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池公园繁体怎么写

小时候住在醉白池公园附近,离乡多年,如今年过不惑又回来,游园之后有些感慨,忍不住写出,给自己留个纪念,兼以娱乐大众。


公园大门是古代衙门式样,门票12元。跨入门,劈面一个照壁,上面胡乱刻了些画。从照壁旁边绕进去,眼前一暗,进入了一个林子,以前没这林子的,不知何时所建。林中有些大树,也有不甚高的灌木,树种多样,高矮不一,但都枝繁叶茂,极少有阳光照到地面,形成有效隔热绝光层,将七月骄阳阻挡着在外。林中青砖小径弯曲盘绕,有一个二米多高太湖石,顶端一眼人造泉眼在淌水。在林中前行不多远便可见一古色古香大宅子,门上悬匾,大门内的告示牌称此屋原是松江某处的古代豪宅,家具全是红木的,图案雕刻精美云云,据此本人将此所在命名为“拆迁安置林”,简称拆迁林。
在林中继续前行没多远,透过树干,远远看见一个池子,池中满坑满谷的绿色荷叶,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亮光,于是紧走几步到了岸边,全景呈现眼前:从未见过如此蓬勃的荷花!整个池塘上千平米,被荷叶遮的严严实实,大部分区域叠了两三层荷叶,高度有一米以上,仍挡不住荷花钻出,或白或红的花如同星星洒落池中,白者如玉红者如霞,含苞者如仙桃,怒放者如海碗,很像动画片《宝莲灯》里的道具,此景让我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故而本人将此池命名为“小西湖”。

有一游廊曲折跨池塘一角,游廊一侧伸出个亭子,亭子尖顶上一只表面斑驳的石刻仙鹤昂首向天金鸡独立,这位老兄自我记事起便一直立在此处,只靠一条细腿屹立至今兀自不倒。亭中有石桌凳,一群老头或下棋或围观或闲坐或躺在游廊矮墙上,虚度光阴安享晚年。

转向左前行没几步边上了大路了,此路宽约两米,条石铺就,表面光洁,笔直伸向前方,有一百多米长,将公园分为左右两块,故本人将此路命名为“中央大道”。中央大道中间隆起为石拱桥,因为下面有条小河。中央大道左侧印象中是开阔的大草坪,现在也是草坪,但是实在不能称“大”。我站在桥上看了又看,终于看明白了:地皮还是那么大,但边缘林带向中心蔓延,侵占了大片草地,若不是中间隔了这么长时间,这景象就像科幻电影里外星植物在地球上疯狂生长一样,原先可开群众大会的草坪现在像是某别墅的院子。

大草坪对面就是儿童乐园了,在公园大门外看到地图上标出了儿童乐园,让我意外又兴奋,以为可以见到童年时的玩具,结果呢?全是放屁!骗人的!儿童乐园的门被几块大胶合板封上了,透过围墙的镂窗可见里面是个狼籍的建筑工地,哪有游乐设施的影子?以前这里有秋千、大象形状的水泥滑梯、绳梯、转盘,初中毕业的时候还来过。那么现在松江的小囡去哪里玩?

顺着中央大道往前走,就到了石拱桥了,桥栏杆顶端有表面粗砺的花岗岩小雕刻,形状各异,有小狮子、圆球、如同京剧里铜锤的立方体,甚可把玩。过了石桥继续前行,右侧有一小块林地,清一色的水杉,树干笔直高耸,锥形树冠瘦长对称,如同未撑开的巨型太阳伞,与园中其他的中式园林植物风格迥然不同。 水杉林后面是一条小河,小河后面是个十多米高的 大土堆,就是那种每个公园都有的标准化小山,山坡种花草,一条曲径通山顶 山顶一个亭子。很多很多年前有一次游园,见到惊人的一幕:山顶上一株大樱花树怒放,树冠是直径有十来米的球体,粉红色的花儿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朵,密密的填满整个树冠空间,树的周围反射出红色光晕,我以后再也没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电视里也没见过,后来我几次游园,再也没见到开花盛景,为寄托哀思,本人将此山命名为“望樱山”。

