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准备出国去加纳时间!国行版的s8能用吗?在国外是否还能用4G网络?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可以用的全网通的都是通用的,国外的4G一般要么是跟电信的4G一样,要么就是跟联通的4G一样的,没有问题。

手机可以用。在淘宝买一张国外的网卡就行了,到国外插新的网卡,与国内联系就用微信QQ。如果非要用原来国内电话卡,要去开通国际漫游,价格有点贵。

三星产品使用咨询服务支持

手机能否在非中国大陆地区使用,取决于:

三星产品使用咨询服务支持

由于非大陆地区SIM卡可能和手机存在兼容性问题,建议您插入当地SIM卡尝试。

提示:购买前请与运营商或手机卡销售商确认SIM卡的种类是否支持手机的网络类型。

}

如果留在国内上大学,守在家长身边,毕业了靠关系得个工作,家长给买个小车,在本市找个对象,这也是生活不是?

出国留学苦什么?我那时候出国时並不知道苦什么。没有任何概念!好像觉得一切不知道的东西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1982年8月决定去美国自费留学。当时在上海工厂里当助工。厂里与英国合资,出了很多钱,就是来了几个高鼻子的英国人以及大套英语的图纸,全部是用电脑的CAD 设计打印出来。我当时在招待小组里,可以用英语与他们作简单的交流。我看了挺好奇的。毕竟我们当时是用手在图板上画设计图。一套设计,光画图纸就是画三个月。我人矮,胸部压在图板上画图,画错了还是难擦去,觉得很累。
因为好奇心重,想要出去学习一下计算机设计方法。再学习一下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来设计结构。很简单的理由。
但是真正到乘飞机去美国那天,已经是1985年12月圣诞节。从一个想法到真正地实现它,这中间化了三年多的时间。办一个出国手续可真难!当然那是对我这样的能力不足的人而言。

那三年多的工作之余,都在上海的夜校学习英文。在那里认识了一大帮子后来都跑到美国来自费留学的同学。那时候,一周工作六日。每周上4次夜校。每次上课三个小时。下课后和同学出去玩,记得在南京路上买奶油蛋糕吃,是最开心的啦!怎么现在就是买不到那么好吃的蛋糕呢?


说是自费留学,可是没有钱的。父母並没有钱给我。一切自理。连申请学校入学证的申请费都是和同学用人民币换成美金来付的。而那时候我的工资是每月67元。
二年后考了托福成绩。再用国内的文凭加托福去申请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拿不到助教和RA的位置,自己要付钱也是想去。
在拿到签证后去买飞机票。可悲的是,五年当助工省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还不够付一半的飞机票!借父母的钱买了飞机票。家里的亲戚有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看在我家上辈人的脸上,三个舅舅加上一个妹子,总共借给我$6500元作为初到美国的学费。
飞机到达旧金山时,若不是一个朋友帮忙,我连去那里都是不知道的。坐在朋友车里,看到六条大道上同时飞驰而过的车子,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虽说考过托福,但大部分别人说的什么还是不明白。离开学还有二个月。好心的朋友说去打工赚钱吧!开学后就没时间打工了。觉得也是。找到一个在台湾人家里看孩子的工作。管吃管住还有每月$600的工资。心想好啊!正好可以休验一下美国人的家庭生活,还可以练习英语。这户人家非常有钱。房子可漂亮啦,好几辆好车。在那里打工看孩子,一切都有,什么也不必操心。原以为自己打工之后可能会不去上学了。结果是恰恰相反。打工一个月,学到了太多的人生道理。明白了在美国没有学历的人永远会难混下去的。也不能站直了腰做人。看孩子的保姆可以做几个月,但我可不想做别人家的长期保姆。

一个月之后辞工准备去学校。$500美金托朋友带给父母还飞机票的钱。$100美金买了飞机票去学校UWM. 一个月帮人打工带孩子反而真正的教育了我要认真学习。不要把自己的前途当儿戏!


就是这样,读一年左右拿到美国的BS学位。再二年后拿到了机械系硕士学位。而这中间的辛苦也是只有自己才知道。
这个辛苦包括下面的几项:
A). 没有经济来源,尽量想不用亲戚借给我的钱,除非是万不得已之时。想尽办法付学费,省生活费。
B). 语言仍然是最大的障碍。在学专业课时,不仅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同时学英文单词。
C). 没钱买车,那时候还没手机,冰天雪地里推一辆自行车到处跑。整个读书期间没买过任何衣服鞋子之生活用品。一盒雪花膏油是全部的化妆品。
D). 孤独感严重。这个不仅仅是思乡病。离开中国,脚蹬在美国,却觉得没有进入美国人的生活,对于这个美国社会不了解,似乎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国家了。这个痛苦在国内的人完全不可能理解的。
E). 对于前途的担忧。辛苦地把书读完,但是不知道前途如何!
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总是在困难时候有人帮助。中国学生,外国朋友,到处都碰到许多好人,交了不少朋友。

拿到了BS 学位之后,为了省学费我查到了在Fargo ND 的NDSU 有最全面的有限元分析课程,而且学费要便宜一半。我坐了灰狗长途汽车去那儿参观。机械系笑嘻嘻的系主任接待了我,並且带着我到处转悠一圈。Wow, 这样的待遇在UWM 是绝对没有的。我的导师在UWM 就是机械系的主任。他是个台湾人。平时要与他讲话必须提前预约。10分钟的讲话,到8分钟他就开始看手表啦!一分钟也不会多给你的。我太喜欢NDSU这个学校啦。当时就填完所有的表格。交给系主任,二周后,我收到NDSU的入学证书去向当时的导师告别时,他惊讶地不敢相信。”你怎么会决定去那个冻天雪地的地方呢”


我心里直笑!为了省学费啊!为了学到我喜欢的课程啊!为了离开你这个很冷酷的导师啊!有得就是有失!为了前面的三项,我可以承受几年的寒冬腊月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我去NDSU 选对了学校。系主任有个女儿也在系里念硕士。我们俩后来成为好朋友。那儿的教授的门永远对学生打开的。下课之后可以去老师的办公室提问题。系主任就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学费便宜了,我济经上的压力减轻之后,学习上的进步很快。一个学期之后,系主任又帮助我找到一个在学校里做设计的工作,不仅学费全免了,我还可以每月拿到$200美金的生活费。在NDSU我顺利地学完了全部课程,化半年时间完成了毕业论文。拿到了硕士学位。又升入博士班继续学习。但是半年后被当地的一个拖拉机公司挖去当有限元分析工程师。我当时並不知道,事实上机械工程师的工作非常好找。而受过有限元分析训练的学生又是少之又少。他当时在第一次见到我时, 就知道我会在将来很容易找到工作. 因为公司有到他那儿打听是否有这样的学生。

在当上工程师的最初五个月,我还清了从4位亲戚那儿借来的$6500元。还每人寄给1000美金作为利息。终于没有给我母亲丢脸,那些都是她的亲戚。

后来我在这个拖拉机公司里当了十一年的工程师。不仅仅可以用计算机设计图纸,还可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指导年轻的工程师如何设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十一年后,又被行业中的老大公司挖去。这个工作干了18年后才转行做投资的。

现在我们这一代80年代出国的人都接近退休年龄了。可以算是有家,有子女,有点儿成就感的。若是自己当初没有出国,现在的生活会怎么样?不知道了!应该也会不错,不过是会少了许多可以讲的故事吧! 要知道就算是单纯的多掌握了一门语言,我的世界也已经扩大了一倍吧!

“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叨逼叨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吗?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因为感觉一眼能看到底的未来,真是太没意思了。

人生这么一个激情的话题,不找个极限的答案,简直对不起自己。

说句不中听的,出去留学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跟这些留在国内上大学,守在家长身边,毕业了靠关系得个工作,家长给买个小车,在本市找个对象,这样的人拉开距离。

这也是生活,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朋友A,技术牛,如果留在国内的话,可以留在最好的it公司,清闲而多金,未来的日子绝对比楼主描述地要滋润得多。
可他还是选择了苦逼兮兮地申请,苦逼兮兮地去了美帝一个荒山野岭中的大牛校,苦逼兮兮地写论文,做科研。

我当初问他,既然留在国内能这么好,为何要出国?

我们问他为何选择读研和出国


他说:我并不需要赚那么多钱。我真正的理想是做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发明一个新技术,真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朋友B和她的朋友C,这两个姑娘经历挺像的。名校,本科毕业时,都有一个选项,就是回到家乡(一个挺发达的城市),做一份(安稳但普通学校的学生求之不得的)职业,已有门当户对的男生只等她们回来结婚。

可是她们都选择了读研(没有出国,但是应该也符合题主的意思)。


其实她们劝别人时,也是说:女孩子嘛,既然回家能有那么好的生活,为何还要在外折腾呢?
但是到了自己身上,还是不会这么选。
因为1.身边的同学都是那么优秀地,做着累却亮眼的工作(或学校),自己回家安稳着,总是有些不甘心。
2.自己就是优秀的人,明明可以做更厉害的事情。如果只是这种工作,那么自己的才华、自己这些年来拼命保持住的优秀,是多么不值得。
说说我的故事,我大学选专业时,我爸问我要不要选XX学校,或者XX专业,这样的话我毕业后他能把我弄进央企。
我说不,我不喜欢这些专业,我也不喜欢国企央企。
于是我选择了一所离家远,而且与父母工作完全不相关的专业。
但是我在这个专业做的很好,而且也靠自己找到了薪水不错的实习。

逢年过节,同事们都问我爸,要不要让我进他们单位。我爸都很自豪地跟他们说:不需要

本科毕业后,我也选择了出国留学。真的苦,但是真的不后悔。


我喜欢这个找工作不需要靠关系的地方,喜欢这个看病、孩子上学不需要递红包的地方,喜欢这个努力会有回报的地方。
(我真的觉得在国内,如果要过得舒适,就要做昧良心的事情。比如孩子上学,需要贿赂老师;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有这方面烦恼,可以自己成为老师,但这时,你要为自己家孩子开后门,而且时不时接受别人贿赂)
这么多故事是想告诉楼主:不是在所有的价值体系中,楼主所描述的生活都是好的。留学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更害怕过那种生活。

留学生中,有些人追求人生的精彩与完整,有些人追求纯粹的知识,有些人追求国外的环境。为了这些,我愿意克服这些辛苦。而且我不后悔。

( 补充说明:1. 以上出国的同学,以及我在国外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花家里的钱。每个人家庭条件都不相同,共同点就是家里不急着让我们赚钱养家。


2.看到有一个答案提到我的答案。我没有任何“不出国=不努力”,或者“找本地工作对象=我们得来轻松=你们得不到就是不努力”的意思。我尊重每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观,但是我觉得题主的提问是想知道其他价值观的人是怎么想的。)
( 补充说明: 看到有些答案有点酸。澄清一下,我认识的出国的大部分同学,即使他们有爹可以拼, 但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不能拼爹的社会中,他们可以活的比现在更好)

以前在纽约的时候有个小事情我印象很深,说不上来辛酸还是开心,来分享一下吧,以前的答案貌似提了个大概,这次我详细描述一下

交代一下背景,(海外党可以直接跳过看分割线后面的)AMC是美国的一家连锁影院,后来生意不好被王健林,也就是万达给收购了,当然AMC本身变化并没有很大(至少在我眼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纽约时代广场黄金地段的那家AMC会放中国新上映电影,但每部只有一场


那家电影院长这样(水印就别吐槽了):
在国内大家能看到的那些比较有名的电影,比如小时代什么的,也会在这里放映一场,放映时间基本是在周末。
小时代、泰囧之类的这种电影对于国内的朋友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上映的场次很多,大部分质量不是很高的片子都是如同肥皂剧一般,很难获得好评,很少出现“朋友圈刷屏夸奖”之类的情况,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就不太一样了,一些个有点名气的国产电影在这家AMC的场次往往都是
首先美国电影院大多数电影都是没有字幕的,也就是说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你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听英语上面
能出来留学的人自然英语水平是不差的,然而由于语速/口音/有生僻词or专业术语/BGM过大/时间过长等等原因,看完一场电影往往不比听教授讲一节课轻松,所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留学生更倾向于去看一些“爆米花电影”——就是主要是看英雄们打来打去为主,剧情比较简单不需要太琢磨,比如最著名的环太平洋、漫威系列等等,毕竟大多数人不是艺术行业的从业者,看电影只是个娱乐。而一些剧情向的文艺片,比如我很喜欢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尽管当时看完我懂了个大概齐,但后来还是需要找出有字幕的版本仔细体会剧情,遇到这种电影我一般敬而远之,除非碰上很有名或者特别喜欢的才去看……
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一部不需要听力,使用母语就完全能懂的肥皂剧电影就成为了当作消遣的绝佳对象
而且每次看完这样一部肥皂剧电影之后还能跟国内的朋友扯扯淡,无形之间也拉进了这地球两端的距离,再加上每次就只有这么一场,所以座无虚席,基本都被留学生和在纽约工作的华人占据。
每次这家AMC上映中国电影的时候(并不经常),在纽约的小伙伴都会分享出来,好去抢票;看完电影之后在纽约的朋友们往往也不会像国内小伙伴那么苛责电影质量,会发一些“我今天去看XXX了诶,好逗啊!哈哈哈哈哈哈!”这种比较中性评价的朋友圈
那天,我也忘了哪天,听说单身男女2要上映了,我想着第一部单身男女我在国内看过、并没有很喜欢,不过为了看看高圆圆也是不错~况且难得在纽约看一场中国电影,我就买了张票去看看。
就是这部,大概就是个俗套狗血的三角恋故事,整部电影颜值很高,而且阵容其实非常强大,有好多大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其中一幕(讲这么久终于到重点了):
高圆圆去杨千嬅的证券公司面试一份工作,上来高圆圆元气满满的说了一句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程子欣,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的硕士”

这恐怕是一个不会在这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家电影院产生的笑点:哥大在纽约,有一家AMC在纽约放中国电影(别的城市也有),纽约是一个金融之都,最关键的是,说不定在座的观众里面就有哥大金融工程系的硕士!所以对于这些New Yorker而言,哥大实在不是什么特殊而神圣的存在,只是一所大学而已,就好比你在泰国旅游,也听得懂泰语,看到一部泰国电影里面女主一身装逼范儿十足的踏进CEO的办公室,抬起下巴对着总裁来一句,我是留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硕士!(没有黑任何一所大学的意思)你是不是会笑掉大牙?

