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占领地盘的成语地方或地盘回归的成语 急求!!! (背景:学校借给旁边旁边教育学院的楼在10月份回归了)

【解释】: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恭敬桑梓】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归正守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狐死首丘】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怀土之情】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敬恭桑梓】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衣锦荣归】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衣绣昼行】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东流西上】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告老在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归正邱首】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形容一个人在外功成名就后回到家乡.这个成语是啥来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关于回归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归全反真】: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归邪返正】:返:回归。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还乡昼锦】: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锦衣还乡】: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衣:衣裳。穿着锦绣衣裳回归故里。旧指得志后回到故乡。

【锦衣行昼】: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久客思归】:久客:长期客居在外。指长期客居在外,想回归故乡。

【绝圣弃知】: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智”,智慧。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纯朴。

【认祖归宗】:①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②喻指回归故土。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衣锦之荣】:显贵后回归故乡的荣耀。

【昼锦荣归】:大白天穿着锦绣衣裳回归故里。比喻做官后重回故乡,显耀之极。

【庄舄思归】:庄舄:战国时越国人。庄舄期望回归故里。形容不忘故国。

关于回归的成语20个急求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归全反真】: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归邪返正】:返:回归。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还乡昼锦】: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锦衣还乡】: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衣:衣裳。穿着锦绣衣裳回归故里。旧指得志后回到故乡。
【锦衣行昼】: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久客思归】:久客:长期客居在外。指长期客居在外,想回归故乡。
【绝圣弃知】: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智”,智慧。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纯朴。
【认祖归宗】:①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②喻指回归故土。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衣锦之荣】:显贵后回归故乡的荣耀。
【昼锦荣归】:大白天穿着锦绣衣裳回归故里。比喻做官后重回故乡,显耀之极。
【庄舄思归】:庄舄:战国时越国人。庄舄期望回归故里。形容不忘故国。
鸟语花香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草长莺飞 花团锦簇
烟波浩渺 落英缤纷 繁花似锦 沃野千里 一泻千里
山清水秀 层峦叠嶂 千沟万壑 山重水复 湖光山色
如诗如画 百鸟齐鸣 诗情画意 春暖花开
夏天:烈日炎炎 百花争艳 骄阳似火 电闪雷鸣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傍花随柳 草长莺飞 吹箫乞食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鹅毛大雪
春和景明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如登春台
秋月春花 秋月春风 皮里春秋 暮云春树 满园春色
丽藻春葩 口角春风 虎尾春冰 寒木春华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蚓秋蛇 春意阑珊 齿牙春色 春蛙秋蝉
春诵夏弦 春生夏长 春深似海 春山如笑 春笋怒发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色撩人 春葩丽藻 春暖花开
春露秋霜 春花秋月 春和景明 春风沂水 春晖寸草
唇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春雨如油 寸草春晖 大地回春 雨丝风片 寻花问柳
寒木春华 红情绿意 红衰翠减 阳春有脚 雨后春笋
虎尾春冰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雨后春笋 莺啼燕语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流水落花 柳暗花明 流水桃花
轮扁斫轮 落花流水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研桑心计
鸟语花香 前目后凡 秦晋之好 阳光明媚 燕语莺声
如登春台 春梦无痕 阳春白雪 如坐春风 春兰秋菊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秋高气爽 秋菊傲霜 一叶知秋 秋风习习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姹:美丽;嫣:美好。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形容秋季时边塞的荒凉景象。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
形容各色花木。唐·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风风雨雨又春穷,~已眼空。」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世间将有不平凡之事发生。依现在的气象学说,此非虹而是晕,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太子畏之。」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且休说~,青龙藏池。」
形容风大浪高。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风神各异之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界景象繁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又参见「百家争鸣」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又参见「百花齐放」。
喻景物绚烂缛丽。【背井离乡】:bèi jǐng lí xiāng,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作谓语、定语;指不得已而离别家乡。
【本乡本土】:běn xiāng běn tǔ,指本地,家乡。作宾语、定语;指家乡。
【衣锦还乡】:yī jǐn huán xiāng,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富贵后回家乡。
【告老还乡】:gào lǎo huán xiāng,年老辞职,回到家乡。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
【客死他乡】:kè sǐ tā xiāng,客死:死在异乡或国外。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死在异乡。
【他乡遇故知】:tā xiāng yù gù zhī,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作宾语、定语;指异地遇到老乡等。
【衣锦荣归】:yī jǐn róng guī,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还乡。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富贵后回家乡。
【流落他乡】:liú luò tā xiāng,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外地。作谓语、定语;指飘泊在外。
【他乡异县】:tā xiāng yì xiàn,指远离家乡的外地。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外地。
【告老还家】:gào lǎo huán jiā,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
【离乡别井】:lí xiāng bié jǐng,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背井”。作谓语、定语;指在外瓢泊。
【抛乡离井】:pāo xiāng lí jǐng,离开家乡故土。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在外瓢泊。
【背乡离井】:bèi xiāng lí jǐng,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作谓语、定语;指在外瓢泊。
【近乡情怯】:jìn xiāng qíng qiè,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离乡背井】:lí xiāng bèi jǐng,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作谓语、定语;指在外瓢泊。
【告老在家】:gào lǎo zài jiā,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作谓语、宾语;指退休在家。
【离乡背土】:lí xiāng bèi tǔ,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别土”。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飘泊的生活。
【流落异乡】:liú luò yì xiāng,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外地。
【离乡别土】:lí xiāng bié tǔ,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背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飘泊的生活。