继续前行,中央大道止于一个门洞,门洞挖在一堵高大雪白的粉墙上,跨入门内,眼前豁然开朗,好一处宽敞的广场:中间是一方方正正的水池,围以横平竖直的花岗岩石栏杆,水池东、南、西三面是四五米宽的石砌走道,北面是一大块空地,再北面是一条长长的古式房屋,横贯东西墙。整个区域建筑风格是西式的,故而本人将此处命名为“罗马广场”。水池中央是个表面满是水渍的雕塑,略呈锥形, 一米来高,图案像年画:下方几条鱼盘绕,顶上一朵大荷花,荷花正中会喷水。北侧的长屋子早年是个茶馆,里面摆着若干八仙桌, 总有老头坐在里面喝茶,并欣赏广场里的游人。现在中间几扇大门敞开,黑咕隆咚像洞穴入口,走到门口张望,没有家具没有人,地上散落着垃圾,看起来被人类遗弃很久了。那些老头去哪里了?他们过的还好吗?还有几个活着的?

从大门到罗马广场这片区域是新社会的风格,除了增生的拆安林外。往里走,内园是苏州园林风格,就是那种满是白墙围起的小小和更小小的天井,其中遍植各色花草,沿墙连绵不绝的曲廊的古典园林。其中某个阴暗角落有个小莲花池,莲叶肥嫩鲜绿浑圆,大小如乒乓球拍,平平的漂在水面上,几朵紫红色莲花散在其中,盛开的黄蕊紫瓣花朵浮于水面上,花茎隐在水下不能见。此池朴素娴静,不似外园的荷塘张扬。再里面有个新建的盆景园,面积挺大,盆景有大有小,放在专用水泥台子上。造型大多是虬劲的松树,作为盆景其实是很不错的,只是放错了地方,在真正树林包围下,这些盆景象是被未来世界的激光缩小器照射过的树林残骸,兼之这里空旷无人,强化了悚人的效果。 内园的核心自然是醉白池了,有无数的门洞和通道通向此处,醉白池是个大致方形的池塘,每边长约十几米,东、北、西三面环以长廊,东西侧长廊各向水面伸出一亭子。北面开放式,坐落两幢古屋夹一小路,西边那幢屋檐下挂一匾,上书斗大的“醉白池”三字,池水浑黄,不知何故荷叶稀疏,还夹杂枯枝败叶如同深秋景象。走廊的墙上排列有二三十块黑色石刻,全镶着玻璃镜框,大小如横放的搓衣板,大都刻着一个人像加人物传记,文字是专业高深竖排繁体,像是古董。池北面有个四合院,早年间有人家住的,现在开发了,站在大门口,但见门内迎面一尊古代干瘦老头的白色胸像,笑眯眯看着每个企图进门的游客,好像辟邪镇宅的神像,指示牌称此人为明代画家董其昌。两边厢房墙上挂满了字画,我敢打赌不是董画家的真迹。

此处为何起名醉白池呢?“白”为何意?小时候听大人说是指李白,但最近看资料说是白居易。不论是指谁,皆斯文有余活泼不足,无助于提高醉白池的知名度,为了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在下以为还是说成白娘子为好。(导游小姐一手执三角旗,另一手纤指指向池面:“传说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型吓倒许仙,白娘子自知闯祸,立即下水逃遁,一直游到了这里,当年这里还是荒郊野外,白娘子就在这里歇了几天,酒醒透了才回去,从此这池就被称为“醉白池”了。由于白娘子吐出了一些雄黄酒,所以池水一直浑黄,荷花也长不好了,但此池从此得了仙气。明代附近住着一个叫董其昌的小孩,常来池里摸螺蛳抓黄鳝,所以聪慧异常,成了一代书画大家。大家可以舀些池水回去,也沾点仙气哦。")