然而这件事情我笑完之后也有所反思

我们之所以能笑得出来是因为我们来到了这里,拿着国际高水平大学的offer,明白所谓“名校毕业”的光环背后到底是怎么努力得来的,不再会对所谓的名头、光环刺瞎双眼,盲目追捧,而是明白自己应该去争取些什么、追求些什么、看清他人的到底比自己强在哪里或者弱在哪里,而不是一句“老子是海归/清北/985/211,你一个二本毕业凭什么跟我说话!”的态度,更多的是“你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做的?取得了什么成果?对未来有何展望?”等等十分具体的探讨,或许你留学以后学习的知识因就业方向等原因并不是那么的有用,但至少这份格物致知是一生有用的东西。

出国留学的分两类人:第一类人生于中产阶层,衣食住行会比一般温饱高一档次;第二类人是富二代官二代,就算啃老也一样过着大富大贵的生活。留学生活辛苦是针对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的留学生活还真只有酸甜辣。
我认识的出国留学的人中,只有一个是属于第二类的,其他都是属于第一类人。
那唯一一个第二类人还没毕业,但已经生了宝宝做起了辣妈,上下学开超跑,从没在朋友圈说过一句“又要通宵做作业了!”“尼玛这paper是人写的吗?”“经过几晚奋斗都没完成一份report哭哭……”诸如此类的抱怨。其出国留学大概是为了将来移民做准备。
而身边其他留学的朋友,就没那么轻松了,他们时常熬夜做作业,因为听不懂课私下里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精力学习,为GAP烦恼,害怕重修而瞒着家里人偷偷拿生活费做重修费连生活质量都打了折扣。他们选择辛苦却并不代表他们的未来比留在国内的我们清晰,我问他们,为什么出国,他们过我的答案有很多:
1.我爸妈叫我去英国读硕一年,回来让我进银行工作,他们说海龟硕士学历的升的快。
2.国内的大学学不到什么真本事,我还是去个艰苦的环境磨练吧。
3.唉,考不上国内的好大学呗。
4.我也希望我能留在国外工作,可是那太难了,但回国内也没什么更好的出路。
看了第一名抖机灵的答案,我会心一笑给了赞,但冷静思考后又取消了。真没多少人出国留学是为了甩开别人几条街,他们或多或少也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他们身边,干着他们找来的工作,开着他们买来的车,平庸地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有的则是在国内混不出什么名堂而选择出逃,但国外会不会是他们翻身的天堂,从他们对命运妥协的态度来看,似乎已经能预测到几个情理之中的结局。
只有少数人是真的替自己的未来忧心,担心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会葬送在国内松散的大学氛围里。
不论是哪种想法,都是对命运的抗争,有的声嘶力竭地反抗,有的只是微弱地挣扎。我们在青春接近尾声时赌了一把,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转身原路返回,谁都不知道。
其实题主的问题只在第一类人的留学生活中成立,如果我是第二类人,我直接就说“谁说留学辛苦了,老子不过是换个地方享受而已。”

从幼儿园 到大学都在一个城市 真的够够的
每天见到都是 买菜的老张 炸油条的老李
虽然我是个念旧的人 但你不能天天让我念叨啊
爹妈 态度是 无所谓(反正别管我们要钱)
因为爹妈 从小不管我 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的(从小学到大学 感情深厚)
我姥爷很小时候披着个破麻袋就出了家门 辗转几年当了兵
所以告诉我 要闯荡 不怕苦 不怕累 一切都是闯出来的
但是我这一走 不知几时回来 还得想办法 瞒着他们二老
就跟我爹妈说 我走 不要钱 但是你们跟我统一口径 说好 我去福建读书(我北方人)可能几年才回来

然后我自己就开始找 能给我奖学金的国家和学校


那会不懂留学 考什么试都不知道的 而且那会出国不想现在这么多 信息这么透明
我要问耶鲁在哪里 有人能说阿拉斯加 当时就这么个情况
我熬了半年 找啊 发信 不理我。再找 再发信 还是不理我。好在我能坚持
还是有几个大学给我回信了 说可以提供奖学金

我这人不挑 你给我 就是非洲我也去(我当时真的申请非洲了)


埃及 开罗大学 当时人家回复 我们的奖学金 主要给穆斯林 要给你也行 你来读阿拉伯语 我想那当我没问吧
坦桑尼亚我也问了(去的使馆) 人家参赞可热情了 小伙子 来吧 我们国家需要你这样的
你看兽医专业咋样 给你个全奖

后来去了白俄读硕士 除了冷和乱 一切都好


冷就是零下40多度 屋里双层窗户 出门几双袜子套上 带个帽子 裹得跟球是的
乱就是 你走街上 突然就有人骂你(这算轻的) 给你一拳也是正常(当然当地大部分人都不错)
吃的就是黑面包 酸溜溜的 我觉得还行 说了我不挑的 特别能入乡随俗
那边酸奶 纯酸 一丝丝甜味都没有 我就到白糖进去搅拌之后再喝 嗯 味道不错
不过后来 为了不让老毛子笑话咱中国人 我就纯酸得喝 后来都习惯了

我在系里混得风生水起 那谁让系里外国人少呢


我在的微分方程教研室 就出过俩中国学生 老师对我格外亲切

我穷啊 就做点小生意 一点一滴做起(我别的文章里写过 可查阅)


突然有一天发现 咱读书这么多年不就为了好点生活嘛 感觉科研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以前很少说话的 理工科谁没事叨叨叨更唐僧是的念叨啊
到研究生 才开始改变 因为做生意要和很多人打交道 沟通能力是必须的 还得情商高
每天时间排的满满的 学习 生活 赚钱 不想其他的
真的是集中精力做点事情 很有效果
好比你认真看书10分钟 和看一会玩一会听会歌一个小时过去 那还是10分钟收获多
真是应了那句话 感谢当年苦难的岁月
而且回想一下 那会真的是穷欢乐
毛子也穷啊 没钱 大家晚上凑点吃的 喝的 一起吹牛逼 扯淡 开开心心
其实战斗民族人都挺实在的 就是傻实在
他要认定你 那真的掏心掏肺对你好
我记得寒假那会 其实就放俩星期 都走了 就我一个人在屋里
第三天好像 我同屋回来了 我说你咋这么早回来
他说 我不放心你啊 我给你带了点吃的 一大箱子土豆 够我吃俩星期的
那边土豆跟咱们这边的 馒头 米饭是的 算是主食
我特别感动 因为他往返一次要8个小时(我去过一次他家)
到现在我还和他有联系 关系特别好

有很多人出国想家 开始我也想


后来朋友多了 课业多了 有时候顾不上
而且有时差 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就那么几年其实

后来没想读博 我导师说 你读吧 挺适合你(您是多看的起我啊)


而且还说 本校保底 给我推荐了 柏林大学 剑桥 普林斯顿等
各位。。有个好导师真的是你这辈子 最最幸福的事情
我导师 很朴实的战斗老毛子
以前来过中国 对我国印象那相当好 在北大 川大都做过访问学者
他是剑桥的客座教授 每年过去讲学一个月
所以 内推 录取妥妥的 而且咱水平还行 不丢人那种
导师年纪很大 但是很敬业 绝对不会像中国这边 为了争点什么 天天内斗 没得意思
记得有次上课 他突然感慨到 哎呀 那年我去四川 导游给我们每人一个福字
哎。。。那个谁(叫我) 来 你写个福字 给大家看看
写好 之后 一个个看 传递之间 就没了 (有个同学喜欢 想私留)
导师说 我看见了啊 赶紧的拿出来不然小心考试不过
我说 没事的 下课我一个人写一个

后来 去美国 系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不错 你想啊 读数学的哪有什么心眼 都傻了吧唧


但是你去斯隆 啊呀 我去。。。我发现 我这脑子 不够不够的
真的 他们不交心 不能说利用吧 就是 一看就是不真心对待你
当然利用我说明我还有点小作用 自己安慰自己吧

所以珍惜当年同学情 进到社会 甚至有些读大学时候 就开始勾心斗角了


好难受 好心塞啊。。。

没有留美 是因为 融入不进去 而且不是赚的特别多


其实不是我们不想融入 是当地人故意排斥我们
你说 你进入底层社会 那没问题 可是你自己乐意吗 你一个名校硕士博士的 而且出国读书的家里基本不差钱 你和美国底层混迹 你自己心里不开心啊
那中层呢 那帮人基本都是 社会中坚力量 为美利坚做贡献呢 没工夫理你啊
高层跟别说了 咱想攀附一下 巴菲特 比尔盖茨 人家都不鸟我啊
而且美国不是赚的一定比国内多
其实现在国内很多企业月薪都在4万人民币以上 国内花销 没有美国那么大

还一个最大原因 种族歧视


老美骂我 我一定骂回去(除了黑人)
老美打我 我一定打回去(除了黑人)
美国警察 还偏袒当地人(承认吧各位)
民主啊 公平啊 那都是口头的 对我们来说 一切都是空的

尊严来源于实力 这就话 到哪里都是对的


你有钱带7,8个保镖上街 你看谁敢怼你
你过去抢小孩子糖果 他爹妈都不敢说啥

你有钱 买个大house 邻居就是市长 议员


这街区肯定24小时警卫啊
没钱 你就贫民区 别叫苦

你有钱你买个豪车 穿个西服 谁见你都高看一眼


没钱 你就做公交 地铁 穿个卫衣 跟小流氓是的 警察还动不动就盘查你

每个人读书目的都不一样 这里没有对错


这是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有人就喜欢科研 没钱也要做科研 可以 佩服
有人就要刷个名校文凭 可以 应该 这是终身名片
有人就是为了建立人脉 可以 没错就该这样
留学总会有苦难 若不能将你击垮 你必将强大
留学总会有寂寞 请记住 耐得寂寞 拥的繁华

作为一个机构号,像这样会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我们一般是不予回答的,因为但凡涉及到「感悟」,我们就很难写的「周全」
但是在看到「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还要选择留学呢?」这个问题时,小A立马就想到了我们导师的相似的经历,接下来的故事,都是他关于这个问题最想说的话:

当年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我大多回答的都是一些为了自己发展,想要体验西方的教育这样的笼统答案,但现在一想,我觉得应该这么回答:


因为在这多元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肯定不是因为「苦」或是「甜」来衡量。

但是这样写出来,很多人还是不能明白选择的真正意义。


我又认真的审视了题目,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把题主的本意去理解为:选择「苦」,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模式?
我尽量去避免谈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道理,比如出国留学的意义,留学的广泛意义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个点,开拓视野,提升自我,教育模式……大家心知肚明不需要我再来揉一遍。
那么「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还要留学呢?」,我们先从苦的生活来谈起。

1. 人世间就没有「甜」而言

说到苦这个问题,先别急着扣留学这个前提。


我们就来想想,你活到现在,有什么事你觉得是甜的?
我不知道大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来回想我活过的20多年,就没有所谓甜可言。
小学的时候为了竞争班长,学习上要一直保持优秀,别人在外面玩我得在家里预习功课,帮老师批改作业,最后综合各方面考虑还是被班主任的女儿比下去了。竞选班长苦不苦?苦。
初中时候家经济条件不好,班里省吃俭用给我读私立高中,一套校服穿了三年,洗到最后校服都褪色了,每学期别人买新校服我都不买,生活条件苦不苦?苦
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口语停留在HI,3Q这种水平,为此每天被老师请家长,周末被丢进补习班。英语学习苦不苦,苦。
高中我的数学最高考了66分(现在想起来都6),我的数学老师告诉我你这种水平别想着考大学了,连技校都考不上。考大学苦不苦,苦。
就连谈恋爱这件事,对我而言还是苦,大一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女孩,每天早上给她送早点,午饭给她占位,大半夜给她送夜宵,可最后人家车门一关扬长而去,留我一个人站在风里凌乱。

这么来想,我们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你觉得你的生活中有什么特别「甜」的事情吗?


