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你: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药物药效能持续吗

20:28 阅读: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医乃仁术,大医有魂”这句话在医学院校中就铭记在心中了。医生,在很久以前曾誉为“最高尚”的职业,是有它一定的道理。身为医生,应把解除病痛,拯救生命作为己任。但是,“死亡天使”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也不是没有。好奇的我,就会问“医生如果想杀人,容易吗?”

  “医乃仁术,大医有魂”这句话在医学院校中就铭记在心中了。医生,在很久以前曾誉为“最高尚”的职业,是有它一定的道理。身为医生,应把解除病痛,拯救生命作为己任。但是,“死亡天使”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也不是没有。好奇的我,就会问“医生如果想杀人,容易吗?”

  就这个问题我“采访”了一下我们同事。回答都是“容易得很”!可能,因为专业的缘故,对于我们来说随随便便都能说上几条,关于医药物致死的例子。比如,“硝酸甘油静推”、“高钾静脉推注”、“高量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有甚者,想到“硝普钠溶解后曝光,产生氰化物,口服、静推都特别好使”(不得不承认这个略显怪(qi)才(pa))。

  但这些“杀人技”都显得略明显,很容易被发现。在药物多元化的时代,患者同时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不同药物已是常事。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效应同样可以“置人于死地”,下面介绍下药物之间的几种“致命组合”!

  1.他汀类药物和CYP4503A4抑制剂   大家都知道他汀类药物大多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如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也有不经CYP4503A4代谢的药物(如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而主要经过CP450 A34代谢的他汀类与CYP450 3A4抑制剂合用,会提高他汀的血药浓度。他汀类药物降脂的同时,也能使肝功下降、横纹肌溶解甚至造成死亡的风险。而此风险在CYP450 3A4抑制剂面前就会大大的增加。最有可能与他汀类“狼狈为奸”的药物有:吉非贝齐、胺碘酮、红霉素、克拉霉素、利托那韦、地尔硫卓等。不知不觉把人肝脏整衰竭了,肌溶解导致肌酐剧增造成肾脏衰竭,人慢慢的就不行喽!

  在服用其他对CYP3A4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时,最好选择不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若处方药物的相互作用无法避免,不连续给药可降低风险。如相隔12小时给药,尽可能避免两种药物水平同时达到峰值。

  2.钙通道阻滞剂与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可以抑制CYP450 3A4代谢,而大家都知道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是通过CYP450 3A4代谢的,它们遇到一起,会导致钙通道阻滞剂的血药浓度慢慢堆积,从而引起低血压和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这种组合主要是针对冠心病或高血压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看似治病其实为“杀人”。

  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必须联用大环内酯类时,最好选用对CYP3A4无抑制作用的阿奇霉素。

  甲氧苄啶是一种抑菌剂,主要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排除。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扩张出球小动脉的作用要大于扩张入球小动脉的作用,可以加重肾脏的损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甲氧苄啶具有类似阿米洛利(保钾利尿剂)的作用,ACEI和ARB也可以抑制醛固酮的作用,这两类药物放到一起,血钾不高才怪嘞。血钾高了,肾不行了不说,关键心脏可以罢工了,那人还不死翘翘!

  华法林是一种常见的口服抗凝药,主要对抗体内的维生素K,从而产生抗凝的作用。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本身就能加大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加之,华法林与对乙酰氨基酚之间相互作用,长时间可以升高INR【1】(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这个高了以后出血风险随之增高,脑出血!胃大出血!招招毙命!

  西地那非,这个名字对于好些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提到它的商品名想必是众所周知了。没错,其实就是“伟哥”。西地那非,是在研制心血管药物的过程中,无意发现其具有男子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但是它同时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假如一个人在24小时之内服用过西地那非,然后你再给他点硝酸甘油(类似的扩张血管的降压药物),而后出现的就是血压剧降,心脑肾供血不足,人卒!(所以,有一部分人适当的要引起注意喽)

  和大家开了个小玩笑,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们不会去想着杀人呢!但是“你只有知道如何杀人,才能知道如何救人”,现在想想这句话并不无道理。一个医生,清楚得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这才能算得上是“高手”。在这我只列出了药物之间不良反应案例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分享,不要不知不觉的成为了“死亡天使”!

  注:文章标红处为“致命组合”的避免方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