【异县他乡】:yì xiàn tā xiāng,指远离家乡的外地。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
【无家可归】:wú jiā kě guī,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作谓语、定语;指无依无靠。
【四海为家】:sì hǎi wéi jiā,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作谓语、定语;指志在四方。
【保家卫国】:bǎo jiā wèi guó,保卫家乡和祖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时期。
【邻里乡党】:lín lǐ xiāng dǎng,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作主语、宾语;指邻居。
【乡书难寄】:xiāng shū nán jì,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乡土难离】:xiāng tǔ nán lí,乡土:家乡,故土。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
【怀乡之情】:huái xiāng zhī qíng,怀:怀念;乡: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乡里夫妻】:xiāng lǐ fū qī,乡里:家乡。指相守在一起不分离的夫妻。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歧路他乡】:qí lù tā xiāng,歧路:岔路。指远离家乡的外地。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
【违乡负俗】:wéi xiāng fù sú,离别家乡,违背世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江东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作宾语;用于有愧时。
【故家乔木】:gù jiā qiáo mù,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liáng yuán suī hǎo,bù shì jiǔ liàn zhī jiā,梁园: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
【鸡犬新丰】:jī quǎn xīn fēng,刘邦在长安仿造家乡新丰,将新丰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比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象在家乡一样。
【敬恭桑梓】:jìng gōng sāng zǐ,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作谓语、宾语;指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无颜见江东父老】: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作谓语、定语;用于有愧时。
【故土难离】:gù tǔ nán lí,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
【怀土之情】:huái tǔ zhī qíng,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作宾语;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妻离子散】:qī lí zǐ sàn,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家破。
【篱壁间物】:lí bì jiān wù,指家乡所产的平常之物。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家常用品。
【三家村】:sān jiā cūn,指偏僻的小乡村。作宾语、定语;指小地方。
【荡析离居】:dàng xī lí jū,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作谓语、定语;指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辽东鹤】:liáo dōng hè,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
【恭敬桑梓】:gōng jìng sāng zǐ,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作谓语、宾语;指热爱故乡。
【桑梓之地】:sāng zǐ zhī dì,桑、梓: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的树木,代称故乡。比喻故乡。作宾语;指故乡。
【角巾东第】:jiǎo jīn dōng dì,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有角的头巾;东第:即家乡。穿着普通的衣服,回到家乡。比喻隐居不仕。
【解甲归田】:jiě jiǎ guī tián,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战士退伍还乡。
【卖儿鬻女】:mài ér yù nǚ,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所迫而卖掉儿女。
【人杰地灵】:rén jié dì líng,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赞美别人的家乡。
【别有风味】:bié yǒu fēng wèi,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
【北风之恋】:běi fēng zhī liàn,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作宾语;指思念家乡。
【地灵人杰】:dì líng rén jié,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作谓语、定语;赞扬别人的家乡。
【思妇病母】:sī fù bìng mǔ,指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比喻作伪。
【拂袖而归】:fú xiù ér guī,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村姑田妇】:cūn gū tián fù,农村少女与种田的妇人。指乡下见识不多的女人。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蔑视口吻。
【漂泊羁旅】:piāo bó jī lǚ,飘泊:随水漂流或停泊;羁旅:作客他乡。比喻漂流异乡,没有一个固定的家。
【依人作嫁】:yī rén zuò jià,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乡,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最终能回到故乡换成合适的成语
【解释】: 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东流西上】: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东平之树】:指人死之后,对故乡的思恋之情亦不泯灭。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告老在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恭敬桑梓】: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归正邱首】: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归正守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归正首邱】: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还乡昼锦】: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狐死首丘】: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怀土之情】: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怀乡之情】:怀:怀念;乡: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锦衣还乡】: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衣:衣裳。穿着锦绣衣裳回归故里。旧指得志后回到故乡。
【敬恭桑梓】: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久客思归】:久客:长期客居在外。指长期客居在外,想回归故乡。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倦翼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辽东鹤】: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
【千岁鹤归】: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人离乡贱】:指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是哪个成语的意思
解释: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
描写“回故乡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解释】: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造句】:小明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份礼物,当他打开时不由得喜上眉梢,正是自己需要的钢笔。
【解释】: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造句】:他一定是听见了什么好消息,一副~的样子。
【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造句】:一些年份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些年份则最好忘却。
【解释】: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造句】:他们看到你安然无恙,一定喜出望外。
【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造句】:他虽然身居斗室,但每日与书为伴,倒也怡然自得。
【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造句】:姐姐手里举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欢天喜地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造句】:正是这种修养美学,才使得孔子具有“乐以忘忧”的情怀和精神境界。
【解释】: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造句】: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他欣喜若狂。
【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 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造句】:过年了,公园里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造句】: 我还发现一些大胆的处理手法,真令人心花怒放。
}