我告诉你,没有。因为我们都拥有欲望,而实现欲望的过程,就是苦的过程。
那么你可以问我,为什么明知道实现欲望的过程那么苦,还要选择呢?
因为没经历过「苦」,也就不明白什么是所谓的甜。
如果我轻松的就当上了班长,家庭生活富裕,英语水平爆棚,哈佛耶鲁任我选,萌妹御姐任我挑。我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就享有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甜吗?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了人世间的反义词和书本里的反义词是决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苦的反义词是甜吗?不是,苦的反义词是懂得知足。那甜的反义词是苦吗?不是,甜的反义词是不知何为甜。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活在苦难之中,只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经历的多了,看的广了,做的全了,懂得放下了,有舍有得了,那么对我们而言,这就是所谓的「甜」了。

2. 选择「苦」,其实是选择改变

由于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在我们人生面临种种选择的时候,我们绝对都会选择对我们有利的一面。


所以知乎上很多关于「留学」话题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提问,「美国留学还是英国留学」「同时拿到多份offer选择哪一个好?」提问者都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回答,综合的选择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方。
但是趋利避害从来不等于避重就轻。
如果说趋利避害可以看做人性的一种聪慧的话,避重就轻就是人性中的侥幸。

在我留学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很多在家乡的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选择在国外工作啊,回答家乡不好吗?」


「好啊」我会回答,「但我不想」
当问出为什么不选择家乡(看似稳定的生活)这种问题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带着“避重就轻”的侥幸感,接下来的描述就无非于「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工作又辛苦,饮食习惯不同,身边没有亲朋好友的依靠,难融入当地环境,什么事都得靠一个人」的劝说。
我反反复复的思考了为什么毕业我不选择回家乡而在美国工作,想来想去想到最重要一点。
家乡这张温柔网,束缚住我的希望。
家乡不好吗?当然好,我可以不用担心每个月的房租,晚上回去有香甜可口的饭菜,工作之余和朋友小聚,可以通过家里累积的人脉给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几年小车一买,父母把房子首付一付,娶妻生子,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
读韩寒的《1988》的时候,丁丁哥哥的温水煮青蛙理论让我印象深刻,而之后在《后会无期》也上演了这一幕,两只在温水中的青蛙,在意识到要跳出温水后,被一锅盖盖在锅里,马浩汉说了一句:这才是现实。
于我而言,家乡的环境就是那一锅温水,我泡在里面的确是舒服,但我明白我不会舒服一辈子,我预见了在人生的某一天我会厌倦了这机械般的重复,在半夜惊醒思考这一生我有没有为自己的活过,那时的我试图想要跳出这张“温柔网”,可我早就被炖的魂飞魄散。
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未来,我们就要努力的去改变现状。所以无论我们选择留学,选择离开家乡,甚至放弃高薪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对既定命运的反抗,谁知道会是柳暗花明还是背水一战,但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想要活成自己的样子。
选择更苦的人生模式,是我们对改变一直抱有期望。

3. 感受到了「苦」,是因为你在走上坡路


在工作之余,我们会聊一些生活的话题,家庭,朋友,还有中美的之间的差异等等。
有一次我们聊到了大学这个话题,我介绍完我的大学顺口一问:How about you?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神透露着难过,但随后他立马开心的笑了笑,眼神坚定的看着我说,“but hope is always been there right?”

回国的一段时间,当时他在站在我面前用坚定的眼神微笑的对我说希望永远都在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人格深深的影响了我,在和他工作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改掉了我身上的很多戾气,整个人变得积极和正能量起来。
而当我在回到我朋友身边时,我就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在小城市里的朋友,毕业后和题主描述的一般,住着家里的房子,拿着微薄的工资,开着家里的小车,干着最底层的工作,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每当我们见面时,他们又换工作了,关于辞职的理由,他们大多数谈论话题都是抱怨老板不好,抱怨薪资太低,工作太难了不会做,等着家里给自己找关系,梦想就是坐办公室等等。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怎么继续我们的话题,因为在谈话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都是思想的狭隘和市井,大家试想下那个画面,本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像一堆世俗的老油条,讨论的不是如何奋斗如何发展,而是在想办法混日子找关系,怨天尤人自己为什么不能坐享其成。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环境是限制自我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也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层次。你说他们思考的有错吗?没错啊,因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完全被限制在了家乡这四四方方的一隅之中,所以无论我和他们说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们是永远不能理解的。

当然,苦难和层次的高低并没有一个因果关系,但是它代表你在往上爬。长辈训斥年轻人的时候最喜欢说一句什么话?没见过世面。而这个世面怎么去见,踏出禁锢你的圈子,跳出代表“安全”的井底,去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

我觉得人生从来没有高低,只有左右。而无论是选择留学还是在外工作,都是我们在既有的生活状态里感受不到了自己的需求,于是我们向左或是朝右,来“左右”我们的生活。


朝左走或许看到的是浩瀚的大海,向右走遇见的是巍峨的高山。

而畅游过浩瀚的大海,你就不会再拘泥于低洼的池塘。


攀登过巍峨的高山,你就不会再满足于拥挤的窄巷。

4. 「苦」不代表你有「上进心」

我们回到题目,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会来知乎提这个问题?


如果题主像问题描述里过那么知足,在父母身边工作,买房买车,他就不会来想这个问题了。
当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题主绝对曾经试图想通过留学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可是最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想要通过回答来佐证自己的选择。
我看了高赞的几个回答,一开始觉得说的特别在理,可是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仔细的一想,感觉他们的回答过于片面,我们的点赞,都源于我们的思考惯性。
在高赞的回答里,表露出一种「你想要选择那么平庸那么简单的生活,你就是没有上进心,就是不努力,而不努力和没有上进心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的霸道感。
可是我就问大家,每一个来知乎提问的人,是没有上进心的吗?我们在把范围扩大一些,每一个维持着自己生活现状不往上爬的人,都是没有上进心的吗?
在我们的既定思维里,毕业后选择回家工作就是一种不上进的表现,而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一有强大上进心的表现。那么我来给你举个例子,我在家乡工作的朋友,每个月拿着3000块的工资,对他而言已经很满足,吃穿不愁,唯一目标就是尽快房子。有一次我问他,如果每个月给你1000块,你能接受吗?
肯定不能啊。他坚决的回答我。
你说他没有上进心吗?他努力的维持住每个月3000块的工资不被老板开除,他还有买房的梦想,这不就是他的上进心吗?
能维持住自己的生活,也是靠上进心在支撑啊。
所以不要觉得毕业回家,靠父母的关系生活是一件没有上进心的事情,要维持这样的生活同样困难,与出国留学相比,只是每个人选择的困难方式不同而已。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一段话: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为什么我们不能不包容别人的价值观呢?非要霸道的告诉他们世界那么大,就得去看看,年纪轻轻就该去拼该去闯,该去奋斗该去独立。我们在霸道的宣扬着我们的价值观的时候,可曾想过有的人他就是不想呢?他就想在山麓享受淡泊宁静的时光,就是想在井底度过着无世无争的生活。
他有错吗?他没错,错在是我们这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们的人。

最后,我不想去谈留学的意义,苦难的意义。


对于每个人而言,它们的意义都千差万别。
而无论我们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回家工作,我们都要明白,在这苦难的人世间。
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孩子刚断奶的时候都爱说白开水苦。很正常。

我留学的时候,我层觉得那是人生吃过最大的苦了。
但现在回头来看,那算个毛啊?什么他么鸡毛蒜皮的扯淡都被我当做人生苦难了!
不就是要自己买菜做饭,自己缝衣服,自己打扫卫生么,自己做作业,自己去上课么,还要自己去医院看病,自己去找女朋友?
这些事情不是很正常吗?不是很正常吗?不是很正常吗?
有让你去大便池掏粪吗?有让你冰天雪地发传单吗?应该没有吧。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所谓的苦,都是自己段数太低,看上去才叫苦。去问问别人创业的什么是苦,一比起来,我们以前吃的那些都是甜。

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不趁现在出去看看我是不会甘心的:)

准备出国留学的我,在网上查询国外生活的时候,看到了这边文章,第一句读完。我的眼就湿了,“如果你有出国读书的强烈愿望。那就去做吧,晚做总比不做强······”这是一个留学生写给犹豫的学子的,我一口气读完,简直是醍醐灌顶一般,第一次被英语的文字打动内心,直刺心底。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让我们先退一步想想:为什么你要出国读书,拿一个更高的学位或者体验以下不同的生活都不是足够的理由,你到底想通过留学来达到什么样的成就,你能通过留学这条路来完成吗?还是还有其他的道路去实现?”这些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决定离婚前的艰难长久的心理斗争,那就是同样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千万次夜不能寐的思考后的结果是我不是个空洞的一无所有的人,我不该是个碌碌无为的商人妇,过着一日哭泣一日挥霍的生活,只知道怨恨和金钱,把如何与其它女人做斗争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将来所能教育子女的也不过是些狗血的遗产争斗术,我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因为这世间只有一个我,一个浩瀚宇宙间偶然存在的星球上的更偶然的小小存在,一个很快就会化为尘埃的皮囊,而这皮囊里住着一个所谓灵魂的东西,在不停的挣扎在召唤。
我是一个书虫,从学会拼音时起就费劲一切心思读书的人,学习对我来说是乐趣,读书和思考才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可是高中毕业后,因为离异的父母对学费的推脱,年少气盛的我决定不读大学了,原本以为,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我也可以不错,事实是也还可以,报社里的记者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辛苦,除了轻松养活自己之外,就是散漫的读书写作旅游,直到遇到前夫,一个正在拼搏的商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服输不气馁的影子,好像是另一个自己一样,不过他痴迷的不是读书,而是赚钱,22岁的我嫁给了32岁的他,一开始是幸福的,简直就是童话故事一样啊,但是怀孕后很快发现了他的不忠。漫长的一年,反复的背叛,不断的流泪和思考,肚子和内心都越来越沉重,直到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那清凉的声音好像一下子拨开了眼前的迷雾,让我内心彻底平静了:即使是为了她,为了我的女儿,我也应该是个有意义的真实的存在,一个不虚此生的存在,一个能在精神上成为她坚实的路标的存在,可以在丰腴的物质生活之外,看到更多有意义的追求的存在······于是,抱着襁褓中的女儿,一无所求的离开他,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是对我曾经付出的爱情的嘲笑,也是对我未来的理想的嘲笑,无人理解,也好,也好。
离婚后的第一年,抚养孩子占据了我全部的时间,我简朴的生活让外人惊讶,对物质的欲望随着上一段婚姻而去了,和孩子同食一碗稀饭的简单生活反而开心踏实,试着忘掉他,消除掉对他的所有情绪:爱或者怨恨,这都不重要了,他不是坏人,只是个商人而已,古往今来多了去了,胡雪岩又如何,我只是不愿做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与他无关。孩子难得睡着之后,我就重拾书本,开始对法律的摸索的学习,这是我纵观了这些年在接触社会生活后的选择——我要做一个法律人,一个至少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到他人的人,又不用朝九晚五受人辖制的人。
第二年,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几乎都在十小时以上,一年通过了专科本科三十多门课程,英语能力飞速提高,整个人焕然一新,因为内心的释然,一张面孔也返老还童,不似受背叛婚姻折磨时的苍老悲苦相;第三年,一边继续考完本科的课程,一边开始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内心十分激动和充实,但是看到的社会现状,也让我无比失落:整个社会对法律人的误解,大部分人对法律的不了解不尊重,小部分人超越法律的行事方法······只是做个小小的律师吗?或者坚持内心守则可以帮到身边的人,或者几经努力成为这样的一群“社会中年主流”——自己没有理想主义,别人提到理想就嘲笑打压,把物质的积累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只是在这个社会格局对自己无益的时候抱怨,更多时候沉醉于此,并为自己精于此道而骄傲,间或染指酒色,也自诩风雅·····不!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不要这样麻木的中年,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于是,出国留学读研这个想法开始在我脑海中酝酿、酝酿、反复酝酿······ 所以回到了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要留学呢 ?
答案是因为我是个疯子,我才26周岁,我是个众人眼中不折不扣的“疯子”,放弃年入千万的前夫,只为了安心读书?无法理解,就像《苏菲的世界》中讲的那样,我们的星球不过是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来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不过是兔子皮毛里的虫子,偶尔有一两只顺着兔子的毛往上爬,看到兔子之外的世界,回头向皮毛深处的虫子们喊:看!更大的世界!虫子们抬头看看它,嗤笑着互相说:那是个疯子。然后低下头继续在兔子的皮毛间争相吸血······ 可是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各方面的质疑扑面而来,首先是学费,和孩子三年的生活让我并无什么积蓄,父母一如高中毕业时的模样互相推诿避之不及,就算是弄到第一年的费用,接下来的半工半读能否养活自己,语言的巨大差异能否导致不能顺利毕业·····如同上文所说:“就算是你幸运的去了梦中的学府,那里面的生活也是不容易的······同学中很多······有很棒的工作经验,商业无外乎交流,你能多熟练的掌握英语交流技巧?拿到更高的学历也并不保证你得到梦想中的工作,甚至是一个还算可以的工作,大多数人只听说了成功的故事,更多的不成功的故事湮没在了黑暗里。”很惊醒,很恐怖,没有打鸡血一样虚伪的鼓吹,句句如针毡,但是却更加激励了我的决心。life is not easy everywhere,especially for me.我反而已经习惯了,至于学历和多棒的工作,我从来不是最在意的,只是学习和思考带来的内在价值的提升已经对我来说机会难得价值无限了,何况我知道,我会更优秀!
就用她的话翻译过来做结尾吧:“这些信息只是供你做参考以便做出合适的选择,如果你还是觉得值得一试,那就去做吧,就算是失败了又如何,至少你不会在余生后悔你那时没有勇气去尝试。”

作为一个自己自主选择出国的人,我简单说一下当时选择出国的原因好了,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留学的生活可以很苦,我有个好朋友为了节省十几块钱的路费跨城市来看我,会做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虽然他并不穷,可是出国后,生活的艰辛,也让他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但当然日子看你怎么过,不同的留学生会过出不一样的留学生活,每个人的收获也体现在不同的地方。
如果楼主的观点来说,6年前的我是不应该选择出国的。大一时父母已经安排好了毕业的去向,是一线城市的系统内工作,稳定有地位,重要的是有前景。
但是,人做选择时,尤其是重大选择时往往只需要一个理由。6年轻的我,听过父母给的人生安排以后,基本就知道整个人生的走向,安稳惬意,这是父母所期待的。然而,只是那么一霎那,一丝不甘心,和一丝冲动,仿佛内心里有个声音对你说:你还那么年轻,你不想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能吗?