走到此处就该折回去了,整个游园期间所见游园者只有十几人而已。的确是既能怡情又适合发思古幽情,只是不知下次再来又是何年了。

}

小时候住在醉白池公园附近,离乡多年,如今年过不惑又回来,游园之后有些感慨,忍不住写出,给自己留个纪念,兼以娱乐大众。


公园大门是古代衙门式样,门票12元。跨入门,劈面一个照壁,上面胡乱刻了些画。从照壁旁边绕进去,眼前一暗,进入了一个林子,以前没这林子的,不知何时所建。林中有些大树,也有不甚高的灌木,树种多样,高矮不一,但都枝繁叶茂,极少有阳光照到地面,形成有效隔热绝光层,将七月骄阳阻挡着在外。林中青砖小径弯曲盘绕,有一个二米多高太湖石,顶端一眼人造泉眼在淌水。在林中前行不多远便可见一古色古香大宅子,门上悬匾,大门内的告示牌称此屋原是松江某处的古代豪宅,家具全是红木的,图案雕刻精美云云,据此本人将此所在命名为“拆迁安置林”,简称拆迁林。
在林中继续前行没多远,透过树干,远远看见一个池子,池中满坑满谷的绿色荷叶,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亮光,于是紧走几步到了岸边,全景呈现眼前:从未见过如此蓬勃的荷花!整个池塘上千平米,被荷叶遮的严严实实,大部分区域叠了两三层荷叶,高度有一米以上,仍挡不住荷花钻出,或白或红的花如同星星洒落池中,白者如玉红者如霞,含苞者如仙桃,怒放者如海碗,很像动画片《宝莲灯》里的道具,此景让我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故而本人将此池命名为“小西湖”。

有一游廊曲折跨池塘一角,游廊一侧伸出个亭子,亭子尖顶上一只表面斑驳的石刻仙鹤昂首向天金鸡独立,这位老兄自我记事起便一直立在此处,只靠一条细腿屹立至今兀自不倒。亭中有石桌凳,一群老头或下棋或围观或闲坐或躺在游廊矮墙上,虚度光阴安享晚年。

转向左前行没几步边上了大路了,此路宽约两米,条石铺就,表面光洁,笔直伸向前方,有一百多米长,将公园分为左右两块,故本人将此路命名为“中央大道”。中央大道中间隆起为石拱桥,因为下面有条小河。中央大道左侧印象中是开阔的大草坪,现在也是草坪,但是实在不能称“大”。我站在桥上看了又看,终于看明白了:地皮还是那么大,但边缘林带向中心蔓延,侵占了大片草地,若不是中间隔了这么长时间,这景象就像科幻电影里外星植物在地球上疯狂生长一样,原先可开群众大会的草坪现在像是某别墅的院子。

大草坪对面就是儿童乐园了,在公园大门外看到地图上标出了儿童乐园,让我意外又兴奋,以为可以见到童年时的玩具,结果呢?全是放屁!骗人的!儿童乐园的门被几块大胶合板封上了,透过围墙的镂窗可见里面是个狼籍的建筑工地,哪有游乐设施的影子?以前这里有秋千、大象形状的水泥滑梯、绳梯、转盘,初中毕业的时候还来过。那么现在松江的小囡去哪里玩?

顺着中央大道往前走,就到了石拱桥了,桥栏杆顶端有表面粗砺的花岗岩小雕刻,形状各异,有小狮子、圆球、如同京剧里铜锤的立方体,甚可把玩。过了石桥继续前行,右侧有一小块林地,清一色的水杉,树干笔直高耸,锥形树冠瘦长对称,如同未撑开的巨型太阳伞,与园中其他的中式园林植物风格迥然不同。 水杉林后面是一条小河,小河后面是个十多米高的 大土堆,就是那种每个公园都有的标准化小山,山坡种花草,一条曲径通山顶 山顶一个亭子。很多很多年前有一次游园,见到惊人的一幕:山顶上一株大樱花树怒放,树冠是直径有十来米的球体,粉红色的花儿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朵,密密的填满整个树冠空间,树的周围反射出红色光晕,我以后再也没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电视里也没见过,后来我几次游园,再也没见到开花盛景,为寄托哀思,本人将此山命名为“望樱山”。