成语故事、典故50个,包括燃眉之急,忍辱负重,日暮途穷,如鸟兽散,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身轻言微,尸居余气,仕数不遇,室如悬磐,霜露之疾,死灰复燃,癞头鼋顶缸,作祟自毙,矮子看戏,引虎自卫,罚人吃肉,飞蛾扑火等。

典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近闻玄德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有燃眉之急。

汉献帝时,曹操作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恣肆达到顶点,各地汉室的皇族,见曹操专权恣肆,都起来反抗,这时东吴孙权,也独立不听号令。曹操想统一天下,依次打败了刘表、刘琦,与刘备在新野等地交战,刘备因地狭兵少,无法支持。孙权见曹操大兵压境,也有点惶恐起来,派鲁肃到刘备那里,探听消息,并和刘备商议,刘、孙两方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但是孙权的文臣们,见曹操兵力强大,不敢抵抗,都主张投降。因此,鲁肃邀请诸葛亮同赴东吴,游说孙权出兵。诸葛亮到东吴以后,孙权帐下的谋士,纷纷起来和他辩驳。张昭是谋士中的领袖,他带着责问的口气对诸葛亮说:“我们很久以前已知道先生居住在隆中的时候,常常拿自己来比喻战国时的管仲、乐毅。管仲相桓公,使桓公成为诸侯的盟主,乐毅替燕出兵伐齐,攻下七十余城,现在刘备得到你之后,不但不能帮助他强大起来,反而失去了新野,丢弃了樊城,富阳吃了败仗,又逃到夏口去,像燃眉一样的焦急,你哪里比得上管仲、乐毅的万分之一呢?”

后人用“燃眉之急”比喻事情万分危急。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曾任荆州牧、丞相等官职。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为了从孙权手里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为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亲自率领部队攻打东吴。战争开始,蜀军接连取得胜利,深入吴境达五、六百里,一直打到夷陵(今宜昌市东),连营数百里,声势十分浩大。吴主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前往迎战。陆逊在吴将中资历较浅,归他指挥的诸将如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有的是跟随孙氏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他们都很傲慢,对年轻的书生陆逊当上都督,很不服气,甚至不肯服从陆逊的命令,陆逊十分着急。