于是,背着父母,自己考了雅思,申请了名校,拿了offer,父母大概是在我国外的大学要开学的前3个月才知道我准备出国。家里一向教育开明,但是面对我选择这么大的人生转折,还是开始了一番促膝长谈,各个亲朋好友的轮番劝导。父母的论点无非是:出国有什么好的?国外的月亮难道是圆的?我记得那时候我对父母说:我不知道国外的月亮是不是圆的,我要看过后才能回答你们。

父母最后还是妥协了,在安检口父亲送我,只是很意味深长的说:在国外,要靠你自己了。那时候的自己哪里懂父母的苦心,一心想看国外的原谅,感受顶级学府的光环。但是久了,随着起初的新鲜感退去,文化差异的不适还有一个人迷茫孤独时,总会有想退缩的时刻。可是当你看到那么多的前辈都走过了你这条路,那么多外国同学都可以做到时,你便会告诉自己,其实你也可以做到。而这么一句相信自己的话,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未曾对自己说过的。

纯西方环境的教育系统,纵然会让你有所不适。但是当你读懂那些晦涩的原著文献,那仿若清流般醍醐灌顶的感觉是不可话语的。当你用严密的论文结构阐述自己的论点论据时,那思辨上撞击出的火花是无比令人喜悦的。这些你所学的西方的知识信息,在丰富了你知识库的同时又纠正了你原本不对称的世界信息。而这一切的外界影响都帮助你构成了你的新世界观,纵然你毫不知觉,然而它却影响着你的一言一行。

我相信在这个留学过程中,比起你知识上的积累,更令人雀跃的是你精神上的成长。是的,像大多数留学党一样,不曾进过厨房的我,现在基本可以做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招呼亲朋好友了。作为女汉子,可以自己装家具修家电,可以自己照顾和监督自己学习生活,可以自己处理社会关系。这也许得益于这种无人可依的状态,福兮祸所伏嘛,当你处在一个陌生而又不得不生存的环境下时,你便激发了自己的生存本能。最终,你学会了独立的人格和一种像野草一样的生命力。

周围的朋友经常说羡慕我,因为“你那么年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可是如果问我从什么时候起,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的话。也许是,在漫长的道路上独自前行时;在无数个沉静的夜里头脑放空时;在街上看到80岁的老爷爷拿着玫瑰牵着他的太太时;在看到导师头发秃的不剩几根确依然满面红光的跟我说:今天对于这个实验我又有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在夕阳下,自己坐在长椅上喂着天鹅面包屑时。

我相信每个人选择出国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因和追求,如果有弟弟妹妹问我对于出国的意见的话,我想我会告诉他们,多去看看世界,你便知道我们自己有多么渺小;多去经历不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包容。

真想留学的都不觉得苦,相反走一条看得清未来的路看起来舒服的路被安排的路是苦。

如果在国内天天为了高考而努力奋斗,整整三年,除了自己,家长也会变得很紧张。我高中三年就打算毕业了不参加高考直接申请的美国学校。跟学校里那些为了高考而努力奋斗的人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幸运得多。
人生,就是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才会使生活不那么无趣啊!
我来美国两年了,这两年里变了很多很多了。并不单单是外表看上去的,我觉得我内心现在变得比以前成熟了许多,整个人也成长了许多。
这是我现在的样子。你能想象我以前是什么样子吗?
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我以前的品味了
留学=一个人+身处异乡+没有什么朋友+很难适应的环境+不安全感等等等等。。。。
至少在国外的几年,已经能适应国外的生活了。以前我别说出国了,连一个人出去旅游都有点怕怕的,感觉外面都是豺狼虎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会赶不上车,会为了酒店饭店什么发愁。但是强行把自己一个人丢在国外,我感觉我现在无论去哪个国家(当然那些战乱国或者土著聚集的国家还是不敢),我都能很快适应并融入当地的环境。
我知道有部分人留学就是为了镀金,然后回国可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找一个更好的对象,买一栋更好的房子。但是那又如何,虽然看上去更好,但是过得还是同一种生活。
以前我完全不知道我以后想干嘛,只知道在学校读书,考个好的成绩,毕业以后找个工作安安稳稳。身边的大部分同学朋友们都是这么想的。但是自从我来了美国留学,接触了这么多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人,有观念传统的印度小哥,有思维很古板的日本小妹妹,有特别爱美的韩国小姐姐,还有各种来自亚欧非拉的各种肤色的男男女女,问过很多人他们以后准备干什么。我现在有了更多的想法。
慢慢发现人可以有更多的活法。以前认为毕业了一定要找工作,不然就没办法活下去,但是我在美国接触了这么多的年轻人,他们中认为毕业就要工作的人只有一小部分。
大部分人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想组乐队,有的想开自己的咖啡馆,有的想出国去旅游,有的想办自己的摄影展,这些,全都是我以前和国内的同学们聊过但是都是一闪而过当做笑话说的。
难道毕业了就要找一份自己可能不喜欢的工作,和一个自己不一定喜欢的人结婚,在自己不一定习惯的房子里过完剩下的半辈子?
我一直鼓励我那些学弟学妹们想出国而且有一定条件的,放心大胆地出国来。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懂。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是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飞去那么多地方,只有从笼子跨出来的第一步开始,它才会经历不一样的世界。
加油!你是最棒(pang)的!

1、大学里的时候为了准备出国学英语,很苦。
2、开始申请学校,从定目标,排计划,查资料,选学校和导师,写材料,和导师套磁,面对拒绝,个人能力提升了一大截,特别是对一项大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实施的能力。
3、吃了越多的苦,拿到offer的一瞬间,成就感就越强烈。作为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那时候的快感,怎么说呢,堪比追上女神。
4、到了国外,空气清新,环境好,心情舒畅。省吃俭用省下钱,拿着申根签证,暑假登上欧陆火车,背包穷游二十国,人生体验不要太美好。
5、作为非官二代富二代,出国要想日子过得舒适,必须自己学会搞卫生、整理房间、烧饭做菜,我从一个什么家务都不会干的甩手族变成了家务小能手,偶尔几个家常小菜还能获得亲朋好友的称赞。这点是我追上现在的女神老婆的关键技能。拿下她就是第一次邀请到家里那次,房间收拾得很整洁,又围上围裙撸了一桌好菜,俘获了芳心。没有留学经历,哪有这样的技能呢?
6、同学来自十多国,住的地方更是小联合国,和各国同龄人交流扯淡,观点碰(si)撞(bi),涨了很多见识,也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苦是苦,但是值得。可以说,我能有现在这点微薄的能力,基本是拜留学相关经历所赐。

第一次的回答,在尚未发布成功的时候手机没电ヾ(????)?,全!都!没!有!了!

敢问题主,你想要的生活是哪种?

也许我没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还在苦逼的考雅思的路上。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想出国,想了一辈子(算是从出生到现在吧!?),还是没想清楚。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两三岁吧,我学着那时电视上热播的新加坡剧,说:妈咪,我长大要去美国留学,要去新加坡开公司……


这些我都不记得了,是爸妈告诉我的。

小学,在大家都想成为科学家的时候,我不知道哪根经搭错了,想留学然后经商~

初中,认识了一个母亲在纽约的同学(他高中没毕业就移民去美帝了⊙▽⊙)。他告诉了我,什么是the Wall。从此,那个地方就开始在我梦里闪光~


那时总天真的跟他讲:我以后一定去美帝看你,等我!

高中,少得不能再少的上机课,在我打开耶鲁的主页的时候,看着旁边的妹子在看清华~


其实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是有多傻逼!但还是忘不掉,忘不掉。
所以,高三,大家都为自己梦想的学校努力的时候,我却只能抱着马俏的《我的美利坚本科岁月》告诉自己,我还有机会,前提是我考个好大学。

意料之中的高考失利,只高出一本线7分。最后放弃了复读,只为一个理由:再来一年我想考哪里?清华北大?肯定考不上啊,而且我不喜欢呀,为啥要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浪费一年呢?武大华科(我们学校上不了两大校的绝大部分就会去武大华科了)?两大校我都不喜欢,那我喜欢这里?怎么可能~所以,我去了现在的大学。


各位看官可以尽然嘲笑我的不自量力~可是,我真就是这么想的。

还是一路天真,觉得我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大学里做了好多自己认为有利于出国的事情。做项目,做比赛,去支教……明明告诉自己坚决不在大学做学霸的我,还是会每个期末看书看得想吐血去拼命拿奖学金。


可是,我就忘了一件事,一件最重要的事。学!英!语!╯▂╰

一直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自己慢慢努力,以后自己挣钱就能出国了,能争取奖学金呀~~(唉,no zuo no die)直到要去法国的妹子带我去了趟中介,我才想明白,放在心里这么多年了,还是必须要讲出来,获得家里的支持才可以。

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忘记,大三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我想去留学的场景。


她小心地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说,两年40万左右吧(那时搞不清楚状况,以为去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读两年,一年20万)~
我妈沉吟了一会,说,嗯,我先跟你爸商量商量吧,毕竟没那么多钱,一下子要拿出来,借也要看看有没有人借给我们。要他去找朋友先问问看吧~
我应该是世界上最坏的女儿了吧~
挂了电话,躲到寝室的卫生间,哭到没有力气,还不敢室友听到。

真的觉得自己好贱啊!按说这个时候我就该放弃了不是?

开始准备英语了,然后才发现自己看起来过得不错的三年是有多么失误π_π,雅思7分,看起来像天文数字。然后为了不让爸妈担心,我决定先保研,再专心准备出国~

嗯,也许,大三大四这两年,我应该这么形容:保研成功,雅思一战惨败,时隔一年,正在准备雅思二战中(还是很担心自己一年都没有长进)。

其实,这一两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按时间顺序排一下吧,


1.准备保研,雅思一战失利
3.保研成功,在自己开始有些放松懈怠的情况下准备二战
4.发现妈妈生病,越来越痛恨自己的选择
5.复习找到状态了,突然放下,陪妈妈去深圳看病散心
5.回来,因为复习时间不够了,雅思退考
6.因为退考,开始变得很焦虑,不敢再报
8.过年,爸爸突然晕倒了
9.现在,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态

记得爸爸晕倒的那天晚上从医院回来(没查出来为何突然晕倒),我一直坐到早上4点多,一整晚听着爸爸的呼吸,真的是害怕下一秒就没了……

当时真的想,再退一次吧,我不要考了,不要出国了,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吧,而且也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

π_π,是的,我是不孝女儿,我还是没有再退考试~


因为心底有个声音问我:如果放弃了,那前面的二十几年的意义何在?如果不是为出国,我的人生肯定是另一番景象。毕竟一路走来,做了那么多选择,放弃了那么多~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出国。从!来!没!有!


当然,还有,想了那么多年,等到大三来不及的时候才告诉爸妈,也是因为,从小到大,我妈从来没有支持过我出国。每每电视上放留学生遇害啊,留学生生活艰辛啊,我妈就会拿来给我当教材……知道得不到支持,所以我才憋那么久。

可是真的没想放弃,不是没想过,是还是决定不放弃。

前段时间和姐姐重温泰坦尼克,我才突然想明白,其实我追求的,就是片尾女主一生的照片诠释的状态。生命如此有限,为何不做点自己想做的?


题主要觉得我白痴了,二十几岁的人说这样的话,简直就是有病。

舅舅突然没了,那年我16


从此之后,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在拼命,一直在忙碌。我只是害怕,只是想多完成些有意义的事情。

既然光阴不等人,那我努力选择想过的吧~

就是这样一路走下来。我想,我还是会继续,毕竟,有个目标,生活里的一切都变得有意义。

题主,说实话,这些年为了梦想我也失去了很多,像你说的,在家找个工作,买个车,这也是生活……


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做了努力之后,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很精彩。
也许就是这样,不是因为什么事情有意义才去做,而且你做了之后这件事情变得有意义。所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很罗嗦的一直在说我的事情,请见谅!


