望以及女性身份建构等一系列问题。

那些超乎想象的新奇体验,都与大家所关心并难以启齿的“sex”相关。而从Emily Witt所关怀的主题与做出抉择的出发点来看,与非常多当代年轻人内心对于情感的期待是一致的

我并非自愿选择单身,但爱情是稀有的,并且常常是没有回报的。若非因为爱情,我找不到任何和某个地方形成永久联结的理由。

在一个经济发展、普遍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婚姻制度都在遭受着冲击。

作为女性,已经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获取生活所必需的物资,不用再依傍他人而生活。

任何男性或者女性,作为独立个体,更希望生活中的伴侣不只是物质提供者、生活扶持者,而更多地承担精神交流与沟通的soul mate角色。

我们曾经高声批判,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真爱难再觅;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人们对于伴侣要求更高的情况下,一旦找到了对的人就足矣相伴余生。

我知道遇见对的人很难,所以祝愿大家都能不忘初心,坚持单身

直到你遇到真正合拍的另一半,手牵手看大爆炸,千万别放跑了啊!

}

博士为什么劝年轻学生别报研究生?自嘲单身狗!别人儿子都喊人了!因为成才之路千万条,读研只是其中之一。高学历当然有高学历的好处,但是付出的成本也是很大的,这点圈子内的人可能体会比较深,所以题目中两位老师才会那样说。

首先是时间成本,按照硕士三年博士五年来算,三五年后读研的同学终于拿到学位,工作可能刚刚找到,而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已经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了。在个人生活方面,本科毕业就工作了的同学因为工作、收入比较稳定,可能会较早的结婚、生子,于是就出现本科同学的娃都会喊叔叔阿姨了、读博的同学还在自嘲单身狗的情况。

其次是经济上的成本,现在研究生一般都有奖学金、助学金等,基本可以保证吃穿不愁,有些节俭的同学可能还会有所积蓄,但是比起同龄人的收入还是会差上一截,想要攒钱买房之类的就更难了。对一些同学来说,可能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

经济上的差别还体现在工作年限上,比如按照北京市公积金贷款的新规定,贷款额度是跟缴费年限有关的,因为读研的时候不交公积金,缴费年限就会比工作了的同龄人少好几年。假如一个人22岁本科毕业就工作,到34岁最高可以贷款120万买房;

如果本科之后继续读博,假设硕博连读27岁毕业,也要39岁才能贷款120万。如果家里本身经济条件有限,那么经济上的帐还是得算一算的。

前面说完了成本,最后该说收益了。读研的好处也不少的,一是能够找到有学历门槛的工作;二是对于一些职业来说,读研确实能够提升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工作之后又再次返回校园读研;三是读研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其实读不读研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特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权衡成本和收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可能才是最好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不爱社交,圈子都已婚,怎么才能找到另一只狗








保持这个发帖频率应该可以的












走起两个单身狗吃狗粮去








瞎碰吧。没准儿就能碰到个眼瞎的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圈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