有一次,陆逊召集众将,他手中紧握宝剑,高声说道:“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有些怕他。现在他率大军进攻吴地,是我们的强敌,决不可以轻视他。希望众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之敌。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你们只好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使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微薄的能力,能够忍受屈辱,挑起重担。今后,希望你们各负其责,不容推辞,军令如山,违者必按军法从事。”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有不服,但行动上再也不敢违抗。

陆逊指挥军队坚守七、八个月之久,一直不与刘备决战。后来,蜀军疲惫,骄傲轻敌,陆逊乘机利用顺风进行火攻,大破蜀军,歼敌万余人,取得夷陵之战的重大胜利。刘备败退白帝城,不久病死。从此,东吴诸将十分佩服陆逊的才能。

成语“忍辱负重”即由此而来,意思是能忍受屈辱,担负重任。

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战国时代,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先生:一个叫伍奢,一个叫费无忌。费替太子到秦国去接秦女来结婚,待接来之后,因为秦女长得很美丽,费却怂恿平王收做了妃子。费无忌虽因这件事取得了平王的宏信,但怕将来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任国君,对他不利,就常在平王面前说太子不是,平王听信谣言,把太子调到边境城父去。后来又把伍奢监禁起来,并派奋扬去杀太子。幸奋扬密秘通知太子逃到宋国去了。

可是费无忌心还不甘,还要杀害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派人诡说叫两个儿子到都城去,便可饶伍奢不死,否则便要杀害伍奢。伍尚明知有杀身之祸,还是去了;伍员即是伍子胥,却毅然出走,忍受不少屈辱,克服不少困难,逃到了吴国,过了十多年,帮吴王阖闾打到楚国都城郢。这时平王已死,伍子胥要报父兄之仇,掘坟开棺,拖出平王尸体,亲自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三百下。伍子胥有个老朋友叫申包胥知道了这事,叫人送信去责备他报仇报得过分了。伍子胥对那送信人说:“你替我告诉申包胥,就说我仿佛是一个行路的人,天已经晚了,而路途还很遥远,不得不颠颠倒倒地走路,违背通常的情理做事”。

后人便引用“日暮途远”或“日暮途穷”这句话,譬喻人处在穷迫的境地之中,没有一点解救的办法。

典出《汉书·李广传》: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李陵是汉代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善于骑射,礼贤下人,深得将士喜爱。汉武帝刘彻也很赏识他,经常夸他有李广的风度。

有一年,汉武帝派他去讨伐匈奴,他自愿带领五千步卒深入浚稽,直捣匈奴老巢。

李陵的部队到达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的部队相遇。单于用三万骑兵围住李陵,李陵命汉军在营外列阵,前排执戟、盾,后排持弓弩。单于看汉军兵少,便直奔汉营。李陵命将士击鼓开战,千弓俱发,喊声四起,匈奴兵应弦而倒,死伤无数。单于见事不妙,命令部将率八万骑兵一齐向汉军攻击。李陵寡不敌众,且战且退,退到一个狭谷里。汉军受伤的人很多,受轻伤的士兵仍然坚持作战。

这时候,汉军中一个叫管敢的人因为受了长官的大骂,一气之下投降了单于,并且报告了汉军的机密:“李陵没有后援,箭快用完了,就剩下李陵和成安侯部下还有些箭,他们一共才八百多人,走在前边,打着白色旗和黄色旗,你们可以派骑兵打败他!”

单于果然派了精兵,将李陵堵在山谷中,大叫:“李陵快来受降!”

因为李陵的部队处在谷底,单于在山上,形势很不利。单于用石头、木棒袭击汉军,汉军死伤惨重,已经无法前进。

天黑以后,李陵数一数人数,活着的人不多了,便悲痛地与他们说:“我们注定失败了,这样下去谁也活不成了,你们别跟我走了,有勇气的去和单于拚吧,”

汉军的将官劝他说:“将军,别悲伤,你的大名威震匈奴,天命不会让你死的,你以后还可以设法回汉。从前不是也有过汉将被俘以后重新回到家乡的吗?皇帝也是以礼相待的,何况您李大将军呢?”

“不,我不死在战场就不是壮士!”