希望你因为自己的选择能生活得很满足*^_^*

因为想现在苦点学好知识了报效祖国啊。

我不愿意连挣扎都没有过,就心甘情愿套一生的枷锁。

}

如果留在国内上大学,守在家长身边,毕业了靠关系得个工作,家长给买个小车,在本市找个对象,这也是生活不是?

出国留学苦什么?我那时候出国时並不知道苦什么。没有任何概念!好像觉得一切不知道的东西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1982年8月决定去美国自费留学。当时在上海工厂里当助工。厂里与英国合资,出了很多钱,就是来了几个高鼻子的英国人以及大套英语的图纸,全部是用电脑的CAD 设计打印出来。我当时在招待小组里,可以用英语与他们作简单的交流。我看了挺好奇的。毕竟我们当时是用手在图板上画设计图。一套设计,光画图纸就是画三个月。我人矮,胸部压在图板上画图,画错了还是难擦去,觉得很累。
因为好奇心重,想要出去学习一下计算机设计方法。再学习一下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来设计结构。很简单的理由。
但是真正到乘飞机去美国那天,已经是1985年12月圣诞节。从一个想法到真正地实现它,这中间化了三年多的时间。办一个出国手续可真难!当然那是对我这样的能力不足的人而言。

那三年多的工作之余,都在上海的夜校学习英文。在那里认识了一大帮子后来都跑到美国来自费留学的同学。那时候,一周工作六日。每周上4次夜校。每次上课三个小时。下课后和同学出去玩,记得在南京路上买奶油蛋糕吃,是最开心的啦!怎么现在就是买不到那么好吃的蛋糕呢?


说是自费留学,可是没有钱的。父母並没有钱给我。一切自理。连申请学校入学证的申请费都是和同学用人民币换成美金来付的。而那时候我的工资是每月67元。
二年后考了托福成绩。再用国内的文凭加托福去申请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拿不到助教和RA的位置,自己要付钱也是想去。
在拿到签证后去买飞机票。可悲的是,五年当助工省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还不够付一半的飞机票!借父母的钱买了飞机票。家里的亲戚有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看在我家上辈人的脸上,三个舅舅加上一个妹子,总共借给我$6500元作为初到美国的学费。
飞机到达旧金山时,若不是一个朋友帮忙,我连去那里都是不知道的。坐在朋友车里,看到六条大道上同时飞驰而过的车子,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虽说考过托福,但大部分别人说的什么还是不明白。离开学还有二个月。好心的朋友说去打工赚钱吧!开学后就没时间打工了。觉得也是。找到一个在台湾人家里看孩子的工作。管吃管住还有每月$600的工资。心想好啊!正好可以休验一下美国人的家庭生活,还可以练习英语。这户人家非常有钱。房子可漂亮啦,好几辆好车。在那里打工看孩子,一切都有,什么也不必操心。原以为自己打工之后可能会不去上学了。结果是恰恰相反。打工一个月,学到了太多的人生道理。明白了在美国没有学历的人永远会难混下去的。也不能站直了腰做人。看孩子的保姆可以做几个月,但我可不想做别人家的长期保姆。

一个月之后辞工准备去学校。$500美金托朋友带给父母还飞机票的钱。$100美金买了飞机票去学校UWM. 一个月帮人打工带孩子反而真正的教育了我要认真学习。不要把自己的前途当儿戏!


就是这样,读一年左右拿到美国的BS学位。再二年后拿到了机械系硕士学位。而这中间的辛苦也是只有自己才知道。
这个辛苦包括下面的几项:
A). 没有经济来源,尽量想不用亲戚借给我的钱,除非是万不得已之时。想尽办法付学费,省生活费。
B). 语言仍然是最大的障碍。在学专业课时,不仅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同时学英文单词。
C). 没钱买车,那时候还没手机,冰天雪地里推一辆自行车到处跑。整个读书期间没买过任何衣服鞋子之生活用品。一盒雪花膏油是全部的化妆品。
D). 孤独感严重。这个不仅仅是思乡病。离开中国,脚蹬在美国,却觉得没有进入美国人的生活,对于这个美国社会不了解,似乎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国家了。这个痛苦在国内的人完全不可能理解的。
E). 对于前途的担忧。辛苦地把书读完,但是不知道前途如何!
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总是在困难时候有人帮助。中国学生,外国朋友,到处都碰到许多好人,交了不少朋友。

拿到了BS 学位之后,为了省学费我查到了在Fargo ND 的NDSU 有最全面的有限元分析课程,而且学费要便宜一半。我坐了灰狗长途汽车去那儿参观。机械系笑嘻嘻的系主任接待了我,並且带着我到处转悠一圈。Wow, 这样的待遇在UWM 是绝对没有的。我的导师在UWM 就是机械系的主任。他是个台湾人。平时要与他讲话必须提前预约。10分钟的讲话,到8分钟他就开始看手表啦!一分钟也不会多给你的。我太喜欢NDSU这个学校啦。当时就填完所有的表格。交给系主任,二周后,我收到NDSU的入学证书去向当时的导师告别时,他惊讶地不敢相信。”你怎么会决定去那个冻天雪地的地方呢”


我心里直笑!为了省学费啊!为了学到我喜欢的课程啊!为了离开你这个很冷酷的导师啊!有得就是有失!为了前面的三项,我可以承受几年的寒冬腊月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我去NDSU 选对了学校。系主任有个女儿也在系里念硕士。我们俩后来成为好朋友。那儿的教授的门永远对学生打开的。下课之后可以去老师的办公室提问题。系主任就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学费便宜了,我济经上的压力减轻之后,学习上的进步很快。一个学期之后,系主任又帮助我找到一个在学校里做设计的工作,不仅学费全免了,我还可以每月拿到$200美金的生活费。在NDSU我顺利地学完了全部课程,化半年时间完成了毕业论文。拿到了硕士学位。又升入博士班继续学习。但是半年后被当地的一个拖拉机公司挖去当有限元分析工程师。我当时並不知道,事实上机械工程师的工作非常好找。而受过有限元分析训练的学生又是少之又少。他当时在第一次见到我时, 就知道我会在将来很容易找到工作. 因为公司有到他那儿打听是否有这样的学生。

在当上工程师的最初五个月,我还清了从4位亲戚那儿借来的$6500元。还每人寄给1000美金作为利息。终于没有给我母亲丢脸,那些都是她的亲戚。

后来我在这个拖拉机公司里当了十一年的工程师。不仅仅可以用计算机设计图纸,还可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指导年轻的工程师如何设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十一年后,又被行业中的老大公司挖去。这个工作干了18年后才转行做投资的。

现在我们这一代80年代出国的人都接近退休年龄了。可以算是有家,有子女,有点儿成就感的。若是自己当初没有出国,现在的生活会怎么样?不知道了!应该也会不错,不过是会少了许多可以讲的故事吧! 要知道就算是单纯的多掌握了一门语言,我的世界也已经扩大了一倍吧!

“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叨逼叨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吗?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因为感觉一眼能看到底的未来,真是太没意思了。

人生这么一个激情的话题,不找个极限的答案,简直对不起自己。

说句不中听的,出去留学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跟这些留在国内上大学,守在家长身边,毕业了靠关系得个工作,家长给买个小车,在本市找个对象,这样的人拉开距离。

这也是生活,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朋友A,技术牛,如果留在国内的话,可以留在最好的it公司,清闲而多金,未来的日子绝对比楼主描述地要滋润得多。
可他还是选择了苦逼兮兮地申请,苦逼兮兮地去了美帝一个荒山野岭中的大牛校,苦逼兮兮地写论文,做科研。

我当初问他,既然留在国内能这么好,为何要出国?

我们问他为何选择读研和出国


他说:我并不需要赚那么多钱。我真正的理想是做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发明一个新技术,真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朋友B和她的朋友C,这两个姑娘经历挺像的。名校,本科毕业时,都有一个选项,就是回到家乡(一个挺发达的城市),做一份(安稳但普通学校的学生求之不得的)职业,已有门当户对的男生只等她们回来结婚。

可是她们都选择了读研(没有出国,但是应该也符合题主的意思)。


其实她们劝别人时,也是说:女孩子嘛,既然回家能有那么好的生活,为何还要在外折腾呢?
但是到了自己身上,还是不会这么选。
因为1.身边的同学都是那么优秀地,做着累却亮眼的工作(或学校),自己回家安稳着,总是有些不甘心。
2.自己就是优秀的人,明明可以做更厉害的事情。如果只是这种工作,那么自己的才华、自己这些年来拼命保持住的优秀,是多么不值得。
说说我的故事,我大学选专业时,我爸问我要不要选XX学校,或者XX专业,这样的话我毕业后他能把我弄进央企。
我说不,我不喜欢这些专业,我也不喜欢国企央企。
于是我选择了一所离家远,而且与父母工作完全不相关的专业。
但是我在这个专业做的很好,而且也靠自己找到了薪水不错的实习。

逢年过节,同事们都问我爸,要不要让我进他们单位。我爸都很自豪地跟他们说:不需要

本科毕业后,我也选择了出国留学。真的苦,但是真的不后悔。


我喜欢这个找工作不需要靠关系的地方,喜欢这个看病、孩子上学不需要递红包的地方,喜欢这个努力会有回报的地方。
(我真的觉得在国内,如果要过得舒适,就要做昧良心的事情。比如孩子上学,需要贿赂老师;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有这方面烦恼,可以自己成为老师,但这时,你要为自己家孩子开后门,而且时不时接受别人贿赂)
这么多故事是想告诉楼主:不是在所有的价值体系中,楼主所描述的生活都是好的。留学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更害怕过那种生活。

留学生中,有些人追求人生的精彩与完整,有些人追求纯粹的知识,有些人追求国外的环境。为了这些,我愿意克服这些辛苦。而且我不后悔。

( 补充说明:1. 以上出国的同学,以及我在国外身边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花家里的钱。每个人家庭条件都不相同,共同点就是家里不急着让我们赚钱养家。


2.看到有一个答案提到我的答案。我没有任何“不出国=不努力”,或者“找本地工作对象=我们得来轻松=你们得不到就是不努力”的意思。我尊重每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观,但是我觉得题主的提问是想知道其他价值观的人是怎么想的。)
( 补充说明: 看到有些答案有点酸。澄清一下,我认识的出国的大部分同学,即使他们有爹可以拼, 但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不能拼爹的社会中,他们可以活的比现在更好)

以前在纽约的时候有个小事情我印象很深,说不上来辛酸还是开心,来分享一下吧,以前的答案貌似提了个大概,这次我详细描述一下

交代一下背景,(海外党可以直接跳过看分割线后面的)AMC是美国的一家连锁影院,后来生意不好被王健林,也就是万达给收购了,当然AMC本身变化并没有很大(至少在我眼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纽约时代广场黄金地段的那家AMC会放中国新上映电影,但每部只有一场


那家电影院长这样(水印就别吐槽了):
在国内大家能看到的那些比较有名的电影,比如小时代什么的,也会在这里放映一场,放映时间基本是在周末。
小时代、泰囧之类的这种电影对于国内的朋友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上映的场次很多,大部分质量不是很高的片子都是如同肥皂剧一般,很难获得好评,很少出现“朋友圈刷屏夸奖”之类的情况,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就不太一样了,一些个有点名气的国产电影在这家AMC的场次往往都是
首先美国电影院大多数电影都是没有字幕的,也就是说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你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听英语上面
能出来留学的人自然英语水平是不差的,然而由于语速/口音/有生僻词or专业术语/BGM过大/时间过长等等原因,看完一场电影往往不比听教授讲一节课轻松,所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留学生更倾向于去看一些“爆米花电影”——就是主要是看英雄们打来打去为主,剧情比较简单不需要太琢磨,比如最著名的环太平洋、漫威系列等等,毕竟大多数人不是艺术行业的从业者,看电影只是个娱乐。而一些剧情向的文艺片,比如我很喜欢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尽管当时看完我懂了个大概齐,但后来还是需要找出有字幕的版本仔细体会剧情,遇到这种电影我一般敬而远之,除非碰上很有名或者特别喜欢的才去看……
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一部不需要听力,使用母语就完全能懂的肥皂剧电影就成为了当作消遣的绝佳对象
而且每次看完这样一部肥皂剧电影之后还能跟国内的朋友扯扯淡,无形之间也拉进了这地球两端的距离,再加上每次就只有这么一场,所以座无虚席,基本都被留学生和在纽约工作的华人占据。
每次这家AMC上映中国电影的时候(并不经常),在纽约的小伙伴都会分享出来,好去抢票;看完电影之后在纽约的朋友们往往也不会像国内小伙伴那么苛责电影质量,会发一些“我今天去看XXX了诶,好逗啊!哈哈哈哈哈哈!”这种比较中性评价的朋友圈
那天,我也忘了哪天,听说单身男女2要上映了,我想着第一部单身男女我在国内看过、并没有很喜欢,不过为了看看高圆圆也是不错~况且难得在纽约看一场中国电影,我就买了张票去看看。
就是这部,大概就是个俗套狗血的三角恋故事,整部电影颜值很高,而且阵容其实非常强大,有好多大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其中一幕(讲这么久终于到重点了):
高圆圆去杨千嬅的证券公司面试一份工作,上来高圆圆元气满满的说了一句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程子欣,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的硕士”

这恐怕是一个不会在这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家电影院产生的笑点:哥大在纽约,有一家AMC在纽约放中国电影(别的城市也有),纽约是一个金融之都,最关键的是,说不定在座的观众里面就有哥大金融工程系的硕士!所以对于这些New Yorker而言,哥大实在不是什么特殊而神圣的存在,只是一所大学而已,就好比你在泰国旅游,也听得懂泰语,看到一部泰国电影里面女主一身装逼范儿十足的踏进CEO的办公室,抬起下巴对着总裁来一句,我是留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硕士!(没有黑任何一所大学的意思)你是不是会笑掉大牙?