继续前行,中央大道止于一个门洞,门洞挖在一堵高大雪白的粉墙上,跨入门内,眼前豁然开朗,好一处宽敞的广场:中间是一方方正正的水池,围以横平竖直的花岗岩石栏杆,水池东、南、西三面是四五米宽的石砌走道,北面是一大块空地,再北面是一条长长的古式房屋,横贯东西墙。整个区域建筑风格是西式的,故而本人将此处命名为“罗马广场”。水池中央是个表面满是水渍的雕塑,略呈锥形, 一米来高,图案像年画:下方几条鱼盘绕,顶上一朵大荷花,荷花正中会喷水。北侧的长屋子早年是个茶馆,里面摆着若干八仙桌, 总有老头坐在里面喝茶,并欣赏广场里的游人。现在中间几扇大门敞开,黑咕隆咚像洞穴入口,走到门口张望,没有家具没有人,地上散落着垃圾,看起来被人类遗弃很久了。那些老头去哪里了?他们过的还好吗?还有几个活着的?

从大门到罗马广场这片区域是新社会的风格,除了增生的拆安林外。往里走,内园是苏州园林风格,就是那种满是白墙围起的小小和更小小的天井,其中遍植各色花草,沿墙连绵不绝的曲廊的古典园林。其中某个阴暗角落有个小莲花池,莲叶肥嫩鲜绿浑圆,大小如乒乓球拍,平平的漂在水面上,几朵紫红色莲花散在其中,盛开的黄蕊紫瓣花朵浮于水面上,花茎隐在水下不能见。此池朴素娴静,不似外园的荷塘张扬。再里面有个新建的盆景园,面积挺大,盆景有大有小,放在专用水泥台子上。造型大多是虬劲的松树,作为盆景其实是很不错的,只是放错了地方,在真正树林包围下,这些盆景象是被未来世界的激光缩小器照射过的树林残骸,兼之这里空旷无人,强化了悚人的效果。 内园的核心自然是醉白池了,有无数的门洞和通道通向此处,醉白池是个大致方形的池塘,每边长约十几米,东、北、西三面环以长廊,东西侧长廊各向水面伸出一亭子。北面开放式,坐落两幢古屋夹一小路,西边那幢屋檐下挂一匾,上书斗大的“醉白池”三字,池水浑黄,不知何故荷叶稀疏,还夹杂枯枝败叶如同深秋景象。走廊的墙上排列有二三十块黑色石刻,全镶着玻璃镜框,大小如横放的搓衣板,大都刻着一个人像加人物传记,文字是专业高深竖排繁体,像是古董。池北面有个四合院,早年间有人家住的,现在开发了,站在大门口,但见门内迎面一尊古代干瘦老头的白色胸像,笑眯眯看着每个企图进门的游客,好像辟邪镇宅的神像,指示牌称此人为明代画家董其昌。两边厢房墙上挂满了字画,我敢打赌不是董画家的真迹。

此处为何起名醉白池呢?“白”为何意?小时候听大人说是指李白,但最近看资料说是白居易。不论是指谁,皆斯文有余活泼不足,无助于提高醉白池的知名度,为了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在下以为还是说成白娘子为好。(导游小姐一手执三角旗,另一手纤指指向池面:“传说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型吓倒许仙,白娘子自知闯祸,立即下水逃遁,一直游到了这里,当年这里还是荒郊野外,白娘子就在这里歇了几天,酒醒透了才回去,从此这池就被称为“醉白池”了。由于白娘子吐出了一些雄黄酒,所以池水一直浑黄,荷花也长不好了,但此池从此得了仙气。明代附近住着一个叫董其昌的小孩,常来池里摸螺蛳抓黄鳝,所以聪慧异常,成了一代书画大家。大家可以舀些池水回去,也沾点仙气哦。")

走到此处就该折回去了,整个游园期间所见游园者只有十几人而已。的确是既能怡情又适合发思古幽情,只是不知下次再来又是何年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白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