李陵下令放倒军旗,把珍宝埋入地下,然后对将士们说:“现在还剩下几十只箭,完全可以逃脱的,不要等待天亮以后被他们俘虏去。你们像鸟兽那样各自散去逃命吧,能有几人回去报告皇帝也是好的。”

李陵给每个军士带上两升粮食、一块冰,冰是当水喝的。半夜之后,他让兵士们各自走开,他自己上马驰出山谷,单于用几千骑兵追赶他,成安侯韩延年中箭落马,李陵一人战败被俘。

成语“如鸟兽散”便是由此而来,意思是像鸟兽那样四处飞奔逃散,现在则用它形容溃败逃散。

成语典故: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典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时间已经是深夜了,寺内的讲经堂内还灯火通明。几个老和尚坐在讲经堂内讲经说法。夹山和尚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有了道呢?”

船山和尚顺口笑道:“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有道的人,他心中一无所有;他头上连瓦也没有一片,脚下连插锥子那样小的地方也没有。)另一个和尚点点头说:“我们出家人就是这样,要想学道,就必须什么都不想,只能一心想着成佛。”

后人把“上无片瓦,下无卓锥”说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或“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用来形容人穷得头上无一片瓦(即无住房),脚下连插针那么点地(耕地)也没有。

典出《后汉书·孟尝列传》:臣前后七表言次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东汉时候,浙江会稽上虞县有一个寡妇,对年老的婆母非常孝顺。丈夫死后,她一个人砍柴烧饭,侍奉婆婆,村里人都夸她是一个好媳妇。后来,她的婆母因为年老去世。

这位寡妇有一个小姑,也就是她丈夫的妹子。这个人心肠歹毒,为人刁钻,对自己母亲不但不敬、不孝,反而说她受嫂嫂虐待。

老人死后,她竟然到县衙告状,说嫂嫂毒死了老婆婆。县令是一个昏庸之辈,不加调查就判了寡妇死罪。当时在县衙内担任户曹小官的孟尝,知道这是一起冤案,急忙报告太守,可太守根本不当回事儿,孟尝又气又恨,哭着离开官衙,辞职不干了。寡妇终于冤枉而死。

两年之后,换了一个新太守,孟尝向他告发寡妇蒙冤受难。新太守惩办了诬诌贤妇的那个女人,郡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不久孟尝到合浦当太守,他制定了采珠的一些法令,保护珍珠母贝,珍珠产量逐年提高,使贫穷的合浦又繁荣起来。当地的采珠人和百姓交口称颂他的功绩。

孟尝有一个同乡,名叫杨乔,当时在朝廷做尚书。他很了解孟尝,因此曾七次向皇帝推荐孟尝,但汉桓帝都没有理睬。杨乔又第八次给桓帝上书,说:“臣下前后七次向陛下举荐合浦太守孟尝,但因为我职位低下,言语也就微不足道,始终得不到采纳。孟尝确实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他是难得的清廉之士呀,如果选到陛下左右,一定能帮助陛下成就大业!”

可是汉桓帝仍然不采纳杨乔的建议。孟尝不愿做官,他以生病为由,请求免职还乡。听说孟尝要弃官归家,老百姓成百成千地拦路阻挡,不让他辞官。郡吏们也拉住车辕,极力挽留他。可是孟尝决心不再当官,他在夜里偷偷坐上渔民打鱼的小船,一个人悄然离去了。

成语“身轻言微”即由此而来,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也不被人所重视。

身在曹营心在汉典出《三国演义》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

关羽和刘备结拜兄弟,两人在战场上失散后,关羽在曹操营中暂时存身,却日夜思念着刘备。曹操待关羽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数送入内门,令服侍嫂嫂。一日,曹操见关公所穿绿战袍已旧,乃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公何如此之俭乎?”关公曰:“旧袍乃刘兄所赐,不敢以丞相之新赐忘兄长之旧恩耳。”曹操听了,心中不悦。忽一日,曹操见公马瘦,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即赤兔马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曹操对部将张辽曰:“吾待关公不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张辽乃往见关公。关公曰:“吾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在曹营,心念兄长,未尝去怀!”张辽曰:“兄言差也,刘备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关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然吾与刘备誓共生死,不可背之。”辽曰:“若刘备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关公曰:“愿从于地下。”辽归告曹操,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这就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后人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这个谚语比喻人身在这一营垒,心却在另一个营垒。