然而这件事情我笑完之后也有所反思

我们之所以能笑得出来是因为我们来到了这里,拿着国际高水平大学的offer,明白所谓“名校毕业”的光环背后到底是怎么努力得来的,不再会对所谓的名头、光环刺瞎双眼,盲目追捧,而是明白自己应该去争取些什么、追求些什么、看清他人的到底比自己强在哪里或者弱在哪里,而不是一句“老子是海归/清北/985/211,你一个二本毕业凭什么跟我说话!”的态度,更多的是“你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做的?取得了什么成果?对未来有何展望?”等等十分具体的探讨,或许你留学以后学习的知识因就业方向等原因并不是那么的有用,但至少这份格物致知是一生有用的东西。

出国留学的分两类人:第一类人生于中产阶层,衣食住行会比一般温饱高一档次;第二类人是富二代官二代,就算啃老也一样过着大富大贵的生活。留学生活辛苦是针对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的留学生活还真只有酸甜辣。
我认识的出国留学的人中,只有一个是属于第二类的,其他都是属于第一类人。
那唯一一个第二类人还没毕业,但已经生了宝宝做起了辣妈,上下学开超跑,从没在朋友圈说过一句“又要通宵做作业了!”“尼玛这paper是人写的吗?”“经过几晚奋斗都没完成一份report哭哭……”诸如此类的抱怨。其出国留学大概是为了将来移民做准备。
而身边其他留学的朋友,就没那么轻松了,他们时常熬夜做作业,因为听不懂课私下里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精力学习,为GAP烦恼,害怕重修而瞒着家里人偷偷拿生活费做重修费连生活质量都打了折扣。他们选择辛苦却并不代表他们的未来比留在国内的我们清晰,我问他们,为什么出国,他们过我的答案有很多:
1.我爸妈叫我去英国读硕一年,回来让我进银行工作,他们说海龟硕士学历的升的快。
2.国内的大学学不到什么真本事,我还是去个艰苦的环境磨练吧。
3.唉,考不上国内的好大学呗。
4.我也希望我能留在国外工作,可是那太难了,但回国内也没什么更好的出路。
看了第一名抖机灵的答案,我会心一笑给了赞,但冷静思考后又取消了。真没多少人出国留学是为了甩开别人几条街,他们或多或少也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他们身边,干着他们找来的工作,开着他们买来的车,平庸地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有的则是在国内混不出什么名堂而选择出逃,但国外会不会是他们翻身的天堂,从他们对命运妥协的态度来看,似乎已经能预测到几个情理之中的结局。
只有少数人是真的替自己的未来忧心,担心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会葬送在国内松散的大学氛围里。
不论是哪种想法,都是对命运的抗争,有的声嘶力竭地反抗,有的只是微弱地挣扎。我们在青春接近尾声时赌了一把,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转身原路返回,谁都不知道。
其实题主的问题只在第一类人的留学生活中成立,如果我是第二类人,我直接就说“谁说留学辛苦了,老子不过是换个地方享受而已。”

从幼儿园 到大学都在一个城市 真的够够的
每天见到都是 买菜的老张 炸油条的老李
虽然我是个念旧的人 但你不能天天让我念叨啊
爹妈 态度是 无所谓(反正别管我们要钱)
因为爹妈 从小不管我 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的(从小学到大学 感情深厚)
我姥爷很小时候披着个破麻袋就出了家门 辗转几年当了兵
所以告诉我 要闯荡 不怕苦 不怕累 一切都是闯出来的
但是我这一走 不知几时回来 还得想办法 瞒着他们二老
就跟我爹妈说 我走 不要钱 但是你们跟我统一口径 说好 我去福建读书(我北方人)可能几年才回来

然后我自己就开始找 能给我奖学金的国家和学校


那会不懂留学 考什么试都不知道的 而且那会出国不想现在这么多 信息这么透明
我要问耶鲁在哪里 有人能说阿拉斯加 当时就这么个情况
我熬了半年 找啊 发信 不理我。再找 再发信 还是不理我。好在我能坚持
还是有几个大学给我回信了 说可以提供奖学金

我这人不挑 你给我 就是非洲我也去(我当时真的申请非洲了)


埃及 开罗大学 当时人家回复 我们的奖学金 主要给穆斯林 要给你也行 你来读阿拉伯语 我想那当我没问吧
坦桑尼亚我也问了(去的使馆) 人家参赞可热情了 小伙子 来吧 我们国家需要你这样的
你看兽医专业咋样 给你个全奖

后来去了白俄读硕士 除了冷和乱 一切都好


冷就是零下40多度 屋里双层窗户 出门几双袜子套上 带个帽子 裹得跟球是的
乱就是 你走街上 突然就有人骂你(这算轻的) 给你一拳也是正常(当然当地大部分人都不错)
吃的就是黑面包 酸溜溜的 我觉得还行 说了我不挑的 特别能入乡随俗
那边酸奶 纯酸 一丝丝甜味都没有 我就到白糖进去搅拌之后再喝 嗯 味道不错
不过后来 为了不让老毛子笑话咱中国人 我就纯酸得喝 后来都习惯了

我在系里混得风生水起 那谁让系里外国人少呢


我在的微分方程教研室 就出过俩中国学生 老师对我格外亲切

我穷啊 就做点小生意 一点一滴做起(我别的文章里写过 可查阅)


突然有一天发现 咱读书这么多年不就为了好点生活嘛 感觉科研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以前很少说话的 理工科谁没事叨叨叨更唐僧是的念叨啊
到研究生 才开始改变 因为做生意要和很多人打交道 沟通能力是必须的 还得情商高
每天时间排的满满的 学习 生活 赚钱 不想其他的
真的是集中精力做点事情 很有效果
好比你认真看书10分钟 和看一会玩一会听会歌一个小时过去 那还是10分钟收获多
真是应了那句话 感谢当年苦难的岁月
而且回想一下 那会真的是穷欢乐
毛子也穷啊 没钱 大家晚上凑点吃的 喝的 一起吹牛逼 扯淡 开开心心
其实战斗民族人都挺实在的 就是傻实在
他要认定你 那真的掏心掏肺对你好
我记得寒假那会 其实就放俩星期 都走了 就我一个人在屋里
第三天好像 我同屋回来了 我说你咋这么早回来
他说 我不放心你啊 我给你带了点吃的 一大箱子土豆 够我吃俩星期的
那边土豆跟咱们这边的 馒头 米饭是的 算是主食
我特别感动 因为他往返一次要8个小时(我去过一次他家)
到现在我还和他有联系 关系特别好

有很多人出国想家 开始我也想


后来朋友多了 课业多了 有时候顾不上
而且有时差 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就那么几年其实

后来没想读博 我导师说 你读吧 挺适合你(您是多看的起我啊)


而且还说 本校保底 给我推荐了 柏林大学 剑桥 普林斯顿等
各位。。有个好导师真的是你这辈子 最最幸福的事情
我导师 很朴实的战斗老毛子
以前来过中国 对我国印象那相当好 在北大 川大都做过访问学者
他是剑桥的客座教授 每年过去讲学一个月
所以 内推 录取妥妥的 而且咱水平还行 不丢人那种
导师年纪很大 但是很敬业 绝对不会像中国这边 为了争点什么 天天内斗 没得意思
记得有次上课 他突然感慨到 哎呀 那年我去四川 导游给我们每人一个福字
哎。。。那个谁(叫我) 来 你写个福字 给大家看看
写好 之后 一个个看 传递之间 就没了 (有个同学喜欢 想私留)
导师说 我看见了啊 赶紧的拿出来不然小心考试不过
我说 没事的 下课我一个人写一个

后来 去美国 系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不错 你想啊 读数学的哪有什么心眼 都傻了吧唧


但是你去斯隆 啊呀 我去。。。我发现 我这脑子 不够不够的
真的 他们不交心 不能说利用吧 就是 一看就是不真心对待你
当然利用我说明我还有点小作用 自己安慰自己吧

所以珍惜当年同学情 进到社会 甚至有些读大学时候 就开始勾心斗角了


好难受 好心塞啊。。。

没有留美 是因为 融入不进去 而且不是赚的特别多


其实不是我们不想融入 是当地人故意排斥我们
你说 你进入底层社会 那没问题 可是你自己乐意吗 你一个名校硕士博士的 而且出国读书的家里基本不差钱 你和美国底层混迹 你自己心里不开心啊
那中层呢 那帮人基本都是 社会中坚力量 为美利坚做贡献呢 没工夫理你啊
高层跟别说了 咱想攀附一下 巴菲特 比尔盖茨 人家都不鸟我啊
而且美国不是赚的一定比国内多
其实现在国内很多企业月薪都在4万人民币以上 国内花销 没有美国那么大

还一个最大原因 种族歧视


老美骂我 我一定骂回去(除了黑人)
老美打我 我一定打回去(除了黑人)
美国警察 还偏袒当地人(承认吧各位)
民主啊 公平啊 那都是口头的 对我们来说 一切都是空的

尊严来源于实力 这就话 到哪里都是对的


你有钱带7,8个保镖上街 你看谁敢怼你
你过去抢小孩子糖果 他爹妈都不敢说啥

你有钱 买个大house 邻居就是市长 议员


这街区肯定24小时警卫啊
没钱 你就贫民区 别叫苦

你有钱你买个豪车 穿个西服 谁见你都高看一眼


没钱 你就做公交 地铁 穿个卫衣 跟小流氓是的 警察还动不动就盘查你

每个人读书目的都不一样 这里没有对错


这是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有人就喜欢科研 没钱也要做科研 可以 佩服
有人就要刷个名校文凭 可以 应该 这是终身名片
有人就是为了建立人脉 可以 没错就该这样
留学总会有苦难 若不能将你击垮 你必将强大
留学总会有寂寞 请记住 耐得寂寞 拥的繁华

作为一个机构号,像这样会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我们一般是不予回答的,因为但凡涉及到「感悟」,我们就很难写的「周全」
但是在看到「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还要选择留学呢?」这个问题时,小A立马就想到了我们导师的相似的经历,接下来的故事,都是他关于这个问题最想说的话:

当年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我大多回答的都是一些为了自己发展,想要体验西方的教育这样的笼统答案,但现在一想,我觉得应该这么回答:


因为在这多元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肯定不是因为「苦」或是「甜」来衡量。

但是这样写出来,很多人还是不能明白选择的真正意义。


我又认真的审视了题目,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把题主的本意去理解为:选择「苦」,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模式?
我尽量去避免谈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道理,比如出国留学的意义,留学的广泛意义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个点,开拓视野,提升自我,教育模式……大家心知肚明不需要我再来揉一遍。
那么「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还要留学呢?」,我们先从苦的生活来谈起。

1. 人世间就没有「甜」而言

说到苦这个问题,先别急着扣留学这个前提。


我们就来想想,你活到现在,有什么事你觉得是甜的?
我不知道大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来回想我活过的20多年,就没有所谓甜可言。
小学的时候为了竞争班长,学习上要一直保持优秀,别人在外面玩我得在家里预习功课,帮老师批改作业,最后综合各方面考虑还是被班主任的女儿比下去了。竞选班长苦不苦?苦。
初中时候家经济条件不好,班里省吃俭用给我读私立高中,一套校服穿了三年,洗到最后校服都褪色了,每学期别人买新校服我都不买,生活条件苦不苦?苦
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口语停留在HI,3Q这种水平,为此每天被老师请家长,周末被丢进补习班。英语学习苦不苦,苦。
高中我的数学最高考了66分(现在想起来都6),我的数学老师告诉我你这种水平别想着考大学了,连技校都考不上。考大学苦不苦,苦。
就连谈恋爱这件事,对我而言还是苦,大一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女孩,每天早上给她送早点,午饭给她占位,大半夜给她送夜宵,可最后人家车门一关扬长而去,留我一个人站在风里凌乱。

这么来想,我们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你觉得你的生活中有什么特别「甜」的事情吗?