典出《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

魏废帝嘉平时,曹爽当了大将,掌握了全国的军权,骄奢无度,任情恣肆地享乐,当时很多人向他规劝,他都不听,他所恐怕的只有太傅司马懿。

那时河南主官李胜,是曹爽的亲信僚属,他被调任到荆州去做刺史时,知道曹爽最恐怕的是司马懿,便向司马懿去辞行,想顺便侦察司马懿的行动。司马懿特地装出生病的样子,叫两个婢女扶持着,衣服一半落在地上,用手指指口,表示口渴,婢女给他吃粥,他装出没有气力去接碗的样子,就用口在婢女手上喝着吃,粥都流在胸前的衣服上。李胜见他这个样子,说:“我以为是你的老毛病复发,哪里晓得你的身体衰弱到这个地步呢?”司马懿有气无力地说:“我年老多病,就要死了,你要到并州去,并州地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的防备,我恐怕不能再和你见面了,我的儿子,请你好好的照顾他们。”李胜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的胡言乱语了一阵,李胜见他神智不清,回去报告曹爽说:“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大概就快死了,不必忧虑他了。”

后人用这“尸居余气”,意思是说一个人已接近死期;也形容人暮气沉沉,碌碌无为。

典出《论衡·逢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有个周朝人,一生中多次求官,直到鬓发斑白都没有成功。

这天,他走在路上,回首往事,伤感地落下泪来。

有人问道:“您为什么哭泣呢?”他抽咽着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识。现在已经年迈,再没有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答说:“我少年时苦读书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

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又喜欢任用武士,我发愤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未能做官。”

后人用“仕数不遇”的这个典故告诫人们,要扎扎实实,学好一门,精通一门,为国家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不要投机,不要先看上面的好恶,转移自己的学业。迎合钻营,肯定失败。

典出《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齐孝公是战国时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有一次,他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用言语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想不出用什么话去说服,便去问展禽。展禽说:“我曾经听别人说过,处在大国的地位,才可以教导小国,处在小国的地位,只能服事大国,这样才能消除战争,没有听说用言辞去止战乱的。假如做了小国,还很自大的话,那只有惹起大国的恼怒,增加乱事,现在乱事已经开始,不是言辞所能收到效果的。”于是展禽派乙喜拿膏沐去犒劳齐军,并说道:“我们的君主没有才干,不能妥善管理边界上的事情,使你们动怒,劳累你们的军队露宿在我们的境地上,所以命令我来犒劳贵国的兵士。”齐侯说:“你们鲁国现在才恐慌吗?”乙喜答道:“小人是很恐慌了,君子却并不恐慌。”孝公说:“你们室如悬磬,田野里连青草都没有生长,怎么还说不恐慌呢?”

磬:是石做的器具,形状是方的,当中是石心的,悬磬,就是说里面没有东西。室如悬磬,是表示很贫穷;后人用“室如悬磐”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典出《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汉武帝时,有一位丞相公孙弘,他是个牧童出身,童年一直到青年时替人家牧猪牧牛羊过活,到四十岁才去读书。因为他知道识字求学问的可贵,所以很快便学成功了。武帝初年入仕,后来更拜为丞相。因为公孙弘办事认真,随时有得罪当朝权贵的可能,而且在当时社会里,出身低微的人被人看不起,公孙弘眼看站在自己正义立场上,势力却愈来愈弱,他很灰心,决定连官也不干了。一次借着一些小病,便上书给武帝说自己病倒了,没有精神去处理国家的大事,所以请求准他告个病假,退休回乡。但武帝也知道他的苦衷,便写了封信给他,说:“你的病,不外是霜露之疾,好像寒霜朝露那样,不消一会儿便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没有重要的事待办,你只消休养休养,看过医生、吃点药,就会好的;为什么要辞职不干呢?”同时,并赏赐了许多东西给他,作为养病之用。公孙弘知道武帝对自己的信任还没有灭,便仍安心的干下去。

由于汉武帝拿“霜露之疾”四字,去形容公孙弘的病是很轻微的,所以后人也跟着常常引用,比喻轻微的疾病。

典出《史记·韩长孺列传》: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西汉时有个韩安国,他在梁孝王前做中大夫。当汉景帝因霜事不满孝王时,他跑去见景帝的姐姐,诉说孝王对景帝和窦太后的忠心和怀念,使孝王重获景帝和窦太后的宏信;他因此得赏千金财物,并因此而名闻全国。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吏侮辱他,他十分气忿地说:“死灰独不复燃乎?”意思是说:失败了就不能振作起来吗?可是田甲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如果你复燃,我就拉一泡尿浇灭它!”不久,梁地内史官的位置空出来了,朝迁见韩安国已经坐了一国时期的监牢,罪已办过了,有他允任;而且薪俸很高。田甲知道了这件事,非常害怕,偷偷地跑了。韩安国严厉地对人表示:如果田甲还不赶快回来,一定杀掉他的全家。田甲得到了这个信息,就光着身子跑去向韩安国当面请罪。安国笑说:“你可以拉尿了,不必捆他。”但韩安国不但没有惩罚田甲,而且后来还对待田甲很好。

后人就根据这个故事里面韩安国所说的“死灰不复燃乎”这句话,引申成“死灰复燃”一句成语,用来譬喻人失败了又重新振奋起来,或用作说明已经销声匿迹的事情又重新出现和发展。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县)东西两边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公元前202年12月,汉王刘邦率领汉军,将项羽的楚军重重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楚军长期被困,粮食吃尽,几次突围,都未奏效。一天夜里,包围在四周的汉军阵地上,传来了阵阵歌声。项羽侧耳一听,大吃一惊!原来汉军唱的尽是楚地民歌。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不仅楚地是他的大后方。而且楚军中最精锐的八千名江东子弟兵,也都是楚地人。楚霸王听到这四面楚歌,暗想:“汉军难道完全占领了楚地?他们哪来的这么多的楚人?!”其实,这四面楚歌,是刘邦的谋士张良为了涣散楚军的军心,故意叫士兵们学唱的。楚军士兵听到四面楚歌,也都以为家乡被汉军占领了。有的为乡音感动,引起共鸣,也哼唱起楚歌;有的思念父老乡亲、妻子儿女,竟然泣不成声。楚军经不起这四面楚歌的攻心战,逃的逃,降的降,最后突围时,跟随在楚霸王后面的只有八百来人,到了乌江,仅剩二十余名骑兵,而追赶的汉军却有好几千人。楚霸王终于在乌江边了。

后来人们用“四面楚歌”形容穷途受困,四面受敌,处境孤危。

孙二娘开酒店典出《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武松替兄报仇,杀了西门庆、潘金莲之后,投案自首,被刺配解往东平府发落。这一天,两个公差押解武松来到孟州十字坡。时逢六月,炎炎烈日当天,三人走进大树旁的一家酒店歇脚。只见一个妇人起身迎接说:“客官,本家有好酒好肉,要点心时,还有好大的肉馅馒头!”

武松和两个公差进到里面,要了酒肉馒头来吃。武松拿过一个肉馅馒头掰开一看,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还是狗肉的?”那妇人嘻嘻笑说:“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我家馒头积祖是的。”武松说:“我在江湖上,多听人家说,‘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那妇人说:“客官从哪里听来这话?这是你自己捏出来的。”武松说:“我见这馒头馅肉有几根毛,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那妇人名叫孙二娘,绰号母夜叉。她的父亲原靠拦路抢劫为生。她学得一身武艺,招婿菜园子张青。孙二娘和张青夫妻二人,在孟州道十字坡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际上是只等客商过往,有哪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孙二娘在酒店里招揽客人,张青每日也挑此去村里叫卖。这日,孙二娘见武松戏言耍弄她,便笑着寻思:这贼配军死期将近,倒来戏弄老娘!她不动声色,暗地里用蒙汗药酒将他三人灌倒在地,叫人先把两个公差拖走。她自己动手要拖武松,没想到反被武松打倒在地。

原来武松没有真正饮下药酒!孙二娘被按压在地上,痛得直叫:“好汉饶我!”恰好她丈夫张青归来,帮她解了围。双方互通名姓,都是江湖好汉,于是言归于好。后来,孙二娘夫妇和武松也先后投奔梁山。

“孙二娘开的酒店———进不得”,比喻危险境地,不能进去。

孙悟空戴上紧箍典出《西游记》第十四回。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施法压在五行山下。直至五百年后,唐僧三藏要往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才救出孙悟空,收作徒弟。