我告诉你,没有。因为我们都拥有欲望,而实现欲望的过程,就是苦的过程。
那么你可以问我,为什么明知道实现欲望的过程那么苦,还要选择呢?
因为没经历过「苦」,也就不明白什么是所谓的甜。
如果我轻松的就当上了班长,家庭生活富裕,英语水平爆棚,哈佛耶鲁任我选,萌妹御姐任我挑。我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就享有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甜吗?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了人世间的反义词和书本里的反义词是决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苦的反义词是甜吗?不是,苦的反义词是懂得知足。那甜的反义词是苦吗?不是,甜的反义词是不知何为甜。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活在苦难之中,只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经历的多了,看的广了,做的全了,懂得放下了,有舍有得了,那么对我们而言,这就是所谓的「甜」了。

2. 选择「苦」,其实是选择改变

由于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在我们人生面临种种选择的时候,我们绝对都会选择对我们有利的一面。


所以知乎上很多关于「留学」话题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提问,「美国留学还是英国留学」「同时拿到多份offer选择哪一个好?」提问者都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回答,综合的选择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方。
但是趋利避害从来不等于避重就轻。
如果说趋利避害可以看做人性的一种聪慧的话,避重就轻就是人性中的侥幸。

在我留学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很多在家乡的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选择在国外工作啊,回答家乡不好吗?」


「好啊」我会回答,「但我不想」
当问出为什么不选择家乡(看似稳定的生活)这种问题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带着“避重就轻”的侥幸感,接下来的描述就无非于「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工作又辛苦,饮食习惯不同,身边没有亲朋好友的依靠,难融入当地环境,什么事都得靠一个人」的劝说。
我反反复复的思考了为什么毕业我不选择回家乡而在美国工作,想来想去想到最重要一点。
家乡这张温柔网,束缚住我的希望。
家乡不好吗?当然好,我可以不用担心每个月的房租,晚上回去有香甜可口的饭菜,工作之余和朋友小聚,可以通过家里累积的人脉给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几年小车一买,父母把房子首付一付,娶妻生子,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
读韩寒的《1988》的时候,丁丁哥哥的温水煮青蛙理论让我印象深刻,而之后在《后会无期》也上演了这一幕,两只在温水中的青蛙,在意识到要跳出温水后,被一锅盖盖在锅里,马浩汉说了一句:这才是现实。
于我而言,家乡的环境就是那一锅温水,我泡在里面的确是舒服,但我明白我不会舒服一辈子,我预见了在人生的某一天我会厌倦了这机械般的重复,在半夜惊醒思考这一生我有没有为自己的活过,那时的我试图想要跳出这张“温柔网”,可我早就被炖的魂飞魄散。
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未来,我们就要努力的去改变现状。所以无论我们选择留学,选择离开家乡,甚至放弃高薪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对既定命运的反抗,谁知道会是柳暗花明还是背水一战,但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想要活成自己的样子。
选择更苦的人生模式,是我们对改变一直抱有期望。

3. 感受到了「苦」,是因为你在走上坡路


在工作之余,我们会聊一些生活的话题,家庭,朋友,还有中美的之间的差异等等。
有一次我们聊到了大学这个话题,我介绍完我的大学顺口一问:How about you?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神透露着难过,但随后他立马开心的笑了笑,眼神坚定的看着我说,“but hope is always been there right?”

回国的一段时间,当时他在站在我面前用坚定的眼神微笑的对我说希望永远都在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人格深深的影响了我,在和他工作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改掉了我身上的很多戾气,整个人变得积极和正能量起来。
而当我在回到我朋友身边时,我就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在小城市里的朋友,毕业后和题主描述的一般,住着家里的房子,拿着微薄的工资,开着家里的小车,干着最底层的工作,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每当我们见面时,他们又换工作了,关于辞职的理由,他们大多数谈论话题都是抱怨老板不好,抱怨薪资太低,工作太难了不会做,等着家里给自己找关系,梦想就是坐办公室等等。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怎么继续我们的话题,因为在谈话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都是思想的狭隘和市井,大家试想下那个画面,本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像一堆世俗的老油条,讨论的不是如何奋斗如何发展,而是在想办法混日子找关系,怨天尤人自己为什么不能坐享其成。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环境是限制自我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也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层次。你说他们思考的有错吗?没错啊,因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完全被限制在了家乡这四四方方的一隅之中,所以无论我和他们说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们是永远不能理解的。

当然,苦难和层次的高低并没有一个因果关系,但是它代表你在往上爬。长辈训斥年轻人的时候最喜欢说一句什么话?没见过世面。而这个世面怎么去见,踏出禁锢你的圈子,跳出代表“安全”的井底,去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

我觉得人生从来没有高低,只有左右。而无论是选择留学还是在外工作,都是我们在既有的生活状态里感受不到了自己的需求,于是我们向左或是朝右,来“左右”我们的生活。


朝左走或许看到的是浩瀚的大海,向右走遇见的是巍峨的高山。

而畅游过浩瀚的大海,你就不会再拘泥于低洼的池塘。


攀登过巍峨的高山,你就不会再满足于拥挤的窄巷。

4. 「苦」不代表你有「上进心」

我们回到题目,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会来知乎提这个问题?


如果题主像问题描述里过那么知足,在父母身边工作,买房买车,他就不会来想这个问题了。
当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题主绝对曾经试图想通过留学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可是最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想要通过回答来佐证自己的选择。
我看了高赞的几个回答,一开始觉得说的特别在理,可是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仔细的一想,感觉他们的回答过于片面,我们的点赞,都源于我们的思考惯性。
在高赞的回答里,表露出一种「你想要选择那么平庸那么简单的生活,你就是没有上进心,就是不努力,而不努力和没有上进心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的霸道感。
可是我就问大家,每一个来知乎提问的人,是没有上进心的吗?我们在把范围扩大一些,每一个维持着自己生活现状不往上爬的人,都是没有上进心的吗?
在我们的既定思维里,毕业后选择回家工作就是一种不上进的表现,而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一有强大上进心的表现。那么我来给你举个例子,我在家乡工作的朋友,每个月拿着3000块的工资,对他而言已经很满足,吃穿不愁,唯一目标就是尽快房子。有一次我问他,如果每个月给你1000块,你能接受吗?
肯定不能啊。他坚决的回答我。
你说他没有上进心吗?他努力的维持住每个月3000块的工资不被老板开除,他还有买房的梦想,这不就是他的上进心吗?
能维持住自己的生活,也是靠上进心在支撑啊。
所以不要觉得毕业回家,靠父母的关系生活是一件没有上进心的事情,要维持这样的生活同样困难,与出国留学相比,只是每个人选择的困难方式不同而已。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一段话: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为什么我们不能不包容别人的价值观呢?非要霸道的告诉他们世界那么大,就得去看看,年纪轻轻就该去拼该去闯,该去奋斗该去独立。我们在霸道的宣扬着我们的价值观的时候,可曾想过有的人他就是不想呢?他就想在山麓享受淡泊宁静的时光,就是想在井底度过着无世无争的生活。
他有错吗?他没错,错在是我们这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们的人。

最后,我不想去谈留学的意义,苦难的意义。


对于每个人而言,它们的意义都千差万别。
而无论我们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回家工作,我们都要明白,在这苦难的人世间。
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孩子刚断奶的时候都爱说白开水苦。很正常。

我留学的时候,我层觉得那是人生吃过最大的苦了。
但现在回头来看,那算个毛啊?什么他么鸡毛蒜皮的扯淡都被我当做人生苦难了!
不就是要自己买菜做饭,自己缝衣服,自己打扫卫生么,自己做作业,自己去上课么,还要自己去医院看病,自己去找女朋友?
这些事情不是很正常吗?不是很正常吗?不是很正常吗?
有让你去大便池掏粪吗?有让你冰天雪地发传单吗?应该没有吧。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所谓的苦,都是自己段数太低,看上去才叫苦。去问问别人创业的什么是苦,一比起来,我们以前吃的那些都是甜。

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不趁现在出去看看我是不会甘心的:)

准备出国留学的我,在网上查询国外生活的时候,看到了这边文章,第一句读完。我的眼就湿了,“如果你有出国读书的强烈愿望。那就去做吧,晚做总比不做强······”这是一个留学生写给犹豫的学子的,我一口气读完,简直是醍醐灌顶一般,第一次被英语的文字打动内心,直刺心底。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让我们先退一步想想:为什么你要出国读书,拿一个更高的学位或者体验以下不同的生活都不是足够的理由,你到底想通过留学来达到什么样的成就,你能通过留学这条路来完成吗?还是还有其他的道路去实现?”这些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决定离婚前的艰难长久的心理斗争,那就是同样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千万次夜不能寐的思考后的结果是我不是个空洞的一无所有的人,我不该是个碌碌无为的商人妇,过着一日哭泣一日挥霍的生活,只知道怨恨和金钱,把如何与其它女人做斗争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将来所能教育子女的也不过是些狗血的遗产争斗术,我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因为这世间只有一个我,一个浩瀚宇宙间偶然存在的星球上的更偶然的小小存在,一个很快就会化为尘埃的皮囊,而这皮囊里住着一个所谓灵魂的东西,在不停的挣扎在召唤。
我是一个书虫,从学会拼音时起就费劲一切心思读书的人,学习对我来说是乐趣,读书和思考才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可是高中毕业后,因为离异的父母对学费的推脱,年少气盛的我决定不读大学了,原本以为,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我也可以不错,事实是也还可以,报社里的记者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辛苦,除了轻松养活自己之外,就是散漫的读书写作旅游,直到遇到前夫,一个正在拼搏的商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服输不气馁的影子,好像是另一个自己一样,不过他痴迷的不是读书,而是赚钱,22岁的我嫁给了32岁的他,一开始是幸福的,简直就是童话故事一样啊,但是怀孕后很快发现了他的不忠。漫长的一年,反复的背叛,不断的流泪和思考,肚子和内心都越来越沉重,直到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那清凉的声音好像一下子拨开了眼前的迷雾,让我内心彻底平静了:即使是为了她,为了我的女儿,我也应该是个有意义的真实的存在,一个不虚此生的存在,一个能在精神上成为她坚实的路标的存在,可以在丰腴的物质生活之外,看到更多有意义的追求的存在······于是,抱着襁褓中的女儿,一无所求的离开他,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是对我曾经付出的爱情的嘲笑,也是对我未来的理想的嘲笑,无人理解,也好,也好。
离婚后的第一年,抚养孩子占据了我全部的时间,我简朴的生活让外人惊讶,对物质的欲望随着上一段婚姻而去了,和孩子同食一碗稀饭的简单生活反而开心踏实,试着忘掉他,消除掉对他的所有情绪:爱或者怨恨,这都不重要了,他不是坏人,只是个商人而已,古往今来多了去了,胡雪岩又如何,我只是不愿做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与他无关。孩子难得睡着之后,我就重拾书本,开始对法律的摸索的学习,这是我纵观了这些年在接触社会生活后的选择——我要做一个法律人,一个至少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到他人的人,又不用朝九晚五受人辖制的人。
第二年,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几乎都在十小时以上,一年通过了专科本科三十多门课程,英语能力飞速提高,整个人焕然一新,因为内心的释然,一张面孔也返老还童,不似受背叛婚姻折磨时的苍老悲苦相;第三年,一边继续考完本科的课程,一边开始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内心十分激动和充实,但是看到的社会现状,也让我无比失落:整个社会对法律人的误解,大部分人对法律的不了解不尊重,小部分人超越法律的行事方法······只是做个小小的律师吗?或者坚持内心守则可以帮到身边的人,或者几经努力成为这样的一群“社会中年主流”——自己没有理想主义,别人提到理想就嘲笑打压,把物质的积累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只是在这个社会格局对自己无益的时候抱怨,更多时候沉醉于此,并为自己精于此道而骄傲,间或染指酒色,也自诩风雅·····不!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不要这样麻木的中年,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于是,出国留学读研这个想法开始在我脑海中酝酿、酝酿、反复酝酿······ 所以回到了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要留学呢 ?
答案是因为我是个疯子,我才26周岁,我是个众人眼中不折不扣的“疯子”,放弃年入千万的前夫,只为了安心读书?无法理解,就像《苏菲的世界》中讲的那样,我们的星球不过是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来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不过是兔子皮毛里的虫子,偶尔有一两只顺着兔子的毛往上爬,看到兔子之外的世界,回头向皮毛深处的虫子们喊:看!更大的世界!虫子们抬头看看它,嗤笑着互相说:那是个疯子。然后低下头继续在兔子的皮毛间争相吸血······ 可是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各方面的质疑扑面而来,首先是学费,和孩子三年的生活让我并无什么积蓄,父母一如高中毕业时的模样互相推诿避之不及,就算是弄到第一年的费用,接下来的半工半读能否养活自己,语言的巨大差异能否导致不能顺利毕业·····如同上文所说:“就算是你幸运的去了梦中的学府,那里面的生活也是不容易的······同学中很多······有很棒的工作经验,商业无外乎交流,你能多熟练的掌握英语交流技巧?拿到更高的学历也并不保证你得到梦想中的工作,甚至是一个还算可以的工作,大多数人只听说了成功的故事,更多的不成功的故事湮没在了黑暗里。”很惊醒,很恐怖,没有打鸡血一样虚伪的鼓吹,句句如针毡,但是却更加激励了我的决心。life is not easy everywhere,especially for me.我反而已经习惯了,至于学历和多棒的工作,我从来不是最在意的,只是学习和思考带来的内在价值的提升已经对我来说机会难得价值无限了,何况我知道,我会更优秀!
就用她的话翻译过来做结尾吧:“这些信息只是供你做参考以便做出合适的选择,如果你还是觉得值得一试,那就去做吧,就算是失败了又如何,至少你不会在余生后悔你那时没有勇气去尝试。”

作为一个自己自主选择出国的人,我简单说一下当时选择出国的原因好了,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留学的生活可以很苦,我有个好朋友为了节省十几块钱的路费跨城市来看我,会做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虽然他并不穷,可是出国后,生活的艰辛,也让他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但当然日子看你怎么过,不同的留学生会过出不一样的留学生活,每个人的收获也体现在不同的地方。
如果楼主的观点来说,6年前的我是不应该选择出国的。大一时父母已经安排好了毕业的去向,是一线城市的系统内工作,稳定有地位,重要的是有前景。
但是,人做选择时,尤其是重大选择时往往只需要一个理由。6年轻的我,听过父母给的人生安排以后,基本就知道整个人生的走向,安稳惬意,这是父母所期待的。然而,只是那么一霎那,一丝不甘心,和一丝冲动,仿佛内心里有个声音对你说:你还那么年轻,你不想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能吗?

于是,背着父母,自己考了雅思,申请了名校,拿了offer,父母大概是在我国外的大学要开学的前3个月才知道我准备出国。家里一向教育开明,但是面对我选择这么大的人生转折,还是开始了一番促膝长谈,各个亲朋好友的轮番劝导。父母的论点无非是:出国有什么好的?国外的月亮难道是圆的?我记得那时候我对父母说:我不知道国外的月亮是不是圆的,我要看过后才能回答你们。

父母最后还是妥协了,在安检口父亲送我,只是很意味深长的说:在国外,要靠你自己了。那时候的自己哪里懂父母的苦心,一心想看国外的原谅,感受顶级学府的光环。但是久了,随着起初的新鲜感退去,文化差异的不适还有一个人迷茫孤独时,总会有想退缩的时刻。可是当你看到那么多的前辈都走过了你这条路,那么多外国同学都可以做到时,你便会告诉自己,其实你也可以做到。而这么一句相信自己的话,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未曾对自己说过的。

纯西方环境的教育系统,纵然会让你有所不适。但是当你读懂那些晦涩的原著文献,那仿若清流般醍醐灌顶的感觉是不可话语的。当你用严密的论文结构阐述自己的论点论据时,那思辨上撞击出的火花是无比令人喜悦的。这些你所学的西方的知识信息,在丰富了你知识库的同时又纠正了你原本不对称的世界信息。而这一切的外界影响都帮助你构成了你的新世界观,纵然你毫不知觉,然而它却影响着你的一言一行。

我相信在这个留学过程中,比起你知识上的积累,更令人雀跃的是你精神上的成长。是的,像大多数留学党一样,不曾进过厨房的我,现在基本可以做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招呼亲朋好友了。作为女汉子,可以自己装家具修家电,可以自己照顾和监督自己学习生活,可以自己处理社会关系。这也许得益于这种无人可依的状态,福兮祸所伏嘛,当你处在一个陌生而又不得不生存的环境下时,你便激发了自己的生存本能。最终,你学会了独立的人格和一种像野草一样的生命力。

周围的朋友经常说羡慕我,因为“你那么年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可是如果问我从什么时候起,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的话。也许是,在漫长的道路上独自前行时;在无数个沉静的夜里头脑放空时;在街上看到80岁的老爷爷拿着玫瑰牵着他的太太时;在看到导师头发秃的不剩几根确依然满面红光的跟我说:今天对于这个实验我又有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在夕阳下,自己坐在长椅上喂着天鹅面包屑时。

我相信每个人选择出国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因和追求,如果有弟弟妹妹问我对于出国的意见的话,我想我会告诉他们,多去看看世界,你便知道我们自己有多么渺小;多去经历不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包容。

真想留学的都不觉得苦,相反走一条看得清未来的路看起来舒服的路被安排的路是苦。

如果在国内天天为了高考而努力奋斗,整整三年,除了自己,家长也会变得很紧张。我高中三年就打算毕业了不参加高考直接申请的美国学校。跟学校里那些为了高考而努力奋斗的人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幸运得多。
人生,就是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才会使生活不那么无趣啊!
我来美国两年了,这两年里变了很多很多了。并不单单是外表看上去的,我觉得我内心现在变得比以前成熟了许多,整个人也成长了许多。
这是我现在的样子。你能想象我以前是什么样子吗?
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我以前的品味了
留学=一个人+身处异乡+没有什么朋友+很难适应的环境+不安全感等等等等。。。。
至少在国外的几年,已经能适应国外的生活了。以前我别说出国了,连一个人出去旅游都有点怕怕的,感觉外面都是豺狼虎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会赶不上车,会为了酒店饭店什么发愁。但是强行把自己一个人丢在国外,我感觉我现在无论去哪个国家(当然那些战乱国或者土著聚集的国家还是不敢),我都能很快适应并融入当地的环境。
我知道有部分人留学就是为了镀金,然后回国可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找一个更好的对象,买一栋更好的房子。但是那又如何,虽然看上去更好,但是过得还是同一种生活。
以前我完全不知道我以后想干嘛,只知道在学校读书,考个好的成绩,毕业以后找个工作安安稳稳。身边的大部分同学朋友们都是这么想的。但是自从我来了美国留学,接触了这么多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人,有观念传统的印度小哥,有思维很古板的日本小妹妹,有特别爱美的韩国小姐姐,还有各种来自亚欧非拉的各种肤色的男男女女,问过很多人他们以后准备干什么。我现在有了更多的想法。
慢慢发现人可以有更多的活法。以前认为毕业了一定要找工作,不然就没办法活下去,但是我在美国接触了这么多的年轻人,他们中认为毕业就要工作的人只有一小部分。
大部分人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想组乐队,有的想开自己的咖啡馆,有的想出国去旅游,有的想办自己的摄影展,这些,全都是我以前和国内的同学们聊过但是都是一闪而过当做笑话说的。
难道毕业了就要找一份自己可能不喜欢的工作,和一个自己不一定喜欢的人结婚,在自己不一定习惯的房子里过完剩下的半辈子?
我一直鼓励我那些学弟学妹们想出国而且有一定条件的,放心大胆地出国来。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懂。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是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飞去那么多地方,只有从笼子跨出来的第一步开始,它才会经历不一样的世界。
加油!你是最棒(pang)的!

1、大学里的时候为了准备出国学英语,很苦。
2、开始申请学校,从定目标,排计划,查资料,选学校和导师,写材料,和导师套磁,面对拒绝,个人能力提升了一大截,特别是对一项大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实施的能力。
3、吃了越多的苦,拿到offer的一瞬间,成就感就越强烈。作为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那时候的快感,怎么说呢,堪比追上女神。
4、到了国外,空气清新,环境好,心情舒畅。省吃俭用省下钱,拿着申根签证,暑假登上欧陆火车,背包穷游二十国,人生体验不要太美好。
5、作为非官二代富二代,出国要想日子过得舒适,必须自己学会搞卫生、整理房间、烧饭做菜,我从一个什么家务都不会干的甩手族变成了家务小能手,偶尔几个家常小菜还能获得亲朋好友的称赞。这点是我追上现在的女神老婆的关键技能。拿下她就是第一次邀请到家里那次,房间收拾得很整洁,又围上围裙撸了一桌好菜,俘获了芳心。没有留学经历,哪有这样的技能呢?
6、同学来自十多国,住的地方更是小联合国,和各国同龄人交流扯淡,观点碰(si)撞(bi),涨了很多见识,也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苦是苦,但是值得。可以说,我能有现在这点微薄的能力,基本是拜留学相关经历所赐。

第一次的回答,在尚未发布成功的时候手机没电ヾ(????)?,全!都!没!有!了!

敢问题主,你想要的生活是哪种?

也许我没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还在苦逼的考雅思的路上。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想出国,想了一辈子(算是从出生到现在吧!?),还是没想清楚。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两三岁吧,我学着那时电视上热播的新加坡剧,说:妈咪,我长大要去美国留学,要去新加坡开公司……


这些我都不记得了,是爸妈告诉我的。

小学,在大家都想成为科学家的时候,我不知道哪根经搭错了,想留学然后经商~

初中,认识了一个母亲在纽约的同学(他高中没毕业就移民去美帝了⊙▽⊙)。他告诉了我,什么是the Wall。从此,那个地方就开始在我梦里闪光~


那时总天真的跟他讲:我以后一定去美帝看你,等我!

高中,少得不能再少的上机课,在我打开耶鲁的主页的时候,看着旁边的妹子在看清华~


其实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是有多傻逼!但还是忘不掉,忘不掉。
所以,高三,大家都为自己梦想的学校努力的时候,我却只能抱着马俏的《我的美利坚本科岁月》告诉自己,我还有机会,前提是我考个好大学。

意料之中的高考失利,只高出一本线7分。最后放弃了复读,只为一个理由:再来一年我想考哪里?清华北大?肯定考不上啊,而且我不喜欢呀,为啥要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浪费一年呢?武大华科(我们学校上不了两大校的绝大部分就会去武大华科了)?两大校我都不喜欢,那我喜欢这里?怎么可能~所以,我去了现在的大学。


各位看官可以尽然嘲笑我的不自量力~可是,我真就是这么想的。

还是一路天真,觉得我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大学里做了好多自己认为有利于出国的事情。做项目,做比赛,去支教……明明告诉自己坚决不在大学做学霸的我,还是会每个期末看书看得想吐血去拼命拿奖学金。


可是,我就忘了一件事,一件最重要的事。学!英!语!╯▂╰

一直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自己慢慢努力,以后自己挣钱就能出国了,能争取奖学金呀~~(唉,no zuo no die)直到要去法国的妹子带我去了趟中介,我才想明白,放在心里这么多年了,还是必须要讲出来,获得家里的支持才可以。

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忘记,大三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我想去留学的场景。


她小心地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说,两年40万左右吧(那时搞不清楚状况,以为去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读两年,一年20万)~
我妈沉吟了一会,说,嗯,我先跟你爸商量商量吧,毕竟没那么多钱,一下子要拿出来,借也要看看有没有人借给我们。要他去找朋友先问问看吧~
我应该是世界上最坏的女儿了吧~
挂了电话,躲到寝室的卫生间,哭到没有力气,还不敢室友听到。

真的觉得自己好贱啊!按说这个时候我就该放弃了不是?

开始准备英语了,然后才发现自己看起来过得不错的三年是有多么失误π_π,雅思7分,看起来像天文数字。然后为了不让爸妈担心,我决定先保研,再专心准备出国~

嗯,也许,大三大四这两年,我应该这么形容:保研成功,雅思一战惨败,时隔一年,正在准备雅思二战中(还是很担心自己一年都没有长进)。

其实,这一两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按时间顺序排一下吧,


1.准备保研,雅思一战失利
3.保研成功,在自己开始有些放松懈怠的情况下准备二战
4.发现妈妈生病,越来越痛恨自己的选择
5.复习找到状态了,突然放下,陪妈妈去深圳看病散心
5.回来,因为复习时间不够了,雅思退考
6.因为退考,开始变得很焦虑,不敢再报
8.过年,爸爸突然晕倒了
9.现在,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态

记得爸爸晕倒的那天晚上从医院回来(没查出来为何突然晕倒),我一直坐到早上4点多,一整晚听着爸爸的呼吸,真的是害怕下一秒就没了……

当时真的想,再退一次吧,我不要考了,不要出国了,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吧,而且也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

π_π,是的,我是不孝女儿,我还是没有再退考试~


因为心底有个声音问我:如果放弃了,那前面的二十几年的意义何在?如果不是为出国,我的人生肯定是另一番景象。毕竟一路走来,做了那么多选择,放弃了那么多~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出国。从!来!没!有!


当然,还有,想了那么多年,等到大三来不及的时候才告诉爸妈,也是因为,从小到大,我妈从来没有支持过我出国。每每电视上放留学生遇害啊,留学生生活艰辛啊,我妈就会拿来给我当教材……知道得不到支持,所以我才憋那么久。

可是真的没想放弃,不是没想过,是还是决定不放弃。

前段时间和姐姐重温泰坦尼克,我才突然想明白,其实我追求的,就是片尾女主一生的照片诠释的状态。生命如此有限,为何不做点自己想做的?


题主要觉得我白痴了,二十几岁的人说这样的话,简直就是有病。

舅舅突然没了,那年我16


从此之后,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在拼命,一直在忙碌。我只是害怕,只是想多完成些有意义的事情。

既然光阴不等人,那我努力选择想过的吧~

就是这样一路走下来。我想,我还是会继续,毕竟,有个目标,生活里的一切都变得有意义。

题主,说实话,这些年为了梦想我也失去了很多,像你说的,在家找个工作,买个车,这也是生活……


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做了努力之后,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很精彩。
也许就是这样,不是因为什么事情有意义才去做,而且你做了之后这件事情变得有意义。所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很罗嗦的一直在说我的事情,请见谅!


希望你因为自己的选择能生活得很满足*^_^*

因为想现在苦点学好知识了报效祖国啊。

我不愿意连挣扎都没有过,就心甘情愿套一生的枷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纳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