孙悟空跟随师父,一路上过江涉水,爬山越岭。一日,师徒二人正往前行,忽听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大汉,拦路抢劫,不由分说,举起刀枪打来。孙悟空大怒,取出金箍棒,对准六贼,一棒一个,全都打死了。唐僧见了,申斥他说:“出家人宁死不敢行凶,像你这样暴横,去不得西天,当不得和尚!”孙悟空一生受不得气,见唐僧唠叨不休,早按不住心头的火气,撂手不干,纵云向东离去。

唐僧无奈,独自牵马行进。路上,遇见观音菩萨化作老婆婆,将一件锦衣和一顶花帽交给他,还教了他“紧箍咒经”,说:“等猴子回来给他穿戴。他若不服使唤,你就默念‘紧箍咒’,他便有法无用了。”

孙悟空离了师父,一路想来,感到后悔,觉得还是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才是正理,便又转身回来找师父。唐僧把锦衣、花帽给他穿戴上,然后心中默念那“紧箍咒经”。刚念一遍,猴子就叫:“头痛!头痛!”又念了几遍,痛得猴子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躺在地上打滚,不住地乱抓嵌金的花帽。唐僧怕他把金箍扯断了,就住口不念。说来很灵,孙悟空的头立刻也就不痛了。悟空摸摸头,似有一条金线,紧紧地勒在头上,取不下,扯不断,像是生了根似的。他的猴性又起,忿忿地说:“我这头痛,原来是师父咒的。”取出金箍棒,要向唐僧打来。慌得唐僧连忙又念起紧箍咒。

猴子顿时头痛得跌倒在地,丢下铁棒,只得苦苦哀求:“师父,我再也不敢了!”从此,孙悟空下定决心,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戴上紧箍———有法无用”,比喻被人束缚住,纵有本事也用不上。

成语典故:孙悟空遇到如来佛

典出《西游记》第七回。

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庭一片混乱。玉皇大帝无法,只好派人去请如来佛前来降伏。

如来佛即唤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来到灵霄殿外。只见变做三头六臂的孙悟空,把那根金箍棒舞得像个风车叶子一样,不见人形,众天神根本无法近他身边。如来佛上前喝令:“停息干戈!”孙悟空收了法象,现出原形,怒气冲冲,不把如来佛看在眼里。他说:“要想停息干戈倒也容易。常言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要玉帝搬出去,把天宫让给我就行了。”如来佛听了,一阵冷笑,问:“你这猴精,有何本领,敢占天宫?”孙悟空答道:“我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如来佛把手一伸,说:“你若一筋斗翻出我的手掌,我就劝玉帝让位给你。”悟空不知是计,心中暗暗笑着:“我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如何跳不出去?”于是,如来佛伸开像片荷叶般的手掌。孙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耳内,将身一纵,站在如来佛手上,说了声:“我去也!”便跳在空中,像风车般地打起筋斗云,拼命往前冲。忽然见到前面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孙悟空断定已经到了天的尽头,才停下来。他恐怕空口无凭,拔下一根毫毛变作毛笔,在中间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

而后,转身打起一个筋斗云,仍回原处,站在如来佛掌心,悟空说:“我去了又回来,这回该叫玉帝让位了吧!”如来佛却说:“你根本不曾离开我的手掌。”悟空不服,要拉如来佛去看他留下的字迹。如来佛笑着说:“你看我手指上是什么?”悟空睁圆火眼金睛,朝前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如来佛右手中指上,真有他写的那八个字。墨迹还未干呢!“哪有这种怪事!我就不信。”孙悟空想再去看看,纵身正要跳起,如来佛眼疾手快,翻掌一扑,悟空被推出西天门外。

如来佛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把孙悟空紧紧地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是佛教名词,梵文“多陀阿伽陀”的意译,为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的一种称号。“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佛常用以自称。如来佛:这里是《西游记》中人物,神通广大,佛法无边。“孙悟空遇到如来佛———翻不出手掌”,比喻逃脱不了的厄运。

成语典故: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典出元·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元代诗人萨都剌,有一次,登上石头城

}

【解释】: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出自】:元·无名氏《度翠柳》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占领地盘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